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三百十三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三百十三卷目錄
異境部彙考
易經緯〈龍魚河圖〉
列子〈黃帝篇 湯問篇〉
史記〈封禪書〉
淮南子〈墬形訓〉
神異經〈中荒經〉
海內十洲記〈祖洲 瀛洲 元洲 炎洲 長洲 元洲 流洲 生洲 鳳麟
洲 聚窟洲 方丈洲 蓬丘 崑崙〉
洞冥記〈釣影山〉
西王母傳〈崑崙〉
博物志〈神宮 員丘山〉
搜神記〈崑崙山〉
搜神後記〈始興機山〉
拾遺記〈三壺 浮玉山 扶桑 峭崖 昆陵 蓬萊山 方丈山 瀛洲 昆吾山
員嶠山 岱輿山 洞庭山〉
幽明錄〈金臺山〉
酉陽雜俎〈玉格 夜叉城〉
錄異記〈北山洞 女學洞 麻姑洞〉
洞天福地記〈十洞天 三十六小洞天〉
雲笈七籤〈三山〉
三才圖會〈武功山〉
神異典第三百十三卷
異境部彙考
編輯《易經緯》
編輯
《龍魚河圖》
編輯
元洲在北海中,地方三十里,去南岸十萬里。上有芝 草元澗,澗水如蜜味,服之長生。
《列子》
編輯
《黃帝篇》
編輯
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山上有神人焉,「吸風飲露,不 食五穀;心如淵泉,形如處女;不偎不愛,仙聖為之臣; 不畏不怒,願慤為之使;不施不惠,而物自足;不聚不 斂,而己無愆;陰陽常調,日月常明,四時常若,風雨常 均,字育常時,年穀常豐;而土無札傷,人無夭惡,物無 疵厲,鬼無靈響」焉。
《湯問篇》
編輯
渤海之東,不知其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 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八紘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 不注之,而無增無減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 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其山高下周 旋三萬里,其頂平處九千里,山之中間相去七萬里, 以為鄰居焉。其上臺觀皆金玉,其上禽獸皆純縞,珠 「玕之樹皆叢生,華實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 居之人,皆仙聖之種,一日一夕,飛相往來者,不可數 焉。而五山之根,無所連著,常隨潮波上下往還,不得 蹔峙焉。」仙聖毒之,訴之於帝。帝恐流於西極,失群聖 之居,乃命禺疆使巨鼇十五,舉首而戴之,迭為三番, 六萬歲一交焉。五山始峙,而龍伯之國有大人,舉足 不盈數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鰲,合負而趣 歸其國,灼其骨以數焉。於是岱輿、員嶠二山,流於北 極,沈於大海,仙聖之播遷者巨億計。帝憑怒,侵減龍 伯之國使阨,侵小龍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農時,其 國人猶數千丈。
《史記》
編輯
《封禪書》
編輯
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 其傳在渤海中,去人不遠,患且至,則船風引而去。蓋 嘗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其物禽獸盡 白,而黃金銀為宮闕。未至,望之如雲;及到,三神山反 居水下,臨之,風輒引去,終莫能至雲。
《淮南子》
編輯
《墬形訓》
編輯
《縣圃》涼風樊桐,在崑崙閭閻之中,是其疏圃。疏圃之 池,浸之黃水,黃水三周復其原,是謂「丹水」,飲之不死。 崑崙之丘,或上倍之,是謂涼風之山,登之而不死。或 上倍之,是謂縣圃,登之乃靈,能使風雨。或上倍之,乃 維上天,登之乃神,是為「大帝之宮。」
《神異經》
編輯
《中荒經》
編輯
東方有宮,青石為牆,高三仞,左右闕高百尺,畫以五 色,門有銀牓,以青石碧鏤,題曰「天地長男之宮。」西方 有宮,白石為牆,五色元黃,門有金牓而銀鏤,題曰「天 地少女之宮。」中央有宮,以金為牆,門有金牓,以銀鏤, 題曰「天皇之宮。」南方有宮,以赤石為牆,赤銅為門,闕
有銀牓曰「天皇中女之宮。」北方有宮,以黑石為牆,題曰「天地中男之宮」;東南有宮,黃石為牆,黃牓碧鏤,題曰「天地少男之宮」;西北有宮,黃銅為牆,題曰「地皇之 宮。」
「《東方裔》外東明山」有宮,以青石為牆。「《西方裔》外大夏 山」有宮,以金為牆。「《南方裔》外岡明山」有宮,以赤石為 牆。「《西南裔》外老壽山」有宮,以黃銅為牆。「《東南裔》外闠 清山」有宮,以青石為牆。「《西北裔》外西明山」有宮,以白 石為牆。
東北有鬼星石室,三百戶共一門,石牓題曰:「鬼門。」西 南銅關,夾門牓題曰:「人往門。」東北銅關,夾門牓題曰: 「人來門。」
