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八旗通志 (四庫全書本)/全覽4

全覽3 欽定八旗通志 全覽4 全覽5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八旗通志卷七十九
  典禮志二
  八旗朝儀附王公相見迴避等儀
  一朝期順治八年三月定王以下輔國公以上一月三次大朝照常集
  午門內諸王朝房其五日朝期集
  太和門
  順治九年定凡八旗武職官員大節及常朝日上朝外每月初一初十二十日具補服扵
  午門外分翼坐班如遇
  皇帝巡幸除朝期外每日扵
  午門外分翼坐班止用常服
  又題准王貝勒貝子公大臣凡遇
  恩賞俱於每月常朝日進
  內行禮
  一朝位康熙元年定大朝及常朝日齊集親王世子郡王長子貝勒貝子入八分公鎮國公輔國公在丹陛上序立東西各二班親王郡王貝勒為一班貝子入八分公為二班公侯伯都統子尚書第一班䕶軍統領副都統前鋒統領侍郎男歩軍翼尉大九卿第二班一等侍衛䕶衛參領輕車都尉歩軍協尉小九卿郎中第三班二等侍衛䕶衛騎都尉佐領員外郎科道官第四班三等侍衛䕶衛雲騎尉鳴賛官主事歩軍校第五班䕶軍校驍騎校博士筆帖式第六班其坐次各照職銜不論加級十六年題准每月常朝期及大節齊集滿員公侯伯鎮國將軍都統尚書左都御史子及凡一品官第一班輔國將軍䕶軍統領前鋒統領歩軍統領副都統侍郎學士左副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男及凡二品官第二班奉國將軍歩軍翼尉長史叅領一等侍衛䕶衛太常寺卿太僕寺卿光祿寺卿祭酒通政副使大理寺少卿少詹督捕理事官侍讀學士侍講學士侍讀侍講庶子諭徳洗馬鴻臚寺卿郎中給事中監察御史太常寺少卿太僕寺少卿輕車都尉及凡三品官第三班歩軍恊尉佐領司儀長二等侍衛䕶衛欽天監監正內閣侍讀司業光祿寺少卿鴻臚寺少卿通政使司叅議中允員外郎騎都尉及凡四品官第四班三等侍衛䕶衛雲騎尉歩軍校賛善欽天監監副太常寺寺丞主事大理寺寺正光祿寺署正都察院經厯及凡五品官第五班䕶軍校驍騎校通政使司知事大理寺評事鳴賛官司務司庫等各職掌官及凡六品官六品筆帖式第六班七品官七品筆帖式第七班八品官八品筆帖式第八班九品官第九班
  乾隆十六年重定百官班次皆依品序列正從一品為一班二品為二班遞至九品分為九班至翰林詹事為文學侍從之臣少詹事侍讀學士侍講學士仍舊列三班庶子侍讀侍講洗馬國子監祭酒改列四班中允賛善司業編修檢討庶吉士改列五班其京營武職朝班及外省提鎮等官遇事入朝照康熙二十二年所定直省行禮班位提督二班總兵官三班副將叅將四班逰擊五班守備六班千總等官七班均附於右翼各班之末一王公等入朝隨從順治九年定凡王公等進
  午門親王隨䕶衛六員世子郡王五員郡王長子貝勒四員貝子三員公二員民公侯伯都統子䕶軍統領副都統尚書侍郎許隨人役一名其餘不許隨從
  又定親王以下貝勒以上進
  宮門隨䕶衛一員貝子以下不許隨進
  康熙元年題准凡親王以下公以上進
  午門時順治九年例如詣
  御前止許隨䕶衛一員
  六年題准親王郡王進
  午門時止許隨䕶衛二員貝勒以下公以上許隨䕶衛一員
  二十二年題准親王以下公以上進
  午門時隨從人數仍照順治九年例如詣
  御前王貝勒年未滿十六歳者許隨䕶衛二員
  一稽查雍正三年八月議准
  紫禁城內各門一應看守之處甚屬𦂳要今在內行走諸王大臣官員及各執事人等仍照常令在景運門隆宗門後左門出入其後右門原係膳房茶房及應行走之執事人等出入之門亦應仍照舊例其餘不許出入令該班大臣官員問明其不應出入者即行攔阻如有奏事大臣等帶領閒人行走而該班大臣官員等不行稽查致有混入者將帶入之大臣及該班之大臣章京䕶軍校䕶軍等一併治罪再
  皇上躬祭
  壇
  廟及陞
  殿之日一應執事人等俱於五鼔入內伺候夤夜之際無憑稽查俱令各該管人等帶入其部院大臣官員原從後左門出入仍令侍衛等隨入其內閣兵部理藩院官員及兼理部務在
  內行走之王大臣處回事官員等仍照舊例令在景運門隆宗門出入左翼門右翼門昭徳門貞度門此四門除官員執事人等行走外跟隨之家人一㮣不許行走如有違禁擅入者將家人之主及該班之章京䕶軍校䕶軍等一併治罪倘看守之人怠玩不行查問致百閒人混入者經臣等查出將該班章京䕶軍校䕶軍等各交該部從重治罪雍正十二年九月題准凡遇
  皇上親祭
  壇
  廟令毎旗於叅領內派能管轄者二人令其查認各旗齊集官員又每翼再派監察御史二員查旗侍衛章京二員令其稽查
  十二年十一月題准
  景運門隆宗門實為要地嗣後除
  內廷行走之王貝勒貝子宗室公等仍准其行走外其餘王貝勒貝子宗室公等俱令由
  後左門出入親王以下宗室公以上仍照前准帶跟隨人其大臣等跟隨之人槩不准入其
  乾清門侍衛奏事批本人員領侍衛內大臣散秩大臣值班侍衛茶飯房並預備弓箭持傘人及打牲執事人等侍衛筆帖式內務府大臣官員筆帖式鑾儀衛大臣官員再現今辦理軍機事務大臣官員等俱令由
  景運門隆宗門後左門行走外其部院八旗大臣官員俱令由
  後左門行走俟
  命下之日通行傳諭令各處將應行走人等職名開冩行
  
  景運門值班大臣處登記檔案查對准行如司門人等不行詳查仍令混行出入將值班之大臣官員以及䕶軍人等一併交部從重治罪
  乾隆三年定每月八旗官員坐班禮部兵部各派司員二人稽察
  六年奏准每逢朝期八旗官員除有公事外不赴朝班者稽察御史㑹同該部將官員過少旗分察明縁由指叅交部察議
  王公迴避儀
  欽差及賫捧
  勅㫖或
  欽賜恩賞者遇王等於道及過王府門不下馬其王公官員等相遇或譲道或迴避禮各不同
  崇德元年定親王出行郡王遇讓道行貝勒遇執事迴避讓道旁行貝子鎮國公固倫額駙和碩公主額駙遇勒馬鞠躬側立道旁𠉀過輔國公鎮國將軍民公都統尚書以下遇俱下馬立道旁候過固倫公主和碩公主遇相讓尊長在先分路行郡主以下縣君以上遇停車候過郡王出行貝勒公主以下遇與親王迴避儀同貝勒出行貝子鎮國公固倫額駙和碩公主額駙遇讓道旁行輔國公鎮國將軍民公都統尚書遇勒馬側立道旁候過輔國將軍副都統侍郎等官以下遇俱下馬立道旁候過固倫公主和碩公主遇貝勒讓道行郡主縣主郡君遇相讓分路行縣君遇停車𠉀過貝子出行鎮國公和碩公主額駙遇分路行輔國公鎮國將軍民公都統尚書遇讓道旁行輔國將軍副都統侍郎及叅領等官遇勒馬側立道旁候過佐領等官以下遇俱下馬候過固倫公主和碩公主遇貝子勒馬候過郡主縣主遇貝子讓道行郡君縣君遇相讓分路行鎮國公出行輔國公鎮國將軍民公都統尚書遇分路行輔國將軍副都統侍郎及叅領等官遇勒馬側立道旁𠉀過佐領以下等官遇俱下馬候過輔國公出行鎮國將軍都統尚書等官遇分路行輔國將軍副都統侍郎等官遇讓道旁行奉國將軍叅領佐領等官遇勒馬立於道旁候過䕶軍校驍騎校等官及軍民人等遇俱下馬候過鎮國將軍出行輔國將軍副都統侍郎等官遇分路行奉國將軍叅領佐領等官遇勒馬立於道旁候過䕶軍校驍騎校等官及軍民人等遇俱下馬候過輔國將軍出行奉國將軍叅領等官遇讓道旁行佐領等官遇勒馬候過䕶軍校驍騎校等官及軍民人等遇俱下馬𠉀過奉國將軍出行佐領等官遇讓道行䕶軍校驍騎校等官及軍民人等遇俱勒馬候過凡閒散宗室遇親王以下輔國將軍以上俱下馬遇民公以下大臣俱不下馬分路行凡覺羅有職者各照品級迴避無職者遇親王以下輔國將軍以上俱下馬遇民公都統尚書等官俱引馬迴避其餘各官俱不迴避讓道行
  順治八年題准一應迴避等儀俱照崇德元年例行其新設官員侯伯與民公同內大臣與都統同男與副都統同輕車都尉與叅領同騎都尉雲騎尉與佐領同
  康熙十八年題准和碩公主遇親王郡王停車候過遇貝勒相讓分路行遇貝子貝子讓道行和碩公主額駙郡主額駙遇親王郡王俱下馬立道旁候過遇貝勒勒馬側立道旁𠉀過遇貝子讓道旁行遇鎮國公分路行閒散宗室遇和碩公主額駙不下馬分路行覺羅無職者遇和碩公主額駙不下馬引道迴避餘俱照舊例行凡過諸王府門崇德元年定親王府門郡王過並隨從人員俱不下馬貝勒過鞠躬趨馬過隨從人員俱下馬親王妃郡王妃過序長幼應下輿者歩行過不應下輿者徑過隨從婦女各照其主固倫公主和碩公主郡主縣主過並隨從婦女俱不下車馬隨從人員俱下馬郡君縣君過不下輿隨從婦女俱下車馬貝子和碩公主額駙民公以下官員及軍民人等過俱下馬貝勒夫人以下官員命婦及軍民人等婦女過俱下車馬郡王府門與親王同貝勒府門貝子鎮國公過不下馬隨從人員俱下馬輔國公和碩公主額駙民公以下官員及軍民人等過俱下馬貝勒夫人過序長幼應下輿者歩行過不應下輿者徑過隨從婦女各照其主郡君縣君過並隨從婦女俱不下車馬隨從人員俱下馬貝子夫人以下官員命婦及軍民人等婦女過俱下車馬內外王公相見儀
  崇德年間定外藩親王見內親王內親王出殿降階迎內親王居左外親王居右俱由中門入內親王在東向西立外親王在西向東立外親王行二跪六叩頭禮內親王答禮畢內親王坐於東外親王坐於西其隨從官員於殿外行二跪六叩頭禮隨伊主後坐宴畢隨從官員先行一跪一叩頭禮外親王離位行一跪一叩頭禮內親王答禮外親王起行內親王送至階下回府本府官送出府門外外藩郡王見內親王內親王出殿迎不降階內親王由中門先入外郡王隨後入內親王在東向西立外郡王在西向東立外郡王行二跪六叩頭禮內親王跪受半禮荅半禮畢內親王坐於東外郡王坐於西其隨從官員於殿外行二跪六叩頭禮隨伊主俊坐宴畢隨從官員先行一跪一叩頭禮外郡王離位行一跪一叩頭禮內親王答跪拱手不叩外郡王起行內親王送出殿不降階本府官送出府門外外藩貝勒見內親王內親王離坐迎不出殿外貝勒由西旁門入行二跪六叩頭禮內親王躬身拱手禮畢內親王坐於中外貝勒坐於西旁其隨從官員於殿外行二跪六叩頭禮隨伊主後坐宴畢隨從官員先行一跪一叩頭禮外貝勒離位行一跪一叩頭禮內親王躬身拱手外貝勒起行內親王不送本府官送出府門外外藩貝子見內親王部堂官引進殿外貝子行二跪六叩頭禮內親王躬身拱手坐受禮畢外貝子在西側坐其隨從官員於殿外行二跪六叩頭禮隨伊主後坐宴畢貝子離位行一跪一叩頭禮內親王躬身拱手坐受隨從官員在殿外行一跪一叩頭禮外貝子起行內親王不送本府官送出府門外外藩公見內親王禮與外藩貝子見內親王禮同外藩親王見內郡王內郡王迎至大門內郡王居東外親王居西俱由中門入內郡王在東向西立外親王在西向東立對行二跪六叩頭禮畢內郡王坐於東外親王坐於西其隨從官員行二跪六叩頭禮隨伊主後坐宴畢隨從官員先行一跪一叩頭禮外親王內郡王各就坐行一叩頭禮外親王起行內郡王送至大門內回本府官送出府門外外藩郡王見內郡王禮與外藩親王見內親王禮同外藩貝勒見內郡王禮與外藩郡王見內親王禮同外藩貝子見內郡王禮與外藩貝勒見內親王禮同外藩公見內郡王禮與外藩貝子見內親王禮同外藩親王見內貝勒內貝勒出府門外迎內貝勒居東外親王居西俱由中門入外親王先行內貝勒稍後外親王在西向東立內貝勒在東向西立對行一跪三叩頭禮畢外親王坐於西內貝勒坐於東其隨從官員行一跪三叩頭禮隨伊主後坐宴畢隨從官員先行一跪一叩頭禮外親王內貝勒各就坐行一叩頭禮起行讓外親王先行內貝勒稍後送出府門外外藩郡王見內貝勒內貝勒迎至大門內貝勒居東外郡王居西俱由中門入外郡王在西向東立內貝勒在東向西立對行一跪三叩頭禮畢外郡王坐於西內貝勒坐於東其隨從官員行一跪三叩頭禮隨伊主後坐宴畢隨從官員先行一跪一叩頭禮外郡王內貝勒各就坐行一叩頭禮外郡王起行內貝勒送至大門回本府官送出府門外外藩貝勒見內貝勒禮與外藩郡王見內郡王禮同惟初見時內外貝勒各行一跪三叩頭禮隨從官員亦行一跪三叩頭禮外藩貝子見內貝勒禮與外藩貝勒見內郡王禮同惟初見時外貝子行一跪三叩頭禮內貝勒跪而拱手隨從官員亦行一跪三叩頭禮外藩公見內貝勒禮與外藩貝子見內郡王禮同惟初見時外藩公及隨從官員俱行一跪三叩頭禮外藩親王郡王貝勒見內貝子公內貝子公出大門外迎外親王等居西先入內貝子公居東後入外親王等在西向東立內貝子公在東向西立對行一跪一叩頭禮畢外親王等坐於西內貝子公坐於東其隨從官員行一跪一叩頭禮內貝子公於坐拱手隨從官員各隨伊主後坐宴畢隨從官員先行一跪一叩頭禮內貝子公仍於坐拱手外親王等內貝子公各就坐行一叩頭禮外親王等起行內貝子公送出大門外𠉀乘馬方回外藩貝子見內貝子內貝子出堂迎內貝子居東外貝子居西俱由中門入內貝子在東向西立外貝子在西向東立外貝子行一跪一叩頭禮內貝子答禮畢內貝子坐於東外貝子坐於西其隨從官員行一跪一叩頭禮隨伊主後坐宴畢隨從官員先行一跪一叩頭禮外貝子離位行一跪一叩頭禮內貝子答禮外貝子起行內貝子送出堂本府官送出府門外外藩公見內貝子禮與外藩貝子見內貝勒禮同惟初見時外藩公及隨從官員俱行一跪一叩頭禮外藩貝子見內公內公出大門迎外貝子居西內公居東俱由中門入內公在東向西立外貝子在西向東立對行一跪一叩頭禮畢外貝子坐於西內公坐於東隨從官員行一跪一叩頭禮隨伊主後坐宴畢隨從官員先行一跪一叩頭禮外貝子與內公各就坐對行一叩頭禮外貝子起行內公送至大門本府官送出府門外外藩公見內公禮與外藩貝子見內貝子禮同
  八旗官員迴避儀
  崇徳元年定固倫額駙出行鎮國公和碩公主額駙遇分路行輔國公鎮國將軍民公都統尚書等官遇讓道旁行輔國將軍副都統侍郎及叅領等官遇勒馬立於道旁候過佐領等官以下遇俱下馬𠉀過若額駙係親王郡王貝勒各照本爵超等公和碩公主額駙出行都統子尚書等官遇讓道旁行副都統侍郎叅領等官遇勒馬立於道旁𠉀過佐領等官以下遇俱下馬候過若額駙係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各照本爵民公郡主額駙出行都統子尚書等官遇分路行副都統侍郎等官遇讓道旁行參領佐領等官遇勒馬立於道旁候過䕶軍校驍騎校管官及軍民人等俱下馬𠉀過都統子尚書縣主額駙出行副都統侍郎等官遇讓道旁行叅領佐領等官遇勒馬立於道旁𠉀過䕶軍校驍騎校等管及軍民人等俱下馬𠉀過內大臣副都統䕶軍統領前鋒統領郡君額駙大學士侍郎等官出行叅領等官遇讓道旁行佐領等官遇勒馬𠉀過䕶軍校驍騎校等官及軍民人等俱下馬候過一等侍衛䕶衛叅領前鋒叅領縣君額駙學士啟心郎郎中等官出行佐領等官遇讓道旁行䕶軍校驍騎校等官及軍民人等遇俱勒馬候過二等侍衛䕶衛鄉君額駙佐領員外郎等官出行䕶軍校驍騎校等官及軍民人等遇讓道旁行凡超品公以下文武各官命婦俱照本夫逥避例
  又定凡奉
  欽差及捧齎
  勅㫖或
  欽賜恩賞者遇應迴避官不下馬分路行
  順治八年題准官員迴避等儀俱與崇德元年定例同其新設官員侯伯與民公同男與副都統同輕車都尉與叅領同騎都尉雲騎尉與佐領同內大臣改與都統同
  九年題准民公和碩公主額駙郡主額駙侯伯出行都統子尚書等官遇分路行副都統侍郎等官遇讓道旁行叅領郎中佐領員外郎雲騎尉主事等官遇勒馬立於道旁𠉀過䕶軍校驍騎校等官及軍民人等俱下馬候過都統內大臣子尚書縣主額駙出行副都統侍郎等官遇讓道旁行叅領郎中佐領員外郎雲騎尉主事等官遇勒馬立於道傍候過䕶軍校驍騎校等官及軍民人等俱下馬𠉀過䕶軍統領歩軍統領副都統侍郎男前鋒統領郡君額駙等官出行叅領郎中等官遇讓道旁行佐領員外郎雲騎尉主事等官遇勒馬𠉀過䕶軍校驍騎校等官及軍民人等俱下馬𠉀過一等侍衛䕶衛叅領輕車都尉郎中縣君額駙等官出行佐領員外郎雲騎尉主事等官遇讓道旁行䕶軍校驍騎校等官及軍民人等遇俱勒馬𠉀過二等侍衛䕶衛騎都尉佐領員外郎鄉君額駙雲騎尉主事等官出行䕶軍校驍騎校等官及軍民人等遇讓道行凡民公以下文武各官命婦俱照本夫迴避例
  康熙十八年題准在京武職民公侯伯以下散秩大臣男以上文職大學士尚書以下學士大九卿以上許用引馬一騎官卑者及軍民人等遇俱照例下馬迴避違者送該部議處其不應用引馬而擅用者官交該部議處民交刑部治罪
  八旗官員理事儀
  雍正五年六月禮部議覆據吏部侍郎兼副都統岳爾岱奏稱各省督撫提鎮以下州縣千總以上俱定有相見之儀各部院衙門亦俱各有儀注惟旗下大臣官員並無定例以致儀節參差不能畫一仰請交與該部查其品級編定儀注以便遵行等語應如所奏嗣後八旗公所辦事都統正坐副都統旁坐其㕘領於副都統稍俊兩旁坐佐領以下及散秩官員各照品級序坐有事㕘領起立回話佐領以下官員俱屈一足回話其侍衛藍翎侍衛並騎都尉以上之副㕘領署㕘領俱照㕘領之例行雲騎尉以下之副㕘領署㕘領俱照佐領之例行驍騎校等有事於㕘領前屈一足回話於佐領前侍立回話閒散官員如有公事於都統副都統前男以上官員侍立回話輕車都尉以下官員屈一足囬話管旗務之王宗室公前㕘領以下官員俱屈一足白事管佐領之大臣各照品級行小京堂以及科道等官管佐領者照㕘領之例行宗室管佐領者在旗下大臣前俱侍立白事其前鋒統領䕶軍統領在各公所辦事前鋒㕘領前鋒侍衛䕶軍㕘領侍衛副㕘領藍翎副㕘領侍衛署㕘領騎都尉以上副㕘領署㕘領俱照八旗㕘領之例行雲騎尉以下副㕘領署㕘領䕶軍校副㕘領署㕘領俱照八旗佐領之例行前鋒校䕶軍校俱照八旗驍騎校之例行其歩軍統領衙門辦事歩軍統領正坐歩軍總尉旁坐歩軍副尉在歩軍統領前屈一足白事在歩軍總尉前侍立白事歩軍校城門校於統領總尉前俱屈一足白事於副尉前侍立白事凡八旗官員在公所辦事如遇別旗大臣亦照見本旗大臣之例行倘有越分違例任意行走者聴該管大臣並查旗御史題㕘交與該部議處奉
  㫖宗室管佐領者於王公前著屈一足回話餘依議










  欽定八旗通志卷七十九
<史部,政書類,軍政之屬,欽定八旗通志>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八旗通志卷八十
  典禮志三
  八旗儀制諸王儀仗 公主王妃等儀仗 八旗官員儀仗諸王以下儀仗王府噐用附
  天聰六年二月禮部定旗傘等儀仗除出征仍照舊規外凡近地往來大貝勒旗二對傘一柄校尉四人諸貝勒等各旗一對傘一柄校尉二人如遇朝期諸貝勒不用旗傘止許校尉隨從若出郭門仍用旗傘違例者罰羊凡赴
  行在所諸貝勒旗傘校尉槩不許用惟大貝勒隨駕行時許用傘著為令
  崇德元年五月定親王郡王貝勒等儀仗仍照品級分
  賜銀兩令其製造
  又定親王銷金紅傘二柄纛二桿旗十桿立𤓰一
  對骨朶一對吾杖二對執事人青衣紅帯青㡌銀頂上挿紅翎郡王銷金紅傘一柄纛一桿旗八桿臥𤓰一對吾杖二對執事人衣帯㡌頂與前同貝勒銷金紅傘一柄纛一桿旗六桿骨朶一對紅杖一對執事人衣帯㡌頂與前同貝子彩畫雲紅傘一柄豹尾鎗二桿旗六桿紅杖一對執事人衣帶㡌頂與前同城內止用傘杖鎮國公紅傘一柄豹尾鎗二桿旗六桿紅杖一對執事人衣帶㡌頂與前同城內止用紅杖輔國公紅傘一柄豹尾鎗二桿旗六桿紅杖一對執事人青衣紅帶藍翎紅氊㡌城內止用紅杖鎮國將軍金黃傘一柄旗六桿城內用夜不収二名開路後隨人六名輔國將軍執事與鎮國將軍同城內用夜不収一名開路後隨人四名奉國將軍旗四桿城內用從人四名順治元年正月増和碩親王儀仗撒袋二副大刀二柄鎗二桿多羅郡王大刀二柄鎗二桿多羅貝勒大刀二柄
  三月禮部議定諸王貝勒等儀仗凡行獵出兵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隨帶儀仗不用前導或專領兵馬或鎮守城池儀仗前導奏樂而行貝子儀仗內増條纛一桿其旗幅視多羅貝勒條纛短五寸
  二年二月定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儀仗郡王以上用五爪龍貝勒以下不許用三年五月定諸王貝勒貝子公等儀仗引導之例和碩親王繡紅羅曲柄傘一銷金紅羅傘二繡團紅羅傘二青羅孔雀圑扇二繡圑紅羅扇二立𤓰二對臥𤓰二對骨朶二對吾杖二對纛二桿條纛二桿旗十執大刀二口鎗二桿馬三對多羅郡王繡紅羅曲柄傘一銷金紅羅傘二繡圑紅羅扇二青羅孔雀圑扇二立𤓰二對臥𤓰二對骨朶一對吾杖二對條纛二桿旗八執馬三對多羅貝勒銷金紅羅傘二繡圑紅羅扇二立𤓰一對臥𤓰一對骨朶一對吾杖一對條纛一桿旗六執馬二對固山貝子銷金紅羅傘一繡圑紅羅扇二立𤓰一對骨朶一對吾杖一對條纛一桿旗六執鎮國公銷金紅羅傘一青羅孔雀扇一骨朶一對吾杖一對旗六執輔國公銷金紅羅傘一青羅孔雀扇一骨朶一對吾杖一對旗四執
  八年五月定世子儀仗繡紅羅曲柄傘一銷金紅羅傘二繡紅羅圓傘一繡紅羅圓扇二繡孔雀青羅圓扇二立𤓰四臥𤓰二骨朶二吾杖四大纛一條纛二小旗八大刀二馬六
  九年七月定諸王世子大朝常朝及京城內行走儀仗和碩親王繡紅羅曲柄傘一柄繡紅羅圓傘二柄繡紅羅圓扇一對立𤓰二對臥𤓰二對骨朶二對吾杖二對馬四匹多羅郡王紅羅銷金傘二柄繡紅羅圓扇一對立𤓰二對臥𤓰一對骨朶一對吾杖二對馬二匹世子馬匹較郡王多二用馬四匹其餘儀仗俱與郡王同
  順治九年題准親王紅羅繡花曲柄傘一柄紅羅銷金傘二柄紅羅繡花傘二柄紅羅繡花扇二把青羅繡孔雀扇二把立𤓰二對臥𤓰二對骨朶二對吾杖二對大纛二桿條纛二桿旗十桿大刀二口豹尾鎗二桿馬六匹京城內止用曲柄傘一柄繡花傘二柄繡花扇二把併立𤓰臥𤓰骨朶吾杖馬四匹世子紅羅繡花曲柄傘一柄紅羅銷金傘二柄紅羅傘一柄紅羅繡花扇二把青羅繡孔雀扇二把立𤓰二對臥𤓰一對骨朶一對吾杖二對大纛一桿條纛二桿旗八桿大刀二口馬六匹京城內止用銷金傘二柄繡花扇二把併立𤓰臥𤓰骨朶吾仗馬四匹郡王紅羅繡花曲柄傘一柄紅羅銷金傘二柄紅羅繡花扇二把青羅繡孔雀扇二把立𤓰二對臥𤓰一對骨朶一對吾杖二對條纛二桿旗八桿馬六匹京城內止用銷金傘二柄繡花扇二把併立𤓰臥𤓰骨朶吾杖馬二匹貝勒紅羅銷金傘二柄紅羅繡花扇二把立𤓰一對臥𤓰一對骨朶一對吾杖一對條纛一桿旗六桿馬四匹京城內止用銷金傘一柄立𤓰臥𤓰骨朶吾杖貝子紅羅銷金傘一柄紅羅繡花扇二把立𤓰一對骨朶一對吾杖一對條纛一桿旗六桿京城內止用立𤓰骨朶吾杖鎮國公紅羅銷金傘一柄青羅繡孔雀扇一把骨朶一對吾杖一對旗六桿京城內止用骨朶吾杖輔國公執事與鎮國公同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執事仍照崇徳元年定例
  康熈六年題准親王郡王轎夫執事人用繡團獅子緑縀衣貝勒以下及公以上轎夫執事人用素緑縀衣
  康熈十八年二月禮部題多羅郡王執事比多羅貝勒執事止多曲柄傘一把孔雀扇二把立𤓰二桿吾杖二桿條子纛一桿旗二桿馬二匹今長子執事比多羅貝勒執事應添孔雀扇一對吾杖一對其餘執事俱與多羅貝勒執事同奉
  㫖依議
  康熈二十四年十一月
  諭大學士等王等皆用紫韁乘騎或以紫韁濫給㣲賤之人乗用又其甚者遂至給與外省官員商賈等軰不待敝壊而更新騎用者至多大悖儀典良由未經定例以至於是王等既束用金黃帶若騎用金黃韁則不得妄給㣲賤而等威辨矣其令宗人府㑹同禮部定例議奏十
  二月宗人府禮部遵
  㫖議覆王等應用金黃色馬韁其紫色馬韁原非定例當
  用應禁止得
  㫖郡王之長子貝勒貝子著用紫色馬韁餘如議
  凡排設儀仗崇徳元年定赴
  御前不准排設
  順治九年題准出京城俱排設遇元旦
  萬夀冬至大朝日除纛旗外餘俱排設儀仗至下馬牌
  
  凡輿馬順治九年定親王乗轎馬至
  午門外下郡王至
  午門前両旁樓角下貝勒以下在闕門外下馬牌處下親王以下貝勒以上坐八人明轎貝子以下輔國公以上坐四人明轎貝勒貝子公坐轎至
  皇城外易馬入願騎馬者聽
  親王旗鎗五對攢竹樺皮桿長八尺上安鐵鎗頭下有鐵䂎樺皮鎗帽飾以紅纓繫雲緞旗長三尺濶二尺三寸上銷金雲蟒
  豹尾鎗一對硃紅攢竹竿長八尺一寸畫三色金雲蟒上安鍍金鎗頭下有鐡䂎紅油鎗㡌畫五色雲蟒飾以紅纓下懸豹尾
  纛二對以縀為旗紅縀火熖邉長三尺三寸濶七尺五寸上銷金雲蟒硃紅薫竹竿長一丈四尺間纒以藤下釘鐵篐上安鍍金頂飾以紅纓大刀二口吾杖二對硃紅攢竹為之長七尺両末貼金銅篐瀝粉貼金雲二叚
  立𤓰二對硃紅攢竹柄長五尺三寸貼金銅篐刻木為𤓰立置於上承以龍頭𤓰及龍頭俱瀝粉貼金
  臥𤓰二對刻木為𤓰臥置於上柄長五尺五寸餘制同立𤓰
  骨朶二對硃紅攢竹柄貼金銅篐刻木為骨朶承以龍頭貼金飾共長七尺
  紅繡曲柄傘一把頂徑五尺冐以紅羅垂三簷繡五龍風衣二件帯二條傘骨三十二根竹鐡相間硃紅攢竹柄長九尺五寸柄曲處用鐡心貼金龍頭承傘頂安金木葫蘆
  紅繡花傘二把紅羅為之上繡四季花直柄長九尺餘制同曲柄傘
  紅瑞草傘二把紅羅為之上銷金瑞草餘制同紅繡傘
  紅繡扇一對心高二尺三寸濶二尺三寸五分面背皆紅羅面繡四季花背銷金團花硃紅合竹柄長九尺二寸
  黑繡扇一對面背皆皁羅面繡孔雀背銷金團花餘制同紅繡扇
  明轎一乗面濶二尺二寸進深一尺八寸高三尺三寸地平濶二尺二寸進深二尺九寸俱施羊肝漆灑金上下雕玲瓏花卉直竿二根各長一丈五尺橫竿二根各長六尺二寸肩扛四根各長五尺撐竿二根各長一尺八寸俱紅漆貼金飾
  暖轎一乗銀頂金黃葢幨紅幃緞氊隨時通高六尺餘制與明轎同
  紅布幰衣油綢雨衣各一件
  郡王旗鎗四對硃紅攢竹竿各長八尺貼金雲蟒上安鐡鎗頭下有鐡䂎紅油鎗㡌畫五色雲蟒飾以紅纓懸雲縀銷金雲蟒旗
  纛一對以下諸制俱同親王儀仗惟曲柄傘繡龍四
  吾杖二對
  立𤓰二對
  臥𤓰一對
  骨朶一對
  紅繡曲柄傘一把
  紅瑞草傘二把
  紅繡扇二把
  黑繡扇二把
  明轎一乗暖轎一乗紅葢幨幃餘同前制
  乾隆四十六年
  諭嗣後阿哥內經朕加㤙封為王貝勒貝子公者毋庸由諸王貝勒等藍甲內均勻攤出給與著加㤙照所封品級另給一分藍甲如此辦理封爵之阿哥等不分諸王貝勒藍甲而諸王貝勒養贍伊等所屬應得分例自然足用尤為有益
  順治五年七月定諸王貝勒貝子公和碩格格等應用金噐數目親王和碩福晉金鞍各限一噐皿不限郡王瓶一鐺二茶筩二酒罇二餘小噐不限貝勒鐺二茶筩二酒罇一碗三盤三餘小噐不限貝子鐺茶筩酒罇各一碗二盤二公碗盤各一和碩格格等鐺茶筩酒罇各一碗盤各三酒盃盞不限公主王妃等儀仗貴妃車制附
  凡公主以下儀仗崇德元年定固倫公主清道旗一對紅杖一對吾杖一對銷金紅傘一柄青扇一把拂子一對金唾盂一金水盆一轎車紅葢紅幃青鑲葢角青垂簷和碩公主紅杖一對吾杖一對銷金紅傘一柄青扇一把拂子一對金水盆一轎車紅葢紅幃藍鑲葢角藍垂簷以上赴朝或坐轎或坐車止用傘扇紅杖吾杖郡主吾杖一對銷金紅傘一柄青扇一把拂子一對轎車青葢青幃紅鑲葢角紅垂簷赴朝或坐轎或坐車止用傘扇吾杖縣主紅杖一對銷金紅傘一柄拂子一對車青葢藍幃紅鑲葢角紅垂簷赴朝坐車止用傘紅杖郡君紅杖一對銷金青傘一柄車藍葢藍幃紅垂簷赴朝坐車用傘紅杖縣君紅杖一對車藍葢藍幃紅鑲青垂簷赴朝坐車用紅杖鄉君車藍葢藍幃紅鑲青垂簷
  順治四年正月定公主格格儀仗公主大旗二桿吾杖一對立𤓰一對臥𤓰一對骨朶一對繡花青扇一對繡孔雀紅扇一對繡寳花紅傘二柄曲柄傘一柄轎車紅頂紅幔頂上四角鑲邉及垂簷俱用青和碩格格大旗二桿吾杖一對立𤓰一對骨朶一對繡孔雀紅扇一對繡寳花紅傘二柄轎車紅頂紅幔頂上四角鑲邉及垂簷俱用藍多羅格格吾杖一對立𤓰一對繡花青扇一對繡寳花紅傘一柄轎車青頂青幔頂上四角鑲邉及垂簷俱用紅多羅貝勒女多羅格格轎車青頂藍幔頂上四角鑲邉及垂簷俱用紅固山格格轎車藍頂藍幔紅垂簷鎮國公女格格轎車藍頂藍幔青鑲紅垂簷輔國公女格格轎車藍頂藍幔紅鑲青垂簷按㑹典九年題準例即係四年所定不復載
  康熈六年題准公主郡主轎夫執事人用繡圑獅子緑縀衣縣主轎夫執事人用素緑縀衣
  三十年定固倫公主轎車金黃葢紅幃紅鑲葢角金黃垂簷和碩公主轎車紅葢紅幃金黃鑲葢角金黃垂簷郡主轎車紅葢紅幃青鑲葢角紅垂簷縣主轎車紅葢紅幃藍鑲葢角藍垂簷郡君車紅葢藍幃藍鑲葢角紅垂簷縣君車青葢青幃紅鑲葢角紅垂簷鎮國公女鄉君車青葢青幃藍鑲葢角紅垂簷輔國公女鄉君車青葢藍幃紅垂簷凡公主以下鄉君以上慶賀及赴朝儀仗康熈六年定儀仗至
  紫禁城止公主等至下馬牌下轎車其隨入婦女名數固倫公主五名和碩公主四名縣主三名郡君二名縣君一名
  乾隆五十一年七月
  詔向來親王郡王固倫公主和碩公主門上總管首領太監俱無給與頂戴之例但親王郡王為宗潢屏翰公主係皇帝親女其諳逹太監總管首領太監內即酌量給與頂戴一人尚不為過分嗣後親王郡王固倫公主和碩公主太監內各准給八品頂戴一人將名姓報禮部內務府備查不得私有増益至固倫公主和碩公主一切禮儀䕶衛㑹典內並未定有等級嗣後固倫公主品秩著視親王和碩公主著視郡王其額駙品級頂戴著照㑹典舊例
  公主纛一對硃紅薫竹竿長一丈三尺間纒以藤下有鐡䂎上安鍍金頂飾以紅纓懸素縀旗紅繡曲柄傘一把紅縀為之上繡寳相花餘制與親王曲柄傘同
  紅繡花傘二把直柄餘制同曲柄傘
  紅繡方扇二把髙二尺四寸五分濶二尺二寸面背皆紅縀面繡孔雀背銷金火熖硃紅合竹柄長九尺二寸
  黒花扇二把制同紅繡扇
  吾杖一對
  立𤓰一對
  臥𤓰一對
  骨朶一對
  翟轎一乗紅緞頂衣青緞縁邊並瀝水
  餘制與親王轎同
  朱輪車一乗紅緞頂衣青緞縁邊並瀝水
  餘制與貴妃車同
  乾隆五十一年八月
  詔向來固倫公主俱乗坐銀頂轎嗣後固倫公主著乗坐金頂轎和碩公主仍乗坐銀頂轎
  貴妃翟車一乗身濶三尺一寸進深四尺七寸柱髙三尺三寸五分頂濶四尺五分進深五尺六寸髙一尺二寸轅長一丈六尺六寸輪髙四尺八寸俱施金黃油金黃雲縀車衣重簷瀝水紅油裏素純金頂鍍金銅事件全
  金黃布幰衣油紬雨衣金黃氊頂各一件
  公主儀仗係工部造辦其郡主等儀仗係自備充用
  凡王妃以下儀仗崇德元年定親王妃清道旗一對紅杖一對吾杖一對銷金紅傘一柄青扇一把拂子一對金唾盂一金水盆一轎車紅葢紅幃青鑲葢角青垂簷執事人青衣紅帶青㡌銀頂上竪紅翎赴朝或坐轎或坐車止用傘扇紅杖吾杖側妃轎車紅葢紅幃藍鑲葢角藍垂簷郡王妃清道旗一對吾杖一對銷金紅傘一柄青扇一把拂子一對金水盆一轎車紅葢紅幃藍鑲葢角藍垂簷執事人衣㡌同前赴朝或坐轎或坐車止用傘扇吾杖側妃轎車青葢青幃紅鑲葢角紅垂簷貝勒夫人紅杖一對銷金紅傘一柄拂子一對轎車青葢青幃紅鑲葢角紅垂簷執事人衣㡌同前赴朝或坐轎或坐車止用傘紅杖側夫人車青葢藍幃紅鑲葢角紅垂簷貝子夫人車青葢藍幃紅鑲葢角紅垂簷赴朝坐車側夫人車藍葢藍幃紅垂簷鎮國公夫人車藍葢藍幃紅垂簷輔國公夫人車藍葢藍幃青鑲紅垂簷鎮國將軍夫人車青葢藍幃青垂簷輔國將軍夫人車藍葢藍幃藍垂簷奉國將軍夫人車藍葢白幃藍垂簷
  順治四年正月定諸王福晉儀仗和碩親王和碩福晉大旗二桿吾杖一對立𤓰一對臥𤓰一對骨朶一對繡花青扇一對繡孔雀紅扇一對繡寳花傘二柄曲柄傘一柄轎車紅頂紅幔四角鑲邉及垂簷俱用青按㑹典載是年所定例青扇紅扇各一把多紅方傘二柄和碩親王庶福晉多羅郡王多羅福晉大旗二桿吾杖一對立𤓰一對骨朶一對繡孔雀扇一對繡寳花紅傘二柄轎車紅頂紅幔頂上四角鑲邉及垂簷俱用藍多羅郡王庶福晉多羅貝勒多羅福晉吾杖一對立𤓰一對繡花青扇一對繡寳花紅傘一柄轎車青頂青幔頂上四角鑲邉及垂簷俱用紅多羅貝勒庶福晉固山貝子福晉轎車青頂藍幔頂上四角鑲邉及垂簷俱用紅固山貝子庶福晉鎮國公夫人轎車藍頂藍幔紅垂簷鎮國公庶夫人輔國公夫人轎車藍頂藍幔青鑲紅垂簷輔國公庶夫人轎車藍頂藍幔紅鑲青垂簷
  八年二月更定和碩親王大福晉車轎青簷為紅簷其後封端重親王敬謹親王大福晉車轎簷仍鑲青儀仗內減青花扇二把
  是年五月定世子福晉儀仗纛二吾杖二立𤓰二臥𤓰二骨朶二紅孔雀扇二紅寳花傘二曲柄傘一車轎紅頂紅幃頂上四角鑲邉及垂簷俱用青順治九年題准親王妃纛二桿吾杖一對立𤓰一對臥𤓰一對骨朶一對紅繡寳花傘二柄曲柄傘一柄青繡寳花扇二把紅繡孔雀扇二把轎車紅葢紅幃青鑲葢角紅垂簷側妃轎車青垂簷減青繡寳花扇二把餘俱同世子妃儀仗轎車與親王側妃同世子側妃纛二桿吾杖一對立𤓰一對骨朶一對紅繡寳花傘二柄紅繡孔雀扇二把轎車紅葢紅幃藍鑲葢角藍垂簷郡王妃儀仗與世子側妃同轎車照先定例郡王側妃吾杖一對立𤓰一對紅繡寳花傘一柄青繡寳花扇二把轎車青葢青幃紅鑲葢角紅垂簷貝勒夫人儀仗轎車與郡王側妃同貝勒側夫人轎車青葢藍幃紅鑲葢角紅垂簷貝子夫人以下奉國將軍淑人以上車俱各照先定例
  康熈六年題准親王妃側妃郡王妃執事人及轎夫用繡團獅子緑縀衣郡王側妃貝勒夫人執事人及轎夫用緑素縀衣
  三十年定親王妃轎車紅葢紅幃青鑲葢角金黃垂簷側妃轎車紅葢紅幃青鑲葢角紅垂簷其世子妃轎車與親王側妃同側妃轎車紅葢紅幃青鑲葢角青垂簷郡王妃轎車與親王世子側妃同側妃轎車紅葢紅幃藍鑲葢角藍垂簷以上車轅輪俱用紅色郡王長子妃轎車與郡王側妃同側妃轎車紅葢青幃青鑲葢角紅垂簷貝勒夫人轎車與郡王長子側妃同側夫人轎車紅葢藍幃藍鑲葢角紅垂簷貝子夫人車與貝勒側夫人同側夫人車青葢青幃紅鑲葢角紅垂簷以下車轅用紫色鎮國公夫人車與貝子側夫人同側夫人車青葢青幃藍鑲葢角紅垂簷輔國公夫人車與鎮國公側夫人同側夫人車青葢藍幃紅垂簷以上車轅用青色輪用紅色葢幃垂簷用縀鎮國將軍夫人車與輔國公側夫人同輔國將軍夫人車藍葢藍幃紅垂簷奉國將軍淑人車青葢青幃青垂簷奉㤙將軍宜人青葢青幃青垂簷以上車轅用青色輪用紅色葢幃垂簷用素縀
  凡王妃以下公夫人以上慶賀及赴朝儀仗康熈六年定儀仗至
  紫禁城止妃等至下馬牌下轎車其隨入婦女名數親王妃世子妃四名郡王妃三名貝勒夫人二名貝子夫人公夫人一名
  八旗官員儀從命婦車附
  崇徳間定固倫額駙彩畫雲紅傘一柄豹尾鎗二桿旗六桿紅杖二桿其執事人役青衣紅帶青氊帽銀頂上挿紅翎城內止排傘杖超品公和碩公主額駙金黃傘一柄豹尾鎗二根旗六桿城內止用夜不収二名後隨人十名民公郡主額駙金黃傘一柄豹尾鎗一桿旗六桿城內止用夜不收二名後隨人八名都統子尚書縣主額駙金黃傘一柄旗六桿城內止用夜不收二名後隨人六名內大臣大學士副都統䕶軍統領前鋒統領侍郎郡君額駙旗六桿城內止用夜不收二名後隨人四名一等侍衛䕶衛叅領前鋒叅領縣君額駙學士滿啟心郎郎中旗四桿城內止用後隨人四名二等侍衛䕶衛鄉君額駙佐領員外郎旗二桿城內止用後隨人二名三等侍衛䕶衛䕶軍校主事以下官員許隨從一人
  順治三年五月定品官引導公以下理事官以上大灑金扇一柄小灑金扇一柄甘蔗棍一對如係宗室覺羅官員用紅柄扇紅棍轄員不論有無世
  職不許用引導七月定各官引導部院各官執甘蔗棍一對公侯都統內大臣總管纛章京副都統叅領等官俱執棕竹棍灑金扇如前
  順治三年定公掌扇貼方金一塊一品官掌扇貼圓金四塊二品官掌扇貼圓金三塊三品官掌扇貼圓金二塊四品官用灑金掌扇五六七品官用素黑掌扇八九品官用白掌扇
  順治六年五月定公以下四品以上官員出京執事三等公和碩額駙用金黃傘二柄旗十面侯伯金黃傘一柄旗十面一品官金黃傘一柄旗八面二品官金黃傘一柄旗六靣三品官金黃傘一柄旗四靣四品官旗四靣其在京所用扇棍等物仍照舊行
  八年三月定侯伯扇制侯用二面貼金三尖月扇伯用二面貼金大圑月扇其滿官自佐領等品以上悉用執事
  順治八年題准民公和碩公主額駙杏黃傘二柄旗十桿大小扇二把貼方金四塊侯郡主額駙杏黃傘一柄旗十桿大小扇二把貼方金三塊伯杏黃傘一柄旗十桿大小扇二把貼方金一塊一品官杏黃傘一柄旗八桿大小扇二把貼圓金四塊二品官杏黃傘一柄旗六桿大小扇二把貼圓金三塊三品官杏黃傘一柄旗六桿大小扇二把貼圓金二塊四品官旗四桿灑金大小扇二把五品以下官仍照三年例行以上傘旗止許京城外用京城內不許排列凡宗室覺羅各官扇柄及棍俱用紅油凡各官進
  皇城止許用小扇不許用大扇及棍
  順治元年四月定公侯伯都統尚書內大臣大學士
  皇城外許坐四人暗轎不願坐轎願騎馬者聴公以下有棍扇者扇上各寫職銜一半滿字一半漢字康熈元年題准公侯伯都統內大臣鎮國將軍子輔國將軍䕶軍統領前鋒統領副都統男大學士學士尚書左都御史侍郎副都御史鑾儀使通政使大理寺卿以上在
  皇城外坐四人暗轎願乗馬者聴
  乾隆十五年
  諭本朝舊制文武滿漢大臣凡遇朝㑹皆乗馬並不坐轎從前滿洲大臣內有坐轎者是以降㫖禁止武大臣坐轎未禁止文大臣坐轎今聞文大臣內務求安逸於京師至近之地亦皆坐轎若謂在部院行走應當坐轎則國初部院大臣未嘗坐轎此由平時不勤習技業惟求安逸之所致也滿洲大臣尚思本朝舊制遵照奉行似此並不演習乗馬倘遇𦂳急官差將何如耶嗣後文大臣內年及六旬實不能常乘馬者照常坐轎其餘著禁止再王公等不分老㓜一概坐轎亦非古道嗣後長朕一輩之王公等照常坐轎其餘王公內有髙年者亦許坐轎餘皆乗馬王等既有儀衛除年節列儀衛坐轎朝賀外平時皆著乗馬將此通行𫝊知倘禁止後有坐轎者著查旗御史即行查叅若御史不叅奏經朕訪聞一併治罪斷不寛宥又
  諭前因諸王及滿洲大臣等皆互尚安逸行動坐轎並不乗馬經朕降㫖禁止坐轎是令伊等嫻習武藝勿致廢弛滿洲舊制之意並非謂大臣等不應坐轎也近聞王大臣內有坐車者試思坐車與坐轎何異視此乃王大臣等全未識朕欲挽回滿洲舊制之意轉似有心致朕降㫖亦覺赧顔誠不知伊等是何居心也朕思王大臣早起來圓明園連朝奏事或身有疾病坐轎亦未為不可嗣後諸王及滿漢文職一品大臣如早起來圓明園或身有㣲疾者照常坐轎王大臣等不識朕意仍總不乗馬専坐轎者經朕察出必懲數人以為衆戒伊等各宜仰體朕體䘏之意勿致廢弛滿洲武藝應乗馬之處照常乗馬黽勉向上再八旗大臣以上不應坐轎久經禁止近聞有坐車者伊等有何勞苦官差亦尚安逸坐車耶且伊等既有教訓官兵之責理宜為衆表率嗣後八旗大臣及部院二品以下堂官倘有坐車之人著御史等指名題叅朕必將違禁之人治罪斷不寛宥
  康熈元年定公和碩公主額駙旗十桿杏黃傘二柄金黃棍二對執事人青衣緑帶紅氊㡌銅頂上挿緑翎京城內止用傘一柄侯伯郡主額駙旗十桿杏黃傘一柄金黃棍二對執事人服色與公同都統鎮國將軍內大臣縣主額駙子大學士尚書左都御史等旗八桿杏黃傘一柄金黃棍一對執事人青衣緑帶紅氊㡌銅頂六年定頂上挿緑翎輔國將軍郡君額駙䕶軍統領前鋒統領副都統男侍郎學士九卿正卿鑾儀使副都御史歩軍總尉等旗六桿杏黃傘一柄金黃棍一對執事人服色與都統同三品官執事與輔國將軍等同四品官旗四桿京城內一品官以上用傘一柄棍一對二品官棍一對
  三年題准子散秩大臣在京城內停排執事京城外許排散秩大臣內有世襲子者照子品級排執事
  四年題准四品以上官乗馬准用踢胸凡在京文官大九卿詹事以上武官副都統男散秩大臣以上准令一人引馬前導其餘各官不許用引馬五年題准各省駐防將軍副都統照在京都統副都統排列執事
  康熈七年八月
  命都統內大臣大學士尚書精竒尼哈畨以上各照實級用棍傘行走不必照加級䕶軍統領前鋒統領副都統侍郎亦不必照加級各照職掌品級用執事行走餘俱照現行例
  康熈七年題准凡加太師公和碩公主額駙金黃棍二對改為紅棍二對棍頭用銅鑲執事人用緑布衣緑帶紅氊㡌銅頂上挿緑翎傘扇照前定例民公及加級侯郡主額駙金黃棍二對改為紅棍二對棍頭用銅鑲執事人衣服仍照舊例
  崇德間定超品公命婦車青葢青幃青垂簷三等公命婦車青葢青幃藍垂簷都統子尚書等官命婦車青葢藍幃青垂簷內大臣大學士副都統䕶軍統領前鋒統領侍郎等官命婦車藍葢藍幃藍垂簷一等侍衛䕶衛叅領前鋒叅領學士滿啟心郎郎中等官命婦車藍葢白幃藍垂簷二等侍衛䕶衛佐領等官命婦車藍鑲白葢白幃藍垂簷順治四年正月定公夫人轎車青頂青幔緑垂簷銀頂一品官員妻轎車頂幔垂簷俱用青色銀頂二品官員妻轎車青頂藍幔青垂簷三品官員妻轎車藍頂藍幔青垂簷四品官員妻轎車頂幔垂簷俱用藍色五品官員以下及有頂帶官員妻轎車藍頂藍幔無垂簷俱錫頂民人妻轎車藍頂幔無垂簷黒油木頂
  順治八年題准三等公命婦車青葢青幃緑鑲葢角緑垂簷銀頂侯伯命婦車青葢青幃緑垂簷銀頂按一品以下官員命婦及民婦車俱與順治四年定例同不復載
  康熈元年題准三品以上官員命婦車用銀頂四品以下至民婦車俱用錫 --(右上『日』字下一橫長出,類似『旦』字的『日』與『一』相連)頂違者治罪
  三十年定三等公命婦車緑葢青幃青鑲葢角緑垂簷侯伯命婦車緑葢青幃藍鑲葢角緑垂簷內大臣都統大學士尚書左都御史子命婦車青葢青幃緑鑲葢角緑垂簷閑散大臣前鋒統領䕶軍統領歩軍統領副都統侍郎學士副都御史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男命婦車青葢青幃緑垂簷以上車葢幃垂簷俱用素縀一等侍衛叅領歩軍總尉王府長史太常寺太僕寺光祿寺等正卿國子監祭酒通政使司左右通政大理寺少卿督捕衙門理事官內閣侍讀學士翰林院講讀學士侍講侍讀詹事府少詹庶子諭徳洗馬鴻臚寺正卿郎中給事中監察御史太常寺太僕寺光祿寺等少卿輕車都尉命婦車青葢青幃青垂簷以上俱用銀頂閑散宗室二等侍衛佐領貝勒長史欽天監監正內閣侍讀國子監司業鴻臚寺少卿通政使司叅議詹事府中允員外郎歩軍副尉騎都尉命婦車青葢藍幃青垂簷三等侍衛雲騎尉五品以下官員命婦車藍葢藍幃青垂簷以上俱用錫 --(右上『日』字下一橫長出,類似『旦』字的『日』與『一』相連)頂葢幃垂簷用布轅輪用青色民公侯伯以下有頂帶官員以上命婦車各照伊夫現在品級不准以加級用



  欽定八旗通志卷八十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八旗通志卷八十一
  典禮志四
  八旗祀典一 太廟配享 王公 堂子祀典王府廟祀 功臣廟祀 昭忠祀典
  太廟配享
  東廡配位自北起
  多羅通達郡王順治十一年設位配
  武功郡王  武功郡王妃崇徳元年設位配
  多羅惠哲郡王 多羅恵哲郡王妃順治十一年設位配多羅宣獻郡王 多羅宣獻郡王妃順治十一年設位配禮親王乾隆四十三年
  睿親王位配享乾隆四十三
  鄭親王年設位配享乾隆四
  豫親王十三年設位配享乾
  肅親王隆四十三年設位配
  克勤郡王乾隆四十三年設位配
  怡賢親王雍正八年設位配享
  西廡配位自北起
  直義公費英東崇徳元年設位配享
  宏毅公額亦都崇徳元年設位配享
  武勲王揚古利順治元年設位配享
  忠義公圖爾格順治九年設位配享
  昭勲公圖 賴順治九年設位配享
  文襄公圖 海雍正二年設位配享
  超勇親王策凌乾隆十五年設位配享
  大學士鄂爾泰乾隆十年設位配享
  功臣配享入
  廟儀
  禮部承
  㫖具疏行工部製神主龕座祭案具製成擇吉鎸字如式恭遇四時大饗前期遣官一人祗告
  太廟如常儀是日太常寺官入
  廟設龕座於配享之次陳俎豆鑾儀衛設采亭於工部堂露臺上奉神主遣官一人諸王以郡王功臣以大臣詣工部奉主置采亭內民校舁行前列御杖王吾杖功臣引杖自工部中門出鴻臚寺官二人乗馬前引遣官從至東長安門王至 天安門御仗采亭止遣官自亭奉主鴻臚寺官二人導引由東長安左門入
  端門左門至
  太廟㦸門右門自街門入皆由右出鴻臚寺官止太常寺官引至甬道右拜位王階上功臣階下北面立遣官置主於拜位代行三跪九叩禮畢奉神主興奉安於配享之次行三叩禮退
  王公
  堂子祀典
  凡月朔致祭崇徳元年定每月初一日親王以下貝子以上每府派一人齋戒一日詣
  堂子供獻今自郡王以上供獻
  
  堂子春秋二季立竿致祭崇徳元年定親王郡王貝勒每家各祭三竿貝子鎮國公輔國公每家祭二竿鎮國輔國奉國將軍每家各祭一竿不祭者聼無爵宗室不得祭其每月致祭日期初一日
  大內致祭初二日以後親王郡王貝勒各以次輪一日致祭各府應祭之日若遇
  大內致祭則應祭之家停祭貝子公等依次致祭凡祭三竿之家於定期內各祭一竿過十一日後再各祭二竿或致祭日有兩三家同祀神者仍依次俟應先祭之家祭畢次祭之家方祭如諸王貝勒於定期致祭之日有事不得祭預期知㑹禮部令次祭之家致祭其有事者隨便補祭凡為馬羣致祭者親王以下輔國公以上許祭鎮國將軍以下不許祭有違例多祭併爭祀神者議處凡官員庶民等設立
  堂子致祭者永行停止
  康熙二年定親王立竿致祭之期第一康親王府第二顯親王府第三荘親王府第四安親王府第五裕親王府第六簡親王府
  四年定郡王立竿致祭之期第一溫郡王府第二恵郡王府第三信郡王府第四平郡王府第五順承郡王府
  乾隆十九年
  諭王公等建立神竿應按爵秩設立整齊以肅觀瞻嗣後著每翼作為六行每行六分以未分封皇子等列於前其次則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等分為六層設立神杆皇子內已受封爵者其神杆視所封爵立於應立之處所有石座不必移動神杆各按爵秩更換每年修整一次著禮部㑹同內務府總管察看繪圖進呈著為例欽此遵
  㫖議凖神杆石座每翼作為六行每行列六座皇子神杆列前一行其次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各按行排列見在左翼親王七人郡王三人貝勒三人貝子一人公二人應將第七親王神杆石座列於次行郡王之首餘皆按次排列右翼親王四人郡王六人貝勒二人貝子一人公十有七人人數多寡不齊應將親王列於前其次郡王貝勒貝子公按一行六座之數通融序列嗣後遇有應那移神杆宗人府豫期行文禮部註冊至年終禮部堂官㑹同內務府總管赴
  堂子敬閲將神杆石座修整一次
  凡掛錢崇徳六年定每年元旦早親王以下貝勒以上赴
  堂子掛紙錢貝子以下不掛今郡王以上掛紙錢貝勒以下不掛
  王府廟祀
  崇徳元年定宗室封王者立家廟致祭
  順治五年定宗室封王無嗣者
  太廟祔祭有嗣者令其子孫立家廟致祭
  十年定郡王以上祀追封祖父於家廟貝勒以下祀追封祖父於墳墓
  一建廟莊親王立一廟禮親王巽親王謙郡王共立一廟肅親王立一廟饒餘郡王端重親王共立一廟頴親王順承郡王共立一廟豫郡王乾隆四十三年奉  㫖復親王封號立一廟克勤郡王衍禧郡王共立一廟
  雍正九年定怡賢親王立一廟
  乾隆四十四年
  㫖特建睿忠親王祠
  一祭期定於正月四月七月十月嵗暮日前期三日齋戒𠉀
  皇帝祭
  太廟諸王陪祭禮畢各囘府致祭凡有薦新品物如太廟未獻之先不許家廟供獻
  一廟制立廟七間中五間為堂左右二間隔以牆為夾室堂後楣以北五室中奉始封之王世世不祧髙曽祖禰依世次為二昭二穆昭東穆西親盡則祧由昭祧者藏主於東夾室升昭之二位於一室以二室奉升祔之主由穆祧者藏主於西夾室升祔亦如之庭繚以垣南為中門又南為廟門左右各設側門庭東西廡各三間東藏遺衣冠西藏祭器樂器廟重檐丹楹采桷緑瓦紅堊壁階戺三出陛門繪五色花草出陛如之焚帛爐在中門之內東南隅封牲房在中門之外西向
  一牌位髙二尺寛四寸朱紅色上刻追封諡號墨書設於紅油漆龕內設紅片金帳幔其廟中王位以居中為尊餘分列左右如止一王正設中間一供品每位前設紅案一銅香鑪一銅燭䑓二銅花瓶二供湯飯菓品紅案一盛帛紅漆匣一供牲槽一白磁爵六銀鑲象筯二雙銀匙二香盒一酒尊一銀壺一銀杓一白色帛二端無妃者止用帛一爵三匙一筯一雙獻帛紅案一祭文案一每王一位用豕一羊一菓品八盤麵餅四盤飯二碗湯二碗所用樂器與王府樂器同
  一致祭前三日王及子弟䕶衛所屬官員執事人等妃及隨從婦女俱各齋戒前一日備辦祭品宰牲祭日於神位前供祭品大門兩旁設鼓樂畢主率子弟䕶衞所屬官員俱朝服從廟大門東旁門進至廟東簷下向西立子弟在階上向西立䕶衛及所屬官員在階下分班對立執香盒人詣香案旁立引禮人引王從廟左門進至香案前立子弟䕶衛所屬官員各依本位向上排立引禮人贊跪王跪賛上香執香盒人跪進香王接炷香拱舉上爐內又三上瓣香如左右有王位者先詣左位次至右位次第上香畢復位立引禮人賛跪叩興門外作樂王行二跪六叩頭禮興子弟䕶衛所屬官員俱隨行禮畢樂止引禮人賛奠帛初獻樂作執帛爵官捧帛爵在王左跪接帛爵官在王右跪引禮人賛跪王跪受帛拱舉授右接帛官王又受爵拱舉授右接爵官王又受妃位前爵拱舉授右接爵官各官捧帛在前爵在後至位前捧帛官跪獻三叩頭捧爵官立獻各退樂止如兩旁有王位䕶衛捧帛酒分獻引禮人贊興王興讀祝人於祝文案前一跪三叩頭捧祝文在案東立引禮人賛跪王及子弟䕶衛所屬官員並讀祝人皆跪引禮人賛讀祝讀畢讀祝人捧祝文送至中位前跪獻於帛匣內三叩頭退引禮人賛叩興王等俱行三叩頭禮興引禮人賛亞獻樂作獻爵如初獻儀樂止引禮人賛終獻樂作獻爵如亞獻儀樂止引禮人賛跪叩興樂作王率子弟䕶衛及所屬官員行二跪六叩頭禮畢興樂止引禮人賛捧祝帛詣燎爐前樂作捧祝帛官進前一跪三叩頭各捧祝帛興捧香官跪取香置盒內興王率子弟等俱退在西旁立各官捧祝文在前次帛次香俱從中道行至爐前焚祝帛賛禮畢王等皆出樂止妃率隨從婦女俱朝服從西旁門入由廟右門進排立行禮畢撤祭物囘如王有事不得親祭令子弟代祭如無子弟令䕶衛代祭其奠帛祭品該王自行備辦引禮人於所屬官員內選充其祝文內院撰給體式
  功臣廟祀
  孔武壯王祠
  順治十一年
  勅建定南武壯王祠建祠於廣寧門外中設一案以妃白氏李氏配每年二月八月致祭遣太常寺堂官行禮
  致祭禮儀
  一祝版白紙墨書前一日太常寺堂官捧送至祠堂安設紅案上上香一跪三叩頭退
  一陳設供品
  素帛三白色    白錫爵九
  羊一      豕一
  菓品五核桃荔枝圓眼棗栗各一盤酒一樽
  一正祭日遣祭官行二跪六叩頭禮
  祭文
  維  年嵗次  月  日
  皇帝遣某官某
  諭祭於定南武壯王孔有徳之靈曰人臣盡忠仗節矢天日而不渝朝廷恤死酬勲撫嵗時而増感爾定南武壯王孔有徳膚功早著偉烈長存茲當仲春秋之辰益念忠良之績特頒祭典用慰幽靈王如有知尚克歆饗
  鈕祜祿氏恪僖公祠
  康熙十九年
  敕建恪僖公祠建祠於安定門外中設一案以縣主一品夫人舒舒覺羅氏配每年二月八月致祭遣太常寺堂官行禮致祭禮儀與武壯王同
  祭文
  維   年嵗次  月  日
  皇帝遣某官某
  諭祭於恪僖公遏必隆之靈曰沛隆㤙於勲舊國有彛章展時祭於春秋禮逾常格爾恪僖公遏必隆名垂青簡績著豐碑矧追椒寢扵所生宜薦専祠以有永茲當春秋仲申侑几筵靈如有知尚克歆饗
  佟氏勤襄公忠勇公端純公祠
  雍正二年
  敕建勤襄公忠勇公端純公祠建祠於朝陽門外祠內設三案勤襄公居中以一品夫人覺羅氏配忠勇公左以一品夫人他塔喇氏溫都氏配端純公右以一品夫人赫舍哩氏配每年二月八月致祭遣太常寺堂官行禮致祭禮儀俱與武壯王同
  祭文
  維   年嵗次  月  日
  皇帝遣某官某
  諭祭扵勤襄公佟圗賴忠勇公佟國綱端純公佟國維之靈曰崇功報徳禮首逮扵元臣錫類推恩誼尤敦於懿戚考彛章而立廟因時序以薦觴惟爾一門宣猷累葉効忠貞而體國名著旂常秉孝義以型家芳傳國史望髙閥閲蔚為勲舊之宗慶衍庭幃光啟
  聖慈之範茲當春秋仲特遣耑官設奠几筵靈其歆饗
  圖文襄公祠
  雍正二年
  敕建文襄公祠建祠於徳勝門外中設一案以一品夫人覺爾禪氏鈕祜祿氏配每年二月八月致祭遣太常寺堂官行禮致祭禮儀俱與武壯王同
  祭文
  維   年嵗次  月  日
  皇帝遣某官某
  諭祭扵文襄公圖海之靈曰義重酬勲眷鈞衡之舊徳禮隆秩祀因節序以申恩爾文襄公圗海望髙國器功賛王猷表世徳於㦸門生膺茀祿贈崇階於鼎爵歿被榮名煥新綍而建祠遣耑官而致祭時當春秋仲式布几筵靈其有知尚能歆格
  宏毅公祠
  乾隆二年
  敕建宏毅公祠建祠扵安定門外每年二月八月致祭
  遣太常寺堂官行禮致祭禮儀與武壯王同
  祭文
  維   年嵗次 月  日
  皇帝遣某官某
  諭祭扵宏毅公額亦都巴圗魯之靈曰誼重酧庸茂典聿加於勲舊禮隆展祀嵗時宜備於馨香爾宏毅公額亦都巴圗魯開國名臣從龍上佐表成勞於鐘鼎青史揚芬紀偉績於旂常豐碑示寵既叨恩於廟食更賜祭於専祠式賁新綸允符彛憲時當春秋仲用布几筵靈而有知尚克歆格
  恪僖公敏果公莊慤公祠
  乾隆十四年
  敕建恪僖公敏果公莊慤公祠建祠於東安門內祠內設三案恪僖公居中以一品夫人覺羅氏配敏果公左以一品夫人穆溪覺羅氏博爾濟吉特氏配
  莊慤公右以一品夫人覺羅氏配每年二月八月致祭遣太常寺堂官行禮致祭禮儀與勤襄公同
  祭文
  維   年嵗次  月  日
  皇帝遣某官某
  諭祭於恪僖公哈世屯敏果公米思翰莊慤公李榮保之靈曰禮隆念舊千秋之俎豆攸光義重酬庸奕代之馨香勿替考彛章而秩祀因時序以申恩惟爾一門夙稱望族忠誠體國數傳紀績於旂常端敬型家累葉垂芳於圖史祥開坤極早錫榮封佑啟勲賢復新廟貌命祀官而陳芬苾落成已賁恩綸隨節𠉀而展几筵嵗薦彌昭懿典茲當春秋仲常祀聿修靈如有知尚其歆格
  表奨忠勲祠
  雍正二年
  諭朕惟周禮有司勲之官凡有功者書銘太常祭於大烝祭法曰以死勤事則祀之所以崇徳報功風勵忠節也我
  太祖髙皇帝肇造鴻圖
  太宗文皇帝式廓區夏
  世祖章皇帝奄有萬邦自創業以至定鼎將帥之臣致命立功者不少
  聖祖仁皇帝臨御六十一年中間殱滅三逆永清沙漠以及平定西藏臺灣雖天戈所指如疾風振槁而師旅臣之捐軀馬革及守土官之見危授命者所在多有邇者青海蕩平西域效順然自用兵以來將士奮勇前驅亦有歿於行陣者此皆盡忠報國之臣朕甚嘉之亦甚憫之當於京城建廟立祠春秋妥侑世世血食其偏禆士卒力戰敵愾捨生取義者亦附列左右以褒崇大節揚表芳徽俾逺近觀徳勃然生忠義之心於治道亦有禆益遵
  㫖議准兵部詳查檔案行文八旗直省巡撫凡臨陣捐軀守土授命之文武諸臣及偏禆士卒赤心報國奮不顧身者詳繕籍貫事績具奏交工部於京城內建立祠宇製造牌位恭請
  欽定匾額懸掛將文武諸臣牌位安設正祀偏禆士卒牌位安設兩廡入祠之日太常寺前期奏請遣大臣一員致祭祭文由翰林院撰擬每年春秋二季交太常寺備辦仍交翰林院分派各員詳查
  實録國史方畧各館檔案移取兵部清冊各為立傳彚成
  一編垂諸永久
  是年
  欽定祠名表奨忠勲
  御書匾額給賜
  御製昭忠祠碑文
  朕惟疆場用命因敵愾以效忠行陣爭先值臨危而殉節追尋壯槩殊切軫懐載建豐碑用光崇祀爾和碩敬謹親王尼堪等賦資雄毅秉性堅貞均際㑹於從龍各圖功於汗馬我國家蕩平區㝢命上將以專征綏靖邉陲張王師而撻伐戈鋋所向旋見廓清貔虎前驅一惟奮勇或氣凌勁敵縱橫萬衆之中或志鋭先登出入重圍之內王公將帥既赴義以如歸禆校卒徒亦銜恩而自矢勵致身之素志蹈刅何辭耿報國之丹誠嬰鋒不顧芳名常著摛文宜付於史官英爽猶生勤事允符於祀典乃者搆成棟宇羅設几筵考厥官資定其位次握麾擁節並肹蠁於一堂擐甲荷殳得從班於兩廡懸之巨
  榜表厥忠勲錫以綸章昭茲節烈於戱華楹敞朗長迴日月之輝雕簷嵯峨永壯風雲之色聿𫝊乆逺式載寵榮
  昭忠祠典
  昭忠祠之禮凡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侯伯大學士內大臣尚書都統將軍總督一品子爵前鋒統領䕶軍統領侍郎巡撫副都統二品男爵三品京卿提督總兵官及武職加贈至正從一品等官各奉安於前室位均南向凡四品卿翰林學士布政使按察使一等侍衛叅領輕車都尉及武二品之副將等官奉安於後正室凡五品少卿二等侍衛道府佐領騎都尉及武三品之叅將遊擊等官奉安於後左室凡侍講侍讀御史郎中員外郎主事三等侍衛雲騎尉及武四品之都司等官奉安於後右室位均南向凡同知知州通判驍騎校及武五品之守備等官奉安於前東配室凡知縣筆帖式州同縣佐以下及武六品之千把總等官奉安於前西配室東位西向西位東向配室左右及前廡東西羣房凡陣亡士卒以其名祔嵗春秋仲月諏吉遣大臣一人詣前室致祭太常寺官十有三人各分獻所祀王公子孫暨諸臣子孫在京師者咸與行禮祭之日太常寺官入祠供具前室七案中室羊一豕一果實五盤左三案各果實五盤共羊一豕一右如之中左右各香案一鑪一鐙二後正室五案後左右室各三案毎案果實五盤共羊一豕一爵三中案奠獻餘爵實酒豫設配室及房廡同每室統香案一鑪鐙具東西配室各五案陳設如之前廡及後東西羣房每案果實二盤豕肉一爵三鑪鐙具前室中設一案少東北向供祝版東西序設案分陳香帛尊虛爵後室及前配室左右房廡分陳香帛房廡不設帛尊虛爵如儀漏未盡與祭者各服其服畢集祠門內太常寺典儀立室東檐下司祝立祝案東司香司帛司爵各以其職為位掌燎率燎人立燎鑪前質明承祭官暨分獻官朝服詣祠贊禮郎引承祭官由中門入至東階下盥手畢升階就拜位前立引後室分獻官各於中檻外序立引前配室及房廡各分獻官於甬道上東西序立鴻臚寺官引陪祀宗室王公及大臣官弁後裔見任一品二品者於階上東西三品以下五品以上於階下東西六品以下及有職者在大門內階下東西按班序立典儀賛執事官各共迺職賛禮郎賛就位承祭官就位賛禮郎引由前室中門入詣香案前立贊上香司香跪奉香承祭官上炷香三上瓣香以次詣左右香案前上香如儀賛復位承祭官復位賛叩興承祭官分獻官暨與祭者均行二跪六叩禮興典儀賛奠帛爵行初獻禮前室司帛奉篚各奠於案三叩興司爵奉爵各奠於正中皆退同時後室東西配室房廡分獻官分詣各香案前上香如儀執事生獻帛於案司爵獻爵中案正中退司祝詣祝案前跪三叩興奉祝版立案右典儀賛讀祝司祝北面宣讀承祭官及分獻官立聴與祭者跪聴詞曰維某年月日
  皇帝遣某官某
  諭祭八旗直省盡節立功王大臣等之靈曰周禮有司勲之職名勒旗常祭法載勤事之文光生俎豆葢捨生取義臣子抒報國之忱而報徳酬庸朝廷示作忠之典英標如在渥澤宜頒爾王大臣等丹心自勵正氣挺生果敢本於性成見危授命忠誠矢於敵愾視死如歸生當開創之年執鋭披堅實賴干城之佐運際承平之日安邉除暴亦資禦侮之材或䧟陣以爭先或守土而盡職或被誘不辱乃授首以從容或深入無援遂致身於倉卒雖天戈所指如振槁而摧枯乃大義為昭可凌霄而貫日我
  皇考軫念曩烈誕賁殊榮命立専祠俾膺特典王公將帥躋正宇之煇煌士卒偏禆列兩廡而陪侍蓋所以表忠貞於既往昭節義於無窮朕洪紹丕基遵行常祀恭書竹帛既掦久逺之芳徽禮薦牲牢勿替春秋之血食苾芬在列靈爽歆承讀訖以祝版奉安於中案篚內跪叩如初興退與祭者咸三叩興亞獻終獻均如初儀賛禮郎賛跪叩興承祭官分獻官及與祭者均行二跪六叩禮典儀賛奉祝帛送燎有司奉祝帛香以次送燎承祭官視燎賛禮畢仍由中門出各退






