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文選/卷七十二

 卷七十一 東文選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記碁

編輯

李穡

先正於他藝。一不留意。獨於碁。粗得其妙。而當世之能者。或見推焉。然家不留其具也。予始孤自都下還。欝邑廢業。旣練整書秩。因得碁子。視之。其一。海介質白文黃。其一。石而玉潤且黑。磨礲精巧。團團如星。可謂儒有席上珍矣。然其子僅二百。以波淘石。充之始足。一日。孫君見訪曰。此吾得之釋戒弘者。令先大夫綵侍之日。吾兒起所進者也。因取而枚數之曰。始者三百六十裕如也。今存者。何其若是之少乎。余觀其意。似不能不慨然於其懷。予乃紬繹而思之。雖蕞爾小物。亦必有數。存乎其間。君子不可不知也。泝流而求之。自弘而上成之者誰歟。傳之者又誰歟。自弘而孫。自孫而李。其亡失者。已半之半。不知過此以往。傳之何人乎。漸以散逸。而頓失於何人之手乎。抑不知吾儒者用之乎。或爲膏粱豪俠之所戱諕者乎。慨念古今。細思物理。能不潸然乎。圓動方靜之機。羸形猛勢之論。不暇及也。謹記之曰。白子百四十。黑子百單九。因書二通。一以與孫君。使知其碁之所寓。一以自藏。志其碁之所自來。且兾其無或失墜雲。

此君樓記

編輯

予家鎭江上。距聖興山僅一舍。甞往來山中。謁普光長老南山公至則每以樓記爲請曰。先大夫綵侍之日。甞求一言爲斯樓榮。而公亦欣然許之。世故遷延。公竟仙去。慨斯樓之不幸者久矣。然則記吾樓者先志也。子義不可辭。予方讀禮靡遑也。今年服闋。出遊塲屋。旣歸。又造其廬。則又語曰。自吾樓成。年已一紀餘矣。今陟降於斯樓者。儒幾耶。釋幾耶。而今壁上無一字。豈待子壯元耶。且山中之景不一。而樓之勝於竹乎在焉。吾故以此君名之。知此君者蓋鮮。吾獨有望於子焉。余於此君。蓋甞內交矣。公雖不之命。猶張之。況如是廑哉。雖然。予晚生也。何敢有所說哉。似賢之說。樂天記之。詳丈夫之論。牧之賦之備。禹偁盡宜物之狀。寬夫立邪正之分。與可得其情而副之。墨子瞻明於理而著之文。至若晉之七賢。唐之六逸。又皆藉君而有名者也。其餘騷人墨客。雄文傑句。所以羽翼乎此君者。不知其幾也。余雖欲出意。以言乎貞必苦節。則必失之固而見誚於蕭散之輩。以言乎送月來風。則必失之淺而取笑於篤厚之人。又安得駕空之說。以求勝於古人哉。吾記不作可也。雖然。吾獨羨夫名禪老師。定罷齋餘。怡神放慮。相與徜徉乎斯樓之上。有翛翛然自竹林來。靜縛客塵。渙然冰釋。必有破空寂於聲聞。化淸涼於熱惱者矣。此君之助不旣多乎。予於是。不可以無言矣。南山。吾先人晚歲方外之交也。人有問公於予者。予輒對之曰。知此君則知南山矣。至正癸巳。夏六月有日。韓山李。記。

流沙亭記

編輯

流沙。禹貢所載聲敎所被者也。然以名亭。則吾莫得而知之矣。古之人。扁其游燕居息之地。固有託之名山水。或揭大美大惡。寓勸戒意。或就其先代鄕里。以志不忘。本若遼絶之域。卑惡之鄕。中國人物之所不出。舟車之所不至如流沙者。人且厭道而羞稱之。矧肯大書特書。載之戶牖閒哉。予知吾兄措意。必有出人者矣。天下之大聖人之化。與之無窮。此猶外也。人身之小,天下之大。與之相同。此其內也。自其外者觀之。東極扶桑,西極崐崙。北不毛,南不雪。聖人之化。漸之被之曁之也。然混一常少。而分裂常多。固不能不慨然於予心焉。自其內者觀之。筋骸之束,情性之微。而心處其中。包括宇宙。酬酢事物。威武不能離。智力不能沮。巍然我一人也。則雖潛伏幽蟄於一偏之極。而其胷次度量。則聖化所被四方之遠。無得而外之也。兄之志其亦若是乎。予甞有志四方之游。今已倦矣。辛丑冬。避兵而東。始得至寧海府。是吾外家。而吾兄居之。寧海東臨大海。與日本爲隣。實吾東國之極東也。今吾幸得至一隅。以極其極。他可反也。矧流沙相對之地哉。擧酒其上。就索爲記。欣然書之。至正壬寅。

