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一 跋(十) 曝書亭集
卷五十二 跋(十一)
卷五十三 跋(十二) 

卷五十二 跋(十一)

編輯

○《陶徵士聖賢群輔錄》跋

編輯

韓非有言:孔子之後,儒分為八。八儒者,公孫氏居第七。至晉陶徵士《聖賢群輔錄》,分疏之云:「公孫氏傳《易》為道,為潔淨精微之儒。」或疑公孫氏為龍,非也。龍字子石,《家語》稱是衛人,而北海鄭氏謂是楚人。故唐贈黃伯,宋贈枝江侯。名雖在七十子之列,不聞傳《易》。若趙人名龍者,字子秉。莊子謂惠子曰:「儒、墨、楊、秉,與夫子為五。」果孰是邪?所云秉者,辨堅白異同之龍也。樂正子輿,譏其行無師,學無友,非孔氏門弟子可知。考《晉書》,太康二年,汲郡人不準發魏王塚,得竹書《易》五篇,《公孫段與邵陟論易》二篇,是則公孫氏傳《易》之明徵矣。蓋子石、子秉,名姓偶同。而傳《易》之公孫氏與鄭大夫字伯石者,名姓又同也。錄此以證小司馬《索隱》之誤。

○《唐律疏義》跋

編輯

《唐律疏義》三十卷,永徽二年閏月,詔曰:「太宗文皇帝撥亂反正,恤獄慎刑。杜澆弊之源,削煩苛之法。道臻刑措。二十三年,玉幾遺訓,皇令刊改,朕仰遵先旨,旁求故實。乃制太尉揚州都督長孫無忌、開府儀同三司李勣、尚書左僕射張行成、光祿侍中高季輔、右丞段寶玄、太常少卿令狐德棻、吏部侍郎高敬言、刑部郎中賈敏行等,爰暨朝賢,詳定法律,酌前王之令典,考列辟之舊章,適其輕重之宜,采其寬猛之要。使夫畫一之制,簡而易從;約法之章,疏而不漏。再移期月,方始勒成。是宜頒示普天,垂之來葉。凡在群臣,逮於列嶽。其務審慎,稱朕意焉。」此見諸《唐大詔令》者也。

永徽三年五月詔:「律學未有定疏,宜廣召解律人修義疏。」使中書門下監定參撰,成三十卷。四年十一月,上之,詔頒行天下。此見諸《唐會要》者也。

按無忌等表進,有尚書左僕射於誌寧、右僕射褚遂良、中書令柳奭、刑部尚書唐臨、守黃門韓瑗、中書侍郎來濟、辛茂將、尚書右丞劉燕客、潁州刺史裴弘獻、刑部郎中王懷恪、盩厔縣令董雄大理丞路立、始平縣丞石士逵、大理評事曹惠果、律學博士司馬銳等,而無張行成、高季輔、令狐德棻、高敬言,或疑纂修諸臣姓名不符,考詔令開載,乃總修律令格式之員。而表進於二年之後,所列縣令丞博士,蓋係召至解律人。若張高令狐四公,不與纂修義疏故爾。唐代遺書,傳抄多致殘闕,是編前有元泰定四年江西儒學提舉柳序,又附江西行中書省檢校官王元亮釋文,末又綴編校考亭書院學士餘資姓氏,信為完書。世有好事君子,雕鋟以行,儆於有位,舊章之不愆,庶乎復古寬大之條矣。

○《刑統賦解》跋

編輯

《刑統賦》四卷,《宋史•藝文誌》不知作者,晁公武《讀書後誌》著錄二卷,云皇朝傅霖撰,或人為之注。予所錄卷與晁氏同,古林曹氏藏本也。《刑統》定於周顯德四年,命侍御史張湜,太子右庶子劇可久等十人編集,兵部尚書張昭遠看詳進呈,凡二十一卷。竇儀重加詳定,增益九卷。當日言律令格式之煩,期於省文達理,成書,霖乃撮其要旨作賦,而自解其義。又東原郤某,每聯撰四言歌以括之。前有延祐三年趙孟頫序,言其大略。其後益都王亮復為增注。大抵傅郤皆宋人,而亮則元人也。世儒以趙序加於長孫無忌等唐律三十卷之前,遂疑疏義為霖等所注,誤矣。霖自題左宣德郎律學博士,未審宋何朝人。

