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
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 作者: 舒赫德、于敏中、彭元珫等人 清朝 1776年 |
《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是清高宗於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下旨舒赫德、于敏中等廷臣編錄,共二冊十二卷。編者參考《明史》、《大清一統志》、各省通誌,第一卷褒揚明季殉節臣民、第二卷特存建文死事人士。凡立身始末卓然可傳而又取義成仁、搘拄名教者,各予專諡,共三十三人。若平生無大表見而慷慨致命、矢死靡他者,彙為通諡:其較著者曰忠烈,共一百二十四人;曰忠節,共一百二十二人;其次曰烈愍,共三百七十七人;曰節愍,共八百八十二人。至於微官末秩、諸生韋布及山樵市隱,名姓無徵、不能一一議諡者,並祀於所在忠義祠,共二千二百四十九人。 |
四庫全書提要
編輯臣等謹案「勝朝殉節諸臣錄」,乾隆四十一年奉敕撰。明自萬曆以還,朝綱日紊,中原瓦解,景命潛移;我國家肇造丕基,龍興東土,王師順動,望若雲霓;而當時守土諸臣各為其主,往往殞身碎首,喋血危疆。逮乎掃蕩妖氛,宅中定鼎,乾坤再造,陬澨咸歸;而故老遺臣猶思以螳臂當車,致煩齊斧:載諸史冊,一一可稽。我皇上幾餘覽古,軫測遺忠;念其冒刃攖鋒,雖屬不知天運,而疾風勁草、百折不移,要為死不忘君,無慚臣節:用加贈典,以勵綱常。特命大學士、九卿、京堂、翰詹、科道集議於廷,俾各以原官,錫之新諡。蓋聖人之心大公至正,視天下之善一也。至於崇禎之季,銅馬縱橫,或百戰捐生、或孤城效死。雖將傾之廈,一木難支;而毅魄英魂,自足千古。自范景文等二十餘人已蒙世祖章皇帝易名賜祭、炳耀丹青外,其縶馬埋輪、沈淵伏劍在甲申三月以前者,並命博徵載籍,詳錄芳蹤。若夫壬午革除、傳疑行遯致身一案,見聞雖有異詞,抗節諸臣生死要為定據;亦詳為甄錄,追慰忠魂。大抵以欽定「明史」為主,而參以官修「大清一統志」、各省「通志」諸書,皆臚列姓名、考證事蹟,勒為一編。凡立身始末卓然可傳而又取義成仁、搘拄名教者,各予專諡,共三十三人。若平生無大表見而慷慨致命、矢死靡他者,彙為通諡:其較著者曰忠烈,共一百二十四人;曰忠節,共一百二十二人;其次曰烈愍,共三百七十七人;曰節愍,共八百八十二人。至於微官末秩、諸生韋布及山樵市隱,名姓無徵、不能一一議諡者,並祀於所在忠義祠,共二千二百四十九人。如楊維垣等失身閹黨、一死僅足自贖者,則不濫登焉。書成奏進,命以「勝朝殉節諸臣錄」為名,並親製宸章弁諸簡首,宣付武英殿刊刻頒行,以垂示久遠。臣等竊惟自古代嬗之際,其致身故國者,每多蒙以惡名。故鄭樵謂晉史黨晉而不有魏,凡忠於魏者,目為叛臣;王凌、諸葛誕、毋邱儉之徒,抱屈黃壤。齊史黨齊而不有宋,凡忠於宋者,目為逆黨;袁粲、劉秉、沈攸之之徒,含冤九原:可見阿徇偏私,率沿其陋。其間即有追加褒贈,如唐太宗之於堯君素、宋太祖之於韓通,亦不過偶及一二人而止。誠自書契以來,未有天地為心、渾融彼我、闡明風教、培植彝倫、不以異代而歧視如我皇上者。臣等恭繹詔旨,仰見權衡予奪,袞鉞昭然;不獨勁節孤忠咸邀渥澤,而明昭彰癉、立千古臣道之防者,「春秋」大義亦炳若日星。敬讀是編,彌凜然於皇極之彝訓矣。乾隆五十四年四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臣陸費墀
御製題勝朝殉節諸臣錄〈有序〉
編輯昨以勝國殉節之臣各能忠於所事,不可令其湮沒不彰,特敕大學士、九卿等稽考史書,核議予諡入祠,以昭軫慰。其建文諸臣之死事者,並命甄議。茲大學士等議上,錄其生平大節表著者,予以專諡,餘則通諡為忠烈、忠節,次則通諡為烈愍、節愍,統計一千六百餘人。若諸生韋布未通仕籍及姓名無考如山樵、市隱之流,則入祀所在忠義祠,統計又二千餘人。各為一冊進。覽之均為允協,因名之曰「勝朝殉節諸臣錄」;冠以所頒諭旨、附載廷臣議疏,匯刊頒行,俾天下後世讀史者有所考質。
夫以明季死事諸臣多至如許,迥非漢、唐、宋所可及,錄而旌之亦累朝所未舉行,似亦足以褒顯忠貞、風勵臣節;固不必如張若溎所請之遍行查訪,徒滋紛擾,致無了期。且即再入數千人,於表章大義亦無所增減。廷臣駁議惟韙,亦並載之。爰題詩簡端,用示大意。
信史由來貴瘴彰,勝朝殉節與羶薌。五常萬古既雲樹,潛德幽光允賴揚。等度早傳遼及宋〈宋李若水從欽宗至金營不屈而死,金人相與言曰:遼國之亡,死義者十數,南朝惟李侍郎一人〉,後先直邁漢和唐。諸臣泉壤應相慶,捨死初心久乃償。
諭旨
編輯乾隆四十年十一月初十日奉上諭:崇獎忠貞,所以風勵臣節;然自昔累朝嬗代,凡勝國死事之臣,罕有錄予易名者。惟我世祖章皇帝定鼎之初,於崇禎末殉難之大學士范景文等二十人,特恩賜諡;仰見聖度如天,軫卹遺忠,為亙古曠典。第當時僅徵據傳聞,未暇遍為搜訪;故得邀表章者,止有此數。迨久而遺事漸彰,復經論定;今「明史」所載,可案而知也。至若史可法之支撐殘局、力矢孤忠,終蹈一死以殉;又如劉宗周、黃道周等之立朝謇諤、抵觸僉壬,及遭際時艱,臨危授命:均足稱一代完人,為褒揚所當及。其他或死守城池、或身殞行陣與夫俘擒駢戮、視死如歸者,爾時王旅徂征,自不得不申法令,以明順逆;而事後平情而論,若而人者皆無愧於疾風勁草,即自盡以全名節,其心亦並可矜憐!雖福王不過倉猝偏安,唐、桂二王並且流離竄跡,已不復成其為國;而諸人茹苦相從、捨生取義,各能忠於所事,亦豈可令其湮沒不彰!自宜稽考史書,一體旌諡。其或諸生韋布及不知姓名之流並能慷慨輕生者,議諡固難於概及,亦當令俎豆其鄉,以昭軫慰。嘗恭讀我太祖「實錄」載薩爾滸之戰,明楊鎬等集兵二十萬,四路分出侵我興京,我太祖、太宗及貝勒大臣等統勁旅數千殲戮明兵過半,一時良將如劉綎、杜松等皆沒於陣。近曾親製「書事」一篇,用揚祖烈而示傳信。惟時王業肇基,其抗我顏行者,原當多為獮薙;然跡其冒鏑攖鋒、竭忠效命,未嘗不為嘉憫。又若明社將移,孫承宗、盧象昇等之抵拒王師,身膏原野;而周遇吉、蔡懋德、孫傳庭等以闖獻蹂躪,禦賊亡身:澟澟猶有生氣。總由明政不綱,自萬曆以至崇禎,權奸接踵、閹豎橫行,遂至黑白混淆、忠良泯滅,每為之切齒不平。福王時雖間有追諡之人,而去取未公,亦無足為重。朕惟以大公至正為衡,凡明季盡節諸臣既能為國抒忠,優獎實同一視。至錢謙益之自詡清流,靦顏降附;及金堡、屈大均等之倖生畏死,詭託緇流:均屬喪心無恥!若輩果能死節,則今日亦當在予旌之列。乃既不能捨命,而猶假語言文字以自圖掩飾其偷生,是必當明斥其進退無據之非,以隱殛其冥漠不靈之魄。一褒一貶,袞鉞昭然。使天下萬世共知朕准情理而公好惡,以是植綱常即以是示彰癉。所有應諡諸人,並查「明史」及「輯覽」所載,遵照世祖時之例,仍其原官,予以諡號。其如何分別定諡之處?著大學士、九卿、京堂、翰詹、科道集議以聞,並通諭中外知之。欽此。