麟角寺無無堂記

編輯

釋氏域外之敎也。而軼域中之敎而獨尊焉。何也。域中之人爲之也。其禍福因果之說。旣有以動人之心。而趍釋氏者。率皆惡常厭俗。不樂就名敎繩墨。豪傑之才也。釋氏之得人才如此。無恠其道之見尊於世也。余是以不拒釋氏甚。或與之相好。蓋有所取焉耳。今曹溪都大禪師諝公。新被寵命。領袖九山。見上於洛水之上。賜坐從容。可謂榮矣。而視其德。無異平昔。信乎淡然無所累矣。余游洛西諸山。偶至南。長僧䆫公。一見欣然。以所住麟角寺無無堂記爲請。具語其所以。蓋本寺佛殿。據高中庭而塔。左以廡。右以膳堂。左近右遠。布置不稱。是以立無無堂於膳堂之左。於是左右相距均矣。其爲屋。以楹計之。爲五者三。以閒計之。爲五者二。此公之創立新巧也。經始於辛丑之八月。訖功於今歲之七月。而八月甲子。爲叢林法會以落之。旣有此屋。則膳堂左偏又俠少。移之就右。則布置制度無可議者。然力或莫能繼。不能不有望於後之人。此又公之意也。余惟公信道篤。故譽日廣。爲善勤。故事易就。凡所以扶宗樹敎者甚多。他釋子無敢望焉。矧麟角未有求心之所哉。是以時雖多故。不輟工役。承上意。行淸規。嘉惠後學。惟恐不及。公之用心勤矣。敢不敬書。以告繼公者哉。若其無無之義。居是堂者。皆知之。玆不論著雲。至正壬寅記。

靈光新樓記

編輯

申君子展守靈光。袪弊導和。政有餘暇。顧瞻館宇。樓居尙缺。君曰有是哉。樓居所以陶堙欝爽精意。非以觀美於人大有益。矧吾守土。禮接王人。王人鞅掌王事。而每懷靡及。其志固有欲斯須頃之樂也。今尒郡旣莫得陶堙欝。況無樓居。何以爽精意哉。予惟不得盡事王人之禮是懼。惟尒父老尙謀之。於是群趍競勸。鳩材庀工。旬月之頃。奐焉爲一邑之壯觀。申君其能矣。余惟靈光之得申君。申君之作新樓。不於昔而於今。夫豈偶然哉。竹翠蓮香。山光海氣。映帶遠近。水㶁㶁又鳴其閒。凡登是樓者。非獨忘其鞅掌之勞。而不㶁又何以得至於斯之幸。信乎其境之奇也。同年權吉夫。以申君之意。求予文爲記。予諾之而未暇。今之歸覲也。徵之急。立爲之書。忘其文之拙。惟以告其爲王人者焉。無徒曰我王人也。誰敢侮予。無佚遊無縱欲。無負守土者之意。斯可矣。至正乙巳。記。

