目錄 昭明文選
◀上一卷 卷十七 下一卷▶
文選卷第十七
賦壬

論文

編輯

文賦

編輯

並序

主頁面:文賦

  陸士衡臧榮緒晉書曰:機字士衡,吳郡人。祖遜,吳丞相。父抗,吳大司馬。機少襲領父兵,為牙門將軍。年二十而吳滅,退臨舊里,與弟雲勤學,積十一年。譽流京華,聲溢四表,被徵為太子洗馬,與弟雲俱入洛。司徒張華,素重其名,舊相識以文。華呈天才綺練,當時獨絕,新聲妙句,係蹤張、蔡。機妙解情理,心識文體,故作文賦。

  余每觀才士之所作,竊有以得其用心。作,謂作文也。用心,言士用心於文。莊子,堯曰:此吾所用心。夫放言遣辭,良多變矣,夫作文者,放其言,遣其理,多變,故非一體。妍蚩好惡,可得而言。文之好惡,可得而言論也。范曄後漢書,趙壹刺世疾邪曰:孰知辯其妍蚩。廣雅曰:妍,好也。說文曰:妍,慧也。釋名曰:蚩,癡也。聲類曰:蚩,騃也。然妍蚩亦好惡也。每自屬文,尤見其情,論衡曰:幽思屬文,著記美言。屬,綴也。杜預左氏傳曰:尤,甚也。士衡自言,每屬文,甚見為文之情。恆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爾雅曰:逮,及也。蓋非知之難,能之難也。尚書曰:非知之艱,行之惟艱。故作文賦,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論作文之利害所由,利害由好惡。孔安國尚書傳曰:藻,水草之有文者,故以喻文焉。佗日殆可謂曲盡其妙。言既作此文賦,佗日而觀之,近謂委曲盡文之妙理。論語,鯉曰:它日又獨立。趙岐孟子章句曰:它日,異日也。至於操斧伐柯,雖取則不遠,此喻見古人之法不遠。毛詩曰:伐柯伐柯,其則不遠。註:則,法也。伐柯必用其柯,大小長短近取法於柯,謂不遠也。若夫隨手之變,良難以辭逮,言作之難也。文之隨手變改,則不可以辭逮也。莊子,輪扁謂桓公曰:斲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疾不徐,得於手而應於心,口不能言也,有數存焉。蓋所能言者,具於此雲。蓋所言文之體者,具此賦之言。

  佇中區以玄覽,頤情志於典墳。漢書音義,張晏曰:佇,久俟待也。中區,區中也。字書曰:玄,幽遠也。老子曰:滌除玄覽。河上公曰:心居玄冥之處,覽知萬物,故謂之玄覽。幽通賦曰:皓頤志而不傾。左氏傳,楚子曰:左史倚相能讀三墳、五典。遵四時以歎逝,瞻萬物而思紛。遵,循也,循四時而歎其逝往之事,攬視萬物盛衰而思慮紛紜也。淮南子曰:四時者,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悲落葉於勁秋,喜柔條於芳春,秋暮衰落故悲,春條敷暢故喜也。淮南子曰:木葉落,長年悲。心懍懍以懷霜,志眇眇而臨雲。懍懍,危懼貌。眇眇,高遠貌。懷霜、臨雲,言高潔也。說文曰:懍懍,寒也。孔融薦禰衡表曰:志懷霜雪。舞賦曰:氣若浮雲,志若秋霜。詠世德之駿烈,誦先人之清芬。言歌詠世有俊德者之盛業。先民,謂先世之人,有清美芬芳之德而誦勉。毛詩曰:王配於京,世德作求。又曰:在昔先民有作。遊文章之林府,嘉麗藻之彬彬。論語曰: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孔安國注曰:彬彬,文質見半之貌。慨投篇而援筆,聊宣之乎斯文。韓詩外傳曰:孫叔敖治楚三年而國霸,楚史援筆而書之於策。尚書中候曰:玄龜負圖出洛,周公援筆以寫也。

  其始也,皆收視反聽,耽思傍訊,收視反聽,言不視聽也。耽思傍訊,靜思而求之也。毛萇詩傳曰:耽樂之久。廣雅曰:訊,問也。精騖八極,心遊萬仞。精,神爽也。八極、萬仞,言高遠也。淮南子曰:八絃之外,乃有八極。包咸論語注曰:七尺曰仞。其致也,情曈曨而彌鮮,物昭晰而互進。爾雅曰:致,至也。埤蒼曰:曈曨,欲明也。說文曰:昭晰,明也。傾群言之瀝液,漱六藝之芳潤。楊子法言曰:或問群言之長,曰群言之長,德言也。宋衷曰:群,非一也。周禮曰: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也。浮天淵以安流,濯下泉而潛浸。言思慮之至,無處不至。故上至天淵於安流之中,下至下泉於潛浸之所。劇秦美新曰:盈塞天淵之間。楚辭曰:使江水兮安流。毛詩曰:洌彼下泉,浸彼苞稂。於是沈辭怫悅,若遊魚銜鉤,而出重淵之深;怫悅,難出之貌。浮藻聯翩,若翰鳥纓繳,而墜曾雲之峻。聯翩,將墜貌。王弼周易注曰:翰,高飛也。說文曰:繳,生絲縷也,謂縷繫矰矢而以弋射。收百世之闕文,採千載之遺韻。論語,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謝朝華於已披,啟夕秀於未振。華、秀,以喻文也。已披,言已用也。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高唐賦曰:須臾之間。司馬遷曰:卒卒無須臾之間。莊子,老聃曰:俛仰之間,再撫四海之外。呂氏春秋曰:萬世猶一瞬。說文曰:開闔,目數搖也。屍閏切。

  然後選義按部,考辭就班。小雅曰:班,次也。抱暑者咸叩,懷響者畢彈。言皆擊擊而用。或因枝以振葉,或沿波而討源。孔安國尚書傳曰:順流而下曰沿。源,水本也。或本隱以之顯,或求易而得難。言或本之於隱而遂之顯,或求之於易而便得難。之或為未,非也。或虎變而獸擾,或龍見而鳥瀾。周易曰:大人虎變,其文炳也。言文之來,若龍之見煙雲之上,如鳥之在波瀾之中。應劭曰:擾,馴也。莊子曰:君子屍居而龍見。大波曰瀾。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妥帖,易施貌。公羊傳曰:帖,服也。廣雅曰:帖,靜也。王逸楚辭序曰:義多乖異,事不妥帖。岨峿,不安貌。楚辭曰:圜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鉏鋙而難入。妥,他果切。帖,吐協切。岨,助舉切。峿,魚呂切。罊澄心以凝思,眇衆慮而為言。周易曰: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淮南子曰:太一者,牢籠天地也。說文曰:挫,折也。韓詩外傳曰:辟文士之筆端,辟武士之鋒端,辟辯士之舌端。始躑躅於燥吻,終流離於濡翰。廣雅曰:躑躅,跢跦也。鄭玄毛詩箋云:志往謂踟躕也。蹢與躑同,跢跦與踟跦同。蒼頡篇曰:吻,脣兩邊也,莫粉切。字林曰:吻,口邊。流離,津液流貌。劉公幹詩曰:敘意於濡翰。毛萇詩傳曰:濡,漬也。濡,如娛切。漢書音義,韋昭曰:翰,筆也,協韻,音寒。理扶質以立幹,文垂條而結繁。言文之體必須以理為本。垂條,以樹喻也。廣雅曰:幹,本也。鄭玄禮記注曰:繁,盛也。信情貌之不差,故每變而在顏。楚辭曰:情與貌其不變。思涉樂其必笑,方言哀而已歎。或操觚以率爾,或含毫而邈然。觚,木之方者,古人用之以書,猶今之簡也。史由急就章曰:急就奇觚。觚,木簡也。論語先進篇,子路帥爾而對。毫,謂筆毫也。王逸楚辭注曰:銳毛為毫也。毛詩曰:聽我藐藐。毛萇曰:藐藐然不入。

  伊茲事之可樂,固聖賢之所欽。茲事,謂文也。左氏傳,仲尼曰:志有之,言足以志,文足以言,不言誰知其志,言而不文,行之不遠。課虛無以責有,叩寂寞而求音。春秋說題辭曰:虛生有形。淮南子曰:寂寞,音之主也。函綿邈於尺素,吐滂沛乎寸心。毛萇詩傳曰:函,含也。古詩曰:中有尺素書。列子,文摯謂叔龍曰:吾見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虛矣。言恢之而彌廣,思按之而逾深。杜預左氏傳注曰:恢,大也。按,抑按也。言思慮一發,愈深恢大。播芳蕤之馥馥,發青條之森森。說文曰:蕤,草木華垂貌。纂要曰:草木華曰蕤。字林曰:森,多木長貌。以喻文采若芳蕤之香馥,青條之森盛也。粲風飛而猋豎,鬱雲起乎翰林。爾雅曰:𩖬颻謂之猋。長楊賦曰:翰林以為主人。

  體有萬殊,物無一量。文章之體有萬變之殊,中衆物之形,無一定之量也。淮南子曰:斟酌萬殊。紛紜揮霍,形難為狀。紛紜,亂貌。揮霍,疾貌。西京賦曰:跳丸劍之揮霍。辭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為匠。衆辭俱湊,若程才效伎,取捨由意,類司契為匠。老子曰:有德司契。論衡曰:能雕琢文書謂之史匠也。在有無而僶俛,當淺深而不讓。毛詩曰:何有何無,僶俛求之。俛僶,由勉強也。論語,子曰:當仁不讓於師。雖離方而遯員,期窮形而盡相。方圓,謂規矩也。言文章在有方圓規矩也。故夫夸目者尚奢,愜心者貴當。其事既殊,為文亦異。故欲夸目者為文尚奢,欲快心者為文貴當。愜,猶快也,起頰切。言窮者無隘,論達者唯曠。言其窮賤者,立說無非湫隘;其論通達者,發言唯存放曠。

