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濂亭集

1827年
卷一

景濂亭竹亭兩先生遺稿舊刊序

編輯

駒城卓君有文。袖其先祖景濂亭,竹亭二公遺稿。踵門而告余曰。吾先祖忠孝節行。炳烺一時。而年代寢遠。後孫孱微。無以闡發先休。恐遂泯沒無傳。今將以二祖遺稿曁傳來派系。合付剞劂氏。弁卷之文。子其圖之。余辭不能。卓君固請不已。余其可以不能而孤其爲先之誠也哉。然而奉讀二公遺稿。各數十餘什而已。他皆散佚無存。將於何考德而爲之辭哉。然而遣悶一作。略具景濂公平生始末。直道事君。而甘赴嶺海之謫。謝事家居。而不改溪山之樂。足令人起敬千載之下。竹亭公則乃以專心性理之學。見稱當世。我東方。自羅麗以來。崇尙佛敎。性理之學。倡自鄭圃隱先生及我先祖潘南先生。意者。竹亭公之摳衣二先生門。而有所師授歟。抑景濂公。遊於二先生間。推其所得。以及於過庭之際歟。景濂公池亭扁額意。非偶然。其必有契於灑落胸襟。有道底氣像。竹亭公之擩染服習。有得於父子間。無疑矣。且觀竹亭公數條筵奏。一以講學窮理爲宗旨。當時。異言諠豗。風氣未開。在庭之臣。能持此議論者。果幾人歟。得於君而曰。卿言。宜作座右銘。得於父而曰。吾家之曾參。得於人而曰。玉壺氷雪。嗚呼。卓乎其不可及己。俎豆之享。父子並腏。不其宜乎。然而雲仍中微。冠冕不接。世皆目之以稀僻之姓。幷與二公之淸名直節。而鮮或知之。是可慨也。醴泉之出。有時潛伏地中。而其出也滃然。靈芝之產。有時見壓石底。而其秀也燁如。近者。卓姓人。屢登科目。名綴周行。是皆二公之苗裔也。天其或者使卓氏復振。以接二公之遺芬也歟。芝根醴源。吾將復見其秀發矣。卓君。勉乎哉。駒城。余邱墓鄕也。卓君居是鄕而所求於余者。乃其先事。余故有感而爲之序。

上之二十七年丁亥閏月。嘉善大夫吏曺參判原任奎章閣直提學朴綺壽。序。

景濂亭集序

編輯

光山卓氏世稿者。卓景濂亭,竹亭兩代遺稿也。二公之詩什與古蹟。搜得於東文選及靑邱名翰,冶隱附錄。博採國史,勝覽中略干斷爛之篇與夫李益齋所作亭銘後說及世系圖,甲稧帖,文科榜目。以首尾僅一冊。今年春。其聞孫象濂。以其諸父兄之意。辱命於𪶙。俾書一語卷末。余惟二公之文章。載於文選。則必以大家鳴於世。行誼著於勝覽。則合有實錄垂諸後。而幷寥寥。何也。同時圃,老陶,牧隱,龜菴諸先生。與之聯武於臺閣。方駕於翰苑。其講磨唱酬之盛。槪可知矣。今諸賢載道之文。汗牛克棟。輝映一世。而獨於公兩代。僅有此一少稿。豈非百世慈之所憾恨歟。雖然。觀於是稿。亦可以得二公之大致矣。景濂。仕高麗恭愍朝。直言不佞。擯斥無悔。盡心於補袞職整朝綱。而知無可如何。然後奉身引退。終老山中。以效自靖之操。其忠至矣。竹亭公。以出天誠孝。潛心性理。行義純茂。至以吾家之曾參。見稱於景濂公。則人不敢間其言也。嗚呼。天下之德。莫尙於忠孝。而公之父子有焉。彼文章與事功。特古人所謂太上之次耳。編緝之多寡。記述詳略。庸何關焉。況景濂詩。高古閒遠。綽有理趣。觀於水竹終日對靑山之詠。使人想慕其志尙之正大。胸襟之灑落。有不染於俗學勢利之臼。宜其潛德幽光。啓發賢子之學行。蔚然爲國初名家也。詎不偉歟。是編之行於世。吾見卓氏子孫感奮興起。復尋家學之懿以無負乎忠孝之傳。使國初名家。再有聲於東方。將必有日矣。余辭以不文而不得。則書此以勉卓君。且要歸報其諸父兄。亟圖剞劂之役雲。己酉淸和節。豐山柳𪶙。書。

