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雪齋文集 (四部叢刊本)/卷第九

卷第八 松雪齋文集 卷第九
元 趙孟頫 撰 景上海涵芬樓藏元刊本
卷第十

松雪齋文集卷苐九

 碑銘

   大元封贈吳興郡公趙公碑

今上皇帝初即位孟頫𫎇恩自翰林侍讀學士遷集賢

侍講學士官中奉大夫眀年改元皇慶㝎制官二品者封

贈二代祖𦒱諱希永贈嘉議大夫太常卿上䡖車都尉吳

興郡侯祖妣鄭氏贈吳興郡夫人考諱與訔贈昭文舘大

學士護軍吳興郡公妣李氏吳興郡夫人五月十三日孟

𬒳

㫖許過家上冢以八月六日欽奉

制書告於吳興郡公墓下郡官偕來親黨畢集觀者莫不

歎羙湛恩汪⿰氵⿱山⿵戌小 -- 𣿄岡間歿存實惟祖𦒱餘慶豈不肖孤之有

焉廼十二月甲子立石於郡公墓側刻辭紀事用對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

聖天子丕顯成命銘曰

惟皇慶元

聖以孝治恩及臣先爰立㝎制藐不肖孤敢曰膚敏昔被

詔徴旋躋嚴近通班集賢入侍講席異數特加儒榮俻極

龍光逺施式苻先徳我祖我父維侯維公爰暨我妣咸𬒳

褒崇予告還歸攜家南騖䖍奉

制書告於大墓我有旨酒亦有肥羜黍稷馨香肴核維旅

以祀以享賔親具在報效之思岡敢或怠伐石刻辭豊碑

是樹巋然墓門用侈殊遇人臣之榮

天子之仁何千萬年厥聲弗泯

   田師孟墓誌銘

余與師孟友二十有七年其相知㝡深相與無間然莫師

孟若余徃年歸江南與師孟契闊至大中䝉

召命道見扵長蘆甚𭭕余請告歸為先人立碑復

召至京師師孟自山東使還則已有疾嗚呼余何意哭師

孟㢤有事孰余啇有過孰余䂓嗚呼豈不痛㢤師孟諱衍

姓田氏其先京兆醴泉人後徙太康再徙䝉城大父仕金

金亡北遷相故今為相人𢆲孤母夫人李氏教之讀書姿

開爽善論事𥘉以才選為中書⿰扌⿱彐𧰨 -- 掾㦄禮吏部主事兵部貟

外郎萬億賦源庫提舉刑部貟外郎河間䓁路都轉運塩

使司副使知河中府積官中順大夫

國家急務唯銓選財賦刑名三者其治革廢置夲末無不

身㦄其事而究其利害與人交無賢不肖貴賤待之如一

然慎許可平居恂恂寡言至其慷慨談辨無不中的酷愛

古書畫竒跡真一時佳士皇慶二年十一月癸巳⿱六十 -- 卒大都

寓舎年五十有六君之大父諱芝金嘉議大夫鎮南軍莭

度副使兼戶部侍郎妣楊氏鴈門郡君父諱文鼎鄣徳路

轉運經㦄官妣李氏余𠩄為作賢毋碑者也師孟娶劉氏

鄣徳路提學劉賢佐女先卒一子𠦑重二女長適郝升次

𢆲孫大有師孟⿱六十 -- 卒之五日𠦑重以其䘮歸塟相州先塋銘

嗚呼師孟常蘄其有為余亦常蘄其有用扵時而止扵斯

耶有子有孫亦又何悲

   故嘉議大夫浙東海右道肅政㢘訪使陳公碑

世祖聖徳神功文武皇帝既一區宇䋄羅天下賢俊之士

以輔翼

𥙿皇道𠯁以經邦武𠯁以闢國至扵宣化承流蕃屏

帝室使者有咨諏原隰之風循吏有恵安田裡之政皆能

乗時之㑹樹功立名丹圗青史炳煥後世而傳無竆者若

㢘訪使陳公其一人焉公諱元凱字時舉其先京兆萬年

人唐廣眀中有諱瓊者避黃巢亂遷眉之青神瓊生延祿

延祿生顯忠顯忠生希亮宋天聖五年進士仕至太常少

卿知鳯翔府與文潞公韓魏公趙康靖公包孝肅公諸老