  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詩以言志,故曰緣情;賦以陳事,故曰體物。綺靡,精妙之言。瀏亮,清明之稱。漢書,甘泉賦曰:瀏,清也。字林曰:清瀏,流也。碑披文以相質,誄纏綿而悽愴。碑以敘德,故文質相半;誄以陳哀,故纏綿悽慘。銘博約而溫潤,箴頓挫而清壯。博約,謂事博文約也。銘以題勒示後,故博約溫潤;箴以譏刺得失,故頓挫清壯。頌優遊以彬蔚,論精微而朗暢。頌以褒述功美,以辭為主,故優遊彬蔚。論以評議臧否,以當為宗,故精微朗暢。彬蔚,已見上文。漢書音義曰:暢,通也。奏平徹以閑雅,說煒曄而譎誑。奏以陳情敘事,故平徹閑雅;說以感動為先,故煒曄譎誑。雖區分之在茲,亦禁邪而制放。要辭達而理舉,故無取乎冗長。論語,子曰:辭達而已矣。文穎漢書注曰:冗,散也,如勇切。言文章體要,在辭達而理舉也。

  其為物也多姿,其為體也屢遷。萬物萬形,故曰多姿。文非一則,故曰屢遷。琴賦曰:既豐贍以多姿。周易曰:為道也屢遷。其會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貴妍。暨音聲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言音聲迭代而成文章,若五色相宣而為繡也。爾雅曰:暨,及也。又曰:迭,更也。論衡曰:學士文章,其猶絲帛之有五色之功。杜預左氏傳注曰:宣,明也。雖逝止之無常,固崎錡而難便。言雖逝止無常,唯情所適,以其體多變,固崎錡難便也。逝止,由去留也。崎錡,不安貌。楚辭曰:嶔岑崎錡。崎,音綺。錡,音蟻。苟達變而識次,猶開流以納泉。言其易也。如失機而後會,恆操末以續顛。言失次也。謬玄黃之袟敘,故淟涊而不鮮。言音韻失宜類繡之玄黃謬敘,故淟涊垢濁而不鮮明也。禮記曰:朱綠之,玄黃之,以為黼黻文章。楚辭曰:切淟涊之流俗。王逸曰:淟涊,垢濁也。

  或仰逼於先條,或俯侵於後章。廣雅曰:條,科條也。凡為文之體,先後皆須意別,不能者則有此累。或辭害而理比,或言順而義妨。周易曰:比,輔也。說文曰:妨,害也。離之則雙美,合之則兩傷。考殿最於錙銖,定去留於毫芒。漢書音義,項岱曰:殿,負也。最,善也。韋昭曰:第一為最,極下曰殿。又曰:下功曰殿,上功曰最。鄭玄禮記注曰:八兩為錙。漢書曰:黃鍾之一籥,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銖,然百黍重一銖也。應劭漢書注曰:十黍為一絫,十絫為一銖。賓戲曰:銳思毫芒之內。音義曰:芒,稻芒。毫,兔毫。苟銓衡之所裁,固應繩其必當。言銓衡所裁,苟有輕重,雖應繩墨,須必除之。聲類,蒼頡篇曰:銓,稱也。曰銓,所以稱物也,七全切。漢書曰:衡,平也,平輕重也。尚書曰:惟木從繩則正。莊子曰:匠石治木,直者應繩。或文繁理富,而意不指適。極無兩致,盡不可益。言其理既極,而無兩致;其言又盡,而不可益。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以文喻馬也。言馬因警策而彌駿,以喻文資片言而益明也。夫駕之法,以策駕乘,今以一言之好,最於衆辭,若策驅馳,故云警策。論語,子曰:片言可以折獄。左氏傳,繞朝贈士會以馬策。曹子建應詔詩曰:僕夫警策。鄭玄周禮注曰:警,敕戒也。雖衆辭之有條,必待茲而效績。必待警策之言,以效其功也。家語,公父文伯之母曰:男女效績,愆則有辟。亮功多而累寡,故取足而不易。言其功既多為累,蓋寡故以取足而不改易其文。

  或藻思綺合,清麗千眠。說文曰:謂文藻思如綺會。千眠,光色盛貌。炳若縟繡,悽若繁絃。說文曰:縟、繁,彩色也。又繡,五色彩備也。蔡邕琴賦曰:繁絃既抑,雅音復揚。必所擬之不殊,乃闇合乎曩篇。言所擬不異,闇合昔之曩篇。爾雅曰:曩,久也,謂久舊也。雖杼軸於予懷,怵佗人之我先。杼軸,以織喻也。雖出自己情,懼佗人先己也。毛詩曰:杼軸其空。苟傷廉而愆義,亦雖愛而必捐。言他人言我雖愛之,必須去之也。王逸楚辭注曰:不受曰廉。說文曰:捐,棄也。

  或苕發穎豎,離衆絕致。苕,草之苕也。言作文利害,理難俱美,或有一句同乎苕發穎豎,離於衆辭,絕於致思也。毛詩傳曰:苕,陵苕也。孫卿子曰:蒙鳩為巢,繫之葦苕。小雅曰:禾穗謂之穎。形不可逐,響難為係。言方之於影而形不可逐,譬之於聲而響難係也。鶡冠子曰:影之隨形,響之應聲。塊孤立而特峙,非常音之所緯。文之綺麗,若經緯相成,一句既佳,塊然立而特峙,非常音所能緯也。心牢落而無偶,意徘徊而不能揥。牢落,猶遼落也。言思心牢落,而無偶揥之意,徘徊而未能也。蔡邕瞽師賦曰:時牢落以失次,咢𦀘蹇而陽絕。說文曰:揥,取也,他狄切。協韻他帝切,或為禘。禘,猶去也。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雖無佳偶,因而留之,譬若水石之藏珠玉,山川為之輝媚也。尸子曰:水中折者有玉,圓折者有珠。孫卿子曰:玉在山而木潤,淵生珠而岸不枯。高氏註:玉,陽中之陰,故能潤澤草;珠,陰中之陽,有明故岸不枯。廣雅曰:韞,襄也。彼榛楛之勿翦,亦蒙榮於集翠。榛楛,喻庸音也。以珠玉之句既存,故榛楛之辭亦美。毛詩曰:榛楛濟濟。郭璞山海經注曰:榛,小栗。楛,木可以為箭。綴下里於白雪,吾亦濟夫所偉。言以此庸音而偶彼嘉句,譬以下里鄙曲綴於白雪之高唱,吾雖知美惡不倫,然且以益夫所偉也。宋玉對楚王問曰: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宋玉笛賦曰:師曠為白雪之曲。淮南子曰:師曠奏白雪,而神禽下降。白雪,五十絃瑟樂曲名。下里,俗之謠歌。說文曰:偉,猶奇也,協韻,禹貴切。

  或託言於短韻,對窮跡而孤興。短韻,小文也。言文小而事寡,故曰窮跡;跡窮而無偶,故曰孤興。俯寂寞而無友,仰寥廓而莫承。言事寡而無偶,俯求之則寂寞而無友,仰應之則寥廓而無所承。譬偏絃之獨張,含清唱而靡應。言累句以成文,猶衆絃之成曲。今短韻孤起,譬偏絃之獨張;絃之獨張,含清唱而無應。韻之孤起,蘊麗則而莫承也。毛萇詩傳曰:靡,無也。應,於興切。或寄辭於瘁音,徒靡言而弗華。瘁音,謂惡辭也。靡,美也,言空美而不光華也。班固漢書贊曰:纖微憔悴之音作,而民思憂。薛君韓詩章句曰:靡,好也。混妍蚩而成體,累良質而為瑕。妍謂言靡,蚩謂瘁音,既混妍蚩共為一體,翻累良質而為瑕也。禮記曰:玉,瑕不掩瑜。鄭玄曰:瑕,玉之病也,胡加切。象下管之偏疾,故雖應而不和。言其音既瘁,其言徒靡,類乎下管,其聲偏疾,升歌與之間奏,雖復相應而不和諧。杜預左氏傳注曰:象,類也。禮記曰:升歌清廟,下管象武。王肅家語注曰:下管,堂下吹管,象武舞也。或遺理以存異,徒尋虛以逐微。言寡情而鮮愛,辭浮漂而不歸。漂,猶流也。不歸,謂不歸於實。猶絃麼而徽急,故雖和而不悲。說文曰:麼,小也,於遙切。淮南子曰:鄒忌一徽琴,而威王終夕悲。許慎注曰:鼓琴循絃謂之徽,悲雅俱有,所以成樂,直雅而無悲則不成。或奔放以諧合,務嘈囋而妖冶。埤蒼曰:嘈啈,聲貌,啈與囋及囐同,才曷切。徒悅目而偶俗,固高聲而曲下。言聲雖高而曲下。張衡舞賦曰:既娛心以悅目。廣雅曰:耦,諧也,耦與偶古字通。寤防露與桑間,又雖悲而不雅。防露,未詳。一曰:謝靈運山居賦曰:楚客放而防露作。注曰:楚人放逐,東方朔感江潭而作七諫。然靈運有七諫,有防露之言,遂以七諫為防露也。禮記曰:桑間濮上之音,亡國之音也。鄭玄曰:濮水之上地有桑間,先亡國之音於此水上。或清虛以婉約,每除煩而去濫。左氏傳,君子曰:臣除煩而去惑。闕大羹之遺味,同朱絃之清汜。雖一唱而三歎,固既雅而不豔。言作文之體,必須文質相半,雅豔相資。今文少而質多,故既雅而不豔,比之大羹而闕其餘味,方之古樂而同清汜,言質之甚也。餘味,謂樂羹皆古,不能備其五聲五味,故曰有餘也。禮記曰:清廟之瑟,朱絃而疏越,一唱而三歎,有遺音者矣。大饗之禮,尚玄酒而俎腥魚,大羹不和,有遺味者矣。鄭玄曰:朱絃,練朱絃也,練則聲濁。越瑟底孔畫疏之,使聲遲。唱,發歌句者。三歎,三人從而歎之。大羹,肉湆不調以鹽菜也。遺,猶餘也。然大羹之有餘味,以為古矣,而又闕之,甚甚之辭也。

