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溪集 (朴泰淳)/卷六

卷五 東溪集
卷之六
作者:朴泰淳
1736年
卷七

儆戒無虞箴

編輯

天下治亂。惟辟攸屍。怠荒則亂。儆戒惟治。戒之伊何。貴在無虞。無虞克戒。虞必終無。有虞乃戒。雖戒何益。所以先王。不遑暇食。燕安之中。恆懷鴆毒。袵席之上。如對寇敵。罔謂修明。惟恐弛惰。罔謂乂安。益思懷保。俊彥旣登。揚陋不替。邊圉無警。惕號不懈。涓涓始出。已慮滔天。炎炎不滅。恐致燎原。制於未亂。保於未危。臨深履薄。戰兢自持。淫聲美色。不接耳目。讜言咈論。廣加敷納。夙夜祗敬。終始如一。詩詠撤土。易著繫桑。惟玆謹忽。寔判興亡。伯益戒舜。百王柯則。微臣作箴。敢告丹墄。

座右銘

編輯

進不求榮。退不爲名。舍彼經營。葆我幽貞。

華陽亭頌

編輯

噫嘻麗末。王綱紐絶。邦籙欲訖。內難未已。外寇乃熾。河潰岳陊。上帝垂仁。廼眷聖神。拯濟斯民。我後祗承。遂焉龍興。王業肇弘。北討南征。莫我敢嬰。四方底寧。武功旣隆。文敎乃崇。釁甲櫜弓。峨嵯之下。箭串之野。於以歸馬。豐艸茫茫。美川湯湯。亭於其岡。萬羣馳逐。翹足以踛。孔阜且碩。在昔周王。歸馬華陽。寶曆永昌。猗歟盛烈。與周爲匹。前後揆一。戎馬旣閑。黎庶載安。化洽戎蠻。作此詩章。昭示無疆。不顯其光。

戱題趙長卿畫像贊

編輯

哆然者口耶。䪻然者顙耶。高談䧺辯。丹靑莫狀。

戱集顔魯公書。作如心道人贊。

編輯

智不周容。貞豈離俗。安分無憂。守眞可樂。從心弛張。與時浮休。淸纓濁足。我斯天遊。

敎書

編輯

敎江原監司吳道一書

編輯

入長經幄。方佇啓沃之功。出殿藩維。庸畀澄淸之責。肆我敷告。宜且往欽。惟卿識量通明。志氣倜儻。文章鳴世。奚啻館閣之翹英。淸白傳家。咸稱相國之有後。當名塗之歷踐。而峻望之彌彰。明臧否於銓衡。只欲恢張公道。任風裁於㙜省。何嘗自爲身謀。邇來郡邑之棲遑。久矣士林之嗟惜。玆於新化之改紀。爰用舊軄而召還。故都橫金。初爲保釐之重。燕山拭玉。更藉專對之能。何意遠役之纔迴。不幸閙端之遽起。伊橫逆之外至。何異太空之雲。若反省而自修。罔非他山之石。縱然謗讟之不已。素知忠樸而無他。睠玆東路之名藩。實我上游之重地。若上黨爲脊於天下。而大嶺橫亘。如隴蜀綰口於關中。而二江交會。東臨桑海。舟楫接彫題之邦。北通鐵關。防扼控靺鞨之域。顧旱澇之連被。亦弊瘼之浸滋。防營刱新。制置多掣肘之患。貢案旣久。賦斂有剝膚之嘆。苟非才器之備全。曷任廵宣而整頓。屈望之於馮翊。非欲左遷。出長孺於淮陽。徒得重望。云云。卿其祗服寵命。勉率良圖。惟公可以生明。惟寬可以御衆。嚴黜陟以勵守宰。勤勞徠以惠民生。凡玆施措便宜。勿拘文㳒。若乃稟裁專斷。自有彜章。於戱。十連之総督不輕。一面之責任甚大。海濱童子。倘有竹馬之迎。峽裏殘氓。想望棠陰之化。江淮之山雖好。毋若孟陽之耽遊。成都之酒細傾。可追嚴武之憂國。故玆敎示。想宜知悉。

褒春川府使趙亨期善治敎書

編輯

民多捐瘠。政急懷保之方。績成撫摩。可靳優異之典。肆敷寵命。庸奬循良。睠彼春川。介在東峽。土地之磽确。禾穀不蕃。民物之呰窊。産業易罄。屬守宰之屢易。仍歲事之洊㐫。哀餓殍之相望。救活無策。而逋負之多積。弊瘼遂滋。蜀郡凋殘。宜藉廉范之惠化。渤海饑饉。必須龔遂之治能。撤爾喉舌之班。畀我股肱之郡。終然共理之效。果副委寄之心。江西通商。克盡貿遷之術。河內移粟。不費轉漕之勞。發公廩而並蠲賦徭。捐私俸而普濟溝壑。黎民乃粒。庶事咸修。報政何待於期秊。考課已最於一道。玆因藩臣之狀聞。爰錫廐馬而褒嘉。於戱。勉卒前功。益殫乃力。非無漢家增秩之賞。可酬爾勤。姑循國朝賜書之規。用表予意。故玆敎示。想宜知悉。