風詠亭記

編輯

尙牧使金公。旣作亭公館東偏。致書韓山李穡。問名與記。且曰。誰能執熱。逝不以濯。尙之所困。我尙袪之。子無辭焉。予念辛丑冬。上南幸。明年春。幸尙。穡時爲承宣。朝夕侍從。及秋駕移於淸。信乎當暑而困於熱也。其時深恨。此邑自新羅爲大府。何無亭榭游觀之若是乎。至於今。蓋未之忘焉。今閱吾同年朴獻納所錄。及門人金南遇,族人金桂所稱說。則是亭也。爽然有濯風之想。其爲喜幸何如哉。夫四時之氣。流行天壤閒。寒暑溫涼之異。宜人之所以應之者。亦各有其道也。然松石水泉之興。絲竹盃觴之樂。有主乎中。則所謂寒暑之流行於目前者。有不足以動吾之心。何也。喪心者外物也。捨之二者順天時。放吾志者其惟風詠乎。風乎舞雩。詠而歸。胷次悠然無一點綴。況暑雨祈寒之怨咨。有可以浼此哉。使仗節剖符。行過是州者。得如春服旣成之際。和氣洋溢。尙民其幸哉。敢請名以風詠。若夫工役之本末常事也。然又有可書者四焉。公以今歲孟夏視事。卽欲修葺館宇之頹圮者。忽暴風作。大木斯拔。良材山積。此其一也。部分群吏。身自督役。不煩一民。衆工効力。旣修公館。而及亭榭。此其二也。初度風詠。輦糞壤審面勢。旣仞旣闢。宛然舊址。蓋其指畫深契昔人。而製作之妙。則又過之。此其三也。蒞政以還。恩威並著。事輯民和。聲績異等。功役之微。亦有次序。此其四也。至於繞垣爲囿。引水爲池。以種以樹。顧瞻敞豁。衆峯拱衛。斯亭之羽翼也。略之可也。後之風於斯詠於斯。以得夫吾與點也之大意者。其何以報吾金公哉。倂以告之。金公名南得。庚辰進士。出入中外。有重名。予愛敬之故。不辭而爲之記。己酉十二月日。

眞宗寺記

編輯

至正丙午夏五月。侍中柳公所營眞宗寺功告畢。激韻釋州三人。講其所謂華嚴法者。以落其成。衣鉢供具。悉新悉贍。上聞之。降香幣以賁其會。公卿搢紳。奔走讚歎。坐無虛席者十日。予始得而寓目焉。榱題梲桷。藻繪丹碧。不壯不庳。不侈不陋。像設纓蓋之飾。華燈音樂之奉。粲然而完。僧寮客位。儼翼周衛。以至庫廚之所日用所宜者。莫不精備。考其肇功。則在甲辰夏孟。其夫日役五百餘指。其屋閒計六十有奇。費不官削。役罔厲民。是何成之疾也。公謂予曰。吾志也。子知之。盍記諸。予惟公祖英密公。有重名至元閒。其後相德陵。又相毅陵。身都上相。十三年。蓋甞重營是寺。而其葬在西岡。子孫歲時展省。而寺久將圮。公慨然惟念。不肖孫得以繼跡先祖。實由先祖劬營昉美。以覆我子孫。子孫之列。吾最長。不克繼述。罰其可辭。矧玆寺在吾塋域之中。盍一撤而新之。且堂之。以垂我英密公之畫像。以祀以報。俾學佛者。祝釐之餘。呼無量光以資冥福乎。此眞宗寺之所以興復。而侍中公平昔之志也。侍中公一守家法。旣以豐名鉅量。爲朝德首。故其克復京城。定難興王。禦侮北鄙也。談咲從容。廟堂之上。易國家岌岌者。爲泰山之重。蓋其一發言一擧事。無一不式乎先祖。玆寺之細。曷足道耶。然於是寺之興。又足以見公篤孝之端矣。孝蓋理本。撫下仁。事上忠。皆於是乎出。則爲是寺以繼先志。以報上恩。其道固當然矣。豈與夫眩禍福之說。假祝釐之名。極侈與麗。傷財病民者比哉。雖然。世之所謂豪傑者。率此之趨而不吾顧。吾道也不絶如綫。將咎誰哉。寺之興廢本末。有舊藉在。玆不論著雲。