  若夫豐約之裁,俯仰之形。廣雅曰:約,儉也。因宜適變,曲有微情。毛萇詩傳曰:適,之也。楚辭曰:結微情以陳辭。說文曰:微,妙也。或言拙而喻巧,或理朴而辭輕。或襲故而彌新,或沿濁而更清。孔安國尚書傳曰:襲,因也。禮記曰:明王以相沿。鄭玄曰:沿,猶因述也。或覽之而必察,或研之而後精。譬猶舞者赴節以投袂,歌者應絃而遣聲。王粲七釋曰:邪睨鼓下,亢音赴節。左氏傳曰:投袂而起。杜預曰:投,振也。是蓋輪扁所不得言,故亦非華說之所能精。莊子曰:桓公讀書於堂上,輪扁斲輪於堂下,釋椎鑿而上問桓公:敢問公之所讀者何言也?公曰:聖之言。曰:聖人在乎?公曰:死矣。輪扁曰:然則君之所讀者,聖人之糟魄耳。公曰:寡人讀書,輪人安得議乎!有說則可,無說則死。輪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觀之,斲輪徐則甘而不固矣,疾則苦而不入矣,不徐不疾,得於手而應於心,口不能言也,有數存焉。於其間,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於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斲輪。郭子玄云:言物各有性效,學之無益也。李曰:齊桓公也。扁,音篇,又扶緬切。斲,丁角切。謂斲輪之人,扁其名也。魄,音普莫切。李曰:酒滓曰糟。司馬彪曰:爛食曰魄。甘,緩也。苦,急也。李曰:數,術也。王充論衡曰:虛談竟於華葉之言,無根之深,安危之際,文人不與,徒能華說之效也。

  普辭條與文律,良余膺之所服。尚書,帝曰:律和聲。孔安國曰:律,六律也。禮記,子曰:回得一善,則拳拳服膺不失之。練世情之常尤,識前脩之所淑。纏子,董無心曰:罕得事君子,不識世情尤非也。楚辭曰:蹇吾法夫前脩,非時俗之所服。淑,善也。雖濬發於巧心,或受㰞於拙目。言文之難不能無累,雖復巧心濬發,或於拙目受蚩。㰞,笑也,㰞與蚩同。彼瓊敷與玉藻,若中原之有菽。瓊敷、玉藻,以喻文也。毛詩曰:中原有菽,庶人采之。毛萇曰:中原,原中也。菽,藿也。力采者得之。同橐籥之罔窮,與天地乎並育。老子曰: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河上公曰:橐籥,中空虛,故能育聲氣也。王弼曰:橐,排橐。籥,樂器。按:橐,冶鑄者用以吹火使炎熾。說文曰:橐,囊也,音託。籥,音藥。雖紛藹於此世,嗟不盈於予掬。毛詩曰:終朝采綠,不盈一掬。毛萇曰:綠,王蒭。兩手曰掬。患挈缾之屢空,病昌言之難屬。挈瓶,喻小智之人,以注在上。何休曰:提,猶挈也。左氏傳曰:雖有挈瓶之智,守不假器。論語曰:回也屢空。尚書,帝曰:禹亦昌言。孔安國曰:昌,當也。王逸楚辭注曰:屬,續也。故踸踔於短垣,放庸音以足曲。廣雅曰:踸踔,無常也。今人以不定為踸踔,不定亦無常也。莊子曰:夔謂蚿曰:吾以一足踸踔而行,爾無如矣。謂腳長短也。踸,敕甚切。踔,敕角切。國語曰:有短垣,君不踰。爾雅曰:庸,常也。恆遺恨以終篇,豈懷盈而自足。言才恆不足也。答賓戲曰:孔終篇於西狩。懼蒙塵於叩缶,顧取笑乎鳴玉。缶,瓦器而不鳴,更蒙之以塵,故取笑乎玉之鳴聲也。文子曰:蒙塵而欲無昧,不可得也。李斯上書曰:擊甕叩缶。

  若夫應感之會,通塞之紀。紀,綱紀也。周易曰:不出戶庭知通塞也。來不可遏,去不可止。莊子曰:其來不可卻,其去不可止。毛詩傳曰:遏,止也。孔安國曰:遏,絕。藏若景滅,行猶響起。枚乘上書曰:景滅跡絕。王命論曰:趣時如響起。方天機之駿利,夫何紛而不理。莊子,蚿曰:今予動吾天機。司馬彪曰:天機,自然也。又大宗師曰:其耆欲深者,其天機淺也。劉障曰:言天機者,言萬物轉動,各有天性,任之自然,不知所由然也。思風發於胸臆,言泉流於脣齒。論衡曰:吾言潏淈而泉出。紛威蕤以馺遝,唯毫素之所擬。威蕤,盛貌。馺遝,多貌。封禪書曰:紛綸萎蕤。毫,筆也。纂文曰:書縑曰素。楊雄書曰:齎紬素四尺。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延篤仁孝論曰:煥乎爛兮,其溢目也。論語曰:洋洋乎盈耳哉。及其六情底滯,志往神留。春秋演孔圖曰:詩含五際六情,絕於申。宋均曰:申,申公也。仲長子昌言曰:喜怒哀樂好惡,謂之六情。國語曰:夫人氣縱則底,底則滯。韋昭曰:底,著也。滯,廢也。兀若枯木,豁若涸流。莊子曰:形固可使如枯木,心固可使如死灰。郭象注莊子曰:遺身而自得,雖掞然而不持,坐忘行忘而為之,故行若曳枯木,止若聚死灰,是以雲其神凝也。向秀曰:死灰、枯木,取其寂漠無情耳。爾雅曰:涸,竭也。國語,泉涸而成梁。涸,水盡也。攬營魂以探賾,頓精爽於自求。自求於文也。楚辭曰:營魂而升遐。周易曰:探賾索隱,鉤深致遠。左氏傳,樂祁曰:心之精爽,是謂魂魄。孟子曰:使自求之。理翳翳而愈伏,思乙乙其若抽。方言曰:翳,奄也。乙,抽也。乙,難出之貌。說文曰:陰氣尚強,其出乙乙然。乙,音軋。新論曰:桓譚嘗欲從子雲學賦,子雲曰:能讀千賦,則善為之矣。譚慕子雲之文,嘗精思於小賦,立感發病,彌日瘳。子雲說成帝祠甘泉,詔雄作賦,思精苦,睏倦小臥,夢五藏出外,以手收而內之。及覺,病喘悸少氣。士衡與弟書曰:思苦生疾。是以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左氏傳,趙武曰:范會言於晉國,竭情無私。淮南子曰:人輕小害,至於多悔。論語,子曰:言寡尤,行寡悔。包曰:尤,過也。雖茲物之在我,非餘力之所戮。物,事也。戮,並也。言文之不來,非予力之所並。國語曰:戮力一心。賈逵曰:戮力,併力也。故時撫空懷而自惋,吾未識夫開塞之所由。開,謂天機駿利。塞,謂六情底滯。

  伊茲文之為用,固衆理之所因。恢萬里而無閡,通億載而為津。言文能廓萬里而無閡,假令億載而今為津。法言曰:著古昔之昏昏,傳千里之忞忞者莫如書。軌曰:昏昏,目所不見;忞忞,心所不了。小雅曰:閡,限也。俯貽則於來葉,仰觀象乎古人。葉,世也。幽通賦曰:終保己而貽則。尚書曰:予恐來世。又曰:予欲觀古人之象。濟文武於將墜,宣風聲於不泯。論語,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尚書畢命曰:彰善癉惡,樹之風聲。毛詩曰:靡國不泯。毛萇曰:泯,滅也。爾雅曰:泯,盡也。塗無遠而不彌,理無微而弗綸。法言曰:彌綸天地之事,記久明遠者莫如書。周易曰: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王肅曰:彌綸,纏裹也。配霑潤於雲雨,象變化乎鬼神。論衡曰:山大者雲多,太山不崇朝,辨雨天下。然則賢聖有雲雨之智,彼其吐文萬牒以上。賈子曰:神者,變化而無所不為也。被金石而德廣,流管絃而日新。金,鍾鼎也。石,碑碣也。言文之善者,可被之金石,施之樂章。禮記曰:金石絲竹,樂之器也。漢書曰:聖王已沒,鍾鼓管絃之聲未衰。吳越春秋,樂師謂越王曰:君王德可刻之於金石,聲可託之於管絃。毛詩曰:漢廣,德廣所及也。周易曰:日新之謂盛德。

