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三十四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一百三十四卷目錄
僧部列傳十
梁二
僧護 法悅
僧盛〈附法欣 智敞 法冏 僧護 僧韶〉
慧簡 道融
僧韶〈附法朗 法亮〉 智欣
法護〈附智遠 僧達〉 慧超
慧約 僧密
曇准〈附智深〉 道超〈附慧安〉
僧喬〈附僧整 寶淵 慧濟 慧紹〉 慧開〈附曇儁〉
明徹 法開
道宗〈附法敞〉 寶淵〈附法文 法度 法護 道興〉
僧詢〈附道遂 道標〉 慧超
僧遷 僧副
慧勝〈附慧初〉 道珍〈附法歸 慧景〉
法聰 法常
法京 法懍
神異典第一百三十四卷
僧部列傳十
編輯梁二
編輯僧護
編輯按《高僧傳》,「僧護,本會稽剡人也。少出家,便剋意苦節, 戒行嚴淨。後居石城山隱嶽寺,寺北有青壁,直上數 十餘丈,當中央有如佛燄光之形。上有叢樹,曲幹垂 陰。護每經行至壁所,輒見光煥炳,聞絃管歌讚之聲。 於是擎爐發誓,願博山鑴造十丈石佛,以敬擬彌勒 千尺之容,使凡厥有緣,同睹三會。」以齊建武中,招結 道俗,初就彫剪,疏鑿移年,僅成面樸。頃之,護遘疾而 亡。臨終誓曰:「吾之所造,本不期一生成辦。第二身中, 其願克果。」後有沙門僧淑,纂襲遺功,而資力莫由,未 獲成遂。至梁天監六年,有始豐令吳郡陸咸罷邑還 國,夜宿剡溪,值風雨晦冥,咸危懼,假寐,忽夢見三道 人來告云:「君識信堅正,自然安隱,有建安殿下,感患 未瘳,若能治剡縣僧護所造石像,得成就者,必獲平 豫。冥理非虛,宜相開發也。」咸還都經年,稍忘前夢。後 出門乃見一僧云:「聽講寄宿,因言去歲剡溪所屬建 安王事,猶憶此不?」咸當時瞿然,答云:「不憶。」道人笑曰: 「宜更思之。」仍即辭去。咸悟其非凡,乃倒屣諮訪,追及 百步,忽然不見。咸豁爾意解,具憶前夢,乃剡溪所見 第三僧也。咸即馳啟建安王,王即以上聞,敕遣僧祐 律師專任像事。王乃深信,益加喜踴充遍,抽捨金貝, 誓取成畢。初,僧祐未至,一日寺僧慧逞夢見黑衣大 神,翼從甚壯,立於龕所,商略分數。至明旦,而祐律師 至,其神應若此。初,僧護所創,鑿龕過淺,乃鏟入五丈, 更施「頂髻及身相,克成鎣磨。將畢,夜中忽當萬字處, 色赤而隆起。今像胸萬字處,猶不施金薄,而赤色在 焉。像以天監十二年春就功,至十五年春竟坐,軀高 五丈,立形十丈。龕前架三層臺,又造門閣殿堂,並立 眾基業,以充供養。其四遠士庶,並提挾香華,萬里來 集,供施往還,軌跡填委。自像成之後,建安」王所苦稍 瘳,今年已康復王後改封,今之南平王是也。
法悅
編輯按《高僧傳》:「法悅者,戒素沙門也。齊末敕為僧主,止京 師正覺寺,敦修福業,四部所歸。悅嘗聞彭城宋王寺 有丈八金像,乃宋王車騎徐州刺史王仲德所造,光 相之奇,江右稱最。州境或應有災祟,及僧尼橫延舋 戾,像則流汗,汗之多少,則禍患之濃淡也。宋泰始初, 彭城北屬群虜,共欲遷像,遂至萬夫,竟不能致。齊初」, 兗州數郡,欲起義南附,亦驅逼眾僧,助守營壍。時虜 帥蘭陵公攻陷此營,獲諸沙門,於是盡執二州道人, 幽繫圉裡,遣表偽臺,誣以助亂。像時流汗,舉殿皆濕。 時偽梁王諒鎮在彭城,亦多少信向,親往像所,使人 拭之,隨拭隨出,終莫能止。王乃燒香禮拜,至心誓曰: 「眾僧無罪,弟子自當營護,不使罹禍。若幽誠有感,願 拭汗即止。」於是自手拭之,隨拭即燥。王具表其事,諸 僧皆見原免。悅既欣睹靈異,誓願瞻禮,而關禁阻隔, 莫由克遂。又昔宋明皇帝經造丈八金像,四鑄不成, 於是改為丈四。悅乃與白馬寺沙門智靖,率合同緣, 欲造丈八無量壽像,以伸厥志。始鳩集金銅,屬齊末 世道凌遲,復致摧斥。至梁方以事啟聞,降敕聽許,並 助造光趺,材官工巧,隨用資給。以梁天監八年五月三日,於小莊嚴寺營鑄匠本量佛身四萬斤,銅,融瀉 已竭,尚未至胸,百姓送銅,不可稱計。投諸爐冶隨鑄, 而模內不滿,猶自如先。又馳啟聞敕給功德銅三千 斤。臺內始就量送,而像處已見羊車。傳詔載銅爐側。 於是飛韛消融,一鑄便滿,甫爾之間,人車俱失。比臺 內銅出,方知向之所送,信實靈感,工匠喜踴,道俗稱 讚。及至開模量度,乃踴成丈九,而光相不差。又有大 錢二枚,猶見在衣絛,竟不銷鑠,並莫測其然。尋昔量 銅四萬,准用有餘,後益三千,計闕未滿。而祥瑞冥密, 出自心圖,故知神理幽通,殆非人事。初像「素既成,比 丘道招常夜中禮懺,忽見素所晃然洞明。詳視久之, 乃知神光之異。鑄後三日,未及開模。有禪師道度,梁 高僧也。捨其七條袈裟,助費開頂。俄而遙見二僧,跪 開像髻,逼就觀之,倏然不見。」時悅靖二僧相次遷化, 敕以像事委定林僧祐。其年九月二十六日,移像光 宅寺。是月不雨,頗有埃塵。及明,將遷像,夜有輕雲遍 上,微雨沾澤。僧祐經行像所,係念天氣,遙見像邊有 光燄上下,如燈如燭,並聞楗椎禮拜之聲。入戶詳視, 揜然俱滅。防寺蔣孝孫,亦所同見。是夜,淮中賈客並 聞大航舶下,催督治橋,有如數百人聲,將知靈器之 重,豈人致焉。其後更鑄光趺,並有華香之瑞。自蔥河 以左,金像之最,惟此一耳。
僧盛〈附法欣 智敞 法冏 僧護 僧韶〉
編輯按《高僧傳》:「僧盛本姓何,建業人。少而神性聰敏,加又 志學翹勤,遂大明數論,兼善眾經,講說為當時元匠。 又特精外典,為群儒所憚。故學館諸生,常以盛公相 脅。天監中,卒於靈曜寺,春秋五十餘。時有宋熙寺法 欣、延賢寺智敞、法冏、建元寺僧護、僧韶,皆比德同譽, 欣、敞並善經論,法冏兼精律部,韶、護以毗曇著名。」