《鬼門》晝日不開,至暮即有人語,有青火色。
《海內十洲記》
編輯
祖洲
編輯祖洲,近在東海之中,地方五百里,去西岸七萬里。上 有不死之草,草形如菰,苗長三四尺。人已死三日者, 以草覆之,皆當時活也,服之令人長生。昔秦始皇大 苑中多枉死者,橫道有鳥如烏狀,銜此草覆死人面, 當時起坐而自活也。有司奏聞,始皇遣使者齎草以 問北郭鬼谷先生,鬼谷先生云:「此草是東海祖洲,上」 有不死之草,生瓊田中,或名為養神芝。其葉似菰,苗 叢生,一株可活一人。始皇於是慨然曰:「可採得否?」乃 使使者徐福,發童男童女五百人,率攝樓船等入海 尋祖洲,遂不返。福,道士也,字君房,後亦得道也。
瀛洲
編輯瀛洲在東海中,地方四千里,大抵是對會稽,去西岸 七十萬里。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高且千丈,出泉 如酒,味甘,名之為玉醴泉。飲之數升輒醉,令人長生。 洲上多仙家,風俗,是吳人,山川如中國也。
元洲
編輯元洲在北海之中,戌亥之地,地方七千二百里,去南 岸三十六萬里。上有太元都,仙伯真公所治。多丘山, 又有風山,聲響如雷電。對天西北門上多太元仙官 宮室,宮室各異,饒金芝玉草。乃是三天君下治之處, 甚肅肅也。
炎洲
編輯炎洲在南海中,地方二千里,去北岸九萬里。上有風 生獸,似豹,青色,大如貍。張網取之,積薪數車以燒之, 薪盡而獸不然,灰中而立,毛亦不焦,斫刺不入,打之 如灰囊,以鐵鎚鍛其首數十下乃死,而張口向風,須 臾復活。以石上菖蒲塞其鼻即死。取其腦和菊花服 之,盡十斤,得壽五百年。又有火林山,山中有火光獸, 大如鼠,毛長三四寸,或赤或白。山可三百里許,晦夜 即見此山林乃是此獸光照,狀如火光相似。取其獸 毛以緝為布,時人號為「火浣布」,此是也。國人衣服垢 污,以灰汁浣之,終無潔淨。唯火燒此衣服,兩盤飯間 振擺,其垢自落,潔白如雪。亦多仙家。
長洲
編輯長洲一名青丘,在南海辰巳之地,地方各五千里,去 岸二十五萬里。上饒山川及多大樹,樹乃有二千圍 者。一洲之上,專是林木,故一名「青丘。」又有仙草靈藥, 甘液玉英,靡所不有。又有風山,山恆震聲。有紫府宮, 天真仙女遊於此地。
元洲
編輯元洲在北海中,地方三千里,去南岸十萬里。上有五 芝元澗,澗水如蜜漿,飲之長生,與天地相畢。服此五 芝,亦得長生不死,亦多仙家。
流洲
編輯流洲在西海中,地方三千里,去東岸十九萬里。上多 山川積石,名為「昆吾。」冶其石成鐵作劍,光明洞照,如 水晶狀。割玉物如割泥。亦饒仙家。
生洲
編輯生洲在東海丑寅之間,接蓬萊十七萬里,地方二千 五百里,去西岸二十三萬里。上有仙家數萬。天氣安 和,芝草常生,地無寒暑,安養萬物,亦多山川仙草眾 芝。一洲之水,味如飴酪,至良洲者也。
鳳麟洲
編輯鳳麟洲在西海之中央,地方一千五百里。洲四面有 弱水繞之,鴻毛不浮,不可越也。洲上多鳳麟數萬,各 為群。又有山川池澤及神藥百種,亦多仙家,煮鳳喙 及麟角合煎作膏,名之為「續絃膠」,或名「連金泥。」此膠 能續弓弩已斷之絃,刀劍斷折之金,更以膠連續之, 使力士掣之,他處乃斷,所續之際,終無斷也。武帝天 漢二年,帝幸北海祠恆山。四月,西國王使至,獻此膠 四兩,吉光毛裘。武帝受以付外庫,不知膠裘二物之 妙用也。以為西國雖遠而止貢者不奇,稽留使者未 遣。又時武帝幸華林園射虎而弩絃斷。使者時從駕, 又上膠一分,使口濡以續弩絃。帝驚曰:「異物也。」乃使 武士數人共對掣引之,終日不脫,如「未續時也。膠色 青如碧玉吉光毛裘黃色,蓋神馬之類也。裘入水,數 日不沉,入火不焦。」帝於是乃悟,厚謝使者而遣去,賜以牡桂乾薑等諸物,是西方國之所無者。又益思東 方朔之遠見。周穆王時,西胡獻昆吾割玉刀及夜光 常滿杯,刀長一尺,杯受三升,刀切玉如切泥。杯是白 玉之精,光明夜照,冥夕出杯於中庭以向天,比明而 水汁已滿於杯中也。汁甘而香美,斯實靈人之器。秦 始皇時,西胡獻切玉刀,無復常滿杯耳。如此膠之所 出,從鳳麟洲來,劍之所出,必從流洲來,並是西海中 所有也。
聚窟洲
編輯聚窟洲在西海中申未之地,地方三千里,北接崑崙 二十六萬里,去東岸二十四萬里。上多真仙靈官,宮 第比門,不可勝數。及有獅子、辟邪、鑿齒、天鹿、長牙、銅 頭鐵額之獸。洲上有大山,形似人鳥之象,因名之為 「神鳥山。」山多大樹,與楓木相類,而花葉香聞數百里, 名為「返魂樹。」扣其樹,亦能自作聲,聲如群牛吼,聞之 者皆心震神駭。伐其木根心,於玉釜中煮取汁,更微 火煎,如黑餳狀,令可丸之,名曰「驚精香」,或名之為「震 靈丸」,或名之為「返生香」,或名之為「震檀香」,或名之為 「人鳥精」,或名之為「卻死香。」一種六名,斯靈物也。香氣 聞數百里,死者在地,聞香氣乃卻活,不復亡也。以香 薰死人,更加神驗。征和二年,武帝幸安定。西胡月支 國王遣使獻香四兩,大如雀卵,黑如桑椹。帝以香非 中國所無,以付外庫。又獻猛獸一頭,形如五六十日 犬子,大似貍而色黃,命國使將入呈。帝見之,使者抱 之似犬,羸細禿悴,尤怪其名之非也。問使者:「此小物 可弄,何謂猛獸?」使者對曰:「夫威加百禽者,不必繫之 以大小。