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邊防輯要
東北邊防輯要 (清)楚北 曹廷杰 撰 |
東北邊防輯要序
編輯咸豐八年刑部主事何秋濤進呈所纂書籍八十卷文宗顯皇帝垂覽賜名朔方備乘其書於中俄交界及俄國古今疆域無不條分縷晰誠如聖諭所謂制度沿革山川形勢考據詳明者也顧其時東南多事俄人乘隙窺我東北尚有康熙二十八年尼布楚城定議界碑足嚴中俄之限故其書於東北邊界特由安巴格爾必齊河源外興安嶺東抵海凡中俄分屬山河不憚詳述今則疆界已殊情形不同矣奉天吉林黑龍江三省皆有邊防要圖廷傑不揣謭陋參考羣書即其有關於時務者輯為若干篇凡所依據或因文義不便稱引遂從減省其附己意以為說為考者則以廷傑謹案別之非敢掠美也但期便於觀覽有禆實用耳若夫北徼全境事蹟則朔方備乘全書具在茲固無庸置議矣
光緒十一年歲在乙酉莫春之初楚北曹廷杰序於吉林防次
東北邊防輯要卷上
編輯盛京險要考
朝鮮沿革及形勢考
明季三衞分建諸國考
三姓疆域考
征東海渥集瓦爾喀部
庫葉島沿革形勝攷
艮維窩集水源合考
卦勒察考
吉林根本說 吉林形勝 吉林險要 俄夷情形附
伊通州沿革形勢
○盛京險要考
廷傑謹考盛京北極高四十一度五十一分三十秒偏東七度一十三分東距興京二百七十里首府曰奉天興京北舊有新城晉咸康五年慕容皝擊高句麗兵及新城高句麗乞盟乃還興京界內又有南蘇城晉永和五年燕王皝使慕容恪攻高句麗拔南蘇置戍而還又有木底城晉義熙初燕慕容熙攻高句麗木底城不克案木底城在今復州東高麗之南道也晉慕容皝擊高句麗高句麗有二道其北道平闊南道險狹慕容翰曰彼以常情料之必謂大軍從北道當重北而輕南今以銳兵從南道擊之出其不意丸都不足取也別遣偏師從北道縱有蹉跌其腹心已潰四肢無能為矣皝從之奉天府東五百六十里為鴨綠江漢志注元菟郡西 【 廷傑案元菟郡即今高麗平安道】 蓋馬縣有馬訾水西南至遼東郡 【 廷傑案漢遼東郡即今遼陽州】 西安平縣 【 廷傑案漢西安平故城在今遼陽州城東】 入海過郡二行一千一百里郡二元菟遼東也新唐書馬訾水出靺鞨長白山色若鴨頭號鴨綠水唐貞觀十九年程名振等拔卑沙城遣將耀兵於鴨綠水又龍朔元年契苾何力討高麗高麗守鴨綠水不得濟何力乘冰堅渡水大破之乾封二年李勣伐高麗管記元萬頃檄文曰不知守鴨綠之險高麗報曰謹聞命矣即移兵拒守唐兵不得渡府東南三百五十里鳳凰城其相近有鳳凰山山上有壘石古城可屯十萬眾相傳唐太宗征高麗駐蹕於此又東南海中有西彌島明天啟中毛文龍言西彌島相連有三山周廣二百餘里中雲從山前西彌島後珍珠島與朝鮮國境鐵山城相近陸路則八十里水程僅三十里西彌大路至朝鮮之義州百六十里鐵山水路如之義州與鎮江相對止三四十里鎮江去遼陽三百六十里按三山島在復州南海中天啟中毛文龍言三山島在旅順東三百里從島可以入旅順旅順者登萊朝鮮水路津要也復州東七百餘里
又有皮島地形廣衍有險可恃天啟中毛文龍屯駐於此其東北為僧福島又東北即朝鮮東境之鐵山矣復州南二十里有南關島天啟中守將張盤議開河斷南關島以守衞城即此奉天南二百四十里為海城縣境內有沙卑城亦曰卑沙城高麗所築壘石為城幅員九里或譌卑奢城自登萊海道趨高麗之平壤必先出此隋大業十年來護兒出海道至卑奢城敗高麗兵將趨平壤高麗懼而請降 【 廷傑按卑沙城疑即今岫巖州南東西二高麗城是唐程名振等拔卑沙城遣將耀兵於鴨綠水其地固相近也】 海城縣西北有渤錯水唐貞觀十九年親征高麗攻安市城不克引還至遼東渡遼水遼澤泥淖不通命長孫無忌剪草填道至蒲溝駐馬督填道諸軍渡渤錯水暴風雪士卒沾溼多死者蒲溝渤錯水皆在遼澤中也 【 廷傑按安市故城在今蓋平縣東北】
又南一百二十里為蓋平縣縣南九十里有清泉山縣或曰即泉山也唐咸亨二年高麗酋鉗弁尋叛立安舜為王詔討之破安市城又敗之於泉山即此縣西十裏海又西十里為歸洲又西南百十里曰葦子套波濤險惡不利行舟晉遣使者由海道致命於慕容皝船下馬石津皆為慕容仁所留時皝在棘城路由平郭始達也奉天府西南十五里有首山山連海州衞界 【 廷傑謹按海州衞即今海城縣】 頂有平石泉出其中挹之不竭曹魏景初二年司馬懿伐公孫淵潛濟遼水進至首山大破淵軍遂圍襄平是也 【 廷傑按襄平在今遼陽州北】 唐貞觀十八年征高麗車駕渡遼水軍於馬首山亦即此山府西百六十里遼水魏司馬懿伐公孫淵圍襄平會大霖雨遼水暴漲運船自遼口竟至城下平地水數尺隋伐高麗至遼水眾軍俱會臨水為大陣高麗阻水拒守隋兵不得濟命宇文愷造浮橋二道於遼水西岸既成引橋趨東岸橋短丈餘士卒赴水接戰高麗乘高擊之為所敗乃引橋復就西岸命何稠接橋二日而成諸軍進戰於東岸高麗大敗明年復渡遼攻遼東城未克會楊元感作亂引還唐貞觀十八年遣營州都督張儉等討高麗值遼水漲儉等久不得濟既而車駕至遼澤泥淖三百餘里人馬不可通詔閻立德布土作橋軍不留行既濟即撤之以堅士卒之心及師還以遼澤泥淖遣長孫無忌將萬人剪草填道水深處以車為梁而渡今遼地遇雨則多淖蓋天設之險矣 【 廷傑按遼水即遼河今稱巨流河其遇雨泥淖難行自古為然今巨流河西四十里有柳樹河溝漲落無常每漲時不必遇雨竟至平地水深數尺人馬不可通真奇險也土人謂河神為鰍魚精或於一年中數易河道】 遼河至海城縣西南五十五里謂之三岔河當東西往來之衝亦謂之遼澤或謂之黃水晉慕容仁舉兵平郭襲慕容皝於棘城至黃水知事露乃還據平郭即此 【 廷傑按平郭城故城在今蓋平縣南大棘城在今錦州府義州西北】 奉天府西三百餘里為錦州府屬之廣甯縣縣北塞外有蒺藜山遼主延禧以金人取東京募遼東人為兵使報怨號曰怨軍命耶律淳將之屯於蒺藜山既而金將斡魯古等與淳戰淳走金人追至河裡真陂遂拔顯州於是乾懿諸州皆降於金 【 廷傑案遼史地誌東京道遼陽府即今遼陽州顯州在今廣甯東界乾州在顯州東南懿州在顯州東北則河裡真陂亦當在今廣甯界也】 謹案以上各條皆往事之涉於兵法可為前鑒者今鳳凰城居高麗之衝牛莊城為海道之門柔遠通商誠熙朝之盛事據險扼要即邊域之良圖再鴨綠一江為高麗分界其發源處距圖們江源不遠對高麗謝山茂山二城之間查由謝山西至小辰城再向西行至該諸爾河折而西南入平安道 【 平安道在瀋陽東南】 由小辰城向東南行踰嶺入咸鏡道北青地方由茂山東北行至會甯再向東北即至穩城與琿春毘連沿圖們江東南抵海濱折而西南入咸鏡道由會甯東南踰嶺亦入咸鏡道鏡城地方俱有驛路可通是此處實南扼高麗之咽喉東截踰圖們江入高麗之要道與旅順口為登萊朝鮮水路津要皆籌瀋陽者所當思患而預防也若夫山海關為畿輔重鎮西北邊牆各門藉蒙古吉林以為藩籬則固無與於邊防矣
○朝鮮沿革及形勢考
廷傑謹按朝鮮為箕子封國秦屬遼東外徼漢初燕人衞滿據其地武帝定朝鮮為真番臨屯樂浪元菟四郡昭帝並為樂浪元菟二郡漢末為公孫度所據傳至孫淵魏滅之晉永嘉末陷入高麗高麗本扶餘別種其王高璉居平壤城即樂浪郡地唐征高麗拔平壤置安東都護府其國東徙在鴨綠水東南千餘里五代唐時王建代高氏闢地益廣並古新羅百濟而為一遷都松岳以平壤為西京其後子孫遣使朝貢於宋亦朝貢遼金歷四百餘年未始易姓元至元中西京內屬置東寧路總管府畫慈悲嶺為界明洪武二年其主王顓表賀即位賜以金印誥命封高麗國王二十五年其主瑤昏迷眾推門下侍郎李成桂主國事詔從之成桂更名旦徙居漢城 【 即今高麗都城】 遣使請改國號詔更號朝鮮神宗時國王李昖縱酒倭人關白稱兵八道盡沒進窺鴨綠李昖與陪臣尹根壽等遁居義州明提督李如松恢復平壤李如柏進拓開城四道復平尋關白病亡諸倭解散國乃獲安本朝崇德初列為外藩國王李倧効命惟謹至今二百餘載奉正朔通朝貢罔敢誖謾其建置沿革如此至該國形勢綿亙渤海中南北四千餘里東西寬或一千二百餘里狹亦五六百里屏蔽海氛擁衞畿甸是天設之險以貽東隅盤石之安其要害可知已查該國向分八道 【 京畿道西北黃海道平安道東北咸鏡道正東江原道正南忠清道全羅道東南慶尚道】 三面瀕海東海一面礁石甚多並無寬闊海口海舟從來不犯西海一面亦賴全羅西北各島錯峙海中海道紆迴帆檣難騁惟南面釜山熊山等處係全羅慶尚二道最大海口為該國喫緊要害若光陽求禮雲峰南原諸險有兵防守則全羅不能入高靈大邱善山諸險有兵防守則慶尚不能犯近日京畿道仁川地方亦為海道門戶然守之尚易於全慶也至西北咸鏡平安二道與盛京吉林分據鴨綠圖們之險由平安道鐵山義州渡鴨綠江入鳳凰門為該國朝貢要路即為瀋陽邊防所關由咸鏡道北青地方西北抵小辰城鏡城地方東北抵會寧皆有孔道謹考魏母邱儉討高麗絕沃沮千餘里到肅慎南界宋端拱時契丹冠擾高麗元太祖時契丹人六哥等竄入高麗攻據江東應皆由咸鏡道入也我朝崇德二年正月太宗文皇帝於朝鮮軍營遣外藩科爾沁扎嚕特敖漢奈曼諸部兵出朝鮮咸鏡道往征瓦爾喀道出會甯擊敗朝鮮平壤巡撫兵二千人餘兵悉降五月十九日至烏拉地方遣還蒙古十六旗兵此由咸鏡道至吉林烏拉也崇德四年諭薩爾糾等往瓦爾喀收其餘黨曰爾等可於拉發地方牧馬前進往返勿擾朝鮮境地 【 謹按拉發河在吉林東南百餘里】 此由吉林入咸鏡道也由是觀之則咸鏡道之險要實挾該國建瓴之勢況今日圖們以東又有強鄰逼處哉
○明季三衞分建諸國考
明初東北邊塞止於開原迨永樂正統間自開元迤北因其部落所居建置都司一衞一百八十四所二十官其酋長為都督都指揮指揮千百在戶鎮撫等職給與印信俾仍舊俗各統其屬以時朝貢說者以東瀕海西接兀良哈南鄰朝鮮北至奴兒干北海 【 廷傑謹考黑龍江呼蘭城西北通肯河地方有奴兒城故墟今呼女兒城即明時奴兒干衞也其雲北海恐以察漢泊或呼倫貝爾池當之】 皆係女真顧衞所多空名其疆域遠近原弗及知所稱山川城站亦多在傳聞疑似之間其季也惟開原東建州衞開原北海西衞建州海西二衞東北野人衞見於載籍萬曆時建州衞為滿洲長白山二國地滿洲國五部曰蘇克素護河一作蘇克蘇滸河源出邊外納嚕窩集在吉林西南五百七十五里西南流入邊門距奉天一百七十里入渾河其部有瓜爾佳城為太祖發祥之地舊名赫圖阿拉在蘇克素護河嘉哈河之間曰渾河在蘇克素護河之下游其部有界藩城棟嘉城薩爾滸城貝琿城輿圖薩爾滸城在蘇子河入渾河處西近營盤城東北岸有寨非城曰棟鄂一作董鄂董鄂河在靉陽門東北入佟佳江其部有翁鄂洛城棟鄂城曰完顏 【 一作王甲】 曰哲陳 【 有托摩和城】 二部今不可考然必距蘇克素護河等部不遠也長白山國二部曰鴨綠江部居鴨綠江兩岸曰訥殷部有珠舍里今無可考疑訥殷即額因之轉輿圖松花江上源有額赫額因三音額因二河或即其地海西衞為扈倫國地其部有四曰哈達在吉林城西南五百三十里伊徹峯上相近又有哈達石城初哈達貝勒自舊城遷居於此稱新城其舊城在開原縣東六十五里明置廣順關於此為互市處亦稱南關一曰葉赫在吉林西北四百九十里即今葉赫驛康熙時原任內閣侍讀圖理琛著異域錄自敘始祖在葉赫國時行高望重其國主待以賓禮即此又有葉赫山城在葉赫城西北三里內有子城明於其地置鎮北關為互市處亦稱北關一曰輝發有三城一在吉林城西南一百里吉林峯上一在吉林峯西北一在輝發河邊岡上輿圖輝發河南輝發城是也一曰烏拉即今吉林北打牲烏拉城舊有宜罕山城伊罕河出焉按烏拉輝發二河入松花江哈達葉赫二河入遼河即明之海西衞與建州衞野人衞而三海西亦謂之南關北關南關哈達北關葉赫逼處開原鐵嶺乃明邊之外障也野人衞在甯古塔以東及濱海島嶼諸地距明邊絕遠羈縻而己舊分為東海國部三 【 此下至札庫塔屬焉從魏氏聖武記】 曰渥集部在虎爾喀部之東瑚葉路 【 即輿圖呼雅河】 綏芬路 【 即輿圖綏芬河】 雅蘭路 【 即輿圖雅蘭河】 烏爾固辰 【 即輿圖庫爾布新河】 穆林 【 即輿圖穆楞河今稱莫力河】 諸地屬焉曰瓦爾喀部沿瓦爾喀河入鴨綠江瀕海兩岸在興京南近朝鮮沿鴨綠江圖們江之間及諸海島為東海瓦爾喀部安楚庫優斐城屬焉曰虎爾喀部虎爾喀河出吉林烏拉界經甯古塔城 【 廷傑案虎爾喀河出長白山北麓經甯古塔西南折遶城東又北行入混同江】 北行七百里至三姓城入混同江 【 唐書渤海王都臨忽汗河虎哈即忽汗之音轉即所謂金源也】