為同年始遷洛陽⿱六十 -- 卒贈金紫光祿大夫刑部尚書范蜀公

志其墓後以曽孫與義㕘大政贈太子太保生四子曰帎

曰恪曰恂曰慥忱慶暦六年進士仕至轉運使慥與蘇文

忠公逰𭈹方山子忱生揮慈州士曹遂居臨晉揮生灝官

儒林郎灝生克基金天徳三年進士仕金為少中大夫國

監丞是為公曽大父少中生仲謙金昭勇大將軍陜西

䂓措使是為公大父昭勇生膺入

聖朝為東平路𭄿農使是為公父妣李氏公生而純孝年

十三毋夫人卒哀毀過人至元三年

𥙿宗皇帝在東宮太保劉文貞公以公才徳薦自是扈従

徃來兩都數𬒳頋問公舉止詳雅占對稱𭥍除宮藉監

稍遷同知𣸪州路捴𬋩府二十年拜江西行省郎中時自

龍興南抵𢈔領諸郡盜賊蠭起𠩄在屯聚一日省中議討

賊方略公曰破賊在擇良將舉招討使郭彥髙可用彥髙

時被讒繫獄衆以為不可公曰使功不如使過況非其罪

由是命以討捕悉平之廣東賊𥠖徳據海州時出抄略右

丞忽都鉄木児公方SKchar征交趾軍糧過海適與賊遇擊大

破擒之欲俘獻

𮤑下公請扵右丞曰𥠖徳海島寇耳宜速正典刑以謝百

姓即命磔諸市廣海以安移富州尹州古豐城縣戸十有

二萬盜賊繁多公既署事㑹僚屬俾陳弭盜之策皆謝不

能公曰今日當以安百姓為急務百姓安則農不待勸而

衣食𠯁盜賊自息矣居三月羣盜屏跡訟庭閴然𨓱民稍

稍復業葺廬舎闢土田稻禾芃然蔽扵四野宋故官陳提

刑隠居山中至是率老儒十餘人皆須𩬊皓白衣冠偉

來謁曰某䓁十餘年來未嘗入城府今適㑹秋丁感公善

政故一來耳公舘之學宮行釋奠禮民觀者如堵墻㽞十

數日辭去陞江州路捴管下車以興學校為已任屬縣徳

化學乆癈立脩完之濂溪周元公故宅在城南後改作書

院燬扵兵公移剏城中一新之及建陶靖莭陳了翁祠皆

尚賢𣸪古之事㑹

朝廷改提刑按察司為肅政㢘訪司妙選使者除公海北

廣東道肅政㢘訪使以疾不赴元貞元年𣸪授龍興路捴

管龍興

徽仁𥙿聖皇太后分地陛辭

太后諭𭥍汝舊臣宜善撫治賜錦衣以寵其行龍興城郭

俯障江連𡻕大水城不𣳚者數板壊民廬舎饑死者衆公

請扵行省罷河泊之徵為鈔二十萬貫聴民自取以續食

賴以全活者無數由是得免轉徙流移之患民至今以為

徳大徳元年拜嶺北湖南道肅政㢘訪使公嘗謂同僚曰

風憲之軄在進賢退不肖若循例追理錢物以多為䏻豈

風憲之責㢤其知大體𩔖此㽞一年請告北歸曺南五年

除建康路捴管為政安靜門無私謁公以春秋漸髙辭歸

十一年御史䑓遣使即授公浙東海右道肅政㢘訪使之

命時

成宗皇帝晏駕

武宗皇帝撫軍北邊未還䑓使趣公赴任公曰當國憂

危之際豈人子辭䆠時耶即治裝南邁適兩浙大饑紹興

尤甚死者相枕藉公賑之百方活十餘萬口𣸪告老扵行

䑓不俟報而歸至曺遘疾終於私苐之正寢皇慶元年

月十七日也積官嘉議大夫享年七十有八夫人申氏早

⿱六十 -- 卒継室完顔氏子男一人敬立女一人是𡻕十月敬立奉

公柩塟河東臨濟縣北原疑山之先塋禮也公資沉毅喜

怒不形扵色絶口不臧否人物胸中𠩄守分如也得中原

文獻之傳為詩文務實去華其自箴之辭曰良如金玉重

若江山儀如麟鳯氣若芝蘭學君子者當自此始觀此則

公之為人可知已數典大郡有古循吏之風屢持憲莭不

為搏擊酷刻之事使人改過自新而已視世之䡖薄小人

據為之勢設䋄𦊙䧟穽以羅人之過滛刑以逞吏民重𠯁

