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文選/卷六十七
卷六十六 ◄ | 東文選 卷六十七 |
► 卷六十八 |
|
記
編輯又大樓記
編輯李奎報
夫在陽則舒。在陰則慘。處高則快。處卑則鬱。是人所以受之天而固常有者也。老子曰雖有榮觀。燕處超然。月令曰可以居高明處臺榭。蓋謂是也。雖然樓臺觀榭之大小繁簡。亦沿人之勢而各有當焉。雖於位同貴均者。顧人所屬望則異矣。人心所不當大而大之。則人不以爲可。而皆謂之過矣。至如功豐德鉅。望壓萬人。處一國奔走瞻望之地者。雖極其大也。人不以爲侈。而猶以爲隘也。是今承制崔公之所以作大樓於居室之南偏者也。上可以坐客千人。下可以方車百乘。高則橫絶鳥道。大則蔽虧日月。碧瑤瑩柱。玉舃承跋。陽馬負阿。矯首軒挐。飛禽走獸。因木生姿。自棟宇已來。未之有也。按仙經。神仙有玉樓十二。然世無眼覩者。不知其制度何如。而其中有何等奇觀。甞以此爲恨。及觀是樓。雖天之玉樓。想不能侈玆也。其東偏安佛龕。有營佛事。則邀桑門衲子。多至數百人。恢恢有餘地。直樓之南闢毬塲。無慮四百許步。平坦如砥。繚以周墻。連亘數里。公甞以暇日召賓客。開瓊筵命玉觴。及於目倦乎姿色之靡曼。耳猒乎絲竹之激越。則顧可以壯其觀暢其氣者。莫若擊毬走馬之戲也。於是乎命善馭如王良造父之輩。乘十影之足。跨千里之蹄。翕忽揮霍。星奔電掣。將東復西。欲走反駐。人相叢手。馬相攢蹄。爭毬於跳轉滅沒之中。譬若群龍揚鬣奮爪。爭一箇眞珠於大海之裏。吁可駭也。大抵擊毬走馬。非以平衢廣陌。則疑若不可。而公獨不爾。使戱於周墻環廡之閒者。何哉。凡廣陌也平衢也。雖立標樹柱。要不出其限。猶有不守關禁。逸而過之者。此直由地不束心不撿故爾。不若置之於墻廡之閒。觀其迴環宛轉。不離其域。地束而技有餘。心撿而巧愈出。此公之所以爲樂也。噫。樓雖欲不邀。而萬景之効於玆樓者如彼。公雖欲不受。而樓之供於公者如此。凡勝特之觀。皆聚於玆樓。則予恨左右好事者之無有以聚勝。請於公而署其額也。
桂陽自娛堂記
編輯貞祐七年孟夏。予自左司諫知制誥。謫守桂陽。州之人。以深山之側。雚葦之間。一頹然如蝸之破殼者。爲太守之居。觀其制度。則拋梁架棟。強名屋耳。仰不足以擡頭。俯不足以橫膝。當暑處之。如入深甑中而遭蒸灼也。妻兒臧獲。矉之皆不欲就居。予獨喜焉。灑掃而處之。因榜其堂曰自娛。客有詰其由者曰。今之太守。古之邦伯。賓客請謁。日相踵繼。登是堂者。皆官曹之俊秀。儒釋之魁奇。無不與太守享其樂者。而太守遽稱之曰自娛。則其不以向之賓客。置人品中耶。何示人以不廣歟。予笑而應之曰。客安有是言哉。方僕之爲省郞也。出則黃裾喝道。入則方丈滿前。當是之時。在膏梁之子。則雖若不足。於僕則大過矣。然詩人命薄。自古而然。忽一且被有司所誣枉。而落此幽荒卑濕之地者。殆天也非人也。若屋宇宏傑。居處華靡。不痛自貶損。則非天所以處我之意。而祗益招禍耳。然則玆陋也。獨予之所自娛。而衆人之所深矉也。豈可以己之所偏嗜。而欲強人以同之哉。如或有籩豆之設聲色之歡。則予亦何心獨享其樂。而忍不與賓客共之耶。然居是州處是堂。其無此樂也審矣。又何疑哉。客慙而退。因以誌之。時己卯六月二十四日也。