○《長短經》跋

編輯

《長短經》十卷,唐趙蕤撰。蕤,梓州鹽亭人,嘗注關朗《易傳》,李白師事之。孫光憲稱其夫婦俱有隱操,而是編專論王霸機權正變之術,其第十卷,相傳載陰謀捭闔之說,故秘不以示人。依《漢•藝文誌》,當入之縱橫家。按《漢誌》縱橫家多至一百七篇,而《隋誌》止二部,《唐誌》四部,此六十四篇宜著錄,不應混入於雜家也。

○《東宮備覽》跋

編輯

《東宮備覽》六卷,宋迪功郎守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陳模進。模字中行,泉州永春人,慶元二年鄒應龍榜進士。嘉泰二年八月,除正字。三年二月,以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開禧三年二月,以正字兼實錄院檢討官。嘉定二年三月,除校書郎,仍兼實錄院檢討。模之曆官倫序,見於《中興館閣續錄》者如此。今觀告詞進表,乃合先後銜具書之,又兼莊文府教授,或疑莊文太子薨於乾道三年,模至慶元初始釋褐,歷嘉泰、開禧、嘉定,不應尚設教授。以予考李心傳《朝野雜記》,皇太子宮小學教授,設於紹興三十年。時孝宗為建王,光宗與莊文太子,魏惠憲王,皆就傅矣。先是十四年春,建宗學於臨安,學生以百名為額,在學者皆南宮北宅子孫。若親賢宅近屬,則別置教授。以館職兼不在宗子之列。故魏惠憲王卒於淳熙七年,有子柄存,設有府教授。而莊文太子有二子梴、褷,府亦得設教授,模以館職遂兼之爾,宋史誌職官未詳,因書於此。

○書《玉台新詠》後

編輯

《昭明文選》初成,聞有千卷。既而略其蕪穢,集其精英,存三十卷。擇之可謂精矣,然入選之文,不無偽制。所錄《古詩十九首》,以徐陵《玉台新詠》勘之,枚乘詩居其八,至《驅車上東門行》,載《樂府雜曲歌辭》,其餘六首,《玉台》不錄。就《文選》本第十五首而論,「生年不滿百,長懷千載憂。晝短而夜長,何不秉燭遊」。則《西門行》古辭也。古辭《夫為樂》:「為樂當及時。何能坐愁怫,鬱當復來茲」,而《文選》更之曰:「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古辭「貪財愛惜費,但為後世嗤」,而《文選》更之曰:「愚者愛惜費,但為後世嗤。」古辭「自非仙人王子喬,計會壽命難與期」,而《文選》更之曰:「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裁剪長短句作五言,移易其前後,雜糅置十九首中;沒枚乘等姓名,概題曰古詩。要之皆出文選樓中諸學士之手也。徐陵少仕於梁,為昭明諸臣後進,不敢明言其非,乃別著一書,列枚乘姓名,還之作者,殆有微意焉。劉知幾疑李陵《答蘇武書》為齊梁文士擬作,蘇子瞻疑陵武贈答五言亦後人所擬,而統不能辨。非不能辨也,昭明優禮儒臣,容其作偽。今《文選》盛行,作偽者心不徒勞也已。或者以為《文選》闕疑,《玉台》實之以人,非是。當其時昭明聚書三萬卷,大集群儒討論,豈不知五言始自枚乘,而序所云:退傅有在鄒之作,降將有《河梁》之篇,四言五言,區以別矣。注《文選》者,遂謂河梁之別,五言此始,鍾嶸《詩品》亦云:逮漢李陵,始著五言之目,抑何謬歟?然則誦詩論世者,宜取《玉台》並觀,毋偏信《文選》可爾。

○宋本《六家注文選》跋

編輯

《六家注文選》六十卷,宋崇寧五年鏤板,至政和元年畢工。墨光如漆,紙堅致,全書完好。序尾識云:「見在廣都縣北門裴宅印賣。」蓋宋時蜀箋若是也。每本有吳門徐賁私印,又有太倉王氏賜書堂印記,是書袁氏帙曾仿宋本雕刻以行,故傳世特多。然無鏤板畢工年月,以此可辨偽真也。

