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二百五十三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二百五十三卷目錄
神仙部列傳三十
宋二
謝祐 趙吉
黃知微 許昌齡
徐問真 陳太初
陳仁嶠 雷隱翁
盧六 謝寶
孫姑 周史卿
曹國舅 邵琥
呂陶 陝西子仙姑
韓生 徐神翁
申元道 田端彥
劉跛子 吳應能
薛道光 張繼先
秦志通 李志亨
李思廣 王樂仙
妙靖鍊師 羅昇
陳楠 張虛白
張仙姑 賈文
劉野夫 朱希常
鄧道士〈附鮑氏二婦〉黎道人
張先生 徐若渾
白雲片鶴 范叔寶
魏一翁 張聲
楊道人 張常清
王文卿 高尚真人
顧筆仙 段𤩰
聖道者 孫道人
陶道人 姬洞明
武元照 石泰
唐廣真 宋耕
皇甫坦 蔡道像
王嗣昌 房長鬚
章思廉 白玉蟾
彭耜 王興
孫元明 謝道人
神異典第二百五十三卷
神仙部列傳三十
編輯宋二
編輯謝祐
編輯按《延平府志》:「謝祐,沙縣白水村人,移居歷山,嘗從黃 裳學。宋元豐五年,從裳守泉州。裳遣持書至建寧,遇 異人於水晶室,留憩三日,授以金符玉冊歸,遂體骨 不凡,復師事薩真人,遂精道術。元祐二年化去。鄉人 立祠祀之。凡旱災水疫,禱之輒應。紹興九年,民具靈 蹟上聞,敕封顯烈尊王。淳熙間,賜廟額曰『正順』。」
趙吉
編輯按《欒城集》:趙吉,高安人,兩目盲,自言年百二十七歲 矣,敝衣蓬髮,未嘗休沐,好飲酒,醉輒毆詈人,人故以 「趙狂」呼之。與人雖素不相識,能道其宿疾及平生善 惡,如見蘇子由謫居筠時,吉來見,問曰:「『亦嘗夢先公 乎?方其夢也,亦知有存歿憂樂乎』?曰:『是不可常也』。吉 笑曰:『公問我養性,今有夢覺之異,則性不全矣』。」子由 異其言。及東坡謫黃,吉求書往見,留半歲不去。從東 坡北歸,死於興國。後蜀人法震者省二蘇,過雲安,於 逆旅中遇吉,自言姓趙,頃於黃州識蘇公,為我謝之。 二公驚問狀,知興國朱彥博,聞之,發其塚,惟一杖兩 脛而已。
按《續文獻通考》:吉狂而落魄,元豐中,蘇轍謫居高安, 往見曰:「吾知君好道而不得,要,陽不降,陰不升,故肉 多而浮,面赤而瘡。」教轍挽水以灌百體,經旬,諸疾皆 愈,後屍解於興國軍。
黃知微
編輯按:宋白玉蟾有《宋廬山養正先生黃君仙遊碑》。先生 姓黃,諱知微,字明道,世為江州人。少隸太平興國宮 道士,稟性沖淡,賦形豐偉,執心謹諒,治身嚴潔。元豐 間,即本宮奉采訪真君香火,蓋其職也。舒州潛山體 道先生崔君聞其名,自舒之江訪之,授以一丸穀神 之道,金液淪景之旨,從此若徉若蹶,狂易無度,時人 呼為黃風子。遂自賦《黃顛歌》,益自汙晦。先是宮中養 正堂得業,今以養正先生呼之。曩與崔君遊,有所謂 「泥丸萬神,刀圭一粒」之語,復為一詞以自表,即集中《御街杯行》之雲也。按猴溪蔡子高所著之記,大梁司 馬之白所述之傳。先生嗜酒,每醉則浩歌,歌罷顛狂 自若,常於宮前朝真橋上疾聲大呼,若有所呵。一衲 百結,裸露不顧,隆冬盛夏,恬無寒暑。權貴士夫有施 惠者,隨手散去。或走竄林壑之間,或歌舞城市之中, 終日醺醺,一切不為。常帶兩布囊,每遇便溺,和以糞 壤,悉用紙裹而置諸囊,與夫餅餌藥物雜置一處,殊 無穢氣,其囊自號「錦香。」時大雪,林壑溟濛,草木變白, 獨先生所居之室,其頂無雪,常指室傍壁罅而示人 曰:「此吾遊蜀之路也。」初不知書,而所談多史傳間事。 不能文,而所出皆高妙之辭。至如《詩》云:「買紙一百車, 繫筆一千管。紙盡筆頭樁,不說胸中半。」獨曰:「此漢高 帝詩,不可致詰者也。」又如「溪雲拂地送殘雨,谷鳥向 人啼落花」及「萬里碧雲開暮色,一條銀漢在秋天」等 句,出於自然,皆學者所不能到。嘗謂所知曰:「酒能敗 德,必須戒之,吾所以飲酒,與人飲異。」又曰:「雞在卵中, 已含造化,於人有功,安可食之?」善哉言乎!由是士大 夫多禮接之,樂其道而忘人之勢,遺棄形體,處人之 所惡,亶謂風顛者也。宮中道士五百輩,時或飲酒,雖 不邀先生,亦一造焉。人以為饕餮,先生不羞也。或恐 其知者,則密以為期;臨欲飲,則先生不期而會。賓主 交愕,乃坐先生於席末,癡飲大嚼,旁若無人;醉輒叫 《同褐》厭之,喜噫氣以自快。每噫時不停聲,響徹霄漢, 久之乃已。蔡猴溪年十八、九時,勉其學道。蔡方業儒, 託以有父兄在。先生笑曰:「車下有水時,何為不可?」蔡 自是,數得顧遇之異。蔡嘗問先生如何久不噫氣?先 生不答,再問而噫,且曰:「大噫一聲天地靜,落花煙淡 水朦朧。」又同宿道士聶叔彬之燕處堂,先生語蔡曰: 「近有金道人自北來,見在道堂中,爾可往見。」不果往。 先生起而坐,口占一絕曰:「將身輕步入名山,四海雲 游盡可攀。大道自然隨自過,鬼神瞻仰白雲間。」久與 夜坐溪上,指東方一星為題曰:「入夜明星拱紫微,東 西南北共光輝。通天入地無人會,惟有清風明月知。」 又見蔡眼中有黑花,而吟曰:「腎耗元精少,眼有黑花 生。卻得蓬蒿力,遮藏見太平。」又同飲而取蘿蔔置酒 中,自食一半,分一半與蔡食,曰:「一性無耽酒色荒,元 精混沌歸渺茫。真人惠送清涼藥,換得朦朧曉夜光。」 蔡出門便覺眼花,不復有矣。崇寧末,先生年已九旬 餘,貌若處女,肌膚如玉,然顛狂之態如故也。