慧簡
編輯按《續高僧傳》:「慧簡,不知何許人。梁初在道,戒業弘峻, 殊奇膽勇。荊州廳事東先有三間別齋,由來屢多鬼 怪。時王建武臨治,猶無有能住者,惟簡是王君門師, 專任居之。自住一間,餘安經像。俄見一人,黑衣無目, 從壁中出,便倚簡門上。時簡目開心了,但口不得語, 意念觀世音。良久,鬼曰:『承君精進,故來相試。今神色 不動,豈復逼耶』?」欻然還入壁中。簡徐起,澡漱禮誦訖, 還如常眠寐。夢向人曰:「僕以漢末居此數百年,為性 剛直,多所不堪。君誠淨行好人,特相容耳。」於此遂絕。 簡住積載,安隱如初,若經他行,猶無有人能住之者。
道融
編輯按《續高僧傳》:「道融,梁初人,住九江東林寺,篤志沉博, 遊化己任。曾於江陵勸一家受戒,奉佛為業。先有神 廟,不復宗事,悉用給施。融便撤取送寺,因留設福。至 七日後,主人母見一鬼持赤索欲縛之。母甚惶懼,乃 更請僧讀經行道,鬼怪遂息。融晚還廬山,獨宿逆旅。 時天雨雪中,夜始眠,見有鬼兵,其類甚眾。中有鬼將」, 帶甲挾刃,形奇壯偉。有持胡床者,乃對融前踞之,便 厲色揚聲曰:「君何謂鬼神無靈耶?速曳下地!」諸鬼將 欲加手,融默稱觀世,音聲未絕,即見所住床後,有一 天將,可長丈餘,著黃皮褲褶,手捉金剛杵擬之,鬼便 驚散,甲冑之屬,碎為塵粉。融嘗於江陵勸夫妻二人 俱受五戒,後為劫引,夫遂逃走。執妻繫獄。遇融於路, 求哀請救。融曰:「惟至心念《觀世音》,更無信餘道。」婦入 獄後,稱念不輟,因夢沙門立其前,足蹴令去。忽覺身 貫三木,自然解脫。見門猶閉,閽司數重守之,計無出 理。還更眠,夢見向僧曰:「何不早出,門自開也。」既聞即 起,重門洞開,便越席而出。東南數里,將值民村,天夜 闇冥,其夫先逃,夜行晝伏。二忽相遇,皆大驚駭。草間 審問,乃其夫也。遂共投商者遠避,竟得免難。
僧韶〈附法朗 法亮〉
編輯按《續高僧傳》:「僧韶,姓王,齊國高安人。幼願拔俗,弱年 從志,斂服道俗,恭敬師宗。美姿質,善舉止,情性溫和, 韻調清雅。好弘經教,名顯州壤,專以毗曇擅業。元徽 之初,始來皇邑,住建元寺,寬厚閑澹,不妄交遊。宋季 澆薄,體裁無准,物競目前,榮枯俄頃。韶閑房自守,狀 若無人。及齊氏開泰,禮教夙被,白黑鑽仰,講說頻仍。」 後學知宗前修。改觀《毗曇》一部,化流海內,諮聽之徒, 常有百數。齊文慧及竟陵王蕭子良雅相欽禮,清河 崔慧親從北面,諮承餘誨。以天監三年卒於住寺,春 秋五十有八。時建元。又有法朗,兼以慧學知名。本姓 沈氏,吳興武康人。家遭世禍,因住建業。大明七年,與 兄法亮被敕紹繼慧益出家,初住藥王寺。亮履行高 潔,經數修明朗。稟性疏率,不事威儀,聲轉有聞,義解 傳譽。集注《涅槃》,勒成部袠,而言謔調笑,不擇交遊,高 人勝己,少見齒錄。並卒於天監中。
智欣
編輯按《續高僧傳》:「智欣,姓潘,丹陽建康人也。稚而聰警,稟 懷變躁,率爾形儀,過無修整。年七八歲,世間近事,經 耳不忘。曾入棲靜寺,正值上講,聞《十二因緣義》云:『生 死輪轉,無有窮已』,便慨然有離俗之志。他日即就棲靜僧審禪師求出家焉。篤好博學,多習近事。師訓之 曰:『觀汝神明,人非率爾,所可習學,皆非奧遠,何耶』?答」 曰:「欲廣其節目,耳及具足。」後從東安寺道猛聽《成實 論》四遍,雖周未曾注記,結袟而反,亭然獨悟,莫與為 群,不交當世,無有因得參其門者也。及至講說,文義 精悉,四眾推服,聽者八百餘人。陳心序事,貴在可解。 不務才華,有異流俗,客問未申,酬答已罷,皆美其豐 贍,名重四海。齊永明末,太子數幸東田,攜諸內侍,亟 經進寺,欣因謝病鍾山,居宋熙寺,礭然自得,不與富 貴遊往。行不苟合交,不妄親䞋施之物構改住寺。以 天監五年卒,春秋六十一,葬於山墓。
法護〈附智遠 僧達〉
編輯按《續高僧傳》:「法護姓張,東平人。初以廉直居性,不耐 貪叨。年始十三,而善於草隸。其師道邕亦有清風,撫 其首曰:『觀汝意氣,必能振發遺法』。及至受戒,仍遭父 憂。居喪房內,經涉四載,不預法事。禮畢,羸瘠,不堪隨 眾。宋孝建中,來都遊觀,住建元寺。雅好博古,多講經 論。常以毗曇命家,弗尚流俗。言去浮華,不求適會。趣」 通文理,從其學者,百有餘人。齊竟陵王總校《元釋》,定 其虛實,仍於法雲寺建豎義齋,以護為標領,解釋膠 結,每無遺滯,物益懷之。遠有曠度,不交榮俗,凡所遊 往,必皆名輩。齊侍中陳留阮韜、光祿阮晦、中書侍郎 汝南周顒,並虛心禮待,未嘗廢也。自從天子至於侯 伯,不與一人遊狎,皎然獨坐,勗勵門徒,無營苟利,惟 以經數仁義存懷。以天監六年卒於住所,春秋六十 有九。時新安寺智遠、天保寺僧達,並以勤學有功。遠 幼懷清淨,守志不競,講說《大乘》,好修福務。達平和開 拓,頗自矜尚。
慧超
