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正月
編輯1月1日
編輯○甲戌,大王大妃寶齡五旬,上御仁政殿,頒敎受賀,赦。
○命慶科,以除初試庭試,磨鍊。
1月2日
編輯○乙亥,敎曰:「東朝五旬稱慶陳賀時,致詞、箋文、禮物凾對擧,都承旨李嘉愚,禮房承旨徐英淳,左右通禮幷加資。」又敎曰:「宣敎官直閣鄭㝡朝加資。」
○敎曰:「月正元日,旣伸頌祝之忱,此誠千一之休也。其在同慶之道,合有推廣之擧,貢人舊遺在三千石,市民徭役,限一朔,泮人懸房贖,限十日,諸道舊還㝡久條,限五萬石竝蕩減事,令廟堂行會。」
○以李寬奎爲平安道兵馬節度使。
1月3日
編輯○丙子,召見下直守令於熙政堂。
○以趙斗淳爲吏曹參判。
1月4日
編輯○丁丑,以金炳韶爲奎章閣直閣。
1月5日
編輯○戊寅,以安光直爲司諫院大司諫。
1月6日
編輯○己卯,以曺鳳振爲吏曹判書。
1月8日
編輯○辛巳,以李嘉愚爲工曹判書。
1月10日
編輯○癸未,上御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1月12日
編輯○乙酉,以申性浩爲全羅道兵馬節度使。
1月13日
編輯○丙戌,設人日製於泮宮,賦居首金左根,直赴殿試。
1月14日
編輯○丁亥,召見入格儒生於熙政堂。
1月15日
編輯○戊子,京各司各營,進丁酉會計簿。〈戶曹、餉廳、惠廳、兵曹、訓局、禁營、御營、摠廳,時在黃金一百五十兩三錢三分,銀子二十二萬六千二百四十二兩一錢六分零,錢文三十六萬八千六百七十九兩六錢一分,綿紬一百二十五同三十疋二十尺,木一千六百五十一同三十二疋三尺,薴布九十二同八疋二十尺,布子五百九十同四十七疋二十六尺,米十二萬八千二百四十五石三斗六升零,田米一千五十一石十四斗,太二萬三千五百二十三石六斗九升,皮雜穀三萬六千九百七十六石十斗六升。〉
1月18日
編輯○辛卯,盜入砥平縣社稷壇,斫位板及酌坫木籩,命竄地方官李祿在。
1月22日
編輯○乙未,大王大妃敎曰:「此人之疏,擧朝聲討,以語犯莫重。至於設鞫島配。然其言則果切是之言也。其曰:『輔幼攝國,治日少亂日多,災異警告丁寧,觀形察影,必有所由者。』雖未知旨意之何居,而在予則誠藥石也。且今歲月稍久,合有參量之道,楸子島安置罪人姜時煥,特爲放送。」喉院三司時原任大臣,力請反汗,不從。以臺啓方張,金吾不得擧行。
1月28日
編輯○辛丑,以金鍏爲吏曹參議。
1月29日
編輯○壬寅,左議政朴宗薰,疏辭相職,許之。
二月
編輯2月1日
編輯○癸卯,進講於熙政堂。
○以閔致成爲成均館大司成。
2月2日
編輯○甲辰,進講於熙政堂。
2月3日
編輯○乙巳,進講於熙政堂。
2月4日
編輯○丙午,進講於熙政堂。
2月5日
編輯○丁未,召對於熙政堂。
2月8日
編輯○庚戌,召對於熙政堂。
2月9日
編輯○辛亥,上詣太廟景慕宮展謁,景祐宮展拜,春謁也。
2月11日
編輯○癸丑,敎曰:「濬源殿御眞移摹,今將還奉,此實國家莫大之慶典。而追惟我太祖大王,眷顧豐沛之聖念,豈無此時識喜之擧?北道道科,除初試,以秋間擇日設行,試官,以道臣爲之事,分付。」
2月13日
編輯○乙卯,資憲大夫司憲府大司憲兼成均館祭酒宋穉圭卒。敎曰:「宋祭酒,以林下宿德,久被先朝之禮遇,而予小子嗣服以後,尙未遂招延之誠,方切歉悵之中,今聞逝音,不勝傷衋之至。喪葬等需,令該曹,照例擧行,造墓擔持軍,亦令本道題給。」穉圭,時烈之後,少從金斗默學。斗默號過齋,有經術行能,坐斗恭收司律,削儒逸籍,穉圭以師誣未白,屢徵不起。大臣奏復斗默職,開其進身路,穉圭益堅守自修,固窮力學,老而彌篤。諡文簡。
2月14日
編輯○丙辰,進講於熙政堂。
○以李光文爲司憲府大司憲,洪敬謨爲漢城府判尹。
2月15日
編輯○丁巳,進講於熙政堂。
2月16日
編輯○戊午,進講於熙政堂。
2月17日
編輯○己未,進講於熙政堂。
2月18日
編輯○庚申,以李惟秀爲左邊捕盜大將。
○進講於熙政堂。
2月19日
編輯○辛酉,進講於熙政堂。
2月20日
編輯○壬戌,進講於熙政堂。
2月21日
編輯○癸亥,進講於熙政堂。
2月22日
編輯○甲子,太祖大王影幀移摹訖,上詣光明殿,行酌獻禮,贊禮以下施賞有差,執禮李敦榮,大祝尹致秀,承旨李魯秉幷加資。