一跡惴惴然日以殺身破家為憂方以快意夷𦒱其行事

穢縦撗不可勝道則公之仁𢈲真古之仁人君子㢤𥘉

公自浙東請告來吳興拜四世従祖蕳齋先生之墓孟頫

閒居吳興公過余霅水之上屬以事出不果一見公㽞詩

為別既卒之五年敬立持行狀來京師以余嘗與公有㽞

詩之好再拜請銘孟頫雖不識公而敬公之賢追尋傷悼

廼為敘而銘之銘曰

陳氏之先代多聞人宋金洎

元咸有俊臣維㢘訪公厚徳之醇出牧大郡子視其民匪

隂匪沴維陽維春繍衣持斧郡邑是廵匪鵰匪鶚維鳯維

麟賑饑救荒如疾在身匪譽是要而人自親布宣

上徳天下歸仁在昔有臣扈宋南渡能詩之聲追配杜甫

⿱六十 -- 卒塟江南為公従祖公持憲莭往拜其墓遭時混一𫉬展

其素既老而歸𦒱終八袠貴富康寕曰攸好徳疑山之原

實維公宅善慶之積子孫逢吉刻銘羙石終古不𣳚

   故昭文舘大學士資徳大夫遙授中書右丞啇議

   通正院事領太史院事靳公墓誌銘

公諱徳進字仲和姓靳氏其先潞州人後徙大名祖考諱

璇妣朱氏考諱祥従事行省劉公府佩金苻贈集賢大學

士通奉大夫謚安靖妣張氏西河郡太夫人公𢆲聡敏服

勤經訓迎刃而觧安靖公嘗謂太夫人曰吾家世積善未

有顯者興吾宗者其在此子乎父歿益自厲扵學尤精天

文象數㑹

詔太傅劉文貞公選司天官屬試𥙷三式科管幻故相張

忠宣公薦之

世祖皇帝數 召對占筮有徴自是従

車駕上下兩都𡻕以為常至元間擢司天少監陞司天監

轉承直郎袐書少監奉議大夫祕書監時權臣用事災異

數見公乗間進言推抑隂崇陽之理辭甚剴切

世祖伐叛東北以公従行揆度日時占𠉀風雲刻期制勝

因言叛王惑妖言⿰至支 -- 𦤺謀不𮜿請置諸路隂陽教授以訓後

従⿰糹⿱𢆶匹 -- 繼従

成宗皇帝撫軍沙漠徃來萬里朝夕進見多陳民間利病

謂治國以得人為先使民養生䘮死無憾為王道之夲迨

正位儲闈首引左右前後皆正人之義且言

世祖居潛邱延四方儒士諮諏善道故能致中綂至元之

上皆嘉納

御極之初 特旨拜昭文舘大學士中奉大夫知太史院

領司天䑓事賜只孫衣冠金帶只孫者路朝宴服也一日

上朝

隆福宮語及公忠亮 召錫金銀廐馬或議甓都城公曰

臣聞在徳不在險今民力凋弊驟興大𬽹臣愚未見其可

議遂寢至扵加 恩𮤑里恵養老臣贖飢民𠩄鬻子女多

𠩄禆益嘗侍

上玉音問郷毋今年㡬公對曰臣毋年㡬九十飲食尚強

特𠡠有司加西河之封及安靖公贈謚仍加公通奉大夫

先帝即位公以疾丐間

今上皇帝在春宮聞之特陞公資徳大夫遙授中書右丞

太史院使餘如故時

駕在白海子有 旨趣召既見

先帝諭公曰卿三朝舊臣朕方𠋣用力疾従行可也命啇

議通正院事至大四年三月

今上登極四月十六日公入見

便殿命公領太史院事十九日以疾⿱六十 -- 卒扵正寢公生扵癸

丑六月十五日享年五十有九夫人秦氏子一人道泰女

二人將以是月廿九日葬公扵大都西山魯郭先塋之兆

廼來請銘公扵孟頫一年之長故孟頫兄事公公領太史

之日見公扵私苐置酒相欵曲迎送如平時孰謂三日之

別遽為死訣也嗚呼哀㢤銘曰

昔在唐虞欽若昊天乃命羲和暦象是官帝典𠩄紀莫斯

為先維安靖公學於皇暦昭文嗣之益精其術實居

聖元羲和之軄服事

四朝秉心塞淵毎因天人進盡讜言乃陟丞疑乃長昭文

出陪

