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105年度台上字第984號刑事判決
最高法院105年度台上字第984號刑事判決 2016年4月22日 2016年4月25日 |
歷審裁判編輯
裁判字號最高法院 105 年台上字第 984 號刑事判決 裁判日期民國 105 年 04 月 22 日 裁判案由殺人 相關法條
|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一○五年度台上字第九八四號 上 訴 人 鄭 捷 選任辯護人 梁家贏律師 黃致豪律師 林俊宏律師 上列上訴人因殺人案件,不服台灣高等法院中華民國一○四年十 月三十日第二審判決(一○四年度矚上重訴字第六號,起訴案號 :台灣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一○三年度偵字第一四八六四號), 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本件原判決認定:上訴人鄭捷為成年人,於民國103年5月21 日下午4時10分23秒,在台北捷運板南線國父紀念館站,搭 乘往土城永寧方向列車,行經龍山寺站與江子翠站隧道途中 ,於下午4時24分17秒起,在第5車廂內,分別基於殺人犯意 ,持預購之鈦鋼刀一把,無預警、隨機、不問對象是否為少 年,先後朝附表所示乘客解○雲等人猛刺及砍殺,致解○雲 等人胸腹等處受傷,編號1至4所示乘客解○雲、張○翰、李 ○雲、潘○珠因而死亡,編號5至25之乘客林○等人(含86 年7月生,為未滿18歲之少年林○○),或因及時閃躲,或 因上訴人倉促之間未能擊中要害,或因及時救治而倖免於死 亡。於同日下午4時26分54秒,該列車抵達江子翠站,上訴 人走出車廂,往月台西側出口方向移動,至該站西側閘門出 口時,另基於殺人犯意,持鈦鋼刀朝聞訊趕至之該站保全陳 ○志砍殺。陳○志因閃躲得宜而倖免於死亡,惟仍受有如附 表編號26所示之傷害。迄同日下午4時30分許,上訴人始遭 民眾圍捕制伏在地,再經員警以現行犯逮捕,並扣得行兇用 鈦鋼刀1把等情。 二、原判決以上開事實,業據上訴人於警詢、偵查及審理時自白 不諱,並經如附表編號5 至26所示被害人分別證述明確,且 有扣案鈦鋼刀1把,卷附新北市政府警察局103年5 月28日北 警鑑字第000000000 號函暨所附現場勘察報告、刑案現場示 意圖、現場勘察照片、勘察採證同意書、證物清單、證物清 冊、刑事案件證物採驗紀錄表、新北市政府警察局103年5月 26日北警鑑字第0000000000號鑑驗書及跡證鑑驗結果列表等 資料、新北市政府警察局103年6月11日北警鑑字第00000000 00號函檢附現場勘察報告、刑案現場示意圖、現場勘察照片 等資料及上揭時地捷運車廂、江子翠捷運站之監視錄影光碟 8片可佐;而附表編號1至4所示被害人死亡及編號5至26所示 被害人受有各編號所示傷害,並與上訴人持刀刺、砍殺之行 為間,有相當因果關係,有新北市政府消防局救護紀錄、行 政院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雙和醫院、亞東紀念醫院、新北 市立聯合醫院、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總院區、台北 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和平婦幼院區)、馬偕紀念醫院 、板橋中興醫院、行天宮醫療志業醫療財團法人恩主公醫院 等診斷證明書、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死亡通知單、病歷等資料 、台灣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督同法醫相驗之相驗屍體 證明書、法務部法醫研究所解剖報告書、鑑定報告書及相驗 、解剖照片等存卷可憑。上訴人上揭自白具任意性且與事實 相符,足堪採信。上訴人有上開殺人、殺人未遂及故意殺害 少年未遂之犯意與犯行。為所憑之證據及其認定之理由。並 對辯護人稱:上訴人對附表編號5、6、9 至11、13、23、25 、26所示被害人之行為,並非基於殺人故意之辯詞,如何不 足採,依據卷內資料予以指駁及說明。因認上訴人本件殺人 4 犯行及殺人未遂22犯行,均事證明確,堪以認定。 三、原判決以上訴人所為如附表編號1至4所示部分,均係犯刑法 第271條第1項之殺人罪。如附表編號5至8、10至26所示部分 ,均係犯刑法第271條第2項、第1 項之殺人未遂罪。如附表 編號9 所示部分,上訴人係成年人,而被害人林○○當時則 為未滿18歲之少年,屬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 112 條第1項前段之故意對少年犯刑法第271條第2項、第1項之殺 人未遂罪,檢察官認係犯上開刑法殺人未遂罪,尚有未洽, 起訴法條應予變更。