人皆忽 其態,故失其《編年》敘事之詳。蔡子高、司馬之白,俱慷 慨高蹈之士,獲與之交。時有崔風,子高赤腳,亦皆異 人,往來廬山,斯時斯人誠難其遇也。宣和末年,遣使 召之,先生堅不起,有司強之登輿,至九江,終不肯前, 乃曰:「今二天子矣,我往何為哉?」既而淵聖登極,赦至 矣,宮庭未回祿日,先生於採訪殿上掘去其甓,植蒿 一根,坐其旁,若歌之曰:「明年了來。」如是連歌數四而 去。次年韓世清賊馬焚毀宮庭,乃植蒿之日也。煨燼 之後,舊址之上,獨存當年所植之蒿,別無繁類。先賊 馬臨境之際,人心動搖,不遑寧處,多就卜其去就之 理。得其語者,後皆可驗。有遇先生,或謂曰「爾得」,或曰 「爾休。」所謂爾休者,委之溝壑,莫知所在。謂爾得者,喪 亂之後,悉皆無恙。先生居常語人禍福,初不經意,久 而有驗,如神也。兵燼之後,先生死山側,瘞之矣。後數 年,有自蜀中來者曰:「黃風子今在蜀,昨於成都日相 會。」眾疑之,復因便寄書一封。回山開緘,乃喪亂後所 存道士姓名也。於是怪而發其棺,惟衣履在焉。舊傳 本宮道士王三一頗知其出入隱顯之事,然神仙之 跡,千變萬化,不可枚舉。粗據其傳記大略,以碑其仙 游之躅雲。若夫《警世歌》《樂道歌》及詩詞等作,散亡之 後,僅得數十篇,山中道士熊守中編之。先生所居,舊 名養正堂,內有風玉軒。先生仙去,遂改其堂曰「大噫」, 今復易名「黃仙庵。」羽流夏師古別築數椽,誅茅於庵 之後,以祠崔君暨我先生焉。一旦其裔劉道璿者請 余碑之。餘生晚不及見先生,但多慨慕而已。敬為銘 曰:廬山之下,湓浦之瀕。山高水長,不見斯人。竹月涓 涓,松風瑟瑟。遐想仙姿,風清月白。
許昌齡
編輯按《河南府志》:「宋許昌齡,乃旌陽真人之後也,得神仙 之術。潁陽石堂山之一峰雄秀,上有石室,即邢和璞 算心處也。昌齡聞其奇,杖策來居,天下傾焉。後遊太 清宮,時歐陽文忠公守亳社,聞之,邀至州舍,與語,豁 然有悟,贈之詩云:『綠髮青童瘦骨輕,飄然乘鶴去吹 笙。郡齋坐覺風生竹,疑是孫登長嘯聲』。」
徐問真
編輯按《鳳陽府志》:「宋徐問真,自言濰州人,嗜酒狂肆,以指 為針,以土為藥,治病輒有驗。歐陽文忠公為青州,問 真來從公遊。公致仕,復來汝南,公嘗館之。一日求去, 公留之不可,使人送之,有鐵冠丈夫立道左,候問真 同行。問真因雇村童,使持藥笥,行數里,童求去,問真 於髻中出小瓢如棗大,覆掌中,得酒滿掬者二,以飲」 童子,自爾不復知其所之;而童子亦修道,莫知其所終。
按《萊州府志》:「問真嘗教歐陽修引氣愈足疾,蘇軾試 之亦驗。」
陳太初
編輯按《東坡志林》:「吾八歲入小學,以道士張易簡為師,童 子幾百人,師獨稱吾與陳太初者。太初,眉山市井人 也。余稍長之,學日益,遂第進士、制策,而太初乃為郡 小吏。其後予謫居黃州,有眉山道士陸惟忠自蜀來 云:太初已屍解矣。蜀人吳師道為漢州太守,太初往 客焉。正歲旦,見師道求衣食錢物,且告別,持所得盡」 與市人貧者,反坐於戟門下,遂寂。師道使卒舁往野 外焚之,卒罵曰:「何物道士,使我正旦舁死人?」太初微 笑開目曰:「不復煩汝。」步自戟門至金鴈橋下,趺坐而 逝。焚之,舉城人見煙焰上眇眇焉,有一陳道人也。
陳仁嶠
編輯按《續文獻通考》:「陳仁嶠,南海人。嘗夢為逍遙遊。及寤, 思舊游不可得。忽一日,有仙數百從空招之,仁嶠超 然隨眾朝謁於帝,遂掌蓬萊紫虛洞。元祐中,降於廣 州進士黃佑家者再。」
雷隱翁
編輯按《廣西通志》:「雷隱翁,名本,宋時桂州人。磊落不群,業 進士不第,即棄去,默坐終日。或誚其癡,笑曰:『終不以 吾癡易汝黠』。」後遠遊,不知所之。宋元祐中,有命使游 羅浮,見本嘯傲松下,自道姓名雲雷隱翁,乃知其仙 也。
盧六
編輯按《廣西通志》:「盧六者,上林人。生而性不食肉。一日往 樵大山,見二白衣童子,變幻可駭,因謂曰:『汝且去,更 十日可來授汝道』。如期而往,端坐石上,無言而化,鄉 人以為屍解。」
謝寶
編輯按《寧波府志》:「宋謝寶,烏巖村人。父宗立,母董氏,無嗣, 禱於真武,夢雷震而乳。次年生寶,有金光燭室之異。 年數歲即有靈異。嘗夢真武為之浣腸,溪上水至今 有赤色。天旱,與群兒束芻龍祈雨,雨即至,舉芻龍放 溪上,即行數里,觸石而沒,遂成深潭。每陰雨,龍必現, 見之者必病,人以為患,寶即去之。與人業田,所芸處」 嘗有雲氣覆其上。嘗得小魚,變成小龍,寶即跨之遊 水中,逮出而衣不濡。邑嘗大旱,令使祈雨,密囑母擊 簸箕,旋紡車灑水,母如其言而忘灑水,則有雷而無 雨。後歸訪其母,乃如囑為之,雨遂沾足。元祐間,事聞 於朝,旌以金帛,皆不受,惟求東攝潭居焉。後多顯跡, 人稱活神。建炎三年三月,召鄰里親故曰:「吾明日辭 世還造化,三年後當復生,幸勿葬。」次日午,瞑目而逝。 越三年,忽聞棺內有聲,啟視之,容貌如生,忽見火從 頂出化焉。
孫姑
編輯按《太平府志》:「宋孫姑,採石人。元祐間許嫁而妊,人鄙 之。越十年,至其夫家取水浴,坐其中堂,產一鶴,赤身 跨之而去。其妹繼之,亦顯靈異,錫號靈寶大師,敕建 白鶴觀於寶積山,嗣教者極一時之盛。」
周史卿
編輯按《續文獻通考》:「周史卿,浦城人。元祐中遇異人,得養 生之要,隱油果山二十年,煉丹垂成。一夕風雷大作, 丹已失矣。遂出神求之,謂妻曰:『七日來復有一僧勸 其妻曰:『學道者視形骸如糞土。遂焚之。明日史卿來, 空中啞啞,責其妻而去』』。」
