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第051卷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五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五十一卷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五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五十一卷目錄

 神廟部彙考三

  西安縣志偃王廟 項王廟 坑西廟 烏龍殿

  嚴州府志張昭烈真君行祠 高府君廟 擎山廟 李明府顧少府廟 虎善王

  廟 蒼山廟 姚村廟 白山廟 鳳山廟 靈貺廟 巖山廟

  溫州府志楊府廟 海神廟 赤帝廟 忠烈侯廟 龍母廟 興善廟 顯應廟

   靈護廟 馬鷂巖祠

  江西通志劉城廟 武烈廟 明山廟 英澤廟 賈萌廟 孚應廟 王將軍廟

   風雨池廟 順濟廟 劎池廟 李司空廟 超山廟 靈槎祠 協佑廟 祠三廟 屈

  原廟 郭西廟 寶福侯廟 閣山廟 忠孝行祠 清源廟 靈順廟 惠寧廟 張將軍

  祠 昭烈廟 威顯廟 葉真君祠 許旌陽祠 陶九相公廟

  饒州府志多峰廟

  九江府志英烈廟

  吉安府志剛應廟 靈濟廟 周侯廟

  湖廣通志宋大憲廟 三忠祠 廖將軍祠 吳將軍廟 仁顯廟 威顯廟 關

  帝廟 伏羲廟 張昭烈廟 炎帝廟 寇萊公祠 向王廟 鹿門廟 南嶽廟 普濟廟

   三閭祠

  八閩通志武功廟

  福建通志{{Annotation|漢閩越王廟 廣應廟 靈濟宮 東嶽行宮 烈威祖廟 會應廟

  振遠安福行祠 靈溝廟 馬仙廟 祠山廟 剛顯廟 昭利廟 顯應廟 閩山廟 顯

  靈廟 通濟王廟 順懿廟 昭顯廟 顯應廟 金吾祖廟 英顯廟 大小亭廟 靈顯

  廟 昭利廟 忠烈王廟 威顯廟 都巡感應廟 靈著王廟 鳳山通靈廟 樂山廣福

  王廟 葉公祠 漢壽亭侯廟 廣武王廟 宋石磯大廟 錄事祠 東平王廟 鎮國王

  廟 東嶽廟 李指揮使廟 唐義武廟 莊武王廟 唐田王廟 東岱廟 錢妃廟 陳

  侯靈顯廟 長壽靈應廟 惠應廟 顯應侯廟 廣濟王廟 朱醫廟 壯烈祠 順濟宮

  四川總志江瀆廟 五龍廟 大禹廟 張桓侯廟 百神廟 五丁廟 金川廟

   神女廟 李龍遷廟 武侯廟 普惠行祠 豐澤祠 火神廟 峨山祠 孝女祠 土

  主廟 花卿廟 青衣神祠

  廣東通志南海神廟 大忠祠 著靈祠 虞帝廟 孝女祠 三江廟 福濟廟

  廣西通志唐帝廟 關將軍廟 靈澤廟 二妃廟 嘉應廟 普安廟 東山祠

   孔公祠 淥樓廟 伏波廟 柳侯祠 雷塘廟

  雲南通志五靈廟 大靈廟 二忠祠 龍驤將軍廟 風伯祠 福民廟 神寶

  泉廟 伏波廟 黑水龍神廟 西龍潭祠 城隍古廟 崔君廟

  貴州通志康太保祠

神異典第五十一卷

神廟部彙考三

《西安縣志》

編輯

偃王廟

編輯

偃王廟,西安城中無有,惟郊原村落往往有之,或與 項王、大禹並列,或為專祠。其神或袞冕秉珪,為王者 像;或冠束髮,衣山龍,不一其制。其專祠則有茅、楊、蔡、 衛四令公,分侍於側,而土人所敬畏,以茅令公為最。 廟既多,故不得遍舉其地。其城中惟徐氏子孫祠祭, 以其祖之所自出祀之,他姓則勿祀也。

項王廟

編輯

項王廟又名靈惠廟,在城北四十里,項山廟在山之 巔。按《史》,項王從季父梁起兵會稽,殺太守通秦漢時, 會稽皆指吳郡,非今越州之會稽也,去西安遠甚,非 政令所及。第自王引兵渡江而後,秦政之酷虐更不 及江南。而王破秦距漢,轉戰六七載,中原騷動,獨百 粵宴然,更無賦稅徵發之事,因相與歸德於王,愛而 戴之。觀唐狄梁公毀江南淫祠,有《檄告西楚霸王文》, 則知江南之祀王,其來舊矣。唐天寶十三年,賀蘭進 明守衢,以旱乞靈得雨,為頌以記之。宋宣和間,邑丞 黃鍰請龍圖舒清國為率眾力重建,夏希賢撰記。今 王廟在西安諸村落者甚多,大率與偃王合祠。城西 麓鳴山亦有專祠,而惟項山以姓為山,寺,又獨古是, 宜為神所棲宿雲。

坑西廟

編輯

廟在縣南十里。世俗相傳為「陣頭大王」,不知其為何 神。或言即偽漢陳友諒之神。其神赭面、金甲狀,猙獰 勇猛。每歲旱祈雨,禱之輒應。凡迎神,例不由邑城門, 皆城上縋以出入。以友諒之有憤於明太祖也。

烏龍殿

編輯

殿在城南五里下洲烏龍潭上。潭西面為壓潮山,相 傳往時錢塘江潮至此,為此山所壓而回。其山皆赭 石,壁立數仞,下為潭,深不可測,有神物憑焉。曩時邑 有風災,又大雨雹,雲氣皆起自其處,故往往禱雨輒 應。往明時,縣境雨以「雲起青桐峰」為驗。今惟此潭一 方雲起則雨立至,蓋山川之靈氣遞有所屬故也。其 殿前後各三楹,門迎《潭水》。

《嚴州府志》

編輯

張昭烈真君行祠

編輯

祠在桐廬縣西一里桐山頂。宋紹熙中,縣令程準因 感夢而立祠。開禧初,方祕,將上春官,杳冥中若有神 助,揭曉,遂魁南省縣令何處仁苦旱,禱之,甘雨隨注。 其靈驗多如此。元末兵燹,永樂元年,邑人重建祠於 舊址。弘治十四年,知縣陳和入覲,顯夢於途,若有護 衛狀。和歸,即展拜設鼓,建其祠

高府君廟

編輯

廟在縣南三里,俗稱邏浦廟。神名獲,漢時人,素善天 文,曉遁甲,與嚴子陵有舊。嘗自石城適富春,訪其廬。 時值大旱,即曳劎登壇,巖叱曰:「此地有蛟龍,當起行 雨。」未幾,雷雨交作,秋遂大熟。邑人感其應,相與立廟 祀之。唐開元二十六年,散騎常侍高適為作碑記其 事。

擎山廟

編輯

廟在桐廬縣北十里金紫山下。相傳「神有勇力,可以 擎山」,故名。然莫詳其何許人,凡有禱必應。

李明府顧少府廟

編輯

廟在桐廬縣西北十五里。相傳李、顧二人為友,同飲 水於尖山下而溺死,因為神。里人立廟,其傍有泉湧 出,號曰「神湧泉。」

虎善王廟

編輯

廟在桐廬縣西北五十里。相傳昔有人煉丹於廟左 山,時里多虎患,能驅伏之。其人卒,虎患復作。里人立 廟祀之,遂息。宋景定三年,重建廟宇。明初,曹國公平 浙西,神有助兵之靈,凡淫祠多燬,廟獨得免。天順間, 有鄰婦每上元竊神前燭,一日復赴竊,虎隨而銜諸 廟左山,驚仆無所傷,其婦後一十餘年而斃。正德十 一年,廟傾頹。十五年,里人駱希賢等重建。