是以神麟,故」為巨象之王,鸞鳳必為大鵬之 宗,百足之蟲,制於螣蛇,亦不在於巨細也。臣國去此 二十萬里,國有常占,「東風入律,百旬不休;青雲干呂, 連月不散」者,當知中國有好道之君,我王固將賤百 家而貴道儒,薄金玉而厚靈物也。故搜奇蘊而貢神 香,步天林而請猛獸,乘毳車而濟弱淵,策驥足以度 飛沙,「契闊途遙,辛苦蹊路,於今已十三年矣。神香起 夭殘之死疾,猛獸卻百邪之魅鬼。夫此二物,實濟眾 生之至要,助政化之昇平,豈圖陛下反不知真乎?是 臣國占風之謬矣。今日仰鑒天姿,亦乃非有道之君 也。眼多視則貪色,口多言則犯難,身多動則淫賊,心 多飾則奢侈,未有用此四者,而成天下之治也。」武帝 恧然不平,又問使者:「猛獸何方而伏百禽,食噉何物, 膂力何比?其所生何鄉耶?」使者曰:「猛獸所出,或生崑 崙,或生元圃,或生聚窟,或生天路,其壽不窮。食氣飲 露,解人言語,仁慧忠恕,當其仁也;愛獲蠢動,不犯虎 豹,當其威也;一聲叫發,千人伏息,牛馬百物驚斷緪 繫武士,奄然失其勢力,當其神也,立興風雲,吐嗽雨 露,百邪迸走,蛟龍騰騖,處於太上之廄,役御獅子,名 曰猛獸。蓋神光無常,能為大禽之宗主,乃玃天之元 王,辟邪之長帥者也。靈香雖少,斯更生之神丸也。疫 病災死者,將能起之,及聞氣者,即活也。芳又特甚,故 難歇也。」於是帝使使者令猛獸發聲,試聽之。使者乃 指獸,命喚一聲:「獸!」脣。良久,忽叫「如天大雷霹靂」,又 兩目如磾之交光,光朗衝天,良久乃止。帝登時顛 蹶,掩耳震動,不能自止。侍者及武士虎賁,皆失仗伏 地,諸內外牛馬豕犬之屬,皆絕絆離繫,驚駭放蕩,久 許咸定。帝忌之,因以此獸付上林苑,令虎食之。於是 虎聞獸來,乃相聚屈積如死虎。伏獸入苑,徑上虎頭, 溺虎口,去十步已來,顧視虎,虎輒閉目。帝恨使者言 不遜,欲收之。明日失使者及猛獸所在,遣四出尋討, 不知所止。到後元元年,長安城內病者數百,亡者大 半。帝試取月支神香,燒之於城內,其死未三月者皆 活,芳氣經三月不歇,於是信知其神物也。乃更祕錄 餘香。後一旦又失之,檢函封印如故,無復香也。帝愈 懊恨,恨不禮待於使者,益貴方叔之遺語,自愧求李 君之不勤,慚衛叔於楷庭矣。明年,帝崩於五柞宮,已 亡月支國人《鳥山》《震檀》《卻死》等香也。向使厚待使者, 帝崩之時,何緣不得靈香之用耶?自合殞命矣。 滄海島在北海中,地方三千里,去岸二十一萬里,海 四面繞島,各廣五千里,水皆蒼色,仙人謂之「滄海」也。 島上俱是大山積石,至多石象八石,石腦、石桂、英流 丹、黃子、石膽之輩百餘種,皆生於島石,服之神仙長 生。島中有紫石宮室,九老仙都所治,仙官數萬人居 焉。
方丈洲
編輯方丈洲,在東海中心西南東北岸正等方丈,方面各 五千里,上專是群龍所聚,有金玉琉璃之宮,三天司 命所治之處。群仙不欲昇天者,皆往來此洲,受《太元 生籙》。仙家數十萬,耕田種芝草,課計頃畝,如種稻狀。 亦有玉石泉,上有九源丈人宮,主領天下水神及龍 蛇巨黥、陰精水獸之輩。
扶桑在東海之東岸,岸直陸行,登岸一萬里。東復有 碧海,海廣狹浩汗,與東海等。水既不鹹苦,正作碧色, 甘香味美。扶桑在碧海之中,地方萬里,上有太常宮太真東王父所治處。地多林木,葉皆如桑。又有椹樹, 長者數千丈,大二千餘圍,樹兩兩同根偶生,更相依 倚,是以名為「扶桑。」仙人食其椹,而一體皆作金光色, 飛翔空元。其樹雖大,其葉椹,故如中夏之桑也。但椹 稀而色赤,九千歲一生實耳,味絕甘香美。地生紫金 丸玉,如中夏之瓦石狀。真仙靈官,變化萬端,蓋無常 形,亦有能分形為百身十丈者也。
蓬丘
編輯蓬丘,蓬萊山是也。對東海之東北岸,周迴五千里外, 別有圓海繞山。圓海水正黑,而謂之「冥海」也。無風而 洪波百丈,不可得往來。上有九老丈人、九天真王宮, 蓋太真人所居,唯飛仙有能到其處耳。
崑崙
編輯崑崙,號曰崑崚,在西海之戌地,北海之亥地,去岸十 三萬里。又有弱水,周迴繞帀,山東南接積石圃,西北 接北戶之室,東北接大活之井,西南至承淵之谷。此 四角大山,寔崑崙之支輔也。積石圃南頭,是王母告 周穆王云:「咸陽去此四十六萬里,山高平地三萬六 千里,上有三角,方廣萬里,形似偃盆,下狹上廣,故名 曰崑崙山。三角,其一角正北,干辰之輝,名曰閬風巔; 其一角正西,名曰元圃堂;其一角正東,名曰崑崙宮; 其一角有積金,為天墉域,面方千里,域上安金臺五 所,玉樓十二所。其北戶山承淵山,又有墉城,金臺玉 樓相鮮如流精之闕」,光碧玉之堂,瓊華之室,紫翠丹 房,錦雲燭日,朱霞九光,西王母之所治也,真官仙靈 之所宗。上通璿璣,元氣流布,五常玉衡,理九天而調 陰陽,品物群生,希奇特出,皆在於此。天人濟濟,不可 具記,此乃天地之根紐,萬度之綱柄矣。是太上名山 鼎於五方,鎮地理也;號天柱於珉城,象綱輔也。諸百 川極深,水靈居之,其陰難到,故治無常處,非如丘陵 可得論耳。乃天地設「位,物象之宜,上聖觀方,緣形而 著。爾乃處元風於西極,坐王母於坤鄉,昆吾鎮於流 澤,扶桑植於碧津,《離》合火生,而光獸生於炎野,坎總 眾陰,是以仙都宅於海島,艮位名山,蓬山鎮於寅丑, 巽體元女,養巨木於長洲,高風鼓於群龍之位,暢靈 符於瑕丘,至妙元深,幽神難盡,真人隱宅,靈陵所在, 六合」之內,豈惟數處而已哉?