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蔡傳旁通 (四庫全書本)/卷2

卷一下 書蔡傳旁通 卷二 卷三

  欽定四庫全書
  書蔡氏傳旁通卷二   元 陳師凱 撰
  禹貢
  夏后氏五十而貢貢者較數嵗之中以為常
  朱子云夏時一夫受田五十畝而每夫計其五畝之入以為貢
  禹別九州非用其私智天文地理區域各定故星土之法則有九野
  周禮保章氏雲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觀妖祥注云星土星所主土也鄭司農說星土以春秋傳曰參為晉星商主大火國語嵗之所在則我有周之分野之屬是也元謂大界則曰九州州中諸國之封域於星亦有分焉其書亡矣堪輿雖有郡國所入度非古數也今其存可言者十二次之分也星紀吳越也𤣥枵齊也娵訾衛也降婁魯也大梁趙也實沈晉也鶉首秦也鶉火周也鶉尾楚也夀星鄭也大火宋也析木燕也疏雲古黃帝時堪輿亡故其書亡矣又雲吳越在南齊魯在東今嵗星或北或西不依國地所在者此古之受封之日嵗星所在之辰國屬焉故也吳越二國同次者亦謂同年度受封故同次也又案史記正義引星經雲角亢鄭之分野兗州氐房心宋之分野豫州尾箕燕之分野幽州鬥牛吳越之分野揚州女虗齊之分野青州危室壁衛之分野并州奎婁魯之分野徐州胃昴趙之分野冀州畢觜參魏之分野益州井鬼秦之分野雍州栁星張周之分野三河翼軫楚之分野荊州以九言則為九野以十二州言則為十二野
  壺口今隰州吉鄉縣
  寰宇記雲在慈州吉鄉縣西南五十里今改吉州隷平陽路
  呂梁山在今石州離石縣東北
  寰宇記呂梁在離石北以東可三百餘里今隷太原路
  岐山在今汾州介休縣狐岐之山
  今隷太原路
  六壁城在勝水之側
  勝水寰宇記在汾州孝義縣南一里六壁府後魏太平真君五年討胡於六壁即此城也俗以城有六面因以為名在孝義縣西八里今仍屬汾州
  廣平曰原今河東路太原府也
  寰宇記為并州今為太原路屬河東山西道
  太岳在河東郡彘縣東今晉州霍邑也
  寰宇記太岳在霍邑縣東三十里晉州宋改平陽府今仍之霍邑今改為霍州
  山南曰陽則今岳陽縣地也堯之所都
  岳陽縣今屬平陽路
  汾水出扵太原經扵太岳東入於河
  今案汾河在山西當雲西南入河地誌雲北山汾水所出西南至汾陰入河
  覃懐地名今懐州也
  今為懐孟路屬河東山西道
  淶水出乎其西
  地誌淶水出代郡廣昌東南行五百里至容城入河今案容城屬涿郡在幽州之境去懷孟南北懸絶淶水不應在懐孟之西淶字恐是濟字之誤
  漳水二一出上黨治縣大黽谷
  上黨今潞州也治字誤地誌作沾師古音它廉反韻㑹亦作沾寰宇記音丁念反
  今平定軍樂平縣少山也名為清漳
  寰宇記雲少山一名河逢山在縣西南十里清漳水出焉平定完顔金改為州今屬河東山西道
  一出上黨長子縣鹿谷山
  長讀為長短之長
  今潞州長子縣發鳩山也名為濁漳
  寰宇記發鳩山在縣西南六十五里濁漳水出焉然縣別有鹿谷山非鹿谷即發鳩也漳水一名潞水今潞州為平陽路支郡
  東北至阜城入北河
  地誌東北至邑成入大河
  鄴今潞州渉縣也
  渉縣今屬真定路
  阜城今定逺軍東光縣也
  今並有阜城東光二縣皆屬景州為河間路支郡
  周官大司徒辨十有二壤之物而知其種以教稼穡樹藝
  注壤土也釋雲此十二壤即上十二土注云十二土分野十二邦上繫十二次各有所冝也疏雲分別物之所生而知其所殖之種遂即以教民春稼秋穡以樹其木以藝其黍稷也
  以土均之法辨五物九䓁制天下之地征
  亦大司徒文也注云均平也五物五地之物也九等騂剛赤緹之屬疏雲制天下之地征者言天下則並畿外邦國所稅入天子而言也五物即上山林川澤之等是也愚案上文雲辨其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之名物注云積石曰山竹木曰林注瀆曰川水鍾曰澤土髙曰丘大阜曰陵水厓曰墳下平曰衍髙平曰原下濕曰隰
  草人糞壤之法騂剛用牛赤緹用羊墳壤用麋渇澤用鹿
  地官草人云掌土化之灋以物地相其宜而為之種凡糞種騂剛用牛赤緹音低用羊墳壤用麋渇澤用鹿鹹潟用貆勃壤用狐埴壚用豕彊上聲呼覽反用蕡扶雲反輕爂孚照反用犬注云土化之法化之使美也凡所以糞種者皆謂煑取汁也赤緹縓色也縓七絹反渇澤故水處也潟鹵也貆貒他官反也勃壤粉解者埴壚黏疏者彊㯺堅強者輕爂輕脆者鄭司農雲用牛以牛骨汁漬其種也謂之糞種蕡麻也疏雲案禹貢冀州雲白壤青州雲白墳兗州雲黒墳徐州雲赤埴墳揚州荊州雲塗泥豫州雲墳壚梁州雲青黎雍州雲黃壤與此騂剛之屬為九等不同者以禹貢自是九州大判各為一等此九等者無妨一州即有此九䓁之類故不同也
  土㑹之法
  大司徒雲以土㑹古外反之灋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其動物冝毛物其植物宜皁物皁音早其民毛而方二曰川澤其動物冝鱗物其植物冝膏物其民黒而津三曰丘陵其動物冝羽物其植物冝覈物其民專而長四曰墳衍其動物冝介物其植物冝莢物其民晳而瘠五曰原隰其動物冝臝物其植物冝叢物其民豐肉而庳注云皁物柞栗之屬膏物楊栁之屬理致白如膏𤣥謂膏當為櫜蓮芡之實有櫜韜
  天子所自治並與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圃園田漆林之𩔖而征之如周官載師所載賦非盡出扵田也
  地官載師雲以㕓里任國中之地以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圃任園地以宅田士田賈田任近郊之地以官田牛田賞田牧田任逺郊之地以公邑之田任甸地以家邑之田任稍去聲地以小都之田任縣地以大都之田任畺地凡任地國宅無征園㕓二十而一近郊十一逺郊二十而三甸稍縣都皆無過十二唯其漆林之徵二十而五
  常山郡
  今真定路
  定州曲陽縣
  定州今改中山府曲陽隷保定路中山屬真定路
  東入滱水
  地誌應劭曰滱音彄驅侯反
  瀛州髙陽縣
  瀛州今為河間路髙陽縣今隷安州屬保定路
  真定府行唐縣東流入於滋水
  行唐今隷保定滋水去縣三十六里
  衛水東入滹沱河
  寰宇記滹沲水在靈壽縣西南二十里
  大陸孫炎曰鉅鹿北廣阿澤河所經也
  鉅鹿即邢州今為順徳路鉅鹿為屬縣寰宇記雲廣阿澤一名大陸一名鉅鹿一名大麓一名沃州在縣西北五里其澤東西二十里南北三十里
  澶相
  宋澶州今改開州隷大名府相州今名彰徳路
  蓋禹河自澶相以北皆行西山之麓班馬王橫皆謂載之髙地
  此西山指太行山也迤北連綿直至趙州以上接恆山皆在河北之西其地常髙於河
  古河之在貝冀以及枯洚之南
  貝州今改恩州為廣平路支郡冀州為真定路支郡案程氏禹貢圖古洚渠自邢州來過貝州北至冀州之東禹河自相州來經貝冀之南過洚水
  及其已過信洚之北