蒼山廟

編輯

廟在壽昌縣東港口。相傳唐時徽州有客商名「蒼門」 者,至此無疾而卒,因降靈。其士民為立廟,水旱禱之 有應。宋崇寧中,訪求天下諸神靈跡,郡上其事,封靈 應侯。洪武二十年,即舊基重建。

姚村廟

編輯

廟在壽昌縣東二都。相傳昔有百家居此。宋宣和間, 青溪方臘犯村,姚氏一小兒年方弱冠,持杖與之鬥, 其母亦隨之。賊見甲士無數擁其後,風沙亂起,林木 振動,駭而走,追逐出境,回顧其母,遂為賊所害,而村 賴以全。鄉人立廟號「顧母大王」,因而著靈。

白山廟

編輯

廟在壽昌縣南玉華山下。相傳神即漢司徒吳融也。 唐龍德元年建。宋崇寧二年,郡上其靈異,敕封「靈應 王。」經方臘寇,廟燬,忠訓郎胡祖舜重建。

鳳山廟

編輯

廟在壽昌縣西八都鳳山。相傳昔宋衢州有木商三 人,不著姓名,皆為神立廟西安。一號「川王」,廟封真王; 一號申渡,廟封明陽王;一立廟於此,封明鑒王。今大 石上有神足跡,下有水,歲旱勺而迎之則雨。元元統 乙亥,徙於大塢口。

靈貺廟

編輯

廟在壽昌縣西九都,舊名旺山大王廟。宋建炎二年, 本鄉父老葉蘆等九十六人狀其靈應,謂方臘作亂, 遣童猛將攻縣,慾火神廟。巫言神怒,賊必滅。會官軍 至,不數千而賊見兵甲蔽山,遂遁。及後水旱祈禱輒 應,縣以其事聞於州,州申運使上之朝廷,詔賜今額。 及葉樞密行軍過此,神見夢曰:「必助國討賊。」已而果 勝,再列其功,封《威濟侯》,

巖山廟

編輯

廟在壽昌縣北十三都。巖山之頂有石回抱,如負扆 狀。廟居其中,前有井泉,僅足守廟人飲。每歲九月九 日,鄉人賽於神而祀之,泉乃湧出,汲之不竭。宋崇寧 二年,訪求靈跡,因神禱雨有應。郡上之於朝,敕封「長 澤王。」

《溫州府志》

編輯

楊府廟

編輯

廟在瞿嶼山趾,臨海,神楊氏,失其名。相傳兄弟七人 入山修煉,不見,後每著靈異。

海神廟

編輯

廟在海壇山麓。唐咸通二年建。宋元祐五年,守范峋 夢神自言姓李,唐武宗時宰相,以事南遷而歿。今在 城東北隅叢薄中。范悟疑為衛公德裕作新廟貌,上 其事。崇寧元年賜額「善濟」,封侯爵。

赤帝廟

編輯

廟在海壇山麓。康熙辛酉,郡城大火延燎,勢不可遏。 知府王國泰默禱祝融,忽風返,火熄;乃捐俸鼎建。

忠烈侯廟

編輯

廟在樂清縣橫春渡。神姓田名,居邰。唐乾符間,王郢 亂,僖宗詔十道兵討之,田奉命行至象浦,猝遇寇,力 戰死。邦人哀其義烈,為祠祀之。浙東觀察使劉宏表 其事,贈中丞。大順二年贈右驍衛將軍。宋皇祐四年, 新其廟。建炎四年,又新之。洪武初,詔稱「唐右驍衛將 軍田公之神」,歲五月二十日,本府致祭。神初戰,以子 規啼誤師期,至今近廟無子規啼者,俗呼「禁子規廟。」

龍母廟

編輯

廟在瑞應鄉黃塘。神姓江氏,方笄,未嫁,浣紗見石吞 之,遂有娠。以父母疑,躍江溺死。忽雷電交作,其腹迸 蜥蜴成龍,入海猶回顧其母。今其港有望娘匯,邑人因葬之,為立祠。今常熟縣亦廟食。詳見《紀異》。

興善廟

編輯

廟在瑞安縣廣化鄉。右溪神樊氏兄弟。山內巨潭有 蛟,每出入挾風雨,潭流暴漲,沒田廬為民害,神誓除 之。天聖四年,罄家資入積善院養其母。兄弟持刃入 潭,風雷晝暝,與蛟力鬥,戮之。潭水湧出皆赤,兄弟乘 流至溪口,對立而沒。里為立祠。

顯應廟

編輯

廟在帆遊鄉葑村。神陳氏,名敏,宋時人,同妻韓氏好 施予。舊有五通廟,驚民禍福。神曰:「吾聞正直為神,豈 有殃民而可廟祀。」投土偶於水曰:「吾為爾鎮茲土。」言 訖而逝。宣和中,賜今額。

靈護廟

編輯

廟在平陽縣新羅山。山以神廟得名。唐《新羅》國「太子 因航海入覲,溺焉。顯靈茲山,立廟祀之。」

馬鷂巖祠

編輯

祠在泰順縣六都。洪武初,里人夜聞有匠作聲,次早 忽見一祠,乃四溪王九公廟也。其地相去五十里,又 名「飛來宮。」

《江西通志》

編輯

劉城廟

編輯

南昌府二十三都。漢揚州刺史劉繇為孫策所攻,築 城於此。後人立廟祀之。宋龔茂良以救溺功,奏賜額 「仁濟廟。」

武烈廟

編輯

廟在南昌府高士坊,祀陳果仁,字世威,晉陵人,為江 西巡察大使,有賑荒之惠。入隋拜司徒。唐武德中卒, 豫章人立廟祀之。唐封為忠烈公。南唐時以神兵助 戰,冊加武烈帝。徐鉉有《記》。

明山廟

編輯

廟在南昌鐘陵鄉十一都。神白姓,南昌人,兄弟三宗: 顏、宗說、宗向以孝弟著於鄉,歿為神。唐光化中即故 玉宸觀址建廟。宋初賜額「顯靈」,併祀土人李忠、萬叔 敬於廡。忠以討峒寇功擢都統,與叔敬俱著靈應。

英澤廟

編輯

廟在南昌安仁鄉。隋漁者曾昭,值大雷雨,於澤中得 木槎,如聞語云:「吾乃杯山之神,姓章氏。」明日自徙於 岸。眾異而祠之。宋賜額。

賈萌廟

編輯

廟在南昌城北,祀漢豫章太守賈萌,今廢。《豫章記》云: 「萌,河東人,漢更始二年為郡太守,與安城侯張普同 欲起兵誅王莽。普負約,萌遂以五月戊辰戰於新次 之野,兵敗而死,失其屍。即以亡日顯靈於津渚,故建 廟祀之。」

孚應廟

編輯

廟在修仁坊,祀唐隱士崔子玉。所著有《入藥鏡》一篇, 載道書。敕封「佳山孚佑侯。」嘉靖、萬曆間迭建,額曰「佳 山福地。」

王將軍廟

編輯

廟在樵舍。神林姓,錢塘人,五代時顯靈於此。

風雨池廟

編輯

廟在吳源山下。唐開元中,張九齡為洪州都督,禱雨 於此,有應,作詩以紀之。貞元中,觀察使李兼禱雨,復 應。兵部侍郎權德輿為之記。宋淳熙壬寅夏,大旱,帥 漕遣禱,有物如蝘蜓,登於幾,徘徊不去。未幾,大雨如 注,奏立廟。