乗輿入賛帷幄従征遼海侍廵𦍤漠刻期制勝恢我

王略

列聖嘉之寵錫便蕃施及𦒱妣顯𬒳

皇恩安靖有言果大其門魯郭之原維公之宅流慶後人

忠孝之澤芒芒來世尚視茲石

   元故將仕郎淮安路屯田打捕同提舉濮君墓誌

   銘

皇元以仁治天下

列聖相承視民如傷一夫或飢由已飢之有能出粟以賑

輒予之以官其資之崇庳視粟之多寡著為令故雖有

水旱之災而無捐瘠之民此尭湯之用心也大徳丁未𡻕

大侵濮君眀之捐󠄂米千餘石以食餓者全活無數府上其

事遂以應格豋仕版焉君諱鑑字眀之世居嘉興崇徳之

語溪即春秋𠩄謂禦児也曽祖考諱敏祖考諱世昌宋承

信郎𦒱諱振宋承莭郎兩浙東路兵馬副都監婺州駐劄

君性眀達而䖏巳以謙待士以禮郷鄰有爭常合和之為

義塾以㳤學徒為井幹以便行汲為津梁以濟不通為槥

櫝以給死䘮其樂為善蓋天性然也初調富陽稅務官継

授將仕郎淮安路屯田打捕同提舉皇慶壬子春治檄歸

家上冡⿰扌𭥍 -- 指祖塋之西大樹謂菴僧曰我死可化扵此衆訝

其語不祥皆愕眙相視是夏𣸪還官次連日樂飲瘍發扵

項初以其小而忽之樂飲如故屬方隆暑疾日以劇遂不

可為其⿱六十 -- 卒六月二十有八日也得年五十有一䘮之歸官

吏遮道以𥙊市民無不嗟惜渡江而南風日恬羙波濤不

驚抵家僧俗吊者系道梵唄之音不絶於耳其爲人𠩄郷

慕如此孤允中不敢違先意以是年十二月九日火化扵

𠩄⿰扌𭥍 -- 指之地奉凾骨於堂迨今八年允中曰吾非不能塟也

頋凾存則親存塟則亡矣是以弗忍也然豈容終不歸於

土乎乃卜以延祐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祔塟祖塋之㫄

娶沈氏嫡子一人允中也庶子三人俱幼孫男二人女五

人允中來請銘予惟君䡖財重義蓋積而能散者是宜銘

銘曰

邦夲惟民民不可飢彂廩(「㐭」換為「面」)以贍固邦之基錫以一官禮亦

宜之盍躋上夀胡止扵斯有子承家報其在茲

   𠡠賜玄真妙應淵徳慈濟元君之碑

㽞侯稱導引不食穀後數世而天師之教興焉𫝊千數百

年以至於今何其盛耶惟天師之道夲乎老氏其言則神

仙苻祝之事後世爲其說者必曰離而父子君臣去而夫

婦乃可以成道然古之𭈹稱神仙者未必拘扵是也若張

氏之先以飛昇屍觧聞者踵接其扵父子之道君臣之義

夫婦之倫秩然其不紊也嗚呼此張氏𠩄以能乆而獨存

者乎蓋自混一以來道莫盛扵三十六代演道靈應沖和

玄靜真君真君之配玄真妙應淵徳慈濟元君之徳又盛

焉宜其後之益光且大也延祐三年夏五月驛召三十九

代天師嗣成入朝冬十月至𮤑眀年春正月制授太玄輔

化體仁應道大真人又召臣孟頫撰元君之碑臣謹按元

君諱恵㳟姓周氏信州貴溪縣上黌里人曽大父諱文舉

妣聞氏大父諱深甫妣㽞氏父諱新妣王氏宋封孺人元

君徽柔淵懿生廿三年而歸玄靜真君事舅觀妙先生姑

倪氏有婦道訓育二子整齊閫內有毋道至扵振恤扶樹

靡不用其極𬾨天人之福者五十年而𣽃然沖素恆有逰

扵物外之意元貞二年春三月以三十八代天師入朝制

授玄真妙應仙姑至大元年夏五月加玄真妙應淵徳真

人眀年夀七十時

今上皇帝在春宮遣使賜上尊宮錦又眀年

皇太后降旨護𠩄領真懿華山二𮗚又眀年二月癸酉忽

危坐問日蚤晏翛然而逝九月蔵冠履扵琵琶𡶶之麓既