曹國舅
編輯按《續文獻通考》:曹國舅,曹太后之弟。隱跡山巖,精思 慕道,遇鍾離純陽,純陽問曰:「『問子修養,所養何物』。對 曰:『養道』。」曰:「『道安在』?舅指天。」曰:「『天安在』?舅指心。鍾離笑 曰:『心即天,天即道,卻識本來面目矣』。」遂引入仙班。 按《徐州志》:宋曹國舅紹聖四年,蟬蛻於玉虛觀縣東 南五十里。今更名騰雲寺。
邵琥
編輯按《續文獻通考》:「邵琥,湘陰縣人。少與兄𤣱、弟珪同遊 太學,遇至人,後歸都嶠山草庵修煉。元符初,蘇軾自 嶺南歸,訪琥庵中,留旬餘。琥後立庵西蜀峨眉山,不 知所終,留題壁間云:『往往來來三十年,更無蹤跡在 西川。功成行滿昇天去,回首山頭月正圓』。」
呂陶
編輯按《四川總志》:「呂陶,建中靖國時知梓州,有客至賓次, 禮之甚恭。或以問,陶曰:『此呂洞賓也,余自此棄人間 事矣』。後果傳仙去。」
陝西子仙姑
編輯按《嬾真子錄》:王元道嘗言,陝西子仙姑傳云:「得道術, 能不食,年約三十許。」不知其實年也。陝西提刑陽翟 李熙民逸老,正直剛毅人也。聞人所傳甚異,乃往青 平軍自驗之。既見道貌高古,不覺心服,因曰:「欲獻茶 一杯,可乎?」姑曰:「不食茶久矣,今勉強一啜。」既食少頃, 垂兩手出,玉雪如也。須臾,所食之茶,從十指甲出,凝於地,色猶不變。逸老令就地刮取,且使嘗之,香味如 故。因大奇之。
韓生
編輯按《鐵圍山叢談》:桂林有韓生,嗜酒,自雲有道術,人初 不大聽,重之也。一日欲自桂過明,同行者二人,俱止 桂林郊外僧寺,而韓生亦來,夜不睡,自抱一籃,持匏 杓出就庭下。眾共往視之,則見以杓酌取月光,作傾 瀉入籃狀,爭戲之曰:「子何為乎?」韓生曰:「今夕月色難 得,我懼他夕風雨,儻夜黑,留此待緩急爾。」眾笑焉。明 日取視之,則空籃弊杓如故,眾益哂其妄。及舟行至 邵平,共坐江亭上,各命僕辦治殽膳,多市酒期醉。適 會天大風,俄日暮,風益急,燈燭不得張,坐上墨黑不 辨眉目,眾大悶。一客忽念前夕事,戲嬲韓生曰:「子所 貯月光,今安在?寧可用乎?」韓生為撫掌而對曰:「我幾 忘之,微子不克發我意。」即狼狽走,從舟中取籃杓而 一揮,則白光燎焉,見於梁棟間。如是連數十揮,一坐 遂盡。如秋天晴夜,月色瀲灔,秋毫皆睹。眾乃大呼痛 飲。達四鼓,韓生者又酌取而收之,籃夜乃黑如故,始 知韓生果仙人也。
徐神翁
編輯按《陝西通志》:「徐神翁,鎮原人。修煉飛昇之術,居潛夫 山洞中,建祐德觀,後召至京師,居天慶觀。」
按《江西通志》:「徐神翁,海陵人。崇寧間,來遊安福北真 觀,忽江漲,徐飛巾水上渡江去。」
按《重慶府志》:徐神翁常居樂溫之北真觀,相傳神翁 於此飛昇去。今觀之右有飛仙臺,仙人跡尚存。後人 有「仙翁去後留蹤跡,丹竈沈沈鎖翠煙」之句,且題詠 甚多。
按《徐州志》:「徐神翁,蕭人,居陳畽村,通黃白之術,家日 殷富,曾建願窮堂不富亭,後白日昇舉。今丹井遺址 存焉。」
申元道
編輯按《蘇州府志》:「申元道,泰陵人。師事徐神翁,得修煉術。 將出遊,請於師。師示曰:『逢虞則止,無雪則開』。乃渡江 見虞山,問人曰:『此何山』?人曰:『虞山也』。即築庵居之,插 竹成林,因名竹林庵。山中每患無汲,一日大雪,獨於 庵前覆簣不積,遂浚而得泉,因名雪井。紹興間,喻抱 元改名招真庵。又嘗於福山建潛真觀,梅里建頤真 觀」,為煉丹之地。
田端彥
編輯按《濟南府志》:「田端彥,齊魯間人也。崇寧中,僉書荊南 節度使。一日仙去。元至治中,人猶見其修煉於雲山。」
劉跛子
編輯按《冷齋夜話》:劉跛子,青州人,拄一拐,每歲必一至洛 中,看花館范家園,春盡即還京師。為人談謔有味,范 家子弟多狎戲之。有范老見之,即與之二十四金,曰: 「跛子喫碗羹。」於是以詩謝伯仲曰:「大范見時二十四, 小范見時喫碗羹。人生四海皆兄弟,酒肉林中過一 生。」初,張丞相召自荊湖,跛子與客飲市橋,客聞車馬 過其都,起觀之,跛子挽其衣,使且飲,作詩曰:「遷客湖 湘召赴京,車蹄迎迓一何榮。爭如與子市橋飲,且免 人間寵辱驚。」陳瑩中甚愛之,作長短句贈之曰:「槁木 形骸,浮雲身世,一年兩到京華。又還乘興,閑看洛陽 花。說甚姚黃魏紫,春歸後、終委泥沙。忘言處,花開花 謝,都不似,我生涯。」予政和改元,見於興國寺,以詩戲 之曰:「相逢一拐大梁間,妙語時時見一班。我欲從公 蓬島去,爛雲堆裏見青山。」予姻家許中復大夫,宜人 蕭參政概之孫女,云:「我十許歲時,見劉跛子來覓酒 喫,笑語終日而去,計其壽百四十五年。」許嘗館於京 師新門張婆店,三十年,日坐相國寺東廊邸中,人無 有識之者。劉野夫留南京,久未入都,淵材以書督之, 野夫答書曰:「跛子一生別無路,展手教化,三饑兩飽, 回視雲漢,聊以自誑。元神新來被劉法師、徐神翁跡 得不成模樣,深欲上京相覰,又恐撞著文人泥沱佛, 驀地被乾拳濕腸,著甚來由。」其不羈如此。嘗自作長 短句曰:「跛子年年,形容何似,儼然一部髭鬚。世上詩 人。拐上有工夫。達南州北縣,逢著處、酒滿葫蘆。醺醺 醉,不知來日,何處度朝晡。洛陽,花看了,歸來帝里,一 事全無。若還與,瓠羹不脫,依舊再作門徒。驀地思量 下水,輕船上、蘆席橫鋪。呵呵笑,睢陽門外,有箇好西 湖。」
