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四十二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
第四十二卷目錄
白鷴部彙考
白鷴圖
禽經〈鷴潔〉
閩部疏〈白鷴閩不能馴〉
本草綱目〈釋名 集解 肉氣味 主治〉
白鷴部藝文一
白鷴賦〈有序〉 唐蕭穎士
白鷴部藝文二〈詩〉
放白鷴篇 唐宋之問
贈黃山胡公求白鷴〈並序〉 李白
白鷴 宋梅堯臣
送白鷴與永叔 前人
依韻再答公儀白鷴 歐陽修
白鷴 蘇軾
白鷴 魏野
白鷴 文同
白鷴 明徐渭
白鷴 楊基
白鷴部紀事
杜鵑部彙考
杜鵑圖
爾雅〈釋鳥〉
博雅〈釋鳥〉
禽經〈杜鵑〉
異苑〈先鳴不祥〉
埤雅〈杜鵑〉
本草綱目〈釋名 集解 肉氣味 主治 發明〉
杜鵑部藝文〈詩詞〉
擬行路難 宋鮑照
杜鵑 唐杜甫
杜鵑行 前人
子規 前人
子規啼 韋應物
和周贊善聞子規 張籍
夜聞子規 王建
子規 賈島
鶗鴂行 劉禹錫
攝山聽子規 顧況
子規 前人
杜鵑 杜牧
又 前人
聞杜鵑 雍陶
又 前人
子規 來鵬
聞杜鵑 羅鄴
又 前人
聞杜鵑 李洞
岐下聞杜鵑 吳融
又 前人
又 前人
秋聞子規 前人
子規 馮兗
聞子規 杜荀鶴
子規 南唐陳陶
途中聞子規 李中
又 前人
子規 宋范仲淹
子規 宋祁
子規 余靖
聞子規 石介
子規 梅堯臣
崇壽客舍夜聞子規〈三首〉 朱熹
夜聞子規 前人
不如歸去〈禽言〉 前人
子規 陸九淵
不如歸去〈禽言〉 戴昺
不如歸去〈禽言〉 劉學箕
不如歸 方岳
歸去樂〈和禽言〉 胡天游
杜鵑 吳惟信
出永豐縣西石橋上聞子規 楊萬里
又 前人
景靈宮聞子規 前人
和昭德孫聞杜鵑 何夢桂
聞子規 元柳貫
子規 曹伯啟
新館夜聞杜鵑 郝經
杜鵑 馬臻
閨中聞子規 明孫蕡 子規啼 張琦
杜宇 張羽
杜鵑 木公
聞鵑〈以上詩〉 方孝孺
木蘭花〈杜鵑〉 宋歐陽修
滿江紅〈杜鵑 以上詞〉 康伯可
杜鵑部紀事
杜鵑部雜錄
杜鵑部外篇
鸏䴀部彙考
鸏䴀圖
南越記〈越王鳥〉
酉陽雜俎〈鸏鵰〉
本草綱目〈集解 糞主治〉
瀛涯勝覽〈鶴頂鳥〉
正字通〈鸏䴀〉
鸏䴀部藝文〈詩〉
越鳥 唐鄭谷
鵜鶘部彙考
鵜圖
謾畫圖
爾雅〈釋鳥〉
禽經〈鵜鶘〉
毛詩陸疏廣要〈維鵜在梁〉
埤雅〈鵜〉
爾雅翼〈鵜〉
本草綱目〈釋名 集解 脂油 氣味 主治 發明 觜氣味 舌主治 毛皮
主治 附方〉
賢弈〈信天緣 謾畫〉
鵜鶘部藝文〈詩〉
賦朱煥章所畜鵜鶘鳥 明袁凱
鵜鶘部紀事
鵜鶘部雜錄
禽蟲典第四十二卷
白鷴部彙考
編輯釋名
黑鷴。〈西京雜記〉 《閑客》。〈本草綱目〉
白鶾:〈本草綱目〉
白鷴圖
《禽經》
編輯
《鷴潔》
編輯
鷴鷺之潔。
《鷴白》鷴似山雞而色白,行止閑暇。
《閩部疏》
編輯
《白鷴閩不能馴》
編輯
鳥之異者曰「白鷴」,八郡皆有之。最有文彩。土人不能 馴,每以餖飣筵間。
《本草綱目》
編輯
《釋名》
編輯
李時珍曰:按張華云:「行止閑暇,故曰鷴。」李昉命為閑 客,薛氏以為雉類,汪氏以為白雉。按《爾雅》白雉名鶾, 南人呼閑字如寒,則鷴即鶾音之轉也。當作白鶾,如 錦雞,謂之文鶾也。鶾者,羽美之貌。又《西京雜記》云:「南 粵王獻白鷴、黑鷴各一。」蓋雉亦有黑色者,名鸕雉,彼 通呼為鶾矣。
《集解》
編輯