又北沿大烏喇河松花江至混同江南岸為虎爾喀部 【 廷傑按蒲洲語烏喇江也黑龍江稱薩哈連烏喇吉林江稱吉林烏喇是也必拉河也格楞河稱格林必拉是也又江河亦可互稱吞河稱亨烏喇松花江稱松阿里必拉是也魏氏北沿大烏喇云云蓋不知滿洲語烏喇即河之稱又未詳松花江即混同江故語不可通若雲又沿松阿里必拉南岸或雲又沿混同江南岸俱虎爾喀部則釋然矣】 札庫塔 【 近琿春】 屬焉廷傑謹按 【 此下專辨東海三部】 艮維窩集之著名者四十有八 【 詳見艮維窩集水源合考】 又外興安嶺由衞底穆河發源之處分東一支抵海為外興安嶺東北一支抵俄羅斯之郭列穆斯科境為金阿林二大支之間廣袤各數千里亦盡窩集此可見窩集本大山老林之名未嘗專為一部恭查欽定開國方略天命天聰年間屢征東海渥集部其地近瑚爾喀河者則稱東海渥集部之呼爾喀部 【 方略兩見】 其地近圖們江烏蘇里江者則或言渥集或言瓦爾喀如天聰八年武巴海征瓦爾喀尼滿地方崇德二年喀覬等分四路征瓦爾喀一率阿庫里尼滿穆稜及烏爾固辰壯丁入烏爾固辰地一率綏芬雅蘭瑚葉烏爾吉 【 廷傑按烏爾吉即雅蘭錫琳二河之間大烏濟密小烏濟密二河之地】 壯丁入綏芬路其地在烏蘇里江兩岸及圖們江迤東海濱均稱瓦爾喀知自長白山東北至三姓下數百里沿今牡丹江及混同江南岸居者通稱虎爾喀部自圖們江源抵圖們江口自烏蘇里江源抵烏蘇里江口凡沿此兩岸居者通稱瓦爾喀部二部皆東海渥集地也則東海國部宜云東海渥集部二曰虎爾喀部曰瓦爾喀部不得於二部之外又雲窩集部也諸書相沿特辨於此至魏氏雲瓦爾喀河入鴨綠江濱海兩岸皆瓦爾喀部尤屬支離蓋鴨綠江既為長白山國部矣又何處容此瓦爾喀乎且瓦爾喀河入鴨綠江今其河安在乎竊謂當日諸路各有路長又眾推瓦爾喀人為部長故諸路皆可以瓦爾喀該之查綏芬河西有阿雅哈河阿瓦同音 【 松阿江一作宋瓦江是】 瓦爾喀當即此阿雅哈左帶烏蘇里右遶圖們江於方略用兵地勢頗合恐左右傅爾丹朱爾根四城亦即瓦爾喀部所據也
○三姓疆域考 【 征東海渥集虎爾喀部附】
廷傑謹案三姓北極高四十七度二十分偏東十三度二十分本明野人衞地為東海渥集部之一曰呼爾喀部亦曰虎爾喀部亦曰庫爾喀部 【 廷傑案呼爾喀部即今牡丹江上下各地其源出於甯古塔西南瑚爾哈河故稱瑚爾喀呼虎庫皆同音字也】 嘗役屬於扈倫之烏拉部我太祖高皇帝己亥年春正月東海窩集部之虎爾喀部來朝戊申年九月窩集部之虎爾哈部千人侵我甯古塔城我駐防薩齊庫路兵百擊敗之 【 廷傑按薩齊庫路疑即薩爾胡城在甯古塔城東北】 辛亥年冬十一月遣額亦都何和哩扈爾漢率兵二千往征東海呼爾喀部扎庫塔城諭降弗從圍三日攻克其城斬千人俘二千人並招降環近路長 【 廷傑按扎庫塔城在圖們江西與高麗穩縣近】 天命四年正月庚戌大臣穆哈連率兵千人征東海呼爾喀部六月己未收其丁壯二千以還十年十月勞征克呼爾喀部軍初太祖遣第三子阿拜第六子塔拜第九子巴布泰率兵一千由北路征東海呼爾喀部侍衞博爾晉備禦曰偉齊曰扎努曰塞紐克曰衷諾曰通貴曰尼堪率兵二千由南路征東海呼爾喀部博爾晉等招降五百戶先還至是阿拜等俘獲一千五百人以歸 【 廷傑按北路即今由吉林至三姓驛路南路即今由吉林至寧古塔驛路】 太宗文皇帝天聰元年長白山迤東濱海虎爾喀部三人來朝 【 廷傑按長白山迤東濱海虎爾喀部疑即扎庫塔城環近諸路也】 二年長白山迤東濱海虎爾喀部頭目四人來朝三年秋七月庫爾喀部頭目九人來朝四年五月虎爾喀部二十一人來朝十一月那堪泰路之呼爾喀人瑪爾圖等攜家屬來歸命於甯古塔邊地駐牧崇德七年九月太宗命沙爾琥達珠瑪喇率將士往征松阿里江之呼爾喀部閏十一月沙爾琥達等遣人還奏喀爾喀木屯遮克特庫屯塔圖庫屯福提希屯鄂爾琿屯斡齊奇屯庫巴察拉屯額提奇屯薩里屯尼葉爾伯屯十屯人民俱已招降於月之初十日自松阿里江旋師 【 廷傑謹按松阿里江亦稱宋瓦江今稱松花江滿洲語曰松阿里必拉今自長白山西北至白都訥經流通稱松花江亦稱混同江自白都訥至黑河口以上通稱混同江亦稱松花江此松阿里江十屯之地當在今三姓城東南及東北數百里之內查吉林輿圖三姓東南有喀爾喀山即喀爾喀木屯地尼葉隸河即尼葉爾伯屯地葉爾渾河即鄂爾琿屯地薩鐵爾河即薩里屯地三姓地圖由三姓東北混同江南岸百餘里有達卜庫屯即塔圖庫屯地又十餘里有敖奇屯即額提奇屯地又約二百廿餘里有喀爾庫瑪屯疑即庫巴察拉屯地】
【 又一百三十里今富克錦地方有富替新屯即福提希屯地又東北一百六十餘里至黑河口對岸有奇七卡屯疑即斡齊奇屯地按圖審音十得其九惟遮克特庫屯無可證據然應距九屯不遠是當日進兵應至三姓分為三路一沿混同江出塔圖庫屯等地為左路一由今三姓至蜂蜜山孔道出薩里屯鄂爾琿屯為中路一由今三姓至甯古塔驛路出喀爾喀木屯尼葉爾伯屯為右路也或曰吉林輿圖甯古塔東有鄂爾琿綏芬河三姓圖富克錦下約二百餘里有尼爾博屯所謂鄂爾琿屯尼葉爾伯屯安知非此二處乎曰鄂爾琿綏芬為綏芬河上游在蘇扎哈窩集東南一作鄂勒歡綏芬自甯古塔出此甚易自三姓出此道路崎嶇難行且審當日兵勢所趨不能踰險及此一隅葉爾渾與鄂爾琿音固相近路亦相通似無疑義惟謂尼爾博屯或即尼葉爾伯屯其說尚為可從姑存之以俟考】
自是虎爾喀部悉平先歸甯古塔統轄自甯古塔東北行四百餘里居呼爾喀河 【 今稱牡丹江】 松花江兩岸者曰諾雷 【 一作鬧雷一作拏耶勒天聰五年朝貢】 曰克宜克勒 【 一作革依克勒一作克益克勒崇德二年朝貢】 曰祜什哈哩 【 一作祜什喀禮一作虎習哈禮崇德三年朝貢】 此三喀喇 【 廷傑按滿洲語呼三姓為依蘭喀喇依蘭三也喀喇姓也】 役屬久其壯丁頭目移家內地編甲入戶有服官於京師者初以魚皮為衣後被德化冠服修飾 【 柳邊紀略曰俗稱窩稽達子即窩集部按窩集一作烏稽】 皆稱伊徹滿洲 【 一作異齊一作伊車】 其地產貂三姓即因三喀喇為名也自甯古塔東北行千五百里居混同江黑龍江兩岸者曰赫哲喀喇 【 案此從滿洲源流考柳邊紀略作薙髮黑金喀喇通志作赫錦一作赫真一作黑斤廷傑案今自烏蘇里江口以上三姓以下有入旗當差黑斤土人呼曰旗喀喇即此赫哲喀喇】 俗類窩集產貂又東北行四五百里居烏蘇里江混同江黑龍江三江匯流左右者曰額登喀喇 【 此從通志柳邊紀略作不薙髮黑金喀喇滿洲源流考亦曰赫哲喀喇廷傑謹案今自烏蘇里江以下阿吉以上土人呼曰短毛子其人皆剃髮自阿吉以下至黑勒爾以上土人呼曰長毛子其人皆不薙髮當即此額登喀喇三姓圖烏蘇里江口東圖勒密俄人村鎮下有科克特力赫哲坐落當即滿洲源流考所指】 其人披髮鼻端貫金環衣魚獸皮陸行乘舟或以舟行冰上駕以犬所謂使犬國也 【 柳邊紀略曰御者持木篙立舟上若水行攔頭者然廷傑謹案舟即異域錄所謂拖牀今東三省至東北海濱通稱扒里亦作□犂所持木篙通稱靠立特東省皆駕牛馬惟黑河口下至海濱方駕以犬耳每頭犬一頭值津錢四五十串次者亦二三十串飼以魚少則駕五六犬多則駕十二三犬可載千觔地凍從陸行每日可一二百里冰行可二三百里欲止時先以靠立插兩旁入地一二寸以止犬足尚約二三里方可駐或雪深數尺犬不能行其人則施蹋板於足下板以輕木為之寬三四寸長四五尺底鋪鹿皮令毛尖向後以釘固之手持靠立撐之而行浮在雪面不陷其速可比狗扒里而上坡下嶺輕快尤為過之嘗用以捕貂】 其語與窩集異無文字筆墨裂革以記事如古之結繩然地產貂 【 通志曰自甯古塔水路至其部東北界共四千五百餘里】
又東北行七八百里曰飛牙喀 【 一作費雅喀】 俗與額登喀喇同而赤股無袴以皮蔽其前後 【 廷傑謹案今自黑勒爾以下至東北海口土人呼曰長毛子合奇勒爾俄倫春二族凡居江沿者皆稱濟勒密當即此飛雅喀地也】 自甯古塔東北行三千里曰奇勒爾 【 一作欺勒爾廷傑謹案今自索倫以南松花江以北凡遊處山林者俱稱奇勒爾其西即為俄倫春人等遊獵之地今入三姓富克錦城當差之旗喀喇舊圖亦作奇勒爾呼為奇勒爾達子訛為奇鄰達子】 濱大東海俗產與奇雅喀喇同自甯古塔東行千餘里居烏蘇里江兩岸者曰木掄 【 一作木輪一作木倫一作穆連一作穆稜一作朮倫】 俗類窩集產貂 【 廷傑謹案木掄又作穆林一作木楞即今莫力河在烏蘇里江西岸為塔姓分界之處】 又東二百餘里居尼滿河源者 【 一作伊瞞】 曰奇雅喀喇 【 會典圖作奇雅喀爾柳邊紀喀作欺牙喀喇】 其人黥面地產貂無五穀夏食魚冬食獸以其皮為衣廷傑謹案以上各部諾雷等三喀喇歸順最先三姓城即因此為名其餘若赫哲喀喇於天命元年招服 【 時大臣安費揚古扈爾漢征東海薩哈連部凱旋遂又招服音達暉塔庫喇喇路諾羅路錫喇析路即赫哲喀喇地也詳見征索倫篇後近虎爾喀部居混同江南岸者或無常於崇德七年招降詳見上】 飛雅喀及額登喀喇奇勒爾等於康熙十年降服 【 恭查康熙十年辛亥十月壬辰聖祖諭甯古塔將軍巴海曰朕向聞爾賢能令侍朕左右朕益知爾矣飛雅喀赫哲雖已降服然其性暴戾當善為防之必須廣布教化多方訓廸以副朕懷遠至意知飛雅喀降服附近之額登喀喇奇勒爾未有不降服者聖諭蓋以赫哲該二部也】 木掄及奇雅喀喇於崇德三年以前征服 【 詳具征東海渥集瓦爾喀部篇內屢征穆稜尼滿等處】 皆三年一貢 【 柳邊紀略曰凡歲貢者除賜衣冠什器之外宴一次固山達以下陪宴三年一貢者宴三次甯古塔梅勒章京陪宴】 又有遠在海中不能至甯古塔之庫葉一部 【 說具庫葉島沿革形勝篇】 皆甯古塔屬地雍正七年設立三姓副都統分治之會典分為二圖曰海以外圖則庫葉島地也自混同江以西溯流而上抵三姓城皆三姓副都統所屬也其北境大山老林直接俄羅斯界凡數千里會典分為三姓所屬海以內圖蓋東北抵海西北抵外興安嶺其嶺南所出之水自索倫河以東皆小川東入海自噶穆河以西為哈滾河恆滾河格楞河諸大川其北控俄羅斯南接甯古塔萬山環疊雄長東陲是三姓之形勝也
○征東海渥集瓦爾喀部 【 使犬國附】
東海諸部皆在長白山以東長白山為我朝發祥之地松花江出焉北流至吉林又北轉東流合黑水為混同江逕甯古塔三姓以入東海 【 廷傑謹按此說多誤當雲北流至吉林折而西北繞白都訥又轉向東北合北岸嫩江為混同江逕三姓城北會南岸發源甯古塔之呼爾哈河即今牡丹江東北流八百里至黑河口黑龍江自西北來會又東北流七百餘里合南岸之烏蘇里江又東北行二千餘里以入於海】 水勢環抱拱衞神京古肅慎渤海女真諸國相繼居此至明萬曆年間諸國分建 【 廷傑謹案明之東北邊塞止於開原】 滿洲之部五曰蘇克素護河 【 一作蘇克蘇滸河】 曰渾河曰完顏 【 一作王甲】 曰棟鄂 【 一作董鄂】 曰哲陳長白山之部二曰納殷曰鴨綠江東海之部三曰窩集 【 亦作渥集】 曰瓦爾喀曰虎爾喀 【 廷傑謹案宜云東海窩集部二曰虎爾喀曰瓦爾喀詳見明季三衞分建諸國考後】 扈倫之部四曰葉赫 【 一作也合】 曰哈達曰輝發曰烏拉皆金代部落之遺城郭土著射獵之國非蒙古行國比也太祖高皇帝受命於天削平諸國於是滿洲五部長白山二部扈倫四部以次收入版圖其用兵最勤且征且撫者莫如東海三部 【 廷傑案宜云東海窩集二部】 及黑龍江之索倫等部其征東海窩集部之虎爾喀部廷傑已詳錄於三姓疆域攷下茲特即其征東海窩集部之瓦爾喀部者謹述之太祖高皇帝戊戌年春正月招降安楚拉庫路先是大臣費英東初征瓦爾喀部取噶嘉路殺部長阿球降其眾以歸至是以安楚拉庫路舊屬瓦爾喀部太祖命長子褚英幼弟巴雅喇與費英東噶蓋統兵一千征之星馳而往取屯寨二十餘招降萬餘人而還丁未年春命弟舒爾哈齊長子褚英次子代善大臣費英東扈爾漢率兵三千徙東海瓦爾喀部斐優城之眾於內地敗烏拉貝勒布占泰邀截之兵萬人於道五月命貝勒巴雅喇大臣額亦都費英東扈爾漢率兵千人往征東海窩集部之赫席赫路鄂謨和蘇嚕路佛納赫托克索路之並附烏拉者取屯塞而還戊申年九月窩集部之呼爾喀路千人侵我甯古塔城我駐防薩齊庫路兵擊敗之既而降人有逃至窩集部之瑚葉路者匿弗以獻己酉年十二月太祖遣扈爾漢率兵千人討之扈爾漢取瑚葉路二千戶而還是時有歸附我國之窩集部綏芬路長圖楞為窩集部之雅蘭路人所掠庚戌年十一月招降窩集部諸路長時太祖遣額亦都率兵千人往窩集部之那木都祿路綏芬路甯古塔尼瑪察路招其路長等來歸令其攜家口前行額亦都旋師至雅蘭路遂擊取之收萬餘人而還辛亥年秋七月取烏爾固辰穆稜二路先是窩集部來歸路長僧額尼喀哩二人以太祖所賜甲四十副置綏芬路為窩集部之烏爾固辰穆稜二路兵掠去太祖遣呼爾喀部長博濟哩往二路宣諭歸還所掠弗從乃命第七子阿巴泰同大臣費英東安費揚古率兵千人征之俘千餘人而還甲寅年冬十一月遣兵五百征窩集之雅蘭錫琳二路收降二百戶俘千人而還報掠我所屬之綏芬路圖楞也乙卯年冬十一月征克額赫庫掄先是窩集部東額赫庫掄人寄語我國之人曰人謂爾國驍勇可來與我等決一戰太祖遣兵二千至固納喀庫掄招之不服遂布陣鳴螺越濠三層毀其柵攻克其城陣斬八百人俘獲萬人收撫其居民編戶口五百乃班師天命二年春二月丙申遣兵收海邊部眾時東海沿邊諸部尚多未附太祖遣兵四百往征凡散處部眾悉收之其島居負險不服者乘小舟盡取之而還 【 此條亦錄於庫葉島下】