乾隆四十一年正月初七日奉上諭:前以明季殉節諸臣各為其主,義烈可嘉,自宜查明錫諡;因命大學士、九卿、京堂、翰詹、科道等集議奏聞,冀以褒闡忠良、風示來世。茲復念建文革除之際,其臣之仗節死難者,史冊所載甚多。當時永樂位本藩臣,乃犯順稱兵、陰謀奪國,諸人自當義不戴天。雖齊泰、黃子澄等輕率寡謀,方孝儒識見迂闊,未足輔助少主;然跡其尊主鋤強之心,實堪共諒。及大勢已去,猶且募旅圖存、抗詞抵斥;雖殞身湛族,百折不回:洵為無慚名教者。其他若景清、鐵鉉等,或慷慨捐軀、或從容就義;雖致命不同而志節凜然,皆可謂克明大義。甚至東湖樵夫、補鍋匠之流,雖姓名隱晦不彰,其心均足嘉尚。特以永樂性成殘刻,逞志淫刑;其屠戮之慘,極於瓜蔓牽連,殆非人理。朕讀史至此,未嘗不深憤恨!迨其中葉,雖少弛厲禁,而彼之臣子徇私曲諱,終不肯顯示褒揚;使忠臣義士之氣久弗獲伸,殊堪憫惻!夫以勝國革命之時,其抗我顏行者,尚念其忠於所事,特予表章;矧建文諸臣,不幸遘遭內難、為國捐生,成仁取義,豈可令其湮沒?自當一體議諡,以發幽光而昭公道。其應如何分別予諡之處?著同前旨交大學士等一體詳查集議具奏,稱朕崇獎忠貞、有加無已之至意。欽此。
乾隆四十一年十一月初八日奉旨:大學士、九卿等將明季並建文時殉節諸臣悉案史乘核查,擬予專諡、通諡及應入祀忠義祠者分冊具奏,甚為允協;著照所議行。其進呈各冊,於姓名事實摘其梗概,頗見詳備;著名為「勝朝殉節諸臣錄」,交武英殿刊刻頒行。即以原頒諭旨錄冠卷首,仍附載廷臣所上議疏。朕特製詩篇,題識簡端,用以垂示久遠。至大學士等議覆張若溎奏請勒限訪查一摺,所駁亦甚是。張若溎原奏固為善善從長之意,但現在廷臣等考核釐次,以「明史」及「輯覽」為據,旁及「一統志」及各省「通志」,參互考證,其仗節死義者已有三千六百餘人;是因世近可徵,而朕加恩訪錄,已迥非漢、唐、宋諸朝所可及,不可謂不多。今既各加旌典,俾得共預闡揚,於崇獎忠貞、風勵臣節之道,已無遺憾。即使再加蒐採,亦未必能復廣至千人,於此事全局有何增益?而稽諸文獻無徵之餘,必致真偽混淆,轉不足以昭傳信。且恐有司詢訪,不免於吏胥輩藉端滋擾里閭,更非朕軫卹遺忠之本意。此事亦著照所議,毋庸辦理。並以此旨及議駁稿備載卷首,仍將此通諭知之。欽此。
議疏
編輯大學士臣舒赫德、臣于敏中等謹奏:為遵旨集議具奏事。
乾隆四十年十一月初十日奉上諭,崇獎忠貞,所以風勵臣節;然自昔累朝嬗代,凡勝國死事之臣,罕有錄予易名者。惟我世祖章皇帝定鼎之初,於崇禎末殉難之大學士范景文等二十人,特恩錫諡;仰見聖度如天,軫卹遺忠,實為亙古曠典。第當時僅徵據傳聞,未暇遍為搜訪;故得邀表章者,止有此數。迨久而遺事漸彰,復經論定;今「明史」所載,可案而知也。至若史可法之支撐殘局、力矢孤忠,終蹈一死以殉;又如劉宗周、黃道周等之立朝謇諤、抵觸僉壬,及遭際時艱,臨危授命;均足稱一代完人,為褒揚所當及。其他或死守城池、或身殞行陣與夫俘擒駢戮、視死如歸者,爾時王旅徂征,自不得不申法令,以明順逆;而事後平情而論,若而人者皆無愧於疾風勁草,即自盡以全名節,其心亦並可矜憐!雖福王不過倉猝偏安,唐、桂二王並且流離竄跡,已不復成其為國;而諸人茹苦相從、捨生取義,各能忠於所事,亦豈可令其湮沒不彰!自宜稽考史書,一體旌諡。其或諸生韋布及不知姓名之流並能慷慨輕生者,議諡固難於概及,亦當令俎豆其鄉,以昭軫慰。嘗讀我太祖「實錄」載薩爾滸之戰,明楊鎬等集兵二十萬,四路分出侵我興京,我太祖、太宗及貝勒大臣統勁旅數千,殲戮明兵過半,一時良將如劉綎、杜松等皆沒於陣。近曾親製「書事」一篇,用揚祖烈而示傳信。惟時王業肇基,其抗我顏行者,原當多為獮薙;然跡其冒鏑攖鋒、竭忠效命,未嘗不為嘉憫。又若明社將移,孫承宗、盧象昇等之抵拒王師,身膏原野;而周遇吉、蔡懋德、孫傳庭等以闖獻蹂躪,禦賊亡身:澟澟猶有生氣。總由明政不綱,自萬曆以至崇禎,權奸接踵、閹豎橫行,遂至黑白混淆、忠良泯滅,每為之切齒不平。福王時雖間有追諡之人,而去取未公,亦無足為重。朕惟以大公至正為衡,凡明季盡節諸臣既能為國抒忠,優獎實同一視。至錢謙益之自詡清流,靦顏降附;及金堡、屈大均輩之倖生畏死,詭託緇流:均屬喪心無恥!若輩果能死節,則今日亦當在予旌之列。乃既不能捨生,而猶假語言文字以自圖掩飾其偷生,是必當明斥其進退無據之非,以隱殛其冥漠不靈之魄。一褒一貶,袞鋮昭然。使天下萬世共知朕准情理而公好惡,以是植綱常即以是示彰癉。所有應諡諸人,並查「明史」及「輯覽」所載,遵照世祖時之例,仍其原官,予以諡號。其如何分別定諡之處?著大學士、九卿、京堂、翰詹、科道集議以聞,並通諭中外知之。欽此。又乾隆四十一年正月初七日奉上諭:前以明季殉節諸臣各為其主,義烈可嘉,自宜查明錫諡。因命大學士、九卿、京堂、翰詹、科道等集議奏聞,冀以褒闡忠良、風示來世。茲復念建文革除之際,其臣之仗節死難者,史冊所載甚多;當時永樂位本藩臣,乃犯順稱兵、陰謀奪國,諸人自當義不戴天。雖齊泰、黃子澄等輕率寡謀,方孝孺識見迂闊,未足輔助少主;然跡其尊主鋤強之心,實堪共諒。及大勢已去,猶且募旅圖存、抗詞抵斥;雖殞身湛族,百折不回:洵為無慚名教者。其他若景清、鐵鉉等,或慷慨捐軀、或從容就義;雖致命不同而志節澟然,皆可謂克明大義。甚至如東湖樵夫、補鍋匠之流,雖名姓隱晦不彰,其心均足嘉尚。特以永樂性成殘刻,逞志淫刑;其屠戮之慘,極於瓜蔓牽連,殆非人理。朕讀史至此,未嘗不深憤恨!迨其中葉,雖少弛厲禁,而彼之臣子徇私曲諱,終不肯顯示褒揚;使忠臣義士之氣久弗獲伸,殊堪憫惻!夫以勝國革命之時,其抗我顏行者,尚念其忠於所事,特予表意;矧建文諸臣,不幸遘遭內難、為國捐生,成仁取義,豈可令其湮沒?自當一體議諡,以發幽光而昭公道。其應如何分別予諡之處?著同前旨交大學士等一體詳查集議具奏,稱朕崇獎忠貞、有加無已之至意。欽此。欽遵。
臣等恭繹諭旨,仰見我皇上聖仁公溥,覃被無私;表微闡幽,至為賅備。伏考「戴記」,諡以尊名節以壹惠。鄭氏註言:諡者行之跡,謂使聲譽可得而尊信,即以其行一大善為諡也。惟是歷代易名祇為飾終常制,而勝國遺忠並膺茂典者,實曠古所未有。謹案順治九年世祖章皇帝軫念明末甲申殉節之臣,自范景文以下二十人及劉文炳、鞏永固、衛時春、張慶臻錫諡有差。乾隆四年,皇上允廷臣所請,於明臣趙譔復予旌諡:大義嘉名,後先昭揭。茲者,特奉恩綸,詳議追獎。不惟闖獻蔓延、時窮節見俾從甄錄,即我朝天戈迅掃、抗顏拒命者亦令一例褒揚;而明初靖難之變,蓋臣烈士甘就誅夷,雖閱年逾遠,並不使終於湮役:此誠聖主大公至正之盛心也。臣等伏讀欽定「明史」諸卷,或專傳特書、或因文附見,義法精嚴,顯微共貫。皇上申命儒臣增修「輯覽」,於福、唐、桂三王事蹟,詮次釐訂;褒誅筆削,仰承睿裁。蓋自萬曆以降,諸臣效節始末具載二書者,臣等祗遵訓示分析考稽,而以「大清一統志」與直省「通志」互校,亦可參異同而核詳略。至建文諸臣,遺聞軼事,附會不經。若「表忠」、「致身」等錄皆無足徵據,而一以正史為斷。其中區別流品,斟酌典章,謹擬數條,臚列如左。
一、明代殉國諸臣,所處時地不同,其素行亦各不一。案「大戴禮」、「白虎通」論諡,大名小名並著其文。應請倣其意而變通之,定為專諡、通諡之法。其有生平大節卓然可稱而又艱貞自靖、百折不回者,自宜特予褒崇,案名定諡。若平時無甚表見而慷慨致命、志節皎然,則彙入通諡之列;其較著者,為忠烈、忠節,次則為烈愍、節愍,期於考行稱名,各有攸當。
一、明季應諡諸臣,其在天啟、崇禎間已經議卹者,均無庸再給。至福王時,雖間有贈諡,而荒殘擾攘之際,偏私掛漏,指不勝屈。其出於唐、桂二王者,則臧否益淆,規制彌陋。應請自福王以後得諡者,並案其應諡之實,綜覈更正;俾共知盛世兩字公平,實為千載定論。
一、明代諸臣既邀賜諡,宜有所附麗褒彰。第已事遠年湮,即欲表墓旌閭,亦難查考;而異代之臣,更不便照現行事例,因諡立碑。查直省府州縣各有忠義祠,應於諸臣原籍令有司設牌入祀;其或里居失傳者,則於授命之所附祠。並請敕下翰林院撰擬專諡及通諡文各一篇,交禮部刊發直省,令所在案式成造木牓,填書某官姓名、諡字,附載事實於後;懸諸祠內,以昭令典。其有後裔尚存,願於祠墓自行鐫立碑石者,聽。至史冊所稱闔門遇難者,不一而足;似應入祀節孝祠,以示表揚。其有姓氏可稽者,詳書於牌;否則止書某某妻、妾、女、媳同時殉難若干口,用昭核實。