敎咸鏡監司李東郁書

編輯

畀外㙜之按廉。孰非屛翰重▦。筦國門之鎖鑰。最是西北二邊。雖常時固難簡掄。矧今日可忽委寄。睠玆咸鏡一路。蓋我王跡肇基。周之邰豳漢之沛豐。猶看欝䓗之氣。右則關嶺左則溟海。素稱表裏之形。風氣勁彊。自成別域。士馬精悍。寔冠諸方。不幸比來之凋殘。無復往日之雄勝。制置屢變。反致邊防之踈虞。刁斗不驚。益見將吏之懈弛。利失麻枲。六鎭困征斂之煩。禁嚴貂葠。三甲絶衣食之本。重以饑饉之薦疊。慘矣民庶之流亡。嶺粟移來。勺水無救於薪火。近臣往哺。壺飧莫濟於翳桑。每念塡壑之無辜。所以臨餐而忘食。與我共理。孰能分憂。惟卿才智周通。幹局俱偉。霜㙜秉憲。爭避御史之𩣭。巖邑牧疲。輒煥新野之廟。出入外內。懋績予嘉。歷試錯盤。利器乃別。秪緣不畏其強禦。是用屢困於謗言。諒素履之無他。肆主知之不替。從喉司而別擢。非係私恩。自廟堂而咸推。果協公議。云云。卿其祗服寵命。勉圖遠功。惟公可以生明。惟寬可以得衆。幽明黜陟。寧容茹柔而吐剛。廢墜脩興。必須擧綱而張目。顧窮民懷保之策。固爲急先。而邊壃備豫之謨。不可忽忘。卿可隨便行者。予不從中制之。官通訓則自裁。罪大辟則稟斷。於戱。西槎之役纔返。豈無獨勞之嘆。北顧之憂方殷。宜思盡瘁之義。故玆敎示。想宜知悉。

大殿誕日賀箋

編輯

世已躋於春㙜。仁化普被。月正滿於秋半。聖節載廻。凡在邇遐。孰不蹈舞。恭惟聡明首出。睿智足臨。齊七政於璿璣。休徵丕著。驗六符於黼扆。昇平可期。玆當誕彌之辰。益迓滋至之慶。伏念官縻乘障。跡阻趍班。北極繫心。曷弛星拱之義。南山入望。冞切嵩呼之忱。

上候平復賀箋

編輯

榮衛不適。憂共切於臣民。兪盧奏功。慶實關於宗社。歡聲匝域。喜色叢霄。恭惟淸明在躬。吉祥順序。百靈擁護。豈有邪沴之干。六氣調和。咸仰康寧之福。故玆無妄之疾。果見勿藥而瘳。伏念叨從近班。獲守重鎭。想明廷之燕賀。縱未奔趍。望太陽而葵傾。第自抃躍。

冬至賀箋

編輯

星拱北辰。咸仰置郵之德。日躔南陸。聿廻閉關之期。自邇及遐。載舞且蹈。恭惟誕膺駿命。恢纂鴻圖。道光奉時。每審消長之理。仁深生物。克體天地之心。玆當來復之休。益迓滋至之慶。伏念叨任保障。久離班行。孔扇麟爐。想彩仗而抃手。寒雲山雪。望玉樓而增懷。

正朝賀箋

編輯

啓千秊之煕運。仁覆羣生。履三始之令辰。誕荷諸福。歡均動植。德符陽和。恭惟手握瑤圖。躬膺寶曆。惟皇建極。普施嚮用之功。與物爲春。咸囿發生之化。玆當寅賓之日。益迓申命之休。伏念違離班行。叨任保障。飛朝漢殿。旣乏自葉之雙鳧。率舞虞庭。空傳聞韶之百獸。

王世子嘉禮後大殿賀箋

編輯

前星載耀。已騰重輪之謠。旭日始朝。式完大婚之禮。歡均臣庶。慶衍宗祊。恭惟止仁止慈。丕承丕顯。遵漢制而建嗣。邦國以貞。考周儀而定祥。淑哲是簡。玆當親迎之日。益迓滋至之休。伏念滯跡雷封。延頸甲觀。本支百世。願續瓜瓞之詩。父母萬秊。更切岡陵之祝。

廵察使赴任賀狀

編輯

躋八座之台班。名位已盛。按三輔之重鎭。簡寄斯隆。㫌棨初臨。士女相慶。伏惟英猷需世。文華出倫。錯節盤根。可以別利。艱難險阻。亦已備甞。故玆邦幾之承流。佇見京師之蒙福。伏念材非御衆。力疲賑饑。想孟博之澄淸。雖無解綬之事。顧亢宗之勞拙。還切署考之心。

冬至賀廵察使狀

編輯

鎭三輔之藩維。方仰福星之增耀。開千門之次第。喜見至陰之生陽。幕府胥懽。㫌棨動色。伏惟風襟散朗。氣度坦夷。受知聖明。非藉容於先後。歷試外內。咸自別於錯盤。玆當令辰。益茂純嘏。伏念牧禦才乏。撫字心勞。跡滯孤城。縱違趍賀之禮。節逢亞歲。敢廢頌禱之儀。

正朝賀廵察使狀

編輯

按三輔之重鎭。丕扇惠風。履四始之令辰。茂膺多祉。棠茇春動。蓮幕歡騰。伏惟遍歷險夷。光承簡拔。八座隆秩。旣見㫌節之增榮。九里潤河。果致京師之蒙福。玆當元始。益闡洪休。伏念一滯山城。再更歲籥。乏寸效於保障。莫副奬勵之盛心。奉尺書之慇懃。式遵頌祝之舊禮。

冬至賀守禦使狀

編輯

牙旗晝閒。咸仰節制之靜。葭管灰動。載迓來復之休。幕府騰歡。部曲交慶。伏惟當朝宿望。幹時宏材。險阻艱難。終始一節之靡替。天神子我。暮夜四知之不欺。玆値令辰。益茂純嘏。伏念猥以薄劣。忝叨關防。隔笑談於彌時。悵望南樓之雪月。奉籌畫於它日。竊戒晉陽之繭絲。