勝蓮寺記

編輯

南原府山水之勝。人多稱之浮屠氏屋於其間者。大抵皆據其絶特之境。而勝蓮寺又爲之冠。康君好文與余言如是。且以住持大禪師覺雲狀。求記其本末。余於佳山水。每恨不能往游。掛名其間。固有所願雲師之賢。又余之所甞慕焉者。故樂爲敍之。寺距府理東北一舍。舊名金剛。不知刱於何代。弘慧國師諱中亘者。自內願堂。退老居之。屋宇卑陋。甞欲增廣而不能也。旣沒。大禪師拙菴諱衍昷者。爲曹溪之老。弘慧之徒所推讓。合辭立卷契。俾拙菴主之。拙菴卽審工度財。其募合衆緣。則有宗閑者。實幹之。改其額曰勝蓮。經始於乙丑之歲。訖功於辛丑之春。佛殿,僧廡,膳堂,禪室,賓客之次,庫廚之所。以間計之。合一百一十一。至於梵唄之具。日用之需。無一不完。此皆由拙菴囊鉢之儲。宗閑奔走之力以成者也。像無量壽。居之殿中央。拙菴之所獨辦。而印大藏經。庴之殿左右。郡人之所同施也。捨奴婢若干口。卽拙菴所得於父母者。戊戌之秋。其將示寂也。以雲師於族爲甥。於法爲嗣。付以寺事。外垣尙缺。雲師築之。癸卯之夏。山門之事於是畢矣。予曰。浮屠氏不惟侈其居。又謀所以傳之後者。蓋其常也。今夫金剛勝蓮。其名義何重何輕。而必取彼捨此哉。然拙菴之必改其額者。示自我始也。自我爲一代。再傳而爲二代。以至百千代。可無替也。其志可謂遠矣。其傳之於雲師也。以親以法。亦可謂無慊矣。但未知雲師之得人以傳也。亦能如其師乎否也。吾懼其愈傳而愈不可保也。雖然。自今以往。更歷百千代。勝蓮之境。無使荊棘生焉則足矣。族乎嗣。法乎嗣。吾不敢知之矣。拙菴姓柳氏。文正公璥之曾孫。監察大夫靖之母弟。判密直司事李公尊庇之外孫。參學首四選。赴試中甲科。歷住名山。道譽藹然。雲師柳氏之甥。學邃行高。筆法妙。一時人謂其靑出於藍雲。至正二十四年六月日。記。

西京風月樓記

編輯

上之十九年秋七月。以開城尹林公長萬夫於安州。未踰時軍政具擧。其冬十又一月。移尹西京。廵問其道。御兵撫民。威惠益著。明年二月。進拜密直副使。蓋褒之也。化旣大行。人樂爲用。迺以五月初吉。卜地於迎仙店之舊基。作樓五楹。塗墍丹雘。五閱月而告成。望之翼如也。東南衆山。如在席下。而江水更其前。鑿池左右。種之芙蕖。臨覽之勝。與浮碧相爲甲乙。而華麗則過之。旣得上黨承旨韓公孟雲大書風月樓三字以揭之。而徵記於韓山李穡。且曰。子之靳吾記。以吾莫能名吾樓也。今吾之託興也不淺。子能衍其義乎。余曰。公之高識洪量。蓋一世而有餘。且其名樓之若是也。風來而無方。月行而無跡。浩乎莫知其涯涘也。雖道之在大虛。本無形也。而能形之者。惟氣爲然。是以大而爲天地。明而爲日月。散而爲風雨霜露。峙而爲山嶽。流而爲江河。秩然而爲君臣父子之倫。粲然而爲禮樂刑政之具。其於世道也。淸明而爲理。穢濁而爲亂。皆氣之所形也。天人無閒。感應不忒。故彝倫敘而政敎明。則日月順軌。風雨以時。而景星慶雲醴泉朱草之瑞至焉。彝倫斁而政敎廢。則日月告㐫。風雨爲災。而彗孛飛流。山崩水渴之變作焉。然則理亂之機。審之人事而可見。理亂之象。求之風月而足矣。今中原甫定。四方無虞。所謂理世也。我國家及閑暇修政刑。民物阜康。江山淸麗。無適而非吟風弄月之地。況西京。爲國根柢。控制西北。人士樂業。有箕子之遺風焉。而斯樓也。又據一府之勝。賓客之至。一獻百拜。投壺雅歌。風來而體爽。月出而神淸。荷香左右。情境悠然。豈不樂哉。其爲此大平之人也。雖然。鷁退聖人筆之。牛喘史氏書之。所以警夫世者至矣。此又公之所以寓微意者歟。非樂以天下。憂以天下者。不可以語此。不然。流連光景。害義傷敎。君子所羞道也。後之來者。尙愼之哉。