一、諸生韋布未通仕籍,甚且姓名無考——如山樵、市隱之流,遂志成仁,所在多有;議諡自難概及。應請於諡之所不及者,均令其入祀忠義祠;則草野幽貞,亦不致淪於泯沒。其有妻女等從殉者,並如前例。
一、明臣如楊所修、王大年、李應薦、張捷、楊維垣輩,雖臨危不屈,而名麗閹黨,其素行已屬有虧;自不便令其濫邀諡典。其因馬士英而驟遷——如楊文驄者,抗節亦有可矜,進身究為可議。若方岳貢、邱瑜之殉難見於「一統志」,以正史律之,則殊有遺憾;而一時勳戚之臣,「明史」謂大半以兵死者,原不在盡節之數。又如張鶴鳴之信王化貞、排熊廷弼,與蘇觀生之擁立朱聿𨮁、搆難桂王,皆僨事可誅,隕身莫贖;而馬吉翔、蒲纓則表裏為奸,其入緬偕亡,益無足道。且有於甲申謁賊苟免,其後乃堅拒我大兵——如傳鼎銓、張家玉、衛允文、吳爾壎者,均屏而不錄。至若樓璉草詔而後自經、梅殷入朝而復被害,亦不得比於完節,以見聖朝權衡予奪,袞鋮昭然。
一、「明史」久經欽定頒行,所有新諡法,難於各傳添載。臣等酌議,請照「明史」格式另編一冊,冠以原奉諭旨,次載諸臣議疏,次及所擬專諡、通諡清單,一體成書,與「明史」相附而行;俾讀史者有可稽覆,以昭傳信。
臣等謹遵旨集議,按款分列繕冊進呈,伏候欽定;俟命下之日,一體遵奉施行。
再,臣等大學士、九卿銜名照例於摺尾謹列外,其入議之京堂、翰詹、科道員數較多,未能編列銜名,合併聲明。謹奏。
大學士臣舒赫德、臣于敏中等謹奏:奏為遵旨一併議奏事。
左都御史張若溎奏請交直省督撫採訪明季殉節事跡一摺,乾隆四十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奉旨:此摺並著大學士、九卿等一並議奏。欽此。欽遵。據稱竊聞定稿衙門以「明史」及各省「通志」為斷,其說是矣。然「明史」、「通志」固本朝纂修之書,抗志流賊者或載及之。若犯我顏行,方且指為不順,孰敢大書、特書以志不朽。然則欲專求之於「明史」、「通志」,除峻秩顯官有關大局者之外,其餘人等,臣疑其不能多睹。請先就「明史」、「通志」查考編次進呈,並請行文直省各督撫再加採訪,務期確實不爽、文獻可憑,錄其姓名行跡;限以半年之內,陸續具奏。臣等詳加考核,取其信而有徵者,編纂成書等語。臣等伏查明季殉節諸臣,蒙我皇上錫諡褒忠。臣等承命集議,謹遵原奉諭旨就「明史」及「輯覽」所載,詳加摘錄;又思歷經官修之「大清一統志」及各直省「通志」比正史義例較寬,所收均為詳信,亦應酌加參考,用廣搜羅。至一切野乘、稗官,誠以其傳述多訛,未敢概為援引。今該左都御史以「明史」、「通志」所載無多,請行各督撫再加採訪,固亦推廣聖仁闡幽顯微至意。臣等恭繹欽定「明史」一書原係仰稟睿裁,筆削公正;凡與本朝交涉事蹟,莫不詳確紀載,毫無忌諱。故上自遼東死事諸人,下及福、唐、桂諸王臣子之阻兵抗命者,悉皆編入列傳,大書特書;不特顯秩崇班各詳本末,即於子衿、韋布亦一一附著其姓名:方策具存,無難考見。臣等現在核辦各項本於「明史」者,實什之七、八,並未有如該左都御史所云不能多睹,以致埋沒疏虞之處。至如文集、說部等類,原非謂其一無可據。然如李國禎誤國辱身,而谷應泰作「紀事本末」乃謂其激烈殉義,足見野史之冒濫難憑;又如吳繼善降賊被殺,而吳偉業作傳乃稱其大罵捐軀,更見私集之阿諛難據。是以從前修史時間加刊削,實有不得不從嚴慎者。今臣等辦理諡典,擬於「明史」以外兼及志書,裒輯已廣,故專諡、通諡至有一千五、六百人;聖澤覃施,極為周溥。若因其間尚有遺佚,復令督撫採訪增加;則自今上距國朝定鼎百有餘年,正史既不載其名、故老又無從詢問、文獻並不足徵,而僅據其子孫呈報之詞,又將何所考核以辦其誣信!轉恐真偽混淆,毋裨彰瘴。況天下之忠義一也,我皇上褒崇節烈、獎卹遺芳,原主於扶植綱常,垂教萬世。此不獨身被易名之典者,共蒙優渥殊恩;即或當日傳聞闕略,間有未發之幽潛,應亦無不正氣咸伸,漏泉同感。又何必勒限行查,徒滋紛擾!應將該左都御史所奏之處,毋庸議。
除諡典各條款已另行擬議具奏外,臣等謹遵旨將此摺一併會議;是否有當,伏候訓示遵行。謹奏。
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目錄
編輯- 〈卷一〉 專諡諸臣
劉綎 〈養子招孫附〉 曹文詔 盧象昇 孫承宗 〈子鉁 鋡 鈰 鎬 孫之滂 之澋 兄子鍊 鏘 從孫子澈 之渼 之泳 之澤 之渙 之瀚附〉 呂維祺 賀逢聖 〈子覲明 光明附〉 孫傳庭 尤世威 蔡懋德 周遇吉 史可法 黃得功 劉宗周 徐石麒 高宏圖 姜曰廣 祁彪佳 左懋第 袁繼咸 黃道周 陳子龍 張國維 張肯堂 何騰蛟 瞿式耜 陳子壯 〈子上庸附〉
以上共二十六人 〈附入祠士民十八人〉
- 〈卷二〉 通諡忠烈諸臣
杜松 龔念遂 李希泌 馬林 〈子燃熠附〉 喬一琦 張承蔭 賀世賢 楊宗業 羅一貫 趙率教 孫祖壽 劉之綸 黃龍 王一桂 王肇坤 喬若雯 李禎寧 宋學朱 金國鳳 曹變蛟 顏孕紹 范淑泰 吳良能 右封疆殉節
王國興 賀讚 〈弟誠附〉 邵宗元 劉宗嗣 右甲申殉節
沈猶龍 劉肇基 侯承祖 〈子世祿附〉 閻應元 右福王殉節
邱祖德 溫璜 蔣若來 鄭為虹 周之藩 傅冠 郭維經 詹兆恆 右唐王殉節
吳鍾巒 張煌言 右魯王殉節
李若星 張同敞 揭重熙 陳邦彥 張耀 羅國瓛 右桂王殉節
賀虎臣 郭應響 陸夢龍 艾萬年 史記言 王信 俞沖霄 湯九州 鄧祖禹 侯良桂 潘可大 郝景春 〈子鳴鑾附〉 武大烈 王錫 張令 李乘雲 劉光祚 顏日愉 魏令望 潘宏 〈子澄瀾附〉 劉振之 馬剛中 蘇瓊 猛如虎 姜名武 關永傑 汪喬年 楊文岳 黨威 李貞佐 虎大威 王世琮 孫應元 陳美 陳顯元 黃世清 都任 李昌齡 王世欽 劉廷傑 〈弟廷夔附〉 惠顯 侯世祿 焦源溥 郭天吉 馬爌 蕭漢 段復興 南居益 劉熙祚 蔡道憲 陳璸 許文岐 崔文榮 周鳳岐 郭裕 李新 馬飆 林日瑞 陳士奇 劉之勃 〈從子文郁附〉 李含乙 王行儉 沈雲祚 賀應選 應時盛 丁泰運 右寇難殉節
以上共一百十三人 〈附入祠士民八人〉
- 〈卷三〉 通諡忠節諸臣
袁應泰 〈姚居秀附〉 何可綱 張秉文 邱民仰 王廷臣 吉孔嘉 〈子惠迪附〉 鄧藩錫 高名衡 宋玫 張焜芳 〈子名翰附〉 右封疆殉節
楊崇猷 王家禎 〈子元炌附〉 徐標 金毓峒 〈從子肖 孫振孫附〉 王鍾彥 李若璉 李遇知 顧國縉 何應瑞 右甲申殉節
張伯鯨 任民育 何剛 翁之琪 侯峒曾 〈子元演 元潔附〉 黃淳耀 〈弟淵耀附〉 李待問 陳用極 徐汧 楊廷樞 夏允彝 盧象觀 陸培 顧咸建 唐自綵 〈從子階豫附〉 高倬 張亮 右福王殉節
金聲 吳應箕 王瑞枬 陸清源 王之栻 曹學佺 曾櫻 楊廷麟 萬元吉 楊文薦 陳泰來 右唐王殉節
熊汝霖 朱繼祚 錢肅樂 沈宸荃 李向中 余煌 陳函輝 林汝翥 沈廷揚 陳潛夫 董志寧 右魯王殉節
李乾德 〈父明舉附〉 吳炳 傅作霖 範文光 詹天顏 曹大鎬 余應桂 米壽圖 周震 張孝起 馬乾 耿廷籙 楊畏知 嚴起恆 楊鼎和 吳貞毓 沐天波 洪淯鰲 郭之奇 龍之虯 右桂王殉節
馬如蛟 〈弟如虹附〉 尹夢鼇 〈弟玉附〉 黎宏業 吳宇英 阮之鈿 張克儉、艾毓初 周士僕 〈子業熙附〉 李夢辰 魯世任 張維世 〈子正誼、孫昱附〉 馮師孔 麻僖 焦源清 常道立 王道純 田時震 張鳳翮 南企仲 王徵 宋師襄 〈子金臺附〉 尹伸 張繼孟、祝萬齡 〈子於宸附〉 衛景瑗 朱之馮 龍文光 張瑤 馬獻圖 右寇難殉節
以上共一百八人 〈附入祠士民十八人〉
- 〈卷四〉 通諡烈愍諸臣〈上〉