十年三月辛未征東海瓦爾喀部諸將曰喀爾達曰富喀納曰塔裕攜降附之眾三百三十人以歸四月初太祖命族弟旺善大臣達珠瑚徹爾格統兵一千五百人征東海瓦爾喀部俘獲甚眾太宗文皇帝天聰五年命大臣蒙阿圖率官八員兵三百人往征瓦爾喀二月甲戌蒙阿圖自甯古塔遣人奏捷六年冬命大臣武巴海率兵征烏扎拉部武巴海分八旗兵為四路並趨渥赫河斬獲甚眾七年十一月命大臣吉思哈武巴海率官八員兵三百人征朝鮮接壤之瓦爾喀八年五月甲辰吉思哈武巴海還至甯古塔遣人奏捷十一月使犬部蓋青頭目率五十人來朝十二月癸卯遣大臣武巴海荊古爾岱率四百人往征瓦爾喀傳諭曰聞尼滿地方有千餘人在彼築城屯駐爾等宜往略之至各屯戶多少武巴海盡知可取者量力取之有分達哩所居之屯宜率鄉導往前先取餘可次第略定凡此諸屯非有統帥哨防不過泄泄然散處各村落然其人雖愚耳目頗眾爾等自甯古塔啟行之日即行防範勿令彼知覺伺其所在以智取之九年正月使犬部索瑣科來朝四月武巴海荊古爾岱等自甯古塔遣噶爾珠奏報收撫瓦爾喀捷音十月癸未復發兵征之分八旗為四路兩旗合進一路兩黃旗武巴海為帥率兵二百九十七名進兵之地二曰額赫庫掄曰額勒約索取其地壯丁七百五十人兩紅旗多濟里為帥率兵三百五名進兵之地三曰雅蘭曰錫琳曰瑚葉取其地壯丁七百五十七人兩藍旗扎福尼為帥率兵二百九十八名進兵之地二曰阿庫里曰尼滿取其地壯丁四百八十人兩白旗武什塔為帥率兵三百三十七名進兵之地二曰諾羅曰阿萬取其地壯丁一千一十四人仍各攜鄉導以往出征主帥各授軍律一道武巴海武什塔軍律內增一款雲烏扎拉部 【 天聰六年武巴海征服者】 百壯丁家勿得侵擾又諭多濟里所往之地島嶼甚多有可取者造船取之如不可取當識之以為後圖十年三月庚戌武什塔等奏捷崇德二年正月癸亥太宗於朝鮮軍營遣外藩科爾沁扎嚕特敖漢奈曼諸部兵出朝鮮咸鏡道往征瓦爾喀道出會甯擊敗朝鮮平壤巡撫兵二千人餘兵悉降五月十九日至烏拉地方遣還蒙古十六旗兵七月己巳復命凱喀等二十四將率兵一千二百分為四路往征瓦爾喀兩黃旗舒書塔克珠為一路率甲士六十人阿庫里尼滿穆稜及烏爾固辰地南濟蘭牛彔下喀克 弟等壯丁共一百七十名入烏爾固辰兩紅旗恩古里克布圖為一路 六十人綏芬雅蘭瑚葉烏爾吉壯丁共二百名入綏芬兩白旗哈什屯滿都祜為一路率諾羅阿萬壯丁三百名至所入汛地兩藍旗為一路率額赫庫掄額勒以東塞木克勒以西壯丁共一百十名十月癸亥諸將遣六人奏黃紅白六旗俘獲捷音於次年四月師還四年七月先是東方瓦爾喀部眾叛入熊島至是太宗命朝鮮國王李倧以舟師攻熊島擒其首嘉哈禪等縛送盛京仍遣薩爾糾等四將率兵百人往瓦爾喀收其餘黨諭曰爾等可於拉發地方牧馬前進兵少宜合為一隊以行勿貪得輕殺勿妄取為俘抗拒者諭降之殺傷我兵者誅戮之軍行往返勿侵擾朝鮮境地薩爾糾等遂攜嘉哈禪同往收捕餘黨五百人五年閏正月甲申命戶部行文朝鮮國王令所在官員計口給糧俟我軍回時報明數目於額貢鳳凰城米內開除奏報並敕諭薩爾糾等所率軍士勿令多索二月丙辰太宗遣多濟里喀珠等往甯古塔會同章京鍾果兌等帶兵三四百名往征烏扎拉部諭以或由水路或由陸路往返宜速務以兵扼其重地五月至烏扎拉俘獲百有十人六月癸酉師還自是東海瓦爾喀部悉平
○庫葉島沿革形勝攷 【 環近諸小島附】
庫葉島在古為女國亦名毛人國後漢書北沃沮海中有女國唐書日本東北限大山外即毛人今庫葉島在海中恰與混同江口東西相值正與所謂北沃沮海中合北沃沮今甯古塔東北之地沃沮猶今窩集又作渥集一作烏稽皆同音異字實一地也庫葉島南隔一海峽 【 廷傑按地理全志有北路西峽在日本庫葉島之間即此】 即日本國明開原志雲苦兀在奴兒干海東人身多毛其鄰吉里述男少女多知女國毛人皆在此島矣三才圖會有奚部小如者部其國無男小如者本室韋部名當與庫葉島相近梁四公記有扶桑國此記多荒誕之言然所記外藩風土物產尚有不盡誣者所謂扶桑國即今甯古塔極東北之地其官名與高麗同其俗使鹿尤為切證特扶桑之名出於附會耳記雲扶桑國東千餘里有女國身有毛則知女國毛人蓋本一地傳聞失實以為無男耳唐書記流鬼 【 謹按唐書流鬼國去京師萬五千里其地直黑水靺鞨東北少海之北三面皆阻海今庫葉島東北隔海為俄羅斯國之甘查甲部亦曰岡扎德加亦曰堪察加其地東西南三面皆阻海惟北面與疴哥德部相連其為古流鬼國無疑甘查甲西面之海即黑龍江省東北之海亦系渤海非大海也故唐書謂之少海又雲在黑水靺鞨東北也黑水靺鞨即今黑龍江】 南鄰莫曳部明稱苦兀今稱庫葉皆莫曳音轉吉里迷元史作帖烈滅故此島今又名額里野又作野所也合而論之則庫葉島之沿革思過半矣一統志曰吉林甯古塔所屬大洲在城東北三千餘里混同江口之東大海中南北二千餘里東西數百里距西岸近處僅百里許 【 廷傑按地理全志有庫葉海峽在庫葉島吉林之間即此】 有山曰圖可蘇庫其長竟洲林木深翳有小水數十東西分流入海會典圖說曰三姓所屬海以外當混同江口之東有大洲亙千里洲之上西有博和畢河汪艾河低巴努河溫忒呼河楚克津河楚拉河特肯河伊對河俱西流東有額里野河皮倫圖河薩伊河達喜河郭多和河塔塔馬河努烈河啟社什河阿當吉河俱東流皆入於海水道
提綱曰大長島為黑龍江口海中大護沙南北袤長一千六百餘里 【 南至極高四十九度八分至極高五十四度四分】 東西最闊三四百里或一二百里 【 西近黑龍江南小圓島為東二十六度半至東北斜處為東三十度四分】 地形夭矯如游魚中脊有山連峰自北至南松林相望蜿蜒不絕水分流東西入海海平處有居人數處 【 廷傑謹按島西北有圖克蘇圖山額里雅河出其東麓其南麓為費雅喀人所居圖克蘇圖山西南為音格繩山博和畢水出其南麓音格繩山東為塔塔馬山塔塔馬河出其東麓其西麓即庫葉人等所居又有阿當吉山在島之中稍南阿當吉河出其東麓啟社什河出其北麓特肯河出其西麓伊對河出其西南麓山南即俄倫春人等所居】 何秋濤形勝論曰東三省中吉林所轄地最廣吉林所屬中三姓副都統所轄地最廣會典分三姓所轄為二圖曰海以外圖則庫葉島地也庫葉雖一洲島幅員千里為混同江口外大護沙其間捕牲部落曰庫葉曰費雅喀曰俄倫春歲時貢貂皮於吉林 【 廷傑謹按貢貂諸部先皆親赴甯古塔後設三姓副都統即赴三姓城惟庫葉島遠在海中不能時至每年遣官至距甯古塔三千里之普祿鄉收貢頒賜普祿鄉即普隆靄噶珊亦作普壠噶山今混同江南岸俄人村鎮伯力下八百餘里地名木城有木城遺蹟土人猶能述其勝事曰此當年東毛子穿官處也海對岸為莫勒奇地方】 環庫葉之島大小數十其崇山則有圖克蘇圖音格繩之屬其名川則有博和畢郭多和之屬其地四圍皆海北控俄羅斯南控日本拱護海口屹然為東三省保障是庫葉島之形勝也又曰此地隸於三姓副都統因地瘠民淳從前未專設大臣鎮守若生齒日繁似亦宜加屯戍以重邊防也廷傑謹考庫葉附近諸島有在混同江口海中者若東海島沃新楚魯峰島圖勒庫島雅普格哩島及海內天然八島均在吉林城東北各四千餘里自混同江口迆而西南抵圖們江口之東北約五千餘里均歸吉林省轄諸屬中國者若珊延島小多璧島 【 【 脫滿字】 洲語多璧狐也】 西斯赫島 【 滿洲語西斯赫褥也】 阿薩爾烏島大多璧島妞妞斐顏島 【 滿洲語妞妞呼愛小兒之詞斐顏色】 扎克塘吉島法薩爾吉島岳杭噶島 【 滿洲語岳杭噶猶言有絲棉者】 鄂爾博綽島特依楚島翁郭勒綽島和爾多島蒐楞吉島勒富島均在吉林城東南一千一百里外至二千一百里內又有在吉林城東北一千九百里之雅哈島 【 滿洲語雅哈無燄火也】 二千一百里之摩琳烏珠島又有在甯古塔城東南五百九十三里之舒圖島八百八十四里之勒富島恭查天命二年丙申遣收海邊部眾時東海沿邊諸部尚多未附太祖遣兵四百往征凡散處部眾悉收之其島居負險不服者乘小舟盡取之而還當即此庫葉島及以上諸小島也
○艮維窩集水源合考
廷傑謹按何氏艮維窩集考敘曰東北方曰艮維吉林黑龍江二省實居艮維之地山水靈秀拱衞陪京其間有曰窩集者蓋大山老林之名良由地氣深厚物產充盈故材木不可勝用洵所謂神皋陸海也然窩集不僅稱富饒並足以資防衞蓋自黑龍江以西皆設喀倫為界獨吉林等處東限於海北接俄羅斯邊界數千里初未設立喀倫惟賴窩集之險以限戎馬之足其興安嶺以北俄羅斯境亦多窩集地氣苦寒人跡罕到從古部落之居於是者非務游牧即事採捕以故深山老林鮮罹斧斤之患而數千百里絕少蹊徑較之長城巨防尤為險阻伊古以來多以窩集為部落之名良有以也滿洲源流考曰謹案兩漢晉魏時國於東方者為夫餘挹婁三韓其邑落散處山海間者又有沃沮濊等名以史傳核之沃沮之在東者東濱大海北按 【 按:接】 挹婁夫餘又有北沃沮南沃沮並皆散處山林無大君長所云單單大嶺即長白山單單與滿洲語珊延音固相也今自長白山附近東至海邊北接烏拉黑龍江西至俄羅斯叢林密樹綿亙其間魏毌丘儉討高麗絕沃沮千餘里到肅慎南界則沃沮者實即今之窩集也臣秋濤謹案欽定開國方略天命天聰年間屢征東海渥集部渥集即窩集蓋其人散居窩集之中即以為部落名也至古人以此名國尚不止沃沮一國如元魏之勿吉國隋唐之靺鞨國唐之拂涅部遼之屋惹國皆即窩集二字譯寫各異其以老林為窩集而因以名國則數千年未有改也
廷傑謹按何氏是編以納穆等四十八窩集分屬於吉林甯古塔黑龍江三城而總其目曰吉林黑龍江窩集又以依什等一百二十河一湖附錄於後亦分屬於吉林甯古塔阿勒楚喀三城而總其目曰附錄窩集發源諸水其實北及黑龍江之呼瑪爾河南及瀋陽之渾河蘇子河西及克爾素河東及僧庫勒河東北及畢哷哩河殆不止四城地也今從原本按四城方隅自近及遠分列之以便觀覽查窩集之屬於吉林者東一百二十里納穆窩集 【 滿洲語納穆生菜也高三百餘丈城東南諸河俱發源於此西接納穆達巴罕】 二百十二里塞齊窩集 【 滿洲語塞齊劃破之謂也高五里周圍十里城東諸河及甯古塔諸河俱發源於此】 六百十里瑪爾瑚哩窩集七百六十里琿托和窩集 【 滿洲語琿托和半也】 八百里聶赫窩集 【 滿洲語聶赫鴨也亦作尼葉赫】 一千里蘇扎哈窩集 【 滿洲語蘇扎哈已支也東南曰鄂勒歡綏芬】 二千二百里烏蘇哩窩集東南四百五十里色勒窩集 【 滿洲語色勒鐵也】 七百三十里納秦窩集 【 滿洲語納秦海青也在長白山之北崇岡疊嶂深林茂樹百餘里城南諸水俱源於此】 千五百四十里勒富窩集 【 勒富河發源於此】 西南一百四十里庫勒納窩集 【 東接庫勒亨窩集北接庫楞窩集其南即長嶺子城西諸河俱發源於此乾隆十九年高宗東巡有御製駐蹕庫勒納窩集口詩】 五百四十九里納魯窩集 【 即分水嶺之南密林叢翳周數十里城西南諸河及興京界內諸河俱發源於此】 東北一百九十五里錫蘭窩集 【 滿洲語錫蘭相連也】 二百五十三里和倫窩集 【 西接鄂多諾山】 四百五十里瑪延窩集八百三十里小窩集一千五百里佛勒亨窩集 【 滿洲語佛勒亨草棚也】 一千七百里畢展窩集一千七百四十里奇穆尼窩集二千一百里吉林窩集三千五十里亨根窩集 【 一作亨根倭集】 三千四百里敦敦窩集 【 滿洲語敦敦小蝶也】 三千六百里都林窩集 【 滿洲語都林一半也】 