吳應能
編輯按《處州府志》:「吳應能,龍泉人。奉靈宮道士,雜用符水, 治病輒愈。祈禳請禱,其應如響。崇寧中,上聞而嘉之, 給驛召見,戲術甚奇。上優寵,命改奉靈宮為天寧萬 壽之宮,御書額賜之,仍號洞元妙應先生。屍解,賜葬 隱真觀後。」
薛道光
編輯按《陝西通志》:「薛道光,一名式,一名道原,陜府雞足山 人,一雲閬州人,字太源。嘗為僧法號紫賢,一號毗陵 禪師。雲游長安,留開福寺,參長老修嚴,又參僧如環因桔槔頓有省悟,頌曰:『軋軋相從響發時,不從他得 豁然知。桔槔說盡無生曲,井裏泥蛇舞柘枝』。」二老然 之,自爾頓悟無上圓明,真寶法要。機鋒迅捷,宗說兼 通,且復雅意金丹導養。宋徽宗崇寧五年丙戌冬,寓 郿遇石杏林,傳授口訣真要,乃註解《悟真篇》,作《復命 篇》及《丹髓歌》行世。壽一百十四歲。屍解作頌云:「鐵馬 奔入海,泥蛇飛上天。蓬萊三島路,元不在西邊。」明年, 沙門道昭復見紫賢於霍童山。
按《武進縣志》:道光雅好金丹導養。宋徽宗丙戌冬,遇 石杏林,年八十五,綠髮朱顏,夜事縫紉,道光異之,偶 舉張紫陽詩,石曰:「此吾師也。」光乃稽首,盡得張紫陽 金丹之祕,號紫賢弟子稱為毗陵祖師。紹興中屍解。
張繼先
編輯按《續文獻通考》:「張繼先,字嘉聞,號翛然子。三十代天 師,五歲不言,一日聞雞鳴,忽有所詠,九歲嗣教。崇寧 中召至闕,問曰:『汝居龍虎,曾見龍虎否』?對曰:『虎則常 見龍顏,今始睹之』。上悅。後治解池水溢,鹽課復故,封 為崇寧真君。建醮內庭,密奏赤馬紅羊之兆,請修德 以禳之,賜號靜虛先生。金師犯汴,二帝召之至泗州」 天慶觀,作頌曰:「西山下紅日,煙雨落潸潸。」書終而化, 汴京亦以是陷。後人有遇於武夷及羅浮西蜀者。 按《鳳陽府志》:靜虛先生姓張,名繼先,字嘉聞。靖康中, 召入京,至泗州天慶觀,索筆寫詩,隱几而化,瘞於龜 山之麓。後十六年,西河薩守堅遊青成山,相遇於峽 口。繼先以書一封,赤舄一隻,令達嗣天師家。嗣天師 大驚。使人啟龜山之窆。惟一舄存。
秦志通 李志亨
編輯按《陝西通志》:「秦志通、李志亨,俱金縣人。自幼聰敏,能 讀書,即知慕道。兩人各相規勉,元宗內外二典,無不 精研,得遇太虛真人,授以金液大丹,五行生剋,七返 九還之道,遂專心烹鍊,數足功完,於政和二年,白日 拔宅昇天。」今興隆山乃遊覽處,清虛觀其故里也。
李思廣
編輯按《吉安府志》:「李思廣,字景淵,吉水人。放意山水間,得 錢即以易酒,或醉臥市中。政和四年,來螺川,常止習 溪橋,有酒嫗頗異之,每飲不問其直,久益不替。一日, 忽謂嫗曰:『我將往,當別』。後奉書報謝。晨起視,則已死, 體發熱如生,召所親葬之。後有自衡嶽來者,為景淵 致書謝嫗。郡少年發其塚,獨有空棺。」
王樂仙
編輯按《春渚紀聞》:道人王樂仙,或雲潭州人。初為舉子,赴 試禮部,一不中,即裂冠從太一宮王道錄行胎養之 術,歲餘勤至不怠。王云:「『我非汝師,相州天慶觀李先 生,汝師也。汝持我書訪之,當有所授』。樂仙得書,徑至 湯陰求之,無有也。一日坐觀門,有老道士見之,呼與 語曰:『子尋李先生,此去市口茶肆中候之,果見赤目』」 蓬首,攜瓶至前瀹茶者。因揖之,便呼李先生。李佯驚 曰:「汝何人也?」樂仙探懷出王書授之,李微笑曰:「王師 乃爾,管人閒事耶?此非相語處。三日黎明,候我於觀 門也。」樂仙辭謝而歸。三日雞鳴,坐門未久,李至,以手 撩髮,則兩目煜然,如嚴電燭人,握手入觀中,謂樂仙 曰:「汝刳心求道,而燒假銀,何也?」樂仙謝:「誠有之,但以 備乏絕無告耳。然是乾水銀法,非若世人點銅為之, 以誤後人也。」李探懷出銀小錠,「請以是易子所作,如 何?」樂仙取以示之,範制輕重,與李所授無異也。即令 取油鐺於前,投樂仙所作烹之,須臾粉碎還原,曰:「豈 不誤後人耶?」樂仙悔謝久之,李勉之曰:「如子不妄用, 亦欲子知此術,於子無益耳。我且歸,後更就汝語也。」 明日訪之,主人云:「夙昔折券而去,不雲所適也。」樂仙 既蹤跡,數日不復再見,乃西遊黨山中,寓一僧舍,主 僧亦喜延客,因留止旬日,而主僧復善《壬遁》,旦日必 焚香轉式,以占一日之事。忽謂樂仙曰:「今日當有一 大貴人臨門,不然亦非常之士,見過當與子候之。」並 戒其徒掃室以待。至日欲入,略無貴達至者。忽遠望 林下,有一舉子從羸童負書篋竹笥而來。主僧揣之 曰:「我所占貴人,豈此舉子異日非常之兆耶?更當復 占以驗之。」即喜躍而出,謂樂仙曰:「貴者審此人也。」因 相與迎門,延至客室,相語甚久,云:「姓蔡,嘗舉進士也。」 既而主僧請具飯,蔡曰:「某行李中亦自有薄具。二公 居山之久,若不拘葷素,當可共享也。」即呼燭設席,命 其僮於竹笥中出果實數種,既皆遠方珍新,至傾酒 榼樂仙味之元是潭州公廚十香酒也。酒行笥中,出 三大煎鮭魚,尚未冷。酒再行,又出三肉餅,亦若新出 爐者。至餘品燒羊鵝炙,皆若公侯家珍饌,而取諸左 右,笑語至夜半而罷。二公大異之,而不敢詰其所從 至也。蔡繼云:「某亦於此候一親知罷官者,當與二公 少周旋也。」日復一日,亦問及養煉事,樂仙心獨喜之, 亦意其有道者。至夕,主僧與僕從皆已熟寢,唯樂仙 炷香前拜,而請其從來。