頗廷相 蒲世芳 梁汝貴 於化龍 高貞從 於守志 何懋官 鄒儲賢 張旆 趙夢麟 王宣 尤世功 秦邦屏 劉渠 祁秉忠 劉徵 黑雲鶴 麻承宗 童仲揆 陳策 戚金 吳文傑 周敦吉 袁見龍 鄧起龍 雷安民 張名世 陳輔堯 梁仲善 朱萬良 張神武 魯之申 李承先 張拱微 官維賢 張奇化 李檟 周鎮 申甫 黨還醇 楊燫 葉應武 鄭國昌 張鳳奇 呂鳴雲 張吉甫 滿庫 王之敬 李維鸞 徐國泰 沈世魁 金日觀 楚繼功 魯宗文 孫士美 〈父訥附〉 劉廷訓 周甘雨 張巖 鄧謙 〈季父有禎附〉 楊振 楊國柱 袁國棟 張名世 〈子啟元附〉 朱文德 焦埏 趙珽 陳三接 高維岱 牛文科 李其紀 柳毓融 陳興言 賀秉鋮 丁文明 王維新 樊吉人 文昌時 張登科 和應薦 李輔明 張爾墊 吳希稷 沈迅 楊倫 右封疆殉節
劉岱 劉文耀 賀珍 徐有聲 魏師貞 高鍟 周之茂 何復 張維綱 楊儒秀 尹洗 張大同 〈子之坦附〉 朱廷煥 張羅俊 〈子伸附〉 李守鑅 張力 右甲申殉節
乙邦才 馬應魁 莊子固 樓挺 汪應龍 李豫 陶國祚 許謹 馮國用 陳光玉 李隆 徐純仁 李大忠 孫開忠 姚懷龍 解學曾 曲從直 周志畏 王佐才 孫志尹 陳明遇 戚勳 黃端伯 董四民 右福王殉節
朱大典 張鵬翼 熊緯 黃大鵬 葉翼雲 傅啟耀 夏萬亨 〈孫祥生附〉 王域 王養正 劉允浩 史夏隆 胡縝 吳國球 郭寧登 王明汲 淦君鼎 〈子宏裕 宏佑 孫關生 秀貞附〉 林逢春 馬觀鵬 陳烈 朱永盛 袁從顎 黎遂球 〈弟遂珙附〉 於斯昌 林琦 王其宖 〈兄其窿附〉 周瑚 萬發祥 柳昂霄 錢謙亨 曾嗣宗 劉盂 劉應試 曾亨應 〈子筠附〉 賴雍 蔡紹謹 毛玉潔 蔡士超 右唐王殉節
劉中藻 林垐 王祈 湯芬 楊文瓚 屠獻宸 王翊 朱永佑 劉世勳 張名揚 王朝相 右魯王殉節
麥而炫 朱實蓮、霍子衡 〈子應蘭、應荃、應芷附〉 韓如璜 白常燦 陳象明 焦璉 朱旻知 孟泰 侯偉時 王興 那嵩 徐日舜 蕭曠 劉堯珍 吳霖 張載述 張鐫 鄭允元 林鍾 趙賡禹 蔣乾昌 李元開 徐極 周允吉 朱議㞙 胡士瑞 朱東旦 蔡縯 易士佳 任斗墟 林青陽 李如月 冷陽春 徐道興 胡恆 〈子之驊附〉 譚先哲 朱奉口 鄭延爵 吳子騏 曾異撰 楊之明 陳楨 王錫袞 王承憲 〈弟承滇附〉 陳誨 李君植 董邦昌 楊永言 劉之蘭 右桂王殉節
以上共二百二十二人 〈附入祠士民二十人〉
- 〈卷五〉 通諡烈愍諸臣〈下〉
李顯宗 張允登 王世虎 姚進忠 郭伏羌 李增 吳開先 魏都梁 猛忠 李呈章 童維坤 王世泰 〈弟世寧附〉 越效忠 李中正 徐明揚 費彥芳 韓嘉爵 殷體信 曹鳴顎 賀奇勳 石崇德 楊正芳 張上達 蒲來舉 楊呈秀 〈弟呈芳附〉 劉定國 方國儒 龐瑜 吉永祚 〈子士樞、土模附〉 郭震辰 田實 王永年 朱國相 袁瑞徵 呂承蔭 郭希聖 張鵬翼 周時望 李郁 岳光祚 陳永齡 倪可大 張鶴騰 金應元 趙士彥 龔元祥 〈子炳衡附〉 嚴覺 〈子有芑附〉 盧謙 柳國鎮 王信 白楹 李君賜 楊道泰 阮我疆 平安 陳保山 張應春 田應龍 徐來臣 梁志仁 郭金城 王寅 陳正亨 蔣佳徵 吳暢春 包文達 程龍 薛自昌 莫是驊 詹世龍 王宏猷 詹兆鵬 朱土允 陳於王 范志驃 徐大行 張紹登 王堿 魏時光 呂之蔭 劉喬𣐡 王震仲 楊世恩 楊道選 劉煜 張一川 張載福 戴國柱 徐日泰 朱敏汀 劉三策 張寶山 盛以恆 〈孫覺附〉 古道行 洪允衡 劉孔暉 鍾其碩 許佳允 劉國能 〈子小蠻子附〉 柴薦禋 朱由椷 王士昌 杜邦舉 劉士傑 郭開 猛先捷 高在崙 鄺日廣 〈子逢明 逢泰附〉 黎民安 徐世淳 〈子肇梁附〉 高孝誌 徐日耀 黃諫卿 〈陳韶英附〉 王萬春 婁琇 李孕嘉 邱壯猷 李盛英 徐際相 趙興基 趙之璞 何燮 胡淵 程楷 任棟 余爵 〈姪敦華附〉 甄奇傑 賈悌 馮名聖 蔡浩 〈子東附〉 張國正 〈子斯美附〉 熊應呂 梅振英 張鴻光 朱崇祖 張輿 徐一源 顧王家 〈子國附〉 李春桂 孫枝秀 黑尚仁 邱懋素 劉英 許永禧 周卜歷 侯君擢 楊士英 崔泌之 梁可棟 李萬慶 馬名廉 張國欽 張一貫 孫兆祿 馮正吉 〈子昌辰附〉 黃一鵾 靳聖居 南居業 樊維城 盧學古 夏統春 王漢 李日舒 陳治邦 連光耀 劉躍龍 喬遷高 〈子象觀附〉 楊明 張發 侯拱極 尤世祿 王世國 王學書 尤翟文 李登龍 常懷 王永祚 馬明節 李應孝 陳二典 劉芳馨 尤養鯤 郭遇吉 孫貴 晏維新 文侯國 潘國臣 傅德 李國奇 李宗敘 白慎衡 楊以偉 賀大雷 尤勉 楊正韡 惠漸 李文燦 李文焜 王榮 〈子師易附〉 尤岱 馬應舉 黃廷政 鍾茂先 李淮 張攀 歐陽袞 劉國棟 楊威 趙宗禮 趙宗祝 李棲鵾 姚天寵 張洪勳 王嘉官 萬峘 姜宏基 段自宏 劉光先 周培忠 解文英 張爾猷 趙希魁 薛國惠 〈弟國華附〉 彭凌雲 周嘉彥 牛養傑 楊暄 朱呈瓘 雍締 宋一鶴 王良鑑 岳璧 沈至緒 諶吉臣 朱一統 朱迥滼 林不息 濮有容 司五教 徐學顏 李振珽 〈弟振珽附〉 張任 郭以重 王元封 徐至美 哈維新 姚世儒 曾栻 蔣道亨 薛聞禮 歐陽顯宇 袁向科 吳繼武 魯映昌 張僎 盧懋鼎 趙建極 〈子於巖 於渭 於磐 於藩 於宣附〉 畢拱辰 單崇 孫康周 楊家龍 劉必達 李之青 朱慎鏤 王孕懋 馬振麟 高日晃 曹文耀 衛楨固 張孔教 劉士斗 〈子晉附〉 劉佳蔭 羅銘鼎 〈子兆鶴 兆桂 兆昌附〉 王秉乾 王勵精 張奏凱 顧景 曾印昌 徐明蛟 丁運選 李甲 莊祖誥 王起峨 艾吾鼎 高日臨 金鼎祚 秦民湯 朱蘊羅 孫鵬舉 單之賓 高明 沈壽崇 郝瑞日 張光斗 高應詔 熊維藩 高從龍 范於殷 韓澹 唐鳳翥 宋德成 〈子昌齡附〉 田汝現 馬良御 楊承芳 范道行 賴華祖 沈受蒲 〈弟受躬附〉 吳賜玉 周文煒 〈子元生附〉 時睽 康四維 蔡肱明 〈兄朝明附〉 陳值 李科 竇可進 劉其德 蹇遇泰 王懋烈 陳一韓 周永康 黃克嘉 吳奇勳 鄒維勳 夏魁暘 張榜 龔萬祿 冒紹宗 謝某 徐從治 朱萬年 張奇功 熊渭 管維城 陳良謨 盛洛 姚士良 王來聘 秦拱明 朱永吉 〈趙能附〉 湯廷耀 〈子應瑞附〉 姚若時 〈子城、姪丕顯、丕烈、丕振、麟徵附〉 尋治本 張開祚 田化龍 邱雋 〈吳維城附〉 陳鵬 洪雲蒸 程接道 張應徵 吳兆燫 劉崇會 右寇難殉節
以上共三百五十二人 〈附入祠士民四十二人〉
- 〈卷六〉 通諡節愍諸臣〈上〉
竇永澄 董爾礪 江萬春 王命印 陳尚仁 王崇信 徐國全 顧頤 崔儒秀 段展 夏國卿 陳柏 金啟倧 朱國彥 王元雅 李獻明 何天球 徐澤 武起潛 彭文炳 〈弟文炯 文彩 子遇颺 遇飆附〉 任光裕 程應琦 盧成功 鄭感民 焦延慶 張國翰 廖汝欽 李全 閻生斗 蔣秉采 於世奇 張修身 趙悅 王禹佐 〈子國宣附〉 咸貞吉 上官藎 冶國器 蘇時雨 趙國鼎 鄭延任 武維周 崔維嵂 薛一鶚 吳阿衡 白慧元 黃承宗 〈子朝鍹附〉 王鑰 李崇德 王采 崔賢 王九鼎 張文煥 錢珍 周霖雨 孔聞俊 王端冕 陳緘 馮登鰲 耿蔭樓 〈子參附〉 馬士偉 〈弟士愨 士通附〉 孫鑰 〈子之瀗附〉 孫之浩 孫之沆 魏克家 陳誌 陸燦 周之訓 翁鴻業 唐世熊 苟好善 陳虞孕 熊烈獻 姜道元 〈子廷樑附〉 韓承宣 高重光 馬嗣煜 宋希堯 張烈宿 黃廷極 李承芳 郭司南 張斗 姚恭 王之楨 江翥 饒勳 趙輝 〈子琬附〉 丁師羲 李時茪 馬嗣烋 〈弟嗣傑附〉 周而淳 邢國璽 姚汝明 賈太初 丁茂桂 呂大成 傅梅 孟魯缽 張鳳鳴 唐鉉 侶鶴舉 杜斗愚 杜前 李恪 劉源清 張宗衡 邢泰吉 尹任 張振秀 張予卿 朱迥添 任萬民 譚絲 曾文蔚 閻鼎 李昌期 俞起蛟 郝芳聲 瞿騫 劉宏緒 馮守禮 〈子攄奇 拱奇附〉 楚煙 〈子鳳苞附〉 劉大年 吳汝宗 周啟元 劉光先 劉士璟 李耿 景淑範 鄭集命 郭凝鼎 劉文蔚 申為憲 陳顯際 宋應亨 趙土驥 項易 陶宗儀 〈弟宗顏 姪熊家附〉 王道隆 周繼謨 邵定 李鳴鳳 王定宸 羅文耀 鞠思讓 楊爾俊 高知彰 李唐 鄭奉先 右封疆殉節