正朝賀守禦使狀

編輯

灰飛葭管。驗元氣之潛周。春生柳營。見善頌之交至。三陽爲泰。百祿是遒。伏惟道合弛張。器別盤錯。歷雄藩踐台斗。荷累朝簡擢之榮。執金吾判度支。掌一國刑賦之重。玆當元始。茂對休光。伏念猥庇帲幪。叨守保障。只細傾於憂國。猶慚戒酒之辭。乏善策於賑民。敢避貸豆之責。戒酒貸豆。皆守禦使戱談。

上樑文

編輯

東峯祠宇上樑文

編輯

伏以玄德協帝。莫禁七人之逃。蒼籙應天。終聞二子之餓。乘時撫運。雖是聖人之功。㓗身保名。則見貞士之節。故玆輪奐之不日。益激頑懦之聞風。東峯先生奎璧降精。山河鍾秀。文章之英發。不假師承。志氣之淸明。得自稟賦。楊大秊之異質。夙著神童之名。李長源之髫齡。早荷至尊之眷。九流百家之說。靡不貫穿。三墳五典之書。亦旣領會。層榦聳壑。人推受材之瓌奇。廣庭仰天。自信見道之高遠。所養者如彼卓爾。其生也若不偶然。嗚呼運命旣乖。志願遂舛。時異勢變。天命之降靡常。送往事居。世道之難斯極。接輿避世。豈所欲哉。來復逃禪。良有以也。放浪形骸之外。逍遙雲水之間。烈火燎原。乃驗不燼之良玉。窮陰殺節。方知後凋之貞松。斲苓木於窮山。苦節彌厲。伴挑達於委巷。微意誰知。跡寄空門。尙斥異敎之誑誕。心悼末路。謾想邃古之淳煕。聽離騷而沾襟。興感未已。詠漁釣而含諷。託義何深。志㓗氷霜。獨全高世之操。名留天地。孰無曠代之思。惟玆山名勝之區。卽舊日杖屨所駐。山中霧隱。依巖之址猶存。城東晩居。和陶之詩可驗。靑松白石。依然昔時之賞心。峻崖峭巒。怳爾高標之接目。顧遺跡之不泯。宜妥靈之在玆。爰刱新祠。式奉眞像。人爭趍役。非有發徵之期。士皆樂聞。不是勸募而致。煙雲動彩。見突兀於眼前。水石生輝。增明媚於洞裏。懷其風而至其處。雖復謦欬之未承。人則亡而像則存。尙幸瞻仰之有所。恭䟽短頌。用擧脩樑。兒郞偉拋樑東。靑山秀出禁城東。箇中淸景無人識。梅發山間月上東。兒郞偉拋樑西。野花蔓艸路東西。新祠欲問在何許。山寺鍾鳴日向西。兒郞偉拋樑南。何處金鰲嶺嶠南。千里傷春聊極目。小招終古㤪江南。兒郞偉拋樑北。白雲閒出洞門北。飄揚捴爲狂風吹。錯道無心自南北。兒郞偉拋樑上。長松落落危巖上。看取凌寒傲雪姿。昂然直出雲霄上。兒郞偉拋樑下。衆丘峛崺在其下。遺風千載激頹波。高挹西山相上下。伏願上樑之後。神物撝呵。嘉木榮茂。黃蕉丹荔。永不怠於良辰。末照遺芬。佇作範於來世。一幅之丹靑未改。百代之綱常可扶。英靈無違。斯文不墜。

武皇遺劒錄後序月課○代晩休公作

編輯

余閱唐文。得所謂武皇遺劒錄者觀之。其言曰。武皇帝得利劒而四用之。曰平回鶻也。曰擒楊弁也。曰誅劉稹也。曰汰僧尼也。嗚呼。唐室之不競久矣。肅代以來。國勢內訌。威柄下移。戎狄橫騖而中國卑矣。彊藩旅拒而王命替矣。加以浮屠之㳒。日滋月熾。其所以悖道義而病國脈。而傷民財者。蓋不可以一二計。譬如久病之人。臟腑內傷。邪沴外侵。四肢百節。皆不能隨意屈伸。則天下之勢。殆不可爲矣。然武皇用劒。而渝盟之虜。光明之甲。倔強之賊。異端之㳒。一朝而廓如也。劒之利用。詎不偉而神歟。然則之劒也其逃吳而入楚者耶。爲燕而報秦者耶。在漢而斬蛇者耶。埋獄而射斗者耶。採之者誰。鍊之者誰。鑄之者誰。而用之者何道歟。夫赤槿名山也。歐冶良工也。採金於赤槿之山。鍊鑄於歐冶之爐。而言其利用。則不過曰陸剸犀象。水截蛟龍而已。武皇之劒。其亦有異於是矣。夫以其得之之所。而審其用之之利。則其爲劒也可得而言矣。是必有不待山而採。不待工而鍊。不待爐而鑄。參天地包陰陽。與造化而成者矣。猛士在其鍔。能臣在其刃。謀夫在其柄。斂之也風雲。發之也雷霆。是故醜虜不能恃其彊。叛卒不能肆其狡。逆臣不能逞其跋扈。緇髡不能施其誑惑。使其提攜永秊。不頓不挫。則貞觀之盛。亦不難復。而夫何能用於回鶻幷潞而不能於䆠寺朋黨。能用於浮屠蠧耗而不能於歸眞符籙。豈劒之利。能於是而不能及他耶。抑用之者。止於是而不究其用耶。況享國旣短。遺之者癡叔。則其可望硎以義淬以智匣以禮仁以苞持耶。此豈但爲此錄者之所慨而已耶。吁。