蘇頌曰:「白鷴出江南,雉類也。白色而背有細黑文,可 畜,彼人亦食之。」穎曰:「即白雉也。」時珍曰:「鷴似山雞而 色白,有黑文如漣漪,尾長三四尺,體備冠距,紅頰赤 嘴丹爪,其性耿介。李太白言:其卵可以雞伏。亦有黑 鷴。」
《肉氣味》
編輯
甘平無毒。
《主治》
編輯
白鷴部藝文一
編輯《白鷴賦》〈有序〉 唐蕭穎士
編輯
白鷴,羽族之幽奇。素質黑章,爪觜純丹,體備冠距,頗類夫雞翟。神貌清閑,不雜眾禽,棲心遐深,與人境罕接,固莫得而馴狎也。上聞而徵焉,處以雕籠,致以驛遽,是將集長楊,游太液,行有日矣。天寶辛卯,予飄泊江介,流蕩踰時。秋八月,自山陰前次東陽,方議夫南豋西泛,極聞見之義,諒褊懷所素蓄,而未之從也。會有命自《天召》赴京闕,適與茲鳥偕至於會稽傳舍。觀其宛頸旁睨,迴惶掩抑,往往孤鳴,音韻淒涼,如慕侶而不獲。因感而賦之曰:
鳥之生兮,於彼南山。彩必元素,文不綺斑。備文武之 正飾,懋妖姬之殊顏。情莽眇以耿潔,貌軒昂以安閑。 無馴擾之近性,故不愜於人寰。遊必海裔,棲必雲間。 曾養拙以自保,祛未萌之憂患。不然,豈陋彼都邑之 佳麗,顧投身乎阻艱。以至標自然之靜,故名之曰《白 鷴》者。歟?何天聽之緬邈,辱微禽之瑣細。偶一日之見 羈,委微軀以受制。望層城以斂翼,懷眾侶而孤唳。從 廐置之駿奔,仰君門以遐逝。君門兮九重,洞杳窱兮 穹崇。池太液兮島方壺,萬類翔泳乎其中。晝聒未央 之繁絃,夕驚長樂之虛鐘。顧疏野之踐跡,豈敢求一 枝而見容。越水清兮鏡色,吳山遠兮天逼。窺淺深以 飄影,逗清冥兮一息。謂杉松可得永「日而噪聚,蓴荇 足以窮年而唼食。」一與心賞兮暌違,念歸飛兮何極? 鸚能言而入座,鶴善舞而登軒。殊二者之常態,諒慚 惶於主恩。是以雖信美而非其志,獨屏營而兢魂者 焉。
白鷴部藝文二〈詩〉
編輯《放白鷴篇》宋·之問
編輯
故人贈我綠綺琴,兼致《白鷴鳥》。琴是嶧山桐,鳥出吳 谿中。我心松石青霞裡,弄此幽弦不能已。我心湖海 白雲垂,憐此珍禽空自知。著書晚下麒麟閣,幼稚驕 痴候門樂。乃言物性不可違,白鷴愁慕刷毛衣。玉徽 閉匣留為念,六翮開籠任爾飛。
《贈黃山胡公求白鷴》〈並序〉李白
編輯
聞黃山胡公有雙白鷴,蓋是家雞所伏,自小馴狎,了無驚猜,以其名呼之,皆就掌取食。然此鳥耿介,尤「難畜之。余平生酷好,竟莫能致,而胡公輒贈於我,唯求一詩。」 聞之欣然,適會宿意,因援筆三叫,文不加點以贈之。
請以《雙白璧》,買君《雙白鷴》。白鷴如白練,白雪恥容顏。 照影玉潭裡,刷毛琪樹間。夜棲寒月靜,朝步落花閑。 我願得此鳥,玩之坐碧山。胡公能輒贈,籠寄野人還。
《白鷴》宋·梅堯臣
編輯
喬木暗青山,晴川下白鷴。春雲生嶺上,積雪在巖間。 綠草張新翳,柔冠總翠鬟。時哉養文素,不羨雉斑斑。
《送白鷴與永叔》前人
編輯
致鷴猶恐鷴飢渴,細織筠籠小瓦缸。玉兔精神憐已 久,金鑾人物世無雙。休爭白鶴臨池沼,且伴鳴雞向 綠窗。美羽奇毛有多少,爾身安穩勝他邦。
《依韻再答公儀白鷴》歐陽修
編輯
佳翫能令百事忘,豈惟閒伴倒餘缸。珍奇來自海千 里,皎潔明如璧一雙。日暖朝籠青石砌,春寒夜宿碧 紗窗。蠻煙瘴霧雖生處,何必區區憶陋邦。
《白鷴》蘇軾
編輯
《白鷴》形似鵠,搖曳尾能長。寂寞懷溪水,低回愛稻粱。 田家比雞鶩,野食薦杯觴。肯信朱門裡,徘徊占玉堂。
《白鷴》魏·野
編輯
李白詩中閒未識,謝莊賦裡見長思。今朝得爾心雖 喜,致謝慚無《吐鳳》詞。
《白鷴》文同
編輯