編輯按《續高僧傳》:「慧超,姓廉氏,趙郡陽平人。中原喪亂,避 難於鍾離之朝歌縣焉。初生之夕,神光照室。幼而簡 靜寡慾,已有成人之符也。八歲出家,從臨菑縣建安 寺沙門惠通。通素無業術,立行專樸。超直心祗順,奉 敬無怠,而外聽諸講,內精學業。時遇風雨艱辛,泥路 擁塞,不以為辭。嘗寓坐,有梵僧蓋不測之人也,一見」 嗟異曰:「斯人若不為五眾之傑,則為八州刺史。」兼敘 神光之瑞,如符契焉。遂廣採經部,兼明數論,並盡其 深義,朗若貫珠,名僧勝集,稠人廣座,紛綸飛伏,雍容 模楷,故早為皁白,挹其高軌。後南遊江左,住南澗寺, 僧宗見而善之,受《涅槃》等經,開拓條緒,略通幽致,歷 閱眾師,多所參涉。偏以無量壽命家吏部謝籥每稱 之曰:「君子哉若人也!」又善用俳諧,尢能草隸,兼習朱、 許,又工占相。自齊曆告終,梁祚伊始。超現病新林,情 存拯溺,信次之間,聲馳日下。尋有別敕,乃授僧正。戒 德內修,威儀外潔,凡在緇侶,咸稟成訓。天子給傳詔 羊車、局足健步、衣服等供。自聲教所被,五部憲章,咸 稟風則。帝以般若之義,真諦所宗,遍令化導,故諮質 鋒起,懸辨若流。又經聚徒都治,講《菩提心義》,論談之 暇,夜分未寢。忽見大力善神,形甚都麗,既而言曰:「當 率集問緣,共來餐受。」不言姓字,於此告辭。及就講之 辰,倏然滿座,容貌瓌異,莫有識者,竟席便散。其感跡 徵異為若此也。加以性好山水,亟異幽尋,而翼從之 聲,聞於數里。山人怪視,惟見超身,麛獵之徒,莫不自 息。天監年中,帝請為家僧,禮問殊積。初戒典東流,人 各傳受所見,偏執妙法。猶漏皇明御㝢,掇採群經,圓 壇更造文義,斯搆事類,因果,於此載明。有詔令超受 菩薩戒,恭惟頂禮,如法勤修。上復齋居空室,夢其勸 行戒品,面申讚悅,時共延美。而超鳴謙蹈禮,好靜篤 學。從之遊處,未覿慍喜之儀。加以形過八尺,腰帶十 圍,雍容高步,當時譽顯。帝又請於慧輪殿講《淨名經》, 上臨聽覽,未啟莊嚴寺園,接連南澗,因構起重房,若 鱗相及。飛閣穹隆,高籠雲霧,通碧池以養魚蓮,構青 山以棲羽族。列植竹果,四面成陰,木禽石獸,交橫入 出。又羅列童侍,雅勝王侯,剖決眾情,一時高望,在位 二十餘年。晚以陵谷互遷,世相難恃,因自解免,閉房 養素。以普通七年五月十六日,遷神於寺房。行路隕 涕,學徒奔赴。凡厥喪事,出皆天府。門人追思德澤,乃 為立碑。湘東王繹、陳郡謝幾卿各為製文,俱鑴墓所。
慧約
編輯按《續高僧傳》,慧約,字德素,姓婁,東陽烏傷人也。祖世 蟬聯,東南冠族。有占其塋墓者云:「後世當有苦行得 道者,為帝王師焉。母留氏夢長人擎金像令吞之,又 見紫光繞身,因而有孕,便覺精神爽發,思理明悟。及 誕載之日,光香充滿,身白如雪,時俗因名為靈粲。」故 風鑒貞簡,神志凝靜。撫塵之歲,有異凡童,惟聚沙為 佛塔,壘石為高座。七歲便求入學,即誦《孝經》《論語》,乃 至史傳,披文見意。宅南有果園,鄰童競採,常以為患, 乃捨己所得,空拳而返。鄉土以蠶桑為業,常懷悲惻, 由是不服縑纊。季父喜畋獵,化終不改。常歎曰:「飛走 之類,去人甚遠,好生惡死,此情何別?」乃絕羶腥。叔父 遂避於他里,恣行勦戮。夢赤衣使者手持矛㦸,謂曰「汝終日殺生,菩薩教化,又不能止,捉來就死。」驚覺汗 流,旦便毀諸獵具,深改前咎。約復至常所獵處,見麋 鹿數十頭,騰倚隨船,若有愧謝者。所居僻左,不嘗見 寺,世崇黃老,未聞佛法,而宿習冥感,心存離俗。忽值 一僧,訪以至教,彼乃舉手東指云:「剡中佛事甚盛。」因 仍不見,方悟神人。至年十二,始遊於剡,遍禮塔廟,肆 意山川,遠會素心,多究經典。宋泰始四年,於上虞東 山寺辭親翦落,時年十七,事南林寺沙門慧靜。靜於 宋代僧望之首,律行總持,為特進顏延年、司空何尚 之所重。又隨靜住剡之梵居寺,服勤就養,年踰一紀。 及靜之雲亡,盡心喪之禮。服闋之後,卻粒巖棲,餌以 松朮。蠲疾延華,深有成益。齊竟陵王作鎮禹穴,聞約 風德,雅相歎屬。時有釋智秀、曇纖、慧次等,並名重當 鋒,同集王坐。約既後至,年夏未隆,王便斂躬盡敬,眾 咸懷不悅之色。王曰:「此上人方為釋門領袖,豈今日 而相待耶!」故其少為貴勝所崇也如此。齊中書郎汝 南周顒為剡令,欽服道素,側席加禮於鍾山雷次宗 舊館,造草堂寺亦號山茨,屈知寺任。此寺結宇山椒, 疏壤幽岫,雖邑居非遠,而蕭條物外,既冥賞素誠,便 有終焉之託。顒歎曰:「山茨約至,清虛滿世。」齊太宰文 簡公褚淵,太尉文憲公王儉,佐命一朝,功高百代,欽 風味道,共弘法教。淵嘗請講《淨名勝鬘》,儉亦請開《法 華大品》。淵遇疾晝寢,見梵僧云:「菩薩當至,尋有道人 來者是也。」俄而約造焉,遂豁然病癒,即請受五戒。齊 給事中婁幼瑜,少有學術,約之族祖也,每見輒起為 禮。或問:「此乃君族下班,何乃恭耶?」瑜曰:「菩薩出世,方 師於天下,豈老夫致敬而已?」時人未喻此旨,惟王文 憲深以為然。且約孝通冥感,思歸,遄返而二親喪亡, 並及臨訣孺慕嬰號,不交人世。積時停鄉,以開慈道。 後還都,又住草堂。少傅沈約,隆昌中外任,攜與同行, 在郡惟以靜漠自娛,禪誦為樂,異香入室,猛獸馴階。 常入金華山採拮,或停赤松澗遊止,時逢宿火,乍屬 神光。程異不思,故略其事。有道士丁德靜,於館暴亡, 傳雲山精所斃,乃要大治。祭酒居之,妖猶充斥。長山 令徐伯超立議,請約移居,曾未浹旬,而神魅弭息。後 晝臥,見二青衣女子從澗水出,禮悔云:「夙障深重,墮 此水精,晝夜煩惱。」即授以歸戒,自爾災怪永絕。及沈 侯罷郡,相攜出都,還住本寺。恭事勤肅,禮敬彌隆,文 章往復,相繼晷漏。以沈詞藻之盛,秀出當時。臨官蒞 職,必同居府舍,率意往來。嘗以朱門蓬戶為隔。齊建 武中,謂沈曰:「貧道昔為王、褚二公供養,遂居令僕之 省。檀越為之,當復入地矣。」天監元年,沈為尚書僕射, 啟敕請入省。住十年,臨丹陽尹,無何而歎,有憂生之 嗟。報曰:「檀越福報已盡,貧道未得滅度。」詞旨悽然。俄 而沈殞。故其預契未然,皆此類也。