順濟廟

編輯

廟在新建吳城山下。有龍穴,闊一丈,深不可測。宋大 中祥符六年,於穴西立廟,封順濟侯。御製《戒蛟文》刻 於石。熙寧中,加封順濟王,遣太常林希逸致祭,有異 蛇引首出。及使還,蛇蟠舳艫,送至彭蠡。累加號曰「靈 順昭應安濟。」宋蘇軾過此得石砮,作順濟廟石砮記。

劍池廟

編輯

廟在豐城登仙鄉,祀晉司空張華、豐城令雷煥。宋紹 興中,賜額「龍津廟。」

李司空廟

編輯

廟祀唐淮南楊渥部將李承鼐。承鼐即招討使隴西 李神福之子也。天祐三年,渥遣承鼐從秦裴攻鍾匡 時欲取洪州,承鼐屢戰有功。後敗死,年二十三。葬楊 子洲,有英靈,土人即墓側立廟。南唐·徐鉉《記》。「宋封威 顯廟。」

超山廟

編輯

廟距豐城縣八十里。世傳晉范登雲「《屍解》於此」,因祀 焉。

靈槎祠

編輯

祠在廣豐鄉,地名舊縣。晉時得大木於白石墓,民伐 以獻。次獨櫧津,一夕木逆流至江,人異而祠之,號「泛 槎神。」太守范甯奏聞,封神為尚書僕射。宋紹興中賜 額。

協佑廟

編輯

廟在寧州東一里。神姓毛,奉鄉匡竹洞人。兄弟五人俱佐許真君擒蛟有功。敕賜廟額。

祠三廟

編輯

廟在饒州府東北關「妙果寺傍。神姓張名渤,字伯奇, 武陵之龍陽人也。生於漢神爵二年。長通法術,役使 鬼神。」祠在廣德,元僧南楚住持妙果寺,奉其像,民祈 有應。明萬曆辛巳,分守參議李天植撤而廣之。

屈原廟

編輯

廟在崇德鄉荻溪灘,俗名「水府廟。」元延祐間廢。明洪 武初,里人重興,每旱疫禱輒應。

郭西廟

編輯

廟在永平關古監前祀梁昭明太子。宋池州廟祀之, 能弭火災。邑人往池州迎神奉祀。

寶福侯廟

編輯

廟在芝山前。神漢樊噲也。舊廟在山頂,曰「鹿頭大王 廟。」范文正公禱雨有應,乃遷廟於此。元豐庚申,守馬 淵禱雨復應,奏封寶福侯。

閣山廟

編輯

宋知州毛裕宿山下,夢人自稱「楚王陳涉」,遂造樓閣, 後人以為廟。

忠孝行祠

編輯

祠在城北靈芝門內,即鳴山廟。神姓石名敬純,西晉 時人,為父勒報讎,追殺牛昌隱,道經鄱陽,後人立祠 祀之。廟有三十餘處,惟風雨山。廟宇雄觀,每八月十 三日,居民競集迎賽。又安仁有三峰廟,樂平有孚應 廟,神俱同。

清源廟

編輯

廟在浮梁新田。舊傳神姓李名冰。秦孝公時守蜀,作 五石牛以壓水怪,立祠灌口。宋邑人李澗出使,資神 祐,立廟祀之。

靈順廟

編輯

廟即五王廟,在德興縣東南儒學左。隋駙馬張蒙逐 獵,遇五神指山穴雙銀筍,銀寶始發,立廟祀之。唐總 章二年賜額「五通侯。」南唐昇元,改封公。宋元祐加額 「靈順」,嘉泰間封為王。

惠寧廟

編輯

廟在安仁縣北隅惠寧坊。神姓柳,字敬德,潭州人,唐 武德九年進士,道經安仁,遊玉真山,見山水奇異,於 上建讀書之所,疾作而歿。葬溪南藜浦嶺,遂有靈應, 祀於墓所。十年遷原讀書處。王仙芝叛兵侵境,人倡 義禦之,其夜夢神躍馬驅兵,次日果見神乘白馬,雲 端賊首,墜馬而死。其後邑人於廟避洪水,夢神投檄 溪潭,鞭龍遏水。次早起視,溪水頓縮五尺。有《題門帖》 云:「鞭龍曾遏滔天水,躍馬能驅半夜兵。」宣和賜額曰 「江介名祠。」洪武三十五年,知縣邵真上其事,禮部考 定祭祀儀注,視山川置碑位曰「玉真山之神。」歲五月 二十六日為神誕節。

張將軍祠

編輯

祠在惠寧廟東。神諱孝忠,楚道州人。宋壯士與元兵 戰,死之,元軍義之,求之,仆屍中,嘆曰:「壯士!壯士!」取衾 覆之。孝忠歿數歲,著靈異。邑人上官敬和夢神曰:「吾 與爾父上官,提舉舊人也,吾今為義肝忠膽正直輔 佐之神。」於是塑像廟左,廡尊為將軍而祀之。

昭烈廟

編輯

廟在玉山縣治南。元倪中《記》:「神在宋,爵為王。至正四 年,始改封護國忠靖威顯景祐真君。七年為海漕有 功,復加洪濟春官奉常之職。」皆以神為唐張中丞,死 節睢陽者。惟蔡薦所記名抃,謂為睢陽城陷時遇害 者三十六人之一。

威顯廟

編輯

廟在貴溪縣治南。唐信州靜邊總轄使司空忠真公 桂卿有功德於民,民立廟祀之,祈禱輒應。宋慶元間, 敕賜今額。謝疊山《記》。

葉真君祠

編輯

祠舊在王宗嶺,改築於青山之陽。真君能致風雲雷 雨,役鬼神事唐元宗拜鴻臚卿,封越國公,後為神。宋 崇寧間錫號真君。

許旌陽祠

編輯

祠在安義縣依仁鄉。前有大石,高廣數丈,一茆插頂, 四時皆青,相傳為許遜手植。祠旁二石對峙,一形如 斗,有水清澈不竭,一石光潔無塵,乃遜斬蛟磨劍於 此。鄉人立祠以表異跡。

陶九相公廟

編輯

廟在府城十五里仁貴鄉芳蘭湖,九水會焉,曰九龍 灣,即陶太母之墓處。墓所有社壇。正德中,九江大旱, 有僧謂湖濱父老曰:「諸神能救茲旱者,惟陶九耳。」今 其像乃在黃梅五祖寺之廡下。父老怪之,相率往訪, 果有像,鑿沉香之質具而未飾也。迎歸,飾而籲之,果 大雨,因祀之。陶九,天完裨將也。

《饒州府志》

編輯

多峰廟

編輯

廟在崇德鄉十三都。祀平南感應周公之神。舊傳有仙鶴飛至山頂,神開靈井九口,禱雨心誠,則泉自湧 於井。

《九江府志》

編輯

英烈廟

編輯

廟在治北三十里清涼寺左。唐貞觀間創,祀梁昭明 太子蕭統。世傳清涼寺乃統棲隱之地,因立廟祀之。 歷宋紹興間,甲子歲旱,鄉民遍請雨。夜夢神人曰:「吾 太子統也,受命食此方。今雖遇旱,吾今告於上帝,雨 將至矣。」及寤,雷雨大至。嘉定甲申,廟賜「英烈。」元末兵 廢,明洪武壬子重建。