○《大唐類要》跋

編輯

康熙己卯七月,湖州書賈有以《大唐類要》百六十卷求售者,反覆觀之,即虞氏《北堂書抄》也。按《新唐書誌》作一百七十三卷,晁氏《讀書後誌》同,而《宋誌》止百六十卷。是編地部至泥沙石而畢,度非完書。今世所行者,出嘗熟陳禹謨錫玄氏刪補,至以貞觀後事及五代十國之書雜入其中,盡失其舊。閱之令人生恚,儲書者多藏之,而原書罕睹矣。《類要》傳寫雖多訛舛,然大略出於原書,未易得也。

○跋《五百家昌黎集注》

編輯

宋人輯書,往往以摭採之富誇人,若蔡夢弼《杜詩注》,號為千家。成申之《尚書集解》,號四百家。亡名子《播芳文粹》,號五百家是也。《昌黎集訓注》四十卷,《外集》十卷,《別集》一卷附《論語筆解》十卷。慶元六年春,建安魏仲舉刻於家塾,亦稱五百家。按其實,則列名者一百四十八家而已。其餘所云新添集注五十家,補注五十家,廣注五十家,釋事二十家,補音二十家,協音十家,正誤二十家,考異十家,殆亦無稽之言爾。然當時刊書者,知以博學詳說為要務。今則守一家之說以為《兔園冊》,其智出麻沙里刊書者之下矣。是書向藏長洲文伯仁家,歸吾鄉李太僕君實,蓋宋槧之最精者。惜中間闕三卷,後人補抄,原注已失,不可復睹,當更訪諸藏書家。

○《播芳文粹》跋

編輯

《五百家播芳文粹大全》二百卷,曩在都下,曾從友人借觀。患其卷帙混淆,兼多闕文誤字,因置不錄。歸田後,見江浙儲藏家間有之,類皆抄寫。丙戌三月,留徐學使章仲花溪別業,觀宋槧本始快於心,若風庭之葉盡埽,而老眼豁然也。卷首有紹熙庚戌序,南徐許開作,稱係巨鹿魏齊賢仲賢、南陽葉棻子實所集。具列姓氏凡五百二十家,富哉言矣。然其所錄不盡皆醇,惜吾友宜興陳維崧其年、華亭錢芳標葆錜、吳江葉舒崇元禮、錢唐陸繁召拒石、嘉興李符分虎,皆以駢體名家。諸君悉逝,莫為削其繁而舉其要也。開字仲啟,以中奉大夫提舉武夷衝祐觀,著有誌隱類槁,見趙希弁讀書附誌。

○書晁以道撰《蘇叔黨墓誌》後

編輯

靖康中,蘇叔黨以真定倅赴官,次河北,為賊所脅。叔黨語賊曰:「若知世有蘇內翰乎?吾即其子,肯隨若求活草間邪?」通夕痛飲,翌日視之,卒矣。王明清《揮麈後錄》載之,而晁以道誌其墓,稱以暴疾卒於鎮陽,繹其文,可云孝子。合而觀之,不愧其父矣。考東坡先生以徽宗建中靖國元年辛巳卒於常州,先生既卒,而蔡京由尚書左丞進左右僕射,蔡卞旋知樞密院事。自崇寧元年,迄於四年,籍黨人榜朝堂,定上書人上中下六邪等,責逐責降。而又編管子弟,不許到闕。一刻石於端禮門,再刻石於諸州,三刻石於文德殿門。帝既親書之,京復自書,頒之天下。是時叔黨潛身救過之不給,寧有富貴利達之念萌於中哉?惟因梁師成自言為東坡出子,嘗訴於裕陵曰:「先臣何罪?禁誦其文章,滅其尺牘。」於是先生遺文手跡,始稍稍復出。叔黨之不忍顯絕師成者,此也。然黨禁初弛後,雖得入京師,借詼諧以玩世,未嘗薰染,以道所云:「嘻笑謔浪,節概存焉」是已。乃毀之者謂叔黨諂事師成,自居乾兒,夫師成既以東坡為父,稱曰先臣,則必以昆弟遇叔黨,豈有業為兄弟而又降稱乾兒之理?此助洛攻蜀者謗之,貝錦南箕,尚論者不可不白其冤也。