2月23日
編輯○乙丑,進講於熙政堂。
2月24日
編輯○丙寅,進講於熙政堂。
○摹寫都監都提調以下,施賞有差,提調曺鳳振,都廳洪說謨、成原默,幷加資。
2月25日
編輯○丁卯,進講於熙政堂。
○大王大妃,命都監都提調堂郞以下,各賜表裏一襲。
2月26日
編輯○戊辰,進講於熙政堂。
2月27日
編輯○己巳,太祖大王影幀進發,上詣敦化門祗送,召見大臣以下於熙政堂,〈判府事朴宗薰,禮曹判書鄭元容,兵曹參判尹致謙,承旨徐箕淳,檢閱李時愚。〉影幀陪從出去也。
2月28日
編輯○庚午,進講於熙政堂。
2月29日
編輯○辛未,上御仁政殿,行春到記,講居首申泰運,製述表居首沈敬澤,竝直赴殿試。
2月30日
編輯○壬申,進講於熙政堂。
○上御熙政堂,行藥院入診,引見大臣備局堂上。領議政李相璜曰:「臣等自姜時煥事處分以後,驚惑憂恐,至今有不能自解於心者,伏見前後慈敎,抑以有言事之名,有所顧惜而包假之耶?慈意攸在,庶可仰揣,然君上之優容言者,固聖德美事,而亦未嘗無可容不可容之別。狂妄可容也,諷刺可容也,訐揚可容也,雖至於誹謗,無非聖世之所當容。而惟陽假借而陰包藏者,決不可容,彼時煥之疏,直是陽假借而陰包藏之凶醜亂徒也。前乎渠者,已有如是之凶言,後乎渠者,已有如是之凶言,線索互牽,脈絡相通,自煥裕至於膺、彥,種下生種,轉輾至此。惟願更加三思,特稟東朝,俾義理之大防,不至廝壞,沸鬱之群情,得以少慰焉。」大王大妃敎曰:「年前處分時,旣有上下酬酢,更無可言。而其時設鞫,非予本意,以語犯莫重,故不得已從之矣。鄕谷老悖之物,何足深責?必是怨國不逞之徒,指使慫慂而然,渠則不過使令也。窩窟旣不能劈破,但治使令之時煥,則有何益乎?旣知其無益,則雖有十時煥,於放釋何有哉?予意匪出於顧惜言事者,欲其要譽也,卿勿更煩也。」
○命永興等五邑今年當納大同,蕩減。
三月
編輯3月1日
編輯○癸酉,進講於熙政堂。
3月2日
編輯○甲戌,進講於熙政堂。
3月3日
編輯○乙亥,進講於熙政堂。
3月4日
編輯○丙子,進講於熙政堂。
○以李寅泰爲吏曹參判。
○備局啓言:「關白承襲致慶島主還島,問慰旣有已例。渡海譯官,依狀請令該院差送,書契、禮單與盤纏,分付該曹該道,使之照例磨鍊。至於島主子休暇還島之請以問慰,雖援四去丙申之請,伊時因其信行之護來,恩出特旨,實係罕有。今不容無端輕許,請令倅臣,嚴飭任譯,申加責諭,俾毋敢更事煩聒。」從之。
3月5日
編輯○丁丑,進講於熙政堂。
3月6日
編輯○戊寅,進講於熙政堂。
3月7日
編輯○己卯,進講於熙政堂。
3月8日
編輯○庚辰,進講於熙政堂。
○以金鍵爲忠淸道水軍節度使。
3月9日
編輯○辛巳,進講於熙政堂。
3月10日
編輯○壬午,進講於熙政堂。
3月11日
編輯○癸未,進講於熙政堂。
○夜一更,地動。
3月12日
編輯○甲申,進講於熙政堂。
3月13日
編輯○乙酉,進講於熙政堂。
3月14日
編輯○丙戌,進講於熙政堂。
○大王大妃敎曰:「守令別薦人隨窠差送事,分付銓曹。
3月15日
編輯○丁亥,進講於熙政堂。
○召見影幀陪從大臣以下於熙政堂,濬源殿還奉安後,入來也。
○以吳一善爲慶尙左道水軍節度使。
3月16日
編輯○戊子,進講於熙政堂。
○召見回還冬至三使臣於熙政堂。
○影幀陪進大臣以下,施賞有差,分承旨徐箕淳加資。
3月17日
編輯○己丑,進講於熙政堂。
3月18日
編輯○庚寅,進講於熙政堂。
3月19日
編輯○辛卯,進講於熙政堂。
3月22日
編輯○甲午,上詣儲慶宮、毓祥宮、延祜宮、宣禧宮展拜,中宮殿一體展拜。
3月23日
編輯○乙未,領議政李相璜,再疏辭相職,許之。
3月24日
編輯○丙申,召對於熙政堂。
○以金鼎集爲成均館大司成,尹永培爲慶尙左道水軍節度使。
3月27日
編輯○己亥,進講於熙政堂。
3月28日
編輯○庚子,進講於熙政堂。
3月29日
編輯○辛丑,進講於熙政堂。
○以金陽淳爲司憲府大司憲,李景在爲司諫院大司諫。
夏四月
編輯4月1日
編輯○壬寅,上詣仁政殿月臺,親傳太廟夏享香祝。
○以朴綺壽爲司憲府大司憲,李能權爲黃海道水軍節度使。
4月3日
編輯○甲辰,上詣永禧殿,行酌獻禮,執禮鄭德和,大祝金公鉉加資。