天監十一年,始敕 引見,事協心期,「道存目擊。自爾去來禁省,禮供優洽。 至十八年己亥四月八日,天子發弘誓心,受菩薩戒, 乃幸等覺殿,降彫玉輿,屈萬乘之尊,申在三之敬。暫 屏袞服,恭受田衣,宣度淨儀,曲盡誠肅。」於時日月貞 華,天地融朗,大赦天下,率土同慶。自是入見,別施漆 榻,上先作禮,然後就坐。皇儲已下,爰至王姬,道俗士 庶,咸希度脫,弟子著籙者,凡四萬八千人。嘗授戒時, 有一乾鵲歷階而升,狀若餐受,至說戒畢,然後飛騰。 又嘗述戒,有二孔雀驅斥不去,敕乃聽上。徐行至壇, 俛頸聽法。上曰:「此鳥必欲滅度,別受餘果。」矜其至誠, 更為說法。後數日,二鳥無何同化。又初授戒夜,夢從 草堂寺以綿罽席路,直至臺門,自坐「禪床,去地數丈, 天人圍繞,為眾說法,以事而詳,等黃帝之夢往華胥, 同目連之神登兜率。至人行止,孰能議之?而愛悅閑 靜,祥萃虛室,寺側依棲,咸生慈道。故使麇麚群於兕 虎,鳧鶩狎於鷹鸇,飛走騰伏,自相馴擾。非夫仁澤潛 化,孰能如此者乎?」後靜居閑室,忽有野媼齎書數卷, 置經案上,無言而出。並持異樹,自檀於庭。雲青庭樹 也。約曰:「此書美也,不俟看之;如其惡也,亦不勞視。」經 七日,又見一叟請書而退。此樹葉綠華紅,扶疏尚在。 又感異鳥,身赤尾長,形如翡翠,相隨棲息,出入樹間。 中大通四年,夢見舊宅白壁朱門,赫然壯麗,仍發願 造寺,詔乃號為本生焉。大同二年,又敕改所居竹山 里為智者里。縉雲舊壤,傳芳圖諜,山川靈異,擅奇函 夏,福地仙鄉,此焉攸立。而約飯餌松朮,三十餘年,布 艾為衣,過七十載。鳴謙立操,標望當時。乃以大同元 年八月,使人伐門外樹枝,曰:「輿駕當來,勿令妨路。」人 未之測。至九月六日,現疾北首右脅而臥,神識恬愉, 了無痛惱。謂弟子曰:「我夢四部大眾,旛花羅列,空中 迎我,凌雲而去,福報當訖。」至十六日,敕遣舍人徐儼 參疾,答云:「今夜當去。」至五更二唱,異香滿室,左右肅 然,乃曰:「夫生有死,自然恆數。勤修念慧,勿起亂想。」言 畢合掌,便入涅槃。春秋八十有四,六十三夏。天子臨 訣悲慟,僚宰輟聽,覽者二旬有一。其月二十九日,於 獨龍山寶誌墓左殯之。初約臥疾,見一老公執錫來 入。及遷化日,諸僧咸卜寺之東巖,帝乃改葬獨龍,抑其前見之叟,則誌公相迎者乎?又臨終夜,所乘青牛, 忽然鳴吼,淚下交流。至葬日,敕使牽從部伍,發寺至 山,吼淚不息。又建塔之始,白鶴一雙繞墳鳴唳,聲甚 哀婉。葬後三日,欻然永逝。下敕豎碑墓左,詔王筠為 文。
按《金華府志》:惠約入都,居草堂寺。沈約一見,以為道 安惠遠,無以尚也。約守東陽,同歸葬親,墓成,遊金華, 住赤松澗,餌藥斷穀,所進麻棗而已。梁天監十八年, 武帝延約於等覺殿,受菩薩戒,頂禮而請曰:「弟子頂 禮,勿使外人知之。」約遂合掌入澡瓶中,結跏趺坐,見 五色雲從頂出,謂帝曰:「貧道化身入瓶中,陛下亦無 令外人知之。」帝遂北面受戒。親執弟子之禮。稱曰智 者國師。普通七年。奏以金華故菴。建智者寺。
僧密
編輯按《續高僧傳》:「僧密,未詳氏族,樂安人。曾未勝衣,便從 剪落。幼而穎悟,年至十六,學友如林,更相開導,有聞 鄉黨。將欲廣聞視聽,師弗之許也。因爾潛遁出寺,從 道明沙門受業。一二年中,聲華負海。泰始初濟江,住 莊嚴寺,器望凝練,風儀峻雅,深沈詳正,不以利害嬰 心。雖復同居眾內,未有測其量者。時人以方法汰累」, 居南面,徒眾甚盛,無經不講,負氣高論,少所推下。下 才在事,未能賞重,潛相讒搆於竟陵王密,「不敘濁清, 任其盡罪。」乃啟擯淮南,學士隨者三十餘人,相仍講 化。天監四年,卒於江北,春秋七十三矣。
曇准〈附智深〉
編輯按《續高僧傳》:「曇准,姓弘,魏郡湯陰人。住昌樂王寺出 家,從智誕法師受業,鑽研之勤,眾有弗及。處靜味道, 無風塵之志。善《涅槃》《法華》,聞諸伊洛,閑居遊思,不交 世務。承齊竟陵王廣延勝道,盛興講說,遂南渡止湘 宮寺,處處採聽,隨席談論。雖逢塗阻,未曾告勞。次公 歎曰:『此北道人,非直美容止,善言笑,烈亮恢廓,雅有』」 器度,至於言論,深有情致。齊臨川王蕭映、長沙王蕭 晃厚相欽禮。廬江何默、彭城劉繪並到房接足,申其 戒誥,講揚相繼,成其業者二百餘人。以天監十四年 卒,春秋七十有七。時寺復有智深比丘,聰慧博識,經 論有功,天子王侯多所賓接。性好直言,無所推屑。每 商略獫狁,物有不平,由是坎壈,弘宣阻少。
道超〈附慧安〉
編輯按《續高僧傳》:「道超姓陸,吳郡吳人,丞相敬風之六世 孫也。祖昭,尚書金部。父遵,散騎侍郎。超少以勤篤知 名,與同縣慧安早投莫逆,俱遊上京,共契請業。時旻 法師住靈基寺,值旻東講,因共聽沙門法珍成論。至 滅諦初聞三心,滅無先後,超曰:『斯之言誤,非吾師也』。」 見旻解冠一方,海內諮仰,輟寢忘味,以夜係晝。但性 褊躁銳,不顧功少,願望已多。每打髀歎曰:「為爾漠漠, 生肇笑人。」又聞龍光寺僧整始就講說,彌復勇銳,歎 曰:「乃可無七尺,何事在於人後?」惆悵疚心,累日廢業。 因自懺悔,求諸佛菩薩,乞加威神,令其慧悟,如僧旻 也。事在《旻傳》。遂勤劬苦,至,有頃洞徹。終日熙怡,獨語 獨笑,每言:「無價寶珠,我今已得。」雍容「高步,負氣陵俗, 白黑改觀,名駕當時。及至講說,解析疑伏,每無遺隱。 若復為賓,雅服意氣,求相擊抗,若遇機臨敵,無不應 躡。」同寺僧道賁,年齒稍大,亦微向學方,而性多怠惰, 不能克己,橫相陵駕。超亦盱衡嘯傲,未之較也。他日 賁曰:「我之與卿,誰相優劣?」超曰:「若論年臘,請以相寄。 胸臆之量,未論先後。」時為直言自超,處獨房,屏絕賓 伴,內外墳典,常擁膝前,而手不釋卷。加以塵埃滿屋, 蟋蟀鳴壁,中書郎吳郡張率謂曰:「蟲鳴聒耳,塵土埋 膝,安能對此而無忤耶?」答曰:「時聞此聲,是代簫管,塵 隨風來,我未暇掃,致忤名賓,為愧多矣。」時人高其放 達。年三十六,以天監初卒。有慧安道人住湘宮寺,探 元析奧。甚有精理。年三十二卒於住寺。
