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金石之五

 金石之四 本草綱目
金石之五
草之一 

金石之五 鹵石類二十種,附錄二十七種

編輯

食鹽

編輯

(宋《嘉 》)

【校正】志曰︰元在米部,今移入此。時珍曰︰並入《本經》大鹽。

【釋名】鹺(音 )。

時珍曰︰鹽字,象器中煎鹵之形。《禮記》︰鹽,曰咸鹺。《爾雅》雲︰天生曰鹵,人生曰鹽。許慎《說文》雲︰鹽,咸也。東方謂之斥,西方謂之鹵,河東謂之咸。黃帝之臣宿沙 氏,初煮海水為鹽。《本經》大鹽,即今解池顆鹽也。《別錄》重出食鹽,今並為一。方士呼 鹽為海砂。

【集解】《別錄》曰︰大鹽出邯鄲及河東池澤。恭曰︰大鹽,即河東印鹽也,人之常食者,形粗於食鹽。

弘景曰︰有東海鹽、北海鹽、南海鹽、河東鹽池、梁益鹽井、西羌山鹽、胡中樹鹽,色類不同,以河東者為勝。東海鹽官鹽白草粒細,北海鹽黃草粒粗。以作魚 及咸菹,乃言北勝,而藏繭必用鹽官者。蜀中鹽小淡,廣州鹽鹹苦,不知其為療體複有優劣否?

藏器曰︰四海之內何外無之,惟西南諸夷稍少,人皆燒竹及木鹽當之。

頌曰︰并州末鹽,乃刮鹼煎煉者,不甚佳,所謂鹵鹼是也。大鹽生河東池澤,粗於末鹽,即今解鹽也。解州安邑兩池取鹽、於池旁耕地,沃以池水,每得南風急,則宿夕成鹽滿畦,彼人謂之種鹽,最為精好。東海、北海、南海鹽者,今滄、密、楚、秀、溫、台、明、泉、福、廣、瓊、化諸州,煮海水作之,謂之澤鹽,醫方謂之海鹽。海邊掘坑,上布竹木,覆以蓬茅,積沙於上。每潮汐沖沙,則鹵鹼淋於坑中。水退則以火炬照之,鹵氣沖火皆滅。因取海鹵貯盤中煎之,頃刻而就。其煮鹽之器,漢謂之牢盆,今或鼓鐵為之,南海人編竹為之,上下周以蜃灰,橫丈深尺,平底,置於灶背,謂之鹽盤。梁益鹽井者,今歸州及四川諸郡皆有鹽井,汲其水以煎作鹽,如煮海法。又濱州有土鹽,煎煉草土而成,其色最粗黑,不堪入藥。通、泰、海州並有停戶刮鹼煎鹽輸官,如并州末鹽之類,而味更優,以供給江湖,極為饒衍。

時珍曰︰鹽品甚多︰海鹽取海鹵煎煉而成,今遼冀、山東、兩淮、閩浙、廣南所出是也。井鹽取井鹵煎煉而成,今四川、雲南所出是也。池鹽出河東安邑、西夏靈州,今惟解州種之。疏鹵地為畦隴,而塹圍之。引清水注入,久則色赤。待夏秋南風大起,則一夜結成,謂之鹽南風。如南風不起,則鹽失利。亦忌濁水淤澱鹽脈也。海豐、深州者,亦引海水入池曬成。并州、河北所出,皆鹼鹽也,刮取鹼土,煎煉而成。階、成、鳳州所出,皆崖鹽也,生於土崖之間,狀如白礬,亦名生鹽。此五種皆食鹽也,上供國課,下濟民用。海鹽、井鹽、鹼鹽三者出於人,池鹽、崖鹽二者出於天。《周禮》雲︰鹽人掌鹽之政令。祭祀供其苦鹽、散鹽;賓客供其形鹽;王之膳羞,供其飴鹽。苦鹽,即顆鹽也,出於池,其鹽為顆,未煉治,其味鹹苦。散鹽,即末鹽,出於海及井,並煮鹼而成者,其鹽皆散末也。形鹽,即印鹽,或以鹽刻作虎形也;或雲積鹵所結,其形如虎也。飴鹽,以飴拌成者;或雲生於戎地,味甜而美也。此外又有崖鹽生於山崖,戎鹽生於土中,傘子鹽生於井,石鹽生於石,木鹽生於樹,蓬鹽生於草。造化生物之妙,誠難殫知也。

【修治】時珍曰︰凡鹽,人多以礬、硝、灰、石之類雜之。入藥須以水化,澄去腳滓,煎煉白色,乃良。

大鹽

編輯

【氣味】甘、鹹,寒,無毒。

《別錄》曰︰食鹽︰鹹,溫,無毒。多食傷肺,喜咳。

權曰︰有小毒。

時珍曰︰咸、微辛,寒,無毒。

保升曰︰多食令人失色膚黑,損筋力。

之才曰︰漏蘆為之使。

曰︰敝箅淡鹵,烏賊骨亦淡鹵。

【主治】腸胃結熱喘逆,胸中病,令人吐(《本經》)。傷寒寒熱,吐胸中痰癖,止心腹猝痛,殺鬼蠱邪疰毒氣,下部 瘡,堅肌骨(《別錄》)。除風邪,吐下惡物,殺蟲,去皮膚 風毒,調和臟腑,消宿物,令人壯健(藏器)。助水臟,及霍亂心痛,金瘡,明目,止風淚 邪氣,一切蟲傷瘡腫火灼瘡,長肉補皮膚,通大小便,療疝氣,滋五味(大明)。空心揩齒,吐水洗目,夜見小字(甄權)。解毒,涼血潤燥,定痛止癢,吐一切時氣風熱、痰飲關格諸病(時珍)。

【發明】弘景曰︰五味之中,惟此不可缺。西北方人食不耐咸,而多壽少病好顏色;東南方人食絕欲咸,而少壽多病,便是損人傷肺之效。然以浸魚肉,則能經久不敗;以沾布帛,則易致朽爛,所施各有所宜也。

宗奭曰︰《素問》雲︰鹹走血。故東方食魚鹽之人多黑色,走血之驗可知。病喘嗽人及水腫者,宜全禁之。北狄用以淹屍,取其不壞也。其燒剝金銀熔汁作藥,仍須解州大鹽為佳。

時珍曰︰《洪範》︰水曰潤下作咸。《素問》曰︰水生咸。此鹽之根源也。夫水周流於天地之間,潤下之性無所不在,其味作咸凝結為鹽亦無所不在。在人則血脈應之。鹽之氣味鹹 腥,人之血亦咸腥。鹹走血,血病無多食鹹,多食則脈凝泣而變色,從其類也。煎鹽者用皂 角收之,故鹽之味微辛。辛走肺,鹹走腎。喘嗽水腫消渴者,鹽為大忌。或引痰吐,或泣血脈,或助水邪故也。然鹽為百病之主,百病無不用之。故服補腎藥用鹽湯者,咸歸腎,引藥氣入本臟也。 補心藥用炒鹽者,心苦虛,以咸補之也。補脾藥用炒鹽者,虛則補其母,脾乃心之子也。 治積聚結核用之者,咸能軟堅也。諸癰疽眼目及血病用之者,鹹走血也。諸風熱病用之者,寒勝熱也。大小便病用之者,咸能潤下也。骨病齒病用之者,腎主骨,咸入骨也。吐藥用之者,咸引水聚也。能收豆腐與此同義。諸蠱及蟲傷用之者,取其解毒也。

頌曰︰唐柳柳州纂《救三死方》雲︰元和十一年十月,得霍亂,上不可吐,下不可利,出冷汗三大斗許,氣即絕。河南房偉傳此方,入口即吐,絕氣複通。其法用鹽一大匙,熬令黃,童子小便一升,合和溫服,少頃吐下,即愈也。

【附方】舊四十二,新二十七。

煉鹽黑丸︰崔中丞煉鹽黑丸方︰鹽末一升(納粗瓷瓶中,實築泥頭。初以糖火燒,漸漸加炭火,勿令瓶破,候赤徹,鹽如水汁,即去火,待凝,破瓶取出),豉一升(熬煎),桃仁一兩(和麩炒熟),巴豆二兩(去心膜,紙中炒令油出,須生熟得所,熟即少力,生又損人)。四物搗勻,入蜜和丸梧子大。每服三丸,平旦時服。天行時氣,豉汁及茶下;心痛,酒下,入口便止;血痢,飲下,初變水痢,後便止;鬼瘧,茶飲下;骨蒸,蜜湯下。忌久冷漿水。合藥久則稍加之。凡服藥後吐利,勿怪。吐利若多,服黃連汁止之。或遇殺藥人藥久不動者,更服一、兩丸。藥後忌口二、三日。其藥臘月合之,瓷瓶密封,勿令泄氣。一劑可救百人。或在道途,或在村落,無藥可求,但用此藥一刀圭,即敵大黃、朴硝數兩,曾用有效。小兒、女子不可服,被攪作也。(劉禹錫《傳信方》)

猝中屍遁,其狀腹脹氣急沖心,或塊起,或牽腰脊者是。服鹽湯取吐。(孫真人方)

屍疰鬼疰︰下部蝕瘡︰炒鹽布裹,坐熨之。(《藥性論》)

鬼擊中惡︰鹽一盞,水二盞,和服,以冷水 之,即蘇。(《救急方》)

中惡心痛,或連腰臍︰鹽如雞子大,青布裹,燒赤,納酒中,頓服。當吐惡物,愈。(甄權《藥性論》)

中風腹痛︰鹽半斤,熬水乾,著口中,飲熱湯二升,得吐愈。(《肘後方》)

脫陽虛証︰四肢厥冷,不省人事,或小腹緊痛,冷汗氣喘。炒鹽熨臍下氣海,取暖。(《救 急方》)

心腹脹堅,痛悶欲死︰鹽五合,水一升,煎服。吐下即定,不吐更服。(《梅師方》)

腹脹氣滿︰黑鹽,酒服六銖。(《後魏書》)

酒肉過多,脹滿不快︰用鹽花搽牙,溫水漱下二、三次,即如湯沃雪也。(《簡便方》)

乾霍亂病,上不得吐,下不得利︰方見發明。霍亂腹痛︰炒鹽一包,熨其心腹,令氣透,又以一包熨其背。(《救急方》)

霍亂轉筋︰欲死氣絕,腹有暖氣者。以鹽填臍中,灸鹽上七壯,即蘇。(《救急方》)

肝虛轉筋︰肝臟氣虛,風冷摶於筋,遍體轉筋,入腹不可忍。熱湯三斗,入鹽半斤,稍熱漬之。(《聖惠方》)

一切腳氣︰鹽三升,蒸熱分裹,近壁,以腳踏之,令腳心熱。又和槐白皮蒸之,尤良。 夜夜用之。(《食療本草》)

腳氣疼痛︰每夜用鹽擦腿膝至足甲,淹少時,以熱湯泡洗。有一人病此,曾用驗。(《救急方》)

胸中痰飲︰傷寒熱病瘧疾須吐者,並以鹽湯吐之。(《外台秘要》)

病後脅脹︰天行病後,兩脅脹滿,熬鹽熨之。(《外台秘要方》)

妊娠心痛不可忍︰鹽燒赤,酒服一撮。(《產寶》)

妊婦逆生︰鹽摩產婦腹,並塗兒足底,仍急爪搔之。(《千金方》)

婦人陰痛︰青布裹鹽,熨之。(《藥性論》)

小兒疝氣,並內吊腎氣︰以葛袋盛鹽,於戶口懸之,父母用手捻抖盡即愈。(《日華子本草》)

小兒不尿︰安鹽於臍中,以艾灸之。(《藥性論》)

小便不通︰濕紙包白鹽,燒過,吹少許入尿孔中,立通。(《普濟方》)

氣淋臍痛︰鹽和醋服之。(《廣利方》)

二便不通︰鹽和苦酒敷臍中,乾即易。仍以鹽汁灌肛內;並內用紙裹鹽投水中飲之。(《家藏方》)

漏精白濁︰雪白鹽一兩(並築緊固濟, 一日,出火毒),白茯苓、山藥各一兩。為末,棗肉和蜜丸梧子大。每棗湯下三十丸。蓋甘以濟咸,脾腎兩得也。(《直指方》)

下痢肛痛不可忍者︰熬鹽包坐熨之。(《肘後方》)

血痢不止︰白鹽,紙包燒研,調粥吃,三、四次即止也。(《救急方》)

中蠱吐血,或下血如肝︰鹽一升,苦酒一升,煎化頓服,得吐即愈。乃支太醫方也。(《小品方》)

金瘡血出甚多,若血冷則殺人。宜炒鹽三撮,酒調服之。(《梅師方》)

金瘡中風︰煎鹽令熱,以匙抄,瀝卻水,熱瀉瘡上。冷更著,一日勿住,取瘥,大效。(《肘後方》)

小兒撮口︰鹽豉搗貼臍上,灸之。(《子母秘錄》)

病笑不休︰滄鹽 赤,研入河水煎沸,啜之,探吐熱痰數升,即愈。《素問》曰︰神有餘,笑不休。神,心火也。火得風則焰,笑之象也。一婦病此半年,張子和用此方,遂愈。(《儒門事親》)

飲酒不醉︰凡飲酒,先食鹽一匕,則後飲必倍。(《肘後方》)

明目堅齒去翳,大利老眼︰海鹽,以百沸湯泡散,清汁於銀石器內,熬取雪白鹽花,新瓦器盛。每早揩牙漱水,以大指甲點水洗目,閉坐良久,乃洗面。名洞視千里法,極神妙。 (《永類鈐方》)

風熱牙痛︰槐枝煎濃湯二碗,入鹽一斤,煮乾炒研,日用揩牙,以水洗目。(唐瑤《經 驗方》)

齒 齒動︰鹽半兩,皂莢兩挺,同燒赤,研。夜夜揩齒,一月後並瘥,其齒牢固。(《食療本草》)

齒齦宣露︰每旦噙鹽,熱水含百遍。五日後齒即牢。(《千金方》)

齒疼出血︰每夜鹽末濃封齦上,有汁瀝盡乃臥。其汁出時,叩齒勿住。不過十夜,疼血皆止。忌豬、魚、油菜等。極驗。(《肘後方》)

喉中生肉︰綿裹箸頭,拄鹽揩之,日五、六度。(孫真人方)

帝鐘喉風,垂長半寸︰ 食鹽,頻點之,即消。(《聖惠方》)

風病耳鳴︰鹽五升蒸熱,以耳枕之,冷複易之。(《肘後方》)

耳猝疼痛︰方同上。

目中淚出︰鹽點目中,冷水洗數次,瘥。(《范汪方》)

目中浮翳遮睛︰白鹽生研少許,頻點屢效,小兒亦宜。(《直指方》)

小兒目翳或來或去,漸大侵睛。雪白鹽少許,燈心蘸點,日三、五次。不痛不礙,屢用有效。(《活幼口議》)

塵物瞇目︰以少鹽並豉置水中,視之立出。(孫真人方)

酒 赤鼻︰白鹽常擦之,妙。(《直指方》)

口鼻急疳,蝕爛腐臭︰斗子鹽、白面等分。為末。每以吹之。(《普濟方》)

面上惡瘡五色者︰鹽湯浸綿拓瘡上,五、六度即瘥。(《藥性論》)

體如蟲行,風熱也︰鹽一斗,水一石,煎湯浴之,三、四次。亦療一切風氣。(《外台秘要》)

瘡癬痛癢初生者︰嚼鹽頻擦之,妙。(《千金翼》)

手足心毒,風氣毒腫︰鹽末、椒末等分。酢和,敷之,立瘥。(《肘後方》)

手足疣目︰鹽敷上,以舌舐之。不過三度,瘥。(《肘後方》)

熱病生 ,下部有瘡︰熬鹽綿裹熨之,不過三次瘥。(《梅師方》)

一切漏瘡︰故布裹鹽,燒赤為末。每服一錢。(《外台秘要》)

瘡經年︰鹽中黑泥,曬研搽之。(《永類方》)

尿瘡︰鹽湯浸綿,拓瘡上。(《食療本草》)

蜈蚣咬人︰嚼鹽塗之,或鹽湯浸之,妙。(《梅師方》)

蚯蚓咬毒,形如大風,眉鬢皆落︰惟濃煎鹽湯,浸身數遍即愈。浙西軍將張韶病此,每夕蚯蚓鳴於體,一僧用此方而安。蚓,畏鹽也。(《經驗方》)

蜂蠆叮螫︰嚼鹽塗之。(《千金方》)

解黃蠅毒︰烏蒙山峽多小黃蠅,生毒蛇鱗中,嚙人初無所覺,漸癢為瘡。勿搔,但以冷水沃之,擦鹽少許,即不為瘡。(《方輿勝覽》)

毒蛇傷螫︰嚼鹽塗之,灸三壯,仍嚼鹽塗之。(徐伯玉方)

虱出怪病,臨臥渾身虱出,約至五升,隨至血肉俱壞,每宿漸多,痛癢不可言狀,惟吃水,臥床晝夜號哭,舌尖出血不止,身齒俱黑,唇動鼻開。但飲鹽醋湯十數日,即安。(夏子益《奇疾方》)

解野狼毒毒︰鹽汁飲之。(《千金方》)

藥箭毒氣︰鹽貼瘡上,灸三十壯,良。(《集驗方》)

救溺水死︰以大凳臥之,後足放高,用鹽擦臍中,待水自流出,切勿倒提出水。(《救急方》)

潰癰作癢︰以鹽摩其四圍,即止。(《外科精義》)

戎鹽

編輯

(《本經》下品)

【釋名】胡鹽(《別錄》)、羌鹽(《日華》)、青鹽(《綱目》)、禿登鹽(《唐本》)、陰土鹽。

大明曰︰西番所食者,故號戎鹽、羌鹽。

恭曰︰戎鹽,即胡鹽也。沙州名禿登鹽,廓州名為陰土鹽,生河岸山 之陰土石間,故 名。

【集解】《別錄》曰︰戎鹽生胡鹽山,及西羌北地、酒泉福祿城東南角。北海青,南海 赤。十月採。 當之曰︰戎鹽味苦臭,是海潮水澆山石,經久鹽凝著石,取之北海者青,南海者赤。弘景曰︰史書言虜中鹽有九種︰白鹽、食鹽,常食者;黑鹽,主腹脹氣滿;胡鹽,主耳聾目痛;柔鹽,主馬脊瘡;又有赤鹽、駁鹽、臭鹽、馬齒鹽四種,並不入食。馬齒即大鹽,黑鹽疑是鹵鹼,柔鹽疑是戎鹽,而此戎鹽又名胡鹽,二三相亂。今戎鹽虜中甚有,從涼州來,亦從敦煌來。其形作塊片,或如雞鴨卵,或如菱米,色紫白,味不甚咸,口嘗氣臭,正如 雞子臭者乃真。又河南鹽池泥中,自有凝鹽如石片,打破皆方,青黑色,善療馬脊瘡,又疑此是戎鹽。又巴東朐 縣北崖有鹽井,鹽水自凝,生傘子鹽,方一二寸,中央突張如傘形,亦有方如石膏、博棋者。

恭曰︰戎鹽即胡鹽,生河崖山 之陰土石間,大小不常,堅白似石,燒之不鳴 也。

宗奭曰︰戎鹽成垛,裁之如枕,細白,味甘、鹹。

頌曰︰陶氏所說九種,今人不能遍識。醫家治眼及補下藥多用青鹽,恐即戎鹽也。本草雲︰北海青,南海赤。今青鹽從西羌來者,形塊方棱,明瑩而青黑色,最奇。北海來者,作大塊而不光瑩,又多孔竅,若蜂窠狀,色亦淺於西鹽,彼人謂之鹽枕,入藥差劣。北胡又有一種鹽,作片屑,如碎白石,彼人亦謂之青鹽,緘封於匣,與鹽枕並作禮贄,不知是何色類?