○《竹友集》跋

編輯

臨川謝幼槃與兄無逸,並負詩名。呂居仁集江西詩派二十五人,幼槃其一矣,然其詩實與涪翁別,居仁又稱其似謝宣城,亦不類也。《書錄解題》兩載《竹友集》,一曰十卷,一曰七卷,蓋七卷者詩,而十卷者合文言之。是集流傳甚罕,謝布政在杭抄之內府,在杭收藏宋人集頗富,近多散失。惟此係其手書,子孫裝界成冊,平湖陸編修次友典福建庚午鄉試,抄得之。予見而令楷書生亟錄其副,詩派遺集,傳者無幾,予所儲陳無已、饒德操、洪主父、韓子蒼、晁叔用、呂居仁,僅六家,得此而七焉。

○書《劍南集》後

編輯

詩家比喻,六義之一,偶然為之可爾。陸務觀《劍南集》句法稠疊,讀之終卷,令人生憎。若「身似老僧猶有發,門如村舍強名官」,「跡似春萍本無柢,心如秋燕不安巢」,「身似在家狂道士,心如退院病禪師」,「心似春鴻寧久住,身如秋扇合長捐」,「身似敗棋難復振,心如病木已中空」,「心似枯葵空向日,身如病櫟孰知年」,「家似江淮歸業戶,身如湖嶺罷參僧」,「心似遊僧思遠道,身如敗將陷重圍」,「居似窮邊荒馬驛,身如深谷老桑門」,「人似登仙惟火食,俗如太古欠巢居」,「閑似苔磯垂釣叟,淡如村院罷參僧」,「懶似老雞頻失旦,衰如蠹葉早知秋」,「喜似繫囚聞縱掉,快如疥癢得爬搔」,「閑似白鷗雖自足,健如黃犢已無緣」,「酒似粥濃知社到,餅如盤大喜秋成」,「難似車登蛇退嶺,險如舟過馬當時」,「月似有情迎馬見,鶯如相識向人鳴」,「心如澤國春歸雁,身似雲堂旦過僧」,「身如巢燕臨歸日,心似堂僧欲動時」,「身如病木驚秋早,心似鰥魚怯夜長」,「心如老驥長千里,身似春蠶已再眠」,「身如海燕不逢社,家似爪牛僅有廬」,「心如老馬雖知路,身似鳴蛙不屬官」,「身如病鶴長停料,心似山僧已棄家」,「心如頑石忘榮辱,身似孤雲任去留」,「心如脫阱奔林鹿,跡似還山不雨雲」,「恩如長假容居里,官似分司不限年」,「瘦如飯顆吟詩麵,饑似柴桑乞食身」,「勇如持虎但堪笑,學似累棋那易成」,「爽如瑞露零仙掌,清似寒冰貯玉壺」,「衰如蠹葉秋先覺,愁似鰥魚夜不眠」,「樂如逐兔牽黃犬,快似麾兵卷白波」,「壁如龜策難占卜,瓦似魚鱗不接連」,「路如劍閣逢秋雨,山似爐峰鎖暮雲」,「雲如山壞長空黑,風似潮回萬木傾」,「雨如梅子初黃日,水似桃花欲動時」,「花如上苑長成市,酒似新豐不直錢」,「雁如著意頻驚枕,月似知愁故入門」,「蠶如黑蟻桑生後,秧似青針水滿時」。餘詩腰膝用如似字作對,難以悉數,就中非無佳句,此陸平原所云離之雙美,合之兩傷者也。

予友三原孫枝蔚豹人,征入都,不願分修史之祿,賦詩云:「身如橘柚病於北,心似鷓鴣飛向南。」有識者憐之,此偶然作爾。邇者詩人多舍唐學宋,予嘗嫌務觀太熟,魯直太生,生者流為蕭東夫,熟者降為楊廷秀。蕭不傳而楊傳,效之者何異海畔逐臭之夫邪?