僧喬〈附僧整 寶淵 慧濟 慧紹〉
編輯按《續高僧傳》:「僧喬,姓華氏,吳興東遷人。出家住龍光 寺,聞僧旻說前修立義有諸同異,則忘寢息,志欲稟 受。又聽其語論轉捷,則撫掌累歎,思與偕也。隆昌之 世,法筵轉少,仍與同寺僧整、寶淵、慧濟、慧紹等請旻 移住。於是終晨竟夜,一心諮求,布被禦冬單蔣藉體, 饘粥糊口,茹菜充饑,而未曾以貧寒變節。但自勤勵」, 維日不足。研精奧粹,理悟深明。三四年間,經論通達。 後旻還莊嚴龍光慧生問曰:「諸少相㩦。」「得成器,其 間勝負,可得聞耶?」旻曰:「喬公儒雅清虛,履今用古,卷 舒文義,優遊教理,鉤深致遠,善能讎校,謙而未講,莫 與爭先,此乃遺法之所寄也。整公精勤經論,博綜有 序,同其業者,重其情懷。淵公不無神明,而心性偏激, 亟違禮度,久從異集,無以測其多少。濟公神識清審, 經素有功,論文未熟,由其體羸,不堪辛苦故耳。且於 義理足以明道,志行足以勵俗。」紹公情性知理,篤有 志行,貧而有累,學不得恆,向無妨礙,不患不成美器。 自喬學之成也,不修世務,不附名聞,閉門靜處,坐無 雜客,澄懷潛悟,獨得而已。年三十六,天監初卒。生本住湘州,學明經數,頻御法座。少秉高操,慕安汰之風 規,而敝衣蔬食,終身不改。美風姿,善草隸。整住襄陽, 末遊夏首,道化大行。濟,番禺人,末還嶺表,德被南越, 文義風宣,有廣被焉。並天監中卒。
慧開〈附曇儁〉
編輯按《續高僧傳》:「慧開姓袁氏,吳郡海鹽人。初出家為宣 武寺寵公弟子,仍從學阿毗曇及《成實論》。建武之中, 遊學上京,住道林寺,歷聽藏、旻二公經論。後移住彭 城,學無時習,經耳不忘,多從酒謔,博奕自娛。而值造 次之機,闕無對辯,人間席上,訥其詞也。後忽剖略前 習,專攻名教,處眾演教,咸慶新聞。及至解名析理,應 變無窮,雖逢勍敵巧談,罕有折其角者。講席基連,學 人影赴,遂使名稱普聞,眾所知識。」陳郡謝譓,雅相欽 賞,出守豫章,迎請講說,厚加䞋遺,還未達都,分散已 盡。彭城劉業出守晉安,知居處屢空,餉錢一萬,即贍 寒餒,不終一日。開立性虛蕩,不畜資財,皆此之類也。 而情在疏率,不事形儀,衣裳塵滓,未曾舉意浣濯。同 旅有不耐者,皆代其解澣,寒則披絮待成,夏則隱席 至燥。以天監六年卒,春秋三十有九。同寺有曇儁者, 以遊學顯名,通貫眾經,兼勤禮誦,風素一概,寒暑彌 盛。侍中王慈昆季,司徒長史江革友於,並與之朋遊 焉。
明徹
編輯按《續高僧傳》:「明徹姓夏,吳郡錢唐人。六歲喪父,仍願 出家,住上虞王園寺。學無師友,從心自斷。每見勝事, 未曾不留心諦視。遇客讀《釋道安傳》云:『聞安少孤,為 外兄所養,便歔欷嗚咽,良久乃止。他日借傳究尋,見 安弘法之美,因撫膝歎曰:『人生居世,復那可不爾乎』』?」 自是專務道學,功不棄日。嘗與同學數輩住師後房, 房本朽故,忽遭飄風吹屋,欹斜欲倒。師行不在,無物 支持,眾人皆走徹,習業如故。會稽孔廣聞之,歎曰:「孺 子風素殊佳,當成名器。」時倫因是推服,馳名東越。齊 永明十年,竟陵王請沙門僧祐三吳講律,中塗相遇。 雖則年齒懸殊,情同莫逆。徹因從祐受學《十誦》。隨出 揚都,住建初寺。自謂律為繩墨,憲章儀體。仍遍研四 部,校其興廢,當時律辯莫有能折。建武之中,移業經 論,歷採眾師,備嘗深義,以旻法師標正經論,妙會機 神,覃思通微,《易》鉤深奧,乃從其成業。齊太傅蕭穎冑 深相欽屬,及領荊州,㩦遊七澤,請於內第開講《淨名》。 每日「諸經文句,既是應機所說,或有委曲深微,或復 但拘名字,先來英舊,人各厝情,謬當今日。望此元宗, 遠無彷彿,深懷愧惻」,時咸重其謙退。及蕭氏將薨,贈 別麈尾軟幾,徹以遺命所留,憑撫以盡其壽。天監之 初,始返都邑,又從旻受業,少長祈請,常為覆述,究博 深文,洞明奧旨,盤根交結,了無遺滯。遠樹名聞,徵屈 重疊,乍經乍論,四時不輟,聽受之眾,不遠雲集。武帝 欽待不次,長召進於內殿,家僧資給,歲序無爽。帝以 律明萬緒,條章富博,欲撮聚簡要,以類相從。天監末 年,敕入華林園,於寶雲僧省專功抄撰,辭不獲免。每 侍御筵,對揚奧密,皇儲賞接,特加恆禮。故使二宮周 供,寒暑優洽。當時名輩,並蒙殊致,未有恩渥如此之 隆。以其鳩聚將成,忽遘疾沉積於壽光殿,移還本寺。 天子親自怡色溫言,躬臨慰喻,知當不救,退而流涕, 中使參候,晨宵不絕。徹自惟將卒,奉啟告辭,皇心載 軫於萬壽殿。時內外樞揆一時慟絕。帝於寺為設三 百僧會,令徹懺悔。自運神筆,製《懺願文》,事竟遂卒。寺 房,即普通三年十二月七日也。窆於定林寺之舊墓, 敕給東園祕器,凶事所資,隨由備辦。主者監護,有崇 敬焉。
法開