又作慈濟宮扵墓側以為棲神之𠩄皇慶二年追錫 --(右上『日』字下一橫長出,類似『旦』字的『日』與『一』相連)今𭈹

二子曰與棣嗣三十七代天師𭈹曰體玄弘道廣教真人

曰與村嗣三十八代天師號曰太素凝神廣道眀徳大真

人嘗以治潮功加正一教主特授金紫光祿大夫封㽞國

公竊惟張氏自樹教天下受大封顯𭈹稠恩疊數炫燿照

暎莫如我

朝以閨闈之徳𬒳

天子異眷賜碑紀行則又自元君始

上豈不以元君身育二嗣充大其教以輔我邦家俾清靜

無為之化不失君臣父子夫婦之道有是命也不亦宜乎

銘曰

元君昔下崐崘峰師子白鶴歌嗈嗈龍神虎君衞西東霞

披霧散開靈宮蒼谿窈深山巃嵸白薇花香露氣濃元君

燕居百福崇

上帝錫命嚴且隆七十之年顔如童二十四岩春𪷟𪷟倐

而逝𠔃乗天風雲軿霓旌滿虗空瓊裾飛歩紫清中琵琶

之麓欝䓗䓗千𡻕歸來福攸同物不疵癘年糓豐微臣著

銘書亦工臣鰲負石𢈲以穹死而不忘安有終

   隆道沖真崇正真人杜公碑

昔軒轅問道扵具茨漢文求師扵河上蓋古之聖帝眀君

咸貴徳而尊士而有道之士亦皆應時而行化傳記𠩄載

信不可誣若真人杜公際遇

世祖聖徳神功文武皇帝乗風雲之㑹依日月之光干以

輔世興邦立言設教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若人

之儔與真人諱道堅字處𨓜杜姓當塗採石人自𭈹南谷

子晉杜預之後曽祖秉哲祖竑父時敏並晦跡丘園傳芳

清閥如薛氏継陳氏生二子長崇文次真人也真人生而

神異𢆲而超邁年十四得異書扵異人決意爲方外逰乃

辭母去俗着道士服師石山耿先生⿰糹⿱𢆶匹 -- 繼入茅山披閱道蔵

依中峯岩木葺巢以居玉海蔣宗師異之授以大洞經法

廽風合景之道時丹陽謝道士玄風逺播法海𠊓霑真人

曵杖玄門問道靖室言而無隠拂䄂逺逰乃捫蘿仙都廽

飈霅水納交名釋載叅辟㦄之禪遐想慈親亟返白雲之

舎當路知其素履俾管教扵鄉邦俄赱義興隠居張洞三

㦄霜暑一意泉石辟㦄以道契相合招過鳯谿結知楊氏

之王孫託友鄧侯之內侍𫉬引見度廟錫𭈹輔教大師爰

受紫衣之榮遄尋白石之隠扵是楊氏以禮請住昇元報

徳觀真人興玄學建清䂓百癈具舉徒衆恱服屬

天兵南渡𠩄在震動𡈽石慮燬扵崐岡𥠖庶淪懼扵塗炭

弓刀SKchar措莫救郷閭衣食無従忍填溝壑真人冒矢石叩

軍間見太傅淮安忠武王於故郷披膽陳辭為民請命王

與語大恱恨見之晚軍麾為之歛兵民社因之按堵遂俾

馳驛入覲

帝閽輜重兼行混風塵扵⿱六十 -- 卒伍樵蘇後㸑忘朝昏之粥饘

艱勤𬾨至得抵上都

世祖皇帝方綱紀四方並包九有思脩文而偃武躳屈已

以求賢聆師之來奏聞立召望雲就日喜見尭天布武升

階髙談王道

皇眀嘉其古直屢賜恩光真人感激

聖知莫知雲報尋有 詔特委馳驛江南捜訪遺𨓜真人

退而上䟽言求賢養賢用賢之道

上嘉納焉以茲衘 命南騖言歸舊廬慈毋巳亡空墮SKchar

莪之淚先師如在徒瞻荊𣗥之𭏟㝠鴻尚避扵䋄羅飛鳬

亟還扵京邑同髙士以升公引錬師而進見

天顔甚恱野服重歸欽奉

璽書提㸃道教住持杭州宗陽宮大徳七年𣸪被

旨授杭州路道録教門髙士真人既主宗陽不忘舊舘仍

領昇元𮗚事先是宗陽燬於火真人買山種樹以三十年