  信字下脫都古二字案此叚自程氏曰以下皆禹貢圖敘說之文傳冩脫二字耳信都冀州也古洚即枯洚也其北則趙深二州之境
  隋改趙之昭慶以為大陸縣唐又割鹿城置陸澤縣寰宇記昭慶本漢廣阿縣大業末改為大陸縣天寳十三年又改為昭慶縣唐舊書謂天寳元年改為昭慶唐舊書又雲深州陸澤先天二年分饒陽鹿城界置陸澤縣至徳二年改鹿城為束鹿寰宇記雲陸澤本漢廣阿縣地隋象城縣地唐開元中置以大陸澤為名貞元中以饒陽立湥州至長慶已後移深州理於是邑今案饒陽改隷晉州而深州理靜安其大陸鹿城並未詳㳂革然皆不出漢之廣阿也蔡傳本陸澤多訛為陸渾非是
  邢趙湥三州為大陸
  邢州則有廣阿澤趙州則有大陸縣深州則有陸澤縣故總言之
  碣石地誌在北平郡驪城縣西南河口之地今平州之南也
  地誌作驪成無河口之地四字碣作揭師古音桀寰宇記今平州理盧龍縣本漢遼西肥如縣也碣石山在縣南二十三里碣然而立在海旁太康地誌雲秦築長城起自碣石在今髙麗舊界非此碣石也又平州石城縣在盧龍西一百四十里有碣石始皇刻石漢武登之當山嶺有大石如柱號曰天橋柱立扵巨海之內平州今改名平灤路仍理盧龍西至大都五百五十里驪城光武時省廢今無之
  漢遼東西右北平漁陽上谷之地
  遼東西今屬遼陽北平今為平灤漁陽今為薊州上谷今為覇州易州
  其水如遼濡滹易
  地誌雲大遼水出塞外濡乃官反在遼西肥如縣滹滹沲河在靈壽易即南易水
  去岸五百餘里
  地誌言離縣二十三里此雲去岸五百餘里者蓋去滄州岸五百餘里非去平州岸也程氏敘說雲平州之南即滄州之東北也平滄隅立之間有山而名碣石者尚在海中可望而見其山蓋近平而逺滄也夫其従平視之則為正南従滄視之為東北也滄州即漢勃海郡北境與平州相接相去五百里
  戰國䇿以碣石在常山郡九門縣者恐名偶同而鄭氏以為九門無此山也
  前漢地誌九門不言有碣石後漢郡國志常山國九門縣碣石山戰國䇿雲在縣界寰宇記亦不言有碣石今無九門縣
  林氏曰濟古文作泲說文注云此兗州之濟也其従水従齊者說文注云出常山房子縣賛皇山當以古文為正
  說文泲字下注云沇也東入海子禮反據此即合導沇水東流為濟之文故當以古文為正地誌常山房子賛皇山濟水所出東至廮陶廮音影鉅鹿縣入汦音脂師古曰濟音子詣反
  許商雲在平成
  前漢溝洫志鴻嘉四年河隄都尉許商言古說九河之名有徒駭胡蘇鬲津今見在成平東光鬲界中自鬲以北至徒駭間相去二百餘里今河雖數移徙不離此域師古注云此九河之三也徒駭在成平胡蘇在東光鬲津在鬲成平東光屬勃海鬲屬平原鬲與隔同成平今蔡傳本多誤為平成合乙
  徒駭河地誌雲滹沱河
  地誌成平滹沲河民曰徒駭河
  滄州清池
  縣即州治今隷河間路
  成平
  後漢及晉皆屬河間隋改景城今河間無之惟景州有故城縣恐是而滄州亦稱景城郡
  徳州安徳平原
  今二縣仍隷徳州為濟寧路支郡寰宇記雲馬頰河在徳安縣南五十里鬲津枯河在徳安縣南七十里
  棣州滳河北
  寰宇記雲馬頰枯河在縣北二十里今無滳河縣初隋以縣南滳河為名而今有南河縣恐即滳河改名河者寰宇記雲漢許商所鑿故以商為名後人加水焉然則滳不音的當讀如商郭氏佩觽雲滳河従商式羊反
  篤馬河
  前漢溝洫志韋昭雲在平原縣地誌雲東北入海五百六十里
  胡蘓
  寰宇記雲臨津古胡蘓亭在縣西南二十三里在古胡蘇河邉漢書地理志雲東光有胡蘓亭即此也
  滄之饒安無棣臨津
  饒安臨津今並廢革無棣改隷棣州
  東光
  在今景州東光
  鈎盤在樂陵東南従徳州平昌來
  樂陵屬滄州寰宇記在縣東南五十里平昌今為徳平縣樂音洛
  鬲津寰宇記雲在樂陵東西北流入饒安
  在樂陵縣西三里
  許商雲在鬲縣
  髙齊天保七年併入安徳縣
  漢世近古止得其三
  許商所指是
  唐人遂得其六
  馬頰覆鬴鈎盤並許商所云為六
  輿地記又得其一
  簡潔
  鄭氏求之不得以為齊桓塞其八流以自廣
  爾雅註疏雲鄭元雲周時齊桓公塞之同為一河今河間弓髙以東至平原鬲津往徃有其遺處春秋緯寳乾圗雲移河為界在齊呂填閼八流以自廣鄭元蓋據此文謂齊桓公塞之故蔡氏以為無稽也
  夫曲防齊之所禁
  孟子注云不得曲為隄防壅泉激水以專小利也
  惟程氏以為九河之地已淪於海
  此段自漢以來講求九河至論終皆程氏敘說成文惟鄭氏一段非故此以程氏更端下雲平州正南有山而名碣石者尚在海中去岸五百餘里愚案程氏本意非謂去平州岸五百里乃去滄州岸五百里耳蓋去平州岸只二十三里無許逺也
  漢王橫言
  溝洫志王莽時大司空⿰扌⿱彐𧰨 -- 掾王橫言往者天甞連雨東北風海水溢西南出寖數百里九河之地已為海所漸矣上子廉反禹之行河水本隨西山下東北去周譜雲定王五年河徙則今所行非禹所穿也
  雷夏地誌在濟隂郡城陽縣西北
  地誌作成陽寰宇記作郕陽此作城誤
  今濮州雷澤縣西北
  今無雷澤縣澤在濮州鄄城縣鄄工⿰扌⿱彐𧰨 -- 掾屬濟寧路
  汳水
  說文注臣鉉曰今作汴非是皮變反案寰宇記陳留縣下雲雎溝在縣東南五里輿地誌雲汴水自滎陽受睢水東至陳留彭城南入泗水自後開通濟渠此渠廢今無水據此則蔡氏以汴為灉以睢為沮皆合其滎陽則㑹同之地也睢音雖音歡音楚音汴
  沛國芒縣
  地誌芒莫郎反光武改為臨睢隋改為永城即今㱕徳府永城縣也
  沮有楚音
  韻㑹在呂反丘名
  祭之地地墳
  見左傳僖公四年
  西北多山東南多水
  先天之位艮為山居西北故西北多山兊為澤居東南故東南多水
  兗徐揚三州最居東南下流
  兗承河濟下流徐承淮泗下流揚承江漢下流
  漯水出東郡東武陽至千乘入海
  地誌雲行千二十里東武陽今濮州朝城縣也千乗今益都路樂安縣也
  程氏以為此乃漢河與漯殊異然亦不能明言漯河所在未詳其地也
  案程氏貢道圗雲漯出東郡東武陽縣至漢後受河於武陽縣東南大抵東北行至千乗入海此河乃漢河元非禹河愚案程氏意非指漯為漢河蓋言今自漯入河處所受河水乃漢以後所徙頓丘之河非禹時澶相以北之河也其漯水仍以東武陽為是料河水未徙之前其自漯入河處則又過武陽以北之地也即無與漯殊異之文故不別言漯所在耳
  岱泰山在今襲慶府奉符縣
  襲慶府今為兗州完顔金又扵奉符縣置泰安州並屬山東濟寧路
  嵎夷今登州之地
  今登州為般陽路支郡在東海之濵東北西三面皆距海
  濰水出琅琊郡箕縣今密州莒縣東北濰山也
  完顔金於莒縣置莒州屬益都路
  北至都昌入海今濰州昌邑也
  地誌作昌都今濰州屬益都路
  淄州淄川縣
  今淄州改為般音盤陽路仍理淄川而泰安州又自有萊蕪縣
  東至博昌縣入濟今青州壽光縣也
  濟地誌作泲青州今為益都路屬山東壽光仍隷
  錯蓋別為一物如磬錯之錯
  韻㑹雲錯鑢也又雲鑢摩錯之也朱子云磋以鑢鐋蔡傳後雲磬錯治磬之錯也
  即今萊州之地
  在東海之濵隷般陽路
  汶水出泰山郡萊蕪縣原山今襲慶府萊蕪縣也萊蕪今改屬泰安州
  鄆州中都縣
  鄆州今為東平路無中都縣有汶上縣
  沂水出泰山郡蓋縣艾山今沂州沂水縣也
  蓋地誌音古盍反今沂水割屬莒州
  南至於下邳西南入於海
