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書亭集 (四部叢刊本)/卷第五十八

卷第五十七 曝書亭集 卷第五十八
清 朱彜尊 撰 清 子朱昆田 撰附錄 景上海涵芬樓藏原刊本
卷第五十九

曝書亭集卷第五十八

           秀水 朱彞尊 錫鬯

 考

   太極圖授受考

自漢以來諸儒言易莫有及太極圖者惟道家者流有上方

大洞眞元妙經著太極三五之說唐開元中明皇爲製序而

東蜀衞琪注玉淸無極洞仙經衍有無極太極諸圖按陳子

昂感遇詩云太極生天地三元更廢興至精諒斯在三五誰

能徵三元本律曆志陰陽至精之數三五本魏伯陽參同契

要之太極圖說唐之君臣已先知之矣陳摶居華山曽以無

極圖刊諸石爲圜者四位五行其中自下而上初一曰𤣥牝

之門次二曰煉精化氣煉氣化神次三五行定位曰五氣朝

元次四陰陽配合曰取坎塡離最上曰煉神還虛復歸無極

故謂之無極圖乃方士修煉之術爾相傳搏受之呂嵒嵒受

之鍾離權權得其說於伯陽伯陽聞其旨於河上公在道家

未嘗詡爲千聖不傳之祕也元公取而轉易之亦爲圜者四

位五行其中自上而下最上曰無極而太極次二陰陽配合

曰陽動陰靜次三五行定位曰五行各一其性次四曰乾道

成男坤道成女最下曰化生萬物更名之太極圖仍不沒無

極之旨由是諸儒推演其說南軒張氏謂元公自得之妙蓋

以手授二程先生者自孟氏以來未之有也晦菴朱子謂先

生之學其妙具於太極一圖山陽度正作元公年表書慶曆

六年知䖍州興國縣程公珦假倅南安因與先生爲友令二

子師之時明道年十五伊川年十四爾其後先生作太極圖

獨手授之他莫得而聞焉攷是年元公以轉運使王逵薦移

知郴縣自是而後二程子未聞與元公覿面然則從何地手

授乎伊川𢰅明道行狀雲先生爲學自十五六時聞汝南周

茂叔論道遂厭科舉之業慨然有求道之志未知其要泛濫

於諸家出入於老釋者幾十年反求諸六經而後得之繹其

文若似乎未受業於元公者不然何以求道未知其要復出

入於老釋也邪潘興嗣志元公墓亦不及二程子從游事明

道之卒其弟子友朋若范淳夫朱公掞邢和叔游定夫敘其

行事皆不言其以元公爲師惟劉斯立謂從周茂叔問學斯

猶孔子問禮於老子問樂於萇弘問官於郯子云然蓋與受

業有間矣呂與叔東見録則有昔受學於周茂叔之語然弟

子稱師無直呼其字者而遺書凡司馬君實張子厚邵堯夫

皆目之曰先生惟元公直呼其字至以窮禪客目元公尤非

弟子義所當出且元公初名惇實後避英宗藩邸嫌名改惇

頤夫旣以學傳伊川矣不應下同其名而伊川亦不引避昔

朱子表程正思墓稱其名下字同周程亟請其父而更焉孰

謂二程子而智反出正思下哉此皆事之可疑者也

   浙江分地考

浙江布政使司初設所轄九府而已嘉興湖州統於直隸故

實録洪武九年十二月書真隸湖州嘉興諸府水災遣戸部

主事趙乾等賑給十一年五月勅工部定歲造軍器之數其

書嘉興湖州亦冠以直隸字至十四年四月復置巡檢司嘉

興府一嘉興縣之杉靑牐湖州府三烏程縣之後潘德淸縣

之下塘新市仍以直隸文冠之宋濂京畿鄉闈紀録序雲洪