《吉安府志》

編輯

剛應廟

編輯

廟在吉水縣北一里,傍有二石,縱橫如柩,舊名「石林。」 宋隆祐太后避敵如贑,維舟岸側。神現夢曰:「速行。」後 得便風疾去,追者不及還。後賜額「剛應。」

靈濟廟

編輯

廟神即龍泉邑之田舍人,兄弟七人,以孝友聞,尤勇 干義。凡里之人有急難者,輒傾貲援恤不靳。唐天祐 中辦上供枋木,兄失足墮水,諸弟救之,俱溺死。立廟 祀於今蜀禾鄉,初賜今額,頗著靈跡。

周侯廟

編輯

廟距永寧縣五十里。舊相傳周侯本里人,壯時勤耕, 歲旱,夜溉田,遇異人曰:「吾憐汝苦,吾能助汝有富有 力,二者汝何欲?」侯曰:「富多事,不若得力以耕。」乃嚙指 血令飲,力遂倍,沒為神,稱周侯雲。

《湖廣通志》

編輯

宋大憲廟

編輯

廟在武昌府城明月橋東。漢宋無忌為火精,唐立廟 祀之,以禳火災。宋紹興中,知州王信復立,名「火星堂。」

三忠祠

編輯

祠在嘉魚縣治東。明嘉靖八年,知縣陳一言以關雲 長、張睢陽、岳武穆合為一祠,額曰「三忠」,春秋祀之。

廖將軍祠

編輯

祠在崇陽縣西上津渡。唐大中間,廖忠兄弟二人,糾 合義旅,與巢寇迎敵,為賊斷首,猶躍馬七里許。宋淳 祐中,知縣陳仲微為文祭之。

吳將軍廟

編輯

廟在興國州富池口,祀吳甘寧。宋以神有護國功,賜 王爵,廟號「昭勇。」明改號「吳將軍甘公之神」,春秋祀之。 大冶縣亦有廟。

仁顯廟

編輯

廟在漢陽府治九真山上。相傳劉伯通不知何代人, 梁大同中長沙王祠祀之。元封「敷濟仁顯靈佑王」,下 有靈泉。

威顯廟

編輯

廟在安陸府荊門州北二十里。神乃蜀將張飛之子 某孫遵也。俗呼為「張三郎四郎。」

關帝廟

編輯

廟在當陽縣西北五里古漳鄉,真塚在焉,歲時祀享。

伏羲廟

編輯

廟在景陵縣五華山上。縣本《古風國,風》太昊伏羲姓 氏。

張昭烈廟

編輯

廟在德安府孝感縣西。唐張忭與張巡同死睢陽南, 霽雲斷指,忭亦截一指以自誓,竟死節。後人立廟祀 之。

炎帝廟

編輯

廟在隨州厲山。《九域志》:「厲山,炎帝生處。」

寇萊公祠

編輯

祠在荊州府公安縣北油河堤街。宋天聖間,萊公歿 於貶所,喪次公安民插竹掛紙祭之,逾月,枯竹筍生 成林,建祠祀之。

向王廟

編輯

廟在歸州東。相傳東陽人向輔,隋大業初於所生地 穿山鑿石,顯著靈異,後人祀之。

鹿門廟

編輯

廟在襄陽府治鹿門山。隨郁以侍中從光武幸犁丘, 與光武俱夢見蘇嶺山神。後光武封郁襄陽侯,使立 蘇山神祠,刻二石鹿夾祠前,人謂之「鹿門廟。」

南嶽廟

編輯

廟在衡州府衡山縣赤帝峰下。自唐虞三代舉望祭 之典,秩視三公。唐開元間,封嶽神為司天王。宋祥符 時,加尊號曰司天昭聖帝。明始正號曰南嶽神。

普濟廟

編輯

廟在寶慶府城東八十里,宋皇祐間建。寶慶間應祈 賜額「普濟。」

三閭祠

編輯

祠在常德府東二里。五月五日競渡,以祀屈原。

《八閩通志》

編輯

武功廟

編輯

廟在仁壽里龍源。宋紹聖間,朝請大夫蕭磐嘗在梧州,值風濤之險,遙見江滸有廟,默禱之。雲霧中彷彿 見三人出,風遂息。磐感其靈貺,拜謁祠下。其神果三 人:曰「敕封感應將軍」,曰「敕封靈應將軍」,曰「敕封威應 將軍」,皆紫袍金帶,儼如向舟次所見者。遂錄其封爵 以歸,立祠於所居主山之後祀焉。給租米一十五石, 為香燈之費。

《福建通志》

編輯

漢閩越王廟

編輯

廟在福州府閩縣嘉崇里釣龍臺西,祀閩越王無諸 左右二王,相傳王二將也。唐大中十年建。宋宣和初, 浙寇竊發,連陷數郡。提刑俞向自建康領兵至閩,黃 蜂以數萬隨舟,二神現於雲端,境內帖然。乃大新祠 宇,建楹日,有青紅二蛇蜿蜒香幾間,向異而記之。明 洪武十年,布政葉茂禱雨獲應,疏聞。詔下禮官議,從 神故封,稱「漢閩越王之神」,參政瞿莊有《記》。廟籍田參 政唐澞有《記》。

廣應廟

編輯

廟在閩縣桑溪里,東山大乘寺南山峽間有二潭,下 潭廣六尺,深不可測。昔閩越王郢第三子有勇力,號 「白馬三郎」,射中大鱓於此。土人因為立廟,祈禱輒應。 宋慶曆中旱,郡守蔡襄為文禱於廟,讀畢大雨。命知 縣賈大沖新其祠,文學范宗韓為「記。」紹興中,大雨夜, 水暴出,聲聞數十里。詰朝,有石高可二丈,峙廟後如 堵。紹定間,增封孚佑王。淳熙八年,郡守陳塏禱雨有 應,因歎曰:「土俗疑傳以鱓為靈,不知王親殺鱓以為 靈也。神能體天以福善,沛利澤以蘇焦稿。」遂改為善 溪。時曾鞏有《禱雨文》。

靈濟宮

編輯

宮在府城南積善里之梁山。祀南唐江王徐知證、饒 王徐知諤。證兄弟嘗將兵至閩,郡人德焉,祀之。明末 樂十四年,有禱靈驗,命拓其址重建,封為「真人。」五歲 一遣官致祭,賜袍,後惟藩司代之。

東嶽行宮

編輯

宮在東門外易俗里,即偽閩所建東華宮之泰山廟。 宋大中祥符間,寖廣其制。明崇禎年間重修四座。一 座祀二十四司,二座祀雷將,三座大殿,四座祀泰山 尊神。

烈威祖廟

編輯

廟在使君橋之北。神姓陳,與其二弟名諱俱不傳。生 五季末,一門以貞義自持,沒能為民禦災捍患,禱無 不應。宋時累封並為侯。

會應廟

編輯

廟在閩縣左三坊,舊為靈澤廟,號五龍,配以方色。相 傳偽閩時建。宋皇祐中,邑人以禱雨,澍雨大至。北位 黑龍,鱗甲猶帶池萍。紹聖四年,郡守溫益修其廟。乾 道三年,郡守王之望請於朝,賜額「靈澤。」閩令丁長卿 《記》。淳熙十四年,安撫使賈選奏改今名。

振遠安福行祠

編輯

祠在府治北,相傳北鎮之神也。宋嘉泰初,建於北城 樓上。元季海寇攻城,廉訪司掌書記曲時敬領兵擊 之,禱於神,不許。與戰,果不利。明日再禱,許之,遂大勝。 時敬乃大新祠宇於門之東。明洪武初,增築城樓,乃 遷於時敬舊宅。里民有禱輒應。