○賴良《大雅集》跋

編輯

《大雅集》十卷,天台賴良采擇,凡二千餘篇,楊廉夫點定,存三百首。既為作序,而江陰王逢、吳興錢鼒亦序之。集中所收皆元人,其後間有仕於明者。第六卷載林洵《送顧謹中入太學詩》,則洪武中從而補綴者也。良字善卿,《赤城續誌》不書其姓氏,出處顯晦,不可得而知。繹《席帽山人序》,蓋曾教授松江云。倪元鎮《贈良詩》云:「陳詩昔在周盛日,刪詩又是衰周餘。」二語得其概矣。

○書《敦交集》後

編輯

右《敦交集》一冊,上虞魏仲遠輯其友酬和之詩也。作者二十四人,詩七十六首,冊末宜有仲遠題識,而今亡之,非完書矣。是集為吾鄉李太僕君實紫桃軒藏本,康熙丁丑,予購得之。稽諸《竹齋》、《丹崖》、《清江》、《全室集》,多有與仲遠昆弟贈答詩。仲遠父處士明叔,預卜塋兆於福祈山之陽,結廬其下,名福源精舍,處敬為之作讚,又為題尚古亭,元章亦有《筠深軒長歌》,季潭則有短歌,清江為作《竹深記》,稱會稽之地多竹,蓋物有所宜,猶衛之左泉右淇也。其居邑西夏蓋湖上伏龍山之下,顧郡縣誌俱佚其名。按宋學士濂為仲遠作《見山樓記》,乃知其人名壽延云。

○梅庵李氏《明正音》跋

編輯

《明正音》七卷,海鹽李景孟宗浩選本。景孟中景泰甲戌進士知莆田縣事,其父季衡公平,世父孟璿仲璣,兄景高宗遠,皆有詩名。季衡有《西溪集》,孟璿有《南莊集》,均不傳。是編所錄,多嘉興人作。若沈鎰孟鈞、陶瑾廷璧、朱孟德維新、陳善敬佐、李澄若淵,往予輯《詩綜》,悉無從采掇,即景孟詩亦遺之。鄉人有著述,莫為之傳,是猶目治而不見其睫也。景孟曾孫儒烈,嘉靖丁未進士,歷官福建按察司僉事,曾刊是編以行,惜今之雕本流傳者寡矣。歲在戊子閏月,竹八十翁彝尊識。

○跋危氏《雲林集》

編輯

《雲林集》二卷,元翰林學士承旨危素太樸之詩,葛邏祿乃賢易之編,而虞集伯生序之者也。太樸以文名,詩不恆見,流傳惟此而已。明兵入大都,學士走報恩寺,俯身入井寺僧大梓挽出之,謂曰:「國史非公莫知,公死,是死國之史也。」學士由是不死。世傳明太祖聞學士履聲,出之守餘闕祠。按吾鄉貝助教瓊,有送危於幰赴安慶教授。序稱「洪武三年,識公於京師。未幾,公卒」。則學士未嘗銜命守祠,特其子於幰教授安慶,好事者遂傅會有是言也。於幰曾共歐陽佑、呂復、黃盅輩采書北平,載記脫去幰字。是集發雕於後至元三年,蓋學士入明後續作詩文均失傳矣。

○跋《草閣集》

編輯

錢塘李曄宗表,元季結草閣居北關門外,既而避地永康東陽間。洪武初,官國子監助教,有《古今詩》六卷,《拾遺》一卷。天台徐大章盛稱之,金華朱伯清序之。觀其長篇,聳高奔逸,堪與劉伯溫、高季迪鼎足。而今之杭人未有舉其姓氏者,可歎也。集中題徐原父畫梅歌云:「尋常更有梅花船,繫在鑒湖柳姑之廟前。」柳姑者,疑即沈約詩所云山陰柳家女也。施宿《會稽誌》云:「柳姑廟在山陰縣西一十里,前臨鏡湖湖山勝絕處。」其後修府誌者,乃遂削去之,是何心哉?

○跋《釣鼇集》

編輯

吳江陶振子昌,洪武中任本縣儒學訓導,改安化教諭,歸隱華亭九峰間,自號釣鼇客。長陵師起北平,作《哀吳王濞歌》,感慨悲壯。意當日定流播於燕,王聞之,深怨私怒必甚矣。革除,詩文稍有忌諱者,悉焚棄。唯是歌存集中,而人末有表其微者。其後死於虎,王達善挽以詩云:「昔為海上釣鼇客,今作山中飼虎人。」飼之為言食(去聲)也,以食(入聲)食(去聲)人也。九峰無虎,將毋靖難之後有飼之者乎?