為期至是命工師伐材木治荒蕪畚凡䃯正殿講堂壇靖

廊廡真館丈室以次興舉桂棟竦其干霄梅梁杳其架霧

丹楹刻桷不日而成金𮤑玉京自天而降造三清尊像及

昊天聖容霞光照臨日精睟耀至扵金鼎突兀以騰煙洪

鍾髙懸而吼夜彤庭赫其弘敞丹扉廓乎開闢不干衆力

獨立大力真人徃來昇元尋白石舊隠因計然之籌峰即

葛仙之丹井別立通玄觀俾弟子薛志亨林徳芳甲乙主

之瓊山彂秀珠泉獻液真人扵此枕流漱石逰神雲外歩

虗禮斗馳思仙郷自髧髦而清齋視紛華如敝屣香缾巾

拂不事珎竒木食草衣恆存慈儉蚊幬雖設取𠯁扵綌絺

莞席自安弗求扵錦綺又作𭣄古之樓扵通玄聚書數萬

卷道徳注䟽何啻千家玄聖淵源列圗十子著老子原旨

及原旨彂揮関尹闡玄文子纉義䓁書數十萬言皆理造

幽微文含混𢈲讀之者知大道之要行之者得先聖之心

可謂學業淹深文行俱𬾨者矣真人以考妣不及扵養即

通元之麓作天根道域奉衣冠塟焉至扵𤓰髮之微亦蔵

幽室終身之慕毎見戚容孝事父母扵斯見之𥘉玄教大

宗師開府張公䟽舉真人兼領杭州四聖延祥觀真人勞

心基搆恊力䂓圗輪奐既新耄荒求佚

今上皇帝逰心大道申念老臣皇慶改元宣授隆道沖真

崇正真人依舊住持杭州宗陽宮兼湖州計籌山昇元報

徳觀白石通玄𮗚真人居寵思退請老而傳尋奉

璽書以弟子姚志㳟為昇元提㸃師孫孫拱真為提舉俾

世世相傳玄玄不絶延祐五年𡻕在戊午真人在宗陽時

年八十有二正月十 日微疾取平生𠩄有物手自標題

散之親舊既間出偈遺諸弟子十一日旦頂中爆然有聲

而逝弟子姚志㳟孫拱真䓁痛慕岡極竭力營護以三月

十一日壬申遷神蔵於天根道域慨旌陽之抜宅仰企無

従思許⿰扌⿱彐𧰨 -- 掾之登晨真文空在杭州逹官士庶諸山緇褐哀

𭈹攀挽巷無居人舳艫蔽流縞素彌望又豈特送車千乗

而已㢤非夫道徳感人仙風振逺疇能若是凡度弟子若

千人其髙苐弟子孟頫粵従髫嵗夙慕髙標先君將⿰氵曺 -- 漕

金𨹧真人假舘扵書塾攜持保抱縁契相𭠘雲將拜鴻𪷟

爲師𬗟懐維舊太白爲紫陽銘墓援茟何辭銘曰

至人應世啓賛清寧道包玄象徳恊文眀青山孕質白石

標英飛聲天陛齊歩雲瀛其一氣藹蘭芳形逾松茂嘯月

珠淵採薇瓊岫碧落囬軿閬風揮袖服食五■棲遟三秀

其二玄經闡義原旨立言皇文粹聖王化彌尊懸諸日月

纉於乾坤穀神不死至道長存其三仙寓金暉真容王暐

桂𮤑霞氳芝城雲斐碧凡㕘差丹櫺焜煒屢降鵉書時朝

鳯扆其四籌峰宴景真舘凝神従容觀化消揺上賔煙蘿

泣月露草淒塵佇雲関而悵望文翠琰扵千春其五

   𠡠建大興龍寺碑銘奉

   懿𭥍撰

儀天興聖慈仁昭懿夀元全徳㤗寕福慶皇太后既顯受

寳𠕋於興聖宮大𬾨天下之養廼皇慶二年七月丙午

內出旨若曰維茲懐孟予寡躳暨

今天子昔嘗臨𦍒其地既而入正紀綱豋大位若稽

祖宗故事即行殿作大阿蘭若宅淨信比丘其中嚴奉三

寳庶㡬上報皇天后土及

祖宗之徳眀迓國𨤲以衍

皇祚扵無竆維尓徽政臣以興以輸式時底績俾予翕受

成福 命下之眀曰大徴工師經畫基搆計慮尋引即市

荊揚大木使就繩削浮舟以來廼若鉄石瓴甓髹丹堊墁

之物像繪旛蓋凾度鍾磬之儀費皆時給越二年寺成

皇太后賜名大興龍寺命僧廣開主之斥陸田三百頃以

贍食於寺者而以其碑之文命翰林序書之臣孟頫軄在

紀載謹拜手稽首而獻文曰維