此蓋舉其標永耳。臣朔 所見不博,未能宣通王母及上元夫人聖旨,昔曾聞 之於得道者說,「此十洲大丘靈阜,皆是真仙隩墟,神 官所治,其餘山川萬端,並無睹者矣。其北海外又有 鍾山,在北海之子地,隔弱水之北一萬九千里,高一 萬三千里,上方七千里,周旋三萬里,自生玉芝及神 草四十餘種,上有金臺玉闕」,亦元氣之所舍,天地居 治處也。鍾山之南有平邪山,北有蛟龍山,西有勁草 山,東有柬木山,四山並鍾山之枝幹也。四山高鍾山 三萬里,官城五所如一。登四面山下望,乃見鍾山耳。 四面山乃天帝君之城域也。仙真之人出入《道經》自 一路從平邪山東南入穴「中,乃到鍾山北阿門外也。 天帝君總九天之維,貴無比焉。山源周迴,俱有四城 之高,但當心有觀於崑崙也。昔禹治洪水既畢,乃乘 蹻車,度弱水而到此山,祠上帝於北阿,歸大功於九 天。」又禹經諸五嶽,使工刻石,識其里數高下,其字蝌 虯書,非漢人所書。今丈尺數里,皆禹時書也。不但刻 剫,五嶽諸「名山亦然,刻山之獨高處爾。今書是臣朔 所具見,其王母所道諸靈處,禹所不履,唯書中夏之 名山爾。臣先師谷希子者,太上真官也,昔授臣崑崙 山、蓬萊山及《神洲真形圖》,昔來入漢,留以寄知故人, 此書又尤重於《嶽形圖》矣,昔傳授年限正同爾。陛下 好道思微,甄心內向,天尊下降,並傳授寶祕,臣」朔區 區,亦何嫌惜,而不出所有哉。然術家幽其事,道法祕 其師,術泄則事多疑,師顯則妙理散。願且勿宣臣之 意也。
《洞冥記》
編輯
釣影山
編輯釣影山,去昭河三萬里,有雲氣望之如山影,丹藿生 於影中,葉浮水上,有紫河萬里,深十丈,中有寒荷,霜 下方香盛。有降靈壇、養靈池、分光殿五間,奔雷室七 間,望蟾閣十二丈,上有金鏡,廣四尺。元封中,有秖國 獻此鏡,照見魑魅,不獲隱形。
《西王母傳》
編輯
崑崙
編輯西王母所居宮闕,在龜山春山,西那之都,崑崙之圃, 閬風之苑,有城千里,玉樓十二,瓊華之闕,光碧之堂, 九層元室,紫翠丹房,左帶瑤池,右環翠水,其山之下, 弱水九重,洪濤萬丈,非飆車羽輪,不可到也。所謂玉 闕暨天,綠臺承霄,青琳之宇,朱紫之房,連琳絲帳,明 月四朗,戴華勝,佩虎章,左侍羽童,寶蓋沓映,羽摻廕 「庭軒砌之下,植以白環之樹,丹闕之林,空青萬條,瑤 𠏉千尋,無風而神籟自韻,琅琅然皆九奏八會之音 也。」
==神宮
編輯神宮在高石沼中,有神人,多麒麟琪芝神草,有英泉, 飲之壽三百歲,乃覺不死。去瑯琊萬五千里。
員丘山
編輯員丘山上有不死樹,食之乃壽。有赤泉,飲之不老。多 大蛇,為人害,不得居也。
《搜神記》
編輯
崑崙山
編輯崑崙之墟,地首也,是惟帝之下都。故其外絕以弱水 之深,又環以炎火之山,山上有鳥獸草木,皆生育滋 長於炎火之中,故有火澣布。非此山草木之皮枲,則 其鳥獸之毛也。漢世,西域舊獻此布,中間久絕。至魏 初時,人疑其無有。文帝以為火性酷烈,無含生之氣, 著之《典論》,明其不然之事,絕智者之聽。及明帝立,詔 三公曰:「先帝昔著《典論》,不朽之格言,其刊石於廟門 之外及太學,與石經並以永示來世。」至是西域使人 獻火浣布袈裟,於是刊此論而天下笑之。
《搜神後記》
編輯
始興機山
編輯始興機山東有兩巖相向,如䲭尾,石室數十所,經過 皆聞有金石絲竹之響。
《拾遺記》
編輯
三壺
編輯「三壺」,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壺,則方丈也;二曰蓬壺,則 蓬萊也;三曰瀛壺,則瀛洲也。形如壺器。此三山上廣 中狹下方,皆如工製,猶華山之似削成。
浮玉山
編輯西海之西,有浮玉山,山下有巨穴,穴中有水,其色若 火,晝則通曨不明,夜則照耀穴外,雖波濤灌蕩,其光 不滅,是謂陰火。當堯世,其光爛起,化為赤雲,丹輝炳 映,百川恬澈。游海者銘曰「沈燃」,以應火德之運也。
扶桑
編輯扶桑東五萬里,有磅磄山,上有桃樹百園,其花青黑, 萬歲一實。鬱水在磅磄山東,其水小流,在大陂之下, 所謂沈流,亦名重泉。生碧藕,長千常,七尺為常也。條 陽山出神蓬如蒿,長十丈。周初國人獻之,周以為宮 柱,所謂蒿宮也。中有白橘,花色翠而白,實大如瓜,香 聞數里。奏環天之和樂,列以重霄之寶器。器則有岑 「華鏤管,䀟澤雕鐘,員山靜瑟,浮瀛羽磬。撫節按歌,萬 靈皆聚。」環天者,鈞天也;和,廣也;岑華,山名也,在西海 上,有象竹,截為管,吹之為群鳳之鳴。䀟澤出精銅,可 為鐘。員山,其形員也。有大林,雖疾風震地,而林木不 動,以其木為琴瑟,故曰靜瑟。浮瀛,即瀛洲也。上有青 石,可為磬。磬者,長一丈,輕若鴻毛,因輕而鳴。西王母 與穆王勸歌既畢也,乃命駕昇雲而去。
峭崖
編輯六時水,青城山宗元觀南二里已來,有峭崖,面對觀 中,高五百餘丈。其山崖上有授道壇,昔甯真君與軒 轅黃帝授道之所。「下澗底有石龕,元宗皇帝御真,每 日六時從崖上,自然有水出,至今不絕,時人遊者,多 禮謁焉。」
昆陵