武辛亥秋八月洊當鄉貢之期凡畿內三州十七府之士皆

懽忻相吿裹粻而奔走儀曹具以狀聞所云十七府者直隸

之府十四其一廣德四年以後始降爲州合嘉興湖州而共

計之也天台徐一䕫送趙郷貢序雲元置行省於浙領郡三

十二杭隸焉今領郡九杭亦隸焉崇德貝瓊縠江漁者詩序

洪武五年秋校文浙江太末徐復禮迫有司命起與九府

之士俱遂與四十人之𨕖鄞人鄭眞跋同年録雲洪武壬子

浙省承詔旨合九郡之士試之得四十名上諸京師又送何

本道還金華序雲洪武五年詔命三年疊試於是浙江所屬

九郡以其名上之行省而金華何本道與焉其雲九郡者嘉

興湖州不在其內逮洪武十四年十一月始以二府改隸浙

江攷淸類天文分野之書於洪武十七年進呈二府沿革祇

書今屬浙江布政司語焉勿詳後之人罔聞知由是柳琰鄒

衡趙瀛劉應鈳志嘉興勞龯栗祁張鐸志湖州俱不言分地

本末惟仁和夏時正𢰅杭州府志獨雲元至正二十六年

一月皇朝平浙置浙江等處行中書省領府九洪武九年

爲浙江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十五年割直隸嘉湖二府隸浙

江領府十一又雲洪武三年詔開科舉浙江行省即杭州府

學之西爲貢院合試九府之士書之特詳嘉靖中武進薛應

旂修通志自言郡縣志可采録者十無一二顧夏氏之志具

在何漫無考稽夫畫野分疆地誌之大綱乃置而弗書後之

紀方輿者率本通志則紕繆多矣作浙江分地考

   呂冢考

半邏之南有呂冢相傳謂呉孱陵侯蒙冢也考呉志蒙卒於

公安史不言其葬處而盛弘之荊州記雲長沙蒲圻縣有呂

蒙冢冢中髑髏極大蒙形旣長偉疑即蒙髑髏則冢之在楚

可信矣按漢未黃巾之亂吳有許昇妻呂榮不辱於賊爲所

殺糜府君斂錢葬之嘉興南土人號義婦堰然則呂冢殆呂

榮之冢其音聲相近遂譌榮爲蒙爾地名之傳於今往往非

昔即以嘉興論如由拳之譌爲油潭西埏之譌爲西縣蹲賔

之譌爲蒸餅射㐮之譌爲壽香新塍之譌爲新城徐彎廟之

譌爲徐偃王廟蓋不可勝數矣書以俟記地誌者正之

 辨

   尚書古文辨

尚書古文出孔子壁中安國孔子後悉得其書考伏生所傳

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以授都尉朝倪寛於時司馬遷亦從

國問故班固謂遷書載堯典禹貢洪範微子金縢諸篇多

古文說攷諸史記於五帝本紀載堯典舜典文於夏本紀載

禹貢臯陶謨益稷甘誓文於殷本紀載湯誓髙宗肜日西伯

戡黎文於周本紀載牧誓甫刑文於魯周公丗家載金縢無

逸費誓文於燕召公丗家載君奭文於宋微子丗家載微子

洪範文凡此皆從安國問故而傳之者乃孔壁之眞古文也

然其所載不出二十九篇外惟湯誥載其文百三十字太誓

載其文九十七字良由十六篇未奉詔旨立博士設弟子安

國不敢私授諸人故自膠州庸生而下至於桑欽所習者仍

二十九篇而已東漢之初扶風杜林得漆書於西州以授徐

巡衞宏於是賈逵作訓馬融作傳鄭康成註解餘若尹敏孫

期丁鴻劉祐張楷孔喬周磐類從漆書之學初不本於安國

而孔穎達正義謬稱孔所傳者賈逵馬融等皆是又言鄭意

