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溪權先生文集

作者:鄭宗魯
1875年
卷一

大凡君子之學與道。第觀其淵源之的與出處之正。則其能深造而實有得。斯可以知其略矣。又況加之以天資之美。經術之博。而尋常秉義而立直道而行者。無所往而不光明峻偉。則其爲後學之所崇奉。寧有其極也哉。東溪權先生。早被薰陶於寒旅之門。又嘗擢用於純孝王朝。講磨切磋之際。卷舒行藏之間。其爲一代名勝之推奬與許。有不可勝紀。而試擧其表表見於行事者。則方年甫十八。已知有島夷之難。於無事之時。預爲深入而得全其家者。固是大過人之智。然此則當時之人。亦或有能之者矣。乃若於仁弘秉權之日。彼其名望震世。氣焰薰天。人莫敢少加貶議。而先生一見其眸子。便已知心術之凶。動輒以伽倻老賊斥之。則是其辨奸之早。殆與蘇明允無異。此則當時之人。夫孰有先之者哉。及其遭亂而遇親喪也。雖在干戈搶攘之中。凡厥送終之節。皆得必誠必信而勿之有悔。卽又奉母奔竄。着處危迫。而守制致養。靡不用極。至令人感歎而悅服。則此其至孝純行。已不啻出尋常萬萬。因値昏朝斁倫之時。杜門卻掃。無復當世之念。及其策名昌辰。範驅亨街。出入經綸。略展所蘊。則上之有以拾遺補闕。繩愆糾謬。不顧攖鱗之禍。而惟務引君於道。下之有以彈權折賄。蘇民作士。不以枳時之故而惟思保邦之策者。其精忠赤誠。又不啻出尋常萬萬。而其中如獨疏抗言。駁議典禮之失。以爲盛德茂業。無跡可尋者。其勁氣正論。尤爲卓犖而奇偉。直與夏侯勝並美於千載。而世至以秋天一鶚稱之者也。自丁丑下城之後。先生雖黽勉從仕。聊以伸盡職所事之義。而常懷風泉之感。無日不歎咤於中。及見淸人有助兵運饋之語。慨然寄金東溟詩曰。存亡遺澤在東藩。忍把干戈答聖恩。白首重來羞滿面。不如歸去閉柴門。卽決意還鄕。蓋先生素勵易退之志。雖在平時。每當遞職。未嘗暫滯。及是尤有所不竢終日者。於是而君臣之大義。天地之常經。益炳然於行藏之間。不必蹈東海隱西山然後方有以知其心也。則其所樹立於前後者。果如何哉。夫以先生金玉之質。其於聖賢之學與道。沈潛有素。根基已厚。則蘊之爲德行。發之爲事業者。何遽止於是而已。而顧以時命之不遇。卒未克大展布於世也。不免卷懷而終。此爲後學不盡之感。然遺芬剩馥。歷百載猶未沫。往在先朝戊申。多士之景慕者。相率叫閽。而俎豆於先生讀書之杜陵舊齋。號曰浣溪書院。以爲永世矜式之地。斯固秉彝之所不能自已者也。惟是先生所著詩文。中經欝攸之災。並與家訓而無傳。今只有若干卷。將行於世。而其詞氣淸醇。一出於正。流傳來後。又將興起人無竆。其關世敎亦大矣。雖少何傷焉。先生之孫褧。奉遺集示余求一言。辭不獲。遂書此以弁其捲雲。晉陽鄭宗魯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