時珍曰︰本草戎鹽雲︰北海青,南海赤。而諸注乃用白鹽,似與本文不合。按︰《涼州 異物志》雲︰姜賴之墟,今稱龍城。剛鹵千里,蒺藜之形。其下有鹽,累棋而生。出於胡國,故名戎鹽。贊雲︰鹽山二岳,二色為質。赤者如丹,黑者如漆。小大從意,鏤之為物。作獸 辟惡,佩之為吉。或稱戎鹽,可以療疾。此說與本草本文相合,亦惟赤、黑二色,不言白者。 蓋白者乃光明鹽,而青鹽、赤鹽則戎鹽也。故《西涼記》雲︰青鹽池出鹽,正方半寸,其形 如石,甚甜美。《真臘記》雲︰山間有石,味勝於鹽,可琢為器。《梁傑公傳》言︰交河之間,掘磧下數尺,有紫鹽,如紅如紫,色鮮而甘。其下丈許,有 珀。《北戶錄》亦言︰張掖池 中出桃花鹽,色如桃花,隨月盈縮。今寧夏近涼州地,鹽井所出青鹽,四方皎潔如石。山丹衛,即張掖地,有池產紅鹽,紅色。此二鹽,即戎鹽之青、赤二色者。醫方但用青鹽,而不用紅鹽,不知二鹽皆名戎鹽也。所謂南海、北海者,指西海之南北而言,非炎方之南海也。 張果《玉洞要訣》雲︰赤戎鹽出西戎,稟自然水土之氣,結而成質。其地水土之氣黃赤,故 鹽亦隨土氣而生。味淡於石鹽,力能伏陽精。但於火中燒汁紅赤,凝定色轉益者,即真也。 亦名絳鹽。《抱朴子》書有作赤鹽法。又嶺南一種紅鹽,乃染成者,皆非真紅鹽也。又《丹房鏡源》雲︰蠻鹽可伏雌雄,作金用紅鹽為上。

【氣味】鹹,寒,無毒。

宗奭曰︰甘、鹹。大明曰︰平。 獨孤滔曰︰戎鹽,赤、黑二色,能累卵,干汞,製丹砂。

【主治】明目目痛,益氣,堅肌骨,去毒蠱(《本經》)。 心腹痛,溺血吐血,齒舌血出(《別錄》)。助水臟,益精氣,除五臟症結,心腹積聚,痛瘡疥癬(大明)。解芫青、斑蝥毒(時珍)。

【發明】宗奭曰︰戎鹽甘咸,功在卻血、入腎,治目中瘀赤澀昏。

時珍曰︰戎鹽功同食鹽,不經煎煉,而味鹹帶甘,入藥似勝。《周禮注》雲︰飴鹽味甜,即戎鹽,不知果否?或雲以飴拌鹽也。

【附方】新五。

小便不通︰戎鹽湯︰用戎鹽(彈丸大)一枚,茯苓半斤,白朮二兩。水煎,服之。(仲景《金匱方》)

風熱牙痛︰青鹽一斤,槐枝半斤。水四碗,煎汁二碗,煮鹽至乾,炒研。日用揩牙、洗 目。(唐氏《經驗方》)

牢牙明目︰青鹽二兩,白鹽四兩,川椒四兩。煎汁拌鹽炒乾。日用揩牙洗目,永無齒疾、目疾。(《通變要法》)

風眼爛弦︰戎鹽化水,點之。(《普濟方》)

痔瘡漏瘡︰白礬四兩,青鹽四兩。為末,豬尿脬一個盛之,陰乾。每服五錢,空心溫水下。(趙氏《經驗方》)

光明鹽

編輯

(《唐本草》)

【釋名】石鹽(《唐本》)、聖石(《蜀本》)、水晶鹽(《綱目》)。

時珍曰︰雷 《炮炙論》序雲︰聖石開盲,明目而如雲離日。則光明者,乃兼形色與功 而名也。

【集解】恭曰︰光明鹽,生鹽州五原,鹽池下鑿取之。大者如升,皆正方光徹。

頌曰︰今階州出一種石鹽,生山石中,不由煎煉,自然成鹽,色甚明瑩,彼人甚貴之,雲即光明鹽也。

時珍曰︰石鹽有山產、水產二種。山產者即崖鹽也,一名生鹽,生山崖之間,狀如白礬,出於階、成、陵、鳳、永、康諸處。水產者,生池底,狀如水晶、石英,出西域諸處。

《吳錄》雲︰天竺有新淘水,味甘美,下有石鹽,白如水晶。又波斯出自然白鹽,如細石子。 金幼孜《北征錄》雲︰北虜有鹽海子,出白鹽,瑩潔如水晶。又有鹽池鹽,色或青或白,軍 士採食之。此皆水產者也。《梁四公子傳》雲︰高昌國燒羊山出鹽,大者如斗,狀白如玉。 月望收者,其紋理粗,明澈如水;非月望收者,其紋理密。金樓子云︰胡中白鹽,產於崖,映月光明洞澈如水晶。胡人以供國廚,名君王鹽,亦名玉華鹽。此則山產者也。皆自然之鹽,所謂天成者也。《益州記》雲︰汶山有咸石,以水漬而煎之成鹽。此亦石鹽之類,而稍不同者。

【氣味】咸、甘,平,無毒。

【主治】頭痛諸風,目赤痛,多眵淚(《唐本》)。

【發明】時珍曰︰光明鹽得清明之氣,鹽之至精者也,故入頭風眼目諸藥尤良。其他功 同戎鹽,而力差次之。

鹵鹼

編輯

(《本經》下品)

【釋名】鹵鹽、寒石(《吳普》)、石鹼(《補遺》)。

時珍曰︰鹼音有二︰音咸者,潤下之味;音減者,鹽土之名,後人作鹼,作鹼,是矣。 許慎《說文》雲︰鹵,西方鹼地也。故字從西省文,象鹽形。東方謂之斥,西方謂之鹵,河 東謂之鹼。《傳》雲︰兌為澤,其於地也為剛鹵,亦西方之義。

【集解】《別錄》曰︰鹵鹼生河東池澤。

弘景曰︰今俗不複見鹵鹼,疑是黑鹽。又雲︰是煎鹽釜下凝滓。二說未詳。

恭曰︰鹵鹼生河東,河東鹽不釜煎,明非凝滓。又疑是黑鹽,皆不然。此是鹼土也,今人熟皮用之,於鹼地掘取。

頌曰︰并州人刮鹼煎煉,不甚佳,即鹵鹼也。 機曰︰鹵鹼,即鹵水也。

時珍曰︰《說文》既言鹵鹼皆斥地之名,則謂凝滓及鹵水之說皆非矣。鹵鹽與鹵鹼不同。山西諸州平野,及太谷、榆次高亢處,秋間皆生鹵,望之如水,近之如積雪。土人刮而熬之為鹽,微有蒼黃色者,即鹵鹽也。《爾雅》所謂天生曰鹵、人生曰鹽者是矣。凡鹽未經滴 去苦水,則不堪食,苦水即鹵水也。鹵水之下,澄鹽凝結如石者,即鹵鹼也。丹溪所謂石鹼 者,乃灰鹼也,見土類。《吳普本草》謂鹵鹼一名鹵鹽者,指鹵水之鹽,非鹵地之鹽也,不妨同名。

【氣味】苦,寒,無毒。

《別錄》︰苦、鹹,寒。 獨狐滔曰︰鹵鹽製四黃,作焊藥。同 砂罨鐵,一時即軟。

【主治】大熱消渴狂煩,除邪,及下蠱毒,柔肌膚(《本經》)。 去五臟腸胃留熱結氣,心下堅,食已嘔逆喘滿,明目目痛(《別錄》)。

【附方】新二。

風熱赤眼,虛腫澀痛︰鹵鹼一升,青梅二十七個,古錢二十一文。新瓶盛,密封,湯中煮一炊時。三日後取點,日三、五度。(《聖惠方》)

齒腐齦爛,不拘大人小兒︰用上好鹼土,熱湯淋取汁,石器熬乾刮下,入麝香少許研,摻之。(《宣明方》)

凝水石

編輯

(《本經》中品)

【釋名】白水石(《本經》)、寒水石、凌水石(《別錄》)、鹽精石、泥精、鹽枕(《綱 目》)、鹽根。

時珍曰︰拆片投水中,與水同色,其水凝動;又可夏月研末,煮湯入瓶,倒懸井底,即成凌冰,故有凝水、白水、寒水、凌水諸名。生於積鹽之下,故有鹽精以下諸名。石膏亦有寒水之名,與此不同。

【集解】《別錄》曰︰凝水石,色如雲母可析者,鹽之精也。生常山山谷、中水縣及邯 鄲。

弘景曰︰常山(即恆山)屬并州。中水屬河間,邯鄲屬趙郡。此處地皆鹼鹵,故云鹽精,而碎之亦似朴硝。此石末置水中,夏月能為冰者,佳。

時珍曰︰《別錄》言凝水,鹽之精也。陶氏亦云鹵地所生,碎之似朴硝。《范子計然》 雲︰出河東。 河東,鹵地也。獨孤滔《丹房鏡源》雲︰鹽精出鹽池,狀如水精。據此諸說,則凝水即鹽精石也,一名泥精,昔人謂之鹽枕,今人謂之鹽根。生於鹵地積鹽之下,精液滲入土中,年久至泉,結而成石,大塊有齒棱,如馬牙硝,清瑩如水精,亦有帶青黑色者,皆至暑月回 潤,入水浸久亦化。陶氏注戎鹽,謂鹽池泥中自有凝鹽如石片,打破皆方,而色青黑者,即此也。蘇頌注玄精石,謂解池有鹽精石,味更鹹苦,乃玄精之類;又注食鹽,謂鹽枕作精塊,有孔竅,若蜂窠,可緘封為禮贄者,皆此物也。唐宋諸醫不識此石,而以石膏、方解石為注,誤矣。今正之於下。

【正誤】恭曰︰凝水石有縱理、橫理兩種,色清明者為上。或雲縱理為寒水石,橫理為凝水石。今出同州韓城,色青橫理如雲母為良;出澄州者,斜理紋色白為劣也。

頌曰︰今河東汾、隰州及德順軍亦有之,三月採。又有一種冷油石,全與此相類,但投 沸油鐺中,油即冷者,是也。此石性冷有毒,誤服令人腰以下不能舉。

宗奭曰︰凝水石紋理通澈,人或磨刻為枕,以備暑月之用。入藥須燒過。或市人末入輕粉以亂真,不可不察。陶氏言夏月能為冰者佳,如此則舉世不能得矣。 閻孝忠曰︰石膏,潔白堅硬,有牆壁。寒水石軟爛,可以手碎,外微青黑,中有細紋。 王隱君曰︰寒水石,堅白晶潔,狀若明礬、硼砂之質。或有碎之,粒粒大小皆四方,故又名方解石,今人謂之硬石膏者是也。

時珍曰︰寒水石有二︰一是軟石膏,一是凝水石。惟陶弘景所注,是凝水之寒水石,與本文相合。蘇恭、蘇頌、寇宗奭、閻孝忠四家所說,皆是軟石膏之寒水石。王隱君所說,則是方解石。諸家不詳本文鹽精之說,不得其說,遂以石膏、方解石指為寒水石。唐宋以來相承其誤,通以二石為用,而鹽精之寒水,絕不知用,此千載之誤也。石膏之誤近千載,朱震 亨氏始明;凝水之誤,非時珍深察,恐終於絕響矣。

【修治】 曰︰凡使,須用生薑自然汁煮乾研粉用。每十兩,用生薑一鎰也。

【氣味】辛,寒,無毒。《別錄》曰︰甘,大寒。

普曰︰神農︰辛;岐伯、醫和、扁鵲︰甘,無毒;李當之︰大寒。時珍曰︰辛、咸。之才曰︰解巴豆毒,畏地榆。獨孤滔曰︰製丹砂,伏玄精。

【主治】身熱,腹中積聚邪氣,皮中如火燒,煩滿,水飲之。久服不飢(《本經》)。除時氣熱盛,五臟伏熱,胃中熱,止渴,水腫,小腹痺(《別錄》)。壓丹石毒風,解傷寒勞複(甄權)。治小便白,內痺,涼血降火,止牙疼,堅牙明目(時珍)。

【發明】時珍曰︰凝水石稟積陰之氣而成,其氣大寒,其味辛咸,入腎走血除熱之功,同於諸鹽。古方所用寒水石是此石,唐宋諸方寒水石是石膏,近方寒水石則是長石、方解石,俱附各條之下,用者詳之。

【附方】舊二,新二。

男女轉脬,不得小便︰寒水石二兩,滑石一兩,葵子一合。為末。水一斗,煮五升,時服一升,即利。(《永類方》)

牙齦出血有竅︰寒水石粉三兩,硃砂二錢,甘草腦子一字。為末。 乾摻。(《普濟方》)

湯火傷灼︰寒水石,燒研敷之。(《衛生易簡方》)

小兒丹毒,皮膚熱赤︰寒水石半兩,白土一分。為末。米醋調塗之。(《經驗方》)

玄精石

編輯

(宋《開寶》)

【釋名】太陰玄精石、陰精石(《綱目》)、玄英石。

時珍曰︰此石,乃鹼鹵至陰之精凝結而成,故有諸名。

【集解】頌曰︰玄精石出解州解池,及通、泰州積鹽倉中亦有之。其色青白龜背者佳,采無時。又解池有鹽精石,味更鹹苦,亦玄精之類也。

恭曰︰近地亦有之,色亦青白,片大不佳。

時珍曰︰玄精是鹼鹵津液流滲入土,年久結成石片,片狀如龜背之形。蒲、解出者,其色青白通徹。蜀中赤鹽之液所結者,色稍紅光。沈存中《筆談》雲︰太陰玄精生解州鹽澤大鹵中,溝渠土內得之。大者如杏葉,小者如魚鱗,悉皆六角,端正似刻,正如龜甲狀。其裙小橢,其前則下剡,其後則上剡,正如穿山甲相掩之處,全是龜甲,更無異也。 色綠而瑩徹,叩之則直理而拆,瑩明如鑒,拆處亦六角,如柳葉大。燒過則悉解拆,薄 如柳葉,片片相離,白如霜雪,平潔可愛。此乃稟積陰之氣凝結,故皆六角。今天下所用玄精,乃絳州山中所出絳石,非玄精也。

【氣味】鹹,溫,無毒。

時珍曰︰甘、鹹,寒。 獨孤滔曰︰製硫黃、丹砂。

【主治】除風冷邪氣濕痺,益精氣,婦人痼冷漏下,心腹積聚冷氣,止頭痛,解肌(《開寶》)。 主陰証傷寒,指甲面色青黑,心下脹滿結硬,煩渴,虛汗不止,或時狂言,四肢逆冷,咽喉不利腫痛,脈沉細而疾,宜佐他藥服之。又合他藥,塗大風瘡(宗 )。

【發明】頌曰︰古方不見用,近世補藥及傷寒多用之。其著者,治傷寒正陽丹出汗也。

時珍曰︰玄精石稟太陰之精,與鹽同性,其氣寒而不溫,其味甘咸而降,同硫黃、硝石治上盛下虛,救陰助陽,有扶危拯逆之功。故鐵瓮申先生來複丹用之,正取其寒,以配硝、之熱也。《開寶本草》言其性溫,誤矣。

【附方】舊一,新八。

正陽丹︰治傷寒三日,頭痛壯熱,四肢不利。太陰玄精石、硝石、硫黃各二兩, 砂一兩。細研,入瓷瓶固濟。以火半斤,周一寸 之,約近半日,候藥青紫色,住火。待冷取出,用臘月雪水拌勻,入罐子中,屋後北陰下陰乾。又入地埋二七日,取出細研,麵糊和丸雞頭子大。先用熱水浴後,以艾湯研下一丸。以衣蓋汗出為瘥。(《圖經本草》)

小兒風熱,挾風蘊熱,體熱。太陰玄精石一兩,石膏七錢半,龍腦半兩,為末。每服半錢,新汲水下。(《普濟方》)

肺熱咳嗽︰方見不灰木下。 冷熱霍亂,分利陰陽︰玄精石、半夏各一兩,硫黃三錢,為末,麵糊丸梧子大。每米飲服三十丸。(《指南方》)

頭風腦痛︰玄精石末,入羊膽中陰乾。水調一字,吹鼻中,立止。(《千金方》)

目赤澀痛︰玄精石半兩,黃柏(炙)一兩。為末。點之,良。(《普濟方》)

赤目失明,內外障翳︰太陰玄精石(陰陽火 )、石決明各一兩,蕤仁、黃連各二兩,羊子肝七個(竹刀切曬)。為末,粟米飯丸梧子大。每臥時茶服二十丸。服至七日,烙頂心以助藥力,一月見效。宋丞相言︰黃典史病此,夢神傳此方,愈。(《朱氏集驗方》)

目生赤脈︰玄精石一兩,甘草半兩。為末。每服一錢,小兒半錢,竹葉煎湯調下。(《總 微論》)