  地誌行六百里下邳今邳州也
  水出尼丘山
  在今兗州泗水縣
  武陽之冠石山
  在今濮州朝城縣地誌雲行九百四十里至下邳入泗
  有漷
  說文雲水在魯苦郭反寰宇記雲源出費縣東南連青山下西南入徐州滕縣界
  沂沭
  沭食聿反寰宇記雲沭水出沂州沂水縣西北沂山東南入泗水
  沂州費縣
  寰宇記雲蒙山在縣西北八十里髙四十里長六十九里
  海州朐山縣
  寰宇記在縣西北九十里鯀所殛處下有羽淵今海州名海寧州仍理朐山為淮東淮安路支郡朐音渠
  大野在今濟州鉅野縣
  濟州今升為濟寧路鉅野為倚縣寰宇記雲東西百餘里南北三百里
  濟水至乗氏縣分為二
  乗氏舊屬曹州今廢寰宇記雲漢乗氏縣在鉅野縣西南五十里劉宋時癈程氏禹貢圗雲水經既扵封丘分南北濟又扵乗氏分為二必有一誤封丘今隷汴梁路
  東原漢之東平國今之鄆州也
  今亦稱東平路
  摶埴之工
  摶音圑拍也埴時職反黏土也出考工記
  埏埴以為器
  出老子十一章埏始然反和也
  周書作雒
  此汲冢周書第四十八篇也下文本見度邑萹古書誤以二篇合為一耳
  其壝
  本書壝作疆孔晁注云疆疆疊塗案此書傳刻訛舛正如晁注四字亦不可解大槩疆者指其壇耳壇之五方以五色土各隨其方疊塗之也壝則四旁起埒如牆無置黃土之處當以疆字為是壝以醉反
  鑿取其方面之土苞以黃土苴以白茅以為土封孔晁雲其方土謂建東方諸侯以青土也苞覆苴裹土封封之為社也
  葛嶧山
  寰宇記嶧陽山在下邳縣西六里西征記下邳城西五里有葛山禹貢所謂嶧陽山也下邳今邳州
  西北陪尾山
  寰宇記在泗水縣東
  西南過彭城
  彭城今徐州屬河南省
  襲慶府泗水縣
  今為兗州泗水縣
  下邳有石磬山
  石磬當一作磬石寰宇記輿地要覽皆作磬石山在下邳西南八十里寰宇記雲泗水中無此石其山在泗水之南四十里今取磬石上供樂府其山出石大小撃之其聲清亮恐禹治水之時水至此山矣
  濠泗楚皆貢淮白魚
  濠州今為臨濠府泗仍泗州楚為淮安路
  及期而大祥
  及當作又
  中月而禫
  禫徒感反說文雲除服祭名也鄭元雲澹澹然平安之意文公家禮曰大祥後中月而禫中月間一月也二十五月祥後便禫
  以之為袞所以祭也
  左傳疏雲祭服𤣥衣纁裳詩稱𤣥袞是𤣥衣而畫以袞龍袞之言卷也謂龍首卷然
  以之為端所以齋也
  春官司服雲士之齋服有𤣥端素端鄭司農雲𤣥衣有纁裳者為𤣥端鄭元謂端取其正也
  以之為冠以為首服也
  玉藻雲𤣥冠丹組纓諸侯之齊冠也𤣥冠綦組纓士之齊冠也論語雲羔裘𤣥冠不以弔
  許慎曰汳水受陳留浚儀隂溝至濛為灉水東入於泗則淮泗之可以達於河者以灉至於泗也
  自淮入泗至彭城入灉灉之上流即汳水也至浚儀入隂溝自隂溝而後北入河也
  泗之上源自泲亦可以通河也
  泝泗水而北至溢為滎處入河滎水即泲水也泲古濟字
  彭蠡地誌在豫章郡彭澤縣東
  東字誤地誌作西漢彭澤今南康之都昌江州之湖口彭澤皆其地也彭蠡在三縣之西南
  跨豫章饒州南康軍三州之地
  豫章今龍興路也此湖南至龍興之新建東至饒之鄱陽西至南康之建昌星子北至都昌
  夏小正
  夏時之書子夏傳
  松江
  寰宇記雲松江在蘇州吳縣自太湖出海屈曲七百里又名吳江又名松陵又名笠澤
  併松江為二江
  愚案以此為三江固賢扵衆説然亦不合東為中江東為北江之文蓋松江出扵太湖之下已與大江不相附近而婁江東江又為松江支流不過為太湖水口耳其於嶓岷江漢邈乎其不相關也若以漢江在荊州之域不當如東坡三江之說而又不必涉中江北江之文而止求其利病之在揚州之域者則水勢之大者莫若揚子大江松江浙江三者耳經文記彭蠡之下何為直捨大江而逺録湖水之支流也唐氏之言未敢遽信然蔡氏主之者以其地有三江之名且合吳越春秋之語捨此他說愈妄故取之耳然導水所謂中江北江則不在此也愚又思之恐三江有二不可合而論之三江既入一也中江北江二也本不相合
  震澤太湖也在吳縣之西南五十里今蘇州吳縣也蘇州今浙西平江路也太湖縱廣二百八十里周廻六百五十四里為地三萬七千頃其中有洞庭山夫椒山洞庭即包山山有洞庭寳室入地下潛通五嶽見寰宇記
  如三川震之震
  三川震國語文
  楩梓豫章之屬
  楩皮連切豫章木名吳都賦作櫲樟
  葛越木緜之屬
  吳都賦蕉葛升越弱於羅紈注云蕉葛布之細者升越越布之細者說文雲葛絺綌草也韻㑹雲越草名蒲屬葛越草布也
  吳始開邗溝隋人廣之而江淮舟船始通
  寰宇記雲揚州江都縣合瀆渠在縣東二里本吳掘邗溝以通江淮之水路也昔吳王夫差將伐齊北覇中國自廣陵城東南築邗城城下掘深溝謂之邗江亦曰邗溝邗河干切
  江漢合流於荊去海尚逺
  據禹跡圗自江漢合流至海洋一千八百餘里
  長沙下雋
  地誌雋字兗切寰宇記作𢹂郡國志作雋
  巴陵瀟湘之淵在九江之間
  洞庭湖記雲沅澧之交瀟湘之㑹九江之間
  岳州巴陵
  今隷湖廣行省
  沅水
  郡國志雲出牂牁且蘭縣地誌雲行二千五百三十里東南至益陽入江說文雲出蜀郡由牂牁至長沙入洞庭湖且子閭切且蘭今播州境也益陽州屬潭州路
  漸水
  地誌雲武陵郡索縣漸水東入沅索縣光武時廢未詳其地
  元水
  漢志在武陵郡無陽縣字或作沅源出牂牁郡故且蘭縣南入沅或名巫水又曰無水又名潕水㵲水舞水聲之訛也今蔡傳作元亨之元者字之訛也
  辰水
  地誌出武陵郡辰陽縣三山谷行七百五十里入沅寰宇記作三峿山谷在今辰州路漵浦縣
  敘水
  地誌雲武陵郡義陵縣鄜梁山序水所出西入沅鄜音敷寰宇記作敘水鄜梁作瓠梁在今辰州路漵浦縣
  酉水
  地誌出武陵郡充縣酉原山行千二百里入沅今辰州路沅陵縣有小酉山酉溪
  澧水
  地誌出武陵郡充縣厯山行千二百里入沅今澧州路澧陽縣也
  資水
  地誌出零陵郡都梁縣路山行千八百里入沅都梁今湖南武崗武崗縣也
  湘水
  地誌出零陵郡零陵縣陽海山行二千五百三十里入江零陵今湖南永州路零陵縣也
  漢志九江在廬江郡之尋陽縣
  地誌雲禹貢九江在南皆東合大江案漢之尋陽縣治在今蘄州界內地名蘭城在江北而地界管至江南今江州之徳化徳安二縣皆其地也
  九江之名
  今自蘄州而下至尋陽小水入大江者固不一然並無一名如舊冀之九河遷徙不時至漢尚有可考者大江南北山隴界限千古不移而反無一名存焉可知其說之妄而不足凴也
  今詳漢九江郡之尋陽乃禹貢揚州之境
  謂九江之尋陽亦誤尋陽在漢屬廬江不屬九江九字恐誤秦置九江郡在壽春今安豐路有壽春縣而臨濠府光州和州皆其地也漢之廬江郡則今安慶無為皆其地也無為有廬江縣今之江州在漢則為尋陽縣及豫章郡之柴桑縣王莽時劉歆誤指彭蠡為九江遂使莽改豫章為九江郡改柴桑為九江亭而又改壽春之九江為延平郡扵是九江之名始遷於江南矣東漢九江仍治壽春廬江仍治舒尋陽仍𨽻江州而柴桑仍𨽻豫章晉改九江為淮南郡惠帝元康元年割揚州之豫章鄱陽廬陵臨川南康建安晉安荊州之武昌桂陽安成合十郡因江水之名而置江州初理江北岸地名蘭城在今蘄州界內後溫嵪移於湓城永興元年分廬江之尋陽武昌之柴桑置尋陽郡屬江州元帝渡江尋陽郡又置九江上甲二縣尋又省九江入尋陽安帝義熈八年省尋陽縣入柴桑縣柴桑仍為郡愚案尋陽縣即今徳化也柴桑即今瑞昌也而今之徳安則又尋陽柴桑之二境也寰宇記雲九江在江州西北二十五里名曰白馬江則又以為一江而無九名矣又史記正義曰九江郡都隂陵隂陵故城在濠州定逺縣西六十五里