杜詩排律集解序

編輯

箋註杜詩。號稱千家。可謂盛矣。若歌行諸篇。爲鄕塾諸生所誦習。殆與四子書等。各自有傳授。而其四韻律。尤爲詞翰家準的。故虞邵庵註七言。趙東山註五言。近又有合註五七言。稱辟彊園註者。並行於世。而獨於排律。無別爲表章之者何哉。四韻律盛於開天間。而至子美。能事畢矣。然其淋漓縱橫。如長江洪河之奔放原陸。浩汗不竭。深山喬嶽之呑吐雲霞。變化無窮。又其憂時憫世。反覆致意。使讀之者增歔累欷。不能自已者。則是寂寥短篇之所未暇有焉耳。烏可以俗士末學之所不恆習而有所忽略哉。余爲是病久矣。歲己巳。罷官閒居。乃取排律。類合五七言。凡得若干首。取諸家註解。刪其繁複。正其譌謬。亦頗參考前代書籍。兼採先輩箚記。添補闕略。遂釐爲四冊。藏諸巾衍。以竢世同好之士。仍念子美以雄博之學。負經綸之志。適當玄肅之時。內而艶妻煽處。外而彊藩稱兵。圮亂極矣。當是時。紆靑拖紫列鼎鳴鍾之輩。非出於奴虜。卽闒茸姦壬之徒耳。顧乃流離秦隴。展轉庸蜀。遂至遠播江湘之外。採梠於荒山。乞絲於竆閻。自古君子之窮。未有若公之甚者矣。憂愁疾病。一寓諸篇章。自悼其身命。而絶無憤㤪誹譏之詞。猶惓惓有望於宗國者。惟在收賢俊止戈鋋。復貞觀之舊而已。復見唐虞理甘爲汗漫遊一聯。可想其情懇矣。嗚呼。此眞可謂百世人臣之師表矣。然則讀此集者。苟或不驗以性情之正。而只以其聲華之美。取其格律之工。以是求公詩者。卽所謂耳食耳尙。何能以意逆志。不失其製作之旨哉。嗚呼。是可以易言哉。庚午仲秋。書於延昌軒。

玉溪生集纂解序

編輯

玉溪生詩。古軆多倣長吉。近軆諸作。全䂓子美。而取齊梁間綺麗之語以文之。楊大秊,劉子儀諸公。盡氣模擬。所得者止影響已。其詩亦可謂絶奇矣。然其素稱難曉者。豈但托意造語隱奧深僻而爲然哉。抑談苑所載義山爲文。多簡閱書冊。左右鱗次。號獺祭魚。則其取材甚博。謏聞寡學之不能倉卒通解。蓋坐是也。余自𢆲少。每讀其詩。病其難曉。輒欲爲之箋解。顧患書籍尠少。考據未博。輟而不果矣。頃歲始購得朱鶴齡長孺所爲箋註讀之。雖不能盡通其詩。而可幸其不能通者少。而能通者爲多也。長孺爲牧齋門人。牧齋爲明季大家。其師受之精。考據之博。宜無遺憾矣。然其往往繁複冗長。使讀者怠勌。反遺其要領。猶之乎南面而行。不見冥山。又多傅會牽強。失作者之本旨者。是爲可恨耳。於是不揆鄙拙。就其中頗加刪正。又取家藏別本及宿昔所記錄者。證補其一二。凡釐爲十卷。蓋甞論之。唐自中葉以來。文章氣格。漸就衰薾。作者欲矯其弊。則牧之,飛卿之流。又爭務爲艶麗。是故其詩多男女寄情之語。帷薄相褻之辭。至韓學士綉鞋金鈿之篇極矣。義山生於其際。專塲一時。而攷其詩集。閨情艶體。什居五六。蓋亦當時習尙爲然耳。朱氏必欲牽傅。歸之於傷時諷世之語。如春蠶蠟炬之句。亦將何以爲之辭哉。鄭衛之風。漢儒箋解。未甞不曲爲辭說。而至考亭集註。則一切斷之爲淫奔之詩。義山之詩。雖或有一二寄託之辭。終不過桑間濮上之流耳。然則後之讀者。惟當以其言求其意。要其言意之不相失而已。不當強求其言外之意。曲爲諱避。非徒失其意。反失其所言也。仍並爲之識。時壬申陽月。書於臥龍軒。