通計二十有三若窩集發源諸水之屬於吉林者東一百四十里依什河 【 源出塞齊窩集合噶嚕河西入混同江滿洲語依什羅漢松也】 一百四十餘里額伊呼河 【 源出納穆窩集南流合拉發河西入混同江】 一百七十里噶嚕河【 源出塞齊窩集西入混同江滿洲語噶嚕天鵝也】 二百九十里珠嚕多觀河 【 源出塞齊窩集東南會勒富善河】 三百七里山璧河 【 源出塞齊窩集東南會珠嚕多觀河滿洲語山璧涼水投物也】 東南六十里額赫茂河 【 源出納穆窩集西流入混同江】 九十六里拉發河 【 源出納穆窩集即額伊呼伯辰依什噶嚕四河合流處西南入混同江】 九十八里雅們河 【 源出納穆窩集西流入混同江】 三百十里穆陳河 【 源出塞齊窩集西流入混同江滿洲語穆陳釜也】 四百十六里色勒河 【 源出塞齊窩集西流入混同江】 四百三十里汗察罕河 【 源出塞齊窩集東南會勒富善河蒙古語汗君長也察罕白色也】 四百三十里堪濟哈河 【 源出塞齊窩集東南入勒富善河滿洲語堪濟哈紅嘴白頭雁也又眼下純白牛也】 四百四十里薩穆什河 【 源出塞齊窩集西南入混同江滿洲語薩穆什散也】 五百八十七里農額勒海蘭河 【 源出塞齊窩集西南流入混同江】 六百七十里達呼河 【 源出納秦窩集西北流入混同江滿洲語達呼端罩也】 七百七十里五里河 【 源出納秦窩集北流入混同江】 七百九十里吉朗吉海蘭河 【 源出納秦窩集北流入混同江】 八百二十七里庚吉音河 【 源出塞齊窩集南流入混同江滿洲語庚吉音明也】 九百三十七里永安錫庫河 【 源出納秦窩集北流入混同江滿洲語永安砂也錫庫撒袋內襯格也】 九百六十餘里哈瞻河 【 源出納秦窩集北流入混同江滿州語哈瞻木柵欄也】 九百九十五里塞珠倫河 【 源出納秦窩集北流入混同江滿洲語塞珠倫滑葉菜也】 南四十三里佛爾們河 【 源出庫勒納窩集東入混同江】 七十裏海蘭河 【 源出庫勒納窩集東入混同江】 七十五里得佛河 【 源出庫勒納窩集東流入輝發河滿洲語得佛緞幅也】 一百七十里瑪延河 【 源出庫勒納窩集東入混同江又有一在城東北百三十里】 三百二十里輝發河 【 源出納嚕窩集即雅吉善河圖們河三屯河合流東北入混同江明一統志有輝發江源出瀋陽衞廢貴德州東北流入松花江西去開原城三百五十里即此】 四百二十五里奇爾薩河 【 源出庫勒納窩集東南流入輝發其上流即曰庫勒納河滿洲語奇爾薩沙狐狸也】 四百七十里坦頻河 【 源出庫勒納窩集東南流入輝發河滿洲語坦頻瓶也】 四百七十里布爾堪河 【 源出庫勒納窩集東南流合坦頻河入輝發河其東南又有支流曰固思河】 四百七十里發河 【 源出佛斯亨山北流入輝發河又有一在城南六百六十餘里源出納秦窩集北流至兩額音合流處入混同江】 四百八十里三屯河 【 源出納嚕窩集東北流會雅古善河圖們河即為輝發河又南有支流曰塔木品河】 五百里圖們河 【 源出納嚕窩集東北流合雅吉善河三屯河即為輝發河明志有徒門河流徑建州衞東南一千里入於海又其北有支流曰楊武河西北曰覺河】 五百五十里斡穆呼河 【 源出納秦窩集北流至三音額音額赫額音兩河會流處並入混同江】 八百二十里摩克托含哩河 【 源出納秦窩集西流入額赫額音河】 八百四十餘里佛多和河 【 源出納秦窩集西流入額赫額音河河有二一在城東三百八十里源出納穆窩集西流入混同江滿洲語佛多和柳樹也】 八百七十二里泥堪河 【 源出納秦窩集西北入額赫額音河滿洲語泥堪漢人也】 西南五里溫德亨河 【 源出庫勒納窩集東北入混同江】 五十里齊努混河 【 源出庫勒納窩集東入溫德亨河滿洲語齊努混銀硃也】 五百三十里雅吉善河 【 源出納嚕窩集合圖們三屯即為輝發河】 五百七十里蘇克素護河 【 源出邊外納嚕窩集西南流入邊門距奉天一百七十里入渾河】 六百餘里噶桑阿河 【 源出納嚕窩集入英峩邊會納嚕河即為渾河】 六百餘里納嚕河 【 源出納嚕窩集入英峨邊即渾河之上流也】 六百九十里馬佳河 【 源出納嚕窩集西流入蘇子河】 六百九十里尼瑪蘭河 【 源出納嚕窩集西南入蘇子河】 六百九十里哈當阿河 【 源出納嚕窩集西流入蘇子河】 六百九十里通錫庫河 【 源出納嚕窩集西流入蘇子河】 七百三十五里章京河 【 源出納嚕窩集西流為蘇子河】 八百九十餘里錫勒們河 【 源出納嚕窩集東入三音額音河滿洲語錫勒們鷂也】 九百里溫水河 【 即哈勒琿穆克源出納嚕窩集東入三音額音河】 九百九十餘里哲松額河 【 源出納嚕窩集東入三音額音河】 西四十里綏哈河 【 源出庫勒訥窩集與蒐登河伊拉齊河北流為鄂河北注混同江滿洲語綏哈艾也】 八十餘里蒐登河 【 源出庫勒訥窩集】 九十里伊拉齊河 【 源出庫勒訥窩集滿洲語伊拉齊第三也】 一百二十餘里薩喇河 【 源出庫勒訥窩集北流會伊勒們河滿洲語薩喇嫩也】 一百四十五里伊勒們河 【 源出庫勒訥窩集其東有薩喇河西北流注之西有勒富都岱二河俱北流注之北流出邊會伊敦河入混同江金史溫屯噶布拉思居長白山阿卜薩河徙隆州額勒敏河額勒敏即伊勒們之轉音也明一統志有伊密河在開原城北四百里源出艾河北山北流合伊圖河入松花江即此按溫屯噶布拉思原作溫屯姑蒲刺史阿卜薩原作阿不辛額勒敏原作移里閔伊密原作一迷並乾隆年間譯改】 百六十餘里勒富河 【 源出庫勒訥窩集北流入伊勒們河】 三百二十餘里安巴雅哈河 【 源出庫勒訥窩集西流會克爾素河】 三百四十餘里阿濟格雅哈河 【 源出庫勒訥窩集會安巴雅哈河】 四百餘里克爾素河 【 源出庫勒訥窩集北流出邊即遼河上流也其東北支流曰穆當阿克爾素河乾隆八年高宗東巡有御製至克爾素河奉天官兵來接詩】 北二百十五里哈薩喇河 【 源出錫蘭窩集西北流人拉林河】 東北二十五里伊罕河 【 源出納穆窩集西流入混同江】 九十五里錫蘭河 【 源出錫蘭窩集西北流入混同江】 二百三十里和倫河 【 源出和倫窩集北會拉林河】 通計六十有三其窩集之屬於甯古塔者東一千四百二十里阿庫密窩集 【 滿洲語阿庫密魚皮衣也】 二千一百十四里僧庫勒窩集 【 滿洲語僧庫勒韭菜也】 二千二百十六里畢楞窩集 【 滿洲語畢楞母虎也】 二千三百三里克哷穆窩集 【 滿洲語克哷穆城垛也】 二千六百五十九里畢哷根窩集 【 滿洲語畢哷根柳條邊也】 東南五十里珊延畢爾罕窩集南八十七里佛楞窩集一百里素爾和綽窩集一百五十里瑪爾瑚哩窩集 【 噶哈哩河發源於此】 西北二百裏海蘭窩集 【 西接畢爾罕窩集連接瑪展窩集綿亙數百里】 二百二十里畢爾罕窩集 【 西接塞齊窩集】 東北六百三十餘里阿勒哈窩集六百五十里巴蘭窩集 【 在混同江之北相近有巴蘭屯滿洲語巴蘭形勢也】 八百餘里屯窩集 【 在巴蘭窩集之東混同江北滿洲語屯海島也按屯一作吞廷傑按今呼吞昂阿河】 一千一百里溫登窩集 【 在混同江北】 一千二百里都爾窩集 【 在溫登窩集之東】 一千四百五十里喀穆尼窩集 【 在王龍江東】 一千七百餘里畢歆窩集 【 滿洲語畢歆鞍巒平飾伴也】 一千七百餘里和羅窩集 【 滿洲語和羅山谷也】 一千八百餘里庫嚕窩集 【 在喀穆尼窩集之東滿洲語庫嚕嬭餅也】 一千八百五十七里明噶哩窩集二千二百五十九里莊靄窩集二千二百六十四里庫勒克窩集通計二十有三 又黑龍江城西南一百五十里庫穆哩窩集 【 蒙古語庫穆哩器皿叩著也】 黑龍江城西北七百里呼瑪爾窩集若窩集發源諸水之屬於甯古塔者東四里珊延河 【 源出珊延畢爾罕窩集西北流入瑚爾哈河】 五里花蘭河 【 源出花蘭窩集西北流入瑚爾哈河】 一千三百五十里尼滿河 【 源出尼滿窩集西北流入烏蘇里江】 一千三百八十里阿庫密河 【 源出阿庫密窩集】 一千五百餘里畢歆河 【 源出畢歆窩集西北流入烏蘇里江】 一千五百餘里和羅河 【 源出和羅窩集西北流入烏蘇里江】 二千五十八里鄂倫河 【 源出薩哈連窩集東流入海滿洲語鄂倫肘帶也】 二千一百十四里僧庫勒河 【 源出僧庫勒窩集東流入海】 二千三百六十里畢楞河 【 源出畢楞窩集東流入海】 二千三百六十九里克埒穆河 【 源出克埒穆窩集東流入海】 二千八百五十九里托穆津河 【 源出畢哷根河東南流入海】 東南四百四十里綏芬河 【 源出穆楞窩集南流入海】 五百里們河 【 源出城東南四百里蘇扎哈窩集東南流入興凱湖】 五百里呼蘭河 【 源出呼蘭窩集南流入圖們江】 五百餘里蘇扎哈河 【 源出城東四百餘里蘇扎哈窩集南流入興凱湖】 五百三十里哈濟密河 【 源出錫伯窩集】 五百三十里伊濟密河 【 源出錫伯窩集滿洲語伊濟密梳頭也又紡線也】 九百十里呼雅河 【 源出城東南一千里窩集中東北流入烏蘇里江滿洲語呼雅海螺也又麂也】 一千四百里額伊呼河 【 源出東南無名窩集西北流入烏蘇里江】 一千四百里額圖密河 【 源出東南六百里窩集中西北流入烏蘇里江】 二千三百十八里勒富勒河 【 源出勒富勒窩集東南流入海】 二千六百二十八里烏爾欽河 【 源出勒富勒窩集東南流入海】 南十里索爾和綽河 【 源出索爾和綽窩集北流入瑚爾哈河】 一百五十里噶哈哩河 【 源有二一出瑪勒呼哩窩集一出尼葉赫窩集南流會布爾哈圖河入圖們江】 四百十裏海蘭河 【 源有三俱出西南五百九十里無名山東流入布爾哈圖河元和志和囉噶有和蘭河流入海即此河有二一在城西北四十里源出海蘭窩集東流入瑚爾哈河又相近有穆霞河亦流入瑚爾哈河】 西南五十里瑪爾呼哩河 【 與阿布等河並源出瑪爾呼哩窩集北流會瑚爾哈河入畢爾騰湖】 六十五里阿布河 【 源出瑪爾呼哩窩集西南流入畢爾騰湖】 一百里松吉河 【 源出瑪爾呼哩窩集流入畢爾騰湖】 一百一十里札津河 【 源出瑪爾呼哩窩集北流入畢爾騰湖滿洲語札津長垛也】 西一百三十里愛哷河 【 源出畢爾罕窩集南會畢爾罕河滿洲語愛哷母貂鼠也】 一百四十里畢爾罕河 【 源出畢爾罕窩集東南流會為一匯於畢爾騰湖其東支流曰額伊呼河】 一百六十里珠克騰河 【 源出畢爾罕窩集南流入畢爾騰湖】 一百七十里阿拉河 【 源出畢爾罕窩集南流入畢爾騰湖】 一百八十里搭拉河 【 源出畢爾罕窩集南流會阿拉河】 二百十里都林谷河 【 源出塞齊窩集南流會勒富善河入畢爾騰湖】 二百三十里佛多和河 【 源出塞齊窩集南流會都林谷河又有一在佛多和城北】 又甯古塔西一百四十里有鄂摩和湖 【 源出畢爾罕窩集南流入畢爾騰湖】 北五十里瑪展河 【 源出西北瑪展窩集南流會海蘭河入瑚爾哈河河有二一在城東南五百四十里源出東南瑪展窩集南流入圖們江】 五十里舍赫河 【 源出舍赫窩集南流會海蘭河入瑚爾哈河】 五十里鄂克托河 【 源出城北九十里無名小山南流會海蘭河入瑚爾哈河滿洲語鄂克托藥也】 五十里札穆圖河 【 源出札穆圖窩集南流會海蘭河入瑚爾哈河】 一百二十里富達密河 【 源出富達密窩集南流入瑚爾哈河】 一百十里薩爾布河 【 源出薩爾布窩集南流入瑚爾哈河】 二百五十里舒蘭河 【 源出舒蘭窩集南流入瑚爾哈河】 三百里阿木蘭河 【 源出阿木蘭窩集南流入瑚爾哈阿 【 阿:河】 】 三百五十里安巴河 【 源出安巴畢喇窩集南流入瑚爾哈河】 四百里阿斯罕河 【 源出阿斯罕畢喇窩集南流入瑚爾哈河】 東北二十五里呼錫哈哩河 【 源出呼錫哈哩窩集北流入瑚爾哈河】 六十里尼葉赫河 【 源出尼葉赫窩集西北流入瑚爾哈河】 七十里特林河 【 源出特林窩集北流入瑚爾哈河】 六百里翁錦河 【 源出阿勒哈窩集北流入混同江滿洲語翁錦凡物安柄之孔也】 六百餘里巴河蘭 【 源出巴蘭窩集】 七百里屯河 【 源出屯窩集東南流會十餘水入混同江】 九百餘里溫登河 【 源出溫登窩集南流入混同江】 一千一百餘里都爾河 【 源出都爾窩集南流入混同江】 一千五百八十九里庫嚕河 【 源出庫嚕窩集東南流入混同江】 一千九百五十七里敦敦河 【 源出明噶哩窩集西北流入混同江】 二千五十八里查克蒐爾河 【 源出莊靄窩集西北流入混同江】 二千三百十二里畢哷哩河 【 源出莊靄窩集西北流入混同江】 通計河五十有八湖一 又阿勒楚喀城東北二百餘里瑪延河 【 源出瑪展窩集北流入混同江】