  東陵今之巴陵
  屬岳州
  南郡枝江縣
  今江陵路屬湖北
  華容縣
  屬岳州路
  若潛水則未有見也
  王氏炎曰案隋志南郡松滋縣有涔即古潛字今松滋分為潛江縣屬江陵路
  江夏安陸
  江夏縣屬鄂州安陸古郢州也今為安陸府而徳安府亦有安陸縣雲夢在其南
  左傳楚子濟江入於雲中
  定四年
  又楚子以鄭伯田於江南之夣
  昭三年
  別而言之則二澤也
  江南曰夢江北曰雲朱子云江陵之下岳州之上是雲夣
  砮者中矢鏃之用
  今江西吳城龍廟中有東城所蔵石砮一枚色青而質堅長可四寸
  肅慎氏貢楛矢石砮
  事見國語
  董安於之治晉陽
  事見國語
  所以供祭祀縮酒之用
  疏雲束茅立之祭前酒沃其上酒滲下若神飲之故謂之縮
  齊桓公責楚貢包茅不入
  見左氏僖四年
  又管子云江淮之間一茅而三⿱兆目 -- 脊名曰菁茅
  見輕重丁篇
  辰州麻陽縣苞茅山出苞茅
  見寰宇記今麻陽縣𨽻沅州
  組綬類
  崔豹古今注云漢舊制乗輿黃赤綬四采黃赤縹紺淳黃為圭長二丈九尺九寸五百首
  太龜尺有二寸
  史記龜䇿傳雲龜千嵗滿尺二寸
  捨舟而陸以達於洛
  程氏圗荊貢陸行向洛在襄陽北光化鄧州之間
  熊耳在商州上洛縣
  商州今為陜西奉元路支郡
  𢎞農盧氏之熊耳非是
  今嵩州盧氏縣屬河南府路
  河南縣西北有古榖城縣其北山實瀍水所出
  北山即名穀城山瀍水出其下
  澗水出廣陽山
  寰宇記雲一名澠池山
  河南府河南縣
  今理洛川縣
  澠池縣
  今割屬陜州
  濟水自孟州溫縣入河
  今之懐孟路
  滎在鄭州滎澤縣西
  滎澤今屬汴梁路
  敖倉者古之敖山也
  寰宇記雲書言仲丁遷於嚻詩言搏獸於敖春秋雲敖鄗之間漢書雲東據敖倉即此地秦時築倉扵山上故曰敖倉
  今濟水但入河不復過河之南
  寰宇記雲古者濟水出河北截河南流而為滎澤自王莽末濟水但入河不復過河南
  鄭康成謂滎今塞為平地
  見春秋傳閔二年注程氏雲春秋衛侯及狄人戰於滎澤然則在春秋時既可以戰則已不復受河矣
  引河東南以通淮泗
  河水溢出為滎東南流為濟為汳南入泗泗入淮
  濟水分河東南流漢明帝使王景即滎水故瀆東注浚儀謂之浚儀渠漢志謂滎陽縣有莨蕩渠首受濟者是也南曰莨蕩北曰浚儀其實一也
  程氏禹貢圗雲受河之水至漢陽武縣分流其一𣲖南下者自中牟原圃之東趨大梁未至則為官渡官渡亦名沙水沙讀如蔡即蔡河也班固著莨蕩渠扵滎陽而曰首受泲東南至陳留入潁者即此派也亦戰國之謂鴻溝而楚漢分境者也既至陳留蔡河正派之外支脈散布遽為三名其在開封浚儀之北者為浚儀渠稍東為汳又東行至蒙為獲獲至彭城北遂入於泗此従大梁之北而數之為北來第一水也
  其浸波溠
  溠側駕反
  荷澤在定陶縣今濟隂縣
  今二縣皆屬曹州菏澤在濟隂縣曹州即興仁府也
  東過冤句縣
  句音劬今濟隂縣地
  孟諸在睢陽縣東北
  今㱕徳府即宋之南京宋州古之梁國仍理睢陽
  今南京虞城縣西北孟諸澤是
  今虞城割𨽻濟州屬濟寧路
  岷山在蜀郡湔氐道西徼外
  湔子千反氐丁奚反道者出徼之路縣之領夷者名曰道如剛氐道平隂道嚴道僰道之類徼吉弔反徼猶塞也東北謂之塞西南謂之徼
  在今茂州汶山縣江水所出也
  今為成都路支郡地誌雲江水出㟭山東南至江都入海行二千六百六十里
  青城天彭諸山
  青城天彭二山皆在今灌州天彭亦名灌口山寰宇記雲李冰以秦時為蜀守謂汶山為天彭闕灌州舊名永康軍
  嶓冢山地誌雲在隴西郡氐道縣𣻌水所出又雲在西縣
  案地誌不雲嶓冢在氐道但言瀁水所出至武都為漢扵西縣下卻雲嶓冢山西漢所出南入廣漢白水又於武都下雲東漢水受氐道水一名沔過江夏謂之夏水據此則有西東二漢水其嶓冢則不言出𣻌而即言西漢所出其氐道則又即言𣻌出而不言有嶓冢分而為二則不合經文故蔡氏合兩出而並言之
  今興元府西縣三泉縣也蓋嶓冢一山跨於兩縣雲寰宇記西縣本後魏嶓冢縣也又雲嶓冢山在三泉縣東二十八里又雲𣻌水一名漢水一名沔水源出嶓冢山今興元路屬陜西省而西縣三泉皆無之未詳㳂革
  江沱在成都府郫縣
  郫音疲今仍為縣
  永康軍導江縣
  今軍名灌州縣廢州𨽻成都路
  巴郡宕渠縣潛水
  宕徒浪反今東川蓬州地也
  渠州流江縣
  流江今廢渠州隷四川東道
  灊水出洋州真符縣
  洋州今𨽻興元路縣廢
  蔡山在雅州嚴道縣蒙山在雅州名山縣
  二縣並未詳㳂革當在今嘉定路之西三百里
  沬水
  史記音妹漢書音本末之本
  蜀郡太守李冰
  秦時人
  和川
  在雅州嚴道縣西去吐蕃大渡河五日程
  羅嵒州
  寰宇記作羅繩巖古蠻州
  巴郡魚復縣
  地誌復音腹
  佷山縣
  地誌屬武陵郡孟康曰佷山音恆
  如周官田一易再易之類
  周禮雲一易之田家二百畝再易之田家三百畝一易者間一嵗耕百𠭇也再易者間二嵗耕百𠭇也
  後世蜀之卓氏程氏以鐵冶富擬封君
  史記蜀卓氏即鐵山鼓鑄富至僮千人擬扵人君程鄭亦冶鑄富埒卓氏俱居臨卭
  毳毛織之可以為罽
  毳昌芮反獸毛之細者罽居例反據說文織皮為罽毳布為𦇧並居例反
  西傾在洮州臨潭縣
  今為臨洮府屬陜西鞏昌路縣革
  葭萌
  地誌屬廣漢郡宋屬利州今為廣元路綿谷昭化二縣皆其地也
  漢沔
  地誌如淳曰沔陽人謂漢水為沔水師古曰漢上曰沔
  晉壽
  宋名利州今為廣元路屬四川南道
  至於襃水逾襃而暨於衙嶺之南溪灌於斜川屆於武功而北以入於渭
  地誌扶風郡武功縣斜水出衙嶺山北至郿入渭襃水亦出衙嶺至南鄭入沔斜弋奢反衙音牙郿音媚襃城斜谷南鄭皆在今陜西興元路武功今屬陜西乾州
  漢武帝時人有上書欲通襃斜道及漕
  事見史記河渠書
  南陽上沔入襃
  史記正義雲南陽今鄧州案今自有南陽府
  弱水在張掖郡刪丹縣
  地誌雲桑欽以為道弱水自此西至酒泉合黎後漢志雲張掖在雒陽西四千二百里寰宇記雲東南至洛陽三千三百里今為甘州路又有山丹州即刪丹也後魏曰山丹並𨽻甘肅行省刪丹山名一名焉支山
  魏太武擊柔然至栗水西行至菟園水又循弱水西行至涿邪山
  柔然即蠕蠕如兗反事見通鑑宋文帝元嘉六年
  北史載太武至菟園水分軍搜討
  出蠕蠕傳雲菟園水去平城三千七百餘里東至瀚海西接張掖水北度燕然山東西五千餘里南北三千餘里
  程氏據西域傳以弱水為在條支其說非是