桂陽草亭記
編輯桂陽僻在蓬艾之間。無一林泉勝境可以遊踐者。唯南山之側。有一亭焉。父老相傳雲。故相國許公洪才。甞典是州。初相其地。築石而臺之。故太守李諱實忠。䟽水作沼。跨亭於其上也。一間十椽。覆之以茅。示儉也。縱廣不過八尺。坐不過八人。殺其度也。水出巖罅。極寒冽如冰。雖盛夏入浴。毛髮立竪。不可奈久。加以盤松茂樹。布陰産涼。淸風自來。畏景不逼。最愜於避暑。故有額曰滌暑。然州人猶以草亭呼之。或曰。此地有奇形勝勢。尤利於爲州者。斯類巫瞽不經之說。儒者所宜愼道。然俚言野語。有時而中。亦不可不信也。先僕之未到。忽爲燒琴煮鶴者所毀。荒涼舊址而已。予見而傷之。召州吏謂曰。亭是李太守所創。庸害汝州而乃敢毀耶。古人有思其人。不剪甘棠者。敢毀亭耶。吏默然而退。尋拾舊材。咄嗟更構。明日以畢事來告。予與寮友。置酒落之。噫。予以去歲孟炎。自補闕出守是州。至今年六月。除拜禮部郞中起居注知制誥。將詣天闕。寮友諸君曰。此亭太守所重開也。不留誌。無以使後者知之。予然之。因書大槩。囑後來者之無輕廢毀。且爲李太守存不朽之跡耳。時庚辰七月日。老守禮部員外郞李某。記。
孫秘書冷泉亭記
編輯芸臺亞監孫君。卜新宅於城北之某里。有巨巖高可數丈。形若削鐵者。巉巉然蒼蒼然自廳事之北。彌於東隅。其下有冷泉。泫然流出。渟成一泓。澄湛可愛。附廳事之東。架以小亭。可坐十許人。蕭灑如山齋。是遊讌閑適之所也。予觀貴人之居多矣。其飾林園。必以恠石之盤窪癭瘤者。累之爲山。効衡霍之奇。信妙矣。然未若造物者之所曾開闢。嶙峋奇秀天然之狀也。彼亦非不識假之不似眞也。然富貴所能致者。如奇花異木珍禽奇獸之類是已。其若巖石之巍峩磊碨者。權力所不能來也。強欲致焉。當用巨鑿利刃。片截段剖。車載馬䭾然後似可矣。苟如是。特碎石與散礫耳。雖積而高之。其與向之累恠石爲山者無別矣。寧復有嶙峋奇秀天然之舊狀耶。今孫尹之居。非在幽遐僻遠之地。乃鳳城中萬人所寰之間也。於焉有巨巖之奇勝如此。孫君得而有之。此豈君之高懷逸想。固超軼世外。而一爲功名所羈。心未甞不在靑山白雲。故天以此餉之。而有以慰之耶。巖瞻之望。亦基於此矣。予謂主人曰。巖之立於北者。誠穏當無可增損。唯在東者甚迫近。使人情頗欝。宜鑿開小卻數四尺。則當極佳。主人亦以吾言爲然。因指其軒。請予名之。予以冷泉名之。客有曰此亭所倚以爲勝者。凡以玆巖也。反以一勺小泉名之。似未宜也。予曰巖雖奇。餉人之利小矣。泉雖淺。能以冰漿乳液。潤人周矣。予今與若。點荈而飮。漉酒而酌。亦莫非泉之施也。可忍負乎。客破顔大笑。孫君又請予爲記。意予與筆俱老矣。然重違主人之請。粗書所見耳。某月日。寶文閣待制典誥李某。記。記後復題四十字雲。
天開洞記