文選考異

  • 注「機字士衡」下至「係蹤張蔡」:袁本、茶陵本無此一百字,有「陸機」二字。案:士衡自於歎逝賦下注訖,增多全非。
  • 注「作謂作文也用心言士用心於文」: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 夫放言遣辭良多變矣又注「夫作文者」下至「故非一體」:袁本、茶陵本「夫」下有「其」字。雲善無此二句。案:尤以五臣亂善也。二本無注,十六字尤並增多以就之,甚非。
  • 注「文之好惡可得而言論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 注「士衡」下至「為文之情」: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 注「利害由好惡」: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字。
  • 注「言既作此文賦」下至「盡文之妙理」: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字,有「言知之易也」五字。案:善於此注「言知之易也」,於下注「言作之難也」,可謂精當。尤誤去其一句,甚非。至於增多之注,膚庸乖舛,亦甚易辨,固不假詳論矣。餘條同此。
  • 注「此喻見古人之法不遠」: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
  • 注「則法也」下至「謂不遠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三字。
  • 注「文之隨手變改則不可以辭逮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 注「蓋所言文之體者具此賦之言」: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二字。
  • 注「漢書音義」下至「幽遠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四字。
  • 注「遵循也」下至「而思慮紛紜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五字。
  • 喜柔條於芳春:袁本、茶陵本「喜」下校語雲善作「嘉」。案:「嘉」字傳寫誤,下有「嘉麗藻之彬彬」,必相迴避無疑。
  • 注「秋暮衰落」下至「故喜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 注「懍懍危懼貌眇眇高遠貌」: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有「眇眇遠貌」四字,在此節注之末。
  • 注「言歌詠」下至「而誦勉」: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八字。
  • 注「又曰在昔」:何校「在」上添「自古」二字,是也。各本皆脫。
  • 注「論語曰」下至「孔安國注曰」: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六字,有「包咸論語注曰」六字。
  • 注「文質見半之貌」:袁本、茶陵本「見」作「相」,是也。
  • 注「尚書中候曰」下至「周公援筆以寫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八字。
  • 注「爾雅曰致至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 注「言思慮之至」下至「於潛浸之所」: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八字。
  • 觀古今於須臾:袁本、茶陵本「於」下校語雲善作「之」。案:此無可考也。
  • 注「司馬遷曰卒卒無須臾之間」: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一字。
  • 抱暑者咸叩:袁本、茶陵本「暑」作「景」,雲善作「暑」。案:「暑」但傳寫誤。
  • 注「言皆擊擊而用」: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 注「言文之來」下至「應劭曰」: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三字。
  • 注「公羊傳曰」下至「帖靜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 注「妙萬物」:案:「妙」當作「眇」。各本皆偽。
  • 注「廣雅曰躑躅」:何校「躑」改「蹢」,是也。各本皆誤。
  • 注「與踟跦同」:陳雲「跦」,「躕」誤,是也。各本皆誤。
  • 注「字林曰吻口邊」: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 注「言文之體」下至「以樹喻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六字。
  • 注「史由」: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字。
  • 注「觚木簡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 注「子路帥爾而對」:袁本、茶陵本「帥」作「率」,是也。
  • 注「茲事謂文也」下至「行之不遠」: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十六字。
  • 注「按抑按也」下至「恢大」: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 注「纂要曰」下至「青條之森盛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十二字。
  • 注「文章之體」下至「無一定之量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字。
  • 注「俛僶由勉強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 注「言文章在有方圓規矩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 注「漢書甘泉賦曰」下至「清瀏流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六字。
  • 注「故纏綿悽慘」:袁本、茶陵本「慘」作「愴」,是也。
  • 注「說以感動為先」:袁本、茶陵本「動」作「物」,是也。
  • 注「言文章體要在辭達而理舉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二字。
  • 注「凡為文之體」下至「則有此累」: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八字。
  • 注「項岱曰」下至「又曰」: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二字。
  • 注「應劭漢書注曰」下至「為一銖」: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六字。
  • 注「賓戲曰」:袁本、茶陵本「賓」上有「答」字,是也。
  • 注「蒼頡篇曰銓稱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案:上「聲類」下「曰」為句,增多在其間,誤中之誤。
  • 注「夫駕之法」下至「故云警策」: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六字。
  • 注「左氏傳繞朝贈士會以馬策」: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一字。
  • 注「而不改易其文」:袁本、茶陵本「易其文」作「也」。
  • 注「說文曰謂文藻思如綺會」: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 注「言所擬不異闇合昔之曩篇」: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一字。
  • 注「言他人言我雖愛之必須去之也」:袁本、茶陵本無「他人言我雖愛之須」八字。又茶陵本「言」上有「必捐」二字,袁本無。
  • 注「毛詩傳曰苕陵苕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字。
  • 注「一句既佳」:袁本、茶陵本「一」作「言斯」。
  • 注「言思心」:袁本、茶陵本「思」下有「之」字。
  • 注「或為禘禘猶去也」:陳雲兩「禘」字並當作「褫」,五臣本可據。案:所校最是。各本皆誤。
  • 注「尸子曰」下至「有珠」: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四字。
  • 注「高氏注玉」下至「襄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十字。
  • 注「淮南子曰」下至「俗之謠歌」: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九字。
  • 徒靡言而弗華:袁本、茶陵本「徒靡言」作「言徒靡」。案:二本不著校語,蓋尤誤倒也。
  • 注「瘁音」下至「而不光華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七字。
  • 注「禮記曰玉瑕不掩瑜鄭玄曰」:袁本、茶陵本此十一字作「鄭玄禮記注曰」六字。
  • 注「下管象武」:袁本、茶陵本無「武」字,是也。案:明堂位文。
  • 注「淮南子曰鄒忌一徽琴而威王終夕悲許慎注曰」:袁本、茶陵本此十九字作「許慎淮南子注曰」七字。
  • 注「悲雅俱有」下至「則不成」: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六字。
  • 注「言聲雖高而曲下」: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 注「然靈運有七諫」:何校「有」改「以」,是也。各本皆誤。
  • 注「地有桑間先」:何校「先」改「者」,是也。各本皆誤。
  • 注「於此水上」:何校「上」改「出」,是也。各本皆誤。
  • 注「尚玄酒而俎腥魚」: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 注「甚甚之辭也」:茶陵本無下「甚」字,袁本有。案:各本皆非,當重「之」字耳。
  • 故亦非華說之所能精:茶陵本無「故」字,「亦」下校語雲五臣作「故」。袁本「故」下校語雲善有「亦」。案:有即作之誤,尤因此而兩有,非也。
  • 注「莊子曰桓公」下至「數術也」:袁本無此二百三十七字,有「輪扁已見上注」六字。茶陵本亦不複出,此增多甚非。
  • 或受㰞於拙目:袁本「㰞」作「嗤」。校語雲善作「蚩」。茶陵本作「㰞」,與此同。校語雲五臣作「嗤」。案:袁本所見,是也。士衡自用「蚩」字,善以「蚩」字本不訓「笑」,故取「㰞」字為注,如詠懷詩「噭噭今自蚩」之注也。說詳在下。尤、茶陵所見非。
  • 注「㰞笑也㰞與蚩同」:案上「㰞」上當有「說文雲」三字。兩「㰞」字,皆當作「𣢑」。詠懷詩注曰:說文云:嗤,笑也。「嗤」與「蚩」同。考說文無「嗤」字,有「𣢑」字。且雲𣢑𣢑,戲笑貌,從欠ㄓ聲。蓋兩注本同,此脫「說文雲」,彼誤「𣢑」為「嗤」,當互訂正。
  • 注「中原原中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字。
  • 注「力采者得之」: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字。
  • 注「虛而不屈動而愈出」: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字。
  • 注「按橐」下至「說文曰」: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五字。
  • 注「囊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字。
  • 嗟不盈於予掬:案:「嗟」當作「羌」。凡「羌」字,五臣多改作「嗟」字,此必各本以五臣亂善。
  • 注「挈瓶」下至「提猶挈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八字。
  • 注「孔安國曰昌當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 故踸踔於短垣:袁本、茶陵本「垣」作「韻」,不著校語。案:注中「短垣」語,二本亦無之,恐尤改未必是也。
  • 注「謂腳長短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字。
  • 注「國語曰有短垣君不踰」: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
  • 注「言才恆不足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 注「紀綱紀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 注「毛詩傳曰」下至「遏絕」: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 注「又大宗師曰」下至「不知所由然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十一字。
  • 注「威蕤盛貌馺遝多貌」: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字。
  • 注「郭象注莊子曰」下至「而成梁」: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十九字。
  • 注「自求於文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字。
  • 注「物事也」下至「非予力之所並」: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七字。
  • 注「併力也」:袁本、茶陵本「也」下有「力周切」三字。
  • 注「言文」下至「而今為津」: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七字。
  • 注「軌曰」:袁本、茶陵本「軌」上有「李」字。
  • 注「葉世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 注「爾雅曰泯盡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 注「禮記曰」下至「未衰」: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六字。
  • 注「毛詩曰漢廣」:袁本、茶陵本「詩」下有「序」字。


音樂上

編輯

樂記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注曰:方,猶文章也。又曰:聲成文謂之音。

洞簫賦

編輯

漢書音義,如淳曰:洞者,通也。簫之無底者,故曰洞簫。釋名:簫,肅也,言其聲肅肅然清也。大者二十三管,長三尺四寸;小者十六管。一名籟。

主頁面:洞簫賦

  王子淵漢書曰:王褒,字子淵,蜀人也。宣帝時為諫議大夫。帝太子體不安,苦忽忽不樂,詔使褒等皆之太子宮娛侍太子,朝夕誦書奇文,及自所造作。疾平復,乃歸。太子嘉褒所為甘泉及洞簫頌,令後宮貴人左右皆誦讀之。益州有金馬碧雞之寶,使褒祀焉。於道病卒。

  原夫簫幹之所生兮,於江南之丘墟。廣雅曰:原,本也。江圖曰:慈母山,此山竹作簫笛,有妙聲。丹陽記曰:江寧縣慈母山臨江生簫管竹。王褒賦云:於江南之丘墟,即此處也。其竹圓,異衆處。自伶倫採竹蠏谷後,見此奇。故歷代常給樂府,而呼鼓吹山。幹,小竹也。王逸楚辭注曰:幹,體也。洞條暢而罕節兮,標敷紛以扶疏。條暢,條直通暢也。罕,稀也,言竹節稀疏而相去。標,竹之末也。宋玉笛賦曰:奇篠異幹,罕節簡支,敷紛茂盛,扶疏四布。徒觀其旁山側兮,則嶇嶔巋崎,倚巇迤㠧,誠可悲乎其不安也!嶇嶔巋崎,皆山險峻之貌。迤㠧,邪平之貌,言竹生其旁,故欹側不安。㠧,音靡。彌望儻莽,聯延曠盪,又足樂乎其敞閑也。儻莽、曠盪,寬廣之貌。儻,佗朗切。敞,大貌,言竹生敞閒之處,又足樂也。託身軀於后土兮,經萬載而不遷。左氏傳,晉大夫謂秦伯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后土,地也,言竹託生於地,經歷萬載不易其貞萃也。吸至精之滋熙兮,稟蒼色之潤堅。周易曰:精氣為物。滋熙,潤悅貌。孔安國尚書傳曰:稟,受也。周易曰:震為蒼莨竹。感陰陽之變化兮,附性命乎皇天。孫卿子曰:陰陽大化。周易曰:四時變化。翔風蕭蕭而逕其末兮,迴江流川而溉其山。風賦曰:翱翔乎激水之上。荊軻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言風蕭蕭徑過其末。回江,謂江回曲也。說文曰:溉,猶灌也。言江之流注灌溉其山也。揚素波而揮連珠兮,聲磕磕而澍淵。呂忱曰:波,水涌也。漢武帝秋風辭曰:橫中流兮揚素波。杜預左氏傳注曰:揮,湔也。湔,音贊。字指曰:磕,大聲也。說文曰:注,灌也,澍與注古字通。朝露清泠而隕其側兮,玉液浸潤而承其根。說文曰:液,津也,夷石切。孤雌寡鶴,娛優乎其下兮,春禽群嬉,翱翔乎其顛。說文曰:嬉,樂也。秋蜩不食,抱樸而長吟兮,玄猿悲嘯,搜索乎其間。爾雅曰:蜩,蜋蜩。方言曰:楚謂蟬為蜩。家語,子夏曰:蟬飲露而不食。蜩,徒凋切。抱,音附。蒼頡篇曰:朴,木皮也。上林賦曰:玄猿素雌。搜索,往來貌。搜,所求切。索,所白切。處幽隱而奧庰兮,密漠泊以𤡻猭。廣雅曰:奧,藏也。說文曰:屏,蔽也,庰與屏同。𡻟岶,竹密貌。𤡻猭,相連延貌。字書,𤣆猭,獸逃走也。漠與𡻟同,浦百切。泊與岶同,亡百切。𤡻,敕陳切。猭,敕員切。惟詳察其素體兮,宜清靜而弗諠。方言曰:素,本也。言審視竹之本體,清而不讙譁也。幸得謚為洞簫兮,蒙聖主之渥恩。謚,號也,實二切。言得謚為簫而恆施用之,豈非蒙聖王之厚恩也。可謂惠而不費兮,因天性之自然。論語,子曰:因人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家語,孔子曰: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萬物無可以稱之者,故其自然之體。