靈溝廟

編輯

廟在郡城南郊外下鄭洋。元至正間,溪水泛溢,忽一 木像乘浮槎往來洪溝者數日,鄉人異之,乃登於巨 石上。是夜裡中父老咸夢一緋衣神謂云:「吾素習岐 黃,今當廟食茲土,以福汝等。」翌日各言所夢皆同。即 其處立廟。凡疾疢瘡瘍,有禱輒應。

馬仙廟

編輯

廟在候官縣十五都甘蔗洲上。廟中有井名龍淵,歲 旱不竭。按:馬仙生建安縣將相里,適人一歲夫亡,誓 志不二,紡績養姑。每跣足出入,遇溪暴漲,無舟可渡, 張傘仰置水上,乘之以濟。眾盡駭異,語人曰:「我有姑 在,終其天年。」即仙去。閩人像祀之。馬坑江上亦有廟, 舟航遇風,多著靈異。

祠山廟

編輯

廟在府治南,法雲寺東。神姓張,名渤,吳興人,或曰武 陵龍陽人。生西漢末,游苕、霅之間,卒而為神,顯於廣 德州之橫山。閩祠已久,頗著靈跡,郡人祀之。明成化 十八年,鎮守太監陳道重修建。

剛顯廟

編輯

廟在烏石山之巔,祀唐處士周朴。宋紹興初,丞相張 浚謫福州,將遊雙峰,夜夢一僧與一金紫人及白袍 士來謁。翌日登山,見三人容貌如夢,異之。三人者,朴 與觀察使李瓚、雙峰僧懶安也。後浚帥閩,復遊烏石, 乃疏於朝,賜號「剛顯。」郡人鄭昂為記,後歲久祀廢。

昭利廟

編輯

廟在越王山之麓。神為唐觀察使陳巖長子。乾符中, 黃巢陷閩,王憤唐室衰微,慨然謂人曰:「吾生不鼎食 以濟朝廷,死當為神以慰人望。」及歿,祀於連江演嶼宣和二年,祀今所。五年,給事中路允迪使三韓,涉海 遇風濤,賴神以濟。歸上其狀,詔賜今額。建炎初,寇犯 城西,吏民奔走,乞救於神。俄頃,雨雹交下,盛夏如冬, 平地水深尺許,賊遂驚遁出連江,欲肆剽掠,見士馬 雲布,眾駭而去。宋宗正嗣濮王仲湜為之記。

顯應廟

編輯

廟在閩縣飲井山西麓。神姓陳名礹,初與其弟觀察 使巖同廟祀於里之盧川。宋嘉祐間遷今所。開禧、嘉 定間,蝗旱疫癘,邑人禱之,累著靈應。寶慶初賜額曰 「顯應。」開慶初,封礹曰仁濟侯,巖曰惠濟侯。侍郎陳益 記之。

閩山廟

編輯

廟在郡城西南文儒坊內。建自前代。明正統間有司 重修。萬曆三十一年,福建左布政使王恩民移檄本 府,歲致春秋二祭。神姓卓,名祐之,宋景祐元年進士。 廟其故宅也。建炎三年建寇猖獗。端平中邵武山寇 發,重慶中汀寇發。神著靈異,現於雲端。賊眾咸驚怖 而遁。守臣朱良驥、運判諸葛有聲先後各以事聞,詔 加封為廣利威顯侯,賜額曰《靈應》。

顯靈廟

編輯

廟在府城西南勝平里。神姓林名僾,里人也。宋康定 間,浙西寇鄂鄰倡亂,由海門入窺福州。僾與其子衎 傾貲招募,分隊守隘。賊至,大破之。官軍掩為己功,僾 曰:「吾為保鄉井計,豈與卒伍爭?」衎曰:「父子出萬死以 擊賊,今為官軍所奪,縱生不封侯,死必廟食耳。」仰天 而逝。僾亦尋卒,鄉人哀而祀之。自是大顯靈異,有禱 輒應。轉運司以狀聞,賜今額。咸淳間,封僾曰「福恩侯」, 衎曰「協惠侯。」

通濟王廟

編輯

廟在閩縣光俗里。宋嘉定初建。神姓林,名浦,唐末避 地海濱,多鑿井以給行人,因謂「林公井。」及卒,甚著靈 應,里人祀之。有司上其禦災捍患之功,賜今號。

順懿廟

編輯

廟在古田縣東三十里臨水洞。神姓陳,閩江南下渡 陳昌女也。嫁劉杞,卒年二十四。臨水洞有巨蛇為祟, 神現朱衣,執劎索白蛇而斬之,鄉人遂立廟於洞。

昭顯廟

編輯

廟在閩清縣梅川。明洪武初建,永樂間火,至正統六 年重建。相傳神姓陳氏,事王審知有功於閩,民為立 廟。五代末,宋咸平初,累修建。天聖間,淫雨水溢,民居 高陵皆墊溺,廟在下乃獨完。初曰梅川侯,紹興初賜 額「德威」,後累封保寧感應靈祐公。

顯應廟

編輯

廟在長樂縣南八都,亦名「植柱廟。」開元中,有神降於 察山之陰,乘大木泝湍流而上。漁者林生負以趨下, 復泝而至,如是者三,心異之,取置石室下,遠視之若 植柱,遂以名廟。嘗有洪氏女浣紗,見水中浮若銀巵 者,褰裳探之,水漸深,為蛟所吞。其家訴於神,不終日, 雷雨暴作,刳蛟於水濱,得女屍蛟腹中。洪氏感涕,虛 其居,刻所取木為像祠焉。景祐中,縣尉王侯以禱雨 獲應,更立廟宇。紹興初,賜額「顯應。」慶曆中,潘奎為《記》。

金吾祖廟

編輯

廟在縣東北隅大宏里。唐開元中,里有林通伭多善 行,後卒,人莫知其為神也。宋初有寇自梅江而上,鄉 人見神,樹旗幟禦之,寇遂退。是日降靈於人,自述其 平生履歷,以及父母妻子,靡不詳悉。土人祀焉。後封 為「金吾顯通王。」

英顯廟

編輯

廟在連江縣南新安里兌峰。神姓蕭名孔沖,字仲謀, 建安人。五代唐莊宗時中甲科,不樂仕進,削髮為僧, 志行堅苦,能伏虎豹,沒而邑人祀之。宋靖康初,建寇 葉儂逼縣境,神兵見於羅崙,賊遂遁去。紹興間,海寇 掠荻蘆寨,神復現異九龍江,累封昭烈正順公。寶祐 元年大旱,鄉人禱雨隨應。元賜今額,明洪武十八年 重建,學士吳沈「為《記》。」

大小亭廟

編輯

廟在二十七都江口。晉時有黃助兄弟二人,漢黃香 之孫。遇風覆舟,兄弟連臂浮於江岸。夜則畫沙成字, 表其履歷。復夢鄉人曰:「為我南山作墳,北山立廟,吾 能辟災降福。」如其言,里無虎豹之患,建鹽亭獲其利。 人號兄廟為大亭,弟廟為小亭。

靈顯廟

編輯

廟在省魁坊內。神姓黃名孟,字叔達,句容人,唐初遊 閩,沒於邑。宋紹興間,海寇朱明為虐,神見夢於人,示 其默祐,未幾寇平。景定間賜額,咸淳初封福惠侯。又 縣治東欽平下里亦有廟,明永樂十七年建。