  欽定八旗通志卷八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八旗通志卷八十二
  典禮志五
  八旗祀典二功臣廟祀 賢良祠
  功臣廟祀
  前殿正龕
  敬謹莊親王尼堪
  英誠武勲王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古利
  武壯王孔有徳
  武襄公巴爾堪
  東次龕
  一等公安北將軍諡忠勇佟國綱
  贈太師一等公諡忠烈佟養正
  散秩大臣一等公逹福
  一等公領侍衛內大臣西哈
  一等侯諡襄武馬得功
  贈三等侯巴什泰
  一等伯諡武壯宜理布
  贈二等伯己都里
  一等伯程尼
  三等伯穆和琳
  大學士張泰
  贈一等伯議政大臣羅沙
  太子少保三等伯諡忠毅王之鼎
  贈太子少保福建總督諡忠貞范承謨
  額駙托相
  大學士龍西
  大學士色恩泰
  湖廣總督諡忠勇額倫特
  副將軍查弼訥
  內大臣兵部尚書圖捫
  贈大學士佟濟
  倉場總督王秉仁
  二等子都統博波圖
  議政大臣長史諡襄壯雅賚
  刑部尚書道禪
  工部尚書名蓋
  㕘贊內大臣馬爾薩
  西次龕
  輔國公諡襄愍巴賽
  大學士諡忠愍莫洛
  續順公沈瑞
  禮部尚書布顔岱
  十六大臣管佐領綽和諾
  湖北巡撫柯永昇
  都統沙里布
  贈太子少保巡撫諡文毅馬雄鎮
  雲貴總督諡忠果甘文焜
  兩廣總督佟養甲
  禮部侍郎朝哈爾
  贈禮部尚書諡忠烈髙卞爵
  贈工部侍郎費楊古
  贈三等子圖魯錫
  三等男喀爾他拉
  䕶軍統領喀爾䕶吉
  㕘賛大臣副都統海蘭
  副都統蘇圖
  前鋒統領胡里布
  䕶軍統領哈克三
  贈䕶軍統領佐領葉喜
  侍郎永國
  䕶軍統領阿爾岱
  湖廣提督孫定遼
  東又次龕
  前鋒統領劉哈
  副都統盧錫
  副都統科普蘇
  副都統阿喀倪
  副都統納爾特
  副都統錫宻賚
  副都統科爾坤
  副都統多頗洛
  副都統戴豪
  副都統渾錦
  副都統衛正
  副都統羅濟
  副都統阿什圖
  副都統覺羅阿克善
  副都統阿爾䕶
  副都統常祿
  副都統吉三
  副都統巴雅思虎朗
  西又次龕
  福建提督段應舉
  副都統穆舒
  副都統孟魁
  副都統白闕
  副都統邁圖
  副都統葛思特
  雲南巡撫朱國治
  右副都御史張文衡
  刑部侍郎馬如璧
  通政使莫洛渾
  一等子穆克覃
  一等子阿納逹
  一等子岱音布
  一等子覺羅莫洛渾
  東稍龕
  左都督總兵官諡忠愍吳萬福
  總兵官諡忠武阿爾泰
  贈雲騎尉張廷輔
  前鋒統領定夀
  三等子錫喇巴
  江西布政使司遲變龍
  西稍龕
  䕶軍統領郭色
  䕶軍統領新泰
  提督諡壯勇康泰
  二等子覺羅顧納岱
  贈都督同知司九經
  二等子拜蘭
  總兵郝效忠
  總兵劉良臣
  三等子巴朗都爾莽賚
  贈總兵官甘應龍
  二等子拜三
  一等男路什
  後正堂
  備禦尼馬禪等一百十有五人
  左次龕
  䕶軍㕘領倭赫等七十人
  右次龕
  一等輕車都尉季普哈逹等八十人
  左又次龕
  㕘將劉衍等四十五人
  右又次龕
  二等輕車都尉莽儀祿等四十人
  東配樓
  贈雲騎尉七品官覺羅星徳等四百三十七人西配樓
  贈雲騎尉䕶軍校雅思哈等四百五十七人東廡
  一等輕車都尉赫爾徳等一百八十八人西廡
  守備劉澤久等一百二十八人
  東西房
  附祀兵丁共一萬三百有七人
  謹案後正室以下諸臣姓名詳列忠義傳中茲不具載
  賢良祠
  雍正八年七月
  諭國家効忠宣力之臣勲績茂著必膺崇報之典令其世享烝嘗雍正二年朕已敇建昭忠寺自開國以來致命立功盡忠報國之儔皆得春秋妥侑世世血食顧念古者大烝之祭凡法施於民以勞定國者皆得並列祀典永受明禋則我朝名臣良弼其經邦佐治黼黻昇平者皆祭法所必登朕欲為之建立祠宇久矣即如怡親王之精白一心忠誠體國勲在
  社稷澤被生民其功徳隆盛又豈一切効忠宣力者之可比倫乎洪惟
  太祖
  太宗創業垂統厥有一徳佐命之良
  世祖撫綏萬邦實多奮庸熙載之彥迨我
  聖祖臨御六十餘年其間良臣碩輔後先相望據朕所深知者舉其一二如大學士公圖海公賴塔大學士張英尚書顧八代馬爾漢趙申喬河道總督靳輔齊蘇勒總督楊宗仁巡撫陳璸等持躬正直奉職公忠或垂節鉞之勲或勵氷霜之節俯仰無愧為朝野所共欽終始不渝無瑕疵之可指似此等靖共爾位不愧古大臣之風者正不乏人既樹羽儀於一世宜隆俎豆於千秋且使世世為臣者觀感奮發知所慕效羣以臯䕫稷契共相
  期待則明良喜起之盛朕於斯有厚望焉著於京城內白馬闗帝廟之旁選擇吉地特建廟宇命名賢良祠春秋以時展祀其應入祠之員著內閣㑹同該部確查本朝滿漢文武大臣才徳著聞完名全節者詳慎開列具奏請㫖將來繼起之臣亦併得沾被恩光永為盛典特諭
  賢良祠八旗文武大臣爵位姓名
  前室設位南面
  忠敬誠直勤慎亷明和碩怡賢親王允祥雍正八年入祀和碩超勇親王策凌乾隆十五年入祠
  後室享祀大臣
  少保兼太子太傅中和殿大學士一等忠逹公諡文襄圖海
  正藍旗滿洲都統一等褒績公諡襄毅賴塔太師禮部尚書諡文端顧八代
  太子太傅議政大臣吏部尚書諡恭勤馬爾漢太子太保工部尚書銜河道總督諡文襄靳輔太子太傅河道總督諡勤恪齊蘇勒
  少保湖廣總督諡清端楊宗仁以上俱雍正八年入祀太傅兼太子太師內秘書院大學士一等子諡文肅范文程
  大學士諡文成榜式達海
  太子太保加贈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諡文清阿蘭泰
  鑲紅旗𫎇古都統協理將軍謚僖恪阿爾納正藍旗漢軍都統諡桓僖馮國相
  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諡文恭富寜安
  太子太保領侍衛內大臣一等公諡公懿福善太子少師領侍衛內大臣一等公謚襄壯費揚古太子太保振武將軍甘肅提督諡襄武孫思克太子太保江南江西總督諡清端傅拉塔
  少保兼太子太傅內國史院大學士諡文毅甯完我
  太子太保定西將軍兼都統三等侯諡敏壯李國翰
  太子少傅靖海將軍靖海侯福建水師提督謚襄壯施琅
  鎮南將軍鑲白旗䕶軍統領諡襄壯莽依圗少保兼太子太保定西將軍內大臣一等公諡靖康愛星阿
  西安將軍諡恭靖佛尼勒
  太保四川陝西總督諡忠毅孟喬芳
  少師兼太子太師內國史院大學士諡文恪額色黑
  四川陝西總督諡襄勤李國英
  鑲藍旗滿洲都統諡襄壯根特
  䝉古副都統一䓁輕車都尉諡襄壯褚庫巴圗魯領侍衛內大臣二等公諡慤敬尹徳以上俱雍正十年入祀太子太傅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世襲二等輕車都尉諡文恪髙其位雍正十二年入祀
  太子太保內大臣議政大臣一等男加雲騎尉諡恪僖哈世屯
  戶部尚書議政大臣一等男加一雲騎尉諡敏果米思翰乾隆元年入祀
  太傅尚書銜諡文定徐元夢乾隆二年入祀
  太傅保和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世襲二等伯諡文穆馬齊
  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諡文端伊桑阿乾隆十二年入祀
  太子太傅直𨽻總督諡慤勤那蘇圗乾隆十四年入祀一等伯都統諡襄烈傅清
  一等伯左都御史諡壯果拉布敦乾隆十五年入祀太保武英殿大學士諡文端福敏
  一等伯西路將軍諡武烈和起以上乾隆二十一年入祀太子太保浙閩總督諡慤勤喀爾吉善
  太子太保兩廣總督諡文勤鶴年以上乾隆二十二年入祀武英殿大學士三等忠勤伯兼管陝甘總督諡文襄黃廷桂乾隆二十四年入祀
  太子太保戶部尚書諡勤恪李元亮乾隆二十六年入祀四川總督尚書銜諡勤肅鄂弼乾隆二十八年入祀
  太保武英殿大學士諡文端來保
  太保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一等武毅謀勇公諡文襄兆惠乾隆二十九年入祀
  太子大保戶部尚書果毅公諡襄壯阿里袞乾隆三十四年入祀
  太保保和殿大學士一等忠勇公諡文忠傅恆乾隆三十五年入祀
  太保文華殿大學士諡文端尹繼善乾隆三十六年入祀太子太保陝甘總督諡勤毅吳達善乾隆三十七年入祀太保武英殿大學士諡文襄舒赫徳乾隆四十三年入祀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兩江總督諡文端髙晉乾隆四十四年入祀
  太子太保東閣大學士諡文肅英亷乾隆四十八年入祀太子太保兩江總督薩載乾隆五十一年入祀
  將軍諡武毅奎林乾隆五十七年入祀
  致祭禮儀
  前室祀宗室親王以下貝勒貝子以上後室祀公侯伯以下三品大臣以上均按代序官同官序其年月位均南向嵗春秋仲月諏吉前室遣官一人致祭後室以太常寺卿一人將事所祀王子孫咸與行禮大臣子孫通籍在京者如之祭日太常寺官入祠供具前室異案各羊一豕一果實五盤鑪一鐙二中設一案少東北向供祝版西設一案東向陳香盤二尊二爵六素帛二後室五案共羊豕一每案果實五盤鑪一鐙二東設一案西向陳香盤一尊一爵三素帛一設洗於前室東階下前後各設燎鑪扵垣門內東南隅承祭官朝服詣祠贊禮郎二人引前室承祭官由中門入又二人引後室承祭官入各至東階下盥手升階就拜位立鴻臚寺官引王以下子孫序立於前室甬道左右引公以下大臣子孫序立扵後室庭中左右均北靣贊就位承祭官以下皆就位贊上香前室承祭官詣正中香案前三上瓣香次詣各香案前上香復位承祭官暨陪祀官均行二跪六叩禮後室承祭禮同賛奠帛爵行初獻禮賛讀祝司祝北靣宣讀承祭官立聴陪祀官皆跪聴亞獻終獻如初儀贊行二跪六叩禮燎祝帛禮畢各退
  祭文
  維    年嵗次  月  日
  皇帝遣
  諭祭賢良祠王大臣和碩怡賢親王大學士公圗海等之靈曰功銘鐘鼎尚書崇元祀之文徳冠巖廊周禮著大烝之典蓋旂常載績本臣子之素懐而爼豆薦馨乃朝廷之崇報爾和碩怡賢親王望重親賢粹鍾川嶽竭忠誠而體國著勲徳於當年大學士公圗海等或當
  列祖開基之日佐命立功或際熙朝極盛之時宣猷贊化或驅除暴亂定疆宇扵域中或震耀聲靈収版圗於海外內則台星卿月奏亮工熈載之勲外則錫鉞授麾襄阜物安民之治老成謀國者進黃髪之嘉猷清白持身者表素絲之髙節純勤盡職則夙夜匪躬宻勿承休則堂㢘一徳我
  皇考追思前蹟特煥褒綸崇廟宇扵神京布几筵而時祭蓋以表揚既往沛酬庸褒徳之恩激勸將來勵懐古欽風之志朕寅承丕緒嗣舉舊章撫節物以懐賢潔牲牢而致享於戲名傳史牒美茂績之長昭禮重明禋𬗟英靈而如在奠茲清酤尚克歆承















  欽定八旗通志卷八十二
<史部,政書類,軍政之屬,欽定八旗通志>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八旗通志卷八十三
  典禮志六
  八旗軍禮大閲 京營訓練 親征 凱旋 命將出征 遣使頒敕 凱旋大閱
  大閱之禮三嵗一舉兵部奏請
  欽命王公大臣六人總理其事編飭八旗火器前鋒䕶軍驍騎諸營修整戎器甲冑金鼓旗纛之屬欽天監諏吉前期二月八旗佐領各出弁卒為大閱之衆
  命八旗都統副都統前鋒統領䕶軍統領各勒所部扵演武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訓練士衆嚴明紀律前二日武備院卿率官校赴
  大閱處列
  御營張
  幄殿設
  御座於正中張圎幄於
  殿後設
  御用甲冑弓矢於幄內八旗將校甲兵依式布步騎軍營翼日總理閲兵王公大臣督諸軍各宿軍幕屆日五鼓鑾儀衛陳騎駕鹵簿樂部陳鐃歌樂於
  行宮門外乃饗軍士食畢饗諸軍皆貫甲出營列陣列陣之制去陣前百四十有七丈建大纛以為軍表左翼鑲黃正白鑲白正藍以次而東西上右翼正黃正紅鑲紅鑲藍以次而西東上陣內諸軍各按旗依表為隊㝡前為漢軍火器營滿洲䕶軍火器營驍騎火器營並列各別其隊合漢軍滿洲火器營統兵大臣十有七人將校七百十有二人兵八千三百七十有六人其後間二十有五丈為首隊兵八旗前鋒居中八旗䕶軍驍騎各按翼按旗分列前鋒左右合首隊前鋒䕶軍驍騎統帥十有六人將校二百九十有六人兵四千四百十人又後間十有五丈為次隊兵八旗䕶軍驍騎各按翼按旗分列合次隊䕶軍驍騎統帥八人將校百四十有四人兵三千五百二十有八人大軍左右分張兩翼為協隊按旗相屬斜行雁綴成列合協隊䕶軍驍騎統帥八人將校百三十有六人兵千七百六十有四人滿洲䝉古漢軍合委散秩官八人驍騎校八人驍騎三百二十人禁約讙譁又合委傳宣官八人驍騎校八人䕶軍校八人承傳軍令軍陣既嚴兵部尚書侍郎詣
  行宮奏成列司礟舉礟三鐃歌大樂作奏壯軍容之章
  皇帝乗騎出行宮侍衛二十人前引大臣十人騎而導後䕶領侍衛內大臣二人侍衛班領率豹尾班侍衛執槍十人佩刀十人佩弓矢十人騎而従
  駕入
  御營
  躬御甲冑扈従王公大臣侍衛親軍咸擐甲侍班滿漢
  九卿記注官蟒袍補服豫於
  御營前恭竢兵部尚書奏請
  閱兵
  皇帝佩刀出
  御營屬櫜鞬乗騎前張黃龍曲蓋一武備院官掌之兵部尚書侍郎二人騎導前引後扈如前儀總理閱兵王公大臣滿大學士乗騎隨従三旗內大臣散秩大臣率親軍舉黃龍大纛三旗侍衛親軍各從侍衛什長親軍校隨纛扈
  蹕有執事王公附豹尾班後隨行
  皇帝入自左翼出右翼由列陣中路行經驍騎䕶軍前鋒諸隊前火器營諸隊後陣前將校甲士各就列迴身以向恭竢
  駕過
  皇帝周視隊伍還營
  御幄殿前引大臣分立殿前東西面後扈大臣侍衛翼
  
  御座左右
  殿外東西列豹尾班侍衛建黃龍大纛一侍衛親軍按隊環衛總理閱兵王公大臣大學士兵部尚書侍郎立於殿外階上西位東面執事王公侍班九卿記注官分翼立於階上東西面
  御營前左右列侍衛各六人八旗傳令官在其下滿洲索倫䝉古善馭馬侍衛三十人不擐甲按翼立侍衛後備馭驚軼之馬屆時兵部尚書出班跪奏鳴角開操鑾儀使率鳴角軍進
  御前𫎇古大角鳴承傳海螺以次逓鳴逹于軍陣司礮三舉礟諸陣內擊鼓螺角畢鳴乃行陣擊鼔鳴螺舁鹿角整隊前進鳴金止一字成列領隊甲士麾紅旗槍礮齊發鳴金止再擊鼓鳴螺整隊而進鳴金麾旗發槍礮如是者九初進以二十丈再進以七丈五尺為率至第十進大小礮連環槍齊發無間鳴金三乃止開鹿角為八門首隊前鋒䕶軍驍騎甲士以次出次隊軍隨之火器營兵列扵後鹿角門閤諸軍出鹿角外既成列八旗齊鳴螺譟而進左右翼兵雁綴斜行成列並進軍中鳴金止乃鳴螺振旅而還各列於初成列之地兵部尚書出班跪奏大閱禮成
  皇帝入
  御營釋甲冑扈従王公大臣侍衛各退咸解甲具吉服
  
  駕還行宮司礮舉礮三鐃歌清樂作奏鬯皇威之章將帥各率弁兵按隊歸營解甲徹幕申嚴約束依次入城翼日鑾儀衛陳
  大駕鹵簿
  皇帝乗騎囘鑾警蹕如前儀
  駕還宮
  恩賜賞賚有差
  京營訓練
  京營八旗弁兵春秋季月合操四次春曰貫甲秋曰常服營陣規制如
  大閱之儀仲春孟秋之月按旗登城習鳴螺兵部遣官稽閱嵗為常制䕶軍驍騎官兵一嵗三校騎射本旗都統臨視之前鋒䕶軍三嵗一校騎射兵部疏上領侍衛內大臣八旗都統副都統名每翼
  欽命數人㑹本翼都統臨視之八旗滿洲漢軍火器營礮間三嵗季秋月演試扵盧溝橋都城各門之礮分三之一更遞運往同演
  命兵部滿尚書一人臨視之
  親征
  皇帝親征之禮
  命下內閣諏啟行吉日以
  聞兵部承
  制宣攝內外諸司各隨職供備前後備六軍
  頒行軍律令
  前期三日遣官祇告
  
  地
  宗廟
  社稷
  太嵗屆日遣官致祭
  道路之神於
  天安門外列礮於演武場遣八旗都統致祭司礮之神鑾儀衛陳
  騎駕鹵簿於
  午門外前列鐃歌大樂兵部設
  御營黃龍大纛於
  堂子內門外之南不従征王公暨滿一品官蟒袍補服従
  征王以下大臣服征衣佩刀豫往
  堂子街門內祇竢従征六軍分翼列陣於都門外屆吉時
  禮部尚書侍郎詣
  乾清門請
  駕御征衣佩刀出宮乗騎前列九龍華蓋一武備院卿騎𨗳領侍衛內大臣侍衛咸服征衣佩弓矢乗騎前後翊衛
  駕入
  堂子街門王公以下跪𠉀過隨入武備院官豫布皇帝拜褥於
  圜殿外甬道正中及
  旗纛前
  皇帝降騎禮部尚書侍郎恭𨗳由內門中門入就
  圜殿外拜位南向立前引大臣止立門外後扈大臣隨侍鴻臚寺官引王公位丹陛上引衆官位丹墀東西鳴贊奏跪拜興
  皇帝行三跪九拜禮王公等隨行禮畢禮部尚書侍郎
  恭𨗳
  皇帝出
  堂子內門詣
  旗纛前望纛行三跪九拜禮王公等隨行禮畢
  皇帝乘騎𨗳迎樂作奏佑平之章領侍衛內大臣侍衛
  班領率親軍䕶軍舉黃龍大纛扈
  蹕王公以下咸騎従
  駕出都門至陳兵處司礮三舉礮各旗將弁士卒俯伏
  𠉀過整隊隨行
  駕至郊不從征王以下文武百官咸蟒袍補服跪送車駕載途大軍分隊前驅
  駐蹕行營建
  御營於正中前鋒軍過
  御營前分列東西二營八旗䕶軍及驍騎張左右翼分列十六營火器營軍礮軍綿甲軍列為四營皆環
  御營為向
  御營內張帳殿黃幄周黃幔為城南設旌門列黃龍大纛於門外左右幔城外設網城東西南樹旌為三門網城外布幕為重營東西南北各為一門䕶軍㕘領侍衛鑾儀衛官及䕶軍執事人每重扈蹕將及所征之地遣使齎
  敕往諭
  親御軍門簡閱將士申嚴紀律諸軍秉
  宸謨廟算分道進發奏先捷班師
  凱旋
  皇帝親征既克有罪諏吉凱旋前期一日遣官致祭
  旗纛之神屆日
  鑾輿先發諸軍整旅徐旋
  駕將至京內閣宣下諸司在京王公百官咸蟒袍補服
  郊迎鑾儀衛陳
  法駕鹵簿自郊外五里至
  堂子門外
  駕至郊王公百官跪𠉀過隨行
  駕入都門大樂鼓吹前導至
  堂子內門禮部尚書侍郎恭導
  皇帝降輿致祭
  堂子王公等隨行禮畢鑾儀衛移設鹵簿起
  堂子至
  午門外
  皇帝乗輿入東長安門至
  午門百官跪𠉀過王公隨入至內金水橋𠉀
  駕還宮皆退大師凱旋翼日遣官祇告
  
  地
  宗廟
  社稷
  太嵗並遣官致祭
  陵及隨征
  旗纛
  司礮之神宴從征將士扵
  御苑
  皇帝親勞之䇿勲行賞有差禮部諏吉疏請
  御殿受賀
  皇帝御太和殿受中外羣臣表賀
  頒詔布告天下
  御製碑銘勒石太學以告成功編次
  親征方畧宣付史館
  命將出征
  皇帝命大將軍出討寇亂先期內閣大學士擬銜名奏
  
  欽定禮部製印欽天監諏吉以
  聞兵部徧布諸司供備前期三日鴻臚寺官豫設敕印案於
  太和殿內東楹之南內閣侍讀二人自閣奉
  敕印入陳於案鑾儀衛率官校陳
  法駕鹵簿樂部率和聲署陳樂懸王公百官咸蟒袍補服就班位序立如常朝儀出征大將軍暨従征各官蟒袍補服入竢於丹墀之東西面禮部尚書侍郎詣
  乾清門請
  駕
  皇帝龍袍補服至
  太和殿北階中和韶樂作奏隆平之章
  皇帝御太和殿陞座丹陛樂作奏慶平之章鴻臚寺官引大將軍升自東階立丹陛之東北面接敕印官二人從升立扵左西面分引從征各官按左右翼就丹墀東西拜位均北面序立賛受
  敕大學士一人入
  殿左門就東案奉
  敕由中門循左闑出授大將軍大將軍祇受轉授接敕官跪奉以興退俟扵左賛受印大學士一人奉印授大將軍如受
  敕儀樂作大將軍暨従征各官行三跪九叩禮奉敕印
  官降自東階由
  太和中門出大將軍従出從征各官皆出
  駕興中和韶樂作奏顯平之章出師日鑾儀衛陳法駕鹵簿扵
  午門外文武百官蟒袍補服按翼集
  午門外東西闗下大將軍暨従征各官服征衣王貝勒貝子公滿大學士將軍都統尚書蟒袍補服均東面豫竢扵
  堂子街門內兵部建八旗大纛各一於
  堂子內門外之南軍士執螺角列俟扵街門外従征將士按翼分立扵甬道左右禮部尚書侍郎詣
  乾清門請
  駕
  皇帝龍袍補服乗輿出
  法駕鹵簿前導百官跪送
  駕至長安橋軍士吸角吹螺大將軍従征各官暨王公
  大臣等跪𠉀過隨行
  駕進
  堂子街門禮部尚書侍郎恭𨗳
  皇帝降輿就位行禮羣臣咸隨行禮畢恭導
  皇帝至纛前行禮大將軍暨従征各官均隨行禮畢𨗳
  迎樂作奏佑平之章
  皇帝囘鑾遣官以師行祇告
  奉先殿其日工部官豫張黃幄扵東長安門列南向武備
  院官供
  御座鋪陳光祿寺官備酒以竢
  皇帝祇告
  堂子禮畢王公大臣先至東長安門分翼序立大將軍暨
  従征將士先至幄外恭竢
  皇帝入幄陞座內大臣侍衛翊立左右
  皇帝命大將軍入
  親賜卮酒大將軍跪飲畢退率從征將士謝
  恩行三跪九叩禮畢佩櫜鞬辭
  駕
  皇帝命乗馬啟行樂作
  皇帝乗輿還宮王公百官送
  駕各退遣官祖餞大將軍於都門外禮部官豫張幕扵門外道左內務府官設燕扵幕內光祿寺官備茶酒承
  㫖餞送之王公大臣侍衛各官蟒袍補服竢扵幕外大軍按翼肅隊大將軍至下馬從征官咸下馬王公大臣侍衛迎入鴻臚寺官引就拜位行三跪九叩禮畢分引就燕席禮部兵部尚書侍郎奉茶燕畢望
  闕謝
  恩行禮王公大臣等送至幕外視大將軍啟行各退
  遣使頒敕
  王公大臣出師疆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
  皇帝即軍中命為大將軍先期
  臨軒遣正副使各二人持
  節賚
  敕印往至日大將軍率屬郊迎扵演武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築壇壇上正
  中設
  敕印案前為香案屆時正副使蟒袍補服登壇陳敕印於案退東靣立大將軍蟒袍補服詣香案前跪宣
  敕官東面宣讀
  敕文訖正使奉
  敕副使奉印以次授大將軍大將軍祇受轉授従官跪
  接大將軍行三跪九叩禮大將軍奉
  敕印蒞事正副使還
  朝持
  節復
  命
  凱旋
  大將軍戰勝滅冦諏吉凱旋先期具疏以
  聞振旅還
  朝將至
  京師先遣官入奏
  皇帝命廷臣以茶酒出郭迎勞大將軍率従征將士望闕謝
  恩行三跪九叩禮畢還朝翼日
  皇帝御太和殿中和韶樂作奏隆平之章大將軍出班
  従征內閣官二人恭奉
  敕印升丹陛大將軍詣案前跪以次恭納
  敕印扵案退就班位丹陛樂作奏慶平之章大將軍率
  従征將士謝
  恩行三跪九叩禮畢
  駕興中和韶樂作奏顯平之章諏吉祇告
  
  地
  宗廟
  陵寢
  社稷
  先師孔子並致祭
  旗纛
  礮神羣臣恭進
  賀表
  皇帝陞殿受賀
  御製碑銘勒石太學分
  命儒臣編纂方畧垂示武功乃燕勞大將軍諸従征者
  咸與燕翼日論功行賞有差若
  命重臣經畧軍務節制將帥出征不庭其
  頒敕印祭
  堂子餞送凱旋之儀均與大將軍同














  欽定八旗通志卷八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八旗通志卷八十四
  典禮志七
  八旗冠服宗室王公冠服 公主王妃等冠服官員兵丁冠服 冠服通例宗室王公冠服
  親王吉服冠頂用紅寶石
  賜紅絨結頂者亦得用之冬用海龍薫貂紫貂夏織玉草或藤竹絲為之紅紗綢裏石青片金緣上綴朱緯下至貝勒皆同帶用金鑲玉板四片共嵌東珠四顆端罩青狐為之月白縀裏曽
  賜金黃色者亦得用之左右垂帶各二下至貝子固倫額駙皆同補服色用石青五爪四團龍補前後正龍兩肩行龍朝服蟒袍藍及石青諸色隨所用曽
  賜金黃者亦得用之坐褥冬用猞猁猻緣貂皮夏用五
  爪龍紅縀襯紅白氊
  親王世子朝冠頂金龍二層飾東珠九上啣紅寶石夏朝冠前綴舍林飾東珠五後綴金花飾東珠四帶金鑲用金黃色銜玉方版四每具飾東珠三左右佩縧如帶色補服朝服蟒袍與親王同坐褥冬用貂皮緣猞猁猻夏用四爪蟒紋藍縀
  郡王朝冠頂金龍二層飾東珠八上銜紅寶石夏朝冠前綴舍林飾東珠四後綴金花飾東珠三帶用金黃色金銜玉方版四每具飾東珠二貓睛石一補服色用石青繡五爪行龍兩肩前後各一餘皆如親王世子
  貝勒朝冠頂金龍二層飾東珠七上銜紅寶石夏朝冠前綴舍林飾東珠三後綴金花飾東珠二帶用金黃色金銜玉方版四每具飾東珠二補服色用石青前後繡四爪正蟒各一團朝服蟒袍均不得用金黃色朝服之制如郡王通繡蟒紋皆四爪蟒袍如之坐褥冬用猞猁猻皮夏用藍粧花縀餘如郡王
  貝子朝冠頂金龍二層飾東珠六上銜紅寶石戴三眼孔雀翎夏朝冠前綴舍林飾東珠二後綴金花飾東珠一帶用金黃色金銜玉方版四每具飾東珠一補服色用石青前後繡四爪行蟒各一團坐褥冬用豹皮夏用藍縀緣以粧緞
  鎮國公朝冠頂金龍二層飾東珠五上銜紅寶石戴雙眼孔雀翎夏朝冠前綴舍林飾東珠一後綴金花飾緑松石一端罩紫貂為之帶用金銜玉方版四每具飾貓睛石一補服色用石青前後繡四爪正蟒方補坐褥冬用紅豹皮夏用紅閃縀襯紅氊朝服藍及石青諸色隨用披領及袖俱石青片金緣冬加海龍緣兩肩前後正蟒各一要帷行蟒四中有襞積裳行蟒八十一月朔至上元披領及裳俱表以紫貂袖端薫貂兩肩前後正蟒各一襞積行蟒四皆四爪袍通繡九蟒皆四爪曾
  賜五爪蟒縀者亦得用之侯伯子男同
  輔國公朝冠頂金龍二層飾東珠四上銜紅寶石戴雙眼孔雀翎坐褥冬用紅豹皮去首尾夏用青閃縀餘與鎮國公同
  鎮國將軍朝冠頂鏤金花座上銜紅寶石中飾東珠一吉服冠用珊瑚頂帶用金銜方玉版每具嵌紅寶石一補服前後繡麒麟餘與鎮國公同輔國將軍朝冠頂鏤金花座上銜鏤花珊瑚中飾小紅寶石一帶用圓金版每具嵌紅寶石一補服前後繡獅餘與鎮國公同
  奉國將軍朝冠頂鏤花金座上銜藍寶石中飾紅寶石一吉服冠用藍寶石頂帶用起花金圓版補服前後繡豹朝服兩肩前後正蟒各一要帷行蟒四中有襞積裳行蟒八餘與鎮國公同
  奉恩將軍朝冠頂鏤花金座上銜青金石中飾藍寶石一吉服冠用青金石頂帶用起花金鑲銀圓版補服前後繡虎蟒袍通繡八蟒皆四爪餘與鎮國公同
  閑散宗室四品官頂准其穿用四品武職補服王貝勒貝子入八分公之子應封者親王之子給頭品官頂郡王貝勒之子給二品官頂貝子入八分公之子給三品官頂王貝勒貝子入八分公承繼之子例不應封者戴用三品官頂
  盛京宗室與在京宗室一體給與官頂
  親王以下宗室以上俱繫金黃帶覺羅繫紅帶公主王妃等冠服
  固倫公主冠頂金佛簪項圈用東珠十服色用翟鳥五爪四團龍補
  和碩公主冠頂金佛簪項圈用東珠九服色視和碩大福晉例
  郡主冠服崇徳元年定冠頂大簪舍林項圈各嵌東珠六顆
  和碩格格帽頂大簪金佛項圈各嵌東珠八顆耳墜項圈金佛大簪所用東珠重五分衣服不許繡鳳及用黃縀和碩格格即郡主
  和碩郡主冠頂金佛簪項圈用東珠八服色用翟鳥蟒縀帽頂大簪金佛項圈各嵌東珠七顆縣主冠頂金佛簪項圈用東珠七服色蟒縀粧縀各色縀俱許酌用帽頂大簪金佛項圈各嵌東珠六顆
  郡君冠頂金佛簪項圈用東珠六服色與縣主同縣君冠頂金佛簪項圈用東珠五服色與郡君同鄉君冠頂金佛簪項圈用東珠四服色與縣君同貝子公等側室女降等冠服王貝勒側室女封授比嫡女既降二等冠服各項俱照所降品級服用貝子鎮國公輔國公側室女雖降等食五品六品俸其冠頂服色與縣君同
  和碩親王大福晉冠頂金佛簪項圈用東珠十服五爪龍滿粧縀四補衣用翟鳥蟒縀粧縀補子等縀
  世子大福晉冠頂金佛簪項圈用東珠九服色俱視和碩大福晉例
  郡王大福晉冠頂金佛簪項圈用東珠八服色用翟鳥蟒縀粧縀補子等縀
  貝勒大福晉冠頂金佛簪項圈用東珠七服色蟒縀粧縀各色縀俱許酌用
  貝子大福晉冠頂金佛簪項圈用東珠六服色與貝勒福晉同
  鎮國公夫人冠頂金佛簪項圈用東珠五服色蟒縀粧縀各色縀俱許酌用
  輔國公夫人冠頂金佛簪項圈用東珠四服色與鎮國公夫人同
  婦女冠服命婦照伊夫品級服用
  皇后侍從婦女冠用金頂上銜紅寶石
  貴妃侍從婦女冠用金頂上銜藍寶石
  妃侍從婦女冠用金頂上銜水晶石
  親王妃郡王妃侍從婦女與
  妃侍從婦女同
  貝勒夫人侍從婦女冠用金頂
  貝子夫人侍從婦女冠不許用頂各樣首飾俱許嵌珍珠寶石緑松石
  品宦等冠服
  民公朝冠頂鏤金花座上銜紅寶石中飾嵌東珠四吉服冠用珊瑚頂端罩貂皮為之補服前後繡四爪正蟒朝服兩肩前後正蟒各一要帷行蟒四中有襞積裳行蟒八蟒袍通繡九蟒四爪帶用金鑲圓玉版四每片嵌貓睛一顆坐褥冬用虎皮夏用閃縀襯紅氊
  侯伯朝冠頂鏤金花座上銜紅寶石侯飾東珠三顆伯飾東珠二顆吉服冠用珊瑚頂帶用金鑲圓玉版四侯每具飾緑松石一伯飾紅寶石一坐褥冬用虎皮去首尾夏侯用青色緑花閃縀伯用藍雲縀餘與民公同
  子朝冠頂鏤金花座上銜紅寶石中飾東珠一吉服冠用珊瑚頂補服前後繡麒麟帶用金銜方玉版四每具飾紅寶石一餘皆視一品
  男朝冠頂鏤金花座上銜鏤花珊瑚中飾紅寶石一吉服冠用鏤花珊瑚頂補服前後繡獅帶用鏤金圓版四每具飾紅寶石一餘皆視二品
  固倫公主額駙冠服與貝子同若原係貝勒以上各照封爵服用吉服冠用珊瑚頂
  和碩公主額駙冠服與鎮國公同如封爵在公上者各照封爵服用
  郡主額駙冠服視武一品帶用金銜圓玉版四每具飾緑松石一餘與侯伯同
  縣主額駙冠服視武二品餘與輔國將軍同坐褥冬用獾皮夏用青布緣紅布襯紅氊
  郡君額駙冠服視武三品坐褥冬用貉皮夏用青布襯紅氊餘與奉國將軍同
  縣君額駙冠服視武四品帶用鍍金方鐵板四坐褥冬用青山羊皮夏用藍布襯白氊餘與奉恩將軍同
  鄉君額駙冠服視武五品帶用鍍金圓鐵板四坐褥冬用鹿皮夏用白氊
  官員頂帶都統尚書冠頂上銜紅寶石帶用金圓版四飾紅寶石四
  內大臣大學士副都統䕶軍統領前鋒統領侍郎冠頂上銜藍寶石帶用金圓版四
  一等侍衛䕶衛㕘領前鋒㕘領學士滿啟心郎郎中冠頂上銜水晶帶用鍍金鐵版四
  二等三等侍衛䕶衛佐領員外郎冠用金頂帶用鍍金圓鐵板四
  䕶軍校主事冠用金頂帶用鍍金圓鐵板二崇徳二年
  諭曰昔金熙宗及金主亮廢其祖宗時衣冠儀度循漢人之俗遂服漢人衣冠盡忘本國言語迨至世宗始復舊製衣冠凡言語及騎射之事時諭子孫勤加學習如元王馬大郭遇漢人訟事則以漢語訊之有女直人訟事則以女直語訊之世宗聞之以其未忘女直之言甚為嘉許此本國衣冠言語不可輕變也我國家以騎射為業今若不時親弓矢惟耽宴樂則田獵行陣之事必致疎曠武備何由而得習乎葢射獵者演武之法服制者立國之任朕欲爾等時時不忘騎射勤練士卒凡出師田獵許服便服其餘俱令遵照國初之制仍服朝衣且諄諄訓諭者非為目前起見也及朕之身豈有習於漢俗之理正欲爾等識之於心轉相告誡使後世子孫遵守毋變棄
  祖宗之制耳
  雍正元年五月奉
  上諭大小官員有一定之品級即有一定之服式所以重名器也近多不按品級輒帶數珠馬項懸纓前用導馬更有將綢為坐具者尤為僭越嗣後應各按品級遵奉定例而行着八旗大臣步軍統領衙門都察院衙門嚴行稽查如有此等之人即行指㕘若大臣官員等徇情疎忽經朕查出將伊等一併議處再舊例諸王等以數珠鞍轡賞伊屬下者許其服用此等人員難於稽查嗣後着將賞用之處行文該旗存案年底彚奏如此則等威有辨而僭越者少矣
  乾隆十七年三月二十日奉
  上諭朕恭閲
  太宗文皇帝實錄內載崇徳元年十一月癸丑日上御翔鳳樓集諸親王郡王貝勒固山額真都察院官命
  宏文院大臣讀大金世宗本紀
  上諭衆曰爾等審聴之世宗者𫎇古漢人諸國聲名顯著之賢君也故當時後世咸稱為小堯舜朕批覽此書悉
  其梗槩殊覺心往神馳耳目倍加明快不勝嘆賞朕思金太祖太宗法度詳明可垂久逺至熙宗合喇及完顏亮之世盡廢之躭於酒色盤樂無度效漢人之陋習世宗即位奮圖法祖勤求治理惟恐子孫仍效漢俗預為禁約屢以無忘祖宗為訓衣服語言悉遵舊制時時練習騎射以備武功垂訓如此後世之君漸至懈廢忘其騎射至於哀宗社稷傾危國遂滅亡乃知凡為君者耽於酒色未有不亡者也先時儒臣巴𠑽什達海庫爾纒屢勸朕改滿洲衣冠效漢人服飾制度朕不從輒以為朕不納諌朕試設為比喻如我等於此聚集寛衣大袖左佩矢右挾弓忽遇碩翁科羅巴圖魯勞薩挺身突入我等能禦之乎若廢騎射寛衣大袖待他人割肉而後食與尚左手之人何以異耶朕發此言實為子孫萬世之計也在朕身豈有更變之理恐日後子孫忘舊制廢騎射以效漢俗故常切此慮耳我國士卒初有幾何因嫻於騎射所以野戰則克攻城則取天下人稱我兵曰立則不動搖進則不回顧威名震懾莫與爭鋒此番往征燕兵出邊我之兵威竟為八大臣所累矣故諭爾等其謹識朕言欽此朕每敬讀
  聖謨不勝欽凜感慕深惟國家開創之時待我
  祖宗躬親勞瘁勤求治理矩䕶相傳㒺敢渝越以立萬世之丕基至於今咸受無疆之福者皆仰遵
  明訓所致也我朝滿洲光正遺風自當永逺遵循守而勿替是以朕常躬率八旗臣僕行圍較獵時時以學習國語熟練騎射操演技勇諄切訓誨無非率由舊章期以傳之奕䙫永緜福祚惟是我
  皇祖太宗聖訓所垂載在
  實録若非刋刻宣示則累朝相傳之家法外庭臣僕何由共悉且自古顯謨令典多勒之金石暁諭羣工我
  皇祖太宗之睿聖特申誥誡昭示來茲益當敬勒貞珉永垂法守著於紫禁箭亭御園引見樓及侍衛教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八旗教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各立碑刋刻以昭朕紹述推廣至意俾我後世子孫臣庶咸知滿洲舊制敬謹遵循學習騎射嫻熟國語敦崇淳樸屏去浮華毋忽稍有怠惰式克欽承
  彞訓冀億萬世子孫共享無疆之庥焉
  三十七年十月奉
  上諭朕閲三通館進呈所纂嘉禮考內於遼金元各代冠服之制敘次殊未明晰遼金元衣冠初未嘗不循其國俗後乃改用漢唐儀式其因革次第原非出於一時即如金代朝祭之服其先雖加文飾未至盡去其舊至章宗乃槩為更制自應詳考詮次以徵蔑棄舊典之由並酌入按語俾後人知所鑒戒於輯書闗鍵方為有當若遼及元可例推矣前因編訂皇朝禮器圖曽親製序文以衣冠必不可輕言改易及批通鑑輯覽又一一發明其義誠以衣冠為一代昭度夏收殷𠳲本不相沿襲凡一朝所用原各自有法程所謂不忘其本也自北魏始有易服之説至遼金元諸君浮慕好名一再世輒改衣冠盡失其淳樸素風傳之未久國勢寖弱洊及淪胥蓋變本忘先而隠患中之覆轍具在甚可畏也況揆其所以議改者不過雲袞冕備章文物足觀耳殊不知潤色彰身即取其文亦何必僅沿其式如本朝所定朝祀之服山龍藻火燦然具列悉皆義本禮經更何通天絳紗之足雲耶且祀莫尊於
  
  祖禮莫隆於
  
  廟溯其昭格之本要在乎誠敬感通不在乎衣冠規製夫
  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推原其義實
  天逺而
  祖近設使輕言改服即已先忘
  祖宗將何以上祀
  天地經言仁人饗帝孝子饗親試問仁人孝子豈二人乎不能饗親顧能饗帝乎朕確然有見於此是以不憚諄復教戒俾後世子孫知所法守是創論實格論也所願奕葉子孫深維根本之計毋為流言所惑永永恪遵朕訓庶㡬不為𫉬罪
  祖宗之人方為能享
  上帝之主於以永綿國家億萬年無疆之景祚實有厚望焉其嘉禮考仍交館臣悉心確核遼金元改制時代先後逐一臚載再加擬按語證明改繕進呈𠉀朕鑒定昭示來許並將此申諭中外仍録一通懸勒上書房
  謹案我國家肇興東土風尚樸淳衣冠服飾聿昭一代
  制度之宜列聖相承世守㒺替我
  皇上恪遵家法防微杜漸洵足垂億萬年法守謹將
  祖諭聖訓具載於八旗冠服之次

  欽定八旗通志卷八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八旗通志卷八十五
  典禮志八
  八旗婚禮王公婚禮 公主等婚禮 品宦婚禮婚禮通例王公婚禮
  親王婚禮親王及親王未分家之子婚娶納幣用珍珠金銀花繡袍褂裙粧縀蟒縀素縀衣共九襲蟒縀素縀被褥七具金項圈一合包一大簪三枝小簪三枝墜子一副指環十枚行定時宰牲三十六席五十酒五十罇娶時宰牲四十五席六十酒六十罇親王以下輔國公以上異姓公侯伯以下侍郎男爵以上公主福晉以下郡君貝子夫人以上俱㑹宴給與其父蟒朝衣帽帶靴其母蟒袍褂裙金墜鞍馬二匹金二十兩銀一千兩娶外藩親王郡王扎薩克貝勒台吉之女初定時行七九禮用牲六十三鞍馬三匹甲冑三副銀器一具蟒縀三疋縀八疋布四十二疋娶外藩親王女聘用鞍馬十二匹盔甲十二副閑甲二十四副縀六十疋布六百疋銀器三具娶外藩郡王女聘用鞍馬十匹甲冑十副閑甲二十副縀五十疋布五百疋銀器三具娶外藩扎薩克貝勒女聘用鞍馬八匹甲冑八副閑甲十六副縀四十疋布四百疋銀器三具娶外藩台吉女聘用馬六匹甲冑六副閑甲十二副縀三十疋布三百疋銀器二具女父送來京各給夏衣一襲冬衣一襲貂褂一鞓帶一圍腰刀一弓箭撒袋一副甲冑一副鞍馬二匹蟒縀素縀三十疋布二百疋銀桶器三具女之兄弟若來各按時給衣一襲隨從男婦三十人各給衣服有差世子郡王婚禮世子郡王及世子郡王未分家之子婚娶納幣用珍珠金銀花繡袍褂裙粧縀蟒縀素縀衣共八襲蟒縀素縀被褥六具金項圈一合包一大簪三枝小簪三枝墜子一副指環八枚行定時宰牲二十七席四十酒四十罇娶時宰牲三十六席五十酒五十罇親王以下輔國公以上異姓公侯伯以下侍郎男爵以上公主福晉以下郡君貝子夫人以上俱㑹宴給予其父蟒朝衣帽帶靴其母縀袍褂裙金墜鞍馬二匹金十兩銀七百兩娶外藩親王郡王扎薩克貝勒台吉之女行定時行七九禮用牲六十三鞍馬三匹甲冑三副銀器一具蟒縀三疋縀八疋布四十二疋娶外藩親王郡王女聘用鞍馬十匹甲冑十副閑甲二十副縀五十疋布五百疋銀器三具娶外藩扎薩克貝勒女聘用鞍馬八匹甲冑八副閑甲十六副縀四十疋布四百疋銀器三具娶外藩台吉女聘用鞍馬六匹盔甲六副閑甲十二副縀三十疋布三百疋銀盆器二具女父母親送來京各給夏衣一襲冬衣一襲貂褂一鞓帶一圍腰刀一弓箭撒袋一副甲冑一副鞍馬二匹蟒縀素縀三十疋布二百疋銀桶器三具女之兄弟若來各按時給衣一襲隨從男婦二十五人給衣服各有差
  長子貝勒婚禮長子貝勒及長子貝勒未分家之子婚娶納幣用珍珠金銀花繡袍褂裙粧縀蟒縀素縀衣共七襲蟒縀素縀被褥五具金項圈一合包一大簪三枝小簪三枝墜子一副指環六枚行定時宰牲十八席三十酒三十罇娶時宰牲二十七席四十酒四十罇郡王以下輔國公以上異姓公以下尚書男爵以上郡王福晉以下貝子夫人郡君以上俱㑹宴給予其父蟒朝衣帽帶靴其母縀袍褂裙金墜鞍馬二匹金五兩銀五百兩娶外藩親王郡王扎薩克貝勒台吉之女行定時行五九禮用牲四十五鞍馬二匹甲冑二副銀器一具蟒縀二疋縀六疋布四十疋娶外藩親王郡王扎薩克貝勒之女聘用鞍馬八匹甲冑八副閑甲十六副縀四十疋布四百疋銀器三具行定時宰牲二十七娶時宰牲四十五女父母親送來京各給夏衣一襲冬衣一襲貂褂一鞓帶一圍腰刀一弓箭撒袋一副甲冑一副鞍馬二匹蟒縀素縀三十疋布二百疋銀器三具女之兄弟若來各按時給衣一襲隨從男婦二十人給衣服有差
  貝子婚禮貝子及貝子未分家之子婚娶納幣用珍珠金銀花繡袍褂裙粧縀蟒縀素縀衣共六襲蟒縀素縀被褥四具金項圈一大簪二枝小簪二枝墜子一副指環四枚行定時宰牲十四席二十酒二十罇娶時宰牲二十一席三十酒三十罇貝勒以下輔國公以上本旗官屬侍郎男爵以上貝勒夫人以下縣君輔國公夫人以上俱㑹宴給予其父補縀朝服鞓帶靴帽其母縀袍褂裙金墜鞍馬一匹銀四百兩娶外藩親王郡王扎薩克貝勒台吉之女行定時行三九禮用牲二十七鞍馬一匹甲冑一副銀器桶一具蟒縀一疋縀四疋布十八疋聘用鞍馬六匹甲冑六副閑甲十二副縀三十疋布三百疋銀器二具女父母親送來京各給夏衣一襲冬衣一襲貂褂一鞓帶一圍腰刀一弓箭撒袋一副甲冑一副鞍馬二匹蟒縀素縀三十疋布二百疋銀器三具女之兄弟若來各按時給衣一襲隨從男婦十五人給衣服有差
  鎮國公婚禮鎮國公及鎮國公未分家之子婚娶納幣用袍褂裙粧縀蟒縀素縀衣共五襲蟒縀素縀被褥四具金項圈一大簪二枝小簪二枝墜子一副指環四枚行定時宰牲十三席十八酒十八罇娶時宰牲十七席二十八酒二十八罇貝子以下奉國將軍以上貝子福晉縣君以下奉國將軍淑人公之女及本屬官員俱㑹宴給與其父補縀朝衣鞓帶靴帽其母縀袍褂裙金墜鞍馬一匹銀三百兩娶外藩親王郡王扎薩克貝勒台吉之女行定時行二九禮用牲十八鞍馬一匹甲冑一副銀器一具蟒縀一疋素縀二疋布十一疋聘用鞍馬五匹甲冑五副閑甲十副縀二十五疋布二百五十疋銀器二具行定時宰牲十八娶時宰牲二十七女父母親送來京各給夏衣一襲冬衣一襲貂褂一鞓帶一圍腰刀一弓箭撒袋一副甲冑一副鞍馬二匹蟒縀素縀三十疋布二百疋銀器三具女之兄弟若來各按時給衣一襲隨從男婦十五人給衣服有差
  輔國公婚禮輔國公及輔國公未分家之子婚娶納幣用袍褂裙粧縀蟒縀素縀衣共四襲蟒縀素縀被褥三具金項圈一大簪二枝墜子一副指環四枚行定時宰牲十一席十六酒十六罇娶時宰牲十五席二十六酒二十六罇鎮國公以下奉國將軍以上縣君鎮國公夫人以下奉國將軍淑人公之女及本屬官員俱㑹宴給予其父補縀朝衣鞓帶帽靴其母縀袍褂裙金墜鞍馬一匹銀三百兩娶外藩親王郡王扎薩克貝勒台吉之女行定時行一九禮用牲九鞍馬一匹甲冑一副銀器一具蟒縀一疋素縀二疋布二疋聘用鞍馬四匹甲冑四副閑甲八副縀二十疋布二百疋銀器二具行定時宰牲十八娶時宰牲二十七女父母親送來京各給夏衣一襲冬衣一襲貂褂一鞓帶一圍腰刀一弓箭撒袋一副甲冑一副鞍馬二匹蟒縀素縀三十疋布二百疋銀器三具女之兄弟若來各按時給衣一襲隨從男婦十五人給衣服有差鎮國將軍婚禮鎮國將軍行納幣禮縀衣三襲縀衾褥二具布衣一襲布衾褥一具金項圈一具金簪二枝金耳墜全副定婚日宴宰牲六娶日設宴十五席
  輔國將軍婚禮輔國將軍行納幣禮縀衣二襲縀衾褥一具布衣一襲布衾褥一具金項圈一具金簪二枝金耳墜全副定婚日宴宰牲四娶日設宴十席
  奉國將軍婚禮奉國將軍行納幣禮縀衣二襲縀衾褥一具布衣一襲布衾褥一具金簪二枝金耳墜全副定婚日宴宰牲三娶日設宴八席
  宗室婚禮宗室行納幣禮縀衣二襲布衣一襲縀衾布褥一具金耳墜全副定婚日宴宰牲二娶日設宴五席
  覺羅婚禮覺羅婚娶有職者各照品級用無職者用縀衣二襲縀被褥一牀金項圈一金耳墜一副行定時用羊牲二酒八罇娶時宰牲四席五酒十罇
  公主等婚禮
  公主下嫁禮公主下嫁於朝臣定婚進獻用一九禮用駱駝馬設宴七十席行聘進獻用九九禮用駱駝馬盔甲下嫁日設宴九十席如下嫁外藩止用牲酒不設筵宴
  公主下嫁得
  㫖指婚初定額駙家備駝一馬八羊八十有一酒九十
  罇屆期恭進額駙於是日詣
  干門恭謝乃設燕行禮下嫁前一日遣官賫送妝匳詣額駙第鋪設至日額駙家備九九禮物恭進文馬十八䭾甲十八馬二十一駝六羊八十一酒九十罇設燕如初定禮下嫁禮成翌日行朝
  謝禮如下嫁外藩止用牲酒不設筵燕
  郡主於歸禮郡主於歸初定額駙家備燕五十席酒五十罇若外藩王等尚主用駝馬羊七九牲五九納於王府納幣額駙家備鞍馬七甲冑七外藩王等用馬六十牛六十羊六百婚前一日遣人送粧匳至額駙第陳設至日送郡主於歸媵婢八人男婦五戶若奉
  旨賜婚者額駙偕郡主詣
  大內謝
  恩行禮
  縣主於歸婚禮縣主於歸燕四十席酒四十罇納幣額駙家備鞍馬五甲冑五外藩王等用馬五十牛五十羊五百婚前一日遣人送粧匳至額駙第陳設至日送縣主於歸媵婢七人男婦四戶郡君於歸禮郡君於歸燕三十席酒三十罇納幣額駙家備鞍馬四甲冑四若嫁外藩用馬四十牛四十羊四百餘與縣主同至日送郡君於歸媵婢六人男婦四戶
  縣君於歸禮燕二十席酒二十罇納幣鞍馬三甲冑三若嫁外藩用馬三十牛三十羊三百餘與郡君同至日送縣君於歸媵婢五人男婦三戶鄉君於歸禮燕十八席酒十八罇納幣鞍馬二甲冑二若嫁外藩馬二十五牛二十五羊二百五十餘如縣君同至日送鄉君於歸鎮國公女媵婢四人輔國公女媵婢三人男婦皆二戶
  品宦婚禮
  凡民公行納幣禮縀衣四襲縀衾褥三具金項圈一具金簪三枝金耳墜一副定婚日宴用牲九娶日設宴二十席侯行納幣禮縀衣四襲縀衾褥三具金項圈一具金簪三枝金耳墜一副定婚日宴用牲八娶日設宴十八席伯行納幣禮縀衣四襲縀衾褥三具金項圈一具金簪三枝金耳墜一副定婚日宴用牲七娶日設宴十七席一品官行納幣禮縀衣三襲縀衾褥三具金項圈一具金簪三枝金耳墜一副定婚日宴用牲六娶日設宴十五席二品官行納幣禮縀衣二襲縀衾褥二具金項圈一具金簪三枝金耳墜一副定婚日宴用牲四娶日設宴十席三品官行納幣禮縀衣二襲縀衾褥二具金項圈一具金簪二枝金耳墜一副定婚日宴用牲三娶日設宴八席四品官行納幣禮縀衣一襲縀衾褥一具金項圈一具金耳墜一副定婚日宴用牲二娶日設宴六席五品官行納幣禮縀衣一襲縀衾褥一具金項圈一具金耳墜一副定婚日宴用牲二娶日設宴五席六品以下官行納幣禮與五品官同定婚日宴用牲二娶日用牲三自四品以下金項圈金耳墜各聽其力能其者備用軍民人等行納幣禮衣一襲衾褥一具定婚日宴用牲一娶日宴用牲二
  婚禮通例
  崇徳間定親王以下婚娶如違定例多用者多用之物入官兩家俱議罪
  又定自超品公以下至軍民人等婚娶若違定例多用者多用之物入官兩家俱議罪
  崇徳三年定凡送親外藩王貝勒貝子公等送女與內王以下公以上為婚前一夕內王以下公以上自備筵宴到日由禮部備辦筵宴回日筵宴同順治五年八月
  諭禮部曰方今天下一家滿漢軍民皆朕臣子欲其輯和親睦莫如聨姻一事凡滿漢官民有欲聨姻者各從其願
  八月
  諭戶部曰滿漢官民欲其輯睦互結婚姻前已有旨嗣後凡滿洲官員之女欲與漢人為婚者先須呈明爾部查其應具奏者即與具奏應自理者即行自理其無職人等之女部冊有名者令各牛錄章京報部方嫁無名者聽各牛錄章京自行遣嫁至漢官之女欲與滿洲為婚者亦行報部無職者聽其自便不必報部其滿洲官民娶漢人之女實係為妻者方准其娶
  八年題准凡外藩送親與內親王者前一夕內親王府自備牲酒親王迎至宿次㓜輩郡王貝勒各一人貝子二人內大臣二人禮部堂官俱蟒服同注筵宴如遣屬官往迎部員同往筵宴到日由禮部備辦牲酒親王及郡王以下各官筵宴郡王妃貝勒貝子夫人禮服出迎筵宴如仍遣屬官迎接部員同迎接筵宴凡送親如內郡王者如郡王親迎㓜輩貝勒一人貝子一人公二人同往其餘迎接筵宴與親王同凡送親與內貝勒者如貝勒親迎㓜輩貝子一人公二人同往其餘親迎筵宴與郡王同凡送親與內貝子公者如貝子公親迎㓜輩公二人同往其餘迎接筵宴與貝勒同以上凡大臣應否遣迎請
  㫖定奪到後
  賜恩宴一次在禮部筵宴二次回日筵宴同
  九年定王以下公以上凡奉
  㫖賜婚者俱朝服於
  中和殿或於
  位育宮謝
  恩不贊行三跪九叩頭禮及成婚日再行三跪九叩頭禮又定和碩親王世子多羅郡王之女下嫁在朝及外藩之人娶時和碩親王進
  上牛一隻羊一隻酒二罈世子多羅郡王進
  上牛一隻羊一隻酒二罈多羅貝勒以下俱免進和碩
  親王以下如奉
  上諭結婚其行定及娶時俱謝
  恩一次
  又題定凡奉
  㫖賜婚公主郡主等外藩王以下內外各官俱朝服於
  中和殿或於
  位育宮謝
  恩不贊行三跪九叩頭禮成婚日再行三跪九叩頭禮康熙元年定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有婚嫁事報明禮部具題布改為縀餘俱仍舊
  五年定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女嫁於外藩媵送滿洲男婦二名䝉古漢人男婦六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女媵送不許用滿洲止用䝉古漢人男婦六名宗室女媵送䝉古漢人男婦四名
  八年定凡奉
  㫖賜婚郡主以下者謝
  恩行禮俱由禮部具題
  又定出嫁郡主縣主歸寜母家有給人口者不准給滿洲准給䝉古漢人八名出嫁郡君以下鄉君以上歸寜准給䝉古漢人六名出嫁鎮國將軍女以下宗女以上歸寜准給䝉古漢人四名雍正元年定凡有品級官員婚嫁各用伊執事鼓樂人不得過十二名燈不得過六對無品級閒散人等及生監軍民不得僭用執事鼔樂人不得過八名燈不過四對一應糜費概行嚴禁
  八年三月禮部議覆據詹事府少詹事伊爾敦奏稱看得八旗官員兵丁遇有喜䘮等事不按定例遵行仍有任意糜費者若不嚴行禁止誠恐日久必至相習成風仰請
  勅下該部自大小官員以至兵丁凡喜䘮等事其應用之項按其職分之尊卑明白分晰著為定例刋刻成書於八旗各佐領及族長等頒給一本令其傳示暁諭凡遇喜䘮等事預行報知該佐領該族長務令逐項照例遵行等語查雍正元年五月內九卿等遵
  㫖議覆自民公侯伯滿漢官員以及兵民等其婚䘮等事俱各按品級著為定例逐歀開載一體傳行但未有専行暁示稽察之員所以致有任意違越之事應如伊爾敦所奏將
  欽定欵項再行刷印交各該旗令其轉交該佐領族長等傳示曉諭凡遇喜䘮等事預行報知該佐領族長等照例遵行若有違例僭用者該佐領族長等即報知各該旗都統查明交部治罪若徇隠不報任其違越一經發覺將該佐領族長及僭越之人一併交部分別議處
  奏入奉
  㫖依議着該旗都統察旗御史㕘領侍衛及步軍統領一同稽察果有違例僭越者即行㕘奏若該旗都統察旗御史㕘領侍衛步軍統領內如有一處查出其餘一併免其議處若經他處查出將該旗都統察旗御史㕘領侍衛步軍統領等一併議處









  欽定八旗通志卷八十五
<史部,政書類,軍政之屬,欽定八旗通志>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八旗通志卷八十六
  典禮志九
  八旗鄉飲酒禮養老附
  一京師及直省府州縣每嵗正月十五日及十月初一日舉行鄉飲酒禮擇鄉之年髙徳劭允符衆望者一人為賔其次為介又次為衆賔京師府尹為主直省各府州縣官為主
  一鄉飲酒禮立一人為司正主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觶以罰失儀者以教官充二人司爵二人贊禮二人引禮一人讀律並以生員充其京師鄉飲酒禮由禮部堂官一員前往監禮
  康熈九年十一月順天府府丞髙爾位題稱竊照鄉飲酒禮
  朝廷敬老尊賢之大典蓋民知敬老然後不悖於孝弟民知尚徳然後日趨於忠信自古迄今甚盛典也臣跪誦
  聖諭諄諄以教化為首務仰見我
  國家化民成俗之至意逺軼前代矣苐鄉飲酒禮一節臣府每嵗舉行兩次照例將漢人中年髙有徳者選擇敦請恪遵無異臣思八旗下滿洲䝉古漢軍其中豈無年髙有徳堪為賔介者似宜並示優崇以昭奨勸伏祈
  勅下部議鄉飲酒禮定例滿漢一體舉行則大典光而禮
  制備矣奉
  㫖這本説得是著議奏該部知道尋禮部覆稱鄉飲酒禮乃敬老尊賢之大典自當滿漢均霑以昭奨勸應如該府丞所請查照定例滿漢一體舉行奉
  㫖依議
  儀注
  京師鄉飲酒禮順天府尹為主人前一日執事者於府學講堂陳設坐次監禮席於庭東北向賔席
  於堂西北南向主人席於堂東南西向介席於堂西南東向衆賔之長三人席於賔西南向東上皆專席不屬衆賔席於西序東向僚佐席於東序西向皆北上司正席於主人之東北向設律令案於主介間正中又設尊案一於東序端司正豫率執事習禮樂部和聲署設樂於西階下至日黎明執事者宰牲具饌監禮主人及僚屬司正先詣學遣人速賔介以下比至主人率僚屬出迎於庠門之外揖賔介衆賔皆答揖賔入介衆賔從入主居東賔居西贊禮者立階前贊揖主及賔三揖三讓而後升堂東西相向立贊兩拜交拜畢賔即席乃延介一讓升介升拜如賔禮介即席乃延衆賔以次皆升主人揖皆答揖即席主人率僚佐皆即席咸坐贊司正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觶執事者引司正由西階升詣堂中北向立贊起立賔介以下皆立贊揖司正賔介以下皆揖執事者以觶酌酒授司正司正舉酒曰㳟惟
  朝廷率由舊章敦崇禮教舉行鄉飲非為飲食凡我長幼各相勸勉為臣盡忠為子盡孝長幼有序兄友弟㳟內睦宗族外和鄉黨無或廢墜以忝所生讀畢贊司正飲酒飲畢以觶授執事贊揖司正揖賔介以下皆揖司正復位賔介以下皆坐贊讀律令執事者舉律令案於堂之中引禮引讀律令者詣案前北面立賔介以下皆立行揖禮如前讀畢復位贊供饌執事者舉饌案至賔前次介次主三賔以下各以次設贊獻賔主起北面立執事者斟酒以授主主受爵詣賔前置於席少退贊兩拜賔答拜訖主退復位贊賔酢酒賔起介從執事者斟酒授賔賔受爵詣主前置於席少退贊兩拜賔主交拜訖賔退復位主人起獻介介酢主人如前儀乃各就位坐執事者詣三賔衆賔以下以次斟酒於席訖贊飲酒酒三行贊奏樂工升歌周詩鹿鳴之章卒歌笙奏
  御製補南陔詩間歌周詩魚麗之章笙奏
  御製補由庚詩乃合樂歌周詩闗睢之章卒歌工告備出執事者行酒主賔以下飲無算爵贊徹饌徹饌訖賔介主以下皆興主僚屬居東賔介三賔衆賔居西贊兩拜賔主介拜訖贊送賔賔介衆賔主人以次下堂分東西行出庠門一揖退監禮者出主人送禮畢乃皆退
  謹按八旗鄉飲酒禮於康熈九年舉行起至乾隆十九年停止謹將舊行儀注查載以識舊制養老
  順治十年
  恩詔年老退甲兵丁照例一體賞賜
  十八年議准八旗年老致仕官有奉
  㫖支原俸者仍照原品支給其餘年至六十致仕者給與
  半俸
  康熈五十二年三月
  諭大學士等今嵗天下老人為朕六十大慶皆從數千里而來賜伊等筵宴遣回著查八旗滿洲蒙古漢軍漢人大學士以下民以上年逾六十五嵗以上者奏聞擇日賜宴有不能來者朕另行按分頒給再查八旗蒙古漢軍以至內府佐領不論官員閑散人等年七十以上老婦亦著奏聞俟老人賜宴後再定一日送
  皇太后宮賜宴有貧乏不能來者著各屬協助車馬使之前來再敇宗人府諸王以下宗室子孫內二十嵗以下十嵗以上選擇聰眀堪供使任者六七十人令於耆老前執爵即朕子孫皆令之出宗室外不用他人也是月二十七日禮部等衙門引八旗滿洲䝉古漢軍六十五嵗以上老人大學士以下閑散人等以上至
  暢春園正門前東西嚮列坐東坐西嚮內大臣和碩額駙尚之隆內大臣公舅舅佟國維領侍衛內大臣公海金領侍衛內大臣侯巴渾特大學士溫
  達蕭永藻戶部尚書穆和倫禮部尚書赫碩色刑部尚書哈山吏部侍郎傅紳戶部侍郎塔進泰兵部侍郎巴顔柱理藩院侍郎諾木齊代副都御史舒蘭大理寺卿孟世泰儀度額真佛保賽音厰都統善丹馬爾賽朱瑪喇敖三寜古塔將軍孟俄洛䕶軍統領騰額特副都統毛竒他特石如璧偏圖薩爾禪道福色閒散大臣伯四格圖拉等一百餘人次列耆老二千餘人西坐東嚮原任領侍衛內大臣公阿爾泰原任尚書馬爾漢凱音布安布祿范承勲阿山郭世隆原任縂督石文晟于成龍原任侍郎常書敦多禮巴錫戴都里多竒牛黒納努黒鄂竒楊舒原任總漕馬世濟原任廵撫王國昌劉光美許嗣興原任學士瓦爾達黃茂原任都統圖世希魯白合車福納查拉克圖齊式班第原任䕶軍統領洪海蘇黒原任副都統禪布安圖艾有仕黃象坤等三百餘人次列耆老二千餘人有司陳設幾席簠簋之儀膳羞燔炙之品
  諸皇子率諸皇孫及宗室子弟執爵授飲東西前後各十餘行次第以徧頃之
  上出御幄陞座衆耆老進前跪獻
  萬夀觴
  上命扶掖八十嵗以上者至
  御座前
  親賜酒一巵於時瑞靄絪緼恵風披拂太和翕聚懽若家人內大臣臣尚之隆等跪奏曰臣等生逄
  聖世身受
  殊恩如天之福懼不能勝未知何以仰答髙厚於萬一也駕起還
  宮隨傳
  㫖賜內大臣尚之隆等大學士溫達等致仕尚書馬爾漢
  等袍帽有差又
  賜八旗耆老人等銀兩有差諸臣及耆老各謝
  恩而退
  是日宴賚八旗官員八十嵗以上
  鑲黃旗滿洲三品官鄧光乾一人漢軍原任知縣蒲敏政等五人
  正黃旗滿洲六品官達巴納等三人漢軍五品章京孫應麟等二人
  正白旗滿洲原任䕶軍統領蘇黒等十九人漢軍原任知縣員養純等二人
  正紅旗滿洲原任侍郎敦多禮等八人䝉古佐領古穆一人
  鑲白旗滿洲前鋒校賽龍阿等五人蒙古驍騎校毛什喇一人
  鑲紅旗滿洲章京三泰等三人漢軍原任員外郎陳懐徳等二人
  正藍旗滿洲原任雲騎尉蘇黒等八人蒙古原任䕶軍校厄楞特等二人漢軍雅鼐一人
  鑲藍旗滿洲原任侍郎戴都里等九人蒙古原任雲騎尉厄爾色等三人
  七十嵗以上
  鑲黃旗滿洲內大臣公舅舅佟國維等六人蒙古都統朱瑪喇等六人漢軍原任尚書范承勲等十七人
  正黃旗滿洲原任尚書凱音布等四十二人蒙古䕶軍統領騰額特等八人漢軍原任副都統黃象坤等二十人
  正白旗滿洲原任尚書馬爾漢等六十一人蒙古佐領梯弟等三人漢軍原任總督石文晟等十六人
  正紅旗滿洲原任都統查拉克圖等四十一人蒙古原任雲騎尉滿達希等三人漢軍歩軍校鍾世孝等七人
  鑲白旗滿洲都統圖世希等五十二人蒙古䕶軍校馬巴朝等二人漢軍大學士蕭永藻等四人鑲紅旗滿洲大學士溫達等四十一人蒙古原任雲騎尉葛穆徳等三人漢軍大理寺卿孟世泰等十人
  正藍旗滿洲原任學士瓦爾達等五十人蒙古歩軍校特古思等二人漢軍騎都尉郭凾臣等十人鑲藍旗滿洲戶部尚書穆和倫等五十五人蒙古原任䕶軍㕘領查木素等六人漢軍原任巡撫許嗣興等五人
  六十五嵗以上
  鑲黃旗滿洲寜古塔將軍孟俄洛等六人蒙古原任佐領波第等七人漢軍內大臣尚之隆等十人正黃旗滿洲內大臣侯巴渾特等三十人蒙古原任副都統艾有仕等五人漢軍原任府丞李法祖等九人
  正白旗滿洲都統敖三等三十九人漢軍佐領張國柱等十二人
  正紅旗滿洲原任副都統安圖等三十人蒙古雲騎尉花色等二人漢軍歩軍校王雙全等六人鑲白旗滿洲原任侍郎鄂竒等三十四人蒙古原任雲騎尉莽鼐等二人漢軍原任守備魏士英一人鑲紅旗滿洲一等侍衛朱常鳳等六十九人䝉古步軍校托泰等四人漢軍原任總漕馬世濟等十人正藍旗滿洲原任副都統禪布等六人䝉古騎都尉耨楞等四人漢軍驍騎校朱國璽等六人鑲藍旗滿洲原任二等侍衛色克巴等二十六人䝉古理藩院侍郎諾木齊代等二人漢軍歩軍校徐全周等七人
  右各員內
  賜內大臣和碩額駙尚之隆舅舅佟國維侯巴渾特大學士溫達蕭永藻尚書穆和倫哈山寜古塔將軍孟俄洛原任尚書馬爾漢凱音布范承勲原任都統
  查拉克圖煖帽各一項團龍縀袍褂各二件鞾韈各二雙副都御史岳蘭原任尚書安布祿原任侍郎郭多禮涼帽各一項團龍縀袍褂各二件鞾韈各二雙原任䕶軍統領洪海原任都統班第原任副都統黃象坤六品官達巴納於地都袍褂各二件其餘八十以上銀各十五兩七十以上銀各十兩六十五以上銀各一兩凡現任大臣官員與宴不與賞原任官員未與宴者領半賞
  是日宴賚八旗披甲閒散人等九十嵗以上鑲黃旗滿洲碩吉輝等二人
  正黃旗滿洲孫朝福等二人
  正白旗滿洲花鳳彩等二人
  正紅旗滿洲哈世泰一人
  鑲白旗滿洲靈印等二人漢軍王國敬一人鑲紅旗滿洲王達等二人
  以上各賞銀二十兩未與宴者領半賞
  八十嵗以上
  鑲黃旗滿洲烏納布等二十六人䝉古托克托和等二人漢軍何豹等十二人
  正黃旗滿洲張進忠等三十一人漢軍張起雲等二十九人
  正白旗滿洲富哈納等三十四人䝉古四兒等三人漢軍張汝秀等三十二人
  正紅旗滿洲趙之英等四十二人蒙古巴顔等二人漢軍劉光表等七人
  鑲白旗滿洲根泰等二十二人蒙古博恃羅等二人漢軍李雲元等十人
  鑲紅旗滿洲甘楚喀等二十八人蒙古桃色等五人漢軍張福等十六人
  正藍旗滿洲勒色禮等三十人蒙古里格等四人漢軍張百祿等十二人
  鑲藍旗滿洲葉庫納等五十七人蒙古薩爾圖等八人漢軍孟猷粲等五人
  以上各賞銀十五兩未與宴者領半賞
  七十嵗以上
  鑲黃旗滿洲黨大等二百十一人蒙古巴拜等四十一人漢軍王成等六十二人
  正黃旗滿洲黒色等二百十九人蒙古黨色等十六人漢軍張義振等二百零一人
  正白旗滿洲光柱等一百八十五人蒙古造經等二十七人漢軍董竒等一百七十八人
  正紅旗滿洲張治宇等二百零七人蒙古保住等八人漢軍陸登朝等二十四人
  鑲白旗滿洲長夀等一百九十六人蒙古巴木布什等十八人漢軍顧邦懐等五十五人
  鑲紅旗滿洲吳大禪等一百七十五人蒙古柯士徳等十二人漢軍辛喜等七十三人
  正藍旗滿洲沈陽等一百六十一人蒙古六兒等三十人漢軍陳秉治等三十六人
  鑲藍旗滿洲費雅達等三百五十三人蒙古哈希泰等三十人漢軍金夀等三十七人
  以上各賞銀十兩未與宴者領半賞
  六十五嵗以上
  鑲黃旗滿洲二黒等四十人蒙古南超等二十八人漢軍張魁等四十人
  正黃旗滿洲三竒等一百四十二人蒙古阿玉璽等七人漢軍朱治國等一百五十四人
  正白旗滿洲舒爾黒等一百四十九人蒙古歪拉海等九人漢軍周文方等十三人
  正紅旗滿洲多爾濟等四十二人蒙古二哥等十一人漢軍張進忠等二十四人
  鑲白旗滿洲朝什喜等八十二人蒙古趕年爾等十三人漢軍郭有功等四十八人
  鑲紅旗滿洲色勒等一百八十三人蒙古三圖等八人漢軍羅竒生等二十六人
  正藍旗滿洲哈頼等四十九人蒙古艾都等十五人漢軍李大韓等四十二人
  鑲藍旗滿洲古圖器等八十七人蒙古阿穆呼朗等二人漢軍周有夀等六十八人
  以上各賞銀一兩
  是日
  命二十八日賜八旗年老婦人宴於
  暢春園
  皇太后宮門前
  二十八日禮部等衙門引八旗滿洲蒙古漢軍七十嵗以上年老婦人至
  暢春園
  皇太后宮門前東西嚮列坐頃之九十嵗以上者召至宮內凡大臣之妻年不及九十亦酌量召至宮內賜坐
  皇太后
  皇上親視賜宴分頒果餌食席八十嵗以上者丹墀下列
  坐七十嵗以上者
  宮門外列坐
  諸皇子率諸皇孫暨宗室子弟分視賜宴頒給果餌食席宴畢
  賜召至
  宮內年老婦人豐貂文綺素珠銀兩有差
  是日八旗官員之妻進
  宮內賜宴者共五十六人
  九十嵗以上共六人
  正黃旗滿洲原任侍衛烏爾佳齊之妻頼普氏等二人漢軍原任逰撃李向日之妻劉氏等二人正白旗滿洲原任郎中噶哈之妻一人漢軍原任副都統徐治通之妻毛氏一人
  八十嵗以上共十一人
  鑲黃旗滿洲原任侍衛薩木哈之妻一人
  正黃旗滿洲原任一等輕車都尉達哈泰之妻覺羅氏等二人
  正白旗滿洲原任杭州將軍郭丕之妻等二人漢軍原任輕車都尉王美之妻秦氏一人
  正紅旗滿洲原任副都統莫達之妻薩克達氏一人
  鑲紅旗蒙古原任驍騎校石大達之妻完顔氏一人
  正藍旗漢軍原任總兵官吳萬福之妻蘇氏一人鑲藍旗滿洲原任副都統馬齊之妻等二人七十嵗以上共三十五人
  鑲黃旗滿洲內大臣公舅舅佟國維之妻等八人正黃旗滿洲原任尚書哈雅爾圖之妻那喇氏等九人
  正白旗滿洲原任都統瓦爾達之妻等五人漢軍原任子曹希林之妻李氏一人
  正紅旗滿洲原任都統查拉克圖之妻佛岳洛氏等六人
  鑲白旗滿洲原任都統年哈之妻陳氏等二人鑲紅旗滿洲原任䕶軍㕘領蘇敏之妻羊察氏一人
  正藍旗滿洲原任侍郎布爾賽之妻等二人鑲藍旗蒙古原任男巴爾賽之妻一人
  以上各
  賜袍褂縀疋素珠等物有差
  八旗披甲閒散之妻九十嵗以上進
  宮內賜宴者共二十八人
  百嵗以上一人
  鑲白旗滿洲於二之妻富氏年一百三嵗
  賜銀三十兩素珠一盤宮紗手巾一條
  九十嵗以上共二十七人
  鑲黃旗滿洲桑格之妻等四人蒙古克什圖之妻一人漢軍楊成名之妻王氏一人
  正黃旗滿洲李大之妻賈氏等五人蒙古額布根之妻一人漢軍劉應元之妻呂氏一人
  正白旗滿洲布什圖之妻一人蒙古雨沐之妻等二人
  正紅旗滿洲哈世泰之妻吳氏一人
  鑲白旗滿洲布爾泰之妻完顔氏等四人鑲紅旗滿洲哈爾薩之妻金氏等二人漢軍張忠之妻陳氏一人
  正藍旗滿洲蘇喇之妻一人漢軍髙文登之妻楊氏一人
  鑲藍旗漢軍龎起龍之妻一人
  以上各
  賜銀二十兩及素珠夀杖等物其九十以上年老婦人未與宴者八旗共三十一人各領半賞銀十兩四月初二日
  命賞給八旗年老婦人銀兩有差
  本年三月二十八日奉
  㫖今日年老婦人若照老人一體賞給伊等皆係婦人必致煩劇今召進殿內九十以上婦人及大臣之妻並朕識認者朕賞之其七十八十以上者筵宴畢令各回本旗該旗都統等㑹同曽經㑹議大臣將來者與未來者逐一查明賞給務令均霑實恵賞過銀兩數目據實奏聞欽此八旗都統副都統等將二十八日筵宴年老婦人並不能赴宴老婦人逐一查眀各具木牌填寫嵗數何項人妻伊子孫何項人帶往
  暢春園
  是日賞八旗八十嵗以上官員之妻
  鑲黃旗蒙古一人漢軍四人
  正黃旗滿洲二十人蒙古八人漢軍十五人正白旗滿洲三十一人蒙古一人漢軍十人
  正紅旗滿洲二十五人蒙古三人漢軍三人鑲白旗滿洲十九人蒙古一人漢軍四人
  鑲紅旗滿洲十九人漢軍七人
  正藍旗滿洲十四人蒙古一人漢軍三人
  鑲藍旗滿洲十六人蒙古三人
  披甲閒散之妻
  鑲黃旗滿洲一百十三人蒙古十人漢軍十一人正黃旗滿洲七十六人蒙古六人漢軍六十一人正白旗滿洲八十人蒙古八人漢軍十五人正紅旗滿洲六十七人蒙古七人漢軍十人鑲白旗滿洲二十一人蒙古六人漢軍十七人鑲紅旗滿洲九十人蒙古十一人漢軍二十九人正藍旗滿洲四十人蒙古九人漢軍十八人鑲藍旗滿洲一百二十二人蒙古三人漢軍十四人
  以上各賞銀十五兩未與宴者領半賞
  七十嵗以上官員之妻
  鑲黃旗滿洲二人蒙古二十一人漢軍三十九人正黃旗滿洲一百二十三人蒙古六人漢軍四十三人
  正白旗滿洲一百二人䝉古十二人漢軍四十九人
  正紅旗滿洲一百十八人蒙古十九人漢軍十七人
  鑲白旗滿洲一百五十三人蒙古八人漢軍十八人
  鑲紅旗滿洲十七人䝉古十五人漢軍三十一人正藍旗滿洲一百三人䝉古十七人漢軍三十三人
  鑲藍旗滿洲一百九人䝉古九人漢軍二人披甲閒散之妻
  鑲黃旗滿洲四百九十三人䝉古八十二人漢軍一百四十七人
  正黃旗滿洲三百五十五人蒙古四十一人漢軍三百五十八人
  正白旗滿洲三百九十八人䝉古六十五人漢軍二百八十五人
  正紅旗滿洲二百九十七人䝉古二十六人漢軍五十五人
  鑲白旗滿洲一百二十人䝉古三十九人漢軍九十一人
  鑲紅旗滿洲二百九十三人䝉古三十八人漢軍一百四人
  正藍旗滿洲二百七十六人䝉古六十六人漢軍五十七人
  鑲藍旗滿洲五百八十二人䝉古六十人漢軍六十一人
  以上各賞銀十兩未與宴者領半賞
  雍正二年
  詔恩賜八旗大職官員等母妻年登八十者內造縀一疋裏一疋七十者內造縀一疋
  
  恩賜八旗兵丁母妻七十嵗以上者紡絲棉花等有差
  乾隆二十四年十一月
  皇太后七旬萬夀
  恩詔滿洲䝉古漢軍兵丁及內扎薩克喀爾喀等䝉古年七十八十九十以上分別賞賚至百嵗題明給與建坊銀兩餘悉照前例
  乾隆四十九年十月
  諭繄古帝王御世建極凝庥上有敷錫之君下享盈寜之福洎乎近代史冊尠稱我
  皇祖沖齡踐阼統馭寰區仁漸義摩㴠濡休養康熈年間曽舉行千叟宴與中外臣民躋夀宇而迓繁禧誠為千載一時之嘉㑹朕誕膺丕緒敬紹鴻圖仰承
  昊蒼眷顧福佑朕躬年逾古稀尚康強勤政惟是斂時錫福期舉世咸登仁夀著於乾隆五十年正月初六日舉行千叟宴盛典用昭我國家景運昌期重熈累洽嘉與中外臣民耆老介祉延禧之至意所有一切事宜著各該衙門敬謹預備五十年正月初六日
  賜千叟宴於
  乾清宮凡宗室王以下兵丁以上八旗共二千四百三十二人皆與焉各
  賜鳩杖如意貂皮錦縀有差