重舌涎出,水漿不入︰太陰玄精石二兩,牛黃、硃砂、龍腦各一分。為末。以鈹針舌上去血,鹽湯漱口,摻末咽津,神效。(《聖惠方》)

綠鹽

編輯

(《唐本草》)

【釋名】鹽綠、石綠(《綱目》)。

【集解】恭曰︰綠鹽出焉耆。水中石下取之,狀若扁青、空青,為眼藥之要。今人以光 明鹽、 砂、赤銅屑,釀之為塊,綠色,以充之。

曰︰出波斯國,生石上,舶上將來,謂之石綠,裝色久而不變。中國以銅、醋者,堪入藥,色亦不久。

時珍曰︰方家言波斯綠鹽色青,陰雨中乾而不濕者為真。又造鹽綠法︰用熟銅器盛取漿 水一升,投青鹽一兩在內,浸七日取出,即綠色。以物刮末,入漿水再浸七日或二七取出。 此非真綠鹽也。

【氣味】鹹、苦、辛,平,無毒。

【主治】目赤淚出,膚翳眵暗(《唐本》)。點目,明目消翳。療小兒無辜疳氣(李 )。

【附方】新二。

胎赤眼痛︰鹽綠一分,蜜半兩。於蚌蛤殼內相和。每夜臥時漿水洗目,炙熱點之,能斷 根。(《聖濟錄》)

目暗赤澀多淚︰鹽綠一錢,蕤仁(去皮)一錢。研熱,入好酥一錢,研勻。每夜點一麻子。(《聖惠方》)

鹽藥

編輯

(《拾遺》)

【集解】藏器曰︰生海西南雷、羅諸州山谷。似芒硝,末細,入口極冷。南人少有服者,恐極冷入腹傷人,宜慎之。

【氣味】鹹,冷,無毒。

【主治】眼赤 爛風赤,細研水和點之。又水研服,去熱煩痰滿頭痛,明目鎮心。又主蛇虺惡蟲毒,藥箭鏃毒,疥癬癰腫瘰癧,並摩敷之,甚者水化服之。又解獨自草箭毒(藏器)。

【附錄】懸石保升曰︰人若常服煉石者,至歿,塚中生懸石,若芒硝,其冷如雪,殺火毒。

朴硝

編輯

(《本經》上品)

【校正】並入《別錄》芒硝、《嘉 》馬牙硝。

【釋名】硝石朴(《別錄》)、鹽硝(《綱目》)、皮硝。

志曰︰硝是本體之名,石乃堅白之號,朴者未化之義也。以其芒硝、英硝皆從此出,故 曰硝石朴也。

時珍曰︰此物見水即消,又能消諸物,故謂之消。生於鹽鹵之地,狀似末鹽,凡牛、馬諸皮須此治熟,故今俗有鹽硝、皮硝之稱。煎煉入盆,凝結在下,粗朴者為朴硝,在上有芒 者為芒硝,有牙者為馬牙硝。《神農本經》只有朴硝、硝石,《名醫別錄》複出芒硝,宋《嘉 本草》又出馬牙硝。蓋不知硝石即是火硝,朴硝即是芒硝、馬牙硝,一物有精粗之異爾。 諸說不識此,遂致紛紜也。今並芒硝、牙硝於一雲。

【集解】《別錄》曰︰朴硝生益州山谷有鹹水之陽。采無時。色青白者佳,黃者傷人,赤者殺人。又曰︰芒硝,生於朴硝。

曰︰朴硝中煉出,形似麥芒,號曰芒硝。

志曰︰以暖水淋朴硝,取汁煉之,令減半,投於盆中,經宿乃有細芒生,故謂之芒硝也。又有英硝者,其狀若白石英,作四、五棱,瑩澈可愛,主療與芒硝同,亦出於朴硝,其煎煉自別有法,亦呼為馬牙硝。

宗奭曰︰朴硝是初採得一煎而成者,未經再煉,故曰朴硝。可以熟生牛馬皮,及治金銀 有偽。芒硝是朴硝淋汁再煉者。

時珍曰︰硝有三品︰生西蜀者,俗呼川硝,最勝;生河東者,俗呼鹽硝,次之;生河北、青、齊者,俗呼土硝。皆生於斥鹵之地,彼人刮掃煎汁,經宿結成,狀如末鹽,猶有沙土 猥雜,其色黃白,故《別錄》雲︰朴硝黃者傷人,赤者殺人。須再以水煎化,澄去滓腳,入蘿蔔數枚同煮熟,去蘿蔔傾入盆中,經宿則結成白硝,如冰如蠟,故俗呼為盆硝。齊、衛之硝則底多,而上面生細芒如鋒,《別錄》所謂芒硝者是也。川、晉之硝則底少,而上面生牙 如圭角,作六棱,縱橫玲瓏,洞澈可愛,《嘉 本草》所謂馬牙硝者是也。狀如白石英,又名英硝。二硝之底,則通名朴硝也。取芒硝、英硝,再三以蘿蔔煎煉去鹹味,即為甜硝。以二硝置之風日中吹去水氣,則輕白如粉,即為風化硝。以朴硝、芒硝、英硝同甘草煎過,鼎 罐升 ,則為玄明粉。 陶弘景及唐宋諸人皆不知諸硝是一物,但有精粗之異,因名迷實,謬猜亂度,殊無指歸。 詳見硝石正誤下。

朴硝(《本經》)

【氣味】苦,寒,無毒。

《別錄》曰︰苦、辛,大寒,無毒。煉白如銀,能寒能熱,能滑能澀,能辛能苦,能咸 能酸,入地千年不變。

權曰︰苦、咸,有小毒。

時珍曰︰《別錄》所列神化之說,乃硝石之功。詳見硝石下。

之才曰︰大黃、石葦為之使,惡麥句薑。 張從正曰︰畏三棱。

【主治】百病,除寒熱邪氣,逐六腑積聚,結固留癖。能化七十二種石。煉餌服之,輕身神仙(《本經》)。胃中食飲熱結,破留血閉絕,停痰 痞滿,推陳致新(《別錄》)。療熱脹,養胃消穀(皇甫謐)。治腹脹,大小便不通。女子月候不通(甄權)。通泄五臟百病及症結,治天行熱疾,頭痛,消腫毒,排膿,潤毛發(大明)。

芒硝(《別錄》)

【氣味】辛、苦,大寒,無毒。

權曰︰咸,有小毒。

【主治】五臟積聚,久熱胃閉,除邪氣,破留血,腹中痰實結搏,通經脈,利大小便及月水,破五淋,推陳致新(《別錄》)。下瘰癧黃膽病,時疾壅熱,能散惡血,墮胎,敷漆瘡(甄權)。

馬牙硝

編輯

(宋《嘉 》)

【氣味】甘,大寒,無毒。

時珍曰︰咸、微甘。即英硝也。

【主治】除五臟積熱伏氣(甄權)。末篩點眼赤,去赤腫障翳澀淚痛,亦入點眼藥中用(大明)。功同芒硝(時珍)。

【發明】成無己曰︰《內經》雲︰鹹味下泄為陰。又雲︰咸以軟之。熱淫於內,治以咸 寒。氣堅者以咸軟之;熱盛者,以寒消之。故張仲景大陷胸湯、大承氣湯、調胃承氣湯皆用芒硝,以軟堅去實熱,結不至堅者不可用也。

好古曰︰本草雲︰朴硝味辛,是辛以潤腎燥也。今人不用辛字,只用咸字,咸能軟堅也。其義皆是。本草言芒硝利小便而墮胎,然傷寒妊娠可下者用此,兼大黃引之,直入大腸,潤燥軟堅瀉熱,而母子俱安。《經》雲︰有故無殞,亦無殞也,此之謂歟?以在下言之,則便 溺俱陰。以前後言之,則前氣後血。以腎言之,總主大小便難。溺澀秘結,俱為水少火盛。

《經》雲︰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之以苦,故用芒硝、大黃相須為使也。

元素曰︰芒硝氣薄味濃,沉而降,陰也。其用有三︰去實熱,一也;滌腸中宿垢,二也 ;破堅積熱塊,三也。孕婦惟三、四月及七、八月不可用,餘皆無妨。

宗奭曰︰朴硝是初得一煎而成者,其味酷澀,所以力緊急而不和,治食 不消,以此蕩 逐之。芒硝是朴硝淋過煉成,故其性和緩,故今多用治傷寒。

時珍曰︰朴硝澄下,硝之粗者也,其質重濁。芒硝、牙硝結於上,硝之精者也,其質清明。甜硝、風化硝,則又芒硝、牙硝之去氣味而甘緩輕爽者也。故朴硝只可施於鹵莽之人,及敷塗之藥;若湯散服餌,必須芒硝、牙硝為佳。張仲景《傷寒論》只用芒硝,不用朴硝,正此義也。硝,稟太陰之精,水之子也。氣寒味鹹,走血而潤下,蕩滌三焦腸胃實熱陽強之病,乃折治火邪藥也。唐時,臘月賜群臣紫雪、紅雪、碧雪,皆用此硝煉成者,通治積熱諸病有神效,貴在用者中的爾。

【附方】舊十七,新一十五。 紫雪︰療傷寒溫瘧,一切積熱煩熱,狂易叫走,瘴疫毒癘,猝死腳氣,五屍五疰,心腹諸疾,癘刺切痛,解諸熱毒,邪熱發黃,蠱毒鬼魅,野道熱毒,小兒驚癇百病。黃金一百兩,石膏、寒水石、滑石、磁石各三斤。搗碎,水一斛,煮四斗,去滓;入犀角屑、羚羊角、青 木香、沉香各五兩,玄參(洗焙)、升麻各一斤,甘草(炒)八兩,丁香一兩,入前汁中煮取一斗五升,去滓;入煉朴硝十斤,硝石三十二兩,於藥汁中,微火煎之,柳木不住攪,至水氣欲盡,傾木盆中。待欲凝,入麝香一兩二錢半,硃砂末三兩,攪勻,收之。每服一、二錢,涼水服。臨時加減,甚者一兩。(《和劑局方》)

紅雪︰治煩熱,消宿食,解酒毒,開三焦,利五臟,除毒熱,破積滯。治傷寒狂躁,胃爛發斑,溫瘴腳氣,黃膽頭痛,目昏鼻塞,口瘡喉痺,重舌腸癰等病。用川朴硝十斤(煉去滓),羚羊角(屑)、黃芩、升麻各三兩,人參、赤芍藥、檳榔、枳殼(麩炒)、生甘草、淡竹葉、木香各二兩,木通、梔子、葛根、桑白皮、大青、藍葉各一兩半,蘇方木六兩。並銼片。 水二斗五升,煎至九升,去滓,濾過煎沸;下硝不住手攪,待水氣將盡,傾入器中;欲凝,下硃砂一兩,麝香半兩,經宿成雪。每服一、二錢,新汲水調下。欲行,則熱湯化服一兩(《和劑方》)

碧雪︰治一切積熱,天行時疾,發狂昏憒,或咽喉腫塞,口舌生瘡,心中煩躁,或大小便不通,胃火諸病。朴硝、芒硝、馬牙硝、硝石、石膏(水飛)、寒水石(水飛)各一斤,以甘草一斤,煎水五升,入諸藥同煎,不住手攪,令硝熔得所;入青黛一斤,和勻,傾盆內,經 宿結成雪,為末。每含咽,或吹之,或水調服二、三錢。欲通利,則熱水服一兩。(《和劑 局方》)

涼膈驅積︰王 山人甘露飲︰治熱壅,涼胸膈,驅積滯。蜀芒硝末一大斤。用蜜十二兩,冬加一兩,和勻,入新竹筒內,半筒以上即止,不得令滿。卻入炊甑中,令有藥處在飯內,其虛處出其上,蒸之。候飯熟取出,綿濾入瓷缽中,竹篦攪勿停手,待凝,收入瓷盒。每臥 時含半匙,漸漸咽之。如要通轉,即多服之。(劉禹錫《傳信方》)

乳石發動煩悶︰芒硝,蜜水調服一錢,日三服。(《聖惠方》)

骨蒸熱病︰芒硝末,水服方寸匕,日二服良。(《千金方》)

腹中痞塊︰皮硝一兩,獨蒜一個,大黃末八分。搗作餅。貼於患處,以消為度。(邵氏

《經驗方》)

食物過飽不消,遂成痞膈︰馬牙硝一兩,吳茱萸半斤。煎汁投硝,乘熱服之。良久未轉,更進一服,立效。竇群在常州,此方得效也。(《經驗方》)

關格不通,大小便閉,脹欲死,兩三日則殺人。芒硝三兩,泡湯一升服,取吐即通。(《百一方》)

小便不通︰白花散︰用芒硝三錢,茴香酒下。(《簡要濟眾方》)

時氣頭痛︰朴硝末二兩,生油調塗頂上。(《聖惠方》)

赤眼腫痛︰朴硝,置豆腐上蒸化,取汁收點。(《簡便方》)

風眼赤爛︰明淨皮硝一盞。水二碗煎化,露一夜,濾淨澄清。朝夕洗目。三日其紅即消,雖半世者亦愈也。(楊誠《經驗方》)

退翳明目︰白龍散︰用馬牙硝光淨者,濃紙裹實,安在懷內著肉,養一百二十日,研粉,入少龍腦。不計年歲深遠,眼生翳膜,遠視不明,但瞳人不破散者,並宜日點之。(《經驗方》)

諸眼障翳︰牙硝十兩,湯泡汁,濃紙濾過,瓦器熬乾,置地上一夜,入飛炒黃丹一兩,麝香半分。再羅過,入腦子。日點。(《濟急仙方》)

逐月洗眼︰芒硝六錢。水一盞六分,澄清。依法洗目,至一年,眼如童子也。正月初三,二月初八,三月初四,四月初四,五月初五,六月初四,七月初三,八月初一,九月十三,十月十三,十一月十六,十二月初五日。(《聖惠方》)

牙齒疼痛︰皂莢濃漿,同朴硝煎化,淋於石上,待成霜。擦之。(《普濟方》)

食蟹齦腫︰朴硝敷之,即消。(《普濟方》)

喉痺腫痛︰《外台》︰用朴硝一兩,細細含咽,立效。或加丹砂一錢。氣塞不通,加生甘草末二錢半,吹之。 小兒重舌︰馬牙硝塗於舌上下,日三。(姚和眾) 口舌生瘡︰朴硝含之,良。(孫真人方)

小兒鵝口︰馬牙硝,擦舌上,日五度。(《簡要濟眾》)

豌豆毒瘡未成膿者。豬膽汁和芒硝末塗之。(《梅師》)

代指腫痛︰芒硝煎湯漬之。(《聖惠方》)

火焰丹毒︰水調芒硝末塗之。(《梅師》)

一切風疹︰水煮芒硝湯拭之。(《梅師》)

漆瘡作癢︰芒硝湯,塗之。(《千金》)

灸瘡飛蝶︰因艾灸火瘡痂退落,瘡內鮮肉片子,飛如蝶狀,騰空飛去,痛不可言,是血肉俱熱,怪病也。用朴硝、大黃各半兩。為末。水調下,微利即愈。(夏子益《奇疾方》)

婦人難產︰芒硝末二錢,童子小便溫服,無不效者。(《信效方》)

死胎不下︰方同上。豐城曾尉有貓孕五子,一子已生,四子死腹中,用此灌之即下。又治一牛亦下。(《信效方》)

女人扎足︰脫骨湯︰用杏仁一錢,桑白皮四錢。水五碗,新瓶煎三碗,入朴硝五錢,乳香一錢,封口煎化。置足於上,先熏後洗。三日一作,十餘次後,軟 若束綿也。(《閨閣事宜》)

風化硝

【修治】時珍曰︰以芒硝於風日中消盡水氣,自成輕飄白粉也。或以瓷瓶盛,掛檐下,待硝滲出瓶外,刮下收之。別有甜瓜盛硝滲出刮收者,或黃牯牛膽收硝刮取,皆非甜硝也。

【主治】上焦風熱,小兒驚熱膈痰,清肺解暑。以人乳和塗,去眼瞼赤腫,及頭面暴熱腫痛。煎黃連,點赤目(時珍)。

【發明】時珍曰︰風化硝甘緩輕浮,故治上焦心肺痰熱,而不泄利。

玄明粉

編輯

(《藥性》)

【釋名】白龍粉。

時珍曰︰玄,水之色也。明,瑩澈也。《御藥院方》謂之白龍粉。

【修治】時珍曰︰製法︰用白淨朴硝十斤,長流水一石,煎化去滓,星月下露一夜,去水取硝。每一斗,用蘿蔔一斤切片,同煮熟濾淨,再露一夜取出。每硝一斤,用甘草一兩,同煎去滓,再露一夜取出。以大沙罐一個,築實盛之,鹽泥固濟濃半寸,不蓋口,置爐中,以炭火十斤,從文至武 之。待沸定,以瓦一片蓋口,仍前固濟,再以十五斤頂火 之。放 冷一伏時,取出,隔紙安地上,盆覆三日出火毒,研末。每一斤,入生甘草末一兩,炙甘草末一兩,和勻,瓶收用。

【氣味】辛、甘,冷,無毒。

【主治】心熱煩躁,並五臟宿滯症結(甄權)。明目,退膈上虛熱,消腫毒(大明)。

【發明】杲曰︰玄明粉,沉也,陰也。其用有二︰去胃中之實熱,蕩腸中之宿垢。大抵 用此以代盆硝耳。

《玄明粉傳》曰︰唐明皇帝聞終南山道士劉玄真服食多壽,乃詔而問之。玄真曰︰臣按

《仙經》,修煉朴硝,號玄明粉,只服此方,遂無病長生。其藥無滓性溫,陰中有陽,能除一百二十種疾。生餌尚能救急難性命,何況修煉長服。益精壯氣,助陽証陰。不拘丈夫婦人,幼稚襁褓。不問四時冷熱。一切熱毒風冷, 癖氣脹滿,五勞七傷,骨蒸傳屍,頭痛煩熱,五內氣塞,大小腸不通,三焦熱淋,疰忤,咳嗽嘔逆,口苦舌乾,咽喉閉塞,驚悸健忘,營 衛不調,中酒中 ,飲食過度,腰膝冷痛,手足酸痺,久冷久熱,四肢壅塞,背膊拘急,目昏眩暈,久視無力,腸風痔病,血 不調,婦人產後,小兒疳氣,陰毒傷寒,表裡疫癘。此藥久服,令人悅澤,開關健脾,駐顏明目,輕身延壽,功效不可具載。但用一兩,分為十二服,臨時酌量加減。似覺壅熱傷寒,頭痛鼻塞,四肢不舉,飲食不下,煩悶氣脹,須通瀉求安者,即看年紀高下,用藥二錢半或半兩,以桃花煎湯下為使,最上;次用蔥湯下;如未通,以沸湯投之即效。或食諸魚藕菜飲食諸毒藥,用蔥白湯調服二錢,毒物立泄下。若女人身懷 六甲,長服安胎生子,亦無瘡腫疾病。若要微暢不閉塞,但長服之,稍稍得力,朝服夕應,不搜刮人五臟,怡怡自泰。其藥初服時,每日空腹,酒飲茶湯任下二錢匕,良久更下三錢匕。 七日內常微泄利黃黑水涎沫等,此是搜淘諸疾根本出去,勿用畏之。七日後漸知腹內暖,消食下氣,長服除故養新,氣血日安。用大麻子湯下為使,惟忌苦參。詳見《太陰經》中。