國朝詩刪序

編輯

許筠取國朝詩。斷自鄭三峯道傳。下至權石洲韠。選各體。自加批評。名之曰國朝詩刪。選東詩有數家。而論者咸稱是集爲最優。蓋筠素以詞翰自任。其父若諸兄。皆有名一世。又其所與交遊。無非鉅公才士。則國朝以來諸家詩長短精粗。不待其藻鑑之自識。得之於平素講論者。亦已多矣。長袖善舞。多錢善賈信夫。第其所取者。多主於聲律之淸色澤之絢。故輕靡脆弱之作。或有濫竽。沉深平遠之什。不免遺珠。至其批評之語。尤多浮誇過實。讀者或以是病焉。雖然有宋諸人。咸宗少陵。而大秊別主西崑。皇明文士。皆尊空同。而鹿門獨推荊川。如鈔選唐詩者。唐音品彙,皷吹三體詩等書。各有所偏主。人見之不同。本自如此。故曰何傷乎。亦各從其志也。又曰從吾所好。況上下數百載。蒐羅諸家。採掇旁流。去取之際。安能無一二得失哉。今若指摘其一二紕繆。而遂欲訾其全集。則此正蘇文忠不欲撰史之說也。筠旣誅死。是集與其所著述。殆至湮亡。好事者間或收錄。而以其出於筠也。莫肯有表章之者。此又東俗之迫隘也。夫不韋盜秦月令。列於禮經。息夫亂漢詞賦。編於楚辭。劉安著書。莊列同稱。敬宗有詩。沈杜並齒。范曄猖狂。而漢史繼於孟堅。沈約反覆。而宋史揜乎子野。其人廢。其言尙不可廢。況其所集。非其言而諸賢之言者哉。東詩選集。旣未多有。而此爲稱最。則其不可不傳也審矣。於是廣求諸本。頗加證定。又取諸家詩話。以類補綴。繕寫爲幾卷。詩云采葑采菲。無以下體。觀者若忘其人而取其選。略其短而得其長。則其鼓吹盛朝之文明。庶幾爲一助雲。

雲溪集序

編輯

余受朝命。赴南漢任所。適當䨪雨之時。山嵐溪霧。並暑熱而蒸人。朱墨倥倊之間。所與對者。不過靺韋偏裻之徒耳。心惛然不自得。殆無異於海鳥之眩於鍾鼓。一日有僧來謁。名天機而號雲溪者。見之卽五六秊前。天柱寺舊識面也。談山談水。語娓娓不厭。怳然御風泠然。浮遊乎方丈瀛洲之間。盤桓乎紅流靑鶴之洞。不自覺其耳根之淸凈。心地之開爽。俄而袖出數卷書。卽其所著詩文也。披而讀之。詩則閒澹而𨓏𨓏多警絶語。文亦贍暢有趣。又疑與無本道人之徒。講論乎推敲。加硎於慧劒。而因之覔珠於滄海。卻恠夫京華莾蒼之地。弓劒擾攘之中。有此韻釋而不早知也。雖然山人釋子之以詩文鳴世者。從古以來。蓋亦夥然。而譚者每以蔬筍譏之。其故何哉。居移氣養移體。閨闈之間。自無壯浪之語。紈綺之子。不作寒乞之聲。是固然矣。第其熊掌豹胎猩唇雉膏。是誠味之美者。而蜀薑吳蓴玉板金薤。其又可廢耶。夫一元,柔毛,剛鬣,明眎。固爲淸廟之薦。而澗之蘋沼之蘩。亦入於後夫人之采掇何也。況詩道之衰久矣。腥羶臭腐穢人口鼻者。滔滔皆是。反不若窮山深谷之中。得之於淸幽涔寂之境者。猶不失其本色耳。傳曰禮失而求諸野。詎不信歟。余自𢆲時。頗有志於詩文。而汩沒於塵埃文簿間。舊學日退。新知未進。今讀雲溪詩卷。自有感慨於中心者。遂書贈爲弁首之文。時乙亥季夏旣望。東溪居士題。

麒麟閣記月課

編輯

皇漢受命。重光累洽。凶奴單于慕義懷德。稽顙稱藩。皇帝曰。咨朕之不德。曷以致此。惟玆股肱之臣。勤勞內外。厥有茂績。朕用不忘。銘於鍾鼎。紀於旂常。古所以㫌功伐也。博陸侯以下十一人。其令有司繪畫於麒麟閣。俱署官爵姓名。以眎來世。申命臣某曰爾爲文記其事。臣竊惟夏有獯鬻。商有鬼方。周有玁狁。北狄之憑陵中國。而不能制服者。其來尙矣。今皇帝大敷文治。中國旣安且乂。威德有赫。無遠不屆。至使百蠻之長。革其野心。解辮請服。開闢以來未之前聞。而尙且謙沖遜挹。不有其功。歸美臣隣。歷考勳庸。無微不錄。昭德焯勤。若是備至。雖虞帝之不自滿暇。夏後之不矜不伐。可謂兼之矣。抑此十一人者。皆簡自睿心。而如臣德臣賀。徒尙文儒。未有汗馬之勞。臣武則一行人耳。亦得與於將相之列何哉。嗚呼。虞舜舞干。苗民來格。周宣內修。外寇自攘。彼二臣者。皆通經術賁治道。聖朝之聲敎遠訖。繄有所賴。則方諸捍圉敵愾之功。不啻爲優。而至於茹毛雪窖。持節窮海。不撓於死生威脅之際。其伸皇靈而折驕桀者。已自卓然。與輔弼諸臣。齊休匹美。亦其宜矣。後世之觀於是閣者。有以知中國之服遠人。不先於武功。而節義之臣。有足以慴服殊俗。則其於先後之序。褒尙之道。有所取監。而不但爲㫌功報伐之典而已。豈不遠哉。臣某記。