  欽定八旗通志卷八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八旗通志卷八十七
  典禮志十
  八旗喪禮王公等喪禮 公主王妃等喪禮 王公等塋制 官員喪禮王公等喪禮
  和碩親王薨
  上輟朝三日㑹喪者和碩親王以下奉恩將軍以上民公侯伯都統尚書子爵以下佐領騎都尉以上及本翼宗室集於外固倫公主和碩福晉以下奉恩將軍恭人以上集於內全設儀仗並鞍馬空馬各十五匹彩棺朱髤餙金龍內襯五層喪主王長子無則長孫承重及餘子皆剪髪辮去冠飾主婦王福晉無則承以冡婦及諸婦以下皆去首飾散髪成服王所屬官員俱成服初祭
  上賜牛一羊八酒九瓶紙錢三萬次祭
  賜同加封諡給造墳銀五千兩命工部立碑墳前並建
  碑亭翰林院撰給碑文初祭除
  上賜羊紙外自偹引旛一桿金銀錠七萬紙錢四萬祭饌三十席羊九隻次祭同百日期年用金銀錠一萬紙錢一萬祭饌十五席羊九隻
  上賜羊紙遣官詣墳致祭二次王所屬宗室官員於墳前門外跪迎俟所遣官過隨入讀祝祭奠畢仍送
  諭祭官至迎接所望
  闕謝
  恩行三跪九叩頭禮世子薨
  上輟朝二日㑹喪者和碩親王以下奉恩將軍以上民公侯伯都統尚書子爵以下㕘領以上集於外固倫公主和碩福晉以下奉恩將軍恭人以上集於內全設儀仗並鞍馬空馬各十四匹初祭
  上賜牛一羊八酒九瓶紙錢二萬五千次祭
  賜同給造墳銀四千兩初祭除
  上賜羊紙外自備引旛一桿金銀錠六萬五千紙錢四萬祭饌三十席羊九隻次祭同百日期年用金銀錠一萬紙錢一萬祭饌十五席羊九隻彩棺朱髤繪龍殮襯造墳封諡立碑
  諭祭等項俱如和碩親王例郡王薨
  上輟朝二日㑹喪者和碩親王以下奉恩將軍以上民公侯伯都統尚書子爵以下𠫭領以上集於外固倫公主和碩福晉以下奉恩將軍恭人以上集於內全設儀仗並鞍馬空馬各十四匹初祭
  上賜牛一羊六酒七瓶紙錢二萬三千次祭
  賜同給造墳銀三千兩初祭除
  上賜羊紙外自備引旛一桿金銀錠六萬紙錢三萬七千祭饌二十五席羊七隻次祭同百日期年用金銀錠一萬紙錢一萬祭饌十三席羊七隻彩棺朱髤繪龍殮襯造墳封諡立碑
  諭祭等項俱如和碩親王例貝勒薨
  上輟朝一日㑹喪者世子郡王以下奉恩將軍以上民公侯伯都統尚書子爵以下本旗佐領集於外和碩公主世子郡王福晉以下奉恩將軍恭人以上集於內全設儀仗並鞍馬空馬各十三匹初祭
  上賜牛一羊四酒五瓶紙錢一萬五千次祭
  賜同給造墳銀二千兩初祭除
  上賜羊紙外自備引旛一桿金銀錠五萬紙錢三萬五千祭饌二十席羊五隻次祭同百日期年用金銀錠一萬紙錢一萬祭饌十席羊五隻彩棺朱髤繪蟒殮襯造墳封諡立碑
  諭祭等項俱如和碩親王例不造碑亭貝子薨㑹喪者貝勒以下奉恩將軍以上民公侯伯都統尚書子爵本旗𠫭領郎中以上集於外貝勒夫人以下奉恩將軍恭人以上集於內全設儀仗並鞍馬空馬各十二匹用彩棺朱髤繪蟒內襯三層初祭
  上賜羊五隻酒五瓶紙錢一萬次祭
  賜同給造墳銀一千兩初祭除
  上賜羊紙外自備引旛一桿金銀錠四萬紙錢三萬祭饌十五席羊三隻次祭同百日期年用金銀錠八千紙錢八千祭饌八席羊五隻封諡立碑
  諭祭等項俱如貝勒例鎮國公卒㑹喪者貝子以下奉國將軍以上集於外郡君貝子夫人以下集於內全設執事並鞍馬空馬各十匹初祭
  上賜羊四隻酒四瓶紙錢九千次祭
  賜同給造墳銀五百兩初祭除
  上賜羊紙外自備引旛一桿金銀錠三萬紙錢二萬一千祭饌十五席羊三隻次祭同百日期年用金銀錠七千紙錢七千祭饌七席羊四隻彩棺殮襯封諡立碑
  諭祭等項俱如固山貝子例輔國公卒㑹喪者貝子以下奉國將軍以上集於外郡君貝子夫人以下集於內全設執事並鞍馬空馬各八匹初祭
  上賜羊四隻酒四瓶紙錢八千次祭
  賜同給造墳銀五百兩初祭除
  上賜羊紙外自備引旛一桿金銀錠二萬紙錢一萬二千祭饌十五席羊三隻次祭同百日期年用金銀錠六千紙錢六千祭饌七席羊四隻彩棺殮襯封諡立碑
  諭祭等項俱如鎮國公例鎮國將軍卒輔國公以下奉國將軍以上集於外用朱棺襯一層設執事並鞍馬七匹初祭
  上賜羊二隻酒二瓶紙錢五千次祭
  賜同初祭除
  上賜羊紙外自備引旛一桿金銀錠六千紙錢一千祭
  饌六席羊三隻次祭同
  上仍賜羊紙遣官祭一次翰林院撰給祭文迎接謝恩如例立碑候
  㫖行輔國將軍卒㑹喪者鎮國將軍以下集於外用朱
  棺襯一層設執事並鞍馬五匹初祭
  上賜羊一隻酒一瓶紙錢四千次祭
  賜同初祭除
  上賜羊紙外自備引旛一桿金銀錠五千紙錢一千祭
  饌五席羊三隻次祭同
  上仍賜羊紙遣官祭一次內閣撰給祭文迎接謝恩如例自立碑內閣撰給碑文奉國將軍卒㑹喪者輔國將軍以下集於外用朱棺襯一層設執事並鞍馬四匹初祭次祭
  上共賜羊一隻酒二瓶紙錢六千初祭自備引旛一桿金銀錠四千紙錢四千祭饌四席羊一隻次祭同
  上所賜羊紙亦在數內
  上仍賜羊紙遣官祭一次迎接謝
  恩如例奉恩將軍卒不㑹喪用朱棺襯一層設執事並
  鞍馬三匹初祭次祭
  上共賜羊一隻酒二瓶紙錢三千初祭自備引旛一桿金銀錠三千紙錢三千祭饌三席羊一隻次祭同不撰祭文宗室卒用朱棺襯一層鞍馬二匹初次祭用引旛一桿金銀錠三千紙錢三千祭饌二席羊二隻八分以內和碩親王已娶妻未封之子卒用鞍馬七匹郡王子用鞍馬六匹貝勒子用鞍馬五匹貝子之子卒用鞍馬四匹鎮國公輔國公之子卒用鞍馬三匹建造墓室聴便八分內無品級宗室卒所用馬羊金銀錠紙錢祭饌照鎮國將軍例和碩親王以下貝子以上薨鎮國公輔國公卒俱由宗人府題請
  賜封諡得
  㫖賜諡內閣擬諡以
  聞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卒應否與諡宗人府具題請㫖奉國將軍以下不疏請𦵏期親王期年而𦵏郡王貝勒七月而𦵏貝子以下公以上五月而𦵏凡應㑹喪者進衙門用常服辦事如至喪家及墳所仍用喪服
  御前公侯伯內大臣䕶軍統領䕶軍𠫭領以上官員及
  部員不應㑹喪者奉
  㫖遣往方許赴喪其餘各旗䕶軍統領䕶軍𠫭領䕶衛各隨本府王等赴喪各官命婦亦隨本府王妃等赴喪不許私往
  公主王妃等喪禮
  親王福晉薨㑹喪者和碩親王以下奉國將軍以上集於外固倫公主親王福晉以下奉國將軍恭人以上集於內設儀仗鞍馬六匹用彩棺內襯五層王下官員帽除纓官員妻俱喪服初祭次祭日
  上賜牛一隻羊八隻酒九瓶紙錢二萬餘儀與親王喪同世子福晉薨㑹䘮者世子郡王以下奉恩將軍以上固倫公主以下奉恩將軍恭人以上屬員服喪及棺襯俱如親王福晉例設儀仗鞍馬五匹初祭次祭日
  上賜牛一隻羊六隻酒七瓶紙錢一萬五千餘儀與世子同郡王福晉與世子福晉喪同貝勒夫人薨惟固倫公主親王福晉不㑹喪屬員服喪及棺襯俱如郡王福晉例設儀仗鞍馬四匹初祭次祭日除
  上賜羊五隻酒五瓶紙錢一萬餘儀與貝勒喪同貝子夫人薨㑹喪者貝勒以下集於外郡主貝子夫人以下集於內屬員服喪俱如貝勒夫人例用彩棺內襯三層設儀仗鞍馬三匹初祭次祭日
  上賜羊三隻酒三瓶紙錢七千餘儀與貝子喪同鎮國公夫人卒㑹喪貝子以下集於外郡君貝子夫人集於內屬員服喪及棺襯執事馬匹俱如貝子夫人例初祭次祭日
  上賜羊二隻酒二瓶紙錢六千餘儀與鎮國公喪同輔國公夫人卒惟郡君不㑹喪屬員服喪及棺襯執事馬匹俱如鎮國公夫人例初祭次祭日
  上賜羊二隻酒二瓶紙錢五千餘儀與輔國公喪同固倫公主薨會喪者和碩親王以下奉國將軍以上集於外固倫公主親王福晉以下奉國將軍淑人以上集於內所屬官員俱喪服全設儀仗並鞍馬六匹用彩棺襯五層
  上共賜牛一羊八酒九瓶紙錢二萬餘儀節與親王喪同若下嫁外藩翰林院撰擬祭文遣官致祭和碩公主薨㑹喪者世子郡王以下奉恩將軍以上固倫公主以下奉恩將軍恭人以上所屬官員俱喪服全設儀仗並鞍馬五匹用彩棺襯五層
  上共賜牛一羊六酒七瓶紙錢一萬七千儀節與世子福晉同郡主喪儀與郡王福晉同縣主喪儀與貝勒夫人同郡君喪儀與貝子夫人同縣君喪儀與鎮國公夫人同鄉君喪儀與輔國公夫人同若下嫁外藩均遣官致祭如儀親王側福晉喪與世子福晉同惟
  諭祭一次禮部疏請候
  㫖遵行不撰祭文世子側福晉喪與郡王福晉同郡王側福晉喪與貝勒夫人同貝勒側夫人喪與貝子夫人同貝子側夫人喪與鎮國公夫人同鎮國公側夫人喪與輔國公夫人同輔國公側夫人喪輔國公以下㑹喪餘與輔國公夫人同
  王公等塋制
  王府塋制親王享堂五間門三間描畫五彩飛金小花圍墻一百丈門外房五間碑亭一座守塜人十家世子郡王享堂三間門三間畫五彩小花圍墻八十丈門外房三間碑亭一座守塜人八家固倫公主同貝勒貝子享堂三間門三間紅油圍墻七十丈門外房三間守塜人六家和碩公主郡主同鎮國公輔國公享堂三間門三間紅油圍墻六十丈守塜人四家縣主郡君縣君同
  𦵏費親王造墳銀五千兩世子造墳銀四千兩郡王造墳銀三千兩貝勒造墳銀二千兩貝子造墳銀一千兩鎮國公輔國公鎮國將軍造墳銀均五百兩輔國將軍造墳銀四百兩
  王府碑制親王石碑交龍首髙四尺五寸碑身髙九尺濶三尺八寸七分龍趺髙四尺五寸郡王石碑交龍首髙三尺九寸碑身髙九尺濶三尺八寸龍趺髙四尺三寸貝勒石碑交龍首髙三尺六寸碑身髙九尺濶三尺七寸三分龍趺髙四尺一寸貝子石碑交龍首髙三尺四寸碑身髙九尺濶三尺六寸六分龍趺髙四尺鎮國公輔國公石碑交龍首髙三尺三寸碑身髙九尺濶三尺六寸三分龍趺髙三尺九寸
  鎮國將軍碑式照一品例輔國將軍碑式照二品例
  王府造碑料價親王碑價銀三千兩世子碑價銀二千五百兩郡王碑價銀二千兩貝勒碑價銀一千兩貝子碑價銀七百兩鎮國公輔國公碑價銀各四百五十兩鎮國將軍碑價銀三百五十兩輔國將軍碑價銀三百兩
  順治五年十月定
  賜諸王以下修造園塋銀兩以和碩禮親王與衆不同特賜銀一萬兩
  乾隆十二年三月
  諭據公九如奏請指俸借銀三千兩修伊髙祖英親王阿濟格園寢英親王原係國家宣力名王今伊園寢年乆傾頽不必借俸修理着即加恩交與工部撥官帑修理
  三十八年二月
  諭睿親王多爾袞當
  世祖章皇帝沖齡踐阼時攝政有年威福自専不能恪盡臣節身歿之後因其屬人首告經諸王大臣定罪除封成案具在苐我朝定鼎之初睿親王實先率衆入闗肅清京輦檄定中原前勞未可盡冺今其後嗣廢絶而塋域之在東直門外者嵗乆益就榛蕪亦堪憫
  惻著交內務府𣲖員前往相視將墻屋傾頽者酌加繕茸仍為量植松楸並准其近支王公等以時祭掃用昭朕篤念成勲瑕瑜不掩之至意
  四十二年
  諭現在修理履端郡王墳塋着加恩於養心殿內庫賞銀二萬兩
  官員喪禮
  異姓公和碩額駙卒用朱棺襯一層設執事並鞍馬七匹初祭用引旛一桿金銀錠八千紙錢八千祭饌八席羊四隻次祭同侯伯卒用朱棺襯一層設執事並鞍馬六匹初祭用引旛一桿金銀錠七千紙錢七千祭饌七席羊四隻次祭同一品官卒用朱棺襯一層設執事並鞍馬五匹初祭用引旛一桿金銀錠六千紙錢六千祭饌六席羊三隻次祭同二品官卒用朱棺襯一層設執事並鞍馬四匹初祭用引旛一桿金銀錠五千紙錢五千祭饌五席羊三隻次祭同三品官卒用朱棺襯一層設執事並鞍馬三匹初祭用引旛一桿金銀錠四千紙錢四千祭饌四席羊二隻次祭同四品官卒用朱棺襯一層設執事並鞍馬二匹初祭用引旛一桿金銀錠三千紙錢三千祭饌三席羊二隻次祭同五品官以下至有頂帶官故用朱棺襯一層設執事並鞍馬二匹初祭用引旛一桿金銀錠二千紙錢二千祭饌二席羊一隻次祭同異姓公以下至有頂帶官父母妻及未分家子故用鞍馬一匹其金銀錠紙錢祭饌羊各照其父子夫品級用百日期年及常祭止許用金銀錠一千紙錢一千祭饌三席羊一隻
  公侯伯塋制墳週圍墻一面二十庹共八十庹四戶看守一品二品官員墳週圍墻一面各十七庹半共七十庹二戸看守三品四品五品官員墳週圍墻一面十五庹共六十庹一戶看守安𦵏在各墳院內安𦵏六品官員以下有頂帶官員以上如有親戚墳院內安𦵏者週圍砌墻一靣六庹共二十四庹六品官員以下看墳不過二人
  墳塋石獸一品塋地九十步墳髙一丈八尺二品塋地八十步墳髙一丈四尺三品塋地七十步墳髙一丈二尺石獸並六四品塋地六十步五品塋地五十步墳髙八尺石獸並四六品塋地四十步七品塋地二十步墳髙六尺發步皆從塋心數至邉五品以上用碑龜趺螭首六品以下用碣方趺圓首
  官員碑制石像生民公侯伯石碑螭首髙三尺二寸碑身髙九尺濶三尺六寸龜趺髙三尺八寸一品石碑螭首髙三尺碑身髙八尺五寸濶三尺四寸龜趺髙三尺六寸二品石碑麒麟首髙二尺八寸碑身髙八尺濶三尺二寸龜趺髙三尺四寸以上俱用石人二石馬二石虎二石羊二石望柱二三品石碑天祿辟邪首髙二尺六寸碑身髙七尺五寸濶三尺龜趺髙三尺二寸石馬二石虎二石羊二石望柱二四品石碑圓首髙二尺四寸碑身髙七尺濶二尺八寸方趺髙三尺石馬二石虎二石望柱二五品石碑圓首髙二尺二寸碑身髙六尺五寸濶二尺六寸方趺髙二尺八寸石馬二石羊二石望柱二六品石碑圓首髙二尺碑身髙六尺濶二尺四寸方趺髙二尺六寸七品石碑圓首髙一尺八寸碑身髙五尺五寸濶二尺二寸方趺髙二尺四寸
  順治十八年議准在京部院滿洲𫎇古漢軍大小文員守制一月服滿即出理事私居持服盡三年喪禮外其奉差出兵文官以回京聞喪之日為始亦照定例遵行至各省駐防及在外出仕漢軍文官伊父母在任病故者照例遵行在京病故者淮其離任回京以到日為始守制半年仍私居持服盡三年喪禮員缺另補
  康熈七年
  命內外八旗滿洲䝉古漢軍武官為其父母祖父母及過繼父母祖父母居喪三月私居仍持服三年奉差出外者以囬家之日為始
  康熈十二年議准旗下服制凡滿洲䝉古漢軍文官以上遇有父母喪事不計䦌准守制二十七月又承重孫為祖父母亦守制二十七月若長房無子次房之長子亦應承重守制二十七月俱准其百日剃頭照舊進署辦事仍在家居喪二十七月滿日除服未除服之前凡穿朝服等處停其朝㑹雍正元年定官民人等出殯除量造紙劄車馬轎樓庫外其餘竒巧臺閣等項槩行禁止鞍馬衣箱等喪家力能自備者照定例數目備用其或力不能備除賃用棺罩執事外鞍馬衣箱等項徒滋糜費應行禁止
  乾隆二年
  諭在京八旗文武各官遇有親喪例於持服百日之後即入署辦事原以旗員人少若令離任守制恐致悞公而伊等在二十七月之內仍各於私居持服以自盡其心惟是朝㑹祭祀之期或有執事或應陪祀之處仍俱一體行走未加分別俾盡孝思嗣後在京旗員有親喪者二十七月之內凡遇朝㑹祭祀之禮一槩免其行走







  欽定八旗通志卷八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八旗通志卷八十八
  典禮志十一
  八旗䘏典王公䘏典 官員䘏典 旌表宗室覺羅節孝 旌表官員兵丁節孝王公卹典
  順治十二年題准親王以下奉恩將軍以上薨故者請
  㫖給與諡號
  是年宗人府言襲替諸王奉
  㫖各照其父原封號襲封今已薨諸王應另加諡號勒碑
  疏入
  詔從所請
  十四年定貝勒以下奉恩將軍以上無後嗣者仍予諡立碑
  康熈二年題准貝勒以下奉恩將軍以上薨故者槩停題請給諡若應與諡者仍候
  㫖給賜
  四年題准貝勒以下輔國將軍以上薨故者應否與諡題請
  欽定
  九年宗人府等衙門題前代舊制諸王薨逝將諡號載於封號之下
  本朝見行例諸王薨逝給與諡號勒碑不將封號刋勒恐後世之人難曉今臣等酌議薨逝諸王未與諡號者應於封號下加諡號一字已與諡號者仍加寫封號
  詔從所請
  二十年大學士等奏追贈諸王諡號查前明時親王諡號係用一字郡王以下䕶國將軍以上皆用二字
  上曰以後追諡郡王滿漢文亦俱用一字
  官員卹典
  天聰八年定凡功臣已故而無兄弟子嗣承襲者准照官職免其丁之半其妻故後方令應差順治二年定大臣病故者旗下官由該都統咨送吏部查明轉行禮部給與祭𦵏
  九年定異姓公侯伯子及管事內大臣都統大學士尚書鎮守省城總兵官卒禮部具題候
  㫖命工部立碑內院撰給碑文外照例給羊紙遣官捧祭文祭一次如係承襲之公侯伯子卒照例給羊紙外不給祭文不立碑如承襲後曽有専任効力三年者仍給祭文候
  㫖立碑都統副都統侍郎學士侍郎品級滿洲啟心郎卒自立碑內院撰給碑文外照例給羊紙遣官捧祭文祭一次如係承襲之官照例給羊紙不給祭文不立碑如承襲後曽有専任効力三年者仍立碑給祭文㕘領理事官品級滿洲啟心郎理事官輕車都尉卒照例給羊紙有専任滿三年者遣官祭一次給祭文不立碑有専任未滿三年者及無専任輕車都尉以下騎都尉雲騎尉以上照例給羊紙不給祭文其承襲之公侯伯以下九品官以上或効力有年歿於戰陣或在任病故吏部分別咨禮部禮部具題其遣官
  諭祭立碑皆候
  㫖行凡承襲之公侯伯以及有
  勅書雲騎尉以上未上朝而卒者不給羊紙
  順治十六年
  諭朝廷軫念勞臣於其身後有諭祭之典及加諡立碑等項酬績勸忠所闕甚重必其生平或行間著績或奉職勤勞乃堪承此典今凡牛錄章京及拜他喇布勒哈畨等官身故者一槩諭祭於典制未合反為輕用恩䘏着另詳議定例具奏
  十七年四月禮部遵
  㫖更定諭祭造𦵏例凡以功封民公侯伯病故者照㑹典例造墳仍照品級給與紙張羊酒遣官致祭一次加祭者出自
  上裁如承襲効有勤勞者題請祭𦵏候
  㫖舉行都統有職掌內大臣大學士尚書左右都御史有兼銜加級者各按品照㑹典例造𦵏仍照世職品級給紙張羊酒遣官致祭一次如承襲子爵効有勤勞者題請祭𦵏候
  㫖舉行都統侍郎學士副都統副都御史有兼銜加級至一品二品者各按品照會典例造𦵏仍照世職品級給紙張羊酒遣官致祭一次通政使大理寺卿已經考滿者照㑹典例造𦵏未經考滿者減半造𦵏仍照世職品級給紙張羊酒遣官致祭一次老病致仕者照㑹典例造墳給與紙張羊酒遣官致祭與現任官同無職掌內大臣前未有諭祭之例今議雖無職掌但係內大臣應與紙張羊酒遣官致祭一次無造𦵏𠫭領郎中佐領員外郎等陣亡者給與紙張羊酒遣官致祭造𦵏否則不致祭造𦵏其武職𠫭領以下文職卿郎中以下等官有輕車都尉騎都尉雲騎尉世職者照舊給與紙張羊酒無世職者不給議上
  詔從所議
  康熈九年題准本身所得民公侯伯病故給與全𦵏並致祭銀兩遣官讀文致祭一次應否與諡請
  㫖定奪如有優䘏出自
  聖㫖承襲公侯伯病故䘏典同內大臣都統子爵品級散秩大臣大學士尚書左都御史鎮守將軍提督病故者各照品級給與全𦵏並致祭銀兩遣官讀文致祭一次應否與諡請
  㫖定奪如有陣亡者優卹出自
  聖㫖男爵學士副都御史總督總兵官加級至一品巡撫病故各照所加品級給與全𦵏並致祭銀兩遣官讀文致祭一次應否與諡請
  㫖定奪學士副都御史巡撫通政使大理寺卿病故三年任滿者給與全𦵏未滿三年者給與半𦵏俱給致祭銀兩遣官讀文致祭一次不請諡有加級者仍照前例請諡布政使副將病故各照品級給與全𦵏並致祭銀兩遣官讀文致祭一次不請諡雲騎尉三等侍衛䕶衛以上陣亡者各照加贈品級給與全𦵏並致祭銀兩遣官讀文致祭一次凡與諡一品官員工部立碑碑文內閣撰擬尚書侍郎等官以原官原品觧任及隨旗上朝官員病故卹典與現任同如無原官字様止以原品上朝者不准卹尚書都御史侍郎學士副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總督巡撫布政使提督總兵官副將以甄別京察年老有病原品致仕病故者俱不准卹承襲官員加至男爵者給與半𦵏遣官致祭一次承襲公以下雲騎尉以上未及嵗滿上朝者不准卹九年題康熈二年奉
  上諭一品二品官曽經賜諡者除造墳外仍與立碑其三品官加級至二品者禮部原未定有立碑之例今陝西巡撫白清額既奉
  㫖賜諡應照二品官立碑嗣後官員凡給賜諡者即照此
  例行
  詔從所請
  三十八年
  諭閒散子爵甚多有何給與諡號之處嗣後若頭等大臣仍將應否給與諡號照舊請㫖閒散子爵及副都統侍郎等官將請給諡號之處俱着停止只將給與全𦵏半𦵏部內一次致祭之處題請
  四十四年題准嗣後男爵以下雲騎尉以上官員若係本身所得之官與襲職後又能効力得官病故者俱照舊例給與一次致祭銀兩其襲職官員俱停支給祭銀
  又定武官奮勇力戰陣亡除給卹銀加贈品級廕子弟一人外仍照舊例給與全𦵏遣官致祭凡民公侯伯以下官員致祭銀兩定例公四十兩侯三十五兩伯三十兩一品官二十五兩二品官二十兩三品官十六兩四品官十二兩五品官十兩十八年議准民公造墳銀六百五十兩侯六百兩伯五百五十兩一品官五百兩二品官四百兩三品官三百兩四品官二百兩五品官至七品官一百兩凡一品二品由禮部題請三品以下官死難者始行題請在旗下工部給發
  凡與諡大臣立碑工價銀兩定例公侯伯各四百兩一品官三百五十兩二品官三百兩三品官二百五十兩給本家自造
  旌表宗室覺羅節孝
  順治九年
  諭諸王宗室覺羅內有孝友義順及守節貞烈者宗人府核實具奏禮部題請旌表
  十年題准宗室內節孝者各依等第頒給
  恩賜親王固倫公主親王福晉給銀一百兩緞十六疋世子和碩公主親王側福晉世子福晉給銀九十兩緞十四疋郡王郡主世子側福晉郡王福晉給銀八十五兩緞十二疋貝勒縣主郡王側福晉貝勒嫡夫人給銀八十兩緞十一疋貝子貝勒側夫人郡君貝子嫡夫人給銀七十五兩緞十疋鎮國公貝子側夫人縣君鎮國公夫人給銀七十兩緞九疋輔國公鎮國公側夫人鄉君輔國公夫人給銀六十五兩緞八疋鎮國將軍輔國公側夫人給銀六十兩緞七疋輔國將軍鎮國將軍夫人給銀五十五兩緞六疋奉國將軍輔國將軍夫人給銀五十兩緞五疋奉恩將軍奉國將軍淑人給銀四十五兩緞四疋奉恩將軍恭人給銀四十兩緞三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女及閒散宗室並妻女給銀三十五兩緞二疋以上俱由戶部頒給內院撰擬
  勅命一道奨諭凡旌表貞節者自固倫公主親王妃以
  下輔國公夫人以上俱照等第除
  欽賜羊酒紙張外禮部仍照定例另給羊酒紙張內院撰文遣官致祭鎮國將軍夫人以下閒散宗室妻女部給羊酒紙張內院撰文遣官致祭凡覺羅內有節孝者給銀三十兩緞一疋有貞烈者給羊酒紙張內院撰文遣官致祭
  十三年題准親王薨妾媵殉節者禮部給羊酒紙張內院撰文遣官致祭
  旗表官員兵丁節孝
  順治九年題准滿洲𫎇古漢軍孝子順孫義夫節婦該管佐領驍騎校核實送𠫭領㕘領核實送都統副都統都統副都統核實送禮部禮部核實奏請旌表
  十年題准凡旌表節孝滿洲䝉古漢軍支戶部庫銀三十兩聴其自行建坊
  十二年題准滿洲䝉古漢軍孝子順孫義夫節婦應令𠫭領佐領查明保送都統副都統𠕂加核實年終送禮部分別題請旌表
  康熈三十七年
  諭興起教化鼓舞品行必以孝道為先孝子尤宜褒奨八旗貧人克盡孝道誠為非易如有盡孝於其父母者察明奏聞
  五十一年題鑲紅旗有受聘未婚之女聞訃剪髪穿孝敬守夫墓守節三年從容自縊與尋常輕生者不同奉
  㫖着照例旌表
  雍正元年
  恩㫖節婦年逾四旬而身故計其守節已歴十五載以上者亦應酌量旌奨又
  恩㫖旌表節義給銀建坊民間往往視為具文未曽建立恐日久仍至冺沒不能使民間有所觀感著於地方公所設立祠宇將前後忠孝節義之人俱標姓氏於其上已故者則設牌位於祠中祭祀用以闡幽光而垂永久著交該部議奏禮部議覆八旗分左右翼擇地各建一祠一為忠義孝弟之祠立石碑一通將前後忠義孝弟之人刋刻姓氏於其上已故者設牌位於祠中一為節孝之祠門外建大坊一座將前後節孝婦女標題姓氏於其上已故者設牌位於祠中每年春秋二次致祭交與大宛兩縣其建立祠宇牌坊交與工部營造其建坊銀兩嗣後應行停給奉
  㫖孝行節義建立牌坊年久毀壊遂至湮沒今欲設立祠宇特為昭垂久逺之意並非欲節省錢糧部議建立祠宇停給建坊銀兩不合建坊銀兩仍着給與餘依議四年鑲白旗貞女未婚聞壻病故自盡家人救甦至次日剪髪摘環哭往壻家願終守故墓該旗都統奏請旌表奉
  㫖如此貞節甚屬可嘉理應旌表
  十三年八月順天學政錢陳羣奏稱婦人三十嵗以內夫死守節在先迨撫孤成立之後因子顯達始獲受封者准予旌表具奏禮部議覆嗣後除受封在先夫死在後之命婦仍照例母庸旌表外其三十嵗以前夫死守節在先後因子貴受封之節婦查明確實准其一體旌表奉
  㫖依議
  乾隆十四年五月江蘇巡撫覺羅雅爾哈善奏各省題報節婦應分別辦理奉
  上諭國家旌表節孝所以發潛徳之幽光正倫常而維風化典至重也比見各省具題不過核其年例相符遽請建坊崇祀非有竒節卓特之行其何以示勸今經江蘇巡撫雅爾哈善奏請略為區別果係節而兼孝或能教子成立或貧無依倚艱苦自守或毀形自矢百折不回凡此卓卓竒節著於閭閻非尋常可比
  者應於彚題時聲明請㫖特賜建坊祠內照例標題設位致祭其餘循分守節以老者准其附入彚題書姓氏於總坊設位祠中不必更給坊銀等語雅爾哈善所奏似猶未免為節省錢糧起見而朕意則以為事當核實惟核實則庸庸者不得雜出其間而苦節有以自見蓋國家令典雖曰善善欲其長而名器過濫則無以示觀感且孝子當旌而不被旌者非即不孝也節婦當旌而不被旌者亦非謂其不必守節也江蘇一省嵗至二百餘人俱令設位祠中日久濫觴將無地可容豈所謂稱盛典耶他如名宦鄉賢其克當之無愧者代有幾人而題請崇祀不一而足無非督撫及該地方鄉紳欲為他日自身計未問其人之名實相副與否即幸而贓私不致敗露亦難掩後人耳目徒滋訾議上年滇省請以侍郎許希孔入鄉賢朕經詳悉頒示明㫖令各省督撫詳慎核實雅爾哈善此奏甚為有見著九卿定議具奏經九卿議覆內稱州縣親民之官果其民俗闗心何致訪求不實請令直省督撫訓示地方有司實心體訪諮於學校詢於輿論如係夫亡守志舅姑年老無倚婦兼子職奉養終身或宗祧所係藐孤煢孑撫育有成以綿嗣續或外廹強暴毀形見志事近捐軀終保貞潔或境處單㣲甘心茶蓼饑寒併廹秉節愈堅如斯之類孝義兼全阨窮堪憫允宜亟為表彰具結詳報督撫學臣秉公確查彚疏題請
  旌表給銀建坊歿後致祭祠內以光爼豆其在荒村僻壤孤苦單寒舉報無力易致湮沒尤宜搜訪詳報以昭顯幽闡㣲之義如因仍故習委之隣族呈報胥役核查以致舉報不實單寒遺漏俱照定例㕘處督撫不據實紏𠫭別經發覺亦交該部議處至於尋常守節若槩令入祠崇祀當此風化盛明之時人敦節義誠有無地可容之患但既經守節合例亦不忍令其湮沒不彰應令地方官於本家呈報之時核其年例相符詳明督撫學臣酌量給匾嘉奨附疏彚題仍於祠內統建一碑俟具題之後陸續刋刻姓氏載入本州縣誌書毋庸特予建坊設位奉祀八旗節孝亦照此例畫一辦理奉
  㫖依議
  十五年三月禮部議覆湖北巡撫唐綏祖條奏各省給匾嘉奨節婦應照百嵗老人之例交內閣撰擬給匾字様奉
  㫖依議嗣經內閣交出
  欽定清標彤管字様
  三十二年十二月黒龍江將軍福僧阿奏請索倫巴爾虎達虎里人等
  旌表之處應行停止經大學士等議奏索倫巴爾虎達
  虎里咨查
  旌表節孝人等永行停止伊犁係新駐之處毋庸咨查
  至凡有旗人省分咨送
  旌表孝子順孫義夫之處竊思滿洲舊習直樸孝義之行俱係分內之事應請嗣後停止奏准通行三十九年五月據總管烏嚕木齊等處都統索諾木䇿凌咨巴里坤正紅旗對齊佐領下前鋒特柱之妻伊爾根覺羅氏應否照依內地之例一體
  旌表經禮部查烏嚕木齊巴里坤駐防官兵係由西安寜夏等處移駐雖係新設實與內地無異且前在西安等處有貞節婦女均得援例請
  旌與黒龍江所屬呼倫貝爾打牲逰牧各處原屬逈別
  奏准





  欽定八旗通志卷八十八
<史部,政書類,軍政之屬,欽定八旗通志>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八旗通志卷八十九
  典禮志十二
  滿洲祭神祭天典禮一祭神祭天議 薦鮮背鐙祭議 彚記滿洲祭祀故事 坤寧宮元旦行禮儀注 堂子亭式殿元旦行禮儀注 堂子亭式殿祭祀儀注 堂子亭式殿祭祀祝辭 尚錫神亭祭祀儀注 尚錫神亭祭祀祝辭 恭請神位祭於堂子儀注 恭請神位入宮儀注
  祭神祭天議
  每日
  坤寧宮朝祭夕祭每月祭天毎嵗春秋二季大祭四季獻神每月於
  堂子亭式殿
  尚錫神亭內掛獻浄紙春秋二季
  堂子立杆大祭一切禮儀俱行之已久燦然美備無可置議惟昔日司祝之人國語嫻熟遇有喜慶之事均能應時編纂禱祝厥後司祝之清語不及前人復
  無典冊記載惟口相授受於字句音韻之間不無差異即如祭天之贊辭掛獻浄紙之禱辭掌儀司俱載有冊檔是以無稍差遺所有司祝之祝禱辭章若不及時擬定載在冊檔誠如
  聖諭音韻字句漸至訛舛今謹將
  內廷司祝之一切祭神背鐙禱祝賛祈等辭録出詳閲不惟字句多有差謬即左右兩翼承充
  內廷司祝之賛辭亦彼此互異是以臣等令五旗王公等將各家祭神辭章録送並令從前司祝家內將伊等舊有祝禱辭章悉行錄呈彚寫一帙臣等公同敬謹覆核訂悞補闕刪複去冗又各就所見粘籖恭呈
  御覽伏𠉀
  欽定再恭查
  坤寧宮每日祭神至祭馬神之時復於祭馬神室內另祭所有禱祝之辭亦應更正臣等逐條繕寫恭呈
  御覽如𫎇
  皇上訓示謹遵繕成全部永逺奉行請自王以下宗室
  覺羅以及奉祭覺羅
  神之滿洲人等有情願抄録者俱准其抄録庻為臣僕者
  仰沐
  皇仁滿洲舊俗不致湮沒而永逺奉行矣謹此議奏
  獻鮮背鐙祭議
  我滿洲之禮凡祭神祭天犧牲俱用整齊全備者稍有殘缺即斥而不用是以祭祀之犧牲供獻
  神位不稍留剩即膽與蹄甲亦取置碟內陳於旁案初我滿洲在本處圍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既近所獲之獸可乘其鮮好背鐙以祭迨入京師圍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既逺或所獲之獸已越晝夜或係多傷或已取去腑臓因其不全不敢祭獻今等欽遵
  上諭公同詳議如
  盛京等處畋獵
  皇上親射之獸既難送京祭獻請仍照從前不獻外現
  
  大內凡新得鮮果鮮蔬既恭獻
  神位而舊例曽以雛雞鮮魚等物背鐙以祭王等以及各滿洲等亦仍有以雛雞鮮魚之類背鐙以祭者請嗣後南苑等處附近畋獵
  皇上親射麅鹿等獸內傷止一處尾蹄臟腑齊全者如
  
  㫖令背鐙以祭則所司恭賫交司爼人等敬謹修整祭獻若傷多殘缺不全者仍請勿用至時新鮮物等按其時令請每嵗春季以雛雞各二夏季以子鵞各一秋季以魚各一冬季以雉各二背鐙以祭其應獻之雛雞子鵞交㑹計司令莊頭擇肥美者交納魚雉交都虞司令網戶獵戶擇鮮整者交納均以生者由掌儀司官員詳視交司爼官敬謹修整於
  神位前背鐙以祭等因議准施行
  彚記滿洲祭祀故事
  我
  滿洲國自昔敬
  天與
  佛與神出於至誠故創基
  盛京即恭建
  堂子以祀
  天又於
  寢宮正殿恭建
  神位以祀
  
  菩薩
  神及諸
  祀位嗣雖建立
  
  廟分祀
  
  佛暨神而舊俗未敢或改與祭祀之禮並行至我列聖定鼎中原遷都京師祭祀仍遵昔日之制由來久矣而滿洲各姓亦均以祭神為至重雖各姓祭祀皆隨土俗微有差異大端亦不甚相逺若
  大內及王貝勒貝子公等均於
  堂子內向南祭祀至若滿洲人等均於各家院內向南以
  祭又有建立
  神杆以祭者此皆祭
  天也凡朝祭之
  神皆係恭祀
  
  菩薩
  闗帝惟夕祭之
  神則各姓微有不同原其祭祀所由蓋以各盡誠敬以溯
  本源或受土地山川
  神靈顯祐黙相之思而報祭之也
  大內每嵗春秋二季於
  堂子內立杆祭祀復於
  宮內報祭除齋戒並禁止屠宰日期外每日祭神每月初二日祭天一次四季則有獻神之祭分府之皇子與
  宮內居住之皇子如奉
  㫖在
  坤寧宮祭神每月於
  皇上祭神祭天後各按次序祭神一日祭天一日其未分
  府在
  紫禁城內居住之皇子每月各於所居之處祭神祭天王貝勒貝子公等每嵗春秋二季挨次在
  堂子內立杆祭祀並各於本家報祭每月祭神祭天公侯伯大臣官員以下至閑散滿洲或毎月或毎嵗或四季二季一季於本家內祭神先是每嵗春秋二季
  大內立杆祭神過二三日後親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各按班次由
  坤寧宮內恭請朝祭夕祭
  神位至於各家屆立杆祭祀之日恭請朝祭
  神位在
  堂子內祭畢仍請至家內夕間大祭於是挨次恭請神位祭祀俱照此至於月終
  大內司爼官司爼等恭請
  神位進宮是時
  坤寧宮每日祭祀朝則於供
  佛金亭幔帳之前夕則於架幔神位前祭祀康熙五十七
  年奉
  聖祖仁皇帝
  諭㫖停止王等恭請
  神位雍正元年
  世宗憲皇帝
  特命莊親王怡親王恭請
  神位於其府內各祭一次凡滿洲各姓祭神或用女司祝
  亦有用男司祝者自
  大內以下閑散宗室覺羅以至伊爾根覺羅錫林覺羅姓之滿洲人等俱用女司祝以祭從前
  內廷主位及王等福晉皆有為司祝者今
  大內祭祀仍揀擇覺羅大臣官員之命婦為司祝以承祭事凡
  宮內居住之皇子有
  㫖令在
  坤寧宮祭神仍用覺羅司祝祭祀外若
  紫禁城內居住之皇子祭神則於上三旗包衣佐領管領下之覺羅或異姓大臣官員閑散滿洲人等妻室內選擇為司祝令其承祭其已分府之皇子及王貝勒貝子公等俱於各該旗屬包衣佐領管領下之覺羅或異姓大臣官員閑散滿洲人等妻室內選擇為司祝令其承祭如屬下並無為司祝之人或於各屬下包衣佐領管領下之滿洲婦人內選擇令其為司祝以祭或另請司祝以祭自公侯伯大臣官員以下以至閑散滿洲用女司祝祭祀者俱於本族中選擇以承祭事如實不能得人即於家內仿照司祝祭神之例整理祭物焚香獻酒本家家長叩頭省牲供肉叩頭以祭其用男司祝祭祀之家各由本家請男司祝以祭自
  大內以下閑散宗室覺羅以至伊爾根覺羅錫林覺羅姓之滿洲人等祭祀均用豬
  大內每日朝夕各用豬二祭天用豬一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立杆大祭日朝夕各用豬二至閑散宗室覺羅等常祭並報祭之日朝夕各用豬一祭天用豬一
  大內春秋立杆祭神後祭馬神二日各用豬二王公等祭馬神一日各用豬一求福祭祀用鯉魚二其餘各姓滿洲內有惟求福者亦有惟祭天者祭神祭天止用豬一或用羊一或用豬羊各一或用豬數口羊數牽或用小豬鵞魚不等至於灌油熟胙供獻則大畧相同
  大內則
  主位或以初次所獲禽獸或以新得鵞魚之類背鐙以祭其王等以及滿洲家亦有以鵞雞與魚並新穫米榖等物背鐙以祭者除祭神祭天樹栁枝祭求福以及祭馬神外滿洲人等又有因子女出痘因避以豬餻祭天者謂之痘祭以餻祭天者謂之餻祭昏夜於室西山牆外以小豬祭天者謂之去祟田苖正長因生蟊或遇旱前往田間懸掛紙條如斿以細木夾之蒸餻與飯捧至田間以祭謂之祭田苖神至於秋收後蒸餻捧至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院以祭者謂之祭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院復有夜祭七星者謂之禳祭再滿洲人等久居屯莊有欲祭神者於臥室內以繩貫於新衣飾如神幔照平日祭神之禮以酒餻與豬祭之是以
  聖祖仁皇帝幸
  暢春園
  熱河駐蹕日久即在
  暢春園
  熱河張掛神幔設
  佛亭神位以祭今
  聖主法
  祖懿行於乾隆八年駐蹕
  盛京時亦曽懸掛神幔設
  佛亭神位以祭焉至於祭天之禮滿洲人等於所至之地皆可舉行但尋潔浄之木以為神杆或置祭斗或縛草把購豬灑米以祭自王貝勒貝子公等以至宗室覺羅滿洲各姓大臣官員閑散滿洲凡遇喜慶之事各以財物獻神如有應禱祝之事亦以財物獻神求福再大臣官員滿洲人等聘女先期取壻家財物獻於
  神位以之獻神祭天而滿洲內亦有
  神位前不設抽屜桌僅在神板上供獻香碟者凡祭祀行禮時主祭之人皆免冠以至誠敬至於供餻之禮
  大內每嵗春秋二季立杆大祭則以打餻搓條餑餑供獻正月以饊子供獻五月以椵葉餑餑供獻六月以蘇葉餑餑供獻七月以新黍蒸淋漿餻供獻八月以新稷蒸飯用木榔頭打熟作為餃子煠油供獻餘月俱以灑餻供獻除淋漿餻搓條餑餑外俱用稷米王府亦如之至各姓滿洲人家有同此供獻者或有供獻豆麫餑餑者或以稷米蒸飯供獻者或以新麥煮飯供獻者復有以新穫荍磨麫作餅甚薄謂之煎餅以供獻於
  神位者至若江南各省駐防滿洲人等因其地不産稷米即以江米代之在京之滿洲人等或無莊頭者其醸酒灑餻打餻即以所領俸米內江米代稷米用之其醸酒之法
  大內春秋二季立杆大祭則於四十日前設缸蒸稷米飯和麴醸之謂之清酒每月常祭則三日前亦蒸稷米飯和麫醸之謂之醴酒王府亦如之若滿洲人等醸酒或以稷米或以江米又有滿洲人家或以粟米或以稷米或以蒼耳燒酒以祭者凡滿洲人等祭祀所用之酒與餻皆自醸告並不沽之於市是以
  大內特立神廚每月祭祀醸醴酒製麴磨麴蒸米煮豆炒菽作搓條餑餑饊子蘇油俱於神廚造作其碓磨蒸籠⿰缸木槽栁斗簸籮桶擔篩籮簸箕之類皆専設一分以上器皿他處不准使用王府及勲舊滿洲人家均各専設一分若單姓寒門並無另室之家於祭期之前整理祭品後洗滌鍋缸封閉以備祭祀之用是以舊俗當此時或比鄰或戚眷以整理祭品之家已封閉鍋竈各備飯殽送往至祭神祭天之期凡送飯之人俱邀請共食祭肉再從前在本處祭祀時不得上好浄紙是以各家或以夏布或以麻薴擣至熟爛入水浸泡拌以糠粃掛於簾幔以造紙焉至於滿洲人等自昔遵行祭祀諱忌規條凡
  神位必供於正室背鐙祭祀之肉例得出門其朝祭之肉除皮骨外一概不准出戸凡食祭肉雖奴僕經家長使役亦不得口舍嚼咀以踰戶閾必下咽方准出祭室之門亦有人家祭肉俱准出門者又有人家即背鐙祭肉亦不准出門者其祭祀用豬之滿洲人家如遇墓祭䘮祭皆不用豬是以
  世祖章皇帝
  特命於
  陵寢祭獻所用之生牛羊豬內將豬易以牛一羊二凡滿洲豢養牲畜人家不令豬入祭室院內倘有走入者即省其豬以祭之省者避宰割之辭豬死則謂之氣息凡祭祀背鐙所用之豬皆謂之犧牲祭祀時焚掛獻之紙錢曰化之燒燎豬之頭蹄削去其毛則不曰刮之而曰燖之若已整理祭品又已醸酒則不入有服之家倘遇不得已之事必須往者已汚其目則不即入祭室必俟新更月建後始入焉或易其衣冠沐浴過三日後亦可入滿洲人等如本家遇有孝服者必請出
  神位暫安於潔浄之室若族中孝服則在大門外釋去孝衣始入院內如無另室之家則浄面洗目焚草越火而過之始入供
  神位之板或以紅紬方幅或以紅氊或以紅紙掩蔽之祭神之室及院不准持鞭以入祭室之內不准露置財帛不准妄行垂淚不綴纓緯者不准其入不責處人不語傷心事不言忌諱惡語務擇嘉祥吉慶事言之
  聖祖仁皇帝屢降
  諭㫖於故老所謂諱忌之事
  訓戒嚴切仰惟
  聖祖仁皇帝家訓所載故舊滿洲人等諱忌一事皆與古昔載籍相符今夫同一諱忌之事家有尊長者子孫則為尊長諱忌之若子孫衆多之家尊長亦為子孫諱忌之此皆恤下敬上之意爾等當知之而奉行之也
  坤寧宮元旦行禮儀注
  正月初一日三更司香於
  坤寧宮朝祭夕祭
  神位前俱㸃香
  皇帝
  皇后行禮司香鋪氊如遇
  皇帝率王貝勒貝子等於
  坤寧宮朝祭夕祭
  神位前行禮則司香照常㸃香鋪
  皇帝行禮之氊
  堂子亭式殿元旦行禮儀注
  毎嵗正月初一日
  皇帝恭謁
  堂子行禮武備院卿於甬路中間鋪拜褥
  皇帝至
  亭式殿前向上立鴻臚寺鳴贊贊行禮
  皇帝三跪九叩行禮畢還宮預派內務府總管一員於
  堂子亭式殿內髙案下所立杉木柱上掛淨紙錢二十七張自是諸王䕶衛等挨次各掛浄紙錢二十七張司爼官㸃香
  堂子亭式殿祭祀儀注
  正月初三日每月初一日於
  堂子亭式殿祭祀是日司爼官一員司爼一人於亭式殿內高案下所立杉木柱上掛紙錢二十七張案上供時食一盤醴酒一琖又於所設小桌上供椀二一盛酒一空設司香㸃香奏三絃琵琶之內監二人於
  亭式殿外甬路上西首向東鳴拍板拊掌之㸔守堂子人東面向西俱坐司祝進跪司香舉臺琖授司祝司祝接授臺琖獻酒六次司爼官一員於
  亭式殿外階下東首立贊鳴拍板即奏三絃琵琶鳴拍板拊掌司爼每一獻將所獻之酒注於空椀內復自盛醴酒椀內挹新酒注於二琖中獻之每一獻司爼官贊歌鄂囉羅㸔守
  堂子人歌鄂囉羅六次獻畢以臺琖授於司香司祝一叩頭興合掌致敬司爼官贊停拍板其三絃琵琶拍板暫止司香舉神刀授司祝司祝接受神刀進司爼官贊鳴拍板即奏三絃琵琶鳴拍板拊掌司祝一叩頭興司爼官贊歌鄂囉羅衆歌鄂囉羅司祝擎神刀禱祝時則歌鄂囉羅誦神歌祝禱三次如前儀如是九次畢司祝一叩頭興復禱祝三次以神刀授於司香司爼官贊停拍板其三絃琵琶拍板皆止司祝跪祝一叩頭興合掌致敬退所供酒食分給看守
  堂子之人
  正月初三日每月初一日
  堂子亭式殿祭祀祝辭
  上天之子紐歡台吉武篤本貝子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為某人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敬祭者豐於首而仔於肩衛於後而䕶於前畀以嘉祥兮齒其兒而髮其黃兮年其増而嵗其長兮根其固而身其康兮神兮貺我神兮佑我永我年而夀我兮
  尚錫神亭祭祀儀注
  每月初一日於
  堂子內東南隅
  尚錫神亭祭祀獻時食一盤醴酒一琖於髙案上司爼㸃香司爼滿洲掛淨紙於髙案下所立杉木柱上自是諸王䕶衛等挨次掛淨紙滿洲管領一名掛齋戒數珠免冠脫褂解帶入跪祝叩頭叩頭畢出司爼入將供獻之酒注於桌前地上所設大椀內撤所供時食分給管領
  每月初一日祭
  尚錫神亭管領祝辭
  上天之子尚錫之神月已更矣建始惟新某年生小子為某人祭則呼某人本生年敬備粢盛兮潔楮並陳恵我某年生小子為某人祭則呼某人本生年貺以嘉祥兮畀以康寧
  恭請
  神位供於堂子儀注
  毎嵗十二月二十六日恭請
  神位供於
  堂子是日屆時衣金黃緞衣內監十六人舁二黃緞神輿進
  內左門
  近光左門
  景和門預備於
  坤寧宮門外衣黃緞衣司爼滿洲二人恭請朝祭
  神位夕祭
  神位各安奉輿內衣金黃緞衣內監十六人舁二輿由宮殿正門出前引杖四對羊角燈二對亦用衣金黃緞衣太監執之司爼官二員司爼二人司爼滿洲二人由
  宮內前引至
  乾清門外侍衛十員前導掌儀司官一員扈行出東長安門至
  堂子於
  饗殿內並輿奉安朝祭
  神位於東夕祭
  神位於西輿前各設大低桌一桌上各供香碟一㸔守堂子人員每日朝夕㸃香二次
  恭請
  神位入宮儀注
  每嵗正月初二日自
  堂子恭請
  神位入
  宮是日屆時衣金黃緞衣內監十六人入
  饗殿內恭舁二黃緞
  神輿前引杖四對羊角燈二對俱用衣金黃緞衣內監執之侍衛十員前導掌儀司官一員在後扈行仍入
  東長安門由
  宮殿正門至
  乾清門止司爼官二員司爼二人司爼滿洲二人前導進
  乾清門至
  坤寧宮門外衣黃緞衣司爼滿洲二人由輿內恭請
  神位至
  坤寧宮各安奉於原
  








  欽定八旗通志卷八十九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八旗通志卷九十
  典禮志十三
  滿洲祭神祭天典禮二坤寧宮月祭儀注 坤寧宮月祭祝辭 祭神翌日祭天儀注 祭神翌日祭天賛辭
  坤寧宮月祭儀注
  正月初三日每月初一日
  坤寧宮祭朝祭
  神預將鑲紅片金黃縀神幔用黃棉線䋲穿繫其上懸掛西山墻所釘之雕龍頭髤金紅漆三角架以淨紙二張各四折鏤錢四掛於神幔兩端舁供
  佛之髤金小亭連座奉安於南首啟亭門次於神幔上懸菩薩像又次懸
  闗帝神像均於大炕上東向供奉炕上設紅漆大低桌二桌上供香碟三醴酒三琖時果九碟方切灑糕分為十盤以九盤供於桌上一供桌下北首七月供
  淋漿糕亦如之炕沿下供醴酒一罇罇前鋪黃花紅氊設獻酒長低桌桌上列黃磁大碗二一盛醴酒一空設司爼太監等預於中間屋內鍋前地上設油厚髙麗紙二張進𮎛錫紅漆大桌二西向分為二行各置於油髙麗紙上屆時司香㸃香司爼太監司爼等進豬二於
  坤寧宮門外之右首皆奏三絃琵琶之司爼等太監二司爼官司爼八首領太監二以次進三絃琵琶在前次十人分二層排列均向上盤膝坐奏三絃琵琶鳴拍板其後司爼滿洲等屈一膝跪拊掌司祝進於獻酒桌前跪司香舉臺琖授司祝司祝接受獻酒六次每一獻將所獻之酒注於空碗內復自盛醴酒碗內挹新酒注於二琖中以獻每一獻司爼等歌鄂囉羅六次獻畢司祝以臺琖授於司香一叩頭興合掌致敬三絃琵琶拍板暫止司香及司香婦人撤盛酒之二碗並獻酒之桌設司祝叩頭小低桌司香舉神刀授司祝司祝執神刀進司爼等復奏三絃琵琶鳴拍板拊掌司祝一叩頭興司爼等歌鄂囉羅司祝擎神刀禱祝三次誦神歌一次擎神刀禱祝時司爼等復歌鄂囉羅誦神歌三次如前儀如是九次畢司祝跪一叩頭興又禱祝三次以神刀授於司香奏三絃琵琶鳴拍板人等起立避於旁
  皇帝親詣行禮司香移司祝叩頭小低桌於北首皇帝進於朝祭
  神位前正中向上立司祝先跪
  皇帝跪司祝祝畢
  皇帝行禮興退司祝叩頭興合掌致敬如同
  皇后行禮
  皇帝在南
  皇后在北行禮司爼官司爼等俱出外惟留司爼婦人
  太監等在內如遇
  皇帝
  皇后不行禮之日司祝叩頭畢司香撤
  
  菩薩前供酒二琖闔供
  佛小亭門撤
  菩薩像恭貯於黃漆木筒司爼太監等恭舁供
  佛小亭並所供二香碟移奉於
  坤寧宮西楹大亭香碟供於前小亭座移置於後復移神幔稍南位
  闗帝神像於正中所供之酒並香碟皆移正中酒罇用淨袱羃之奏三絃琵琶鳴拍板人等進坐於原處司香婦人歛氊三折之鋪於近炕沿處司香舉臺琖授於司祝司爼太監等舁一豬入門置炕沿下首西向司爼滿洲一人屈一膝跪按其豬司爼官及司爼首領太監內監等奏三絃琵琶鳴拍板拊掌司祝跪於炕沿下三折紅氊上斜向西南舉臺琖
  獻酒一次司爼等照前歌鄂囉羅獻畢司祝致禱以二琖酒合注一琖中司爼滿洲執豬耳司祝灌酒於豬耳內以䑓琖授司香一叩頭三絃琵琶拍板暫止司爼滿洲執豬尾移轉豬首向東司爼太監等進前舁豬暫順放於包錫大桌上司香舉臺琖授司祝司祝接授臺琖舁第二豬入門獻酒灌酒如前儀以𮎛錫大桌上豬二俱令首西向橫放省之每桌前令司爼婦人二舉銀裏木槽盆接血司香婦人撤去氊進紅漆長髙桌設於西炕前以接血木槽盆列髙桌上撤去所供糕酒與果豬氣息後司爼等轉豬首順桌向南直放去其皮按節觧開煮於大鍋內其頭蹄及尾俱不去皮惟燎毛燖淨亦煮於大鍋內以臓腑置於錫裏木槽盆舁出另室內整理潔浄舁進以盛血木槽盆就地安置司爼滿洲一人進於髙桌前屈一膝跪灌血於腸亦煮鍋內司爼太監等置皮於盛皮木槽盆內撤去𮎛錫大桌二及油厚髙麗紙仍以膽與蹄甲貯紅漆小木碟內置於炕上所設之大低桌北首邉上候肉熟時細切胙肉一碗設筋一雙供於大低桌正中以二豬之肉分置二銀裏木槽盆內前後腿分設四角胸膛向前尾樁向後肋列兩旁合湊畢置豬首於上復以臁胋連油整置於鼻柱上供於
  神位前長髙桌司香㸃香司香婦人鋪黃花紅氊一司香舉醴酒碗一司香舉空碗齊進拱立又一司香舉䑓琖授司祝司祝進跪獻酒三次是獻也凡獻酒換琖注酒及司爼太監等奏三絃琵琶司爼等鳴拍板司爼滿洲拊掌歌鄂囉羅三次俱如前儀三獻畢以䑓琖授於司香叩頭興合掌致敬
  皇帝
  皇后親詣行禮如前儀神肉前叩頭畢撤下祭肉不令出戶盛於盤內於長桌前按次陳列或
  皇帝率
  皇后受胙或率王大臣等食肉之處請
  㫖遵行如遇
  皇帝不受胙之日令值班大臣侍衛等進內食之食畢司爼太監等撤去皮骨皮油送交膳房其骨膽蹄甲司爼官送潔淨處化而投之於河隨將神幔収捲其所掛紙錢存貯月終貯髙麗紙囊內除夕送赴
  堂子與
  堂子內所掛淨紙及神杆同化之所有
  闗帝神像㳟貯於紅漆木筒其供
  佛小亭恭貯
  菩薩像木筒及二香碟仍移奉西楹以小亭安奉於亭座之
  
  菩薩像
  闗帝神像二筒安奉於西山墻繪花紅漆抽屜桌上供香
  碟三於桌之東邉其夕祭
  神儀預將鑲紅片金青縀神幔繫於黒漆架上用黃色皮條穿大小鈴七枚繫樺木桿梢懸於架梁之西恭請
  穆哩罕神自西按序安奉架上
  畫像神安奉於神幔正中設
  䝉古神座於左皆於北炕南向炕上設紅漆大低桌二香碟五醴酒五琖時果九碟以灑糕如前分為十盤其九盤供於桌上一供桌下西邉炕沿下供醴酒一罇未進豬之前恭請
  
  菩薩像並二香碟供於西楹大亭預令司爼太監等鋪油紙設桌俱如朝祭儀屆時進豬置於常放之處司香㸃香司香婦人以司祝祝禱時所坐黒漆杌置
  神位前司爼太監以鼓連架近杌安置司祝繫閃縀裙束
  腰鈴執手鼓進於
  神位前司爼太監二進西向立一太監擊鼓一太監鳴拍
  板司祝先向
  神位坐於杌上擊手鼓誦請神歌祈請擊鼓太監一手擊鼓一㸃以和手鼓司祝拱立初次向後盤旋蹡歩祝禱擊鼓太監雙手擊鼓三㸃以和手鼓司祝復盤旋蹡歩前進祝禱擊鼓太監雙手擊鼓五㸃以和手鼓司祝拱立初次誦請神歌擊鼓五㸃拍板三鳴以和之二次向後向前盤旋蹡歩祝禱惟擊鼓七㸃司祝拱立誦神歌以禱仍擊鼓五㸃拍板三鳴三次禱祝亦惟擊鼓十一㸃司祝拱立三次誦神歌以禱擊鼓四㸃末以雙槌交擊一次拍板仍三鳴以和之三次誦神歌禱畢司祝祝禱時惟擊鼓四㸃三鼔而止退司祝以手鼓授司香婦人釋閃縀裙腰鈴司香婦人鋪黃花紅氊
  皇帝親詣行禮司香婦人移置司祝叩頭小低桌於四
  
  皇帝進於夕祭
  神位前正中向上立司祝先跪祝畢
  皇帝行禮如朝祭儀如同
  皇后行禮
  皇帝在東
  皇后在西行禮如遇
  皇帝
  皇后不行禮之日司祝叩頭畢酒罇以淨袱羃之司香婦人歛氊三折之鋪於近炕沿處置醴酒一碗空琖一於炕沿上司爼太監等舁豬入門置炕沿下首北向司爼滿洲一人屈一膝跪按其豬司祝跪於炕沿下三折紅氊上斜向東北從盛酒碗內挹酒注於琖中舉捧禱祝司爼滿洲執豬耳司祝灌酒於豬耳內以琖置炕沿一叩頭司爼滿洲執豬尾移轉豬首向南司爼太監等進前舁豬暫順放於𮎛錫大桌上司祝跪從酒碗內挹酒注於琖中舁第二豬入門仍如前儀獻酒禱祝灌酒畢一叩頭興退置豬於𮎛錫大桌上二豬俱令首西向省之每桌前令司爼婦人二舉銀裹木槽盆接血司香婦人撤去氊進紅漆長髙桌設於北炕前以接血木槽盆列長髙桌上撤去大低桌上所供之糕留一盤其餘餻酒與果亦俱撤去豬氣息後司爼等轉豬首順桌向南直放其去皮節解灌血腸煮肉以及撤出𮎛錫大桌油紙等件俱如朝祭儀惟膽與蹄甲於竈內化之俟肉熟時細切胙肉五碗每碗設筯一雙供於炕上二大低桌之上以二豬之肉分置於二銀裏木槽盆如朝祭儀供於
  神位前長髙桌司香㸃香司香婦人鋪黃花紅氊司祝進跪祝叩頭合掌致敬司香婦人収氊以司祝所坐之杌置夕祭常放處又設小桌小腰鈴列於桌上神鈴置於桌之東撤去香碟內火並燈掩竈內火展背燈青綢幕蔽之衆俱退出闔戶擊鼓太監以鼓移幕前近處司祝坐於杌上初次誦神歌向神鈴祈請時擊鼓四㸃又雙槌交擊一次拍板三鳴以和之次司祝執鈴桿振鈴誦神歌以禱鼓擊五㸃拍板三鳴以和之司祝置神鈴初次誦神歌向腰鈴祈請鼓擊四㸃又雙槌交擊一次拍板三鳴以和之司祝揺腰鈴誦神歌以禱鼓擊五㸃拍板三鳴以和腰鈴之聲禱畢擊鼓三㸃柏板一鳴而止捲起背燈神幕開戶移入燈火撤祭肉送交膳房恭請
  
  菩薩像並二香碟仍安奉西楹原位二香碟亦供於原處
  収捲神幔撤夕祭
  神𦘕像並
  䝉古神
  穆哩罕神俱恭貯於紅漆匣內安奉於北墻花黑漆抽屜
  桌上供香碟五於桌之南邉如為
  皇子祭祀
  皇子叩頭則司祝禱祝
  皇子叩頭如
  皇子不叩頭則司祝禱祝叩頭
  皇子未分府前居住別室即於所住之正室內恭請
  神位朝祭則懸幔供奉
  佛亭夕祭則繫幔於架供奉神座以祭之朝祭未進豬之前請出二香碟供於祭室外之西山墻廊下亭內撤出皮骨後仍請入供於安奉朝祭
  神位之紅漆抽屜桌上夕祭除不請出香碟外俱如坤寜宮祭儀凡諸王貝勒貝子公等以及宗室覺羅並伊爾根覺羅錫林覺羅姓之滿洲等俱如此儀祭之
  正月初三日毎月初一日
  坤寜宮朝祭誦神歌禱祝辭
  上天之子佛及菩薩大君先師三軍之帥闗聖帝君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為某人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敬祝者豐於首而仔於肩衛於後而䕶於前畀以嘉祥兮齒其兒而髪其黃兮年其増而歳其長兮根其固而身其康兮神兮貺我神兮佑我永我年而夀我兮
  朝祭灌酒於豬耳禱辭
  上天之子三軍之帥闗聖帝君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為某人祭則呼某人本生年敬獻粢盛嘉悅以享兮朝祭供肉祝辭
  上天之子三軍之帥闗聖帝君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為某人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敬祝者豐於首而仔於肩衛於後而䕶於前畀以嘉祥兮齒其兒而髪其黃兮年其増而歳其長兮根其固而身其康兮神兮貺我神兮佑我永我年而夀我兮
  夕祭坐於杌上誦神歌祈請辭
  自天而降阿琿年錫之神與日分精年錫之神年錫惟靈安春阿雅喇穆哩穆哩哈納丹岱琿納爾琿軒初恩都哩僧固拜滿章京納丹威瑚哩恩都𫎇鄂樂喀屯諾延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為某人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敬祝者豐於首而仔於肩衛於後而䕶於前畀以嘉祥兮齒其兒而髪其黃兮年其增而嵗其長兮根其固而身其康兮神兮貺我神兮佑我永我年而夀我兮
  初次誦神歌禱辭
  納丹岱琿納爾琿軒初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為某人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敬祝者豐於首而仔於肩衛於後而䕶於前畀以嘉祥兮齒其兒而髪其黃兮年其増而嵗其長兮根其固而身其康兮神兮貺我神兮佑我永我年而夀我兮
  二次誦神歌禱辭
  恩都哩僧固僧固恩都哩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為某人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敬祝者豐於首而仔於肩衛於後而䕶於前畀以嘉祥兮齒其兒而髪其黃兮年其増而歲其長兮根其固而身其康兮神兮貺我神兮佑我永我年而夀我兮
  末次誦神歌禱辭
  拜滿章京納丹威瑚哩恩都䝉鄂樂喀屯諾延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為某人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敬祝者豐於首而仔於肩衛於後而䕶於前畀以嘉祥兮齒其兒而髪其黃兮年其増而嵗其長兮根其固而身其康兮神兮貺我神兮佑我永我年而夀我兮
  誦神歌禱祝後跪祝辭
  上天之子年錫之神安春阿雅喇穆哩穆哩哈納丹岱琿納爾琿軒初恩都哩僧固拜滿章京納丹威瑚哩恩都䝉鄂樂喀屯諾延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為某人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敬祝者豐於首而仔於肩衛於後而䕶於前畀以嘉祥兮齒其兒而髪其黃兮年其増而嵗其長兮根其固而身其康兮神兮貺我神兮佑我永我年而夀我兮
  夕祭灌酒於豬耳禱辭
  上天之子年錫之神安春阿雅喇穆哩穆哩哈納丹岱琿納爾琿軒初恩都哩僧固拜滿章京納丹威瑚哩恩都𫎇鄂樂喀屯諾延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為某人祭則呼某人本生年敬獻粢盛嘉悅以享兮夕祭供肉祝辭
  上天之子年錫之神安春阿雅喇穆哩穆哩哈納丹岱琿納爾琿軒初恩都哩僧固拜滿章京納丹威瑚哩恩都䝉鄂樂喀屯諾延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為某人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敬祝者豐於首而仔於肩衛於後而䕶於前畀以嘉祥兮齒其兒而髪其黃兮年其増而嵗其長兮根其固而身其康兮神兮貺我神兮佑我永我年而夀我兮
  背鐙祭初次向神鈴誦神歌祈請辭
  哲伊哷呼哲納爾琿掩戶牖以迓神兮納爾琿息甑竈以迓神兮納爾琿肅將迎兮侑座以俟納爾琿秘以祀兮几筵具陳納爾琿納丹岱琿藹然降兮納爾琿桌爾歡鍾依恵然臨兮納爾琿感於神鈴兮來格納爾琿蒞於神鈴兮來歆納爾琿二次揺神鈴誦神歌禱辭
  納丹岱琿納爾琿軒初卓爾歡鍾依珠嚕珠克特亨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為某人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敬祝者豐於首而仔於肩衛於後而䕶於前畀以嘉祥兮齒其兒而髪其黃兮年其増而嵗其長兮根其固而身其康兮神兮貺我神兮佑我永我年而夀我兮
  三次向腰鈴誦神歌祈請辭
  哲伊哷呼哲古伊雙寛列几筵兮以敬迓古伊雙寛潔粢盛兮以恭延古伊雙寛肅將迎兮盡敬古伊雙寛秘以祀兮申䖍古伊雙寛乗羽葆兮陟於位古伊雙寛應鈴響兮降於壇古伊雙寛四次揺腰鈴誦神歌禱辭
  籲者惟神迓者斐孫犧牲既陳奔走臣隣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為某人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敬祝者豐於首而仔於肩衛於後而䕶於前畀以嘉祥兮齒其兒而髪其黃兮年其増而歳其長兮根其固而身其康兮神兮貺我神兮佑我永我年而夀我兮祭神翌日祭天儀注
  祭神翌日祭天預期如前儀恭請
  
  菩薩像供於
  坤寜宮西楹大亭司爼太監等於
  神杆東北鋪油厚髙麗紙設𮎛錫紅漆大案一西向卸下
  神杆以杆端向東斜仰於倚柱上杆首拄於地撤舊夾淨紙舊穿頸骨置銅海內化之
  神杆石前向上設紅漆髙案一供銀碟三中碟盛所灑米兩旁二空設置淨紙一張於桌上離
  神杆石稍逺西北方設紅漆架一架上覆一紅氊架南設花木方盤桌一紅漆方盤二俱向後挨次而設盤內置案板數枚移紅銅鍋並銅海設於木盤之北竈門東向屆時司爼太監等進豬置於
  神杆石之東旁稍後首南向
  皇帝親詣行禮司香婦人於
  坤寜宮門內近檻處鋪
  皇帝行禮黃花紅氊
  皇帝進門對
  神杆向上跪司爼滿洲進向前立捧米碟灑米一次禱祝祭天畢又灑米二次退
  皇帝行禮興退如同
  皇后行禮
  皇帝居中
  皇后在西行禮司爼等俱退出於外太監等率祝禱祭
  天之司爼滿洲背立如遇
  皇帝
  皇后不親詣行禮日司祝捧
  皇帝御衣叩頭畢司爼太監等轉豬首向西置於包錫大案上省之司爼太監二舉銀裹木槽盆接血列於髙案上豬氣息後轉豬首向南順放司爼等即於院內去豬皮先以頸骨連精肉取下並擇取餘肉煮於紅銅鍋內餘俱按節解開擺列於銀裹木槽盆內置首於前以皮䝉蓋其上南向順放於包錫大案上腸臓修整後亦置於木槽盆內以盛血木槽盆橫放於盛肉木槽盆之前肉熟時司爼等向東列坐於木盤之後以熟肉細切為絲先取精肉頸骨供於髙案西邉所放銀碟內膽貯於東邉所設銀碟內細絲小肉成後盛小肉絲二碗各置筯一雙稗米飯二碗各置匙一枚從東向西飯肉相間以供
  皇帝親詣行禮司爼滿洲仍如前儀捧米碟灑米一次禱祝祭天畢又灑米二次退叩頭畢司爼官司爼等以頸骨穿於
  神杆之端精肉及膽並所灑米俱貯於
  神杆斗內立起
  神杆淨紙夾於
  神杆與倚柱之間東首所供之小肉飯撤入
  坤寜宮內
  皇帝
  皇后受胙獻於
  皇帝
  皇后如遇
  皇帝
  皇后不行禮之日令在
  坤寜宮內人等食之西首所供之小肉飯留於外銅鍋內所餘湯肉令司爼及太監等食之其餘生肉並銀裹木槽盆及包錫髙案油厚髙麗紙俱移入
  坤寜宮內如祭神儀取頭蹄燎燖腸內灌血煮於大鍋內大肉熟後盛於盤內置原處亦不許出戶令大臣侍衛等進內食之食畢司爼太監撤出油紙髙案及皮與骨皮油送交膳房骨則司爼官送潔淨處監視化而投之於河恭請
  
  菩薩像至西楹安奉於原位鍋海置於原處神架方盤等物各収於原處如遇雨雪司爼及司爼太監等即將大油紙繖遮於祭天桌鍋之上如為
  皇子祭天
  皇子叩頭如
  皇子不叩頭司祝捧
  皇子衣服叩頭
  祭神翌日祭天賛辭
  安哲上天監臨我覺羅某年生小子為某人祭則呼某人本生年蠲精誠以薦薌兮執豕孔碩獻於昊蒼兮一以嘗兮二以將兮俾我某年生小子年其増而歳其長兮根其固而身其康兮綏以安吉兮恵以嘉祥兮
  謹案坤寜宮常祭儀注祝辭俱與月祭同








  欽定八旗通志卷九十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八旗通志卷九十一
  典禮志十四
  滿洲祭神祭天典禮三四季獻神儀注 四季獻神祝辭 浴佛儀注 浴佛祝辭 堂子立杆大祭儀注 坤寧宮大祭祝辭 大祭翌日祭天儀注 大祭翌日祭天贊辭每嵗春夏秋冬四季獻神儀注
  每嵗四季獻
  神是日先照常祭儀懸掛朝祭夕祭
  神幔朝祭夕祭
  神位俱照常安奉朝祭夕祭香碟內㸃香
  上駟院以白馬二侍衛牽之慶豐司以牛二廐長牽之金二錠銀二錠廣儲司銀庫官員舉之蟒縀龍縀片金倭縀閃縀以及各色縀十毛青三梭布四十置於紅漆低桌上縀疋庫庫使舁之掌儀司官員司爼官前引內務府總管暨
  上駟院大臣帶領
  乾清右門入自
  乾清宮西楹經
  交泰殿至
  坤寧宮門外陳馬於西陳牛於東首俱向上司爼太監等恭捧金錠銀錠並舁縀布桌入
  坤寧宮司香接受於朝祭
  神位前就地安設縀布之桌置金銀其上鋪黃花紅氊司祝進跪祝叩頭畢司香等舁桌於夕祭
  神位前就地安設移鋪紅氊司祝進跪祝叩頭畢將所供
  之金銀縀布収貯於供朝祭
  神位之繪花紅漆抽屜桌內其大臣侍衛官員以牛馬出越三日後總管太監以金銀縀布出留銀之外金縀布馬牛俱交㑹計司除不售於同姓滿洲外估價以售所得價銀購豬以祭
  皇帝親詣行禮如常祭儀或適遇祭神之日俟食肉畢
  皮骨撤出恭請
  佛
  菩薩安奉後始行祭獻
  每嵗春夏秋冬四季獻神朝祭
  神前祝辭
  上天之子佛及菩薩大君先師三軍之帥闗聖帝君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為某人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敬祝者謹以黃金白銀蟒縀龍縀片金倭縀閃縀各色縀布良馬健牛獻於神靈豐於首而仔於肩衛於後而䕶於前畀以嘉祥兮齒其兒而髪其黃兮年其増而嵗其長兮根其固而身其康兮神兮貺我神兮佑我永我年而夀我兮
  夕祭
  神前祝辭
  上天之子年錫之神安春阿雅喇穆哩穆哩哈納丹岱琿納爾琿軒初恩都哩僧固拜滿章京納丹威瑚哩恩都𫎇鄂樂喀屯諾延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為某人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敬祝者謹以黃白金銀蟒縀龍縀片金倭縀閃縀各色縀布良馬健牛獻於神靈豐於首而仔於肩衛於後而䕶於前畀以嘉祥兮齒其兒而髪其黃兮年其増而嵗其長兮根其固而身其康兮神兮貺我神兮佑我永我年而夀我兮
  
  佛儀注
  四月初八日
  佛誕祭祀是日先於
  堂子內
  饗殿中間懸掛神幔屆時衣金黃縀衣內監八人舁黃縀神輿進
  內左門
  近光左門
  景和門預備於
  坤寧宮門外衣黃縀衣司爼滿洲二人恭請
  佛亭並貯
  菩薩像木筒貯
  闗帝神像木筒安奉輿內衣金黃縀衣內監八人舁行由宮殿正門出前引仗二對羊角燈二對亦用衣金黃縀衣內監執之司爼官二員司爼二人司爼滿洲二人由
  宮內前引至
  乾清門外侍衛十員前導掌儀司官一員司爼首領太監一員內監八人扈行應供之椵葉餑餑醴酒罇紅蜜棉花俱置於架上及食盒之內領催蘇拉隨後舁送至
  堂子時衣黃縀衣司爼滿洲等恭請
  神位供
  佛亭於西首之座次於神幔上懸
  菩薩像又次懸
  闗帝神像供奉畢収諸王呈送所供之餑餑酒蜜棉花謹
  
  大內備去之紅蜜及諸王呈送之蜜各取少許貯於黃磁浴池內以浄水攪勻司香啟亭門司祝請
  佛於黃磁浴池內浴畢復以新棉墊座仍安奉原位又將諸王呈送之椵葉餑餑俱供於二大黃漆低桌之上
  大內之九盤餑餑供於上面醴酒三琖香碟三仍供原處司香㸃香炕沿下小桌上設大黃磁椀二盛
  大內備去之酒及諸王呈送之酒其
  亭式殿內以椵木葉餑餑及諸王呈送之餑餑貯於銀盤供之呈送之酒貯於低桌上所設二大藍花磁椀內供之仍先於髙案下所立杉木柱上掛紙錢二十七張諸王遣來之人俱掛紙錢
  大內之奏三絃琵琶太監二人在
  饗殿外丹陛之西首諸王之䕶衛官員在丹陛兩旁對坐鳴拍板拊掌衣朝服之二司祝進跪司香二人舉臺琖二分授於二司祝二司祝接受臺琖同獻酒九次司爼官一員於
  饗殿階下東首立贊鳴拍板即奏三絃琵琶鳴拍板拊掌二司祝每一獻將所獻之酒注於兩旁所設紅花磁缸內復自盛醴酒椀內挹新酒各注於二琖中獻之每一獻司爼官贊歌鄂囉羅則歌鄂囉羅九次獻畢二司祝以臺琖授於司香等同叩頭興合掌致敬司爼官贊停拍板其三絃琵琶拍板暫止二司祝進
  亭式殿內跪司香等舉授臺琖二司祝同獻酒九次奏三
  絃琵琶鳴拍板拊掌歌鄂囉羅均如
  饗殿獻酒儀獻畢以臺琖授於司香等一叩頭興合掌致
  敬一司祝預備於
  亭式殿內一司祝進
  饗殿正中立司香舉授神刀司祝接受神刀前進司爼官贊鳴拍板即奏三絃琵琶鳴拍板拊掌司祝一叩頭興司爼官贊歌鄂囉羅即歌鄂囉羅司祝擎神刀禱祝三次誦神歌一次擎神刀禱祝時則歌鄂囉羅如是誦神歌三次禱祝九次畢仍奏三絃琵琶鳴拍板拊掌司祝進
  亭式殿內一叩頭興誦神歌擎神刀禱祝以及歌鄂囉羅
  俱如祭
  饗殿儀禱祝畢復進
  饗殿內一叩頭興又禱祝三次司祝官贊歌鄂囉羅則歌鄂囉羅一次禱祝畢授神刀於司香司爼官贊停拍板其三絃琵琶拍板皆止興退司爼復跪祝叩頭興合掌致敬退其
  亭式殿內預備之司祝亦跪祝叩頭興合掌致敬退司香
  