編輯按《續高僧傳》:「法開姓俞,吳興餘杭人。稚年出家,住北 倉寺,為曇貞弟子。貞清素澄嚴,殊有解行。開少聰敏, 家業貧窶,身服不充,食噉麤澀。同學僧流,曇誕家有 盈財,服翫奢麗,並從貞受業,屢有年勞。及鉤深造微, 未有逮開者也。而流、誕恃自優饒,甚相輕忽。開懷快 然,遂負袠西遊,住禪岡寺。仍從柔、次二公學《成實論》。」 衣不蔽形,食趣支命,而不避寒風暑雨,以晝係夜。歷 業既優,精解無礙,終日遊談,未嘗暫息。心性躁銳,無 悶勍敵,揖而不攻,有時竊發潛登,以掩不備,當其鋒 者,罕不結舌,由是顯名。吏部尚書瑯琊王峻、永嘉太 守吳興丘墀,皆揖敬推賞,願求勖誡。後還餘杭,止於 西寺,先相陵駕之者,望風飲氣,永相隱避,以至於死。 開因爾講筵相接,道俗歎服。沙門智藏後遊禹穴,講 《化成論》,開往觀之,鯁難累日,賓僚餐悅。藏曰:「開法師 語論已多,自可去矣,吾欲入文。」開曰:「釋迦說法,多寶 涌現,法師指南,命眾而遣客,何耶?」藏有慚色。開以普 通四年卒,春秋六十有五矣。
道宗〈附法敞〉
編輯按《續高僧傳》:「道宗,未知氏族,荊州江陵人。早年離俗, 住瓦官寺。情性真直,不務馳競,耳不妄屬,口不誑言。 修身潔己,動靜有度。歷學經論,了無常師,終日寢處卷軸而已。清談高論,聽者忘疲。衣裳麤敝,飲食疏儉。 遭值年饑,入里不給。南遊嶺表,其道大行,以死自誓, 誘化不息。年五十餘,卒於彼土。復有法敞,住延賢寺」, 少研經數,長多講說。齊末歲儉,固窮守操,清貧馳務, 不競貪積。天監初,西遊陸海,東歸令楚,弘宣有功焉。
寶淵〈附法文 法度 法護 道興〉
編輯按《續高僧傳》:「寶淵姓陳,巴西閬中人也。年二十三,於 成都出家,居羅天宮寺,欲學《成實論》,為弘通之主。州 鄉術淺,不愜憑懷。齊建武元年下都,住龍光寺,從僧 旻法師稟受五聚,經涉數載,義頗染神。旻曰:『此君任 性㒞警,智慮過人,但恨迴忽不倫,動靜險躁。若值通 人優接,當成一世名士;若不遇時,不得其死,必當損』」 辱大法矣。淵酷好蒲博,使酒挾氣,終日狼忙,無所推 下。旻累諫曉喻,反以為讎,因爾改塗。復從智藏,採茹 先業,自建講筵,貨財周贍,篤勵辛勤,有倍恆日。每言: 「大丈夫當使人事我,何能久侍人。」乃廣寫義疏,貴市 王征南書,緘封一簏,有意西歸。同寺慧濟謔之曰:「昔 謝氏青箱不至,不得作文章。今卿白簏未來,判無講 理。」淵曰:「殊不然,此乃打狗杖耳。」因帶帙西返,還住舊 寺,標定義府,道俗懷欽。於是論筵頻建,聽眾數百,自 重名行,少賓知己。沙門智訓,遊學京華,數論通敏,同 還本壤,投分與交,淵弗許也。後寺庫犯官,淵自恃名 高一州,為物所讓,以身代當,強悍不弭。至於事成,知 當必敗。因爾出郭,於路以刃自刎,時年六十一矣,即 普通七年也。彭門爾前復有法文、法度、法護、道興等, 並以「廣學達名。文貞廉好尚,雅有風彩。度,通解《大乘》, 方嚴有則。護剛直敦信,不交世務。興秉素懷正,好仁 奉義。」並下都住寺,不墜學宗,為諸雄辨所見推仰。
僧詢〈附道遂 道標〉
編輯按《續高僧傳》:「僧詢,姓明,太子中庶山賓之兄子也。年 始入禮,嘗聽山賓共客談論,追領往復,了無漏失。賓 撫其首曰:『今使吾門不墜者,其在爾乎?父奉伯,篤信 大法,知其聰儁,可期神幽冥長,堪濟愛海。年十二,敕 令出家,為奉誠寺僧辯律師弟子。辯性廉直,戒品冰 嚴,好仁履信,精進勇勵,常講《十誦》。詢後住冶城寺,持』」 操高尚,勤辛好學。從光宅寺法雲諮稟經論,散帶伽 藍,不營雜事,當時名德,皆稱善焉。歷耳不忘,經目必 憶,常能覆述,有如瓶瀉。時人嘉其清辯,白黑重其無 倦。凡所聽聞,悉為注記。雖無大才,而彌綸深極,同學 門友,莫不傳寫。以天監十六年卒,春秋三十有五。時 復有道遂、道標,同海陵人,並從法雲受業,經論洽聞, 博綜有序。
慧超
編輯按《續高僧傳》:「慧超,姓王,太原人。永嘉之亂,寓居襄陽。 七歲出家,住檀溪寺,為慧景弟子。景清坦平簡,雅有 器局。普通之初,總州僧正以節儉聞之。超幼而清悟, 容止詳美,進趨合度。事景一年,以眾大諠雜,乞移禪 房,依止僧崇禪師,習學定業。年十二,又從同寺僧授, 學通三元。齊永明中,竟陵王請智秀法師與諸學士」 隨方講授,西至樊鄧。超因憑受學,同時合席皆共服 其領會。隨秀還都,住靈根寺,仍從法常乞受具足。誦 戒不盈二日,聽律未周兩遍,皆識文知義,鏡其纖密, 稟承師訓,無相忝也。及師亡後,又從智藏採習經論。 藏曰:「此子秀發,當成美器。」藏之出處,多與同遊,備通 諸部,名動京邑。後從慧集餐聽毗尼,纔得數遍,集乃 歎曰:「不謂始學已冰寒於水矣。」後還鄉定省,合境懷 之。武帝敕還為壽光學士。又敕與正觀寺僧伽婆羅 傳譯《阿育王經》,使超筆受,以為十卷。而晦德進人,不 專矜伐,故有要請,多推舊德。藏後使其代講,讓不肯 當。或逢群賢博論,未曾不預辯通塞。及至抗擊前敵, 知理將窮而必下,或「遇機隙,便亦應躡而默然。」斯亦 稟識同所不安,而超能謙降若此,衣食趣濟,榮貴未 邀,襆無資蓄。安成康王蕭雅秀欽敬,戒德,出藩要請, 相㩦於鎮,講發風被,遠近服歎。康王薨後,吳平侯蕭 昺遊夏口,復屈俱行,法筵又鋪,學者稱詠。還都續講, 聽侶相趣,二百餘僧,四時習業。於普通七年卒,時年 五十有二。
僧遷
編輯按《續高僧傳》:「僧遷姓嚴,吳郡吳人。孝敬夙彰,侍中王 錫見而異焉。一面定交,師事鍾山靈曜道則法師。則 亦權行外彰,深相推重。後遊談講肆,縱辯天垂,曾難 招提慧琰禪品義精思間出,中座嗟揚招提因改舊 致,更新章句。梁高有敕,興善殿義集,登即銳辯如流。 帝有嘉之,仍降家僧之禮。帝制勝鬘義疏,班壽光殿」, 諸僧咸懷自恧遷,深窮理窟,特詔敷述。皇儲尚書令 何敬容以並請論擊,道俗欣洽,時論韙之。中興荊鄴, 正位僧端,職任期月,道風颷舉,恂恂七眾,不肅而成。 昔晉氏始置僧司,迄茲四代,求之備業,罕有斯焉。自 後探索幽冥,經誥盤結,皆鍼肓起廢,怡然從正。以天 保十二年四月十七日移神大寶精舍,春秋七十有
