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人民檢察院辦理控告申訴案件工作情況的報告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人民檢察院辦理控告申訴案件工作情況的報告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張 軍
2021年10月21日於人民大會堂
(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上)
本作品收錄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報/2021年/第七號
——2021年10月21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上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人民檢察院辦理控告申訴案件工作情況的報告
——2021年10月21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上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張 軍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根據本次會議安排,我代表最高人民檢察院報告人民檢察院辦理控告申訴案件工作情況,請審議。

我國憲法規定,公民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根據刑事、民事、行政訴訟法規定,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生效裁判,不服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處理決定,或者認為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辦案違法的,可依法向人民檢察院提出控告、申訴,或申請監督。辦理控告申訴案件是檢察機關履行法律監督職責,將群眾信訪納入法治軌道解決的重要方式,是人民信訪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係人民權益和社會公平正義。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下大氣力把信訪突出問題處理好,把群眾合理合法的利益訴求解決好;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又特別強調「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着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今年6月印發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意見》要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控告申訴檢察工作機制,完善辦理群眾信訪制度」。各級檢察機關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法治自覺、檢察自覺,用心用情辦好控告申訴案件,努力化解矛盾糾紛,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一、近年來接收群眾控告申訴信訪的基本情況 編輯

檢察機關辦理的控告申訴案件,主要來源於接收的群眾信訪。各級檢察機關專設職能部門,負責接收、處理群眾信訪,對符合受理條件的,依法審查辦理;審查後認為確有錯誤或存在違法情形的,依法監督糾正。近年來,隨着大量矛盾糾紛進入司法領域,檢察機關接收群眾控告申訴信訪情況亦發生明顯變化。

(一)信訪總量高位運行。2013年黨中央部署推進涉法涉訴信訪改革,實行訴訪分離,原由信訪部門接收的涉法涉訴信訪轉至司法機關,當年檢察機關接收信訪總量即由2012年的42.6萬件激增至83.1萬件,之後都保持在年均100萬件左右。檢察機關接收的信訪中,涉法涉訴信訪占比不斷提高,2019年以來已超過60%,表明人民群眾對嚴格執法、公正司法的訴求更迫切、更集中。

(二)重複信訪占比高。2013年至2018年,檢察機關接收的群眾信訪40%以上是重複信訪,經持續清理工作,現仍占比30%左右。最高人民檢察院近三年接收的重複信訪中,來信來訪五至十次的約占20%,十次以上的約占26%,還有的數百次來信,長年持續上訪。重複信訪的原因,雖有一些信訪人「信訪不信法」,更確有案件程序空轉、超期不結,反映的問題得不到實質性解決。

(三)越級信訪問題突出。實踐中,信訪人因對法定級別管轄不了解、訴求在本地未得滿足等原因,常作越級甚至進京訪。最高人民檢察院近三年年均接收群眾信訪21萬件,占檢察機關接收信訪總量的23%,屬於本院管轄的年均僅2300餘件。越級信訪問題突出,表明信訪首辦責任落實不力,導致矛盾上行,信訪源頭治理亟需加強。

(四)民事行政申訴大幅上升。2012年民事訴訟法、2014年行政訴訟法修訂,賦予檢察機關對民事、行政訴訟活動更重監督責任。檢察機關接收民事行政申訴信訪連續多年上升,總量已超過刑事申訴信訪。近三年年均接收民事行政申訴信訪31萬件,較2013年增長近3倍;占涉法涉訴信訪量的50%,較2013年增加17個百分點。民事申訴信訪中,涉房屋土地糾紛、勞動爭議、人身損害賠償等問題的自然人申訴約占75%。行政申訴信訪主要集中在土地爭議、不服行政處罰等方面,不服強制拆遷的行政侵權類申訴明顯上升。

(五)網上信訪成為重要渠道。來信來訪一直是群眾反映訴求的主要方式,但近年來網上信訪大幅上升。尤其2019年「12309中國檢察網」上線,2020年又開通「檢訪通」信息系統,群眾可通過網站、公眾號、手機APP等向檢察機關反映訴求並查詢辦理過程和結果。目前,網上信訪約占檢察機關接收信訪總量的10%。受疫情影響,2020年接收網上信訪19.5萬件,同比上升91.2%,同期接待群眾來訪30萬餘人次,同比下降19.1%。