  於是般匠施巧,夔妃准法。墨子曰:公輸為雲梯。鄭玄曰:般,伎巧者。莊子曰:匠石之齊,見櫟社樹,匠伯不顧。司馬彪曰:匠石,字伯。尚書,帝曰:夔,命汝典樂,教胄子。妃,未詳也,一雲夔。列子曰:孔子就師襄學琴。帶以象牙,掍其會合。帶,猶飾也。方言曰:掍,同也,言以象牙飾其會合之際,言巧密也。掍,胡本切。鎪鏤離灑,絳脣錯雜。爾雅曰:鏤,鎪也。離灑,鎪鏤之貌。絳脣,謂簫孔以朱飾之。灑,所宜切。鄰菌繚糾,羅鱗捷獵。言簫之形也。鄰菌繚糾,相著貌如羅魚鱗布列也。捷獵,參差也膠緻理比,挹抐㩎㩶。膠緻理比,言細密也。挹抐㩎㩶,言中制也。比,扶至切。挹,於泣切。抐,女立切。㩎,於頰切。㩶,奴協切。於是乃使夫性昧之宕冥,生不睹天地之體勢,闇於白黑之貌形。性昧、宕冥,謂天性闇昧過於幽冥也。說文曰:宕,過也。生,初生也。淮南子曰:夫盲者不能別晝夜,分白黑矣。憤伊鬱而酷𦓖,愍眸子之喪精。鄭玄禮記注曰:憤,怒氣充實也。伊鬱,不通。酷,猶甚也。蒼頡篇曰:𦓖,憂貌,奴谷切。廣雅曰:眼珠子謂之眸。趙岐孟子注曰:眸子,目瞳子也。寡所舒其思慮兮,專發憤乎音聲。言冥生之人而絕所見,思慮無所,故得專意發憤在於音聲。論語,子曰:發憤忘食。故吻吮值夫宮商兮,龢紛離其匹溢。言口吻所吮,皆遇宮商。紛離、匹溢,聲四散也。字林曰:吻,口邊也。說文曰:吮,嗽也,似兗切。形旖旎以順吹兮,瞋㖤㗅以紆鬱。言簫聲既發,形旖旎以隨之。漢書音義,張揖曰:旖旎,猶阿那也。司馬相如賦曰:又猗狔以招搖。說文曰:顄,頤也。釋名曰:㗅,咽下垂也,言氣之盛而㖤㗅,類瞋也。楚辭曰:鬱結紆軫。王逸曰:紆,曲也。㖤與顄劉並音含。㗅,音胡。氣旁迕以飛射兮,馳散渙以輟律。旁迕,言氣競旁出,遞相逆迕也。飛射,氣出迅疾也。散渙,分布也。輟律,出遲貌。輟,張律切。趣從容其勿述兮,騖合遝以詭譎。勿述,無所逆誤之貌。合遝,盛多貌。封禪書曰:奇物譎詭。詭譎,猶奇怪也。或渾沌而潺湲兮。獵若枚折。聲或渾沌,不分潺湲,或復其聲模無似枚之折也。雜字曰:潺浸,水流貌。獵,聲也。詩曰:伐其條枚。毛萇詩傳曰;枚,幹也。廣雅曰:獵,折也。或漫衍而駱驛兮,沛焉競溢。漫衍,流溢貌。駱驛,相連延貌。沛,多貌。惏慄密率,掩以絕滅。惏慄,寒貌,恐懼也。風賦曰:憯悽惏慄。密率,安靜也。掩,止息貌。㘊霵曄踕,跳然復出。㘊霵曄踕,衆聲疾貌。說文曰:跳,躍也。㘊,胡急切。霵或為䮶,同助急切。跳,徒彫切。

  若乃徐聽其曲度兮,廉察其賦歌。廉,亦察也。啾咇㘉而將吟兮,行鍖銋以龢囉。啾,衆聲也。咇㘉,聲出貌。行,猶且也,胡庚切。鍖銋,聲不進貌。龢囉,聲迭蕩相雜貌。咇,音筆。㘉,音櫛。鍖,湯錦切。銋,奴錦切。風鴻洞而不絕兮,優嬈嬈以婆娑。鴻洞,相連貌。嬈嬈,柔弱也。婆娑,分散貌。廣雅曰:嬈,奇也。翩綿連以牢落兮,漂乍棄而為他。說文曰:漂,浮也,芳妙切。他,謂奇聲也,言聲漂結而去,棄其舊調,而更為奇聲。要復遮其蹊徑兮,與謳謠乎相龢。謳謠已發,簫聲於其蹊徑要復而遮之,與之相和也。龢,古和字。故聽其巨音,則周流汜濫,並包吐含,若慈父之畜子也。韓詩曰:夫為人父者,必懷慈仁之愛,以畜養其子也。含,下闇切。其妙聲,則清靜厭㥷,順敘卑迖,若孝子之事父也。妙聲,聲之微妙也。厭,安靜貌。曹大家列女傳注曰:㥷,深邃也,音翳。字林曰:迖,滑也。迖,佗戾切。科條譬類,誠應義理,澎濞慷慨,一何壯士!言聲之慷慨如壯士。澎濞,波浪相激之聲。說文曰:慷慨,壯士不得志於心也。優柔溫潤,又似君子。大戴禮曰:優之柔之。禮記曰:溫潤而澤故其武聲,則若雷霆輘輷,佚豫以沸㥜。輘輷,大聲也。埤蒼曰:怫㥜,不安貌。輘,力萌切。輷,呼萌切。沸或為㵒,扶味切。㥜,音謂。其仁聲,則若颽風紛披,容與而施惠。呂氏春秋曰:南方曰颽風。颽風長物,故曰施惠。容與,寬裕之貌。或雜遝以聚斂兮,或拔摋以奮棄。雜遝,衆多貌。拔摋,分散也。何休公羊傳注曰:側手擊曰摋。拔,扶割切。摋,蘇割切。悲愴怳以惻惐兮,時恬淡以綏肆。楚辭曰:愴怳懭悢兮。惻惐,傷痛也。廣雅曰:恬,靜也。說文曰:淡,安也。綏,遲也。王肅尚書注曰:肆,緩也。被淋灑其靡靡兮,時橫潰以陽遂。孔安國尚書傳曰:被,及也。淋灑,不絕貌。靡靡,聲之細好也。橫潰,旁決貌。陽遂,清通貌。言其聲或盛壯而細密,時復橫潰而清通也。橫,音於孟切。鄭玄周禮注曰:陽,清也。又禮記注曰:遂,達也。哀悁悁之可懷兮,良醰醰而有味。毛詩曰:中心悁悁。說文曰:憂,煩悁邑憂貌。字林曰:悁,含怒也,於玄切。又曰:醰、甜同,長味也,大含切。

  故貪饕者聽之而廉隅兮,狼戾者聞之而不懟。尚書曰:叨懫曰欽。孔安國曰:貪饕急懫。禮記曰:儒者有砥礪廉隅。戰國策曰:張儀云:趙王狼戾無親。爾雅曰:懟,怨也。剛毅彊𧇭反仁恩兮,嘽唌逸豫戒其失。字書曰:𧇭,古文暴字也。嘽唌逸豫,舒緩自放縱之貌。嘽,吐誕切。唌,音誕。鍾期牙曠悵然而愕兮,杞梁之妻不能為其氣。呂氏春秋曰:伯牙鼓琴,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巍巍乎若太山。須臾志在流水。子期曰:善哉,洋洋若流水。子期死,伯牙破琴絕絃,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人為鼓琴者。按列女傳,齊杞殖妻也。齊莊公襲莒,殖戰死,杞梁之妻無子,內外無五屬之親,既非所歸,乃就其夫之屍於其城下而哭之,內誠動人,道路過者,莫不為之揮涕,十日而城為之崩。杞梁字,殖名也。鄭玄注禮,魯襄公二十九年,齊侯襲莒是也。列子曰: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左氏傳曰:師曠侍於晉侯。杜預曰:師曠,晉樂太師。字書曰:愕,驚也。琴操曰:杞梁妻嘆者,齊邑虯梁殖之妻所作也。殖死,妻嘆曰:上則無父,中則無夫,下則無子,將何以立,吾亦死而已。援琴而鼓之,曲終遂自投水而死。虯與杞同也。師襄嚴春不敢竄其巧兮,浸淫叔子遠其類。家語曰:孔子學鼓琴於師襄。七略,有莊春言琴。宋玉笛賦曰:於是天旋少陰,白日西靡,命嚴春,使叔子。浸淫,猶漸冉,相親附之意也。毛萇詩傳曰:昔顏叔子獨處於室,鄰之嫠婦又獨處室,夜暴風雨至,屋壞,婦人趨而至,叔子納之,而使執燭,放於平旦,蒸盡摍屋而繼之,自為避嫌不審矣。趙岐孟子章句曰:放,至也,方往切。嚚頑朱均惕復惠兮,桀跖鬻博儡以頓顇。左氏傳,富辰曰:心不則德義之經為頑,口不道忠信之言為嚚。史記曰:堯子丹朱不肖,舜子商均亦不肖。復惠,復黠慧也。桀,夏桀也。跖,盜跖也。莊子曰:施及三王,天下大駭矣,下有桀、跖,上有曾、史。鬻,夏育也。古字同。博,申博也,未詳其始。陸機夏育贊曰:夏育之猛,千載所希;申博角勇,臨頟奮椎。儡,羸疾貌。顇,即愁顇也。吹參差而入道德兮,故永御而可貴。楚辭曰:吹參差兮誰思。王逸曰:參差,洞簫。