編輯崑崙山,有昆陵之地,其高出日月之上。山有九層,每 層相去萬里。有雲色,從下望之,如城闕之象。四面有 風,群仙常駕龍乘鶴,遊戲其間。「四面風」者,言東西南 北一時俱起也。又有祛塵之風,若衣服塵污者,風至 吹之,衣則凈如浣濯,甘露濛濛似霧,著草木,則滴瀝 如珠。亦有朱露,望之色如丹。著木石,赭然如朱雪灑 焉,以瑤器承之如炲。崑崙山者,西方曰「須彌山」,對七 星之下,出碧海之中,上有九層。第六層有五色玉樹, 蔭翳五百里,夜至水上,其光如燭。第三層有禾穟一 株,滿車有瓜,如桂,有柰,冬生如碧色,以玉井水洗食 之,骨輕柔,能騰虛也。第五層有神龜,長一尺九寸,有 四翼,萬歲則昇木而居,亦能言。第九層山形漸小狹, 下有芝田蕙圃,皆數百頃,群仙種耨焉。傍有瑤臺十 二,各廣千步,皆五色玉為臺基。最下層有流精霄間, 直上四十丈,東有風雲雨師。聞南有丹密雲,望之如 丹色丹雲,四垂周密。西有螭潭,多龍螭,皆白色,千歲 一蛻其五臟。此潭左側有色石,皆云是白螭腸化成 此石。有瑯玕璆琳之玉煎,可以為脂。北有珍琳別出, 《折扶》相扣,音聲和韻,九河分流。南有赤陂紅波,千劫 一竭,千劫水乃更生也。
蓬萊山
編輯蓬萊山,亦名防丘,亦名雲來。高二萬里,廣七萬里,水 淺有細石如金玉,得之不加陶冶,自然光凈,仙者服 之。東有鬱夷國,時有金霧。諸仙說此上常浮轉低昂, 有如山。上架樓室,常向明以開戶牖。及霧滅歇,戶皆 向北。其西有含明之國,綴鳥毛以為衣,承露而飲,終 天高登。取水亦以金銀倉,環水精火藻為階。有冰水 沸水飲者千歲。有大螺名「裸步」,負其殼露行,冷則復 入其殼生卵,著石則軟,取之則堅。明王出世,則浮於海際焉。有葭紅色,可編為蓆,溫柔如罽毳焉。有鳥名 鴻鵝,色似鴻,行如禿鶖,腹內無腸,羽翮附骨而生,無 皮肉也,雌雄相眄則生。《產南》有鳥名鴛鴦,形似鴈,徘 徊雲間,棲息高岫,足不踐地。生於石穴中,萬歲一交 則生雛,千歲銜毛則學飛,以千萬為群,推其毛長者, 高翥萬里。聖人之世,來入國郊,有浮筠之幹,葉青莖 紫,子大如珠,有青鸞集其上,下有砂礰,細如粉,柔風 至,葉條翻起,拂細砂如雲霧,仙者來觀而戲焉。風吹 竹葉,聲如鐘磬之音。
方丈山
編輯方丈之山,一名「巒雉。」東有龍場,地方千里,玉瑤為林, 雲色皆紫,有龍皮骨如山阜,數百頃遇其蛻骨之時 如生龍,或雲龍常鬥此處,膏血如水流。膏色黑者,著 草木及諸物如淳漆也。膏色紫光,著地堅凝,可為寶 器。燕昭王二年,海人乘霞舟,以雕壺盛數斗膏,以獻 昭王,王坐通雲之臺,亦曰「通霞臺。」以龍膏為燈,光耀 百里,煙色丹紫,國人望之,咸言瑞光,世人遙拜之,燈 以火浣布為纏。山西有照石,去石十里,視人物之形 如鏡焉。碎石片片皆能照人,而質方一丈,則重一兩。 昭王舂此石為泥,泥通霞之臺,與西王母常遊居此 臺上常有眾鸞鳳鼓舞,如琴瑟和鳴,神光照耀,如日 月之出。臺左右種恆春之樹,葉如蓮花,芬芳如桂,花 隨四時之色。昭王之末,仙人貢焉,列國咸賀。王曰:「寡 人得恆春矣,何憂太清不至。」恆春一名沈生,如今之 沈香也。有草名濡奸,葉色如紺,莖色如漆,細軟可縈。 海人織以為蓆薦,卷之不盈一手,舒之則列坐方國 之賓。《莎蘿為經》,莎蘿草細如髮,一莖百尋,柔軟香滑, 群仙以為龍鵠之轡。「有池方百里,水淺可涉泥,色若 金而味辛,以泥為器,可作舟矣。百鍊可為金,色青照 鬼魅,猶如石鏡,魑魅不能藏形矣。」
瀛洲
編輯瀛洲,一名魂洲,亦曰「環洲。」東有淵洞,有魚長千丈,色 斑,鼻端有角,時鼓舞群戲。遠望水間有五色雲,就視 乃此魚噴水為雲,如慶雲之麗,無以加也。有樹名「影 木」,日中視之,如列星,萬歲一實,實如瓜,青皮黑瓤,食 之骨輕,上如華蓋,群仙以避風雨。有金巒之觀,飾以 眾環,直上干雲。中有青瑤瓦,覆以雲紈之素,刻碧玉 為倒龍之狀,懸火精為日,刻黑玉為鳥,以水晶為月, 青瑤為蟾兔,於地下為機棙,以測昏明,不虧弦望,時 時有香風泠然而至,張袖受之,則歷年不歇。有獸名 「嗅石」,其狀如麒麟,不食生卉,不飲濁水,嗅石則知有 金玉,吹石則開金沙寶璞,粲然而可用。有草名「芸苖」, 狀如菖蒲,食葉則醉,餌根則醒。有鳥如鳳身紺翼丹, 名曰「藏珠。」每鳴翔而吐珠累斛。仙人常以其珠飾仙 裳,蓋輕而耀於日月也。
昆吾山
編輯昆吾山,其下多赤金,色如火。昔黃帝伐蚩尤,陳兵於 此地,掘深百丈,猶未及泉,惟見火光如星。地中多丹, 鍊石為銅,銅色青而利,泉色赤,山草木皆劍利,土亦 鋼而精。至越王勾踐使工人以白馬白牛祠昆吾之 神,採金鑄之,以成八劍之精。一名掩日,以之指日,則 光晝暗。金,陰也,陰盛則陽滅。二名斷水,以之劃水,開 即不合;三名「轉魄」,以之指月,蟾兔為之倒轉;四名「縣 翦」,飛鳥遊過,觸其刃如斬截焉。五名「驚鯢」,以之泛海, 鯨鯢為之深入;六曰「滅魂」,挾之夜行,不逢魑魅。七名 「卻邪」,有妖魅者見之則伏。八名「真剛」,以切玉斷金,如 削土木矣,以應八方之氣鑄之也。其山有獸,大如兔, 毛色如金,食土下之丹石,深穴地以為窟,亦食銅鐵, 膽腎皆如鐵,其雌者色白如銀。昔吳國武庫之中,兵 刃鐵器俱被食盡,而封署依然。王令檢其庫穴,獵得 雙兔,一白一黃,殺之,開其腹而有鐵膽腎,方知兵刃 之鐵為兔所食。王乃招其劍工,令鑄其膽腎以為劍, 一雌一雄,號「干將」者雄,號「鏌鋣」者雌。其劍可以切玉 斷犀,王深寶之,遂霸其國,後以石匣埋藏。及晉之中 興,夜有紫色衝鬥牛。張華使雷煥為豐城縣令,掘而 得之。華與煥各寶其一,拭以華陰之土,光耀射人。後 華遇害,失劍所在。煥子佩其一劍,過延平津,劍鳴飛 入水。及入水尋之,但見雙龍纏於潭下,目光如電,遂 不敢前取矣。