師祖孔學而賤夏侯歐陽等由穎達不察見古文字即以爲

國所傳亦觕疎甚矣漆書古文雖不詳其篇數而馬鄭所

注實依是書陸氏釋文采馬氏注甚多然惟今文曁小序有

注亦無一語及増多篇文是賈馬鄭諸家未覩孔氏古文者

也後漢書孔僖傳自安國以下丗傳古文尚書連叢子亦載

孔大大與僖子季彥問荅大夫曰今朝廷以下四海以內皆

爲章句內學而君獨治古義盍固已乎季彥荅曰先聖遺訓

壁出古文臨淮傳義可謂妙矣而不在科策之例丗人固莫

識其奇賴吾家丗丗獨修之若是則壁中之書僖家具存矣

獨怪肅宗幸魯遇孔氏子孫備具恩禮僖家旣有臨淮傳義

其時上無挾書之律下無偶語之禁何不於講論之頃一進

之至尊上之東觀乃祕不以示人乎竊意僖家古義亦無異

博士所傳之篇目是僖亦未覩孔氏増多之古文也趙岐注

孟子髙誘注呂覽杜預注左傳遇孔氏増多篇內文皆曰逸

書惟許愼說文序謂易稱孟氏書孔氏詩毛氏夫以賈馬鄭

諸儒均未之見許氏何由獨得之其𢰅五經異義於舜典禋

於六宗一雲六宗者上不謂天下不謂地旁不謂四方居中

恍惚助陰陽變化此歐陽生大小夏侯氏說也一雲古尚書

說六宗者謂天宗三地宗三天宗日月北辰也地宗岱山河

海也日月爲陰陽宗北辰爲星宗岱山爲山宗湖海爲水宗

所謂古尚書說者賈逵之說本之漆書者也使許氏稱孔氏

書則四時寒暑日月星水旱之氣亦必舉之矣乃僅述歐陽

夏侯賈氏之說則愼實未見孔氏古文者也譙周五經然否

論援古文書說以證成王冠期攷今孔傳無之則周亦未見

孔氏古文者也正義謂王肅注書始似竊見孔傳故注亂其

紀綱爲夏太康時然攷陸氏釋文所引王注不一並無及於

増多篇內隻字則肅亦未見孔氏古文者也正義又雲古文

尚書鄭沖所授沖在髙貴鄉公時業拜司空髙貴鄉公講尚

書沖執經親授與鄭小同俱被賜使得孔氏増多之書何難

上進其後官至太傅祿比郡公几杖安車備極榮遇其與孔

邕曹羲荀顗何晏共集論語訓注奏之於朝何獨孔書止以

授蘇愉祕而不進又論語解雖列何晏之名沖實主之若孔

書旣得則或謂孔子章引書即應證以君陳之句不當復用

包咸之訓謂孝乎惟孝美大孝之辭矣竊疑沖亦未見孔氏

古文者也正義又引晉書皇甫謐從姑子外弟梁柳得古文

尚書故作帝王丗紀往往載孔傳五十八篇之書夫士安旣

得五十八篇之書篤信之宜於丗紀均用其說乃孔傳謂尭

年十六即位七十載求禪試舜三載自正月上日至堯崩二

十八載堯死夀一百一十七歲而丗紀則雲堯年百一十八

歲孔傳謂舜三十始見試用歷試二年攝位二十八年即位

五十年升道南方巡守死於蒼梧之野而葬焉壽百一十二

歲而丗紀則雲舜年八十一即眞八十三而薦禹九十五而

使禹攝政攝五年有苗氏叛南征崩於鳴條年百歲孔傳釋

文命謂外布文德敎命而丗紀則雲足文履已故名文命字

髙密孔傳釋伯禹謂禹代鯀爲崇伯而丗紀則雲堯封爲夏

伯故謂之伯禹孔傳釋呂刑雲呂侯爲天子司寇而丗紀則

雲呂侯爲相所述多不相符竊疑謐亦未見孔氏古文者也

然則増多十六篇自漢迄西晉蔑有見者一旦東晉之初古

文五十九篇俱出而並得孔氏受詔所作之傳學者有不踴

躍稱快者乎於焉諸儒或說大義或成義疏或釋音義越唐