此部分除法定刑為死刑、無期徒刑不得 加重外,其餘加重其刑。如附表編號5 至26所示部分,為未 遂犯,各依刑法第25條第2 項規定減輕其刑。並就上訴人行 為時無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不能辨識其行為違法 或欠缺依其辨識而行為之能力,亦無行為時因精神障礙或其 他心智缺陷之原因,致其辨識行為違法或依其辨識而行為之 能力,顯著減低等情事,無刑法第19條第1項不罰或第2項得 減輕其刑規定之適用。依據卷內資料予以說明。 四、(一)原判決因將第一審判決關於其附表編號9 所示殺人未遂部 分予以撤銷,改判論上訴人以成年人故意對少年犯殺人未遂 罪,而以上訴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其對少年犯罪及後述其 餘殺人未遂罪之量刑事項,量處有期徒刑6年6月。扣案鈦鋼 刀1 把,係上訴人所有,為供犯罪所用之物,依刑法第38條 第1項第2 款諭知沒收。(二)原判決認第一審判決就附表編號1 至4、5至8、10 至26所示部分,適用上開有關法條,論處上 訴人犯殺人4 罪、殺人未遂21罪。審酌刑事審判旨在實現刑 罰權之分配正義,對有罪被告之科刑,應符合罪刑相當原則 ,使輕重得宜、罰當其罪,以上訴人之(行為)責任為基礎 ,並依據卷內資料,逐一審酌刑法第57條所列各款事項及其 有關矯正教化可能性之評估等一切情狀,其中認上訴人基於 預謀隨機、大量殺人之動機與目的;犯罪時未受外來刺激; 對象係與上訴人毫無嫌隙、糾紛,未予上訴人任何刺激之無 辜大眾運輸乘客;選定密閉式大眾捷運車廂,持尖銳鋒利、 質地堅硬之鈦鋼刀1 把朝人體要害,任意、無差別之大規模 殺戮,心態兇殘冷血,手段殘酷,令人駭異。被害人在大眾 運輸之密閉車廂內,遭上訴人持刀襲擊、幾無可逃之處,身 心受到極大痛苦、恐懼與折磨,案發後更造成社會大眾集體 恐慌效應,人人自危,破壞社會治安及公共安全至深且鉅( 見原判決第74、75、80、81、94、95頁)。而附表編號1至4 所示殺人既遂部分,併審酌上訴人未留被害人任何生機,恣 意剝奪其等寶貴生命,家庭因而破碎,家屬驟失親人,悲痛 欲絕。堪認罪大惡極,無可寬貸,其情節之殘酷嚴重性,已 無其他解釋空間,實屬最殘酷嚴重之犯行(見原判決第94、 95頁)。再衡諸我國一般國民對法律應實現社會公義、良知 、人性普世價值等之期待與認知,其所犯上開殺人既遂犯行 之手段、情節、所生損害及犯後未見悔悟之態度等一切情狀 ,均顯示其惡性重大至極,人神共憤,檢察官請求對其處以 死刑,屬罪刑相當,合乎法律之目的,且無違背內部性界限 ,亦無權力濫用之違法,或違反比例原則、平等原則及公平 正義等法則,而各量處死刑,並均宣告褫奪公權終身。其餘 殺人未遂部分,兼考量各該被害人所受傷勢之輕重情形,分 別量處如附表編號5至8、10至26所示之有期徒刑。扣案鈦鋼 刀1把,係上訴人所有,供犯罪所用之物,各依刑法第38 條 第1項第2款諭知沒收(見原判決第93頁)。均無不合,予以 維持,駁回上訴人此部分在第二審之上訴。復就上開撤銷改 判及上訴駁回部分,定其應執行死刑及褫奪公權終身。扣案 鈦鋼刀1 把沒收。經核尚無違誤,量刑及定執行刑,亦屬適 當。 五、上訴意旨略以: (一)原審訴訟程序之進行違法,違反程序正義,侵害上訴人之訴 訟權;且部分採證違法,無證據能力,不得憑為證據。包括 :1.上訴人於偵查中無辯護人協助,違反公民與政治權利國 際公約(下稱公政公約)第14條之程序保障規定。2.上訴人 於案發當天第一次警詢起至次日凌晨法院羈押庭之自白,均 屬疲勞訊問,無證據能力。3.警察於案發次日凌晨至東海大 學學生宿舍之搜索,非事先獲得上訴人同意,為違法之夜間 搜索,所扣證物無證據能力。4.偵查中,看守所擅自對外發 言稱:上訴人已獲准延押,違反偵查不公開及無罪推定原則 。5.原判決附表編號9 被害人為少年部分,原審審理時未告 知變更起訴法條及變更後之罪名,所踐行之訴訟程序,亦有 違法。6.原審隔離訊問證人(上訴人之高中老師)並無必要 ;證人即看守所心理師彭○寧之證言,攸關上訴人有無教化 可能問題。因此,限制辯護人詰問證人彭○寧,嚴重侵害上 訴人之對質詰問權,原判決判處上訴人死刑,違反正當法律 程序之要求。 (二)原判決認上訴人無刑法第19條第2 項規定之責任減輕事由, 其法律之適用違法。包括:1.台灣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囑託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下稱台大醫院)對上訴人所 做之精神鑑定,因其過程違反令狀前置及法官保留原則,且 違法情節重大。2.鑑定人於鑑定前未依法具結。3.無證據證 明鑑定人具「司法精神醫學」之專業,故非適格鑑定人。4. 鑑定報告未詳載鑑定之經過及其結果,不具備鑑定報告之基 本程式要件。5.鑑定人採用鎮靜劑之不正手法取得上訴人之 供述,違背鑑定精神及醫療倫理,鑑定報告因而受污染,情 節嚴重。6.