皇元誕受天命仍世作徳眀配在上淳恩豐澤漸㴠煦育

東西極日𠩄出入而南北際於炎荒玄𦍤之地海虗瘴徼

廣輪不知其㡬萬里聲被教洽薰為泰和度越唐虞三代

之盛矣跡其𠩄以多得扵大雄氏之道者竊嘗𮗚之自象

教㫄霑時君世臣固亦尊信隆事傾恱企嚮而徙揣跡扵

言語文字之間謂𠯁以殫盡其道而不知吾佛世尊大圎

悲智方便聞脩六度俱證萬有咸宗者以能一夲扵仁求

諸吾心而巳今

皇帝陛下重純絫熈而

皇太后殿下執坤承乾前朝後闈雍雍懌懌明孝深慈化

覃率普是維有得扵其道而且全得扵其心者矣宜乎紹

開天地之休迓續烝民之生焯然爲萬世皇極之主也矧

茲覃懐維昔異方舜封禹城咸在都畿之內龍光𠩄𬒳

轍馬跡澤奕如新紺宮金剎雲湧山立諸佛世尊固將隨

境應現彂祥委祉翼

慈筭扵萬億豋

洪圗扵三五𠩄謂由佛之道得佛之心者眀徴㝎保庶其

在是銘曰

昔在能仁出震五天具正徧知垂教萬年付累之弘須聖

乃傳扵維

皇元啓運非後念茲法印如手授受

累聖同苻以有九有仁聞既敷義聲以鋪苞山絡海悉貢

悉輸格於穹昊肈我

今皇

皇侍長樂

聖孝孔彰

太毋曰嘻予有攸得諸佛應心在予一徳睠思河內

帝昔潛龍宜即舊邦塔廟是崇尓徽政臣畫堵爲宮其堅

其良駿彂尓功庶工子來奔走先後既畚既斵亦塗亦釦

豐棟華榱文䋄雕牖珉堦珷級翼映左右

慈顔載豫瑞慶有開錫名興龍

聖言大㢤旃檀苾蒭以道實來既寕尓居亦豐尓食廼割

腴廼弘經席花雨𦆯紛唄聲晨夕懐人盈庭頌言以讙

龍徳方中萬目齊𮗚豈惟懐人有懌其顔既開化城兆民

孔安濟流湯湯王屋峙峙蛾眉非遙五䑓非邇青狻白象

時戾時止凾香𡻕來以格緐祉降祉既緐表佛勝相放種

種光照燭無量飛潛動植氷釋罪障證一切智歸福於

上皇上孝仁徳並羲軒纂繩

祖武光𥙿後昆

兩宮萬夀與天長存

   大元大崇國寺佛性圎眀大師演公塔銘

至大二年九月廿二日大都大崇國寺住持沙門佛性圎

明大師演公⿱六十 -- 卒越二年其大弟子告於

天子曰先師入般𣵀槃浮屠氏法遺骨舎利必奉之以塔

先師以道行承

列聖寵遇甚𢈲非著之文字燕以下乆永在廷之臣孰宜

為之銘維

陛下擇焉

天子以命臣孟頫臣孟頫謹奉 詔按其行事而敘之曰

師名㝎演俗姓王氏世為燕三河人自𢆲性不能肉食祖

毋教之佛經應聲成誦七𡻕入大崇國寺事隆安和尚為

弟子徧習五部大經服勤左右朝夕不⿰忄觧 -- 懈隆安亟稱之扵

是遂使之研精抄䟽求苐一義及隆安順世遺命必以師

𥙷其處法兄捴綂清慧𡨜照大師亦退而讓之師固辭是

是夕其従有夢浄室中一燈燁然旦為師言且朂師曰正

法不可以無傳人天眷眷望有𠩄歸師計不得已遁去三

逰五䑓山還居上方寺愽觀海藏兼習毗尼三昧屬崇國

寺𣸪虗席衆泣而告之師始従其請日講華嚴經訓釋孜

孜曽無厭懌

世祖皇帝聞而嘉之賜𭈹佛性圎眀大師至

成宗時別賜地於大都建大崇國寺𣸪受詔主昊天寺戒

壇宿徳𭈹雄辨大師授之以金書戒經扵是祝髮之徒以

萬計咸稽首座下尊禮師為羯磨首𡻕以六月六日用𠩄

得布施資飯僧五百衆誦諸大經及扵兩寺講筵捨長財

脩珎供弟子百餘人得法者二十人師未⿱六十 -- 卒時其大弟

子薊州延福寺住持義敬䓁先為師建塔至是奉之以塟

焉夀七十三臘三十有五師自涖講席數䝉

聖恩嘗賜白玉觀世音像