及汴宋莫敢輕加擬議南渡以後新安朱子始疑之伸其說

者吳棫趙汝談陳振孫諸家猶未甚也迨元之吳澄明之趙

汸梅鷟鄭瑗歸有光羅敦仁則攻之不遺餘力矣蓋自徐邈

注尚書逸篇三卷晉人因而綴輯若拾遺秉滯穗以作飯集

雉頭狐腋以爲裘於大義無乖而遺言足取似可以無攻也

論其大略傳文之可疑者安國嘗注論語矣堯曰篇予小子

履十句注云是伐桀吿天之文墨子引湯誓若此而傳以釋

湯誥在克夏之後雖有周親二句注云親而不賢則誅之管

蔡是也仁人謂箕子微子來則用之而傳則雲紂至親雖多

不如周家之多仁人傳注岀自一人之手而異其辭何與史

記殷本紀殷之太師少師持其祭器奔周周本紀紂殺比干

囚箕子太師疵少師強抱其樂器奔周宋丗家微子數諫紂

紂弗聽及去未能自決乃問於太師少師太師少師勸微子

去遂行則今文微子篇所云父師少師自有其人史遷受書

於安國說必本於安國也乃今孔傳雲父師太師三公箕

子也少師孤卿比千也夫三仁皆殷王子父師若係箕子殷

人尚質其語兄之子必呼其名惟岀於疵之口故稱微子曰

王子也班氏古今人表亦書太師疵少師強姓名流傳有自

而僞託孔傳者不知也至於賄肅愼之命注云東海駒驪扶

餘馯貃之屬武王克商皆通道焉攷周書王會篇北有稷愼

東則濊良而已此時未必即有駒驪扶餘之名且駒驪主朱

蒙以漢元帝建昭二年始建國號載東國史略安國承詔作

書傳時恐駒驪扶餘尚未通於上國況武王克商之日乎序

文之可疑者三墳言大道五典言常道遯辭易窮分之無可

分也讃易道以黜八索述職方以除九丘無稽勿聽刺之無

可刺也古文之存於今者惟岣嶁禹碑奇古難識其諸壇山

石岐陽獵碣以及夏殷周鼎鐘鬴鬲敦卣盤匜之屬並不作

科斗文何獨孔壁所藏書獨用之殆不過張皇其辭以欺惑

後丗焉爾又言以所聞伏生之書攷論文義定其可知者此

金華王柏所云古文之書初無補於今文反賴今文而成書

者已且如司馬氏問故於安國載入史記諸篇字句多別今

四十九篇中凡今文所有悉與伏生所授無異辭則作序者

初不見孔壁古文僅増多二十五篇而已且班固漢志劉歆

移太常博士書荀恱漢紀顔師古注漢書増多祗十六篇而

國承詔爲五十九篇作傳若是則諸家所云翻不足信也

史記孔子丗家稱安國爲今皇帝博士至臨淮太守早卒自

序有雲予述黃帝以來至太初而訖又雲卒述陶唐以來至

於麟止是安國之卒本在太初以前若巫蠱事𤼵乃征和二

年距安國之沒當已久矣漢紀孝成帝三年劉向典校經傳

考集異同於古文尚書雲武帝時孔安國家獻之則知安國

已沒而其家獻之漢書文𨕖鋟本流傳偶脫去家字爾若班

氏雲遭巫蠱倉卒之難未及施行乃史家追述古文所以不

列學官之故而序言會國有巫蠱事經籍道息乃出自安國

口中不亦刺繆甚乎自髙齋十學士登之文𨕖後之學者遂

不敢非是不可以不辨

   五羖辨

孟子百里奚自鬻於秦養牲者五羊之皮食牛趙岐注人言

百里奚自賣五羖羊皮爲人養牛自賣句截五羖羊皮爲人

養牛蓋言衣此食牛也朱子集注云人言其自賣於秦養牲

者之家得五羊之皮而爲之食牛殆言因自鬻得五羊之皮

解者遂疑鬻身止得五羊皮非已扊扅歌雲百里奚初娶我

時五羊皮又曰西入秦五羖皮然則奚蓋服五羊之皮入秦