鄧文明 顧肇跡 宋裕德 吳遵周 薛濂 張光祖 吳汝徵 李尊祖 許達允 張凝和 陳純德 寧承烈 俞志虞 宋天顯 於騰雲 方履泰 李國祿 李若珪 馬象賢 朱三樂 呂應蛟 文運昌 劉洪恩 戴世爵 劉元靖 呂九章 呂一照 李一廣 張羅彥 〈子晉附〉 阮泰 韓東明 彭士宏 王永隆 蕭偲 葛凝秀 寇可教 楊會英 李昌齡 楊元 陳三捷 胥自修 周大啟 李樹聲 劉世芳 朱懋華 李毓新 〈子偵先附〉 張垣崇 李正光 劉繼祖 馬國堿 張檉芳 張三傑 張養所 劉一松 張國維 陳貞達 高甲 梁清宏 張國光 陳三益 汪登瑞 徐兆任 黃卷 王若之 梁希阜 陳六韐 李汝璨 鄭封 〈子庚錫附〉 尹詔 韓上桂 毛協恭 李豫 施溥 范方 徐有度 郭寅日 楊汝經 宋偉 楊珮 王與印 〈子士和附〉 傅鍾秀 〈子稟初附〉 李中孚 右甲申殉節
周室瑜 〈子朝鑛附〉 楊振熙 吳道正 王志端 王纘爵 羅伏龍 侯方巖 魯之璵 馮厚敦 王鐵 〈孫道煥附〉 文震亨 王道焜 高岱 〈子朗附〉 葉汝蘅 劉成治 徐念祖 吳嘉允 龔廷祥 陳於階 龐昌允 王一斌 張良佐 王廷佐 劉統 酆某 章簡 華允誠 〈孫尚濂附〉 趙景和 劉洪啟 周斌 韓鼎新 高一麟 朱賢 孟振邦 王治心 杜學伸 劉曙 項嘉謨 〈子翼 心附〉 王喬棟 郭之麟 傅宏祖 程九萬 徐行可 余士瑋 胡鯤化 右福王殉節
以上共二百七十八人 〈附入祠士民二十九人〉
- 〈卷七〉 諡節愍諸臣〈中〉
吳易 〈父承緒附〉 江天一 方召 夏完淳 鍾鼎臣 王景亮 伍經正 鄧巖忠 洪祖烈 馬思理 江振鵬 〈子白龍 懷龍附〉 鄭羽儀 劉之謙 崔攀龍 張兆鳳 李國英 汪宗明 〈子載附〉 元體中 胡海定 傅雲龍 郭符甲 塗世名 〈子常吉附〉 陳其禮 〈子龍玉 婿徐應宜附〉 劉永祚 王士和 李翔 徐伯昌 金麗澤 曠昭 胡夢泰 周定礽 胡上琛 萬文英 胡奇偉 胡甲桂 盧觀象 彭期生 龔棻 程必進 龍嘉震 姚奇允 〈子端附〉 姚生文 高瀌 吳世安 徐必達 李時興 高飛聲 桂有煃 梁於涘 孫臨 顧錫疇 彭錕 楊燧 右唐王殉節
黃斌卿 朱養時 林瑛 江用楫 董元 朱萬年 顧珍 李開國 顧宗堯 蘇兆人 戴仲明 鄢正畿 林逢經 王恩及 鄭遵謙 鄭遵儉 林嵋 都廷諫 洪有文 沈履祥 陳士京 徐復儀 傅巖 〈子齡熙 齡發附〉 荊本澈 顧咸正 〈子天逵、天遴附〉 俞元良 〈兄元禮附〉 右魯王殉節
林家鼎 彭耀 陳嘉謨 趙廷璧 〈子燝附〉 邱懋樸 周二南 劉佐 王景熙 李興璋 趙三薦 揚可觀 梁若衡 巫如衡 王基固 費長統 喻萃慶 梁萬爵 梁朝鍾 廖翰標 汪皞 李信 〈子汛遠 淑遠附〉 王猷 周官 楊鍾 余昆翔 饒元琪 〈子宇枬附〉 楊樹烈 劉摭 劉昌應 皇甫信 高勣 金簡 任國璽 楊在 王維恭 鄧士廉 鄔昌期 高其勳 蕭時顯 祿永命 朱家梁 陳爰謀 沐天澤 邵元齡 陳於宸 王來儀 陳昌裔 郭承汾 石聲和 〈子吉附〉 曾益 陳新第 李公門 李世甲 曹英 阮士奇 王祥 朱壽口 劉琯 楊元瀛 劉廷標 王運開 〈弟運閎附〉 黃應運 陳徵 夏衍虞 陶世顯 何思 夏祖訓 李陞德 廖履亨 蔣勸善 張朝綱 〈子耀附〉 焦潤生 陳六奇 陳夢熊 〈子世培附〉 右桂王殉節
郭景嵩 郭永固 張宏業 李明輔 商從龍 張光奎 張光璽 張友程 楊於楷 焦鰲 安民 閻調化 樂濟眾 楊泰初 〈子善附〉 陶希謙 馬鳳儀 楊遇春 丁孔應 李學牧 董時和 史大勳 凌元機 胡良翰 簡而可 黃從貴 何承光 趙士寬 李從師 王廷俊 田之潁 李生白 李元白 劉道遠 楊南 戴廷對 陳桂棟 張化樞 趙蔭 趙繼春 楊於階 楊玉振 董三謨 〈父嗣成 弟三元附〉 王廷賓 薄匡宇 劉宏烈 胡爾純 趙躋昌 萬代芳 王國訓 曹同 龔懋澤 呂鳴世 解進忠 王恆言 饒可 王時化 李邁林 劉旋 李紹先 寇士元 周應泰 王燾 江襟楚 徐尚卿 孫澤盛 屠紹皋 劉元伯 鍾希賢 王茂遠 鄧永清 楊鏡 王元會 羅岱 羅安邦 汪之鳳 李孔效 張宏 〈子振祚附〉 張讚 〈子祚延附〉 王正已 唐啟泰 王蔭長 亢孟檜 費曾謀 楊一鵬 孫紹武 〈子璉附〉 王化行 姚文衡 魏持衡 王應翼 〈子國附〉 張守正 鄢廷誨 朱挺 錢祚徵 錢繼美 邵可灼 韓醇 張我翼 姚運熙 姚昌祚 〈子在紳 姪在鈞附〉 劉振世 龔新 呂維袺 王明 楊萃 常克念 韓金聲 劉芳奕 張質 張映宿 尚用光 祝錫範 余士泰 李大覺 余塙 龔之安 荊偉 周敏中 韓洪鼎 右寇難死節
以上共二百七十二人 〈附入祠士民三十人〉
- 〈卷八〉 通諡節愍諸臣〈下〉
左相申 唐良銳 楊春芳 劉良佐 陶賡明 吳汝琦 蔡鳳 蘇茂杓 彭士奇 周騰蛟 劉伯驂 張鷹揚 曹思正 王世琇 顏則孔 賈之琯 紀懋勛 白守文 劉禋 萬大成 雷振揚 陳心學 楊呈芳 高斗垣 張人龍 周之德 孔貞璞 傅汝為 官篆 朱國寶 文師頤 邱茂表 陳公 孔亮 沈試 朱國慶 侯忻 沈仔 張儒 侯執中 蕭大成 杜時髦 魏景琦 〈祖宏遠 父履祥 弟景襄 子維燦附〉 李支振 吳從義 謝琯 饒鼐 胡懷 萬敬宗 韓應龍 沈方 周建中 張允修 李友蘭 蔡思繩 宋大勳 李燭 蘇成性 徐廷試 方振寰 朱新鍱 石可礪 閻士選 魏尚賢 陰化陽 歐陽璲 王家錄 張雲鍔 潘國俊 崔重觀 傅佑 趙彬 彭卿 柳芳 藍臺 趙宦 羅俊傑 〈弟俊士附〉 高登科 李汝漳 〈子起鳳 集鳳 祥鳳附〉 趙採 簡仁瑞 張鳳翼 喬巍 〈王伯達附〉 陶爾德 章尚絅 盛昶之 李繼祖 崔爾達 唐時明 唐夢鯤 曾榮耀 薛應玢 王無逸 袁養和 鄭君愛 李喬昆 郭宗振 董琬 陳嗣虞 李承燦 從所向 〈子士默 士熊附〉 徐方敬 徐芳聲 萬維壇 王垣 應昌士 程春化 章贊元 翟師雍 房之屏 邵夢何 竇維輅 毋崇正 張應禮 劉璧 〈子泰附〉 孫自一 朱統鎙 何三傑 朱國治 楊開 賴萬耀 張鵬翼 董我前 程良籌 舒顯應 陳道壽 傅如圭 〈子邦霖 邦楨附〉 趙元有 貢其志 吳思溫 馬人龍 莫可及 〈子若鼎 若鈺附〉 吳士義 陳有光 袁繼登 饒京 董一化 李梃 張邦翼 李樹初 〈子廷慶附〉 胡承熙 〈子爾英附〉 方應時 李雲 楊鷺 張鳴錦 李毓英 蕭頌聖 黃炯 〈子彝如附〉 魏國柱 〈子允貺附〉 王孫蘭 王淑景 〈子肇祥附〉 馬負國 馬呈圖 竇光儀 赦允曜 柳毓榮 韓似雍 申以孝 藺剛中 毛文炳 朱家士 閻夢夔 王徵俊 宋之俊 相希尹 張夢鯉 樊正邦 范志懋 董用文 寧龍 劉九卿 王履亨 朱敏泰 張宏業 〈子凝秀附〉 李倬 張景維 〈子先猷附〉 侯君昭 范志泰 張橓徵 尚大倫 史可觀 劉鎮藩 羅大爵 李文陰 陳壎 陳其赤 方堯相 史覲宸 蔡如蕙 李完 鄭安民 李之珍 包洪策 鄭夢眉 刁化神 趙德遴 羅應選 徐孔徒 顧旦 徐餘慶 〈子文斗附〉 顧繩貽 乾曰貞 陳王謨 莊祖紹 譚文化 賀仲軾 魏行聞 史光代 〈兄光前附〉 歐陽東昌 施廷賢 何大衢 盧安世 張凝和 王伯度 吳從明 劉永昌 李士才 楊希震 張輔官 高國恩 葛永 楊之璋 丌之瑋 趙紱 璩宏基 韓友范 鄭國楨 〈子鳴世附〉 安如嵩 朱廷鄣 楊廉 潘雲騰 〈兄國奇附〉 李聯芳 歐陽復 寧汝環 范銃 王璣 劉惟馨 井東星 鄭三謨 梁渚 王廉 蕭日高 陳君寵 陶琪 龔仲泰 張於廉 謝承仕 王臬門 〈子樹勳附〉 王廷璋 朱由摺 黃儒 章鳴謙 章一㷆 范如遊 張耀采 韓大賓 張翼鵬 姬文允 孟承光 謝璉 張可大 何維忠 馬驄 嚴正中 陳所問 屈宜揚 吳世揚 王象復 徐應泰 黃孫茂 程佳祚 董耿光 湯執中 袁斌 程維賢 王佐聖 許繩誠 胡重明 李田 黃燦然 許當辰 周士昌 王信 何天衢 范應華 楊於陛 遊大勳 施召徵 蔣嘉應 黃嘉雋 鄭國祥 黃虞龍 金鎮貴 右寇難殉節