好古曰︰玄明粉治陰毒一句,非伏陽在內不可用。若用治真陰毒,殺人甚速。

震亨曰︰玄明粉火 而成,其性當溫。曰長服久服,輕身固胎,駐顏益壽,大能補益,豈理也哉?予親見一、二朋友,不信予言而亡,故書以為戒。

時珍曰︰《神農本草》言朴硝煉餌服之,輕身神仙,蓋方士竄入之言。後人因此製為玄明粉, 煉多遍,佐以甘草,去其鹹寒之毒。遇有三焦腸胃實熱積滯,少年氣壯者,量與服之,亦有速效;若脾胃虛冷,及陰虛火動者服之,是速其咎矣。

【附方】新三。

熱厥氣痛︰玄明粉三錢,熱童尿調下。(《集簡方》)

傷寒發狂︰玄明粉二錢,硃砂一錢。末之。冷水服。(《傷寒蘊要》)

鼻血不止︰玄明粉二錢,水服。(《聖濟》)

硝石

編輯

(《本經》上品)

【釋名】芒硝(《別錄》)、苦硝(甄權)、焰硝(《土宿》)、火硝(《綱目》)、地霜(《蜀本》)、生硝(宋本)、北帝玄珠。

志曰︰以其消化諸石,故名消石。初煎煉時有細芒,而狀若朴硝,故有芒硝之號。不與朴硝及《別錄》芒硝同類。

宗奭曰︰硝石是再煎煉時,取去芒硝凝結在下者,精英既去,但餘滓如石而已。入藥功 力亦緩,惟能發煙火。

權曰︰芒硝,一作苦硝,言其味苦也。

時珍曰︰硝石,丹爐家用製五金八石,銀工家用化金銀,兵家用作烽燧火藥,得火即焰 起,故有諸名。狐剛子《粉圖》謂之北帝玄珠。《開寶本草》重出生硝、芒硝,今並為一,並詳下文。

【集解】《別錄》曰︰硝石,生益州山谷及武都、隴西、西羌。采無時。

弘景曰︰硝石療病與朴硝相似,《仙經》用此消化諸石,今無真識此者。或雲與朴硝同出,所以朴硝一名硝石朴也。又雲一名芒硝,今芒硝乃是煉朴硝作之。並未核研其驗。有人得一種物,色與朴硝大同小異, 如握鹽雪不冰,燒之紫青煙起,雲是真硝石也。今宕昌 以北諸山有鹼土處皆有之。

志曰︰此即地霜也。所在山澤,冬月地上有霜,掃取以水淋汁,後乃煎煉而成,狀如釵 腳,好者長五分以來。陶說多端,蓋由不的識之故也。

又曰︰生硝生茂州西山岩石間,形塊大小不定,色青白,采無時。

時珍曰︰硝石,諸鹵地皆產之,而河北慶陽諸縣及蜀中尤多。秋冬間遍地生白,掃取煎煉而成。貨者苟且,多不潔淨,須再以水煎化,傾盆中,一夜結成。澄在下者,狀如朴硝,又名生硝,謂煉過生出之硝也。結在上者,或有鋒芒如芒硝,或有圭棱如馬牙硝,故硝石亦有芒硝、牙硝之名,與朴硝之芒、牙同稱,而水火之性則異也。崔 《外丹本草》雲︰硝石,陰石也。此非石類,乃鹼鹵煎成,今呼焰硝。河北商城及懷、衛界,沿河人家,刮鹵淋汁煉 就,與朴硝小異,南地不產也。升玄子《伏汞圖》雲︰硝石生烏場,其色青白,用白石英炙熱點上,便消入石中者為真。其石出處,氣極穢惡,飛鳥不能過其上。人或單衣過之,身上諸蟲悉化為水。能消金石,為水服之長生,以形若鵝管者佳。謹按升玄子所說,似與今之硝石不同,而姚寬《西溪叢語》以其說為真正硝石,豈外國所產與中國異耶?抑別一種耶?當俟博物者訂正。

【正誤】

弘景曰︰《神農本經》無芒硝,只有硝石,一名芒硝。《名醫別錄》乃出芒硝,療與硝石同,疑即硝石也。舊出寧州,黃白粒大,味極辛苦。今醫家多用煮煉作者,色。全白粒細,而味不甚烈。皇甫士安言︰無朴硝可用硝石。硝石生山之陰,鹽之膽也。取石脾與硝石以水煮之,一斛得三斗,正白如雪,以水投中即消,故名消石。其味苦無毒,主消渴熱中,止煩滿,三月採於赤山。朴硝者,亦生山之陰,有鹽鹹苦之水,則朴硝生於其陽。其味苦無毒,其色黃白,主療熱,腹中飽脹,養胃消穀,去邪氣,亦得水而消,其療與硝石小異。按如此說,是取芒硝合煮,更成為真硝石,但不知石脾是何物也?以朴硝作芒硝者,用暖湯淋汁煮之,著木盆中,經宿即成矣。今益州人複煉礬石作硝石,絕柔白,而味猶是礬爾。

又曰︰朴硝,今出益州北部汶山郡西川、蠶陵二縣界,生山崖上,色多青白,亦雜黑斑。土人擇取白軟者,以當硝石用之,當燒令汁沸出,狀如礬石也。

藏器曰︰石脾、芒硝、硝石,並出西戎鹵地,鹼水結成。

恭曰︰朴硝有縱理、縵理二種,用之無別。其白軟者,朴硝苗也,虛軟少力。煉為硝石,所得不多;以當硝石,功力大劣也。

又曰︰硝石即是芒硝,朴硝一名硝石朴。今煉粗惡朴硝,取汁煎作芒硝,即是硝石。《別錄》複出芒硝,誤矣。晉宋古方,多用硝石,少用芒硝;近代諸醫,但用芒硝,鮮言硝石。 理既明白,不合重出。

頌曰︰舊說朴硝、芒硝、硝石三物同種。初採得苗,以水淋汁煎成者為朴硝,一名硝石朴。又煉朴硝或地霜而成,堅白如石者,為硝石,一名芒硝。又取朴硝淋汁煉煎結成有細芒 者,為芒硝。雖一體異名,而修煉之法既殊,則主治之功亦別。然《本經》所載,疑是二種。 今醫方所用,亦不能究。但以未煉成塊微青色者為朴硝;煉成盆中、有芒者為芒硝,亦謂之盆硝;芒硝之底澄凝者,為硝石朴。硝力緊,芒硝次之,硝石更緩。未知孰是?蘇恭言︰晉 宋古方,多用硝石,少用芒硝。按張仲景《傷寒論》,承氣、陷胸皆用芒硝。葛洪《肘後方》,傷寒時氣亦多用芒硝,惟治食 不化雲,無朴硝,用芒硝代之。是晉宋以前通用朴硝、芒硝矣。胡洽方,十棗湯用芒硝,大五飲丸用硝石,並雲無硝石用芒硝。是梁隋間通用芒硝、硝石矣。以此言之,朴硝、硝石為精,芒硝為粗。故陶氏引皇甫士安之言為証,是硝石當時已 難得其真,故方書通以相代矣。又古方金石凌法,用朴硝、硝石、芒硝、馬牙硝四種相參,次第下之。方出唐世,不知當時如何分別也?又南方醫人著《硝說》雲︰本草有朴硝、硝石、芒硝,而無馬牙硝。諸家所注,三種竟無斷決。或言芒硝、硝石是一物,不合重出。或言煎煉朴硝,經宿盆中有細芒為芒硝。或言馬牙硝自是一物。今諸硝之體各異,理亦易明,而惑 乃如此。朴硝味苦而微鹹,出蜀郡者,瑩白如冰雪,內地者小黑,皆蘇脆易碎,風吹之則結霜,泯泯如粉,熬之烊沸,亦可熔鑄。以水合甘草、豬膽煮至減半,投大盆中,又下凝水石屑,同漬一宿,則凝結如白石英者,芒硝也。掃地霜煎煉而成,試竹上如解鹽,而味辛苦,燒之成焰都盡者,硝石也,能消金石,又性畏火,而能製諸石使拒火,亦天地之神物也。牙 硝,即是芒硝也。又有生硝,不因煮煉而成,亦出蜀道,類朴硝而小堅也。其論雖辨,然與古人所說殊別,亦未可全信也。

好古曰︰硝石者,硝之總名也。但不經火者,謂之生硝、朴硝;經火者,謂之芒硝、盆 硝。

時珍曰︰諸硝,自晉唐以來,諸家皆執名而猜,都無定見。惟馬志《開寶本草》,以硝石為地霜煉成,而芒硝、馬牙硝是朴硝煉出者,一言足破諸家之惑矣。諸家蓋因硝石一名芒 硝,朴硝一名硝石朴,之名相混,遂致費辨不決。而不知硝有水火二種,形質雖同,性氣迥 別也。惟《神農本經》朴硝、硝石二條為正。其《別錄》芒硝、《嘉 》馬牙硝、《開寶》生硝,俱系多出,今並歸並之。《神農》所列朴硝,即水硝也,有二種,煎煉結出細芒者為芒 硝;結出馬牙者,為牙硝;其凝底成塊者通為朴硝,其氣味皆咸而寒。《神農》所列硝石,即火硝也,亦有二種,煎煉結出細芒者亦名芒硝,結出馬牙者,亦名牙硝,又名生硝;其凝 底成塊者,通為硝石。其氣味皆辛苦而大溫。二硝皆有芒硝、牙硝之稱,故古方有相代之說。 自唐宋以下,所用芒硝、牙硝,皆是水硝也。南醫所辨雖明,而以凝水石、豬膽煎成者為芒 硝,則誤矣。今通正其誤。其石脾一名硝石者,造成假硝石也。見後石脾下。

【修治】大明曰︰真硝石,柳枝湯煎三周時,如湯少,即加熱者,伏火即止。

曰︰凡使硝石,先研如粉,用雞腸菜、柏子仁共二十五個,和作一處,丸如小帝珠子,以瓷瓶子於五斤火中 赤,投硝石四兩於瓶內,連投藥丸入瓶,自然伏火也。

《抱朴子》曰︰能消柔五金,化七十二石為水。製之須用地蓮子、豬牙皂角、苦參、南星、巴豆、漢防己、晚蠶砂。

時珍曰︰熔化,投甘草入內,即伏火。 硝石

【氣味】苦,寒,無毒。《別錄》曰︰辛,大寒,無毒。普曰︰神農︰苦;扁鵲︰ 甘。權曰︰咸,有小毒。

時珍曰︰辛、苦、微鹹,有小毒,陰中之陽也。得陳皮,性疏爽。

之才曰︰火為之使,惡苦參、苦菜,畏女菀、杏仁、竹葉。

【主治】五臟積熱,胃脹閉,滌去蓄結飲食,推陳致新,除邪氣。煉之如膏,久服輕身(《本經》)。療五臟十二經脈中百二十疾,暴傷寒,腹中大熱,止煩滿消渴,利小便,及瘺蝕瘡。天地至神之物,能化七十二種石(《別錄》)。破積散堅,治腹脹,破血,下瘰癧,瀉得根出(甄權)。含咽,治喉閉(大明)。治伏暑傷冷,霍亂吐利,五種淋疾,女勞黑疸,心腸㽲痛,赤眼,頭痛,牙痛(時珍)。

生硝

編輯

【氣味】苦,大寒,無毒。時珍曰︰辛、苦,大溫,無毒。

【主治】風熱癲癇,小兒驚邪螈 ,風眩頭痛,肺壅耳聾,口瘡喉痺咽塞,牙頷腫痛,目赤熱痛,多眵淚(《開寶》)。

【發明】土宿真君曰︰硝石,感海鹵之氣所產,乃天地至神之物,能寒能熱,能滑能澀,能辛能苦,能酸能咸,入地千年,其色不變,七十二石,化而為水,製服草木,柔潤五金,製煉八石,雖大丹亦不舍此也。

時珍曰︰土宿所說,乃硝石神化之妙。《別錄》列於朴硝之下,誤矣。朴硝屬水,味鹹 而氣寒,其性下走,不能上升,陰中之陰也。故惟蕩滌腸胃積滯,折治三焦邪火。硝石屬火,味辛帶苦微鹹,而氣大溫,其性上升,水中之火也。故能破積散堅,治諸熱病,升散三焦火郁,調和臟腑虛寒。與硫黃同用,則配類二氣,均調陰陽,有升降水火之功,治冷熱緩急之病。 製礞石,則除積滯痰飲。蓋硫黃之性暖而利,其性下行;硝石之性暖而散,其性上行。 礞石之性寒而下,硝石之性暖而上。一升一降,一陰一陽,此製方之妙也。今兵家造烽火銃 機等物,用硝石者,直入雲漢,其性升可知矣。《雷公炮炙論》序雲︰腦痛欲死,鼻投硝末,是亦取其上升辛散,乃從治之義。《本經》言其寒,《別錄》言其大寒,正與龍腦性寒之誤相似。凡辛苦物未有大寒者,況此物得火則焰生,與樟腦、火酒之性同,安有性寒、大寒之理 哉?《史記‧倉公傳》雲︰ 川王美人懷子不乳,來召淳于意。意往飲以茛菪藥一撮,以酒飲之,旋乳。意複診其脈躁,躁者有餘病,即飲以硝石一劑,出血,血如豆比五六枚而安。 此去血結之驗也。

【附方】舊四,新十。

頭痛欲死︰硝石末吹鼻內,即愈。(《炮炙論》)

諸心腹痛︰焰硝、雄黃各一錢。研細末。每點少許入 內。名火龍丹。(《集玄方》)

腰腹諸痛︰方同上。 赤眼腫痛︰硝石末,臥時,以銅箸點黍米大入目 。至旦,以鹽水洗去之。(《聖惠方》) 眼目障翳︰男女內外障翳,或三、五個月不見效者,一點複明。好焰硝一兩,銅器熔化,入飛過黃丹二分,片腦二分,銅匙急抄入罐內,收之。每點少許,其效如神。兗州朱秀才忽 不見物,朝夕拜天,因夢神傳此方,點之而愈。(《張三丰仙方》)

風熱喉痺及纏喉風病。玉鑰匙︰用焰硝一兩半,白僵蠶一錢,硼砂半兩,腦子一字。為末。吹之。(《三因方》)

重舌鵝口︰竹瀝,同焰硝點之。(《普濟》)

伏暑瀉痢及腸風下血,或酒毒下血,一服見效,遠年者不過三服。硝石、舶上硫黃各一兩,白礬、滑石半兩,飛面四兩,為末,滴水丸梧子大。每新汲水下三、五十丸。名甘露丸。 (《普濟方》)

五種淋疾︰勞淋、血淋、熱淋、氣淋、石淋及小便不通至甚者。透格散︰用硝石一兩,不夾泥土雪白者,生研為末。每服二錢,各依湯使。勞淋,勞倦虛損,小便不出,小腹急痛,葵子末煎湯下,通後便須服補虛丸散。血淋,小便不出時,下血疼痛滿急;熱淋,小便熱,赤色,臍下急痛,並用冷水調下。氣淋,小腹滿急,尿後常有餘瀝,木通煎湯下。石淋,莖內痛,尿不能出,內引小腹膨脹急痛,尿下砂石,令人悶絕,將藥末先入銚內,隔紙炒至紙 焦為度,再研,用溫水調下。小便不通,小麥湯下。猝患諸淋,只以冷水下。並空心,調藥使硝如水,乃服之。(沈存中《靈苑方》)

蛟龍症病︰方見雄黃發明下。 服石發瘡疼不可忍︰用紙圈圍之,中心填硝石令滿,以匙抄水淋之。覺不熱痛,即止。 (《兵部手集》)

發背初起︰惡寒嗇嗇,或已生瘡腫癮疹。硝石三兩,暖水一升,泡化,待冷,青布折三重,濕拓赤處,熱即換,頻易取瘥。(《外台秘要》)

女勞黑疸︰仲景曰︰黃家日晡發熱,反惡寒,此為女勞得之。膀胱急,小腹滿,身盡黃,額上黑,足下熱,因作黑疸。腹脹如水,大便黑,時溏,非水也。腹滿者難治。硝石、礬 石(燒)等分。為末。以大麥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病隨大小便去,小便黃,大便黑,是其候也。(《金匱》)

手足不遂大風,及丹石熱風不遂。用硝石一兩,生烏麻油二斤。置鐺中,以土塹蓋口,紙泥固濟,火煎。初時氣腥,熟則氣香。更以生麻油二升,合煎得所,收不津器中。服時坐 室中,重作小紙屋,燃火於內,服一大合,發汗,力壯者日二服。三七日,頭面 瘡皆減也,然必以火為使。(波羅門僧方)

磠砂

編輯

(磠,音鐃。《唐本草》)

【釋名】 砂(音 )、狄鹽(《日華》)、北庭砂(《四聲》)、氣砂(《圖經》)、透骨將軍(《土宿》)。

時珍曰︰ 砂性毒。服之使人 亂,故曰 砂。狄人以當鹽食。土宿本草雲︰ 性透物,五金借之以為先鋒,故號為透骨將軍。

炳曰︰生北庭者為上,人呼為北庭砂。

【集解】恭曰︰ 砂出西戎,形如牙硝,光淨者良。

頌曰︰今西涼夏國及河東、陝西近邊州郡亦有之。然西戎來者顆塊光明,大者有如拳,重三、五兩,小者如指面,入藥最緊。邊界出者,雜碎如麻豆粒,又夾砂石,用之須水飛澄去土石訖,亦無力,彼人謂之氣砂。