  時奏狡弄,則彷徨翱翔,埤蒼曰:彷徨,猶仿佯也。或留而不行,或行而不留。言逝止無常。狡,急也。弄,小曲也。愺恅瀾漫,亡耦失疇。埤蒼曰:𠹊𡂕,寂靜也。𠹊𡂕與愺恅音義同。愺,麤老切。恅,閭草切。瀾漫,分散也。上林賦曰:瀾漫遠遷。薄索合沓,罔象相求。薄,迫也。索,求也。合沓,重沓也。罔象,虛無罔象然也。莊子曰:黃帝遊赤水之北,遺其玄珠,罔象求之而得。故知音者樂而悲之,不知音者怪而偉之,故聞其悲聲,則莫不愴然累欷,撆涕抆淚。說文曰:撆,拭也,匹結切。廣雅曰:歔欷,悲也。抆,亦拭也,亡粉切。其奏歡娛,則莫不憚漫衍凱,阿那腲腇者已。憚漫衍凱,歡樂貌。阿那腲腇,舒遲貌。埤蒼曰:腲腇,肥貌。腲,一罪切。腇,乃罪切。是以蟋蟀蚸蠖,蚑行喘息。言所感深。爾雅曰:蟋蟀,蛬也。郭璞曰:促織也。爾雅曰:蠖,蚇蠖也。郭璞曰:今蝍𧑙也。周書曰:蚑行喘息。說文曰:蚑,徐行,凡生類之行皆曰跂。跂,音奇。說文曰:喘,疾息也。螻蟻蝘蜒,蠅蠅翊翊。方言曰:南楚謂螻蛄為括螻,力侯切。爾雅曰:蚍蜉,大螘。螘與蟻同。爾雅曰:蜥蜴,蝘蜒。蝘,於典切。蜒,徒典切。蠅蠅翊翊,遊行貌。遷延徙迤,魚瞰雞睨。皆蟲之形也。遷延徙迤,卻退貌。魚目不瞑,雞好邪視,故取喻焉。瞰,視也。睨,邪視也。垂喙䖤轉,瞪瞢忘食。韓詩外傳曰:蕤賓有聲,倮價之蟲,無不延頸以聽。說文曰:喙,口也,許穢切,或為咮,鳥口也,都遘切。䖤,轉動貌。埤蒼曰:瞪,直視也,直耕切。瞢,視不審諦也,莫耕切。況感陰陽之龢,而化風俗之倫哉!家語曰:人也者,天地之德,陰陽之交。

  亂曰:狀若捷武,超騰踰曳,迅漂巧兮。狀,聲之狀也。捷武言捷巧。曳,亦踰也,或為跇。鄭德曰:跇,度也,弋制切。漂,疾也,妨妙切又似流波,泡溲汎𣶏,趨巇道兮。泡溲,盛多貌。汎𣶏,微小貌,又雲波急之聲。方言曰:泡,盛也,薄交切。溲,所求切。汎,房法切。埤蒼曰:𣶏,裁有水也,所獵切。巇道,嶮巇之道。哮呷呟喚,躋躓連絕,淈殄沌兮。言其聲之大,哮呷呟喚,或躋或躓,時連時絕,淈然相亂,殄沌不分也。埤蒼曰:哮嚇,大怒也,呼交切。杜預左氏傳注曰:躋,升也,將雞切。漢書音義,韋昭曰:躓,頓也,竹利切。淈,胡忽切。沌,徒損切。攪搜㶅捎,逍遙踴躍,若壞頹兮。攪搜㶅捎,水聲也。壞頹,言如物崩壞頹毀也。攪,胡卯切。搜,所卯切。㶅,胡角切。捎,所學切。優游流離,躊躇稽詣,亦足耽兮。韓詩曰:搔首躊躇。稽詣,言聲稽留如有所詣也。蒼頡篇曰:詣,至也。頹唐遂往,長辭遠逝,漂不還兮。頹唐,隕墜貌。本或無此十二字。賴蒙聖化,從容中道,樂不淫兮。中於道德,雖樂不荒。左氏傳曰:吳公子札來聘,為之歌頌曰:遷而不淫,樂而不荒。條暢洞達,中節操兮。言聲有條貫,通暢洞達,而中於節操。終詩卒曲,尚餘音兮。言簫中次詩,而曲將盡,尚有餘音也。吟氣遺響,聯綿漂撇,生微風兮。漂撆,餘響少騰相擊之貌。漂,匹遙切。撆,匹曳切。連延駱驛,變無窮兮。

文選考異

  • 洞簫賦注「漢書音義如淳曰洞者通也」:袁本、茶陵本此十一字作「如淳漢書注曰洞簫」八字。
  • 注「故曰洞簫」: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 注「清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字。
  • 注「一名籟」:袁本、茶陵本「籟」下有「漢書曰元帝為太子嘉褒所為洞簫頌令後宮貴人皆誦讀之」二十四字。
  • 注「宣帝時」: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 注「帝太子體不安」下至「皆誦讀之」: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十三字。
  • 注「其竹圓異衆處」: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 注「王逸楚辭注曰幹體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
  • 注「罕稀也」下至「竹之末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六字。
  • 注「言竹生其旁故欹側不安」: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 注「言竹生敞閒之處又足樂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一字。
  • 注「后土地也」下至「不易其貞萃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字。
  • 注「言風蕭蕭」下至「謂江回曲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五字。
  • 注「言江之流注灌溉其山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 注「呂忱曰波水涌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 注「字指曰磕大聲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 翱翔乎其顛:茶陵本「翱」作「𦒡」。袁本校語雲善作「翾」。案:「翾」乃「𦒡」之誤也。「皋」別體作「睪」,故「翱」別體作「𦒡」耳。尤以正字改之,遂與二本校語不合。舞賦「若𦒡若行」仍未改。
  • 抱樸而長吟兮:案:「樸」當作「朴」,注引蒼頡篇「朴,木皮也」,可證。否則,尚有「樸」「朴」異同之注,而刪削不全耳。
  • 注「蟬飲露而不食」:袁本、茶陵本無「露」字,是也。
  • 處幽隱而奧庰兮:案:「庰」當作「屏」。袁本雲善作「庰」。茶陵雲五臣作「屏」。各本所見皆非。賦作「屏」,善以「屏」字本不訓「蔽」,故取「庰」字為注。正如思玄賦「坐太陰之屏室兮」也。說在彼下。
  • 注「說文曰屏蔽也」:案:「屏」當作「庰」。各本皆誤。所引部文也。正文改「屏」為「庰」,而復改此注「庰」為「屏」以就之,大非。思玄賦注亦可證。
  • 注「竹密貌」:袁本、茶陵本無「竹」字,是也。
  • 注「字書𤣆猭獸逃走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字。
  • 注「言審視竹之本體清而不讙譁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 注「言得謚為簫」下至「豈非蒙聖王之厚恩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九字。
  • 注「一雲夔」下至「學琴」: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 注「爾雅曰鏤鎪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 注「廣雅曰眼珠子謂之眸」: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
  • 注「言冥生之人」下至「在於音聲」: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三字。
  • 注「字林曰吻口邊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 注「司馬相如賦曰又猗狔以招搖」: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二字。
  • 注「㖤與顄劉」:袁本、茶陵本「劉」作「同」。案:二本最是。陳雲「劉」字衍,非也。
  • 注「氣出迅疾也」:袁本、茶陵本無「氣出」二字。
  • 獵若枚折:陳雲「獵」當作「擸」,注同。袁本雲善作「獵」。茶陵本雲五臣作「擸」。今案:善注「獵聲也」,未見必用「擸」字。廣雅一條又本非善注,此為善「獵」、五臣「擸」無疑。陳欲以五臣改善,殊非。
  • 注「聲或渾沌不分潺湲」:袁本、茶陵本無「聲或」二字,「潺湲」作「之貌」。
  • 注「或復其聲模無似枚之折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一字。
  • 注「詩曰伐其條枚」: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有「枚折似枚之折也」七字。
  • 注「廣雅曰獵折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 注「恐懼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 注「聲迭蕩」: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 注「廣雅曰嬈奇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 注「言聲漂結而去」:袁本、茶陵本無「聲漂結而去」五字,「言」屬下句首。
  • 注「言聲之慷慨如壯士」: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字。
  • 注「聲之細好也」:袁本、茶陵本無「聲之」二字。
  • 注「字林曰悁含怒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 注「自放縱」: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 注「呂氏春秋曰伯牙」下至「齊侯襲莒是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一百五十六字。
  • 注「杞梁妻嘆者」:案:「杞」當作「虯」,觀下文可見。茶陵本誤同。袁本「杞」上有「范」字,蓋改「虯」為「杞」而兩存,又誤「虯」為「范」耳。
  • 桀跖鬻博儡以頓顇:袁本、茶陵本雲善無「以」字。案:此尤以五臣亂善也。寡婦賦注引此正無「以」字,亦其一證。
  • 注「復惠復黠慧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 注「埤蒼曰彷徨猶仿佯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
  • 故聞其悲聲:案:「聞其」二字當作「為」。袁本作「其為悲聲」,雲善無「其」。茶陵本雲五臣有「其」。此既以五臣亂善,又誤去下「為」字,添上「聞」字,乃誤中之誤也。
  • 注「說文曰」: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 注「歔欷悲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 注「埤蒼曰腲腇肥貌」: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 注「爾雅曰蟋蟀」下至「今蝍𧑙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七字。
  • 注「說文曰喘疾息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 注「狀聲之狀也捷武言捷巧」: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 注「鄭德曰跇度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 注「又雲波急之聲」: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 注「言簫中次詩」下至「尚有餘音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四字。
  • 注「相擊之貌」:袁本、茶陵本無「相擊之」三字,「貌」屬上句末。