昭利廟

編輯

廟在永貴里。神姓陳。唐觀察使巖之子。黃巢亂,神憤 激而死。後累著靈應。宣和間。睗廟額累封「協靈褒應 惠顯」,子姓九人皆賜「烈侯。」

===忠烈王廟===廟在羅源縣治西二里許。神姓陳名霸先,本縣霍口 里人,五代末為王審知先鋒,忠義勇略,嘗追賊至白 塔嶺,馬踣而死,由是顯靈。邑尉程成立廟祀之,宋時 敕封「武寧忠烈王。」

威顯廟

編輯

廟在永福縣東南二里許。神姓陳,諱必勝,漢丞相平 之後,家於閩城烏石山。兄弟九人皆著奇節,沒為神 顯靈,廟食於此。唐永泰二年,邑初置,溪潦暴漲,有若 枯木上者數四,乃洑口祠所立神之刻像也。邑人柯 氏取之,即今廟之址,累石為屋,祀焉。民禱祠,或樵牧 過者,往往石室中獲錢。宋開寶中,號洑口通靈護境 廟紹興賜額「威顯」,後封靈貺侯。嘉祐七年,鄉貢進士 黃彝為記。

都巡感應廟

編輯

廟在福清縣治西隅。神姓許名忠,建安人。唐末為威 武軍都巡簡使,屯兵福清,以備寇盜。乾符五年,黃巢 圍福州,神夢天使唐葛、周三將軍助己攻討。明日決 戰大破之,巢兵退廣南,閩中遂安。明年卒。人思其功, 為立祠,請於朝,額曰「感應。」

靈著王廟

編輯

廟舊名「威惠」,在福清縣治西隅後王山。神姓陳,名元 光。唐永隆初,以鷹揚衛將軍隨父陳政戍閩征蠻,鎮 撫漳州,討賊戰沒,封王,立廟漳浦縣,春秋有司致祭。 宋時縣人於漳浦請神香火,祠於縣前王巷,英靈顯 赫,自遷於後王山立廟,因名北溪。

鳳山通靈廟

編輯

廟在惠安縣鳳山。吳時人,神姓黃。宋時海寇入界,神 所居前後嘗聞鑼鼓聲,旗幟羅列,賊不敢犯。聞於朝, 封「順濟侯。」

樂山廣福王廟

編輯

廟在永春縣十五都。其神甚靈,宋襄禱雨有應,以狀 聞,封善利王,尋加《廣福》。

葉公祠

編輯

祠在建寧府城內尚書坊,俗名富沙廟。神姓葉,諱顥。 唐武德初為建州刺史,捍寇卒。貞觀初民為立祠。舊 在長慶館,有溪潭,春水暴漲,為居民害。一夕風雨冒 其上,潭為沙石所塞,人謂神力雲。明洪武初,詔有司 春秋致祭。

漢壽亭侯廟

編輯

廟建安縣六門俱建。廣德、「通仙」二門不設,而寧遠門 右廟尤靈應。

廣武王廟

編輯

廟在將相里之南,乾符間封。先是祠燬,神自托於鄉 民,雲「有錢一倉。」掘其處,果得土木之費,不假外求。又 名錢倉廟,今存。

宋石磯大廟

編輯

廟在甌寧縣禾吉里。中殿孚濟侯蔣姓兄弟五人,值 黃巢起,仗劍一呼,民不敢從亂。今有試劍石在,五代 樹立廟,卜基未定,俄霣五石,因而作廟曰:「石磯。」石殿 廣惠侯林必興,左殿昭衛侯張暹俱顯靈應。

錄事祠

編輯

祠在建陽縣興賢里之蓋竹,神姓陳名。請幫助識別此字。為嘉禾縣 錄事。唐貞元中被讒,與三子同時遇害,邑人立廟祀 之。元豐中封威惠公,屢著靈爽。紹興中,加封妻黃氏 慈懿夫人,三子封協義、協信、協濟侯,至今顯應。

東平王廟

編輯

廟在興賢中里橫塘嶺,祀唐御史中丞張巡。明正統 間,沙寇將攻城,先焚神廟,忽大雨如注,賊自覆潰。鄉 人陳善安、王雅追擊之,聞空中金鼓聲,追斬千五百 人,生擒數十人。

鎮國王廟

編輯

廟在治南隅。唐宋屢封鎮國廣武威王。妻王氏,封荊 國順應妃。明嘉靖燬,故座忽產紫桐一株,十載成合 抱。己未應夢於知縣王,遂斷桐為像,復廟祀。

東嶽廟

編輯

廟在崇安縣西門外右廡,祀唐張巡。傍有楊太保,因 捨身立化於此,像尚骨立。

李指揮使廟

編輯

廟即慈惠廟,「一在豐陽里,兄弟三人,曰林,曰楫,曰槐。 唐乾符禦黃巢,敗之,追至建陽,被執不屈死。邑人具 棺衾葬之。忽墓圮於水,泝流而上,至竹湖山下,水推 沙石埋之,鄉人因立祠。」宋寶慶元年,亡卒葉勝倡亂, 縱火焚市,將及廟,俄而雷雨大至,火隨滅,群盜駭散。

唐義武廟

編輯

廟在瑞巖寺之西。神一姓唐,一姓葛,一姓周,皆扣冰 佛護法。前後巨寇屢發,輒顯靈異,使自滅息。鄉民翁 錫,被眾煽惑作亂,錫入寺,神攝之,自投烈焰中。官兵 至,眾皆潰散,正應「扣冰佛五百年百里無災」之讖。

莊武王廟

編輯

廟在南平縣西峽陽里,祀唐閻汝明。汝明邵武人,為 唐使還,舟過鯤潭,樂其山之勝,曰:「吾沒後,當廟食於此。」舟再至,溺死於潭,屍踰月不朽。人立廟祀之。

唐田王廟

編輯

廟在永安縣治南門外,祀唐李肅。肅字行中,陳州人。 唐世以功封田王。建中間奉命征不庭,卒與賊遇,後 兵不繼,王力戰而死。屍浮水上,彌月不變。鄉人殯殮 而祀之。其配享五神,皆裨將也。

東岱廟

編輯

廟在汀州府武平縣新城街,祀唐張巡。明正德間,寇 攻城七晝夜,得神陰助,立祠祀之。

錢妃廟

編輯

廟在興化府木蘭陂上。妃築陂不就,投水而沒。邑人 祀之,不忘刱始之功焉。宋景定初,封惠烈協順夫人。 廟後崇功祠祀十四家,皆當時捐金佐費者。陂下二 里許有廟,妃溺水時,屍流至此,香聞山下,鄉人祠焉, 號香山宮。每風雨夕,隱隱見雙燈自山過木蘭,故老 傳為四娘巡陂雲。明鄭善夫詩:「滄海未銷錢女恨,路 人惟誦《李侯碑》。秋深極浦生寒水,神至靈風滿素旗。」 蓋謂此也。

陳侯靈顯廟

編輯

廟在涵江,為陳侯應功建。侯莆人,少慷慨,嘗勸陳洪 進納土,使閩人得免。兵革。後遊洋寇作,有詔就近調 兵,侯詣軍前任先鋒,鏖戰而沒。寇平,鄉人壯其忠勇, 祠祀之。後嘗擁神旗助里人觀察使陳淬討賊有功, 又嘗護鹽艘,免沉沒。雨暘隨禱隨應。宋淳祐間,賜廟 額,歷元、明屢加封號,鹽場官春秋致祭焉。