○命武一所初試罷場試官,幷削職,作拏擧子,遠島充軍。
4月5日
編輯○丙午,上御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4月13日
編輯○甲寅,上詣文廟,行酌獻禮。
○備局啓言:「今番庭試武二所設場之時,初不能禁戢雜亂,出榜之際,又不能一遵規例,況入啓之榜目,經日久滯,外間之謄本,先時已播,似此科體,曾所未聞。當該諸試官,幷施譴削之典,監試官之無所紏正,難免失職,請幷罷職。」從之。
4月14日
編輯○乙卯,以南錫圭爲忠淸道兵馬節度使。
4月15日
編輯○丙辰,行藥院入診於熙政堂。右議政李止淵啓言:「臣以今番武科試所事,纔已請勘諸試官矣,蓋試所襍亂之弊,固在於擧子。而若其倡徒設計,助勢作拏,怪擧悖習,無所不有,專由於先進武弁輩之爲其後援。故臣廉得其尤甚三人,姑先分付停望,而慢蔑國法,壞亂試場,豈名以朝官者所可爲乎?前郡守李禎植,前中軍金性浩,監察宋觀和,請幷令該府,拿問嚴勘,各別懲勵。」大王大妃從之。
4月17日
編輯○戊午,上御春塘臺,行庭試文武殿試,文取李晦榮等十一人,武取趙豐林等二百八十二人。
4月19日
編輯○庚申,上御春塘臺,行三日製,賦居首張仁遠,表居首李又新,竝直赴殿試。
4月21日
編輯○壬戌,上御春塘臺,試謁聖文武科,仍放榜,文取李寅奭等三人,武取鄭商燮等七十一人。
○以朴蓍會爲忠淸道兵馬節度使。
4月22日
編輯○癸亥,上御熙政堂,受文武新恩謝恩。
4月25日
編輯○丙寅,上御仁政殿,行庭試文武科放榜。
○中批,以新及第金左根爲副校理,朴岐壽爲兵曹判書,金蘭淳爲刑曹判書。
4月26日
編輯○丁卯,上御熙政堂,受文武新恩謝恩。
4月30日
編輯○辛未,上御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右議政李止淵啓言:「請量減外邑吏額。」從之。又啓言:「自古懲貪之法,不在治逆之下,廉覈之道,惟在繡衣之差遣。三司中可合是任者,請先爲擇入。」大王大妃敎曰:「懲貪之道,莫如繡衣,而若不擇送,反不如不送,各別擇人以送。」
閏四月
編輯閏4月1日
編輯○壬申,進講於熙政堂。
○召對於熙政堂,講《史略》。
○以鄭基善爲漢城府判尹。
閏4月2日
編輯○癸酉,進講於熙政堂,閣臣鄭元容曰:「昨日召對,聞講《史略》,甚好矣。講規何以爲之乎?」上曰:「使諸臣讀奏矣。」元容曰:「上番玉堂讀奏之後,諸臣次次連續讀之乎?使之輪讀上番所讀之文乎?」上曰:「使之輪讀上番所讀之文矣。」元容曰:「不釋義以奏乎?」上曰:「然矣。」元容曰:「雖不釋義,殿下皆領會其旨義乎?」上曰:「多未解其義處矣。」元容曰:「讀書,所以求其知矣,上番讀奏後,使之一番釋義,詳細仰奏後,又使之輪回熟讀好矣。」上曰:「如進講時釋奏則爲好乎?」元容曰:「然矣。」上曰:「此後當如此爲之。」
閏4月3日
編輯○甲戌,進講於熙政堂。
閏4月4日
編輯○乙亥,進講於熙政堂。
閏4月5日
編輯○丙子,進講於熙政堂。
閏4月6日
編輯○丁丑,進講於熙政堂。
閏4月7日
編輯○戊寅,進講於熙政堂。
○以尹聲大爲吏曹參判。
閏4月8日
編輯○己卯,進講於熙政堂。閣臣鄭基善曰:「臣等辰初詣閤,已末始蒙引接。伏未知自內有何視事,致此開講之過時,而臣僚延接,禮貌本自不然。且失朝氣淸明之時,正値晝熱熏烘之際,不但有妨於講讀,恐有損於節宣之方。伏願自明日,待座目單子入呈,卽賜召接,以爲正時開講之地焉。」
閏4月9日
編輯○庚辰,進講於熙政堂。
閏4月10日
編輯○辛巳,進講於熙政堂。
閏4月11日
編輯○壬午,進講於熙政堂。
○以洪學淵爲京畿觀察使。
閏4月12日
編輯○癸未,進講於熙政堂。
閏4月13日
編輯○甲申,進講於熙政堂。
○《純宗大王實錄》,成。
閏4月14日
編輯○乙酉,進講於熙政堂。
閏4月15日
編輯○丙戌,進講於熙政堂。
閏4月16日
編輯○丁亥,進講於熙政堂。
閏4月17日
編輯○戊子,進講於熙政堂。
閏4月18日
編輯○己丑,進講於熙政堂。
閏4月19日
編輯○庚寅,進講於熙政堂。
閏4月20日
編輯○辛卯,進講於熙政堂。
閏4月21日
編輯○壬辰,進講於熙政堂。
閏4月22日
編輯○癸巳,進講子熙政堂。
閏4月23日