○卦勒察考
廷傑謹案朔方備乘東海諸部內屬述略載卦勒察部事三天命十年八月丁丑勞征克卦勒察軍初太祖遣大臣雅護喀穆達尼率兵征東海卦勒察部俘獲二千人至是凱旋駕出城宴勞之天命十一年十月丙辰往征東海卦勒察部大臣達珠瑚等以俘獲人口百餘及馬牛百餘還崇德二年十二月太宗率諸王貝勒等西獵於大草灘及卓索圖爾格尼等處命葉克舒為右翼大臣星訥為左翼大臣與其下阿福尼等十六人率兵六百往征卦勒察部葉克舒星訥等師至薩哈勒察俘獲男子六百四十名家口一千七百二十名馬一百五十六匹牛一百有四頭三年四月盛京留守諸王遣兵部啟心郎占巴等齎疏以聞遣禮部承政庫魯克達爾漢阿賴祝世昌姜新等迎宴之尋以所獲薩哈勒察等衣服賜兩翼大臣並賞從征將士銀兩有差查卦勒察今無其名即東海渥集虎爾喀瓦爾喀諸部亦無其地據魏源聖武記載蒙古三部曰科爾沁曰賜伯曰卦勒察謂卦勒察在嫩江左右近伯都訥 【 廷傑謹按今詢之伯都訥人猶言其地蒙古有卦勒察錫伯二種但不能分指其地耳】 則卦勒察當即今郭爾羅斯前後二旗地蓋科爾沁之名至今未易錫伯則自今呼倫貝爾錫伯山東南至杜爾伯特旗等處是也
○吉林根本說 吉林形勝 吉林險要 俄夷情形附
欽惟我大清龍興東土吉林實為根本之區自太祖高皇帝受命於天削平諸國後 【 滿洲五部長白山二部扈倫四部皆在吉林瀋陽之交】 征東海 【 渥集部虎爾喀瓦爾喀二部皆在吉林東】 以定根本徵索倫 【 在黑龍江北】 以固藩籬經營數十年迄太宗文皇帝而大功底定嗣俄羅斯竊據尼布楚城恃為巢穴逐漸侵擾順治時屢煩偏師至聖祖仁皇帝獨斷致討羅剎乃平恭讀康熙二十四年六月上諭有曰治國之道期於久安長治不可圖便一時當承平無事朕每殫心籌畫即今征羅剎之役似非甚要而所關甚鉅羅剎擾我黑龍江一帶三十餘年其所竊據距我朝發祥之地甚近不速加翦除恐邊徼之民不獲定息康熙二十七年五月上諭有曰羅剎侵我邊境與我兵築城愛琿兩次進勦雅克薩攻圍其城一切情事瑪拉可與諸臣詳言之俾洞曉其故始知朕從事羅剎原委敬繹聖意蓋以吉林為根本重地恃黑龍江為屏障雖一時滿漢諸臣咸謂羅剎距中國道遠難以成功而聖慮深遠獨酌定天時地利運餉進兵機宜不徇眾見決意命將出師深入撻伐使數十年盤踞之羅剎畏威懷德返我侵地以培根本則吉林者豈但為盛京屏障哉何願船形勝論曰吉林為東三省之一在京師東北二千三百餘里 【 廷傑按吉林北極高四十三度四十七分偏東十度二十七分】 古肅慎氏地漢挹婁北朝勿吉隋靺鞨唐燕州尋為渤海 【 廷傑案唐書渤海王都臨忽汗河即虎爾喀河今牡丹江所謂金源也】 所據遼甯江州金肇州信州及率賓等路地元海蘭府明分設各衞所後屬本朝初設將軍於甯古塔 【 廷傑案順治十年始於甯古塔設昂邦章京副都統以鎮守之康熙元年改昂邦章京為鎮守甯古塔等處將軍其地北極高四十五度偏東十三度二十分】 後移吉林 【 廷傑案康熙十五年移甯古塔將軍駐吉林烏拉留副都統鎮守甯古塔乾隆二十一年改甯古塔將軍為吉林將軍自是始稱吉林省】
而別設吉林甯古塔白都訥阿勒楚喀三姓各副都統以佐其治 【 廷傑案康熙三十年設白都訥副都統雍正七年設三姓副都統乾隆二十年設阿勒楚喀副都統】 論者第以吉林北接龍江南輔遼瀋為東方四達之衢不知其地域廣遠東至庫葉島跨海外數千里東北至赫哲費雅喀部落延袤三千餘里重關巨扃捍衞天府 【 廷傑案何氏東海諸部內屬述略敘曰為盛京屏障者吉林也為吉林根本者東海諸部也】 實為東北第一雄鎮不僅遠迎長白近繞松花 【 廷傑案松花江滿洲語呼松阿里必拉亦呼宋瓦江】 稱形勝之美也廷傑按咸豐十一年與俄羅斯分界由烏蘇里江口逆流入興凱湖踰嶺抵圖們江口江以東皆為俄屬於是甯琿姓三城邊防始重查琿春南四十里黑頂子又東南巖杵河摩闊崴又東北阿濟密蒙古街蝦蟆塘海參崴等處地方甯古塔東南六百餘里雙城子又東北二百里紅土巖 【 在興凱湖西沿】 地方三姓東北八百餘里徐爾固 【 在混同江北岸黑河口下六十里】 一千六百餘里伯力地方俱俄人與吉林交界要隘而徐爾固伯力雙城子蝦蟆塘海參崴蒙古街阿濟密巖杵河諸處均有重兵戍守則吉林邊防可因敵而籌制勝之方矣夫甯琿要害誠在甯琿三姓要害則在黑河口蜂蜜山二處蓋黑河口在三姓東北七百餘里當水路之衝凡順黑龍江而下逆混同江而上者此處實扼其咽喉 【 廷傑案此處亦江省邊防所重】 蜂蜜山在三姓東南六百里與甯琿成掎角之勢於三姓為陸路之門南可斷巖杵河海參崴諸處之後路北可據伯力之上游也若夫鴨綠圖們二江發源之處雖關於瀋陽者甚鉅 【 說詳盛京險要下】 而係於吉林者亦匪輕至烏蘇里江口以上諾羅奇訥林二河之閒部落仍屬赫真疆域實非甌脫矣再考俄人開疆每多取人之所不取或圖人之所不及防即如咸豐時窺我東南多事乘機竊發兩次進踞正亦順治初乘我入關之師初定中原因而竊據故智耳弛守備則驀入張聲威則潛退穿窬之盜何以異此此則夷情之今猶古若者也昔人有言虜牲猶犬羊震之以威則懼而逸示之以怯則驕而聚其此之謂乎
○伊通州沿革形勢
古肅慎氏地漢晉為扶餘國地南接高句麗北朝屬勿吉西鄰蠕蠕契丹隋屬靺鞨唐屬燕州尋為渤海所據遼甯江州金隆州地元遼王分地明屬海西衞後扈倫部自建為國介葉赫烏拉二國之閒國朝屬吉林光緒八年置為州其地西枕蒙古東瞰吉林南控瀋陽北制黑龍江崇山峻嶺巍然外環沃野平原坦然中止而且遼河襟其左松江帶其右廷傑嘗謂長江據天下腹地之險水師之設所以握其要也青海伊犂鎮迪為天下右肩之蔽惟哈密實扼內外之衝瀋陽吉林黑龍江為天下左肩之蔽惟伊通州尤據形勢之勝蓋以此耳
東北邊防輯要卷下
編輯征索倫
征羅剎
尼布楚事蹟
分界碑文考
外興安嶺山脈河道中俄分屬考
黑龍江察邊考
烏底河公中地方考
界碑地考
黑龍江險要
○征索倫
廷傑謹案我朝用兵於黑龍江者二自太祖高皇帝開國之初至順治元年征索倫也 【 索倫諸部內屬述略敘曰黑龍江居人不盡索倫也世於黑龍江人不問部族概稱索倫而黑龍江人居之不疑亦雅喜以索倫自號說者謂索倫驍勇聞天下故藉其名以自壯茲記黑龍江諸部事蹟以索倫冠之職是故也】 自順治初至康熙二十八年討羅剎也索倫本遼之後裔族類至繁有敖喇都喇爾布喇穆等姓多居布特哈呼倫貝爾境而齊齊哈爾墨爾根愛琿三城較少布特哈為打牲部落之總稱故東北數千里內處山野業採捕者悉隸之總管駐劄處在伊伯河西岸地名扎克丹布特哈之北境以興安大嶺為俄羅斯界呼倫貝爾之西北境以額爾古納河為俄羅斯界其與索倫同鄉而別為部落者三曰達呼兒一作達瑚里一作達虎兒 【 或作打狐狸】 著姓有克因精奇里瓦蘭果布勒等氏多占籍於齊齊哈爾等三城 【 廷傑案指齊齊哈爾墨爾根黑龍江三城】 及布特哈而呼倫貝爾則不過數家曰俄倫春亦索倫達呼爾類也黑龍江以北精奇里江源以南皆其射獵之地其眾夾精奇里江以居亦有姓都喇爾者似與索倫為近其隸布特哈八旗為官兵者謂之摩凌阿俄倫春 【 案摩凌阿者滿洲語猶雲馬上也】 其散處山野僅以納貂為役者謂之雅發罕俄倫春 【 案雅發罕者滿洲語猶雲步下也】 雅發罕俄倫春有布特哈官五員分治號曰諳達歲以徵貂至其境其人先期畢來奉命唯謹過此則深居不可蹤跡矣曰畢喇爾亦然有驍騎校四員分治之其人有姓默訥赫爾者有姓都訥亨者乃畢喇爾之著族也俄倫春又分使鹿使馬二部使鹿部在使馬部之外使馬俄倫春距齊齊哈爾城五六百里使鹿俄倫春距齊齊哈爾城千餘里即俄羅斯伊聶謝柏興亦皆使鹿俄倫春所居攷太祖癸未年征尼堪外蘭克圖倫城尼堪外蘭遁於嘉班越兩月太祖復率兵征嘉班尼堪外蘭攜其子及兄弟數人逃於鄂勒歡地築城居之鄂勒歡在齊齊哈爾城西南三十餘里周二里許丙戌年秋七月太祖往征鄂勒歡克其城尼堪外蘭遁入明邊境旋伏誅天命元年七月丁亥太祖遣大臣安費揚古扈爾漢率兵二千征東海薩哈連部行至烏勒簡河刳舟二百水陸並進取沿河三十六寨八月丁巳駐營黑龍江南岸藉冰橋之異遂引兵渡江取薩哈連部十一寨及兵還舊所過冰橋已解其西偏復結冰橋一道我兵既渡冰盡解遂又招服音達琿塔庫喇喇路 【 方略曰即使犬國】 諾羅路錫喇忻路 【 廷傑謹案烏勒簡即富爾澗河在混同江北岸吞水今呼吞昂河之下烏爾河今呼烏通河之上其地河路順混同江東北行五六百里至黑河口轉向西北入黑河陸路原無孔道然踏荒向東北行五日可至黑河口向正北行五六日可抵黑龍江愛琿城其時陸路進兵即正北一道也今惟獵戶知之又音達琿即今音達穆河塔庫即今達卜庫屯喇喇疑即今拉哈蘇蘇屯此合三地為一路也諾羅路即諾羅河今稱撓力河錫喇忻路即今奇訥林河發源喜魯林山有集納林噶珊二路對黑龍江口上下各數百里是此時進兵既取黑龍江薩哈連部旋師又招服混同江南岸千餘里也開國規模真神異哉】 天聰八年十二月太宗命巴奇蘭薩木什喀分左右翼率官四十一員兵二千五百名往征黑龍江地方諭以奏捷送俘必由錫伯綽爾門 【 方略曰科爾沁所屬地】 地方經過將來遣使往還及運送軍糧亦必於此處相待九年四月巴奇蘭薩木什喀令人奏報收服呼爾喀 【 何氏謂呼爾喀即布特哈之音轉在今墨爾根城西南與東海之呼爾喀部族同而地域異也廷傑案呼爾喀當指瑚瑪爾河南岸之呼爾喀河為名非必布特哈之音轉也綽爾門在綽爾河必於此處經過者即由今卜魁經科爾沁地進法庫門之路也】 天聰十年 【 廷傑謹案是年即崇德元年】 太宗命阿賴達爾漢率外藩蒙古諸貝勒兵往追茂明安部下逃人至使鹿部喀木尼堪地方招集葉雷舍爾特庫巴古奈土古奈等及其從役家口來獻葉雷等旋盜科爾沁部占巴拉部下馬及秉圖王部下馬而逃因命章京錫特庫等追至溫多地方圍之 【 廷傑謹考是役特命錫特庫會同武巴海率甯古塔兵追之又遣噶爾糾率卦勒察兵沿烏拉地方追緝又遣蒙古衙門撥什庫博羅往科爾沁部令土謝圖親王巴達哩卓哩克圖親王武克善發兵追緝錫特庫等率二十人躡逃人蹤跡自多爾博庫地方行至烏拉駐防邊城武巴海率四十五人來會時科爾沁部土謝圖親王下鄂爾多木卓哩克圖親王下託和泰奉命率兵二百往尼喀善城駐防聞信即簡甲士四十人往追占巴拉之弟塞爾固楞貝勒亦率所部兵橫截追之鄂爾多木追至博木博果爾地方行月餘會遇武巴海錫特庫同行途次見逃人營中遺火遂星夜馳往至溫多地方圍之按烏拉滿洲語江也黑龍江滿洲語曰薩哈連烏拉此役沿烏拉地方追緝當由黑龍江溯流而上為水師一路也】
【 多爾博庫地方即多布庫爾河烏拉駐防邊城當在額爾古納河上下錫特庫等南甯古塔至此當由今牡丹江至三姓由三姓至呼蘭再經墨爾根西南至多爾布庫河踰內興安嶺順和倫河至烏拉駐防邊城此為陸師一路也鄂爾多木追至博木博果爾地方即今尼布楚城以南呼倫貝爾以北原為博木博果爾地方塞爾固楞橫截追之當由今喀爾喀車臣汗部東路東北橫截也恭查崇德四年太宗文皇帝諭曰葉雷復逃錫特庫追至北海斬之閱七月始還知此次追兵直抵北海其路實由今黑龍江西北經俄羅斯尼布楚城至北海溫多地方也其先阿賴達爾漢率外藩蒙古兵至使鹿部喀穆尼堪地方即今俄羅斯伊聶謝柏興地伊聶謝亦作也尼賽亦作惹尼色異域錄雲伊聶謝柏興俄羅斯呼索倫為喀穆尼漢即喀木尼堪則當日進兵應由蒙古恰克圖入今俄羅斯楚庫柏興經柏海爾湖何爾口城至伊聶謝栢興也時俄人略地尚未至柏海爾湖故大兵所及如入無人之境】 崇德二年十二月賜朝貢諸外藩宴時黑龍江諸部至者曰黑龍江薩哈連 【 額附巴爾達齊之弟】 曰瑚爾布爾屯費揚古曰沃哷屯武第堪曰烏魯蘇屯莽古珠曰索倫部博木博果爾透特三年十月博木博果爾來朝既而叛去四年十一月命索海薩木什喀等率兵往征博木博果爾等五年三月索海等遣人奏言臣等至呼瑪爾河分兵各旗派定地方因道遠定期四十日至廂藍旗所派烏蘭海倫屯 【 黑龍江外紀曰呼倫貝爾通稱海蘭兒指凱喇爾一河亦音轉也即海倫也】 乃令承政伊遜率官兵往拉里闡地方伊遜等既行有四木城曰鐸陳曰阿薩津曰雅克薩曰多金四城之人抗拒不降令右翼將領葉克舒等率官兵助之遂以火攻克雅克薩城有達爾布尼等四人聚七屯之人於烏庫爾城薩木什喀等令眾軍乘旦攻之日暮克之至鐸陳城力攻一日次日聞各路報博木博果爾以兵來援恐傷我軍遂還烏魯蘇屯之索倫鄂爾吞奇勒里 【 即畢喇爾】 精奇里烏拉布丁屯以東烏木內克巴哈納以西黑龍江額爾圖屯以東阿里闡以西兩烏拉兵共六千人來襲正藍旗後隊索海薩木什喀二人率眾掩擊斬殺甚眾生擒四百人博木博果爾既敗旋失營遁走鐸陳阿薩津二城人又以兵阻截我軍往助薩木什喀之人復被我軍擊敗之薩木什喀令伊遜於鐸陳設伏又遣人往攻卦喇勒屯屯內人詣索海言屯內有索倫兵五百索海等率兵往攻遂克之