即以先生禮之,且哀懇言其 罷舉求道,了未有遇,願賜憐憫,生死骨肉也。蔡徐笑 曰:「我南嶽蔡真人也。固知子棲心之久,更俟與子勘問之也。」樂仙稽首謝其垂接。次夕,復扣戶伺之,忽見 一大人,膝與簷齊,而不見其面目,音響極厲,云:「仙童 萬福。」投一白紙於蔡前。蔡取以示樂仙曰:「與子勘問 至矣。」紙間有書云:「某於十洲三島究訪,並無此人名 籍。」後檢《蓬萊謫籍》中,始見其名氏鄉里也。某人供呈, 蔡語樂仙曰:「子無憂也。」因授以內丹真訣,數日別去, 云:「汝有未解處,但焚香啟我,我當自告汝也。」後樂仙 聞通直郎章子才自九江棄官,遷居錢塘金地山,行 符水救人疾苦,外丹已成,因南遊過之,夜語及蔡真 人事,取所授白紙示章,視其供呈人姓名,乃其法籙 中六丁名字也。即熾炭於爐,取紙投之,炭盡而紙字 如故。因相與驚異,且乞之以藏其家。樂仙既去,了不 知所向,或傳其解化矣,章亦數歲而終。將葬之夕,有 一道人不言姓字,來護葬事,且留物以助其子。或疑 是樂仙也。
妙靖鍊師
編輯按《金華府志》:「宋妙靖鍊師,陳氏女,名瓊玉,義烏人。年 十九,與姊浣於澗中,得桃實,大如拳,食之,從此不火 食,惟飲酒,啖生果。初不識字,忽能詩詞,為人言禍福 悉驗。一日,邀其兄遊四明海中,兄乘舟而己行水上, 閱數日,衣不濡,曰:『我知來事,恐泄天機,姑以風花雪 月為詠而寓意焉』。」術聞,政和七年召見,賜號妙靖鍊 師,乞還山,賜肩輿敦遣,壽九十,端坐而化。
羅昇
編輯按《袁州府志》:「羅昇,宜春人。少貧,業屠狗,晚遇異人授 以方術。年幾百,忽一日,辭親戚,奄然逝。後有見昇賣 藥瀏陽市中,寄書鄉人,歸乃其歿之明日,時政和八 年也。」
陳楠
編輯按《續文獻通考》:「陳楠,字南木,號翠虛,惠州博羅縣白 水巖人,以盤櫳箍桶為業,後得太乙金丹訣於毗陵 禪師,得《景霄大雷瑯書》於黎姥山神人,遂能捻土愈 人病,人號陳泥丸。政和中,擢道院錄事,後歸羅浮。驅 狐治病,鞭龍救旱,浮笠濟湍流,含水銀,成白金,顯諸 神異。」
張虛白
編輯按《續文獻通考》:「張虛白,南陽人。通太乙六壬術,留心 丹竈,遇真人得祕訣。徽宗聞其名,召管太乙宮,恩賚 無虛日。官太虛大夫,金門羽客。出入禁中,終日論道, 無一言及時事。曰:『朝廷事在宰相,非予所知』。金人尤 重之,以為神仙。忽一日曰:『某年月日,吾當化去』。至期 果然。」
張仙姑
編輯按《續文獻通考》:「張仙姑,南陽人,莫詳其所以。人有疾, 仙姑輒瞑目,潛為布氣攻之,俄覺腹熱如火,已而鳴 聲如雷,雖沈痼者無不愈。徽宗嘗召至中都,後不知 所終。」
賈文
編輯按《兗州府志》:「賈文號曰成公,臨沂人。自幼深慕道教。 宋政和間,嘗遇呂純陽與之遊,自後能作詞章,洞知 禍福。上召見,賜以紫衣而歸。尋訪神遊之處,乃得龜 蒙之陽,建殿宇,聚徒眾。後年七十四,一旦雲鶴俄集 庭除,乃仙化。今有祠在蒙山玉虛觀。」
劉野夫
編輯按《山東通志》:劉野夫,青州人,居東都,嘗約龔德莊曰: 「君家人夕必出,我往見君。」至晚,德莊坐待不至。俄火 自門起,德莊犯烈焰而出,四傍皆燼。翌日,野夫來曰: 「君家人幸出,可賀也。」陳瑩中深重之。宋政和間,寓興 國寺,人計其壽一百四十五歲。
朱希常
編輯按《處州府志》:「朱希常,青田海西人。住梅溪,學老子術。 政和間,從洞元妙應居士吳應能入內祈禬。上嘉之, 號凝妙大師,授右街鑒誥劄,差知濠州南華觀。未幾 辭歸,築菴於連雲山,名曰南華菴。丹成,屍解而去。其 丹井與手植花木,至今有存者。」
鄧道士〈附鮑氏二婦〉
編輯按《荊州府志》:「鄧道士相傳居荊州紫霞觀,丹成仙去, 爐旁遺丹二粒,鮑氏二婦吞之,亦仙去。政和間建觀。」
黎道人
編輯按《江寧府志》:「黎道人,溧陽人。少落魄去家,足跡遍秦 魏。政和間,遊陝,夜為虎窘,竄伏古廟。頃燈燭光中,有 三道士飲,數童侍。黎驚趨,詢其自以銀盌酌飲之。自 是不饑飲水而已。建炎多難,黎歸溧陽,結茅菴於市 側,遇兵癘,必先知之,輒別去。人每視其去留,以為安 否。縣有火災,黎往救。時四門各一,黎人愈崇敬。一日」, 奄然而逝。後有人遇於建康,猶寄信邑中。好事者啟 棺視之,止存草屨焉。
張先生
編輯按《池州府志》:「張先生,宋政和間人。少遇異人,既得道, 結廬齊山,常嘿坐。人問之,直視不答。在山三十年,既 老,顏如童,後即屍解
徐若渾
編輯按《廣信府志》:「徐若渾,字居明,政和間,上命林靈素講 道寶籙宮,學士大夫咸會。靈素蔓衍,若渾越次啟曰: 『傾河之辨,必貴當於理,終日不言,亦貴會於道』。靈素 曰:『止有懸河之辨』。若渾曰:『先生獨不知邪』?靈素曰:『子 所學者何道』?若渾曰:『若渾所學,孝於親,忠於君,居仁 由義,調喜怒,正好惡,安時處順,樂天知命,如是而已。 不知先生欲進以何道』?」靈素叱咤高談已,乃曰:「此道 乃教主道君之道,子何以揚之?」若渾進曰:「皇帝方以 道蒞天下,欲還萬姓之淳,復一世之樸,故俾先生以 道開群聽。今參侍講席,貴賤大小,咸願聞教,未審先 生以何道使仁者見其仁,智者見其智,賢者識其大, 不賢者識其小,虛而往,實而歸,性與性俱傳,心與心 皆得。」靈素復泛舉不倫,終曰:「杳杳冥冥,乃道之精;昏 昏默默,乃道之極。」左右喻令禮拜,若渾曰:「本來無欠, 今日無餘。人情之間,奉禮兩拜。」上異之,問:「肯為道士 否?」若渾對:「親老無兼侍,乞歸山林。」詔授將仕郎,祠廟 差遣。終父喪,不仕,唯出入漁樵,寓興詩酒。隱玉虛之 西,留意方外。嘗攜一布囊入市,令群兒探錢,隨取隨 有。又嘗戲言「欲入壁中」,已而果與壁化。後不知所終, 或雲仙去。