  佛亭門撤
  菩薩像
  闗帝神像恭貯於木筒內仍用衣黃縀衣司爼滿洲等恭
  請安奉輿內鐙仗排列前導恭請入
  宮所供酒與餑餑分給隨去之侍衛官員司爼等四月初八日浴
  佛於
  堂子饗殿內祝辭
  上天之子佛及菩薩大君先師三軍之帥闗聖帝君某年生小子等為某人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敬祝者遇佛誕辰偕我諸王敬獻於神祈鑒敬獻之心俾我小子豐於首而仔於肩衛於後而䕶於前畀以嘉祥兮齒其兒而髮其黃兮年其増而嵗其長兮根其固而身其康兮神兮貺我神兮佑我永我年而夀我兮
  堂子亭式殿內祝辭
  上天之子紐歡台吉武篤本貝子某年生小子等為某人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敬祝者遇佛誕辰偕我諸王敬獻於神祈鑒敬獻之心俾我小子豐於首而仔於肩衛於後而䕶於前畀以嘉祥兮齒其兒而髪其黃兮年其増而嵗其長兮根其固而身其康兮神兮貺我神兮佑我永我年而夀我兮
  謹案坤寧宮報祭儀注與常祭同祝辭亦同惟今敬祝者句下豐於首而仔於肩句上添貫九以盈具八以呈前期一二日䖍備粢盛以祭於神靈五句
  堂子立杆大祭儀注
  每嵗春秋二季
  堂子立杆大祭所用之松木神杆前期一月派副管領一員帶領領催三人披甲二十人前往直𨽻延慶州㑹同地方官於潔浄山內砍取松樹一株長二丈圍徑五寸樹梢留枝葉九節餘盡削去製為神杆用黃布袱包褁賫至
  堂子內暫於近南墻所設之紅漆木架中間斜倚安置立
  杆大祭前期一日立杆於
  亭式殿前中間石上祭期預於
  饗殿中間將鑲紅片金黃縀神幔用黃棉線繩穿繫其上懸掛東西山牆所釘之鐡環北炕中間西首設供
  佛亭之座炕上設黃漆大低桌二桌上供香碟三炕沿下設楠木低桌桌上列藍花大磁椀二桌之西旁地上設紅花小磁缸二桌前鋪黃花紅氊一方
  亭式殿內楠木髙桌上供銅香鑪髙桌前楠木低桌上列藍花大磁椀二桌之兩旁地上設暗龍碧磁小缸二
  饗殿內設黃紗矗鐙二對
  亭式殿內設黃紗矗鐙二對中道甬路皆設涼蓆並設紅紙矗鐙三十有二屇時衣金黃縀衣內監八人舁黃縀
  神輿進
  內左門
  近光左門
  景和門預備於
  坤寧宮門外衣黃縀衣司爼滿洲二人恭請
  佛亭並貯
  菩薩像黃漆木筒貯
  闗帝神像紅漆木筒安奉輿內衣金黃縀衣內監八人舁
  行由
  宮殿正門出前引仗二對羊角鐙二對亦用衣金黃縀衣內監執之司爼官二員司爼二人司爼滿洲二人由
  宮內前引至
  乾清門外侍衛十員前導掌儀司官一員司俎首領太監一員內監八人扈行祭祀所用之清酒罇打餻索繩淨紙神杆頂俱置於架上及盛於食盒之內領催蘇拉舁之隨後而行至
  堂子時衣黃縀衣司爼滿洲等恭請
  神位供
  佛亭於西首之座次於神幔上懸
  菩薩像又次懸
  闗帝神像後前索繩三條一端合而為一繫於北山牆中
  間所釘環上一端由
  饗殿隔扇頂橫𥦗中孔內穿出牽至甬路所立繫索繩紅漆二木架中間分穿於神杆頂之三孔內將黃緑白三色髙麗紙所鏤錢二十七張合為九張掛於神杆頂三孔所繫三條索繩之上又合而為一由
  亭式殿之南北隔扇頂之橫𥦗孔中穿出繫於神杆將黃
  髙麗布神旛懸於神杆之上其
  亭式殿內髙案下所立杉木柱上掛黃緑白三色髙麗紙
  所鏤錢二十七張
  饗殿內供打餻搓條餑餑九盤清酒三琖於炕沿上所設二大低桌上司香啟亭門㸃香注清酒於炕沿下所設低桌上二藍花大磁椀中
  亭式殿內供打餻搓條餑餑三盤清酒一琖於髙桌上其低桌上所設二藍花大磁椀內亦注清酒奏三絃琵琶之太監二人在
  饗殿外丹陛之西鳴拍板之侍衛二十員在丹陛兩旁對坐鳴拍板拊掌衣朝服之二司祝進跪司香二人舉臺琖二分授於二司祝二司祝接受臺琖同獻酒九次司爼官一員於
  饗殿階下東首立贊鳴拍板即奏三絃琵琶鳴拍板拊掌二司祝每一獻將所獻之酒注於兩旁所設紅花磁缸內復自盛清酒椀內挹新酒各注於二琖中獻之每一獻司爼官贊歌鄂囉羅侍衛等歌鄂囉羅九次獻畢二司祝以臺琖授於司香等同叩頭興合掌致敬司爼官贊停拍板其三絃琵琶拍板暫止二司祝進
  亭式殿內跪司香等舉授臺琖二司祝同獻酒九次奏三
  絃琵琶鳴拍板拊掌歌鄂囉羅均如
  饗殿獻酒儀獻畢以臺琖授於司香等一叩頭興合掌致
  敬一司祝預備於
  亭式殿內一司祝進
  饗殿正中立司香舉授神刀司祝接受神刀前進司爼官贊鳴拍板即奏三絃琵琶鳴拍板拊掌司祝一叩頭興司爼官贊歌鄂囉羅侍衛等歌鄂囉羅司祝擎神刀禱祝三次誦神歌一次擎神刀禱祝時侍衛等歌鄂囉羅如是誦神歌三次禱祝九次畢仍奏三弦琵琶鳴拍板拊掌司祝進
  亭式殿內一叩頭興誦神歌擎神刀禱祝以及侍衛等歌
  鄂囉羅俱如祭
  饗殿儀禱祝畢復進
  饗殿內一叩頭興又禱祝三次司爼官贊歌鄂囉羅侍衛等歌鄂囉羅一次禱祝畢授神刀於司香司爼官贊停拍板其三絃琵琶拍板皆止興退司祝復跪祝叩頭興合掌致敬退其
  亭式殿內預備之司祝亦跪祝叩頭興合掌致敬退司香
  
  佛亭門撤
  菩薩像
  闗帝神像恭貯於木筒內仍用衣黃縀衣司爼滿洲等恭
  請安奉輿內鐙伏排列前導請入
  宮中如遇
  皇帝親詣行禮掌儀司官員鋪
  皇帝拜褥於
  饗殿及
  亭式殿內武備院卿先鋪
  皇帝坐褥於
  饗殿隔扇外西首
  皇帝向東坐於
  饗殿簷下西間所設之褥內務府大臣恭進拍板奏三絃琵琶之司俎太監二人前進在丹陛上西首鳴拍板之司爼官司爼十人在丹陛兩旁次王貝勒在丹陛之上貝子公在丹陛之下按左右翼對坐掌儀司官員以拍板授王貝勒等一司爼官立於
  饗殿階下東首司祝獻酒擎神刀禱祝贊鳴拍板歌鄂囉羅則奏三絃琵琶鳴拍板拊掌歌鄂囉羅
  皇帝進
  饗殿內行禮又進
  亭式殿內行禮行禮畢武備院卿鋪
  皇帝坐褥於西間正中
  皇帝南向坐尚膳正司爼官以小桌列胙餻恭進尚茶
  正捧獻福酒
  皇帝受胙畢分賜各王公禮成
  皇帝還宮所餘餻酒分賜扈從之侍衛官員司爼等
  每嵗春秋二季
  堂子立杆大祭
  饗殿內祝辭
  上天之子佛及菩薩大君先師三軍之帥闗聖帝君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為某人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敬祝者貫九以盈具八以呈九期屆滿立杆禮行爰繫索繩爰備粢盛以祭於神靈豐於首而仔於肩衛於後而䕶於前畀以嘉祥兮齒其兒而髪其黃兮年其増而嵗其長兮根其固而身其康兮神兮貺我神兮佑我永我年而夀我兮
  堂子亭式殿內祝辭
  上天之子紐歡台吉武篤本貝子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為某人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敬祝者貫九以盈具八以呈九期屆滿立杆禮行爰繫索繩爰備粢盛以祭於神靈豐於首而仔於肩衛於後而䕶於前畀以嘉祥兮齒其兒而髪其黃兮年其増而嵗其長兮根其固而身其康兮神兮貺我神兮佑我永我年而夀我兮
  坤寧宮大祭儀注
  每嵗春秋二季
  堂子內立杆大祭
  坤寧宮於大祭前四十日在
  坤寧宮內西炕上
  神位前置缸一口以盛清酒於報祭前釀之司香等用槐子煎水染白淨髙麗布裁為敬神布條用黃緑色棉線擰成敬神索繩以各色綢條夾於其內又染紙鏤成錢文於報祭之日司爼婦人煠做搓條餑餑大祭之日恭請朝祭
  神位於
  堂子內祭畢復請入
  宮預於
  坤寧宮內將鑲紅片金黃縀神幔用黃棉線繩穿繫其上懸掛西山墻所釘之雕龍頭髤金紅漆三角架以浄紙二張掛於神幔兩端舁供
  佛之髤金小亭連座奉安於南首啟亭門次於神幔上懸菩薩像又次懸
  闗帝神像均於大炕上東向供奉炕上設紅漆大低桌二桌上供香碟三清酒三琖時菓九碟打餻搓條餑餑九盤炕沿下供清酒三罇罇前鋪黃花紅氊設獻酒長低桌桌上列黃磁大椀三一盛清酒二空設司爼太監等預於中間屋內鍋前地上設油厚髙麗紙二張進包錫紅漆大桌二西向分為二行各置於油髙麗紙上屆時司香㸃香司爼太監司爼等進豬二於
  坤寧宮門外之右首皆北向奏三絃琵琶之司爼太監二司爼官司爼八首領太監二以次進三絃琵琶在前次十人分二層排列均向上盤膝坐奏三絃琵琶鳴拍板其後司爼滿洲等屈一膝跪拊掌二司祝進於獻酒桌前跪二司香舉臺琖二分授司祝二司祝接受臺琖同獻酒九次每一獻將所獻之酒注於空椀內復自盛清酒椀內挹新酒注於二琖中以獻每一獻司爼等歌鄂囉羅九次獻畢二司祝以臺琖授司香等同叩頭興合掌致敬三絃琵琶拍板暫止司香及司香婦人撤盛酒之三椀並獻酒之桌將大低桌上所供酒三琖傾於貯酒椀內復自盛酒椀內挹新酒注之供於原處設司祝叩頭小低桌司香舉神刀授司祝一司祝執神刀進司爼等復奏三絃琵琶鳴拍板拊掌司祝一叩頭興司爼等復歌鄂囉羅司祝擎神刀禱祝三次誦神歌一次擎神刀禱祝時司爼等歌鄂囉羅誦神歌三次如前儀如是九次畢司祝跪一叩頭興又禱祝三次以神刀授於司香奏三絃琵琶鳴拍板人等起立避於旁司香及司香婦人照前換新酒三琖供之
  皇帝親詣行禮司香移司祝叩頭小低桌於北首皇帝進於朝祭
  神位前正中向上立司祝先跪
  皇帝跪司祝祝畢
  皇帝行禮興退司祝叩頭興合掌致敬如同
  皇后行禮
  皇帝在南
  皇后在北行禮司爼官司爼等俱出外惟留司爼婦人
  太監等在內如遇
  皇帝
  皇后不行禮之日司祝叩頭畢司香撤
  
  菩薩前供酒二琖闔供
  佛小亭門撤
  菩薩像恭貯於黃漆木筒司爼太監等恭舁供
  佛小亭並所供二香碟移奉於
  坤寧宮西楹大亭香碟供於前小亭座移置於後復移神幔稍南摘取神幔南端懸掛之淨紙置於繪花紅漆抽屜桌上位
  闗帝神像於正中所供之酒並香碟皆移正中酒罇以淨袱羃之奏三絃琵琶鳴拍板人等進坐於原處司
  香婦人歛氊三折之鋪於近炕沿處司香舉臺琖授於司祝司爼太監等舁一豬入門置炕沿下首西向司爼滿洲一人屈一膝跪按其豬司爼官及司爼首領太監內監等奏三絃琵琶鳴拍板拊掌司祝跪於炕沿下三折紅氊上斜向西南舉臺琖獻酒一次司爼等照前歌鄂囉羅獻畢司祝祭禱以二琖酒合注一琖中司爼滿洲執豬耳司祝灌酒於豬耳內以臺琖授司香一叩頭三絃琵琶拍板暫止司爼滿洲執豬尾移轉豬首向東司爼太監等進前舁豬暫順放於包錫大桌上司香舉臺琖授司祝司祝接受臺琖舁第二豬入門獻酒灌酒如前儀以包錫大桌上二豬俱令首西向橫放省之每桌前令司爼婦人二舉銀裏木槽盆接血司香婦人撤去氊進紅漆長髙桌設於西炕前以接血木槽盆列髙桌上撤去所供餑餑酒菓豬氣息後司爼等轉豬首順桌向南直放去其皮按節解開煮於大鍋內其頭蹄及尾俱不去皮惟燎毛燖淨亦煮於大鍋內以臓腑置於錫裏木槽盆舁出另室內整理潔淨舁進以盛血木槽盆就地安置司爼滿洲一人進於髙桌前屈一膝跪灌血於腸亦煮鍋內司爼太監等置皮於盛皮木槽盆內撤去包錫大桌二及油紙仍以膽與蹄甲貯紅漆小木碟內置於炕上所設之大低桌北首邊上俟肉熟時細切胙肉一椀設筯一雙供於大低桌正中以二豬之肉分置二銀裏木槽盆內前後腿分設四角胸膛向前尾樁向後肋列兩旁合湊畢置豬首於上復以臁胋連油整置於鼻柱上供於
  神位前長髙桌司香㸃香司香婦人鋪黃花紅氊司香設獻酒長低桌仍列盛酒之椀並空椀司祝進前立司香舉臺琖授司祝司祝進跪獻酒六次是獻也凡獻酒換琖注酒及司爼太監等奏三絃琵琶司爼等鳴拍板司爼滿洲拊掌歌鄂囉羅六次俱如前儀六獻畢以臺琖授於司香叩頭興合掌致敬
  皇帝
  皇后親詣行禮如前儀神肉前叩頭畢撤下祭肉不令出戶盛於盤內於長髙桌前按次陳列或
  皇帝率
  皇后受胙或率王大臣等食肉之處請
  㫖遵行如遇
  皇帝不受胙之日令值班大臣侍衛等進內食之食畢
  司祝進於
  神位前一叩頭興合掌致敬司爼太監等撤出皮骨並將清晨在抽屜桌上南首懸掛之淨紙一併撤出皮油送交膳房其骨膽蹄甲司爼官送潔淨處化而投之於河隨將神幔收捲其所掛紙錢存俟月終貯髙麗紙囊內除夕送赴
  堂子與
  堂子內所掛淨紙及神杆同化之所有
  闗帝神像供貯於紅漆木筒其供
  佛小亭恭貯
  菩薩像木筒及二香碟仍移奉西楹以小亭安奉於亭座
  
  菩薩像
  闗帝神像二筒安奉於西山墻繪花紅漆抽屜桌上供香
  碟三於桌之東邊其夕祭
  神儀預將鑲紅片金青縀神幔繫於黒漆架上用黃色皮條穿大小鈴七枚繫樺木桿梢懸於架梁之西恭請
  穆哩罕神自西按序安奉架上
  畫像神安奉於神幔正中設
  䝉古神座於左皆於北炕南向炕上設紅漆大低桌二桌上供香碟五清酒三琖時菓九碟打餻搓條餑餑九盤炕沿下供清酒三罇未進豬之前恭請
  
  菩薩像並二香碟供於西楹大亭預令司爼太監等鋪油紙設桌俱如朝祭儀屆時進豬置於常放之處司香㸃香司香婦人以司祝祝禱時所坐黒漆杌置
  神位前司爼太監以鼓連架近杌安置司祝繫閃縀裙東
  腰鈴執手鼓進於
  神位前司爼太監二人進西向立一太監擊鼓一太監鳴
  拍板司祝先向
  神位坐於杌上擊手鼔誦請神歌祈請擊鼔太監一手擊鼓一㸃以和手鼓司祝拱立初次向後盤旋蹡歩祝禱擊鼔太監雙手擊鼓三㸃以和手鼓司祝復盤旋蹡歩前進祝禱擊鼓太監雙手擊鼓五㸃以和手鼓司祝拱立初次誦請神歌擊鼓五㸃拍板三鳴以和之二次向後向前盤旋蹡歩祝禱惟擊鼓七㸃司祝拱立誦神歌以禱仍擊鼔五㸃拍板三鳴三次祝禱亦惟擊鼔十一㸃司祝拱立三次誦神歌以禱擊鼓四㸃末以雙槌交擊一次拍板仍三鳴以和之三次誦神歌禱畢司祝祝禱時惟擊鼓四㸃三鼓而止退司祝以手鼓授司香婦人釋閃縀裙腰鈴司香及司香婦人以所供酒五琖如朝祭儀換新酒供之司香婦人鋪黃花紅氊
  皇帝親詣行禮司香婦人移置司祝叩頭小低桌於西
  
  皇帝進於夕祭
  神位正中向上立司祝先跪祝畢
  皇帝行禮如朝祭儀如同
  皇后行禮
  皇帝在東
  皇后在西行禮如遇
  皇帝
  皇后不行禮之日司祝叩頭畢司香及司香婦人如前儀換注新酒於琖中供之酒罇以淨袱羃之司香婦人斂氊三折之鋪於近炕沿處置清酒一椀空
  琖一於炕沿上司爼太監等舁豬入門置炕沿下首北向司爼滿洲一人屈一膝跪按其豬司祝跪於炕沿下三折紅氊上斜向東北從盛酒椀內挹酒注於琖中舉捧禱祝司爼滿洲執豬耳司祝灌酒於豬耳內以琖置炕沿一叩頭司爼滿洲執豬尾移轉豬首向南司爼太監等進前舁豬暫順放於包錫大桌上司祝跪從酒椀內挹酒注於琖中舁第二豬入門仍如前儀獻酒禱祝灌酒畢一叩頭興退置豬於包錫大桌上二豬俱令首西向省之每桌前令司爼婦人二舉銀裏木槽盆接血司香婦人撤去氊進紅漆長髙桌設於北炕前以接血銀裏木槽盆列長髙桌上撤去大低桌上所供之餻惟留一盤其餘餻酒與菓亦俱撤去豬氣息後司爼等轉豬首順桌向南直放其去皮節解灌血腸煮肉以及撤出包錫大桌油紙等件俱如朝祭儀惟膽與蹄甲於竈內化之俟肉熟時細切胙肉五椀每椀設筯一雙供於炕上二大低桌之上以二豬之肉置二銀裏木槽盆內如朝祭儀供於
  神位前長高桌司香㸃香司香婦人鋪黃花紅氊設司祝
  叩頭桌
  皇帝
  皇后親詣行禮如夕祭儀如遇
  皇帝
  皇后不行禮之日司祝進跪禱祝叩頭合掌致敬司香婦人收氊以司祝所坐之杌置夕祭常放處又設小桌小腰鈴列於桌上神鈴置於桌之東撤出香碟內火並鐙掩竈內火展背鐙青綢羃蔽之衆俱退出闔戶擊鼓太監以鼓移羃前近處司祝坐於杌上初次誦神歌向神鈴祈請時擊鼔四㸃又雙槌交擊一次拍板三鳴以和之次司祝執鈴桿振鈴誦神歌以禱鼓擊五㸃拍板三鳴以和之司祝置神鈴初次誦神歌向腰鈴祈請鼓擊四㸃又雙槌交擊一次拍板三鳴以和之司祝揺腰鈴誦神歌以禱鼓擊五㸃拍板三鳴以和腰鈴之聲禱畢鼓擊三㸃拍板一鳴而止捲起背鐙神羃開戶移入鐙火撤祭肉送交膳房恭請
  
  菩薩像並二香碟仍安奉西楹原位二香碟亦供於原處
  收捲神幔撤夕祭
  神畫像並
  䝉古神
  穆哩罕神俱恭貯紅漆匣內安奉於北牆繪花黑漆抽屜
  桌上供香碟五於桌之南邊
  坤寧宮大祭朝祭誦神歌禱祝辭
  上天之子佛及菩薩大君先師三軍之帥闗聖帝君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為某人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敬祝者貫九以盈具八以呈九期屆滿立杆禮行爰繫索繩爰備粢盛以祭於神靈豐於首而仔於肩
  衛於後而䕶於前畀以嘉祥兮齒其兒而髪其黃兮年其増而嵗其長兮根其固而身其康兮神兮貺我神兮佑我永我年而夀我兮
  朝祭灌酒於豬耳禱辭
  上天之子三軍之帥闗聖帝君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為某人祭則呼某人本生年敬獻粢盛嘉悅以享兮朝祭供肉祝辭
  上天之子三軍之帥闗聖帝君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為某人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敬祝者貫九以盈具八以呈九期屆滿立杆禮行爰繫索繩爰備粢盛以祭於神靈豐於首而仔於肩衛於後而䕶於前畀以嘉祥兮齒其兒而髪其黃兮年其増而嵗其長兮根其固而身其康兮神兮貺我神兮佑我永我年而夀我兮
  夕祭坐於杌上誦神歌祈請辭
  自天而降阿琿年錫之神與日分精年錫之神年錫惟靈安春阿雅喇穆哩穆哩哈納丹岱琿納爾琿軒初恩都哩僧固拜滿章京納丹威瑚哩恩都䝉鄂樂喀屯諾延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為某人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敬祝者貫九以盈具八以呈九期屆滿立杆禮行爰繫索繩爰備粢盛以祭於神靈豐於首而仔於肩衛於後而䕶於前畀以嘉祥兮齒其兒而髮其黃兮年其増而嵗其長兮根其固而身其康兮神兮貺我神兮佑我永我年而夀我兮初次誦神歌禱辭
  納丹岱琿納爾琿軒初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為某人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敬祝者貫九以盈具八以呈九期屆滿立杆禮行爰繫索繩爰備粢盛以祭於神靈豐於首而仔於肩衛於後而䕶於前畀以嘉祥兮齒其兒而髪其黃兮年其増而嵗其長兮根其固而身其康兮神兮貺我神兮佑我永我年而夀我兮
  二次誦神歌禱辭
  恩都哩僧固僧固恩都哩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為某人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敬祝者貫九以盈具八以呈九期屆滿立杆禮行爰繫索繩爰備粢盛以祭於神靈豐於首而仔於肩衛於後而䕶於前畀以嘉祥兮齒其兒而髮其黃兮年其増而嵗其長兮根其固而身其康兮神兮貺我神兮佑我永我年而夀我兮
  末次誦神歌禱辭
  拜滿章京納丹威瑚哩恩都𫎇鄂樂喀屯諾延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為某人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敬祝者貫九以盈具八以呈九期屆滿立杆禮行爰繫索繩爰備粢盛以祭於神靈豐於首而仔於肩衛於後而䕶於前畀以嘉祥兮齒其兒而髪其黃兮年其増而嵗其長兮根其固而身其康兮神兮貺我神兮佑我永我年而夀我兮
  誦神歌禱祝後跪祝辭
  上天之子年錫之神安春阿雅喇穆哩穆哩哈納丹岱琿納爾琿軒初恩都哩僧固拜滿章京納丹威瑚哩恩都䝉鄂樂喀屯諾延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為某人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敬祝者貫九以盈具八以呈九期屆滿立杆禮行爰繫索繩爰備粢盛以祭於神靈豐於首而仔於肩衛於後而䕶於前畀以嘉祥兮齒其兒而髮其黃兮年其増而嵗其長兮根其固而身其康兮神兮貺我神兮佑我永我年而夀我兮
  夕祭灌酒於豬耳禱辭
  上天之子年錫之神安春阿雅喇穆哩穆哩哈納丹岱琿納爾琿軒初恩都哩僧固拜滿章京納丹威瑚哩恩都䝉鄂樂喀屯諾延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為某人祭則呼某人本生年敬獻粢盛嘉悅以享兮夕祭供肉祝辭
  上天之子年錫之神安春阿雅喇穆哩穆哩哈納丹岱琿納爾琿軒初恩都哩僧固拜滿章京納丹威瑚哩恩都𫎇鄂樂喀屯諾延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為某人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敬祝者貫九以盈具八以呈九期屆滿立杆禮行爰繫索繩爰備粢盛以祭於神靈豐於首而仔於肩衛於後而䕶於前畀以嘉祥兮齒其兒而髪其黃兮年其増而嵗其長兮根其固而身其康兮神兮貺我神兮佑我永我年而夀我兮
  背鐙祭初次向神鈴誦神歌祈請辭
  哲伊哷呼哲納爾琿掩戶牖以迓神兮納爾琿息甑竈以迓神兮納爾琿肅將迎兮侑座以俟納爾琿秘以祀兮几筵具陳納爾琿納丹岱琿藹然降兮納爾琿卓爾歡鍾依惠然臨兮納爾琿感於神鈴兮來格納爾琿蒞於神鈴兮來歆納爾琿二次揺神鈴誦神歌禱辭
  納丹岱琿納爾琿軒初卓爾歡鍾依珠嚕珠克特亨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為某人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敬祝者貫九以盈具八以呈九期屆滿立杆禮行爰繫索繩爰備粢盛以祭於神靈豐於首而仔於肩衛於後而䕶於前畀以嘉祥兮齒其兒而髪其黃兮年其増而嵗其長兮根其固而身其康兮神兮貺我神兮佑我永我年而夀我兮
  三次向腰鈴誦神歌祈請辭
  哲伊哷呼哲古伊雙寛列几筵兮以敬迓古伊雙寛潔粢盛兮以恭延古伊雙寛肅將迎兮盡敬古伊雙寛秘以祀兮申䖍古伊雙寛乘羽葆兮陟於位古伊雙寛應鈴響兮降於壇古伊雙寛
  四次揺腰鈴誦神歌禱辭
  籲者惟神迓者斐孫犧牲既陳奔走臣鄰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為某人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敬祝者貫九以盈具八以呈九期屆滿立杆禮行爰繫索繩爰備粢盛以祭於神靈豐於首而仔於肩衛於後而䕶於前畀以嘉祥兮齒其兒而髪其黃兮年其増而嵗其長兮根其固而身其康兮神兮貺我神兮佑我永我年而夀我兮
  大祭翌日祭天儀注
  大祭翌日祭天預期如前儀恭請
  
  菩薩像供於
  坤寧宮西楹大亭司爼太監等於
  神杆東北鋪油厚髙麗紙設包錫紅漆大案一西向卸下
  神杆以杆端向東斜仰於倚柱上杆首拄於地撤舊夾淨紙舊穿頸骨置銅海內化之
  神杆石前向上設紅漆髙案一供銀碟三中碟盛所灑米旁二碟空設置淨紙一張於案上離
  神杆石稍逺西北方設紅漆架一架上覆以紅氊架南設花木方盤桌一紅漆方盤二俱向後挨次而設盤內置案板數枚移紅銅鍋並銅海設於木盤之北竈門東向屆時司爼太監等進豬置於
  神杆石之東旁稍後首南向
  皇帝親詣行禮司香婦人於
  坤寧宮門內近楹處鋪
  皇帝行禮黃花紅氊
  皇帝進門對
  神杆向上跪司爼滿洲進向前立捧米碟灑米一次禱祝祭天畢又灑米二次退
  皇帝行禮興退如同
  皇后行禮
  皇帝居中
  皇后在西行禮司爼等俱退出於外太監等率祝禱祭
  天之司爼滿洲背立如遇
  皇帝
  皇后不親詣行禮日司祝捧
  皇帝御衣叩頭畢司爼太監等轉豬首向西置於包錫大案上省之司爼太監二舉銀裏木槽盆接血列於髙案上豬氣息後轉豬首向南順放司爼等即於院內去豬皮先以頸骨連精肉取下並擇取餘肉煮於紅銅鍋內餘俱按節解開擺列於銀裏木槽盆內置首於前以皮䝉葢其上南向順放於包錫大案上腸臟修整後亦貯於木槽盆內以盛血木槽盆橫放於盛肉木槽盆之前肉熟時司爼等向東列坐於木盤後以熟肉細切為絲先取精肉頸骨供於髙案西邊所設銀碟內膽貯於東邊所設銀碟內細絲小肉成後盛小肉絲二椀各置筯一雙稗米飯二椀各置匙一枚從東向西飯肉相間以供
  皇帝親詣行禮司爼滿洲仍如前儀捧米碟灑米一次禱祝祭天畢又灑米二次退叩頭畢司爼官司爼等以頸骨穿於
  神杆之端精肉及膽並所灑米俱貯於
  神杆斗內立起
  神杆淨紙夾於
  神杆與倚柱之間東首所供之小肉飯撤入
  坤寧宮內
  皇帝
  皇后受胙獻於
  皇帝
  皇后如遇
  皇帝
  皇后不行禮之日令在
  坤寧宮內人等食之西首所供之小肉飯留於外同鍋內所餘湯肉令司爼及太監等食之其餘生肉並銀裏木槽盆及包錫髙案油厚髙麗紙俱移入
  坤寧宮內如祭神儀取頭蹄燎燖腸內灌血煮於大鍋內大肉熟後盛於盤內置原處亦不許出戶令大臣侍衛等進內食之食畢司爼太監撤出油紙髙案及皮與骨皮油送交膳房骨則司爼官送潔淨處監視化而投之於河恭請
  
  菩薩像至西楹安奉於原位鍋海置於原處神架方盤等物各收於原處如遇雨雪司爼及司爼太監等張大油紙繖遮於祭天桌鍋之上
  大祭翌日祭天贊辭
  安哲上天監臨我覺羅某年生小子為某人祭天則呼某人本生年蠲精誠以薦薌兮執豕孔碩獻於昊蒼兮一以嘗兮二以將兮俾我某年生小子年其増而嵗其長兮根其固而身其康兮綏以安吉兮惠以嘉祥兮

  欽定八旗通志卷九十一
<史部,政書類,軍政之屬,欽定八旗通志>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八旗通志卷九十二
  典禮志十五
  滿洲祭神祭天典禮四求福儀注 求福祝辭獻雛雞背鐙祝辭 獻魚背鐙祝辭 獻雉背鐙祝辭 獻鮮背鐙祝辭堂子亭式殿祭馬神儀注 堂子亭式殿祭馬神祝辭 正日祭馬神儀注 正日祭馬神祝辭次日祭馬神祝辭求福儀注
  求福祭祀前期數日司俎官司俎司香等向無事故滿洲九家內攢取棉線並綢片敬捻線索二條紉以小方戒綢各三片釀醴酒前期一日司俎官二員帶領司俎二人司俎滿洲二人前往
  瀛臺㑹同奉宸苑官員監看砍取髙九尺圍徑三寸完整栁樹一株以黃布袱包褁賫至暫置於潔淨處屆期安設栁枝石於
  坤寧宮戶外廊下正中栁樹枝於石栁枝上懸掛鏤錢淨紙條一張三色戒綢三片
  神位仍如朝祭儀懸掛神幔供畢大低桌上供香碟三醴酒三琖豆擦餻九碟煠餻九碟打餻九盤炕沿下供醴酒一罇西炕南首設求福紅漆髙桌一桌上供醴酒九琖煮鯉魚二大碗稗米飯二碗水⿰子二碗其煠餻豆擦餻打餻皆於桌上各以九數層纍擺列髙桌後西炕上設褥二以練麻一縷繫於神箭之上以九家內攢取之各色棉線捻就線索二條暫懸掛於神箭上神箭立於西炕下所設酒罇之北其捻就黃綠色棉線索繩上以各色綢片夾繫之其本則繫於西山牆所釘鐵環末則穿出戶外繫於栁枝司香婦人等鋪叩頭黃花紅氊
  皇帝
  皇后親詣行禮入
  坤寧宮立於南首司俎首領太監司俎太監等如朝祭儀席地列坐奏三絃琵琶鳴拍扳司祝進擎神刀誦神歌禱祝三次毎次禱祝則大監等歌鄂囉
  羅禱畢司香舉線索練麻神箭授於司祝司香及司香婦人舁西首所設求福髙桌出於戶外供於栁枝前司祝左手擎神刀右手持神箭出進於桌前立司香婦人於檻內鋪黃花紅氊
  皇帝居中
  皇后在檻內東首跪司祝於桌之右首對栁枝舉揚神箭以練麻拂拭栁枝初次誦神歌禱畢司祝東向鞠躬舉神箭奉練麻於
  皇帝
  皇帝三捋而懷之鳴拍扳之太監等歌鄂囉羅司祝二次舉揚神箭誦神歌禱畢仍奉練麻於
  皇帝
  皇帝仍三捋而懷之太監等歌鄂囉羅司祝三次舉揚
  神箭誦神歌禱畢奉練麻於
  皇后
  皇后亦三捋而懷之太監等歌鄂囉羅
  皇帝
  皇后一叩頭興坐於西炕所鋪褥上舉桌上所供之酒灑於栁枝上以桌上所供之餻夾於栁枝所有枝義之間進求福髙桌置於原處司祝入進於
  神位前舉揚神箭誦神歌禱畢奉練麻於
  皇帝
  皇帝三捋而懷之如前儀司祝二次舉揚神箭誦神歌
  禱畢仍奉練麻於
  皇帝
  皇帝仍三捋而懷之司祝三次舉揚神箭誦神歌禱畢
  奉練麻於
  皇后
  皇后三捋而懷之如前儀毎一捋太監等仍歌鄂囉羅司祝以神刀授於司香取神箭上所繫之線索二條其神箭亦授於司香司香以神箭置於原處
  皇帝
  皇后興
  皇帝進於
  神位前跪於常祭行禮處一司祝奉線索一條於皇帝繫掛一司祝奉線索一條於
  皇后繫掛一司祝於西首跪祝祝畢一叩頭興合掌致
  
  皇帝
  皇后同一叩頭興
  皇帝
  皇后仍坐於西炕所鋪褥上司祝及司香等以所供福胙盛於碟內請
  皇帝
  皇后受福受福畢
  皇帝
  皇后興還宮所餘
  福胙均不令出戶俱分給司俎及宮中太監等食之不使稍有餘剩魚之鱗刺司俎官等持之投於潔淨河內栁枝上所夾之餻亦令衆人食之不使稍有餘剩其夕祭求福如夕祭儀繫幔於架上安奉
  神位炕上設二大低桌桌上供香碟五醴酒五琖豆擦餻九碟煠餻九碟打餻九盤司祝繫裙束腰鈴執手鼓如常祭儀誦神歌禱祝太監等仍擊鼓鳴拍扳禱祝畢司祝釋裙與腰鈴祝禱叩頭
  皇帝
  皇后行禮仍如夕祭儀叩頭畢所供之
  福胙亦不令出戶即釀酒所餘糟粕俱做為糜粥分給司俎及宮中太監等食之食畢取栁枝所繫線索收貯囊內仍懸掛於西山牆其栁枝司俎官司俎及司俎滿洲等送赴
  堂子至除夕同神杆淨紙化之
  皇帝
  皇后所掛線索過三日後解下
  皇后親持入
  坤寧宮授於司祝司祝接受貯於囊內懸掛之
  皇后一叩頭還宮
  樹栁枝求福司祝於戶外對栁枝舉揚神箭誦神歌禱辭
  佛立佛多鄂謨錫瑪瑪之神位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為某人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敬祝者聚九家之綵線樹栁枝以牽繩舉揚神箭以祈福佑以致敬誠憫我某年生小子憫我某年生小子為某人祭則呼某人本生年綏以多福承之於首介以繁祉服之於膺千祥薈集九敘阜盈亦既孔皆福祿來成神兮貺我神兮佑我豐於首而仔於肩衛於後而䕶於前畀以嘉祥兮偕老而成雙兮富厚而豐穰兮如葉之茂兮如本之榮兮食則體腴兮飲則滋營兮甘㫖其獻兮朱顏其鮮兮歲其增而根其固兮年其永而夀其延兮
  朝祭
  神前求福祝辭
  上天之子佛及菩薩大君先師三軍之帥闗聖帝君佛立佛多鄂謨錫瑪瑪之神位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為某人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敬祝者聚九家之綵線樹栁枝以牽繩舉揚神箭以祈福佑以致敬誠憫我某年生小子憫我某年生小子為某人祭則呼某人本生年綏以多福承之於首介以繁祉服之於膺千祥薈集九敘阜盈亦既孔皆福祿來成神兮貺我神兮佑我豐於首而仔於肩衛於後而䕶於前畀以嘉祥兮偕老而成雙兮富厚而豐穰兮如葉之茂兮如本之榮兮食則體腴兮飲則滋營兮甘㫖其獻兮朱顏其鮮兮歲其增而根其固兮年其永而夀其延兮
  夕祭
  神前求福祝辭
  上天之子年錫之神安春阿雅喇穆哩穆哩哈納丹岱琿納爾琿軒初恩都哩僧固拜滿章京納丹威瑚哩恩都䝉鄂樂喀屯諾延佛立佛多鄂謨錫瑪瑪之神位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為某人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敬祝者聚九家之綵線樹栁枝以牽繩舉揚神箭以祈福佑以致敬誠憫我某年生小子我某年生小子為某人祭則呼某人本生年綏以多福承之於首介以繁祉服之於膺千祥薈集九敘阜盈亦既孔皆福祿來成神兮貺我神兮佑我豐於首而仔於肩衛於後而䕶於前畀以嘉祥兮偕老而成雙兮富厚而豐穰兮如葉之茂兮如本之榮兮食則體腴兮飲則滋營兮甘㫖其獻兮朱顏其鮮兮歲其增而根其固兮年其永而夀其延兮
  謹案樹栁枝為嬰孩求福祭祀司祝於戶外對栁枝舉揚神箭誦神歌禱詞惟去偕老而成雙兮二句添改體其暢而身其康兮一句餘俱同上
  春季獻雛雞背鐙祭祀祝辭
  上天之子年錫之神安春阿雅喇穆哩穆哩哈納丹岱琿納爾琿軒初恩都哩僧固拜滿章京納丹威瑚哩恩都蒙鄂樂喀屯諾延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為某人祭則呼某人本生年敬以家畜珍禽嗌頸落羽以獻於神豐於首而仔於肩衛於後而䕶於前畀以嘉祥兮齒其兒而髮其黃兮年其增而歲其長兮根其固而身其康兮神兮貺我神兮佑我永我年而夀我兮
  謹案夏季獻子鵞背燈祭祀祝辭與春季獻雞祝辭同惟秋季獻魚則曰敬以江河所獲羞珍以獻於神冬季獻雉並獻各鮮則曰敬以山林所獲羞珍以獻於神餘俱同
  堂子亭式殿祭馬神儀注
  正日祭馬神於
  堂子亭式殿司俎官一員司俎一人於
  亭式殿內髙案下所立杉木柱上掛紙錢二十七張案上供打餻一盤醴酒一琖縛馬鬃尾綠紬條二十對又於地上所設低桌上供大椀二一盛酒一空設司香㸃香牧長牽白馬十匹立於
  亭式殿外甬路下東面向西奏三絃琵琶之太監二人於甬路上西面向東鳴拍板拊掌之看守
  堂子人東面向西俱坐司祝進跪司香舉臺琖授司祝司
  祝接受獻酒六次司俎官一員於
  亭式殿外階下東首立贊鳴拍板即奏三絃琵琶鳴拍板拊掌司祝毎獻酒將所獻之酒注於空椀內復自盛醴酒椀內挹新酒注於二琖中獻之毎獻酒司俎官贊歌鄂囉羅看守
  堂子人歌鄂囉羅六次獻畢以臺琖授於司香司祝一叩頭興合掌致敬司俎官贊停拍板其三絃琵琶拍板暫止司香舉神刀授司祝司祝接受神刀進司俎官贊鳴拍板即奏三絃琵琶鳴拍板拊掌司祝一叩頭興司俎官贊歌鄂囉羅則歌鄂囉羅司祝擎神刀禱祝三次誦神歌祝禱一次擎神刀禱祝時則歌鄂囉羅誦神歌祝禱三次如前儀如是九次畢司祝一叩頭興復禱祝三次以神刀授於司香司俎官贊停拍板其三絃琵琶拍板皆止司祝一叩頭興合掌致敬立於近髙案東首取案上縛馬鬃尾紬條於香爐上薰禱以縛馬鬃尾紬條授於司俎官退司俎官以縛馬鬃尾紬條授於牧長繫於馬之鬃尾所供餻酒分給牧長等
  正日為所乘馬祭祀
  堂子亭式殿祝辭
  上天之子紐歡台吉武篤本貝子某年生小子為某人之馬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為所乘馬敬祝者撫脊以起兮引鬛以興兮嘶風以奮兮噓霧以行兮食草以壯兮齧艾以騰兮溝穴其弗蹈兮盜賊其無攖兮神其貺我神其佑我
  正日祭馬神儀注
  正日為所乘馬於祭馬神室中祭朝祭
  神預將鑲紅片金黃緞神幔用黃棉線繩穿繫其上懸掛西山牆梁上南北所釘之二鐵環以淨紙二張各四折鏤錢四掛於神幔兩端舁供
  佛之髤金小亭連座奉安於神幔前東向啓亭門大炕上設紅漆大低桌二桌上供香碟三醴酒三琖打餻搓條餑餑九盤炕沿下供醴酒一罇罇前鋪紅氊設獻酒長低桌桌上列黃磁大椀二一盛醴酒一空設司俎大監等預進包錫紅漆大桌二設於中間屋內鍋旁西向分為二行擺列屆時司香㸃香司俎太監司俎等進豬二於
  祭室門外之右首皆北向奏三絃琵琶之司俎太監二司俎官司俎四首領太監一以次進三絃琵琶在前次五人排列均向上盤膝坐奏三絃琵琶鳴拍板其後司俎滿洲等屈一膝跪拊掌司祝進於獻酒桌前跪司香舉臺琖授司祝司祝接受獻酒六次毎一獻將所獻之酒注於空椀內復自盛醴酒椀內挹新酒注於二琖中以獻毎一獻司俎等歌鄂囉羅六次獻畢司祝以臺琖授於司香一叩頭興合掌致敬三絃琵琶拍板暫止司香及司香婦人撤盛酒之二椀並獻酒之桌設司祝叩頭小低桌司香舉神刀授司祝司祝執神刀進司俎等復奏三絃琵琶鳴拍板拊掌司祝一叩頭興司俎等歌鄂囉羅司祝擎神刀禱祝三次誦神歌一次擎神刀禱祝時司俎等復歌鄂囉羅誦神歌三次如前儀如是九次畢司祝跪一叩頭興又禱祝三次以神刀授於司香奏三絃琵琶鳴拍板人等起立避於旁司祝跪祝叩頭興合掌致敬司香婦人撤
  
  菩薩前供酒二琖移亭座稍後闔其門二香碟擎出戶外
  供於
  祭室檐下旁西山牆所設
  亭內移神幔稍南
  關帝神像前所供酒並香碟皆移正中酒罇以淨袱羃之奏三絃琵琶鳴拍板人等進坐於原處司香婦人斂氊三折之鋪於近炕沿處司香舉臺琖授於司祝司俎太監等舁一豬入門置炕沿下首西向司俎滿洲一人屈一膝跪按其豬司俎官及司俎首領太監內監等奏三絃琵琶鳴拍板拊掌司祝跪於炕沿下三折紅氊上斜向西南舉臺琖獻酒一次司俎等照前歌鄂囉羅獻畢司祝致禱以二琖酒合注一琖中司俎滿洲執豬耳司祝灌酒於豬耳內以臺琖授司香一叩頭三絃琵琶拍板暫止司俎滿洲執豬尾移轉豬首向東司俎太監等進前舁豬暫順放於包錫大桌上司香舉臺琖授司祝司祝接受臺琖舁第二豬入門獻酒灌酒如前儀以包錫大桌上二豬俱令首西向橫放省之毎桌前令司俎婦人二舉錫裏木槽盆接血司香婦人撤去氊進紅漆長桌設於西炕前以接血木槽盆列髙桌上撤去所供餻酒豬氣息後司俎等轉豬首順桌向南直放去其皮按節解開煮於大鍋內頭蹄及尾俱不去皮惟燎毛燖淨亦煮於大鍋內以臟腑置於錫裏木槽盆舁出院內整理潔淨舁進以盛血木槽盆就地安置司俎滿洲一人進於髙桌前屈一膝跪灌血於腸亦煮鍋內司俎太監等置皮於盛皮木槽盆內撤其包錫大桌二仍以膽與蹄甲貯紅漆小木碟內置於炕上所設之大低桌北首邊上俟肉熟時細切胙肉一椀設筯一雙供於大低桌正中以二豬之肉分置二錫裏木槽盆內前後腿分設四角胸膛向前尾樁向後肋列兩旁合湊畢置豬首於上復以臁胋連油整置於鼻柱上供於
  神位前長髙桌司香㸃香取縛馬鬃尾紅紬條七十對置於大低桌上司香婦人鋪紅氊一司香舉醴酒椀一司香舉空椀齊進立又一司香舉臺琖授司祝司祝進跪獻酒三次是獻也凡獻酒換琖注酒及司俎大監等奏三絃琵琶司俎等鳴拍板司俎滿洲拊掌歌鄂囉羅三次俱如前儀三獻畢以臺琖授於司香一叩頭興合掌致敬復跪祝叩頭興取桌上縛馬鬃尾紬條於香碟上薰禱授於司俎官司俎官授於上駟院侍衛侍衛等分給各廄祭肉皆盛盤內於桌前挨次擺列令上駟院大臣侍衛官員廄長廄丁等進內食之食畢司俎太監等撤出皮骨皮油給上駟院骨膽蹄甲並所掛淨紙司俎官送潔淨處化而投之於河隨將神幔收捲其二香碟並
  關帝神像前所供香碟一皆供於繪花紅漆抽屜桌之東
  邊其夕祭
  神儀預將鑲紅片金青緞神幔繫於黑漆架上用黃色皮條穿大小鈴七枚繫樺木桿稍懸於架梁之西其黑漆神位供於神幔之東北炕上設紅漆大低桌二桌上供香碟五醴酒五琖打餻搓條餑餑九盤炕沿下供醴酒一罇司俎大監等設桌如朝祭儀屆時進豬置於常放之處司香㸃香司香婦人以司祝祝禱時所坐黑漆杌置
  神位前司俎太監以鼓連架近杌安置司祝繫閃緞裙束
  腰鈴執手鼓進於
  神位前司俎太監二人進西向立一太監擊鼓一太監鳴
  拍板司祝先向
  神位坐於杌上擊手鼓誦請神歌祈請擊鼓太監一手擊鼓一㸃以和手鼔司祝拱立初次向後盤旋蹡步祝禱擊鼓太監雙手擊鼓三㸃以和手鼓司祝復盤旋蹡步前進祝禱擊鼓太監雙手擊鼓五㸃以和手鼓司祝拱立初次誦請神歌擊鼓五㸃柏板三鳴以和之二次向後向前盤旋蹡步祝禱惟擊鼓七㸃司祝拱立誦神歌以禱仍擊鼔五㸃拍板三鳴三次祝禱亦惟擊鼓十一㸃司祝拱立三次
  誦神歌以禱鼓擊四㸃末以雙槌交擊一次拍板仍三鳴以和之三次誦神歌禱畢司祝祝禱時惟擊鼓四㸃三鼔而止退司祝以手鼔授司香婦人釋閃緞裙腰鈴司香婦人鋪紅氊司香婦人復設司祝叩頭小低桌司祝禱叩頭畢酒罇以淨袱羃之司香婦人斂氊三折之鋪於近炕沿處置醴酒一椀空琖一於炕沿上司俎大監等舁豬入門置炕沿下首北向司俎滿洲一人屈一膝跪按其豬司祝跪於炕沿下三折紅氊上斜向東北從盛酒椀內挹酒注於琖中舉捧禱祝司爼滿洲執豬耳司祝灌酒於豬耳內以琖置炕沿一叩頭司俎滿洲執豬尾移轉豬首向南司俎大監等進前舁豬暫順放於包錫大桌上司祝跪從盛酒椀內挹酒注於琖中舁第二豬入門仍如前儀獻酒禱祝灌酒畢一叩頭興退置豬於包錫大桌上二豬俱令首西向省之毎桌前令司俎婦人二舉錫裏木槽盆接血司香婦人撤去氊進紅漆長髙桌設於北炕前以接血木槽盆列長髙桌上撤去大低桌上所供之餻惟留一盤豬氣息後司俎等轉豬首順桌向南直放其去皮節解灌血腸煮肉以及撤出包錫大桌俱如朝祭儀惟膽與蹄甲於竈內化之俟肉熟時細切胙肉五椀毎椀設筯一雙供於炕上二大低桌之上以二豬之肉分置二錫裏木槽盆內如朝祭儀供於
  神位前長髙桌司香㸃香取縛馬鬃尾青紬條三十對置於大低桌上司香婦人鋪紅氊司祝進跪祝叩頭合掌致敬司香婦人收氊以司祝所坐之杌置夕祭常放處又設小桌小腰鈴列於桌上神鈴置於桌之東撤出香碟內火並鐙掩竈內火展背鐙藍布幕蔽之衆俱退出闔戶擊鼓太監移鼔於幕前近處司祝坐於杌上初次誦神歌向神鈴祈請時擊鼓四㸃又雙槌交擊一次拍板三鳴以和之次
  司祝執鈴桿振鈴誦神歌以禱鼓擊五㸃拍板三鳴以和之司祝置神鈴初次誦神歌向腰鈴祈請鼔擊四㸃又雙槌交擊一次拍板三鳴以和之司祝搖腰鈴誦神歌以禱鼓擊五㸃拍板三鳴以和腰鈴之聲禱畢擊鼓三㸃拍板一鳴而止捲起背鐙神幕開戶移入鐙火撤祭肉取縛馬鬃尾青紬條於香碟上薰禱授於上駟院侍衛等分給各廄祭肉皮油及餻分給上駟院人等收捲神幔夕祭香碟五供於繪花黑漆抽屜桌之南邊
  正日為所乘馬於祭馬神室中朝祭誦神歌禱祝辭
  上天之子佛及菩薩大君先師三軍之帥關聖帝君某年生小子為某人之馬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令為所乘馬敬祝者撫脊以起兮引鬛以興兮嘶風以奮兮噓霧以行兮食草以壯兮齧艾以騰兮溝穴其弗蹈兮盜賊其無攖兮神其貺我神其佑我
  朝祭灌酒於豬耳禱辭
  上天之子三軍之帥關聖帝君某年生小子為某人之馬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為所乘馬敬獻粢盛嘉悅以享兮朝祭供肉祝辭
  上天之子三軍之帥關聖帝君某年生小子為某人之馬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為所乘馬敬祝者撫脊以起兮引鬛以興兮嘶風以奮兮噓霧以行兮食草以壯兮齧艾以騰兮溝穴其弗蹈兮盜賊其無攖兮神其貺我神其佑我
  夕祭坐於杌上誦神歌祈請辭
  自天而降阿琿年錫之神與日分精年錫之神年錫惟靈安春阿雅喇穆哩穆哩哈納丹岱琿納爾琿軒初恩都哩僧固拜滿章京納丹威瑚哩恩都䝉鄂樂喀屯諾延某年生小子為某人之馬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為所乘馬敬祝者撫脊以起兮引鬛以興兮嘶風以奮兮噓霧以行兮食草以壯兮齧艾以騰兮溝穴其弗蹈兮盜賊其無攖兮神其貺我神其佑我
  初次誦神歌禱辭
  納丹岱琿納爾琿軒初某年生小子為某人之馬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為所乘馬敬祝者撫脊以起兮引鬛以興兮嘶風以奮兮噓霧以行兮食草以壯兮齧艾以騰兮溝穴其弗蹈兮盜賊其無攖兮神其貺我神其佑我
  二次誦神歌禱辭
  恩都哩僧固僧固恩都哩某年生小子為某人之馬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為所乘馬敬祝者撫脊以起兮引鬛以興兮嘶風以奮兮噓霧以行兮食草以壯兮齧艾以騰兮溝穴其弗蹈兮盜賊其無攖兮神其貺我神其佑我
  末次誦神歌禱辭
  拜滿章京納丹威瑚哩恩都蒙鄂樂喀屯諾延某年生小子為某人之馬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為所乘馬敬祝者撫脊以起兮引鬛以興兮嘶風以奮兮噓霧以行兮食草以壯兮齧艾以騰兮溝穴其弗蹈兮盜賊其無攖兮神其貺我神其佑我
  誦神歌禱祝後跪祝辭
  上天之子年錫之神安春阿雅喇穆哩穆哩哈納丹岱琿納爾琿軒初恩都哩僧固拜滿章京納丹威瑚哩恩都䝉鄂樂喀屯諾延某年生小子為某人之馬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為所乘馬敬祝者撫脊以起兮引鬛以興兮嘶風以奮兮噓霧以行兮食草以壯兮齧艾以騰兮溝穴其弗蹈兮盜賊其無攖兮神其貺我神其佑我
  夕祭灌酒於豬耳禱辭
  上天之子年錫之神安春阿雅喇穆哩穆哩哈納丹岱琿納爾琿軒初恩都哩僧固拜滿章京納丹威瑚哩恩都𫎇鄂樂喀屯諾延某年生小子為某人之馬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為所乘馬敬獻粢盛嘉悅以享兮夕祭供肉祝辭
  上天之子年錫之神安春阿雅喇穆哩穆哩哈納丹岱琿納爾琿軒初恩都哩僧固拜滿章京納丹威瑚哩恩都䝉鄂樂喀屯諾延某年生小子為某人之馬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為所乘馬敬祝者撫脊以起兮引鬛以興兮嘶風以奮兮噓霧以行兮食草以壯兮齧艾以騰兮溝穴其弗蹈兮盜賊其無攖兮神其貺我神其佑我
  背鐙祭初次向神鈴誦神歌祈請辭
  哲伊呼呼哲納爾琿掩戶牖以迓神兮納爾琿息甑竈以迓神兮納爾琿肅將迎兮侑坐以俟納爾琿祕以祀兮几筵具陳納爾琿納丹岱琿藹然兮納爾琿卓爾歡鍾依惠然臨兮納爾琿感於神鈴兮來格納爾琿蒞於神鈴兮來歆納爾琿二次搖神鈴誦神歌禱辭
  納丹岱琿納爾琿軒初卓爾歡鍾依珠嚕珠克特亨某年生小子為某人之馬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為所乘馬敬祝者撫脊以起兮引鬛以興兮嘶風以奮兮噓霧以行兮食草以壯兮齧艾以騰兮溝穴其弗蹈兮盜賊其無攖兮神其貺我神其佑我
  三次向腰鈴誦神歌祈請辭
  哲伊呼呼哲古伊雙寛列几筵兮以敬迓古伊雙寛潔粢盛兮以恭延古伊雙寛肅將迎兮盡敬古伊雙寛秘以祀兮申䖍古伊雙寛乘羽葆兮陟於位古伊雙寛應鈴響兮降於壇古伊雙寛
  四次搖腰鈴誦神歌禱辭
  籲者惟神迓者斐孫犧牲既陳奔走臣鄰某年生小子為某人之馬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為所乘馬敬祝者撫脊以起兮引鬛以興兮嘶風以奮兮噓霧以行兮食草以壯兮齧艾以騰兮溝穴其弗蹈兮盜賊其無攖兮神其貺我神其佑我
  謹案次日為牧羣繁息於祭馬神室中祭祀儀注惟改今為所乘馬句為今為牧羣繁息餘俱同次日為牧羣繁息於祭馬神室中朝祭誦神歌禱祝辭
  上天之子佛及菩薩大君先師三軍之帥關聖帝君某年生小子為某人之馬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為牧羣繁息敬祝者撫脊以起兮引鬛以興兮嘶風以奮兮噓霧以行兮食草以壯兮齧艾以騰兮如萌芽之發育兮如根本之滋榮兮神其貺我神其佑我朝祭灌酒於豬耳禱辭
  上天之子三軍之帥關聖帝君某年生小子為某人之馬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為牧羣繁息敬獻粢盛嘉悅以享兮
  朝祭供肉祝辭
  上天之子三軍之帥關聖帝君某年生小子為某人之馬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為牧羣繁息敬祝者撫脊以起兮引鬛以興兮嘶風以奮兮噓霧以行兮食草以壯兮齧艾以騰兮如萌芽之發育兮如根本之滋榮兮神其貺我神其佑我
  夕祭坐於杌上誦神歌祈請辭
  自天而降阿琿年錫之神與日分精年錫之神年錫惟靈安春阿雅喇穆哩穆哩哈納丹岱琿納爾琿軒初恩都哩僧固拜滿章京納丹威瑚哩恩都䝉鄂樂喀屯諾延某年生小子為某人之馬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為牧羣繁息敬祝者撫脊以起兮引鬛以興兮嘶風以奮兮噓霧以行兮食草以壯兮齧艾以騰兮如萌芽之發育兮如根木之滋榮兮神其貺我神其佑我
  初次誦神歌禱辭
  納丹岱琿納爾琿軒初某年生小子為某人之馬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為牧羣繁息敬祝者撫脊以起兮引鬛以興兮嘶風以奮兮噓霧以行兮食草以壯兮齧艾以騰兮如萌芽之發育兮如根本之滋榮兮神其貺我神其佑我
  二次誦神歌禱辭
  恩都哩僧固僧固恩都哩某年生小子為某人之馬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為牧羣繁息敬祝者撫脊以起兮引鬛以興兮嘶風以奮兮噓霧以行兮食草以壯兮齧艾以騰兮如萌芽之發育兮如根本之滋榮兮神其貺我神其佑我
  末次誦神歌禱辭
  拜滿章京納丹威瑚哩恩都𫎇鄂樂喀屯諾延某年生小子為某人之馬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為牧羣繁息敬祝者撫脊以起兮引鬛以興兮嘶風以奮兮噓霧以行兮食草以壯兮齧艾以騰兮如萌芽之發育兮如根本之滋榮兮神其貺我神其佑我
  誦神歌禱祝後跪祝辭
  上天之子年錫之神安春阿雅喇穆哩穆哩哈納丹岱琿納爾琿軒初恩都哩僧固拜滿章京納丹威瑚哩恩都䝉鄂樂喀屯諾延某年生小子為某人之馬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為牧羣繁息敬祝者撫脊以起兮引鬛以興兮嘶風以奮兮噓霧以行兮食草以壯兮齧艾以騰兮如萌芽之發育兮如根本之滋榮兮神其貺我神其佑我
  夕祭灌酒於豬耳禱辭
  上天之子年錫之神安春阿雅喇穆哩穆哩哈納丹岱琿納爾琿軒初恩都哩僧固拜滿章京納丹威瑚哩恩都䝉鄂樂喀屯諾延某年生小子為某人之馬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為牧羣繁息敬獻粢盛嘉悅以享兮
  夕祭供肉祝辭
  上天之子年錫之神安春阿雅喇穆哩穆哩哈納丹岱琿納爾琿軒初恩都哩僧固拜滿章京納丹威瑚哩恩都𫎇鄂樂喀屯諾延某年生小子為某人之馬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為牧羣繁息敬祝者撫脊以起兮引鬛以興兮嘶風以奮兮噓霧以行兮食草以壯兮齧艾以騰兮如萌芽之發育兮如根本之滋榮兮神其貺我神其佑我
  背鐙祭初次向神鈴誦神歌祈請辭
  哲伊呼呼哲納爾琿掩戶牖以迓神兮納爾琿息甑竈以迓神兮納爾琿肅將迎兮侑座以俟納爾琿祕以祀兮凡筵具陳納爾琿納丹岱琿藹然降兮納爾琿卓爾歡鍾依惠然臨兮納爾琿感於神鈴兮來格納爾琿蒞於神鈴兮來歆納爾琿二次搖神鈴誦神歌禱辭
  納丹岱琿納爾琿軒初卓爾歡鍾依珠嚕珠克特亨某年生小子為某人之馬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為牧羣繁息敬祝者撫脊以起兮引鬛以興兮嘶風以奮兮噓霧以行兮食草以壯兮齧艾以騰兮如萌芽之發育兮如根本之滋榮兮神其貺我神其佑我三次向腰鈴誦神歌祈請辭
  哲伊呼呼哲古伊雙寛列几筵兮以敬迓古伊雙寛潔粢盛兮以恭延古伊雙寛肅將迎兮盡敬古伊雙寛祕以祀兮申䖍古伊雙寛乘羽葆兮陟於位古伊雙寛應鈴響兮降於壇古伊雙寛
  四次搖腰鈴誦神歌禱辭
  籲者惟神迓者斐孫犧牲既陳奔走臣鄰某年生小子為某人之馬祭則呼某人本生年今為牧羣繁息敬祝者撫脊以起兮引鬛以興兮嘶風以奮兮噓霧以行兮食草以壯兮齧艾以騰兮如萌芽之發育兮如根本之滋榮兮神其貺我神其佑我





  欽定八旗通志卷九十二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八旗通志卷九十三
  典禮志十六
  滿洲祭神祭天典禮五堂子陳設供噐 祭神噐皿 供獻物品 必用之項 坤寧宮陳設供噐 祭神噐皿 供獻物品造做類 成造噐皿 必用之項 馬神室內陳設供噐 祭祀噐皿 必用之項
  堂子陳設供噐
  饗殿內鑲紅片金黃縀神幔一
  銅香碟三
  黃漆大低桌二
  盛七里香鑲嵌螺鈿漆匣一
  盛噐皿黒漆𥪡櫃一
  掛拍板紅漆木架二
  黃紗矗燈四
  紅紙矗鐙三十二
  亭式殿內供楠木髙案一
  銅香鑪一
  案下設掛紙錢杉木柱一
  黃紗矗鐙四
  亭式殿前中間設立神杆石一
  兩邉設王貝勒貝子入八分公等立神杆石各一
  尚錫神亭內供楠木髙案一
  銅香鑪一
  案下設掛浄紙杉木柱一
  祭神器皿
  饗殿內獻酒楠木低桌一
  盛酒大藍花磁椀二
  盛酒紅花磁缸二
  浴
  佛黃大磁浴池一
  盛酒大黃磁椀二
  鐵神刀一
  三絃一連黃三梭布套
  琵琶一連黃三梭布套
  花梨木拍板十
  亭式殿內獻酒楠木低桌一
  盛酒大藍花磁椀二
  盛酒暗龍豆緑磁缸二
  尚錫神亭內盛酒大藍花磁椀一
  饗殿內鋪地涼蓆八方
  鋪甬路涼蓆十六方
  黃縀拜褥二
  盛拜褥硃漆箱一
  甬路中路鋪棕毯十八方
  供獻物品
  每月初一日
  堂子供餻酒俱照
  坤寧宮所供餻酒供獻外
  四月初八日浴
  佛供椵葉餑餑醴酒
  祭馬神正日供打餻醴酒
  春秋二祭立杆大祭索繩上掛黃緑白三色髙麗紙錢各二十七張
  亭式殿內掛黃緑白三色髙麗紙錢各二十七張
  掛紙錢用三色棉線各五錢
  正月初三日每月初一日四月初八日每逢祭馬神正日
  亭式殿內掛紙錢各二十七張
  掛紙錢用三色棉線各五錢
  每月初一日
  尚錫神亭內掛淨紙各二十七張不鏤錢文用整髙麗紙
  必用之項
  正月初一日
  亭式殿內㸃鐙用五兩重黃蠟燭三枝
  春秋二季大祭用索繩各三條
  索繩上夾九色綢條每色各九尺
  楠木神杆木頂各一分
  松木神杆各一
  神杆上懸長二丈染黃色髙麗布神旛各一捻索繩棉線各三觔八兩
  春秋二季染索繩紙錢髙麗布神旛用紫花各五觔
  槐子各五觔
  礬各一觔
  五兩重黃蠟燭各七枝
  浴
  佛用紅蜜八兩
  棉八兩
  五兩重黃蠟燭七枝
  十二月二十六日恭請
  神位供於
  堂子正月初二日由
  堂子請
  神位進
  宮㸃鐙籠用五兩重黃蠟燭各四枝
  坤寧宮陳設供噐
  供朝祭
  神繪花紅漆抽屜桌一
  供
  佛髤金小亭一
  座一
  鋪黃青紅三色蟒褥三
  髤金小亭一連座
  鋪黃青紅三色蟒褥三
  恭貯
  菩薩像黃漆木筒一
  恭貯
  闗帝神像紅漆木桶一
  神位前遮蔽黃綢袱一方
  包褁
  佛亭
  菩薩像
  闗帝神像木筒黃縀袱四方
  
  神位用大髙麗紙四張
  雕龍頭髹金紅漆三角架一對
  鑲紅片金黃縀神幔一
  穿繫神幔黃棉線䋲一條
  盛索繩髙麗布囊一
  繫練麻神箭一枝連黃綢套
  供夕祭
  神繪花黒漆抽屜桌一
  恭貯
  神位紅漆匣一
  黒漆架一
  鑲紅片金青縀神幔一
  繫神幔黃棉線䋲一條
  
  䝉古神有靠黒漆座一連紅片金褥
  黒貂褥一不鋪設置於匣內
  包褁夕祭
  神位黃紡絲袱四方
  大小鈴七枚穿黃色皮條連樺木桿
  小鐵腰鈴一分
  背鐙青表白裏夾綢幙二連黃絲䋲鐵環置放腰鈴有靠黒漆小杌一
  盛銀噐花梨木雕龍大櫃二
  小櫃十二
  朝祭夕祭鏤花鍍金銀香碟八
  西楹設供
  
  菩薩大亭一連黃片金褥
  楠木祭天神杆一連楠木圓斗
  立神杆楠木倚柱一
  立神杆石一
  栁樹枝石一
  盛七里香鑲嵌螺鈿漆匣一
  祭神噐皿
  供餻酒紅漆大低桌四
  供肉紅漆長髙桌一
  獻酒紅漆長低桌一
  司祝叩頭紅漆小低桌一
  省豬包錫紅漆大髙桌二
  供肉銀裏楠木大槽盆二
  盛血銀裏楠木小槽盆二
  獻神擺列縀疋紅漆低桌一
  獻神盛金銀錠繪畫金龍紅漆木碟一
  三弦一連黃三梭布套
  琵琶一連黃三梭布套
  繫三弦琵琶套縧各一條
  花梨木拍板十一
  鐵神刀一
  㸃香銀筯一雙
  司祝祝禱時所坐黒漆杌一
  㸃香銀瓦壠一
  㸃香銀匙一
  司祝所繫大腰鈴一分
  閃縀裙一
  鐡篐鼓一連紅漆架鼓槌
  手鼔一連包獺皮鼓槌
  偹用手鼓一連槌
  包褁手鼓與裙藍三梭布袱一方
  供餻銀盤十一
  獻酒銀臺二
  供酒銀琖十一
  供獻果品銀碟二十
  盛酒銀壺一
  供胙肉銀椀五
  烏木筯五雙
  灌血腸銀溜子一
  盛餻中等銀盤十三
  盛淨水磁缸二連架蓋
  打餻石一
  打餻木榔頭十
  分肉銅盤六十一
  灌血腸銅勺一
  添湯銅海一
  挹水紅銅勺一
  盛蜜紅銅壺一
  盛清酒藍花磁罇十
  煮肉接口廣鍋二
  包錫蓋二
  蒸餻廣鍋一
  盛胙肉銀鈷子二
  遮蔽神幔黃粗布袱二
  遮蔽炕沿褁柱子黃三梭布袱四
  遮蔽整理腸臓木槽盆白粗布袱二
  遮蔽盛麫有柄木槽盆三梭布袱九
  遮蔽盛搓條餑餑方盤三梭布袱十五
  遮蔽盛肉大盤白三梭布袱六
  遮蔽盛餻方盤三梭布袱三
  遮蔽設祭肉大桌黃粗布袱一
  遮蔽整理腸臓熱水三梭布袱六
  鋪地油厚髙麗紙三張
  遮蔽盛肉木槽盆油三梭布袱二
  鋪地油三梭布袱一
  遮蔽餻油紡絲袱八
  遮蔽肉湯油三梭布袱三
  擡酒罇黃漆架二
  紅漆竹槓九
  洗米盛麫擡肉大小有柄木槽盆八
  盛搓條餑餑方盤二十
  大小木槽盆二十
  遮蔽隔扇黃粗布袱二
  包淨紙索繩黃三梭布袱四
  遮蔽盛餻食盒畫龍黃三梭布袱二
  漉酒與湯髙麗布小方七十二塊
  挹湯亮鐵勺二
  挹水鐵勺四
  整理腸臓錫裏杉木槽盆四
  盛酒藍花磁罇四
  盛餻黃漆食盒五
  叩頭所鋪黃花紅氊二方
  黃縀圍頂八人輿二
  鋪輿黃紅蟒褥二
  黃翎氊帽黃縀駕衣帶四十八分
  黃縀衣帶四分
  引仗四對連黃綢套
  遮蓋紅氊紅漆架一
  偹用架一
  紅氊一方
  遮蔽供小肉稗米飯銀椀錫蓋四
  銀匙二
  銀三鑲烏木筯二雙
  祭天紅漆髙桌一
  切肉絲花梨木方盤桌一
  紅漆大方盤二
  切肉絲案板十
  煮祭天肉紅銅鍋一連紅銅蓋
  大銅海一
  擡銅海鈎四連䋲
  擡鍋鈎四連木柄
  遮蔽雨雪油紙大繖二
  鐵鐙二
  祭天遮蔽桌張白三梭布袱二
  遮蔽方盤白三梭布袱三
  遮蔽祭天肉腸贜白三梭布袱四
  求福紅漆大髙桌一
  大藍花磁椀二
  黃磁琖九
  揩抺地白粗布三十方
  抺布一丈六尺
  供獻物品
  正月初三日供饊子
  三月九月初一日供打餻搓條餑餑
  四月初八日五月初一日供椵葉餑餑
  六月初一日供蘇葉餑餑
  七月初一日供淋漿餻
  八月初一日供煠餃子
  常日俱供灑餻
  求福供打餻煠餻豆擦餻水⿰子鯉魚稗米飯醴酒
  三月初一日九月初一日供清酒
  每月初一日供醴酒
  常日供淨水
  正月初三日每月初一日供時鮮果品
  祭天供稗米飯並灑米
  立杆大祭次日祭天並祭馬神俱用大豬外每日祭神每月祭天用中等豬
  每日祭神神幔上掛連四淨紙二張
  供七里香八碟
  每次祭天於神杆上夾淨紙一張
  造做類
  正月供饊子以紅白稷米各磨麫搓為細條繞挽做成以蘇油煠熟盛於盤內供獻
  三月春季立杆大祭供打餻搓條餑餑以稷米蒸飯置於石用木榔頭打爛又以炒黃豆磨麫攙合拉成長條另於荍麥麫內攙以稷米麫攪合搓微長條繞攙煠以蘇油與打餻相間層累擺列朝祭則纍以九層餻之上以做搓條餑餑之麫做成鹿與松塔列於其上盛於盤內供獻夕祭則纍以五層以炒豆麫各一撮置扵其上盛於盤內供獻五月供椵葉餑餑以稷米為麫以小豆為饀用椵葉裹包蒸之盛於盤內供獻
  六月供蘇葉餑餑以稷米為麫以小豆為饀用蘇葉包褁蒸之盛於盤內供獻
  七月供淋漿餻以蒸稷米為麫入水攪勻盛於布袋內用布袱鋪於蒸篾箆置於其上澄汁下鋪鈴鐺麥外以氊裹蒸熟方切四角分為十分盛於盤內供獻
  八月供餃子以稷米蒸飯置於石上以木榔頭打之以小豆為饀形式微長用蘇油煠熟盛於盤內供獻
  九月秋季立杆大祭供打餻搓條餑餑一切造做悉如三月儀惟不用炒豆麫仍以蘓油合做餻上置小豆各一撮
  常月俱供灑餻以稷米麫層層撒於蒸箆之上下鋪小豆上灑小豆蒸熟方切四角分為十分盛於盤內供獻又名蒸餻
  四月初八日供椵葉餑餑成造如五月椵葉餑餑法求福供打餻仍以木榔頭打做攙入炒豆麫層纍擺列水⿰子亦如打餻法豆擦餻則以稷米為麫做為水⿰子粘以小豆蒸之煠餻亦用稷米為麫做為水⿰子以蘓油煠之椀內所盛之水⿰子則以稷米為麫做為小水⿰子煠熟以水研小豆為末拌以供獻
  毎嵗春秋二季立杆大祭釀所用清酒於四十日前在
  坤寕宮內西炕前安置釀清酒有臍眼缸之架下放錫接盤接盤下放木板一塊接盤上設缸先將稷米淘洗不留些㣲渣滓純如淨水後蒸為飯晾涼入於缸內另將麴硏為細末以玉泉水沸湯𪴤勻俟稍溫盛於籠屜上所淋麴水亦傾入缸內以拐木攪勻缸之上以有隔眼紅銅絲葢葢之其上以布袱遮蔽之若遇天寒以氊遮蔽之自釀酒之日起以神刀壓置缸上十日後仍如前法添入涼稷米飯麴水用拐木攪勻以布袱遮蔽之又過十日不入麴水以蒸稷米熱飯入於缸內仍用拐木攪勻以布袱遮蔽之得酒後以玉泉水滿貯於缸仍用長拐木攪勻次日榨之榨酒將畢稍留酒根復添入玉泉水攪勻二次榨之榨畢出糟粕於缸付之神廚另將稗米磨為細末攙入糟粕內蒸之各為塊或褁以榖草或褁以稲草遮以氊塊俟發二十一日成麴後穿其中為眼以䋲貫之掛於竈前每日燒柴百觔燻麴以得其色每月祭神所用醴酒於神廚內釀之預於三日前蒸稷米為飯攪以麴水即貯於罇內亦以小拐木攪勻以布袱遮蔽之若遇冬令置於煖處
  成造噐皿
  蒸稷米飯整木刳做接口籠屜二
  蒸餻托蒸箆子椵木撐六
  蒸稷米飯添水溜子二
  遮蔽籠屜白布套三
  遮蔽汲泉水桶黃三梭布袱三
  遮蔽盛淨水桶白粗布袱十二
  遮蔽稷米麫白三梭布袱二
  鋪籠屜白三梭布袱十二
  盛稷米白粗布夾袋二十
  做淋漿餻擠水髙麗布夾袋四
  做淋漿餻遮蓋籠屜蓋油三梭布袱一
  做淋漿餻遮蔽籠屜白氊一
  遮蔽做淋漿餻之麫白硬紗袱三
  紗篩籮底十二
  遮蔽淋漿餻髙麗布袱六
  遮蔽酒麴黑氊一
  盛稷米缸九
  收貯噐皿黒漆竪櫃二
  盛淨水紅漆杉木桶二十
  鐵篐杉木水桶二連扁擔
  盛肉絲鐵漏勺一
  蒸餻鐵鏟二
  燎頭蹄鐵義五
  鈎肉鐵鈎四
  遮蔽竈內火鐵門三分
  盛骨用包豬皮安鐵篐柱筒二
  釀清酒有臍眼大缸一連架
  遮蔽缸有隔眼紅銅絲蓋一
  安放酒缸松木板一
  接醸酒缸錫接盤一
  做蒸箆用線麻半觔
  做蒸箆秫稭六十束
  做遮麴水篐用稲草八十捆
  盛肉鐵漏笊籬四
  烙鐵一
  烙鐵板二
  剪子五
  碓房內安設碾子二
  拐磨子一
  木碓一分
  金斗一
  板斗一
  磨一
  椀一
  汲泉水桶十二
  整理肉鬆木桌二
  蒸餻用椵木鏟二
  做搓條餑餑松木低桌二十
  盛綢條棉線紅漆盒四
  盛麫大箥籮四
  栁斗四
  大小栁條筐七
  簸箕八
  瓢四
  打餻石一
  大小栁罐八連䋲
  笤箒六
  蒸稷米飯廣鍋一
  炒豆廣鍋一
  必用之項
  正月初三日供饊子祭祀做饊子用白稷米四金斗
  紅稷米四金斗
  釀醴酒用稷米一金斗五升
  取煠饊子油蘇子七金斗
  煮肉蒸餻釀醴酒用柴一千三百觔
  煮肉盛盤整理腸臓用白塩五觔
  時鮮果品十八碟
  中等豬四
  二月初一日供灑餻祭祀做灑餻用紅稷米四金斗
  釀醴酒用稷米一金斗五升
  白豇豆一板斗二升
  煮肉蒸餻釀醴酒用柴一千三百觔
  煮肉盛盤整理腸臓用白塩五觔
  時鮮果品十八碟
  中等豬四
  三月初一日供打餻大祭做打餻用紅稷米金斗四石
  釀清酒用稷米金斗一石
  做搓條餑餑用稷米金斗一石六斗
  荍麥金斗二石
  取煠搓條餑餑油蘇子金斗二石
  黃豆四金斗
  造麴用稗子米金斗一石
  煮肉蒸餻釀清酒炒豆煠搓條餑餑用柴五千觔煮肉盛盤整理腸臓用白塩五觔
  蒸稷米飯用五兩重黃蠟燭九枝
  一兩五錢重黃蠟燭八枝
  黃土二十筐
  時鮮果品十八碟
  大豬五
  四月初一日供灑餻祭祀做灑餻用紅稷米四金斗
  釀醴酒用稷米一金斗五升
  白豇豆一板斗二升
  煮肉蒸餻釀醴酒用柴一千二百觔
  煮肉盛盤整理腸臓用白塩五觔
  時鮮果品十八碟
  中等豬四
  五月初一日供椵葉餑餑祭祀做椵葉餑餑用紅稷米四金斗
  釀醴酒用稷米一金斗五升
  白豇豆一板斗二升
  椵葉一萬片
  蘇油十斤
  煮肉蒸餻釀醴酒用柴一千二百觔
  煮肉盛盤整理腸臓用白塩五觔
  時鮮果品十八碟
  中等豬四
  六月初一日供蘇葉餑餑祭祀做蘇葉餑餑用紅稷米四金斗
  釀醴酒用稷米一金斗五升
  白豇豆一板斗二升
  蘇葉一萬片
  蘇油十觔
  煮肉蒸餻釀醴酒用柴一千二百觔
  煮肉盛盤整理腸臓用白塩五觔
  時鮮果品十八碟
  中等豬四
  七月初一日供淋漿餻祭祀做淋漿餻用𪎭子米七金斗
  鈴鐺麥五金斗
  醸醴酒用稷米一金斗五升
  煮肉蒸淋漿餻釀酒用柴一千四百觔
  煮肉盛盤整理腸臓用白塩五觔
  時鮮果品十八碟
  中等豬四
  八月初一日供煠餃子祭祀做煠餃子用紅稷米八金斗
  釀醴酒用稷米一金斗五升
  白豇豆一板斗二升
  取煠餃子油用蘇子八金斗
  煮肉煠餃子釀醴酒用柴一千四百觔
  煮肉盛盤整理腸臓用白塩五觔
  時鮮果品十八碟
  中等豬四
  九月初一日供打餻大祭做打餻用紅稷米金斗四石
  釀清酒用稷米金斗一石
  做搓條餑餑用稷米金斗一石六斗
  荍麥金斗二石
  取煠搓條餑餑油用蘇子金斗二石
  小豆四金斗
  造麴用稗米金斗一石
  煮肉蒸餻釀清酒煠搓條餑餑用柴五千觔煮肉盛盤整理腸臓用白塩五觔
  蒸稷米飯用五兩重黃蠟燭九枝
  一兩五錢重黃蠟燭八枝
  黃土二十筐
  時鮮果品十八碟
  大豬五
  十月初一日供灑餻祭祀做灑餻用紅稷米四金斗
  釀醴酒用稷米一金斗五升
  白豇豆一板斗二升
  煮肉蒸餻釀醴酒用柴一千二百觔
  煮肉盛盤整理腸臓用白塩五觔
  時鮮果品十八碟
  中䓁豬四
  十一月初一日供灑餻祭祀做灑餻用紅稷米四金斗
  釀醴酒用稷米一金斗五升
  白豇豆一板斗二升
  煮肉蒸餻釀醴酒用柴一千二百觔
  煮肉盛盤整理腸臓用白塩五觔
  時鮮果品十八碟
  中等豬四
  十二月初一日供灑餻祭祀做灑餻用紅稷米四金斗
  釀醴酒用稷米一金斗五升
  白豇豆一板斗二升
  煮肉蒸餻釀醴酒用柴一千二百觔
  煮肉盛盤整理腸臓用白塩五觔
  時鮮果品十八碟
  中等豬四
  祭天用豬一
  稗米板斗一升
  白塩五觔
  煮肉與飯用柴三百五十觔
  整白連四淨紙一張
  求福祭祀做餻用紅稷米七金斗
  取油用蘇子六金斗
  黃豆一板斗
  白小豆一板斗
  稗米板斗一升
  小米板斗五升
  一觔八兩重鯉魚二尾
  練麻四兩
  髙醤八兩
  做索䋲用黃緑二色棉線一觔八兩
  索䋲上所夾綢條用九色綢每色各三尺
  做囊用髙麗布一丈二尺
  包褁栁枝用黃粗布袱二各長一丈寛五幅栁樹一株
  做餻釀酒煠餻煉油蒸魚煮稗米飯蒸豇豆餅子炒豆洗噐皿用柴一千五百觔
  四月初八日浴
  佛祭祀做椵葉餑餑用紅稷米四金斗
  白豇豆一板斗二升
  釀醴酒用稷米一金斗五升
  蘓油十觔
  椵葉一千片
  蒸餻釀酒用柴二百觔
  常日做所供灑餻用紅稷米四金斗
  小米一升二合
  白豇豆一板斗
  黃豆六合
  煮肉蒸餻用柴一千一百觔
  煮肉盛盤整理腸臓用白塩五觔
  中等豬四
  馬神室內陳設供噐
  紅漆繪花抽屜桌一
  供
  佛小亭一連座
  鋪黃青紅三色蟒褥三
  鑲紅片金黃縀神幔一
  繫神幔黃棉線䋲一條
  廊下西首安設紅漆大亭一
  供夕祭
  神黒漆繪花抽屜桌一
  黒漆架一
  鑲紅片金青縀神幔一
  繫神幔黃棉線䋲一條
  