時珍曰︰ 砂亦硝石之類,乃鹵液所結,出於青海,與月華相射而生,附鹽而成質,虜 人採取淋煉而成。狀如鹽塊,以白淨者為良。其性至透,用黝罐盛懸火上則常乾,或加乾薑同收亦良。若近冷及得濕,即化為水或滲失也。《一統志》雲︰臨洮蘭縣有洞出 砂。張匡 鄴《行程記》雲︰高昌北庭山中,常有煙氣湧起而無雲霧,至夕光焰若炬火,照見禽鼠皆赤色,謂之火焰山。采 砂者,乘木屐取之,若皮底即焦矣。北庭,即今西域火州也。

【修治】宗奭曰︰凡用須水飛過,去塵穢,入瓷器中,重湯煮乾,則殺其毒。

時珍曰︰今時人多用水飛淨,醋煮乾如霜,刮下用之。

【氣味】鹹、苦、辛,溫,有毒。

恭曰︰不宜多服。柔金銀,可為焊藥。

權曰︰酸、鹹,有大毒。能消五金八石,腐壞人腸胃。生食之,化人心為血。中其毒者,生綠豆研汁,飲一、二升解之。畏漿水,忌羊血。

大明曰︰辛、酸,暖,無毒。畏一切酸。凡修治,用黃丹、鍛石作櫃, 赤使用,並無毒。世人自疑爛肉,而人被刀刃所傷,以之罨敷,當時生痂。

藏器曰︰其性大熱,服之有暴熱損發,雲溫者誤也。

《抱朴子》曰︰伏 藥甚多︰牡蠣、海螵蛸、晚蠶砂、羊 骨、河豚魚膠、魚腥草、蘿 卜、獨帚、卷柏、羊蹄、商陸、冬瓜、羊躑躅、蒼耳、烏梅。

曰︰ 遇赤須,汞留金鼎。

【主治】積聚,破結血,止痛下氣,療咳嗽宿冷,去惡肉,生好肌,爛胎。亦入驢馬藥用(《唐本》)。主婦人丈夫羸瘦積病,血氣不調,腸鳴,食飲不消,腰腳痛冷, 癖痰飲,喉中結氣,反胃吐水。令人能食肥健(藏器)。除冷病,大益陽事(甄權)。補水臟,暖子宮,消瘀血,宿食不消,食肉飽脹,夜多小便,丈夫腰胯酸重,四肢不任,婦人血氣心疼,氣塊 癖,及血崩帶下,惡瘡息肉。敷金瘡生肉(大明)。去目翳弩肉(宗 )。消內積(好古)。 治噎膈症瘕,積痢骨哽,除痣 疣贅(時珍)。

【發明】藏器曰︰一飛為酸砂,二飛為伏翼,三飛為定精,色如鵝兒黃。入諸補藥為丸服之,有暴熱。

頌曰︰此藥近出唐世,而方書著古人單服一味伏火作丸子,亦有兼硫黃、馬牙硝輩合餌 者,不知方出何時?殊非古法。此物本攻積聚,熱而有毒,多服腐壞人腸胃,生用又能化人心為血,固非平居可餌者。而西土人用淹肉,炙以當鹽,食之無害,蓋積習之久,自不毒也。

宗奭曰︰金銀有偽,投 砂鍋中,偽物盡消化,況人腹中有久積,豈不腐潰?

元素曰︰ 砂破堅癖,不可獨用,須入群隊藥中用之。

時珍曰︰ 砂大熱有毒之物,噎膈反胃積塊內症之病,用之則有神功。蓋此疾皆起於七情飲食所致,痰氣郁結,遂成有形,妨礙道路,吐食痛脹,非此物化消,豈能去之?其性善 爛金銀銅錫,庖人煮硬肉,入 砂少許即爛,可以類推矣。所謂化人心為血者,亦甚言其不可多服爾。張果《玉洞要訣》雲︰北庭砂秉陰石之氣,含陽毒之精,能化五金八石,去穢益陽,其功甚著,力並硫黃。獨孤滔《丹房鏡源》雲︰ 砂性有大毒,為五金之賊,有沉冷之疾,則可服之,疾減便止,多服則成擁塞癰腫。二說甚明,而唐宋醫方乃有單服之法,蓋欲得其助陽以縱欲,而不虞其損陰以發禍也。其方唐慎微已收附本草後,今亦存之,以備考者知警。

【附方】舊四,新二十三。服食法︰ 砂丸︰ 砂不計多少,入罐子內,上面更坐罐子一個,紙筋白土上下通泥了,曬乾。上面罐子內盛水,以蒼耳乾葉為末,鋪頭蓋底,以火燒之。火盡旋添火,水盡旋添水,從辰初起至戌一伏時,住火勿動。次日取出研,米醋麵糊和丸梧子大。每服四、五丸,溫酒或米飲下,並無忌。久服進食無痰。(《經驗方》)

元臟虛冷,氣攻臍腹疼痛︰用 砂一兩,以纖霞草末二兩和勻,用小砂罐不固濟,慢火燒赤,乃入 在罐內,不蓋口,加頂火一秤,待火盡爐寒取出。用川烏頭(去皮臍,生研末) 二兩,和勻,湯浸蒸餅丸梧子大。每服三丸,木香湯、醋湯任下,日一服。(陳巽方)

腎臟積冷,氣攻心腹疼痛,面青足冷︰ 砂二兩,桃仁一兩(去皮)。酒一小盞,煎十餘沸,去砂石,入桃仁泥,旋旋煎成膏,蒸餅和丸梧子大。每熱酒下二十丸。(《聖惠方》)

積年氣塊,臍腹痛疼︰ 砂(醋煮)二兩,木瓜三枚(切,須去瓤)。入 在內,碗盛,於日中曬至瓜爛,研勻,以米醋五升,煎如稀餳,密收。用時旋以附子末和丸梧子大。熱酒化下一丸。(《聖惠方》)

癖症塊 砂丸︰治 癖症塊,暖水臟,殺三蟲,婦人血氣,子宮冷。臘月收桑條灰,淋去苦汁,日乾。每 砂一兩,用灰三兩,以水化 ,拌灰乾濕得所。以瓶盛灰半寸,入於內,以灰填蓋固濟,文武火 赤,冷定取出,研。以箕鋪紙三重,安藥於上,以熱水淋之,直待 味盡即止。以缽盛汁,於熱灰火中養之,常令魚眼沸,待汁乾入瓶,再 一食頃,取出重研,以粟飯和丸綠豆大。每空心。酒下五丸,病去即止。(《聖惠方》)

噎膈反胃 鄧才清興︰用北庭砂二錢,水和蕎麥麵包之, 焦,待冷,取中間濕者,焙 乾一錢,入檳榔二錢,丁香二個,研勻。每服七厘,燒酒送下,日三服,愈即止。後吃白粥 半月,仍服助胃丸藥。《孫天仁集效方》︰用北庭砂二兩(一兩,用人言末一兩,同入罐內,文武火升三炷香,取出,燈盞上末;一兩,以黃丹末一兩,同入罐內,如上法升過,取末),用桑灰霜一兩。研勻。每服三分,燒酒下,愈即止。又方︰平胃散各一錢,入 砂、生薑各五分,為末。沸湯點服二錢,當吐出黑物如石,屢驗。一切積痢︰靈砂丹︰用 砂、硃砂各二錢半。為末。用黃蠟半兩,巴豆仁三七粒(去膜),同入石器內,重湯煮一伏時,候豆紫色為度。去二七粒,只將一七粒同二砂研勻,溶蠟和收。每旋丸綠豆大。或三丸、五丸,淡薑湯下。(《本事方》)

月水不通︰臍腹積聚疼痛。 砂一兩,皂角五挺(去皮子)。銼為末,以頭醋一大盞,熬膏,入陳橘皮末三兩,搗三百杵,丸梧子大。每溫酒下五丸。(《聖惠方》)

死胎不下︰ 砂、當歸各半兩。為末。分作二服,溫酒調下,如人行五里,再一服。(《瑞 竹堂方》)

喉痺口噤︰ 砂、馬牙硝等分,研勻,點之。(《聖濟方》)

懸癰猝腫︰ 砂半兩,綿裹含之,咽津即安。(《聖惠方》)

牙齒腫痛︰老鼠一個去皮,以 砂淹擦,三日肉爛化盡,取骨,瓦上焙乾,為末,入樟腦一錢,蟾酥二分。每以少許點牙根上,立止。(《孫氏集效 方》)

偏頭風痛︰ 砂末一分,水潤豉心一分。搗丸皂子大。綿包露出一頭,隨左右內鼻中,立效。(《聖惠方》)

損目生瘀,赤肉弩出不退︰杏仁百個,蒸熟去皮尖研,濾取淨汁,入砂末一錢,水煮化。日點一、二次,自落。(《普濟方》)

鼻中息肉︰ 砂點之,即落。(白飛霞方)鼻中毛出︰晝夜可長一、二尺,漸漸粗圓如繩,痛不可忍,摘去複生,此因食豬羊 血過多致生。用乳香、 砂各一兩,為末,飯丸梧子大。每空心臨臥各服十丸,水下。自然 退落。(夏子益《奇疾方》)

魚骨哽咽︰ 砂少許,嚼咽立下。(《外台秘要》)

蚰蜒入耳︰ 砂、膽礬等分。為末。每吹一字,蟲化為水。(《聖濟錄》)

割甲侵肉久不瘥︰ 砂、礬石,為末。裹之,以瘥為度。(《外台秘要》)

蠍蠆叮螫︰水調 砂塗之,立愈。(《千金方》)

代指腫痛︰唾和白 砂,以面作碗子,套指入內,一日瘥。(《千金方》)

面上疣目︰ 砂、硼砂、鐵鏽、麝香等分研,搽三次自落。(《集效方》)

疔瘡腫毒︰好 砂、雄黃等分研。以銀篦刺破瘡口,擠去惡血,安藥一豆入內,紙花貼住即效。毒氣入腹嘔吐者,服護心散。(《瑞竹堂方》)

疝氣卵腫,脹痛不可忍。念珠丸︰用 砂、乳香各二錢,黃蠟一兩。研溶和丸,分作一百單八丸,以綿縫,露一夜,次日取出,蛤粉為衣。每用一丸,乳香湯吞下,日二服,取效。(《本事方》)

諸勞久嗽︰方見獸部下。

【附錄】石藥(拾遺。)

〔藏器曰〕

味苦,寒,無毒。主折傷內損瘀血煩悶欲死者,酒消服之。南人毒箭中人,及深山大蝮傷人,速將病者頂上十字厘之,出血水,藥末敷之,並敷 傷處,當上下出黃水數升,則悶解。俚人重之,以竹筒盛,帶於腰,以防毒箭;亦主惡瘡、熱毒癰腫、赤白游風、 蝕等瘡,並水和敷之。出賀州出內石上,似碎石、 砂之類。

硼砂

編輯

(《日華》)

【釋名】鵬砂(《日華》)、盆砂。

時珍曰︰名義未解。一作硼砂。或雲︰煉出盆中結成,謂之盆砂,如盆硝之義也。

【集解】頌曰︰硼砂出南海,其狀甚光瑩,亦有極大塊者。諸方稀用,可焊金銀。

宗奭曰︰南番者,色重褐,其味和,入藥其效速;西戎者,其色白,其味焦,入藥其功緩。

時珍曰︰硼砂生西南番,有黃白二種。西者白如明礬,南者黃如桃膠,皆是煉結成,如砂之類。西者柔物去垢,殺五金,與硝石同功,與砒石相得也。

【氣味】苦、辛,暖,無毒。

頌曰︰溫、平。時珍曰︰甘、微鹹,涼,無毒。獨孤滔曰︰製汞,啞銅,結砂子。

土宿真君曰︰知母、鵝不食草、芸苔、紫蘇、甑帶、何首烏,皆能伏硼砂。同砒石 過,有變化。

【主治】消痰止嗽,破症結喉痺(大明)。上焦痰熱,生津液,去口氣,消障翳,除噎膈反胃,積塊結瘀肉,陰潰骨哽,惡瘡及口齒諸病(時珍)。

【發明】頌曰︰今醫家用硼砂治咽喉,最為要切。

宗奭曰︰含化咽津,治喉中腫痛,膈上痰熱。初覺便治,不能成喉痺,亦緩取效可也。

時珍曰︰硼砂,味甘微鹹而氣涼,色白而質輕,故能去胸膈上焦之熱。《素問》雲︰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以甘緩之,是也。其性能柔五金而去垢膩,故治噎膈積聚、骨哽結核、惡肉陰 用之者,取其柔物也;治痰熱、眼目障翳用之者,取其去垢也。洪邁《夷堅志》雲︰ 鄱陽汪友良,因食誤吞一骨,哽於咽中,百計不下。恍惚夢一朱衣人曰︰惟南硼砂最妙。遂 取一塊含化咽汁,脫然而失。此軟堅之徵也。《日華》言其苦辛暖,誤矣。

【附方】新十二。

鼻血不止︰硼砂一錢,水服立止。(《集簡方》)

勞瘵有蟲︰硼砂、 砂、兔屎等分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七丸,生甘草一分,新水一鐘,揉汁送下。自朔至望,五更時,令病患勿言,服之。(《乾坤秘韞》)

木舌腫強︰硼砂末,生薑片蘸揩,少時即消。(《普濟方》)

咽喉谷賊腫痛︰硼砂、牙硝等分為末。蜜和半錢,含咽。(《直指方》)

咽喉腫痛︰破棺丹︰用硼砂、白梅等分。搗丸芡子大。每噙化一丸。(《經 驗方》)

喉痺牙疳︰盆砂末,吹,並擦之。(《集簡方》)

骨哽在咽︰方見發明。小兒陰潰,腫大不消。硼砂一分。水研塗之,大有效。(《集玄方》)

飲酒不醉︰先服盆砂二錢,妙。(《相感志》)

飲食毒物︰硼砂四兩,甘草四兩,真香油一斤。瓶內浸之。遇有毒者,服油一小盞。 久浸尤佳。(《瑞竹堂經驗方》)

一切惡瘡︰方同上。弩肉瘀突︰南鵬砂(黃色者)一錢,片 腦少許。研末。燈草蘸點之。(《直指方》)

【附錄】特硼殺(《拾遺》)

藏器曰︰味辛、苦,溫,小毒。主飛金石用之,煉丹亦須用。生西國,似石脂、蠣粉之類,能透金、石、鐵無礙下通出。

石硫黃

編輯

(《本經》中品)

【釋名】硫黃(《吳普》)、黃硇砂(《藥性》)、黃牙、陽侯(《綱目》)、將軍。

時珍曰︰硫黃,秉純陽火石之精氣而結成,性質通,硫色賦中黃,故名硫黃。含其猛毒,為七十二石之將,故藥品中號為將軍。外家謂之陽侯,亦曰黃牙,又曰黃硇砂。

【集解】《別錄》曰︰石硫黃生東海牧羊山谷中,及大行河、西山,礬石液也。

普曰︰或生易陽,或生河西,或五色黃是潘水石液也。燒金有紫焰,八月、九月採。

弘景曰︰東海郡屬北徐州,而箕山亦有。今第一出湖南林邑,色如鵝子初出殼者,名昆侖黃。次出外國,從蜀中來,色深而煌煌。此雲礬石液,今南方則無礬石,恐不必爾。

珣曰︰《廣州記》雲︰生昆侖及波斯國西方明之境,顆塊瑩淨,不夾石者良。蜀中雅州亦出之,光膩甚好,功力不及舶上來者。

頌曰︰今惟出南海諸番。嶺外州郡或有,而不甚佳。鵝黃者名昆侖黃,赤色者名石亭脂,青色者名冬結石,半白半黑者名神驚石,並不堪入藥。又有一種水硫黃,出廣南及資州溪澗,水中流出,以茅收取熬出,號珍珠黃,氣腥臭,只入瘡藥,亦可煎煉成汁,以模寫作器,亦如鵝子黃色。

時珍曰︰凡產石硫黃之處,必有溫泉,作硫黃氣。《魏書》雲︰盤盤國有火山,山旁石皆焦熔,流數十里乃凝堅,即石硫黃也。張華《博物志》雲︰西域硫黃出且彌山。去高昌八百里,有山高數十丈,晝則孔中狀如煙,夜則如燈光。《庚辛玉冊》雲︰硫黃有二種︰石硫黃,生南海琉球山中;土硫黃,生於廣南。以嚼之無聲者為佳,舶上倭硫黃亦佳。今人用配硝石作烽燧煙火,為軍中要物。

【修治】斅曰︰凡使,勿用青赤色及半白半青、半赤半黑者。自有黃色,內瑩淨似物命者貴也。凡用四兩。先以龍尾蒿自然汁一鎰,東流水三鎰,紫背天葵汁一鎰,粟逐子莖汁一鎰,四件合之攪令勻。一坩鍋,用六乙泥固濟底下,將硫黃碎之,入鍋中,以前汁旋旋添入,火煮汁盡為度。再以百部末十兩,柳蛀末二斤,一簇草二斤,細銼,以東流水同硫黃煮二伏時。取出,去諸藥,用熟甘草湯洗了,入缽研二萬匝用。

時珍曰︰凡用硫黃,入丸散用,須以蘿蔔剜空,入硫在內,合定,稻糠火煨熟,去其臭 氣;以紫背浮萍同煮過,消其火毒;以皂莢湯淘之,去其黑漿。一法︰打碎,以絹袋盛,用無灰酒煮三伏時用。又硝石能化硫為水,以竹筒盛硫埋馬糞中一月亦成水,名硫黃液。

【氣味】酸,溫,有毒。《別錄》曰︰大熱。普曰︰神農、黃帝、雷公︰咸,有毒;醫和、扁鵲︰苦,無毒。

權曰︰有大毒,以黑錫煎湯解之,及食冷豬血。

珣曰︰人能製伏歸本色,服之能除百病。如有發動,宜豬肉、鴨羹、余甘子湯並解之。

葛洪曰︰四黃惟陽侯為尊,金石煆煉者不可用,惟草木製伏者堪入藥用。桑灰、益母、紫荷、菠 、天鹽、桑白皮、地骨皮、車前、馬鞭草、黃柏、何首烏、石葦、蕎麥、獨帚、地榆、蛇床、菟絲、蓖麻、蠶砂,或灰或汁,皆可伏之。