九。二十日,葬於江陵之中華北山。初年少孝稟自然家貧親老,珍養或闕。後名德既立,供嚫腴旨,時進益陳。及處艱憂,毀幾致滅。年方弱冠,便誦《法華》,數溢六 千,坐而若寐。親見普賢,香光照燭,仍降摩頂,書而不 傳。大漸惟幾,方陳同志,凡講《涅槃》《大品》十八部經各 數十遍,皆製義疏,流於後學等觀,即梁明帝之法名 也。自云:「北面歸依,時移三紀,擁經問道,十有三年。終 識若空,功由善道。況乎福田五世,師資兩葉,仁既厚 矣,義實深焉。」遂刊碑墳壟,述德如左:
僧副
編輯按《續高僧傳》:「僧副,姓王氏,太原祁縣人也。弱而不弄, 鑒徹絕群。年過小學,識成大量,鄉黨稱奇,不仁者遠 矣。而性愛之靜,遊無遠近,裹糧尋師,訪所不逮。有達 磨禪師,善明觀行,循擾巖穴,言問深博,遂從而出家。 義無再問,一貫懷抱,尋端極緒,為定學宗焉。後乃周 歷講座,備嘗經論,並知學惟為己,聖人無言。齊建武」 年,南遊楊輦,止於鍾山定林下寺。副美其林藪,得棲 心之勝壤也。行逾冰霜,言而有信,三衣六物,外無盈 長。應時入里,道俗式瞻。加以王侯請道,頹然不怍,咫 尺宮闈,未嘗謁覲。既行為物覽,道俗攸屬。梁高素仰 清風,雅為嗟賞,乃命匠人葺其室宇於開善寺以待 之,恐有山林之思故也。副每逍遙於門,負杖而歎曰: 「環堵之室,蓬戶甕牖,匡坐其間,尚足為樂,寧貴廣廈 而賤茅茨乎?且安而能遷,古人所尚,何必滯此,用賞 耳目之好耶?」乃有心岷嶺,觀彼峨眉。會西昌侯蕭淵 藻出鎮蜀部,於即拂衣附之,爰至井絡。雖途經九折, 無忘三念。又以少好經籍,執卷緘默,動移晨晷,遂使 庸蜀禪法,自此大行。久之,還返金陵,復住開善。先是 胡翼之山有神人現,以《慧印三昧》授與野人。何規曰: 「可以此經與南平王觀為病行齋三七日也。」若不曉 此法,問之於副時以訪之,果是其曾所行法。南平遂 行齋祀,疾便康復。豈非內因外構,更相起予?不久卒 於開善寺,春秋六十有一,即普通五年也。窆於下定 林之都門外,天子哀焉,下敕流贈。初,疾亟之時,有勸 修福者,副力疾而起,厲聲曰:「貨財延命,去道遠矣。」房 中什物,並施招提僧。「身死之後,但棄山谷,飽於鳥獸, 不亦善乎!勿營棺壟,以乖我意。」門徒涕淚,不忍從之。 將為勒碑旌德,而永興公主素有歸信,進啟東宮,請 著其文。有令遣湘東王繹為之樹碑寺所。
慧勝〈附慧初〉
編輯按《續高僧傳》:「慧勝,交趾人。住仙洲山寺,棲遁林澤,閑 放物表。誦《法華》日計一遍。亟淹年序,衣食節約,隨身 遊任。從外國禪師達磨提婆學諸觀行。一入寂定,周 晨乃起。彭城劉績出守南海,聞風遣請,㩦與同歸。因 住幽棲寺,韜明秘彩,常示如愚。久處者重之,禪學者 敬美。幽棲寺中,絕無食調,惟資分衛,大遵清儉。永明」 五年,移憩鍾山延賢精舍,自少及老,心貞正焉。以天 監年中卒,春秋七十。時淨名寺有慧初禪師者,魏天 水人,在孕七月而生,纔有所識,好習禪念。嘗閑居空 宇,不覺霆擊大震,斯固住心深寂,未可量也。而志高 清遠,淡然人外。晚遊梁國,住興皇寺,閒房攝靜,珪璋 外映,白黑諮訪,有聲皇邑。武帝為立「禪房於淨名寺 以處之,四時資給禪學,道俗雲趨請法。素懷恢廓,守 志淳重,貴勝王公,曾不迎候。」普通五年卒,春秋六十 八。葬鍾山之陰,弟子智顒樹碑墓側。御史中丞吳郡 陸倕製文。
道珍〈附法歸 慧景〉
編輯按《續高僧傳》:「道珍未詳何人,梁初住廬山中,恆作彌 陀業觀。夢有人乘船處大海中,雲向阿彌陀國。珍欲 隨去,船人云未作淨土業,謂須經營浴室,並誦《阿彌 陀經》。既覺,即如夢所作,年歲綿遠,乃於房中山池降 白銀臺。時人不知,獨記其事,安經函底。及命過時,當 夕半山已上如列數千炬火。近村人見,謂是諸王覲」 禮。旦就山,尋乃雲珍卒,方委冥祥外應也。後因搜檢 經中,方知往生本事,遂封記焉,用示後學。時此山峰 頂寺有法歸禪師者,本住襄陽漢陰出家,味靜為務。 感夢有神來請,遂往廬山遊歷諸處。忽然驚覺,乃尋 夢而往。但廬山者生來不到,及至彼處,樹石寺塔宛 如前夢,方知為廬山神之所請也。依而結宇,晨夕繼 業,遂終山舍。時又有慧景禪師者,清卓出類,不偶道 俗,孤行林阜,禪慧在宗。及其終後,乃返握兩指,人有 捋者,雖伸還屈,獲二果矣。當景卒旦,山峰松樹並雨 甘露,今名甘露峰是也。生常感二烏,依時乞食,及其 歿後,絕跡此山,斯之三德,道扇梁朝,樹銘山阿,各題 芳績矣。
法聰