南原府新置濟用財記

編輯

上之八年春。出諫官益齋侍中之孫。知南原府。未朞政聲最。東南守令之上。予久欲書之。付循吏傳。國子學諭楊君以時。南原人也。願而愨。言且信。一日來語予曰。吾侯之政。入人深矣。不刻之金石。亦不泯滅。惟所置濟用財。恐易以致壞。苟不使後之人知懼知戒。不可保其永永無弊。願先生賜之言。予於益齋先生。世受厚恩。固喜其有孫之賢。又甞同寮諫垣。相知益深。故忻然從楊君。究其事。楊君之言曰。每使者索賦急。吾支縣不及辦。稱貸而益之。由是或破産。吾侯知其然。則曰虐民有尙此哉。會徵逋稅。得布若干。啓按廉使。使嘉之。出布以助。爭奴婢訟於官。受直者。入布口一匹。吾侯善決斷。所入尤多。緫得布六百五十疋。擇鄕校三班各一人。使典之。支縣之急四人者。白府官出予之。不取息。戒府吏。無敢他用。著爲永式。吾府雖在山中。賓客絡繹。斂以委積。民甚苦之。吾侯知其然。則又曰虛民復尙此哉。又以置財意。啓按廉使。得布糴米若干。舊有屯田。恣吏爲奸。吾侯躬親其勞。吏不敢罔。緫得米爲石二百。豆菽爲石百五十。立法散斂。存本用息。度新墾之田可收七十二石者。以供委積。至於什用理具。旣備旣完。合而名之曰濟用財。於是。編氓無橫斂。支縣守常賦。利興害袪。民樂其生。可無論載歟。予曰。仁哉。然於李侯之政。此其米塩也。予不屑焉。李侯以仁厚培其本。剛明濟其用。化一邑宜不下穎川,蜀郡。其可書者。不止於此。然此一事。亦足見用心之勤矣。未知南原之人。能不負李侯也哉。子其爲我。諭子之邑人。無高談異論。直擧目前事明之。病者効於醫。飢者得食以活。其有不報者耶。民汝之心也。縣汝之支也。有縣焉。有民焉。乃能有汝府也。昔也心與支交困。甚於飢且病。今也李侯旣醫之旣食之。而不知報。汝尙人耶。報之當如何。無壞其法焉。無墜其志焉。斯可矣。楊君再拜曰。敬受敎。李侯名寶林。乙未。及第。秉志忠謇。有古爭臣之風。其理郡。亦多本於此雲。至正己亥秋八月。記。

南谷記

編輯

龍駒之東。有南谷。吾同年李先生居之。或問先生隱乎。予曰非隱也。曰仕乎。曰非仕也。或者疑之甚。又問非仕非隱則何居。予曰吾聞隱者。不獨隱其身。又必名之隱。不獨隱其名。又必心之隱。此無他。畏人知而不使人知也。仕者則反是。身必立朝廷之上。而軒裳圭組以華之。名必聞海宇之內。而文章道德以實之。則其心之所存。形於政事。被於歌詩。而灼於四方矣。心可隱乎哉。予以是知南谷非隱之地也。今先生居南谷。有田有廬。冠婚賓祭之取足。無心於勢利也久矣。然非以隱自居也。故歲至京都。訪舊故。縱飮談笑。往來途中。羸僮瘦馬。竪鞭吟詩。而白髥如雪。紅頰浮光。使善畫者。傳其神。未必讓三峯蓮葉圖矣。南谷。山可採水可釣。足以無求於世而自足也。而山明水綠。境幽人寂。擧目悠然。雖曰神遊八極之表。亦不爲過矣。宜先生有以自樂於是也。予之衰病久矣。每欲歸去來而未果也。有田而近於海。有廬而薄於田。思得兩金而終吾身。予之望也。而豈可易而致之哉。先生之爲正言也。僕忝諫大夫。同言事。忤宰相。諸公皆外遷。獨穡也叨蒙異擢。至今令人愧赧。先生屢斥屢起位。纔至三品。然遺愛存於民心。華聞孚於物望。永之李氏。罕有儷美焉。是必鳴騶入南谷矣。異日立大策決大議。上贊南面之化。如諸葛公起於南陽。可必也。抑未可必也。皆天也。先生名釋之。先稼亭公門生及第也。甞與予同中辛巳進士科雲。丁巳臘八日。記。