者紉五羊爲裘毛之最豐而賤者所服也𭧽客代州言之李

孔德孔德不以爲然偶讀范處義詩補傳釋羔羊之詩云素

絲必以五言蓋合五羊之皮爲一裘循其合處以素絲爲英

飾也百里奚衣五羊之皮爲秦養牲蓋仿古制古之羔裘其

製甚精養牲者被五羊之皮蓋賤者之服而召南在位之君

子亦服之非節儉而何其說竟與予合按史記百里奚亡秦

走宛楚鄙人執之繆公聞百里奚賢欲重贖之恐楚人不與

乃使人謂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請以五羖羊皮贖之楚

楚遂許與之蓋百里奚在秦五羖其素所被服繆公慮楚不

信故以奚所衣之服與之不然則五羖微物楚人豈貪之乎

太原閻百詩好駮正註疏之失作孟子劄記書此質焉並以

寄孔德

 原

   原敎

始爲三敎之說者誰與其小人而無忌憚者與生民之初草

衣而血食露處而野合聖人者出敎之田裡敎之樹畜養生

之本旣具然後修道以明之其理身心性命其治家國天下

其端禮樂刑政其文易詩書禮春秋蓋自庖犧氏作而伊耆

軒轅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以數聖人損益之而敎已大

備初未嘗有所不足必待佛老之說以濟之也佛老者持過

髙之論行不近人情之事不耕則無食不蠶則無衣無男女

則生人之道息無上下則紛爭之漸起以彼其說行之國中

蓋有時而窮則相率聚於中國食人之食居人之廬陽叛聖

人之言而陰收聖人之敎之利愚者不察遂惑其說至等聖

人之敎三之嗚呼彼之所奉者一而我之所奉者三曽彼之

勿若矣天下之理出乎剛則入乎柔出乎陽則入乎陰出乎

君子則入乎小人未有兩是者也惟內無所主則死生禍福

戰於中其初守道不篤持論兩端其究歸於無所忌憚而獲

罪名敎當是非可否之際倡爲調停之說者未有不流爲小

人者也且所謂敎者何哉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敎而

已矣舜命契曰敬敷五敎孟子曰使契爲司徒敎以人倫故

曰敎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爲人父者也敎以弟所以敬天下

之爲人兄者也敎以臣所以敬天下之爲人君者也彼二氏

者旣已棄絶其人倫事物之常將何以副敎之名哉子路問

爲政夫子吿之以正名謂名之不正至使民無所措其手足

若是其甚也丗之儒者誦聖人之言而安於三敎之目其亦

罪人矣夫

   原刑

墨劓剕宮大辟非舜之五刑也舜以命皐陶者流也鞭也撲

也贖也賊也象以典刑五者是巳甫刑曰苗民勿用靈制以

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斯則劓刵㭬黥之謂肉刑之始矣刑

者一成而不變聖人之所甚不忍也故就典刑命士流者宥

之鞭撲者贖之若夫怙終不悛則法在必誅賊之爲言殺也

春秋傳晉侯使鉏麑賊趙盾是也相古有虞之丗畫象而民

知禁赭衣墨幪別其冠服使觸罪者知恥悔過得以自新自