編輯按《續高僧傳》:「法聰姓梅,南陽新野人。八歲出家,卓然 神秀,正性貞潔,身形如玉,蔬藿是甘,無求滋饌。及長 成立,風操逾厲,淨施厚利,相從歸給。並迴造經藏三 千餘卷,備窮記論,有助弘贊者,無不繕集。年二十五, 東遊嵩嶽,西涉武當,所在通道,惟居宴默。因至襄陽 傘蓋山白馬泉,築室方丈,以為棲心之宅。入谷兩所置蘭若精舍。」今巡山者尚識故基焉。初梁晉安王來 都襄雍,承風來問,將至禪室,馬騎將從,無故卻退,王 慚而返。夜感惡夢,後更再往,馬退如故。王乃潔齋,躬 盡虔敬,方得進見。初至寺側,但睹一谷,猛火洞然。良 久佇望,忽變為水。經停傾仰,水滅堂現。以事相詢,乃 知爾時入水火定也。堂內所坐繩床,兩邊,各有一虎, 王不敢進。聰乃以手按頭著地,閉其兩目,召王令前, 方得展禮,因告境內,「多被虎災,請求救援。」聰即入定, 須臾有十七大虎來至,便與受《三歸戒》,敕勿犯暴百 姓。又命弟子以布故衣繫諸虎頸,滿七日已,當來於 此。王至期日,設齋集眾,諸虎亦至,便與食解布,遂爾 無害。其日將王臨白馬泉,內有白龜,就聰手中取食, 謂王曰:「此是雄龍。」又臨靈泉,有五色鯉亦就手食,云: 「此雌龍。」王與群吏嗟賞,其事大施。而旋有凶黨左右 數十人,夜來劫所施之物,遇虎哮吼,遮遏其道。又見 大人倚立禪室,傍有松樹,止至其膝,執金剛杵,將有 守護。竟夜迴遑,日午方返。王怪其來晚,方以事首。遂 表奏聞。下敕為造禪居寺,聰不往住,度人安之。又敕 徐摛就所住處造靈泉寺。周朝改為靜林,隋又改為 景空,大唐仍於隋號。初聰住禪堂,每有白鹿白雀,馴 伏棲止,行往所及,慈救為先。忽遇屠者驅豬百餘頭, 聰三告曰:「解脫《首楞嚴》。」豬遂繩解散去。諸屠大怒,將 事加手,並仡然不動,便歸過悔罪,因斷殺業。又於漢 水漁人牽網所,如前三告,引網不得,方復歸心,空網 而返。又荊州苦旱,長沙寺遣僧至聰所請雨。使還大 降,陂池皆滿。高祖遣廬陵王重請下都,確乎不許。後 至廬阜,驃騎威王因從受戒,勸請還臺。聰志存虛靜, 潛泝西上,遁隱荊部神山。湘東王承聞馳駕山門,伸 師襄之禮,頻請下都,固辭不許。乃遣親故陳旻,必令 請得,如不允者,未足相見。旻以事請,聰不免意,暫赴 所期。又至青溪,江陵令江祿至山,為起重閣三間。湘 東王以太清三年高祖崩,捨宮造天宮寺,邀延永住, 不守本志,入之故里,統御禪眾,有扇清規,禪講相參, 無虧晷漏。所獲檀捨,通造藏經,凡所至處,靈瑞難述。 初太常劉之大具以聞高祖,遂每西禮,並送供養。武 陵上蜀,從受歸戒。巴峽守晉鴻上湘東王柏木為寢 殿,及感放光,旬日不歇。王於傍造浮圖,僧房、講堂,並 王服玩作露盤,立為寶光寺,請聰居之。王述《般若義》, 每明日將豎義殿,則夜放光,明照數里,不假燈燭。議 者以般若大慧智光幽燭所致。及宣帝末臨,亦同前 敬。聰每入道場,必涕泗翹仰,普賢授記,天花異香,音 樂冥發,不可議也。以梁大定五年九月,無疾而化,端 坐如生,形柔頂暖,手屈二指,異香不歇,年九十二矣。 其靈泉,周改為靜林,隋改為「景空」,大唐因而不改,即 故地猶有所坐禪堂存焉。
法常
編輯按《續高僧傳》:「法常,高齊時人,領徒講肄,有聲漳、鄴。後 講《涅槃》,並授禪數。齊王崇為國師,以處眾囂雜,枯折 由生,無俱利功,捐而至楚。後聞追之,變形革服,一舉 千里。又達衡嶽,多處林野,布衣乞食。又之荊峽,有僧 法隱者,久住覆船山東嶺,誦《法華》《維摩》、思益,以為常 業,而未閑心觀。後至松滋,見常異操,乃歸而問津,遂」 默而不對。乃經一夏,涕泗滂沱,方示心要。如說行者, 方知其趣隱。駐心自久,繫念日新,深悟寂定不思議 也。與故人胡君義別,不值題壁,剋某月日當遠行。至 期果卒。後當將終,語諸僧曰:「吾今日作一覺長眠。」便 入室右脅而臥,明日怪眠不覺,看之已終,方悟長眠 語矣。
法京
編輯按《續高僧傳》法,京姓孫,太原人,寓居江陵。母將懷孕, 夢入蓮池,捧一童子,端正可喜,因而有娠。將誕,又夢 乘白獅子遊戲虛空。京七歲出家,十三與同學智淵 咸昇高座,說法無滯。寺內長少俱夢聖僧告云:「京是 寺元檀越願力生此,方為棟樑。」所以凡所投造,風從 水漸,財利山積,福門大弘,殿宇小大千五百間,並京 「修造,僧眾湊集千有餘人。長沙大寺,聖像所居,天下 稱最,東華第一。由是道力所致,幽明被之。」後梁二主 聞便敬重,奉為僧正,綱紀遺法。晚抱危疾,請僧像前 七日行道。沙門法泰夢像至於京房,淨人遠志親睹 像從京房返於大殿,爾日即愈。是知育王瑞像,感降 在人,專注祈求,無往不應。不久卒寺,春秋七十六矣。
法懍
編輯按《續高僧傳》:「法懍姓嚴,枝江人。十五出家玉泉山寺。 眾侶清淨,懍依味道,積有年載。禪念為本,依閑誦經。 《法華》《維摩》及《大論鈔》,普皆無昧。不著繒纊,大布為衣, 不食僧糧,分衛一食,不臥常坐,勤勵莫儔。荷錫遠遊, 言追勝友。廬峰台嶺,衡羅恆岱,無遠不屆,氣調清邈, 故山僧見者,莫不挹高節而仰其奇趣也。榛林猛獸」 之宅,幽深魑魅之巖,棲息無為,如在邑里。昔從岱嶽 路出徐州,遇一縣令,問以公驗。懍常齎《法華》一函,乃
答云:「此函中有行文。」檢覓不見,令怒曰:「本無行文,何言有耶?」答曰:「此經是諸佛所行之跡,貧道履而行之,還源返本,即我之行文也。」令瞋不歇,閉之七日不食, 誦經聲不輟。令感惡夢,便頂禮悔過。後棲默山,以禪 靜為正業,遂坐卒巖中,年六十二。異香紛紛,旬日乃 歇。時陽山僧景者,不詳何人,晦跡塵外,以道自處。陽 山中泉石松竹,秀竦清曠。領接桃源,古稱名地。卜居 寂照,感通鬼物。有懷惡念,不得進前。或值虎蛇,驚怖 失道。若有問法,安步無他。曾有人來,欻起惡念,忽見 大蛇繩床而出,將欲吐毒,懺謝得免。時枝江慧璀禪 師,南嶽思公之神足也,聞而造之,杜口不答。璀便雨 淚啟請,通夕翹立,固請確然,乃經多日,方為披說。璀 出曰:「予遊名山,上德多矣。善友高尚者十有八人,分 得其門,頗經趣入。而牆仞高遠,奇唱難階者,斯人在 斯。至於年紀,人所不測。」璀云:「曾問。答云:『吾年三百歲 矣』。」後不知所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