  䝉古神有靠黒漆座一連紅片金褥
  大小鈴七枚穿黃色皮條連樺木桿
  小鐵腰鈴一分
  背鐙藍布幙二
  安放腰鈴有靠漆小杌一
  銅香碟八
  祭祀噐皿
  供餻紅漆大低桌四
  供肉紅漆長髙桌一
  獻酒紅漆長低桌一
  司祝叩頭紅漆小低桌一
  省豬紅漆包錫髙桌二
  供肉錫裏大木槽盆二
  接血錫裏小木槽盆二
  三弦一連黃三梭布套
  琵琶一連黃三梭布套
  拍板五
  鐵神刀一
  司祝祝禱時所坐黒漆杌一
  㸃香銅瓦瓏一
  銅匙一
  銅筯一雙
  司祝所繫大腰鈴一分
  閃縀裙一
  鐵篐鼓一連紅漆架鼓槌
  手鼔一連包獺皮鼓槌
  供餻大藍花磁盤九
  供酒藍花磁琖五
  供肉藍花磁椀五
  烏木筯五雙
  盛肉銅盤五十
  盛水缸二
  打餻石一
  煮肉大鍋二
  蒸餻大鍋一
  案板四
  司祝叩頭紅氊一方
  供獻物品
  打餻各九盤
  醴酒各二罇
  大豬各四
  七里香各八碟
  神幔懸掛鏤錢文連四淨紙各二張
  縛馬鬃尾三色綢條各一千七百六十對
  必用之項
  蒸稷米飯用紅稷米金斗一石五斗
  釀醴酒用稷米二金斗
  做搓條餑餑用稷米七金斗
  荍麥八金斗
  黃豆一金斗
  取煠搓條餑餑油用蘇子金斗一石
  煮肉蒸稷米飯煠搓條餑餑炒豆釀酒用柴三千二百觔
  一兩五錢重黃蠟燭十枝
  煮肉整理腸臓用白塩十觔
  蒸稷米飯用黃土十二筐







  欽定八旗通志卷九十三
<史部,政書類,軍政之屬,欽定八旗通志>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八旗通志卷九十四
  學校志
  謹案學校之制與選舉相表裏後世選舉與古異故學校之教亦異唐宋元明選舉之法又微異故學校之教從而亦微異大抵古司徒司樂論徳論材後世變而論文藝文藝之中唐以詞章為主而輔以經義宋經義詞章遞相主輔元明則經義為主而輔以詞章延佑之六經兼採古注洪武之三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沿為今體其選舉之法即其學校之教矣我
  國家
  列聖相承振興聖典宏奨儒風
  太祖
  太宗經綸草昧所為汲汲於興賢育才者選舉志載之詳
  
  世祖定鼎中原奄有四海府州縣衛諸學皆沿明代舊規而修舉益詳考核益慎於八旗子弟督課尤詳宗室則有宗學覺羅則有覺羅學八旗則有
  咸安宮景山及國子監所管諸官學八旗世職幼官又各有學皆簡其師長豐其廩餼嚴其章程明其勸懲所以造就而成全之者美意無乎不至良法無乎不周髦士蒸蒸亦遂響然而興起夫從龍勲舊閥閱相承
  景命熾昌貞元㑹合
  帝媯臣唐作於上而八元八凱應運挺生
  穆考寧王集其勲而八虞二虢乘時奮起麟麟炳炳照
  耀旂常為
  聖朝之股肱心膂為蒼生之霖雨舟楫蓋僂指不能以僕數此其人豈必待學校而始成哉然而
  列聖之意固以為搘拄萬古之綱常宜明大義經理天下之繁劇宜知大體其間氣特鍾之異才固不可限以常格至中人以上以下課以經義則不能不從事於講肄從事於講肄則不能不讀聖賢之書讀聖賢之書則耳濡目染漸至於心領神㑹曉然於事理之是非事
  君必能知大義臨事亦必能知大體即其限於材質不能大成者亦可嫻於禮教明於亷恥凜然不敢妄為而不失
  開國敦龎之舊俗信乎經文緯武具有
  睿裁
  大聖人智周萬物而
  慮通百代所以為教育計者深且逺矣豈徒使英俊之才殫思於雕繪之詞爭勝於訓詁之學與文士較短長哉謹詳述規制具著於篇作學校志
  學校志一
  國子監肄業
  順治十一年議准凡覺羅廕生照各官廕生例一體送監讀書期滿仍開送宗人府
  十八年
  恩詔滿漢官員文官在京四品以上在外三品以上武官在京在外二品以上各送一子入監讀書䕶軍統領副都統男爵世職侍郎學士以上之子俱為廕生其餘各官之子俱為監生
  康熙四年
  恩詔准廕者先送國子監讀書後授官職
  九年二月
  諭吏兵二部向來包衣佐領下官員子弟不准為廕監生今思內外官員効力相同加恩豈宜有異嗣後包衣佐領下官員子弟應否為廕監生爾部定議以聞尋議包衣下一品官子弟許其承廕二品至四品各廕一子入監讀書
  詔從所議
  十年奉
  上諭滿洲漢軍監生內有善於書寫者著禮部選送翰林院考定具奏所取監生不拘真草鍾王各家亦不論多寡選取彚送
  又議准滿洲監生並漢軍識滿漢字監生年滿者定期於二月八月咨部三月九月考試照考定名次挨補其漢軍止識漢字監生應與漢人一體於五月十五日考試
  是年議准八旗新舊生員內通行選㧞文行兼優者滿洲𫎇古起送二名漢軍起送二名入監肄業十二年覆准凡呈送八旗漢軍各官廕監生及官學生國子監於策論判語內酌量出題考試再令繙譯滿漢文一篇務湏嚴加闗防彌封各卷擇取文理優通者送部其未取者令囘監讀書如八旗各助教不行勤課者查出題㕘其滿洲識漢字廕監生官學生不在考試之例
  二十二年定覺羅廕生監生由國子監考試移送吏部
  二十四年議准入監肄業之選㧞貢生滿洲䝉古起送二名漢軍起送一名
  三十一年覆准國子監季考月課雖有成例嗣後考試務親身督課分別奨勵毎月朔望令滿漢肄業生齊集講書如視為具文不實心奉行從重議處
  三十六年閏三月國子監祭酒孫岳頒司業張豫章疏言國學中向於嵗副例俊而外另開選㧞一途自康熙十年及二十四年各舉行一次今又十有三年矣除鄉試中式及每年咨送吏部考職外所存舊選㧞寥寥無㡬應照舊例選㧞尋禮部議滿洲䝉古起送二名漢軍起送一名赴監肄業如無文行兼全者寧缺毋濫其卷冊俱由提督學政送部詳查劄監肄業如有冐濫者將考官糾㕘奉
  㫖依議
  四十八年十月奉
  上諭八旗漢軍人等亦著應武鄉㑹試隨經兵部題准八旗漢軍包衣武生併中書部院六品七品八品筆帖式廕生監生及監生之披甲䕶軍領催拜唐阿等有願應武鄉試者一體考試
  五十二年
  恩廕宗室一品二品照滿漢文武大臣例送一子入監讀書其未入八分公亦照民公例送一子入監讀書六十一年八月禮部尚書陳元龍疏言國子監監生皆由捐納入監能文之士稀少舊例各省學臣於每學生員內選㧞一名送監肄業此例停止已久應仍照康熙三十六年例令學政於每旗滿洲𫎇古共選㧞二名每旗漢軍選㧞一名如無文行兼優者寧缺勿濫如有冐濫將該學政照溺職例革職奉
  㫖依議
  雍正元年四月奉
  上諭八旗滿洲亦著應武鄉㑹試隨題准滿洲亦照漢軍考武之例廕生監生及監生之披甲䕶軍領催拜唐阿等有願應武鄉試者一體考試謹案八旗滿洲考試武場續於雍正十二年停止
  是年遵
  㫖選㧞滿洲䝉古毎旗起送二名漢軍毎旗起送一名入
  監肄業
  七年照例選㧞滿洲䝉古毎旗起送二名漢軍每旗起送一名入監肄業
  是年閏七月奉
  上諭凡由舉人考試補用之筆帖式俱准其與舉人一體㑹試其由貢監考試補用之筆帖式亦准於考試繙譯舉人時一同考試皆所以廣育人材使之各有所成就也至由貢監生員考試之小京官筆帖式其中未必無通曉舉業文藝之人若因其已經出仕遂不得與於鄉試則彼平日之所學莫由表見亦屬可惜著通行八旗凡由貢監生員考取之小京官筆帖式內若有願就鄉試者俱准其與舉子等一同入場考試使片善寸長不致遺棄以副國家教養人材之典
  八年三月工部侍郎兼管國子監祭酒孫嘉淦疏言
  皇上振興學校作育人材
  特發帑金以為太學諸生肄業之資
  皇恩普被率土懽忻但漢人貢生為數甚多而旗下選㧞不過數人臣前為學政考試八旗生員見其材質聰俊氣宇軒昂者實繁有人而皆溺記誦詞章之習不知返躬實踐修已治人之道似為可惜臣之愚見仰懇
  聖恩將旗下生員多行選㧞每旗或㧞八人或㧞十人令其入監肄業臣等與漢人貢生一體教導𠉀其學成之日
  皇上㨂用則滿漢之人才日出於吏治民生必有禆益或即以之補授助教等官使之督率生徒則八旗官學益加振興矣得
  㫖著果親王鄂爾竒孫嘉淦㑹同選㧞尋和碩果親王允禮等奏取得鑲黃旗積善等十三名正黃旗明福等十七名正白旗李國竒等十四名鑲白旗泰保等九名正紅旗明正等八名鑲紅旗興柱等七名正藍旗豐盛格等十六名鑲藍旗通善等十名八旗共計九十四名行文禮部劄送國子監肄業九年戶科給事中周榮祖疏言八旗貢監僅取馬歩箭合式即准應試誠恐文理荒疎者亦得倖進應令國子監𫝊示八旗貢監照例録科
  又國子監例載凡滿洲𫎇古漢軍貢監生於鄉試前一年行文該旗將恩㧞副嵗優等貢官廕生及捐納貢監查明該生旗分佐領年貌三代出身履厯如係官卷即註明祖父伯叔兄弟何項官職再轉行內務府各旗其有包衣貢監湏註明包衣滿
  洲䝉古漢軍字様造具清冊於鄉試年二月內咨送到監録科送試各省駐防八旗一體遵照辦理其呈騐貢監執照與漢貢監同
  十三年照例選㧞滿洲䝉古每旗起送二名漢軍每旗起送一名入監肄業
  乾隆元年奏准八旗㧞貢生肄業期滿咨呈吏部以筆帖式分班銓選遇官學助教員缺准與各部院咨送人員一同考選再漢軍㧞貢生仍准揀選川廣雲貴四省州縣佐貳官
  七年二月奉
  上諭㧞貢六年一舉為期太近嗣後定為十二年選㧞一次永著為例
  九年兵部侍郎舒赫徳請申嚴録科額數以滿合二字號貢監雖屬無多不得濫冐録取宜令國子監嚴加考試務以精通三場者録送
  二十四年禮部文稱八旗鄉試業奉
  上諭停止騎射應行文國子監録科分別官民字號造
  冊送部轉送順天府
  四十二年五月禮部議覆尚書兼府尹袁守侗奏請八旗貢監生員應鄉試者但令各該旗造冊移咨順天學政及國子監録科徑送順天府投捲入場其由部取冊轉送之處俱行停止應如所奏奉
  㫖依議
  又八旗考試恩監生將八旗官學算學欽天監肄業各生能通文理者三年一次由國子監奏請
  欽沠大臣考試取中後赴典薄𠫊填寫親供辦給執照一張偹載年貌三代旗分佐領並奏考緣由及所取𣲖大臣姓名考試年月付本生收執
  五十三年奏准正途貢監及廩增附加捐者由國子監照向例収考俊秀捐納貢監者屆期奏請
  欽𣲖大臣彚考
  附國子監規條
  一滿洲𫎇古漢軍監生責成八旗助教務在勤加教誨不得怠隋徇情以致廢弛
  一滿洲䝉古漢軍各監生入監日首謁
  先師廟各生排列殿墀禮生贊行四拜禮畢赴彛倫堂臺下序立謁見祭酒司業行四拜禮隨詣各堂師相見行二拜禮凡遇進監至大門外下馬不許乘馬出入
  一滿漢各監生於朔望日隨行釋奠禮外有講書覆講上書覆背諸課程每月三囘週而復始兩廂及六堂官講四書性理通鑑博士講五經
  一朔望日祭酒司業率屬員諸生拜謁
  文廟畢升堂講書
  一滿漢各監生聴講書後習讀講章有未能通曉者即赴講官處講解或赴兩廂質問毋得憚煩蓄疑安於愚昧
  一滿洲䝉古漢軍廕監生十嵗以上到監讀書俟年滿十八嵗考試咨部
  一滿洲䝉古漢軍例監生坐監二十四個月一滿漢各廕監生途遇師長歩行者旁立𠉀過乘騎者逺下趨避敢有藐忽抗行者決責
  一八旗各項監生請假取具該都統印文到日查明酌量准給
  一八旗各官學諸生逐日所填功課冊年終由各助教移付國子監呈堂查閲
  以上國子監肄業






  欽定八旗通志卷九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八旗通志卷九十五
  學校志二
  八旗官學上謹案上卷係官學生選補及在學肄業之事
  順治元年十一月國子監祭酒李若琳疏言近奉
  㫖滿洲官員子弟咸就成均肄業而國學在城東北隅諸子弟徃返晷短途遙臣等謹議滿洲八旗地方各覔空房一所立為書院將國學二㕔六堂教官分教八旗子弟各旗下仍設學長四人俱就各旗書院居住朝夕誨廸臣等不時親詣稽察勤惰仍定於每月逄六日各師長率子弟同進國子監臣當堂考課以示懲勸下禮部議行
  二年五月從國子監祭酒薛所藴請
  命滿洲子弟就學分為四處每處用伴讀十人勤加教習十日一次赴監考課遇春秋演射五日一次就本處習練俾文武兼資以儲實用
  是年九月増官學生額先是每佐領各取官學生一名以十名習漢書餘習滿書至是禮部奏請増額
  命每佐領增取一名於原額習漢書十名外加用十名餘
  俱滿書
  十一年題准八旗每佐領下留官學生各一名禮部㑹同國子監詳加察騐如學業無成者各歸佐領仍於本佐領下選擇頂補以後三年一次察騐永為定例
  十三年
  諭禮部文武乃治天下之極要不可偏向今見八旗人等専尚讀書有子弟幾人俱令讀書不肯習武殊違我朝以武功定天下之意爾部酌量每佐領下應讀滿漢書幾名更定具奏凡部院考用者俱照額定讀書子弟內選用考試額外私自讀書者部院不准選用考試是年禮部議定滿洲䝉古漢軍前經題明每佐領止留一人讀書滿洲䝉古官學生不徃外省作官止許在部院衙門選用且奉
  恩詔滿洲𫎇古三品官以上廕一子入監遇部院衙門考用之時此等亦可選用今滿洲䝉古仍照前定之例每佐領下止留一人其漢軍官學生既內外並用應於毎佐領一人外再添一人其考試生員舉人進士及部院衙門選用俱應於額定數內方准考選額外私自讀書者不准考選
  十四年正月禮部奏言䝉古官學生補用之缺少應合兩佐領出一人讀書漢軍官學生或仍舊例每佐領出二人讀書或因進士舉人生員停其考試視滿洲例每佐領止出一人讀書奉
  㫖漢軍官學生如滿洲例每佐領止出一人讀書
  十八年
  諭滿洲漢軍每佐領各增官學生一名共送子弟二人一習滿書一習漢書止許武官及甲兵子弟開送文官子弟不准開送
  康熙元年定八旗官學生每月赴監講書一次繙譯一次五日射箭一次
  又定八旗滿洲𫎇古漢軍隨印外郎缺由本旗咨報吏部行文到監於本旗年乆官學生內遴選一人咨送吏部考試繙譯補用
  六年題准凡官學生除該監照常考試外每年禮部嚴加考試一次分別等第送部録用如某旗官學生肄業怠廢即開列助教教習職名㕘處九年十一月禮部據國子監呈奏言
  世祖章皇帝時八旗官學生不論文武官員子弟每佐領下選擇二名移送國子監教習後順治十八年奉有文官子弟不許送官學生之
  㫖但官學生俱係部院衙門録用闗係𦂳要且今奉諭㫖文武廕監仍以部院衙門録用以後應仍遵世祖章皇帝時例不論文武官員子弟令本佐領將可學
  之人移送本監教習
  詔從所議
  十一年題准每佐領下裁官學生各一名於所留官學生內均分習學滿漢書
  是年四月禮部議覆𫎇古官學生補用之路合計不過數缺或數年方出一缺又有廕生監生間補官學生補用甚難今滿洲漢軍官學生奉
  㫖裁減每佐領止存一人䝉古官學生亦應裁減毎二佐
  領合留一人奉
  㫖依議
  十六年題准官學生以生員俊秀選補如本佐領下無生員俊秀方選補閒散人
  四十八年十月
  諭八旗漢軍人等亦著應武鄉㑹試隨經兵部題准八旗漢軍由官學生補授之外郎有願考武生者該旗開具姓名移送順天府照例考取武生鄉試時將
  所取武生該旗亦開列姓名移送順天府一體考試取中
  五十年改八旗官學生隨國子監六堂諸生在監肄業
  尋議改設四學每兩旗共為一學
  雍正元年九月吏部覆准國子監司業博禮條奏官學生等不可濫取應於該佐領下無論官兵子弟不許瞻徇情面擇其資性頴秀可以讀書上進者一人著㕘領佐領保送都統騐看移送國子監肄業務令實在學習不得徒飾虛名查設立官學原為作養人材肄業子弟豈容濫取應如博禮所請嗣後官學生缺出於佐領下選擇移送國子監衙門令其從實肄業
  二年覆准設立官學原欲清漢兼優精通繙譯以備部院衙門補用可任職事飭令國子監滿漢祭酒司業轉飭助教教習等官每日親臨官學將官學生內習滿文者教以書冩本摺字畫習文章者講論聖賢經傳習繙譯者熟繙古文淵鑒大學衍義等書祭酒司業不時廵行親查以勸勤儆惰每月傳至國子監考試一次分別優劣優者奨賞劣者戒懲俾有實效毋存虛名
  五年十月康親王果郡王議覆國子監祭酒孫嘉淦條奏八旗設立官學原欲比戶皆沾教澤不必拘定門第但學滿文者可用幼穉之人其學漢文繙譯者必得十四五以上資性聰敏之人方易啟廸嗣後選官學生務令該佐領擇聰明俊秀子弟申送騐看交與國子監當堂考録其年幼者令學滿文其稍長者令學漢文庻將來皆有可成再查舊例八旗滿洲䝉古漢軍每佐領下必選一人入學若拘於定額則恐草率塞責若聽其缺額又恐人數太少酌定每旗額設學生一百名內滿洲六十名蒙古二十名漢軍二十名其滿洲六十名內照例分三十名在滿書房習清文三十名在漢書房習漢文凡有學生缺出通在一旗選擇不必拘定佐領之數庶學生皆得秀良不致混行申送再查學舍乃諸生講誦之所今毎學止三四間一旗三學共十三四間不等實屬狹隘應將現今官房交還各該旗查收每旗另給官房一所二十餘間量可容百人誦習者著本旗修理俾諸生聚處其中則學舍寛適便於誦讀矣再八旗官學生向來皆無錢糧以故無力之家不能行走查得八旗䝉
  聖主洪恩設教養兵滿洲三千六百八十名䝉古四百八十名漢軍九百六十名滿洲𫎇古每名一月給銀三兩漢軍每名給銀二兩令其學習弓馬所以
  恵愛八旗之人典至渥也但查八旗教養兵有幼穉之人以充額數不能操弓上馬而官學生年壯者往往挑選披甲伏思今官學生內有年壯而讀書遲鈍者令囘旗披甲其所出之缺選年幼者補之以習滿文俟其稍長益學弓馬則彼此皆有禆益伏望
  聖恩飭令八旗將教養兵額數滿洲分出三十名䝉古漢軍各分出十名以此五十名錢糧給官學生計滿洲䝉古每名月領銀一兩五錢漢軍毎名一兩則壯者既有錢糧以學弓馬幼者亦有錢糧以學文藝長㓜並𫎇
  聖恩文武皆得造就矣應將八旗教養兵清查實數如目前現缺五十名者即照數目撥給官學如缺額之數不及五十名者俟其將來缺出陸續撥給官學以漸足五十名之數如此一轉移間則錢糧不必加增而官學生皆沾
  聖恩鼓舞振興矣奉
  㫖所議是依議
  十年奏准八旗漢軍舊家大臣子孫內無力延師者左翼二十一人右翼十一人每人月給銀二兩令其就本旗官學該助教與教習等課讀清漢書
  再於兩翼滿洲內選教騎射之教習各一間日赴學教國語並馬步射每人月給銀三兩
  乾隆三年奏准八旗子弟選取入學三年之內令其専誦經書朝夕講課三年後監臣考騐擇其材質聰穎有志力學者歸漢文班分𨽻教習令其専心講誦其年齒已長願學繙譯者歸滿文班分𨽻助教令専心繙譯
  是年尚書孫嘉淦奏稱官學舊例其學繙譯者考筆帖式而已間有粗通文義者考文武生員而已原以明經治事之實學非旦夕可致之功是以未敢専定章程查國子監㧞貢人等現䝉
  皇上天恩月給廩餼講求明經治事之學頗有端緒臣等請將八旗官學生之歸漢文班者不必専講四書亦使之講求經史為有用之學每三年一次録其可以應考者奏請
  欽㸃大臣來監考騐取其明通者授為監生由官學而陞之太學使與㧞貢人等明經治事期滿出色者一體保舉考選録用奉
  㫖著照所請行
  四年奏准各部寺八旗庫使員缺由國子監將本旗官學生嚴加考試繙譯取中四人併卷咨送吏部再行考擇充補
  六年奏准官學生歸漢文班者邇年以來頗知奮勉但諸生年幼度其資力止能於四書外専治一經史冊浩繁乍難責其研究見在加意教導至明年八九月間擇其可以應考者繕摺奏聞請
  欽㸃大臣試以經文一篇論一道其中文理明順者酌量㧞作監生令該旗造冊咨送本監與漢貢監生一同肄業講求明經治事之學期滿果有尤異者准予保舉
  十一年侍郎兼管國子監宗室徳沛奏言八旗官學子弟雖分清漢兩途但助教一官有督率一學之責不但教習繙譯即漢文功課亦應稽查奉
  㫖依議
  十二年將䝉古官學生額設二十名內挑入咸安宮學三名
  十六年議准嗣後各部寺八旗庫使員缺吏部行文到監將本旗宮學生考試繙譯毎缺一人咨送三人與覺羅官學生一併由吏部考擇充補三十一年議准嗣後挑取官學生十八嵗以下者肄業統以十年為率如學漢文者不能進學習繙譯及清話者不能考取中書筆帖式庫使概令咨囘本旗另挑差使
  三十二年奏准下五旗包衣毎旗各添設官學生十名滿洲六缺𫎇古二缺漢軍二缺照從前義學之例不給錢糧
  三十四年奏准官學生既經取中中書筆帖式庫使等官將來俱有出身之路未便令其在學𠉀補應即開缺另行挑取
  五十四年閏五月國子監奏請於官學生中騐其年幼而多熟經書及文理明順者隨時挑取給與雙分錢糧遇有缺出歸併每學限以十名之內寧缺毋濫若一二年內學業不進仍行甄退並於該學教習中擇其學問較優者將雙分錢糧官學生専令督課果能功課勤宻著有成效擬於報滿引
  見分別録用之後再行奏請咨部予以補官日紀録一
  次註冊奉
  㫖此項官學生額缺毎旗於百名內裁去十名添作出色學生膏火以示勸懲固不為多但於其中挑取十人給與雙分錢糧未免過優嗣後如遇甄汰時百名內陸續裁扣十名挑取多熟經書文理明白者二十名將此十名錢糧分為二十分給予既足以昭鼓勵又可以多育人材較為兩有裨益
  附國子監議定八旗官學生條例
  一八旗官學生由該旗都統選擇聰明俊秀子弟十八嵗以下者用印文咨送國子監該助教帶領上堂公同察騐視其資質可造然後記名注冊充補
  一官學生各有旗分如所居離本旗官學甚逺或天寒隂雨不能就學晷短途長未免曠時願於附近之別旗官學讀書者該助教帶領具呈准於附近官學讀書
  一官學生定例以辰時上學申時散學設立到學簿每日令該生親自畫到稽查勤惰如有連日到遲及三日不到者該助教即行申飭倘不悛改呈堂斥革如學生偷安曠業而助教徇隠姑容者察出記過議處
  一毎館各立功課簿該教習飭令學生將每日所讀之書某書某處起止古文某篇時文某篇每期所作之文是何題目照實填冩不得浮開月終彚交助教收存年終交國子監博士𠫊呈堂察核一漢館每日常課有授書背書講書囘講習字黙書諸事備書於功課冊滿館學生則每日教清書䝉古學生則每日教䝉古語
  一每月三八日漢館出題試文一篇五言六韻詩一首未能成篇者令作半篇滿館試繙譯或清書一道𫎇古試䝉古繙譯一道
  一䝉古弓箭教習每日輪館教演步騎二射一官學生於常課之外該助教教習每月㑹課一次漢館學生作文一篇䝉童背書一次滿洲䝉古二館學生各試繙譯一道又弓箭教習㑹同助教率領諸生出城校試馬步射一次
  一官學生於春秋二季赴監㑹考各一次該助教預先呈冊定期𫝊知學生分兩班考試試東四學漢文繙譯之日兼試西四學步騎二射試西四學漢文繙譯之日兼試東四學步騎二射學坐毋許不到其實在患病者先期呈堂俟病痊補試一季考漢文卷送滿漢堂官公同閱看滿文卷専送滿堂官閱看𫎇古卷専送䝉古堂官閱看評定等第張榜𫝊集優者予奬賞劣者面加訓飭一官學生季考列一等者奬賞紙筆墨刻由國子監檔子房交發到學該助教當堂分給以昭鼓勵一祭酒司業輪查各學該助教教習率領學生迎於堂下恭揖聼𠉀訓諭䝉童挑背經書已作文者挑講文理或現試文藝習繙譯者試以清文數行並查每日課程簿冊𫎇古亦然
  一每年嵗終該助教查明學生平日勤惰囘堂甄別量予去留
  一官學生內有願讀清書者助教看其年歳稍長文義粗通始准改學繙譯如新補到學未經讀過漢書者不得遽行撥入繙譯館
  一官學生文理荒疎經書不熟責成漢教習繙譯平常清書生疎責成滿教習其䝉古語亦然馬步射生疎責成弓箭教習如官學生懶惰浮㳺功課不進者聼該教習責懲不服者革退
  一官學生考取文生員繙譯生員如在學已滿十年者該助教帶領呈堂量予去留
  一官學生有告假穿孝百日及兩月一月者出具本佐領圖記投遞本學該助教具稿呈堂存案例不停止錢糧功服以下送殯後上學
  一官學生有告假隨任省親修理墳塋收取地租省視親伯叔兄弟者量其路程逺近如離京四十里告假在十日以內者取具本佐領圖記呈堂給假其告假一月兩月者行文該旗暫停錢糧俟銷假再行補復如過三個月即行旗開缺
  一官學生有告假隨任囘京及病痊呈請復班者該助教帶領呈堂騐看資性年嵗如尚可造就准其遇缺坐補
  一春秋丁祭官學生應在哲廡及
  崇聖祠四配兩廡執事該助教自行挑𣲖開送國子監先期隨班演禮有不到者查明革退
  一凡遇祭酒司業到任及封印開印助教各率官學生到監行禮
  一八旗新補入學助教同滿漢教習齊集學堂學生行三叩頭禮起俟助教分撥定館其見本館教習亦如之然後受業助教到任教習到館學生㕘見禮同
  一咸安宮學生缺出由該學咨取到監將本旗滿洲官學生內揀選俊秀者數名咨送
  一八旗滿洲䝉古漢軍都統舊設外郎缺出由該旗轉咨到監將本旗漢軍年乆官學生內揀選一名咨送吏部
  一八旗䝉古都統新設外郎缺出該旗咨取到監將本旗漢軍官學生內揀選滿漢兼優者一名咨送
  一唐古忒學生缺出由該學咨取到監將本旗䝉古官學生內考選能繙譯者數名咨送
  一經咒館咨取𫎇古官學生將能冩䝉古字者挑送
  一凡下五旗包衣官學生不准挑選外郎唐古忒學生
  一八旗官學生例不准挑補䕶軍馬甲拜唐阿及別項差使
  一八旗滿洲官學生准考庫使下五旗包衣官學生不准考庫使
  附八旗學舍
  一鑲黃旗官學在安定門內大興縣西圓恩寺衚衕共房三十七間
  一正黃旗官學在西直門內祖家街共房三十七間
  一正白旗官學在朝陽門內南小街新鮮衚衕共房二十八間
  一正紅旗官學在阜成門內巡捕𠫊衚衕共房四十七間
  一鑲白旗官學在東單牌樓之東象鼻子坑共房三十五間
  一鑲紅旗官學在宣武門內頭髮衚衕共房四十八間
  一正藍旗官學在東單牌樓之北新開路共房三十五間
  一鑲藍旗官學在西單牌樓之北甘石橋馬尾衚衕共房四十間
  謹案國子監例載凡八旗官學房屋墻垣有應修理處及毎年糊飾頂棚窻格等工由該學助教具稿呈堂咨行各該旗都統自行估計修理

  欽定八旗通志卷九十五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八旗通志卷九十六
  學校志三
  八旗官學下謹案此卷専志助教教習選補之事
  順治二年定酌取京省生員為八旗子弟伴讀每名月給米二斛以資贍養三年之內果教習子弟有成國子監咨行吏部敘用
  十二年覆准撤囘八旗教習生員令禮部㑹同國子監嚴加考試於監生中充補如在監仍能教習有成優加録用
  十六年題准教習既改用監生今後考選教習令該監自行取用
  十七年覆准考選教習止用恩㧞副榜嵗貢其准貢例監不准考取
  康熙三年議准八旗教習將在監恩㧞嵗副貢生齊集𨷺補
  四年題准恩㧞嵗副俱停止補用教習應於官廕準例監生內未經考職者考試補用
  六年五月御史傅感丁疏言教習冒濫請嚴遴選之法以後考取教習務將通曉經史原從文義考取出身者方許充補如將文理不通之人冒濫考取查出指名題㕘經禮部議覆應先儘恩㧞嵗副廕監生考取如無此項貢監生仍許將準例監生考取
  是年九月都察院左都御史王熈奏言將収滿洲之真才必先以教導之實事
  朝廷興學作人既以鄉㑹試収羅之國子監教養之而於八旗官學諸生復選滿漢分旗教習儲才育士之道可謂詳且備矣近者欽奉
  恩詔一時滿漢官廕監生入國學者倍多於前又部議各旗滿洲漢軍與漢人一體鄉㑹試業奉
  諭㫖則八旗廕監生應照漢官廕監之例從國子監應試其八旗官學生亦應照漢人考取應試矣查漢監生入監必分堂撥班先以月課繼以季課教法甚備其八旗廕監生習滿書者原有滿官教訓其習漢書者似應一體分派漢博士助教等官設立課程定期稽查必使各習一經兼及史鑑詳為講解俾令貫通務期成才以收實用至於八旗官學生定例每佐領各二人而考取録用之時少有學問優長者則漢教習監生誤之也查教習一項向於恩㧞嵗副中考取近年恩㧞嵗副乏人而旁及於納銀準例經御史傅感丁條議部議以恩㧞嵗副無人仍用納銀準例此等當入監之時既不由於考取及充教習之日自難責其優通巳身學業尚當在質疑問難之時為人師範豈能有成徳達材之益不過虛糜嵗月覬博一官無怪乎徒存官學之名而生徒無勤學之實也竊念納銀準例既不堪用恩㧞嵗副人數又少何若於舉人中願就教習者與恩㧞嵗副相兼考充此皆屢經考試之人較之納銀準例自不相同且舉人一項今既准其考授教授等官矣未有為漢生員師則有餘為官學生師則不足者也至於考取教習之法則應查照順治十五年以前之例禮部㑹同該監嚴加考選無止委之該監視為具文其八旗官學滿書既有滿司業助教等分旗稽查教習則習漢書者亦應派漢官不時親到官學稽查諸生之學業與教習之勤惰庶教學各有責成在國學者既善其法在官學者復得其人將見英才蔚起於
  朝廷儲才育士之大典或少有禆也奉
  㫖國子監為作養人材之地教習宜選用文理優長之人復嚴加稽查督課乃得真才以後教習應作何考試選取及分派博士等官向官學稽查勤惰之處俱著一併定議具奏
  尋禮部議八旗教習缺出舉人內有情願就旗下教習者取具同鄉京官印結如無同鄉在京印官即取該省藩司印結投國子監與恩㧞嵗副官廕及例監一體考試遇缺出之日限五日內𫝊集應考諸人彌封試卷封門出論題二策題一即日取定不許預取多人與文理荒疎者充數如該監徇情考取不公者查出題㕘議處其祭酒司業不時遣漢博士助教等官往官學稽查教習勤惰滿學生既有滿助教等管教不必交漢博士助教等官官學生除照常考試外一年一次嚴考將八旗分別等第送部其學生怠惰肄業甚劣者即開列該助教教習職名題㕘議處奉
  㫖依議
  十二年覆准八旗教習先因停止恩㧞嵗副故將官廕準例充補今選㧞副榜嵗貢既經議復應仍照舊例令其考充教習其舉人官廕並準例監生俱應停其考用
  雍正元年覆准八旗教習應將考取之新進士用一人考取之恩㧞嵗副貢生用一人如此分缺間補三年期滿新進士即照例補用恩㧞嵗副貢生仍咨部以知縣用挨年銓選至捐納嵗貢不准考充八旗教習
  是年奏准於八旗䝉古䕶軍領催驍騎校內有通曉經籍明白繙譯熟練國語𫎇古語者選為䝉古教習共十有六人與助教一同教習䝉古官學生四年奉
  㫖滿助教一官有教訓士子之責若只考字則雖年少不學但工繕寫者皆可入選可𫝊諭各部院衙門將滿洲筆帖式內為人老成有行止者保舉引見其應考繙譯者仍照例考試
  五年奏准繙譯舉人准其與八旗文舉人副榜貢生一例考試取補助教
  是年十月康親王果郡王議覆國子監祭酒孫嘉
  淦條奏官學生習漢字者毎旗設教習貢生五人輪流更換功課難以稽查應令毎教習名下各𣲖定學生若干人日處其中専心訓導則將來成否責有攸歸查景山現有漢教習十二人毎名一月闗銀二兩米隨錢糧毎年夏秋衣服各一套二年皮衣服一套毎日隨用肉菜煤炭等項該衙門領給今八旗教習既不許其分班更換則應足其衣食除毎日薪蔬難於支給不必比照景山外其毎年銀米等項俱應均照景山之例則衣食充裕而課讀自勤矣至教習期滿議敘國子監舊例皆用貢生三年期滿咨部以知縣𠉀選伏思三年之內若不問其勤惰槩行咨部銓選恐有草率塞責希圖僥倖之𡚁嗣後八旗教習入舘國子監堂官不時稽查如有懶惰者即斥退不准議敘其勤謹無過者三年期滿照例咨部以知縣𠉀選如有善於訓誘精勤不倦者再留教習三年俟六年期滿咨部以知縣即用如此則勤惰有分而善於誨誘者亦得乆於其職矣奉
  㫖所議是依議
  六年吏部議准𫎇古助教缺出於理藩院修書處䝉古筆帖式並國子監閒散巴克什內揀選皆由理藩院國子監兩衙門辦理擬定正陪咨送吏部帶領引
  見補用
  又議准䝉古教習缺出咨明理藩院挑取過監充補照例移咨原旗及䕶軍統領衙門停止差使其應得錢糧仍於原處給領
  十三年奉
  上諭助教一官専司訓迪必得老成謹慎之人方為有益嗣後年少者不准考試
  是年吏部議定助教一官必年過三十者方准考試
  乾隆八年奏准官學漢教習毎人給印冊二本該教習將三年內所教學生若干名並學業功課詳細填注俟期滿時一冊交新教習收存照例填注一冊呈送本監堂官察覈慎重分別如有實心訓課著有成效者列一等其訓課勤謹稍獲成效者列二等出具考語繕單引
  見一等者可否用為知縣並二等者或用知縣或用教
  職恭𠉀
  欽定仍歸原班銓選其列一等者仍照原議令在學再行教習三年果實心實力始終如一再將教習成效敘入摺內再填考語引
  見准以知縣即用
  十年奏准嗣後𫎇古教習酌以五年期滿由國子監詳加考覈實不能教導者斥令歸旗當差如有為人明白實心訓課者分別等第填注考語引
  見其奉
  㫖記名者以應陞之䕶軍驍騎校補用仍留在學行走由監行文該旗遇有員缺與在旗應陞人員分班間補
  十一年奏准滿洲助教員缺除舉人及恩抜副嵗貢生仍照舊考試外其現任筆帖式等止准舉人及恩拔副嵗貢生生員出身之筆帖式坐補至考試時於請繙譯題一道之外再請漢文論題一道
  欽㸃大臣嚴加考試如果清漢兼優方准録取引見充補教習
  十五年奏准考試滿助教准多取數人咨呈吏部一同引
  見俟記名後遇有員缺挨次補用
  十六年向來官學漢教習員缺由監臣將肄業之恩㧞副優嵗各生考取充補嗣後先期請
  命大臣一二人至監㑹同監臣公同考取將試卷彌封
  詳閱
  十七年奏准八旗世爵既經於兩翼設立官學將現在官學肄業之世爵子弟咨囘各旗外所有八旗官學各增設之漢教習一人相應裁汰教射教習亦咨囘本旗謹案增設世爵教習係雍正十三年侍郎鄂善所奏自乾隆十七年裁汰後至三十一年即以此八缺改設滿教習每學一人
  又奏准教射教習既經咨囘則毎學教射未有専員查䝉古教習每學現設二人䝉古學生止二十人內又有他處行走例不開缺者實在不過十數人無庸二人教習嗣後止以一人教習字話以一人教習騎射行文該旗遴選語音嫻熟弓馬可觀者充補
  十八年奏准𫎇古助教現在兼用䝉古進士其滿洲進士出身之現任筆帖式一體准其考試又奏准滿洲䝉古助教所司各異𫎇古助教無滿洲人員充補今考試滿洲助教其䝉古人員無庸収考
  三十一年奏准每旗裁去漢教習一缺添設滿教習一缺専訓繙譯照考試覺羅滿洲教習之例由國子監請
  㫖考試用繙譯題一道其應給公費衣服等項即以裁去漢缺之項給與其有原食錢糧及現任食俸者毋庸重給
  三十二年奉
  上諭嗣後現任
  陵寢筆帖式不准考試助教俟年滿囘京後准其考試
  附國子監現行則例
  一八旗官學毎學額設滿洲助教二員滿洲教習一人漢教習四人掌教滿洲漢軍學生䝉古助教一員𫎇古教習一人掌教䝉古學生弓箭教習一人掌教合學學生騎射凡有闗於學務者皆助教所職掌
  一國子監先期行文八旗將滿洲䝉古漢軍文進
  士文舉人恩㧞副嵗貢生文生員繙譯進士舉人繙譯生員及廢員造具旗分佐領年貌履厯清冊咨送到監行文各部院咨取筆帖式清冊與此同一滿漢教習缺出需人由八旗滿洲𫎇古漢軍將前項人員年逾三十嵗者咨送國子監奏請考試一滿洲教習有原食錢糧及現任食俸之筆帖式充補者已食有糧俸毋庸給與教習銀米其原未食俸及錢糧者照漢教習例給發
  一滿洲教習三年期滿由國子監查明平日勤惰及成就學生名數分別等第出具切實考語帶領引
  見後咨明吏部辦理及各旗查照
  一滿洲教習報滿核計三年中成就學生在四名以上者准其報滿不及四名者不准報滿
  一教習考取後而鄉㑹試中式者仍准充補已補而鄉㑹試中式者亦不開缺
  一教習丁憂病故應給賙助銀兩與肄業諸生同一八旗教習照
  景山教習例每年夏季應領紗袍褂各一件緯纓涼㡌一頂秋季應領縀綿袍褂各一件二年應領皮衣一套靴帽各一副由國子監咨明工部照例給發
  一八旗官學所有存貯書籍該助教查明新舊年月卷頁造冊用堂印敬謹収貯隨時督率皂役曬晾以防蠧蝕如有缺爛呈堂領補至教習及學生領讀之時該助教隨時檢發登記簿冊限日繳還遇有離任事故查明有無損失照冊交代
  以上八旗官學



  欽定八旗通志卷九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八旗通志卷九十七
  學校志四宗學 覺羅學 咸安宮官學 景山官學宗學
  順治九年十二月工科副理事官散都疏請毎旗各設宗學毎學用學行兼優滿漢官各一員為之師範凡未封宗室之子年十嵗以上者俱入宗學有放縱不循禮法者學師具報宗人府小則訓責大則奏聞其親王世子郡王亦應選用滿漢官各一員講論經史貝勒以下俱應勤加講閱以昭成就宗室人材之意得
  㫖每旗設滿洲官教習滿書其漢書聴從其便
  十年三月散都又疏言親王應各設在部博士滿洲進士漢軍進士各一員頂帯照騎都尉世子應各設在部筆帖式滿洲進士漢軍進士各一員頂帯照雲騎尉郡王應各設在官學閒散滿洲進士漢軍進士各一員頂帯照博士如滿洲漢軍進士不足於舉人內考用舉人不足於各王䕶衛內選用親王郡王等滿十嵗然後設立師傅宗室八學各設滿洲生員一員頂帶照筆帖式各員六年滿後考取優者録用
  詔從之
  康熙十二年題准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子弟年滿十嵗者於本府講讀經史諸書
  二十四年議准宗室子弟令延文學優贍者在各府第精専學習
  雍正二年立官學於宗室內揀選分尊年長者四人令其教習
  諭之曰朕惟睦族敦宗務先教化特立義學揀選爾等教習隨其資質勸學興行有不遵教訓者小則爾等自行懲勸大則揭報宗人府㑹同奏聞其行止端方精勤好學者無論年齒長幼即行保奏從來立教之術莫要於奨善懲惡善不奨不能使之勸惡不懲不能使之改爾等既膺簡任務期勤慎黽勉恪共厥職以副朕篤厚宗親殷勤教育之至意
  又覆准左右兩翼官房每翼各立一滿學一漢學王貝勒貝子公將軍閒散之十八嵗以下子弟除在家自讀者悉聴外其在官學子弟或清書或漢書隨其志願分別教授十九嵗以上已曽讀書之宗室有願讀書者亦聴其入學其教授人員於各部院司官中書內揀選四員每翼分與二員令教習清書禮部揀選教習四員毎翼分與二員令教習漢書至騎射亦屬𦂳要兵部於閒散官及䕶軍校䕶軍內揀選善騎射者四員毎翼分與二員於官學內修一箭道讀書之暇教習騎射以
  欽選之宗室四人為正教長宗人府選十六人為副教長如正教長缺出即擇副教長補授令伊等輪流值日不時勸勉教習禮義毎月考試一次將學業騎射優者平常者不及者分別等第申報註冊每春秋二季宗人府親試其學業優長騎射出衆者舉奏引
  見其值日教長月給銀三兩米三斗讀書子弟月給銀米同更按月各給川連紙一刀筆三枝墨一錠自十一月朔至正月晦各給炭百八十觔自五月朔至七月晦毎日給氷一塊教習清書之司官中書仍領該部院公費其教習漢書者照國子監教習例每月給米兩斛三十六月滿時咨送吏部照例補用其教習騎射者毎月給銀一兩所應給銀米筆墨紙炭氷塊行文該部支給所立宗室學房宗人府親閲應修之處派官料估領取工部錢糧修理至教習五年稱職舉其勤宣訓化實蹟保奏仍賞正教長每員縀四疋副教長每員縀二疋教習清書官員行文該部院議敘教習騎射人員交該旗以應陞之缺即用有不稱職者指㕘
  乾隆三年議准兩翼宗學設立總稽課程各二人以滿漢京堂官充之
  七年十二月奉
  上諭我朝崇尚本務原以弓馬清文為重而宗室誼屬天潢尤為切近向來宗室子弟俱講究清文精熟騎射誠恐學習漢文不免流於漢人浮靡之習是以順治十一年六月欽奉
  世祖章皇帝諭宗人府朕思習漢書入漢俗漸忘我滿洲舊制前准宗人府禮部所請設立宗學令宗室子弟讀書其內因派員教習滿書其願習漢書者各聴其便今思既習滿書即可將繙譯各漢書觀玩著永停其習漢字諸書専習滿書爾衙門𫝊示所以敦本實而黜浮華也近因雅爾哈善條奏設立宗學以漢文教習宗室子弟迄今已厯數年昨經考試並無佳卷即繙譯卷亦屬平常朕非過求文字出色其實在明通者實難其選即所取二三人不過於其內就短取長文理稍順
  而已尚恐未必盡出心裁或不免彼此商確湊集其於造就之方究無禆益也但既經考試著宗人府將所取之人照例帶領引見嗣後宗室子弟或有不能學習漢文者應聴其専精武藝其在宗學肄業者考試之時更應益加嚴肅至宗室進身之階原有襲封世職又可揀選侍衛及䕶軍㕘領等缺與其徒務章句虛文轉致荒廢本務不如嫻習武藝崇實黜浮儲為國家有用之器也可傳諭宗人府將此㫖明白曉諭宗室人等知之
  八年三月禮部帶領宗人府考取之宗室玉鼎柱等引
  見奉
  㫖考取之宗室玉鼎柱達林圖福喜俱准作進士與乙丑科㑹試中式之人一體殿試引見或選入翰林或以部屬等官補用𠉀朕臨時降㫖嗣後俱照此例行十年七月稽查右翼宗學通政司右通政熊學鵬奏言右翼宗學共設滿漢教習九人凡在館學生滿漢文藝之優劣教習人員訓課行走之勤惰皆應不時考核今稽查右翼宗學係臣與光祿寺卿沈起元二人俱係漢官於繙譯素未通曉請再派滿洲文臣一員公同稽查奉
  㫖著派開泰
  二十一年奏准裁宗學漢教習九人改為繙譯教習
  以上宗學
  覺羅學
  雍正七年
  上諭八旗內覺羅佐領或有或無向未畫一今既將下五旗覺羅佐領由各王屬下撤出作為公中佐領朕意均派八旗方為妥協前者宗人府設立宗學祇令教習宗室尚未及於覺羅覺羅人衆今若一槩歸併宗學教者勢難遍及應毎旗各立一衙門管轄覺羅或王或公派委一員統理令於各旗覺羅內揀選老成練達品行端方者一二人分管即於該旗衙門之旁設立一學除情願在家學習者外擇其可教之人令其讀書學射滿漢兼習所派出之管轄人員不時訓誨稽察如內有行止不端不知守法安分者即囘明宗人府王等令在該旗衙門居住學習禁止出門俟其改行遷善之後再囘明宗人府王等始許出門年底彚疏具題如此則於覺羅少年子弟大有裨益而人人皆可成就著宗人府王公等㑹同滿洲大學士六部尚書詳悉議奏
  是年十二月宗人府王公滿洲大學士六部尚書議覆我
  皇上敦宗睦族俯念覺羅等雖世系稍逺亦出自天潢是以由該王屬下撤出置之公中佐領茲又
  特命將七旗所有之覺羅佐領均之於八旗每旗各設一
  學令其讀書得以成就
  恩徳實為備至查七旗所有覺羅佐領共三十二分鑲黃旗七分正黃旗五分正白旗無有正紅旗七分鑲白旗五分鑲紅旗四分正藍旗二分鑲藍旗二分今應就便視其可移者每旗置為覺羅佐領四分將鑲黃旗七佐領內之佛保永昌阿堵鑲白旗之海蘭此四佐領移置正白旗正藍旗惟有覺羅佐領二分將鑲藍旗之永祿同保住此二佐領移置正藍旗共成四分將正黃旗之東武立正紅旗之得進圖爾得赫瑪喇熙此四佐領移置鑲藍旗再八旗各擇官房一所立為衙署旁設清漢各一學八旗覺羅內自八嵗以上十八嵗以下子弟俱令入學讀書其中有情願在家讀書者聴其自便其入官學讀書者清漢隨其所願而教之如十八嵗以上已曽讀書而又願入學讀書者亦准其入學至十八嵗以上未曽讀書者不可竟無教訓於毎月朔望𫝊集該旗公署宣講
  聖諭廣訓總管一旗覺羅之王公由宗人府將王公職名
  開列奏請
  欽㸃每旗派覺羅二人以為督教之長即交委出之王公㑹同宗人府王公務擇其才品能管轄人者挑取由各部院現任筆帖式內擇其老成能繙譯者揀選八人每旗各分一員教授清書由禮部揀選教習八人每旗各分一員教授漢書再行文兵部將現在十五善射或已退之十五善射內無論官兵揀選八人每旗各分一人令其教射於學舍院內修一習射之地令覺羅等於誦讀之暇兼以習射所選督教之長十六人令其毎日在學行走讀書之覺羅等有怠惰不學者各學之長即嚴加訓飭若不悛改即囘明管轄之王公嚴加訓責如有甚劣者報知宗人府拘於本旗衙署內教訓不准出外行走即不讀書之覺羅內有行為妄亂者亦拘於衙署之中教訓不准出外行走俟痛加悛改後告知宗人府始行放出由宗人府彚集奏
  聞再讀書之覺羅等若不時加考課則優劣不分無以懲勸令該管之王公等於毎年春秋二季親身考騐分別等第報知宗人府登記檔案如所學之書及騎射俱優者奏明引
  見擢用則劣者自知黽勉效法各加奮勵而學業可成矣至讀書之覺羅及督教人等毎月各給公費銀二兩其米石紙筆墨氷炭等物俱照宗學之例行文各該部領取教清書之筆帖式教漢書之教習亦照宗學之例教習三十六個月期滿行文吏部照例補用如懶惰不勤者咨送該部革職如有多教三年者將其多教之處一併咨部議敘再各學之覺羅有進文生員及繙譯生員至四人者將教清漢書之教習亦交部議敘其教射之人照筆帖式給與公費其衙署學舍著各旗揀擇足用之官房一所委員㑹同覺羅學長估計領取官租銀修理報部核銷再毎旗挑馬甲各二名以為𫝊事之用覺羅等讀書五年如果成就多人著宗人府詳查奏
  聞將該管之王公議敘派出之學長等如果勤慎教導令該王公報知宗人府另行保奏教射之人俟過五年以應陞之缺即用如怠惰不勤即㕘奏治罪如此則教習各勤於訓導而讀書之覺羅學業可成矣奉
  㫖依議
  以上覺羅學
  咸安宮官學
  雍正六年十一月奉
  上諭咸安宮內房屋現在空閒看景山官學生功課未専於內府佐領管領下幼童及官學生內選其俊秀者五六十名或百餘名委派翰林等即住居咸安宮教習彼處房屋亦多且有射箭之處其學房住房爾等酌量修理著令居住再挑選烏拉人㡬名於伊等讀書之暇令其教授清話弓馬伊等皆係幼童有欲帶僕人者准各帯一人㡬日後著囘家看往一次如是訓導其上進之子又加勤學庶可収堪用之材至伊等所需飲食紙筆弓箭等物並騎射之駑馬作何官給之處爾等妥議具奏
  七年四月總管內務府議奏臣等欽遵
  諭㫖於景山官學生佐領管領下自十三嵗以上二十三嵗以下之幼童看其俊秀可以學習者選得九十名於
  咸安宮內酌量修理讀書房屋三所每所各分給三十名令其讀書其教習著於翰林院官員揀選厚重者九人具奏每所派三人令勤加教授其教清話弓馬之人臣等於烏拉人及舊滿洲內挑選善教授者九人亦每所派三人於讀書之暇著令教授學習諸生年嵗大小不同可學習步射者著在
  咸安宮門前閒地教以步射可學習騎射者酌量時宜教以騎射
  紫禁內地闗係𦂳要應令諸生清晨入學日暮散歸如遇雨水祁寒之際教習學生有情願在內者即著宿居學內管理學房事務揀選內府官四員奏令専管應於掌儀司太監內選其老成者三人夜間巡察火燭所派太監即令管理學房官管轄其教習等如果教授有方諸生之學業可觀三年一次查勘將翰林等交部議敘教清話弓馬之人以應陞之缺陞用倘有疎懈怠玩不悉心教授者臣等指名題㕘學生內有滑懶不肖者革退另選查景山滿漢教習除官給飯食外無俸之教習每人月給銀二兩漢教習各給住房二間毎年給縀紗衣一套三年給縀面羊皮袍褂一套今選取教習等所食俸銀及官給飯食衣服應均照定例其翰林教習之住房於附近官房內撥給學生飯食照該班䕶軍之例除給與官米外每日每人用肉菜銀五分按月由內庫發給看管飯食及做飯使令等項於管領下領催蘇拉內酌派
  咸安宮門外西邉所有房屋撥給數間以為做飯之處所讀之書所需之筆墨紙張弓箭器皿騎射之駑馬鋪用蓆氈溫炕木柴煖手黒炭等物委官計算數目向各該處領取臣等仍不時身往稽察
  皇上命下之日行文翰林院揀選翰林欽天監選擇吉日
  令學生入學讀書可也奉
  㫖依議
  十二年五月翰林院侍讀學士保良奏言我
  皇上加恩內府子弟特設
  咸安宮官學漢教習教以文義滿教習教以清書弓箭又
  賜以紙筆飯食等物無非作養人材之至意也諸生沾被皇恩専心肄業自雍正七年七月開學以來迄今五載除新補學生外內有中式舉人副榜者四人有考中生員補廩者二十三人有兼習清書稍知繙譯者十三四人其餘雖質學不等然皆畧明大義弓箭俱有可觀但諸生學習日久年紀漸長二十以外者十有四五若不限以年分考試別其優劣無以示勸懲查宗學有五年一次考試之例今立學已屆五年伏祈
  皇上派員考試別以等第其年紀尚幼質堪成就者仍留學內讀書其年紀長成考在上等與考在下等均應作何發落令考試官考後請
  㫖嗣後或三年一考或五年一考著為定例永逺遵行如此不惟學生知所鼓舞儆戒而滿漢教習之勤惰優絀亦可因此而見矣奉
  㫖內務府總管等議奏
  九月總管內務府議照宗學例五年考試一次除陸續後進學生不能應考者不令其考試外其應考學生令管理官學翰林官查明送考其考試官由吏部開列職名奏派大臣一員司官一員內務府司官一員分為三日考試第一日考試漢文擬以四書二題第二日考試繙譯楷書清字擬以
  上諭一叚第三日考試騎射歩射其考場清漢文在掌儀司衙門騎歩射在正黃旗侍衛教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其監察官員派內府䕶軍統領一員䕶軍㕘領二員酌派䕶軍查看其所需桌張紙卷等項臣衙門派員料理其考試之學生定為三等一二等由考試官具奏作何録用請
  㫖定奪三等者仍留學肄業其年長質愚不能上進者即行革退又查得雍正十一年二月內將年滿教習等具奏奉
  㫖咸安宮景山教習疎懶怠忽不實心訓課者居多爾等將現今年滿實在勤慎者揀選帯領引見其餘仍令効力三年嗣後若不實心訓課即行㕘奏重處將此㫖傳諭兩學官員教習等知之欽此臣等謹遵
  諭㫖漢教習內三年期滿如果實心訓課行走優勤者臣
  衙門出具考語咨部引
  見以應陞之缺補用其訓課平等者三年期滿仍留三年俟六年期滿照依此例補用如不實心訓課者臣等即行𠫭奏其教清話馬步射之教習五年期滿教授盡心行走勤慎者於應陞之處列名不及者革退另選其不盡心教授者㕘奏重處如此則勤懲兼施誘勵備至學生等自必羣知奮興以歸於上進之途而教習等亦不至有草率偷安之弊矣請以此著為定例永逺遵行抑臣等更有請者
  咸安宮教清話馬歩射之教習原設九人今學生內既有稍知繙譯之人應請於九缺內扣除三缺改補繙譯教習三員此繙譯教習請照八旗助教之例由部考取三員令教繙譯清書五年期滿交部議敘奉
  㫖依議
  乾隆三十四年二月總管咸安宮官學教習邁拉遜㕘奏教習等怠惰曠功一摺奉
  上諭所有咸安宮稽查教習之張曾敞等著交部察議至觀保管理官學日乆並不實力整頓以致教習人員怠惰曠功若此若非邁拉遜查出㕘奏觀保尚在睡夢中觀保著交部嚴察議奏
  以上咸安宮官學
  景山官學
  康熙二十五年
  特命建設官學於北上門兩旁共給官房三十間滿官學三房漢官學三房毎房給桌二十張櫈十五條自五月初一日起至七月三十日止毎日給冰一塊自十一月初一日起至正月三十日止每日給炭二十斤中間十二月二十七日起至正月十六日扣除散學二十日不領六房牕戶著落內管領每年十一月內用毛頭紙糊飾
  是年議定景山官學生於內佐領內管領下選取三百六十六名
  又議定教習額數清書毎房設教習三員漢書毎房設教習四員
  又議准生員內有善於訓導願為教習者選擇移送各給衣食令教習三旗子弟
  又議定生員教習六年限滿以教諭即用其由官學內中式舉人副榜及捐貢之教習俱以知縣用又奉
  上諭內廷執事人閒散人內老成堪為師長者不分滿洲䝉古漢軍著挑選九名教滿書
  二十九年奉
  上諭內閣中書內善書善射者揀選三名教滿書仍照常
  陞轉
  三十一年議定於新添內管領三員下増選官學生定為三百八十八名
  三十四年奏准於新添滿洲佐領七員漢軍佐領六員內管領三員下仍挑選官學生三百八十八名官學生缺額即於新添佐領內管領下均勻選取
  三十八年議定停止官飯毎月毎人給公費錢一千文
  五十二年奉
  上諭於新科進士內揀有年紀者選取三名教習照常陞轉
  是年議定進士教習期滿陞用內閣中書雍正元年議准將
  御筆尖圈記名新進士挨次充補教習
  是年題准官學生三百八十八名俱於佐領內管領下閒散人挑取
  又議定教習六年期滿果官學生成就多者將中書等具題咨送吏部以應陞之缺即用內教習等亦以應陞缺即用
  又奏准停止公費仍給官飯教清書中書三員內教習六員亦照漢教習例
  又定官學生內生員每月給紙筆銀一両隨本佐領闗給
  三年議定教習員缺由禮部向吏部咨取𠉀選舉人向國子監咨取恩㧞嵗副貢生
  欽㸃大員考試選取三年期滿咨送吏部以應陞之缺
  補用
  十二年九月總管內務府議奏景山官學設立教習係一體給公費飯食誠為優渥學生等考試舉人生員筆帖式及挑選䕶軍披甲等差無不沾被
  皇恩但學生之優劣教習之勤惰亦當詳加考騐示以勸
  懲請照現定
  咸安宮官學之例令管理景山學官將應考之學生開送一同考試試官分別等次另摺具奏考在一二等者臣衙門另行請
  㫖其滿漢教習亦照例分別錄用奉
  㫖依議
  附㑹典所載則例
  景山官學額設人役滿漢六房毎房灑掃閒散人二名看房人一名
  教習廩給內教習食執事俸米中書教習食中書俸漢教習毎人給官房兩間每日給白米七合五勺豬肉一觔及鹽油菜蔬等物每月給銀二兩連米俱於漢軍佐領下闗領毎年夏季給官用紗袍褂各一件絨纓㡌各一頂秋季每人給官用緞棉袍褂各一件三年給官用縀面羊皮袍褂各一件皮㡌一頂皮靴一雙氈襪一雙滿漢教習毎年各給水筆二十四枝墨一兩二錢
  以上景山官學
  欽定八旗通志卷九十七
<史部,政書類,軍政之屬,欽定八旗通志>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八旗通志卷九十八
  學校志五世職幼學 清文學 教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官學 䝉古語學 算學 八旗義學附 盛京八旗官學 黒龍江官學
  世職幼學
  雍正七年閏七月八旗都統議覆都統竒爾薩所奏未及年嵗尚未上朝之佐領世職人員俱著義學肄業等語伏惟我
  皇上振興文教加恩八旗命每旗各立義學將閒散幼穉俱令讀書已咸被陶成矣臣等請照都統竒爾薩條奏將八旗滿洲𫎇古漢軍內有未及年嵗尚未上朝之佐領世職人員亦俱令入義學肄業其不在本旗地方居住者令都統將伊之佐領並職名出具印結移咨現住之旗分都統著就近入彼旗義學謹案義學於乾隆二十三年裁汰而兩翼別設世職新學詳本卷後如此則日後上朝於辦理任內事務亦屬有益奉
  㫖依議
  乾隆元年議准八旗世爵年二十以下者分撥各旗官學一同教習三年期滿該旗大臣逐加考試分別等第引
  見録用毎學各増漢教習一人各撥教射教習一人其
  應給月費等項照例支給
  三年奏准八旗世爵在官學學習三年期滿引
  見録用其雖滿三年而年未及二十嵗者仍留讀書俟
  滿二十嵗後再行請
  㫖考試
  十七年五月奉
  上諭近來八旗世襲官多有不習清語騎射流於不堪者此皆由自㓜襲官食祿不思上進只求安逸該都統亦不勤加教誨之所致也此等官員皆伊祖父所立至伊等承襲時因年嵗未及安居無事不勤正務任意流弛至於無用若給與差役行走伊等尚可成
  就但該旗之差役無幾至挑選侍衞竟有求情不到者著將伊等分入八旗䕶軍營在㕘領䕶軍校䕶軍上相兼行走令其習學騎射騎射果好奏補實缺如此可為成就㓜年之道其如何擬派差役坐補陞用留旗當差之處交軍機大臣㑹同八旗都統前鋒統領䕶軍統領等合議具奏尋㑹議奏言我
  皇上念世襲官員躭於安逸恐至無用著將伊等分在八旗䕶軍營量其品級擬與差役令其學習武藝實成就世職官員
  仁厚之至意也臣等查得八旗世襲官員內除大臣侍衞部院衙門各營及別項差役行走人員外其餘看守倉庫城街火堆等項官差即世職較多之旗分足分為三班若遇有告假患病隨圍等故即不足三班若將本旗原有職官移給別項差務則旗員之差役似覺過宻只有恩騎尉一項係
  皇上特恩増設之員未増此項世職之前旗員差役原無不敷查得現今在旗行走之恩騎尉共一百六十餘員即照此數將世襲官與恩騎尉一併挑選挑選時臣等㑹同領侍衞內大臣前鋒統領䕶軍統領詳細察看將其可學騎射清語者令戴空藍翎在侍衞上行走果有行走勤慎騎射清語可觀者挑侍衞時指名帶領引
  見補放如有不習騎射清語當差懶惰者若將伊等駁回本旗反遂其好逸之願請交該管大臣㕘奏革職其餘官員交前鋒統領䕶軍統領三品以上者著在副䕶軍㕘領上行走四五品者著在委䕶軍叅領行走六品者在䕶軍校上行走七八品者在委䕶軍校上行走若有勤學騎射清語當差勉力者以副䕶軍㕘領委䕶軍㕘領䕶軍校補用如有當差雖勤而騎射清語不能長進者駁回本旗當差如有差不力又無長進者即行㕘奏革職將本身世職另行襲放如此則世襲官員皆知奮勉有志者既得上進而於旗員差役亦不至有礙矣再八旗年嵗未及之幼官坐食半俸併無行走學習之處雖有入學讀書之例而入學者甚少此等幼童或驕養過甚不習武藝或自謂身已為官恣意妄行或比匪為非故至長大時賢者少而不肖者甚多臣查得年嵗未及之幼官共一百七十員若特派大臣教誨多有可成臣等詳細議定兩翼各設二學將米局現有官房交該部作速修理分給至管學之員請將頭二品大臣職名請
  㫖指派所有修理房屋添設教習學內應用煤炭冰水等項交該管大臣查例議奏八旗幼官內十嵗以上者應令入學習清語騎射俟三年期滿管學大臣請
  㫖派王大臣考騐清語騎射擬定等第頭等者帶領引見恭𠉀
  聖裁或以部屬或以侍衞用二等者交該旗印房行走或對品陞用三等者仍給半俸留學俟三年期滿考騐若仍無長進則教亦無益此等廢材請即行革職將應有世職另選應襲之人承襲如此則八旗世僕皆獲黽勉之途有用之材可望多覯矣奉
  㫖依議嗣後年幼襲官之人至十嵗以上即照此例令其入學所有在侍衞處䕶軍營行走者俟朕木蘭回鑾後親身考騐將此先行曉示令伊等各知奮勉如臨時仍有不能射箭者即照所請革職
  是年管理左右翼世職官學大臣議奏臣等將八旗米局酌量就近之處鑲黃正白㑹立一學鑲白正藍㑹立一學正黃正紅㑹立一學鑲紅鑲藍㑹立一學每翼派㕘領二員輪流稽察所有學務令其管理每學派領催二名馬甲八名分作三班聽𠉀差遣𫝊事臣等不時到學考察庶不至於怠惰廢弛矣至於挑取滿教習查漢軍義學例在該旗滿洲閒散官員筆帖式或革職降級人員內挑取每月給銀二兩若無米石者折給米價銀一兩今幼官學教習請照例於每翼挑取四人每學分設二員均給公費其教習騎射之人在䕶軍校驍騎校前鋒䕶軍內每翼各選四人照國子監助教例每月給公費銀一兩五錢如果教導有方俟三年期滿交部議敘不善教誨者即將該員駁回本旗係職官則交部察議兵丁則鞭責革退又原奏內有領給冰炭一項但支領氷炭等物車馬煩冗請每月改給公費銀四兩以為氷炭茶水之用所有經費均於八旗官房租銀內輪流動用年終奏銷奉
  㫖知道了
  是年奏准八旗世爵既經於兩翼設立官學教導將現在官學肄業之世爵子弟咨回各旗所有八旗官學増設之漢教習一人相應裁汰教射教習亦咨本旗
  三十八年四月奉
  上諭據范時綬奏稱現在官學讀書之鑲白旗滿洲恩騎尉倭什洪額素日庸愚懶惰教習等欲加責懲詎倭什洪額即以小刀自傷頭顱請將倭什洪額革職交該旗養傷俟平復時嚴加管束所遺恩騎尉另選承襲等語設立官學令年幼世襲官員在彼學習清語騎射原係造就伊等之隆恩倭什洪額素日並不上𦂳學習而教習等欲加責懲伊竟不服從反用小刀自傷額顱甚屬無恥倭什洪額身係滿洲世職豈宜如是況恩騎尉一官原因伊祖先所得世職襲次已滿朕復念彼勞績特恩賞給正宜感激朕恩上𦂳學習而反甘自暴棄實屬不堪若不嚴行處治何以炯戒滿洲世僕著將倭什洪額革職銷除旗籍發往黑龍江所有恩騎尉停止承襲其管理官學之大臣章京教習等著交部分別察議並將此通諭八旗知之
  以上世職幼學
  清文學
  雍正七年九月禮部議覆副都統劉汝霖所奏八旗漢軍各在就近地方選擇官房十數間立一清文學於滿洲閒散官員內擇其人品端方通曉清文者二人以充教習將佐領下無力延師之人揀選入學讀書再令本㕘領不時稽察其中有文理精通者於各部院考取繙譯時許本旗咨送以備考用其粗能通文射箭者即在本旗挑補領催馬甲以備抄録檔案之用至於所選教習果能實心効力教導有方請
  㫖交部議敘等語查八旗漢軍都統辦理事務用清文之處居多漢軍子弟學習清文甚屬𦂳要若不另設清文義學専司教訓而漢軍子弟清文生疎一切書寫事件恐致錯誤應如劉汝霖所奏令八旗漢軍各在本旗近地設立義學一所於毎佐領揀選一二人入學専習清文其教習交與滿洲都統㑹同漢軍都統於滿洲閒散官筆帖式或因公詿誤人員內擇其精通清文堪以管教者二人充補又於漢軍本旗內選善射者一二人乗子弟之暇教習射箭其所選教習官則月給公費銀二兩若閒散人則月給錢糧二兩米二斛其米石折銀俱在漢軍本旗公費銀兩內給與再令本旗㕘領不時稽察課業如子弟文理精通情願考試繙譯者吏部考取筆帖式時即閒散人亦准其具呈送考其粗能通文射箭者即在本旗挑補領催馬甲以備抄録檔案之用如有志上進願仍在義學肄業各聽其便該旗不得勒令挑補領催馬甲倘教習等視為具文不盡心教導本旗查出題㕘如果勤加教誨三年內子弟能熟清文本旗分別等第請
  㫖交部議敘如此則漢軍皆嫻熟清文射法而我皇上作養之恩益溥徧無既矣奉
  㫖依議選擇教習人員著帶來引見
  十月八旗王大臣議覆㕘領阿魯所奏毎甲喇請立一清文學舍除大臣官員子弟情願在家學習及官學讀漢書者外其十二嵗以上餘丁俱令入學習清書騎射教導倫理等語查滿洲佐領下餘丁雖俱交能清文之領催馬甲等教訓並未立有學舍應如阿魯所請毎甲喇立一學舍教訓除漢軍餘丁已照劉汝霖條奏立學外其滿洲䝉古旗分請於旗下官員內每甲喇選擇五間令為學舍若該旗無房於他旗附近之房選擇五間立為學舍於毎旗前鋒䕶軍領催馬甲內挑老成通曉清文能教訓者二人令為師長除大臣子弟願入官學義學讀漢書及在家學習外其十二嵗以上餘丁俱令教清文清語每甲喇或章京或驍騎校派出一員令教導倫理騎射其䝉古旗分亦照此設立學舍並教以䝉古語該㕘領不時稽察臣等亦不時稽察一年一次考試其教訓好者官員則給以紀録兵丁則記檔遇應陞之處送名若不以事為事教導惰懈者官員則題㕘察議兵丁則革退另選如此則餘丁皆得仰沾
  皇恩不數年間俱得成就矣奉
  㫖依議
  十二年議准清文學年滿教習分為三等其所教子弟內有能考中繙譯外郎筆帖式者作為頭等交部議敘所教子弟雖未有考試之人有能寫清字楷書併粗通繙譯者將該教習作為二等再留學三年如所教子弟止能寫清字併粗通清語者作為三等撥回原處
  乾隆三年議准八旗漢軍清文教習年滿者所教子弟肄業果優有能考中繙譯外郎筆帖式繙譯生員者作為頭等仍照原議交部議敘若雖無考中之人尚有能寫清字楷書併粗通繙譯及通曉
  清話者為二等照原議留學三年若所教之人並無粗曉繙譯清話又不能繕寫清字楷書是該教習並不實心教誨係現任筆帖式閒散官充當者即時交部查議係廢員充當者即時駁回永不敘用仍嚴飭稽察之㕘領官不時查報
  二十三年奉
  㫖裁去八旗義學此項八旗清文學仍行存留遇有教習缺出仍照例奏請補授遇有考試貼寫中書筆帖式繙譯謄録等項其義學內學生仍准一體考試
  以上清文學
  教塲官學
  雍正元年九月八旗都統議奏查八旗教塲蓋造房屋令貧乏兵丁居住每月每旗派㕘領一員在教塲居住稽查飲酒賭博等事兵丁有犯將該㕘領照例治罪茲因日久未免漸弛請嚴行稽查倘有疎忽從重議處至教塲內居住兵丁無力延師教訓子弟應於各教塲俱設一學該旗選擇老成善清書騎射者二人令其教習各都統等揀擇地方交部造房五間以為學舍如此則教塲兵丁子弟俱有肄業之所庶可仰副
  聖主教育滿洲之至意也奉
  㫖依議
  十年奉
  上諭圓明園兵丁朕從前未經細看此次大閱細看沿途站立管道之兵丁氣象較前甚優圓明園之八旗及內府三旗賞給教習令伊等子弟學習漢書著果親王等議奏
  是年四月果親王允禮等議覆八旗及內府三旗營房向因地勢建造故相隔逺近不一今䝉
  聖恩設立學舍當視營房之逺近建造查鑲黃正黃正白鑲白四旗營房相近應造學舍一所設教習二名正紅鑲紅二旗營房相近應造學舍一所設教習一名正藍鑲藍二旗營房相隔甚逺不便設立一學毎旗各應造學舍一所各設教習一名其內府三旗既同一營房應造學舍一所設教習一名共造學舍五所挑取教習六名其教習於八旗及內府生員內擇其能訓誨者為之四年一換每月給錢糧二兩每年三季共給米二十一斛二斗如有善於教訓誠屬優等者咨行吏部以筆帖式補用其平常者駁回該旗其教誨甚劣者將生員革退其缺另行挑取奉
  㫖依議
  以上教塲官學
  䝉古語學
  雍正元年十一月副都統竒爾薩奏請八旗𫎇古佐領下各建立官學教習䝉古書話尋八旗都統等議奏每旗設立一學揀選能䝉古書話者為助教教習子弟於毎佐領下擇可學者一人令其肄業其助教員缺交吏部㑹同理藩院考取引
  見補授再於八旗前鋒䕶軍領催馬甲內擇其能𫎇古書話者令協同助教教習其如何録用之處應交部另議具奏尋吏部議得助教八人外其協同教習之人遇助教缺出由理藩院考選擬定正陪咨送吏部引
  見補授其肄業人等准其考試以䝉古筆帖式補用並奉㫖依議
  以上䝉古語學
  算學
  康熙九年九月
  諭禮部天文闗係重大必選擇得人令其専心習學方能通曉精微可選取官學生與漢天文生一同習學有精通者俟欽天監員缺考試補用
  尋禮部議於官學生內每旗選取十名交欽天監分科學習有精通者俟滿漢博士缺出補用
  詔從所議
  雍正十二年奏准康熙五十二年設算學於
  暢春園之䝉養齋簡大臣官員精於數學者司其事
  特命皇子親王董之選八旗世家子弟學習算法又簡滿漢大臣翰林官纂修數理精藴及律呂諸書至雍正元年告成
  御製序文鐫版頒行自明季司天失職過差罕稽至此而推步測驗㒺不協應際此理數大備之時正當淵源傳授垂諸億萬斯年應於八旗官學増設算學教習十有六人教授官學生算法毎旗官學擇資質明敏者三十餘人定以未時起申時止學習算法
  乾隆三年奏准設立官學教養八旗子弟専以讀書繙譯為業以備將來録用至算法一藝理數精微非童稚所能驟通況以一時之蹔教授三十餘人勢難遍及又按算法乃欽天監専司其如何教
  習録取之處應令酌量辦理其官學生習算法概行停止案停止算學係由尚書孫嘉淦奏准
  又奏准算學設漢教習二人即於奏停八旗官學內教習算學之人充補月廩等項照八旗官學漢教習例五年期滿果能盡心訓課著有成效者該管大員奏交吏部議敘舉人筆帖式充補者交與欽天監以靈臺郎補用貢監生員充補者以挈壺正補用官學生算學生充補者以博士補用將來教習員闕於奏停教習㧞補完日令該管大員㑹同欽天監於學內教習有成之人考選充補又奏准就欽天監附近専立算學一所額設滿洲漢人各十有二人𫎇古漢軍各六人滿洲𫎇古漢軍即於八旗官學內擇其從前曽學算法資性相近願學者不拘旗分選取漢人無論舉貢生童或世業子弟取同鄉京官印結具呈國子監㑹同管理算學大臣考試秉公録取案復設算學於欽天監附近之地係由大學士鄂爾泰議准
  又奏准算法中線面體三部各限一年通曉七政共限二年毎季小試嵗終大試由算學㑹同欽天監考試勤敏者奨勵怠惰者黜退別補
  又奏准算學生每月膏火照官學生例在本旗咨領
  又議准欽天監天文生向於本旗考取生監補用今應將五年期滿算學生學有成效者由該管大員㑹同欽天監秉公考取擬定名次咨吏部注冊俟各本旗天文生缺挨補至考取生監停其補用再天文生每旗滿洲二人漢軍一人並無䝉古今算學生既有䝉古六人為數無多應與滿洲算學生一同考送吏部按定名次歸各該旗補用漢算學生五年期滿一同考取舉人引
  見以博士用貢監生童以天文生補用
  四年奏准算學隸國子監管轄應稱國子監算學所有考校一應文移案卷即用監印鈐蓋
  又奏准算學教習之飯食衣服由監行文支給十年奏准欽天監肄業生二十四人撥歸算學肄業毋庸別給膏火倘教習不敷即選學業有成之算學生協同分教已補者即食本俸未補者仍領學生膏火一應教習應試考取天文生均照算學生例
  十二年奏准算學額設教習二人協同分教三人嗣後教習未滿五年分教未經實授遇有陞任如實心訓課勤慎稱職之人均仍留教習令滿五年奏明交部議敘
  二十五年國子監將滿洲算學生咨送吏部考試庫使部咨算學係題明専用天文生之人不應選用別項不便准考隨經算學咨稱查乾隆四年五月內議准算學事宜欵內有八旗算學生應試照官學生例辦理之語既有應試二字則凡官學生應試之處自應遵照原議送考尋部復咨雲既有八旗算學生應試照官學例辦理之條自應准其與考但查原題內稱算學生學有成效不應選用別項今送考庫使之算學生仍咨算學查明如係尚未成效之人既咨送國子監造冊送部以便一體考試
  附國子監所載則例
  一八旗算學生告假告病由算學咨明國子監轉咨該旗暫停膏火其銷假病癒者由算學將到學日期咨明仍給膏火
  一八旗算學生開缺另補由算學辦理咨明國子監轉咨該旗將開缺之算學生膏火停止其頂補之官學生將錢糧裁除外即支給算學生膏火一八旗算學生取中天文生由算學移知國子監轉咨該旗將膏火停止
  一八旗算學生告回本學由算學咨明國子監仍令在官學讀書
  一八旗𠉀補之算學生情願隨學肄業由算學咨明國子監轉飭該生隨學肄業如有已經本監咨退之處亦聲覆查照隨學肄業各生仍食官學生錢糧乾隆十一年國子監因隨學人數過多知照算學酌定以十二人為準
  一算學教習衣服靴帽由算學移付國子監之繩愆㕔與八旗漢教習一體辦理
  以上算學
  附八旗義學謹案八旗義學已於乾隆二十三年裁汰今附志其源委於此以備稽考康熙三十年禮科給事中博爾濟疏請立
  盛京兩翼官學得
  㫖京師八旗各佐領下㓜童由各佐領內擇其優長之人令其教習讀書及馬歩箭著九卿一併議奏九卿等議覆京師八旗子弟讀漢書者考取生員舉人進士時仍令射馬步箭能者方准作文考試其餘㓜童十嵗以上者本佐領各選一人教習滿洲旗分教滿書滿語𫎇古旗分教滿洲䝉古書語漢軍旗分教滿書滿語並教馬步箭仍令各佐領驍騎校稽查將此學名為義學
  詔從所議
  雍正元年十二月奉
  恩詔養育人材首以學校為要宗室內有俊秀情願讀書及八旗秀才童生內有家貧不能延師者宜各設立學堂一概教育
  四年四月禮部議八旗設立學堂分左右翼每翼各於公所設立學堂二所各設漢書教習二員滿漢書教習二員旗人內有家貧不能延師之秀才童生情願讀漢書者令入漢學堂教習情願讀滿漢書者令入滿漢書學堂學習其漢書教習於吏部咨取守部舉人於國子監咨取恩拔嵗副貢生其滿漢書教習於八旗咨取舉人恩拔嵗副貢生臣部奏請
  簡命大臣考選才學優長清漢精通者充職三年期滿咨送吏部舉人照留京進士教習之例以應補之缺即用貢生照國子監教習之例以應補之缺補用其學堂於兩翼現有官房奏撥四所由工部修理書桌椅櫈等項亦由工部置辦臣部派司官二員専管臣等亦不時稽查其學習生童有不肯専心誦讀不聽教誨者即行懲責不許復入學堂教習內有不肯盡心教導或行止不端者指名㕘革其教習照內教習之例毎月給錢糧二兩每年給米二十四斛看守學堂房屋及𫝊事人於禮部所有八旗𫝊事披甲內每旗派撥一名奉
  㫖依議其稽查與翰林院衙門㑹同嚴查不可推諉六年十一月副都統韓光基奏言兩旗共立一學八旗入學讀書之子弟毎旗不過數人且有竟無一人者蓋因兩旗之人各自散處其逺者或值天寒或值雨水難行不能就學所以至於乏人請於八旗官房內量其足用揀擇四所共為八所毎旗各立一學増添教習四員共為八員毎學一員其入學讀書之人不必限定額數年二十以下十嵗以上情願讀書者俱令入學如有讀書不能成就者仍照常挑取兵丁或所居與別旗學舍相近情願就近讀書者聽其自便將此交禮部與八旗同行管轄其教習三年考滿及一應需用等項俱交禮部承管至揀選讀書子弟督查怠玩等事每旗𣲖㕘領一員輪流承管如禮部承管事件或致廢弛及教習等訓誨不勤有悞子弟令該旗大臣查㕘如本旗承管事件或致廢弛亦令禮部查㕘管理旗務王大臣議如所請奉
  㫖依議
  乾隆八年三月禮部奏從前考取八旗義學教習人員業經充補正擬照例奏請考試據滿洲文進士徳音繙譯進士雙圖等具呈情願一體考試查
  文進士繙譯進士向無考試八旗教習之例可否准其考試恭𠉀
  欽定奉
  㫖准其考試
  十五年奉
  諭㫖嗣後各旗義學教習所教學生內考中一二名者仍留學三年考中三名者交部議敘
  二十三年二月奉
  上諭國家設立官學原欲成就人才而近來八旗義學徒有虛名而無實益況已有咸安宮國子監官學又兩翼新設幼官學此等學內八旗士子盡可肄業又何必留此無用官學反至於旗人有悞著將義學裁去所有咸安宮等處官學交該管大臣必以成人才收實效為急務將武藝騎射清語留心教誨即如讀漢書者亦必使之崇尚實學盡除虛浮惡習斷不可有虛名而無實益前經降㫖交部臣明白回奏該部將伊等平素懈弛之處飾辭具奏甚屬不曉事體除歸宣光在部未久免其交部外其餘大臣俱著交部察議
  以上八旗義學
  盛京八旗官學
  康熙三十年禮科給事中博爾濟疏言
  盛京府州縣俱設立學校考取士子
  盛京左右兩翼亦應各設官學酌選俊秀㓜童設立滿漢官教習滿漢書馬步箭即於
  盛京各部衙門筆帖式烏林人缺出補用得
  㫖著九卿議奏九卿等議覆
  盛京係發祥重地教育人材宜與京師一體應如博爾濟所請
  盛京左右兩翼各設官學二處將彼處俊秀幼童各旗選取十名每翼四十名滿學各二十名教讀滿書習馬步箭漢學各二十名教讀滿漢書習馬歩箭交與
  盛京禮部堂官不時稽查操演如
  盛京有各部衙門筆帖式烏林人缺出照例補用滿學設滿文助教各一員漢學設通滿漢文助教各一員俱由吏部考授其漢學令奉天府尹於
  盛京生員內擇其才學優長者各二名令其教讀學舎由
  盛京工部撥給
  詔從所議
  是年覆准
  盛京左右兩翼設立滿漢官學其漢學行文府尹於盛京生員中各取教習二名所取係廩生既充教習廩糧停其支給應照京城八旗教習之例給倉米十二石由
  盛京戸部支給其廩缺另行㧞補鄉試之年仍照例准其鄉試
  雍正二年覆准
  盛京八旗教習舊例於奉錦二府屬生員內考取今各學生員就考者少著將奉錦二府屬恩拔嵗副各貢生並生員一體與考秉公遴選學優者充職三年期滿咨送吏部仍照舊敘用
  十年
  盛京八旗設義學四處選取漢軍俊秀子弟每旗各十五名每學各三十名選學官教習滿漢書及馬步箭奉天將軍司其事
  乾隆二年
  盛京照京師例宗室覺羅共設立一學內設繙譯教習四人騎射教習四人漢書教習四人其漢書教習於奉天府舉人貢生內由府尹考取
  盛京禮部序補三年期滿府尹等出具考語咨送宗人府與京師覺羅教習一體帶領引
  見以知縣教職分別補用
  二十八年議准
  盛京左右兩翼官學左翼四旗內滿洲官學生三十六名漢軍官學生四名包衣官學生三十名右翼四旗內滿洲官學生三十四名䝉古官學生二名漢軍官學生四名包衣官學生三十名左翼內並無𫎇古之缺應將左翼滿洲官學生定為三十四名所裁二缺改為䝉古以昭畫一
  四十三年五月禮部奏言據宗人府稱
  盛京宗學覺羅學漢教習向來額設三人奉天府尹於所屬舉人貢生內考取由
  盛京禮部序補教習漢書三年期滿府尹等出具考語咨送宗人府與京師覺羅學漢教習一體帶領引
  見以知縣教職分別補用臣等伏思
  盛京宗室覺羅向來立有官學専為通曉漢文而設但宗室覺羅子弟自當熟嫻弓馬及學習繙譯為先務至欲兼習漢文則該處之舉貢生員等自為師承留心講貫即無難於通曉若必官為設學而考充教習者仍即係本地之人徒為該教習等進身之捷徑其於官學諸生並不能有所禆益請將
  盛京額設宗學覺羅學漢教習之例停止其現在已補教習及先經考取未補者均毋庸復令充補以黜虛名而崇實政奉
  㫖知道了
  四十九年八月奉
  上諭據穆精阿等奏閱盛京禮部考試助教繙譯卷七本求取通篇穏順者殊不可得僅擇其文理稍順疵謬尚少之卷擬取二本助教有教學之責自應選擇嫻習繙譯者送考以便㧞補何至咨到七卷內竟無通篇穏妥之卷此項試卷向例係將軍㑹同禮部兵部考試自不應漫無去取濫行咨送且此等應試之人平日豈竟無所講習遽應考試耶著傳諭永瑋等即將此次試卷因何平常之處據實覆奏
  以上 盛京八旗官學
  黑龍江官學
  康熙三十四年題准黑龍江將軍所轄官兵內有新滿洲席北索倫達呼里等應於黙爾根地方兩翼各設學一處毎翼設教官一員將新滿洲席北索倫達呼里及上納貂皮達呼里等每佐領選取俊秀幼童各一名教習書義應補教官之人該將軍選擇優長者將姓名咨送吏部其教官照京師例稱為助教學舍該將軍撥給按黙爾根助教由黒龍江將軍揀選充補
  以上黑龍江官學