編輯○甲午,進講於熙政堂。
○實錄摠裁官以下施賞有差,都廳堂上申在植,都廳沈宜升、徐元淳、趙雲澈、南獻敎,竝加資。
○命副修撰姜時永加資,以史局仕進久勤也。
閏4月24日
編輯○乙未,進講於熙政堂。
閏4月25日
編輯○丙申,進講於熙政堂。
閏4月26日
編輯○丁酉,進講於熙政堂。
閏4月27日
編輯○戊戌,進講於熙政堂。
○備局啓言:「江界、馬馬海鎭將,昨年秋爲彼人縳去之說,非但風傳已久,至有其家人訴牒,故發關本道,使之行査,則雖與傳言,不無參差,而可知本事,明有根因矣。該倅已有道啓論勘。而雖以巡兵營言之,事出部內,經歲掩置,其時道帥臣,竝施以譴罷之典。」大王大妃敎曰:「事未前有,萬萬驚歎。此事奏聞當否,時原任大臣,爛熳商議,後日次稟定。」
○中批,以金祖根爲摠戎使。
閏4月28日
編輯○己亥,進講於熙政堂。
○以鄭基善爲平安道觀察使。
○咸平縣社稷神位板,爲乞兒所燒,命造成奉安,議律當否,令大臣裁量以聞,以其年幼,次律施行。
○以徐憙淳爲漢城府判尹。
○春秋館啓言:「純宗朝時政記及實錄初草中草初再見,洗草於遮日巖。
閏4月29日
編輯○庚子,進講於熙政堂。
五月
編輯5月1日
編輯○辛丑,召見慶尙監司權敦仁於熙政堂,辭陛也。
5月2日
編輯○壬寅,上詣仁政殿月臺,親傳景慕宮夏享香祝。
5月6日
編輯○丙午,命祈雨祭,不卜日設行。
5月13日
編輯○癸丑,上御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大王大妃命謁聖、庭試、武科、初試,依增式例,自各道試取。右議政李止淵啓言:「先朝丙戌,大臣以各道都試沒技者,更爲比較,取高等一人之意,有所筵奏,行之一年,旋復寢閣,伊後沒技之濫雜,比其時尤倍。此是英廟癸亥所已講定者,到今援故事而復近規,不害爲隨時弛張,請申明知委於各道,以爲自今秋遵行。」大王大妃從之。大王大妃命諸道,抄薦經行才學之士。止淵啓言:「日前吏曹隷事,誠不勝萬萬驚懍。渠輩身帶官役,乃敢聚黨肆凶,白晝行殺於禁門咫尺之地。況捕校之自秋曹發牌者,要路奪去,以至此境,豈非亂民劫囚之習乎?首犯漢,出付軍門,梟首警衆,其餘同惡諸漢,待秋曹査出,亦令嚴棍,遠惡地充軍。吏判則草記措語,極涉不審,加施越俸之典。捕將則草記中請付臣廳者,其意雖急於懲頑,何不念本事與治盜有異乎?請從重推考。」大王大妃敎曰:「事係變怪,不勝驚惋。如有一分紀綱,寧或如是?吏判事,更思之,重推越俸,猶屬輕典。罷職。」
○以沈能岳爲吏曹判書,南履懋爲吏曹參議。
5月14日
編輯○甲寅,以李翊會爲司憲府大司憲,李正耆爲司諫院大司諫。
5月17日
編輯○丁巳,崔龍得梟首警衆。吏曹隷之打殺捕校者也。
5月19日
編輯○己未,司諫李家淳,從縣道上疏,陳本縣邑弊,一曰定結役,二曰革還弊,三曰充軍額,四曰重籍法,五曰減吏額。批以「所言切實,當體念。而五條所陳,令廟堂稟處。」
5月22日
編輯○壬戌,進講於熙政堂,講《詩傳》。
5月23日
編輯○癸亥,進講於熙政堂。
5月24日
編輯○甲子,進講於熙政堂。
○大王大妃敎曰:「祈雨祭爲六次,而雨意邈然。言念民事,惶悶無比。七次祈雨祭官,以正卿閣臣塡差。」
5月25日
編輯○乙丑,進講於熙政堂。
○以金鼎集爲吏曹參議,徐有榘爲司憲府大司憲,林翰鎭爲司諫院大司諫。
○命六次祈雨祭時,因醉失儀之大祝洪在重,拿問處之,不爲執奏之獻官金在田罷職。
5月26日
編輯○丙寅,進講於熙政堂。
5月27日
編輯○丁卯,進講於熙政堂。
5月28日
編輯○戊辰,進講於熙政堂。
5月29日
編輯○己巳,進講於熙政堂。
六月
編輯6月1日
編輯○庚午,進講於熙政堂。
6月2日
編輯○辛未,進講於熙政堂。
6月3日
編輯○壬申,行九次祈雨祭於北郊。
○進講於熙政堂。
6月4日
編輯○癸酉,雨。
6月6日
編輯○乙亥,行別祈雨祭於宗廟。
○召見平安監司鄭基善於熙政堂,辭陛也。
6月8日
編輯○丁丑,雨。
6月9日
編輯○戊寅,行十次祈雨祭於社稷。
○大雨。
6月10日
編輯○己卯,上御熙政堂,行藥院入診,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大司憲徐有榘疏略曰:
今年畿湖之旱,儘是初有之災,日昨霈澤,高低周洽。而中庚己迫,秋節不遠,今雖欲翻耕移揷。恐無實穎實栗之暇。向來代播之令,出於失彼得此,勿令全荒之意,而愆陽之餘,必有伏陰,恆暘之後,必有恆雨,其理不忒。昔在正廟戊午,揷秧愆期,朝令代播蕎麥。臣時守淳昌郡,勸相其役,未幾淫澇,南人告饑,代播誠是也,而所播之種,未得其宜耳。我東穀種,名品雖繁,其晩蒔而可食者,唯有蕎麥與菉豆兩種,而俱惡濕而喜燥,宜瘠而忌肥,以是種而播植膏濕之地,旱極澇至,無怪乎徒勞無功也。臣聞中原、通州等地,有六十日稻,初秋下種,初冬收穫。上海、靑蒲等地,有深水紅稻,六月播種,九月成熟。德安府有香秄晩稻,耕田下子,五六十日可以食實。此皆晩蒔而可食者也,臣謂每歲節使之行,多方訪求購來,頒之八方傳殖,則不過一二年,人享其利。其於廣嘉種而救災荒,豈雲小補哉?昔宋眞宗,聞占城稻耐寒,西天中印土,菉豆子多而粒多,遣使求其種,散諸民間,仍以種法,下轉運司。明儒丘濬曰:『宋帝此擧,有合於《大易》輔相左右之義,』且曰:『宜倣此意,俾民兼種諸穀,有司考課,書其勸相之數,其地昔無而今有者,加以官賞,前辟之懿範可尋,名碩之良畫未泯,伏願深留聖意,令有司之臣,悉心採施焉。』臣又聞救荒之策,先事爲上,最是興水利,爲今日之急先務。挽近畿湖兩南之告歉,率多以春夏亢旱,而唯有引渠之塍,負陂之田,獨占豐熟。臣謂諸道堤堰,申嚴冒耕之禁,另施疏鑿之功,案付以外,如有可施瀦閘之制者,亦令地方官,詢究興修,議賑諸邑,依朱子浙東之奏,募饑民修築。若其財力不敷處,境內饒戶,聽其募丁赴役,日役百夫以上,差定監官,事竣後道臣以其名聞,視募丁多寡,赴役遠近,疏鑿廣狹,或單付樞銜,或量與爵秩,以倣漢家力田科遺意。新設陂塘之占基於有稅之土者,亦許申狀蠲免,則賑政堰政,一擧兩得,策無便於此者也。臣又聞陸耕之農,倍艱於水耨之工,飯稻之風,又盛於百年以來,遠水之乾坪,依山之梯田,無不翻作水田,一有旱暵,輒致拋荒,而以其繫在旱田之案,原無把束給災之例,區別一差,吏有幻勘之失,民徵不毛之稅,此已有乖於綜覈之政。臣詣嚴立科條,除非灌漑有路及自來生水處外,本繫旱田而翻作水田者,逐加査櫛,一竝還作旱田,如有冒禁者,施以《大典》冒耕之律,則未必不有助於裕民食備災荒之道。此又先事之一策也,亦願下詢廟堂而裁處焉。「
批曰:」本職許遞,疏辭甚好,令廟堂,一一採施。「
○以洪敬謨爲司憲府大司憲,閔致文爲成均館大司成。
6月13日
編輯○壬午,以金履載爲司憲府大司憲。
6月14日
編輯○癸未,以李穆淵爲吏曹參判。
6月16日
編輯○乙酉,以宋啓榦爲司憲府大司憲。
6月20日
編輯○己丑,判中樞府事沈象奎卒。敎曰:「此大臣,四朝耆舊也。以淸雅愷悌之姿,有端方堅貞之操,華國之文章也,傳家之秉執也。非但爲司朝所推許,粵在正廟在宥,際遇隆重,托以腹心。亦我純考,體先仰成,擢至上相,逮子小子,倚仗之篤,不啻若蓍龜,而況院相之勞乎?病患之報未幾,長逝之單遽徹,一叚爲國之苦心,何處復見?予用悼廓,無以爲喩,卒沈判府事家,東園副器一部輸送,成服日,遣承旨致祭。祿俸限三年仍給,嗣孫待闋服調用,禮葬等節,令該曹,依例擧行。」象奎,性侈麗,故判書徐有榘誌其墓曰:『公性簡亢於物,恥居第二。』時人謂之知言。工詩善尺牘,藏書之富,世無與甲乙者。聲大其身,每殿上奏事,鞫鞫如也。
6月25日
編輯○甲午,都政下批,以趙秉鉉爲禮曹判書,宋冕載爲司憲府大司憲,柳致明爲司諫院大司諫,李志淵爲議政府左參贊,李羲準爲冬至正使,尹秉烈爲副使,李時在爲書狀官。
6月26日
編輯○乙未,召見守令邊將初仕人於熙政堂。
6月29日
編輯○戊戌,設翰林召試於仁政殿,洪在龍、鄭基世、南秉哲,被選。
6月30日
編輯○己亥,以朴鳴和爲司諫院大司諫。
秋七月
編輯7月5日
編輯○甲辰,上御熙政堂,行藥院入診,引見大臣備局堂上。右議政李止淵啓言:「今之說外邑之弊者,莫不以流亡絶戶,爲先。自今以往,守令治不治,視流亡有無而爲殿㝡勸懲之資,其撫摩得宜者,增秩而褒嘉之,其苛虐如前者,革職而廢錮之,使爲守令者,咸知朝家重邦本之意。」大王大妃從之。江華留守朴永元啓言:「本府餉穀中,府倉鼎足倉,年久流逋,爲一萬四千八百八十三石零,指徵無處之七千一百六十三石,姑以未捧懸錄,其餘三千五百五十石零。限十年除耗排捧,則庶有方便。」大王大妃敎曰:「江華,國家保障重地,營屬及民勢,至於如此,旣聞之後,何忍恝視,指徵無處穀七千餘石,所請排捧條三千餘石,竝特爲蕩減。」