員嶠山
編輯員嶠山,一名環丘,上有方湖,周迴千里。多大鵲,高一 丈,銜不周之粟。粟穗高三丈,粒皎如玉。鵲銜粟飛於 中國,故世俗間往往有之。其粟食之,歷月不饑,故《呂 氏春秋》云:「粟之美者,有不周之粟焉。」東有雲石,廣五 百里,駮駱如錦,扣之片片,則蓊然雲出。有木名猗桑, 煎椹以為蜜。有冰蠶,長七寸,黑色,有角有鱗。以霜雪 「覆之,然後作繭,長一尺,其色五彩,織為文錦,入水不 濡,以之投火,經宿不燎。」唐堯之世,海人獻之,堯以為 黼黻。西有星池千里,池中有神龜,八足六眼,背負七 星日月八方之圖,腹有五嶽四瀆之象,時出石上,望 之煌煌如列星矣。有草名「芸蓬」,色白如雪,一枝二丈夜視有白光,可以為杖。南有移池,國人長三尺,壽萬 歲,以茅為衣服,皆長裾大袖,因風以昇煙霞,若鳥用 羽毛也。人皆雙瞳修眉長耳,餐九天之正氣,死而復 生於億劫之內,見五嶽再成塵,扶桑萬歲一枯,其人 視之如旦暮也。北有浣腸之國,甜水繞之,味甜如蜜, 而水強流迅急千鈞,投之,久久乃沒。其國人常行於 水上,逍遙於絕嶽之「嶺,度天下廣狹,繞八柱為一息, 經四軸而暫寢,拾塵吐霧,以筭歷劫之數,而成丘阜」, 亦不盡也。
岱輿山
編輯岱輿山有員淵千里,常沸騰,以金石投之,則爛如土 矣。孟冬水涸,中有黃煙從地出,起數丈,煙色萬變。山 人掘之,入數尺,得燋石如炭滅。有碎火以蒸燭,投之 則然而青色,深掘則火轉盛。有草名「莽煌」,葉團如荷, 去之十步,炙人衣則燋刈之為蓆,方冬彌溫,以枝相 摩,則火出矣。南有平沙千里,色如金,若粉屑,靡靡常 流,鳥獸行則沒足,風吹沙起若霧,亦名「金霧」,亦曰「金 塵沙。」著樹粲然如黃金塗矣。和之以泥,塗仙宮,則晃 昱明粲也。西有白玉山,其石五色而輕,或似履舄之 狀,光澤可愛,有類人工。其黑色者為勝,眾仙所用焉。 北有玉梁千丈,駕元流之上,紫苔覆漫,味甘而柔滑, 食者千歲不饑。玉梁之側有斑斕自然雲霞龍鳳之 狀。梁去元流千餘丈,雲氣生其下。傍有丹桂、紫桂、白 桂,皆直上百尋,可為舟航,謂之「文桂之舟。」亦有沙棠。 豫章之木,長千尋,細枝為舟,猶長十丈。有七色芝生 梁下,其色青,光輝耀,謂之「蒼芝。」螢火,大如蜂,聲如雀, 八翅六足。梁有五色蝙蝠,黃者無腸,倒飛腹向天;白 者腦重,頭垂自掛;黑者如烏,至千歲形變如小燕;青 者毫毛長二寸,色如翠;赤者止於石穴,穴上入天視 日,出入恆在其上。有獸名嗽月,形似豹,飲金泉之液, 食銀石之髓。此獸夜噴白氣,其光如月,可照數十畝, 軒轅之世獲焉。有遙香草,其花如丹,光耀如月,葉細 長而白,如忘憂之草,其花葉俱香,扇馥數里,故名「遙 香草。」其子如薏。中實甘香。食之累月不饑渴。體如草 之香。久食延齡萬歲。仙人常來食之。
洞庭山
編輯洞庭山,浮於水上,其下有金堂數百間,玉女居之,四 時聞金石絲竹之聲,徹於山頂。楚懷王之時,與群才 賦詩於水湄,故云:「瀟湘洞庭之樂」,聽者令人難老,雖 《咸池》《九韶》不得比焉。又有靈洞,入中常如有燭於前, 中有異香芬馥,泉石明朗。採藥石之人,入中如行十 里,迥然天清霞耀,花芳柳暗,丹樓瓊宇,宮觀異常。乃 見眾女霓裳,冰顏艷質,與世人殊別。來要採藥之人, 飲以瓊漿玉液,延入璇室,奏以簫管絲桐,餞令還家。 贈之丹醴之訣。雖懷慕戀,且思其子息。郤還洞穴,還 若燈燭導前,便絕饑渴,而達舊鄉。已見邑里人戶,各 非故鄉。鄰唯尋得九代孫,問之,云:「遠祖入洞山採藥 不還,今經三百年也。」其人說於鄰里,亦失所之。
《幽明錄》
編輯
金臺山
編輯海中有金臺山。高百丈。結構巧麗。窮盡神工。橫立巖 渚。竦曜星門。臺內有金。機文備制。
《酉陽雜俎》
編輯
玉格
編輯道列三界諸天,數與釋氏同,但名別耳。三界外曰四 人天,謂常融、玉隆、梵度、覆奕四天也。四人天外曰三 清,大赤、禹餘、清微也。三清上曰大羅。又有九天,波利 等九名天圓十二綱。「運關三百六十轉為一周,天運 三千六百周為陽孛地紀。推機三百三十轉為一度, 地轉三千三百度為陽蝕。天地相去四十萬九千里, 四方相去萬萬九千里,名山三百六十,福地七十二 崑崙,為天地之齊。又九地四十六土,八酒仙宮,言冥 謫陰者之所。」有羅酆山在北方癸地,周迴三萬里,高 二千六百里。洞天六宮,周一萬里,高二千六百里。洞 天六宮是為洞天鬼神之宮。六天,一曰紂絕陰天宮, 二曰泰煞諒事宮,三曰明辰耐犯宮,四曰怙照罪氣 宮,五曰宗靈七非宮,六曰敢司蓮苑宮。人死皆至其 中,人慾常念六天宮名空洞之小天,三陰所治也。又 耐犯宮主生,紂絕天主死,禍福續命,由怙照。第四天 鬼官北斗君所治,即七辰北斗之考官也。項梁《城酆 都宮頌》曰:「紂絕標地晨,諒事搆重阿,炎如霄漢煙,波 然景耀華,武陽帶神鋒,怙照吞清河,開闔臨丹井,雲 門鬱嵯峨,七非通奇靈,連苑亦敷魔,六天橫北道,北 是鬼神家。」凡有二萬言,此唯天宮名耳,夜中微讀之, 辟鬼魅。
夜叉城
編輯《蘇都識匿》國有夜叉城,城舊有野叉,其窟見在。人近 窟住者五百餘家,窟口作舍,設關籥,一年再祭。人有 逼窟口,煙氣出,先觸者死,因以屍擲窟口,其窟不知 深淺。