五虐之刑作殘其形毀其體膚斷者不可復續終其身不敢

與士民齒將無所用恥焉彼夫劓刵㭬黥在苗民𤼵聞惟腥

舜方哀矜庶戮之不辜務遏絶之豈反效尤而以至仁用至

不仁之法乎荀卿有雲治古無肉刑而有象刑斯言是也乃

班固漢志援俗說著論以爲禹承堯舜之後自以德衰而制

肉刑昔者鄭子産鑄刑書叔向非之其言曰夏有亂政而作

禹刑商有亂政而作湯刑其雲禹刑湯刑者初未嘗指爲肉

刑而班氏實之孔氏書傳稱呂侯以穆王命作書訓暢夏禹

贖刑之法夏刑大辟二百臏辟三百宮辟五百劓墨各千不

知何所據依殆無稽之言爾愚考肉刑夏莫之用商亦無明

徵伊訓臣下不匡其刑墨岀古文尚書未足深信迨周官分

職乃掌之司刑墨者守門劓者守𨵿宮者守內刖者守囿然

則肉刑其昉於周與穆王閱實其罪許罰以鍰是亦不忍人

之政矣蓋至漢而文帝始除之仁人哉俾五虐之刑絶於丗

可謂盡心焉已顧腐儒之論尚謂肉刑當復豈不謬哉作原

刑吿後之君子治書者兼可明孔傳之僞焉

   原貞

表貞婦之里而旌其門自後丗始也然則古人未之重與曰

在易恆之大過曰恆其德貞婦人吉古之人以爲從一而終

者岀乎義之宜無足異也曰女子未嫁而夫死終身不嫁焉

可謂異矣顧經傳亦莫之詳何與曰先王制禮用以防民之

所不足期合乎人事之宜而已未昏而夫死旣葬而除服服

除而嫁人事之常也其或終身不嫁蓋禮之過焉者也此經

傳之所未詳也嗚呼自昏姻之禮廢而夫婦之道苦民至有

自獻其身者矣蒙之蠱曰見金夫不有躬貞也者後丗之所

難雖過於禮焉茍合乎從一之義是則君子之所深取耳曰

古者女未廟見而死不遷於祖不祔於皇姑歸葬於女氏之

黨示未成婦也而況其未昏者乎謂之從可乎曰夫婦之道

守之以恆而始之以感夫男女異室無異火澤之相暌自將

之以行媒之言信之以父母之命委之以禽納之以純帛則

猶山澤之通氣其感與之理已深故曰男女暌而其志通也

因其所感不以死生異其志乃所謂恆其德也春秋僖公九

年書伯姬卒文公十有二年書子叔姬卒公羊穀梁二子傳

曰許嫁矣字而笄之死則以成人之喪治之禮女子未許嫁

而笄燕則鬈首許嫁笄而字則爲之纓蓋至嫁而後主人親

脫之凡此者明繫屬於人所以養貞一也則從之之義也曰

趨喪而𡘜禮與曰記有之取女有吉日而女死壻齊衰而弔

旣葬而除之夫死亦如之斬衰而弔焉鄭康成范𡩋皆主其

說其誰曰不可也曰然則死可以合葬與曰周官媒氏掌萬

民之判禁遷葬與嫁殤者未昏而合葬是嫁殤也曰生不得

結其褵死不得同其葬是人事之最可憫者矣旌表焉不可

以已也曰此有司之事也彼女子之貞惟知一其志以恆夫

婦之道而已又豈樂有聞於郷里而爲之者乎山陽髙於雲

其兄之子昂聘大河衞蔣氏之女未娶而夭女趨喪而哭甚

哀自誓不嫁每歲寒食必往祭昂之墓年五十餘矣而有司

莫知也丗儒拘牽之見謂女尚未嫁不當輒詣夫家撫棺而

哭而郷里憫其守者謂死即可以合葬於昂之墓皆非也髙

子習於禮而克明貞女之志故不請於有司乞子文述其事

子遂原貞女之志行合乎經義者吿之而載之丗史者不復

詳焉


曝書亭集卷第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