  程氏雲自西漢以來指言弱水之地其顯著者凡六而班固地誌已三出矣條支一也酒泉崑崙二也張掖刪丹本桑欽說以為西至酒泉合黎三也自漢志以外賈耽以張掖郡之張掖河當之唐史以小勃律之娑夷河東女之康延川當之其多如此臣惟取條支媯水之西入西海者以應經文而他皆不取為其地里不與經合也經曰弱水既西桑賈班三家所稱皆不出乎甘肅兩州之間其水未甞西流故臣深所不據而本漢書初通西域時長老所傳條支弱水以為經證其水西流注於西海以聲教該及四海者概之故敢主其說
  原州百泉縣岍頭山
  漢書作開頭山寰宇記作笄頭史記作鷄頭在今陜西涇州界內而原州今為鎮原州
  永興軍髙陵縣
  永興今陜西奉元路
  渭州渭源縣鳥鼠山
  渭州今為平涼府渭源屬臨洮府
  船司空
  縣名地誌雲本主船之官遂以為縣名今廢
  華州華隂縣
  今𨽻奉元路
  隴州汧源縣弦蒲藪有汭水
  今屬鞏昌路
  漆水自耀州同官縣來
  耀今改輝州
  沮水在坊州冝君縣
  今冝君割屬鄜州
  坊州昇平縣
  坊州理中部縣今州廢中部撥屬鄜州而昇平亦併入冝君縣
  耀州華原縣合漆水
  縣今革寰宇記雲合漆水入富平石川河
  至同州朝邑縣入渭
  同州今屬奉元路
  又漆水出扶風縣
  今鳯翔府扶風縣
  岐山普潤縣
  鳯翔二縣也今𡵨山仍隷鳳翔普潤革
  灃水出永興軍鄠縣
  永興奉元也鄠音戶
  至咸陽縣入渭
  縣屬奉元
  耀州富平縣掘陵原
  縣屬輝州
  終南在永興軍萬年縣
  完顔金改萬年為咸寧今為奉元倚縣
  扶風武功縣
  武功今屬乾州
  地誌古文
  古文者班固時古地理書也班固引之故稱古文
  原隰在邠州
  屬陜西
  武威縣東北有休屠澤古今以為豬野
  屠音除故匈奴休屠王地也古今當作古文
  涼州姑臧縣
  今西涼州屬甘肅行省
  三危在燉煌
  燉徒門反今沙州路屬甘肅省輿地要覽雲三危山有三峯俗名昇雨山後漢西羌傳注亦云三危在沙州
  昆侖虗
  虗音墟爾雅疏雲帝之下都昆侖之虗方八百里即崑崙山也
  琅玕石之似珠者
  爾雅注云狀似珠山海經曰崑崙山有琅玕樹注琅玕子似玉
  積石在鄯州龍支縣
  鄯州在長安之西一千九百九十三里龍支縣在鄯州南一百三十五里積石山又在縣南宋時鄯蘭二州俱廢今復置蘭州屬陜西省鄯在蘭西四百九十里
  龍門在河中府龍門縣
  河中屬河東山西道縣革
  熙河路
  宋神宗改鎮洮軍為熈州以熙河洮岷州通逺軍為一路
  會州西小河
  會州在長安之西北一千一百九十里今屬陜西鞏昌路
  興州
  今四川南道沔州也屬廣元路廣元古利州也今河北亦有興州管冝興興安二縣未知孰是
  小河鹹水
  其地生鹽去州一百二十里
  西安州之東大河分為六七道
  西安即鹽州在今甘肅省地面
  崑崙即河源所出在臨羌
  此據地誌也臨羌漢屬金城郡山在今甘肅省肅州路境內寰宇記雲肅州酒泉縣崑崙山在縣西南八十里馬岌言禹貢崑崙在臨羌之西即此朙矣
  析支在河闗西千餘里
  河闗縣名地誌屬金城郡寰宇記雲即涼州也
  渠搜近朔方之地也
  地誌中部都尉所治屬朔方郡
  隴州吳山縣吳嶽山
  寰宇記雲秦都咸陽以為西嶽故稱吳嶽山在古縣西南五十里隴州今𨽻陜西縣革
  隴州汧源有岍山岍水所出
  岍記皆作汧在縣西六十里案寰宇記以吳岳與岍山為二山
  晁氏以為今之隴山天井金門秦嶺山者皆古之岍也據上文有二說故引此合言之寰宇記隴山在隴州汧源縣西六十二里天水大坂也張衡雲欲往従之隴坂長其坂九廻不知髙幾許欲上者七日乃得越絶髙處可容百餘家下處容十萬戶東望秦川四五百里極目泯然墟宇桑梓與雲霞一色人上隴者想還故鄉悲思而歌有絶死者秦嶺寰宇記雲在隴州隴安縣西南
  雷首在今河中府河東縣
  寰宇記雲在縣南三十里此山有九名謂歴山首山薄山襄山甘棗山渠豬山獨頭山陑山等之名又名雷首又名首陽
  底柱在今陜州陜縣三門山是也
  今屬河南府路寰宇記雲禹理洪水山陵當水者破之以通河三穿既決河出其間有似門故俗號三門又案文苑英華趙冬曦三門賦雲砥柱山之六峯者皆生河之中流蓋夏後之所開鑿其最北有兩柱相對距崖而立即所謂三門也次於其南有孤峯揭起峯頂平闊夏禹之廟在焉西有孤石數丈圓如削成復次其南有三峯東曰金門中曰三堆西曰天柱湍水従黃老神前東流湍激蹙於蝦石折流而南潄於三門苞於廟山乃分為四流淙於三峯之下抵於曲隈㑹流東注加以兩崖夾水壁立千仭盤紆激射天下罕比
  濩澤
  地誌濩烏虢反輯纂音胡郭反非是
  析城在澤州陽城縣
  今澤州為平陽路支郡寰宇記雲在縣西南七十五里
  王屋今絳州垣曲縣也
  今為平陽路支郡寰宇記又雲王屋在澤州陽城縣南五十里有僊宮號小有清虗洞天山髙八千丈
  太行在今懐州河內
  今懷孟路寰宇記雲在縣北二十五里太行山首於河內北至幽州凡百嶺緜亘十二州之界有八陘連山中斷謂之陘也
  恆山今定州曲陽
  定州今改中山府曲陽割屬保定路
  河北諸山根本⿱兆目 -- 脊脈皆自代北寰武嵐憲諸州乗髙而來
  愚案河北之山皆従白登山來白登之南為管涔山汾水出其下管涔汾水之東為代為憲西為嵐而山之支分従此始白登在今河東山西道大同路白登縣管涔在今太原路管州界內白登之東諸水東趨於海西為大河其山⿱兆目 -- 脊正東西分水處也
  其脊以西之水則西流以入龍門西河之上流
  自龍門受汾水入河北至應州之西以及古東受降城一千六七百里皆受山脊西流之水
  其脊以東之水則東流而為桑乾幽冀以入於海南自趙深河間以北至平州如滱水濡水沾水易水䓁皆東趨於海桑乾音干河在今朔州鄯陽縣冀疑當作薊
  其西一支為壺口太岳
  案禹跡圗壷口在汾水之西太岳在汾水之東則壷口太岳不同一支
  次一支包汾晉之源而南出以為析城王屋而又西折以為雷首
  自管涔東趨太原又南為羊頭山迤西為太岳又南為析城汾晉皆在其西迤東為王屋別折一支西為雷首抵河
  又次一支乃為太行
  自羊頭山分而之東在沁水之北潞水之南沁千浸反
  又次一支乃為恆山
  自白登山正東而來與真定府相近數十里
  王鄭有三條四列之名皆為未當
  王肅鄭元也王以岍岐至碣石為北條西傾至陪尾為中條嶓冢至敷淺原為南條鄭以岍岐為正隂列西傾為次隂列嶓冢為次陽列岷山為正陽列
  朱圉在秦州大潭縣
  秦州今屬鞏昌路縣革
  太華在華州華隂縣
  今屬奉元路
  潁川郡崈髙縣有崈髙山古文以為外方
  地誌雲是為中嶽有太室少室山廟崈古崇字
  西京登封縣
  今河南府路登封縣嵩髙山也
  桐柏在唐州桐柏縣
  唐州今為河南府路支郡縣革
  陪尾今安州安陸
  今江陵路徳安府安陸縣也
  荊山今襄陽府南章縣
  今作南漳
  內方今荊門軍長林縣
  今荊門改州屬江陵路
  漢陽軍漢陽縣北大別山
  今為岳州路散府縣革
  衡山今潭州衡山縣
  今洞庭之南湘水之西資水之東衡州之北
  敷淺原地誌豫章郡歴陵縣南有傅昜山
  師古曰傅音敷昜音陽
  今江州徳安縣愽陽山也
  在廬山之西
  晁氏以為在鄱陽者非是
  鄱陽又在彭蠡之東今經文止言過九江至於敷淺原不□言過彭蠡也故非是