以上共二百九十三人 〈附入祠士民二十八人〉
- 〈卷九〉 入祠職官
張奇策 朱櫻 嚴大寬 安上達 李廷表 史之棟 楊其禮 蕭如龍 何秉忠 李蔭 蔡國勳 楊開泰 楊廷棟 趙允殖 房應祥 石可玩 梁壯威 胡承祚 卜小峰 張學閔 仇耀先 牛星耀 陸橘 項祚臨 樊化龍 張大祿 尚可義 李師聖 王本立 張文魁 陳產武 馬如豸 張標 路登甫 胡惟忠 郭永 解懷亮 常時光 陳所蘊 樊樞 張六師 趙士秀 熊嘉志 耿三麟 張純儒 唐一中 馮大緯 吳恂 周時雨 孫璜 馬從龍 〈子士祿附〉 安衡 湯國紀 郭養性 李祿 張夢齡 路如瀛 徐應芳 陳翔龍 張日新 〈子光裔附〉 申周輔 陳廣心 王一統 李時正 邸養性 劉維蕙 曹一貞 董調元 馮運隆 潘希明 李愈芬 閻慎行 劉名言 熊國俊 張肇祚 劉漢臣 〈子國登 孫科附〉 趙懋誠 右封疆死事
姚成 〈子逢元附〉 高文采 石永昌 陳愫 任之華 劉彰本 管民治 楊仁政 李尚忠 紀動 趙世貴 劉本源 侯繼先 張守道 劉朝卿 劉悅 田守正 王好善 強忠武 王爾祉 郝國忠 申錫 時躋舜 〈子泰壯附〉 王遵義 吳國賓 王礦 王之琯 沙潤民 張文浩 厲必中 陳應鵾 董啟明 劉芳遠 覃天明 陸士鉉 毛維張 右甲申殉節
睦明允 潘文先 王明德 董用圓 張龍德 過俊民 王國佐 沈鴻起 婁懋履 陳知訓 彭永春 鄒孕孝 成啟 胡國瑨 張緯 陳安 右福王殉節
潘大成 葉向榮 王兆熊 張天威 閔時 廖汝健 黃廷柱 宋本忠 右唐王殉節
譚三謨 李兆旗 〈子淳附〉 陸九衢 楊一忠 〈子名嗣附〉 王道淑 〈子棫瑞附〉 劉飛漢 錢士用 王士傑 段見錦 楊明盛 〈子一甲附〉 魏崇治 關維翰 〈子大忠附〉 楊淇 楊昌印 王象乾 鮑洪 徐高遷 黃恩 單國祚 尹大任 徐鏕 安紹祖 周齡六 顧人龍 〈子大元附〉 艾養中 陳玉環 許華宇 程民悅 韋帝臣 韋之福 尹思民 黎維垣 胡允中 龍在田 龍起潛 龍飛 蔣薦 向宸 向琪 殷尚聲 右桂王殉節
朱光元 李賢 劉自安 秦宗文 羅世濟 〈子得鴻附〉 高第 〈子齊岡附〉 許煇 吳應科 蔡應昌 李之蔚 魏炳 王紹正 張有俊 何炳若 田既庭 胡士定 〈子玉成附〉 孫陞 田三震 羅元慶 田得民 王之麟 汪檀 汪邦弼 丁嘉遇 陳宏祖 陳其忠 金龍化 盛可學 胡尚綵 蕭懋烈 扈永寧 姚允恭 康正諫 趙世選 錢大用 景一高 魯一惠 〈子可為附〉 張元楨 〈子宏門附〉 姚九疇 馬如虯 李可受 明完璧 陳三元 王誠心 張敏行 姚良弼 周崇禮 曹雲梯 譚恩 羅文魁 張程 夏建忠 陳紹南 張宏綱 陳繻 孫仲嗣 趙明盛 孟宗孔 吳鳳來 盧大受 單思仁 曾發祥 張國勳 徐晤可 李之經 〈子應泰附〉 陸王猷 王定遠 任之豪 潘夢科 張應奇 李英俊 薛應齡 何宗孔 賈儒秀 張見炫 朱邦聞 典史某 守備某 王修政 勝九萇 李猷吉 孫世英 魏國輔 任維清 沈所安 賈蔭序 李國璽 余承蔭 李錫 朱任卿 梁翰臣 門迎恩 楊氣開 邵大濟 楊道陞 劉文耀 〈子福穎附〉 曹維楨 呂維顯 段增輝 李逢旭 程所聞 魏光遠 歐陽植 杜復春 王衍范 錢紀功 海成 熊天倫 雷進暹 江朝瀛 惠永貞 杜日泰 郭顯星 王大璧 任中蛟 張連曜 周志躍 楊廷璧 〈子濟之附〉 張達 鄭元綬 吳某 李士標 吳靜明 張映奎 任光裕 戴友仁 李棲鳳 錢勳吾 王俊 董牖 王多福 李可從 馬帥某 鄒光祚(姪宗道附}} 夏世英 余國柱 白世祿 劉恆 陳光斗 趙良棟 〈子德易附〉 田世福 閻生白 徐陞 陳惟孝 胡士奇 周世忠 陳鼐 談王道 楊心赤 劉璿璣 董文璽 撖君錫 張郊芳 程之奇 田鴻圖 張信 趙鳳豸 張道脈 曹自強 張大道 陳奇傑 袁明 袁化龍 許嗣復 王佩珂 魏箴 劉進 文經國 姚啟崇 張䭲 蔡其誠 徐應魁 竇汝器 鄒邦榮 何相劉 楊於邦 柳永年 賀世魁 李光裕 李耀 張天敘 黃廷 用 黃廷弼 劉光祐 劉燦 童志道 鄧德 徐承斌 遊之雲 朱國禎 張宏道 陳濟世 汪文熙 戴良瑄 吳文奕 孫瑋 童天申 呂調元 吳文燮 王會篇 彭允中 王紱 張自新 沈元鑑 賴大雅 劉懋勳 楊紹祖 袁永基 〈子世蔭附〉 葉榮蔭 張承德 李衍壽 閻忠國 陳宗朱 白亮采 梁魏都 牛勇 朱孔訓 王永魁 曾淑尼 王德新 樊子英 彭鯤 孫口 司鼎 張運亨 史朝顯 趙希壯 史掌文 左中道 高錫 陳國俊 湯名揚 高仲選 姚思孝 卜大經 趙嘉煒 王培基 奐緯 柳鳴鳳 蘇良貞 蘇良輔 蘇良臣 王臣 李本實 譚聖言 藺起龍 王深澤 劉士俊 邢熿 李世藩 靳斗 〈孫麟衍、麟振附〉 聶禁 龔國瑄 〈子宏盛附〉 黃岳寀 陳學良 趙士達 韓一麟 崔宏宇 邱繼武 朱宏道 常道行 蔣秉芳 朱紫 王國興 徐應龍 徐應鰲 陳冊 李華貴 王者佐 李嘉賓 鄒世斌 鄧天祿 吳加增 馬京 〈弟亭附〉 李華宇 白某 〈子寰翠附〉 俞應登 趙雲 覃文應 〈子懋德附〉 何教授 曹璿 溫楏 陸天祚 梁善政 〈李肖白附〉 陳士性 韓印勳 郭纘化 吳茲明 劉師古 王協中 張國輔 王身極 洪希懋 楊如雲 張國備 侯仲舉 〈子承恩附〉 戴震 劉名揚 王世定 章自孝 鍾運捷 〈弟元捷 雲捷附〉 徐必登 〈廖希賢附〉 祝禧 王國耀 邱泰 陶志學 〈子珍附〉 徐治 王道垣 蔡以藩 程可正 賴思養 〈君選附〉 萬國寧 彭應時 黃命 詹嘉言 任宗武 陳滿堂 朱子連 右寇難殉節
以上共四百九十五人 〈附入祠士民三十七人〉
- 〈卷十〉 入祠士民〈上〉
陳蠡測 梅友松 唐之俊 王元輔 韓原洞 周祚新 胡登龍 〈子光奎〉 羅世傑 〈弟埈 採 圻〉 馮繼京 〈弟聯京〉 李光春 丁應掄 李文燦 胡起鴻 劉可廷 張鴻鸞 田種玉 〈子福元 姪士俊〉 張汝恭 李應陽 張俊 郭重光 張宗仁 張禮 李大敬 張尚義 傅守望 姚時中 張師載 夏祖禹 唐中潁 桑開基 董祚 檀光閭 田興國 陸凱 俞振龍 劉化光 〈子漢儀〉 王道充 〈子賓〉 皇甫世明 鄭獻書 安守夏 黃基 羅於㝉 李治躬 王與朋 王與斌 王與玫 王與才 王與藎 王與獻 王與璧 王與纓 王與滿 王與駒 王士奇 王士瞻 畢伸 畢倬 耿廷梓 張嗣詵 徐淳如 張靈然 張炳然 張熒然 張沖然 劉珣 孫法祖 商醇儒 商大儒 徐衍泗 徐士雅 王國俊 吳文光 岳爾高 宋奇英 宋奇士 張遇留 馬驥 宋明佐 丁大谷 劉以楷 戴章甫 馬之騆 馬之駉 楊京 宋文麗 何燧 單經翰 竇啟先 右封疆殉節
郭鳴世 韓楓 劉會昌 王聯芳 孫從範 張爾翬 陳國政 王之珽 何一中 杜日芳 王法 王景曜 王弦 吳栻 王世珩 王致中 王建極 王昌祚 王敬嗣 趙居晉 趙世珩 頡學曾 韓延珍 劉士廉 周之翰 王建基 何光岳 孫誠 王繼桂 楊拱辰 楊善譽 阮積學 王嘉印 王祚昌 王性 劉宗向 劉自重 田仰名 黃棟 李懋倫 王捷 張智 劉養心 朱永寧 胡來獻 胡得銀 鄭國寧 張嘉善 楊強子 高經 張羅善 張羅輔 馮澤 韓紹源 陳嘉猷 成文桂 祝洪籙 黃士彩 李毓梁 石嶐 許王家 顧維寰 嚴紹賢 王崇圖 王榮圖 王明灝 王希高 王養心 馬嘉 李幹才 張秉純 徐正夫 張不二 陳主忠 唐賓 趙振極 孫國顯 劉武聚 王曦如 王啟賢 王採 符應第 符應舉 符振芳 張玉瓚 蔣士忠 徐燝 魏起元 藺衛卿 鄒欽堯 陳則從 李若葵 〈兄象葵 弟心葵 從子柱周〉 金錝 溫元春 杜桂枝 金章 王汝盤 郭梁 許炎 徐嶧 周讜 李汝翼 王介休 宋湯齊 郭珩 王拱辰 殷淵 曹遜 曹肅 曹敬 周元孝 湯文瓊 郝奇遇 周汧 張世禧 范箴聽 楊鉉 閻守義 田祥宇 賣菜傭 唐文運 牛德富 屈坦之 祝舜齡 孫源文 周日曜 陳公誥 光岳奇 文襄 鞠鳴秋 王汝紹 顧杲 李夢禧 張應選 徐道 彭月浴 劉鳳池 髯樵叟 右甲申殉節