○高麗權秀才《應制集》跋

編輯

高麗秀才權近,字思叔,別字陽村。洪武中至南京,高皇優禮待之,賜衣賜食,爰命賦詩。陽村先之以本國廢興之由,道塗經過之所;次之以本國離合之勢,山河之勝,與夫鄰境之情形,兼述東人感化之意。既成,精華炳蔚,音響鏗鏘,帝覽之稱歎,因命與劉公三吾、許公觀、景公清、戴公德彝、張公信輩,偕遊南北市來賓重譯、鶴鳴、醉仙諸樓,帝又賜以御製三詩,此洪武丙子歲事。建文四年春,朝鮮恭定王李芳遠,令知申事樸錫,下議政府鏤版以行,於是嘉靖大夫藝文館提學國人李詹暨奉使翰林史官兵部主事金陵端木孝思,均為作序。而淮南陸顒、番陽祝孟獻,題詩其後焉。陽村賜遊酒樓,《實錄》未之載,予所見《應制集》,則天順元年朝鮮本也。

○書姚學士《明山存稿》後

編輯

文徵仲待詔翰林,相傳為明山學士及楊方城所窘。昌言於眾曰:「吾衙門非畫院,乃容畫匠處此。」何孔目元朗《叢說》述之,而曰:「二人只會中狀元,更無餘物。衡山長在天地間,今世豈更有道著姚淶、楊維聰者邪?」聞者以為快論。然明山嘗與孫太初、薛君采、高子業相唱和,且聞章丘李中麓富於藏書,特遣其子就學,可謂敏於好古者。即徵仲去官日,躬送至張家灣,賦十詩贈別,兼為作序,比之唐元魯山、宋孫明復,謂榮出於科目之外,貴加乎爵祿之上,其傾倒亦至矣。然則元朗所述,乃誑語耳。金華吳少君詩:「說謊定推何太史。」而虞山錢氏偏信其說,皎皎素絲其可染乎?

○書《狷石居遺集》後

編輯

予童稚日,就塾於譚氏之居,先後共學者六人,譚舟石、左羽、陸英一、次友、暨第五兄夏士,悉中表兄弟也。書屋五楹,予置席硯鴨腳樹下。年十七,為贅婿,乃遷馮氏之宅。是歲兵起,舟石從其父五經進士浮海入越,轉徙漳州,左羽避居於泖,二陸暨予兄弟,各不相聞。既而離者合,合者又離,或出或處。六十年來,五人奄逝,存者惟予已爾。

暇覽《狷石居遺集》,是為舟石左羽之王父,諱昌言,字聖俞。萬曆甲午,舉浙江鄉試第一。後八年,中進士、知嘗熟、婺源、欒城三縣,遷南兵部主事,歷員外郎,升福建布政司參議,提督學政,轉山東按察副使,以布政司參政卒於官。思陵即阼,恤以死勤事諸臣,特贈太僕寺卿。公之試士也,其文不假一人寓目。必手自甄綜,雖伯子省覲,俾寄食旅店中,不許入廨。有投私書者,概不發函,試畢,題數行,裹原書復之,閩人語曰:來一封,去兩封。以為不信視郵筒。蓋視學三年,鬚鬢盡白。舟石語予,歲在己丑冬,攜其宅眷,由琯溪之漳,遇賊於山麓,主僕遭急縛,將剸刃焉。猝傳官軍至,賊黨置之去,見有叟扠手獨行,呼之求救,叟問客:「子何來?」答以浙人。叟曰:客知浙有譚學使乎?對曰:「吾祖也。」叟遽前釋縛,蓋賊渠之父。自言曩為諸生,歲試,譚公列其名二等。吾師乎,其子還,治酒食,導客逾嶺乃歸。觀於此,而信持衡之公,子孫必食其報,不在遇以國士而始有知己之感也。

舟石,諱吉璁,官至登州太守。英一,諱世楷,思州太守。左羽,諱瑄,工科掌印給事中。次友,諱葇,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夏士,諱彝器,承祖蔭中書科中書舍人。康熙己未,召試博學宏詞之士六人者,舟石、次友、暨予居其三云。