  然所謂敷淺原者其山甚小而卑惟廬阜最髙且大冝當紀志恐山川之名古今㦯異
  案江州圗經南康郡志皆言周成王時有匡俗結廬隠居此山之西北後因名其山曰廬山或曰匡山又曰匡廬審如此說則周以前固未甞名廬山安知其初不名敷淺原及既稱廬山之後而舊名得專之扵支麓小阜乎
  岷山之脈其北一支為衡山而盡於洞庭之西其南一支度桂嶺北經袁筠之地至徳安所謂敷淺原者二支之間湘水間斷
  自岷至敷淺原論其山脊緜亘道里甚逺今直曰其北一支為衡山亦未也蓋岷山之南為沬若水所限東北又限於涪墊大江諸水其岡脊支脈乃遶行而西自西而南至雲南之境又東趨夜郎已四千餘里乃越五溪之尾至湖南為衡山則又二千五百餘里矣其南一支自桂嶺至零陵為九疑山下郴州迤東北而行徑袁州筠州之間筠今瑞也又下為幕阜白藤髙良諸山乃至南康江州之境大為廬山小為傅昜抵於江而止其自桂而來又二千餘里矣其去衡山則信乎為湘水所隔而不通也
  合黎山在張掖縣西北亦名羌谷
  即今甘州路也弱水亦在其地寰宇記雲合黎水一名羌谷鮮水案隋志不雲亦名羌谷惟寰宇記有此名又以為水不以為山恐言山則獨名合黎言其下水則兼名羌谷也漢志有羌谷水
  流沙在沙州西八十里
  即今江肅省沙州路也案五代史晉天福三年髙居誨使于闐還記其山川雲自靈州過黃河三十里始渉沙入党項界曰細腰沙神樹沙至三公沙自此沙行四百餘里至黒堡沙沙尤廣自甘州西始渉磧磧無水西北五百里至肅州渡金河出玉門闗至𤓰州沙州𤓰州南十里鳴沙山冬夏殷殷有聲如雷雲禹貢流沙也又東南十里三危山雲三苗之所竄也
  又案山水皆原扵西北
  先天卦位艮西北兊東南故水聚東南而尾西北山聚西北而尾東南所謂山澤通氣也
  黑水出犍為郡南廣縣汾闗山
  犍音乾犍為故夜郎國也黒水地誌名符黒水犍為今敘州䓁處宣撫司所轄馬湖路富順州長寧軍䓁處地也今嘉定府亦有犍為縣
  唐樊綽雲西夷之水南流入於南海者凡四曰區江曰西珥河曰麗水曰瀰渃江皆入於南海其曰麗水者即古之黒水也三危山臨峙其上
  渃字字書所無惟唐李華弔古戰塲文中有此一字而讀者無定音寰宇記永江軍導江縣下有此字音如夜反然非瀰渃也程氏禹貢圗皆作瀰諾恐蔡傳誤書言為三點當従程本程氏雲唐樊綽咸通中従辟安南親行交阯得其水道曲折載之蠻書其大川南流而入於南海者四西珥河與蘭倉江合一也麗水與瀰諾江合二也新豐川合勃弄諸水三也唐蒙所見盤江四也其謂麗水者綽指言其水正為黒水而邏些城北有山即三危山也四水與蔡傳同異
  西珥河者卻與漢志葉榆澤相貫
  葉榆屬漢益州郡
  又漢滇池即葉榆之地武帝初開滇巂時其地古有黒水舊祠
  滇音顛滇池縣地誌雲屬益州郡武帝元封二年開故滇王國也滇池澤有黒水祠巂先橤反滇國今雲南行省所管地也
  其地在蜀之正西東北距宕昌不逺宕昌即三苗種裔北史雲宕昌羌者其先蓋三苗之𦙍其地東接中華西通西域南北數千里
  孟津今孟州河陽縣亦名富平津
  河陽孟之倚縣古書多作盟津盟亦音孟寰宇記雲或謂之富平津又謂之小平津
  洛汭在河南府鞏縣之東
  河南即古洛陽
  山再成曰伾
  爾雅雲山再成英注云兩山相重書雲至於大伾疏雲山上□有一山重累者名伾
  張揖鄭𤣥臣瓉云云
  此皆據爾雅疏文又本漢書注文
  今通利軍黎陽縣臨河有山蓋大伾也
  此正據瓉說寰宇記雲在縣南七里又名青檀山通利今為濬州為大名路支郡
  修武武徳
  古懐州二縣武徳今革
  成臯
  今汴梁路鄭州汜水縣故虎牢之地也
  洚水今冀州信都縣枯洚渠也
  今冀州為真定路支郡信都為倚縣
  魏郡鄴縣有故大河在東北
  鄴今彰徳路也
  古洚瀆自唐貝州經城北入南宮貫穿信都
  貝今恩州也南宮信都皆冀州屬縣
  自大伾而下垠岸髙扵平地故決齧流移水陸變遷水髙扵地故為隄以障之隄壞則河決此所以有水患也輯纂引方氏雲建炎紹興後黃河決入鉅野溢於泗以入於淮者謂之南清河由汶合濟至滄州以入海者謂之北清河是時淮僅受河之半金之亡也河自開封北衛州決而入渦河以入淮一淮水獨受大黃河之全以輸之海濟水之絶於王莽時者今其源出河北溫縣猶徑枯黃河中以入汶而後趨海清濟貫濁河遂成虛論矣
  唐張仁願所築東受降城
  唐神龍三年置在雲中之地有東西中三城今皆廢
  漢水有兩源
  程氏謂東源正嶓冢導漾東流為漢其西源乃嘉陵江自利州已上數百里不為東流與經不合以漢髙帝置廣漢郡而因誤目嘉陵之水為西漢水也蔡傳則略不及嘉陵水而以東漢為漾之下流西漢為沔之下流二漢復合流東行以入大江也程說非是
  武當縣北四十里漢水中有洲曰滄浪洲水曰滄浪水縣屬均州今為襄陽府路支郡寰宇記謂水在均州鄖鄉縣即漁父棹歌處
  三澨郢州長壽縣
  郢州今改安陸府屬荊湖北道
  復州景陵縣
  復州今為沔陽府屬荊湖北道
  番陽澤在江之南
  番音鄱在南康之東南饒州之西北
  去漢水入江處已七百里
  自南康至漢陽
  所蓄之水則合饒信徽撫吉贑南安建昌臨江袁筠龍興南康數州之流
  饒信徽在江東餘十郡在江西饒有餘干水鄱江水信有弋陽水貴溪水徽之婺源有婺水撫有汝水臨川水吉有吉水贑有章水貢水南安之南康縣有益漿水封侯水良熱水建昌南城縣有盱水臨江之新淦州有淦水袁有冝春水筠瑞州也髙安縣有蜀水龍興富州有豐水南康建昌州有脩水已上諸水下流皆入鄱陽湖
  入江之處西則廬阜東則湖口皆石山峙立水道狹甚西則廬阜之麓名江基東則湖口之雙石鍾山相去一呼今名唐石渡
  廬江之北有所謂巢湖
  今湖在淮西無為州廬江縣北三十五里一名焦湖大江在縣東南百九十里
  合東匯北匯之文
  愚謂以巢湖當彭蠡信合東匯北匯之文不如番湖之懸絶然二湖之下均為一江以達於海必竟無中江北江之分也諸家惟知求彭蠡而不知求中江北江蔡傳辨論㝡悉雖未見其的姑亦傳疑而已
  濟水絳州垣曲縣
  屬平陽路
  東出孟州濟源縣
  屬懐孟路寰宇記雲濟水在縣西北三里平地而出有二源皆繚以周牆
  虢公臺
  在孟州溫縣俗名賀酒臺
  再成曰陶在今廣濟軍西
  爾雅疏雲丘形上有兩丘相重累者名陶丘廣濟軍即今曺州定陶縣也
  濟陰縣自有菏𣲖
  亦屬曺(「由」換為「田」,上有點)
  合汶水今青州愽興縣
  今博興州𨽻益都路
  李賢謂濟自鄭以東貫滑曺(「由」換為「田」,上有點)鄆濟青以入於海
  鄭州滎陽郡也𨽻河南行省滑州𨽻大名路曹州𨽻濟寧路鄆州今東平路濟州今濟寧路齊州今濟南路青州今益都路
  樂史謂今東平濟南淄川北海界有水流入海謂之清河
  見寰宇記孟州濟源縣下淄川今般陽路也北海今益都路也雲實菏澤汶水合流亦曰濟河
  歴城之西蓋五十里而有泉湧出髙或致數尺其旁之人名曰趵突之泉
  厯城縣今屬濟南路趵北角反廣韻雲足撃也輯纂音方車反非是
  濼水
  音鹿
  舟之通於濟者
  曽集濟作齊
  東阿
  縣屬東平
  淮水出南陽平氏縣胎簪山
  平氏縣廢山在今唐州界內地誌雲淮入海行三千二百四十里
  地誌雲鳥鼠山者同穴之枝山也
  案地誌隴西郡首陽縣雲禹貢鳥鼠同穴山在西南渭水所出東至船司空入河行千八百七十里不言鳥鼠為同穴之枝山也