之才曰︰曾青為之使,畏細辛、飛廉、朴硝、鐵、醋。

玄壽先生曰︰硫是礬之液,礬是鐵之精,磁石是鐵之母。故鐵砂磁石製,入硫黃立成紫粉。

獨孤滔曰︰硫能幹汞,見五金而黑,得水銀則色赤也。

【主治】婦人陰蝕疽痔惡血,堅筋骨,除頭禿。能化金銀銅鐵奇物(《本經》)。療心腹積聚,邪氣冷癖在脅,咳逆上氣,腳冷疼弱無力,及鼻衄惡瘡,下部𧏾瘡,止血,殺疥蟲(《別錄》)。治婦人血結(吳普)。下氣,治腰腎久冷,除冷風頑痺,寒熱。生用治疥癬,煉服主虛損泄精(甄權)。壯陽道,補筋骨勞損,風勞氣,止嗽,殺臟蟲邪魅(大明)。長肌膚,益氣力,老人風秘,並宜煉服(李珣)。主虛寒久痢,滑泄霍亂,補命門不足,陽氣暴絕,陰毒傷寒,小兒慢驚(時珍)。

【發明】

弘景曰︰俗方用治腳弱及痼冷甚效。《仙經》頗用之,所化奇物,並是黃白朮及合丹法。

頌曰︰古方未有服餌硫黃者。《本經》所用,只於治瘡蝕、攻積聚、冷氣腳弱等,而近 世遂火煉治為常服丸散。觀其治煉服食之法,殊無本源,非若乳石之有論議節度。故服之其效雖緊,而其患更速,可不戒之?土硫黃辛熱腥臭,只可治疥殺蟲,不可服。

宗奭曰︰今人治下元虛冷,元氣將絕,久患寒泄,脾胃虛弱,垂命欲盡,服之無不效。中病當便已,不可盡劑。世人蓋知用而為福,而不知其為禍,此物損益兼行故也。如病勢危急,可加丸數服,少則不效,仍加附子、乾薑、桂。

好古曰︰如太白丹、來複丹,皆用硫黃佐以硝石,至陽佐以至陰,與仲景白通湯佐以人尿、豬膽汁大意相同。所以治內傷生冷、外冒暑熱、霍亂諸病,能去格拒之寒,兼有伏陽,不得不爾。如無伏陽,只是陰証,更不必以陰藥佐之。何也?硫黃亦號將軍,功能破邪歸正,返滯還清,挺出陽精,消陰化魄。

時珍曰︰硫黃秉純陽之精,賦大熱之性,能補命門真火不足,且其性雖熱而疏利大腸,又與躁澀者不同,蓋亦救危妙藥也。但煉製久服,則有偏勝之害。況服食者,又皆假此縱 欲,自速其咎,於藥何責焉?按孫升《談圃》雲︰硫黃,神仙藥也。每歲三伏日餌百粒,去臟腑積滯有驗。但硫黃伏生於石下,陽氣溶液凝結而就,其性大熱,火煉服之,多發背疽。

方勺《泊宅編》雲︰金液丹,乃硫黃煉成,純陽之物,有痼冷者所宜。今夏至人多服之,反 為大患。韓退之作文戒服食,而晚年服硫黃而死,可不戒乎?夏英公有冷病,服硫黃、鐘乳,莫之紀極,竟以壽終,此其稟受與人異也。

洪邁《夷堅志》雲︰唐與正亦知醫,能以意治疾。吳巡檢病不得溲,臥則微通,立則不能涓滴,遍用通利藥不效。唐問其平日自製黑錫丹常服,因悟曰︰此必結砂時,硫飛去,鉛不死。鉛砂入膀胱,臥則偏重,猶可溲;立則正塞水道,故不通。取金液丹三百粒,分為十服,煎瞿麥湯下。鉛得硫氣則化,累累水道下,病遂愈。硫之化鉛,載在經方,苟無通變,豈能臻妙?

《類編》雲︰仁和縣一吏,早衰齒落不已。一道人令以生硫黃入豬臟中煮熟搗丸,或入蒸餅丸梧子大,隨意服之。飲啖倍常,步履輕捷,年逾九十,猶康健。後醉牛血,遂洞泄如金水, 悴而死。內醫官管范雲︰豬肪能製硫黃,此用豬臟尤妙。王樞使亦常服之。

【附方】舊八,新四十一。

硫黃杯︰此杯配合造化,調理陰陽,奪天地沖和之氣,乃水火既濟之方。不冷不熱,不緩不急,有延年卻老之功,脫胎換骨之妙。大能清上實下,升降陰陽。通九竅,殺九蟲,除夢泄,悅容顏,解頭風,開胸膈,化痰涎,明耳目,潤肌膚,添精髓,蠲疝墜。又治婦人血海枯寒,赤白帶下。其法用瓷碗以胡桃擦過,用無砂石硫黃生熔成汁,入明礬少許,則塵垢悉浮,以杖掠去,綿濾過,再入碗熔化,傾入杯內,蕩成杯,取出,埋土中一夜,木賊打光用之。欲紅入硃砂,欲青則入葡萄,研勻同煮成。每用熱酒二杯,清早空心溫服,則百病皆除,無出此方也。

紫霞杯︰葉石林《水雲錄》雲︰用硫黃袋盛,懸罐內,以紫背浮萍同水煮之,數十沸取出,候乾研末十兩。用珍珠、琥珀、乳香、雄黃、硃砂、羊起石、赤石脂、片腦、紫粉、白芷、甘松、三柰、木香、血竭、沒藥、韶腦、安息香各一錢,麝香七分,金箔二十片,為末,入銅杓中,慢火熔化。以好樣酒杯一個,周遭以粉紙包裹,中開一孔,傾硫入內,旋轉令勻,投冷水中取出。每旦盛酒飲二、三杯,功同上方。昔中書劉景輝因遘勞瘵,於太白山中遇一老仙,親授是方,服之果愈。人能清心寡欲而服此,仙緣可到也。

金液丹︰固真氣,暖丹田,堅筋骨,壯陽道。除久寒痼冷,補勞傷虛損。治男子腰腎久冷,心腹積聚,脅下冷痛,腹中諸蟲,失精遺尿,形羸力劣,腰膝痛弱,冷風頑痺,上氣衄血,咳逆寒熱,霍亂轉筋,虛滑下利。又治痔 濕 生瘡,下血不止,及婦人血結寒熱,陰蝕疽痔等。用石硫黃十兩研末,用瓷盒盛,以水和赤石脂封口,鹽泥固濟,日乾。地內先埋一小罐,盛水令滿,安盒在內,用泥固濟。慢火養七日七夜,候足加頂火一斤,俟冷取出研末。每一兩,用蒸餅一兩,水浸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至百丸,空心米飲服。又治傷寒身冷脈微,或吐或利,或自汗不止,或小便不禁,並宜服之,得身熱脈出為度。(《惠民和劑局方》)

暖益腰膝︰王方平通靈玉粉散︰治腰膝,暖水臟,益顏色,其功不可具載。硫黃半斤,桑柴灰五斗,淋取汁,煮三伏時。以鐵匙抄於火上試之,伏火即止。候乾,以大火 之。 如未伏更煮,以伏為度。 了研末。穿地坑一尺二寸,投水於中,待水清,取和硫末,坩鍋內煎如膏。鐵錢抄出,細研,飯丸麻子大。每空心鹽湯下十丸,極有效驗。鄉人王昭遂服之,年九十,顏貌如童子,力倍常人。(杜光庭《玉函方》)

風毒腳氣痺弱︰硫黃末三兩,鐘乳五升。煮沸入水,煎至三升,每服三合。又法︰牛乳三升,煎一升半,以五合調硫黃末一兩服,濃蓋取汗,勿見風。未汗再服,將息調理數日,更服。北人用此多效。亦可煎為丸服。(《肘後方》)

陰証傷寒極冷,厥逆煩躁,腹痛無脈,危甚者。舶上硫黃為末。艾湯服三錢,就得睡汗出而愈。(《本事方》)

陰陽二毒︰傷寒。黑龍丹︰用舶上硫黃一兩,(柳木槌研二、三日)。巴豆一兩(和殼,計個數)。用三升鐺子一口,將硫鋪底,安豆於上,以釅米醋半斤澆之。盞子緊合定,醋紙固縫,頻以醋潤之。文武火熬,候豆作聲,可一半為度,急將鐺子離火,即便入臼中搗細,再以醋兩茶腳洗鐺中藥入臼,旋下蒸餅搗丸雞頭子大。若是陰毒,用椒四十九粒,蔥白二莖,水一盞,煎六分,熱吞下一丸;陽毒,用豆豉四十九粒,蔥白一莖,水一盞,煎同前,吞下不得嚼破。經五、六日方可服之。若未傳入,或未及日數,不可服。有孕婦人吐瀉,亦可服。(《博濟方》)

一切冷氣,積塊作痛︰硫黃、焰硝各四兩(結砂),青皮、陳皮各四兩。為末,糊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飲下三十丸。(鮑氏方)元臟久冷,腹痛虛泄。應急玉粉丹︰用生硫黃五兩,青鹽一兩,細研,以蒸餅丸綠豆大。每服五丸,空心熱酒下,以食壓之。(《經驗方》)

元臟冷泄,腹痛虛極︰硫黃一兩。黃蠟化丸梧子大。每服五丸,新汲水下。一加青鹽二錢,蒸餅和丸,酒下。(《普濟方》)

氣虛暴泄,日夜三、二十行,腹痛不止,夏月路行,備急最妙。朝真丹︰用硫黃二兩,枯礬半兩。研細,水浸蒸餅丸梧子大,硃砂為衣。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溫水下,或米飲鹽湯任下。(孫尚藥《秘寶方》)

伏暑傷冷︰二氣交錯,中脘痞結,或泄或嘔,或霍亂厥逆。二氣丹︰硫黃、硝石等分研末,石器炒成砂,再研,糯米糊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新井水下。(《濟生方》)

傷暑吐瀉︰硫黃、滑石等分為末。每服一錢,米飲下,即止。(《救急良方》)

霍亂吐瀉︰硫黃一兩,胡椒五錢,為末,黃蠟一兩化,丸皂子大。每涼水下一丸。(《聖濟錄》)

小兒吐瀉︰不拘冷熱,驚吐反胃,一切吐利,諸治不效者。二氣散︰用硫黃半兩,水銀二錢半。研不見星。每服一字至半錢,生薑水調下,其吐立止。或同炒結砂為丸,方見靈砂下。(錢氏小兒方)反胃嘔吐︰方見水銀。 脾虛下白,脾胃虛冷,停水滯氣,凝成白涕下出。舶上硫黃一兩研末,炒麵一分同研,滴 冷熱水丸梧子大。每米湯下五十丸。(楊子建《護命方》)

下痢虛寒︰硫黃半兩,蓖麻仁七個,為末。填臍中,以衣隔,熱湯熨之,止乃已。(《仁存方》)

協熱下痢赤白︰用硫黃、蛤粉等分,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米飲下。(《指南方》)

腸風下血︰方見鯽魚。

老人冷秘︰風秘或泄瀉,暖元臟,除積冷,溫脾胃,進飲食,治心腹一切 癖冷氣。硫黃(柳木槌研細)、半夏(湯泡七次焙研)等分。生薑自然汁調,蒸餅和杵百下,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空心溫酒或薑湯下,婦人醋湯下。(《和劑局方》)

久瘧不止︰鮑氏方︰用硫黃、硃砂等分為末。每服二錢,臘茶清,發日五更服。當日或大作或不作,皆其效也。寒多,倍 硫;熱多倍砂。朱氏方︰用硫黃、臘茶等分為末。發日早冷水服二錢,二服效。寒多加硫;熱多,加茶。酒鱉氣鱉︰嗜酒任氣,血凝於氣,則為氣鱉。嗜酒痼冷,敗血入酒,則為血鱉。 搖頭掉尾,大者如鱉,小者如錢。上侵人喉,下蝕人肛,或附脅背,或隱腸腹。用生硫黃末,老酒調下,常服之。(《直指方》)

咳逆打呃︰硫黃燒煙,嗅之立止。(《醫方摘要》)

頭痛頭風︰如神丹︰光明硫黃、硝石各一兩,細研,水丸芡子大。空心嚼一丸,茶下。(《普濟方》)

腎虛頭痛︰《聖惠方》︰用硫黃一兩,胡粉半兩,為末,飯丸梧子大。痛時冷水服五丸,即止。

《本事方》︰用硫黃末、食鹽等分。水調生麵糊丸梧子大。每薄荷茶下五丸。《普濟方》︰用生硫黃六錢,烏藥四錢,為末,蒸餅丸梧子大。每服三、五丸,食後茶清下。

鼻上作痛︰上品硫黃末,冷水調搽。(《澹寮方》)

酒 赤鼻︰生硫黃半兩,杏仁二錢,輕粉一錢。夜夜搽 之。《瑞竹堂方》︰用舶上硫黃、雞心檳榔等分,片腦少許,為末。絹包,日日擦之。加蓖麻油更妙。鼻面紫風︰乃風熱上攻陽明經絡,亦治風刺癮疹。舶上硫黃、白礬(枯)等分,為末。 每以黃丹少許,以津液和塗之,一月見效。(《宣明方》)

身面疣目︰蠟紙卷硫黃末少許,以火燒點之, 之有聲便撥,根去。(《普濟方》)

瘍風病,白色成片︰以布拭,醋摩硫黃、附子塗之,或硫黃、白礬擦之。(《集驗方》)

小兒 耳︰硫黃末和蠟作挺插之,日二易。(《千金方》)

小兒口瘡糜爛︰生硫黃水調,塗手心、足心。效即洗去。(危氏《得效方》)

耳猝聾閉︰硫黃、雄黃等分研末。綿裹塞耳,數日即聞人語也。(《千金方》)

諸瘡弩肉︰如蛇出數寸。硫黃末一兩,肉上敷之,即縮。(《聖惠方》)

癰疽不合︰石硫黃粉,以箸蘸插入孔中,以瘥為度。(《外台秘要》)

一切惡瘡︰真君妙神散︰用好硫黃三兩,蕎麥粉二兩,為末,井 水和捏作小餅,日乾收之。臨用細研,新汲水調敷之。痛者即不痛;不痛則即痛而愈。(《坦 仙皆效方》)

疥瘡有蟲︰硫黃末,以雞子煎香油調搽,極效。(《救急良方》)

頑癬不愈︰傾過銀有蓋罐子,入硫黃一兩熔化,取起,冷定打開,取硫同蓋研末,搽之。(《孫氏集效方》)

癘風有蟲 硫黃末酒調少許,飲汁。或加大風子油,更好。(《直指方》)

女子陰瘡︰硫黃末,敷之,瘥乃止。(《肘後方》)

玉門寬冷︰硫黃,煎水頻洗。(《心傳方》)

小兒夜啼︰硫黃二錢半,鉛丹二兩。研勻,瓶固 過,埋土中七日取出,飯丸黍米大。每服二丸,冷水下。(《普濟方》)

陰濕瘡 ︰硫黃敷之,日三。(《梅師方》)

石硫赤

編輯

(《別錄》有名未用)

【釋名】石亭脂(《圖經》)、石硫丹(弘景)、石硫芝。

【集解】《別錄》曰︰理如石耆,生山石間。普曰︰生羌道山谷。

時珍曰︰此即硫黃之多赤者,名石亭脂,而近世通呼硫黃為石亭脂,亦未考此也。按《抱朴子》雲︰石硫丹,石之赤精,石硫黃之類也。浸溢於涯岸之間,其濡濕者可丸服;堅結可散服。五嶽皆有,而箕山為多,許由、巢父服之,即石硫芝是矣。

【氣味】苦,溫,無毒。

【主治】婦人帶下,止血。輕身長年(《別錄》)。壯陽除冷,治瘡殺蟲,功同硫黃(時珍)。

【附方】新二。赤鼻作痛︰紫色石亭脂,紅色次之,黃色勿用。研末,冷水調搽,半月絕根。(《聖濟錄》)

風濕腳氣︰石亭脂(生用)一兩,川烏頭(生)一兩,無名異二兩。為末,蔥白自然汁和丸梧子大。每服一錢,空心淡茶、生蔥吞下,日一服。(《瑞竹堂方》)

石硫青

編輯

(《別錄》有名未用)

【釋名】冬結石。

《別錄》曰︰生武都山石間,青白色,故名。

時珍曰︰此硫黃之多青色者。蘇頌《圖經》言︰石亭脂、冬結石並不堪入藥,未深考此也。

【氣味】酸,溫,無毒。

【主治】療泄,益肝氣,明目。輕身長年(《別錄》)。治瘡殺蟲,功同硫黃(時珍)。

【附錄】硫黃香(《拾遺》)

藏器曰︰味辛,溫,無毒。去惡氣,除冷殺蟲。似硫黃而香。雲出昆南國,在扶南南三千里。

礬石

編輯

(《本經》上品)

【校正】並入《海藥》波斯礬、《嘉 》柳絮礬。

【釋名】涅石(《綱目》)、羽涅(《本經》)、羽澤(《別錄》)

, 枯者名巴石,輕白者名柳絮礬。

時珍曰︰礬者,燔也,燔石而成也。《山海經》雲︰女床之山,其陰多涅石。郭璞注云︰ 礬石也。楚人名涅石,秦人名為羽涅。

【集解】《別錄》曰︰礬石生河西山谷,及隴西武都、石門,采無時。能使鐵為銅。

弘景曰︰今出益州北部西川,從河西來。色青白,生者名馬齒礬;煉成純白名白礬,蜀人以當硝石。其黃黑者名雞屎礬,不入藥用,惟堪鍍作以合熟銅。投苦酒中,塗鐵皆作銅色。 外雖銅色,內質不變。

恭曰︰礬石有五種︰白礬多入藥用;青、黑二礬,療疳及瘡;黃礬亦療瘡生肉,兼染皮;絳礬本來綠色,燒之乃赤,故名絳礬。

頌曰︰礬石初生皆石也,採得燒碎煎煉,乃成礬也。凡有五種,其色各異,白礬、黃礬、綠礬、黑礬、絳礬也。今白礬出晉州、慈州、無為軍,入藥及染人所用甚多。黃礬丹灶家所須,亦入藥。黑礬惟出西戎,亦謂之皂礬,染須鬢藥用之,亦染皮用。綠礬入咽喉口齒藥及染色。絳礬燒之則赤,今亦稀見。又有礬精、礬蝴蝶、巴石、柳絮礬,皆是白礬也。煉白礬時,候其極沸,盤心有濺溢,如物飛出,以鐵匕接之,作蟲形者,礬蝴蝶也。但成塊光瑩如水精者,礬精也。二者入藥,力緊於常礬。其煎煉而成,輕虛如綿絮者,柳絮礬。其燒汁至盡,色白如雪者,謂之巴石。