7月8日
編輯○丁未,以金英淳爲吏曹參議。
7月15日
編輯○甲寅,設七夕製於泮宮。
7月19日
編輯○戊午,以金左根爲奎章閣直閣。
7月20日
編輯○己未,以趙萬永爲訓鍊大將。
7月21日
編輯○庚申,以金祖根爲御營大將,金煐爲摠戎使。
○備局啓言:「卽見全羅監司李憲球啓本,則濟州民高漢祿,自丁亥以後,密募無賴輩,偸船故漂,深入彼地,至爲四次,筆談通譯,索錢幻銀。事係變異,合置重辟。」令廟堂稟處矣,依西北犯越律,付之該牧,聚會軍民,梟首警衆。
7月26日
編輯○乙丑,以曺鳳振爲司憲府大司憲,李寅敎爲司諫院大司諫,李羲準爲刑曹判書,朴綺壽爲漢城府判尹。
7月30日
編輯○己巳,上御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擢金弘根、金道喜、朴永元爲正卿,沈宜臣、趙容和、南履懋、韓鎭㦿爲亞卿,又擢金履載、徐有榘爲從一品。
○以趙寅永爲大提學。
八月
編輯8月5日
編輯○甲戌,上詣仁政殿,親傳景慕宮秋享香祝。
8月7日
編輯○丙子,上詣仁政殿,親傳南壇祭文廟釋奠香祝。
8月8日
編輯○丁丑,上詣仁政殿,親傳社稷秋享香祝。
8月9日
編輯○戊寅,行都堂會圈,四點,李是鍊、金相稷、李孝淳、兪象煥、李魯奎、李源庚、朴承輝、沈承澤、徐耆淳、洪永圭、尹穳、申錫愚、金基纉、宋柱獻、林肯洙、金輔根,取十六人。
8月11日
編輯○庚辰,上詣太廟景慕宮展謁,秋謁也。
8月12日
編輯○辛巳,進講於熙政堂。
8月13日
編輯○壬午,進講於熙政堂。
○以金鍏爲成均館大司成。
8月14日
編輯○癸未,進講於熙政堂。
8月15日
編輯○甲申,月有食之。
○進講於熙政堂。
8月16日
編輯○乙酉,進講於熙政堂。
8月17日
編輯○丙戌,進講於熙政堂。
8月18日
編輯○丁亥,進講於熙政堂。
8月19日
編輯○戊子,進講於熙政堂。
8月20日
編輯○己丑,進講於熙政堂。
8月21日
編輯○庚寅,進講於熙政堂。
8月22日
編輯○辛卯,進講丁熙政堂。
8月28日
編輯○丁酉,以閔致成爲吏曹參判,金弘根爲漢城府判尹,尹禹鉉爲慶尙左道兵馬節度使。
8月29日
編輯○戊戌,上御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九月
編輯9月1日
編輯○己亥,進講於熙政堂。
9月2日
編輯○庚子,進講於熙政堂。
9月3日
編輯○辛丑,進講於熙政堂。
○以曺鳳振爲吏曹判書,洪敬謨爲司憲府大司憲。
9月4日
編輯○壬寅,上御仁政殿,行秋到記,講居首沈宜元,製述賦居首李寅夔,幷直赴殿試。
9月5日
編輯○癸卯,召見入格儒生於熙政堂,仍行進講。
9月6日
編輯○甲辰,進講於熙政堂。
9月7日
編輯○乙巳,進講於熙政堂。
○以金陽淳爲司憲府大司憲。
9月8日
編輯○丙午,進講於熙政堂。
9月9日
編輯○丁未,進講於熙政堂。
○以金道喜爲刑曹判書,金弘根爲工曹判書。
9月10日
編輯○戊申,進講於熙政堂。
9月11日
編輯○己酉,進講於熙政堂。
9月12日
編輯○庚戌,進講於熙政堂。
9月13日
編輯○辛亥,進講於熙政堂。
9月14日
編輯○壬子,進講於熙政堂。
9月15日
編輯○癸丑,進講於熙政堂。
○以李憲瑋爲漢城府判尹。
9月16日
編輯○甲寅,進講於熙政堂。
○設九日製於泮宮
9月17日
編輯○乙卯,召見入格儒生於熙政堂,仍行進講。
9月18日
編輯○丙辰,進講於熙政堂。
9月19日
編輯○丁巳,進講於熙政堂。
9月20日
編輯○戊午,晝講於熙政堂。
9月21日
編輯○己未,進講於熙政堂。
9月22日
編輯○庚申,進講於熙政堂。
9月23日
編輯○辛酉,進講於熙政堂。
9月24日
編輯○壬戌,進講於熙政堂。
9月25日
編輯○癸亥,上御熙政堂,朝講,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9月26日
編輯○甲子,進講於熙政堂。
○以李翊會爲司憲府大司憲。
9月27日
編輯○乙丑,雨雹。