  盧氏之熊耳
  嵩州盧氏縣也
  九州之山槎木通道已可祭告
  案益稷言隨山刋木此言九山刋旅必隨其山而刋之導山是其序也其所行有九莭導岍及岐至於荊山一也壷口雷首至於太岳二也厎柱析城至於王屋三也太行恆山至於碣石四也西傾朱圉鳥鼠至於太華五也熊耳外方桐柏至於陪尾六也導嶓冢至於荊山七也內方至於大別八也岷山之陽至于衡山至於敷淺原九也是蓋施工次第九莭非論山脈也亦非以配九州也
  九州之川濬滌泉源而無壅遏
  九州之川非一而其所滌之源有九施工次第因而序焉導弱水一也導黒水二也導河積石三也嶓冢導漾四也岷山導江五也導沇水六也導淮自桐柏七也導渭自鳥鼠同穴八也導洛自熊耳九也亦是施工九起非以配九州也
  九州之澤已有陂障而無決潰
  九州之澤非一其雲土夢作乂及大陸既作皆可耕治不待陂障餘為陂障者亦有九焉雷夏既澤一也大野既豬二也彭蠡既豬三也震澤厎定四也九江孔殷五也滎波既豬六也導菏澤七也被孟豬八也至於豬野九也此特言其已有陂障者耳非若職方氏分為九州澤藪之比也
  如周大司徒以土冝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以任土事
  十二土分野十二邦各有所冝也
  如周大司徒辨十有二壤之名物以致稼穡
  致當作教注云壤亦土也以萬物自生則言土以人所耕而樹藝則言壤
  錫之土以立國錫之姓以立宗左傳所謂天子建徳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
  輯纂引林氏雲如契封扵商賜姓子稷封扵邰賜姓姬有土有姓昔固有矣至是徧錫之唐陸淳春秋纂例雲姓則百代不易唯天子廼得特賜姓故曰因生以賜姓舜賜禹姓曰姒伯夷曰姜武王賜胡公姓曰媯是也又曰胙之以土而命之以氏舜賜禹曰夏伯夷曰呂是也又天子之子例以謚配字僖伯文伯宣叔襄仲之類是也而後代子孫因以其字為氏示所出不亂所謂別子為祖也自餘則㦯以官以邑為其氏族以自分別凡此皆如近代之論房也鄭夾漈氏族略雲三代之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婦人稱姓扵文女生為姓故姓之字多従女如姬姜嬴姚姒媯姞妘婤姶㚰嫪之類是也凡言姓氏皆本左傳然左氏所明者因生賜姓胙土命氏及以字以官以邑五者而已今則不然論得姓受氏者三十二類一曰以國如虞夏商周魯衛齊宋也二曰以邑如崔盧鮑晏臧費栁楊也三曰以鄉如裴陸龎閻也四曰以亭如麋采歐陽也五曰以地無封土以地居命氏如傅說潁考叔桐門右師祿里先生介之推燭之武之類六曰以姓如姚墟嬴濵姬水姜水故曰因生以賜姓也七曰以字如鄭子駟之孫曰駟帶宋子魚之孫曰魚莒八曰以名如魯公子展之孫曰展無駭展禽鄭公子豐之孫曰豐卷豐施王子朝之後為朝伍員之後為貟九曰以次如伯仲叔季是也十曰以族如丁氏癸氏祖氏禰氏第五氏第八氏之類十一曰以官如司馬司空庾氏錢氏是也十二曰以爵如皇王公侯公乘公士是也十三曰以㓙徳如黥氏梟氏十四曰以吉徳如冬日氏老成氏十五曰以技如巫屠匠卜豢龍御龍十六曰以事如後緡逃出自竇為竇田千秋乗小車為車十七曰以諡如文武哀繆荘僖康宣是也十八曰以爵氏如王叔王孫公子公孫是也十九曰以國係如唐孫氏滕叔氏是也二十曰以族係如季孫氏叔孫氏是也二十一曰以名氏如士季氏伍參氏韓嬰氏臧㑹氏是也二十二曰以國爵如夏侯氏息夫氏白侯氏是也二十三曰以邑係如原伯氏申叔氏沂相氏是也二十四曰以官名如師延氏史晁氏呂相氏侍其氏是也二十五曰以邑諡如苦成氏二十六曰以諡氏如臧文氏二十七曰以爵諡如成公氏成王氏是也二十八曰代北複姓二十九曰闗西複姓三十曰諸方複姓皆夷狄二字姓也三十一曰代北三字姓如侯莫陳是也三十二曰代北四字姓如自死獨膊是也右鄭氏之說甚詳具載通志略姑莭其目以明姓氏之多門焉
  甸服畿內之地五百里者王城之外四面皆五百里也分甸服五百里而為五等
  古者以長三百歩為一里一歩六尺計長一百八十丈也王城四面皆五百里是穿心一千里而王城亦在其中矣孟子所謂天子之田方千里周禮所謂方千里曰王畿皆謂是也以開方法緫計之則為方百里者一百箇也以此百箇百里分為五等貢賦則在內四箇百里納緫次外十二箇百里納銍又次外二十箇百里納秸又次外二十八箇百里納粟又㝡外三十六箇百里納米
  侯服者甸服外四面又各五百里也分侯服五百里為三等
  若併甸服是穿心二千里也侯服之地開方計之為方百里者三百分為三等則四十箇百里為采地五十二箇百里為男邦二百丹四箇百里為諸侯
  綏服者侯服外四面又各五百里也分綏服五百里為二等
  若併侯甸是穿心三千里也綏服之地開方計之為方百里者五百分為二䓁則在內三百里為二百七十六箇百里揆文教在外二百里為二百二十四箇百里奮武衛
  要服者綏服外四面又各五百里也分要服五百里為二等
  若併綏侯甸是穿心四千里也要服之地開方計之為方百里者七百分為二等則在內三百里為三百九十六箇百里為夷地在外二百里為三百丹四箇百里為蔡罪之地蔡素達反
  荒服者要服外四面又各五百里也分荒服五百里為二䓁
  若併要綏侯甸是穿心五千里也荒服之地開方計之為方百里者九百分為二等則在內三百里為五百一十六箇百里為蠻地在外二百里為三百八十四箇百里為流罪之地也合五服五千之地緫為方百里者二千五百除山川丘陵之類三分去一之外可建百里之國一千六百餘然禹㑹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蓋並蠻夷君長言之舉大數耳
  堯都冀州冀之北境並雲中𣵠易亦恐無二千五百里藉使有之亦皆沙漠不毛之地而東南財賦之地則反棄扵要荒以地勢考之殊未可曉
  案禹跡圗堯都平陽今平陽路也甸服五百里其北則石州太原也南則陜州虢州也東則澤州潞州也西則鄜州坊州也侯服五百里北則朔州也南則鄧州之北也東則濮州也西則涇州也綏服五百里北則雲州之北也南則房州也東則淄州也西則秦州也要服五百里北則在大漠之北南則在江陵之南東則登州西則熈州荒服五百里南則至湘潭而未及衡山東逾海西逾積石而及流沙北則去雲中一千二百里矣凢此所指皆以里數至其境爾
  周制九畿亦五百里而王畿不在其中併之則四方相距為萬里蓋倍禹服之數也
  相距萬里是百箇百里開方得萬箇百里禹服止有二千五百箇一百里僅當周服四分之一乃是周制三倍扵禹也
  漢地誌亦言東西九千里南北一萬三千里
  武帝攘卻胡越開地斥境南置交阯北置朔方之州東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萬三千三百六十八里
  甘誓
  甘地名有扈氏國之南郊也在扶風鄠縣
  寰宇記雲秦改為鄠今縣有扈鄉復有扈谷亭又有甘亭是也
  嚴其坐作進退之莭
  周禮大司馬中春教振旅以教坐作進退疾徐疏數之莭中冬教大閱羣吏各帥其民質明弊旗乃陳車徒如戰之陳皆坐羣吏聽誓於陳前斬牲以左右徇曰不用命者斬之鼓人三鼓羣吏作旗車徒皆作鼓行鳴鐲車徒皆行及表乃止三鼓摝鐸羣吏𡚁旗車徒皆坐又三鼓振鐸作旗車徒皆行鼓進鳴鐲車驟徒趨及表乃止坐作如初乃鼓車馳徒走及表乃止鼓戒三闋車三發徒三刺乃鼓退鳴鐃且郤及表乃止坐作如初此可見坐作進退之莭矣𡚁仆也