【 廷傑謹案通志鐸陳城阿薩津城俱在黑龍江城西北九百里雅克薩城在黑龍江城西北一千三百餘里城東即提咸河灣多金城作多錦城在黑龍江城西北一千三百餘里城西即拉里拉地方烏庫勒城一作伍庫爾一作厄庫爾在黑龍江城西北一千三百餘里烏魯蘇城即烏魯蘇木丹城也博木博果爾居此城在黑龍江城西北三百里周一百三十步城北即庫爾哈故地西口烏魯蘇河灣在黑龍江西北三百二十里即黑龍江中流環繞之灣也又瑚爾漢烏魯蘇河灣在黑龍江城東南達呼爾原駐劄處謂之庫爾堪部額爾圖屯通志曰額勒格河在黑龍江城西北一千三百里即此】 據額附巴爾達齊來會雲惟我多科屯人未曾附逆其小烏拉各處兵皆往助博木博果爾及大兵所向克捷於是郭博勒屯 【 即通志果布噶爾城在黑龍江城西北一百餘里】 博和哩屯 【 通志博和哩河在黑龍江城南一百五十里輿圖作傳科里博誤傳】 噶勒達屯 【 或曰即噶里達蘇屯】 穆丹屯 【 滿洲源流考作納木丹屯】 都遜屯 【 滿洲源流考尼都作遜屯】 烏爾堪屯 【 通志有烏埒格河在黑龍江城北六百七十里即此滿洲源流考作烏喇喀屯】 德篤勒屯 【 滿洲源流考作德都爾屯】 七屯之人俱已歸附並籍所獲人口皮張細數以聞太宗命每旗率兵往迎出征索倫大軍諭曰爾等此行如能過錫伯地方至克勒朱爾根處相會可謂神速矣會後由哈爾必雅勒回軍沿途宜加意防護入境時須從法庫門入不可由葉赫行以伊等習知路徑恐再至逃亡也薩木什喀等尋又遣人奏額蘇哩屯以西額爾圖屯以東又大俘獲 【 廷傑謹案是役據今屯城之可知者攷之則黑龍江全境幾震賴廟謨深遠諸將用命閱四月而大功告成信天威之難測也其旋師入法庫門之路即前諭巴奇蘭等之路】 六年正月錫特庫等自索倫部擒獲博木博果爾凱旋上諭鄭親王曰博木博果爾自叛後抗拒我軍彼時朕已定計欲令其北遁以便擒獲故揚言我軍將於黑龍江牧馬必擒博木博果爾彼聞此言果北遁朕已知之未及與爾等共議即令錫特庫濟什哈率外藩蒙古兵從蒙古北邊追躡越兩月十三日至甘地獲其弟及家屬又越十四日至齊落台地方遂獲博木博果爾 【 廷傑謹案今俄羅斯柏海爾湖西北二千餘里有堪斯克尼布楚西南數百里有乞塔堪即甘齊洛台即乞塔之轉音錫特庫率兵從蒙古北邊追躡越兩月十三日至今堪斯克地里道頗合自甘地越十四日至齊洛台今自堪斯克急行十四日亦可至乞塔然則當日追兵當由蒙古車臣汗北邊向西北追至甘地又回而東南追至乞塔也】 三月命阿爾津等征黑龍江之呼爾哈部所向克捷攻克三處曰博和哩曰諾爾喀勒曰都里又招降四處曰小噶爾達蘇曰大噶爾達蘇曰綽庫禪曰能吉勒六年十一月命鄂羅塞臣巳都哩征黑龍江呼爾喀部順治元年正月命沙爾琥達征之五月鄂羅塞臣沙爾琥達凱旋於是黑龍江全境索倫諸部皆稱臣妾此征索倫之始末也
○征羅剎
順治元年平定索倫諸部黑龍江全境皆稱臣妾而俄羅斯亦於崇德六年竊據尼布楚城恃為巢穴由是東侵雅克薩之地築城居之南擾我索倫達虎爾諸部 【 索倫達虎爾二部居額爾古納河及淨溪里江之地與羅剎接境廷傑案居額爾古納河者為索倫部居淨溪里江者為達虎爾部】 至順治九年我駐防甯古塔章京海色率所部擊之戰於烏扎拉村十二年尚書都統明安達禮自京率師往討進抵呼瑪爾諸處攻其城頗有斬獲旋以餉匱班師十四年鎮守甯古塔昂邦章京沙爾呼達敗之尚堅烏黑十五年復敗之松花庫爾瀚兩江之閒十七年巴海大敗之古法壇村然皆中道而返未獲翦除以故羅剎仍出沒不時 【 廷傑案烏扎拉村在今伯利下六百五十餘里松花江北岸銀山地方呼瑪爾即瑚瑪爾河在雅克薩城東南數百里庫爾瀚即瑚爾瀚烏魯蘇河灣在黑龍江城東南達呼爾原駐劄處謂之庫爾堪部則松花庫爾瀚兩江之閒當即今黑龍江入混同江處黑河口附近地也尚堅烏黑古法壇村二地今無可考】 十八年設船廠於吉林命昂邦章京薩兒吳代監造船艦將以水師征羅剎也康熙初羅剎犯境自牛滿河東抵恆滾侵擾黑哲奇勒爾等部又有自北海來之羅剎與費雅喀人戰又脅取俄倫春部質子 【 廷傑案牛滿河即斗滿河侵擾赫哲奇勒爾等部又與費雅喀人戰則自今黑河口以下混同江以北大興安嶺以南諸地皆受侵害自北海來之羅剎當由索倫河海灣踰大興安嶺抵恆滾河也】 十三年自吉林移水師分駐黑龍江地方十五年因俄羅斯貢使諭以嚴禁羅剎勿擾邊境而羅剎恃雅克薩為巢穴猶遷延不去二十年八月遣副都統郎談公彭春率兵往達虎爾索倫覘視情形諭曰羅剎犯我黑龍江一帶侵擾民人昔發兵進討未獲翦除近聞蔓延益甚過鈕滿恆滾諸處至赫真斐雅喀虞人住所侵掠不已爾等此行可聲言捕鹿至達呼爾索倫一面遣人赴尼布楚諭以捕鹿之故一面詳視陸路遠近沿黑龍江行圍徑薄雅克薩城下勘其情形度羅剎斷不敢出戰爾等還時其詳視自黑龍江至額蘇哩水程並訪自額蘇里 【 通志額蘇里城在黑龍江城西北八十餘里何氏方略注在黑龍江城東北四百十里廷傑案卓倫河下精奇里江上有額蘇里河通志蓋指其入江之處面言何氏則指其發源之處而言故方隅里到雖不同實同此一地也】 至寧古塔道路偕薩布素往勘以聞尋郎坦疏言臣等從達呼爾墨爾根諸邊圍獵而行凡十六日至羅剎雅克薩城從黑龍江順流回凡十五日至愛琿城觀水勢從愛琿至雅克薩舟楫可通無險阻之患兩岸俱可牽纜而行從愛琿至黑龍江混同江會合處馬行可半月程從兩江會口至雅克薩城馬行可一月程舟行逆流可三月程時尚未置驛站故道里如此十二月戊子命尚書伊桑阿赴寧古塔督修戰艦庚子郎坦等回奏攻取羅剎甚易發兵三千足矣上諭兵非善事宜暫停攻取調烏拉甯古塔兵一千五百名並置造戰艦發紅衣礮鳥槍及教之演習者於愛琿呼瑪爾二處建立木城與之對壘相機舉行所需軍糧取諸科爾沁十旗錫伯烏拉之官屯約得一萬二千石可支三年且我兵一至即行耕種不致匱乏愛琿城距索倫村落不遠五宿可到其間設一驛俟我兵將至精奇哩烏拉令索倫接濟牛羊甚有裨益如此則羅剎不得納我逋逃而彼之逋逃者且絡繹來歸自不能久存矣尋命鎮守甯古塔等處將軍巴海副都統薩布素統兵前往二十二年三月庚戌命造船運糧松花江上諭大學士覺羅勒德洪等曰饋運烏拉軍糈自遼河溯流運至等色屯隨同蒙古之力陸路運至伊屯門船載順流運至松花江甚善其定議以聞尋以勒德洪等議未周詳復令盛京刑部侍郎噶爾圖等自巨流河至等色屯驗視遼河深淺甯古塔副都統瓦里虎等自伊屯口至伊屯門伊爾門河口驗視水勢尋噶爾圖奏遼河可行三丈之船請以此式於巨流河渡口造船六十艘瓦里虎奏伊屯河可行三丈五尺之船吉林地方伐木造船百艘由伊屯河運米松花江上允之四月己卯巴海等奏言愛琿呼瑪爾距雅克薩城遼遠若駐兵兩處則勢分道阻難於防禦且過雅克薩有尼布楚等城羅剎儻水路運糧增兵救援更難為計宜乘其積儲未備速行征勦
況羅剎殺我雅斐喀居民留嫚書而去俟造船畢度七月初旬能抵雅克薩城下否則駐劄墨克頂諸地遣人觀其形勢上以所議不合命將軍巴海留鎮烏拉以副都統瓦禮祜偕薩布素往俟抵彼相勢奏請進兵旋經王大臣等議愛琿呼瑪爾之閒額蘇里地方可以藏船且有田隴舊跡即令大兵建立木城於此駐劄並設四驛 【 在額蘇里索倫村落之閒】 從之尋諭在愛琿建城永戍豫備礮具船艦令設斥堠於呼瑪爾如羅剎船由黑龍江下我舟師尾擊甚易以薩布素為鎮守愛琿等處將軍九月丁丑上諭來年運錫伯諸地糧米於額蘇里止用獵戶必致稽遲薩布素等業以來年六月前兵食齎行今又停止進征應量撥薩布素等軍前水手由陸路直往錫伯俟來年冰解與獵戶協運十月甲子遣官勘視設驛地方戶部奏愛琿至烏拉須設十驛但設驛之地不行相度難以懸議應俟來年三月雪消遣戶兵二部理藩院官各一員並令甯古塔將軍選熟知地勢者偕行就近派郭爾羅斯二旗杜爾伯特一旗嚮導各二人詳加丈量上允之尋遣戶部郎中包奇兵部郎中能特理藩院郎中額爾塞前往十一月癸未將軍薩布素等奏牛滿河之奇勒爾奚魯噶奴等殺十餘羅剎攜其妻子來歸又俄倫春之朱爾鏗格等於精奇哩烏拉殺五羅剎並獲其鳥槍又聞斐雅喀人擊殺羅剎甚眾十二月丙辰命自包衣莊撥米一萬石至科爾沁漠爾渾屯存儲二十三年正月遣官兵勦撫牛滿羅剎薩布素等奏牛滿羅剎抵恆滾河同來自北海之羅剎與費雅喀戰退居河洲若不速計剿撫則赫真費雅喀奇勒爾人民必被殘害且恐羅剎復增發前來宜乘四月冰解時即遣夸蘭大二員率官兵三百人並發紅衣礮四具令附近恆滾口費雅喀噶克當阿等鄉導抵羅剎所據地先行招撫不即歸降則盡剿滅
如羅剎聞風先遁所發之兵即乘機安輯赫真等處人民未經來附者亦招撫之上報可薩布素等旋奏夸蘭大鄂洛純等今年正月十一日抵羅剎地方遣宜番等造其居開諭之先取其鳥槍二十具並俄樂春留質之子三人遂招撫羅剎米海羅等二十一人送京安插五月馬喇等奏臣至索倫屢密詢羅剎情形皆云現在雅克薩尼布潮二城各止五六百人其得以盤踞多年者惟賴額爾古納河口至雅克薩十餘處雅克薩至布爾馬夫河口十餘處築室散居耕種自給因以捕貂尼布潮田畝不登取資納米雅兒諸姓貢賦喀爾喀巴爾虎人時販牲畜等物至尼布潮尼布潮人亦捕貂與之交易得以生存至得冷白地方耕種田畝無幾且不通水路麵食等物雖零星負載亦不足恃等情請敕喀爾喀徹臣汗收其所部附近尼布潮者兼禁止交易再請敕黑龍江將軍水陸並進作攻取雅克薩狀因取其田禾則羅剎不久自困上以薩布素等亦以取羅剎田禾為然如所請七月辛巳馬喇等偵探羅剎情形奏據生獲羅剎之費要多羅雲大兵未來之先雅克薩城已加修造昨聞大兵進發城外復增木欄所在農人盡調入城內打獵收貂亦皆罷止田禾未熟即行刈穫因今春不見兵至遂於旁臥一帶仍舊遣人耕種昂古墨阿山頂設五人更番瞭望今夏自尼布潮復增發四百人計見在雅克薩者約九百人在尼布潮者不知其數又雲雅克薩舊有船八艘吉禮過里等運糧前行被大兵擒獲故雅克薩無船大兵未來於野諾西訥城內復造船二百艘各城派兵運糧不知兵數多寡並運往何處吉禮過里黨內人逃回雅克薩雲大兵勢盛戰艦絡繹不絕眾驚失措今自尼布潮增發人眾大兵進時不知時勢若何等語其生獲羅剎一並解送京師安插十二月乙巳命選擇籐牌官兵征剿羅剎遣司員至山東河南山西三省於安插墾荒福建投誠官兵內選擇善用籐牌願行効力五百人令地方大臣給銀贍其妻子兼為整裝遣行
又傳令八旗漢軍察明福建等處投誠官兵內善用籐牌及滾被片刀者勿論主僕開列職名並器具送部其在天津鄭克塽馮錫范諸處亦遣人察取前項人買器具尋又諭聞福建有雙層堅好籐牌移文提督施琅選取四百並刀速送至京毋誤軍機二十四年正月癸未命都統公彭春都督何祐等率福建籐牌兵五百人代黑龍江兵守城種地四月命自墨勒根至雅克薩設立驛站上諭議政王等愛琿兵於是月起行五月中旬可至雅克薩城凡奏報軍機自雅克薩至額蘇里經愛琿前來恐迂道遲迴令理藩院侍郎明愛於杜爾伯特扎賴特派兵五百人並索倫兵酌自墨勒根至雅克薩設驛奏報軍機庶免貽誤五月都統公彭春等率師抵雅克薩城下遵旨宣諭促令歸巢羅剎遷延不去乃分水陸兵為兩翼急進攻城中大驚頭目額里克舍等窮迫乞降遂遷歸雅庫彭春收復雅克薩城並以逃人還七月壬申命自烏拉吉林至愛琿設立驛站先是郎中包奇等奏自烏喇吉林至愛琿計丈量共一千一百九十五里應設十四驛上諭驛遞關係緊要凡丈量當以五尺為度今程途太遠令包奇等再馳驛前往詳加丈量至是包奇等奏自烏喇吉林城至愛琿城以五尺細丈共一千三百四十里應設十九驛上報可九月伊桑阿等遵奏自納木爾河口至溫察爾屯詳勘山野空曠多可耕之地其閒空郭爾進屯與黑龍江近應築城又勘黑 【 黑:墨】 勒根附近處有嫩江岸之墨勒根屯可以築城尋議墨勒根較空郭爾進緊要空郭爾進築城其令停止於墨勒根築城二十五年正月羅剎復來城雅克薩地命將軍薩布素率所部兵二千往勦並發籐牌兵及礮具至黑龍江軍前八月薩布素遵旨回奏言於城三面掘濠築壘濠外置木椿鹿角分汛防禦城西對江另設一軍復派剿禦之兵於東西兩岸備江路來援之羅剎為持久計九月己酉俄羅斯國察罕汗上疏乞撤雅克薩之圍上許之