二、辦理控告申訴案件、化解矛盾糾紛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編輯

新時代新發展階段,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人民群眾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有更高水平、更豐富內涵的需求,檢察機關接收群眾信訪情況就反映了這種需求的變化。近年來,檢察機關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更加積極主動回應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自我加壓,採取務實舉措,把以人民為中心落實在每一個案件辦理中,有效化解信訪矛盾糾紛,有力維護司法公正,促進社會治理。今年1至8月,全國檢察機關共接收群眾信訪65.6萬件,較2019年同期下降4.2%;其中,重複信訪20.7萬件,占信訪總量的31.6%,減少2.5個百分點。最高人民檢察院接收13.8萬件,占信訪總量的21%,較2019年同期減少0.8個百分點。

(一)全面推行群眾信訪「件件有回覆」,及時回應群眾訴求。接收控告申訴信訪後,及時回復辦理情況,本是基本要求,但因工作力量不足等多方面原因,過去檢察機關接收的群眾來信,大多未予及時回復。有的申訴人多次寄信沒有回音,就在申訴信里把郵資、信封附上,「請」我們回信,實際是對我們的批評。2019年最高人民檢察院提出群眾信訪「7日內程序回復、3個月內辦理過程或結果答覆」,並在全國兩會上作出承諾。剛開始不少同志存在畏難情緒,擔心做不到。關乎人民群眾的揪心事,人手再緊也要做到,工作再難也要做好。兩年多來,我們從五個方面力推力促、狠抓落實:一是健全工作機制,規範群眾信訪接收、回復、辦理和答覆等各環節工作。二是充實信訪工作力量,按照司法責任制改革要求,成立以檢察官為主體的控告申訴辦案組織,實現控告申訴檢察部門全員辦信、辦訪。三是加強信息化建設,2019年底上線運行網上信訪信息系統,實現四級檢察院所有信訪線上辦理,回復情況全流程監控。四是強化督導檢查,系統梳理、定期通報「件件有回覆」落實情況。對於落實不力的,直接向省級檢察院檢察長通報。五是定期開展「回頭看」,圍繞是否存在應回復未回復情況、是否存在辦案不規範不盡責問題開展督查,廣泛聽取信訪群眾意見。

2019年3月至今年8月,全國檢察機關共接收群眾信訪242.5萬件,均在7日內告知「已收到、誰在辦」,3個月內辦理過程或結果答覆率超過90%。實踐證明,群眾信訪「件件有回覆」順應人民群眾急切期盼,有利於及時有效化解矛盾、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申訴人薛某因不服法院對其子盜竊案刑事判決,多年信訪。2020年10月,最高人民檢察院收到申訴信後即電話聯繫其補充材料,得知其不識字,就幫助梳理申訴請求和理由,為其辦好受理手續。薛某專門請人代寫表揚信,表示「哪怕最後沒有得到支持,我也一定不再上訪」。江西省宜春市徐某因承包糾紛與楊某等人發生爭執,不服檢察機關對楊某不起訴決定,提出申訴。宜春市檢察院收到申訴材料後當日受理,經審查認為不起訴決定並無不當,通過耐心釋法說理促成雙方和解。徐某動情地說:「沒有想到檢察院這麼快就回復我,讓我只跑一趟就辦好了手續,還為我解決了『心病』」。這些鮮活的案事例讓我們更加深刻感受到,群眾來信雖然數量很大,但只要從內心深處真正重視、情同此心,把信訪群眾當家人,把群眾來信當家書,件件回復不僅能做到,而且完全能做好。

(二)檢察長帶頭辦理疑難複雜控告申訴信訪案件,發揮「頭雁」效應。件件回復不是關鍵,案結事了才是根本。受理信訪案件後,就要依法及時審查辦理。控告申訴案件大多已程序終了、訴訟結果生效,要化解矛盾、糾正可能存在的錯誤,工作複雜、難度極大。司法責任制改革強調入額領導幹部帶頭辦案。最高人民檢察院要求各級檢察院檢察長帶頭辦案,應主要辦理疑難複雜信訪案件,特別針對首辦責任落實不力、導致矛盾上行問題,要求首次到基層檢察院申訴的信訪案件全部由院領導包案辦理,儘可能把矛盾化解在首辦環節。2018年1月至今年8月,各級檢察院檢察長包案辦理信訪案件4.3萬件,化解率超過80%,推動解決了一批「老大難」問題。2020年,最高人民檢察院領導包案18件,全部妥善化解;今年以來包案22件,已化解18件。江西馬某因其子所涉故意傷害案證據存疑、判決無罪,要求追究被害人誣告陷害和辦案人員刑事責任,自2016年起赴省、進京上訪數百次。江西省檢察院檢察長包案辦理,直接調閱案卷,組織研究案情,在認定公檢法機關處理結論並無不當後,多次上門釋法說理並幫助解決困難,經過三個多月耐心細緻工作,終使矛盾化解。領導幹部帶頭辦理疑難複雜信訪案件,不僅帶動一個院、一個地區控告申訴案件優質高效辦理,更能發現、解決檢察監督辦案中的深層次問題,更實、更優化解社會矛盾、維護公平正義。