○進講於熙政堂。
9月28日
編輯○丙寅,進講於熙政堂。
9月29日
編輯○丁卯,進講於熙政堂。
○行關北道科,取吳鍾翕等六人,又命預差二券,竝賜第。
9月30日
編輯○戊辰,晝講於熙政堂。
冬十月
編輯10月1日
編輯○己巳,進講於熙政堂。
10月2日
編輯○庚午,進講於熙政堂。
10月3日
編輯○辛未,進講於熙政堂。
10月4日
編輯○壬申,進講於熙政堂。
○因捕廳草記,備局覆啓,命誣人告變人禹炳謨,押送湖西監營,梟首警衆。炳謨,定山人也。
10月5日
編輯○癸酉,進講於熙政堂。
10月6日
編輯○甲戌,進講於熙政堂。
10月7日
編輯○乙亥,進講於熙政堂。
10月8日
編輯○丙子,進講於熙政堂。
10月9日
編輯○丁丑,進講於熙政堂。
10月10日
編輯○戊寅,進講於熙政堂。
10月11日
編輯○己卯,進講於熙政堂。
○大王大妃,命京畿湖西尤甚邑大同,竝限明春退捧。
10月12日
編輯○庚辰,進講於熙政堂。
○咸鏡道別科武科,取許樀等二百七人。
10月13日
編輯○辛巳,進講於熙政堂。
10月15日
編輯○癸未,上御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右議政李止淵,請收錄李提督遺裔,故相臣李恆福祀孫,從之。
○以兪星煥爲成均館大司成。
○大王大妃敎曰:「觀此錦伯狀啓,罪人凶書,窮凶絶悖,萬萬驚惋。以事體則不可不設鞫用法,而本事不過誣人之計。別無隱情之可覈,至若設鞫,則中外騷撓,不可不念。宋黃圭,令道臣,捧結案以聞,金埈固難免知情之律,而特以愚蠢無識,爲人使喚而已,以次律減死島配。其餘諸囚,從輕重酌處。」
10月16日
編輯○甲申,以趙斗淳爲吏曹參判。
10月20日
編輯○戊子,召見三使臣於熙政堂,〈冬至正使李羲準,副使尹秉烈,書狀官李時在。〉辭陛也。
10月25日
編輯○癸巳,進講於熙政堂。
○慶尙監司權敦仁,以才學最著人,安東幼學柳鼎文,星州幼學李秀鎭,啓。
10月26日
編輯○甲午,進講於熙政堂。
10月27日
編輯○乙未,進講於熙政堂。
10月28日
編輯○丙申,進講於熙政堂。
10月29日
編輯○丁酉,進講於熙政堂。
○以鄭基一爲吏曹參判。
10月30日
編輯○戊戌,進講於熙政堂。
○以趙斗淳爲黃海道觀察使。
十一月
編輯11月1日
編輯○己亥,進講於熙政堂。
11月2日
編輯○庚子,上詣仁政殿,親傳景慕宮冬享香祝。
○以李紀淵爲吏曹判書。
11月3日
編輯○辛丑,進講於熙政堂。
11月4日
編輯○壬寅,進講於熙政堂。
○設柑製於泮宮,賦居首趙秉駿,直赴殿試。
11月5日
編輯○癸卯,召見入格儒生於熙政堂,仍行進講。
11月6日
編輯○甲辰,日南至,召見時原任大臣禮堂豐恩府院君、永興府院君於熙政堂。大臣,以明年爲大王大妃寶齡望六,請擧進冊稱觴之禮,大王大妃不聽,命只行告布,如今春。
11月7日
編輯○乙巳,進講於熙政堂。
11月8日
編輯○丙午,進講於熙政堂。
11月9日
編輯○丁未,進講於熙政堂。
11月10日
編輯○戊申,進講於熙政堂。
11月11日
編輯○己酉,進講於熙政堂。
○給金海府渰死,恤典。
11月15日
編輯○癸丑,進講於熙政堂。
11月16日
編輯○甲寅,進講於熙政堂。
11月17日
編輯○乙卯,進講於熙政堂。
11月18日
編輯○丙辰,進講於熙政堂。
11月19日
編輯○丁巳,進講於熙政堂。
○以鄭元容爲吏曹判書,朴晦壽爲漢城府判尹。
11月20日
編輯○戊午,上御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右議政李止淵啓言:「近來莫痼之弊,未有甚於田政,至若陳廢之實未起墾,永作川浦者,雖有膏沃可耕之處,田主不能自辦,他人無以侵占,又慮闢荒之後,卽懲稅役,遂使生穀之土,仍作汙萊之田。宋太宗時,命州縣曠土,許民佃爲永業,仍蠲三歲租,而悉書守令勸懲之數,爲之旌賞。仁宗時,詔民流積十年者,其田聽人耕,三年後收賦。國典有過三年陳田許人告耕之文,又增註曰:『陳田告及起耕者,三年後始令納稅,或田主來爭,則以所耕三分一,給田主,二給起墾者,耕食十年,始許均分。』此皆出於務農勸民之至意,或恐尺寸之有荒廢也。今宜申明舊規。」大王大妃,從之。