長壽靈應廟

編輯

廟在府城內左廂衙後。神姓陳名寅,唐觀察使陳巖 姪。後巖仕閩,遂家於莆,好善樂施,里人德之。年九十 餘卒,未卒。《日歷》言《五紀》,事後皆驗。宋初嘗助僕射陳 靖討賊,賊見旗幟皆署「長壽」字,遂敗。僕射以聞,敕封 護國孚惠顯佑長壽聖王,建廟祀焉。後屢著靈異,賜 額加封。

惠應廟

編輯

廟即今太平社也,亦名仙水行宮。宋乾道初,賜今額。 淳熙間,封永利侯。一云:漢時只一古廟,名「龍津」,其中 井泉靈異,胡道人修真於此,何氏九子往謁之,因飲 是水,眼盡開。梁太平初建此,因以名廟。歷經郡人元 陳祖保明、郎中顧孟喬、尚書康大和捐募重修。

顯應侯廟

編輯

廟在壺公山。昔陳、胡二仙隱此後羽化,鄉人祀之。宋 大觀初,郡人禱雨數應。紹興初,郡守張宗臣、知縣傅 丑上其靈跡,封為顯應廟。淳熙間旱,知縣張少英禱 雨復應。因建拜壺亭,塑陳、胡二仙像。

廣濟王廟

編輯

廟在大蚶山。昔海溢,有物如瓦屋,乘潮而來。崎頭故 老云:「宋初,海中漂數百根大木,盡刻羅字,鄉民獲之, 斧砍愈現。忽見一人峨冠黃袍,呼眾告曰:『我羅仙子 也,卜居此地』。」於是眾為建廟,商舟往來必禱焉。南唐 封廣濟王。

朱醫廟

編輯

廟在黃石,不知何許人,以醫顯,尤神於眼科。宋端平 間,上病瞖,嘗召入禁中,一撥瞭然,賜冠帶銀鈔。邑人 府判戴釗,因㩦入莆,寓黃石錦園,無幾卒,異香七夕 不散。里人禮葬,其所居地,忽產一樟,未久成抱,用雕 像以祀,稱「朱醫先生。」迄今病眼者供奉之,無不立愈。

壯烈祠

編輯

祠在僊遊縣東街,祀明邑人魏昇。昇字大臨,父廣淵, 以千金聽其結客,學擊劍馳槊。明弘治辛亥,漳寇謀 越仙遊,劫涵江,昇受兵往扼之,寇憚不敢進。庚午復 至,昇登陴免胄示之,寇遁去,昇躡其後,斬獲甚多。正 德丁丑,流寇薄城,昇挾其子瑞周並所部林德泰等 十餘人,持劍盾護城。寇覘其少,蹴之城西半里山下。 昇橫槊犯陣,手格殺數十人,而瑞周與所部卒並死 之。昇被十餘創,轉鬥益疾,賊愕視,披靡遁。昇復逐北 數十里歸,以創重伏床,呼殺不絕,逾十日死。郡守馮 馴自為文遣奠,立祠祀之,以其子瑞周配,少保林俊 為《記》。昇沒後,遇邑有警,人嘗見其擐甲勒馬追賊,其 精靈至今不泯雲。

順濟宮

編輯

宮又名「臨水宮。」神姓陳,江南下渡陳昌女也。在福寧 州西門外迎恩亭右。舊在夫人橋傍,明成化十六年 徙建今所。凡祈嗣保嬰,俱禱於此,無不靈驗。

《四川總志》

編輯

江瀆廟

編輯

廟「在成都府城內南門西,隋開皇二年建,唐天寶六 載重修。祀南瀆大江之神。」

五龍廟

編輯

廟在治東。相傳獻王入蜀,至嘉州,江漲,舟不得上,禱 於神,得濟,乃廟祀焉。神金姓,一雲即竇禹鈞。

大禹廟

編輯

廟在茂州治東。酈道元云:「廣柔縣右石紐鄉,禹所生也。郡人以禹六月六日生,是日薰修祼饗,歲以為常。」

張桓侯廟

編輯

廟在重慶府長壽縣治西。宋大觀中,邑人於祠前得 三印及珮鉤刁斗,上鐫「飛」名。

百神廟

編輯

廟在保寧府梓潼縣治南。唐咸通間,吳行魯統師過 此,見斷碣有「右卿相」名,遂心禱之,願蕩除蠻寇,果大 捷。乾符三年,為立廟。

五丁廟

編輯

廟在梓潼縣治北十二里。五丁開劍,路通秦女拔蛇 山摧,丁與秦女俱死於此,立廟祀之。

金川廟

編輯

廟在富陽縣。《九域志》云:「鹽井神也。」井主梅澤。梅本彝 人,見石上有泉,飲之鹹,遂鑿石百尺泉上出,煎之成 鹽。梅死,廟祀之。

神女廟

編輯

廟在巫山縣治西北,廟扁曰「朝雲。」唐李義山有詩:「一 自高堂賦成後,楚王雲雨盡堪疑。」

李龍遷廟

編輯

廟在龍安府治東牛心山上。龍遷稱藩於梁,有惠政, 民立祠祀之。洪武間,賜「龍陽李公廟。」

武侯廟

編輯

廟在府治東一百里。初祀鄧艾,宋知州洪咨夔毀其 像,更祀武侯。告其民曰:「毋事仇讎而忘父母。」

普惠行祠

編輯

祠在鹽亭縣治東八十里。祠下有小潭,旱不涸,雨不 溢,祀李冰。

豐澤祠

編輯

祠在蓬溪縣治東。宋李洪生有神異,歲凶,捐貲活十 萬家。及卒,人為立祠。崇寧間,賜號曰「豐澤。」

火神廟

編輯

廟在嘉定州治北竹溪橋畔,郡人禳火於此。

峨山祠

編輯

祠在峨眉縣治北。宋以來為東嶽廟。嘉靖中,知州陳 嘉言改祀三峨之神。

孝女祠

編輯

祠在犍為縣城南二十里,「孝女渡淑先雄投江抱父 屍」處也。

土主廟

編輯

廟在雅州名山縣治西一里,神姓花,丹稜人,敬定弟, 俗呼「三郎。」水旱禱之必應。

花卿廟

編輯

廟在眉州治西,祀唐花敬定,本長安人,至德間從崔 光遠入蜀,討段子璋有功,封嘉祥縣公。後又平寇,單 騎鏖戰,已喪其元,猶騎馬荷戈,至東館鎮,下馬沃盥 浣紗,女語曰:「無頭何以盥為?」遂僵仆。居民葬之溪上, 歷代廟祀之。

青衣神祠

編輯

祠在青神縣治北。昔蠶叢氏服青衣,教民蠶事,立廟 祀之。

《廣東通志》

編輯

南海神廟

編輯

廟在廣州府東南八十里,創自隋世。唐天寶中,封廣 利王。宋康定二年,加號洪聖王。皇祐三年,以儂寇西 遁,賴神功,加號「昭順。」紹興七年,復加「威顯。」元至元中, 加號廣利靈孚王。明洪武三年,始封曰「南海之神。」春 秋二仲月壬日,遣官致祭。六年,復賜黃金香盒重一 十六兩,以答神貺。

大忠祠

編輯

祠在舊山川壇左,今番禺縣後。明初黃哲、李德、趙介、 孫蕡、王佐五人南園故址。嘉靖間,御史吳麟建,祀宋 信國文天祥、丞相陸秀夫、越國張世傑。有司春秋二 仲上旬致祭。原置祭田二頃六十四畝零,租銀九十 餘兩。崇禎間,巡撫葛徵奇增修,規模宏敞。