  夏有觀扈商有姺邳周有徐奄
  杜預左傳注云觀國今頓丘衛縣觀陸氏音館姺邳二國商諸侯邳今下邳姺西典反徐奄二國皆嬴姓
  六卿六鄉之卿也案周禮鄉大夫每鄉卿一人六鄉六卿有事出征則各率其鄉之一萬二千五百人而屬扵大司馬所謂軍將皆卿也
  司馬法曰王國百里為郊六鄉在焉二百里為州六遂在焉每鄉萬二千五百家卿一人長之每遂亦萬二千五百家中大夫一人長之每軍萬二千五百人六鄉為正軍六遂為副軍六軍共計車千乘每乘甲士三人歩卒七十二人通七十五人則千乘該七萬五千人也夏官司馬雲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軍將皆命卿
  三正迭建其來久矣舜協時月正日亦所以一正朔也子丑之建唐虞之前當已有之
  朱子曰天開扵子地闢扵醜人生扵寅故斗柄建此三辰之月皆可以為嵗首又語録雲邵子皇極經世書一元統十二會一萬八百年為一㑹當初一萬八百年而天始開在子㑹又一萬八百年而地始成在丑㑹又一萬八百年而人始生在寅㑹邵子扵寅上方注一開物字子丑寅皆天地人之始故皆可以為正
  左射以菆
  菆音騶矢之善者
  折馘
  折其左耳
  詭御
  孟子作詭遇謂不正而與禽遇也
  禮曰天子巡狩以遷廟主行
  曽子問曰古者師行必以遷廟主行乎孔子曰天子巡狩以遷廟主行載於齊車言必有尊也今也取七廟之主以行則失之矣疏雲遷廟主新遷廟主也齊車金路也主木主也天子一尺二寸有遷主者以幣告神而不將幣以出行即埋之兩階之間無遷主者加之以皮圭告扵祖禰遂奉以出
  祖左陽也社右陰也
  禮雲建國之神位右社稷而左宗廟
  秋官司厲孥男子以為罪𨽻
  周禮孥作奴鄭司農雲謂坐為盜賊而為奴者輸於罪𨽻
  五子之歌
  窮國名羿窮國之君也
  左氏襄四年魏綘曰昔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遷於窮石因夏民以代夏政杜預注云鉏羿本國名史記正義引括地誌雲故鉏城在滑州衛城縣東十里晉地記雲河南有窮谷本有窮氏所遷也
  或曰羿善射者之名
  說文一曰射師羿羽之羿風謂箭乘風而疾也
  賈逵說文羿帝嚳射官故其後善射者皆謂之羿有窮之君亦善射故以羿目之也
  左傳注云羿有窮君之號
  小弁之詩父子之怨
  周幽王娶於申生太子冝臼後得襃姒而惑之信其讒黜申後逐冝臼冝臼之傳知其無罪而憫之故述其情以作小弁之詩言其自怨慕親之意也
  後世序詩者每篇皆有小序
  三百五萹之詩
  堯初為唐侯後為天子都陶故曰陶唐堯授舜舜授禹皆都冀州
  寰宇記雲帝堯始封扵唐在太原郡平晉縣北二里有故唐城堯所築也及為天子都平陽平陽即太原注䟽六堯都平陽舜都蒲坂禹都安邑相去不盈二百里皆在冀州
  典猶周之六典則猶周之八則
  周禮天官雲一曰治典二曰教典三曰禮典四曰政典五曰刑典六曰事典又雲八則治都鄙一曰祭祀二曰法則三曰廢置四曰祿位五曰賦貢六曰禮俗七曰刑賞八曰田役
  百二十斤為石三十斤為鈞鈞與石五權之最重者也五權者銖兩斤鈞石也黃鍾律管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銖兩之為兩故一兩重二十四銖十六兩為斤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
  又案法度之制始扵權權與物鈞而生衡衡運生規規圎生矩矩方生繩繩直生準是權衡者又法度之所自出也
  見前漢律厯志權與物鈞者孟康六謂錘與物鈞所稱適停則衡平也繩直生準者韋昭雲立凖以望繩以水為平也䂓矩繩權衡謂之五則準繩連體權衡合徳百工繇焉以定法式輔弼執玉以翼天子故詩云秉國之鈞四方是維此法度之所以自出也𦙍征
  仲康始即位即命𦙍侯以掌六師次年方有徵羲和之命
  經世書以征羲和為仲康元年事則是即位之次年也古者逾年改元
  羿廢太康而立仲康然其簒也乃在相之世
  左傳注云禹孫太康淫放失國夏人立其弟仲康卒子相立羿遂代相
  如漢文帝入自代邸即皇帝位夜拜宋昌為衛將軍鎮撫南北軍之類
  漢髙後崩呂祿呂産欲作亂絳侯周勃誅之大臣迎立代王王至代邸即天子位是為文帝其夕入未央宮夜拜宋昌為衛將軍鎮撫南北軍漢衛宮之軍在南為南軍京城之軍在北為北軍南軍者衛尉寺郎衛期門府羽林府都尉是也北軍者中尉府城門校尉及八校尉是也仲康遭夷羿廢立之際權本在羿而危疑未定文帝承大臣迎立之時尊卑已定而權已歸己則仲康之命𦙍侯也難文帝之命宋昌也易由是觀之仲康殆勝於文帝逺矣祿産尚存文帝未必䏻有為也
  官以職言師以道言
  非師保之師如承以大夫師長之師
  辰日月㑹次之名房所次之宿也集漢書作輯集輯通用言日月㑹次不相和輯而掩蝕於房宿也案唐志日蝕在仲康即位之五年
  一行日度議曰太康十二年戊子嵗冬至應在女十一度書曰乃季秋月朔辰弗集於房劉炫曰房所舎之次也集㑹也㑹合也不合則日蝕可知或以房為房星知不然者且日之所在正可推而知之君子慎疑寧當以日在之宿為文近代善歴者推仲康時九月合朔已在房星北矣案古文集與輯義同日月嘉㑹而隂陽輯睦則陽不疚乎位以常其明隂亦含章示沖以隠其形若變而相傷則不輯矣房者辰之所次星者所次之名其揆一也新厯仲康五年癸巳嵗九月庚戌朔日蝕在房二度炫以五子之歌仲康當是其一肇位四海復脩大禹之典其五年羲和失職則王命徂征虞𠠎以為元年非也
  古者日蝕則伐鼓用幣以救之春秋傳曰惟正陽之月則然餘則否
  莊公二十五年夏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於社非常也唯正月之朔慝未作日有食之扵是乎用幣於社伐鼓於朝注云正月正陽之月夏之四月也
  周禮庭氏救日之弓矢
  庭氏掌射國中之天鳥若不見其鳥獸則以救日之弓與月之矢夜射之注云日月之食陰陽相勝之變也扵日食則射太陰月食則射太陽朱子詩傳雲日月一嵗凡十二㑹方㑹則月光都盡而為晦已㑹則月光復蘇而為朔朔後晦前各十五日日月相對則月光正滿而為望晦朔日月之合東西同度南北同道則月揜日而日為之食望而日月之對同度同道則月抗日而月為之食是皆有常度矣王者修徳行政䏻使陽盛足以勝陰隂衰不䏻侵陽則日月之行雖或當食而月常避日故其遲速髙下必有參差而不正相對者所以當食而不食也若國無政君不用善則隂盛陽微當食必食雖曰有常度而實為非常之變矣
  政典先王政治之典籍也
  輯纂引陳氏雲政典有司馬掌邦政可據𦙍侯為大司馬故引之玩其辭意真誓軍旅之辭
  諸侯敵愾
  愾苦愛反左氏文公四年寗武子曰諸侯敵王所愾而獻其功注云敵猶當也愾恨怒也





  書蔡氏傳旁通卷二
<經部,書類,書蔡氏傳旁通>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