  欽定八旗通志卷九十八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八旗通志卷九十九
  學校志六
  順天府學生員
  順治八年三月吏部言旗下子弟率多英才可備循良之選但學校未興制科未行耳
  先帝在盛京愛養人才開科已有成例今日正當舉行臣等酌議滿洲䝉古漢軍各旗子弟有通文藝者提學御史考試取入順天府學鄉試作文一篇㑹試作文二篇優者准其中式照甲第除授官職則人知向學進取有階矣
  詔從所請
  是年題准滿洲𫎇古漢軍子弟歸順天府考試共取生員三百名滿洲一百二十名䝉古六十名漢軍一百二十名其滿洲𫎇古子弟令內院禮部㑹同考試通滿漢文者繙譯漢字文一篇通滿文者作滿文字一篇漢軍子弟令順天學院考試與民童一體出題
  九年題准漢軍考取廩膳生員二十名増廣生員二十名不論旗分聴學院考取歸併順天府學照例每嵗出貢二名其漢軍廩生俱有圈撥地畝不給廩餼
  十三年題准減定考取生員名數滿洲八十名䝉古四十名漢軍一百名
  十四年
  諭停止八旗考試
  康熙六年題准八旗有願作漢文考試者各都統開送禮部移送順天學院以滿洲𫎇古另編一號漢軍與漢人同塲考試文優者即入順天府漢生員額數內
  九年題准八旗滿洲䝉古取生員四十名漢軍取生員四十名
  又題准滿洲䝉古漢軍應試者照漢童生例禮部轉劄順天府府丞先行錄取移送學院考試十年議准漢軍照舊例出貢滿洲𫎇古既作漢文一體考試亦照漢軍例設廩生二十名増生二十名每年出貢二名
  又議准八旗新舊生員內通行選拔文行兼優者滿洲䝉古起送二名漢軍起送二名入監肄業互見國子監
  十二年題准八旗照漢人生童嵗科兩考例一體考試
  十五年十月議政王大臣疏言
  朝廷定鼎以來雖文武並用然八旗子弟尤以武備為急恐専心習文以致武備懈弛今值用武之際若令八旗子弟仍與漢人一體考試必偏尚讀書有誤訓練現今將每佐領下一人在監肄業已自足用除現在生員舉人進士錄用外嗣後請將旗人考試生員舉人進士暫令停止
  詔從之
  二十六年
  恩詔八旗准同漢人一體考試遵
  㫖議定滿洲䝉古照舊例取生員四十名漢軍減二十名二十八年三月兵科給事中能泰疏請考取滿洲生員宜試騎射
  諭曰騎射本無礙學問考取舉人進士亦令騎射倘將不堪者取中監箭官及中式人一併治罪
  是年定滿洲𫎇古生員設廩生二十名増生二十名每年出貢二名漢軍生員設廩生十名増生十名每年出貢一名
  三十三年題准八旗滿洲䝉古原額取生員四十名今將鑲黃等三旗內府滿洲佐領管領並五旗王府內滿洲佐領俱歸併八旗滿洲䝉古考試應將八旗滿洲𫎇古生員量増二十名共取進六十名又八旗漢軍原額取生員二十名今將鑲黃等三旗內府漢佐領並五旗王府內漢佐領俱歸併八旗漢軍考試應將八旗漢軍生員量増十名共取進三十名
  六十一年奉
  恩詔直省儒學増廣學額一次大學加取七名中學加取五名小學加取三名隨於次年議定滿洲䝉古照兩大學加取十四名漢軍照一大學加取七名雍正元年正月奉
  上諭八旗舉人生員內有在䕶軍執事人行走者俱著退囘若係生員給與二兩錢糧米石係舉人給與三兩錢糧米石令伊等得以讀書
  二年覆准八旗秀才
  特恩給與錢糧飬贍讀書若無考校恐或怠於誦讀令該旗都統於嵗考前將領錢糧秀才備造清冊咨部轉送學政照考漢秀才例嚴加校閲考居前等者照常給領居四等以下者停其給發遇下次考居一等二等三等照漢廩生開復例仍給原領錢糧如四等不願再考即將學冊除名聴其復歸䕶軍驍騎當差
  是年八月提督順天學政吳襄奏言滿洲䝉古漢軍生員科嵗兩試理應遵例赴考查厯年考冊生員嵗考者不及十分之一其不赴科考者該教官概以考試載入冊內仰請
  勅下八旗都統嗣後遇嵗科兩試之期交各佐領務將生員催令赴試如有患病等實情令預行呈明該教官轉為詳報無故不赴試者即行禠革其駐防別省官兵之子弟亦令造冊詳報照例補考再入旗漢軍武生亦多不赴嵗考嗣後除隨往外省駐防者該教官造冊報名外其在京之武生務令赴試如有患病亦令據實呈報有擅行規避不考者照例革退至生員年老有疾者照漢生員例告休給衣頂註冊其武生亦照此例舉行再直省廩増額數府學四十州學三十縣學二十順天府學因兼大宛二縣廩増各八十今八旗滿蒙廩増各二十名漢軍廩増各十名八旗入學額數倍多於外府州縣而廩增額數不但少於順天並且不及外府州縣人多額少似屬不均請照漢生員例斟酌増補禮部兵部議覆俱如所請其廩増之額應於原額外滿洲䝉古各加四十名共各六十名漢軍各加二十名共各三十名奉
  㫖依議
  四年六月吏部議奏八旗生員雖屬順天府教授管轄但漢教授並不將旗下生員與漢生員一例教訓考試則生員等何以知所勸懲請於順天府學添設滿教授一員訓𨗳一員禮部由滿洲進士舉人貢生內考試擇其文理優通者擬定正陪咨送臣部帶領引
  見補授係進士舉人以為教授係副榜貢生以為訓𨗳令其每月考試文章兼考騎射如生員內有文理不通行止不端者令教授詳學臣革退如教授等有懶惰溺職者令學臣順天府府丞題㕘奉
  㫖依議
  謹案是年以正紅旗滿洲副榜貢生洪徳元為教授鑲白旗滿洲副榜貢生海齡為訓𨗳洪徳元恭紀本末勒石學宮文曰國家建立學宮宏奨士類訓飭培養之法超越厯代宇內讀書敦行之士彬彬雅雅儲才以待用者不可勝紀我
  皇上御極之初即躬詣太學降輦趨拜行釋奠禮
  命司成講學諸生圜橋門而聽者數千人蓋聖心於人材最重故典禮為獨優也臣竊惟八旗多士半出於功勲之子弟而肄業又兼騎射文章故從前秉鐸者往往不能董率然考諸周禮師氏之職凡國之貴遊子弟學焉又大胥之職春合諸學秋合諸射以考其藝而進退之王制曰習射上功習鄉尚齒射義曰諸侯歳獻貢士於天子天子試之於射宮後世教士之法寖以文重而古制不講久矣夫元老可為師中之文人侍從可為疆圉之扞禦井田可寓營陳樽俎可以折衝安在志正體直之道非學宮所當習而勲舊之裔不可以詩書羽籥造就之以成其材歟方今
  聖天子鼓舞作人之化視滿漢為一體文治光華徧於六合當茲特設滿洲儒學徳元等首膺董教之任敢不欽承睿慮殫心竭力使多士遵循砥礪乎今酌定考課之法每月課文於貢院較射於太學文非徒操觚為立言立徳之本射不惟中的有比禮比樂之方既以涵養其內復以整束其外俾學業日富品行日端異時為鹽梅立勲伐皆基於此夫
  聖天子興賢建學之至意千萬世率由無斁是宜勒石以垂後且使多士於藏修游息之地肅然若有所觀法而不敢視為故事將必交相勸勉而人材輩出然則
  帝澤之霑被寧有涯涘哉
  五年三月奉
  上諭士子讀書應試須專心講習方可望其成就八旗舉人生員內在䕶軍執事行走者朕念其用度艱難恐致紛心是以於雍正元年特加殊恩令其退回仍賞給錢糧養贍俾得專心讀書勉勵上進庶國家可收得人之益今已三年有餘其中或有年力衰邁及不肖之人徒領錢糧無志上進虛糜國帑者亦未可知若不加考課分別勤惰無以鼓勵人材著查弼納查郎阿於㑹試後將八旗滿洲𫎇古舉人生員漢軍舉人查明人數請題考試其考試官將應行開列人員請㫖派出分別等第並騐其人品優劣具奏
  七年八月都統朱之璉奏言竊查外省考取童生定例皆從縣考府考方送院考至於旗下考取童生向來㕘領佐領無考取之例只據本人所具之呈轉呈都統咨送學院此內有文理不通不能完卷者或托人頂名代考或夾帶文章入塲情弊多端積久難除臣請嗣後凡旗下考送童生亦照外省考試之例先於本佐領考取送本管㕘領該㕘領考取轉呈本旗都統咨送學院俟入塲之日各佐領率領領催送考合同㸃名搜檢入塲以杜頂名代考夾帶等弊或有不法之徒仍前作弊㕘佐領不行查出一併治罪庶積弊可以永除矣奉
  㫖所奏甚屬可嘉著照所請行
  九月禮部議覆都統徳成奏八旗遇考試文生員舉人進士之時俱令射馬步箭此係
  大典攸闗既定有考試日期其咨取名冊之處亦不可不定以期限請嗣後禮部於四個月以前行文該旗咨取考試人等名冊該旗於部文到日即將姓名年貌清查造冊於兩月以前送至禮部禮部即㑹同兵部將應試人等之旗分姓名年貌明白查對若該旗故意遲延逾限者禮部即據實㕘奏若係該旗遺漏錯悞者監箭大臣查明㕘奏其遺漏之人仍令考試等語應如所請施行再查科考之年學臣於六七月間始行考取生員於八月即入塲鄉試為日無多不可拘定四月兩月之限應於科考後該旗作速造冊送部轉送兵部考試馬步箭又奏稱內府荘頭子弟係荘屯居住者臨考之際㕘領不能認識恐不無代考之弊等語亦應如所請嗣後遇考箭及入塲考試之時每旗添㕘領一員令每佐領管領下之領催等將考試之人帶往㕘領前認識驗看再將派出之㕘領領催等職名及考試人等名冊同送禮部禮兵二部查對時亦將伊等傳往公同查對俾不得遺漏錯悞射畢入塲之時亦令原派出之㕘領領催等驗看送入若派出之員有不到者該部即行題㕘又奏稱向例未至十五嵗之人俱不令射馬箭惟射步箭等語亦應如所請倘有嫻習馬射之人情願射馬箭者亦准考試馬箭可也奉
  㫖依議
  十年七月內閣中書常鈞奏言嗣後八旗將考童生之時請令該旗先期申請本都統知㑹翰詹衙門派科甲出身滿洲官一員㑹同佐領㕘領面同考試既可以稽其頂冒之弊又可以別其文藝之優劣經吏部議准奉
  㫖依議
  十三年六月順天府府丞周紹龍奏言伏查直省州縣嵗科考取童生例由各學廩生出具保結方准錄送學臣該廩生當堂識認以杜頂冒等弊遵行已久惟八旗童生例由八旗都統考送臣接禮部劄付方准府考錄送學臣每逢嵗科兩試各旗只派章京一員識認每旗童生不下百十餘名其中旗分與管領佐領所轄不一章京一員臨時倉卒安能一一詳審且因循已久八旗內章京亦有不到者臣甫經到任留心體察府試該童是否名冊的身臣實無憑稽查就中讀書向上者固不乏人而希圖倖進頂替之弊恐亦難保必無以臣愚見各該童生報名旗考照漢學例取具本旗廩生認結都統將名冊一齊送部臣及學臣考試時令滿學教官二員帶領各廩生當堂識認倘有頂替將廩生一體治罪現今旗考已過臣府試與學臣錄科俱已屆期伏祈
  皇上諭令八旗都統補取各該廩生認結限十日齊備送至禮部臣接准禮部劄付考試廩生當堂識認似屬妥協是旗考時厯經各旗㕘佐領保送臣與學臣考試又有各旗廩生認結則弊竇可以肅清於八旗人才實有禆益矣奉
  㫖所奏是著照所奏行
  乾隆九年八月奉
  上諭國家賓興大典原欲得品行端方文學優贍之人以為朝廷有用之材成菁莪棫樸之治無如科塲中易藏弊竇我
  皇考加意整頓數科以來內簾之闗節已覺肅清而外簾夾帶等弊一時難除近則日益加甚朕早已聞知屢行申飭至再至三並非不教而罰也今當鄉試之年又復先期告誡以為若輩自謹遵功令痛自悛改矣乃昨日頭塲㸃名朕命親近大臣數人前往監視竟搜出懐挾二十一人或藏於衣帽或藏於器具且有藏於䙝衣禈袴中者其喪心無恥至於此極朝廷之取士蓋欲用之也既欲用之朕安肯不重待之乃朕欲重待之而若輩自輕自賤若此以稱先法古之徒
  竟同䑕竊狗偷之輩㝠頑不靈不可化誨若不立法嚴查則諸弊何由而除真才何由而見若欲擇人而施又何從預知其情弊之有無而為之區別乎滿洲原有呈身之路弓馬技藝何者不可見長而必勉強於文塲以思僥倖於萬一既欲讀書取進則當潛心於學恥為穿窬至於江浙之人未必不能作文而乃存弋獲之心為茍且之計以致惡習相沿視為泛常違條觸法而不知虧體辱親而不顧士習日壊風俗日漓朕於執法之際實惻怛哀矜而深以不能化𨗳抱愧於心也查懷挾生員內同陵泰乃少詹事僊保之子生員圖敏乃原任禮部郎中穆臣之子伊等平日既不能教訓其子又復縱容犯法咎亦何辭科塲懷挾原有處分父師之例茲特申明其令僊保穆臣俱著交部嚴加議處嗣後倘有犯者將父師一併查究今年懷挾如許之多而從前各科悉皆朦混了事著將乾隆元年以後監試之御史除內簾外俱交部查出議處
  三十二年二月奉
  上諭御史湯世昌㕘奏學政荘存與考試滿洲䝉古童生因不能傳遞擁擠閙堂一案朕以滿洲䝉古童生皆世受豢養之人乃不知遵奉教約恣效外省惡習此於八旗風俗大有闗係不可不嚴行跟究始意亦不過欲究明情節將為首者發巴里坤為從者發拉林種地以示懲創乃派出查審之大臣於案內情事並未嚴行窮究而擬罪之處又不允當所審皆旗人故不能不掣肘而朕豈肯一任其意存瞻徇顢頇了事耶當經親臨覆試隨獲夾帶如許之多因復親加鞫訊務得情實而童生海成係包攬傳遞首先倡議閙塲之犯一聞覆試輒將閙塲時帶出之卷倩人補作揑飾投遞希圖狡脫已屬刁頑至在塲放鴿傳遞包攬受賄各情業經羅保等供證確鑿乃於朕前又復挾仇誣陷和安肆其狡獪抗不吐實及加嚴訊而狂悖無禮竟有何不殺了之語滿洲世僕中有此等敗類斷不可留矣因降㫖將伊正法其附和閙塲之羅保和安併搜出懷挾又復強辯之納拉善俱著發往拉林種地至隨從閙塲及夾帶草稿字片之烏爾希蘇等四十人本應如議發遣但既經責訓示懲俱從寛令其在旗披甲永逺不准考試滿學教授旺衍係專管伊等之人臨時既不能約束而大臣等詢問伊尚模稜𠲒糊不肯吐實著發往熱河披甲滿洲風俗從來淳樸八旗子弟務以學習國語專精騎射為事即欲學習漢文亦當潛心誦讀量力應考若自揣不能成文而徒以傳遞懷挾妄兾僥倖功名是方其學習漢文時已視為玩法舞弊之具人品心術尚可問耶即如正黃旗童生廷瑞年甫十嵗前經朕親試觀其氣質將來未始不可當差効力乃為之祖父者不思𨗳之以正轉令入塲傳卷而所延館師江寧人胡君治又代為作文託人傳進此外如海成倩作文字之荘煥等俱以南省之人在京潛住誘人子弟以飽囊槖此輩文本平庸在原籍既不能自取科第又不能為鎗手作弊而代旗童倖中則固屬游刄有餘骩法網利蠧害人心尤屬不淺應審明按律重擬以絶根株今旗童閙塲本案已經審明完結以後滿洲䝉古現任三品以上大臣之子孫及親兄弟子姪有應試者俱令自行奏聞必國語騎射皆有可觀方准入塲考試並照鄉試之例請派監試御史及監塲都統各員前往彈壓此次荘存與所錄尚屬秉公而交卷之人非閙塲之人可知著加恩仍准作生員再京城旗童考試既多沿習騖名則盛京應試亦可概見著交該將軍禮部侍郎及府丞詳悉定議具奏向有不識事體者往往以各省駐防子弟應隨地准令赴考以博樂育人才之名所見尤為乖謬斷不可行使朕亦姑息從之則其為弊將必甚於輦轂之近豈可勝言耶嗣後考試毋得濫行錄送著酌量人數核實取録以昭慎重其臨試時並著遵照條例嚴立闗防審擇考校從此陋習可除而各該學政亦得從容閲卷不致魚目混珠之弊其於學校甚為有益著將此通行曉諭知之
  二十四年七月奉
  上諭據禮部奏請八旗現任三品以上大臣子孫及親兄弟之子可否令其入塲鄉試一摺甚屬有意朦混前因八旗童生入塲滋事風尚澆漓在平日既不專務八旗淳樸舊俗而徒博取虛名且流為舞弊惡習不得不力為整頓是以令伊等自行奏明必其國語騎射皆有可觀方准考試童生如此鄉試又何待言乃立法伊始而本人並不自奏即冊送禮部禮部亦即含糊具請希圖僥倖是誠何心若謂前㫖專屬童生而言則生員已經考試童生且不具論其貢監一途人人可捐若不須陳奏是童生不得應小試轉可避而應鄉試矣有是理耶其中係何情由著即明白回奏仍將冊內開送應考十餘人之父兄一一查明具奏併令在京總理事務王大臣傳齊伊等令看此㫖皆令其自行明白面奏朕法在必行毋謂小小伎倆可以嘗試也
  又奉
  上諭上年降㫖令八旗三品以上大臣有子弟應試者自行奏明方准入闈特因旗童在塲喧閧滋事是以為伊父兄示之節制俾知崇實黜浮破除積習非槩從禁制遏其進取之途也乃今年鄉試屆期伊等既不遵㫖自奏禮部又為含糊具請似此巧為嘗試將使故智益萌伊於胡底我八旗淳樸素風嫻國語習騎射其人果有足録均可量能擢用若科目者特備儲材一格耳今乃艷心詭遇又從而釣弋其名淵藪其弊是以國家啟迪後生之途轉為蠧壞人材之具可乎且我朝開國以來名臣碩輔莫不志秉忠忱才優韜畧初非從事佔畢者即仕躋大僚內而大學士尚書外而總督巡撫勲名氣節指不勝屈大約皆出於甲乙兩榜即近時大臣在科第中有名者不過如鄂爾泰尹繼善一二人而已然其見用實以其心地材幹初不以其文也其他倖列科名而名實不副者亦指不勝屈若奉寛國柱者流以滿洲本色論之皆不能至驍騎者而乃託名斯文平日又不肯潛心力學惟事希心襲取視為功名捷徑甚至懐挾夾帶無弊不作即立法嚴行搜檢而所派大臣非親即故俗稱官官相䕶亦復有名無實此所闗於風俗人心者甚鉅朕安得不力為振刷以挽頽風伊等至此尚不思痛自湔改一似竄身入闈即可僥倖萬一勢必欲朕盡停旗人鄉㑹試而後已乎所有禮部單開不循例自奏遽任子弟冊送考試之尹繼善等著將該部及該旗曽否抄録前㫖行知伊等之處令該部旗及本人明白回奏再行降㫖至僧保住傅巖乃係內務府人員進身豈患無階而亦令子弟騖名科舉又顯違㫖不奏尤為庸妄著將僧保住傅巖革職並將伊子弟革去生監在內務府庫使筆帖式上効力行走不准給俸俟五年無過該管官奏明另請挑差其朦混奏請之禮部堂官伍齡安等著交部嚴察議奏是月又奉
  上諭今嵗鄉試屆期三品以上大臣子弟有未經遵例陳奏遽行送考者經朕降㫖令該旗及本人明白回奏今據鑲黃正白正紅鑲藍滿洲正藍滿洲䝉古等六旗覆奏以現在送考之人其父兄或在軍前或係外任俱未在京等語去嵗此㫖雖經行文然如永貴等現在軍營辦事無論伊等子弟在京應試與否無由而知即知之亦何暇陳奏此在該旗本應奏聞若外省督撫安居無事先期自行陳奏為是然伊等並未令子弟往考則不奏亦未為過而該旗何以仍將名冊咨送禮部是該旗明係瞻徇而又執例推諉均與不奏之本人無涉前已將朦混請㫖之禮部堂官交部嚴議所有瞻徇推諉之管旗王大臣著一併交部嚴行察議並將此通行曉諭八旗知之
  三十年正月奉
  上諭前經降㫖八旗三品以上大臣子弟果有嫻熟國語練習弓馬者遇考試之期該父兄自行奏明准其入闈原因八旗淳樸素風近來未免沾染虛浮艷心詭遇且從而釣弋其名淵藪其弊是以示之節制俾知崇實黜華非概從禁制遏其進取之途也乃邇年八旗大臣竟無奏請子弟應試者未免多生顧慮因噎廢食伊等既不潛心力學而於國語騎射又未見專功嫻習頓覺出色自不如兼收並進猶可為造就之資也我國家滿洲世臣宣力賛政者多原不藉文章一途但承平百餘年滿洲詞臣文藻黻飾亦不可少大臣子弟中果能於國語騎射之外兼習文藝在伊等延請師資擴充聞見較之寒素之家成材自易嗣後所有八旗大臣子弟仍准一體考試無庸奏明請㫖倘伊等仍不以實學就考如前懷挾或進身之後仍蹈虛浮陋習託名斯文無禆實用朕又何難隨時懲治俾知所儆惕乎可將此通諭知之
  四十年二月奉
  上諭據騐看舉人騎射之王大臣等奏稱應行考試者一百二十五人內報近視眼者七十三人已揀令二十人照常騎射外其餘實屬不能之五十三人俱未令其騎射等語馬步騎射係旗人根本即讀書人亦不可不學今考試者一百二十餘人內報近視眼者竟有七十餘人之多明係揑報希圖規避滿洲習氣竟至若此實堪憤恨若以近視眼不能騎射哈達哈即係近視眼此衆人之所共知伊何以隨朕畋獵打牲乎此輩因不能騎射遂藉口以圖僥倖甚屬不堪滿洲臣僕甚衆豈必賴此數人所有不能騎射之五十三人俱著停其考試豐納亨等並未奏及惟請嗣後交該旗大臣詳查報部派出大臣騐明後方准免其騎射所奏殊屬姑息嗣後考試人內若有似此不能騎射者俱著停其考試著為例
  以上順天府學生員












  欽定八旗通志卷九十九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八旗通志卷一百
  學校志七奉天府學生員 駐防考試 八旗武生奉天府學生員
  天聰三年八月奉
  太宗文皇帝諭曰自古國家文武並用以武功戡禍亂以文教佐太平朕今欲振興文治扵生員中考取其文藝明通者優奨之以昭作人之典諸貝勒府以下及滿漢𫎇古家所有生員俱令赴考扵九月初一日命諸臣公同考校各家主毋得阻撓有考中者仍以別丁償之九月初考試儒生分別優劣得二百人凡在包衣下及滿洲䝉古家為奴者盡皆㧞出一等者賞縀二疋二等三等者賞青布二疋俱免二丁差徭八年三月校取生員得二百二十二人四月合滿洲䝉古試之取中舉人十六名各免四丁崇徳三年八月考校生員凡一等十五名二等二十八名三等十八名各
  賜綢布授䕶軍校品級已入部者免二丁未入部者免一
  
  六年六月內三院大學士范文程希福剛林等奏以滿漢䝉古士人考取秀才並舉人
  上從容諭之曰忠經有云在官惟明𦲷事惟平立身惟清聴不可以不聰視不可以不明清則無欲平則無曲明能正俗聰則審扵事明則辨扵理爾等善體此言従公考校秋七月
  賜一等秀才各縀一疋青布二疋二等秀才各縀一疋青
  布一疋三等秀才各青布二疋
  康熙十二年題准
  盛京旗下子弟通習漢文者與
  盛京民童一體考試漢文滿洲䝉古編滿字號漢軍編合字號考取滿洲𫎇古生員三名漢軍生員二名
  十五年議准停止八旗考試
  二十六年
  恩詔八旗准同漢人一體考試遵
  㫖議定
  盛京八旗滿洲䝉古取進生員三名漢軍減去二名取進生員一名鄉㑹試編入在京滿洲䝉古漢軍數內一併考試
  二十九年三月禮兵二部議覆兵科給事中能泰疏言奉天府滿洲𫎇古漢軍考取生員及監生生員鄉試應照京師八旗之例扵未入塲之先令奉天將軍副都統等騐射馬歩箭能者准其考試不能者不准入塲至㑹試時同京師舉人一體考試馬歩箭應如所奏
  詔從之
  三十年覆准奉天滿洲䝉古増生員三名共取六名漢軍増生員二名共取三名
  三十四年題准
  盛京考取生員今添八旗內府滿洲漢軍佐領子弟考試滿洲䝉古原取進生員六名再増四名共取生員十名漢軍原取進生員三名再増二名共取生員五名
  三十五年題准千丁家有佐領官品級者有監生部用以年滿考職者其子弟許在
  盛京八旗漢軍內一同考試
  三十六年題准
  盛京八旗內府佐領子弟嗣後停其考取生員其三十四年添取滿洲䝉古生員四名漢軍生員二名額數俱行減去
  四十九年覆准奉天為
  發祥重地文風日盛各學廩増俱著加廣除府學廩増十名不必加外滿洲額設廩増一名各加三名漢軍額設廩増一名各加一名
  五十五年覆准
  昭陵千丁子弟照三十五年
  福陵千丁子弟例在
  盛京八旗漢軍內一體考試
  又覆准奉天府合字號童生額進三名今漢軍人數漸多又
  福陵
  昭陵千丁子弟准與漢軍一體考試應將漢軍取進之額
  量増一名
  五十七年覆准
  永陵千丁子弟照
  福陵
  昭陵例與奉天漢軍童生一體應試
  雍正元年題准
  盛京八旗內府佐領下子弟復同滿洲䝉古漢軍一體考試應照三十四年加額例滿洲䝉古扵原取
  六名外再増四名共取十名漢軍扵原取三名外再増二名共取五名合康熙五十五年所増千丁子弟入學一名共取六名
  二年覆准
  盛京八旗考試舊例滿字號入學六名其廩増額各四名合字號入學四名其廩増額各二名今添入內府佐領下子弟考試既滿號加四名共取十名合號加二名共取六名其廩増額亦著照前二名取一之例將滿號加補二名合號加補一名又覆准奉天滿合字號應試者頗衆其滿字號扵額取十名外再加一名共取十一名合字號扵額取六名外再増二名共取八名
  三年覆准
  盛京幅𢄙廣濶其滿合生員共一百十九名俱隷奉天府學實則諸生散處千里之內教官耳目所不能及即教誨所不能周既無従稽其課程又何能察其優劣嗣後移咨將軍衙門查明各該生居址撥相近之州學縣學月課季考報舉優劣責令該教官與本學民籍生員一體約束遇嵗考之年令該學申送府丞衙門考試一案發落其託故不到者遵例行學除名至出貢補廩補増按其名次准行至滿洲漢軍童生考試之前先令該將軍將各童生居址開明咨送府丞衙門以憑進學撥歸附近州縣等學永逺遵行
  又覆准奉天府學滿字號額設廩生六名五年一貢積三十年方能出貢實為淹滯改為三年一貢以示鼓勵
  雍正七年議定
  盛京滿合字號原額六名者加取六名四名者加取四名
  十三年
  恩詔増廣學額一次隨扵乾隆元年議㝎奉天滿字號照中學例加取五名合字號照小學例加取三名乾隆四十三年
  上諭盛京為本朝根本重地兵丁皆知恪守舊風嫻騎射以裕武備現亦校閱分別賞賚其讀書之士亦漸摩文化蒸蒸日盛堪與畿甸比隆朕鑾輅所臨青衿獻詩趨迓絃誦彬彬具見膠庠樂育自宜一體加恩用彰作人盛典著將盛京滿合二號及奉天所屬各學科考廣額一次其向取進六名以上者増額三名四五名者増額二名三二名者増額一名該府丞其悉心校錄甄別殊尤副朕嘉恵士林至意
  四十八年九月奉
  上諭將盛京滿合二號及奉天所屬各學嵗考廣額一次謹案其廣額名數與四十三年同
  以上奉天府學生員
  駐防考試
  雍正十二年九月禮部議覆副都統塞布肯奏八旗外省駐防人等赴京考試只向該將軍城守尉告假並不攜帶慿據隻身到京在本佐領下告稟咨部准考其間恐有混冒頂替之𡚁仰請嗣後如赴京考試者該將軍城守尉預先取具本人三代年貌造滿漢清冊聲明某旗某佐領下人出具保結咨送該旗再將該生之年貌註明出具印文給發本人親身投逓在京本旗本旗慿印文查對造冊報部考試則假冒頂替之𡚁自無矣奉
  㫖依議
  又議定各省駐防生監應順天鄉試禮部於正月行文各省駐防將軍副都統等處查明所屬應試人數詳細造具滿洲漢軍清冊備文分送在京各旗核實徑送順天學政及國子監錄科
  乾隆三年七月奉
  上諭昨據㕘領金珩奏稱八旗滿洲𫎇古漢軍各省駐防官弁子弟離京稍逺應試維艱請嗣後科嵗兩試令該將軍考試馬歩箭即送附近府院考試酌量人數多寡以定去取等語朕思此事㫁不可行雍正十年間曽奉
  皇考諭㫖國家之設駐防弁兵原令其持戈荷㦸以備干城之選非令其攻習文墨與文人學士爭名扵場屋也在弁兵之子弟有能讀書向學通曉文義者原聼其來京應試以廣進取之途並未嘗禁其從事文學今若悉准其在外考試則伊等各從其便競尚虛名而輕視武事必致騎射生疎操演怠忽將來更有何人充駐防之用乎況我
  聖祖仁皇帝臨御六十一年所有教養弁兵者至周至渥如果應行早已著為令典又何待今日之喋喋敷陳乎數年以來陳奏朕前者重見疊出不下百餘次其識見甚為庸鄙朕悉置之不論未曽降㫖申飭乃近日仍有不知而妄凟者是以特行宣諭以覺愚䝉欽此仰見我
  皇考睿慮周詳
  聖諭至為明晰朕臨御以來亦有以此陳奏者概未准行蓋以滿洲䝉古漢軍在京者人數衆多就近考試原無礙於操演至各省駐防官弁子弟為數無㡬若科嵗考時不必來京就近在外應試不但事有難行且必競尚虛名荒廢騎射殊失設立駐防之本意背謬已極金珩身為㕘領乃煌煌
  聖諭豈竟毫無見聞而復混行凟奏著嚴行申飭並將此㫖宣諭中外臣工嗣後不得以此謬論再行妄凟
  以上駐防考試
  八旗武生
  康熙四十八年十月奉
  上諭朕觀八旗漢軍人等用扵文職者多而用扵武職者少嗣後武鄉㑹試亦著八旗漢軍人等考試所増額數不過數名可以收健勇人材之用扵武科甚為有益
  尋議八旗漢軍包衣素𫎇
  聖訓嫻習弓馬者多嗣後八旗漢軍包衣無品級筆帖式烏林人由官學生補授之外郎閑散人等有願考試武生者該旗開具姓名移送順天府照例考取武生八十名鄉試時將所取武生並中書及部院衙門六品七品八品筆帖式不論已上朝未上朝廕生監生以及監生之披甲䕶軍領催拜唐阿有願應武鄉試者該旗亦開列姓名移送順天府與武生一體鄉試取中武舉四十名如不中式者仍令當差㑹試取中武進士八名俱照文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格式另編合字號奉
  㫖依議
  雍正元年正月奉
  㫖八旗滿洲照常考試漢文秀才舉人進士外至扵繙譯技勇亦屬𦂳要應將滿洲人等考取繙譯秀才舉人進士併武秀才舉人進士著總理事務王大臣㑹同該部將作何考試額數多少之處定議具奏
  尋議八旗滿洲人等亦照漢軍例考取武生四十名舉人二十名進士四名其內場另編滿字號照例考試至殿試亦照例舉行奉
  㫖依議
  四年裁汰武學漢武生屬之儒學八旗武生屬之滿洲儒學
  十二年四月奉
  㫖停止八旗滿洲考試武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
  以上八旗武生







  欽定八旗通志卷一百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一
  學校志八繙譯考試 𫎇古繙譯
  繙譯考試謹案此門只載生員其舉人進士入之選舉志故不複贅
  順治八年定滿洲䝉古考試能通漢文者繙漢文一篇未能漢文者作清字文一篇童生名冊俱由國子監造送順天府轉送內院禮部學政㑹同在貢院考取秀才
  十四年停止考試
  雍正元年
  上諭八旗滿洲除照常考試漢字秀才舉人進士外繙譯亦屬𦂳要應將滿洲另以繙滿文考試秀才舉人進士尋議定滿洲䝉古能繙譯者三年之內考取秀才二次舉人一次進士一次其額數均俟臨期視人數多寡請
  㫖酌定所有考試秀才舉人一應事冝所用物件由順
  天府辦理
  又議定考取繙繹秀才由吏部行文翰林院各部院衙門將滿洲翰林侍讀部院郎中等官由清漢文出身精通繙譯者咨送吏部開列具題
  欽㸃學政一員其考試之童生都統備造旗分佐領三代履歴年貌清冊咨送禮部考試馬歩箭送學政於貢院內考試將四書直解內限三百字為題繙滿文一篇其繙譯精通者聴考官選取之後將卷冊交送禮部
  又覆准繙譯考試新奉
  特恩惟恐學習之人尚少於本年十月考取秀才一次雍
  正二年五月再行考取秀才一次
  又議准八旗之滿洲䝉古於三年之內考取繙譯秀才二次其額數臨期奏請
  欽定
  三年覆准八旗漢軍現在部院之筆帖式及貢監生員官學生照滿洲𫎇古例俱准考試繙繹其秀才舉人進士額數亦臨期梘人數多寡請
  㫖定奪
  乾隆二年十二月奉
  上諭從前
  世宗憲皇帝軫念八旗前鋒䕶軍另戸領催披甲閑散內能繙譯及繕冩清書之人例不准考無有進身之階
  特降恩㫖考試一次著交吏部照從前將八旗前鋒䕶軍另戸領催披甲閑散內有情願考試繙譯及繕冩清書之人查明數目具奏考試一次內有最優者揀選具奏請㫖
  三年三月奉
  上諭我朝國書義藴精㣲向來工於繙譯者能得其神理於漢文大有禆益昔
  聖祖仁皇帝時常將滿洲官員考試分別優劣以示鼓舞皇考世宗憲皇帝特開繙譯之科俾人人奮勉嚮學以圖進取誠為盛典朕思現任官員不在鄉㑹之列者若不特加考試則優者無以表見或至怠惰日漸荒疎著禮部通行傳諭除一二品大臣外現任職官等有通曉繙譯者在部報明該部奏聞𠉀㫖考試
  是年四月奉
  上諭朕前降㫖滿洲現任職員通曉繙譯者准在禮部報名考試今思八旗武職人員內平時講習繙譯亦不乏人如有情願赴考者准其報名該部一體考試十二年正月議准考試繙譯舉人之年照文鄉試録送之例將舊有繙譯生員禮部先期查明造冊送
  欽㸃之大臣於鄉試前定期入塲分別考試列在一二三等者准其鄉試其餘不准鄉試䝉古生員亦照此例辦理
  十三年五月奉
  上諭向來直省學政嵗科兩試取進文武生童及鄉㑹試中式舉人進士俱有定額惟繙譯科未有成例若不酌定額數或致多寡不均其如何定額之處著大學士㑹同該部妥議具奏
  是月大學士張廷玊等議查歴年嵗科滿洲繙譯童生約計八九百名及一千二三百名不等取進生員四五十名八九十名不等通計有十一二名取進一名亦有二十三四名取進一名其䝉古繙譯童生約八九十名及一百一二十名不等取進生員或八九名或十三四名不等通計有五六名取進一名亦有十名取進一名查滿洲𫎇古漢軍文童毎次約計八九百名額進九十名在考試雖事同一例然繙譯較之時藝似屬稍易據入塲人數繙譯與文童不甚懸殊若與文童一例取進恐應試之人俱趨易途滿洲繙譯生員應照文童取進之額每三名減去一名共減三十名嗣後滿洲繙譯生員額取六十名至䝉古繙譯童生較之文童應試者十分之一其取進之額亦應照文童額每十名取進一名嗣後䝉古繙譯生員額取九名再查滿洲𫎇古漢軍毎科應文鄉試者約計五六百名額中四十一名滿洲繙譯自雍正年間始行開科應試者無多取中者亦屬無㡬至乾隆二年迄今五科應試舉子與應試文舉之數目不相上下而取繙譯舉人每多於文舉未免過濫應照文舉人額數毎十名減去二名共減八名滿洲繙譯舉人額中三十三名䝉古繙譯舉人額中六名以上各額如無佳文應令考官遵照定例寧缺無濫即將來人文日盛取中之數亦不得有逾定額十四年奏准凡應繙譯鄉試者除生員已遵例録科外其貢監天文生中書筆帖式等均一體錄科列在一二三等者方准鄉試
  又奏准繙譯錄科題目照考試童生之例恭請
  欽命
  欽㸃大臣分別等第名次交禮部出榜曉諭應用供給食物紙筆等費於大宛兩縣經費項下核銷又奏准繙譯鄉試向例定期於十一月十二月內舉行天寒晷短書冩頗難上科因天氣嚴寒改期於次年二月致新進生員不及考箭不得觀光請將繙譯科試定期於十月內舉行
  十九年三月大學士公傅恆等遵
  㫖議准查八旗繙譯鄉㑹試之設原欲令滿洲人等學
  
  國書並非専以科名為重乃近年以來八旗應試之人多事鏤刻字句希圖中式於實在繙譯之義轉覺相去愈逺且查康熙六十餘年之間並非以繙譯取士而其時之精通繙譯者未嘗不人才輩出是繙譯鄉㑹二試轉覺有名無實況八旗通曉漢文者既可専就文闈以博科第而曉習繙譯之人原皆可考取內閣中書及筆帖式庫使等項亦不必藉鄉㑹試以為進身之階嗣後除繙譯生員應仍照舊考試留為伊等考取中書筆帖式之地其鄉㑹二試應請永行停止
  三十二年十二月議准工部尚書託庸等奏考試繙譯童生試卷繁多一二大員不能徧覽請照鄉試例各部院衙門揀選精通繙繹司員於請㸃閱卷大臣時隨同開列恭請
  欽㸃四員協同校閱
  三十八年十一月軍機處遵
  㫖將考試繙譯生童向來是否有一定月分交順天府查奏據稱繙譯考試向來不拘月分迨乾隆十四年六月經府尹胡寳瑔等奏定於十月內考試遵行在案近年因凡有考試俱歸貢院且各旗咨送文冊間有遲早是以考試繙譯有十一月十二月不等此次正擬於十月內辨考因禮部適在貢院考景山各學教習因暫停以待至十一月始行考試
  是年十二月山西道監察御史戈源奏繙譯童生為旗人進身之階請照學臣錄取文童例先由本旗都統嚴行考試然後奏派大臣錄取加派御史二員㸃名再派王大臣逐名搜撿圍墻以外責成歩軍統領加意巡邏嚴拏𫝊逓其作文題目亦應令考官早出俾諸生即日交卷不准給燭庶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規肅而𡚁竇清奉
  㫖著照所請行
  四十一年十一月議覆御史玉麟等條奏考試八旗繙譯童生事宜一摺與順天府所奏詳加閲對其所稱考試繙譯童生例在不應鄉試之年今定於十月未免日短天寒請嗣後改期於八月考試照例不准給燭之處業經順天府具奏奉
  㫖允行毋庸另議外至試期既改於八月日晷較長諸生可以從容繕冩應將該御史所奏前一日㸃名入塲之處毋庸議又該御史等稱八旗造送考冊並未開明諸生年貎㸃名時各旗雖派一佐領到塲人數衆多豈能遍認恐不無頂冒之𡚁請嗣後遇考試日期各旗専派正㕘領一員率各佐領下領催到塲如童生中有不識認查係頂名冒替者即時回明㸃名御史照例辨理等語亦為杜𡚁起見事屬可行應如所請辦理
  四十三年奏准繙譯童生向照文生之例三年兩試惟乾隆四十一年順天府奏准繙譯童生定於八月考試今鄉試定於八月舉行並今嵗鄉試奉
  㫖定於七月初間舉行所有繙譯童生請改於五月考
  試庶與鄉試兩不相礙
  四十九年八月軍機處奏言查考試八旗繙譯生員三年兩考係屬舊例並非由於臣工條奏此次考試已定於八月二十六日舉行各事均已預偹考試題目現經
  發下臣等嚴宻加封仍由本日報上發回屆期交各該衙門遵辦其從前因何定以三年兩考之處亦由報交查俟禮部順天府覆到日臣等再將酌量減省章程另行請
  
  尋禮部順天府查覆軍機處覆奏查考試滿洲繙譯舉人係順治八年所定十四年停止雍正元年
  上諭著總理事務王大臣㑹同該部將滿洲另繙滿文考試秀才舉人進士之處定議具奏欽此經王大臣等議定滿洲䝉古能繙譯者三年之內考秀才二次舉人一次進士一次乾隆十九年大學士傅恆等遵
  㫖議將繙譯鄉㑹二試停止嗣於四十一年奉上諭繙譯鄉㑹試停止已久著加恩於戊戌己亥兩年舉行鄉㑹試嗣後每屆三年由部具奏其准考與否𠉀㫖定奪欽此欽遵在案至繙譯生員因留為伊等考取中書筆帖式之地是以乾隆十九年𫝊恆等定議時未經裁減臣等悉心酌議中書筆帖式既准生員考取自可留此一途使八旗人等知進身有階庶各留心學習繙譯但三年兩考未免為期太近應請嗣後改作三年考試滿洲𫎇古生童一次奉
  㫖知道了
  附禮部則例
  一繙譯生員三年一考滿洲額進六十名𫎇古額進九名寧缺毋濫逢應考之年各都統備造童生履厯清冊送順天府備卷屆期收考
  一考試日作清字文論二篇由順天府丞先行禮部開列滿洲䝉古各部院堂官題派閱卷大臣搜撿王大臣又各衙門揀選精通繙譯之司員宻送禮部題派四員入塲協同閱卷如有應廽避之子弟宗族婣親開出扣除
  一考試日於貢院編號給卷都察院奏派御史滿漢各一員兵部奏派兩翼副都統各一員㕘領各二員入塲彈壓
  一試卷由閱卷大臣酌擬名次進呈發榜前一日提調官知㑹禮部堂官一員賫印入闈㑹同都統御史提調等至聚奎堂眼同閲卷大臣拆號填榜用印張掛其餘一切事宜由順天府承辦
  以上繙譯考試
  𫎇古繙譯
  雍正九年
  上諭近見䝉古旗分人能𫎇古語言繙譯者甚少相習日久則䝉古語言文字必漸至廢棄應照清文例考試䝉古文繙譯取中生員舉人進士以備理藩院之用如有學習漢書願就試漢文者照常准其考試於別部院補用如此則𫎇古旗分之人益加鼓勵勤學䝉古文字不至廢棄而理藩院亦收得人之效矣著內閣㑹同理藩院議奏
  是年八月內閣㑹同理藩院議覆設科取士乃
  國家之盛典我
  皇上加意作人命將八旗䝉古內能𫎇古文繙譯者另定額考取此誠造就人材禆益庶政之至意臣等請將八旗䝉古旗分內能䝉古文繙譯者照清文之例三年內考取生員二次舉人一次進士一次其考試生員派𫎇古提督學政一員考試舉人進士派䝉古正主考一員䝉古同考官二員俱由該衙門行取各部院𫎇古大臣官員職名奏請
  欽㸃其考試生員題目於清字日講四書內視漢文至三百字為准出題一道令其以𫎇古文繙譯其考試舉人進士照此例以為首題再出清字奏疏一道為次題共二道令以䝉古文繙譯其應取生員舉人進士之數著考試官擇應取之卷併備卷奏請
  欽定奉
  㫖依議
  乾隆四十六年刑部侍郎喀寧阿奏准向來考試䝉古生童之題即係滿洲生童應繙之文雖塲分東西各編號舍不令附近闗通但考試領題俱在一日恐考滿文者有照抄謄卷之𡚁嗣後考取𫎇古生童
  勅交軍機處另擬滿文題目同漢字題目一併進呈欽定頒發
  四十九年奏准䝉古生童三年考試一次仍照舊額取進九名寧缺無濫
  以上䝉古繙譯




  欽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一
<史部,政書類,軍政之屬,欽定八旗通志>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二
  選舉志一
  謹案鴻濛初闢神聖挺生有天地即有君臣有君臣即有任使掄才籲秀其自古以來乎唐虞夏商既各有學校必各有選舉書闕有間遐哉莫得稽矣其教育之方與升進之路端末一一可考者惟周禮為詳顧其法不行扵後世後世雖師其意亦㫁㫁不能用其法也今之科第權輿扵隋盛扵唐沿及宋與元明皆據文章為去取遂為百世不易之規矣我
  朝丕建鴻基自
  太祖
  太宗即旁求英乂駕馭雄才泰顛閎夭舉諸草茅汝鳩汝方收諸敵國雖拔擢多方不拘資格而當阪泉征戰之時先修辟雝鼓鐘之業
  臨軒䇿士髦俊雲蒸八旗子弟歌鹿鳴而躋華資者班班
  可數
  世祖章皇帝初分滿洲漢人為二榜戊戌以後合為一榜
  沿襲至今伏思
  開國以來迄今百數十載
  黃軒御宇而風后力牧賛其盛
  帝媯垂衣而臯陶伯益效其功銘鐘鼎而紀旂常者指不勝屈其人雖不盡出扵科第然科第之中亦未嘗竟無其人博以収之慎以簡之固亦古人三途並用之義也謹各臚其規制沿革而以文武科第題名有可考者列扵後其考試中書考試筆帖式考試恩監生同一衡文校士亦以類從至舊志有徴辟一門竊惟戔戔束帛賁於邱園孑孑干旌逮於姝子此言原見扵六經然山林隠逸乃有徴名幕府賔僚乃加辟目今從龍世族莫非
  聖朝之臣僕遽題斯號扵義未安且其所錄又皆保薦之㣲員名實尤迕尤未可據以立制謹刪汰此門用著核實之義焉
  選舉志一
  八旗科第一
  八旗鄉㑹試縁起
  天聰八年四月
  命禮部考取通滿洲𫎇古漢書文義者取中滿洲習滿書者剛林敦多恵滿洲習漢書者察不害恩國泰漢人習滿書者宜成格漢人習漢書者齊國儒朱燦然羅繡錦梁正大雷興馬國柱金柱王來用䝉古習䝉古書者俄博特石岱蘇魯木共十六人俱
  賜為舉人宴於禮部各
  賜衣一襲免人丁四名
  崇徳三年八月
  賜新中式舉人羅碩常鼐胡邱阿濟格畢禮克圖王文奎蘇宏祖楊方興曹京張大任於變龍等十一名各朝衣一襲授半箇牛錄章京品級免人丁四名謹案是年所取舉人舊志未分析滿洲𫎇古漢人今無可考核仍從原本載入
  六年六月內三院大學士范文程希福剛林等奏以滿漢䝉古士人考取生員並舉人七月
  賜新中式舉人滿洲鄂藐圖赫徳䝉古杜當漢軍崔光前
  卞三元章於天卞為鳳各朝衣一襲
  謹案此三年為開國以來設科取士之始其時雖以滿洲𫎇古漢人同為一榜而互考漢文滿文蓋後來鄉㑹試及考試繙譯俱發源於此故恭錄簡端以昭欽承之所自
  順治八年六月禮部議定凡遇應考年分鄉試取滿洲五十名䝉古二十名漢軍五十名各衙門無頂帶筆帖式亦准應試滿洲䝉古通漢文者繙譯漢文一篇惟通滿文者作滿文一篇漢軍文字篇數則如漢人之例㑹試取中滿洲二十五名𫎇古十名漢軍二十五名各衙門他赤哈哈畨筆帖式哈畨俱准應試滿洲䝉古通漢文者繙譯漢文一篇作漢文一篇惟通滿文者作滿文二篇漢軍文字篇數亦如漢人之例八月以恭上
  皇太后徽號
  恩詔廣滿洲䝉古漢軍㑹試中額二十五名是科禮部奏順天鄉試滿洲𫎇古試卷應用滿洲內院禮部堂官各一員為主考官其漢軍試卷仍聼漢主考官閱定又議定本年鄉試明年㑹試漢軍文字第一塲書義二篇經義一篇如未通經者作書義三篇二塲論一篇三塲策一道順治十一年鄉試十二年㑹試第一塲書義三篇經義二篇二塲論一篇判五條三塲策三道至順治十四年鄉試十五年㑹試三塲文字篇數乃與漢人一例
  是年內三院㑹同禮部議定八旗鄉試㑹試
  殿試均以滿洲䝉古共為一榜漢軍與漢人共為一榜
  九年三月
  殿試
  賜一甲三名麻勒吉折庫納巴海等進士及第授修撰編修與漢榜例同選滿洲庶吉士四員𫎇古庶吉士二員漢軍庶吉士四員
  十二年三月
  殿試停選漢軍庶吉士八月奉
  上諭前選庶吉士因烏真超哈進士乆在旗下已經習學滿洲規矩不必與選二甲進士洪士銘亦照此例應選知州念係經略輔臣洪承疇之子着以京官用三甲進士耿効忠係靖南王耿繼茂之子亦着以京官用俱察照應得職銜選授
  十三年八月減滿洲舉人額十名進士額五名䝉古舉人額五名進士額五名漢軍舉人額五名十四年正月停止八旗考試
  康熙二年八月復行滿洲䝉古漢軍鄉試取中滿洲二十一名𫎇古十七名漢軍一百一十八名六年九月復
  命滿洲䝉古漢軍與漢人同塲一例考試
  八年七月定順天鄉試滿洲䝉古編滿字號共取中十名漢軍編合字號取中十名㑹試滿字號取中四名合字號取中三名
  十一年禮部奏准滿洲𫎇古亦照漢軍額數取中副榜舊志惟漢軍與漢人同試照漢人之例取中副榜五名
  十五年十月停止八旗考試
  二十六年奉
  恩詔八旗准同漢人一體考試
  二十八年覆准滿洲䝉古漢軍應鄉試之監生生員均由兵部驗射馬歩箭能射者准其移送順天府入塲鄉試
  二十九年題准奉天府滿洲䝉古漢軍鄉試之監生生員准奉天將軍副都統等騐射馬歩箭能射者交與該府丞分別考取移送鄉試
  三十六年奉
  上諭諭宗人府禮部國家樂育人才振興文教將使海內英雋之士靡不蒸蒸蔚起矧宗室子弟系托天潢豈無卓越之姿足稱令器允宜甄陶奨掖俾克有成考諸前史以公族應制舉入仕者代不乏人今屬籍所載日益繁衍除已授爵秩人員外閒散子姪素無職業誠恐進取之途未闢致嚮學之意漸隳嗣後八旗宗室子弟有能力學屬文奮志科目應令與滿洲諸生一體應試編號取中如此則賦質英異者咸服習於詩書而學業成就者不阻抑於仕進凡屬宗支人人得以自効而於朕興賢睦族之至意亦用是以允愜焉爾等衙門即遵諭行
  三十九年宗室子弟科舉㑹試奉
  㫖停止
  五十四年定鄉㑹試兩翼
  欽典都統各一人副都統各二人㕘領各一人散秩官各
  二人入塲約束八旗士子試畢出場
  雍正四年禮部奏准場內每翼派副都統一員㕘領一員章京一員與同考官一同進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稽查三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已畢舉子出場時副都統章京等官一同出場七年禮部議准每翼派賢能𠫭領一員於貢院磚門外一同㸃名
  又議准考試期近兵部咨取副都統𠫭領章京職名時各該旗副都統即將本旗老成勤慎能識漢字領催派出五名𠉀宣
  㫖之日各帶至
  午門預備
  欽㸃副都統即帶本旗領催一同入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
  又議准八旗考試文生員舉人進士四個月前禮部行文該旗移取清冊於兩個月前送禮部㑹同兵部校對如鄉試期近科試後即行造冊送部又奉
  上諭凡由舉人考試補用筆帖式者俱准其與舉人一體㑹試其由貢監考試補用筆帖式者亦准其考試繙譯舉人時一同考試皆所以廣育人才使之各有所成就也至於由貢監生員考取小京官筆帖式之員其中未必無通曉舉業文藝者若因其已經得官遂不得與於鄉試則彼平日之所學莫由表見亦屬可惜著通行八旗凡由貢監生員之考取小京官筆帖式者若願就鄉試俱准其與舉子等一同入場考試使片善寸長不致遺棄以副國家教養人才之典
  八年御史魏繹摺奏駐防杭州逺年開戶之正白旗漢軍舉人王之樑本旗不行咨送㑹試等語奉
  㫖舉人王之樑著交部一體㑹試
  十一年吏部奏准嗣後令各該旗於考試之時將應考人員詳加分別滿洲漢軍開註明晰咨送順天府註冊考試如有漢軍冒入滿洲額內中式者一經查出將咨送之該旗都統佐領等官交部分別照朦混造冊例議處該員照冒籍考試例革退舉人庶滿洲漢軍不得混行考試
  十三年十月奏准考試大典攸關良賤名分宜肅查八旗開戸家人來厯不一當我
  朝定鼎之初有投充者有養育者有俘掠者伊等本係良民既經開戸即猶之復籍自應准其居官並與考試至於旗下累世家奴實屬出身㣲賤或因已經開戸當差効力著有勞績准其居官已為不拘世類之寛典若並准其一體考試則與出身㣲賤不准考試之定例不符倘伊等厠名科目踐清華之列操衡鑑之司則所取士子俱出其門將來
  國家登庸選舉者無非科甲中人若出開戸之門於體統名分俱有攸關似非慎重名器之意請
  勅下各該旗詳查來厯凡實係旗奴開戶者姑念自行檢舉其現任職官及㧞貢生監俱免革退以廣
  皇仁嗣後但許由旗下別途出身其本身及子孫一體考
  試之例應永行禁止
  乾隆三年議准滿洲漢軍考試各有一定籍貫惟包衣人員有投充荘頭子弟𨽻內務府管轄編入上三旗者又有舊漢人在內管領下及五旗王公所屬包衣旗鼓佐領內者此等人員原係漢人因考試之時俱由滿洲都統咨送是以從前每有在滿洲額內入學中式者雍正十一年經吏部奏准改正在案迄今日久包衣人員或有不知此例者應行文內務府並八旗滿洲都統將雍正十一年吏部奏准之後有包衣舊漢軍人悞在滿洲人內入學出貢中式舉人應歸漢軍額內考試者定限三個月逐一查明縁由取具該𠫭佐領印結造具清冊咨送禮部存案俟鄉㑹試時禮部按冊查對如仍有混行造入滿洲籍貫者即行㕘奏將該管官交部議處至嗣後包衣人員考試之時內務府及八旗滿洲都統務湏嚴飭該管官逐一查明實係滿洲𫎇古人員於本人名下註明滿洲䝉古字樣冊送外其投充荘頭子弟及內管領旗鼓佐領之舊漢人俱註明縁由另冊咨送禮部歸入漢軍額內考試其再有將應歸漢軍考試之人造入滿洲冊內咨送者一經查出禮部即行㕘奏照吏部原議將該管都統佐領分別照朦混造冊例議處乾隆四年議准向來外省生員俱係隨棚補考而滿學生員不便於他處補試是以未經定有成例嗣後學臣嵗試滿學生員如有患病事故不能應試者定限於科考時補考即科考時仍有患病事故未能補考者定限於下次嵗試補考統令該管官詳細查明並嚴加𫝊催務於限內補試至實有事故不能赴考由該旗該學造冊填註加結申送學臣如該生託故不到即行斥革該管官扶同狥庇一併議處應俱照舊例遵行再查各省駐防隨任之生員距京遙逺原與在籍諸生不同若㮣令赴京嵗考其中多有未便若聴其竟不嵗考亦屬於例不符今酌議駐防隨任各生有來京鄉試者即令補行嵗考以符定製其因路逺及有事故不能鄉試者仍照原議令該教官造具清冊註明某生駐防某省某生隨任某䖏加結申詳學臣存案但不許止應鄉試而不補嵗試致滋規避之𡚁該旗員及該學教官亦不許借端苛索倘有混稱駐防隨任及已經考過仍復羈留者明屬徇情朦混該都統即行查𠫭至隨任回旗之生仍查明欠考次數照例補試
  七年覆准先據鑲紅旗漢軍董國柱佐領下閒散王載旭王載昱王載景王載防等呈稱竊載旭等之祖王宏忠原係
  盛京民人於康熙年間入於本旗佐領下作為另戸後於雍正十二年間清冊旗人本佐領以載旭等祖王宏忠因係民人入旗入於另記檔案之內厯年俱准考試有案可查於乾隆六年九月內䝉大部等衙門㑹同八旗議覆開戸人等應否考試原卷內開另記檔案人戸誠恐冐濫唯此內有另戸抱養民人為子另記檔案者本係良民應准考試等因在案今載旭之祖實係良民入旗另記檔案於另戸抱養民人為子另記檔案者實同一體本旗以載旭等雖係另戶但已入另記檔案之內未便送考伏思旗人考試原分良賤抱養民人為子者因係良民得與考試載旭等民人入旗亦係良民懇乞准與考試如虛情甘認罪等情經本部以王載旭等於康熙何年月日因何事入旗作為另戸另行記檔並伊祖王宏忠在關東時是何籍貫之處詳悉查明過部以便辦理等因咨行去後今於乾隆七年九月十五日准該旗咨稱查得閒散王載旭等之祖王宏忠原係
  盛京大梁河民人於康熙二十二年因伊表親周日宣由敬謹親王包衣撥出約同王宏忠一同入旗於此佐領下作為另戶乾隆元年辦理時王載旭等之父王朝璘在福建總兵任內尚未歸旗仍以另戸開造後於乾隆二年來京始將民人投旗縁由自行出首咨部另記檔案後於乾隆五年閏六月內又將王宏忠民人之處遵照戸部議覆平郡王查奏正紅旗漢軍戸口條例內民人冐為旗人混入丁冊作為另戸者照民人養子另記檔案之例造入黃冊本旗奏明咨部另行記檔在案等因前來查乾隆六年九月內本部等衙門議覆正白旗漢軍都統條奏考試
  大典攸闗等事一摺內開八旗另記檔案人戸其中來厯不一雖於開戸有間實非另戶可比如令得與考試誠恐冐濫惟此內有另戸抱養民人另記檔案者本係良民應准其考試等因具題奉
  㫖依議欽此欽遵通行在案今王載旭之祖王宏忠該
  旗既稱原係
  盛京大梁河人於康熙二十二年因伊親周日宣約同入旗作為另戸復經平郡王條奏照民人養子另記檔案之例另行記檔等語是王載旭等雖於考試之例相符但考試大典未便草率相應仍咨該旗查例將王載旭等年貎履厯三代出具保結送部到日准其考試
  九年議覆戸科給事中周祖榮奏嗣後八旗鄉試禮部先期行文八旗將應考生監人等造冊送部即咨送兵部考試馬歩箭合式者造冊劄發順天府仍一面劄行順天學政嚴𫝊八旗生員前赴科考及錄遺併令國子監𫝊示貢監一體錄科俱各憑文録取造冊移送順天府該府尹查明科冊箭冊俱有名者方准入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如科冊有名而箭冊無名及箭冊有名而科冊無名者俱不准應試
  十二年准國子監咨稱查由貢監出身之現任小京官筆帖式等官及在部𠉀選官員查此項人等本監向未考送今八旗貢監錄科事宜係初定章程本監無從遵辦相應咨呈禮部定議示覆以便遵照辦理等因到部查乾隆九年十月內本部議准戶科給事中周祖榮條奏八旗貢監令國子監𫝊示一體錄科慿文錄取造冊移送順天府該府尹核對科箭兩冊有名者方准入塲並無將考箭合式之人本部造冊劄監錄科之語且考箭後再行冊送錄科則為期甚廹難以從容辦理相應劄行國子監遵照原議將各該旗送到貢監按名𫝊示錄取移送至現任小京官筆帖式及在部𠉀選等官原因其係貢監出身所以准其一體應試查直省現任教職例由學政考送鄉試今現任小京官筆帖式及在部𠉀選人員事同一例相應劄行國子監凡伊等由貢監出身者應照例由監一體錄科其由生員出身者仍赴學政衙門錄科二十年奉
  上諭八旗陳滿洲因到京年久向有考試之例故姑從而留之東三省新滿洲烏拉齊與在京滿洲等不同正宜熟習騎射為國家之用嗣後東三省滿洲烏拉齊等考試之䖏著永行停止
  二十一年吏部等部議准八旗另記檔案及養子開戸人等為民一案內開其一應舉貢生監查乾隆六年題准八旗開檔人等止許另戸抱養民人另記檔案者准其在旗考試其一切開戸另記檔案人等槩行禁止考試等因在案今八旗另記檔案人等荷蒙
  恩㫖俱令出旗為民應照各該旗造送之冊將此項另記檔案文武舉人文武生員貢生監生繙譯舉人生員仍照從前舊例原係另戸抱養民人為子者歸入民籍仍准考試如夲係家奴開戸另記檔案者其本身係文武舉人生員貢生監生繙譯舉人生員准頂帶終身不准再行考試再此項人等既經出旗為民所有子孫應各照該籍民人例一體辦理
  是年禮部覆准查八旗錄送鄉試文生員由學政錄科貢監生等由國子監錄科俱由各旗造冊咨送順天學政及國子監辦理今本年鄉試除各旗送到應試人等本部轉送兵部考試騎射外所有各旗送到繙譯生員應文鄉試之䖏查乾隆十六年有繙譯生員呈請文鄉試之唐侃等二名經本部行文該旗自行造冊咨送學政錄科在案今各旗送到文鄉試冊內有繙譯生員五十餘名除本部咨送兵部考試騎射外其録科之處應令各該旗自行查明另造清冊徑送順天學政錄送鄉試二十二年奉
  上諭八旗童生生員遇嵗科考鄉試時停其考試騎射由舉人考試進士時仍照舊兼試馬歩箭伊等若馬歩箭不好即將名開除不准㑹試
  二十四年奉
  上諭此後滿洲𫎇古現任三品以上大臣子弟伊親兄弟子姪有應試者令伊奏聞務必清語騎射皆有可觀方准考試
  又奉
  上諭據禮部奏請八旗有現任三品以上大臣子孫及親兄弟之子可否令其入場鄉試一摺甚屬有意朦混前因八旗童生入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滋事風尚澆漓在平日既不専務八旗淳樸舊俗而博取虛名且流為舞𡚁惡習不得不力為整頓是以令伊等自行奏明必其國語騎射皆有可觀方准考試童生如此鄉試又何待言乃立法伊始而本人並不自奏即冊送禮部禮部亦即含糊具請希圖僥倖是誠何心若謂前㫖専屬童生而言則生員已經考試童生且不具論其貢監一途人人可捐若不湏陳奏是童生不得應小試轉可避而應鄉試矣有是理耶伍齡安等自問能登答此㫖乎其中係何情由著即明白回奏仍將冊內開送應考十餘人之父兄一一查明具奏並令在京總理事務王大臣𫝊齊伊等令看此㫖令其自行明白囘奏朕法在必行毋謂小小伎倆可以嘗試也
  又奉
  上諭上年降㫖令八旗三品以上大臣有子弟應試者自行奏明方准入闈持因旗童在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喧鬧滋事是以為伊父兄示之莭制俾知崇實黜浮破除積習非槩從禁制遏其進取之途也乃今年鄉試屆期伊等既不遵㫖自奏禮部又為含糊具請似此巧為嘗試將使故智益萌伊於胡㡳八旗淳樸素風嫻國語習騎射其人果有足錄均可量能擢用若科目者特備儲材一格耳今乃豔心詭遇又從而釣弋其名淵藪其𡚁是以國家啟迪後生之途轉為蠧壊人才之具可乎且我朝開國以來名臣碩輔莫不志秉忠忱才優韜略初非從事呫嗶者即仕躋大僚內而大學士尚書外而總督巡撫勲名氣節指不勝屈大約皆非出於甲乙兩榜即近時大臣在科第中有名者不過如鄂爾泰尹繼善一二人而已然其見用實以其心地材幹初不以其文也其他倖列科名而名實不副者亦指不勝屈若奉寛國柱者流以滿洲本色論之皆不能至驍騎校者而乃託名斯文平日又不肯潛心力學惟事希心襲取視為功名捷徑甚至懐挾夾帶無𡚁不作即立法嚴行捜檢而所派大臣非親即故俗稱官官相䕶亦復有名無實此所關乎風俗人心者甚鉅朕安得不力為振刷以挽頽風伊等至此尚不思痛自湔改一似竄身入闈即可僥倖萬一勢必欲朕盡停鄉㑹試而後已乎所有禮部單開不循例自奏遽任子弟冊送考試之尹繼善等著將該部及該旗曽否抄錄前奉諭㫖行文知㑹伊等之處令該部旗及伊等本人據實明白囘奏再降諭㫖至僧保住傅巖乃係內務府人員進身豈患無階而亦令子弟騖名科舉又顯違㫖不奏尤為庸妄著將僧保住傅巖革職並將伊子弟革去生監在內務府庫使上効力行走不准給俸俟五年無過該管官奏明另請挑差其朦混奏請之禮部堂官伍齡安等著交部嚴察議奏
  三十年奉
  上諭前經降㫖八旗三品以上大臣子弟果有嫻熟國語練習弓馬者遇考試之期該父兄自行奏明准其入闈原因八旗淳樸素風近來未免沾染虛浮艶心詭遇且從而釣弋其名淵藪其𡚁是以示之節制俾知崇實黜華非概重禁制遏其進取之途也乃邇年來八旗大臣竟無奏請子弟應試者未免多生顧慮因噎廢食伊等既不潛心力學而於國語騎射又未見専攻嫻習頓覺出色自不如兼收並進猶可為造就之資也我國家滿洲世臣宣力賛政者多原不藉文章一途但承平百餘年滿洲詞臣文藻黻飾亦不可少大臣子弟中果能於國語騎射之外兼習文藝在伊等延請師資擴充聞見較之寒素家成材自易嗣後所有八旗大臣子弟仍准一體考試毋庸奏明請㫖倘伊等仍不以實學就考如前懐挾或進身之後仍蹈虛浮陋習託名斯文無禆實用朕又何難隨時懲治俾知儆惕乎可將此通諭知之
  三十一年禮部咨覆
  東陵總管請
  昭西陵八品筆帖式伊常阿由文舉人出身援正黃旗筆帖式玉徳保中等俱係文舉人用知縣由知縣降級調用筆帖式俱准㑹試之案咨部考試前來查乾隆二十八年正月內准吏部咨稱厯來凡已任知縣之舉人因不勝民牧之任以教職改補未經得缺之前有呈請㑹試者本部據呈咨送㑹試至八旗舉人曽任知縣亦由不勝民牧以筆帖式改補之員與改教人員事同一例自應一體准其㑹試如其中有題𠫭革職降調以筆帖式改補之員不得援照此例等因在案今筆帖式伊常阿既稱係題㕘才力不及降補筆帖式之員自不便援例㑹試相應咨覆
  東陵總管衙門辦理
  四十年奉
  上諭據派出驗看本年㑹試舉人騎射王大臣等奏稱應行考試者一百二十五人內報近視眼者七十三人已揀令二十人照常騎射外其餘實屬不能之五十三人俱未令其騎射等語馬歩騎射係旗人根本即讀書人亦不可不學今考試一百二十餘人內報近視眼者竟有七十餘人之多明係揑報希圖規避滿洲習氣竟至若此實堪憤恨若以近視眼不能騎射哈達哈即係近視眼此衆人之所共知伊何以隨朕畋獵殺牲乎此輩因不能騎射遂藉口以圖僥倖
  甚屬不堪滿洲臣僕甚衆豈必賴此數人況此等無用人內將來亦㫁不能得人所有不能騎射之五十三人俱著停其考試豐訥亨等並未奏及惟請嗣後交該旗大臣詳查報部派出大臣騐明後方准免其騎射所奏殊屬姑息嗣後考試人內若有似此不能騎射者俱著停其考試著為例再此輩明係揑報該旗大臣等所司何事因何出結送部著軍機大臣查明奏聞
  四十二年議准兼管順天府尚書袁守侗等條奏八旗貢監生員鄉試及嵗科考試文童由部查取旗冊之處俱行停止一䟽內開查八旗諸生應試名冊其中有無遺漏舛錯雖湏詳查辦理但各該生是否准其入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向由順天學政及國子監考錄之後方許投卷究非専據旗冊收考且八旗生員徑赴順天學政錄科貢監徑赴國子監錄科則應造名冊即可由各旗移送該學政及該監查辦以歸簡易應如所奏嗣後八旗貢監生員應鄉試者先由順天學政及國子監行文各該旗造冊移送録科後徑送順天府准其投捲入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其由禮部查取旗冊轉發之䖏應行停止至八旗童生嵗科兩考亦應如所奏毋庸由部取冊轉發即由該府丞查取旗冊辦理再查考試繙譯舉人生員各冊並請由各該旗徑送順天府核辦以昭畫一四十三年禮部奏准宗室停考一摺內稱據順天學政汪廷璵將文生員現充滿教習宗室榮恆𠉀補筆帖式宗室克誠均係進學之後復還宗室可否鄉試之處呈明核定等因伏查上年二月奉
  㫖朕前降㫖將英親王阿濟格子孫均復還黃帶子敘入宗譜乃推廣
  皇祖恩意俾其子孫得列天潢今據吏部奏稱後入宗室之現任人員俱應一體出缺以宗人府職官對品改補固屬遵照定例但念伊等向列仕籍原在未得黃
  帶子之前若因此而令將現缺全出𠉀補無期是朕此次施恩惟使其宗支奕世䝉庥而現在職官轉不得同時被澤矣著加恩將此項改歸宗室之現任京外人員其本身均留原職仍與滿洲人員一體陞轉毋庸出缺改補其現在𠉀補𠉀敘人員亦仍以滿洲員缺照舊銓用其未經出仕之子孫自當照宗人府舊例行至官學生係尚未出仕之人即改歸宗學欽此欽遵在案查宗室考試之例久經停止英親王子孫既復宗室自後例應不入考試今該學政咨稱文生員現充滿教習宗室榮恆𠉀補筆帖式宗室克誠可否鄉試之處查該二員現係𠉀補𠉀敘已䝉
  恩㫖仍以滿洲員缺照舊銓用其取中文生員雖在未復宗室以前應照宗人府舊例不必錄送鄉試奉
  㫖知道了
  以上八旗鄉㑹試縁起