鄭元勳 盧渭 歸昭 文乘 張錫眉 吳可箕 夏維新 許德溥 傅凝之 高孝讚 王士琇 王纘 王績 王續 戴之籓 黃金璽 司石盤 陳大任 〈子思翰〉 陶炎 孫道民 張謙 徐趨 朱集璜 王華 呂九韶 黃毓祺 馬元調 戴泓 謝球 馬純仁 王湛 〈兄淳〉 王臺輔 夏雲蛟 唐全昌 潘集 周卜年 朱瑋 傅日炯 許用 顧咸受 李獨明 柳清 李全昌 柳鴻 項志寧 宋祥遠 韓默 〈子彥超〉 汪應坤 張映發 劉慶遠 金颷 呂家齊 饒餘 汪自盤 王廷珮 方天眷 諸復 陳士達 徐洺 沈徵憲 朱國軾 陸彥沖 周復培 歸之甲 陸雲將 陸世鏜 莊萬程 蘇達道 徐溵 王在中 吳行貞 虎邱儒士 趙景麟 張君正 鄒之琦 陳天拔 陸愉 張有德 馮應昌 舟子徐某 張瓚 楊士奇 方都韓 蔣奕之 阮之釪 黃淡 呂雲奇 胡士恂 〈子再寅 紹虞〉 馮知十 徐守質 王加封 石樓寺僧 右福王殉節
曹志明 畢貞士 錢文龍 馮百家 胡天球 劉鼎甲 阮善長 阮恆 吳太平 孫兆奎 沈自駉 沈自炳 吳福之 劉日佺 〈子良竑 姪良翊〉 祝淵 王毓蓍 麻三衡 沈壽蕘 夏之旭 鄧思銘 趙初浣 吳漢超 李魯 李大載 陳鼎 吳煌 林尊賓 林說 林化熙 卓震 繆士珦 張璇光 吳應鉉 李欣春 鄒宗善 石魁 韓元亨 唐周慈 樊于震 郭景相 樊良佐 黎士奇 李應春 樊廷槐 孫玉𤧕 孫玉球 盧象同 周瑞 楊文琦 鐵銳 馬乾 彭君選 唐鍾祚 江豫 江復 徐英 李上林 陽颺言 劉景瑗 趙宗人 月世光 謝贊 楊萬言 孫經世 徐餘慶 郭其昌 聶邦晟 董讚 謝明登 馮復京 陽麗天 余孝義 金之傑 右唐王殉節
顧明楫 林世英 華夏 周宗彝 〈弟啟琦〉 婁文煥 倪文徵 右魯王殉節
龍孔蒸 李嗣先 楊時生 王大年 柳三錫 丁昌期 熊應鵬 楊夢鼎 張維翰 羅三才 王景昌 張登元 陳正猷 劉德本 金世鼎 張如良 〈子景輝 景耀〉 馬應芳 朱學熙 周金湯 薛大觀 〈子之翰〉 祝維霍 李玉衡 胡郁然 王開 陳士道 朱國隆 鄧貴 戴鳳 蔡紹周 胡修超 王孫齊 王家祥 單武襄 施於京 席上珍 杜天禎 饒謨 王道中 顧從龍 黃文芳 李一龍 夏朝卿 李二龍 毛一練 尹湯傅 尹湯卿 熊化 楊東明 唐璉 賈翰 張新建 王仰 王基昌 毛琛 周卜年 尹湯賓 熊鍾 杜六凡 謝賜璠 黎應陽 江山秀 潘達 黎應辰 蒙九錫 段伯美 余繼善 耿希哲 李開芳 王朝賀 曾和應 陳文豹 李師泌 馮師寵 李芳泌 左廷皋 陳懷瑾 高拱極 楊士俊 楊瑡 李褒 宋應奎 馬斯龍 張相業 王寧 陳捷 尹亮工 蘇昇 楊大鴻 胡康 尹宏載 李元鳳 張書紳 楊元芔 張景仲 楊毓華 〈弟時華 振華〉 李嗣淳 司慎 向六 馬三 尹孟旗 尹夢符 馮大成 楊憲 馬生 莫貴德 簡成書 右桂王殉節
以上共五百五十三人
- 〈卷十一〉 入祠士民〈下〉
劉國璽 武一鍔 薛永譽 高運馨 蘇萬元 蘇陞階 任崇德 陳三仁 胡國賓 杜壽春 鄧葵 李能一 陳志召 梁體坤 高起鳳 趙一亨 侯於畿 〈子標 楷 樞〉 劉啟先 〈姪永祚〉 王心正 李之沆 楊泰運 靳謙書 閻思聰 常省身 孫孕孝 常嘉元 馬足輕 劉君培 馬山 李登英 孫挺生 李佩玉 傅世濟 張我德 張我正 裴君合 李調 〈弟讓〉 吳之秀 賈煜 張慶雲 張茂貞 〈弟茂恂〉 李養裕 洪法臣 王祚丕 趙應璧 宋緒湯 常存畏 韓光祖 〈子定策 孫日曦〉 蔣思宸 萬元亨 張受 畢伊周 陳自修 郭三傑 劉廷傅 魯一璠 陶應昌 〈弟應賡〉 趙世光 陳問世 王良翰 姚承舜 楊鳳墀 魯可為 宋鶴齡 成建中 李寅陽 郝萬秋 馬文舉 王之節 盛唐 〈弟美〉 檀之槐 白精忠 張維黃 劉大濟 李茂叢 楊得坤 李維紀 玉致志 田大生 聞於階 〈弟於邦〉 王國泰 亓鳳翔 卞文斗 王乾亨 丁嘉運 劉栻 姚克智 丁崇先 郭之英 姚同寅 尚日暄 陳純 李孕生 王致和 申華 郭之豪 田之萃 郭瑋 馬負圖 錢人瑋 盧元貞 馬寀國 馬柱國 韓中佐 楊於世 王啟昌 邢元錫 熊葉夢 王維新 李汝珽 盧傳世 喻天敘 楊土貞 郭之產 郭獬 賀嘉貞 聞慎言 王文煥 田之蔚 田之茂 田之尹 尚日濟 李承訓 張濟民 孔道隆 田之蕙 丁振先 寧儉 〈孫龍〉 鹿勁 亓中元 嚴克長 王尚廉 亓旋 祁標 王公枋 張肅範 王之幹 趙謙 祁瀛 潘守仁 汪茂椿 張思明 黃國 王九成 王印 王聘汝 陳繼信 秦培篤 秦思允 王毓貞 張燦垣 張四哲 〈弟四美 四奇〉 梅國秀 劉之暄 袁師皋 萬民望 柴維煥 陳昌言 夏時行 石思琳 李心唯 〈子果〉 李如龍 李猶龍 賈遂 季明開 宋鼎延 史懋明 劉楷 梁明養 屈學曾 張國禎 杜必殿 王守庫 〈弟守德〉 易道暹 〈子為璉 為瑚〉 梁宏道 戴奮翼 縱四通 〈子日陞〉 朱道光 郭復性 〈弟復初〉 李荷春 王基禎 任如龍 郝維聰 朱曜 楊四謙 〈弟四可〉 王鼐臣 吳夢暘 雷綿祚 笪光宏 吳晉昭 {{*|子光璘 光口 左旗 左光燦 姚孫極 王夷吾 趙之葵 陳力 張清雅 〈子超藝〉 尹楷 陳貞申 陳廷選 汪之璞 張址 〈父文炳〉 王繼東 曹正南 趙應選 李思顯 周奭 彭凌碧 葛祥生 顧鼎鉉 楊於鼎 〈子令青〉 程為常 徐玉蘭 蔡巨人 胡方壺 徐用極 陳來學 解嗣昇 王國明 張瑾 馮奮庸 楊可賢 〈子國柱〉 張師顏 〈子其度 其衡 其法 其程〉 張鳳世 宋貞及 吳時道 張大翼 胡瑋 李懷信 時際順 來秉衡 荀良翰 丁一統 張五美 王鍾 王子章 海寬 傅彥 魏完真 李文鵬 王應鵬 許曰琮 藺之粹 蘭完馥 喬於昆 王邦紀 藺相裔 張某 〈子一鷺 一鵬〉 喬國屏 張毓粹 李光閭 武同芳 劉芳名 〈弟芳世〉 王光顯 牛一元 陳豫抱 〈弟豫養 豫懷 豫抱子默通 豫養子默恆 默言〉 張治載 馬德茂 葛竹溪 盧紹德 黃焯 陳廷對 陳廷璋 鄭光啟 劉澤長 楊士琦 孟良屏 張範孔 蕭來鳳 王陽 朱續川 許宣 〈弟寀宮〉 張士傑 馬體健 〈子驤〉 王敬臣 〈子裔昌〉 袁象斗 賀大明 溫昆來 鍾鳴謙 潘若洙 〈弟若鴻〉 曹天心 〈父爾奏〉 曾薦祚 方旭 方伯元 僧晞容 黃金度 〈弟金文〉 黃中理 江原洞 劉鉉 田呈芳 邱民逵 何大同 雅元聲 張振祚 余承德 雷延發 雷膺祚 阮之甫 戴君德 黃應龍 竇成 王維藩 王圖南 王有根 阮漢文 馬天祥 李和中 王維新 曹耀 劉宗禮 〈子時寵〉 林景暘 趙得庚 楊道臨 趙重明 費明棟 楊應禎 李土諤 周士美 徐作霖 吳伯允 沈佖 侯唆 吳伯裔 侯恆 沈誠 周士貴 張渭 劉伯愚 侯悰 沈倜 劉恩澤 邱民忠 邱之陶 楊煌 〈子積石〉 劉漢英 王之棟 夏名文 王受爵 張鳳翷 王明物 夏雲醇 余容善 王者琯 胡植 王翼明 李得笥 張民表 楊茁 王風普 李會 龔作梅 劉明遠 祝懷策 吳國仕 彭大翮 〈兄修翮 姪龍躍〉 張履旋 朱士完 申爾忠 許起龍 〈叔惟一 弟士俊〉 王鯨 鄭培 符光宏 李進福 田國賴 〈弟國用 國命〉 邵公坤 〈弟公巽 公佐 公齊 公量 姪紹祖 徽祖 嗣祖 子昭祖 公量子光祖 宏祖 式祖〉 席增光 葉烶 劉長庚 陳義昌 沈濬 沈演 白拱極 白含章 張連元 〈弟連捷〉 李可柱 胡一魁 李應祥 張之衡 保獻書 蔣明理 張聖翼 