(三)創新以聽證形式公開審查,既解「法結」又解「心結」。檢察長只能辦理眾多信訪案件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更多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要靠健全辦案機制解決。特別是一些信訪案件歷經多年,深層次矛盾問題累積交織,單靠檢察機關力量往往難以根本解決。最高人民檢察院全面推行公開聽證,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律師、村(居)委會代表以及專家學者等擔任聽證員,就案件事實、法律適用等疑難、爭議問題針對性聽證,共同釋法說理,促依法辦理、第三方評判、群眾見證等形成合力,讓公平正義看得見、聽得懂、真實可感。堅持「應聽證、盡聽證」,2020年組織控告申訴案件公開聽證4272件,是2019年的3.4倍,聽證後當場表示息訴息訪的占67.6%;今年1至8月組織公開聽證5036件,是去年同期的2.2倍,聽證後當場表示息訴息訪的占73.4%。福建周某被故意傷害,因對傷情鑑定有異議,不服對犯罪嫌疑人的不起訴決定,從2001年起申訴,經縣、市、省三級檢察院辦理始終不服。最高人民檢察院受理申訴後,組織公開聽證,特別邀請2名法醫專家現場解答,對原案傷情鑑定問題逐一回應,周某心服口服,持續20年的申訴終得了結。

今年以來,最高人民檢察院又部署開展常態化「簡易公開聽證」,組建專門聽證員隊伍,在接待來訪群眾的同時,就地組織公開聽證,促進信訪矛盾在接訪時就能及時有效解決。王某等20人到最高人民檢察院集體信訪,檢察人員組織簡易公開聽證,針對訴求耐心釋法說理,來訪人代表完全接受聽證意見,當場表示積極說服、引導其他來訪群眾依法維權。

(四)促進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實現「三個效果」有機統一。實踐中,一些控告申訴案件辦理,形式上用盡了法定程序,當事人合理訴求卻沒有真正解決,導致反覆申訴信訪。對此,檢察機關防止簡單以「辦理中無違法」即予程序結案,切實將法、理、情融為一體,「用心」「實質性」解決群眾合理訴求,真正實現辦理控告申訴案件政治效果、社會效果、法律效果有機統一,把以人民為中心落到實處。2019年10月,針對司法實踐中一些行政訴訟案件程序已結但訟爭未解的實際,最高人民檢察院部署開展「促進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專項活動,力促案結事了政和。一方面,依法加強監督,對當事人不服生效行政裁判提出申訴的,及時受理審查,認為確有錯誤的,依法運用抗訴、再審檢察建議等方式啟動監督程序,督促再審;另一方面,對司法程序已終結,行政裁判無實體違法情形,但當事人訴求正當、合理的,通過公開聽證、司法救助、檢察建議等方式,促進訟爭、矛盾實質性化解。至2020年12月,共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6304件,集中解決了一批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揪心事。今年部署常態化推進,發布指導性案例規範辦案,截至8月共化解行政爭議4018件,其中爭議20年以上的40件、10年以上不滿20年的212件。姚某2013年遭「莫某」騙婚,婚姻登記後「人財兩空」。姚某先以被騙婚向公安機關報案,因確有合法婚姻登記不予立案;再向民政局申請撤銷婚姻登記,因不存在脅迫等法定情形不予受理;三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被告知莫某系被冒名、不存在與姚某「離婚」問題,只能撤訴;四向法院申請宣告婚姻無效,因不符合婚姻法相關規定被駁回起訴;五向法院訴請撤銷婚姻登記,又因超過5年起訴期限不予立案,姚某上訴、再申訴均被駁回。7年間,姚某依法維權,一次次被「依法」推拒,其與另一女子「結婚」並育有兩子,卻上不了戶口、入不了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檢察機關受理姚某申訴,調查核實以上情況後,舉行公開聽證,向民政局發出檢察建議得到採納,原婚姻登記被依法註銷,同時監督公安機關依法立案,騙婚案犯罪嫌疑人「莫某」已被抓獲。姚某一家人過上了正常生活。