遁村記

編輯

廣李氏。旣取孟子集義之集爲名。而取浩然之氣爲字。星山李子安說其義。予又題辭其後以與之。浩然曰。吾名吾字。旣受敎矣。吾之遁於荒野。以避鷲城之黨之禍。艱辛之狀。雖鷙忍者聞之。不能不動乎色。雖然。吾之所以得至今日。遁之力也。夫叔向勝敵。以名其子。蓋喜之也。子。身之分也。猶且名之。以志其喜。況吾一身乎。今吾旣皆更之。則我之再初也。遁之德於我也。將終吾身而不可忘焉者。故名吾所居曰。遁村。所以德其遁也。亦欲寓其出險。不忘險之意以自勉焉。蓋遁者。知言之一也。而義則竊取之如是。惟先生哀憐之。忘其再三之瀆以終惠焉。予曰。子於鄒國之書。誠味而樂之矣。其求觀聖人之道。殆庶幾乎。予故不徵他書。就孟子以畢其說。或問舜爲天子。臯陶爲士。瞽叟殺人。則如之何。孟子曰。竊負而逃。遵海濱而處。訢然樂以忘天下。此雖設辭。處之不過如此爾。浩然之禍。雖自其身致之。親老子幼。抱負攜持。晝藏榛莾。夜犯雨露。崎嶇山谷之中。猶恐追者踵至。屛氣縮縮。戒妻子無敢出聲。其遁也亦慘矣。是宜夢驚而悟愕也。方且揚揚焉內以樂於己。外以誇於人。浩然信非尋常人矣。其中必有所主。而名不虛得矣。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將餓其體膚。行拂亂其所爲。增益其所不能。浩然信乎餓其體膚矣。拂亂其所爲矣。則其降大任也。又信乎其可必也。予恐浩然之不得終身於遁村也。若其江山風物之勝。朝耕夜讀之樂。浩然自有地矣。故不詳著雲。蒼龍丁巳九月。記。

安東藥院記

編輯

至正丁未秋九月。安東府守臣之命下。其使則今贊成事洪栢亭。由宣寧君。其判官則前長興府使鄭袤。由監察糾正。俱被選。朝辭而行。用其年冬十月十日早朝。判官先至廳事行禮。向闕謝恩。庭迎使。使行禮如判官謹甚。退受州吏謁。禮畢。州之父老相慶得人。令無不行矣。明年春二月。二公曰。天氣發揚。生物始矣。稽諸月令。人事爲重。所以備其扎夭。宣流榮衛。以保大和。醫藥有功焉。湯浴有助焉。盍先諸。乃相隙地。靡得其所。法曹衙久廢而遺基存焉。乃立屋而名之曰藥院。緫於重也。東廡三閒。所以供湯浴也。西廡三閒。所以供藥餌也。中高堂以壓之。所以待王人之至也。賓客之東西行者。亦得以備其急而肘後方不足珍矣。矧其地最遠。其民最淳。和劑澡雪之不盡知也。沴氣之所觸而不幸焉者。蓋其常也。而栢亭公倡之於上。鄭判官和之於下。事半功倍。安東永有賴焉。是不可無記也。語有之。不作良相。當爲良醫。醫之道。其亦重哉。今栢亭公用其心當國矣。鄭君駸駸向於用。湯藥之效。當不止於安東矣。嗚呼。其霈於遠也。詎可量哉。丁巳十一月日。記。

漁隱記

編輯

廉東亭之居川寧也。自號漁隱。歸而求予記。予曰。上古聖人。觀象制器。吾夫子繫易。取而陳之。網罟畋漁。蓋其一也。孟子學孔氏。其言曰。數罟不入洿池。魚鼈不可勝食也。蓋天地間生物甚衆。取之有其具。食之有其時。所以財成輔相天地之道者。聖人之事也。當其洪水之災。以唐虞君臣之聖。娶塗四日。呱呱不子。三過其門而不入。其急也甚矣。獸蹄鳥跡。交於中國。爲民之害。可謂酷矣。於是敎人鮮食。畋漁之具。尤其所急矣。而人之性。日趍於嗜欲而不已。於是乎有魚不滿尺。市不得粥。人不得食之法。川澤之閒。洋洋圉圉。於仞而躍。至理之象著矣。至於學校繼興。作成人材。必使學者。觀乎鳶飛魚躍之閒。深體化育流行之妙。於吾心全體大用之地。聖學之功成矣。至於盆魚之樂。亦有助於後學。蓋有物有則。無一事而非仁矣。東亭好古。律己存心。愛物其視。聚斂掊克之流。不啻犬彘。汲汲以魚鼈咸若之効自任。今之自號。蓋自川寧始也。川寧。處驪江下流。其地宜稼。多松樹白蓮精舍在焉。金沙㽵之八詠。足以見風物之美。其曰。東江釣魚。卽漁隱之地也。韓文公有詩曰。橋夾水松行百步。竹床莞席到僧家。蹔拳一手支頤臥。還把漁竿下晚沙。文公吾所師也。吾老矣。如天之福。卜隣隙地。當與東亭。吟哦此詩。以終吾年。若夫竿也,絲也,鉤也,餌也,曲也,直也。竢與東亭歸而後討論焉。於是作漁隱記。