康國新 童士楷 丁掄 康萬秋 費國興 祁士英 周公臺 馬騰錦 郭世潔 朱文選 梁進德 張大才 〈弟大訓 大夏 大韶〉 張國紞 戴天 朱恩 〈弟斗環 姪浯〉 楊繡徵 岳中衡 朱崇德 朱傑軒 孟肖池 平涼馬伕 石瑄 李彝 〈子之元〉 邱從周 齊大成 李光信 王召俊 孫孕泰 孫孕芳 陳瑞 臺元 王保泰 〈弟保民 保貞 子敬 姪孫宏毅〉 康維新 李周 楊毓秀 陳周瑞 〈弟周哲〉 楊中葵 劉翹名 楊九儀 王璽 薛三戒 楊道泰 高朝鳳 陳周鼎 雷堂 李本健 〈弟本深 子合娃〉 呂元聲 孔纘文 楊明道 周楊實 廖應元 袁啟觀 馮一第 李有斐 謝淳培 於斯行 何應軫 馮雲路 汪延陛 熊雷 明睿 史子見 王子見 余季員 曹上謨 李開先 陳萬策 傅可知 謝幼安 陳孔道 熊祚延 李成名 曹大震 王邦衡 〈子鯉〉 張開熙 李化龍 孫仍 盧如鼎 柳宗旦 張用晦 施爾奇 柳列奎 李善昌 左璞 李聯元 朱日薦 李哲 劉振孫 李友竹 周笏 劉申錫 尹如翁 劉承漢 奚鼎鉉 劉源澄 曾士選 彭養生 劉人儼 陳邦基 文昌拱 易應達 黃鳳德 譚景悅 蕭贊 黃文炳 〈子甲〉 譚孔昭 袁成孟 〈子夢麟〉 蕭鍵 譚思敬 〈子清遠〉 柳之彥 僧官某 林國俊 李師孔 陳賢 劉士鳳 唐德明 謝如珂 朱誼泉 徐士驤 張兆蘭 周國柱 王之爵 胡若坦 賈三光 翟夢標 張金鉉 文新命 張治光 武象乾 桑拱陽 魏以繼 安邦輔 李若蔡 魏選奇 苑奇芳 趙克寬 〈子廷舉〉 朱東屏 〈子養沖 養志〉 張學 李霖 田大治 陳功 左士元 左重光 何繼皋 艾詔 賀時雨 李師武 王應世 晏正寅 席雙楠 劉義國 楊正道 泉應厚 泉應化 冉良富 李尚聰 李合宗 梁為憲 冉璘 〈子宗孔〉 通江童子 魯城隍 吳獻棐 〈子之英〉 張應泰 羅維先 覃樸 邱之坊 〈子祖福〉 熊兆桂 王蘋 周元孝 魚嘉鵬 劉苞 陳天佑 周正選 周正 〈子成儒〉 樊明善 陳懷西 馬孫鸞 賈鐘斗 劉士愷 陳應新 左灼 陳素 龍新明 鍾子英 李永蓁 李錦中 陳雲鵬 梁士麒 王才啟 江騰龍 董克治 劉祚昌 徐端履 余飛 趙鴻偉 〈子晟〉 李廣生 何察 張祖周 周壩渡子 胡宗珂 黃兌金 戴瑾 楊一登 陳晟 冉學邃 鄧明才 吳稚明 曹爾嘉 姚孫林 陳澤九 〈父有成〉 張大同 張應奎 何霖 方應琪 尚炳 劉守中 王立邦 徐顯問 徐益隆 吳自周 王世美 徐永吉 齊邦典 郭士禎 陳靖建 閻祺 王從遜 張德崇 劉月江 魏如友 景養育 馬呈瑞 李青芝 錢養士 劉國檄 馬雲路 閻善先 李化邦 龔業煥 龔永貞 劉沂 張應捷 黃駿發 熊如琪 李秉忠 賈安世 王轔 王敏 李養麟 李存心 石天祿 張內實 許士彥 黃朝聘 湯琯 張永昌 沈諗 侯方鎮 周讜 孟繼孔 馬駿 郭正諤 秦道興 董躬行 郭應第 丁如浣 唐廷俊 石莪 唐啟中 樊中萃 張培 喬明楷 翟三策 李景華 宋熙 陳敏陞 田養成 張鳳翀 陳養質 蕭承運 高興 王廷秀 李尚賓 周顯威 谷邦奇 劉熙 饒世淳 廖生 王恩錫 范希皋 安守已 李日華 李國治 李日新 姬文啟 羅國禎 史曰環 王紹禹 馬任 東肇商 范祖淹 徐邦瑞 孫祚昌 包永成 〈弟永明〉 黃儒煐 保國璧 王風木 梁建中 丁光耀 丁光彩 馮維京 薛國正 解光纓 王端心 張景耀 雷一聲 翟羽翱 〈叔三〉 張傑 牛象爚 趙九筵 秦光祖 李亨 苟日濟 吳名標 韓識 吳用極 黎屏極 林培梁 段字辛 朱文美 張禮 秦府舍人 宋儒周 白昭遠 鳳翔某士 常仕艾 尚𤇠 田而腴 郭秉忠 趙伯 張問行 孫印 於應泰 張一才 張懋齡 李太昇 王臣 王俊彥 馬士陞 張斗辰 曹士銓 宋愈亨 李沁 李晟 王光先 王允嘉 朱荃 王源長 赫崇德 王爾讀 羅傑 楊興旺 雷應奇 蔣世鉉 駱士昇 李猶龍 唐韻 張鵬沖 趙湛 王幹 李藎臣 蕭露豐 郜天德 許心亮 湯身之 蕭露茂 郭產桂 崔巖 岳震 楊應春 林萬榜 鄭緝錦 楊載 林暹 溫君羽 張儼然 張聯臺 蔣時行 姜潟里 王士京 王賢 王宏 林大疆 陳元泰 高應岡 趙定周 楊國彥 楊令聞 張明 許界 葉正元 林宗椿 邱全 王四 劉守度 蔡八 劉若時 李環 郭如嵩 申嵩秀 李淳儒 閻如玉 尹德懋 趙真才 賈時俊 陳佐舜 高凌雲 黨全湖 李顯榮 張鸞山 熊壽三 李求利 陳注 邱永涓 陳細卞 李棟 李俊一 陳乞七 李呆五 李比 李頃 李外定 李秀 陳添 張養 陳黨九 陳安二 李浩 陳機六 李澗 陳七郎 陳祖六 李松 陳宴郎 陳孫四 張國 葉祐 張孝七 李監 陳彥奇 張郎 陳賜一 葉魁 陳敬四 李舜 李德化 李鳴四 陳細五 陳子雲 秦子賢 陳氏姑娘 許爾昌 左沖霄 李維新 高瑞先 劉通 右寇難殉節
以上共九百四十一人
- 〈卷十二〉 建文殉節諸臣
齊泰 〈從兄敬宗附〉 黃子澄 方孝儒 〈弟孝友 子中憲 中愈附〉 練子寧 鐵鉉 景清 卓敬 右專諡諸臣
瞿能 陳迪 〈子鳳山 丹山附〉 巨敬 暴昭 連楹 張能 謝貴 張昺 王良 姚善 陳彥回 右通諡忠烈
黃觀 顏伯瑋 〈子有為附〉 王艮 王叔英 黃鉞 曾鳳韶 劉璟 茅大方 〈子順童 道壽附〉 高巍 胡閏 〈子傳道附〉 廖昇 周是修 龔泰 右通諡忠節
馬宣 曾濬 彭聚 余瑱 孫泰 侯泰 〈弟敬祖 子圯附〉 郭任 〈子經附〉 葛誠 盧振 陳植 張彥方 周繼瑜 宋瑄 莊得 高翔 宋忠 朱鑑 余通淵 滕聚 陳質 王某 楊本 楊任 〈子禮 益附〉 樊士信 彭二 右通諡烈愍
余逄辰 楚智 向朴 黃希范 黃彥 蔡運 張倫 黃魁 盧迥 程通 王彬 廖鏞 盧原質 〈弟原朴附〉 鄭公智 林嘉猷 鬍子昭 鄭居貞 周璿 葉惠 徐子權 王度 練大亨 卜萬 葉福 程本立 鄒樸 石僎 陳思賢 鄭恕 陳性善 崇綱 林英 戴德彝 陳繼之 韓永 謝昇 甘霖 丁志方 董鏞 宋徵 鄭華 右通諡節愍
王省 唐子清 黃謙 方法 葉希賢 牛景先 程濟 梁田玉 梁良玉 梁良用 梁中節 何申 柴和 郭節 何洲 郭良 右入祠職官
黃墀 陳子方 杜奇 儲福 台州樵夫 樂清樵夫 龔翔 河西傭 補鍋匠 馮翁 雲門僧 若耶溪樵夫 玉山樵者 右入祠士民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後來方便今人閲讀,而加入標點符號的版權狀況可能是:
- 若由維基文庫用戶自己的方式加入標點符號,依據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及GNU自由文檔許可證(GFDL)的條款釋出。
- 1999年7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關於古籍標點等著作權問題的答覆《權司1999第45號》,認為僅加標點不足以有創作性,但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現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取代其地位)的公平和等價有償原則,利用他人的智力勞動,至少應當支付相應的對價。此處民法通則的公平和等價有償原則與著作權是分別的話題。
- 中華民國94年(2005年)4月15日,中華民國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智慧財產局解釋令函(存檔)也認爲僅對古文加標點不足以取得新著作權。
另請參見:章忠信《著作權筆記·句讀的著作權保護》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