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入革命黨前之胡漢民

未入革命黨前之胡漢民
作者:馮自由
本作品收錄於《革命逸史
胡衍鴻,字展堂。乙已(一九〇三年)東京《民報》出版,別號漢民。丁未(一九〇七年)居越南河內,易名陳同。原籍江西吉安,與文廷式有戚誼。乃祖隨宦至廣東番禺,遂家焉。幼失怙恃,有兄弟七人,僅存其三。長兄衍鶚,字清瑞。七妹靈媛,漢民行列第四。家貧,刻苦攻書,時賴書院季考獎金以自給。與衍鶚同蜚聲文壇,漢民尤才氣縱橫,詞鋒銳利,為士林所重。某科鄉試獲中舉人。廣州府陳望曾慕其文學,聘充府署西席。粵垣《嶺海報》則延任總主筆。某歲借賣文得售,獲資萬金,家道漸以豐裕。庚子(一九〇〇年)後粵中新學漸興,漢民飽讀書報譯本,以提倡新學自任。某歲元旦日嘗大書門外春聯曰:「文明新世界;獨立大精神。」見者多視為怪物。辛丑(一九〇一年)壬寅間女醫士張竹君在河南南福醫院開演說會,倡辦育賢女學,為廣東女學之先聲。一時新學志士多奔走其門,隱然執新學界之牛耳。漢民與程子儀、朱通孺三人贊襄最力,《嶺海報》不啻為張之宣傳機關。同時杜清持女士亦設培英女學於西關。某日《嶺海報》所載來稿忽有杜清持程度高於張竹君一語,張大不懌,爰向漢民質疑。漢民以手民誤排答之,張不能釋然,友誼緣是疏遠。壬寅(一九〇二年)陶模督粵,派吳敬恆帶領學生數十人赴日本學習速成法政,以一年為期。漢民及詹憲慈、馮鴻若、周起鳳等預焉。時余方肆業東京早稻田大學,且任旅日廣東學生同鄉會會長,聞有同鄉學生多人來,乃親至橫濱碼頭接待,並述代表同鄉會歡迎意旨。新來諸生均長袍大袖,辮髮垂垂,見余衣和服,咸以為異。余導彼等至高野屋旅館。漢民與余雖非舊識,然彼此相知有素,故談論時事,甚形歡洽。漢民曰:「余讀《新民叢報》多冊,久久莫知梁任公宗旨所在:及讀新小說載梁著《新中國未來記》,中有假託激烈派李去病問答辭一則,可知任公宗旨仍在民族主義,與其師康有為根本不同」云云。余應之日:「任公雖假託小說中人物宣泄其政見,然既稱為急激派議論,而仍聲聲歌頌光緒聖明(亦假託李去病語),可謂自相矛盾,吾人不可被其瞞過。」漢民深以余說為然。蒞東京後人宏文學院。校為嘉納治五郎所設,范源濂等任譯事。是年八月清公使蔡鈞商請日政府取締中國留學生,吳敬恆在使館抗爭最力,蔡乃請日政府以警吏逐吳離日。留學生憤而歸國者數十人,漢民其一也。余送漢民至橫濱船埠,嘗以改良《嶺海報》一語勖之。先是漢民於東渡時,特將《嶺海報》總主筆一席委託其兄衍鶚攝理。衍鶚賦性頑固,不知新學為何物。是年十二月除夕,洪全福、李紀堂、梁慕光等謀起義於廣州,以事泄失敗。衍鶚竟在《嶺海報》大放厥詞,連篇累牘,痛斥革命排滿為大逆不道,香港《中國日報》著論駁之,雙方筆戰逾月。時漢民已由日返粵,民黨中頗有責漢民不當任其兄猖獗至是者;然漢民自少即事衍鶚如父,固無制止之能力也。癸卯(一九〇三年)漢民堂弟毅生因廣東大學堂風潮退學東渡。是年秋總理自安南蒞日本,余乃紹介毅生及粵籍學生桂少偉、黎仲實、朱少穆、張崧雲、廖仲愷、伍嘉傑、盧少岐、何香凝諸人與總理相見。未幾總理約日友日野熊藏少佐秘密組織革命軍事學校於青山。學生從學者有毅生、李自重、黎仲實、桂少偉、伍嘉傑、盧少岐、郭健霄、李錫青、劉維燾、區金鈞、盧牟泰、饒景華、翁浩、鄭憲成等十四人。此校開設半載,以內鬨宣布解散。甲辰(一九〇四年)粵督岑春煊派學生至日本法政大學習速成法政,以二年期畢業。漢民於是二次東渡,同行者有×××、朱大符、金章、陳融、葉夏生等數十人。毅生時任橫濱華僑學校教員,因紹介漢民與橫濱民黨梁慕光、廖翼朋等相識。乙已(一九〇五年)六月,總理從歐洲東歸,與余及黃克強、陳天華、程家檉、宋教仁等發起中國同盟會。是日毅生介紹加盟者,有×××、朱大符、李文范、張伯喬、古應芬、金章、杜之秋、張樹棠、姚禮修九人。漢民適以事偕廖仲愷返粵,故不預焉。同盟會成立後十餘日,漢民、廖仲愷同返東京,即宣誓入會。是年七月十三日留學界開大會歡迎總理於麴町區富士見樓,蒞場者一千三百人。總理演說聲低,漢民為之傳譯。時總理以旅費告馨,向同志求助,漢民慨捐百元,同盟會所設《民報》於同年十月二十一日出版,漢民與×××、朱大符同任筆政,漢民之名見於世上自此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