編輯泰和二年壬戌歲。予去城東之舊居。卜遷於城南安申之里。有冷泉潺湲。出於洞之左趾之巖竇。洞深地奧。如山村野居。蕭灑可愛。予居之甚樂。但洞名塞。雖吾亦不喜其名。後數載。有白秀才廷珪者。來卜隣。其嚴君右承宣翰林學士某。或來寓居。往往甞謂予曰。洞名殊未佳。子盍改之耶。予對曰業已呼之久矣。非特此洞。擧一國皆呼之。子雖名之。豈盡戶曉。使皆道耶。矧微者所名。孰從之耶。遂不改至於今。然予之卜居是洞。今已二十餘年矣。自始來不數載。得除拜翰林。驟歷華要。今已踐四品矣。白君亦如之。自卜居於此。始得仕累遷至侍御史。自爾美官豐祿者。袞袞來居。欝乎騶騎之旁午。則予以爲天將大啓玆洞矣。夫否極則泰。塞久則通。是陰陽常數。洞之將啓也。予不可以不新其名。以答天意。於是乃名之曰天開。今雖未使人道吾所名者。安知後世。不有人能喩萬人。使皆得道玆名耶。人雖不呼之。天若知所以名之之意。則洞之益啓也無疑矣。況始之名塞者。人猶從之。若玆名。豈終廢者耶。貞祐十一年癸未歲。記。
赫上人凌波亭記
編輯或曰權豪貴人之有喜爲亭榭游觀之樂。人猶或非之。況浮屠而務爲此者。其無奈幾於夸浮羨侈而戾於道耶。予曰非也。且人情之皆欲至於靑蓮佛界白玉仙臺者。無他焉。蓋以其地之淸淨無塵故耳。夫地之淸淨。則心亦爾也。未有心淸淨而爲濁惡熱惱之所乘者也。由是觀之。雖在人閒世上。苟得値地之淸淨。而有以汰其心慮。則是亦佛界也仙臺也。何羨於彼哉。由是而習焉。其蹈佛仙境界。亦其漸也。三岳山人宗赫者。本曹溪韻士也。甞放浪方外。浮雲其跡者久矣。越貞祐某年。偶得古院於壽春郡之坤維號德興者。以其山水可愛。故因駐錫焉。其棟宇之欹仄者。悉更之。垣墻之頹圮者。亦新之。乃至恢拓舊制。以廣其群髡棲集之地。然後意以爲有賓客之經由。吾不可不供其位置應接之禮矣。雖然於佛宇中。亦不可置其放情肆體遊賞宴喜之所矣。於是選寺之傍地。有水之泓碧漣漪者。遂植礎波底。跨亭於其上。以茅覆之。遠而望之。若輕舟畫舫。浮在滄浪然也。有遊讌其上。則凡坐賓之俯仰屈伸一嚬一笑之態。與夫杯盤幾席樽壺碁局之影。瀉在波面。若從明鏡中見人物什器之羅列映澈者。至如春水漫淥。日光涵明。有魚可數百尾。游泳族戲。俯鑑之了瞭然可數。或涼秋八九月時。木葉半脫。霜落水淸。丹楓夾岸。倒映波上。爛然若濯錦江中。此皆水亭所以爲勝也。雖大略如此。至絶異處。又不可得而名言矣。見之者心自知耳。若傳夸於人。則口不能如眼也。畫之者狀其粗耳。丹靑不能似其眞也。噫。以此餉客。其誰謂浮屠不宜有亭榭游觀之樂乎。自皇華星節。至於行旅之東西者。莫不遊踐。方其逍遙盤薄也。意若控靑鸞跨白鶴。出乎八極之表矣。何白玉仙臺之足道哉。遊者尙爾。如吾禪老之常宴坐飽淸景者。想已與靑蓮佛界爲隣矣。何謂戾於道耶。赫公素喜文。憑予友韓鴻傅。乞予爲記。欲爲亭之飾而傳之後。予不頷凡二年。韓君不能無慍色。然後粗志其一二。而因署其額曰凌波。蓋以亭之拔水鬥起也。於戲。僕亦老矣。異日當揖冠高謝。以幅巾藜杖。往遊其中。作風月主人。而於一篇一詠。盡瀉無窮之景。以償予今日之懸懸傾佇也。湖山有靈姑需焉。
王輪寺丈六金像靈驗收拾記