○進講於熙政堂。
○以李惟秀爲摠戎使,李紀淵爲司憲府大司憲,沈宜臣爲司諫院大司諫。
11月21日
編輯○己未,進講於熙政堂。
11月22日
編輯○庚申,進講於熙政堂。
11月23日
編輯○辛酉,進講於熙政堂。
11月25日
編輯○癸亥,以李祖榮爲司諫院大司諫。
11月28日
編輯○丙寅,給茂長縣渰死,恤典。
十二月
編輯12月2日
編輯○己巳,以李升權爲三道統制使兼慶尙右道水軍節度使。
12月3日
編輯○庚午,大王大妃敎曰:「畿湖賑資,自廟堂已爲區劃,而言念明春民情,寢食實爲靡甘。內帑天銀二千兩,丹木三千斤,白礬三千斤,特爲出給廟堂,量宜分送設賑各處,添補賑資。」
○以沈日永爲黃海道兵馬節度使,朴潤榮爲咸鏡南道兵馬節度使,具載龍爲全羅右道水軍節度使。
12月4日
編輯○辛未,吏曹以才學最著人,楊根郡守成近默,前郡守李敏行,前都事李亮淵,前奉事洪直弼,啓。
12月5日
編輯○壬申,備邊司啓言:「慶尙監司權敦仁,疏陳道內民邑凋弊之狀,仍請慶州等十五邑京案付各郡闕額五千七百二十餘名,限三年停疤,順興等六邑丙申丁酉未納身布六千三百八十餘兩,慶州等三邑丙申條兩稅及各衙門未納一萬四千一百二十餘兩,別加措處矣。今此諸條所請,雖或擧槪略施,有難逐叚輒許,軍伍之逃故卽塡,自有定製,貢賦之惟正所納,莫敢違法,則道臣疏論限年停疤,未收請蠲,雖緣事勢之切急,參以古例,實關後弊,決不可容易議到,竝置之。」
12月7日
編輯○甲戌,以徐左輔爲吏曹參判。
○長陵齋室,火。
12月10日
編輯○丁丑,上御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右議政李止淵啓言:「都下穀價,一直翔貴,又値塞江,貿遷益窘,窮班殘民,無以延活於冬春之交。從前如此之時,輒有發賣之擧,分付京兆,先爲抄戶何如?」大王大妃從之。又啓言:「仕路多雜,由於銓格不嚴。雜岐出六之無得還轉,元是古規,而挽近則參奉、學官、撿書、引儀外,竝皆通同遷除。都政時,忠臣、淸白吏子孫初仕承傳,卽朝家別示存錄之意,而邇來則竝與散政而不拘,支派而混擧。武之五衛將,卽文之佐貳也,中間濫雜太過,大臣屢嘗奏飭,而曾不幾何,又復蕩然。甚至於無薦出身,纔經邊將假銜者,亦皆無礙得差。況又京外久勤,私自賣買,閑雜之類,坐得鎭將之名,首醫、首譯之知事單付,卽《通編》所載,而近有不當爲而冒爲者。此皆不得不更加釐正處也。自今大政爲始,一依古式,無或違越之意,分付兩銓。凡政格之列朝受敎,諸臣筵奏之或行或否,皆由於文獻不備之致,令兩銓曹,廣加搜聚,參酌裁定,彙成冊子,以爲啓下遵行永作條例之地,似好,故敢達矣。」大王大妃敎曰:「所奏甚好。依此申飭,俾有實效,而冊子彙定時,銓官就質於廟堂,以作永久法式。」又啓言:「京外才學薦單,今皆登啓,薦中諸人,或負望士林,或推重鄕里,而實踐篤學,可謂一代之雋選,豈非爲朝廷喜乎?曾經六品以上,先就蔭正外臺間,勿拘通擬,參下前銜,先爲陞授六品職,士人則待窠先付初仕,仍令吏曹及各該道臣,敦勸供仕何如?」大王大妃從之。敎曰:「人才需用,國家大事。薦中諸人,當爲別例待之。當此聖學長進之時,尤急招延輔導之道,經筵官抄選,從速爲之。」
○以李穆淵爲全羅道觀察使,白殷鎭爲京畿水軍節度使兼三道統禦使喬桐府使。
12月18日
編輯○乙酉,給南海等邑渰戶,恤典。
12月19日
編輯○丙戌,召見黃海監司趙斗淳于熙政堂,辭陛也。
12月20日
編輯○丁亥,抄選經筵官金仁根、成近默、宋來熙,議政府吏曹,同爲抄啓也。
○以朴綺壽爲刑曹判書。
12月21日
編輯○戊子,給洪川縣燒戶,恤典。
12月22日
編輯○己丑,以金炳朝爲咸鏡道觀察使。
○諭經筵官金仁根、成近默、宋來熙。
12月23日
編輯○庚寅,給全州府燒戶,恤典。
12月24日
編輯○辛卯,都政下批。
12月25日
編輯○壬辰,召見守令邊將初仕人於熙政堂。
12月30日
編輯○丁酉,京兆獻民數,五部及八道都元戶一百五十七萬七千八百六戶,男三百三十四萬二千九百十八口,女三百三十四萬一千二百七十三口。
○是歲,京畿四都饑。
〈憲宗經文緯武明仁哲孝大王實錄卷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