鑑定人逾越權限,取代法院認事用法之職權,就 應由法官獨立判斷之刑事責任能力、就審能力及量刑因子, 提供非屬其專業之意見。故該鑑定報告無證據能力。7.該鑑 定報告既認上訴人患有葛瑞夫茲氏症(Graves'diease )以 致控制情緒及衝動能力有問題,且強調應進一步調查會診。 就上訴人上開生理疾患,是否伴隨精神人格疾患,並造成犯 罪行為等關連如何,乃有利上訴人事項,原審不理會辯護人 之聲請,未予調查,有應於審理期日調查之證據而未予調查 之違法。原判決憑上開無證據能力之鑑定報告,認上訴人無 刑法第19條第2 項規定之適用,並判處死刑,其判決違背法 令。 (三)刑法關於死刑之相關規定,及本件死刑判決,均屬違憲。原 審未遵刑事訴訟法第288條第4項,於調查證據程序最末、訊 問被訴事實完畢之後,始能調查科刑資料之規定;就不利被 告之科刑證據,亦未踐行嚴格證明要求,證明上訴人已「顯 無教化可能性或復歸社會更生可能性」,並達無合理可疑之 確信程度。只有嚴格證明,始可避免任何恣意可能,而使死 刑之科處符合比例原則。若非無教化可能性,則無處以極刑 之理由。又公政公約第6條第2項前段所指「最嚴重之犯罪或 情節重大之罪」,必須至少為滅絕種族行為之重大罪名,且 實質上之個人情狀或犯罪情節,亦屬最為重大時,始得為死 刑之諭知。另依刑罰之綜合理論,預防才是刑罰的「目的及 重心」,罪責原則,不過是限定國家刑罰權之「界限」,以 防範所科刑罰大於所犯罪責之功能。本件非最嚴重或情節最 重大之犯罪,本案死刑判決,無法通過比例原則之檢驗。應 有比死刑更經濟有效之預防方法,死刑在預防功能上,欠缺 其適當性、必要性及衡平性,從而必須放棄選擇死刑云云。 六、惟查: (一)關於犯罪事實及上訴人於行為時責任能力之認定部分: 1.自上訴人東海大學宿舍扣得上訴人所有之筆電與隨身碟(見 偵卷六第191 頁),原判決並未憑為認定上訴人犯行及責任 能力之依據(見原判決第20至50、52至54頁)。又上訴人犯 行至為明確,上訴意旨指摘其他有違背法定程序及因而取得 之供述或非供述證據部分,縱令屬實,因原判決或未憑為認 定犯行及責任能力之依據,或除去各該部分之相關證據,亦 不影響上訴人犯行之認定;而偵查中看守所是否違反偵查不 公開及無罪推定原則,與本案偵審程序之進行無關。又上訴 人非「因智能障礙無法為完全陳述或具原住民身分之人」, 於偵查程序中,縱未經辯護人協助,依刑事訴訟法第31條第 5項規定,於法無違。 2.原判決依卷附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函及其檢附之上訴 人自87年1月1日至103年4月30日期間就醫申報資料、台灣尖 端先進生技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濫用藥物檢驗報告暨新北市政 府警察局海山分局毒品案件尿液檢體編號及姓名對照表、證 人李○博、馮○昌、吳○堯等人之證言,及上訴人於警詢、 偵查及審理中之供述等證據資料,說明上訴人於本件犯行前 ,未曾有因精神疾病前往醫院精神科就診紀錄,亦無施用毒 品情形(扣除上訴人警詢自承其未施用毒品之供述後,於本 判斷結果不生影響),於案發前、案發當時及案發後不久, 上訴人與證人之言談內容、行為舉止及應對進退,均屬正常 無異樣,所述犯案過程、殺人細節等各行為之取捨、原因, 均合於理性選擇,其於本件犯罪行為前及犯罪行為當時,對 外界事物之認知、感受、反應及肢體運作協調能力等,均不 低於一般正常人,其理解法律規範、辨識其行為違法之意識 能力,或依其辨識而為行為之控制能力,均無欠缺或顯著減 低之情形存在,其精神狀態正常,具一般人辨別事理之意識 能力及依其辨識而為行為之控制能力,難認上訴人行為當時 有何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不能辨識其行為違法或 欠缺依其辨識而行為之能力,或致其辨識行為違法或其依辨 識而行為之能力顯著減低等情事(見原判決第52至54頁)。 因認上訴人應負完全之刑事責任,無刑法第19條第1項不罰 或第2項減輕其刑規定之適用(見原判決第57頁)。係依據 卷內資料判斷上訴人行為時之責任能力,並非以台大醫院精 神鑑定報告作為其判斷之依據。原判決引用該報告,僅係說 明該鑑定報告與其判斷相符(見原判決第54、55頁)。故該 鑑定報告縱有如上訴意旨(二)所指瑕疵,而不予採用,亦不影 響上訴人責任能力之認定。另上開報告僅謂「無法排除上訴 人罹患葛瑞夫茲氏症而導致『委靡型甲狀腺亢進症』或『其 他身體病況造成之鬱性疾患』之可能。」並未認定上訴人於 行為時之精神狀態,有何「理解法律規範、辨識其行為違法 之意識能力,或依其辨識而為行為之控制能力等,有所欠缺 或顯著減低」之情形。故而,縱依「將來進一步之內科與精 神科檢查治療所得之新資料,確認上訴人因罹患葛瑞夫茲氏 症,並導致『委靡型甲狀腺亢進症』或『其他身體病況造成 之鬱性疾患』」,亦不生刑法第19條所指之「行為時因精神 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其辨識能力或行為控制能力有所欠 缺或顯著減低」之問題,而與上訴人本件刑事責任能力之認 定,不生影響。 (二)附表編號9 (被害人為少年)部分,原審於審理時縱未告知 應變更此部分之起訴法條及變更後之罪名,惟原判決既已說 明第一審判決已就此部分為論述,且檢察官復以第一審量刑 過輕為由,提起上訴,該項違法並不影響上訴人權益及訴訟 防禦權之行使(見原判決第51頁)。經核尚無不合,亦難執 為適法上訴第三審之理由。 (三)死刑是否合憲及其相關問題: 1.死刑立法之合憲審查: (1)贊成或反對廢除死刑,乃無關對、錯之價值選擇,屬言論 自由範疇。台灣係民主法治國家,對不同之言論,應互相 尊重及包容。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 利國際公約(下稱兩公約)施行法公布生效後,公政公約 第6 條所揭示之「廢除死刑目標」,雖已為我國成文法所 設定之目標,然迄今仍僅止於「目標」,在全國達成共識 ,並經立法廢除死刑規定前,法院仍應依法審判,不得迴 避死刑規定之適用。 (2)憲法第80條明定「法官須超出黨派以外,依據法律獨立審 判,不受任何干涉」。此「審判獨立」之憲法保障,以「 法官依據法律」審判為前提,目的在確保代表人民集體意 志所制定之法律,得有效貫徹、施行,俾落實主權在民之 民主憲政原理。因此「審判獨立」僅係手段,不是最終目 的。而所謂法律,係指具合憲性之法律。故依法制定、公 布施行之法律,於法官(法院)依其合理確信,認有牴觸 憲法之疑義時,固得停止審判,而聲請釋憲機關解釋,但 若法官(法院)無合理確信認有牴觸憲法之疑義者,則無 停止審判聲請釋憲之必要。而於該法未經釋憲機關解釋為 違憲並宣告無效前,尚不得拒絕適用。亦不得逾越立法論 及解釋論分際,逕以「廢除死刑」之刑事政策目標,拒絕 適用死刑規範。 (3)憲法明定我國係主權在民之民主國家,所有治權均來自人 民之付託,司法審判權亦然。法官既係受人民之託付,依 法行使司法審判權限,則其依此授權及公正審判程序,判 處刑事被告法律所定之死刑刑罰,並非基於其個人身分或 人格地位剝奪或否定他人人性尊嚴,自無違反憲法第7 條 平等原則問題。 (4)我國屬尚未廢除死刑之國家,本案應適用之死刑規定即刑 法第33條第1款及第271條第1 項,法院若無合理確信認有 牴觸憲法之疑義,基於法秩序之安定性及權力分立民主憲 政原則之尊重,自應做合憲解釋。而不能依司法院釋字第 371 號解釋意旨,裁定停止訴訟並聲請司法院大法官解釋 。 2.本院尚無死刑規定牴觸憲法疑義之合理確信: 憲法之效力高於法律,法官有優先遵守之義務。本案適用之 刑法第271條第1項(含刑法第33條第1 款)死刑規定,上訴 人雖認有違憲疑慮,但憲法第23條既規定:以上各條列舉之 自由權利,除為防止妨礙他人自由、避免緊急危難、維持社 會秩序或增進公共利益所必要者外,不得以法律限制之。則 如有上開必要,自得以法律限制。又自由權利之限制,該條 既未規定僅限於一定期間內之自由權利限制,自得包括自由 權利之永久限制即死刑在內(因無期徒刑仍有假釋規定之適 用,不屬自由權利之永久限制)。民國元年3 月10日公布施 行之暫時新刑律(主要援用大清新刑律)、17年3 月10日公 布施行之舊刑法及24年1月1日公布之現行刑法,均有死刑規 定,於35年12月25日國民大會通過憲法並於隔年實施後,並 未改變。故死刑立法應合於憲法第23條之規定。至具體之合 憲審查,詳如後述。上訴人聲請傳喚法律專家鑑定死刑是否 違憲一節,尚無必要。 (四)兩公約內國法化後,對死刑規定之影響及死刑判決有無違憲 問題: 1.兩公約施行法第2 條規定:兩公約所揭示保障人權之規定, 具有國內法律之效力。第3 條規定:適用兩公約規定,應參 照其立法意旨及兩公約人權事務委員會之解釋。則上開公約 、立法意旨及兩公約人權事務委員會之解釋,均具有我國內 國法之效力。至其與我國其他法律之效力位階如何,法無明 文。於二者發生法律衝突時之適用順序,基於人權保障之法 治國原則,自應優先適用人權保障密度較高之兩公約規範。 從而兩公約內國法化後,已生實質限縮刑法死刑規定適用範 圍之效果。關於刑法死刑規定之闡釋、適用,應與兩公約之 規定、解釋等合併觀察,方足窺其全貌。 2.憲法第15條明定:人民之生存權應予保障。公政公約第6 條 第1 項明定:「人人皆有天賦之生存權。此種權利應受法律 之保障。任何人之生命不得無理剝奪。」所指之「人民」、 「人人」或「任何人」,應包括殺人案件之被告及被害人在 內。其等生命價值,無高低差異,均屬無價,同被保護,不 得被「無理」剝奪。 3.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第6號一般性意見書第3段指出:「任 何人之生命不得無理剝奪,這是極其重要的規定。委員會認 為,各締約國應當採取措施,不僅防止和懲罰剝奪生命的犯 罪行為,而且防止本國保安部隊任意殺人。國家機關剝奪人 民生命是極其嚴重的問題。因此,法律必須對這種國家機關 剝奪人民生命的各種可能情形加以約束和限制」。足見,國 家為「防止和懲罰剝奪生命的犯罪行為」,有「採取措施」 的義務。