○書《曼寄軒集》後

編輯

東漢風俗之厚,期功之喪,鹹得棄官持服。如賈逵以祖父喪,戴封以伯父,西鄂長楊弼以伯母,繁陽令楊君以叔父,上虞長度尚以從父,渤海王郎中劉衡以兄,思善侯相楊著以從兄,太嘗丞譙玄、槐里令曹全以弟,廣平令仲定以姊,王純以妹,馬融以兄子,皆以憂棄官輕舉。至晉而嵇紹拜徐州刺史,以長子喪去職。陶潛以程氏妹喪自免,作《歸去來辭》。自是而後,古之道莫之行也。先伯祖君輿公掌銓東曹,聞先文恪公之訃,請於朝,乞歸持服,德陵允焉。當時典禮者不以為過,斯國史所當附書於《禮樂誌》者。此事尚未百年,今人父母之喪有不去其官者矣。

○《摭言》足本跋

編輯

唐重科目,舉措分殊。有國史未具析者,藉王氏《摭言》,大小畢識,後代得聞其遺制。奈流傳者寡,又為末學所刪,存不及半。是編一十五卷,獲之京師慈仁寺。集乃足本也。卷尾有柯山鄭昉跋,稱嘉定辛未,刊於宜春郡。吳江徐電發,近錄棠村相國所藏,與此本略同,當就其校讎訛字發雕焉。

○書《鑒誡錄》後

編輯

《鑒誡錄》十卷,後蜀人何光遠輝夫撰。晁公武《郡齋讀書後誌》稱纂輯唐以來君臣事跡可為世鑒者,前有劉曦度序。今覽其書,多載可笑詩文,直小說家爾。每條以三字標目,與蘇鶚《杜陽雜編》略同。是冊猶宋槧,卷首題重雕足本,惟劉序失之,吾鄉墨林項氏藏書也。濟南王先生貽上愛之,曾手錄一部。

○書《北窗炙果》後

編輯

《北窗炙珣》二卷,宋施彥執編。予得之海鹽陳典少典所藏,崑山徐氏、晉江黃氏,從予借抄,其書稍稍流傳於世。按彥執諱德操,海昌人,張子韶之友也。生不婚宦,病廢而歿。子韶以文祭之云:生平朋友,不過四人。姚葉先亡,公繼又去。其和彥執詩云:「環顧天下間,四海惟三友。」三友者,彥執及姚進道、葉先覺也。彥執嘗著《孟子發題》一篇,子韶之門人郎曄,編《橫浦集》附之卷末,今海昌誌人物莫有舉其姓氏者矣。進道名述堯,張孝祥榜進士,有《蕭台公餘詞》一卷,予所藏有之。

○跋《劉豫事跡》

編輯

《劉豫事跡》一卷,不知誰氏所輯,予抄自倦圃曹氏。按豫祖塋在阜城縣南十二里,元初尚謂之御莊,石馬存焉,見王惲《秋澗集》。惲述陳教授言:豫未貴時,一日,顧見一白龍現婦翁家大鏡中,但無鱗與角耳。後翁亦見此,乃以女妻之,資藉甚厚。及生二子,以鱗角名之。或者謂二子長,豫當大貴,後果然。惲詩有云:「公昔此讀書,蔥鬱見佳氣。尚看書帶草,碧色映階砌。空餘一字詠,流播傳後世。」是直以書生目之矣。此《事跡》所未載,附書於後。噫,豫一叛臣,其書可以不錄。然安祿山事跡,姚汝能述之,存其書,亦足為後鑒也。

○書王氏《墓銘舉例》後

編輯

《墓銘舉例》四卷,長洲王行止仲編。先以唐韓退之、李習之、柳子厚,次以宋歐陽永叔、尹師魯、曾子固、王介甫、蘇子瞻、陳無己、黃魯直、陳瑩中、晁無咎、張文潛、朱元晦、呂伯恭凡一十五家之文,舉以為例,足以續蒼厓潘氏《金石例》而補其闕矣。是書未見雕本,抄自無錫秦氏。竊意墓銘莫盛於東漢,鄱陽洪氏所輯《隸釋》、《隸續》,其文其銘,體例匪一,宜用止仲之法,舉而臚列之。惜乎!予老矣,不能為也。

○跋《溪詩話》

編輯

溪詩話》十卷,宋黃徹常明撰。《書錄解題》謂是莆田人,而《八閩通誌》則云邵武人,舉紹興十五年進士,殆家本莆田而占籍邵武者也。編中持論,多本少陵。自言官辰沅逾年,顧誌州郡官師者不載姓氏,集亦失傳,其《送弟》詩句云:「就舍勿令人避席,過江莫與馬同船。」語淺情真,不失《風》、《雅》之旨矣。