曰︰波斯、大秦所出白礬,色白而瑩淨,內有束針紋,入丹灶家,功力逾於河西、石門者,近日文州諸番往往有之。波斯又出金線礬,打破內有金線紋者為上,多入燒煉家用。

時珍曰︰礬石折而辨之,不只於五種也。白礬,方士謂之白君,出晉地者上,青州、吳中者次之。潔白者為雪礬;光明者為明礬,亦名雲母礬;紋如束針,狀如粉撲者,為波斯白礬,並入藥為良。黑礬,鉛礬也,出晉地;其狀如黑泥者,為昆侖礬;其狀如赤石脂有金星者,為鐵礬;其狀如紫石英,火引之成金線,畫刀上即紫赤色者,為波斯紫礬,並不入服餌藥,惟丹灶及瘡家用之。綠礬、絳礬、黃礬俱見本條。其雜色者,則有雞屎礬、鴨屎礬、雞毛礬、粥礬,皆下品,亦入外丹家用。

【修治】 曰︰凡使白礬石,以瓷瓶盛,於火中 令內外通赤,用鉗揭起蓋,旋安石蜂 巢入內燒之。每十兩用巢六兩,燒盡為度。取出放冷,研粉,以紙裹,安五寸深土坑中一宿,取用。又法︰取光明如水晶,酸、鹹、澀味全者,研粉。以瓷瓶用六一泥泥之,待乾,入粉 三升在內,旋旋入五方草、紫背天葵各自然汁一鎰,下火逼令藥汁乾,蓋了瓶口,更泥上下,用火一百斤 之。從巳至未,去火取出,其色如銀,研如輕粉用之。

時珍曰︰今人但 干汁用,謂之枯礬,不 者為生礬。若入服食,須循法度。按《九鼎神丹秘訣》,煉礬石入服食法︰用新桑合 一具。於密室淨掃,以火燒地令熱,灑水於上,或灑苦酒於上,乃布白礬於地上,以 覆之,四面以灰擁定。一日夜,其石精皆飛於 上,掃取收之。未盡者,更如前法,數遍乃止,此為礬精。若欲作水,即以掃下礬精一斤,納三年苦酒一斗中清之,號曰礬華,百日彌佳。若急用之,七日亦可。

【氣味】酸,寒,無毒;普曰︰神農、岐伯︰酸,久服傷人骨;扁鵲︰咸;雷公︰酸,無毒。權曰︰澀,涼,有小毒。

之才曰︰甘草為之使,惡牡蠣,畏麻黃。獨孤滔曰︰紅心灰 製礬。

【主治】寒熱,泄痢白沃,陰蝕惡瘡,目痛,堅骨齒。煉餌服之,輕身不老增年(《本經》)。除固熱在骨髓,去鼻中息肉(《別錄》)。除風去熱,消痰止渴,暖水臟,治中風失音。和桃仁、蔥湯浴,可出汗(大明)。生含咽津,治急喉痺。療鼻衄 鼻,鼠漏瘰癧疥癬 (甄權)。枯礬貼嵌甲,牙縫中血出如衄(宗 )。吐下痰涎飲 ,燥濕解毒追涎,止血定痛,食惡肉,生好肉,治癰疽疔腫惡瘡,癲癇疸疾,通大小便,口齒眼目諸病,虎犬蛇蠍百蟲傷(時珍)。波斯白礬(《海藥》)

【氣味】酸、澀,溫,無毒。

【主治】赤白漏下陰蝕,泄痢瘡疥,解一切蟲蛇等毒,去目赤暴腫齒痛,火煉之良(李)。柳絮礬(《嘉 》)

【氣味】同礬石。

【主治】消痰止渴,潤心肝(大明)。

【發明】弘景曰︰俗中合藥,火熬令燥,以療齒痛,多則壞齒,即傷骨之証也。而《經》 雲堅骨齒,誠為可疑。

宗奭曰︰不可多服,損心肺,卻水故也。水化書紙上,才乾則水不能濡,故知其性卻水也。治膈下涎藥多用者,此意爾。

時珍曰︰礬石之用有四︰吐利風熱之痰涎,取其酸苦涌泄也;治諸血痛脫肛陰挺瘡瘍,取其酸澀而收也;治痰飲泄痢崩帶風眼,取其收而燥濕也;治喉痺癰疽中蠱蛇蟲傷螫,取其解毒也。按︰《李迅癰疽方》雲︰凡人病癰疽發背,不問老少,皆宜服黃礬丸。服至一兩以上,無不作效,最止疼痛,不動臟腑,活人不可勝數。用明亮白礬一兩生研,以好黃蠟七錢 熔化,和丸梧子大。每服十丸,漸加至二十丸,熟水送下。如未破則內消,已破即便合。如服金石發瘡者,引以白礬末一、二匙,溫酒調下,亦三、五服見效。有人遍身生瘡,狀如蛇頭,服此亦效。諸方俱稱奇效,但一日中服近百粒,則有力。此藥不惟止痛生肌,能防毒氣內攻,護膜止瀉,托裡化膿之功甚大,服至半斤尤佳,不可欺其淺近,要知白礬大能解毒也。 今人名為蠟礬丸,用之委有效驗。

【附方】舊二十五,新六十四。 中風痰厥,四肢不收,氣閉膈塞者︰白礬一兩,牙皂角五錢。為末。每服一錢,溫水調 下,吐痰為度。(陳師古方)胸中痰 ,頭痛不欲食︰礬石一兩,水二升,煮一升,納蜜半合,頓服。須臾大吐,未吐,飲少熱湯引之。(《外台秘要》)

風痰癇病︰化痰丸︰生白礬一兩,細茶五錢,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一歲十丸,茶湯下;大人,五十丸。久服,痰自大便中出,斷病根。(鄧筆峰《雜興》)

小兒胎寒, 啼發癇︰白礬 半日,棗肉丸黍米大。每乳下一丸,愈乃止,去痰良。(《保幼大全》)

產後不語︰胡氏孤鳳散︰用生白礬末一錢,熟水調下。(《婦人良方》)

牙關緊急不開者︰白礬、鹽花等分。搽之,涎出自開。(《集簡方》)

走馬喉痺︰用生白礬末塗於綿針上,按於喉中,立破。綿針者,用榆條,上以綿纏作棗大也。 (《儒門事親方》)

喉癰乳蛾︰《濟生》帳帶散︰用礬三錢,鐵銚內熔化,入劈開巴豆三粒,煎乾去豆,研礬用之,入喉立愈。甚者,以醋調灌之。亦名通關散。法製烏龍膽︰用白礬末 盛入豬膽中,風乾研末。每吹一錢入喉,取涎出妙。咽喉谷賊腫痛︰生礬石末少少點腫處,吐涎,以癢為度。(《聖惠方》)

風熱喉痛︰白礬半斤,研末化水,新磚一片,浸透取曬,又浸又曬,至水乾,入糞廁中浸一月,取洗,安陰處,待霜出掃收。每服半錢,水下。(《普濟方》)

懸癰垂長 咽中煩悶︰白礬(燒灰)、鹽花等分。為末。箸頭頻點藥在上,去涎。(孫用和《秘寶方》)

小兒舌膜︰初生小兒有白膜皮裹舌,或遍舌根。可以指甲刮破令血出,以燒礬末半綠豆許,敷之。若不摘去,其兒必啞。(姚和眾《至寶方》)

牙齒腫痛︰白礬一兩(燒灰),大露蜂房一兩(微炙)為散。每用二錢,水煎含漱去涎。(《簡要濟眾方》)

患齒碎壞欲盡者︰常以綿裹礬石含嚼,吐去汁。(《肘後方》)

齒齦血出不止︰礬石一兩(燒)。水三升,煮一升,含漱。(《千金方》)

木舌腫強︰白礬、桂心等分,為末。安舌下。(《聖惠方》)

太 陰口瘡︰生甘草二寸,白礬一粟大。噙之,咽津。(《活法機要》)

口舌生瘡,下虛上壅︰定齋方︰用白礬泡湯濯足。張子和方︰用白礬(末)、黃丹(水飛炒)等分研,擦之。小兒鵝口,滿口白爛︰枯礬一錢,硃砂二分。為末。每以少許敷之,日三次,神驗。(《普濟方》)

小兒舌瘡,飲乳不得︰白礬和雞子置醋中,塗兒足底,二七日愈。(《千金方》)

口中氣臭︰明礬,入麝香為末,擦牙上。(《生生編》)

衄血不止︰枯礬末吹之,妙。(《聖濟方》)

鼻中息肉︰

《千金》︰用礬燒末,豬脂和,綿裹塞之。數日息肉隨藥出。一方︰用明礬一兩,蓖麻仁七個,鹽梅肉五個,麝香一字杵丸。綿裹塞之,化水自下也。眉毛脫落︰白礬十兩。燒研,蒸餅丸梧子大。每空心溫水下七丸,日加一丸,至四十九日減一丸,周而複始,以愈為度。(《聖濟錄》)

發斑怪証︰有人眼赤鼻張,大喘,渾身出斑,毛發如銅鐵,乃熱毒氣結於下焦也。白礬、滑石各一兩為末,作一服。水三碗,煎減半,不住服,盡即安。(夏子益《奇疾方》)

目翳弩肉︰白礬石納黍米大入目,令淚出。日日用之,惡汁去盡,其疾日減。(《外台秘要》)

目生白膜︰礬石一升。水四合,銅器中煎半合,入少蜜調之,以綿濾過。每日點三、四度。 (姚和眾《延齡至寶方》)

赤目風腫︰甘草水磨明礬敷眼胞上效。或用枯礬頻擦眉心。(《集簡方》)

爛弦風眼︰白礬( )一兩,銅青三錢。研末,湯泡澄清,點洗。(《永類方》)

耳出汁︰枯礬一兩,鉛丹(炒)一錢。為末,日吹之。(《聖濟錄》)

猝死壯熱︰礬石半斤,水一斗半,煮湯浸腳及踝,即得蘇也。(《肘後方》)

腳氣沖心︰白礬三兩。水一斗五升,煎沸浸洗。(《千金方》)

風濕膝痛,腳膝風濕,虛汗,少力多痛,及陰汗。燒礬末一匙頭,投沸湯,淋洗痛處。(《御藥院方》)

黃腫水腫︰推車丸︰用明礬二兩,青礬一兩,白面半斤,同炒令赤,以醋煮米粉糊為丸。棗湯下三十丸。(《濟急方》)

女勞黃膽黃家,日晡發熱而反惡寒,膀胱急,少腹滿,身盡黃,額上黑,足下熱,因作黑疸。其腹脹如水狀,大便必黑,時溏,此女勞之病,非水也。自大勞大熱,交接後入水所致。腹滿者難治。用礬石(燒)、硝石(熬黃)等分,為散。以大麥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服。病從大小便去,小便正黃,大便正黑,是其候也。(張仲景《金匱方》)

婦人黃膽,經水不調,房事觸犯所致。白礬、黃蠟各半兩,陳橘皮三錢。為末,化蠟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以滋血湯或調經湯下。(《濟陰方》)

婦人白沃,經水不利,子臟堅癖,中有乾血,下白物。用礬石三分(燒)、杏仁一分,研勻,煉蜜丸棗核大,納入臟中,日一易之。(張仲景《金匱方》)

婦人陰脫作癢︰礬石燒研,空心酒服方寸匕,日三。(《千金翼》)

男婦遺尿︰枯白礬、牡蠣粉等分。為末。每服方寸匕,溫酒下,日三服。(《余居士選奇方》)

二便不通︰白礬末填滿臍中,以新汲水滴之,覺冷透腹內,即自然通。臍平者,以紙圍環之。(《經驗方》)

霍亂吐瀉︰枯白礬末一錢,百沸湯調下。(華陀危病方)

伏暑泄瀉︰玉華丹︰白礬 為末,醋糊為丸。量大小,用木瓜湯下。(《經驗方》)

老人泄瀉不止︰枯白礬一兩,訶黎勒(煨)七錢半。為末。米飲服二錢,取愈。(《太平聖惠方》)

赤白痢下︰白礬飛過為末,好醋、飛羅面為丸梧子大。赤痢,甘草湯,白痢乾薑湯下。 (《生生方》)

氣痢不止︰巴石丸︰取白礬一大斤,以炭火淨地燒令汁盡,其色如雪,謂之巴石。取一兩研末,熟豬肝作丸梧子大。空腹,量人加減。水牛肝更佳。如素食人,以蒸餅為丸。或雲白礬中青黑者,名巴石。(劉禹錫《傳信方》)

冷勞泄痢食少,諸藥不效︰白礬三兩(燒),羊肝一具(去脂),釅醋三升煮爛,擂泥和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早夜各一服。(《普濟方》)

泄瀉下痢︰白龍丹︰用明礬枯過為末,飛羅面醋打糊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白痢薑湯下;赤痢甘草湯下;泄瀉米湯下。(《經驗方》)

瘧疾寒熱︰即上方,用東南桃心七個,煎湯下。反胃嘔吐︰白礬、硫黃各二兩,銚內燒過,入硃砂一分,為末,麵糊丸小豆大。每薑湯下十五丸。又方︰白礬(枯)三兩,蒸餅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飲服十五丸。 (《普濟方》)

化痰治嗽︰明礬二兩,生參末一兩,苦醋二升。熬為膏子,以油紙包收,旋丸豌豆大。每用一丸,放舌下,其嗽立止,痰即消。《定西侯方》︰只用明礬末,醋糊丸梧子大。 每睡時茶下二、三十丸。《摘要》︰用明礬(半生半燒)、山梔子(炒黑)等分。為末,薑汁糊為丸。如上服。《雜興方》︰用白明礬、建茶等分為末,糊丸服。

諸心氣痛︰《儒門事親》方︰生礬一皂子大,醋一盞,煎七分服,立止。邵真人方︰用明礬一兩(燒),硃砂一錢,金箔三個,為末。每服一錢半,空心白湯下。 中諸蠱毒︰晉礬、建茶等分。為末。新汲水調下二錢,瀉吐即效。未吐再服。(《濟生方》)

蛇蟲諸毒︰毒蛇、射工、沙虱等傷人,口噤目黑,手足直,毒氣入腹。白礬、甘草等分。為末。冷水服二錢。(《瑞竹堂方》)

驢馬汗毒所傷瘡痛︰白礬(飛過)、黃丹(炒紫)等分。貼之。(王氏《博濟方》)

虎犬傷人︰礬末,納入裹之,止痛尤妙。(《肘後方》)

蛇咬蠍螫︰燒刀矛頭令赤,置白礬於上,汁出熱滴之,立瘥。此神驗之方也。真元十三年,有兩僧流南方,到鄧州,俱為蛇嚙,令用此法便瘥,更無他苦。(劉禹錫《傳信方》)

壁鏡毒人必死︰白礬塗之。(《太平廣記》)

刀斧金瘡︰白礬、黃丹等分為末。敷之最妙。(《救急方》)

折傷止痛︰白礬末一匙,泡湯一碗,帕蘸乘熱熨傷處。少時痛止,然後排整筋骨,點藥。(《靈苑方》)

漆瘡作癢︰白礬湯拭之。(《千金方》)

牛皮癬瘡︰石榴皮蘸明礬末,抹之。切勿用醋,即蟲沉下。(《直指方》)

小兒風疹作癢︰白礬(燒),投熱酒中,馬尾 酒塗之。(《子母秘錄》)

小兒臍腫,出汁不止︰白礬燒灰敷之。(《聖惠方》)

乾濕頭瘡︰白礬(半生半 ),酒調塗上。(《生生編》)

身面瘊子︰白礬、地膚子等分,煎水。頻洗之。(《多能鄙事》)

腋下狐臭︰礬石絹袋盛之,常粉腋下,甚妙。(許堯臣方)魚口瘡毒︰白礬(枯)研,寒食麵糊調敷 上,即消。(《救急良方》)

陰瘡作臼︰取高昌白礬、麻仁等分。研末,豬脂和膏。先以槐白皮煎湯洗過,塗之。外以楸葉貼上。不過三度愈。(葛洪《肘後方》)

足瘡生蟲︰南方地卑濕,人多患足瘡,歲久生蟲如蛭,乃風毒攻注而然。用牛或羊或豬肚,去糞不洗,研如泥,看瘡大小,入 過泥礬半兩。以上研勻,塗帛上貼之。須臾癢入心,徐徐連帛取下,火上炙之。 蟲出,絲發馬尾千萬,或青白赤黑,以湯洗之。三日一作,不過數次,蟲盡瘡愈。(南宮從《岣嶁神書》)

嵌甲作瘡︰足趾甲入肉作瘡,不可履靴。礬石燒灰敷之。蝕惡肉,生好肉。 細細割去甲角,旬日取愈,此方神效。(《肘後方》)

雞眼肉刺︰枯礬、黃丹、朴硝等分。為末,搽之。次日浴二、三次,即愈。(《多能鄙事》)

冷瘡成漏︰明礬(半生半飛,飛者生肉,生者追膿)、五靈脂(水飛)各半錢為末。以皮紙裁條,唾和末作小捻子,香油捏濕,於末拖過,剪作大小捻,安入漏,早安午換。候膿出盡後,有些小血出,方得乾水住藥,自然生肉痊好。(《普濟方》)

魚睛疔瘡︰枯礬末,寒食麵糊調貼。消腫無膿。(崔氏方)疔瘡腫毒︰雪白礬末五錢,蔥白煨熟,搗和丸梧子大。每服二錢五分,以酒送下,未效再服。久病、孕婦 不可服。(《衛生寶鑒》)

癰疽腫毒︰方見前發明下。陰汗濕癢︰枯礬撲之。又泡湯沃洗。(《御藥院方》)

交接勞複︰卵腫或縮入,腹痛欲絕。礬石一分,硝三分。大麥粥清服方寸匕,日三服,熱毒從二便出也。(《肘後方》)

女人陰痛︰礬石三分(炒),甘草末半分。綿裹導之,取瘥。(《肘後百一方》)

疔腫惡瘡︰二仙散︰用生礬、黃丹臨時等分。以三棱針刺血,待盡敷之。不過三上,決愈。乃太醫李管勾方。(《衛生寶鑒》)