二十七年五月癸酉俄羅斯察罕汗使臣費要多羅等至色冷格地方遣人來期我使至彼會議聖祖因諭索額圖等曰羅剎侵我邊境交戰於黑龍松花呼瑪爾諸江據我屬所居尼布楚雅克薩地方收納逃人根特木爾等與大兵築城愛琿兩次進剿雅克薩攻圍其城一切情事瑪拉可與諸臣詳言之俾洞曉其故始知朕從事羅剎原委至爾等奉使前往有應酌議者即詳議以聞索額圖等奏言察俄羅斯所據尼布楚本係我茂明安部游牧之所雅克薩係我達呼兒總管倍勒兒故墟原非羅剎所有亦非兩界隙地也況黑龍江最為隘要未可輕忽視之由黑龍江而下可至松花江由松花江 【 廷傑案此松花江當指吉林以下伯都訥以上之江而言】 而下可至嫩江南行可通庫爾瀚江及烏拉甯古塔 【 廷傑案當雲由黑龍江南行可通庫爾瀚及烏拉甯古塔】 錫伯科爾沁 【 廷傑案當雲由黑龍江西南行可通錫伯科爾沁】 索倫達呼爾 【 廷傑案當雲由黑龍江西北行可通索倫達呼爾】 諸處若向黑龍江口可達於海又恆滾牛滿等江及淨溪里江口俱合流於黑龍江環江左右均係我屬俄樂春奇勒爾畢喇兒等民人及赫真費雅喀所居之地不盡取之邊民終不獲安臣以為尼布楚雅克薩黑龍江上下及通此江之一河一溪皆屬我地不可棄之於俄羅斯又我之逃人根特木爾等三佐領及續逃一二人悉應索還如一一遵行即歸彼逃人及大兵俘獲招撫者與之畫疆分界貿易往來否則臣當即還不與彼議和矣上允是日索額圖等啟行尋以喀爾喀厄魯特爭戰阻道還二十八之 【 之:衍文】 年四月壬辰以俄羅斯使臣所遣人至言其大使者費要多羅等前來尼布楚地方上乃遣索額圖等赴尼布楚就議又命調黑龍江兵千五百人各帶仗械由水路赴尼布楚與索額圖等會索額圖等奏言尼布楚雅克薩既係我屬所居地臣等請仍如前議以尼布楚為界此內諸地均歸於我
上諭今以尼布楚為界必不與俄羅斯則彼遣使貿易無棲託之所勢難相通爾等初議時仍當以尼布楚為界彼使者若懇求尼布楚可即以額爾古納為界索額圖等既抵尼布楚城與俄羅斯國來使費要多羅額禮克謝會議彼初猶以尼布楚雅克薩為所擴之地固執爭辨索額圖等以鄂嫩尼布楚係我國所屬茂明安諸部落舊址雅克薩係我國人阿爾巴西等故居後為所竊據細述其原委開示之因直斥其侵犯之非復宣諭皇上好生德意於是費要多羅等及俄羅斯國人眾皆歡呼誠服遂出其地圖議明分界事宜共相盟誓永歸和好索額圖等以聞聖祖命王大臣等集議奏言應於議定格爾必齊河諸地立碑以垂永久勒滿漢字及俄羅斯字喇地訥字蒙古字於上今雖與俄羅斯和好邊界已定但各省有官兵駐防之例仍照前議於墨爾根黑龍江設官兵駐防疏入聖祖從之十二月丙子遣官立碑於格爾必齊河諸地其碑曰大清國遣大臣與俄羅斯國議定邊界之碑一將由北流入綽爾訥即烏倫穆河相近格爾必齊河為界循此河上流不毛之地有石大興安以至於海凡山南一帶流入黑龍江之溪河盡屬中國山北一帶之溪河盡屬俄羅斯一將流入黑龍江之額爾古納河為界河之南岸屬於中國河之北岸屬於俄羅斯其南岸之眉勒爾喀河口所有俄羅斯房舍遷移北岸一將雅克薩地方俄羅斯所修之城盡行除毀雅克薩所居俄羅斯人民及諸物用盡行撤往察漢汗之地一凡獵戶人等斷不許越界如有一二小人擅自越界捕獵偷盜者即行擒拿送各地方該管官該管官照所犯輕重懲處或十人或十五人相聚持械捕獵殺人搶掠者必奏聞即行正法不以小故阻壞大事仍與中國和好毋起爭端一從前一切舊事不議外中國所有俄羅斯之人及俄羅斯所有中國之人仍留不必遣還一今既永相和好以後一切行旅有準令往來文票者許其貿易不禁一和好會盟之後有逃亡者不許收留即行送還
○尼布楚事蹟
尼布楚城北極高五十一度四分偏西十七分本蒙古布拉特烏梁海茂明安諸部落游牧採捕之地初非羅剎所有亦非甌脫之區也攷俄羅斯於崇德四年始略有麥嘉湖及菴雅臘河附近之地又數年始據尼布楚城恭繹康熙三十九年聖祖仁皇帝聖諭雲尼布楚等處原係布拉忒烏梁海諸部落之地彼皆林居以捕貂為業人稱為樹中人後俄羅斯強勝遂併吞之已五六十年溯查康熙三十九年庚辰上距崇德六年辛巳恰六十年則俄羅斯吞併尼布楚之地當自崇德六年始由是而東侵雅克薩南侵額爾古納索倫諸部垂四十年皆恃尼布楚為巢穴恭讀康熙二十二年聖祖諭曰大兵前臨雅克薩以朕諭旨遣人宣布俄羅斯諭之曰不忍將爾等遽行殄滅爾等欲各安生業共享太平則當即返雅庫地方以雅庫為界於彼處捕其貂皮於彼土收其物產勿入我邊界恣意妄為又曰俄羅斯果能遵旨即回以雅庫為界而我兵駐劄愛琿則於雅克薩地方安置哨兵令疆界甯謐二十四年正月諭曰姑再傳旨羅剎爾不欲相安無事可速回雅庫於彼為界捕貂收賦勿復入內地二十五年諭大學士勒德洪學士麻爾圖曰日者大兵往征俄羅斯破雅克薩城釋俄羅斯不誅赦之使生還其時不並取尼布楚地者蓋以尼布楚畫為疆索使俄羅斯不得越尼布楚界界外聽其捕牲也謹按二十二年二十四年聖諭皆言雅庫而不言尼布楚二十五年聖諭則言尼布楚而不言雅庫均係與俄羅斯畫界之地考俄羅斯總記有雅古薩部即雅庫也亦曰亞谷斯科亦曰亞古德斯科亦曰雅谷內府圖所載惹鞠斯歸當即其地 【 廷傑謹案一作阿谷即疴哥德斯科又曰郭列穆斯歸和屯其地北極高七十三度偏東三度五十分】 二十五年九月察罕汗上疏引咎聖祖嘉其情詞恭順又憫其屬人無棲託之所爰捐尼布楚以畀之至乾隆二十二年八月俄羅斯因尼布楚口糧議借黑龍江輓運上諭軍機大臣等俄羅斯驛遞來人在理藩院呈遞薩納特文書內稱伊國東北邊界居人被災現造船輓運口糧必由東路尼布楚地方陰葛達河額爾袞河及黑龍江行走求勿攔阻等語
初與俄羅斯議定十一條內並無踰界遣人運送什物一項己交該衙門飭撥矣但外夷不識事體或以己在理藩院呈遞文書遂不俟回文即向台站人等求其放過亦事所必有將軍綽勒多即令台站官員曉諭伊等雲爾薩納特衙門雖已行文理藩院我等並未接准理藩院文書豈敢據爾一面之詞私放入境假令我等口稱曾行文爾薩納特衙門即欲進爾邊界行走爾等信乎務須加意防守卡座勿令私過儻不聽阻止恃強前行台站官員報到時綽勒多即派官兵擒拏照私越疆界辦理乾隆五十八年二月上諭軍機大臣據明亮奏查明尼布楚城雅克薩城原委一摺該處境地既經松鄂托與俄羅斯使臣議以雅克薩城內屬尼布楚城屬俄羅斯並令將向在雅克薩之俄羅斯盡撒回伊察罕汗地方現在雅克薩曾否設卡撥人駐守著明亮等查明奏聞 【 廷傑謹案松鄂托即額索圖譯文對音字】 攷尼布楚城即古烏洛侯地北史真君四年烏洛侯遣使朝貢四夷傳勿吉在高句麗北失韋在勿吉北千里地豆乾在失韋西千餘里烏洛侯在地豆乾之北去代都四千五百餘里西北二十日行有於己尼大水所謂北海也 【 廷傑案勿吉即窩集亦即烏稽今寧古塔東北混同江以南地失韋今黑龍江口至雅克薩上下地地豆乾今呼倫貝爾以西喀嚕倫河諸地於己尼即惹尼色亦即伊聶謝之轉音字今俄地有伊聶謝河源於柏海爾湖所謂北海當即指此湖也】 又曰烏洛侯國西北有完水 【 廷傑案即黑龍江】 東北流合於難水按難水即今嫩江一作腦溫江亦名諾尼江者也今地誌以嫩江入黑龍而北史謂完水入難水蓋今人以黑龍為經流 【 廷傑案此黑龍即指黑河口以下混同江而言】 故言嫩江入之北史則以嫩江為經流故言完水入之其實一也今黑龍江源別名敖嫩河亦作鄂倫河亦即烏洛侯烏羅渾之音轉此尼布楚之事蹟也
○分界碑文考
康熙二十八年與俄羅斯分界立碑已詳於平定羅剎篇後顧世傳界碑漢文與分界盟約清文有不同者案西清黑龍江外紀曰格爾必齊河源出興安嶺南入黑龍江河口東岸有石勒清漢蒙古及俄羅斯喇第諾五體字康熙二十八年所立分界碑也余嘗從土人得分界盟約清文較世傳界碑漢文微有異同昭代掌故所關譯出以備參考其文雲中國大聖皇帝欽差分界大臣議政大臣領侍衞內大臣索額圖內大臣都統一等公舅舅佟國綱都統郎談都統班達爾善鎮守黑龍江等處將軍薩布素護軍統領瑪喇理藩院侍郎溫達會同俄羅斯察罕汗使臣俄昆尼等在尼布楚地方公議得一將自北流入黑龍江之綽爾納即烏魯木河附近之格爾必齊河為界沿此河口 【 廷傑謹案口當為源】 之大興安嶺至海凡嶺陽流入黑龍江之河道悉屬中國其嶺陰河道悉屬俄羅斯惟烏地河以南興安嶺以北中閒所有地方河道暫行存放俟各還國察明後或遣使或行文再行定議一將流入黑龍江之額爾古納河為界南岸屬中國北岸屬俄羅斯其南岸墨里勒克河 【 廷傑案即輿圖謨里爾肯河】 口現存俄羅斯廬舍著徙於北岸一雅克薩地方俄羅斯所築城垣盡行拆毀居民諸物悉行撤回察罕汗處一分界定疆兩國獵戶不得越過如有一二宵小私行越境打牲偷竊者拏送該管官分別輕重治罪此外十人或十五人合夥執仗殺人劫物者務必奏聞即行正法其一二人誤犯者兩國照常和好不得擅動征伐一除從前一切舊事不議外中國現有之俄羅斯及俄羅斯現有中國之人免其互相索還著即留存一兩國既永遠和好嗣後往來行旅如有路票聽其交易一自會盟日起逋逃者不得收納拏獲送還一兩國大臣相會議定永遠和好之處奉行不得違誤廷傑謹案此文八條末一條不過堅盟約之意如葵邱之會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後言歸於好例耳漢文無之前七條乃所盟之約如葵邱之會初命再命三命四命五命之詞也其與漢文不同者第二條下南岸墨里勒克河漢文作南岸之眉勒爾喀河 【 廷傑案輿圖眉勒爾喀河在謨里爾肯河南】 所指之河雖異而地實相鄰其多於漢文者第一條下漢文止於山北一帶之溪河盡屬俄羅斯此則於其嶺陰河道悉屬俄羅斯下多惟烏地河以南八句其餘各條詞意都與漢文相符恭查雍正五年與俄羅斯定喀爾喀界會議通商定約十一條內有烏特河等處地方暫置為兩邊公中地方均不得侵佔居住一條 【 廷傑謹案烏特河即烏地河也亦名烏底河】 則當日分界碑文清文實足為據
○外興安嶺山脈河道中俄分屬考
何願船曰興安嶺亦曰新安嶺有內外二嶺內興安嶺盤旋黑龍江省境內數千里襟帶三江之左右 【 松花江黑龍江嫩江也】 以山在內地不具記若外興安嶺則為北徼分界之山實吉林黑龍江二省外障所繫於邊防甚鉅而諸家志乘言之甚略今故詳徵典實以備掌故按一統志雲大興安嶺在敖嫩河北小肯特山東自此綿亙而東直抵黑龍江入海處會典事例雲山之南為中國地山之北為俄羅斯地案盛京通志雲盛京統部疆域北至黑龍江外興安嶺五千一百餘里俄羅斯界黑龍江將軍所轄疆域北至外興安嶺三千三百餘里俄羅斯界黑龍江城北至外興安嶺二千五百里俄羅斯界今按外興安嶺橫亙數千里為北徼之大分水嶺其袤延與新疆之天山相等然天山隨地異名蓋以百數外興安嶺則別名甚少惟職方外紀有東金山之目或以為即外興安嶺別名然據地圖金山阿林自外興安嶺以北連峯不斷直抵東北海隅與諾斯哈達相連則知山脈長遠幾及萬里允為東北鉅鎮矣又曰外興安嶺山脈自鄂嫩河源肯特山分支東北行連峯不斷達俄羅斯境皆曰外興安嶺又東北曰楊阿林楚庫河出焉又東北烏的河出其北麓又東北伊坦珠河出其北麓此三水均西北流注色楞格河又東北分東西二支西支包白哈爾湖之東之北遶列訥河源沿其西至北海其東支東北行恩吉德河出其南麓南注黑龍江又東北尼布楚河出焉南流至尼布楚城注黑龍江又東北衞底穆河出焉西北流注於列訥河自此分為二大支一東行抵海為外興安嶺一東北抵俄羅斯之郭列穆斯科境為金阿林二大支之閒廣袤各數千里盡窩集也