而其措施,並不排除國家機關非「任意或無理」剝 奪人民生命之情形,僅應嚴加約束與限制。 4.2006年聯合國新聞部聯合國網頁事務科於聯合國官網公布之 公政公約第6 條中文版係謂「在未廢除死刑的國家,判處死 刑只能是作為對最嚴重的罪行之懲罰,判處應按照犯罪時有 效並且不違反本公約規定和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的法 律。這種刑罰,非經合格法庭最後判決。不得執行。」足見 該公約揭示:死刑判決是「對最嚴重的罪行(the most serious crimes)之懲罰」。 5.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第6號一般性意見書第7段謂:「the most serious crimes 」這個詞要嚴格限定,《公約》規定 的程序保證必須遵守,包括有權由一個獨立的法院進行公正 的審判、無罪推定原則、對被告方的最低程度之保障和由上 級法院審核之權利。第32號一般性意見書第59段謂:「在審 判最終處以死刑的案件中,嚴格遵守公正審判的保障特別重 要。審判未遵守《公約》第14條而最終判以死刑,構成剝奪 生命權(《公約》第6 條)。」足見死刑判決若符合公政公 約所定之上開實質及程序上限制、拘束,即不構成公政公約 第6 條所指之「無理剝奪」生命權。從而,死刑判決是否違 反憲法第23條之比例原則及兩公約,自應視其是否為最嚴重 罪行,及有無踐行審判中程序保障為斷。非有公政公約第 6 條第2 項所指之「最嚴重罪行」,並於遵守公正審判之程序 保障,不得判處死刑。 (五)死刑判決之合憲性審查: 1.最嚴重罪行(the most serious crimes)之界定: 我國刑罰原則採「行為責任」,而非「行為人責任」;刑法 係對某一「犯罪行為」,施以相對應之「刑罰」。犯罪行為 是否符合公政公約第6條第2項所指之「最嚴重罪行」,如上 所述,應嚴格限定。以死刑係「剝奪犯罪人生命」之刑罰言 ,「最嚴重之罪行」,至少必須是「無理剝奪他人生命」, 或與之相當之其他極為嚴重罪名;然並非所有「無理剝奪他 人生命」罪名之犯行,均當然係「最嚴重罪行」;基於「行 為責任」原則,尚應考量與犯罪行為本身攸關之事項,是否 已達最嚴重程度,方足當之。例如,其犯罪行為動機是否具 倫理特別可責性(例如嗜血殺人魔、謀財害命、性癮摧花或 其他卑鄙動機等)、犯罪手段或情節具特別殘暴性、行為結 果具嚴重破壞性、危害性等。 2.死刑之刑罰目的在處罰與一般預防,不及於特別預防: 對於犯罪之「刑罰」,我國向認兼具「防治和處罰犯罪」之 作用與功能。監獄行刑法第1 條規定:「徒刑拘役之執行, 以使受刑人改悔向上,適於社會生活為目的。」足見「教化 」係「無期徒刑、有期徒刑及拘役」刑罰之執行目的,尚非 死刑或罰金刑之刑罰執行目的。又現代刑罰理論所謂「犯罪 應報」,係指理性化以後之法律概念,是基於分配正義原則 之作用,對於不法侵害行為,給予等價責任刑罰之意。此即 以犯罪人之行為責任為基礎,使「罪與責相符、刑與罰相當 」之真意。實與最原始之「同害報應刑思想」,即「以牙還 牙、以眼還眼、以命還命」之概念有別。不能以我國不採「 同害應報刑思想」,即否定我國刑罰具現代刑罰理論之「犯 罪應報」作用與功能。故而,刑罰之目的就「處罰或懲罰犯 罪」言,具犯罪應報及一般預防色彩;就「防治犯罪」言, 具一般預防及特別預防色彩。死刑作為刑罰之一種,當亦存 有現代刑罰理論之「犯罪應報」概念。辯護人謂刑罰之目的 僅在預防云云,尚非的論。 3.目的正當性之審查: 每一個人之生命價值,均同等珍貴、無價,受國家法律之同 等保障。除不容許國家機器「無理或任意剝奪」外,更不容 許任何包括上訴人在內之個人「任意、無理剝奪」。基於「 維護人性尊嚴及確保人格自主」乃現代法治國憲法之核心價 值,而死刑刑罰之最終目的,在防止人民之生命權遭他人「 無理剝奪」,使社會上每一個人之人性尊嚴與人格自主,得 獲有效保障,此乃「極端重要之公益」,其目的自符合憲法 第23條所指:「防止妨礙他人自由、避免緊急危難、維持社 會秩序及增進公共利益」之目的正當性要求。 4.手段適合性之審查: (1)法律規範係社會生活之產物,其解釋與適用不能與社會脫 離。除法律有明顯漏洞或法官有違憲之確信時,法官才能 造法或暫時停止法律之適用,而聲請釋憲。此外,適用法 律之法官,有義務尋找最適合於當代社會需求之立法真意 ,使法律之適用與社會絕大多數人之是非觀或價值觀相契 合,俾法律真正發揮其應有的規範功能,而具實效性,並 謀求社會最大多數人之安全與福祉。 (2)現階段社會絕大多數人之價值觀或法意識普遍認為:每一 心智健全之成年人,都應為自己任意、無理剝奪他人生命 之犯罪行為負責;若有心智健全、復無其他歸因事由之成 年人,可不負全責,無異表示該人享有侵害他人之特權, 亦無異承認該犯罪人之人性尊嚴高於被害人;則社會秩序 難以維持、公共利益難以增進,他人自由之妨礙或其他緊 急危難,亦難以防止、避免。