蟲蛇獸毒及蠱毒︰生明礬、明雄黃等分,於端午日研末,黃蠟和丸梧子大。每服七丸,念藥王菩薩七遍,熟水送下。(東坡《良》)方

綠礬

編輯

(《日華》)

【釋名】皂礬(《綱目》)、青礬, 赤者名絳礬(《唐本》)、礬紅。時珍曰︰綠礬可以染皂色,故謂之皂礬。又黑礬亦名皂礬,不堪服食,惟瘡家用之。 赤者俗名礬紅,以別朱紅。

【集解】頌曰︰綠礬出隰州溫泉縣、池州銅陵縣,並煎礬處生焉。初生皆石也,煎煉乃成。其形似朴硝而綠色,取置鐵板上,聚炭燒之,礬沸流出,色赤如金汁者,是真也。沸定時,汁盡,則色如黃丹。又有皂莢礬,或雲即綠礬也。

恭曰︰綠礬新出窟未見風者,正如琉璃色,人以為石膽。燒之赤色,故名絳礬。出瓜州 者良。

時珍曰︰綠礬晉地、河內、西安、沙州皆出之,狀如焰硝。其中揀出深青瑩淨者,即為青礬; 過變赤,則為絳礬。入圬墁及漆匠家多用之,然貨者亦雜以沙土為塊。昔人往往以青礬為石膽,誤矣。

【氣味】酸,涼,無毒。

【主治】疳及諸瘡(蘇恭)。喉痺蟲牙口瘡,惡瘡疥癬。釀鯽魚燒灰服,療腸風瀉血(大明)。消積滯,燥脾濕,化痰涎,除脹滿黃腫瘧利,風眼口齒諸病(時珍)。

【發明】時珍曰︰綠礬酸涌澀收,燥濕解毒化涎之功與白礬同,而力差緩。按《張三丰 仙傳方》載伐木丸雲︰此方乃上清金蓬頭祖師所傳。治脾土衰弱,肝木氣盛,木來克土,病心腹中滿,或黃腫如土色,服此能助土益元。用蒼朮二斤(米泔水浸二宿,同黃酒面曲四兩炒赤色),皂礬一斤(醋拌曬乾,入瓶火 ),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好酒、米湯任下,日二、三服。時珍常以此方加平胃散,治一賤役中滿腹脹,果有效驗。蓋此礬色綠味酸,燒之則赤,既能入血分伐木,又能燥濕化涎,利小便,消食積,故脹滿黃腫瘧痢疳疾方往往用之,其源則自張仲景用礬石硝石治女勞黃膽方中變化而來。

頌曰︰劉禹錫《傳信方》治喉痺,用皂莢礬,入好米醋同研含之,咽汁立瘥。此方出於李謨,甚奇妙。皂莢礬,即綠礬也。

【附方】舊一,新三十四。 重舌木舌︰皂礬二錢,鐵上燒紅,研,摻之。(陸氏《積德堂方》)

喉風腫閉︰皂礬一斤,米醋三斤拌,曬乾末,吹之。痰涎出盡,用良薑末少許,入茶內漱口,咽之即愈。(孫氏《集效方》)

眼暴赤爛︰紅棗五斤,入綠礬在內,火煨熟,以河水、井水各一碗,桃、柳心各七個,煎稠。每點少許入 上。(《摘玄方》)

爛弦風眼︰青礬火出毒,細研。泡湯澄清,點洗。(《永類方》)

倒睫拳毛︰方同上。 瘧疾寒熱︰礬紅、獨蒜頭(煨)等分。搗丸芡子大。每白湯嚼下一丸,端午日合之。(《普濟方》)

少陰瘧疾嘔吐︰綠礬一錢,乾薑(泡)、半夏(薑製),各半兩。為末。每服半錢,發日早以醋湯下。(《聖濟錄》)

翻胃吐食︰白面二斤半,蒸作大饅頭一個,頭上開口,剜空,將皂礬填滿,以新瓦圍住,鹽泥封固,挖土窯安放。文武火燒一日夜,取出研末,棗肉為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酒、湯任下。忌酒色。(《醫方摘要》)

大便不通︰皂礬一錢,巴霜二個,同研,入雞子內攪勻,封頭,濕紙裹,煨熟食之,酒下,即通。(《集玄方》)

腸風下血︰積年不止,虛弱甚者,一服取效。綠礬四兩,入砂鍋內,新瓦蓋定,鹽泥固濟,赤取出,入青鹽、生硫黃各一兩、研勻。再入鍋中固濟, 赤取出,去火毒,研。入熟附子末一兩,粟米粥糊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飲、溫酒任下三十丸。(《永類方》)

婦人血崩︰青礬二兩,輕粉一錢,為末,水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新汲水下。(《摘玄方》)

血証黃腫︰綠礬四兩,百草霜一升,炒麵半升,為末,沙糖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食後薑湯下。鄭時舉所傳。又方︰小麥淘淨一斤,皂礬半斤,同炒黃為末,黑棗肉半斤搗勻,米醋打糊丸梧子大。每薑湯下八、九十丸,一日三服。(《簡便方》)

脾病黃腫︰青礬四兩( 成赤珠子),當歸四兩(酒 浸七日,焙),百草霜三兩。為末,以浸藥酒打糊丸梧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溫水下。一月後黃去立效,此方祖傳七世。又方︰綠礬四兩,百草霜、五倍子各一兩,木香一錢。為末,酒煎,飛面丸梧子大。每空心酒下五丸。又方︰平胃散四兩、青礬二兩。為末,醋糊丸,米飲下。或加烏沉湯四兩,酒糊丸亦可。(潔古《活法機要》)

酒黃水腫︰黃腫積病。青礬半斤(醋一大盞,和勻,瓦盆內 乾為度)、平胃散、烏藥順氣散各半兩。為末,醋煮糊丸梧子大。每酒或薑湯下二、三十丸。不忌口,加鍋灰。(趙原楊真人《濟急方》)

食勞黃病,身目俱黃︰青礬鍋內安,炭 赤,米醋拌為末,棗肉和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後薑湯下。(《救急方》)

腹中食積︰綠礬二兩,研,米醋一大碗,瓷器煎之,柳條攪成膏,入赤腳烏一兩(研),丸綠豆大。每空心溫酒下五丸。(《聖惠方》)

疳蟲食土及生物︰研綠礬末,豬膽汁丸綠豆大。每米飲下五、七丸。(《保幼大全》)

小兒疳氣不可療者︰ 綠礬 赤、醋淬三次,為末,棗肉和丸綠豆大。每服十丸,溫水下,日三。(《集驗方》)

走馬疳瘡︰綠礬入鍋內,炭火 紅,以醋拌勻,如此三次,為末,入麝香少許。溫漿水漱淨,摻之。(談野翁《試效方》)

白禿頭瘡︰皂礬、楝樹子,燒研,搽之。(《普濟方》)

小兒頭瘡︰絳礬一兩,淡豉一兩(炒黑),膩粉二錢。研勻。以桑灰湯洗淨,摻之良。小兒甜瘡︰大棗去核,填入綠礬,燒存性研,貼之。(《拔萃方》)

耳生爛瘡︰棗子去核,包青礬 研,香油調敷之。(《摘玄方》)

蚰蜒入耳︰水調綠礬,灌之。(《普濟方》)

蛆入耳中︰綠礬摻之,即化為水。(《摘玄方》)

瘡中生蛆︰綠礬末摻貼,即化為水。(《摘玄方》)

湯火傷灼︰皂礬和涼水澆之。其疼即止,腫亦消。(楊誠《經驗方》)

癬瘡作癢︰螺螄十四個,槿樹皮末一兩,入碗內蒸熟,入礬紅三錢搗勻,搽之。(孫氏《集效方》)

甲疽延爛︰崔氏方︰治甲疽,或因割甲傷肌,或因甲長侵肉,遂成瘡腫,黃水浸淫相染,五指俱爛,漸上腳趺,泡漿四邊起,如火燒瘡,日夜倍增,醫不能療。綠礬石五兩,燒至汁盡,研末,色如黃丹,收之。每以鹽湯洗拭,用末濃敷之,以軟帛纏裹,當日即汁斷瘡乾。每日一遍,鹽湯洗濯,有膿處使淨敷,其痂乾處不須近。但有急痛,即塗酥少許令潤。五日即覺上痂起,依前洗敷。十日痂漸剝盡,軟處或更生白膿泡,即擦破敷之,自然瘥也。張侍郎病此,臥經六十日,京醫並處方無效,得此法如神。(王燾《外台秘要》)

婦人甲疽︰婦人趾甲內生瘡,惡肉突出,久不愈,名臭田螺。用皂礬日曬夜露。每以一兩,煎湯浸洗。仍以礬末一兩,加雄黃二錢,硫黃一錢,乳香、沒藥各一錢。研勻,搽之。(《醫方摘要》)

塗染白髮︰綠礬、薄荷、烏頭等分為末,以鐵漿水浸。日染之。(《相感志》)

腋下狐氣︰綠礬(半生半 )為末,入少輕粉。以半錢,浴後薑汁調搽,候十分熱痛乃止。(《仁齋直指方》)

黃礬

編輯

(《綱目》)

【集解】恭曰︰黃礬,丹灶家所須,亦入染皮用。

時珍曰︰黃礬,出陝西瓜州、沙州及舶上來者為上,黃色,狀如胡桐淚。人於綠礬中揀 出黃色者充之,非真也。波斯出者,打破中有金絲紋,謂之金線礬,磨刀劍顯花紋。《丹房 鏡源》雲︰五色山脂,吳黃礬也。

【氣味】酸、澀、咸,有毒。

【主治】療瘡生肉(蘇恭)。野雞 痔,惡瘡疥癬(李 )。治陽明風熱牙疼(李杲)。

【附方】新五。

耳出汁︰黃礬二兩燒枯,綿裹二錢塞之。(《聖惠方》)

婦人頰瘡,每年頻發︰水銀一兩半,以豬脂揉擦,令消盡。入黃礬石末二兩,胡粉一兩,再加豬脂和令如泥。洗瘡淨,塗之。別以胡粉塗膏上。此甘家秘方也。(《肘後方》)

身上瘢痕︰黃礬石(燒令汁盡)、胡粉(炒令黃)各八分。細研,以臘月豬脂和研如泥。以生布揩 令痛,乃塗藥五度。取鷹糞、白燕窠中草(燒灰)等分,和人乳塗之。其瘢自滅,肉平如故。 (崔元亮《海上集驗方》)

急疳蝕齒︰黃礬、青礬半錢,白礬(燒)一錢,麝香一分,為末。敷之,吐涎。(《聖惠方》)

妒精陰瘡︰黃礬、青礬、麝香等分。為末,敷之,不過三度。(《千金 方》)

湯瓶內鹼

編輯

(《綱目》)

【集解】時珍曰︰此煎湯瓶內,澄結成水鹼,如細砂者也。

【主治】止消渴,以一兩為末,粟米燒飯丸梧子大,每人參湯下二十丸。又小兒口瘡,臥時以醋調末書十字兩足心,驗(時珍)。

【附方】新二。

消渴引飲︰湯瓶內鹼、葛根、水萍(焙)等分。每服五錢,水煎服。又方︰湯瓶內鹼、菝根(炒)各一兩,烏梅(連核)二兩(焙)。為散。每服二錢,水一盞,石器煎七分,溫呷,日一服。(《聖濟錄》)

附錄諸石二十七種

編輯

時珍曰︰《別錄》有名未用諸石,及諸家所列而不詳,難以類附者,通附於此雲。

石脾

編輯

《別錄》有名未用曰︰味甘,無毒。主胃中寒熱,益氣,令人有子。一名胃石,一名膏石,一名硝石。生隱蕃山谷石間,黑如大豆,有赤紋,色微黃,而輕薄如棋子,采無時。

弘景曰︰皇甫士安言︰硝石,取石脾與硝石以水煮之,一斛得三斗,正白如雪,以水投中即消,故名消石。按此說,是取硝石合煮成為真硝石,不知石脾是何物?本草有石脾、石肺,人無識者。

藏器曰︰石脾生西戎鹵地,鹼水結成者。

時珍曰︰石脾乃生成者,陶氏所說是造成者。按《九鼎神丹經》雲︰石脾乃陰陽結氣,五鹽之精,因礬而成,峨嵋山多有之。俗無識者,故古人作成代用。其法用白礬、戎鹽各一斤為末,取苦參水二升,鐺中煮五沸,下二物煎減半,去滓熬乾,色白如雪,此為石脾也。 用石脾、朴硝、芒硝各一斤為末,苦參水二斗,銅鐺煎十沸,入三物煮減半,去滓煎,著器 中,冷水漬一夜,即成硝石。可化諸石為水,此與焰硝之硝石不同,皆非真也。

石肺

編輯

《別錄》曰︰味辛,無毒。主癘咳寒久痿,益氣明目。生水中,狀如覆肺,黑澤有赤紋,出水即乾。

弘景曰︰今浮石亦療咳,似肺而不黑澤,非此也。

石肝

編輯

《別錄》曰︰味酸,無毒。主身癢,令人色美。生常山,色如肝。

石腎

編輯

《別錄》曰︰味鹹,無毒。主泄痢,色白如珠。

紫石華

編輯

《別錄》曰︰味甘,平,無毒。主渴,去小腸熱。一名茈石華。生中牟山陰,采無時。

白石華

編輯

《別錄》曰︰味辛,無毒。主癉消渴,膀胱熱。生腋北鄉北邑山,采無時。

黃石華

編輯

《別錄》曰︰味甘,無毒。主陰痿消渴,膈中熱,去百毒。生腋北山,黃色,采無時。

黑石華

編輯

《別錄》曰︰味甘,無毒。主陰痿消渴,去熱,療月水不利。生弗其勞山陰石間,采無時。

陵石

編輯

《別錄》曰︰味甘,無毒。主益氣耐寒,輕身長年。生華山,其形薄澤。

時珍曰︰按《聖濟錄》雲︰汗後耳聾。用陵石,有竅如銀眼者,為末。每服一錢,冷水下。

終石

編輯

《別錄》曰︰味辛,無毒。主陰痿痺,小便難,益精氣。生陵陰,采無時。

封石

編輯

《別錄》曰︰味甘,無毒。主消渴熱中,女子疽蝕。生常山及少室,采無時。

時珍曰︰虎尾之山、游戲之山、嬰侯之山、豐山、服山,多封石,即此。

遂石

編輯

《別錄》曰︰味甘,無毒。主消渴傷中,益氣。生泰山陰,采無時。

五羽石

編輯

《別錄》曰︰主輕身長年。一名金黃,生海水中蓬葭山中,黃如金。

紫佳石

編輯

《別錄》曰︰味酸,無毒。主痺血氣。一名赤英,一名石血。生邯鄲,石如爵茈,二月採。

弘景曰︰《三十六水方》呼為紫賀石。

火藥

編輯

(《綱目》)

時珍曰︰味辛、酸,有小毒。主瘡癬,殺蟲,避濕氣溫疫。乃焰硝、硫黃、杉木炭所合,以為烽燧銃機諸藥者。

石耆

編輯

《別錄》曰︰味甘,無毒。主咳逆氣。生石間,色赤如鐵脂,四月採。

馬肝石

編輯

(《綱目》)

時珍曰︰按郭憲《洞冥記》雲︰郅支國進馬肝石百片,青黑如馬肝,以金函盛水銀養之。用拭白髮,應手皆黑。雲和九轉丹吞一粒,彌年不飢。亦可作硯。

豬牙石

編輯

(《綱目》)

時珍曰︰明目去翳。出西番,紋理如象牙,棗紅色。

碧霞石

編輯

(《綱目》)

時珍曰︰明目、去翳障。

龍涎石

編輯

(《綱目》)

時珍曰︰主大風癘瘡。出齊州。一名龍仙石。

鉛光石

編輯

(《綱目》)

時珍曰︰主哽骨。

太陽石

編輯

(《綱目》)

時珍曰︰劉守真《宣明方》︰治遠年近日一切目疾方︰用太陽石、太

陰石、碧霞石、豬牙石、河洛石、寒水石、紫石英、代赭石、菩薩石、金精石、銀精石、禹余石、礬礦石、雲母石、爐甘石、井泉石、陽起石、滑石、烏賊骨、青鹽、銅青各一兩,砂半兩,密陀僧一兩,鵬砂三錢,乳香二錢,麝香、腦子一錢,輕粉一錢半,黃丹四兩,各為末,熊膽一斤,白砂蜜二斤,井華水九碗,同熬至四碗,點水內不散為度,濾淨收點。此方所用太陽石、太陰石等,多無考証,姑附於此。

朵梯牙

編輯

(《綱目》)

時珍曰︰周定王《普濟方》︰眼科去翳,用水飛朵梯牙、火 大海螺、碗糖霜,為末,日點。又方︰用可鐵刺一錢,阿飛勇一錢,李子樹膠四錢,白雪粉八錢,為末,雞子白調作錠,每以乳女兒汁磨點之。

又方︰安咱蘆(出回回地面)、黑丁香(即蠟糞)、海螵蛸,各為末,日點。所謂朵梯牙、碗糖霜、安咱蘆、可鐵刺、阿飛勇,皆不知何物也?附錄於此以俟。

白獅子石

編輯

(《拾遺》)

藏器曰︰主白虎病,江東人呼為歷節風是也。置此於病者前自愈,亦厭伏之意也。白虎,糞神名,狀如貓。掃糞置門下,令人病此。療法︰以雞子揩病患痛處,咒願,送於糞堆之頭上,勿反 顧。

鎮宅大石

編輯

(《拾遺》)

藏器曰︰主災異不起。《荊楚歲時記》︰十二月暮日,掘宅四角,各埋一大石為鎮宅。又《鴻寶萬畢術》雲︰埋丸石於宅四隅,捶桃核七枚,則鬼無能殃也。

神丹

編輯

(《拾遺》)

藏器曰︰味辛,溫,有小毒。主萬病,有寒溫。飛金石及諸藥合成,服之長生神仙。

煙藥

編輯

(《拾遺》)

藏器曰︰味辛,溫,有毒。主瘰癧五痔 癭瘤,瘡根惡腫。乃石黃、空青、桂心並四兩,乾薑一兩。為末,置鐵片上燒之。以豬脂塗碗覆之,待藥飛上,如此五度。隨瘡大小,以鼠屎大納孔中,面封之,三度根出也。無孔,針破納之。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