編輯詳夫自佛法之波及三韓也。由中及外。列剎相望。至如像設。無寺無之。但諸佛一體也。凡像設所在。有顯靈應與不爾者。是凡夫思想未到處。其何以測之哉。雖然諸佛菩薩之於神通方便。遊戲自在。無可無不可。亦不可以色相求之者也。然則其不顯光靈。非不爲也。姑藏其用而已矣。若時乎應機赴感。有以顯其靈應。是亦自然方便所示。而蓋至人之細也。然以世之凡眼見之。則安得不驚駭且異。而篤生精信之心耶。精信之心篤。則佛輒應之。而其靈應又益顯矣。是世所譁傳某寺某佛像。有大靈驗者之類是已。今夫都城之北。有寺曰王輪。是海東宗恆轉法輪之大伽藍也。寺有毗盧遮那丈六金像一軀。聞昔有二比丘。曰巨貧曰皎光。同發願欲鑄成金像。作俗諺所謂棟梁者。其所謂棟梁者。凡浮屠之勸人布施。營作佛事者之稱也。巨貧主其事。皎光佐之。巨貧忽一日謂佐者曰。事有不稱吾意者多矣。加之年亦老矣。必不能卒事。當入皆骨山。自焚而化。汝可拾吾舍利。持以勸人。則無有不樂施者。夫然後事可辦矣。言訖。入其山鍊道。至丙申八月十五日於摩訶衍方丈北岫。生茶毗其身。皎公依其言。收靈骨。盛於箱。自負擔歸京師。勸人檀施。則自上方至搢紳士庶人。無不施財。如山積焉。板方里有散將官。窮不能施物。有女年可十三。願以此納之。俾供使役。皎公不得已受之。時城南有將軍失其名。年老無息。願贖此女爲養息。因納布五百段。又星臺洞有寡婦。家貧無長物可捨。以所寶大鏡施之。因告曰。此鏡久歸於人。今猶未還。故不能以此時輟納。迨鎔金之日。方取而齎去耳。皎公唯諾。至其時。以日遠偶忘之。不告鏡主而鑄焉。及成。凡相好無不具足端嚴。唯心胷有虧缺處。僧甚恐之。方議補鑄。鏡主聞像之已成也。大懷嗟惋。然業已捨之。故遂將其鏡往納焉。有以鏡置佛胷之缺隙者。其隙與鏡甚穩當相銜。因假置之。遟明日欲銘之。然後塡補之。至曉見焉。則鏡已自合。宛若鎔鑄而了無痕跡矣。都城觀者如堵。無不駭異。此靈驗一也。像成。輦入於寺。是日欲妥於金堂。以戶庳不得容。期翌旦將去上之限木。然後納焉。及旦見之。則佛已端然入座矣。此靈驗二也。崔侍中精安。常痛敬丈六像。以其宅之在寺之南隣。故每上官之時。則到寺門輒下馬。禮拜而後去焉。及退公則至朝宗門。又下馬再拜。步過寺門。然後騎焉。凡所得新物。先奉之而後敢甞。又往往造於堂。手煎茶供養。如是者久焉。忽夢丈六告曰。汝事我誠勤矣。然不若寺之南里鷹揚府老兵之歸心也。公明日使人尋其家。果有一老兵在焉。公親往訪之問曰。聞汝之常敬某寺丈六。信然耶。其敬之也。又別作何般耶。對曰。老僕自中風莫興。凡已七年矣。但晨夕聞鍾聲。則向其處合掌而已。安更有餘事哉。公曰。如是則老夫所以事佛者。其不若汝誠之至矣。由是大重其人。每受祿。輒以一斛賜之。此靈驗二也。又侍中受祿之日。有緇褐僧。到門乞食。公賜以食。觀其飮啖。有異於常者。別炊飯一斗進焉。復喫了無遺。公大異之。以祿一斛施之。使蒼頭負之而隨。及出門。苦遣奴卽還。自負擔出歸。公聞之。急使人尋之。不得其跡。公親出追之。聞有負米一僧。入王輪寺門者。卽入寺尋之。又不知其所如。偶欲禮丈六入金堂見之。則有祿一斛。在佛香案上。於是大悟其僧。乃丈六權化也。此靈驗四也。是皆故首座僧傑。傳之於宗門大士正林者也。