舞賦

編輯

並序。按周禮,舞師、樂師掌教舞。有兵舞,有干舞,有羽舞,有旄舞。呂氏春秋曰:堯時陰氣滯伏,陽氣閉塞,使人舞蹈以達氣。舞者,音聲之容也。

主頁面:舞賦

  傅武仲范曄後漢書曰:傅毅,字武仲,扶風茂陵人也。少博學。建初中,肅宗博召文學之士,以毅為蘭臺令史。少逸氣,亦與班固為竇憲府司馬。早卒。

  楚襄王既遊雲夢,使宋玉賦高唐之事。高唐賦序曰:楚襄王與宋玉遊於雲夢之臺,望高唐之觀。王曰:試為寡人賦之。將置酒宴飲,謂宋玉曰:雲夢,藪名,在南郡華容縣。高唐,觀名。此並假設為辭。「寡人慾觴群臣,何以娛之?」左氏傳曰:欒盈觴曲沃人。杜預曰:飲酒於曲沃。玉曰:「臣聞歌以詠言,舞以盡意。尚書曰:歌詠言。孔安國曰:歌詠其義,以長其言。毛萇詩序曰: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說苑曰:聲樂易良而合於歌情,盡舞意。是以論其詩,不如聽其聲;謂言之不足,故詠歌之。聽其聲,不如察其形。謂詠歌之不足,故手舞足蹈也。言不如視其舞形。鄭玄注樂記曰:宮、商、角、徵、羽,雜比曰聲,單曰音。激楚結風,陽阿之舞,張晏曰:激楚,歌曲也。列女傳曰:聽激楚之遺風。結風,亦曲名。上林賦曰:鄔、郢繽紛,激楚、結風。文穎曰:激,衝激,急風也。結風、迴風,亦急風也。楚地風既自漂疾,然歌樂者猶復依激結之急風為節。楚辭曰:宮庭震驚,發激楚兮。淮南子曰:夫足蹀陽阿之舞。又曰:歌采荑,發陽阿,鄭人聽之曰:不若延露以和。非歌者拙也,聽者異也。高誘曰:陽阿,古之名倡也。材人之窮觀,天下之至妙。噫,可以進乎?」孔安國尚書傳曰:噫,恨辭也。鄭玄注禮記曰:噫,弗寤之聲。王曰:「如其鄭何?」樂記曰:鄭、衛之音,亡國之音也。恐其同於鄭舞,當如之何?楚辭曰:二八齊容起鄭舞。王逸曰:鄭國舞也。玉曰:「小大殊用,鄭雅異宜,韓詩曰:舞則纂兮。薛君曰:言其舞應雅樂也。弛張之度,聖哲所施。禮記,孔子曰:一張一弛,文、武之道。是以樂記干戚之容,雅美蹲蹲之舞,禮記曰:干戚羽旄謂之樂。鄭玄曰:干,楯也。戚,斧也。武舞所執也。毛詩小雅曰:坎坎鼓我,蹲蹲舞我。一本或雲旌旄之舞。禮設三爵之制,頌有醉歸之歌。禮記曰:君子飲酒也,禮三爵而油油以退。鄭玄曰:油油,悅敬貌。毛詩魯頌曰:振振鷺,鷺於飛,鼓咽咽,醉言歸,於胥樂兮。夫咸池六英,所以陳清廟、協神人也。樂動聲儀曰:黃帝樂曰咸池,顓頊樂曰五莖,帝嚳樂曰六英。宋均曰:能為天地四時六合之英華也。毛詩曰:清廟,祀文王也。尚書曰:八音克諧,神人以和。鄭衛之樂,所以娛密坐、接歡欣也。禮記曰:鄭、衛之音,亂世之音。餘日怡蕩,非以風民也,其何害哉!餘日,聽覽之餘日也。怡蕩,怡悅放蕩也。爾雅曰:怡,樂也。毛詩序曰:風,教也。王曰:「試為寡人賦之。」玉曰:「唯唯。」

  夫何皎皎之閑夜兮,明月爛以施光。古詩曰:明月何皦皦。楚辭曰:夜皎皎兮既明。朱火曄其延起兮,燿華屋而熺洞房。古詩曰:朱火然其中,青煙颺其間。廣雅曰:熺,熾也,虛疑切。楚辭曰:姱容脩態絙洞房。黼帳袪而結組兮,鋪首炳以焜煌。司馬相如美人賦曰:黼帳周垂。袪,猶舉也。長門賦曰:張羅綺之幔帳兮,垂楚組之連綱。漢書曰:鋪首鳴。說文曰:鋪,著門抪首。陳茵席而設坐兮,溢金罍而列玉觴。毛詩曰:文茵暢轂。鄭玄注曰:茵,蓐也。詩曰:我姑酌彼金罍。鄭玄曰:君黃金罍。玉觴,玉爵也。周禮曰:朝覲有玉幾玉爵。騰觚爵之斟酌兮,漫既醉其樂康。儀禮曰:騰觚於賓。又曰:小臣請媵爵。鄭玄曰:今文媵皆作騰。禮記禮器篇注曰:凡觴,一升曰爵,二升曰觚。毛詩曰:既醉以酒。楚辭曰:君欣欣兮樂康。毛萇詩傳曰:康,樂也。嚴顏和而怡懌兮,幽情形而外揚。爾雅曰:懌,樂也。文人不能懷其藻兮,武毅不能隱其剛。言皆欲騁其材,能效其技也。左氏傳曰:致果為毅。簡惰跳踃,般紛挐兮。淵塞沈蕩,改恆常兮。言失度也。簡惰,疏簡怠惰也。埤蒼曰:踃,跳也,先聊切。紛挐,相著牽引也。毛詩曰:其心塞淵。毛萇曰:塞,實也。淵,深也。於是鄭女出進,二八徐侍。楚辭曰:二八齊容起鄭舞。淮南子曰;鼓舞,或作鄭舞。高誘注曰:鄭褒也,楚王之幸姬,善歌舞,名曰鄭舞。楚辭曰:二八迭奏,女樂羅些。姣服極麗,姁媮致態。姁媮,和悅貌,態,謂姿態也。姁,況於切。媮,以朱切。貌嫽妙以妖蠱兮,紅顏曄其揚華。毛萇詩傳曰:嫽,好貌,理紹切。妖蠱,淑豔也。揚華,揚其光華。眉連娟以增繞兮,目流睇而橫波。連娟,細貌。繞,謂曲也。言眉細而益曲也。上林賦曰:長眉連娟。橫波,言目邪視,如水之橫流也。神女賦曰:望余幬而延視兮,若流波之將瀾。珠翠的皪而炤燿兮,華褂飛髾而雜纖羅。珠翠,珠及翡翠也。說文曰:的皪,珠光也。劉熙釋名曰:婦人上服謂之褂。上林賦曰:飛纖垂髾。司馬彪曰:髾,燕尾也,衣上假飾。子虛賦曰:雜纖羅,垂霧縠。司馬彪曰:纖,細也。顧形影,自整裝。順微風,揮若芳。裝,服也。揮,動也。若,杜也。美人佩以為芳香也。七發曰:揄流波,雜杜若。動朱脣,紆清陽。動朱脣,將歌也。神女賦曰:朱脣的其若丹。毛詩曰:有美一人,清陽婉兮。毛萇曰:清陽,眉目之間。亢音高歌為樂方。杜預左氏傳注曰:方,法也。

  歌曰:攄予意以弘觀兮,繹精靈之所束。攄,散也。弘,大也。言精靈有所窘束,今將舒繹之也。方言曰:繹,理也。弛緊急之絃張兮,慢末事之𩨒曲。言將觀舞,故緊急之絃先已張者,今廢弛之;末事之𩨒曲者,今輕慢之。周禮曰:弛,懸也。鄭玄曰:弛,釋下也。說文曰:緊,纏絲急也。蒼頡篇曰:𩨒,曲也,於詭切。言鄭、衛之末事,而委曲順君之好無益,故廢而慢之。舒恢炱之廣度兮,闊細體之苛縟。恢炱,廣大之貌。苛縟,煩數之貌。言度之恢炱者,更令舒緩;體之煩數者,使之疏闊。楚辭曰:收恢台之孟夏兮。炱與台古字通。賈逵國語注曰:苛,煩也,賀多切。鄭玄喪服注曰:縟,數也。言舒廣大之度,則細體之事,不利於德者,疏而闊之。嘉關雎之不淫兮,哀蟋蟀之侷促。毛詩序曰:關雎,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憂在進賢,不淫其色。毛詩曰:蟋蟀,刺晉僖公也,儉不中禮。蟋蟀在堂,歲聿云暮,今我不樂,日月其除。古詩曰:蟋蟀傷侷促。小見之貌。啟泰真之否隔兮,超遺物而度俗。太真,太極真氣也。否隔,不通也。言所否閉隔絕使通之。呂氏春秋曰:陶唐氏之時,陰多滯伏,陽道壅塞,乃作舞宣導之。莊子:孔子謂老聃曰:先生似遺物離人。揚激徵,騁清角。激徵、清角,皆雅曲名。琴操曰:伯牙鼓琴,作激徵之音。韓子,師曠曰:清徵之聲,不如清角。贊舞操,奏均曲。舞操而奏操也。琴道曰:琴有伯夷之操。樂汁圖徵曰:聖人立五均。均者,亦律調五聲之均也。宋均曰:長八尺施絃。形態和,神意協。從容得,志不劫。雍容閑雅,得其大體,不相迫劫也。協,和也。鄭玄禮記注曰:劫,脅也。

  於是躡節鼓陳,舒意自廣。言舞人躡鼓以為節,此鼓既陳,故志意舒廣。遊心無垠,遠思長想。莊子曰:乘物以遊心。晉灼曰:垠,崖也。其始興也,若俯若仰,若來若往。雍容惆悵,不可為象。象,形象也。謂停節之間,形態頓乏,如惆悵失志也。變態不極,不可盡述其形象也。其少進也,若𦒡若行,若竦若傾。兀動赴度,指顧應聲。兀然而動,赴其節度,手指目顧,皆應聲曲。羅衣從風,長袖交橫。王孫子曰:衛靈公侍御數百,隨珠照日,羅衣從風。韓子曰:長袖善舞。駱驛飛散,颯擖合併。駱驛,不絕貌。颯擖,屈折貌;與曲度相合併也。𪅃燕居,拉㧺鵠驚。𪅃,輕貌。拉㧺,飛貌。鶣,音篇。拉,音臘。綽約閑靡,機迅體輕。綽約,美貌。閑美,閑緩而柔美。赴曲機疾,體自輕少。上林賦曰:便娟綽約。莊子曰:綽約若處子。埤蒼曰:嫺,雅也。機迅體輕,言舞之回折如弩機之發迅。姿絕倫之妙態,懷愨素之絜清。神女賦曰:懷貞亮之絜清。說文曰:愨,貞也。薛君韓詩章句曰:素,質也。脩儀操以顯志兮,獨馳思乎杳冥。脩治儀容志操,以自顯心志。杳冥,謂遠而出冥也。對問曰:翱翔乎杳冥之上。在山峨峨,在水湯湯。與志遷化,容不虛生。列子曰: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乎若太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湯湯然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言舞人與志遷化,亦如此者,容不虛生,必有所象也。湯,音洋。明詩表指,嘳息激昂。歌中有詩,舞人表而明之,指而合節。表,明也。韓詩外傳曰:魯哀公嘳然太息。說文曰:嘳,太息也。嘳與喟同。漢書,王章妻謂章曰:今在困厄,不自激卬。如淳曰:激厲抗揚之意也。卬,我郎切。氣若浮雲,志若秋霜。言既高且絜也。觀者增歎,諸工莫當。工,樂師也。