洪川倉樓記

編輯

洪川在深峽。惟泛波亭。稱名勝於國中。其他官舍皆卑陋。倉廨爲甚。地又湫濕。每當夏月糶糴之際。官吏病焉。率因循無繕治者。南陽洪君澤普施叔來蒞是邑。慨然修擧廢墜。乃鳩材力役游手。建數楹於庭前隙地。上爲樓。可臨視倉廒。下爲門。可出入輿蓋。傍爲閣。以藏版籍。蓋前此版籍。無藏置之所。殊非古者重民數之意。至是而始得收貯焉。此乃建刱之大槩也。其爲制樸而不華。無侈人觀瞻者。而軒豁高敞。登之者爽然失暑熱之苦。快然忘簿牒之勞。峽中地勢。大率迫隘。而至此則山稍遠野稍開。晴川一曲。隱見於林薄之間。方諸泛波亭。眞如楂橘之異味。此又樓之勝觀也。余甞觀世之爲吏者。專務姑息。其視官事。不啻若行旅之過客店者。此固毋論。卽其稱爲修擧者。必先侈賓舘。誇耀使星。要其梔蠟乎稱譽而已。繕治廨宇。固是守宰之末事。然於此亦可見居官之能拙。用心之公私矣。洪君在任七秊。以均役賑窮。甚著惠愛。而其所經營者。獨先於勤民之所。又不務華美。侈人觀瞻。重可嘉也已。若乃數月臥閤。徒費官廩。果何爲者。未甞不爲之憮然。歲舍己巳孟秋上澣記。

記金化戰事

編輯

丙子之亂。平安監司洪命耉與兵使柳琳。從間道勤王。至江原道金化地。候者言有虜兵在前。兩軍分遣斥候。四出偵之。俄而皆還言有虜兵環繞。兩將相與議曰。虜兵已大至。前行必有遮截之患。不如留此待之。琳遂上據柏田。命耉陣於其下。兩陣間不相屬者幾數百步許。命耉欲令琳移陣相連。而琳以其地勢頗平。恐爲鐵騎所乘。不從。翌日旣晩。虜兵猶不至。兩將議以明朝移軍前進未決。又翌日平明。有一虜騎白馬負紅旗。立於命耉陣後山頂上。又有二虜隨至。立其左右。未幾而自山頂排列於左右。亘其山脊。甲光炫日。狀若銀海。俄又以木盾自蔽。旋卽輟去。命耉望見山脊。謂軍官李元龍曰。虜兵止此乎。元龍曰。山下松栢間。森森露出者。皆虜兜鍪也。命耉憮然曰何其多也。日將巳。虜縱兵直前犯之。我軍盛備拒之。且先於陣前百步地。預積枯柴以待之。虜旣至。陣中發火箭焚之。虜馳馬蹂之。火皆撲滅。不復燃。時我陣前尖後廣。虜至前。三面皆發砲矢。虜應聲摧敗而走。俄而復進。負紅旗者必前導而至。中砲矢而斃。則在後者拔其旗負之。分番迭入。至日中未已。元龍見虜兵猥至。我軍勢危。白命耉曰。此地平衍。請少退憑險。命耉厲色曰。是何言也。將帥退一步。則士卒退百步矣。元龍懼不敢言。陣傍有一小阜。虜兵之不能犯陣而退者。什什伍伍。稍屯聚阜下。而我軍不之覺也。日過午。阜下之虜遶出陣後。沖犯而入。我軍不能拒。命耉戰歿於陣中。軍遂大亂。與虜兵相擠。入於里巷中。地狹窄。不能相殺。紛挐久之。時琳軍在栢田不動。散卒稍稍還歸於琳陣。日向晡。虜復移兵攻琳。琳軍旣據險阻。虜矢如蝟毛。皆着栢樹。不能中傷我軍。我軍放丸相繼不絶。虜冒死前突者。人馬無不中斃。死傷甚衆。日旣入。虜遂退走。琳以軍士疲弊。不可復戰。是夜令軍中各燃火。繩繫於栢樹上。潛移入於狼川地。是役也。洪公以主將。雖陣亡而我軍死者。不過百餘人。虜兵之死於兩陣者。不可勝記。亦有名將中丸而斃者雲。元龍本南原吏也。以機敏見愛於諸名公。洪公之赴關西也。辟以自從。後仕至察訪。歲丁未。余隨先君於任實任所。元龍來謁先君。余問以金化事。爲余道其詳。顧余其時秊尙少。不能記籍以文字。到今追記。可記者如此。元龍又言洪公戰歿之後。與朴逈入亂軍中求之。洪公中劒創甚仆地。尙能轉睛作喉間聲。蓋虜不知其爲將。故未殊而去也。其死所卽厲色責渠之處。而有一驛卒從死於其傍雲。元龍語其事。輒嗚咽。逈亦洪公褊裨。以膂力名。

記黔丹戰事

編輯

洪川北方面踈梅里居李命漢年八十六。自言本騎兵也。丙子十二月二十七日。赴春川府。府使乃權井吉也。原橫獜洪等邑兵合千餘人。二十八日巳時。行軍至嘉平升所止宿。二十九日。至楊根地。陣於野中止宿。縱遣斥候。擒獲零賊。日晩。獜蹄御營軍從軍者。斬二賊。奪其馬而來。井吉令懸其首級。殺其馬犒軍。翌朝進發。自龍津至斗尾。乘氷而渡。上黔丹山。氷雪塞路。山坂峻滑。將士升而復墜。墜而復升。及至山上。日已晡矣。下望虜陣。穹廬槖駞彌滿平野。山脊狹窄。不能排成陣勢。井吉令諸軍列坐山上。黃昏後軍士一人。各燃三炬。火光燭天。放砲鼓譟。南漢城中。亦以鼓角相應。井吉以肩輿廵軍中。賷南艸分給將士。撫喩之。使達宵警備。軍中皆感動。夜半有一僧自城中出來言有山路可達城中。虜兵無防守者。自請爲嚮導。井吉聞之。令軍中束裝。期以翌朝冒圍而入。天旣明。虜兵大至。陣於山下。以木盾自蔽。直犯前行。軍中砲矢一時齊發。虜不能支。皆退走。如是者三。死者甚衆。時軍中人持火藥十五放。無匱乏之患。而有一卒妄呼曰。火藥已盡。速爲添給。軍中驚擾。虜兵乘之。山前崖路凍滑。勢且峻急。不可着足。而虜馬馳逐如平地。我軍前隊旣少。雖發砲矢不能制。遂潰退。井吉見事不可爲。拔刀欲自刎。將士爭抱持拖下北崖。崖陡絶。虜不能追。井吉還春川。分遣軍官。招集散卒。稍稍來集。復領至迷源。與沈器遠等諸軍合屯谷中。久之聞講和。軍皆罷還。先是江陵淮陽兩鎭軍皆赴難。留屯斗尾北近地。畏賊鋒莫敢前。春川孤軍獨前進。無繼援者。以至於敗雲。