正林後亦爲僧統。皆釋門老匠。精信謹篤大和尙也。豈妄傳之哉。其古老所傳。章章播在人口者。則方丈六之入於寺也。以大車載之。輓者無慮百萬人。塡咽道路。有豚市商人輩。亦發隨喜心。倂力推轂。衆力如是。而車忽不行。典事僧恠之。登高岸望之。則有群豕夾轂而行。因悟惡業之爲礙也。禁其人不得與推輪。然後車乃得行。此靈驗五也。又以古今擧國人所甞親見者言之。國將有變。丈六先出汗示之。丈六出汗。則左右補處泥塑像及石刻華嚴經中。凡如來世尊佛菩薩字。亦皆霑濕。餘字則否焉。是亦丈六所以護我國家。先之以警曉者已。此靈驗六也。皎公鑄此像。自成廟御宇八年大宋端拱元年戊子始之。至丁酉歲凡十年乃成矣。按傑公所傳雲。寺曾經回祿之災。凡文籍與丈六靈驗十餘條記。並爲煨燼。今貧道所傳。特遺漏之餘也。以是言之。則靈驗不啻此耳。後復有記其遺漏者。追附於此亦可也。唯崔侍中齋僧事。所說不同。傑公之言。則曰。有緇褐僧到門乞食云云。業門耆舊今之所說。則雲公每趁日飯一僧。屬其奴曰。汝出求僧先遇者。是有緣僧也。必以是邀之。奴一日出求僧。有僧衣裳藍縷。形貌極醜。奴避而不邀。更覓他僧。則又其僧出見之。如是者數四。奴嫌其醜。便不肯邀之。還以狀白於公。公怒曰。是吾所謂有緣僧也。汝速去邀之。奴出見。又其僧在焉。則邀致於宅。公賜以食云云。此說未知孰是。兩皆有異。故存之。國家以丈六殿之頹殘。方命以修葺也。今相國淸河崔公。甚有力焉。公又聞佛蓋與幢蓋之多至殘毀。迺嘆曰。此皆梵儀之眉目也。不崇飾無以備佛儀之最巨者。尋命工營之。百寶光明。爛然奪目。眞古所未見也。公覽遺記。嗟嘆不已。但以其所記。皆方言俚語。而不可久其傳。故命予文之。小子敢再拜稽首爲之記。復讚之以頌曰。
淸淨一體。月映秋水。卽之朗然。攬之邈矣。毗盧境地。本絶思議。造像者夢。讚者亦爾。
夢驗記
編輯說夢似恠誕。然周官有六夢之占。又五經子史。多皆言夢。夢苟有驗。說之何害歟。予昔甞掌記完山也。平時略不詣城隍祠宇。一日夢至其祠。拜堂下。似若與法曹同拜者。王使人傳曰。記室上階乎。登廳事再拜。王以布帽緇布襦衣。坐南榮起答拜。引之使前。俄有人持白酒來斟。杯盤亦草草。與飮良久。謂曰。聞牧官近者。新印十二國史。有諸。予曰。然。曰何不貺予耶。予有衆兒。欲令讀之。以數件見惠可乎。予曰唯唯。又曰官吏之首某甲者可人也。請護之。予又曰唯唯。予亦問禍福何如。王指路上車奔而折軸者曰。子猶是也。不出今年。去是州矣。俄自持鞓帶二事。贈之曰。子當貴。請以此贐之。及覺遍體流汗。時按廉使郞將盧公。使牧官。新印十二國史。又官吏某。有不愜吾意者。欲因事斥之。故有是語。明日召其吏。令印史二本遣獻。因貰其罪不問。是年果爲同寮者所愬見罷。始悟車折之言。然投閑凡七年。未得調一官。困躓莫甚。復不信其言矣。雖歷踐華要。至登三品。亦未之甚信也。曁今進拜相位。然後迺大信當貴之。言之正若符合不違也。噫。神道冥感。亦有時而信。豈皆虛也哉。時閼逢敦䍧塗月日。誌。
同年宰相書名記