白雲片鶴
編輯按《陝西通志》:白雲片鶴,金明縣人。為道士,自稱白雲 片鶴。宋宣和初遊汴,見趙鼎,大呼曰:「中興名相也!」人 驚異之。他日又遇鼎,曰:「吉陽相逢。」後鼎紹興五年為 相,有重名,晚竄吉陽,忽與白雲相見,白雲曰:「憶疇昔 之言乎?公將歸矣。」未幾,鼎卒。
范叔寶
編輯按《處州府志》:「范叔寶,遂昌人,字子珉。年十六為道士, 有仙骨。宣和間,隨師適京師。一日,遇長髯道人,授以 畫牛術,繇是得名。言人禍福無不驗,行步若飛。每歷 溫、處、台、明、越衢、婺,率三日而周。至青田劉氏壁間,畫 一橋三敵人於其上,眾莫喻意。未幾,亮稱兵淮南,乃 信為異人。隆興間,郡守錢公招之,寓天慶觀。一日,自」 郡醉歸,夜半坐逝。瘞後有人數見之。於茶肆,或一時 數十處皆見之。
魏一翁
編輯按《兗州府志》:「宋魏一翁,曹州雷澤人。遇異人得道,手 持蒲箑,時時語人禍福。里閈重之,製纊奉以禦寒。盜 至,欲竊之,翁呼其名曰:『爾欲我纊乎』?盜驚謝而去。宋 徽宗聞其名,遣使起之,至其廬,但聞鼻息齁鼾如雷, 不見形影,惟得頌武彝一章以歸。宣和間屍解。」
張聲
編輯按《延平府志》:「張聲,字鳴道,通《易》象,辟穀煉氣,得養生 法。宣和間,游延平,結廬劍浦溪源山,范氏子從之。夜 忽有客叩門,知為異人,拜求道術,客取二丹遺范以 飼之,自是絕煙火食。一日,往郡西花心洞,留一頌於 虛舟,躍入水,識者謂水解。」
楊道人
編輯按《安陸府志》:「楊道人者,不知何許人。宋宣政間,寄跡 於朱司戶家數年,落魄不羈,狂飲自如,朱未嘗少厭。 一日酒酣曰:『我辭世矣』。不疾而逝,葬之山中。後二年, 朱往京師,忽遇於通衢,言笑如舊。朱詰其所以,不言 而去。朱歸,啟棺視之,則空函也。」
張常清
編輯按《彰德府志》:「張常清,林慮人。宣和中,學道於沖和處 士。後入聖符山修煉,人稱為竹馬先生。上以璽書召 延便殿,賜坐,問方外事,欲拜為諫議大夫,固辭還山, 授以金符。後沖舉去。」
王文卿
編輯按《臨川縣志》:「王文卿,臨川人。徽宗夢三天掌文史吏 陶伯威降,乃肖像,令內侍求之,得文卿,拜凝神殿侍 宸。時將有事於明堂,雨不止,文卿為禱而霽。又揚州 大旱,詔文卿求雨,仗劍噀水曰:『借我黃河水三尺』。數 日,揚州奏得雨,皆黃泥,賜號沖虛通妙先生。一日,忽 謂其徒曰:『西北有黑雲起,當報我』。」移時果然,即入室 解化。乾道初,人有見文卿於成都者。
按《江西通志》:文卿,字安道,即王侍宸也。宣和初渡江, 遇異人授以五雷法,自書棺曰:「此身是假,松板非真。 牢籠俗眼,跳出紅塵。」書畢,臥棺中。是夕風雷交作,厥 明視之,已解化矣。
高尚真人
編輯按《濟南府志》:「宋高尚真人者,姓劉氏,名卞功,字子民, 濱州人。生而穎慧,有高真色相,父母奇之。及長,淹貫 三氏妙法,尤喜《周易》《莊》老。年十四不婚娶,遇異人授 以元祕術,遂徜徉不語,寒暑一敝衲而已。終日靜坐, 日蔬食,室傍有竇,竇可通問答饋給。客至,多俛伏,訪 以方外事,瞑目不答。後政和間,太上皇賜錢三百貫」, 不受。六年,命授高尚處士,祕遣漕使杜綰物色以進。 自是繪相滿朝野,土人乃為之營宮觀。宣和初,復遣 廉訪使躬省之,題其扁曰高尚觀。宣和建炎間,盜群起,有過禮之者,解刃伏拜,每潛消其叛志,終莫之近 也。行年六十有九。金皇統癸亥冬十一月九日平旦, 以節杖擊戶,呼左右曰:「去矣,去矣!」須臾南向端坐,忽 然冥化,人謂之《屍解》雲。
顧筆仙
編輯按《續文獻通考》:「顧筆仙,高郵人。建炎初鬻筆,遇仙日, 售筆十則止。人置錢於筒,筆自躍出。會轉運使過境, 見之,問曰:『能飲否』?曰:『可飲一斗』。飲畢,長揖而去,遺所 攜筆筒於舟中,轉運使左右取而還之,盡力不能舉。 凡得其筆者,剖而視之,中必有詩或偈,記其破毀歲 月及人姓名禍福,無不驗者。年九十七,一日積葦庭」 中,坐其上,自舉火焚之,但見烈焰中乘火雲飛昇而 去。
段𤩰
編輯按《袁州府志》:「段𤩰,字德禎,萬載人。少游鄉校,事詩書, 性醇厚,與物無忤,有不平則奮臂爭之。建炎間,寇盜 充斥,段氏族屬皆為寇掠,𤩰齎金帛往贖。寇重其義, 俾與偕歸。紹興二十九年,歲旱,斗米千錢,𤩰發廩濟 之,止取常值。又為粥以食饑者,全活甚眾。後結庵謝 山,壁間多寫坦蕩字,忽敘親舊別曰:『天帝即召我矣』。」 一日鐘鳴,欻然凌空去。鄉人走視,惟敝《衣屨》存焉。
聖道者
編輯按《紹興府志》:「聖道者,不知何許人,紹興初,居蕭山淨 土寺,日乞食於市口,每吐一珠,如彈丸大,光奪琥珀, 出玩掌中,人慾撲取則復吞之。一日至山下,指田中 一穴,謂從遊項姓者曰:『此有酒,可飲』。項飲之甚甘冽, 囑覆之無竊發。項後思飲,往取之,皆水耳。忽一日乞 薪市邸,謂媼曰:『我將去矣』。叩所之,不答,乃於常臥處」 火薪自焚,人即其地葬之。後有見之於蜀者,歸發其 棺,則屍解矣。
孫道人