○《格齋四六》跋

編輯

宋人駢語,其初率仿楊億、劉筠體,無逸出四字六字者,歐陽永叔厭薄之,一變而尚真率。蘇子瞻尤以流麗見長,於是汪彥章擅此名家,熔鑄六經諸史,以成對偶,可謂升堂入室之選矣。廬陵王子俊才臣,為周子充、楊廷秀賞識,嘗引以代草箋奏書記,其所撰《三松集》,世罕流傳。予抄得宋本格齋四六,計一百二首,愛其由中而發,漸近自然,無組織之跡,斯則彥章之亞也。

○書《王司彩宮詞》後

編輯

宮官之設,見於《周官》,見於《戴記》。漢魏置貴、嬪、夫人,此仿《周官》之三夫人也。淑妃、淑媛、淑儀、修華、修容、修儀、婕妤、容華、充華,此仿《周官》之九嬪也。《北史•後妃傳》有正華、令則、修訓、曜儀、明淑、芳華、敬婉、昭華、光正、昭寧、貞範、弘徽、和德、弘猷、茂光、明信、靜訓、曜德、廣訓、暉範、敬訓、芳猷、婉華、明範、豔儀、暉則、敬信,此仿《周官》之二十七世婦也。穆光、茂德、貞懿、曜光、貞凝、光範、令儀、內範、穆閨、婉德、明婉、豔婉、妙範、暉章、敬茂、靜肅、瓊章、穆華、慎儀、妙儀、明懿、崇明、麗則、婉儀、彭媛、修閑、修靜、弘慎、豔光、漪容、徽淑、秀儀、芳婉、貞慎、明豔、真穆、修範、肅容、茂儀、英淑、弘豔、正信、凝婉、英範、懷慎、修媛、良則、瑤章、訓成、潤儀、寧訓、淑懿、柔則、穆儀、修禮、昭慎、貞媛、肅閨、敬順、柔華、昭順、敬寧、明訓、弘儀、崇敬、修敬、承閑、昭容、麗儀、閑華、思柔、媛光、懷德、良媛、淑猗、茂範、良信、豔華、徽娥、肅儀、妙則,此仿《周官》之八十一御女也。唐宋以來,參合損益,不廢其名。

明初定,設六局,曰尚宮、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功,掌以宮正,總六局之事。凡出納文籍,皆印署之,付內史監牒移於外。局有四司,尚宮之屬有司紀、司言、司簿、司闈,尚儀之屬有司籍、司樂、司賓、司讚,尚服之屬有司寶、司儀、司仗、司飾,尚食之屬有司饌、司醞、司藥、司供,尚寢之屬有司設、司輿、司苑、司燈,尚功之屬有司制、司軫、司彩、司計。司彩,掌儲藏段匹者也,官設於洪武五年。王氏家南海河南村,永樂二年,選入宮,命與權妃同輦。辭曰:「妾,嫠婦也。安敢充下陳哉?」帝重之,許歸。

嗚呼!開創之主,宮中府中,設司分職,各有典司。後正位乎內,夫人嬪御,交讚陰教;居有保阿之訓,動有環珮之響;內無出閫之言,權無私溺之授,法至善矣。其後宮官罷,設奄寺,乃得橫行,王振、汪直、劉瑾,惡已貫盈。至魏忠賢攬政,昵一客氏,深宮更無為懿安皇後助者。雖存女秀才、女史官空名,恆罰提鈴警夜,而宮官大抵皆為奄寺之菜戶矣。外而稅礦,內而批紅,監軍則養寇,賊至則開門,貽禍之烈,一至於此。使女官舊章不廢,褘衣褕翟,絳紗貂蟬,雍雍肅肅,何遽稱九千歲於大璫之前乎?

○書《五百羅漢名記》後

編輯

杭州淨慈寺五百羅漢塑像,自宋有之,曹太尉勳記之矣。特其名梵夾不具載,同里高念祖,以其大父工部郎道素,所藏宋江陰軍乾明院五百羅漢名號,鏤板附釋藏之後。按佛書,諾俱那與其徒八百眾,居震旦國,五百居天台,三百居雁宕。故梁克家《三山誌》,懷安大中寺,有八百羅漢像。太尉南渡,僑居赤城,宜止及天台石橋五百人也。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