記兎山戰事

編輯

都元帥金自點自正方山城赴難。以肅川府使李浣爲中軍。兼先鋒將。從間路至兎山舘。與海西軍合。至萬餘人。自點喜謂浣曰。此足以破賊矣。浣曰。先鋒則皆是三南及京中軍士也。去家旣遠。似不至離散。海西之軍。其父母妻子皆在近地。其可恃乎。自點不悅曰。何敢遽爾逃散耶。翌日詰朝角二吹。浣將前鋒先發。至十里許。自點以令箭召之。浣留軍。以單騎馳還。自點方盥洗。俄而軍吏白副元帥軍至矣。自點望見之。屈指曰計程當至矣。速來可喜。浣曰有馳進狀乎。自點曰無之。浣曰此軍殊可疑。若是副元帥軍。則已到咫尺地。而豈無馳進狀乎。且未見賊兵而皆被鐵甲何也。此殊可疑矣。自點始悟曰。君言誠然矣。未幾鐵騎馳至。我軍之持淸道旗者中矢而仆。遂進犯前門。我軍倉卒憑𡓜壁拒之。自點見勢急。謂浣曰爲之奈何。浣曰請得鼓角。出門禦之。自點許之。浣挾鼓角。出自俠門吹角。軍至者幾數十百人。自點之奴持匹馬。走入俠門。扶自點馳上舘後山。虜兵望見之。有四騎急追之。其中騎騧者最在前。離自點僅丈許。舍弓刀。擧手欲直前生擒之。浣見事急。令軍中亂放砲矢。皆不能中。自點之奴回發短銃。中騎騧虜墮地。三虜皆退走。遂奪其騧馬。扶自點上之。馳入於後軍之屯山上者。虜遂大至攻浣軍。軍盡沒。浣亦中三矢而仆。良久乃甦。忽有一胡馬來立於傍。蓋戰死虜所騎奔逸者也。浣騰上入於自點軍。時虜攻舘門。爲邊士琦所拒。遂至山下。與山上軍戰。浣所領前部在十里所者。聞虜攻元帥。亦轉闘而來。與山上軍合。拒戰移日。浣之偏裨一人。自戰所奔還。折其弓。浣驚問其由。對曰累射虜。矢鏃皆屈。不能透鐵甲。用此何爲。願得一銃殺賊。浣與之。卽中斃一壯士。浣令奪其屍以來。內衣黑豹。外被重鎧。當心以鏡自蔽。丸中其鏡。鏡凸入其胷幾數寸而死。蓋虜將也。有一虜手持小紅旗。立高阜。每一颭其旗。虜兵必齊進。浣令善放者六七人。共中斃之。輒又有一虜代持其旗颭之。凡十四虜中斃。虜兵始退。浣後歷仕官至右議政。尤菴宋相公甞問以兎山事。其言如此。金監司子迪萬吉在座聞之。爲余言。余又甞聞之先府君。先是虜聞金自點之長髥也。募生致之。是役也。載寧郡守崔擇善騎駿馬。而亦長髥。虜疑其爲自點。以壯騎窮追旣獲之。乃收兵而致擇善於汗。汗見之曰。眸子如彼。決非大將也。卽令推出斬之雲。

記寧邊戰敗事

編輯

僧凈源寧邊人也。秊十二。避兵於鐵瓮城中。甞爲余言副元帥申景瑗戰敗事。景瑗治兵將勤王。有數十虜騎馳騁於西門外。景瑗募精銳出擊之。斬二虜。餘皆退走。翌日又有數十騎來。景瑗益募兵出擊。虜佯敗而走。我軍追之。虜伏兵掩之。我軍之死者幾數百人。居數日。虜皆撤去。景瑗率全軍。自東門出。將由陽德山路而進。時將士留屯日久。往往有挾府妓者。潛帶而出。且謂虜兵已遠。櫜弓韜銃而行。軍無紀律如此。東門外山谷狹長。名溝川洞。時曉月方明。乘月出洞。前鋒纔離洞口至錢坪。大軍未及出洞。虜騎橫截兩軍間。又分兵遶出大軍後夾攻之。我軍倉卒驚擾。自相踐踏。不能發一砲矢。而谷路左右皆峭壁。且氷凍無走避之路。軍皆束手就死。尠有得脫者。景瑗自刺不殊。遂被擒。而虜兵蓋西㺚之自江界入來者雲。