編輯予於大定三十年之庚戌。登進士第。同年凡三十人而已。後皆跨騰振拔。官至相府及華資顯列者。無若我同年之盛也。以兩府言之。趙相國沖。以相門子。早從仕。至守太尉金紫光祿大夫,門下侍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修文殿大學士,修國史上將軍,判禮部事。卒年五十。兪相國升旦。起自寒門。至金紫光祿大夫,參知政事,集賢殿大學士,修國史判禮部事。卒年六十五。韓樞密光衍。亦以宰相子。累官至銀靑光祿大夫,樞密院使,禮部尙書,寶文閣大學士致仕。今尙無恙。年八十三。陳樞密湜。歷官至銀靑光祿大夫,樞密院副使,御史大夫,翰林學士。卒年五十八。予亦承乏。至守太尉金紫光祿大夫,參知政事,修文殿大學士,監修國史,判戶部事,太子太保。雖微分已足。亦未知終至何官也。噫。於一同年中。宰相之至於五人者。雖國朝全盛之時。想未之多也。其餘或登三品四品。或躡制誥臺諫郞官者。凡十一人。雖未至參官。或至七品八九品凡六人。以此數之。其終於散官者。餘有幾人耶。凡以文鳴世者。亦多出於我同年。世言同年者。必以我同年爲稱首。是年李政堂諱知命主盟。任承宣諱濡副焉。世亦服兩公之取人如此。是實士林盛事。而若不記以示於後。則百世之下。誰復知之耶。聊誌之以爲後之標識也。嗚呼。四十七年之間。皆已爲鬼錄。唯韓公與予存焉耳。可不哀乎。時乙未某月日。記。
空空上人兔角庵記
編輯瑜伽大士景照。字空空。其遊刃空門。已可謂法王。而又餘事工於詩。故世或以詩僧稱之。宋朝禪老祖播。聞其名。遙贐以斑竹杖一事。烏漆鉢五器。黃赤文木槵子一串。兼以詩寄之。又名所居曰兔角庵。自書其額以寄之。予嘉二師千里相契之意。旣和播師詩。略言大槩。師又以記其庵爲請。再三來扣。然予未知所以名之之意。久有難色。今方以予妄意度之。豈以子之字空空。而以空無兔角。對之而名之耶。然則空空兔角。其義雖一。兔角又深於空空。而以空空歸於兔角。是則頑空執空之類。非子之所宗。唯心唯識。入圓成實者也。予復思之。是意不然。名之景照而字曰空空。則如楞嚴所謂淨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者是已。由是觀之。以兔角空空。麗之於照。是豈頑空哉。必以此而名之也。外此。予亦無所言已。
開天寺靑石塔記
編輯宗室廣陵侯沔。軒裳中有出塵之想淡如也。方外之交。有高僧某者。就豐歲縣之南壤。得古寺曰開天。方創而新之也。侯爲之檀越。尤有力焉。師之高弟弟子玄規見之。迺嘆曰。師所樹立如此。吾居其門。無一事有所措焉。則亦一恥也。於是遂立梵所謂窣堵波者。悉用靑石爲之。展轉盤互。凡十有三級。旣成。遂報於侯。且曰髡所腐亦土毛。若恬安汩沒。無分寸之効。而溘先朝露。則其若國恩何。用是思有以奉福朝家者。今營此區區一石浮圖。旣辦矣。第待爲文者銘之。爲不朽之圖耳。侯聞其言。嘉其所守惇。固有不可欺者。書抵隴西李春卿。託以記銘。予雖不能文。義不欲蓋人之善。且重違侯請。敢受而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