編輯按《春渚紀聞》:「孫道人不知何許人,寄居嚴州天慶觀。 為人和易,初不挾術及言人禍福。但袖中嘗蓄十數 白鼠子,每與人共飲,酒酣,出鼠為戲。人慾捕取,即走 投袖中,了無見也。至約人飲,則就酒家市一小尊,酌 之不竭。人告酒困,即覆尊而去,否則自晨至夕,亦不 別取也。酒家是日必大售,人頗以此異之。」紹興三年 三月三日,觀中士庶駢集,道人拱坐告眾曰:「我今年 九十歲矣,久寓此土,荷郡人周旋,暫當小別,勉力事 善。」言訖坐逝,一郡驚異,瘞之城南,而塑其像觀中。歲 餘有南商手持香一瓣,封題甚固,云:「我去年三月三 日於成都府觀禊事。」有一道人云:「我始自嚴州來,知 子不久回浙,幸為我達嚴州天慶觀」,尋孫道人,付之 也。入觀見塑像,驚禮之曰:「此我成都所見付書人也。」 因共發其藏,則空棺矣。
陶道人
編輯按《四川總志》:陶道人,黎州人。紹興間,入獅子山採薪, 遇異人得道,與王畫龍同時。所畫龍神異,必有所闕, 不然則隨雷雨變化。陶每見王,輒以杖擊之曰:「此龍 妖也。」後俱不知所終。
姬洞明
編輯按《陝西通志》:「姬洞明,號抱真子,居華山文仙谷。紹興 丙子中秋前一日,謂門人劉裕之曰:『張翁驪姥昇元, 待吾久矣』。言訖,怡然化去。」
武元照
編輯按《紹興府志》:武元照,蕭山女子也。方孩時,母或食肉, 即終日不乳,及菜食刀乳,母異之。後長,議適人,女不 從。忽夜夢神人命絕食,及覺,遂欲不食,母強食之,則 夢神怒曰:「何違吾戒也。」剖腹滌之,因授靈寶法。自是 不復食,以符水療人疾。紹興十一年某月日,忽詣數 十家聚話,後往其家訪之,雲死矣,即詣之日也。
石泰
編輯按《陝西通志》:「石泰,字得之,常州人。以醫藥濟人,不受 其謝,惟願植一杏樹,久遂成林,人因號為石杏林。遇 張紫陽,得金丹之道。初,紫陽得道於劉海蟾,海蟾曰: 『異日有為汝脫韁解鎖者,當以此道授之。餘皆不許。 其後紫陽三傳非人,三遭禍患,誓不敢妄傳,乃作《悟 真篇》行於世。曰:『使宿有仙風道骨之人,讀之自悟,則』』」 是天之所授,非人之輒傳矣。中罹鳳州,太守怒,按以 事,坐黥竄邠州。會大雪,與護送者俱飲酒肆。杏林邀 與同席,問之,知其故。杏林曰:「邠守,吾故人也。」紫陽因 懇為先容,乃相與之邠,一見獲免。紫陽德之,遂傳其 道,作《還元篇》行於世。壽一百三十七。
按《武進縣志》:「石泰,字得之,號杏林,一號翠元子。遇張 紫陽得金丹之道。道成於紹興二十八年秋日屍解。 越二歲,易介復見泰於羅浮山。」
唐廣真
編輯按《蘇州府志》:「宋唐廣真,嚴州人。既嫁得疾,夢有道人 與藥,服而愈。自是與夫仳離逕往平江,謁蓑衣先生, 留於吳,號無思道人。淳熙年,赴郭氏飲,驀昏兀如醉, 兩夕方蘇,言若有呼我者,出門逢呂純陽、曹混成獃道僧三人,引至海邊,跨大蝦渡海,因隨游名山洞府。 純陽問曰:『汝欲超凡入聖耶?身外有身耶,留形住世 耶?棄骨成仙耶』?」對曰:「有母尚存,且盡孝道。」曰:「如是,則 且留形住世。」遂持丹一粒,分而為四,投之盤中,圓轉 甚疾,吞其一,自是不食,惟飲酒啖果而已。能夏暴烈 日中,冬臥霜月下。高宗聞其名,召入德壽宮,行符水 有驗,御書「寂靜先生」四字賜之。
宋耕
編輯按《寧波府志》:「宋耕,號雪溪先生,世家雙流,遷崇慶。宋 紹興中,為閬中令,以仙去。後其孫德之聞在四明,往 訪焉。至雪竇山,有蜀僧言聞諸耆老云:山後爛平山 有二居士,其一宋宣教也。德之躋攀至爛平,果見丹 竈,而仙蹤不可復尋矣。乃置祠其上而歸。」
皇甫坦
編輯按《江西通志》:「皇甫坦,字履道,臨淄人。避地入蜀,居峨 嵋山。嘗暮行風雪中,聞有人呼之者,顧見一道人臥 小庵中,因留與抵足眠。坦自覺熱氣自兩足入,蒸蒸 浹體,甚和適。比曉,道人告曰:『他日可訪我於靈泉觀』。 坦後往靈泉訪之,始知所遇者,妙通真人朱桃椎也。 其後復與妙通會酒肆中,盡得坎離虛實之旨,內外 二丹之祕」,常宴坐不寐,其兩足外踝皆平偃,頂有珠 光。紹興中,顯仁太后患目翳,國醫不能瘳。太后夢黃 衣道士髯而長耳,自言能治目,高宗詔有司物色之, 臨汝守廉得以聞,詔入見慈寧殿,坦為噓呵布氣,目 即愈,翳脫瞭然矣。又詔療仙韶、甄孃躄,亦即愈。辭還 山,兩宮賜賚甚厚,皆不受。坦既還山,賜詔存問,詔築 室廬阜,以便往召。兩宮賜金為築室費,不受。賜御書 「清虛庵」額,詔繪坦像,御贊之。
按《四川總志》:宋皇甫坦善醫藥,宋高宗詔見,問何以 治身,坦曰:「心無為則身安,人主無為則天下治。」引治 顯仁太后目疾立愈。渥賞一無所受,高宗書「清靜」二 字以賜。隆興初入朝,孝宗稱為先生而不名。坦善相, 嘗言京南帥李道中女,必母儀天下。後果為光宗後。 按《天台縣志》:宋皇甫坦,蜀人,於丈人山遇朱仙翁,得 輕舉之術。曹勛懷二聖蠟書,歸自北庭。過孟津,於逆 旅中病危得救,相與偕行。至臨安,高宗召見。後曹居 天台,復來過之,留桐柏甚久。後入廬山結庵,賜名「沖 虛。」
蔡道像
編輯按《浙江通志》:「蔡道像,博學通微,遇異人得仙訣。高宗 南渡阻風,祠茅君而濟,見絳衣人坐吳山,因改庵為 觀,使主焉。能致鶴百萬,因賜田及七寶,鎮其山。年至 八十一坐解。」
王嗣昌
