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國語/臺灣前語

西粵語二 東山國語
臺灣前語
作者:查繼佐
臺灣後語
《四部叢刊三編》本。

東寧國

編輯

臺灣者,係荷蘭國入貢泊舟候命處,城接爪哇、大泥,與佛郎機密邇。萬歷中,忽請通貢叩閩,閩人李錦勸其酋麻韋郎壘澎溯嶼,逼漳,賂稅監高寀可得。於是伐木駕廠,錦導夷入。寀竟與盟,且許開貢。會材官沈有客奉詔聲走之。其國素習戰,所雲紅夷銃,較佛郎機更利。已而竟使通貢,泊舟澎湖,候命下,許從夷幾何,貢物幾何,然後可。久之,從澎湖深入築城,分紅夷守之,名為臺灣,去澎瑚六程耳。所云灣者,西洋貨船通東夷,必灣此為兩洋扼要。所以中溜既急,擁為水檻,高傍溜數丈。自漳州發舟,必橫跨水檻,然後至。澎湖最險,而澎湖之通臺灣,水道多嶕,隱見不一,舟冒之必碎。又列炮兩崖,的中易守。其地闊二千里,袤倍之。氣常春,多露,可當微雨,所植遇旱不枯。食物饒於內地。多野馬,差小可乘。亦多苗峒,不化。多土目,不通語言。

初,鄭芝龍居大海中,常於澎湖外設市,稅諸洋之貨,以是富甲諸。及北款,諸洋猶讋服也。芝龍款後,子國姓成功於壬寅春以部將曹文龍、馬信之謀,會海水大溢,自廈門舟師前拂嶕而進,紅夷恃水檻,不守,遂有其城。而令其子經守廈原汛。已而紅夷王子北貢,以失其故城,願合力攻廈門,廈門不支。會延平王成功薨,長子經嗣立,臺灣初稱東都,改明京以候桂王之蹕。已不克至,乃改東寧國,複築奉天城於對渡以居官。東寧者,嗣王不敢稱藩,乃其臣無不藩前者,所奉正朔,猶以永歷行。時諸峒歲有常貢,不過獐、鹿、虎、豹之類,舁委界口,不知所為禮也。披皮毛,掩下體。界口中國人有市肆,以嬉戲小具懸壁,聽峒人來觀。峒人把弄移時,以形語上值,輒取去,必委所值之物於界口,任取之,不失信也。

按廈門為鄭氏發跡之近處,地僅三十餘里。鷺門亦閩界。魯監國元年,嘗就永勝伯鄭彩保此四年,乃間走壺江、琅琦山等處。閣部錢肅樂卒,葬琅琦。而金門則魯王監國之十年始保蹕於此。至壬寅薨,葬其地。遺腹子棲東寧,其後不詳。

論曰:嗟呼!以中國幅員萬里,一旦盡失其故我。臺灣,洋夷也,獨用夏以變夷。地不論大小,化行海外,正朔猶存,奇矣!雖箕子之入朝鮮、徐市之王日本、張堅之有扶餘國,頗有中廈遺風,以觀臺灣獨遵奉正朔,久而不變,不更有光日月也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