==北山洞
編輯開州,後倚盛山,東枕清江。泝江而北三十餘里,至溫 湯井,「井有湯泉北山上。麟德年,因雷雨震霹,山腳摧 裂,洞門自開。當門有石鐘,自然成形,如數千斤鐘大, 懸身去地二尺許,外像鐘而中實,扣之無聲。門兩壁 有石,如金剛力士之形者數人。鐘旁有小徑,高六尺 已來,行二三丈稍闊。有石碑,巨龜負之,自然而成,但」 無文字而已。碑側有巨屏,上與鼎相連。下有一穴,側 身可入一二尺許,自是廣闊,中有路徑平坦,與常無 異。路之左右,滴乳為石,羅列眾形,龍麟鸞鶴,頹雲巍 山,如林如柱,似動似躍,乍飛乍顧,千形萬態,不可殫 紀。僅一里許,傍竦蓮臺,周迴數步,高三四丈,層綴重 疊,皆可攀躋。旋生乳石,如臂如指者,以燭照之,通透 瑩徹,隨拆脆斷。及出洞門外,得風皆為白石矣。自臺 側三四十步,步有蓮花羅布於地。旁有甘泉,水色溫 白,遊洞者烹茗於此。前有橫溪,湍波甚急,其聲喧洶, 流出洞外。溪上有橋,長二三丈,闊一丈許,非石非土, 功甚宏壯。過橋得黃土坡,高四五丈,道徑險滑,行者 累息,方至其頂。坡上有巨堂,四壁平靜,中高數丈,壁 上皆有遊山之人題記年月處。堂之極處曲角有一 穴,高四五尺,廣三四尺,去下丈餘,躋攀莫及。相傳云: 「昔有遊人攀緣而入,累月之後,出於巫山洞中,自後 無復敢入者。」
女學洞
編輯長安富平縣北,定陵後,通關鄉,入谷二十餘里,有二 洞,一名東女學,一名西女學。其東女學,崖壁懸絕,洞 門在崖面,躋攀不及,夜往往聞讀書之聲。其西女學, 約山有路,可到洞門。近門有一石室,可容一二十人, 其洞門時有人秉燭,可入行一二十里,兩面有五門, 皆各有題記,或通蓬萊及諸仙境。近年有石摧下,遮 「閉洞門,不通人入。又山頂有一天井直下,深二丈許, 有自然橫石,旁出石下,天井亦可二丈餘,可通人過。 其底旁有崖龕,梯磴而上,屈曲甚廣。龕內有《道經》數 萬卷,皆置於柏木板床之上有一石人,俛首憑案而 坐,形如生人。天井之底有道門,所投之簡,委積朽爛, 不知其數。其大順年中富平奉道人」姓徐第七曾於 洞內取《養生經》,出外傳寫,卻送山洞中。又向北行二 十餘里,有三泉山谷中有石嵌,可容三二百人。當谷 內有三石盆,其盆各廣丈餘,制度光滑,迨非人工。三 盆湧出泉水常滿,餘水流出山外。古老云:「時有仙人 浴此盆。」大都此山有人觸犯,即立致雷雹,損傷苖稼。 由是鄉里多隱避蹤跡,難於尋訪。山上有仙人鬥聖, 蹤跡極多。《東女學》山前有神鵰一窠,常護洞門,人或 侵犯者,神鵰擊之,立致殞斃。古有道流刻五石人,致 於山上。民有鋤禾者,為鵰所驚,走避於石人之下,置 笠於石人頭上,鵰即擊之,石人頭隕。於今見在。其山 下通關鄉,多姓公孫賈家。山上石保村,多姓閭氏、麻 氏。
麻姑洞
編輯繁陽山麻姑洞,即二十四化之第一陽平之別名也。 在繁水之陽,因以為名。《本際經》云:天師張道陵所遊, 太上說經之處。在成都府新都縣南渡江十五里,眾 山連接,孤峰特起是也。神武皇帝潛龍之時,光化二 年己未五月四日丙申,山土摧落,洞門自開。縣吏時 康鄉所由楊靖、道士張守真等以事申府云:「自洞門 開後,每日有百姓往來者。」府差縣典楊澤、畫工任從, 與張守真同往檢覆,畫圖申上,稱:「把燈燭入洞看檢, 其第一門對北,高二尺,闊三尺五寸。入至第二門,約 五尺已來。第二洞門方一尺六寸,入內並是黑處,長 一丈二尺,闊六尺。有石窟兩處,在東畔。西南有洞門 兩路,南畔一路,闊一尺六寸,入內長」一丈二尺,闊一 丈,高四尺。南畔有石窟三處,西畔兩路入內通遶。門 圓闊一丈七尺,內各闊五尺,高六尺,已來門相去一 丈。門屋一所,高五尺,闊四尺,從內往來,有刻枓栱筒 瓦,約山作石,日月,兼作「日」字、「月」字。隔子房一所,闊二 尺五寸,高一尺五寸,刻枓《栱筒瓦》。石竈一所,高一尺, 闊一尺五寸,門闊五寸,石窟三處,各闊七尺。又西入 洞門,圓闊一尺七寸,彎曲入向南門一所,高六尺,闊 四尺,從內來往,有石枓栱筒瓦。又有竈模兩所,共一 床,高一尺,闊二尺三寸,門闊八尺,有石枓栱。西北角 又有一門,方一尺六寸,內方二丈已來。南畔、西畔、北 畔各窟一所。南角又有一洞,圓闊一尺六寸。已來,將 燈燭「近,前有黑氣出,燈火即滅,更入不得。」其洞連接 繁陽,本山相去三里已來。其山據諸鄉帳生張贇者 狀稱,繁陽是古跡山,每准敕祭祀。其洞亦是元有,往 往閉塞。元和中,南康王韋皋蒞蜀,洞忽開,時人咸云: 洞門開即年豐物賤。尋又閉塞,至是復開,其後果年, 遠近豐稔。其洞本名麻姑洞,山側有麻姑「宅基」,蓋修 道之所也。
《洞天福地記》
編輯
===十洞天===第一玉屋洞,周迴一萬里,名「小有清虛之天」,在東都。 第二委羽洞,周迴一萬里,名「大有虛明之天」,在兗州 府東嶽。
第三,西城洞,周迴三千里,名「太元總真之天」,在梁州 西王母所居,崑崙之別宮。
第四西元洞,周迴一千里,名「三元極真之天」,在華州。 第五青城洞,周迴二千里,名「寶仙九室之天」,在蜀青 城縣。
第六,赤城洞,周迴三百里,名「上玉清平之天」,在台州 唐興縣。
第七,羅浮洞,周迴五百里,名「珠明耀真之天」,在惠州 博羅縣八十里。
第八句曲洞,周迴一百五十里,名「金壇華陽之天」,在 潤州金壇縣界,屬茅山。