(五)大力開展國家司法救助,解決信訪群眾燃眉之急。一些信訪群眾受案件影響,生活陷入困境,有的直接致貧、返貧。對這類案件如只解決法律問題,矛盾、積怨往往難以化解。檢察機關辦理控告申訴案件,充分運用黨和國家政策,既依法妥善辦理案件,又幫助解決「難」的問題。最高人民檢察院與原國務院扶貧辦會簽文件,將司法救助作為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堅持「應救盡救」,為受到犯罪侵害的困難群眾及時提供幫助。特別是對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等重點人群,實行優先、快速辦理,充分發揮司法救助「救急救困」作用,讓信訪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司法的溫情、社會的溫暖。2020年,全國檢察機關辦理司法救助案件2萬餘件,發放救助金4億餘元。今年1至8月辦理12073件,發放救助金2億餘元,同比分別上升61.2%和70%,較2019年同期均上升1.3倍。山東皇甫某因其子被害,兩罪犯雖被追究刑事責任但均無力賠償民事損失,以應從重判刑為由持續16年申訴。2020年6月,山東省檢察院審查認為,原案辦理並無不當,但皇甫某夫妻年事已高,無勞動能力,家中「頂梁柱」被害後,生活陷入困境,遂啟動司法救助程序,舉行公開聽證,並協助民政部門為其孫子辦理社會救助手續,幫助解決生活、上學等實際困難。皇甫某一家衷心感謝黨的救助政策,表示不再申訴信訪。

(六)加強監督糾錯,促進司法辦案質效提升。對經過認真審查,認為原司法程序或處理結果確有錯誤的控告申訴案件,依法啟動訴訟監督程序,促進糾正錯誤,維護司法公正。一是認真辦理涉刑事立案和偵查活動的申訴案件。重點解決信訪群眾反映強烈的以刑事辦案權插手民事經濟糾紛,應當立案而不立案、不應當立案而立案、長期「掛案」等問題。2019年10月,部署涉民營企業刑事「掛案」專項清理,共排查出2870件,已清理2423件。2020年10月,又會同公安部抓實新一輪專項清理,截至今年8月再排查出6951件,已清理6290件。二是加強對民事行政申訴案件的精準監督。針對民事行政申訴案件持續上升,通過實行繁簡分流等措施,提升辦案效率,全面清理積案。聚焦在司法理念、政策導向、法律適用方面有創新、引領價值的典型案件,通過抗訴發揮對類案的指導作用。2018年1月至今年8月,共向法院提出民事、行政抗訴17297件,法院同期審結12104件,其中改判、發回重審、調解、和解撤訴9520件,抗訴改變率78.7%。三是以嚴肅追責促進司法責任制落實。2018年1月至今年8月,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刑事抗訴3881件,法院同期審結2720件,其中改判和發回重審2289件,占同期審結數的84.2%。不少刑事冤錯案件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把關不嚴,承擔重要責任。為深刻總結錯案教訓,最高人民檢察院印發《人民檢察院司法責任追究條例》,提出「糾錯不能止於國家賠償,追責必須落到責任主體」,嚴肅責任落實。今年初啟動對2018年以來糾正冤錯案件全面排查,逐案提出追責意見。最高人民檢察院對錯誤關押10年以上的22件冤錯案件掛牌督辦,已全部提出嚴肅追責意見。

(七)堅持標本兼治,加強控告申訴信訪案件訴源治理。化解信訪矛盾不僅要治標,更應助推治本。涉法涉訴信訪大多因司法機關首次受理、辦理案件未能做到案結事了,致矛盾複雜、激化,形成信訪案件。檢察機關受理後,不僅對確有錯誤的案件啟動監督程序,維護個案公正,更注意對同類案件反映的普遍、共性問題開展類案監督,通過製發檢察建議、訴訟監督情況通報等形式,依法促進提升辦案質效,助推解決司法理念、政策、導向問題,從源頭上減少同類信訪案件發生。2020年7月,最高人民檢察院針對群眾信訪反映的虛假訴訟高發問題,向最高人民法院發出檢察建議。最高人民法院高度重視,加大懲治、預防虛假訴訟力度。今年3月,「兩高兩部」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虛假訴訟犯罪懲治工作的意見》,健全懲防虛假訴訟長效機制。針對涉檢信訪多為不服檢察機關不批捕、不起訴決定,堅定落實「少捕慎訴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用好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開展公開聽證,釋義法、理、情。今年1至8月,受理不服檢察機關不批捕、不起訴決定申訴案件2460件,同比下降23.1%。