寶蓋山地藏寺重修記

編輯

釋慈惠始予相遇於座主益齋先生府中。長身巨顙。貌樸實而出言也直。先生甚愛之。其所居則寶蓋山地藏寺也。先生之易簀也。惠又不離側。若子弟之於父兄。予固知上人出於衆髡遠甚。惠甞以寺事。走京師。謁公卿間。名聞於中宮。出錢內帑。鑄梵唄之器。旣成。乞文於臨川危先生。紀寺功之本末。刻之石。舟浮以送之。惠則奉香幣。馳馹而歸。立石於寺之園中。大設落成之會。其能矣哉。歲辛丑。兵燹及山中。屋宇存者蓋三之一。惠迺發憤。又欲新之。於是元朝皇妃。本國禧妃。施錢於上下。迺鐡原君崔孟孫。監丞崔忠輔也。政堂李公。以祖翁之愛惠也。判事朴侯。以外舅之愛惠也。遇惠也如先生之平日焉。而皆施財以致重營之功之畢。歲丙辰四月十五日。轉大藏經。以落其成。惠曰。吾今老矣。吾於是寺。亦曰勤矣。不謁於時之喜爲文辭者以紀之。則他日讀石記者。安知今日之事乎。今欲文之於石。石不玆土出。欲走燕。道又不通矣。吾身亦衰甚矣。將書之版。揭之壁間。以俟後之同志焉。其言悲。予不忍辭也。迺語曰。名山寶剎。無處不有。必是山之居。必是寺之修。亦有說乎。惠悄然曰。師之命也。不然。信如公言矣。嗚呼。惠也。眞能不負師矣。問其師則眞空大老也。予甞聞其爲異人也。而不識其面。常恨之。今獲與惠也語。豈非吾之幸哉。弟子不負師。子孫不負祖。吾所望也。吾所望也。敢不具錄以勸來世哉。是爲記。

香山潤筆菴記

編輯

香山。在鴨綠水南岸平壤府之北。與遼陽爲界。山之大莫之與比。而長白之所分也。地多香木冬靑。而仙佛舊跡存焉。山之名以香。▣▣▣▣▣▣▣▣▣諸佛道塲。作一▣▣▣▣▣▣普濟之游陟也。蓋甞住錫於玆。及其示寂也。弟子勝智者。將奉舍利以入此山。而覺淸者。亦師之弟子也。得舊址而屋之。三楹而止。功訖矣。而邀師之眞。垂之堂中。以修朝夕之禮。釋志先。以覺淸之言。來請予記。予曰。淸之面。吾不能記。淸之言。入吾耳者。志先之舌也。淸旣請於子。子忘之何害。淸雖未之請。有先上人之口罄。吾但知普濟耳。餘人何與焉。是以不復辭。普濟之弟子。莫可數也。而爲普濟奔走於入滅之後。銘浮圖記眞堂。以謀其不朽者。踵相接也。從而和之者。無尊卑無智愚。合而爲一。牢不可破。是孰使之然哉。無亦吠形吠聲。其勢之必至歟。霜降鐘鳴。石投水。受感應交際之道。有不期然而然者歟。普濟之所以致此。必有其道矣。今夫髡而群游者。幾半於國。泝而求之。數百年之上。其道之行也益盛。然其辭世而去也。如普濟之表表者。吾未之多聞也。當世之拳拳於普濟者。可知已。普濟在世則謗者多。而及其歿也。趨向之又如此。嗚呼。人之心。果誰爲之主乎。吾於是告志先以此語。且以語淸。使其歸向之心益切。而謀所以傳師之舍利益謹而又謹可也。山之勝。浮屠者多言之。惜乎予之衰也。無由而至其中矣。倂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