  欽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二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三
  選舉志二
  八旗科第二
  八旗繙譯科武科縁起
  順治八年定考試繙譯之考官於初九日入貢院出題考試滿洲舉人止考一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
  十四年停止繙譯考試
  康熙四十八年兵部議嗣後八旗漢軍包衣無品級筆帖式庫使由官學生補授之外郎閒散人等有願考試武生者該旗開列姓名移送順天府照例考取武生八十名鄉試時將所取武生並中書及部院衙門筆帖式不論上朝未上朝廕生監生以及監生之披甲䕶軍領催拜唐阿有願應武鄉試者該旗開列姓名移送順天府與武生一體鄉試取中武舉四十名如不中式者仍令當差㑹試取中武進士八名俱照文塲格式另編合字號考取奉
  㫖依議
  雍正元年總理事務王大臣奉
  上諭八旗滿洲等除照常考試漢字秀才舉人進士外在滿洲等繙譯武藝亦俱屬𦂳要應將滿洲另繙滿文考試秀才舉人進士武秀才舉人進士之處爾等㑹同該部作何考試額數多少等處定議具奏㝷議覆嗣後八旗滿洲等亦照漢軍考取武秀才舉人進士之例秀才取四十名舉人取二十名進士取四名外塲停其舞刀掇石俱令射馬步箭有能拉勁弓馬上熟練様式好者令其入內塲另編滿字號照漢軍例考試其
  殿試亦照此例
  是年禮部遵
  㫖議定滿洲𫎇古能繙譯者三年之內考取秀才二次舉人一次進士一次鄉試㑹試另立一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於子午夘酉年二月鄉試辰戊丑未年八月㑹試
  又覆准繙譯考試新奉
  特㫖惟恐學習之人尚少應於本年十月考取秀才一次其鄉試於雍正二年十一月舉行㑹試於雍正三年二月舉行
  殿試於三月舉行
  又定繙譯鄉試應考之人不拘滿漢字貢監生員及現任筆帖式能繙譯者俱照例考試馬步箭咨送入場其現在文舉人能繙譯者亦准與繙譯㑹試
  二年定繙譯應試士子有滿漢字貢監生員及現任筆帖式其書寫卷面漢字生員應書寫順天府儒學八旗貢監併繙譯生員卷面俱書寫禮部現任筆帖式卷面俱書寫各該衙門
  四年定繙譯鄉試增添漢軍
  又定繙譯鄉試照順天鄉試例於初九日頭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十二日二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十五日三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
  是年又奉
  㫖考試繙譯舉人即作三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考試亦無非繙譯作一次考好一日一夜量其所能奏章一道或四書或五經酌量出一題目考試其優劣便可見這考試並不做漢文字不必派漢大臣再考試舉子俱係八旗內人其繙譯好者衆所共知即字跡亦最易認伊等試卷應行謄録著六部各衙門繕書之筆帖式內酌量足用選取令其謄寫其堪中式之卷挑選呈覽時再行定其額數仍選備卷呈覽分房及看守巡察官員俱照文鄉試例派用舅舅隆科多㑹同禮部確議具奏
  又奏准本年十一月鄉試取中繙譯舉人九名並文舉人願就繙譯㑹試者據各該旗冊送到部通共二十八名人數甚少或照原題於雍正三年二月㑹試或俟取中舉人及情願入繙譯㑹試之文舉人至五十名再行㑹試奉
  㫖六十名會試
  七年九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管理順天府尹事陳良弼奏查本年十月初七等日武闈鄉試所有一切應行事宜臣現在照例舉行苐查武場條例內開直𨽻各省緑旗營兵有通曉文義願應武鄉試者在充伍地方令該營將弁申送巡撫同武生一體鄉試而八旗滿洲䝉古漢軍例內止開將所取武生併中書及部院衙門筆帖式不論上朝未上朝廕生監生以及監生之披甲䕶軍領催拜唐阿有願應武鄉試者該旗亦開列姓名移送順天府與武生一體鄉試等語並無副驍騎校前鋒馬兵准入鄉試之條是以從前均未收試現今各旗將副驍騎校前鋒馬兵人等願就鄉試者紛紛咨送前來臣仰體
  皇上愛惜人材至意請將八旗副驍騎校前鋒馬兵人等可否亦照䕶軍營兵鄉試之例准其一體應試
  隆恩出自
  聖裁奉
  㫖䕶軍校前鋒准其入場驍騎校馬兵亦准其入場
  九年奉
  上諭看來𫎇古旗下人能䝉古話及能以䝉古字繙譯者甚少如是相沿日久𫎇古文字並䝉古話必漸至廢棄宜令𫎇古旗下人亦照考試滿洲繙譯生員舉人進士之例考取䝉古繙譯生員舉人進士在理藩院補用如有讀習漢書情願考試文生員舉人進士者令照常考試著在別部院補用如此則䝉古旗下人俱各奮發勤學𫎇古文字並䝉古話不至廢棄而理藩院亦收得人之效著大學士㑹同理藩院議奏
  又定八旗䝉古人等能繙譯滿洲𫎇古文字者照考試滿洲繙譯之例一體考試
  又遵
  㫖議准八旗䝉古人等能繙譯滿洲䝉古文字者照考試滿洲繙譯之例三年之內考取秀才二次舉人一次進士一次鄉㑹試與滿洲繙譯合為一場考取秀才於本年十月舉行鄉㑹試於考試滿洲繙譯一同舉行
  十年停止滿洲𫎇古武科
  十二年四月奉
  上諭朕御極以來於滿漢人材廣開登進之路兾收得人之效是以雍正元年定有滿洲亦准考試武場之例今已行之十年未見有宜用綠旗之材況滿洲弓馬技勇逺勝於漢人將來行之日久必至科場前列悉為滿洲之所佔而滿洲文藝不及漢人又恐考試內場時不免有傳遞代作等弊似於作養人材之道未有禆益著行停止
  乾隆二年奏准本年八月舉行
  恩科繙譯鄉試明年二月再舉行正科繙譯鄉試乾隆三年題准繙譯鄉試已厯六科現在繙譯舉人約有百餘名又原議文舉人能繙譯者亦准入場合之繙譯舉人人數實係衆多應於乾隆己未年八月舉行繙譯㑹試其㑹試事宜俱照題定則例辦理
  四年二月奉
  上諭朕從前降㫖將代賠祖父虧空已奉恩免人等停選者停補者俱准歸入伊等班次銓用其應賠祖父革職之員亦准一體開復今朕念旗人有因代賠祖父虧空者力不能完治以枷責之罪此等人員與本身虧空及縁事枷責者究屬有間概行擯棄情亦可憫伊等如願考試著該旗查明除原案內載有不准考試字様外俱准一體考試俾各奮勉自新以昭朕格外加恩之至意
  是年八月禮部奏准恭譯
  諭㫖除本身虧空及縁事枷責並原案內載有不准考試字様者俱應遵照不准考試外查代賠祖父虧空人等其中有已出仕及進士舉人貢監生員之不同而力不能完治以枷責之罪者原因虧空獲譴與奉
  恩豁免未經治罪者有間若不將應行准考之人與何項考試之處分晰奏明恐八旗辦理未能畫一而舉貢生員等或因
  諭㫖有考試字様妄兾開復以應鄉㑹試致啟僥倖之端臣等伏思已經出仕之人與夫進士之歸班𠉀選舉人之挑選註冊以及貢監之捐有職銜者從前既奉
  恩㫖吏部分別辦理已多准予開復需次銓用之人惟其中有力不能完治以枷責之罪者原不便與奉
  恩豁免人等同邀開復
  皇上格外加恩准其考試要令進身有階不致終身擯棄似非謂已革之舉人仍得以舉人應㑹試已革之貢監生員仍得以貢監生員應鄉試也臣等酌議旗人有因祖父虧空力不能完治以枷責之罪除查係閑散人等應准其照例考試外其已經出仕及進士舉人貢監生員等如願考試者俱照閑散人等准其一體考童子試並與旗下繙譯等項考試以圖上進但不得借考試之端希圖開復如查係曾經發遣並入辛者庫赦回其罪原不止於枷責者其本身應仍不准考試以杜冐濫
  五年奏准查向例遇有子午卯酉年二月舉行繙譯鄉試其科考繙譯童生多在前期十一月十二月間但今年因有閏月現在天氣寒冷難於書寫將繙譯科考移於明年二月內其繙譯鄉試移於明年三月內次第舉行
  七年七月大學士伯鄂爾泰奏准繙譯㑹試即於文闈㑹試時另編字號令其一同考試應請分為兩場其頭場人衆不必㸃進於二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㸃進九年三月具奏八旗新進繙譯生員因繙譯鄉試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期甚廹不及與舊案生員一同考試馬步箭可否令其一體應試之處請
  㫖奉
  㫖著下次再行考試
  十一年大學士果毅公訥親等議覆侍郎徳齡等奏稱繙譯生員照文生員之例分別考試列為六等以示勸懲督課繙譯生員等亦請照文生員之例設立滿洲教官等語查本年閏三月內御史岱圖條奏八旗繙譯童生亦照文生之例於進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之前由該旗考試一次通順者准其入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考試經臣等議准在案是考試繙譯之生員以前既由該旗先將童生考試一次始准入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而進學之後鄉試時今又定例科考三等以上者准其鄉試其又添嵗考另設滿教官督課之處均毋庸議
  是年十一月禮部奏准查雍正元年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條例內開繙譯鄉試應考之人不拘滿漢字貢監生員並現任筆帖式能繙譯者俱照例考試馬步箭咨送入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等語雍正七年
  上諭凡由舉人考試補用筆帖式者俱准其與舉人一體㑹試其由貢監考試補用筆帖式者亦准其考試繙譯舉人時一同考試皆所以廣育人才使之各有所成就也至於由貢監生員考取小京官筆帖式之員其中未必無通曉舉業文藝者若因其已經得官遂不得與於鄉試則彼平日之所學莫由表見亦屬可惜著通行八旗凡由貢監生員之考取小京官筆帖式者若願就鄉試俱准其與舉子等一同入塲考試使片善寸長不致遺棄以副國家教養人材之典欽此是筆帖式必由貢監生員出身者始准繙譯鄉試雍正七年所奉
  諭㫖甚明縁元年條例內有現任筆帖式能繙譯者俱准入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之語是以厯科以來即不由貢監出身之七八品筆帖式小京官及九品筆帖式亦援照現任之例據該旗造送一體應試相沿日久漫無分別臣等伏思鄉試
  大典若不詳細辦理甚非慎重科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之意查九品筆帖式祗應考生員若竟准其鄉試殊屬躐等應請嗣後九品筆帖式俟考取生員後再准鄉試至七八品筆帖式小京官不由貢監出身者其中不無留心滿漢文藝繙譯明通之員既已應考多年今若停其鄉試則伊等限於品級又不得降等考試生員平日所學莫由表見誠為可惜臣等詳譯雍正七年
  諭㫖原為振興文學廣育人才起見請嗣後不由貢監生員出身之現任七八品筆帖式小京官有能繙譯者仍照雍正元年定例准其繙譯鄉試
  又是年十二月大學士果毅公訥親等議覆侍郎徳齡等奏稱
  皇上軫念清話清文為我
  朝根本照考文生員之例考試繙譯生員舉人進士今滿洲等俱各奮勉學習陸續取中繙譯生員舉人甚多但舉人係即補放官員之人用在部院辦事供職無暇肄業至生員並無應辦之事正可學習若不定以考課之例則所學日漸廢棄請嗣後取中繙譯生員照文生員例交與
  欽㸃考試繙譯生員之大臣於考試生員之前分別考試列為六等以示勸懲繙譯鄉試之年亦照文鄉試錄送之例將舊有繙譯生員交與
  欽㸃考試繙譯生員之大臣於考試繙譯生員之前分別考試列在三等以上者准其鄉試其餘不准鄉試再繙譯生員平日約束教𨗳不可無官亦請照文生員之例設立滿洲教官再八旗䝉古人等亦䝉
  皇上一視同仁准其考試䝉古繙譯生員舉人所有陸續考取䝉古生員考課董率亦請一併議奏等語查設立繙譯科原為鼓舞滿洲令諸生專意學習國語考取時必取真才然後未得考取之人方知奮勉勤學而繙譯書史亦能發揮清文精粹義理若僅照現行之例並不分別查考由該旗一概送考而主考大臣又計考試人數之多寡視其文理略通者將就取中以致多寡不符是以二十餘年考過九次殊少優等應定考試之例求取真才令生員分別考試三等以上者准其鄉試其餘不准鄉試應如所奏交與禮部嗣後繙譯科考時將舊有繙譯生員預先查明造冊咨送
  欽㸃考試繙譯生員之大臣於考試生員之前定期入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分別考試列在一二三等者准其鄉試其餘不准鄉試䝉古生員亦照此例辦理
  十三年大學士伯張廷玉等議准查繙譯考試從前並未定有額數是以厯科童生及鄉試㑹試中式舉人進士多寡未免不均今奉
  諭㫖飭令臣等酌定額數使考官得以遵循辦理不致
  有多寡不均仰見
  皇上慎重科名之至意臣等伏查厯年嵗科應考滿洲繙譯童生約計八九百名及一千二三百名不等取進生員或四五十名或八九十名不等通計十一二名取進一名亦有二十三四名取進一名應考䝉古繙譯童生約八九十名及一百一二十名不等取進生員或八九名或十三四名不等通計有五六名取進一名亦有十名取進一名各在案查滿洲䝉古漢軍每次應考文童者約計八九百名額進九十名在考試雖事同一例然繙譯較之時藝似屬稍昜據入場人數繙譯與文童不甚懸殊如與文童一例取進恐應試之人俱趨易途滿洲繙譯生員應照文童取進之額每三名減去一名共減三十名嗣後滿洲繙譯生員額取六十名至應䝉古繙譯童試之人數較之文童應試者十分之一其取進之額亦應照文童取進之額每十名取進一名嗣後䝉古繙譯生員額取九名再查厯科鄉試應考滿洲繙譯者約五百餘名或六百餘名不等取中舉人或四十餘名或五十餘名不等通計有十名取中一名亦有十一二名取中一名應考䝉古繙譯者約四十餘名或六十餘名不等取中舉人或五六名或八九名不等通計係六七八名取中一名亦在案查滿洲𫎇古漢軍每科應文鄉試者約計五六百名額中四十一名滿洲繙譯自雍正年間始行開科應試者無多取中者亦屬無幾至乾隆二年迄今五科應試舉子與應試文舉之數目不相上下而取繙譯舉人每多於文舉臣等伏思八旗進身之階甚廣不止於繙譯一途如比文舉人額數較多未免過濫應照文舉人額數每十名減去二名共減八名滿洲繙譯舉人額中三十三名䝉古繙譯鄉試如照文鄉試之額每十名取中一名似覺偏枯若循厯科中式之數取中又未免太濫臣等酌請嗣後䝉古繙譯舉人額中六名以上各額如無佳文應令考官遵照定例寧缺無濫即將來人文日盛取中之數亦不得有逾定額至取中繙譯進士查直省㑹試中額係由禮部將㑹試舉人三場實在數目題請
  欽定中額所有繙譯進士應照文進士之例禮部將繙
  譯舉子兩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實在數目題請
  欽定中額交與閲卷大臣遵
  㫖取中
  十四年六月順天府尹奏准凡應繙譯鄉試者除生員已遵例錄科外其文生員貢監天文生中書筆帖式等均照文鄉試八旗貢監錄科之例一體錄科列在一二三等者准其鄉試其餘概不准入場則真才得以入彀薄劣難以濫等庶於考試繙譯事宜更為周密至錄科題目應照考試繙譯童生之例恭請
  欽命
  欽㸃大臣憑文選取分等第名次同科考生員名冊併交禮部出榜曉諭以昭畫一所有錄科應用供給食物紙張筆墨等項應請於大宛兩縣經費項下核銷其餘一切事宜悉照考試繙譯童生之例畫一辦理
  是月順天府尹奏准繙譯科考向例定於十一月十二月內舉行時屆隆冬天寒晷短士子頗難書寫上科因天氣嚴寒改期於次年二月內考試科考甫竣接踵鄉試新進生員縁兵部不及辦理考箭遂致不得觀光臣等請繙譯科試定期於十月內舉行
  十六年奏准繙譯鄉㑹試請遵照文鄉㑹試開科
  恩㫖一體考試除繙譯㑹試應照原議於壬申年八月內同文㑹試合為一場考試外至繙譯鄉試因主考監臨各所等官以及應試舉子人數衆多號舎房間俱不敷用未便合為考試是以向例另立一場於二月舉行今文鄉試
  欽定三月其繙譯鄉試應請於二月舉行
  十九年三月大學士公傅恆等遵
  㫖議准查八旗繙譯鄉㑹試之設原欲令滿洲人等學
  
  國書並非專以科名為重乃近年以來八旗應試之人多事鏤刻字句希圖中式於實在繙譯文義轉覺相去愈逺且查康熙六十餘年之間並非以繙譯取士而其時之精通繙譯者未嘗不人才輩出是繙譯鄉㑹二試轉覺有名無實況八旗通曉漢文者既可專就文闈以博科第而曉習繙譯之人原皆可考取內閣中書及筆帖式庫使等項亦不必藉鄉㑹試以為進身之階嗣後除繙譯生員應仍照舊考試留為伊等考取中書筆帖式之地其鄉㑹二試應請永行停止
  二十二年議准八旗另記檔案文武舉人生員貢生監生繙譯舉人生員仍照從前舊例雍正十三年乾隆六年議定原係另戶抱養民人為子者歸入民籍仍准考試如本係家奴開戶另記檔案者其本身係文武舉人生員貢生監生繙譯舉人生員止准頂帶終身不准再行考試再此項人等既經出旗為民所有子孫應各照該籍民人例一體辦理
  四十年奉
  上諭御史穆隆阿請復考試繙譯舉人進士一摺所奏不可行已於摺內批示矣從前令旗人考試繙譯舉人進士原以清書為滿洲根本考試繙譯使不失滿洲本業也後因應試人員每以尋章摘句為事轉失繙譯正道殊屬無益因諭令軍機大臣等詳加定議除繙譯生員仍行考試以為考試中書筆帖式之階其繙譯舉人進士俱停考試亦欲使滿洲等屏絶浮華敦崇實學若必考試繙譯舉人進士衆人始能學習清書精通繙譯則前此未經考試繙譯舉人進士時精通繙譯者又豈乏人可見凡事惟在務淳樸收實效豈在徒事虛名滿洲等果能不失根本不尚虛文於滿漢諸書勤加肄業精通繙譯則生員筆帖式中書皆可考試若必考取舉人進士始得謂之出身徒虛名耳有何實用穆隆阿此奏與朕教養旗人勤習滿洲本業之至意不相符合不可行著將此通諭知之
  四十一年奉
  上諭繙譯鄉㑹試停止以來已二十餘年近日滿洲學習清文善繙譯者益少著加恩以乾隆戊戌年八月考試繙譯舉人己亥年三月考試繙譯進士既與文武科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日期兩不相礙且予伊等一年之功俾得從容究心繙譯益臻精熟
  四十二年覆准考試繙譯舉人生員名冊並請由各該旗徑送順天府核辦
  是年二月奏准繙譯鄉試應考之繙譯生員文生員貢監生天文生中書七八品筆帖式小京官等應照舊例由
  欽派考試繙譯生員之大臣先期考試列在一二三等者准與新進生員一體入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至㑹試除繙譯舉人文舉人准其考試外其筆帖式小京官係繙譯舉人文舉人出身者均准㑹試又查乾隆二十二年
  㫖八旗童生生員遇嵗科考鄉試時停其考試騎射由舉人考試進士時仍照舊兼試馬步箭伊等若馬步箭不好即將名開除不准㑹試欽此嗣後繙譯㑹試亦應請照文場之例遵行
  是年二月奉
  上諭今日據派出監視考試繙譯進士八旗舉人馬步箭之𢎞暢等奏稱此次應考繙譯進士人員內除患病有故之外其餘步箭平常並馬箭不能者共九人請除名不准考試其馬步箭尚可者僅四十七人人數不足應否准其考試之處請㫖等語滿洲等讀書學習繙譯固係當務之事而馬步箭究係滿洲根本斷不可不至精純不能射馬步箭即使繙譯尚好亦屬無用是以先遇考試必特派王大臣先看馬步箭擇其稍可者方准其應試此次步箭平常以及不能騎射之佛保等九人除名不准考試甚是其餘四十七人雖不足數並與入於貢院之例不符而馬步箭尚可但停止考試繙譯進士舉人之例業已二十餘年今朕特恩復行准考況上年初次考試繙譯舉人是應考進士者亦不能多有其人若因人數不足照例不准考試非朕教育滿洲至意此四十七人著加恩交該部仍行辦理考試但八旗都統等平日辦事無多此等事亦不能辦理乎著通行曉諭八旗此一次朕不深究嗣後凡考試進士舉人生員之人各該都統等務必嚴行察查善為教訓於未考之前揀選馬步箭可觀以及稍可者准其送名倘仍有平常之人被特派王大臣查出具奏不惟不准其人應試惟該都統等是問斷不寛恕也
  又多羅定郡王等奏准查八旗新滿洲烏拉齊等俱因漢仗較好特𫎇
  聖主施恩留駐京城伊等子孫受
  主上養育之恩一應生計學業皆與舊滿洲一様從前一應考試八旗並未分別新舊俱與舊滿洲一體報名考試以至考中者不少由繙譯進士陞至侍郎者俱有自乾隆二十年
  㫖停其新滿洲烏拉齊應試遂無論新舊移駐皆不准其考試臣等伏思停止新滿洲烏拉齊等考試者係初移駐之人俱係在本處所生素不識文字未嘗學問而充數考試反染漢習反將伊等舊業廢棄若在京城所生已過二三世者平時習學騎射讀書繙譯之人甚多原與舊滿洲䝉古無異況三十四年所降
  諭㫖內東三省人等移駐京城在此等所生子孫已過二世於久駐京城之舊滿洲䝉古無異即照京城滿洲𫎇古一様補用外任欽此此誠舊滿洲新滿洲俱係
  皇上世僕一體教養之意也今准令伊等補放外任而
  不准其考試殊與
  聖主養育之意不符適因繙譯乃滿洲等舊業䝉特恩復行考試繙譯舉人進士之例凡考試之期預先考試清語騎射可觀者方准送名請嗣後除初移駐人外其在京所生已過二三世之新滿洲烏拉齊內如有能習繙譯者仍照從前與舊滿洲一體考試
  四十三年奉
  上諭今年繙譯鄉試例應於八月考試但今秋起鑾前往盛京繙譯考試甚屬𦂳要務於起鑾之前考試方為妥協著交該部將繙譯鄉試改為七月初旬考試欽此遵
  㫖議奏此次繙譯鄉試於七月初四日考官等入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初六日士子入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考試繙譯鄉試應照舊例止考一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㑹試分為兩場又繙譯童生向照文生之例三年兩試惟是乾隆四十一年順天府奏准繙譯童生定於八月考試今鄉試定於八月舉行並今嵗鄉試奉
  㫖定於七月初間舉行所有繙譯童生請改於五月考
  試庶與鄉試兩不相礙
  四十六年禮部具奏恭照乾隆四十一年十二月初八日奉
  上諭繙譯鄉㑹試停止以來已二十餘年近日滿洲學習清文善繙譯者益少著加恩以乾隆戊戌年八月考試繙譯舉人己亥年三月考試繙譯進士既與文武科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日期兩不相礙且予伊等一年之功俾得從容究心繙譯益臻精熟欽此
  四十九年尚書和珅等奏准查考試滿洲繙譯舉人係順治八年所定十四年停止雍正元年
  上諭著總理事務王大臣㑹同該部將滿洲另繙滿文考試秀才舉人進士之處定議具奏欽此經王大臣等議定滿洲䝉古能繙譯者三年之內考試秀才二次舉人一次進士一次乾隆十九年大學士傅恆等遵
  㫖議將繙譯鄉㑹二試停止嗣於四十年奉
  上諭繙譯鄉㑹試停止已久著加恩於戊戌己亥兩年舉行鄉㑹試嗣後每屆三年由部具奏其准考與否候㫖定奪欽此欽遵在案至繙譯生員因留為伊等考取中書筆帖式之地是以乾隆十九年傅恆等議定時未經裁減臣等悉心酌議中書筆帖式既
  准生員考取自可留此一途使八旗人等知進身有階庶各留心學習繙譯但三年兩考未免為期太近應請嗣後改作三年考試滿洲𫎇古生童一次奉
  㫖知道了
  四十九年甲辰科繙譯鄉試之期應否照例舉行奉
  㫖不必
  五十一年禮部具奏查乾隆四十六年
  㫖繙譯鄉㑹試從前停止已久嗣於乾隆四十三四年復舉行考試原係特㫖加恩今該部因屆三年復又奏請為期太近恐開倖進之門此次所請考試之處不必舉行嗣後每屆三年該部仍照例具奏其准考與否𠉀朕降㫖定奪欽此嗣於四十八年經臣部具奏四十九年三年屆期應否舉行繙譯鄉㑹試恭請
  欽定奉
  㫖不必欽此欽遵各在案今查繙譯鄉㑹試自四十九年奏請之後至五十二年又屆三年之期理合遵
  㫖預行奏
  聞應否舉行考試之處等因奉
  㫖准其照例舉行
  五十二年禮部議准順天府呈稱查繙譯條例內開八旗滿洲䝉古漢軍繙譯生員文生員貢監生天文生中書七八品筆帖式小京官科考列在一二三等馬步箭合式者俱准鄉試與新進生員一體入場等語又查乾隆九年三月內禮部具奏八旗新進繙譯生員因繙譯鄉試場期甚迫不及與舊案生員一同考試馬步箭可否令其一體應試之處請
  㫖奉
  㫖著下次再行考試欽此欽遵各在案查核例意是新進繙譯生員毋庸考箭復詳譯乾隆九年
  㫖意亦可酌量辦理今本年新進繙譯生員雖與五月內與錄科人員一同考箭但究係考試童生之箭現在鄉試自應仍行考試而例內亦無考試明條如循文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鄉試之例則此時行文八旗查取旗冊再送兵部奏
  派王大臣騐試騎射為期甚迫恐難趕辦可否援照乾
  隆九年
  㫖意並遵循條例此次免其考箭與錄科人員一同入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鄉試之處咨呈禮部查照劄覆以便遵照辦理等因查乾隆九年三月初八日繙譯鄉試經本部以新進繙譯生員於初一日始出試案不及與舊案生員一同考試馬步箭可否一體應試之處具奏請
  㫖奉
  㫖著於下次再行考試欽此又乾隆十四年因上科繙譯科試甫竣接踵鄉試新進生員縁兵部不及辦理考箭遂致不得觀光請將科試改期於十月舉行等因經該府自行奏准各在案是從前新進繙譯生員未經考箭者不准鄉試向例甚明至四十四年繙譯㑹試時奉
  㫖滿洲讀書繙譯固係當務之事而馬步箭究係滿洲根本斷不可不至精純熟不能射馬步箭即使繙譯尚好亦屬無用是以凡遇考試必特派王大臣先看馬步箭擇其稍可者方准應試嗣後凡考試進士舉人生員之人各該都統於未考之前揀選馬步箭可觀以及稍可者准其送名倘仍有平常之人被特派王大臣查出具奏不惟不准其人應試唯該都統是問欽此欽遵所有此次繙譯鄉試既於四十四年欽奉
  諭㫖先試騎射其新進生員自應遵
  㫖辦理且查現距鄉試之期一月有餘無難趕辦非如乾隆九年新進生員出案數日即屆鄉試可比相應劄覆該府尹即行咨取新進繙譯生員等年貌履厯造具旗冊速送兵部辦理考試
  又禮部具奏查雍正三年二月繙譯㑹試據各旗冊送應考舉人共二十八名經臣部以人數甚少或俟取中舉人及願入繙譯之文舉人至五十名再行㑹試等因具奏奉
  㫖六十名㑹試欽此又乾隆五十二年五月內欽奉上諭向來滿洲䝉古繙譯鄉㑹試每屆三年將應否舉行之處請㫖辦理但旗人進身之途甚廣並不專藉繙譯且其間亦未見出真才也嗣後每屆五年舉行一次亦不必請㫖可行與否矣伏查乾隆五十三年係先經臣部奏准應行繙譯㑹試之期惟是行據各該旗將應考舉人造冊咨送到部共祗有三十八名不足六十名之額所有此次繙譯㑹試應請暫行停止遵
  㫖俟五年屆期鄉試後取中舉人漸多足敷六十名之
  數再行奏請㑹試奉
  㫖知道了
  以上八旗繙譯科武科縁起











  欽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三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四
  選舉志三八旗科第題名
  謹案登科冇記始自唐時元明以來亦有進士題名碑列於太學
  國朝因之所以昭稽古之榮重掄才之典也其鄉舉之士則唐謂之鄉貢進士試於禮部及第則為登科不及第則次舉仍取解初不以舉人為職銜也宋因唐制而有免觧之進士漸以職銜矣至明乃㑹試中式為進士鄉試中式為舉人皆得銓選注官而舉人亦遂有品秩沿襲至今郡縣誌書載進士或始於唐載舉人則無不始明者職是故也舊志列為年表八旗以次列格或有或無或多或少既參差難辨亦空白太多今改從各省通志之例改為題名以便尋覧舊志又載貢生是用州縣志之例府志則従無載及者矣況八旗通志體更大於省志乎今併刪除以符紀載之體焉八旗科第題名一厯科進士
  順治九年壬辰科
  滿洲𫎇古
  納冷額      都爾巴
  賽音達里     髙里
  郝善以上鑲黃旗五名   麻勒吉
  何錫談      邁音達
  阿薩里      賽沖阿
  魏羅渾      盧占
  色勒布      穆成額
  波勒       八達里以上正黃旗十一名
  賽花       蟒色
  額庫里      圗克善
  蘇海色      達哈達
  吉達額      哈拉
  塔必圗以上正白旗九名  三都
  索濟       進州以上正紅旗三名
  楊官       何託滿洲阿顔泰佐領
  鼐音達      哈木倫
  賽柱       拜達兒以上鑲白旗六名
  馬祜       宋蘇保
  圗克泰      吳拉代
  沙記以上鑲紅旗五名   呉爾戶正藍旗一名
  折庫納      巴海
  朱三       舒書
  納布滿洲碩塔佐領 雲代
  莽吉六      門都孫以上鑲藍旗八名謹案是科滿洲䝉古進士舊志載明佐領者僅何託納布二人其餘並闕今無可考核悉仍其舊後並倣此謹案滿洲䝉古雖各有中額但舊志所載合滿洲䝉古為一但有旗分並未分註今亦無従考核謹各従其舊後並倣此
  漢軍
  范承謨      郎廷弼
  王瑞       丁思孔
  王彥賓以上鑲黃旗五名  齊賛宸
  祖澤潤祖應宣佐領 齊賛樞
  胡獻瑤      劉名世以上正黃旗五名
  遲煌       許重華
  祖述堯      劉景榮以上正白旗四名紀振邉鑲紅旗一名   閻天祐
  張希顔以上正藍旗二名  夏世安曺爚佐領習全史髙國琇佐領 陳永命
  王毓祥      李英以上鑲藍旗五名
  順治十二年乙未科
  滿洲䝉古
  達舒       八拜
  豈他他      侯黒
  阿哈代以上鑲黃旗五名  胡西圗
  烏大禪      呉把海
  伊桑阿滿洲    薩木哈
  葛色特      葛爾特
  劉喜       色冷以上正黃旗九名
  圗爾宸      索泰
  能徳       噶爾噶圗以上正白旗四名
  賈勤       董色
  馬鼐       那鼐
  達楊阿      庫察
  李柱以上正紅旗七名   舒書
  阿爾達里     托必泰
  庫三那      特者布
  圗爾坤      占木蘇以上鑲白旗七名
  莫樂洪      門得禮
  娃爾荅      那爾代
  色黒得      和尚
  恩克參以上鑲紅旗七名  拉色滿洲永在佐領查漢以上正藍旗二名   得木圗
  達爾布滿洲朔塔佐領阿思哈
  車克出      恩吉圗滿洲領塔佐領朱馬禮滿洲阿倫佐領阿達布
  班第       鄂爾介以上鑲藍旗九名
  漢軍
  洪士銘      戴斌
  張可立      陳國楨
  髙瑜       祖之麟
  祖澤潛以上鑲黃旗七名  楊霖
  裴紹宗      康殿邦張本堪佐
  張恩斌      齊洪勲
  耿効忠領以上正黃旗六  朱麟祥
  任暄猷      宋國榮
  董常國      遲炤
  遲煊       羅文瑜名楊永亨鄢翼明佐領孔𫝊 孟述緒
  金玉式      張應瑞斌佐領以上正白旗
  𡩋心祖十一名張 劉廣譽
  陳年榖國棟佐領 銀文燦張宏徳佐 領臧應聘佐領
  年仲隆      淮清
  梁儒       張懐徳以上正紅旗四名
  喻珩       姚啟盛以上鑲紅旗二名
  張登舉佟國鼐佐 張登選領佟國鼐 佐領以上正藍
  康熙九年庚戌科
  滿洲
  沈獨立旗二名正黃   博極
  牛鈕旗一名鍾 海佐領以上正 徳格勒藍旗二名鑲
  漢軍
  髙璜藍旗一名鑲    李玠黃旗一名正
  李夢庚白旗一名鑲   王維珍白旗一名正
  康熙十二年癸丑科
  滿洲
  成徳藍旗一名正    徐元夢黃旗一名郎探佐領白小子正白旗一 名舒書佐 花尚領鑲紅旗一名馬占
  漢軍
  李基和佐領鑲藍旗一名尤 王允琳國才佐領周昌鑲紅旗一 名馬雲程佐領
  康熙十五年丙辰科
  滿洲
  雷池昆長保佐領 鑲黃旗一 成徳名改名性徳正黃旗
  班達禮      額滕一名以上正白旗
  石祿二名孫布祿佐領正  保民紅旗一名拉克大佐
  索柱領正藍旗   曲震一名常夀佐領以
  漢軍
  髙琯上鑲藍旗二    齊體物名鑲黃旗一名李耀卞永寧祖佐領正 石文桂黃旗一名 金聲振佐領鄭孟纉祖朝興佐領以上正白 宋繹旗二名孟熊
  康熙三十年辛未科
  滿洲
  五哥飛佐領鑲 紅旗一名  喀爾喀鑲藍旗一名馬武佐阿金領鑲黃旗  巴海一名烏爾 賽佐領正白旗
  漢軍
  胡麟徴一名傅爾敏佐領能 佘崧生格佐領以上鑲白旗
  康熙三十三年甲戌科
  滿洲
  五哥馬武佐領   拉都立阿苓佐領法海唐則堯佐領  以上鑲黃旗三名覺羅滿保查蒲圗佐領正黃旗一名阿錫台黒都佐領  傅森杜喀禪佐領海寳羅必達佐領以上鑲白旗三名
  漢軍
  陳夢球孫徴㴻佐領正白旗一名 髙其倬髙其伸佐領鑲白旗一名呉玥趙世綸佐領鑲紅旗一名
  康熙三十六年丁丑科
  滿洲
  桑格達爾查佐領  阿進泰常書佐領 以上鑲黃旗二名常哥和尚佐領正白旗一名
  傅敏改名福敏圗什希佐領鑲白旗一名
  查賚長祿佐領   阿爾賽班第佐領 以上鑲藍旗二名
  漢軍
  蔡珽蔡毓茂佐領  髙尚瑛陳普佐領 以上正白旗二名王宏文王永成佐領正紅旗一名
  康熙三十九年庚辰科
  滿洲
  福夀席爾登佐領  那善庸善佐領 以上鑲黃旗二名覺羅逢泰查蒲圗佐領鄭興祖明珠佐領富爾敦揆敘佐領  託賢索勒圖佐領 以上正黃旗四名文明雅爾賽佐領  朱蘭泰佛倫佐領 以上正白旗二名文岱圗什希佐領  瓦爾達郭色佐領 以上鑲白旗二名常柱包衣胡薩那佐領鑲紅旗一名平柱綏色佐領鑲藍旗一名
  漢軍
  陳還孫徴㴻佐領正白旗一名  王允猷孫元吉佐領正紅旗一名髙其偉髙其位佐領 年羮堯陳繼範佐領以上鑲白旗二名李延塏張朝午佐領鑲藍旗一名
  康熙四十二年癸未科
  滿洲
  西庫鈕倫佐領   董泰唐保佐領 以上鑲黃旗二阿進泰名常保佐 領正紅旗 伊太一名穆賽
  才柱佐領包衣博思太佐領以上鑲耿古徳白旗二名黒爾金佐勒騰額領鑲紅旗一名常巴
  漢軍
  靳治岐士佐領鑲藍旗一名 楊萬程靳治豫佐領鑲黃旗一王士鑰名包衣佛倫管領正
  康熙四十五年丙戌科
  滿洲
  滿保黃旗一名馬世寵佐領 覺羅坡岱鑲藍旗一名覺羅佛倫佐竒勒倫領鑲黃旗 徳宏一名覺羅
  那山進寳佐領 正黃旗一名桑杭祿阿里佐領
  誇喀鄂什吞佐   七十領千里保佐領以上正白旗三索泰石沙喀佐  呉宗阿領三泰佐 領包衣阿達海都麥佐領以上   常生正紅旗三
  騷達子名色爾貝 佐領廣哥佐領
  漢軍
  聶師堯盧承烈佐領鑲黃旗 徐琳一名李建
  趙世勲勲佐領雷  世俊佐領以上劉植鑲白旗二
  張杓名佟銓佐   領張樞佐領以劉之玠上正藍旗二名劉顯
  康熙四十八年己丑科
  滿洲
  樂克山位佐領鑲 藍旗一名 色楞閣花色佐領鑲黃旗一車松名愛中佐 領正白旗  阿克敦一名佛倫佐領鑲白哈爾泰旗一名蘇  積善巴立佐領 正藍旗一名常
  漢軍
  所柱夀佐領法參佐領以上 張鵬翼鑲藍旗二名包衣七
  康熙五十一年壬辰科
  滿洲
  徳齡十管領正 黃旗一名  覺羅名昌夏益佐領正覺羅呉拜白旗一名森特佐領鑲黃 鄂爾竒旗一名覺羅春山隆昌佐領 章保住佐領以
  漢軍
  遲之金石文賢佐 三格領包衣李鍈貴佐領以上正白
  康熙五十二年癸巳科
  滿洲
  春臺旗二名巴   僧格勒什佐領那哈泰佐領以上正呉孝登黃旗二名 朱天保薩爾太佐領羊都佐領以上世祿正紅旗二名六哥佐
  漢軍
  劉嵩齡領鑲白旗 一名花色 王國棟佐領鑲白旗一名髙
  康熙五十四年乙未科
  滿洲
  徳齡宏棨佐領   徳新鑲紅旗一名森特佐領覺羅成文佛倫佐領以上鑲黃  索柱旗二名納延太佐領
  博山正白旗一名何保住
  漢軍
  竇啟瑛佐領正紅旗一名勒沈竹爾圗佐領鑲紅旗一
  康熙五十七年戊戌科
  滿洲
  覺羅思強覺羅永平佐領正黃旗一
  郭操名改名國璉黒都佐領鑲白
  伊爾敦旗一名費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古佐領童保鑲紅旗一名包衣沙爾漠
  漢軍
  董自超佐領鑲藍 旗一名崔徐大枚澄佐領鑲白旗一名
  康熙六十年辛丑科
  滿洲
  留保佟世夀佐領 三格正藍旗一名包衣海章佐領包何溥衣二達子  何浩佐領以上鑲黃旗二名達覺羅恩夀爾布佐領達爾布佐領以上
  漢軍
  牟瀜正黃旗二   孫國璽名覺羅額理賀佐領鑲紅旗
  雍正元年癸夘科
  滿洲
  尹繼善申特佐領  喀爾欽明通佐領
  慧徳慶元佐領   以上鑲黃旗三嵩夀名常海佐
  圗麟領賴都佐   領以上正黃旗華實著二名包衣関保佐領正七十一紅旗一名  永世穆㕘佐領
  圗南七哥佐領   昌齡哈達佐領堆齊佐領以上保良鑲白旗四   阿成峩名雅賴佐領福泰佐領以上
  䝉古
  牧可登鑲藍旗二名拉錫佐
  漢軍
  尚彬領正白旗一 胡良佐名包衣佛倫佐領包衣髙斌佐張洪謨領以上鑲黃旗二名
  雍正二年甲辰科
  滿洲
  查克丹劉紹熙佐 領正紅旗 開泰一名保績
  劉保佐領鑲黃旗一名貴昌博啟佐領
  運泰改名旒保  覺羅祿保永乾佐領明舒明賴都佐領
  趙士麟改名卓霖伊獨善佐領以上正黃旗七名
  恆徳伯伶哥佐領  長庚馬臘佐領以上正紅旗二名車栢馬爾太佐領  舒兆䕫巴爾虎達佐領岱金平⿰佐領   以上鑲白旗三名雅爾納岳索立佐領傅鼐敖米佐領   以上正藍旗二名文保九錫佐領鑲藍旗一名
  𫎇古
  色誠改名色臣托克屯佐領
  蠻子改名明善蘇英格佐領以上正白旗二名
  何其忠伯伶哥佐領正紅旗一名
  漢軍
  楊文桂董成英佐領正白旗一名 王徳純白鈺佐領張聖訓孔𫝊斌佐領  以上鑲白旗二名徐瑗趙世綸佐領鑲紅旗一名
  雍正五年丁未科
  滿洲
  瓦爾達江米佐領 正黃旗一名 世臣佟濟佐領正白旗一名常徳胡什納佐  何其恵領伯伶哥星徳佐領永夀   常保住佐領莫洛森佐領以上正紅呉巴泰旗四名伊克坦佐領 朱宏亮鑲白旗一林朝名額色立佐 領包衣僧住佐富魁領以上正藍旗二名
  䝉古
  柰曼馬爾錫佐領鑲藍旗一名
  漢軍
  周祖榮厄爾徳木 宋文錦圖佐領鑲
  髙顯貴白旗一名孟繼祖佐領髙
  雍正八年庚戌科
  滿洲
  西泰煥佐領周   富敏偉佐領以上鑲紅西成旗三名鈕   成徳倫佐領改名敷文鈕倫佐和深領鈕倫佐   色通額領明通佐
  龍光昱領以上鑲黃旗四名達色佐領徳
  七達山佐領包   廣明衣穆克徳布佐領以上正黃兆毅格圗肯佐  椿年領宗室阿林納石麟佐領包衣西爾
  徳光泰管領改名徳廣包衣艾那佐領以上
  伊福納鑲白旗四 名常明佐 佟保領鑲紅旗
  明山一名富興佐 傅徳領額爾必圗佐領阿山佐鄂敏領以上正藍旗三名
  䝉古
  額爾登額鄂爾竒佐領鑲藍旗一名
  漢軍
  馬丙托克屯佐  王宗燦領正白旗一名左世英佐領黃煃王世芳佐 領以上正  劉宏緒黃旗二名沈鐸佐領徐炎正白旗一名董國柱
  雍正十一年癸丑科
  滿洲
  介福佐領鑲紅  博通阿旗一名佟鑛佐領正藍旗一名佟世赫成峩楹佐領覺 肇敏羅長安保佐領以上鑲黃闗霖薩拉佐領   佟崙喀乂喀佐領以上正白旗富海二名包衣薩圗佐領正 雙慶紅旗一名達漠佐領
  鄂容安鑲白旗一 鄂倫名鄂爾竒佐領鄂爾竒佐
  𫎇古
  多爾吉領以上鑲藍旗二名
  漢軍
  楊殿邦班第佐領 王士倧鑲黃旗一名楊繼勲佐領祝李彤標兆龍佐領以上鑲紅
  乾隆元年丙辰科
  滿洲
  烏爾登額旗二名李廷炤七十四佐領鑲藍旗執謙一名包衣八十佐領包衣八十壯徳佐領包衣
  興泰五十四佐   懐䕃布領以上鑲黃旗三名博啟佐雙頂領徳山佐領徳山佐領 呉達善以上正黃旗三名包泰保衣鄂禮管   三格領正白旗一名納欽佐領佛爾清格正紅旗一 名喜哥佐領鶴年沐特恩佐
  鐘音額爾圗佐領以上鑲藍旗
  䝉古
  觀光二名巴爾泰佐領鑲  兆麟黃旗一名白雅思瑚朗佐
  漢軍
  劉汝巽領正白旗  周祖夀一名趙宏佐領孟經祖佐領張足法以上鑲紅旗二名栁
  乾隆二年丁巳科
  滿洲
  董齡徳增佐領  薩穆哈鑲藍旗一
  祿成名哲爾金佐 覺羅徳成格領増夀佐領包衣納國棟得㤗佐領以上鑲魁徳黃旗四名改名國樑五什觀保佐領福泰管 諾敏領以上正
  徳保黃旗二名包衣鄂禮管領孟六夏時雍格管領包寳善衣哈豊阿  管領以上正白蘇徳旗三名哈豊阿管領尚
  漢軍
  李質頴安圗佐領 以上正紅 楊文玢旗二名包衣色勒管佟濬佟鈁佐領正藍旗一名
  乾隆四年己未科
  滿洲
  興國富旺佐領   趙徳昌富旺佐領
  廩格       劉廷梁
  達時濟以上正黃旗五名  舒瞻祥齡佐領
  邱仰嶙雙福佐領以上正白旗二名
  勒福      元凱月保佐領
  傅隆阿以上鑲白旗三名  伊興阿永在佐領髙其文包衣髙従孔佐領以上正藍旗二名
  䝉古
  巴金泰明智佐領 鑲黃旗一名 伊貴綬伊勒爾圗佐領正藍旗一名
  漢軍
  李景晟李景唐佐領正黃旗一名 陳居易尚維邦佐領鑲藍旗一名
  乾隆七年壬戌科
  滿洲
  國棟國柱佐領   盛格包衣穆隆阿佐領以上鑲黃旗二名劉瓉包衣六合格管領吉祿常住佐領以上正黃旗二名舒敏王雅圗佐領  邦圗博成額佐領經聞包衣馬爾渾佐領良卿包衣馬爾渾佐領以上正白旗四名覺羅奉寛永祿佐領 徳保包衣郭興阿佐領以上正藍旗二名
  𫎇古
  查庫蘭巴什佐領 鑲白旗一名 亢保安泰佐領正藍旗一名
  漢軍
  劉錫齡張竒勲佐領正黃旗一名
  乾隆十年乙丑科
  滿洲
  年常阿鑲黃旗一名   國柱伍爾慶阿佐領正黃旗一名伊靈阿富寜佐領 正白旗一名 哈達翰改名哈靖阿闗夀改名觀文常林佐領以上鑲白旗二名
  舒祿九十六佐領鑲紅旗一名  溫敏阿拉米佐領宗室達麟圗蘇昌佐領以上正藍旗二名
  䝉古
  夢麟噶布唐阿佐領正白旗一名
  漢軍
  石之珂謝文玉佐領正白旗一名 積善胡世隆佐領鑲白旗一名
  乾隆十三年戊辰科
  滿洲
  武納翰
  覺羅阿永阿覺羅元祿佐領以上正黃旗二名
  傅清改名𫝊靖 鑲白旗一名  圗鞈布阿穆胡郎圗佐領綸音恵改名博卿額以上鑲紅旗二名
  福柱禮六十五佐領 宗室平泰包衣多諾管領宗室良成包衣何伸佐領以上正藍旗三名
  䝉古
  福眀安穆隆安佐領鑲紅旗一名
  漢軍
  寅保正白旗一名
  乾隆十六年辛未科
  滿洲
  雪格世魁佐領   穆丹志福佐領
  何棟改名和敏嵩山佐領以上正黃旗三名
  徳瑛哈豊阿管領正白旗一名  全魁卓克遜佐領覺羅巴彥學覺羅六十保佐領以上鑲白旗二名
  郭兆改名國隆阿鳯格佐領鑲紅旗一名
  漢軍
  李士通正白旗一名
  乾隆十七年壬申科
  滿洲
  覺羅喜崇福改名尼堪富什渾覺羅常岱佐領多倫五哈達哈佐領徳克競額永安佐領以上鑲黃旗三名徳風包衣喜元管領正白旗一名景福海隆阿佐領鑲白旗一名
  博明哈克㪚佐領鑲藍旗一名
  𫎇古
  永安包衣崔三哥管領鑲白旗一名
  漢軍
  王懿徳海福佐領正白旗一名
  乾隆十九年甲戌科
  滿洲
  鼐郎阿伊泰佐領 正紅旗一名 阿肅赫申佐領鑲白旗一名七十一岳什佐領 正藍旗一名 富炎泰西平佐領吉郎阿包衣儀住管領以上鑲藍旗二名
  䝉古
  常貴英保住佐領鑲白旗一名
  漢軍
  於宗瑛王士儀佐領鑲紅旗一名
  乾隆二十二年丁丑科
  滿洲
  竒山蘇拉佐領   那穆齊禮四十八佐領富森泰五吉佐領 以上鑲紅旗三名
  覺羅福志覺羅明善佐領鑲藍旗一
  䝉古
  噶爾薩名安太佐領正藍旗
  漢軍
  門錡一名程國鼐佐領正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科
  滿洲
  達椿紅旗一名 富順佐領  藥師保鑲白旗一名六十佐
  𫎇古
  福興領正藍旗一名百祿
  漢軍
  王紀曽佐領鑲藍旗一名楊
  乾隆二十六年辛巳科
  滿洲
  嵩貴超鐄佐領正黃旗一  松齡名觀音布管領正黃
  敏保旗一名巴 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阿佐領  覺羅集蘭正紅旗一名永在佐領正
  漢軍
  黃楷吳文芳佐領正紅旗  郭潔一名劉秉忠佐領鑲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科
  滿洲
  祥慶紅旗一名花尚阿佐  白麟領正黃旗一觀永名恩特和   哲成額莫佐領常安佐領輝徳佐領
  乾隆三十一年丙戌科
  滿洲
  西蘭以上正白 旗三名赫  善聰臣佐領正
  福保白旗一名巴揚阿佐領包衣
  覺羅祥奈常祿管領以上正紅旗
  乾隆三十四年己丑科
  滿洲
  特克慎二名文紹佐領正藍旗
  竒豐額一名武爾  嵩慶慶阿佐領正黃旗一名清夢吉海管領六十五管領
  乾隆三十六年辛夘科
  滿洲
  敷森布鑲黃旗一名  佛爾卿額覺羅舒寜佐領正紅旗一名
  䝉古
  和寧那彥佐領鑲黃旗一名
  漢軍
  馬慧裕音登厄佐領正黃旗一名
  乾隆三十七年壬辰科
  滿洲
  圗敏鑲黃旗一名    鐵保額勒恆額佐領正黃旗一名傅通六十三佐領正白旗一名
  漢軍
  張百齡正黃旗一名
  乾隆四十年乙未科
  滿洲
  徳昌定住佐領  瑞保烏圗爾那思圗佐領以上鑲黃旗二名覺羅長麟覺羅麟至佐領正藍旗一名
  漢軍
  五泰鑲白旗一名
  乾隆四十三年戊戌科
  滿洲
  公春改名恭泰永安佐領廣厚善徳佐領以上鑲黃旗二名納麟寳阿克東阿佐領正黃旗一名
  漢軍
  徳生包衣楊作新佐領正黃旗一名
  乾隆四十五年庚子科
  滿洲
  岳興阿包衣富旺佐領正黃旗一名
  薩彬圗富順佐領鑲白旗一名
  䝉古
  運昌奉  㫖改名法式善九格管領正黃旗一名
  漢軍
  徐鑑鑲黃旗一名
  乾隆四十六年辛丑科
  滿洲
  清安泰富陞佐領 鑲黃旗一名 玉保額勒恆額佐領正黃旗一名亮保恆泰佐領鑲白旗一名
  漢軍
  阿林正藍旗一名
  乾隆四十九年甲辰科
  滿洲
  文寧博眀佐領 正紅旗一名  成書二達色佐領鑲白旗一名
  𫎇古
  徳寧安福佐領鑲黃旗一名
  漢軍
  蔣攸銛栗城佐領鑲藍旗一名
  乾隆五十二年丁未科
  滿洲
  際良格繝額佐領正黃旗一名  瑚圗禮哲克僧額佐領瑚圗靈阿敏書佐領以上正白旗二名
  漢軍
  趙繼昌包衣復增佐領正紅旗一名
  乾隆五十四年己酉科
  滿洲
  廣善徳明佐領 鑲黃旗一名  那彥成富寜阿佐領正白旗一名達林凌恵佐領 鑲紅旗一名  榮麟増新佐領正藍旗一名
  乾隆五十五年庚戌科
  滿洲
  徳文哲克僧額佐領正白旗一名 延弼阿福佐領正藍旗一名
  䝉古
  恩普多爾吉扎普佐領鑲藍旗一名
  漢軍
  盛安廣慶佐領正白旗一名
  乾隆五十八年癸丑科
  滿洲
  福興徳明管領   英和包衣哈豐阿管領以上正白旗二名覺羅清昌覺羅金良佐領正紅旗一名
  漢軍
  張桂齡改名桂齡通源佐領正黃旗一名
  乾隆六十年乙夘科
  滿洲
  玉麟武爾慶阿佐領正黃旗一名 増祿富伸佐領正藍旗一名
  䝉古
  多山伍朗塔布佐領正藍旗一名
  漢軍
  髙鶚延慶佐領鑲黃旗一名