從而,當無理、任意剝奪他 人性命之殺人犯行明確無誤,復無法定責任減輕事由,且 依其犯罪行為動機具倫理之特別可責性、犯罪手段或情節 具特別殘暴性、行為結果具嚴重破壞性、危害性,已達最 嚴重罪行之程度時,依現代刑罰理論之「犯罪應報」思維 ,課以「罪與責相符、刑與罰相當」之死刑處罰,當能與 上開社會絕大多數人之法價值體系或其所表彰之社會正義 相契合。則社會一般人將更願意從內心服從法律,發揮法 律之實效性,使每一個人同樣平等、尊貴的生命權,降低 被模仿殺害(一般預防功效)或私刑正義犯罪歪風,增加 生命權有效保障之機會。故而,死刑措施與其所欲達到之 目的(即對最嚴重罪行之處罰與防治,以有效維護社會每 一個人的生命權)間,具合理適當關係,且是有效手段, 符合手段適合性之要求。 5.手段必要性之審查: 當「最嚴重罪行」之罪責極端嚴重,非課以死刑之處罰,不 足以滿足「罪與責相符、刑與罰相當」之要求,亦無法符合 上述社會上普遍認可之法價值體系及其表彰之社會正義時, 則死刑以外之措施,將無法達到「處罰與防治最嚴重罪行」 所欲達到之維護社會每一個人生命權之目的。此時死刑之措 施即無其他替代措施,而得認符合比例原則之「手段必要性 」要求。 (六)本件殺人既遂之犯罪事實,符合公政公約第6條第2項前段所 定「最嚴重罪行」之要件。關於死刑部分之判決符合憲法第 23條之規定,無違法或不當問題: 1.依原判決所認上訴人如前揭犯罪動機、目的,犯罪時未受任 何刺激,犯罪之手段,犯罪所生之危險及損害等情節觀之, 其犯罪動機具倫理之特別可責性,犯罪手段或情節具特別殘 暴性,行為結果具嚴重破壞性、危險性。原判決認殺人既遂 犯行,符合公政公約第6條第2項前段所指「最嚴重罪行」, 尚無違誤。辯護人謂「最嚴重罪行」係指符合「防止及懲治 殘害人群罪公約」定義之犯罪行為,方足當之云云,尚屬無 據。 2.法院依嚴格證據法則,調查證據、認定事實,於達超越合理 可疑確信程度,而認定犯罪事實、適用刑事法規,而課以罪 名後,在評價該犯罪應施予法律所許可之刑種及刑度時,首 應依其「罪行」衡量出「與罪相符(等價)之責」,再依其 「罪責」衡量、選擇「相應之刑」,及「與刑相當之罰」。 俾符刑事審判在「實現分配正義」,及「刑罰」在「防治和 處罰犯罪」之作用與功能,進而實現刑法之規範目的。至於 確定罪行後衡量罪責時,應依刑法第57條為審酌。而該條所 列尤應注意之10款事由,可區分為「與行為事實相關」之裁 量事由(例如犯罪之動機、目的,犯罪時所受刺激,犯罪之 手段,犯罪行為人違反義務之程度及犯罪所生之危險或損害 ),及「與形成犯罪時之行為人自我相關」之裁量事由(例 如犯罪行為人之生活狀況,犯罪行為人之品行,犯罪行為人 之知識程度,犯罪行為人與被害人之關係,犯罪後之態度) 。關於「與形成犯罪時之行為人自我相關」之裁量事由,依 一般人普遍具有之理性分析,又可依其係「明顯可歸因於外 在(例如家庭、學校及社會)之事由」或「非明顯可歸因於 外在之事由」,而有不同評價及衡量。即前者得為量處較輕 刑度之事由,後者則否。 3.就「與形成犯罪時之行為人自我相關」之裁量事由部分,原 判決依卷內資料認定上訴人於行為時係屬心智正常之成年人 ,其生活成長過程,家庭功能健全、環境良好,父母關心, 彼此能作有效溝通。求學過程中,在師長、同學眼中,表現 均屬良好、正常。除課業成績、與同儕人際相處之枝節挫折 外,未有生活上巨大變故。而國防大學理工學院之退學經驗 ,固係其壓力,然綜合上訴人所述及卷內資料顯示,自其國 小起至大學中所受一切「人生奮鬥過程之挫折」而言,並未 因此造成上訴人辨識其行為違法之意識能力或依其辨識而為 行為之控制能力,有所欠缺或顯著減低。則就「與形成犯罪 時之行為人自我相關」裁量事由中,尚查無「明顯可歸因於 外在之事由」,而得為量處較輕刑度之事由。 4.就「與行為事實相關」之裁量事由部分,依原判決所認如前 所示之犯罪動機、目的,犯罪時未受任何刺激,犯罪之手段 ,犯罪所生之危險及損害等情節觀察,本件殺人既遂犯行, 已達最殘酷嚴重程度。就「與行為事實相關」之裁量事由中 ,亦無得量處較輕刑度之事由。上訴人應對其全部罪行負完 全之罪責,當無疑義。 5.上訴人殺人既遂罪行已達「最嚴重」程度,復應負完全責任 ,已如上述。依此部分罪行相應之罪責而言,堪認亦達「最 嚴重」之程度。則依現代刑罰理論之「犯罪應報」思維,若 非課以死刑之處罰,實無以滿足「罪與責相符、刑與罰相當 」之刑責要求。亦無法符合上述社會上普遍認可之法價值體 系及其表彰之社會正義,達到「處罰與防治最嚴重罪行」所 欲達到之維護社會每一個人生命權之目的。且無法有效發揮 刑法之社會規範功能。原判決就殺人既遂罪部分,均量處死 刑,符合憲法第23條之比例原則,無違法或不當可言。 (七)「教化」非死刑刑罰之目的: 於依「罪行」衡量「與罪相符之責」,再依其「罪責」衡量 、選擇「相應之刑」及「與刑相當之罰」後,認非處以死刑 無法「實現分配正義」、或符合前述社會上普遍認可之法價 值體系及其表彰之社會正義,達到「處罰與防治最嚴重罪行 」之功用時,則該「死刑刑罰」之目的僅有「處罰及一般性 預防功能」,而無「特別預防功能」存在,已如前述。從而 「教化可能性」即非此時應予考量者。