著靈祠

編輯

祠在清遠縣東北。其神姓張,後岡人。少靈異,死而為 神。旱疫祈之多驗。宋封為「著靈將軍」,久廢。明萬曆中, 復著靈顯,因重修其祠。

虞帝廟

編輯

廟舊在韶州府岡嶺。《唐謝楚碣》云:「故老相傳,舜南巡 狩,曾作樂於曲江磐石上,故石號韶,而府以韶名。宋 嘉定間,提刑廖德明刱祀,配以皋陶、稷、契、益明」正統 二年,知府湛禮重修。嘉靖中,知府彭大治始遷於城 東。每歲二祭。

孝女祠

編輯

祠在歸善縣西五十里。按《孝女》,梁大同中沙河民陳 志年八十,獨一女。志卒,女哀毀過甚,葬畢亦卒。廣州 刺史蕭譽為之祠曰「孝女。」南漢封昌福夫人,禱雨有 應。明嘉靖間,提學副使魏校始正其名曰「孝女祠。」翟 宗魯增建門宇。

===三江廟===廟在瓊州府樂會縣博敖都,宋天聖中建。明洪武三 年,知縣王恩恭以其能禦災患,奏入「祀典。」

福濟廟

編輯

廟在羅定州譚含埠。明成化十二年耆民陳宗仁等 建。俗呼「大人廟。」祀明都御史楊信,以報其當年保障 之巨功。

《廣西通志》

編輯

唐帝廟

編輯

廟在桂林府城東堯山下。按開元二年衡岳道士軒 轅彌明詩有「祖龍開國盡遐荒,廟建唐堯鎮此邦」之 句,則知秦世已置祠矣。宋淳熙二年,經略使張栻重 修,立《廟田碑記》。有田三百百十八畝,坐落靈川縣白 石潭,高建莊後,廟壞田荒。元皇慶間,憲副余璉修廟, 清復田租。至明時,田復散沒。

關將軍廟

編輯

廟一在朝京門外,榕樹門上。一在城東。明巡按朱炳 如以古田韋銀豹越城隙處新建,以示鎮壓。

靈澤廟

編輯

廟即海陽廟,湘、灕二水發源處。宋乾道間,桂州經略 使范成大請封「靈澤侯」,每歲以九月九日祭。

二妃廟

編輯

廟在全州城南一里。漢初平元年建,唐元和九年重 修。二妃,堯女、舜妻也。

嘉應廟

編輯

廟在平樂府城北木樑塘之東。祀宋御史周渭。宋時 敕封「靈濟忠祐惠烈王。」

普安廟

編輯

廟在平樂縣樂山里。姓莫,名國麟。宋時有武功,咸寧 間封「昭慶靈應侯。」

東山祠

編輯

祠在梧州府藤縣浮金亭之巔,宋紹聖初建。祀唐衛 國公李靖。祠有《上西嶽王書碑刻》,現存。

孔公祠

編輯

祠在懷集縣治西,為廣東南海孔端建。每歲清明、中 元、十月,俱與厲壇同日祭。明崇禎年,知縣李,偕邑人 重修。按《縣志》云:「端管領軍兵巡海,忽遇靈風,吹落懷 集,遂僑居二十餘年。嘗有陰兵護境,馬、駱二姓為之 刱祠。」據此,固荒唐誑俗之舉也。

淥樓廟

編輯

廟在南寧府治西南五十里山麓間。宋皇祐中,邕守 姓吳者,亡其名。時寇作亂,吳與子三人力戰不克,俱 死之。邕人立廟祀之。明宣德間,知府李晟修葺。

伏波廟

編輯

廟有二:一在府城西岸一里,一在橫州東六十里烏 蠻灘上。漢馬援征交趾,駐兵於此,人立廟祀之。明洪 武初,遣翰林編修王廉、吏部主事林唐臣封安南,又 詔以漢伏波將軍馬援昔討交趾,立銅柱為表,其功 甚大,命廉就祀之。廉至橫州之烏蠻灘,見其廟頹毀, 乃令州民葺祠而後致祭。新建伯王守仁謁廟有詩。

柳侯祠

編輯

祠在柳州府城東,舊名羅池,祀唐刺史柳宗元,有《韓 愈碑》。明永樂間,將軍韓觀駐車是地,夜夢一人愨頭 來謁,覺而問之,有答者曰:「此柳侯之神。」公往謁祠,見 其頹圮,乃命工重修。嘉靖間,知府楊琅重建。

雷塘廟

編輯

廟在柳州府雷山,兩崖雷水出焉。能興雲氣,作雷雨。 邑人因依塘立廟,禱之輒應。唐柳宗元有《禱雨文》。

《雲南通志》

編輯

五靈廟

編輯

廟在雲南府城南門內,祀唐葛、周三真君及崇寧至 道真君、清源妙道真君,合稱「五靈。」按崇寧真君即關 壯繆,清源真君即隋嘉州太守趙昱。其唐葛、周三真 君,相傳為周厲王時三諫官,棄官遊吳仙去者。又有 蜀漢鎮東將軍趙雲,亦附祀於廟,別稱為「碧山土主。」

大靈廟

編輯

廟在城隍廟東,即土主廟。神為摩訶迦羅蒙氏城,滇 時建廟,其像乃蜀匠羅都道太所造。有天竺僧菩提 巴坡,以祕咒丹書納像中,復以手中菩提念珠一枚, 種之庭前成樹焉。其神屢著靈異,滇人奉為土神,村 邑處處奉之,獨在官渡者,靈異與府廟同。

二忠祠

編輯

祠在石屏州。楊、李二都督戍石屏,戰沒於陣,歷有靈 異,土人立祠,春秋祀之。

龍驤將軍廟

編輯

廟在澂江府江川縣北三十里。明成化年,有虎為患, 太監錢能禱神獲虎,因新其廟。

風伯祠

編輯

祠在大理府城西北五里,明嘉靖中,僉事彭謹因暴 風建。「冬至後戊日祭。」

福民廟

編輯

廟在府城北三十里。相傳:昔鄉人有貧不能耕者,一青牛代之耕。耕已,入廟,遂不見。廟後但有龍馬蹄跡 雲。

神寶泉廟

編輯

廟在府城南五里。其地有三泉,湧水灌溉,廟神有祀。 明嘉靖間,廟焚,泉因之閉。郡民白其事於官,新之。明 年,泉復出。

伏波廟

編輯

廟在府城南龍尾關。相傳武侯駐兵濞水,一軍皆瘖, 因禱伏波,即此廟也。

黑水龍神廟

編輯

廟在雲龍州瀾滄江涯。先是,渡者多溺,立廟遂無患, 歲以春秋致祭。

西龍潭祠

編輯

祠在鶴慶府城西,其下又有「龍寶」、黑龍、白龍、吸鐘諸 潭,祠以七月九日祭。

城隍古廟

編輯

廟在劍川州南一里。元世祖出石門關,至劍川,屯兵 廟左顯有靈異,封為「城隍之神。」

崔君廟

編輯

廟在劍川州南三里,祀唐\「長子令崔府君字子玉,元 時顯應於此,歲四月八日祭之。」

《貴州通志》

編輯

康太保祠

編輯

祠在貴定縣城北十里,祀宋康保裔,常為高陽關都 部署,死于軍,為神顯靈,天旱禱雨立應。巡撫郭子章 建祠,張鶴鳴重修。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