  欽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四
<史部,政書類,軍政之屬,欽定八旗通志>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五
  選舉志四
  八旗科第題名二厯科舉人一
  順治八年辛卯科
  滿洲䝉古
  納冷額     都爾巴
  賽音達里    高里
  郝善以上鑲黃旗五名  麻勒吉
  何錫談     邁音達
  阿薩里     賽沖阿
  魏羅渾     盧占
  色勒布     穆成額
  波勒      八達里以上正黃旗十一名
  賽花      蟒色
  額庫里     圖克善
  蘓海色     達哈塔
  吉達額     哈拉
  塔必圖以上正白旗九名 三都
  索濟      進州以上正紅旗三名
  楊官      何託滿洲阿顔泰佐領
  鼐音達     哈木倫
  賽柱      拜達兒以上鑲白旗六名
  馬祜      宋蘓保
  圖克泰     吳拉代
  沙記以上鑲紅旗五名  吳爾戶正藍旗一名
  折庫納     巴海
  朱三      舒書
  納布滿洲碩塔佐領雲代
  莽吉六     門都孫以上鑲藍旗八名
  謹案順治八年議開八旗科舉舊志所載榜文朽爛今恭查順治九年進士題名補載其未經中式進士者則無從考補姑仍原闕謹附識於此
  漢軍
  丁思孔     林進舉
  李善      范承謨
  王瑞      楊逄泰
  李祥      陳愚
  陳丹      王永昇
  王彥賔     張文學以上鑲黃旗十二名
  師化民     胡獻瑤
  齊賛宸     劉名世
  張文學     王承緒
  祖澤潤祖應宣佐領齊賛樞以上正黃旗八名
  許重華     任暄猷
  梁繼祖     祖述堯
  杜千秋     陳作楫以上正白旗六名
  祁登第     張懷德
  劉繼祥以上鑲白旗三名 翟元
  紀振邊     黃承運
  周天建     紀振邦紀大禮佐領 以上鑲紅旗五名
  紀世勲     張希顔
  王印昌     閻天祐
  連沛      佟彭年
  張鵬翔     於睿明
  任青雲     劉永清以上正藍旗十名
  李英      習全史髙國琇佐領
  陳永命     夏世安曹爚佐領
  王毓祥     郭竒勲以上鑲藍旗六名
  順治十一年甲午科
  滿洲𫎇古
  拉色滿洲永在佐領正藍旗一名戴明安滿洲顧塔佐領鑲藍旗一名謹案是科滿洲䝉古舉人舊志所載僅存二人案牘不完之故今仍其舊後仿此
  漢軍
  楊應鶚楊繼勲佐領鑲黃旗一名康殿邦張本堪佐領正黃旗一名羅文瑜楊永亨佐領遲炤達淳佐領
  遲煊達淳佐領  梁述祖蔡永文佐領 以上正白旗四名銀文燦臧應聘佐領正紅旗一名張大本王之錦佐領鄢翼明孔𫝊斌佐領蔡廷輔何宏愷佐領 以上鑲白旗三名張登選佟國鼐佐領張登舉佟國鼐佐領 以上正藍旗二名
  康𤋮二年癸卯科
  滿洲
  齊蘭寶撥爾盆佐領阿蘓本占佐領
  蘇黒博濟佐領 以上正黃旗三名溫達道拉佐領
  葛木倍道拉佐領 蘇木布魏大善佐領 以上正紅旗三名阿山柱伊爾申佐領鑲白旗一名按都百散佐領
  馬胡科爾坤佐領 撒噶萬進佐領 以上鑲紅旗三名那爾布羅堪佐領 哇世藍噶錫泰佐領 以上正藍旗二名者庫納都爾巴佐領邁圖龍世庫佐領
  烏納哈都爾巴佐領阿哈達龍世庫佐領伍庫達我特虎恩佐領 以上鑲藍旗五名
  䝉古
  布寄吉兒卓爾賔佐領鑲黃旗一名
  沙利色勒木蘓佐領正黃旗一名戴屯阿齊圖佐領
  布達利二吉圖佐領馬尼姑魯顧佐領
  常書光泰佐領 以上正白旗四名白爾格克什圖佐領正紅旗一名顧凜其布達什里佐領
  八爾答虎八圖佐領 以上鑲白旗二名
  薄爾對朔北海佐領鑲紅旗一名胡什八圖累佐領
  克什圖馬錫佐領 以上正藍旗二名莫代拜松五佐領鑲藍旗一名
  漢軍
  李呈芳崔世榮佐領王之卿盧崇耀佐領潘士學劉邦相佐領朱旭張忠佐領
  孫汝謀范時芳佐領楊應鳳劉光佐領
  徐炳德𫝊魁佐領 祖澤溶趙雲龍佐領金聲遠盧崇耀佐領閻興邦管應祖佐領文謨唐坊佐領  周起龍劉光佐領
  蔡興鎬張昌國佐領王履泰王光宗佐領唐佩唐坊佐領  文又新趙雲琦佐領何朝宗劉光佐領 金國柱趙雲龍佐領高爾瞻髙進忠佐領孟一桂王光宗佐領黒迎皖范時芳佐領 以上鑲黃旗二十一名
  湯應聘祖植栢佐領徐秉仁熊映斗佐領孫以敬馬承勲佐領王裔李耀祖佐領
  潘廷侯祖永熙佐領於國柱李耀祖佐領師凜祖澤深佐領 李天然尚廷弼佐領連國柱李耀祖佐領謝龍左元尹佐領
  溫興仁馬承勲佐領孫振元尚廷弼佐領齊宗孔張文陽佐領裴國樟張文陽佐領孟鋐張文陽佐領 李郁蠻熊映斗佐領王元弼祖澤淳佐領劉毓䕃李朝顯佐領徐必進祖永熙佐領侯應封祖澤深佐領連國棟李輝祖佐領鄧國輔呂朝顯佐領李國維楊文魁佐領 以上正黃旗二十三名
  遲燝額金圖佐領 王國泰張素義佐領孫國柱董振國佐領張九經額金圖佐領張三俊陳嘉善佐領蔣國卿陳嘉善佐領陳大典額金圖佐領馬見龍馬元龍佐領王有能陳嘉善佐領楊應春愛音達里佐領白起明王國登佐領 以上正白旗十一名
  劉應魁王鈛佐領 李景明吳國極佐領黃殿黃應仕佐領 劉希舜臧延鳳佐領熊天寵孫世俊佐領盧士傑王永慶佐領趙鼎實孫世俊佐領趙光裕汪世舉佐領 以上正紅旗八名金鏞王之錦佐領 白啓明王之璟佐領湯生才李希清佐領郭維垣朱延禧佐領黃家遴沈志仁佐領王業昇李延祚佐領王業昌李延祚佐領郭肇基李延祚佐領佟文耀佟宏器佐領周從禮夏景和佐領張得科祖植檜佐領孟遇時朱延禧佐領熊元珠馬斯良佐領李長庚李延祚佐領孫鴻業鄭延禧佐領李實頴王安邦佐領張秉節盧揚祖佐領卞三益金忠佐領 以上鑲白旗十八名姚啓聖柯森佐領 王秉誠王秉仁佐領吳游龍趙璉佐領 郎秉中申宏諝佐領劉登科柯彛佐領 田恩逺陳啟泰佐領田騰龍陳啟泰佐領卞三畏陳啓泰佐領喻良申宏諝佐領 蔣維藩郭洪臣佐領高元爵孟熊飛佐領張大成孫應聘佐領盧豫柯彛佐領  凃應選王秉仁佐領魯可變羅世清佐領潘士瑞吳國鼎佐領劉文燦郎化麟佐領黃傑王秉仁佐領
  柯永新尤國才佐領 以上鑲紅旗十九名
  徐萬詵李芳英佐領劉際昌佟國儀佐領梁延年佟壯年佐領何世竒馮天保佐領朱衣貴佟國𤦛佐領姜文周六佐領
  許可榮馬郎阿佐領佟吉年佟壯年佐領曹興隆佟國儀佐領劉宗基周祿佐領
  李之裕佟壯年佐領 以上正藍旗十一名
  張銘哈爾圖佐領 裴國章周儀佐領
  王汝欽金璽佐領 王敷政韓佐周佐領張永茂馬雲程佐領李安國張安恭佐領王永祿許嗣榮佐領 以上鑲藍旗七名
  康熙八年己酉科
  滿洲
  沈獨立正黃旗一名  白小子舒書佐領鑲紅旗一名
  博極      節什和尚佐領
  牛鈕鍾海佐領 以上正藍旗三名花尚馬占佐領
  德格勒以上鑲藍旗二名
  漢軍
  高璜鑲黃旗一名   李玠正白旗一名
  梁廷芳陳宏德佐領魯宗懋陳宏德佐領 以上正紅旗二名李夢庚鑲白旗一名  王畹鑲紅旗一名
  王維珍馬世燉佐領宋繹馬世燉佐領 以上正藍旗二名
  康熙十一年壬子科
  滿洲
  成德改名性徳 正黃旗一名 徐元夢郎探佐領
  班達禮     額滕以上正白旗三名
  朱都納楊都哥佐領正紅旗一名常壽正藍旗一名
  索柱常壽佐領  覺羅阿圖永祿佐領 以上鑲藍旗二名
  漢軍
  祁有生張本堪佐領正黃旗一名李基和阿森佐領
  李國亮以上鑲紅旗二名 王允琳馬雲程佐領鑲藍旗一名
  康熙十四年乙卯科
  滿洲
  雷池昆長保佐領 索洪宗奈佐領 以上鑲黃旗二名馮保住宜理布佐領正白旗一名石祿孫布祿佐領正紅旗一名
  阿克敦席爾達佐領鑲紅旗一名馬六洛淇佐領
  哈什圖厄爾得黒佐領
  保民拉克大佐領 以上正藍旗三名
  戴度勒布佐領  代乂勒布佐領 以上鑲藍旗二名
  漢軍
  張永茂馬世燉佐領齊體物李耀祖佐領 以上正黃旗二名卞永寧金聲振佐領石文桂鄭朝興佐領梁文科梁𫐠佐領 以上正白旗三名
  張士伋王國登佐領鑲白旗一名談永祚柯彛佐領
  巴柱朝張文宿佐領馬雲翀馬雲霄佐領孟纉祖孟熊飛佐領 以上鑲紅旗四名
  康熙二十九年庚午科
  滿洲
  五哥馬武佐領  拉都立敦多和佐領 以上鑲黃旗二名巢紫穆石哈佐領 喀爾喀吳爾賽佐領 以上正白旗二名阿金傅爾敏佐領 阿錫台黑都佐領
  杜三寶賽勒佐領 巴海能格佐領 以上鑲白旗四名臥西倫飛揚武佐領鑲紅旗一名戴蘓庫勒納佐領鑲藍旗一名
  漢軍
  何鎭圻王近學佐領正黃旗一名范理於珩佐領正白旗一名
  吳玥趙世倫佐領 胡麟徵郎化麟佐領 以上鑲紅旗二名佘崧生張樞佐領正藍旗一名
  康熙三十一年癸酉科
  滿洲
  阿泰      常安閻住佐領
  法海唐則堯佐領 以上鑲黃旗三名
  覺羅滿保查蒲圖佐領
  覺羅耉子改名逄泰查蒲圖佐領以上正黃旗二名
  三哥穆泰佐領  索額圖
  伊爾亥     馬必禮星壽佐領 以上正紅旗四名海寶羅必達佐領 傅森杜哈禪佐領
  舒敏觀音保佐領 以上鑲白旗三名
  依他拉曽爾進佐領滿雲鷫陳懷佐領 以上鑲紅旗二名舒鼐西拉庫佐領正藍旗一名 金勝
  查賚長祿佐領 以上鑲藍旗二名
  漢軍
  連肖先李鑑佐領 正黃旗一名陳夢球孫徴㴻佐領蔡珽蔡毓茂佐領 以上正白旗二名
  許理吳見龍佐領正紅旗一名 高其倬高其伸佐領鑲白旗一名安定升吳洪佐領 鑲紅旗一名李延塏王維珍佐領鑲藍旗一名
  康熙三十五年丙子科
  滿洲
  阿進泰尚書佐領 洪善唐色佐領
  桑格達爾查佐領 以上鑲黃旗三名
  趙壽特爾金佐領 託賢索額圖佐領
  鄭興祖明珠佐領
  覺羅元旦查蒲圖佐領 以上正黃旗四名
  花子拖倫佐領  郭爾楩郭永泰佐領常哥雖里圖佐領 德音歪三佐領 以上正白旗四名石芳察爾器佐領 什當阿察爾器佐領王宏文王永成佐領 以上正紅旗三名
  瓦爾達郭色佐領 清澤鄂海佐領
  文岱圖什希佐領 傅敏圖什希佐領 以上鑲白旗四名郎坦雅圖佐領  常住包衣胡薩那佐領以上鑲紅旗二名阿爾賽班第佐領 勒騰額常巴士佐領 以上鑲藍旗二名
  漢軍
  耿存恩耿啟祚佐領康慶縹張所知佐領崔輔鼎李士鳳佐領 以上正黃旗三名
  許維嶔鄭宗磐佐領高尚瑛陳普佐領 以上正白旗二名高其偉高其伸佐領王維典杜連佐領 以上鑲白旗二名田養民鑲紅旗一名
  康熙三十八年己卯科
  滿洲
  福壽席爾登佐領 那善庸愛佐領
  溫布黒奴佐領  佛保覺羅佟吉佐領 以上鑲黃旗四名富爾敦揆敘佐領 伊都立伊桑阿佐領學賢索額圖佐領 僧格勒伊爾格圖佐領以上正黃旗四名威沖格和尚佐領 文明了爾賽佐領
  朱蘭泰佛倫佐領 成文多竒納佐領
  蘇爾乂和托佐領 以上正白旗五名
  三喜寶色爾貝佐領伊太鄂竒佐領
  才住包衣博思泰佐領以上鑲白旗三名
  耿古德黒爾金佐領法𠫵包衣許元定佐領以上鑲紅旗二名舒龍阿莫爾紅佐領正藍旗一名鄂爾泰吳達立佐領阿度達頼佐領  平柱綏色佐領 以上鑲藍旗三名
  漢軍
  靳治岐靳治豫佐領鑲黃旗一名李治王雲龍佐領
  楊萬程包衣孫柱管領 以上正黃旗二名
  王琮王頴佐領  陳還孫徴㴻佐領 以上正白旗二名王允猷孫元吉佐領正紅旗一名年羮堯陳繼範佐領鑲白旗一名高雲龍李良輔佐領張機張樞佐領 以上正藍旗二名韓宏基韓爽佐領 王士鑰馬世寵佐領 以上鑲藍旗二名
  康熙四十一年壬午科
  滿洲
  董泰伯唐保住佐領西庫鈕倫佐領 以上鑲黃旗二名覺羅坡岱覺羅進寶佐領
  覺羅蘇岱覺羅進寶佐領
  覺羅巴吉納覺羅進寶佐領
  馬爾泰巴什佐領 以上正黃旗四名
  寶泰邁色佐領 正白旗一名 阿進泰存柱佐領
  誇喀三㤗佐領  七十包衣阿達海佐領卜泰包衣塞納宻佐領以上正紅旗四名
  色克圖保住佐領 吳巴泰舒書佐領
  博爾多保住佐領 以上鑲白旗三名
  卜爾通席爾達佐領鑲紅旗一名顔伯顔德佐領
  班第阿爾賽佐領 兆保巴哈佐領 以上正藍旗三名春山談色佐領  天保諾敏圖佐領
  常生色勒佐領  嘉善阿子世佐領 以上鑲藍旗四名
  漢軍
  蔡維嶽張綿庚佐領范時敏范時御佐領田官保包衣花子管領以上正黃旗三名
  崔湄趙國竒佐領 李士琦王綸佐領
  王佐栢之蕃佐領 以上正黃旗三名
  楊文炳臧洪亮佐領正紅旗一名徐琳包衣李建勲佐領鑲白旗一名張楷張𫐠先佐領 張杓張樞佐領 以上正藍旗二名王玥劉顯位佐領鑲藍旗一名
  康熙四十四年乙酉科
  滿洲
  樂克山努黑佐領 滿保覺羅佛倫佐領 以上鑲黃旗二名覺羅禪塔海覺羅馬圖佐領那爾布趙㤗佐領
  四明凱音布佐領 以上正黃旗三名
  宏改名德通鄂什呑佐領
  闗戴阿爾筍佐領 竒勒倫桑阿里佐領朝和納德勤慎佐領觀音保包衣扎庫他管領那山包衣千里保佐領以上正白旗六名
  覺羅德成覺羅隆昌佐領
  徐偉包衣大通佐領拉爾塞包衣馬連佐領以上正紅旗三名法保圖瓦顔佐領 車松漢楚翰佐領
  阿林佟格慎佐領 世祿包衣六哥佐領 以上鑲白旗四名孔泰包衣陶厄佐領鑲紅旗一名馬金泰莫羅渾佐領色畿祿包衣巴喇佐領 以上正藍旗二名
  都麥色勒佐領  長祿顧勒渾佐領
  少元花色佐領  騷達子包衣岳諸岱佐領以上鑲藍旗四名
  漢軍
  聶師堯盧承烈佐領王士鳳胡繩祖佐領馬爾漢包衣偏圖管領 以上鑲黃旗三名
  陳世謙楊茂榮佐領
  所住包衣孫文成管領以上正黃旗二名
  魯宗懋韓宗寳佐領正紅旗一名王偉崔澄佐領
  趙世勲包衣雷世俊佐領以上鑲白旗二名
  金芝蘭金鑑佐領 趙烷尤汶佐領 以上鑲紅旗二名劉植佟銓佐領 正藍旗一名 劉之玠劉顯位佐領鑲藍旗一名
  康熙四十七年戊子科
  滿洲
  那敏厄爾吉圖佐領德齡六十佐領
  三保大成佐領  吳麟庸愛佐領 以上鑲黃旗四名覺羅思強圖爾泰佐領正黃旗一名
  色楞閣愛忠佐領 福什寶永住佐領
  秦景龍常保佐領 以上正白旗三名
  覺羅名昌覺羅隆昌佐領
  穆世卜薩克蘓佐領徐任包衣馬連佐領夏世朴包衣四哥佐領 以上正紅旗四名
  石霖噶爾薩佐領鑲白旗一名 戴林西特庫佐領鑲紅旗一名
  照海穆力馬佐領 阿克敦蘇巴立佐領懷誠霍敏佐領 以上正藍旗三名鄂爾竒鄂爾泰佐領積善法參佐領  哈爾泰常壽佐領
  巴克善盧紀佐領 孫卓馬爾賽佐領
  寧柱包衣夏虎佐領 以上鑲藍旗六名
  𫎇古
  伊常壽佛三保佐領正藍旗一名
  漢軍
  朱炎楊繼文佐領鑲黃旗一名 陳世超楊茂榮佐領王授錫馬世英佐領 以上正黃旗二名
  遲之金石文賢佐領正白旗一名張鵬翼夏益佐領正紅旗一名陳桂花色佐領  劉嵩齡花色佐領 以上鑲白旗二名王國棟高宏棨佐領姚應鶴高宏棨佐領 以上鑲紅旗二名朱瑛張樞佐領  李英包衣李老哥佐領以上正藍旗二名
  康熙五十年辛卯科
  滿洲
  仙保哈岱佐領  德新覺羅佛倫佐領福爾丹覺羅長德佐領 以上鑲黃旗三名
  舒德㑹燕佐領  春臺巴什佐領
  朝陽佛保佐領 以上正黃旗三名魯都立富清佐領
  三格包衣李鍈貴佐領以上正白旗二名
  朱天保楊都哥佐領賽爾登郎圖佐領
  嘉興烏巴黒佐領 包鼐剛元佐領
  郎善郎申泰佐領 何炳安庫爾庫佐領覺羅吳拜張保住佐領
  朱蘭泰覺羅貪都佐領
  華實著包衣四哥佐領
  傅賚弼包衣何保住佐領
  王璜包衣薩爾泰佐領 以上正紅旗十一名
  岳禮滿色佐領  郭操改名國璉黒都佐領養善包衣和尚佐領 以上鑲白旗三名
  赫達色鍾保佐領 世貴勒爾圖佐領
  覺羅恩壽覺羅朱色吉佐領以上鑲紅旗三名
  照頼法保佐領  平良鄂爾必圖佐領鄭勲包衣羅和管領以上正藍旗三名
  布燕圖宗室殷圖佐領
  多樂泰尼滿佐領 童保包衣班第佐領 以上鑲藍旗三名
  漢軍
  高釪高允中佐領 趙光緒胡承祖佐領 以上鑲黃旗二名楊輝祖楊霆佐領 正黃旗一名應奉璋劉成謙佐領張瑺張素信佐領 以上正白旗二名
  魯一道韓錦佐領 王希曽孫元士佐領 以上正紅旗二名王琪甘國標佐領 王廷賛范宏林佐領陳留武孟名芳佐領 以上正藍旗三名
  李世植金以坦佐領金琇蘓赫佐領
  祁鼐臣高㨗佐領 以上鑲藍旗三名
  康熙五十二年癸巳科
  滿洲
  那祿覺羅常德佐領鑲黃旗一名永壽馬爾賽佐領
  覺羅壽寧覺羅永平佐領
  喬天保杜六管領 雲海撥爾屯佐領
  劉保改名旒保永泰佐領以上正黃旗五名
  穆成格馬爾遜佐領正白旗一名索柱和保住佐領
  長運長安佐領  李介春包衣四哥佐領夏時公包衣四哥佐領
  伊洛圖包衣四哥佐領
  馬駬包衣四哥佐領吳孝登包衣薩爾泰佐領以上正紅旗七名楊鼐佟格慎佐領 德掄碩色佐領 以上鑲白旗二名雅爾納吳爾德赫佐領
  赫達滋巴進善佐領靜受𫝊保佐領
  常明吳巴什佐領 吳爾泰吳巴什佐領吳永祚包衣胡什喀管領以上正藍旗六名
  阿嶺泰木耳泰佐領傅德臣舒宻達佐領欣泰法參佐領  哲掄阿陸續佐領
  郭蘭泰包衣田秀佐領 以上鑲藍旗五名
  漢軍
  於汗張正興佐領 王世爵李仙培佐領 以上鑲黃旗二名劉尚智於來鳳佐領張文英包衣張長柱佐領許養秀包衣長䋲祖佐領以上正黃旗三名
  洪德音夏調元佐領羅授石如璧佐領
  羅秉禮石如璧佐領牟瀜陳善佐領 以上正白旗四名魯一蜚韓錦佐領 正紅旗一名王希鏊劉景梁佐領鑲白旗一名興善圖克善佐領鑲紅旗一名 陳良儒陳良棟佐領正藍旗一名
  康熙五十三年甲午科
  滿洲
  朝琦侯偏圖佐領 覺羅阿林泰覺羅佛倫佐領喀爾欽明通佐領 留保包衣海章佐領 以上鑲黃旗四名覺羅祿保覺羅永平佐領
  何浩達爾布佐領 闗鎮塞哈佐領 以上正黃旗三名常德胡什納佐領 馬銓包衣四哥佐領夏之洪包衣四哥佐領 以上正紅旗三名
  舒兆䕫巴爾呼達佐領
  鄂咨禮滿色佐領 常泰保住佐領 以上鑲白旗三名德臣石林佐領  伊爾敦溫達佐領
  李寜李瞻斗佐領 以上鑲紅旗三名
  溫代撤爾帕佐領 傅鼐鄂海佐領
  朱宏亮厄色力佐領 以上正藍旗三名
  蘓沖阿法參佐領 薩哈諒法參佐領
  花善蘓黒佐領  文保九錫佐領
  傅瑜馬漢泰佐領 以上鑲藍旗五名
  䝉古
  色合立西查布佐領菩薩保常積保佐領 以上正白旗二名克世忒二墜佐領正紅旗一名
  漢軍
  王緯洪奕沔佐領鑲黃旗一名 巴三泰撒喇懴佐領王之彥包衣董毓麟佐領以上正黃旗二名
  劉啟章石如琬佐領馬遵路崔希堯佐領徐羲麟石如琬佐領李芬孫惟善佐領
  梁遂富達禮佐領 以上正白旗五名
  劉永泰臧亮祖佐領正紅旗一名高元超朱烱佐領鑲白旗一名蔣尚愈郭朝正佐領鑲紅旗一名佟時菼佟賦仁佐領徐大枚佟世鏻佐領 以上正藍旗二名
  康熙五十六年丁酉科
  滿洲
  尹繼善申特佐領 慧德慶元佐領
  董齡伯唐保住佐領帝臣覺羅阿爾那佐領胡世圖英和子佐領胡黒包衣噶達管領三格包衣二達子管領以上鑲黃旗七名
  何溥達爾布佐領 松壽改名嵩壽常海佐領以上正黃旗二名舒明頼都佐領  趙世臣㑹試名去趙字阿爾納佐領四哥包衣布達里佐領以上正白旗三名
  穆世泰薩克蘓佐領常保住莫洛森佐領夏時雍包衣四哥佐領 以上正紅旗三名
  賽弼翰滿色佐領
  山查哈     赫成峩覺羅薩爾太佐領齊圖麟七哥佐領 以上鑲白旗四名
  舒齡額色立佐領 諾穆布納敏佐領
  德峻鍾海佐領 以上正藍旗三名富魁馬爾賽佐領
  奚馨常珠佐領  伊圖明元佐領
  二保包衣花色佐領索住包衣沙爾賽佐領以上鑲藍旗五名
  漢軍
  秦炌范時崇佐領 朱體謙楊繼勲佐領王士鎬馬世寵佐領王世銑胡䋲佐領
  長庚包衣佛倫佐領 以上鑲黃旗五名
  白雲龍楊茂榮佐領祖廷梁馬謙佐領
  李萃德李景綱佐領 以上正黃旗三名
  王彬宜廷文佐領正白旗一名 董自超崔澄佐領鑲白旗一名王廷獻甘士璉佐領甘士鉁改名士勲二哥佐領佟時華佟賦仁佐領 以上正藍旗三名
  康熙五十九年庚子科
  滿洲
  鄭理蘇和佐領  傅註國柱佐領
  得寧覺羅舒魯佐領克善包衣釋迦保佐領尚彬包衣佛倫佐領 以上鑲黃旗五名
  肇敏常海佐領 正黃旗一名 赫昇式恆佐領
  齊達富德佐領  伍大壽多賽佐領 以上正白旗三名覺羅吳勒三張保住佐領
  覺羅松竒張保住佐領
  寶善湯艾佐領  星德洋度佐領
  張倬包衣馬連佐領徐伉包衣馬連佐領 以上正紅旗六名胡寶住阿錫泰佐領明德嘠爾薩佐領 以上鑲白旗二名戴林西特庫佐領 圖宏費揚古佐領
  綸達塞爾登佐領 運泰𫝊岱佐領 以上鑲紅旗四名佟保懷成佐領  圖山包衣齊藍布佐領李鎮包衣荅三布佐領以上正藍旗三名
  富德滿珠佐領  穆克德格思忒佐領 以上鑲藍旗二名
  䝉古
  色誠改名色臣西查保佐領
  永福常積保佐領 以上正白旗二名
  漢軍
  胡良佐包衣董殿邦佐領鑲黃旗一名
  王繼曽於良輔佐領方世壯金繼祖佐領張廷鑑於良輔佐領 以上正黃旗三名
  李蘭陳普佐領  張鏐張素信佐領 以上正白旗二名楊文熹臧亮祖佐領正紅旗一名楊文桂常有佐領鑲白旗一名徐琨趙世綸佐領鑲紅旗一名 徐炎佟鑑佐領
  佟鴻彩佟賦仁佐領 以上正藍旗二名
  宋惟孜馬世龍佐領鑲藍旗一名
  雍正元年癸卯科
  滿洲
  舒音桑額佐領  查克丹寶積佐領 以上鑲黃旗二名圖麒頼都佐領  運泰薩爾産佐領
  惠昌明竒佐領  壯德博啓佐領
  闗保包衣杜六管領 以上正黃旗五名
  闗霖記魁佐領  邦圖材柱佐領 以上正白旗二名覺羅卓爾布覺羅馬拉希佐領
  長庚馬喇佐領  福長包衣蘇扎庫佐領以上正紅旗三名圖駿阿錫鼐佐領 方泰海清佐領
  傅澤布了圖佐領 常德鄂爾賽佐領
  七十一穆參佐領 永世七哥佐領
  圖南哈達佐領  車栢佛倫佐領
  聖保色克圖佐領 屯圖阿錫鼐佐領
  昌齡堆齊佐領
  德光改名德廣包衣艾那佐領以上鑲白旗十二名
  伊福納存保佐領 鑲紅旗一名三泰懷成佐領
  顔泰岳索力佐領
  德明改名德敏額色立佐領以上正藍旗三名
  阿成峨福泰佐領 薩爾泰史圖佐領
  商安納洪海佐領 保良雅頼佐領
  王宗培改名德昌包衣邁圖佐領 以上鑲藍旗五名
  𫎇古
  牧可登常積保佐領正白旗一名
  漢軍
  劉俶楊繼勲佐領鑲黃旗一名 馬丙左世英佐領
  高炎耿昱佐領  劉紹周祖維新佐領馬寅左世英佐領 以上正黃旗四名
  張洪謨劉紹熙佐領
  李賛元包衣羅昌佐領 以上正紅旗二名
  張聖訓孔毓彥佐領王德純髙尚璋佐領 以上鑲白旗二名徐瑗趙世綸佐領 蔣尚德郭朝愷佐領孫鏜孫鎬佐領 以上鑲紅旗三名徐琨周炎佐領
  甘士璉甘國標佐領 以上正藍旗二名
  崔鋗李休佐領  董翰芳郭應弼佐領 以上鑲藍旗二名
  雍正二年甲辰科
  滿洲
  西泰鈕倫佐領 鑲黃旗一名 貴昌鳴岐佐領
  開泰博啓佐領  壽昌達爾馬佐領
  趙士麟改名卓霖伊獨善佐領長庚包衣按布里管領以上正黃旗五名陸世士拉欣佐領 白福多賽佐領
  富寧包衣長春管領臣柱包衣朱成額佐領以上正白旗四名法亮額和納佐領 何其忠伯伶哥佐領恆德伯伶哥佐領 以上正紅旗三名
  吳世希馬爾泰佐領文元四哥佐領
  他克施呼滿色佐領岱金平珠佐領 以上鑲白旗四名林朝包衣徐尼佐領佛保包衣陸雅圖佐領以上正藍旗二名鄂昌鄂爾竒佐領 穆和令格思忒佐領鄂敏鄂爾竒佐領 五格包衣才住佐領 以上鑲藍旗四名
  䝉古
  牛布里阿拉史佐領額爾登額阿爾那佐領蠻子改名明善蘇英格佐領以上正白旗三名
  柰曼額爾徳木圖佐領鑲白旗一名
  漢軍
  馬驤張正興佐領 靳樹藻靳治豫佐領張文燦包衣張廷棟佐領以上鑲黃旗三名
  王之樑石如璧佐領盛典何天樞佐領 以上正白旗二名李銓張廷枚佐領 劉宏祖臧亮祖佐領臧應聘臧亮祖佐領 以上正紅旗三名
  劉栢白鈺佐領 鑲白旗一名 胡階郎應星佐領
  黃廷鐸吳宗寜佐領 以上鑲紅旗二名
  佟時菖佟賦仁佐領正藍旗一名徐希茂韓爽佐領鑲藍旗一名
  雍正四年丙午科
  滿洲
  克興河包衣佛倫佐領
  執謙包衣五十四佐領以上鑲黃旗二名
  氣騰鄂燕徳佐領 吉祿花色佐領
  和深伊爾哈岱佐領瓦爾達江朱佐領
  安恆覺羅巴海佐領六格包衣丁皂保佐領以上正黃旗六名趕生改名佟崙索住佐領
  伊靈阿滿色佐領 伊三泰撒哈茶佐領舒敏杭愛佐領 以上正白旗四名何其惠伯伶哥佐領法爾賽福寜佐領 明圖額特和佐領 以上正紅旗三名舒翼四哥佐領  三哥穆參佐領
  竒寵格覺羅常耀佐領
  椿年宗室阿林納佐領
  吳世圖馬爾泰佐領趙毅常在佐領
  趙凱圖包衣馬麟佐領 以上鑲白旗七名
  伊三鄂爾筆佐領 兆恆宗室汝福佐領 以上正藍旗二名伊正泰法三佐領 西大成馬漢太佐領傅廷資包衣朱申泰佐領
  金城包衣伯柱佐領 以上鑲藍旗四名
  漢軍
  楊殿邦楊繼勲佐領王達鄭國棟佐領 以上鑲黃旗二名張國綱祖維新佐領正黃旗一名殷輅何天樞佐領
  王理王琳佐領  竇霨觀音保佐領
  王熙泰胡昌禧佐領 以上正白旗四名
  臧應桐臧亮祖佐領正紅旗一名張聖教孔𫝊斌佐領鑲白旗一名宋文錦高煥佐領 張星煥金芝洪佐領周祖榮孟經祖佐領 以上鑲紅旗三名
  高顯貴周偉佐領正藍旗一名劉之珏劉之璉佐領鑲藍旗一名
  雍正七年己酉科
  滿洲
  西成鈕倫佐領  成德明通佐領
  薩穆哈端柱佐領 富敏改名敷文鈕倫佐領博通阿覺羅長安保佐領
  海成包衣闗六十佐領
  七十四包衣八十佐領 以上鑲黃旗七名
  興泰徳山佐領  唐明恩都佐領
  那善額楞額佐領 四哥三達色佐領
  海屾覺羅八十佐領
  龍光昱包衣穆克德布佐領以上正黃旗六名
  白壽白海佐領  哥爾泰馬爾遜佐領廣明包衣阿麟佐領 以上正白旗三名
  智亮萬德渾佐領 福海包衣薩圖佐領 以上正紅旗二名那瞻齊格佐領  石麟包衣色勒管領 以上鑲白旗二名佛爾清格富海佐領舒祿關祿佐領
  栢壽包衣林保佐領常生包衣陶色佐領 以上鑲紅旗四名傅德阿山佐領  明山鄂爾必圖佐領 以上正藍旗二名
  䝉古
  孟保安甕武圖管領正黃旗一名傅常拉錫佐領正白旗一名
  漢軍
  王宗洛胡世勲佐領李林范時統佐領 以上鑲黃旗二名王陳慶耿治佐領正黃旗一名黃煃劉漢傑佐領
  王鈺沈熊耀佐領 張鳳詔董成英佐領 以上正白旗三名劉増王佐佐領  周祖壽孟經祖佐領周祖科孟經祖佐領劉宏緒郭朝愷佐領呂國光高煥佐領 以上鑲紅旗五名
  張宏璽柳楠佐領 李彤標李廷炤佐領 以上鑲藍旗二名
  雍正十年壬子科
  滿洲
  福隆阿馬輪岱佐領實格哲爾金佐領
  介福佟世楹佐領 把璠包衣寶寜管領烏爾登額包衣八十佐領
  英亷包衣佛倫佐領 以上鑲黃旗六名
  傅成格伍章阿佐領岳岱常保佐領
  何明五十佐領  舒起博啓佐領
  天保包衣和尚管領 以上正黃旗五名
  舒善明泰佐領  名安圖佛兒托合佐領白壽三保佐領  來寳明泰佐領
  李溥包衣尚志舜佐領以上正白旗五名
  申圖沙來佐領  蘇德包衣色勒管領 以上正紅旗二名雙慶達漢佐領  佟岱包衣艾納佐領王瀚包衣艾納佐領 以上鑲白旗三名
  薩哈納博爾昆佐領伍章阿博爾昆佐領 以上鑲紅旗二名拖穆什鄂金佐領正藍旗一名鄂容安鄂爾竒佐領福宏胡林佐領  鶴年春山佐領 以上鑲藍旗三名
  𫎇古
  觀光巴爾泰佐領鑲黃旗一名 陸士儀色克慎佐領常平包衣常春管領 以上正白旗二名
  伊貴壽伊勒爾圖佐領正藍旗一名
  漢軍
  趙瓉郎應角佐領 李輅張正德佐領
  馬元亮馬元熙佐領李瀚劉保住佐領 以上鑲黃旗四名李景晟李景唐佐領正黃旗一名黃煊劉漢傑佐領
  彭繹祖董成謨佐領邱仰麟包衣李彬佐領以上正白旗三名王繼祖孫紹祥佐領正紅旗一名白炯王殿臣佐領鑲白旗一名
  王士倧高煥佐領 宋文鑑高煥佐領 以上鑲紅旗二名田珙包衣六哥佐領正藍旗一名張足法柳德増佐領鑲藍旗一名
  雍正十三年乙卯科
  滿洲
  興寶増壽佐領  李繼祖趕生管領
  趙天爵劉保住管領沐龍阿包衣海六十管領以上鑲黃旗四名文俊納蘭佐領  富昌烏爾太佐領
  懷䕃布德山佐領 索柱侯五格佐領
  納國棟五十佐領 以上正黃旗五名
  良卿六格佐領  滿岱三保佐領
  經聞六格佐領  雙頂包衣鄂禮管領 以上正白旗四名永祿福寧佐領  明英齊軾佐領
  吳達善納欽佐領 圖藏阿恩特赫佐領 以上正紅旗四名泰保喜哥佐領  仲璉喜哥佐領 以上鑲白旗二名福臻蘓章阿佐領 伊興阿永在佐領 以上正藍旗二名覺羅福欽柱覺羅董國立佐領
  鐘音額爾圖佐領 以上鑲藍旗二名
  𫎇古
  巴金泰明智佐領鑲黃旗一名諾敏孟六格管領
  永明白雅思胡朗佐領
  兆麟白雅思胡朗佐領以上正白旗二名
  阿林額爾登額佐領鑲白旗一名亢保安太佐領正藍旗一名
  漢軍
  徐文瑛齊斌佐領 高穎高琦佐領 以上鑲黃旗二名同保和尚管領
  圖爾兵阿包衣馬文煥管領以上正黃旗二名
  李質頴尚琳佐領 蕭欽祖秉基佐領
  歐靜李月槎佐領 曹炳祖魯佐領
  羅晉蔣普忠佐領 富穡克包衣王保住管領以上正白旗六名李蕙蓀包衣鈎勒佐領正紅旗一名
  劉汝巽趙宏佐領鑲紅旗一名陳居易尚維邦佐領鑲藍旗一名
  欽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五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六
  選舉志五
  八旗科第題名三厯科舉人二
  乾隆元年丙辰科
  滿洲
  祿成       福成
  德成格      覺羅永昇
  陳泗改名恭春英林佐領慶和禪布佐領
  都寛長命保佐領  大章
  通海包衣伯齡管領 以上鑲黃旗九名達時濟覺羅永福佐領和錦那蘭佐領   魁德
  福昌烏爾泰佐領  廣寧改名廣慶烏爾清阿佐領武式齊包衣海成管領薩哈齊
  來儀       修仁包衣海成管領廩格恆文佐領   以上正黃旗十名徳保包衣哈豐阿管領
  何彬       常英
  德貴亨泰佐領   觀保
  舒瞻阿林佐領   以上正白旗六名林昌納欽佐領
  卓諾               以上正紅旗二名福禧喜格佐領
  勒福       元凱
  徳馨包衣徳格佐領 荷綬
  三格徳光佐領   佛琯
  成文厄爾成額佐領 以上鑲白旗八名楊名玢金琯佐領布庫侉蘭泰佐領  福森伍靈泰佐領以上鑲紅旗三名
  通善       佛保皂保佐領以上鑲藍旗二名
  䝉古
  德寧安薩炳阿佐領正白旗一名
  漢軍
  王宏業陳桂佐領  趙德昌
  劉廷梁     徐成樸張斯臣佐領以上正黃旗四名劉芳雙慶佐領   姚顯以上正白旗二名白焜王殿臣佐  王徳綸領白郁文劉桐佐領白郁  文佐領以上鑲張正賢白旗三名蔣有道柯承露佐 蔣尚憲領董國柱佐領董國柱佐領佟濬以上鑲紅   劉棟旗三名佟
  劉鵬霄鈁佐領桐保管領包衣五達子
  曹秉順      尤錫章管領以上正藍旗
  乾隆三年戊午科
  滿洲
  富敦三名以上  安平鑲藍旗二
  樂善名阿濟圖   百揆佐領塞爾
  福通阿布佐領戴 盛格屯佐領赫
  王⿰       雅圖雅圖佐領
  張利仁馬倫岱佐領穆福安隆阿佐領常在管領包衣馬額爾金泰爾泰佐領 亮玉包衣百喜
  為保佐領以上  博棣鑲黃旗十
  福徳名福柱佐   興國領撓海管領劉瓉包衣六合格管
  王國興領包衣爾達色佐領以上正黃
  英文旗八名來   修仁住佐領二
  哲庫納格佐領富  德爾得徳佐領徳
  索爾遜貴佐領徳  英竒寧佐領包衣庚保尚琳佐領包衣張永貴李永標佐領包衣韓六什管領以上許鋼正白旗八  恆昌名吳文炳佐領觀音保佐查庫蘭領以上正  傅隆阿紅旗二名
  永紳巴什佐領  明徳佐領扎哈興桂禮佐領以
  崑寧上鑲白旗   三名安泰佐領阿桂富昌佐領
  李之佩以上鑲紅
  高其文旗二名蘓章阿佐領李森佐領
  福明包衣髙從  王灝孔佐領以
  計殿英上正藍旗 福同三名陶花
  衆佛保色佐領蒲連佐領阿爾泰佐
  漢軍
  高書勲髙纉勲佐領鑲黃旗一名 張肇機張松林佐領劉錫齡張竒勲佐領  以上正黃旗二名張廣永李長齡佐領鑲紅旗一名
  乾隆六年辛酉科
  滿洲
  國棟國柱佐領 鑲黃旗一名  本著宗室尚嘉保佐領舒世泰扎三泰佐領 俊徳伊三泰佐領姱色包衣郝善管領 以上正黃旗四名舒敏王雅圖佐領永寧哈爾圖佐領  額爾登萼明徳佐領恆泰全保佐領   俄格金鄂色那佐領伊靈阿廣海佐領  何森宗室鳳池佐領以上正白旗七名額爾登布福寧佐領 永徳明福佐領
  覺羅普爾泰覺羅公阿岱佐領以上正紅旗三名
  世祥伍雅圖佐領  查克殫查郎阿佐領鄂魯禮雅爾胡達佐領闗壽觀音保佐領尤良包衣顔卜佐領 以上鑲白旗五名圖他布増福佐領鑲紅旗一名席占鄂金佐領   溫敏阿拉宻佐領覺羅奉寛覺羅永祿佐領徳保包衣郭興阿佐領以上正藍旗四名多龍阿包衣佛保佐領鑲藍旗一名
  蒙古
  索住兆昌佐領   永年查哈晏佐領以上正白旗二名甘珠露改名甘珠爾玉保佐領鑲白旗一名
  福明安薩克薩哈佐領官德包衣富拉洪管領以上鑲紅旗二名白英徹靈佐領正藍旗一名
  漢軍
  張法震靳光岳佐領鑲黃旗一名 房嵒祖雲龍佐領正黃旗一名石周南石勇佐領  楊廷芳董成謨佐領石之珂謝文玉佐領 姚文包衣四保柱管領寅保包衣慶恩佐領 以上正白旗五名朱孝升吳如鑲佐領吳廷樞包衣劉忠管領以上正紅旗二名
  馮聖世裝得榮佐領鑲紅旗一名 於仁臣陳國禧佐領楊師震高國琇佐領以上鑲藍旗二名
  乾隆九年甲子科
  滿洲
  坤豫額爾壽佐  正常阿領素柱佐
  傅隆阿領覺羅常安保
  傅勒渾佐領包衣哲庫納佐領以上鑲
  國柱黃旗四名   保中五十佐領
  何棟武徳佐領   覺羅阿永阿福成佐領覺羅趙德榮葩實佐領包衣四十八佐領以覺羅多敏上正黃旗五名永亮覺羅海格  永徳佐領哈爾
  李士通圖佐領西沖額佐領包衣彌勒馬世馨保佐領以鼐郎阿上正白旗  吳坤四名馬爾屯佐張斌領伊泰佐   李書領包衣吳奕曽佐領常泰佐領哈達哈包衣吳奕  哈府納曽佐領以
  傅清上正紅旗   常善五名阿林佐領阿林佐領石綸音惠介佐領包 覺羅恆泰衣顔卜佐領郭明以上鑲白  旗四名塞爾登福柱禮佐領覺羅英祿三徳佐領增 壽保佐領以上尚徳鑲紅旗三
  九十四圖宻善佐領以上鑲藍旗
  䝉古
  夢麟二名明福 佐領正白  庫爾納旗一名常舒保佐領
  漢軍
  施廷燦鑲白旗一 顧邦英名蒲鼎勲佐領祖尚賢佐領張法良以上鑲黃旗二吳伸名包衣雅爾岱佐領包衣八十繆廷機六佐領以 馬良上正黃旗二名楊繼祖佐蔣志鐸領楊廷柱佐領以上 積善正白旗二名吳文炳
  劉翀佐領正紅  徐文勇旗一名胡 松齡佐領鑲白甘運灃旗一名董 陳大呂國柱佐領 周瑋佐領以上
  乾隆十二年丁卯科
  滿洲
  沙松安鑲紅旗二  書圖名甘士璉
  何伸佐領羅查  書明佐領以上
  七十正藍旗二   伊常阿名戴屯佐 領穆克登佐領裕德七十一管   麻致祥領穆克登佐領二黒武納翰納徳純佐領 穆丹白啓佐領
  穆和藺白啓佐領  雪格巴延泰佐領以上正黃旗六名王站柱慶恩佐領  李士達彌勒保管領常泰彌勒保管領  多隆務明達佐領 以上正白旗四名伊立布明徳佐領 鑲白旗一名 和色布覺羅伊勒圖佐領郭兆增壽保佐領  以上鑲紅旗二名徳昌覺爾産哈哈佐領王懿徳慶恩佐領  七十一黑壽佐領布彥達克薩哈佐領 洪之昭包衣五達子管領徳山包衣蘓楞額佐領以上正藍旗六名鄂寧圖米善佐領博明哈克散佐領  闗達陸世乆佐領富炎泰西平佐領  吉郎阿包衣儀住佐領廣吉祥包衣尚裔圖管領以上鑲藍旗六名
  蒙古
  吉來七十佐領 鑲黃旗一名  文達兆常佐領正白旗一名蘇楞額常舒保佐領鑲白旗一名
  漢軍
  馬圻馬衍業佐領正黃旗  董大鏞一名催福佐領鑲白張克純旗一名金  王秉韜權佐領祝張克紳兆龍佐領 金權佐領以上徐績鑲紅旗三
  張鳳鰲名李侍京佐領包衣四十九管
  乾隆十五年庚午科
  滿洲
  德克精額領以上正 興寶藍旗二名
  耀徳永安佐領  咸寧常亮佐領七十八管領包衣三山常福管領以上鑲黃旗四徳風名包衣觀
  德瑛音布管領   舒展正黃旗一
  興代名禧縁管   富森領禧縁管
  舒魯領玉保柱   覺羅吉爾禪管領禧縁管領柏舒明阿靈阿佐領 忠順佐領覺羅朱成阿特通額佐
  德世馨領世臣佐  六十五領以上正白旗八名容徳佐景福領三泰佐  巴德領何音布
  覺羅巴彥學佐領以上正紅旗英垂三名海隆
  全魁達禮佐領   於璉包衣養善佐領以上鑲白旗六名那霖阿林泰佐領  常世寧四德佐領 以上鑲紅旗二名那丹七佟世屏佐領正藍旗一名 伍寶初庫佐領
  覺羅滿吉祿覺羅博麟佐領以上鑲藍旗二名
  蒙古
  穆騰闗保佐領   索安福格佐領以上鑲白旗二名永住扎史扎木素佐領正藍旗一名
  漢軍
  施奕學蒲鼎勲佐領 秦廷基范宜中佐領盧焜盧熿佐領   靳光宸范宏賔佐領夏廷傑范毅佐領 以上鑲黃旗五名馬世煌馬衍業佐領王纉曽陳錚佐領  金成華郭襄佐領 以上正黃旗三名王之炳張鍹佐領 正白旗一名 董大銓崔福佐領鑲白旗一名
  乾隆十七年壬申科
  滿洲
  多倫五哈達哈佐領 覺羅喜崇福覺羅常岱佐領覺羅奎福覺羅常安保佐領
  徳克進包衣哲庫納佐領以上鑲黃旗四名徳健馬斌佐領濟倫車勒庫佐領  明徳布
  徳坤貢布佐領   阿爾景阿英泰佐領鑑昭祐齡佐領   以上正黃旗六名德隆禧縁佐領
  伊三善長青佐領 以上正白旗二名舒啟額爾金布佐領觀音保多謀圖佐領 復興包衣和成額佐領以上正紅旗三名法國彥法良佐領  永誠明徳佐領以上鑲白旗二名富勒赫來朝佐領  綸音忠塞泰佐領 以上鑲紅旗二名富爾遜五十哈齊佐領咸寧成徳佐領
  藥師保六十佐領 以上正藍旗三名
  覺羅托岱覺羅明善佐領鑲藍旗一名
  䝉古
  永慧明智佐領 鑲黃旗一名  明秀包衣明福管領正白旗一名永安包衣崔三格管領鑲白旗一名明保安泰佐領
  噶勒薩安泰佐領 以上正藍旗二名
  漢軍
  花長觀范宏賔佐 秦廷堃領范宜中佐領以上鑲黃旗董樑二名僧保 佐領正黃  周天竒旗一名海
  王炎福佐領張   鍹佐領以上正曹世德白旗二名梁巖臧應聘佐領包衣和成額佐領郎興朝以上正紅
  劉同敬旗二名 董正 佐領安致和佐周成緯領以上鑲於宗瑛白旗二名  孟長齡佐領王楊泌士義佐領
  陳居廣以上鑲紅旗二名武興佐
  乾隆十八年癸酉科
  滿洲
  福盛阿領尚維邦 廷麟佐領以上鑲成策藍旗二名   慶雲馬倫岱佐
  文玉領博爾奔   察佐領竒秀佐尹登額領伊通阿佐徳勝領永安佐   穆隆安領以上鑲徳寶柱黃旗五名  覺羅八十佐領趙信馬斌佐領
  徳元四十八佐   舒敦領烏爾泰
  輔宸常清佐領   德欽柏成額佐領以上正白旗賈虞龍五名包衣孫潢佐領正達郎阿紅旗一名圖龍阿伊齡阿佐 竒明領富僧阿
  興善佐領馬徳  阿肅佐領富僧額佐領赫伸佐那繼善領以上鑲  富森泰白旗五名
  南齊禮慶柱佐領 聖保務基佐領四十八佐領包衣富勒渾沙色佐領以上鑲紅
  覺羅集蘭旗四名巴什佐領正藍旗
  蒙古
  僧格一名覺羅   常貴明善佐領鑲藍旗一名闗福興保佐領英保住佐領
  漢軍
  張廷炳以上鑲白 旗二名庭 常德柱佐領鑲
  劉嘉兆藍旗一名 李文樞盧熿佐領
  王鑒鑲黃旗一   楊廷楷名威和徳管領威和德管領竇鍾柱李景佐領 陳錚佐領 祖允烋威和德管佟士苞包衣永徳佐領 以上鑲白旗二名楊錦楊殿邦佐領李天培牛寅佐領以上鑲紅旗二名趙淳潘昇佐領正藍旗一名
  乾隆二十一年丙子科
  滿洲
  慶玉穆通阿佐領  傅彬常恆佐領
  富森布竒秀佐領 以上鑲黃旗三名圖爾炳阿覺羅八十佐領靈秀舒元佐領
  覺羅福祥覺羅八十佐領以上正黃旗三名
  常瑞明安佐領   三成包衣薩穆哈佐領以上正白旗二名恆濟常祿佐領   穆克登布伊泰佐領八十豐陞富佐領  明保塔永阿佐領以上正紅旗四名慶齡覺羅明海佐領 策興倪喜佐領
  伯成剋星額佐領  崇人剋星額佐領傅芬伍神保佐領  以上鑲白旗五名覺羅魁英覺羅恭泰佐領竒山拉蘇佐領   雍謙富昌佐領以上鑲紅旗三名興德徳敏佐領   長庚傅惠佐領
  成都五十泰佐  領以上正藍旗覺羅福志三名覺羅明朱成額善佐領成
  覺羅成桂徳佐領覺羅明舒佐領以上
  䝉古
  雅爾善鑲藍旗三
  阿禮莫名明全佐領包衣代通管領
  嵩貴以上鑲黃  托金泰旗二名觀 音布管領常松清泰佐領以上 正黃旗二  徳明名福格佐領鑲白旗
  漢軍
  蘇爾泰一名吉亨佐領正藍旗劉元德一名包衣柏永慶那俊佐領 六十八鑲黃旗一名豐盛額佐領塞方伯克圖佐領威和徳管  孫霈領以上正
  門錡黃旗三名  彌勒保管領正黎珠白旗一名張儒正佐領陳宋學濓國鼐佐領 孫暟以上正紅旗二名包衣額騰趙濓義管領鑲 白旗一名  杜茂吳文煥佐
  鄒鍾齡領包衣那  孫念祖親管領以上鑲紅旗二名
  乾隆二十四年己卯科
  滿洲
  基爾悾阿興太佐領 太分興徳佐領
  寶源永安佐領   沙金太石柳佐領江安兆德佐領   以上鑲黃旗五名德藴恩都佐領
  覺羅有徳覺羅九海佐領永慶寧康佐領
  薩敏宗室中孚佐領 石魁厄爾登厄佐領䖍禮寶海徳管領 以上正黃旗六名其昌明圖佐領
  書明阿覺羅索陵阿佐領明善赫泰佐領以上正紅旗三名燕都三元保佐領  德明永福佐領
  竒臣恩丕佐領   以上鑲白旗三名阿清阿覺羅佟福佐領續林覺羅常住佐領 敏保永在佐領
  達德六十三佐領  哈通阿保寧佐領託克屯常琦佐領  吉夢包衣拴住佐領多隆屋包衣闗保佐領以上正藍旗八名
  覺羅滿吉善覺羅博麟佐領鑲藍旗一名
  蒙古
  常海常永佐領鑲白旗一
  漢軍
  劉樸名富拉他  趙侃佐領祖應鍾佐領以上鑲李漢黃旗二名  王紀曽李尚桐佐 領陳錚佐領以曹世顯上正黃旗 孫震二名臧士霖佐領張儒正郭潔佐領以上  何卓然正紅旗二李宗信名劉秉忠 王家棟佐領周福慶佐花映陛領祝維坤佐領包衣博成額
  繆良棟佐領包衣  李法良穆忒佐領朱廷弼以上鑲紅旗五名佟鎰佐領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科
  滿洲
  舒隆阿朱隆阿佐 領包衣博 馬禮布深佐領以馬克塔布上正藍旗三蘇隆阿名俊德佐領鑲黃旗一名特觀永通額佐領   哲成額特通額佐
  九式積誠管領   達爾達翰福德佐領白麟興泰佐領   西蘭赫臣佐領
  觀光胡圖里佐領  以上正白旗七名佛爾卿額覺羅富興佐領覺羅塔福納覺羅英祖佐領善聰巴揚阿佐領善達巴揚阿佐領  松齡巴揚阿佐領以上正紅旗五名景文穆特恩佐領  樹徳包衣白靈阿佐領以上鑲白旗二名蘭馨輔鼐佐領   納新花善佐領以上鑲紅旗二名瑞林蘇昌佐領   合楞額包衣闗保佐領哈納福包衣偏圖管領以上正藍旗三名
  順德伍達産佐領  逢年愛明阿佐領以上鑲藍旗二名
  蒙古
  廣順清平管領   麟書觀音布管領以上正黃旗二名哈福葉布肯佐領正白旗一名  五達色福寧佐領正藍旗一名
  漢軍
  景徳三保佐領   祥慶花尚阿管領以上正黃旗二名張挺汲朱紹美佐領正白旗一名 王序端吳文秀佐領黃楷吳文芳佐  黃四岳領劉文錦佐領以上正紅旗白璟三名金振  陳美瑤玉佐領盧世煥佐領以上鑲陳大文白旗二名 高崇基孟淑文佐白瑞領李廷勲
  李光縉佐領李繪佐領包衣七十六管
  乾隆二十七年壬午科
  滿洲
  慶德領以上正   覺羅新泰藍旗四名清巴泰太佐領覺   覺羅德福羅永恪佐領國青保柱佐領覺   那林羅扎拉芬
  敷森布佐領中和佐領德成額佐領
  沐翰包衣嘉宏   薩提佐領以上
  慶善鑲黃旗七   名同泰佐領同雙慶泰佐領海京佐領以
  永清上正黃旗   阿保三名木和
  明亮林佐領正   白旗一名那親長福佐領常祿
  富慶佐領榮徳  佐領以上正紅達永安旗三名七
  明德善福佐領   山德包衣穆特布佐領以上鑲紅旗積善三名常生   覺羅魁義佐領覺羅明安覺羅祥奈圖佐領覺羅胡圖承光里佐領包衣克塞克圖興額管領包尚德衣常琦佐領鶴林包衣闗保佐 領包衣闗保佐覺羅福善領以上正藍覺羅玉正旗七名覺羅明善佐領覺羅
  漢軍
  達勇博麟佐領   黃徳成以上鑲藍
  朱家慶旗二名全  保管領永泰管於良鈞領納木圖盧兆麟佐領以上  鑲黃旗三名九盛世隆格管領李
  韓嘉清      福保生輝佐領以上正黃旗二朱孝純名立柱佐 領明福管 季世法領以上正白旗 三名天保佐宋學溥領正紅旗 孟熾一名包衣
  宋學淳色克圖佐領鑲白旗一名
  乾隆三十年乙酉科
  滿洲
  和申塞克慎佐  耀興阿領色楞佐
  敷註禮領嘉宏佐   領以上鑲黃旗覺羅海福三名覺羅九海永慶佐領托岱   特克慎佐領武爾清阿佐領以上正黃隆德旗三名明   和隆武亮佐領阿竒豐厄玉璽佐領  妥允清海管領
  世興慶書佐領包 五塞衣明福管領善述包衣増福管領包衣特克慎佐和鈞領以上正
  七十三白旗七名 永成何成佐領
  富興阿訥穆渾佐  領富永佐領賽善慶尚阿佐領
  覺羅永慶以上正紅旗四名舒聘恆祿佐領覺羅六十保佐興泰領豐盛額管 伯衡領以上鑲白旗三名額爾興鼐慶額佐領
  覺羅文良端柱佐領以上鑲紅旗二名徳
  闗瀾敏佐領覺  福通阿羅永安太
  寳淑佐領以上正藍旗二名穆
  蒙古
  湯渥珠巴爾布佐領鑲黃旗 金山一名成徳佐領鑲藍
  漢軍
  施奕堅旗一名蒲 徐維城宗聖佐領馬元凱佐領以上郭瑞鑲黃旗二  盛世䕫名石之琦
  玉瑞佐領立柱佐 領包衣明福管蔣棠領以上正白旗三名
  劉若雨尚廷棟佐 朱兆焞領鑲白旗朱世相一名王守  忠佐領王世賢於鼐臣佐領楊徳王佑郊堅佐領以
  李世竒上鑲紅旗三名福隆阿佐領佟
  乾隆三十三年戊子科
  滿洲
  逢盛椿齡佐領包衣四德福隆額佐
  克明領以上正   德瑞藍旗三名覺羅扎拉芬佐領張百齡六十一管 興德領全保管
  明良領包衣二   福澤納黒管領以
  五十六上鑲黃旗  明倫四名戴保
  永錫包衣扎岱佐領 以上正黃旗七名嵩慶六十五管領明新明福管領   瑚圖禮輝徳佐領 以上正白旗三名圖薩布彭紹佐領  覺羅徳興覺羅金良佐領克興額諾穆渾佐領 劉模包衣徳可進佐領以上正紅旗四名恆明赫伸佐領   燕圖訥青厄佐領寧貴包衣索諾木佐領楚惟榮包衣楚邦義佐領雙德包衣楚邦義佐領文殊保包衣白起圖佐領楚惟寧包衣楚邦義佐領以上鑲白旗七名
  覺羅達宗阿覺羅文紹佐領覺羅長林覺羅文紹佐領覺羅長春覺羅文紹佐領古寧阿徳敏佐領徳布兆成佐領   景文包衣常琦佐領金柱包衣五爾公阿佐領以上正藍旗七名
  剛柱珠爾蘇圖佐領 額爾登額書昌佐領慧林愛明阿佐領以上鑲藍旗三名
  蒙古
  和寧那彥佐領鑲黃旗一名
  漢軍
  張元愷祖端佐領 正白旗一 文齡名胡世隆
  馮世機佐領康景  星佐領以上鑲梁承泰白旗二名喻達佐領修仁正藍旗一名習潔佐
  乾隆三十五年庚寅科
  滿洲
  九保領鑲藍旗   他克興阿一名海成五雲書管領永寜佐延福領覺羅岱
  保寧成佐領劉  巴揚阿浩佐領圖
  圖敏桑阿佐領  玉岱劉浩佐領
  德昌六達塞佐
  覺羅富春領伊松阿佐領興徳佐領覺
  華尚阿羅永恪佐 鐵保領以上鑲黃旗文辰十名厄林  碩靈阿親佐領阿
  恆裕爾布英阿  福可進佐領穆爾瞻佐領世徳佐領李法索爾弼佐   王棟領豐盛額
  德文輝德佐領   以上正白旗三科興額名保良佐領正紅旗舒明阿一名哲敏  雙德佐領包衣郎哈佐領以上鑲海山白旗二名   東興阿郭興佐領八十二七十八佐   領興舒佐領以荷禮上鑲紅旗覺羅續祿三名徳楞額佐多福領覺羅普恆佐領包衣烏爾登額管阿寧安領以上正  覺羅齡福藍旗三名佛納敏善佐領覺羅恆如岡祥佐領包衣張陶桂管領包
  蒙古
  達慶衣鄭福佐 領以上鑲  訥墨音藍旗四名普福佐領
  漢軍
  李之駿正黃旗一 馬慧裕名成徳佐領鑲藍旗王廷端一名鑲黃旗一名馬 鰲圖世賢佐領
  王秉亮正黃旗一  名吳文方佐領趙洵正紅旗一
  趙嘉程名馬陞基佐領曹龍標佐
  乾隆三十六年辛卯科
  滿洲
  明德海寜佐領   覺羅觀成覺羅永恪佐領舒敏六達賽佐領  七寶海成佐領
  寧武齊包衣全保佐領以上鑲黃旗五名
  楊希烱福慧管領  富亮班他哈佐領德昶貢布佐領   恆山德勝保佐領純敏西明佐領   依里布黒達塞佐領白麟阿靈阿佐領  以上正黃旗七名伊隆阿西平佐領德平清海管領   玉權存柱管領
  覺羅福寧阿覺羅特通額佐領傅通福善佐領
  福昇吉廣管領   伊精阿舒楞額佐領介熈愛柱佐領   中和福徳管領以上正白旗九名九苞賽尚阿佐領正紅旗一名  和喜竒臣佐領
  傅嵩安格本佐領  岳起那爾松阿佐領楚惟榮包衣郎哈佐領繼成包衣劉保佐領五泰包衣郎哈佐領 以上鑲白旗六名慶成包衣孫榮佐領鑲紅旗一名蘇崇阿計福佐領
  伊克坦布法靈阿佐領以上正藍旗二名
  覺羅延禧覺羅博麟佐領鑲藍旗一名
  蒙古
  開明那爾善佐領鑲黃旗一名  傅椿兆昌佐領正白旗一名福成順徳佐領正紅旗一名
  漢軍
  康鼐陳文登佐領正黃旗一名  徐俊德徐世武佐領兆慶石勇佐領   以上正白旗二名董敏第崔景恆佐領鑲白旗一名宋良棟曹龍標佐領鑲紅旗一名 甘運洲佟樞佐領正藍旗一名
  乾隆三十九年甲午科
  滿洲
  覺羅慶辰覺羅四保佐領老格塞克慎佐領瑞保永強阿佐領  清安泰常齡佐領徐鑑劉淳佐領   廣德圖桑阿佐領公春永安佐領   覺羅穆騰額覺羅永恪佐領和邦額福僧額佐領  以上鑲黃旗九名福慶楊作新佐領劉永公福慧管領  德生楊作新佐領納林寳舒玉佐領  岳興阿金輝佐領彌遜泰公景惠佐領 信福九格管領
  胡圖里阿昌阿佐領  以上正黃旗八名五十九善慶佐領天成薩穆哈佐領  德英哈豐阿管領馬負圖包衣哈豐額管領以上正白旗四名
  崇祿賽尚阿佐領  烏林布廣善佐領 以上正紅旗二名和亮竒臣佐領   圖明阿成方佐領覺羅興住覺羅六十保佐領文都顧力太佐領那靈阿徳文佐領  達敏巴彥學佐領以上鑲白旗六名福珠隆阿包衣二達色管領河燕包衣常清管領以上正藍旗二名河圖鄂明義佐領鑲藍旗一名
  蒙古
  萬書客拉布丹佐領鑲白旗一名
  漢軍
  高珣高炯佐領 鑲黃旗一名  尚廷書徳克精額佐領正紅旗一名張晉周景竒佐領  李浩蕭芝錦佐領以上鑲白旗二名郎永德郎應星佐領鑲紅旗一名 裕德佟鎰佐領
  徐紱李慶棻佐領  以上正藍旗二名永祿武承緖佐領鑲藍旗一名
  乾隆四十二年丁酉科
  滿洲
  佛保郭興阿佐領  白卿洛徳和佐領德誠四十七管領  德慶四十七管領映紅包衣雙全佐領 永琇包衣雙全佐領以上鑲黃旗六名永言四達色佐領  劉嘉頴福慧管領順昌公西佐領   以上正黃旗三名明山慶舒佐領
  榮徳福縁佐領   胡圖禮改名瑚圖靈阿敏書佐領愛星阿英林佐領  李全玉包衣富勒赫管領書泰包衣哈豐阿佐領以上正白旗六名和沖額和成佐領烏雲珠黃熈佐領 以上正紅旗二名和芬阿肅佐領
  薩炳圖永福佐領  興寶福珠隆阿佐領克什布訥清額佐領 慶玉塔欽佐領
  楚維寧包衣啷喀佐 領以上鑲白旗塔倫岱六名九十那霖六佐領和   陳廷傑申佐領包衣孫榮佐領以上鑲珠爾杭阿紅旗三名 閆碧安慶佐領阿福佐領以上寳麟正藍旗二名包衣額勒渾
  蒙古
  僧格管領鑲藍旗一名雅  普育滿泰佐領正黃旗一
  漢軍
  楊長柏名羅卜蔵 佐領鑲白 伊崇阿旗一名楊潮佐領鑲李振鐸黃旗一名 西平佐領 張天錫正白旗一名楊鋭佐李堯文領正紅旗  宋如林一名周景周成耀竒佐領鑲 朱兆煓白旗一名金璉佐領馬陞基徐雙桂佐領孟長齡佐領黃 呂士錕文燝佐領以上鑲紅
  乾隆四十四年己亥科
  滿洲
  喜泰旗四名李  素爾德圖世都佐領那昌正藍旗一名馬定育國宗佐領
  赤玉那蘇圖佐  領以上鑲黃旗明貴五名蕚勒
  敏德渾佐領四  運昌達塞佐領
  松茂九格管領  敏安額樂歡佐
  劉炳華領常德管 領福慧管領以鳴清上正黃旗
  長瞻六名舒楞  五豐安額佐領楊
  長闈作新佐領  哈豐阿吉福佐領楊作新佐領五十佛爾歡泰九佐領以上七十五正白旗五
  翔麟名七那海   董如岡佐領徳恆佐領成徳佐領包衣福彪徳祿管領以 成舒上正紅旗
  季榮四名阿爾蘓哈佐領二達色佐達森領包衣楚
  多慶邦仁佐領  窩興厄以上鑲白慶齡旗三名凌惠 佐領薩陃阿佐那爾豐阿領薩靈阿白靈阿佐領包衣  孫榮佐領以上塔英額鑲紅旗四舒明阿名那爾史  訥慎佐領西拉布佐領以上正藍
  蒙古
  德通蕚旗二名慶 安佐領博 常寧納佐領包衣常海管領朱隆阿吉福佐領鑲白旗一名
  漢軍
  李秉鑰      靳光宣鄒寛佐領 以上鑲黃旗二名徐秉鑑徐本德佐領正白旗一名 周成緗孟長齡佐領周成紹孟長齡佐領  以上鑲紅旗二名佟澤洪佟樞佐領正藍旗一名
  乾隆四十五年庚子科
  滿洲
  諾敏那蘇圖佐領  台弼六格管領
  松筠福英佐領   明寶孚蘭泰佐領保靜海蘭察佐領  官禮包衣鄂起管領昌慶包衣五德佐領 岱毓包衣鄂起管領以上鑲黃旗八名穆騰額額樂歡佐領 薩恆安那興阿佐領奢音太穆爾占佐領 玉保額爾恆額佐領際良格綳額佐領  德津巴哈布管領百祿永來佐領   恆琳得勝保管領永泰包衣金簡佐領 以上正黃旗九名明華春岱管領
  國瑞六達色佐領   慶雲保那音代管領吉瑞六達色佐領   英貴包衣哈豐阿管於鶴書領包衣常德佐領以上正白
  官諴旗六名覺羅
  舒靈阿金樑佐領包衣吉蘭泰佐領以
  亮保上正紅旗    蘇保二名恆祿
  季壽佐領恆祿佐領麒保包衣富珠禮佐佟太領包衣五十  德煜九管領包衣吉慶佐領包衣竒保英成額管領   蘇爾通阿以上鑲白旗六名善德佐領包斐僧厄衣孫榮佐領  華肇以上鑲紅旗二名那爾善佐
  漢軍
  施奕深領包衣德興  艾崇禮管領以上正張森藍旗二名蒲  宗聖佐領祖裔陳典興佐領徐樹英佐領以
  朱銑上鑲黃旗三名於鵔佐領   阿林正黃旗一名吳夢蛟佐
  乾隆四十八年癸卯科
  滿洲
  和書富僧額佐  伊靈阿領毓竒佐
  克敬領包衣鄂起 管領以上鑲黃孟齡旗三名包衣顔德立柱管領  四格和邦額佐
  書庭領郎慶佐  督綸領哈豐阿
  全福管領奎林   傅春山佐領佛英金科豫管領巴哈布兆汪管領包衣立柱管領包衣那琦英祥管領以  果爾敏上正黃旗經文九名胡爾   吉安泰佐領福
  延庚寧額佐領  吉爾圖康阿富旺佐領承恩泰春岱管領  克實蘇楞額佐領倉來佐領永台寧阿慶佐領伯徳文寧福佐領以
  呂怡曽上正白旗八名覺羅金良佐領
  窩星額百明佐領  文都包衣舒通
  西拉布阿佐領以
  雅爾哈上正紅旗三名付順佐領阿肅四達色佐領恆祿托庸蕚佐領包衣徳楞珠隆阿額佐領以上鑲白旗四名傅舒閠格圖爾謹佐領  斌濤色爾明阿佐領以上鑲藍旗二名
  蒙古
  德寧安福佐領 鑲黃旗一名  佛斗舒明阿佐領鑲藍旗一名
  漢軍
  經武李景福佐領正黃旗一名  鄭裕國曹廷鑰佐領正白旗一名曹涵臧士霖佐領正紅旗一名  唐廣惠陳良佐領鑲白旗一名邊登龍天保佐領 鑲紅旗一名 寅清李煥佐領正藍旗一名蔣攸銛栗城佐領鑲藍旗一名
  乾隆五十一年丙午科
  滿洲
  嵩齡福爾敏佐領  廣善安常管領
  錫齡玉璧佐領   以上鑲黃旗三名福保二達色佐領圖爾斌武爾慶阿佐領靈川富泰管領
  岳寧阿額樂歡佐領 札郎阿屯柱佐領賡音泰善保佐領  文光祥泰佐領
  那清保世魁管領  清助瑪唐阿佐領以上正黃旗九名福興昌齡管領   國爾明阿安福佐領諾穆圖哈豐阿管 特克興額領安福佐業普肯領蘇楞額
  葉普崇額佐領吉陞保佐領以上正白
  英良旗六名彭   趙繼昌紹佐領包衣復増佐領以上正佛保紅旗二名  扎蘭泰卓克遜佐
  傅察弼領塔欽佐領
  李向榮包衣舒敏佐領包衣舒隆阿佐
  濟敏領以上鑲 白旗四名  德明塞泰佐領
  德崇鑲紅旗一   永保名達郎阿
  嵩安佐領成都   榮麟佐領福慶
  鐘福佐領海慶佐 永誠領那爾史佐福慶領包衣福増 佐領包衣商安克勤佐領包衣
  覺羅謙福福喜佐領以上正藍旗八名
  蒙古
  應竹富興佐領覺羅延喜
  漢軍
  馬秉寛金禮佐領 正黃旗一名 白晉宜成佑佐領正白旗一名王應達王模佐領 正紅旗一名 蔣紹宗尚廷棟佐領鑲白旗一名孟廷琅孟長齡佐領鑲紅旗一名
  乾隆五十三年戊申科
  滿洲
  高鄂巴寧阿佐領  握恆額永安佐領福海興長佐領   忠貴佛保佐領以上鑲黃旗四名德興阿特保佐領  玉麟武爾慶阿佐領徳音永來佐領   博卿額都爾松阿佐領穆章阿善保佐領  常福成安佐領
  祥倫徳成佐領   普恭覺羅奉泰佐領劉嘉穀福慧管領 以丄正黃旗九名那永阿富安泰佐領那彥成富昌佐領  吉爾章阿哈豐阿管領寧瑞保成佐領   蘇爾通阿倉來佐領鍾英吉廣管領   以上正白旗六名烏什杭阿永徳佐領魁成包衣常在佐 領以上正紅旗舒伸二名傅克精國樂額佐領西   恆昌來佐領德
  嵩祿凌額佐領包 衣吉慶佐領以達林上鑲白旗
  鳳林四名凌惠  劉永安佐領六十五佐領包衣保成佐善慶領以上鑲   德慶紅旗三名
  張寶和永起佐領永起佐領包衣於
  竒龍阿愷管領以上正藍旗
  蒙古
  定福三名富炎 泰佐領鑲  柏齡藍旗一名舒恆佐領鑲
  漢軍
  穆騰額黃旗一名 伍朗塔布 達春佐領正藍旗一名喬
  宋良模年佐領鑲 黃旗一名 廣福陳應紹佐
  佟鎬領鑲白旗   壽星保一名李鎮 佐領鑲紅旗一王光綸名佟連陞佐領佟樞
  乾隆五十四年己酉科
  滿洲
  清和七十三佐領  嵩延福爾敏佐領唐古泰孚蘭泰佐領 廣惠徳清管領
  朝洸海蘭察佐領  賡泰德勝佐領
  多福保格管領   福慶達翰管領
  徳基徳清管領   増福和倫泰佐領以上鑲黃旗十名積善額樂歡佐領  廣文金簡佐領
  安齡阿薩弼佐領 以上正黃旗三名盛安廣慶佐領
  岳昌保成佐領   吉文常祿管領
  舒錦雅圖佐領   吉祥常祿管領以上正白旗五名覺羅徳明覺羅金良佐領慶祥包衣復増佐領以上正紅旗二名多靈額慶雲佐領  特寧額慶雲佐領碩林訥清厄佐領  以上鑲白旗三名濟誠塞泰佐領
  清寧七十三管領  以上鑲紅旗二名覺羅濟寧阿覺羅永安泰佐領景福竒爾炳阿佐領 魁亮巴克坦布佐領劉天成包衣塔隆阿管領恆山包衣皂保佐領張寶鑑包衣於愷管領哈晉包衣花尚阿管領以上正藍旗七名惠璉國忠佐領   清住明喜佐領以上鑲藍旗二
  蒙古
  明安名阿延泰  俸祿佐領景文
  隆安佐領普爾普佐領以上正
  漢軍
  楊發和黃旗三名  吳懷忠楊潮佐領蒲宗聖佐領以上廣住鑲黃旗二名王秉忠  徐鍇佐領鑲白旗一名李
  乾隆五十七年壬子科
  滿洲
  富謹廷璋佐領  滿慶正藍旗一
  覺羅廣昌名孚蘭泰佐領興安舒圖倫佐
  覺羅碩德領覺羅岱成佐國瑞領善寧佐領覺羅岱成佐普保領五徳佐領以上鑲黃 亮弼旗六名武
  祥安爾卿阿佐   英和領正黃旗
  西䝉額一名明保  八十五管領雙泰明通佐領哈豐阿佐領三成佐
  覺羅清昌覺羅金良佐領正紅旗一名佛保得文佐領柏齡額慶雲佐領  寧古齊富順佐領中安成根佐領   和桂英格佐領以上鑲白旗五名延亮阿富佐領
  扎克當阿海福佐領以上正藍旗二名
  福寧阿瑚圖陵阿佐領杜玉他爾哈春佐領以上鑲藍旗二名
  蒙古
  吉祿拉布丹佐領  景福哈拉爾岱佐領以上鑲白旗二名多山武朗塔布佐領正藍旗一名 賡音布舒明阿佐領穆隆阿舒明阿佐領以上鑲藍旗二名
  漢軍
  圖敏倭昇額佐領  岱昇鄂起管領
  普恩徳清管領   以上鑲黃旗三名文海通源佐領
  劉嘉德福慧佐領  張桂齡通源佐領張椿齡通源佐領 以上正黃旗四名蔣煥陳文儒佐領顔可欽殷世林佐領  以上正白旗二名張儒達張持佐領正紅旗一名董和培胡世隆佐 宮錡領吳如光佐領鑲白旗興昌二名包衣福喜佐領正
  乾隆五十九年甲寅科
  滿洲
  德欽藍旗一名   覺羅依里布靈德佐領覺羅景亮海運佐領   松安興長佐領巴彥布佐領以佛爾勒上鑲黃旗四景良名額勒金
  成格布佐領志福佐領花里雅松阿廣福佐領以上
  安舒正黃旗三  福祿名福慶佐
  達清阿領穆騰額 柏齡阿管領舒通
  慶長阿佐領瑚  覺羅巴陵圖禮佐領徳穆特布明管領富克玉福謹佐領覺羅延福文徳佐領   祥泰哲克僧額
  興謙佐領福珠  吉爾占隆阿佐領 福慶佐領安福佐領鍾秀六十三佐 領定柱佐  敏登額領以上正白旗十三鄂山名德文佐   柏成領鑲白旗
  増祿富伸佐領   以上正藍旗三名覺羅桂芳覺羅忠祿佐領德爾肯七十四佐領以上鑲藍旗二名
  蒙古
  長英長泰佐領鑲黃旗一名
  漢軍
  椿齡文琳管領 鑲黃旗一名  楊希賢徳齡管領張毓齡通源佐領以上正黃旗二名
  德裕書魯佐領   德豫常祿管領以上正白旗二名唐文聰陳文玉佐領鑲白旗一名 王楷達隆阿佐領楊鍠金世純佐領  楊䋲武楊廣文佐領麟瑞包衣孫榮佐領 以上鑲紅旗四名福昌齡李煥佐領常慶包衣於愷佐領 以上正藍旗二名鄒世棨王鋭佐領鑲藍旗一名



  欽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六
<史部,政書類,軍政之屬,欽定八旗通志>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七
  選舉志六
  八旗科第題名四厯科編譯進士
  乾隆四年己未科
  滿洲
  三寳世泰佐領 正紅旗一名  徳爾泰竒格佐領海齡保成佐領   索祿保住佐領以上鑲白旗三名富森布滿福佐領 鑲紅旗一名 錫爾璊増祿佐領阿華阿福佐領   以上正藍旗二名増福隆徳佐領
  雙圖永恆佐領   武倫布色勒明阿佐領卓麟文徳佐領以上鑲藍旗四名
  䝉古
  端朱克善福佐領 鑲黃旗一名 和著阿延泰佐領依升阿阿延泰佐領以上正黃旗二名
  乾隆十年乙丑科
  滿洲
  五諾璽徳恵佐領 正紅旗一名 圖拉雙徳佐領
  勒爾謹那善佐領  舒寜安白達色佐領博文五雅圖佐領  以上鑲白旗四名四達徳生佐領
  依蘭泰徳隆佐領以上鑲紅旗二名
  七達色阿福佐領
  薩哈産海慶佐領以上正藍旗二名
  格圖懇朝克托佐領 玉林滿祥佐領以上鑲藍旗二名
  䝉古
  額爾清額色欽佐領
  佛爾清額色欽佐領以上正黃旗二名
  乾隆十三年戊辰科
  滿洲
  徳賢覺羅岱成佐領 國鼐覺羅岱成佐領以上鑲黃旗二名孝順阿蘇隆阿佐領正黃旗一名 永安伊里布佐領永泰珠爾杭阿佐領
  西通額珠爾杭阿佐領以上正白旗三名
  成善額爾成額佐領 赫齡查哈立佐領傅爾瑚納巴什佐領 佟豫成方佐領以上鑲白旗四名武敬海福佐領   九格海慶佐領
  官福多善佐領以上正藍旗三名
  䝉古
  明福萬舒保佐領正黃旗一名  舒明穆通阿佐領鑲藍旗一名
  漢軍
  李吉人柯藩佐領鑲紅旗一名
  乾隆十六年辛未科
  滿洲
  文敏吉勒通阿佐領正黃旗一名 武霖布徳儀佐領辛昌瑪隆阿佐領  以上鑲紅旗二名寜舞立禧住佐領傅勒赫五十九佐領 兆坊成徳佐領以上正藍旗三名
  䝉古
  明安圖常舒保佐領鑲白旗一名
  漢軍
  王承基趙玉衝佐領正黃旗一名
  乾隆十七年壬申科
  滿洲
  清額鄂通務佐領  額爾景額圖必赫佐領徳義常亮佐領   闗倫富爾敦佐領以上鑲黃旗四名富徳常寜佐領 正黃旗一名  伊琳雅呼爾達佐領鑲白旗一名揆格富海佐領 鑲紅旗一名  琮玉海慶佐領
  佟國河達郎阿佐領 覺羅永㑹覺羅毓昌佐領諾穆親巴克坦布佐領以上正藍旗四名
  䝉古
  萬福祿雅滿泰佐領正黃旗一名
  漢軍
  張烈馬煋佐領 正黃旗一名  姜䳨趙永麒佐領鑲紅旗一名
  乾隆四十四年己亥科
  滿洲
  文英福爾敏佐領鑲黃旗一名  木通阿富常保佐領正黃旗一名存住恆安佐領正藍旗一名
  𫎇古
  富俊萬舒保佐領正黃旗一名
  八旗科第題名五厯科繙譯舉人
  雍正二年甲辰科
  滿洲
  瑪興阿馬爾屯佐領 常海馬爾屯佐領以上正黃旗二名覺羅雅爾哈善覺羅伊頓佐領正紅旗一名
  胡徳平珠佐領   伊通阿伊克坦佐領多泰包衣老哥佐領 以上鑲白旗三名雅爾布卑鼐佐領赫慶豐愛佐領   以上正藍旗二名蘇納海増夀佐領鑲藍旗一名
  雍正四年丙午科
  滿洲
  來成徳吉當阿佐領 傅爾漢吉當阿佐領索祿喀爾吉佐領  以上正黃旗三名楊阿布那延泰佐領徳成徳音佐領   永安特痕佐領以上正白旗三名成貴圖克善佐領  六格包衣李宏勲佐領以上鑲白旗二名常鈞碩麟佐領 鑲紅旗一名  僧保那敏佐領正藍旗一名蘇章阿法三佐領鑲藍旗一名
  雍正七年己酉科
  滿洲
  常徳岱豪佐領 鑲黃旗一名  安翼覺羅永福佐領正黃旗一名傅起覺羅圖爾徳赫佐領正紅旗一名
  傅夀徳爾圖佐領
  竒爾薩朱海佐領以上鑲白旗二名
  布蘭泰尼出赫佐領鑲紅旗一名
  玉璋包衣必立哥圖佐領正藍旗一名
  台敏富彌善佐領  薩寜阿哈脫佐領台柱富彌善佐領以上鑲藍旗三名
  䝉古
  小格勒圖佐領鑲黃旗一名
  漢軍
  郭士璽王璽佐領 正白旗一名 曹瑞柯明竒佐領鑲紅旗一名
  雍正十年壬子科
  滿洲
  覺羅查進泰覺羅九海佐領
  李之琳包衣三格佐領以上正黃旗二名
  僧保住鄂里善佐領 永善金圖佐領
  徳明何徳佐領   永寜覺羅和麟佐領以上正紅旗四名來瞻雙徳佐領   七十八富徳佐領瞻泰徳爾弼佐領  託恩多包衣色享額佐領色爾分包衣色亨額佐領以上鑲紅旗玉名
  輔格福寜佐領   福基朝岱佐領以上鑲藍旗二名
  䝉古
  多爾技徒薩圖佐領鑲黃旗一名
  漢軍
  張世爵馮瀚佐領 鑲白旗一名 金璜金芝洪佐領鑲紅旗一名
  雍正十三年乙夘科
  滿洲
  胡爾鼐摩岱佐領  傅傑賽弼漢佐領賽音布賽弼漢佐領 常遜徳新佐領以上鑲黃旗四名蘇赫臣布占佐領  菴誠覺羅永福佐領福泰索柱佐領   福成包衣賽克圖管領何昞忠包衣六格管領以上正黃旗五名
  那啟泰權寳佐領 正白旗一名 寳寜依蘭泰佐領孫琦包衣鈎勒分佐領以上正紅旗二名阿克敦江柱佐領誠格齊龍佐領   以上鑲白旗二名溫福増夀保佐領良格富爾遜佐領  輔徳色里佐領
  輔鼐色里佐領   富躬富爾遜佐領五十九増福佐領以上鑲紅旗六名
  善福哈哈佐領
  錫爾璊希柱佐領以上正藍旗二名
  弁塔哈明福佐領  積行明圖佐領
  覺羅懐玉覺羅徳進佐領増福額増額佐領卓林丹桂佐領以上鑲藍旗五名
  𫎇古
  専圖那爾賽佐領正黃旗一名  巴彥圖明祿佐領鑲白旗一名六十五索諾穆拉什佐領正藍旗一名
  漢軍
  曹珵陳柱佐領 正黃旗一名  魏象乾孟經祖佐領張毓靈孫元起佐領以上鑲紅旗二名
  乾隆二年丁巳科
  滿洲
  富起福泰佐領 正紅旗一名  富森布滿福佐領鑲紅旗一名
  䝉古
  成憲兆臨佐領 正白旗一名  安泰舒明阿佐領正藍旗一名
  漢軍
  劉錕張履廷佐領
  祖徳彛叚如彬佐領以上正黃旗二名
  金坤趙永恆佐領  孫法祖孫孝亷佐領金培趙永恆佐領以上鑲紅旗三名
  乾隆三年戊午科
  滿洲
  三寳世泰佐領 正紅旗一名  懐玉復興佐領
  志信覺羅永祿佐領 伊立布客山佐領蘭昌常在佐領   木奚岱祁車布佐領鄂賚舒禮布佐領  霍龍鄂巴希納佐領靈圖包衣畢立克圖佐領以上正藍旗七名
  増祿隆徳佐領鑲藍旗一名
  䝉古
  端珠克善清佐領 鑲黃旗一名 富昌常舒保佐領明泰穆爾太佐領以上鑲白旗二名
  漢軍
  靳光謙郎萱佐領 鑲黃旗一名 沈鎧慶長佐領正白旗一名趙宗源鮑桂佐領
  盛國琳邉從禮佐領以上正紅旗二名
  郭世俊祖守忠佐領鑲白旗一名 柯仁董魁佐領
  羅綱髙顯祖佐領以上鑲藍旗二名
  乾隆六年辛酉科
  滿洲
  興泰覺羅舒寜佐領正紅旗一名 伊蘭太徳隆保佐領覺羅徳忠覺羅伊勒圖佐領以上鑲紅旗二名
  照貴扎布喜佐領  諾穆親永常佐領九格蘇昌佐領   七達色三哥佐領三常永常佐領   常雲巴彥布佐領以上正藍旗六名
  𫎇古
  達色噶爾圖佐領  常明明保佐領以上正黃旗二名
  漢軍
  范宜定范建中佐領鑲黃旗一名 石綸明徳佐領
  張宏渶殷世林佐領以上正白旗二名
  李致和崔浩佐領 鑲白旗一名 員景文張東聰佐領鑲藍旗一名
  乾隆九年甲子科
  滿洲
  臣福覺羅保寜佐領正黃旗一名 諾璽徳恵佐領正紅旗一名勒爾謹徳文佐領 鑲白旗一名 武霖布徳儀佐領鑲紅旗一名薩哈産蘇昌佐領  查士林親佐領
  奉和覺羅永祿佐領 穆特布索柱佐領阿必達薩克薩哈佐領寜古立禧住佐領佟國河佟世屏佐領
  達哈練永太佐領以上正藍旗八名
  玉麟滿祥佐領   明圖福伸佐領
  格圖懇朝克托佐領以上鑲藍旗三名
  䝉古
  明全明志佐領 鑲黃旗一名  和珊明保佐領正黃旗一名同古布扎納佐領正白旗一名
  漢軍
  髙而恭劉承鑄佐領正紅旗一名 張應楷姜廷元佐領額爾謹盧榮佐領以上鑲藍旗二名
  乾隆十二年丁夘科
  滿洲
  彰保多永武佐領鑲黃旗一名  孝順阿蘇隆阿佐領文敏吉勒通阿佐領 英徳蘇隆阿佐領薩載徳明佐領   保太覺羅保寜佐領富徳常寜佐領   以上正黃旗六名永安伊里布佐領永泰珠爾杭阿佐領 西通額珠爾杭阿佐領佟昌克䝉阿佐領  以上正白旗四名哦爾登布徳慶佐領正紅旗一名英明寜住佐領   齊格勒福佐領
  穆特布來泰佐領  明善覺羅六十保佐領寜泰吳明額佐領  法雲那善佐領
  吳爾勒阿克敦佐領 愛星阿徳文佐領僧特包衣白子管領 以上鑲白旗九名達爾吉善武臣佐領瑚雅善保林保領以上鑲紅旗二名
  兆坊咸寜佐領   邏庚宗室亷祿佐領琮玉海慶佐領   富克禪國昌佐領文爣全起佐領   傅勒格阿木昌阿佐領官福多善佐領   以上正藍旗七名達蘇圖敏佐領鑲藍旗一名
  𫎇古
  明福萬舒保佐領正黃旗一名  富成順徳佐領正紅旗一名伊爾敦扎隆阿佐領鑲白旗一名 賈祿巴梁佐領
  伍明阿哈豐阿佐領以上鑲紅旗二名
  舒明穆通阿佐領鑲藍旗一名
  漢軍
  馬昌言郎思亷佐領 盧岱得麟佐領以上鑲黃旗二名王承基趙玉衡佐領正黃旗一名 王進亨王東忠佐領邱岱竒車布佐領  以上鑲白旗二名李吉人柯藩佐領姜䳨趙永麒佐領  以上鑲紅旗二名佟世衡官祿佐領張永烈楊明佐領以上正藍旗二名
  乾隆十五年庚午科
  滿洲
  富徳常福佐領   色明阿隆福佐領薩欣徳明佐領   呈格伊吉素佐領以上正黃旗四名胡保瑪興阿佐領鑲白旗一名  辛昌馬隆阿佐領鑲紅旗一名
  䝉古
  七郎阿富沖阿佐領
  蘇朱克圖富沖阿佐領以上正黃旗二名
  色楞富森布佐領正藍旗一名
  漢軍
  張烈馬煋佐領   趙鍈陳元瑛佐領以上正黃旗二名
  乾隆十七年壬申科
  滿洲
  覺羅得福聖保佐領 白清額鄂通務佐領噶爾必善常玉佐領 覺羅阿爾賽聖保佐領董翰阿彌爾圖佐領 以上鑲黃旗五名薩敏徳明佐領
  巴尼渾覺羅奉泰佐領以上正黃旗二名
  佛尼音富克吉善佐領西䝉額瑪興阿佐領百嵗包衣徳敏佐領以上鑲藍旗三名
  𫎇古
  濟綬伍郎塔布佐領正藍旗一名
  漢軍
  伊爾登額正藍旗一名
  乾隆十八年癸酉科
  滿洲
  富昌徳寜佐領   蘇楞厄果興阿佐領富勒琿賽炳阿佐領
  達靈阿朱隆阿佐領以上正黃旗四名
  照玉徳山佐領 正紅旗一名  寜安索青佐領鑲白旗一名得倫克升阿佐領  西拉布阿拉宻佐領富隆常百佐領
  額爾謹海存佐領以上正藍旗四名
  圖永明禧佐領
  布勒庫安慶佐領以上鑲藍旗二名
  䝉古
  特克慎闗誠保佐領 堆器長泰佐領以上鑲黃旗二名額爾克圖富山佐領 鑲白旗一名闗住舒明阿佐領正藍旗一名
  漢軍
  陳元玫徳寜佐領正黃旗一名
  乾隆四十三年戊戌科
  滿洲
  文英福爾敏佐領鑲黃旗一名  木通阿富常保佐領達桑阿永徳佐領  志善志福佐領
  經文覺羅奉泰佐領
  佛爾清額額爾登保佐領以上正黃旗五名
  徳慶雙慶佐領   徳象雙慶佐領
  佟保希智佐領   以上正黃旗三名𡸅光開昌阿佐領鑲白旗一名塔青阿塔明阿佐領鑲紅旗一名 國布亨和陞額佐領吉齡達郎阿佐領  都隆阿固寜阿佐領福炳伊林泰佐領  存住海慶佐領
  岱明阿風林佐領  豐伸富爾松阿佐領寜順包衣七達色佐領以上正藍旗八名嵩年達春佐領
  常興富明阿佐領  式奎衡山佐領
  恆麟隆徳佐領   徳太滿祥佐領以上鑲藍旗五名
  䝉古
  台斐音景文佐領  和柱文恆佐領以上正黃旗二名法克進伍格佐領正紅旗一名
  阿萬大史那爾松阿佐領鑲白旗一名
  徳通常春佐領正藍旗 名
  漢軍
  孫良貴那彛佐領 鑲黃旗一名 姜斌左濤佐領正黃旗一名
  乾隆五十二年丁未科
  滿洲
  那蘇泰哈豐阿佐領 宗山嵩山佐領
  明福徳明佐領   以上正黃旗三名玉慶安福佐領
  盛泰扎爾漢布佐領 以上正黃旗二名文亮阿巴徳佐領寜靜伊昌阿佐領  以上鑲白旗二名同麟福慶佐領
  富來定成佐領   廣善恩全佐領
  祥明保林佐領   富忠文林佐領
  富祥文林佐領   以上鑲紅旗六名官徳永徳佐領
  阿祿鄂爾必圖佐領 以上正藍旗二名兆麟隆徳佐領鑲藍旗一名
  𫎇古
  明昌明福佐領
  菩薩保興徳佐領以上鑲黃旗二名
  文善保富寜佐領 鑲白旗一名 徳山巴金泰佐領永祥多隆武佐領
  吉爾格圖伍郎塔布佐領以上正藍旗三名
  漢軍
  張掞張持佐領 正紅旗一名  玉慶郎永徳佐領鑲紅旗一名
  乾隆五十七年壬子科
  滿洲
  尚霖徳義佐領 鑲黃旗一名  安永貴書佐領正白旗一名厄忒布覺羅金良佐領烏爾棍布舒敏泰佐領伊爾洪阿保成佐領以上正紅旗三名
  興祿覺羅托永武佐領松山愛隆阿佐領舒常安卓𠑽遜佐領以上鑲白旗三名
  七郎阿岳喜佐領  廷璧包衣孫榮佐領以上鑲紅旗二名松長包衣商安佐領正藍旗一名
  䝉古
  占柱果興阿佐領正黃旗一名  克什布佛保住佐領正黃旗一名萬舒常春佐領正藍旗一名
  漢軍
  韓清張永照佐領正藍旗一名
  繙譯䝉古舉人題名
  雍正十年壬子科
  𫎇古
  福徳六十佐領 鑲白旗一名  花亷泰黒達色佐領鑲紅旗一名
  雍正十三年乙夘科
  䝉古
  達爾扎色爾布佐領鑲黃旗一名 烏龍阿福夀佐領伊陞阿諾爾賽佐領 永魁永徳佐領以上正黃旗三名常有阿林佐領
  星格布存住佐領以上正紅旗二名
  乾隆五十七年壬子科
  䝉古
  雙善富爾松阿佐領
  阿昌阿額爾徳呢佐領以上正藍旗二名






  欽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七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八
  選舉志七
  八旗科第題名六歴科武進士
  康熙五十一年壬辰科
  漢軍
  李申金琦佐領 正白旗一名 朱倫瀚吳鍈佐領
  蔣肇基吳成龍佐領教允文鍾世臣佐領以上正紅旗三名何宏坦李宏佐領 田五玉花色佐領以上鑲白旗二名呂國佐髙宏棨佐領鑲紅旗一名徐士璜髙傑佐領
  康熙五十二年癸巳科
  漢軍
  艾質素祖良卿佐領髙欽髙銓佐領以上鑲黃旗二名祖廷柱馬世英佐領正黃旗一名崔俊崔希堯佐領
  遲維墀石文賢佐領以上正白旗二名
  白宏文馮國相佐領鑲白旗一名韓奭韓奭佐領
  朱國桓朱國楷佐領以上鑲白旗二名
  康熙五十四年乙未科
  漢軍
  耿宏道耿化祚佐領五黃旗一名吳秉忠錫達禮佐領正白旗一名塞都劉恩儀佐領 孫紹昌張廷枚佐領以上正紅旗二名葉衍秩尤文 領 鑲紅 一名徐湛恩佛保佐領正藍旗一名
  康熙五十七年戊戌科
  漢軍
  李國瑞李仙培佐領鑲黃旗一名孫濓包衣青海佐領李超李士鸞佐領以上正黃旗二名
  武格包衣那爾布佐領李潮包衣李鍈貴佐領以上正白旗二名李維包衣雷世俊佐領徧武包衣雷世俊佐領以上鑲白旗二名七十速翮佐領鑲藍旗一名
  康熙六十年辛五科
  漢軍
  石載包衣發拉薩佐領鑲黃旗一名
  張晟包衣李鍈佐領正白旗一名余天相韓錦佐領正紅旗一名鄭之煇包衣雷世俊佐領鑲白旗一名
  韓壇范宏林佐領正藍旗一名
  雍正元年癸夘科
  滿洲
  和明聖安佐領 鑲黃旗一名 查勒扈渾泰佐領正白旗一名
  𫎇古
  烏麗珠占百臘佐領鑲黃旗一名永福常積保佐領正白旗一名
  漢軍
  六十五包衣哈達佐領林棟王仕佐領以上鑲黃旗二名楊芝珽榮世祚佐領張燦馬謙佐領以上正黃旗二名楊普包衣謝額佐領遲維壘石文賢佐領以上正白旗二名朱秉公包衣他孫佐領佟泌年倭習禮佐領以上鑲紅旗二名張偉李楠佐領鑲藍旗一名
  雍正二年甲辰科
  滿洲
  科升連夀佐領 鑲黃旗一名 陶敏薩爾懴佐領
  薩哈布雅圗佐領以上正黃旗二名
  夀長永徳佐領  武爾敦闗住佐領
  福寶特痕佐領以上正白旗三名
  白哥傅爾戶佐領鑲白旗一名 鎻住包衣五十七佐領正藍旗一名達三滿達佐領鑲藍旗一名
  漢軍
  佟玉儒李涵徳佐領六格包衣沈崳佐領王永瑞包衣沈崳佐領常保包衣沈崳佐領永嵗包衣董毓麟佐領以上正黃旗五名
  張昂包衣朱成額佐領張昺包衣朱成額佐領以上正白旗二名苗國琮白銓佐領 孫鍠王殿元佐領
  許志良包衣雷焞佐領張琳包衣艾納佐領以上鑲白旗四名鄭烱郎應星佐領鑲紅旗一名 徐大經李元亮佐領趙斌佟鐸佐領以上正藍旗二名
  雍正五年丁未科
  滿洲
  金保住普慶佐領 馬施泰摩倫代佐領通夀馬金泰佐領以上鑲黃旗三名
  滿倉英徳佐領 正白旗一名 觀音保馬爾泰佐領瑚寶厄爾成格佐領以上鑲白旗二名
  漢軍
  劉淓馬世儒佐領 譚五格包衣曺頎佐領鄧懋和包衣董殿邦佐領以上鑲黃旗三名
  袁朝柱李大均佐領鄭昻閻光國佐領
  王嵩年劉鍈佐領 保住包衣伊蘭泰佐領以上正黃旗四名李炘金珩佐領 正白旗一名 七達子韓世滋佐領正紅旗一名張昌祀包衣雷順佐領鑲白旗一名
  雍正八年庚戌科
  滿洲
  徳宗額蘇柱佐領 六十寶色佐領以上鑲黃旗二名伸布蘇柱佐領 正黃旗一名 伊三泰覺羅六十保佐領世徳陳泰佐領  永徳包衣訥蘇肯內管領以上正白旗三名胡長生包衣立柱佐領鑲藍旗一名
  䝉古
  索諾木查錫額爾登額佐領正白旗一名
  漢軍
  亢永瑞海六十內管領鑲黃旗一名
  張四兒包衣甕白圗管領正黃旗一名
  二格改名王瑞朱成額佐領正白旗一名
  吳清英宋學禮佐領正紅旗一名
  雍正十一年癸丑科
  滿洲
  鄂金泰七拉渾佐領正黃旗一名巴陵阿二格佐領
  歪徳以上正白旗二名  九哥金梁佐領
  石英包衣色勒管領以上鑲白旗二名
  䝉古
  特格慎訥勒圗佐領正藍旗一名
  漢軍
  徐世棟鄧世賢佐領鑲黃旗一名張璟王慎徳佐領正黃旗一名
  王琮朱成額佐領 穆騰額包衣李彬佐領以上正白旗二名鄭之煒伊昌阿佐領萬朝興尚廷棟佐領以上鑲白旗二名
  乾隆元年丙辰科
  漢軍
  馬負書三多佐領 李淥
  晉世祿     馬元齡以上鑲黃旗四名
  塞爾特正黃旗一名  黃榯邉従禮佐領正紅旗一名
  乾隆二年丁巳科
  漢軍
  李質樸包衣尚琳佐領正白旗一名
  徳勝陳廣徳佐領正紅旗一名 雷霖陳治安佐領鑲白旗一名
  曹戴柱旗皷二格佐領徐永春李侍京佐領以上正藍旗二名
  乾隆四年己未科
  漢軍
  劉徳成髙應翽佐領孫士英金瑋佐領以上鑲黃旗二名楊大任包衣慶恩佐領正黃旗一名
  蕭鎬遲維璧佐領正白旗一名 李文英包衣屯柱佐領鑲白旗一名孟可包衣巴音布管領鑲紅旗一名
  乾隆七年壬戌科
  漢軍
  宋澤方天相佐領 於文煥常在管領
  趙璌八格佐領以上鑲黃旗三名
  汪漳佟樹佐領 正黃旗一名 陳杰包衣明玉管領李聨舉包衣掌儀司管領以上正白旗二名
  乾隆十年乙丑科
  漢軍
  張顯楊徳䕃佐領鑲黃旗一名 董孟沈瑜佐領正黃旗一名
  蔡永福蔡湘佐領 正白旗一名白璉金秉良佐領鑲白旗一名
  李世福常徳佐領 傅國興案圗管領以上正藍旗二名
  乾隆十三年戊辰科
  漢軍
  劉煊劉焯佐領  胥廷佐鄧五倫佐領以上鑲黃旗二名米自仁於良弼佐領正黃旗一名張玉琦石履謙佐領正白旗一名趙宗潤魯正宗佐領正紅旗一名馮興世裴徳榮佐領鑲紅旗一名
  乾隆十六年辛未科
  漢軍
  劉鑑劉沛徳佐領 英保蘇蘭泰佐領
  汪倬陳錚佐領  常保包衣僧保佐領以上正黃旗四名劉世徳五福佐領正白旗一名
  乾隆十七年壬申科
  漢軍
  董殿勲范宜恆佐領鑲黃旗一名汪昌業佟連貴佐領正藍旗一名
  乾隆十九年甲戌科
  漢軍
  延恂包衣額爾登佐領三格包衣劉浩佐領以上正黃旗二名徐世琳孫爟佐領正白旗一名
  乾隆二十二年丁丑科
  漢軍
  張杰華麟佐領 正黃旗一名 宜成彩宜兆勲佐領正白旗一名曹龍驤吳文煥佐領鑲紅旗一名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科
  漢軍
  趙琮英亷佐領 鑲黃旗一名 蔣成章陳俊佐領正白旗一名傅宗孔沙津岱佐領鑲紅旗一名
  乾隆二十六年辛巳科
  漢軍
  張錫謨馬世賢佐領正黃旗一名劉輝祖陳良佐領鑲白旗一名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科
  漢軍
  宋兆鰲黃焜佐領正黃旗一名
  乾隆三十一年丙戌科
  漢軍
  張士全周宗文佐領正白旗一名趙宗濬王法佐領正紅旗一名黃宗傑康景星佐領鑲白旗一名
  乾隆三十四年己丑科
  漢軍
  金富寧金文逹佐領魯彰阿王廷臣佐領以上鑲藍旗二名
  乾隆三十六年辛夘科
  漢軍
  劉輝祖陳文敬佐領鑲白旗一名朱廷荃包衣三徳佐領正藍旗一名鄭敏金文淵佐領鑲藍旗一名
  乾隆三十七年壬辰科
  漢軍
  張維瀚勒福佐領 正白旗一名宋如璜馬陞基佐領鑲紅旗一名
  乾隆四十年乙未科
  漢軍
  徳成包衣朝慶佐領正黃旗一名鄧廷桂祖學仁佐領鑲白旗一名
  乾隆四十三年戊戌科
  漢軍
  恩泰包衣朝慶佐領正黃旗一名王三黒包衣大成分管鑲白旗一名
  乾隆四十六年辛丑科
  漢軍
  袁永興陳元瑛佐領正黃旗一名
  乾隆四十九年甲辰科
  漢軍
  劉志仁周纉烈佐領正白旗一名黃宗英李潮佐領鑲白旗一名
  乾隆五十二年丁未科
  漢軍
  於天祿田國榮佐領鑲黃旗一名
  乾隆五十四年己酉科
  漢軍
  陳四安穆騰額佐領正白旗一名張永祥王汲佐領正紅旗一名許昌林佟國泰佐領鑲紅旗一名
  乾隆五十五年庚戌科
  漢軍
  玉福金廣潤佐領正黃旗一名 李義元包衣恆明佐領正藍旗一名
  乾隆五十八年癸丑科
  漢軍
  鄭文麟范建豐佐領鑲黃旗一名永泰藥師保佐領鑲紅旗一名
  乾隆六十年乙夘科
  漢軍
  李百祿包衣扎蘭佐領正紅旗一名







  欽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八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