三、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編輯

近年來,檢察機關辦理控告申訴案件取得一些進展和成效,但與黨中央要求、人民群眾期盼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工作中還有許多不足。一是「從政治上看」做得不夠。信訪事關民生、民心。一些檢察機關、檢察人員沒有從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高度認識和做好這項工作,有的辦案只守住形式上「不違法」的底線,就案辦案、機械司法,只滿足程序了結、不注重辦案效果,沒能讓人民群眾真正感受到公平正義。二是信訪綜合治理機制尚待完善。解決群眾信訪需綜合運用行政、司法、社會等多種手段。實踐中,一些檢察機關將群眾信訪「件件有回覆」工作主動向黨委政法委報告並得到支持,政法機關攜手落實,效果彰顯,但更多檢察機關請示匯報不夠,被動安於檢察環節;對辦案中發現的社會治理問題,向黨委、政府主動報告不夠,助推建立聯動處理群眾信訪有效機制不力。三是控告申訴檢察隊伍素質能力不適應。運用法律監督履職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不足,「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融入監督辦案不夠,法律文書說理和以案釋法針對性不強。有的檢察人員不敢、不願、不善直接做信訪群眾工作,遇到信訪矛盾難點、堵點繞着走,對創新運用公開聽證等方式審查辦理疑難複雜信訪案件缺乏駕馭能力。四是信息化、智能化支持需進一步強化。檢察機關辦理控告申訴案件的信息化系統還未與信訪部門、公安機關、人民法院等互聯互通,不能實現協同辦案和信訪數據共享利用,數據壁壘、孤島問題嚴重。通過分析、研判信訪大數據,促進解決信訪突出問題不夠。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莊嚴宣告,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踏上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的趕考之路。新征程中,檢察機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把更優質、更高效辦好控告申訴案件作為常態化為民辦實事的重要內容,進一步做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更好在控告申訴檢察工作中踐行初心使命。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從講政治高度深刻認識、準確把握新時代控告申訴檢察工作的定位,傳承好人民檢察制度「紅色基因」,在控告申訴檢察工作中檢驗、深化黨史學習教育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成果。結合「檢察為民辦實事」實踐活動,強化訴源治理,主動加強與公安機關、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機關和信訪部門溝通協調,形成合力,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通過辦理控告申訴案件,對檢察辦案進行反向審視,查找和總結初次辦理中的突出問題,推動法律監督更實更好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二)深化落實群眾信訪「件件有回覆」制度,進一步促進案結事了。持續加強對回復情況的跟蹤督導、回訪,不斷提高回復質效。嚴格把握、準確適用信訪積案辦結標準,源頭、常態化治理重複信訪、化解信訪積案。實行案件序號終身制,健全信訪「案-件比」質效評價標準,落實首辦責任、院領導包案辦理、定期通報等制度,提高信訪案件辦理質效,防止程序空轉、矛盾上行。對因工作不負責造成矛盾激化、引發信訪的,嚴肅落實責任追究。

(三)持續推進信息化建設,為辦理控告申訴案件提供更有力支撐。進一步升級12309檢察服務中心軟硬件,加大信息技術的投入與運用。探索將遠程視頻連接技術廣泛運用到跨地區接訪、公開聽證、司法救助等各辦案環節,提供更及時、便捷、高效的檢察服務。依靠人工智能輔助做好信息收集、類案推送、法律查詢、風險評估預警等信訪基礎工作,打造智慧信訪。深度運用大數據,促進實現信訪部門和政法機關信訪辦案數據共享,加強信訪數據研判與類案分析,掌握信訪實時動態與規律,為國家治理提供決策參考。

(四)全面加強控告申訴檢察隊伍建設。辦好控告申訴案件,既要懂檢察監督辦案,更要善於做群眾工作。要把更多精幹力量調配到控告申訴檢察崗位,逐步改變隊伍不精、能力不強局面。將公開聽證、帶案下訪、巡迴接訪等作為常態化辦案方式,強化實戰練兵,提高監督辦案和群眾工作能力。建立控告申訴檢察人才庫,舉辦業務競賽,培育優秀辦案團隊。完善控告申訴檢察業績考評機制,更好發揮「指揮棒」作用。

委員長、各位副委員長、秘書長、各位委員、列席會議的各位代表,辦好控告申訴案件,做好新時代控告申訴檢察工作,離不開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有力監督和關心支持。藉此機會,謹提兩項工作建議:一是對公開聽證制度進行立法研究。公開聽證作為檢察履職審查辦案的方式創新,在釋法說理、宣傳法治、化解矛盾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對司法聽證目前尚無明確的法律規定。建議通過立法明確適用範圍、辦案程序。二是對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進行立法研究。實踐證明,檢察機關開展這項工作,有利於維護群眾切身利益,把以人民為中心做實。建議在相關法律中專門作出規定,在程序上予以明確。

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門聽取人民檢察院辦理控告申訴案件工作情況的報告,充分體現了對檢察工作的高度重視,也充分體現了對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深度關切。全國檢察機關將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認真落實本次常委會審議意見,更好履行控告申訴檢察職能,助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新貢獻!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