編輯按《浙江通志》:「王嗣昌自北海來,望吳山,五色雲,趺坐 頂上竟日。眾異其貌,編茅供茅君其中居焉。遂不下 山。嘗畫地為獄,囚妖燔馘之,治病即愈,不用醫術也。 居吳山三十年,無疾,朗吟而化。高宗感其靈異,為建 三茅觀。」
房長鬚
編輯按《襄陽府志》:房長鬚,不知其名,宋南渡後,隱居武當, 日以栽杉為事。今五龍宮後,杉皆房手栽,培植灌溉, 不遑晷刻。一日忽遇元帝化形為道者,問以栽杉之 因,慰諭之曰:「子神清矣,惜無鬚。」以手頷之。經宿,覺有 物如絲,縈於胸臆,視之,鬚已長尺餘。甲午三月一日 清旦,雲中隱隱見跨鶴之形,視故居惟杖履在焉。
章思廉
編輯按《續文獻通考》:「章思廉,遂昌人,居壽光宮為道士,誦 《度人經》,有悟,遂默不語,或絕粒不食,踰四十年,預言 休咎多驗。」
按《處州府志》:「思廉,名居簡,以字行。少業儒,以經學名 三舍。既有悟,遂棲跡於邑之壽光宮,終日默坐,蓬頭 垢面,出則步履如飛,動作語言,皆禍福所寓。鄉人以 神人待之。宋高宗遣黃門董御藥齎香致禱,大書『慎 乃在位』授之。未幾,孝宗受內禪,蓋慎,孝宗名也。以至 隱語告人疾病吉凶,如響應。乾道丙戌,郡守錢公竽」 迎舍郡齋,兩月不粒食,惟日飲醇酒。忽出遊,半日而 歸,因問呂洞賓今何在?答曰:「正在張公橋洗紙被。」即 命駕往謁之,至則若有聞曰:「此思廉小兒饒舌矣。」一 日語守曰:「吾欲歸。」乃端坐而逝。舁至天慶觀,七日顏 澤不改。越八日,瘞少微山。後有人見其持隻履在東 陽洞邊釣魚,發其瘞,惟隻履存。嘗有詩曰:「得太極全 體,見本來面目,先天一點真,後天卻是屋。」
白玉蟾
編輯按《續文獻通考》:白玉蟾名葛長庚,母以夢呼。玉蟾,瓊 州人,年十二舉童子科,於黎母山中遇異人授洞元 雷法。後居武夷山,嘗自贊曰:「千古蓬頭跣足,一年服 氣餐霞。笑指武夷山下,白雲深處吾家。」嘉定中,詔徵 赴闕,對御稱旨,命館太乙宮,一日不知所在。後往來 名山,入水不濡,逢兵不害,神異莫測,詔封紫清明道 真人。有《上清》《武夷》二集行世。玉蟾自號海瓊子,或號海南翁,或號瓊山道人,或號蠙庵,或號武夷散人,或 號神霄散叟。人云屍解於海豐縣。
按《九江府志》:「白玉蟾,瓊州人,姓葛名長庚。嘗任俠殺 人,亡命之武彝,事陳泥丸為道士,自稱靈霍童景洞 天羽人。善幻,好詭誕之行,往來廬山間,揮灑文墨,信 筆而成。山南北諸佳勝,並有題詠,而太平宮為多。嘉 定己未冬解化,賜號養素真人。」
按《崇仁縣志》:「白玉蟾,瓊州人。宋嘉定間,來遊臨川筆 架山,居三十年,衣藍褸不飭,善談仙幻。因至崇居景 雲觀,聚徒授書,好呤詠,人莫知其為仙。值洪流驟漲, 置雨傘水面,別徒乘之而去,故有橋,名飛仙。」
按《寶慶府志》:「白玉蟾,宋時瓊州人。至郡,今留詩鏤板 郡庫云:『仙境閒尋採藥翁,草堂留語數宵同。欲知山 下雲深處,直是人間路不通。泉引藕花來洞口,月移 松影過溪東。求名心在閒難遂,明日馬蹄塵土中』。」後 書「《三清選》丈玉皇舉人雲外子書。」按此詩乃晚唐人 荀鳴鶴題廬嶽劉居士草堂者,意白偶書之耳。及閱 《安福縣志》。亦載有此詩。且稱為玉蟾作。則不知何考 矣。
按《和州志》:「白玉蟾,原姓葛,名長庚,東海人也。生而穎 異,丰姿駿發,長業儒,為詩文,有奇氣,援筆立就。靖康 末,天下擾亂,放浪於江湖間,尋真訪道,蹤跡無所不 至。遇異人陳蓬頭,授以費長房驅鬼役神、呼風鞭霆 之術,人皆稱其為仙。遊歷陽之白石洞,愛其清泉翠 壑,遂居焉。有《重遊白石洞》詩。」
按《祁陽縣志》:「葛長庚,福之閩清人。父董教瓊州。宋紹 興甲寅三月十五日,母夢一物如蟾蜍,而真人是生 於瓊。父亡,母氏他適,因改姓白,名玉蟾,號瓊琯。師事 泥丸陳翠虛於羅浮,學太乙刀圭之妙,九年盡得其 旨。乃遊於海上,號海瓊子,一號蠙菴。又於黎母山中 遇神人,授以洞元雷法。宋紹定間,清湘蔣暉、洞陽李」 日新俱與之遊。
彭耜
編輯按《續文獻通考》:「彭耜,字季益,三山人。事白玉蟾,得太 乙刀圭火符之傳,九鼎金鉛砂汞之書,紫霄嘯命風 霆之文。遂杜門絕交遊,亦不理家人產業。妻潘蕊珠 與同志,晨夕惟薰修而已。其沈酣道法,呼嘯風雷,人 所敬慕。後屍解於福州。今城東有鳳丘山鶴林院存 焉。」
王興
編輯按《四川總志》:「宋王興為蒲江縣主簿,性淡薄好道。一 日遇白玉蟾引載,共駕雲昇天於長秋山。」
《按香案牘》:「長秋山洞穴中有千歲金蟾蜍,山頂有瓊 花木,徑八九尺,葉如白檀,花如芙蓉,香聞數里,興常 見之。」
孫元明
編輯按《祁門縣志》:孫元明自稱野仙,紹興中來洞元觀,居 棲真巖,服石元丹,遂斷穀時食酒果,乞錢買酒,醉則 擲餘錢施丐者。盛暑不揮扇,寒浴溪,為人書偈,禍福 無不驗。紹興二年四月,自作頌坐瞑曰:「佯狂八十六 年,識得元中又元。今朝擺手歸去,笑出蓬壺洞天。」未 幾,蜀客至,言青城山有孫道士,雲是此觀中人。
謝道人
編輯按《貴耳集》:謝道人,嘉州洪雅人,嘗賦苕帚詩:「掃此圖 清淨,愈掃愈不淨。欲要掃教淨,放下苕帚柄。在彭州 葛仙治洞中坐,多有蛇纏身,三五日不去,移上深山 中打坐。忽一日以青褐寄觀主云:『我去矣』。數日不知 所往,倚大石而逝,觀主瘞之。是日有一老持謝道人 簡來取青褐,老云:偶相遇,在閬州,始知其屍解雲。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