  於是合場遞進,按次而俟。遞,迭也。俟,待也。言待次第而出也。埒材角妙,誇容乃理。晉灼漢書注曰:埒,等。言鬥巧妙也。夸,猶美也。理,謂裝飾也。軼態橫出,瑰姿譎起。眄般鼓則騰清眸,吐哇咬則發皓齒。瑰,美也。譎,異也。般鼓之舞,載籍無文,以諸賦言之,似舞人更遞蹈之而為舞節。古新成安樂宮辭曰:般鼓鍾聲,盡為鏗鏘。張衡七盤舞賦曰:歷七盤而屣躡。又曰:般鼓煥以駢羅。王粲七釋曰:七盤陳於廣庭,疇人儼其齊俟;揄皓袖以振策,竦並足而軒跱。邪睨鼓下,伉音赴節,安翹足以徐擊,馺頓身而傾折。卞蘭許昌宮賦曰:振華足以卻蹈,若將絕而復連,鼓震動而不亂,足相續而不並。婉轉鼓側,蜲蛇丹庭,與七盤其遞奏,覲輕捷之翾翾。義並同也。說文曰:哇,謟聲也,於佳切。咬,淫聲也,烏交切。楚辭曰:美人皓齒,嫮以姱兮。摘齊行列,經營切儗。指摘行列,使之齊整。經營,往來之貌。摘,佗歷切。相摩切也。鄭玄禮記注曰:儗,猶比也,魚里切。扱,引也。言舞人舉引,皆有所比擬也。廣雅曰:扱,引也。彷彿神動,迴翔竦峙。子虛賦曰:若神仙之彷彿。說文曰:彷彿,見不審也。擊不致筴,蹈不頓趾。蹈鼓而足趾不頓,言輕且疾也。翼爾悠往,闇復輟已。言翼然而往,闇而復止。闇,猶奄也。古人呼闇殆與奄同。方言曰:奄,遽也。及至迴身還入,迫於急節。已輟止,復迴身旋入舞場,逼迫於曲之急節也。浮騰累跪,跗蹋摩跌。言舞者之容也。浮騰,跳躍也。累跪,進跪貌。跗蹋摩跌,或反足跗以象蹈,或以足摩地而揚跌也。鄭玄禮記注曰:跗,足趾也,方於切。字書曰:跌,失蹠也。徒結切。紆形赴遠,漼似摧折。言要之曲折,漼然以摧折,紆曲其形,以踴其身也。漼,折貌,七罪切。纖縠蛾飛,紛猋若絕。纖縠,細縠也。蛾飛,如蛾之飛也。紛猋,飛揚貌。上林賦曰:垂霧縠。大戴禮曰:食桑者有絲而蛾。郭璞爾雅注曰:蠶蛾也。𧼯鳥集,縱弛殟歿。殟歿,舒緩貌。言舞勢超𧼯,如鳥疾速飛集也;縱弛之際,又且舒緩弛捨也。字林曰:鳥𧼯,跳也。殟,烏骨切。歿,音沒。蜲蛇姌嫋,雲轉飄曶。說文曰:委蛇,邪行去也。姌嫋,長貌。蜲與逶同,於危切。蛇,音移。姌,如劍切;嫋,音弱;如雲轉之疾也。飄忽,如風之疾也。毛萇詩傳曰:迴風為飄,曶與忽同,呼沒切。體如遊龍,袖如素蜺。遊龍,素蜺,喻美麗也。宋玉神女賦曰:蜿若遊龍,從風翱翔。司馬相如大人賦曰:垂絳幡之素蜺。黎收而拜,曲度究畢。言舞將罷,徐收斂容態而拜,曲度於是究畢。蒼頡篇曰:邌,徐也,邌與黎同,力奚切。曹憲曰:𥌛𥅪而拜,上音戾,下居虯反。今檢玉篇目部,無此二字。遷延微笑,退復次列。舞畢退次行列也。好色賦曰:遷延引身。觀者稱麗,莫不怡悅。

  於是歡洽宴夜,命遣諸客。言懽情已洽,而宴迫於夜,故命遣諸客也。擾躟就駕,僕夫正策。埤蒼:躟,疾行貌。史記曰:天下躟躟。僕夫,執駕者。策,轡也。大戴禮曰:驪駒在門,僕夫具存。車騎並狎,巃嵷逼迫。狎,謂多而相排也。巃嵷,聚貌。巃,力董切。嵷,音摠。良駿逸足,蹌捍凌越。駿,馬也。逸,疾也。爾雅曰:蹌,動也。蹌捍,馬走疾之貌。言馬駿逸奔突而走相凌越也。龍驤橫舉,揚鑣飛沫。鄒陽上書曰:蛟龍驤首。鑣,馬勒旁鐵也。馬舉首而橫走,動鑣則飛馬口之沫也。馬材不同,各相傾奪。傾奪,謂馳競也。或有踰埃赴轍,霆駭電滅。列子,伯樂曰:天下之馬,絕塵弭轍。言馬踰越於塵埃之前以赴,車轍如雷霆之聲,忽驚忽滅也。蹠地遠群,闇跳獨絕。許慎淮南子注曰:蹠,踏也。遠出於群,言疾速之甚也。鄭玄尚書五行傳曰:闇跳,行疾貌。闇跳獨絕,言行急無比也。或有宛足鬱怒,般桓不發。言馬按足緩步。鬱怒,氣遲留不發也。周易曰:初九,盤桓,利居貞。後往先至,遂為逐末。言逸材之馬,雖後往而能先至,遂為馳逐者之末也。逐者,以發足為本。或有矜容愛儀,洋洋習習。鄭玄毛詩注曰:洋洋,莊敬貌。又詩箋云:習習,和調貌。遲速承意,控御緩急。言遲速任意也。毛詩曰:又良御忌,抑罄控忌。毛萇曰:止馬曰控。忌,辭也,音冀。家語,孔子曰:御者同是車馬,其所為進退緩急異也。車音若雷,騖驟相及。長門賦曰:雷隱隱而響起,聲象君之車音。言車聲隱隱,如遠雷之音相連屬也。駱漠而歸,雲散城邑。駱漠,駱驛紛漠奔馳之貌。中夜車皆歸城邑之中,寂然而空,有同雲散也。天王燕胥,樂而不泆。毛詩曰:籩豆有且,侯氏燕胥。胥,皆也,皆來相與燕也。孝經曰:滿而不溢。娛神遺老,永年之術。優哉游哉,聊以永日。家語,孔子歌曰:優哉游哉,聊以卒歲。毛詩曰:且以喜樂,且以永日。

文選考異

  • 舞賦注「按周禮」下至「音聲之容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十一字。
  • 注「扶風茂陵人也」:袁本無「茂陵」二字。
  • 注「建初中」:袁本無此三字。
  • 注「以毅」:袁本無此二字。
  • 注「少逸氣」:袁本無此三字。
  • 注「亦與班固為竇憲府司馬」:袁本此十字作「遷竇憲司馬」五字。茶陵本此節注併入五臣全非,不具出。
  • 注「雲夢藪名」下至「此並假設為辭」: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字。
  • 寡人慾觴群臣:茶陵本「觴」作「𨢩」,雲五臣作「觴」。袁本雲善作「𨢩」。案:「𨢩」即「觴」別體字,尤以正字改之。又注引左傳各本皆作「觴」。此等所言善作某字,皆據所見耳。
  • 注「言不如視其舞形」下至「單曰音」: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五字。
  • 注「又曰歌采荑」下至「聽者異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八字。
  • 注「鄭玄注禮記曰噫弗寤之聲」: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一字。
  • 注「振振鷺鷺於飛」: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 注「顓頊樂曰五莖」: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 注「禮記曰鄭衛之音亂世之音」: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一字。
  • 玉曰唯唯:袁本、茶陵本以此上為序,其下「夫何」提行另起。案:此賦恐無所謂序,今題下有「並序」二字及提行,未必善如此也。
  • 明月爛以施光:茶陵本雲五臣作「爛」。袁本雲善作「列」。案:此尤校改也。
  • 注「毛詩曰文茵暢轂」: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 注「鄭玄注曰茵蓐也詩曰」:袁本、茶陵本「注」上有「禮記」二字,「詩」上有「毛」字。
  • 注「鄭玄曰君黃金罍」: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 注「周禮曰朝覲有玉幾玉爵」: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 注「禮器篇」: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 注「言皆欲騁其材能效其技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一字。
  • 注「相著牽引也」:袁本、茶陵本無「牽引」二字。
  • 注「淮南子曰鼓舞」下至「女樂羅些」: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十字。
  • 注「態謂姿態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字。
  • 注「衣上假飾」: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 注「垂霧縠」: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 注「而奏操也」:何校「而」上添「舞」字,是也。各本皆脫。
  • 注「亦律調五聲之均也」:何校「亦」改「六」是也。各本皆偽。
  • 注「閑美」:陳雲「美」,「靡」誤,是也。各本皆誤。
  • 注「埤蒼曰嫺」下至「如弩機之發迅」: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一字。
  • 注「脩治儀容志操以自顯心志」: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一字。
  • 注「必有所象」: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 諸工莫當:袁本、茶陵本「莫」下校語雲善作「共」。案:此尤校改也。
  • 注「相摩切也」:袁本、茶陵本「相」上有「切」字,是也。
  • 注「扱引也」下至「扱引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字。
  • 注「若神仙之彷彿」:案:「仙」字不當有。各本皆衍。說詳前。此正文「神動」,亦初不雲「仙」也。
  • 擊不致筴:茶陵本「筴」作「爽」。案:此無可考也。袁本校語仍雲善作「筴」,與尤所見同。
  • 注「言翼然而往闇而復止」: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
  • 注「跌失蹠也」:袁本、茶陵本「失」作「足」,是也。
  • 注「言要之曲折漼然以摧折」: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 注「字林曰鳥𧼯跳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 注「曹憲曰𥌛𥅪」下至「無此二字」: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二字。
  • 擾躟就駕:袁本、茶陵本「躟」作「攘」。案:此疑尤誤改耳。  注「埤蒼」下至「天下躟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有「擾攘爭貌」四字。
  • 注「爾雅曰蹌動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 注「許慎淮南子注曰」: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 注「闇跳行疾貌」:袁本、茶陵本無「闇」字。
  • 樂而不泆:何校「泆」改「溢」。袁本雲善作「泆」。茶陵本雲五臣作「溢」。案:何據注引孝經「滿而不溢」,定從「溢」字也。
◀上一卷 下一卷▶
昭明文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