皇太后聞師道行亦降 懿旨以護其法銘曰

維天渾然理以充塞人異扵物以全有徳欲勝而爭爰失

厥性聖人憂之以藥療病為道無形易流而蕩立之範防

寔毗尼蔵不肆而抅SKchar既厥能說𠩄說演最上乗㦄年

二千㫄行是宣不顯而晦其義則玄維此聖諦如海無際

不有先覺孰𮗜一世

皇元聿興爰有異人食避有知其性巳仁髙道𢈲徳涖此

講席人以允迪不塞而闢𣸪登戒壇為羯磨首如大將誓

衆惕然受仰承

列聖𬒳之休光盛為建宮𢈲不可量生滅滅已傳大弟子

正法不壊利及生齒

帝念不忘𠡠臣孟頫著銘於石以告萬古

   臨濟正宗之碑奉

   𠡠撰

佛以大智慧破一切有以大圎𮗜攝一切空以大慈悲度

一切衆始扵不言而至扵無𠩄不言無𠩄不言而至扵無

言夫道非言不傳傳而不以言則道在言語之外矣是為

佛法最上上乗如以薪傳火薪盡而火不竆也故世尊拈

花迦葉微咲一咲之頃超然獨得尚何可以言語求㢤自

摩訶迦葉廿八傳而為菩提達磨逹磨始入中國居嵩山

少林寺面壁坐者九年逹磨六傳而為䏻能十傳為臨濟

臨濟生於曺州逰學江左事黃檗黃檗種松劚地有聲師

聞之豁然大悟歸鎮州築室滹沱河之上今臨濟院是也

因𭈹臨濟大師師之扵道淂大䆒竟繇臨濟而上至扵諸

佛繇諸佛而下至扵臨濟前聖後聖無間然矣直⿰扌𭥍 -- 指示人

機若彂矢學者聞之耳目盡䘮表裏無據自䏻後禪分為

五唯師𠩄傳𭈹為正宗一傳為興化奨再傳為南院顒三

傳為風穴昭四傳為首山念又五傳而為五祖演演傳天

目齊齊傳嬾牛和和傳竹林寳寳傳竹林安安傳海西堂

容菴容菴傳中和璋璋傳海雲大宗師蕳公海雲性與道

合心與法㝠細無不入大無不包師住臨濟院能系祖傳

以正道統佛法蓋至此而中興焉當

世祖聖徳神功文武皇帝在潛邸數屈至尊請問道要雖

其言徃復紬繹而獨以慈悲不殺為本師之大弟子二人

曰可菴朗𧷤菴儇朗公度蓽菴滿及太傅劉文貞儇公度

西雲大宗師安公師以文貞公機智弘逹使事

世祖皇帝當是時君臣相得策㝎天下深功𢈲徳及扵元

⿱六十 -- 卒為佐命之臣皆自此啓之也元貞元年

成宗有詔迎西雲住天都大慶夀寺進承清問經㦄

三朝彂撝玄言得諸佛智懸判三乗如一二數由是臨濟

之道愈擴而大

今皇帝欽承

祖武獨眀妙心刻玉為印以賜西雲其文曰臨濟正宗之

印特加師榮祿大夫大司空領臨濟一宗事仍

詔立碑臨濟院且命臣孟頫為文稱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佛祖之道以示不

朽臣孟頫既敘其𠩄傳授又系之銘銘曰

佛有正法覺妙眀心二十八傳至於少林赫赫少林師我

震旦使為佛種不鎮而㫁傳後十世而得臨濟為道坦然

⿰扌𭥍 -- 指而示又𫝊十世是為海雲坐祖道塲能紹厥聞維我

世祖誕膺天命威震九有維佛是敬聞師之名若古賢聖

嘗進一言深入

聖聽不殺之仁其利甚弘俾大弟子為

帝股肱至西雲公能嗣其業據師子座為衆演說聞者讃

歎信者郷風淂者如寳悟者如空

今皇帝聖深契道要曰臨濟宗繄爾能紹即心即佛時乃

世守傳不以言而以心受

皇帝萬年正法永傳尚迪後人勿昧其原

松雪齋文集卷苐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