丙子之亂。出於倉卒。數月之間。國家顚覆。赴難之兵。一無成功者。都元帥走免於兎山。副元帥被擒於寧邊。嶺南之軍沒於雙嶺。湖南之軍潰於灮敎山。湖西之軍敗於險川。關西之軍破於金化。關東之軍散於黔丹山。喪敗之跡。尙忍言哉。顧公私文籍。旣無詳記者。將無所考信於後。余故採摭所聞。記之如右雲。

硯記

編輯

倭硯雕爲葡萄畫者。本太學士陽谷蘇公所蓄也。長七寸六分有餘。廣四寸九分。面圓如滿月㨾。池曲如新月㨾。爲郭而周之。下隅爲葡萄根。蔓繞四邊。爲葉者九。而形各有大小。爲實者三。而顆各有多寡。大葉幡然。小葉拳然。其微皺細紋。若毫髮不爽。實之大小。疊累玲瓏。若可摘食。鬚與葉實相間而有糾結者。有垂下者。有拳曲者。有結而垂者。有垂而拳者。裊裊然皆若新抽於蔓石。色外靑內紫。靑紫相雜。大葉斑小葉靑。實之紫者爲熟。靑者爲未熟。靑紫者爲半熟。眞若雨露之所濡。次第焉成就。葉上三處有艸蟲蛙兒二阜螽一。下又爲竹葉。獮猴從竹間摘葡萄實。蟲之翅腳。猴之鼻眼。皆活動如神。蓋硯石之出倭國者品最精。夷人又巧於雕鐫。此乃其精巧之尤者也。李尙書溟甞得此硯。以遺余王父懦軒公。公又以遺府使申公湸。公與申公爲內兄弟。而皆於陽谷爲彌甥也。今者申公之胤相國公。又以贈余而言其傳得之由如此。噫。方陽谷之與容湖諸公。建幟詞壇。迭主文盟也。此物固甞爲文房潤色之寶矣。距今遠過百有餘歲。靑氊舊物。更無餘存。獨此一石。獲全於屢經兵燹之餘。無小剜缺。殆若有鬼物寶惜陰護者然。斯亦異矣。且陽谷無姓孫。此物未知流傳於幾人。而畢竟歸諸彌甥。其或所謂數者。有存於其間者耶。令人摩挲。重爲之興感。

制勝樓記

編輯

延安巖邑也。北距松都。百里而近。東接江華。隔浦相望。南臨羅津。舟檝之自西海而達於王京者。靡不由之。又有衆水滙於城下。陂池萬頃。號曰臥龍。蓋有震鱗潛其中雲。州居顯敞。閭里饒庶。海右之以形勝名者。延爲最焉。朝家之置吏。視他邑尤選。數十秊來。官吏數易。不善居軄者或間焉。重之以饑饉癘疫。人民凋瘵。舘宇頹廢。海邑之以荒殘稱者。延又甚焉。歲辛巳。李君持卿彥維始至斯邑。勤於爲政。未朞月。邑之弊瘼。什蓋去八九焉。凋瘵者蘇而完。頹廢者改而新。又刱樓於客舘之門。名之曰制勝。旣成。語余雲子甞宰延安者。子盍記諸。夫玆樓之成。余未及登覽之矣。而樓之所處。余固能領略之矣。若其淸風乍起。香氣薰天。膩紅間翠。極目無邊者。臥龍之荷蕖也。海潮初漲。洲渚明滅。風檣掛帆。前後連咽者。羅津之舸艦也。鷄鳴犬吠。閭閻撲地。牛負馬運。魚塩堆市者。都府之盛而公私之所資饒也。天際縹杳。秀出三尖。佳哉欝䓗望之尊嚴。知其爲漢京之鎭。而亦足慰魏闕之戀也。玆皆樓之勝觀。而持卿乃以制勝名之。其意何居。噫。無平不陂。無往不復。安不忘危。古之道也。是故昔者重峯趙公憲甞到此地。勸府使申公恪。繕城貯水。龍蛇之亂。月川李公廷馣卒以之卻賊。而譚者以趙申二公爲首功焉。如使國家終無風塵之警則已。不然玆固右壤之衝也。其可以居中而處高。而應變制敵者。惟此樓所處爲然。安知異日不有如月川者。制勝於此樓。而後之論制勝之由者。歸功於持卿。如趙申兩公否耶。然則是樓也平寧無事。則不妨爲元䂓談詠之地。而警急有憂。則自可爲文饒籌邊之所。持卿之志。其亦遠矣。遂書此。以諗諸君子之登覽者。

記夢

編輯

甲申十一月十九日夜。病甚垂死。昏不省事。夢至一處頗閒曠。逢一人謂余曰。若與我論此。則君卽今所苦之病。向來憂世之事。可以曉然。無所言矣。余始恠其說。蓋大衍數。隨事演出。以窮其變。其㳒甚捷。大槩如西洋國文筭假令。略有異同。其人因又言世人之紛紛馳逐者。莫非不知一動一靜。皆有天定故也。余爲此造日記。名琤強筒。人心善惡。國家盛衰。皆有其數。莫能移易。君試觀之。其器狀如腰鼓。其腰皆以寶玉。雕刻玲瓏。轉環頃刻不停。其聲琤琤不已。其人爲餘一一指示曰。聖人作璿璣玉衡。觀理於象。此物因數而觀理。其義一也。其言歷歷可聽。精神頓覺開爽。俄而睡覺。乃一夢也。過一二日。俟神氣稍定時記此。附一詩以徵異。

氣▦▦數▦有本。善惡治亂皆一理。誰能跳得琤強筒。萬事都看旋磨蟻。尋枝掇葉太紛挐。誰叩眞人珠笈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