第九,林屋洞,周迴四百里,名「佐神幽虛之天」,在蘇州 洞庭湖中。
第十,括蒼洞,周迴三百里,名「成德隱元之天」,在台州 樂安縣界,有宮一所。
三十六小洞天
編輯第一洞霍童山,周迴三千里,名「霍林之天」,在福州長 溪縣,有三所觀及遊仙湖。
第二洞東嶽泰山,周迴一千里,名「蓬元之天」,在兗州。 第三洞南嶽衡山,周迴七百里,名「朱陵之天」,在衡州 衡山縣。
第四洞西嶽華山,周迴三百里,名「總仙之天」,在華州。 第五洞北嶽恆山,周迴一百三十里,名「總元之天」,在 鎮州。
第六洞,中嶽嵩山,周迴三千里,名「思真之天」,在洛州。 第七洞,峨嵋山,周迴三百里,名「靈陵太妙之天」,在蜀 嘉州。
第八洞,廬山,周迴二百六十里,名「洞靈詠真之天」,在 江州。
第九洞四明山,周迴一百八十里,名「丹山赤水之天」, 在明州。
第十洞,會稽山,周迴三百五十里,名陽明洞天,一名 「極元太元之天」,在越州。
第十一洞太白山,周迴五百里,名「元德之天」,在明州。 第十二洞西山,周迴三百里,名「天寶極元之天」,在洪 州。
第十三洞大圍山,周迴三百里,名「好生元上之天」,在 潭州醴陵縣。
第十四,洞潛山,周迴八十里,名「天柱司元之天」,在舒 州懷寧縣。
第十五洞,鬼谷山,周迴七十里,名「元思之天」,在信州 貴溪縣。
第十六洞武夷山,周迴一百二十里,名「昇真化元之 天」,在建寧府。
第十七洞玉笥山,周迴一百二十里,名太秀法樂之 天,在臨江軍。
第十八洞,華蓋山,周迴三十里,名「容成太玉之天」,在 溫州永嘉縣。
第十九洞,蓋竹山,周迴八十里,名「長耀寶元之天」,在 台州臨海縣。
第二十洞都嶠山,周迴一百八十里,名「寶元之天」,在 容州。
第二十一洞,白石山,周迴七十里,名「瓊秀長真之天」, 在和州。
第二十二洞,句漏山,周迴四十里,名「玉闕寶圭之天」, 在容州流陽縣。
第二十三洞九疑山,周迴三十里,名「相真太虛之天」, 在道州。
第二十四洞,洞陽山,周迴一百十里,名「洞陽隱觀之 天」,在潭州。
第二十五洞,幕阜山,周迴一百里,名「元真太元之天」, 在鄂州唐年縣。
第二十六洞大酉山,周迴一百里,名「大酉華妙之天」, 在辰州。
第二十七洞金庭山,周迴三百里,名「金庭崇妙之天」, 在剡縣。
第二十八洞麻姑山,周迴一百五十里,名「丹霞之天」, 在撫州南城縣。
第二十九洞仙都山,周迴三百里,名「祈仙之天」,在處 州縉雲縣。
第三十洞,青田山,周迴四十里,名「青田太鶴之天」,在 處州青田縣。
第三十一洞,鍾山,周迴一百里,名「朱湖太生之天」,在 潤州上元縣。
第三十二洞,良常山,周迴三十里,名方會之天,在茅 山東北。
第三十三洞紫蓋山,周迴八十里,名「紫元洞照之天」, 在荊州常陽縣第三十四洞天目山,周迴二百里,名「太微元蓋之天」, 在杭州餘杭縣。
第三十五洞,姚源山,周迴七十里,名「白馬元光之天」, 在。州武陵縣 第三十六洞金華山,周迴一百五十里,名「金華洞元 之天」,在婺州金華縣。
《雲笈七籤》
編輯
三山
編輯「西元」者,葛衍山之別名。葛衍有三山相連,西為西元, 東為鬱絕根山,中央名葛衍山,三山有三府,名曰三 宮。西元山為清靈宮,葛衍山為紫陽宮,鬱絕根山為 極真宮,三山纏固萬三千里,高二千七百里,下有洞 庭,潛行地中,通元洲崑崙府也。西元山下有洞臺,方 圓千里,金城九重,有玉堂蘭室,東西宮殿中,有四百 二十真人處焉,其樹則絳碧,草則芝英,其鳥獸則麒 麟鳳凰。距崑崙七萬里,其間有高暉山,上有洞光如 日。葛衍、西元鬱絕根三山也。
《三才圖會》
編輯
武功山
編輯武功山在西安府武功縣西百二十里,山行至「楓木 凹」,即武功東界也。迤邐至「北斗七星岡,峭徑紆折高 下,循溪往,水《㶁㶁》激石鳴,抵平湛靜。迄下行有所觸, 輒復作響,千巖萬巘。或峻矗入雲,如筆豎筍攢,或壁 嶂排。」「如植碑倚屏,或倒崖作罄折狀,或傑竦如弁 冕執圭為敬者。又如龍鳳軒舉,如虎豹《躩且踞》,如飛 走器物,靡所殫述。」自山麓行,叢林蒙翳,瀑布鳴鳥在 上。自山半行空處,山翠欲濕衣,泉瀑鳥聲皆歸履舄 下,時有偃樹橫澗以濟人,而根葉具存。時有石枕流, 如天生橋。方竹、龍草、仙茅、靈藥,所在有之。自楓木凹 四十五灣,約十五里許,至迎仙橋。橋北為圖坪菴,一 名小桃源,有二杏樹,逼簷對峙,各大丈餘,東花西實, 至明年,花實易向矣。此植物所無也。山有五菴:箕峰 在圖坪南,集雲行宮,二菴在圖坪東北,其西則九龍 也,因所通道,置以憩謁者。又十五里,葛仙壇,而張、許 二仙翼列者,不知其由也。謁者以壇為頂,聞白鶴峰 尢高,雲雨皆出其下,白鶴仙居之。武功水發源其巔, 澒濘噴沬,如芙蕖發榮,聞人語則愈溢出。其為行者 所循溪,皆其委也。相傳為葛仙煉丹池。西北有雷崖, 谺洞嵌,可容數百人,路險絕,遊者必緪掖而升。然人 或褻之,即迅霆霾曀,故名「雷崖。」上有數十洞,恍惚有 人居其中,可望而不可即,蓋為葛仙藏書處。又其阻 有齊雲山,山有寺,徑亦澀,惟獵者時入焉。荒基敗礎, 平疇帶溪,沃田數千畝,溝塍宛然,皆柞棫充布,亦避 亂全身之區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