東抵大拉該海南與中國相接外興安嶺一支折而東行安巴格爾必齊河出焉河以東屬中國河以西屬俄羅斯又東行卓羅克齊河綽魯納色勒烏魯穆河格爾必齊河鄂爾河鄂爾多昆河烏爾蘇河波羅穆達河皆出其南麓注黑龍江屬於中國其北麓窩集屬俄羅斯又折而東北行有額爾格河巴爾坦河皆出南麓屬中國其北麓窩集屬俄羅斯又折而東行南麓有托克河精奇里江諸水屬中國北麓有拉瑪河東流注大拉該海屬俄羅斯由是分為南北二支其南支又分為二一折而南行千餘里為達爾剔薩阿林阿爾吉河烏能河烏拉喀河皆出西麓欽都河恩古里泊寧尼河楊奇尼河皆出南麓二麓之水皆注黑龍江屬於中國一折而東南行麓水南流者曰西里穆底河曰恆滾河曰噶穆河皆屬中國麓水東流者曰達溫河曰鄂和達河曰烏拉克河曰烏底雅河曰鄂斯都爾納薩河曰阿老河諸水皆屬俄羅斯曰烏底河自此以南至索倫河為甌脫地山脈又東南行索倫河出北麓東注海是為中國吉林省三姓副都統所轄地又東南行沿噶穆河之北岸又折而東行抵混同江海口其西麓南麓水皆注噶穆河及混同江其東麓水曰阿拉河瑪尼噶河吉特河其北麓水曰鄂古河圖胡魯河皆注於海此皆外興 【 脫安字】 嶺之南支也其北支東北行沿拉瑪河北岸而東有鄂拉河納勒春河出東麓注大拉該海又折西北行其東麓所出諸水為達達哈河奔什納河山脈遂與金阿林一支相合廷傑謹案通志於盛京統部疆域黑龍江將軍所轄疆域及黑龍江城北至外興安嶺俄羅斯界俱詳里到而何氏於安巴格爾必齊河以東外興安嶺以南大拉該海以西凡屬中國諸地又皆一一指明此東北中俄分屬之定界言邊防者當究其朔也
○黑龍江察邊考 【 額爾古納河要害附】
黑龍江外紀曰黑龍江與俄羅斯分界處歲以五六月閒派齊齊哈爾墨爾根黑龍江協領各一員佐領驍騎校各二員共兵二百四十名分三路至格爾必齊額爾古納默里勒克 【 廷傑案即謨里爾肯河】 楚爾海圖 【 廷傑案即呼爾罕圖在呼倫池西南】 等河巡視謂之察邊格爾必齊額爾古納二河齊齊哈爾卓帳處也默里勒克河墨爾根卓帳處也楚爾海圖河黑龍江卓帳處也每齊齊哈爾協領與墨爾根協領會墨爾根協領與黑龍江協領會各書銜名月日於木牌瘞山上明年察邊者取歸以呈將軍副都統又各瘞木牌以備後來考驗此為定例又曰察邊之事歲於七月內咨報理藩院而邊界清謐例於年終專摺奏聞至將軍惟新任者察邊餘不爾龍沙紀略曰五月 【 謂每年五月】 三城各遣大弁率百人巡邊 【 三城謂卜魁城墨爾根城愛琿城也卜魁即齊齊哈爾城今省會愛琿即黑龍江城】 至鄂爾古納河 【 即額爾古納河分界處也】 河以西俄羅斯境察視東岸沙草有無牧痕防侵界也往返各五六十日卜魁往者渡諾尼江 【 即嫩江】 指西北過特爾姑爾峯興安嶺 【 廷傑案特爾姑爾峯即特爾根山在內興安嶺上卜魁西北】 涉希尼客河開拉里依木等河 【 廷傑案依木河即依奔河希尼客開拉里二河當即此河之上流也在呼倫貝爾城東南】 草路瀰漫無轍跡辨方而行刳大樹皮以識歸路墨爾根往者亦渡諾尼江過興安嶺 【 廷傑案過內興安嶺】 盤旋層嶂中其路徑為易識 【 廷傑案紀略曰路多蜢其長徑寸天無風或雨後更熾行人□□廬帳以納蜢而宿於外帚十數齊下人始得飡螯牛馬流血身股盡赤馬軼覓深草間見蜢高如邱知其必斃棄不顧矣又曰興安嶺亦曰新安嶺或曰蔥嶺之支絡也盤旋境內數千里襟帶三江之左右為眾流發源由卜魁至墨爾根愛琿置驛嶺上巡邊者渡諾尼江西北數百里則陟降取道松柞數十圍高窮目力穿林而行午不見日石色班駮若趙千里畫幅間物有石洞洞中兒榻天然如琢行者□草得之藉少憩焉又曰裹□糧於樹歸時取食之近頗為捕牲者所竊乃埋而識之又曰渡河伐木為筏馬馮水以過黑龍江外紀曰札哈小船也較威呼尤輕捷裁受兩三人相傳墨爾根察邊者猝過江漲協領那裡勒泰以馬革為扎哈徑渡其後預以樺皮為之猶那遺法又曰圖窪探路兵也官遠行如察邊之類列有圖窪為前導其精幹者馬上望之能測數里外有無泥水是否當迂路行亦一長也圖窪哨望之謂切□成口字乃合】 愛琿往者從黑龍江溯流北上折而西過雅克薩故墟至界碑 【 廷傑案紀略曰察哈巖峯在黑龍江東北隅山形如剖璧面西南背東北峭削千尋根插江底土色黃赤無寸草腰亙兩帶深黑火光出帶間四時騰熾不絕大雨則煙煤入雨氣中延罩波上巡邊者舟過其下續長竿取火為戲兩帶相去數丈許竿止及下帶也山背萬木蔥鬱藍翠異狀雖窮冬不凋案察哈巖峯在黑龍江城北九百里】 廷傑謹案二書載察邊之事俱至額爾古納河一帶則額爾古納河誠要地矣況三道分赴路途顯然今其地又據俄人由尼布楚入混同江水路之咽喉籌邊者顧可忽乎哉
○烏底河公中地方考
廷傑謹案康熙二十八年分界盟約清文第一條內雲烏地河以南興安嶺以北中間所有地方河道暫行存放俟各還國察明後或遣使或行文再行定議雍正五年定例雲烏特河等處地方暫置為兩邊公中地方均不得侵佔居住案烏地河烏特河皆即此烏底河也
○界碑地考
康熙二十八年己巳十二月丙子遣官與俄使分立界碑其在格爾必齊東岸者則大清一統志盛京通志皆載之其在額爾古納河者則欽定皇朝通志載之大清一統志曰分界石碑在齊齊哈爾城西北二千五百里黑龍江城西北一千七百九十里格爾必齊河口東岸 【 廷傑謹案此或有誤宜云在齊齊哈爾城西北一千七百九十里黑龍江城西北二千五百里里到方合】 盛京通志曰分界石碑在吉爾巴齊河口東岸 【 謹案吉爾巴齊河即格爾必齊河也輿圖雲安巴格爾必齊河志雲大格爾必齊河】 欽定皇朝通志金石略雲御製與俄羅斯定約分界碑文康熙二十九年國書行書俄羅斯蒙古捷提諾五種書額里古納河摩崖此外立碑地方諸書皆未記述惟楊賓柳邊紀略載威伊克阿林界碑其略曰威伊克阿林極東北大山也上無樹木惟生青苔厚常三四尺康熙庚午與俄羅斯分界天子命鑲藍旗固山額真巴海等分三道往視一從亨烏喇入一從格林必拉入一從北海遶入所見皆同 【 時方六月大東海尚凍】 遂立碑於山上碑刻滿洲俄羅斯喀爾喀文廷傑謹案方略言立界碑於格爾必齊河諸地則不止一處明矣大清一統志盛京通志皆止載格爾必齊河而不及額爾古納欽定皇朝通志止載額爾古納河而不及格爾必齊蓋當日珥筆諸臣各紀其所知也或遂疑康熙時本無立碑威伊克山之事謂楊賓草野傳聞未足為據而何願船北徼界碑考以楊賓係康熙時人親至黑龍江所記必有所本且曰我聖祖神靈首出威加四海格爾必齊河界碑係在黑龍江北岸額爾古納河界碑係在黑龍江南岸皆在龍江一省之西北境其龍江省之東北隅袤延數千里斷無不立界碑之理則其勒石於威伊克山有必然者然疑其山當在外興安嶺極東北隅近北海處則又未為翔實也
廷傑謹案平定羅剎方略康熙二十七年五月癸酉上命內大臣索額圖都統公國舅佟國綱及尚書阿爾尼左都御史馬齊護軍統領馬喇往主其議並派八旗前鋒兵二百護軍四百火器營兵二百每翼前鋒參領一員署前鋒參領一員署前鋒侍衞二員每旗護軍參領二員署護軍參領六員每翼火器營協領一員參領一員每旗章京一員令都統郎坦班達爾沙副都統納秦札喇克圖率之偕往何氏北徼界碑考則雲二十七年五月時俄羅斯使臣費要多羅等至色冷格地方遣使來期我使至彼集議聖祖命大臣索額圖都統公佟國綱尚書阿爾尼左都御史馬齊護軍統領馬喇往主其議並率漢翰林部屬等官暨西洋官二員兵萬餘人前往均謂以噶逆阻道還方略又載二十八年四月復遣索額圖等赴尼布楚就議官兵同往者量增於前又命調黑龍江兵千五百人各帶仗械由水路赴尼布楚與索額圖等會十二月丙子遣官立碑於格爾弼濟河諸地西清黑龍江外紀載分界盟約清文雲中國大聖皇帝欽差分界大臣議政大臣領侍衞內大臣索額圖內大臣都統一等公舅舅佟國綱都統郎談都統班達爾善鎮守黑龍江將軍薩布素護軍統領瑪喇理藩院侍郎溫達會同俄羅斯察罕汗使臣俄昆尼等在尼布楚地方公議得云云合諸書觀之則當日分界大臣官屬甚眾柳邊紀略所云固山額真巴海三人不過鑲藍旗一旗之員固屬可信且康熙二十八年己巳於十二月遣官則立碑當在二十九年紀略雲康熙庚午亦與欽定皇朝通志金石略雲康熙二十九年相符又言時方六月情事亦合廷傑又案亨烏喇即吞從 【 從:在第二字河下】 河此入者由齊齊哈爾東踰內興安嶺順吞河入混同江也格林必拉即格楞河從此入者由愛琿舊城東踰外興安嶺南枝順格楞河入混同江也北海即指索倫河東海灣從此遶入者由雅克薩城東北至欽都河源上外興安嶺東抵索倫河口沿海濱遶入混同江也蓋威伊克阿林在混同江南岸奇吉泊下今其地名特林即威伊克阿林之合音界碑巍然尚存並有一碑額曰永寧寺亦勒滿蒙漢數體字當係立界碑時所建固非在外興安嶺極東北隅近北海處也據此則由混同江北岸瀕海至索倫河由索倫河至格爾必齊河源外興安嶺上諸處亦必有碑故方略以立界碑於格爾弼濟河諸地該之惜有識者不及見及見者不能識即威伊克阿林之界碑猶幾至湮沒失傳耳
○黑龍江險要
何願船黑龍江省形勝論曰 【 廷傑謹案省即齊齊哈爾城亦名布魁也】 黑龍江為東三省之一在京師東北三千三百餘里古肅慎氏遺墟漢鮮卑魏勿吉隋黑水靺鞨唐黑水府宋契丹遼上京金蒲與路元開元路明朵顏衞皆其地也我朝初入版圖屢為俄羅斯屬部羅剎所侵掠聖祖遣使宣諭仍負固乃發大軍由吉林水陸並進逼所據尼布楚城尋納款乞盟以興安嶺為界 【 廷傑謹案當雲以外興安嶺為界】 於是東南至吉林西至蒙古喀爾喀車臣汗部北至俄羅斯廣輪數千里鎮以重臣屯以勁旅以齊齊哈爾為省會而墨爾根黑龍江 【 廷傑謹案此指黑龍江省城今稱愛琿】 呼倫貝爾布特哈呼蘭五城隸之二百餘年來與吉林奉天為脣齒屹然稱重鎮黑龍江城形勝論曰黑龍江國語曰薩哈連烏喇初為都會因以名省嗣將軍移駐齊齊哈爾而黑龍江城設副都統以蒞其治今通稱其地為愛呼以附近有愛琿古城轉琿為呼也城在齊齊哈爾城東北八百里所轄之境甚廣凡外興安嶺發源之溪河南入混同黑龍二江者皆其境也自恆滾河以東歸三姓副都統轄牛滿河以西如欽都河精奇里江皆名川也雅克薩城烏魯蘇穆丹城愛琿城皆昔年要鎮也均在轄內北至俄羅斯凡二千里其地勢則左枕龍江右環興安允為東省屏藩北門銷鑰是黑龍江城之形勝也呼倫貝爾城形勝論曰呼論貝爾一作呼倫布雨爾通稱海蘭兒蓋其地有池一曰呼倫一曰貝爾官軍屯駐二池間因以名地而謂之海蘭兒則指凱喇爾一河亦音轉也
昔遼太祖金齪一箭定都茲土所謂上京臨潢府諸蹟雖已無存稽之史冊宋人奉使契丹固嘗往來斯地則拘墟之士動謂江塞從古不通中華其謬可知地在齊齊哈爾西北八百四十里東至吉爾起克山西南皆接蒙古喀爾喀車臣汗境西北二百二十里為額爾古納河與俄羅斯接壤其地勢則北控俄羅斯南撫喀爾喀山河險阻並重龍江是呼倫貝爾城之形勝也廷傑謹案黑龍江城即愛琿其地北極高五十度一分偏東十度五十八分舊轄雅克薩城北極高五十三度弱偏東六度四分愛琿西南八百五十里為今省會齊齊哈爾城亦稱卜魁卜魁北四百三十五里為墨爾根城卜魁西北八百四十里為呼倫貝爾城又西北二百二十里為額爾古納河定例每年卜魁愛琿墨爾根三城察邊必至其處自咸豐八年在愛琿城與俄人立約順黑龍江至東海口北岸悉為俄屬然額爾古納河扼俄人由尼布楚城入東三省水陸之咽喉旁烏河當雅克薩之衝愛琿城居三方水路之會 【 三方一由西北尼布楚城順黑龍江而下一由東南黑河口逆黑龍江而上一由東北索倫河海口踰興安嶺順精奇里江至愛琿舊城也黑龍江上下二路人皆知之精奇里江一路則知之者鮮查咸豐十一年六月十二日三姓副都統在烏蘇里江與夷官吉成克勘立界碑該夷所獻夷字地圖由索倫河口水道西南約一度河之南岸有一圓點諒係台站自此點起有一紅線諒係陸路向西南行約一度分而為二一向正西行二度強折而西北斜行約一度至一江沿止以黑龍江地圖按之當係欽都河上游一向西南斜行約二度強又分而為二一向西北曲折行四度至一江沿止以黑龍江地圖按之當係甯尼河一向正南偏東行一度強至一江沿止以姓 【 姓:在第十二字三下】 三地圖按之當係興滾河上游欽都甯尼二河俱入精奇里江南至愛琿舊城入黑龍江故曰愛琿居三方水路之會也查康熙二十二年薩布素奏牛滿羅 抵恆滾河同來自北海之羅剎與費雅喀戰乃知羅剎當日進兵即由海道入索倫河踰興安嶺抵興滾河至赫真費雅喀奇勒爾諸部也興滾河即恆滾河】 黑河口與吉林分松江之險是皆有關於邊防籌江省者其可忽諸
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出版,其作者{{{1}}}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80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