本件殺人既遂部分, 尚無因「教化」目的而考量上訴人「教化更生可能性」之餘 地。上訴意旨主張:對證人彭○寧為詰問,目的係為取得與 上訴人有無「教化可能」相關之有利證據,則原審限制辯護 人詰問彭○寧,尚有不當,縱屬無訛,對原判決量處死刑, 亦不生影響。 (八)上訴人係現行犯,所有犯行除目擊者外,復有相關監視紀錄 等科學證據足憑,絕無誤判可能。而刑事訴訟法第288條第4 項規範意旨,乃為避免與犯罪事實無關之科刑資料會影響法 官認定事實的心證,而規定科刑資料之調查,應於被訴事實 訊問後行之。關於上訴人犯行之認定,並無該項疑慮。則原 審縱未遵照刑事訴訟法第288條第4項規定之程序調查科刑資 料,於判決無影響。 七、綜上所述,上訴人之上訴難認有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三百九十六條第一項,判決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一○五 年 四 月 二十二 日 最高法院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官 陳 世 淙 法官 吳 三 龍 法官 陳 宏 卿 法官 王 敏 慧 法官 黃 瑞 華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中 華 民 國 一○五 年 四 月 二十五 日 Q 附錄條文: 刑法第271條 殺人者,處死刑、無期徒刑或10年以上有期徒刑。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預備犯第1項之罪者,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112條第1項前段 成年人教唆、幫助或利用兒童及少年犯罪或與之共同實施犯罪或 故意對其犯罪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但各該罪就被害人係兒 童及少年已定有特別處罰規定者,從其規定。 附表 ┌──┬────┬─────────┬────────┐ │編號│被害人 │鄭捷持刀砍殺之結果│ 原判決主文 │ ├──┼────┼─────────┼────────┤ │ 1 │解○雲 │遭刺中胸部1 刀,並│鄭捷殺人,處死刑│ │ │ │有心臟、肝臟穿刺傷│,褫奪公權終身,│ │ │ │,並造成肺塌陷、血│扣案之鈦鋼刀壹把│ │ │ │胸、腹血,致呼吸衰│沒收之。 │ │ │ │竭及心因性休克死亡│ │ ├──┼────┼─────────┼────────┤ │ 2 │張○翰 │遭刺創於左前胸腹區│鄭捷殺人,處死刑│ │ │ │,前胸致命傷有多方│,褫奪公權終身,│ │ │ │向穿刺傷並刺及心臟│扣案之鈦鋼刀壹把│ │ │ │並造成橫隔、胃壁(│沒收之。 │ │ │ │向左後)並傷及胰臟│ │ │ │ │及左腎,並翻轉傷及│ │ │ │ │肝臟、腸繫膜,致因│ │ │ │ │出血性休克死亡 │ │ ├──┼────┼─────────┼────────┤ │ 3 │李○雲 │遭刺傷右上臂、右側│鄭捷殺人,處死刑│ │ │ │胸及右前胸,其中右│,褫奪公權終身,│ │ │ │前胸之傷導致右上肺│扣案之鈦鋼刀壹把│ │ │ │葉刺創並有向左側傷│沒收之。 │ │ │ │及心包膜囊、心臟之│ │ │ │ │右心房及右心室,並│ │ │ │ │向下傷及右側橫隔膜│ │ │ │ │及肝臟,致出血性休│ │ │ │ │克、心因性休克死亡│ │ ├──┼────┼─────────┼────────┤ │ 4 │潘○珠 │單一刺創於右頸部,│鄭捷殺人,處死刑│ │ │ │造成右頸總動脈、右│,褫奪公權終身,│ │ │ │頸靜脈橫斷銳創,頸│扣案之鈦鋼刀壹把│ │ │ │部大出血致出血性休│沒收之。 │ │ │ │克死亡 │ │ ├──┼────┼─────────┼────────┤ │ 5 │林 ○ │右大腿內側撕裂傷2 │鄭捷殺人未遂,處│ │ │ │公分 │有期徒刑伍年貳月│ │ │ │ │,扣案之鈦鋼刀壹│ │ │ │ │把沒收之。 │ ├──┼────┼─────────┼────────┤ │ 6 │顏○音 │右手背穿刺傷2 公分│鄭捷殺人未遂,處│ │ │ │ │有期徒刑伍年貳月│ │ │ │ │,扣案之鈦鋼刀壹│ │ │ │ │把沒收之。 │ ├──┼────┼─────────┼────────┤ │ 7 │陳○慧 │左上臂、右胸、右前│鄭捷殺人未遂,處│ │ │ │臂、後頸切割傷、右│有期徒刑捌年,扣│ │ │ │手多處屈肌腱斷裂經│案之鈦鋼刀壹把沒│ │ │ │肌腱修復手術、左側│收之。 │ │ │ │三角肌及斜方肌部分│ │ │ │ │斷裂經肌肉修復手術│ │ │ │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 │ │ │症狀 │ │ ├──┼────┼─────────┼────────┤ │ 8 │史○○琳│右胸穿刺傷、右上臂│鄭捷殺人未遂,處│ │ │ │穿刺傷合併肌肉斷裂│有期徒刑捌年,扣│ │ │ │急性出血 │案之鈦鋼刀壹把沒│ │ │ │ │收之。 │ ├──┼────┼─────────┼────────┤ │ 9 │少年林○│右手肘深度撕裂傷合│鄭捷成年人故意對│ │ │○ │併肌腱神經血管損傷│少年犯殺人未遂罪│ │ │ │ │,處有期徒刑陸年│ │ │ │ │陸月,扣案之鈦鋼│ │ │ │ │刀壹把沒收之。 │ ├──┼────┼─────────┼────────┤ │ 10 │蔡○林 │右上肢撕裂傷約12公│鄭捷殺人未遂,處│ │ │ │分 │有期徒刑陸年,扣│ │ │ │ │案之鈦鋼刀壹把沒│ │ │ │ │收之。 │ ├──┼────┼─────────┼────────┤ │ │蔡○婷 │左手伸背肌腱斷裂 │鄭捷殺人未遂,處│ │ │ │ │有期徒刑陸年,扣│ │ │ │ │案之鈦鋼刀壹把沒│ │ │ │ │收之。 │ ├──┼────┼─────────┼────────┤ │ │蕭○華 │腹壁創傷及下腹壁動│鄭捷殺人未遂,處│ │ │ │脈斷裂併低血容性休│有期徒刑捌年,扣│ │ │ │克 │案之鈦鋼刀壹把沒│ │ │ │ │收之。 │ ├──┼────┼─────────┼────────┤ │ │張○燕 │上肢開放性傷口 │鄭捷殺人未遂,處│ │ │ │ │有期徒刑伍年貳月│ │ │ │ │,扣案之鈦鋼刀壹│ │ │ │ │把沒收之。 │ ├──┼────┼─────────┼────────┤ │ │詹○宏 │腹部穿刺傷、胃穿孔│鄭捷殺人未遂,處│ │ │ │、腹膜炎等 │有期徒刑捌年,扣│ │ │ │ │案之鈦鋼刀壹把沒│ │ │ │ │收之。 │ ├──┼────┼─────────┼────────┤ │ │陳○志 │左胸穿刺傷3公分 │鄭捷殺人未遂,處│ │ │ │ │有期徒刑柒年,扣│ │ │ │ │案之鈦鋼刀壹把沒│ │ │ │ │收之。 │ ├──┼────┼─────────┼────────┤ │ │張○立 │左肘深裂傷併肱動脈│鄭捷殺人未遂,處│ │ │ │及正中神經完全斷裂│有期徒刑捌年,扣│ │ │ │、肌肉斷裂、側腹壁│案之鈦鋼刀壹把沒│ │ │ │穿刺傷 │收之。 │ ├──┼────┼─────────┼────────┤ │ │叢○萱 │左胸穿刺傷合併氣血│鄭捷殺人未遂,處│ │ │ │胸及左上臂撕裂傷 │有期徒刑柒年,扣│ │ │ │ │案之鈦鋼刀壹把沒│ │ │ │ │收之。 │ ├──┼────┼─────────┼────────┤ │ │蔡○銀 │左手中指開放性傷口│鄭捷殺人未遂,處│ │ │ │併肌腱斷裂、左手食│有期徒刑陸年,扣│ │ │ │指切開傷 │案之鈦鋼刀壹把沒│ │ │ │ │收之。 │ ├──┼────┼─────────┼────────┤ │ │許○娟 │腹部穿刺傷致嚴重肝│鄭捷殺人未遂,處│ │ │ │臟撕裂傷出血性休克│有期徒刑捌年,扣│ │ │ │之重大創傷 │案之鈦鋼刀壹把沒│ │ │ │ │收之。 │ ├──┼────┼─────────┼────────┤ │ │林○強 │胸(壁)開放性傷口│鄭捷殺人未遂,處│ │ │ │,伴有併發症、創傷│有期徒刑捌年,扣│ │ │ │後壓力症候群 │案之鈦鋼刀壹把沒│ │ │ │ │收之。 │ ├──┼────┼─────────┼────────┤ │ │陳○蘋 │胸壁開放性傷合併創│鄭捷殺人未遂,處│ │ │ │傷性氣血胸及肝臟撕│有期徒刑捌年,扣│ │ │ │裂傷 │案之鈦鋼刀壹把沒│ │ │ │ │收之。 │ ├──┼────┼─────────┼────────┤ │ │陳○安 │左手開放性傷口、右│鄭捷殺人未遂,處│ │ │ │小腿開放性傷口、左│有期徒刑伍年陸月│ │ │ │後背開放性傷口 │,扣案之鈦鋼刀壹│ │ │ │ │把沒收之。 │ ├──┼────┼─────────┼────────┤ │ │游○筑 │上肢開放性傷口約2 │鄭捷殺人未遂,處│ │ │ │公分 │有期徒刑伍年貳月│ │ │ │ │,扣案之鈦鋼刀壹│ │ │ │ │把沒收之。 │ ├──┼────┼─────────┼────────┤ │ │王○光 │頸部割傷 │鄭捷殺人未遂,處│ │ │ │ │有期徒刑陸年,扣│ │ │ │ │案之鈦鋼刀壹把沒│ │ │ │ │收之。 │ ├──┼────┼─────────┼────────┤ │ │顧○萱 │右前臂深裂傷 │鄭捷殺人未遂,處│ │ │ │ │有期徒刑伍年貳月│ │ │ │ │,扣案之鈦鋼刀壹│ │ │ │ │把沒收之。 │ ├──┼────┼─────────┼────────┤ │ │陳○志 │肩開放性傷口、肘挫│鄭捷殺人未遂,處│ │ │ │傷、膝挫傷 │有期徒刑伍年貳月│ │ │ │ │,扣案之鈦鋼刀壹│ │ │ │ │把沒收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