敬書丁未甲稧圖後

編輯

丁未甲禊圖。卽我太宗在靖安邸時。與同庚諸人。設稧而成圖者也。有若李仲卿,李伯舍,李陟,閔壽山,張允和,黃允正,曺致,朴礎,權希達,李揚,李伯有,卓愼,朴翺,柳善,朴實,柳濕,金素,徐選,金自知,林滌二十人爲同稧。而各以降生月日爲序次焉。於戲。太宗誕降之丁未。今爲四百八十四歲。而累經兵燹。公私文獻之可徵者幾希。斯圖也獲全於桑海貿遷之餘者。亦可異焉。崇昔帝王之生。必有休應。天命所屬。曆數斯在。三才協和。萬靈保護。冥符夢感。昭啓聖跡。而恭惟我獻陵。挺神聖之姿。贊創垂之業。提天綱披寶籙。臨八域俯萬物。積慶凝祥。重煕累洽。鞏基我萬億年悠久無疆之休焉。且千秋聖節。在五月旣望。而龍御賓天。又在是月之旬。時値蘊隆。丙枕㦖旱。及大漸。猶言我當籲天降雨。是日。每有靈液普冾。人謂太宗雨。岳瀆神祗。咸用欣戴。飛潛動植。永賴昭蘇。猗歟盛哉。竊觀周。自后稷,公劉以來。積德深遠。卜世長久。爲子孫者。宜皆取法。然而獨曰。儀刑文王。又曰。儀式刑文王之典。本朝聖神相繼。而必稱太祖,太宗者。爲其丕靈承於上帝。誕敷錫於下民也。天上之翠華永邈。人間之寶甲屢回。群黎百姓。罔不推王業之攸起。撫邦命之維新。擧切於戲之思焉。禊中諸人。多致顯達。而有後承者。纔三數人。卓愼乃其一也。愼之雲仍等。齎斯帖。百舍重繭。謁文以弁卷。直弼辭不獲已。力疾而題其下方以歸之。

崇禎紀元後四庚戌孟秋下澣。草莽洪直弼。謹跋。

又跋

編輯

同稧諸人德業事功。有不可考者。而卓愼名位隆顯。世宗御經筵。愼曰。臣聞殿下手不釋倦。夜分乃寢。執此之心。無怠無荒。人心無怕。操則存。舍則亡。聽政學問之外。無他念慮介於其間。則聰明日廣。上深加敬納。是載國乘。而又著於卓愼竹亭遺稿。故特擧而書之。以見明良際遇。拳拳乎心學敬怠。非直臣主同稧之爲榮也。爲愼雲仍者。亟圖所以永仁爲已。敦本崇實。爲報國承家之義諦。母徒輯遺文古事。爲觀瞻之美哉。直弼。又題。

敬題卓氏家藏恭定大王御製甲稧詩後

編輯

卓氏之先。家於光山。諱之葉。號學圃。諡文成。卽其鼻祖也。自前朝世篤忠貞。當麗季國初。以文章宦業顯於時。觀於李益齋及圃,牧,冶隱諸先生詩若文。槪可想矣。不幸雲仍中微。文獻莫徵。今幾四百有餘年於玆。或流落關西。或羈寓嶠南。世皆目之以稀僻之姓。並與諸公之淸名峻節。幾乎湮沒。良可悲夫。歲之庚戌之秋。余病伏於終南寓舍。卓氏之後孫雲翰,有協。踵門而見。袖示一帖。帖是御製甲禊韻也。粵昔太宗大王潛邸時。與當時名碩。修甲稧以講好。及御極。作詩以寵之。待之以廿八之功。矢之以三角之崩。猗歟盛哉。君臣生並一歲。同心同德。刱萬世無疆之基。實三代之隆。漢,唐之盛。所未有也。嗚呼。卓氏之先竹亭先生。卽禊中三七之一也。余之先祖春塘公。亦其一也。俱以同稧後裔。覽是帖而所與講者。獨非先誼乎。卓君之徵文於余。良有以也。雖然。御韻中三角山崩義不泯一句。足以質金石而徵百世。又何庸跋文爲也。資憲大夫吏曺判書李魯秉。謹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