常惡靜時鳧鷖,不驚飽處蝦魚。與吾閒正相似,問爾 樂復何如。
《白鷴》明·徐渭
編輯
「野性悅鳥魚,客寓尚籠致。」正如好竹人,借居亦栽蒔。 鷴鳥自南來,貿入西河裡。王孫好法書,籠以易吾字。 〈錢子易書故曰王孫蓋鏐之後也〉墨絲繡雪衣,綠罽作襠帔。有時囀 喉中,鷕若嫋雲際。日夕湖水波,秋樹葉微紫。送客不 出門,白玉掃長彗。
《白鷴》楊基
編輯
《棠梨》花開滿山白,白鷴飛來春一色。黃鸝紫燕太匆 忙,不道花間有閑客。卻嫌香露污春衣,立向湘江映 夕暉。鷗鷺相逢莫相妒,一雙還拂楚煙歸
白鷴部紀事
編輯《西京雜記》:「南越王獻高帝石蜜五斛,蜜燭二百枝,白 鷴、黑鷴各一雙。高帝大悅,厚報遣其使。」
《珍珠船》李昉為詩慕白居易,園林畜五禽,皆以「客」名, 白鷴曰「閑客。」
《宋史江公望傳》:公望,建中靖國初拜左司諫。內苑稍 畜珍禽奇獸,公望力言非初政所宜。他日入對,帝曰: 「已縱遣之矣。唯一白鷴,畜之久,終不肯去。」先是,帝以 拄杖逐鷴,鷴不去,乃刻公望姓名於杖頭,以識其諫 《程史》:徽祖居端邸時,藝文之暇,頗好馴養禽獸以供 玩。及即位,貂璫奉承,羅致稍廣。江公望在諫省,聞之, 亟諫,上大悅,即日詔內籞盡縱,勿復留。殿中有一鷴 畜,久而馴不肯去,上親以麈尾逐之,迄不離左右。乃 刻公望姓名於麈柄,曰:「朕以旌直也。」〈按程史與江傳有異同處故並 載之〉
杜鵑部彙考
編輯釋名
《嶲周》。〈爾雅〉 子嶲。〈爾雅注〉
《鷤》。〈博雅〉 《鷶》。〈博雅〉 《子規》。〈博雅 本草亦作秭歸〉《怨鳥》。〈禽經〉
謝豹:〈禽經〉 杜宇。〈禽經〉
催歸。〈本草綱目〉 陽雀:〈本草綱目〉
杜鵑圖
《爾雅》
編輯
《釋鳥》
編輯
《巂周》。
〈註〉《子巂鳥》,出蜀中。〈疏〉《說文》云:「巂,蜀王望帝化為子巂,今謂之子規是也。」
《博雅》
編輯
《釋鳥》
編輯
《鷤》。《鷶》。《子,規》也。
《禽經》
編輯
《杜鵑》
編輯
「鸐巂」,周子規也,啼必北嚮。
《爾雅》曰:巂周甌越間曰「怨鳥」 ,夜啼達旦,血漬草木,凡鳴皆北嚮也。
《江介》曰:「子規。」
啼苦,則倒懸於樹,自呼曰「謝豹。」
《蜀右》曰「杜宇。」
「望帝杜宇者,蓋天精也。」 李膺《蜀志》曰:「望帝稱王於蜀,時荊州有一人,化從井中出,名曰鱉靈,於楚身死,屍反,泝流上,至汶山之陽,忽復生,乃見望帝,立以為相。其後巫山龍鬥,壅江不流,蜀民墊溺。鱉靈乃鑿巫山,開三峽,降丘宅,土人得陸居,蜀人住江南,羌住城北。始立木柵,周三十里。令鱉靈為刺史,號曰『西州。後數』」 歲,望帝以其功高,禪位於鱉靈,號曰開明氏。望帝修道,處西山而隱,化為杜鵑鳥,或雲化為杜宇鳥,亦曰子規鳥。至春則啼,聞者悽惻。
《異苑》
編輯
《先鳴不祥》
編輯
杜鵑,始陽相催而鳴,先鳴者吐血死。常有人山行,見 一群寂然,聊學其聲,便嘔血死。初鳴先聽其聲者,主 離別。廁上聽其聲,不祥。厭之法,當為犬聲以應之。
《埤雅》
編輯
《杜鵑》
編輯
「杜鵑,一名子規。《說文》所謂『蜀王望帝,化為子巂,今謂 之子規是也。至今寄巢生子,百鳥為哺其雛,尚如君 臣雲』。」《臨海異物志》曰:「鶗鴂,一名杜鵑,至三月鳴,晝夜 不止。按《楚辭》曰:『恐鶗鴂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 芳』。則杜鵑似非鶗鴂。服虔曰:『鶗鴂一名鵙,此言是也。 蓋陰氣至而鵙鳴,故百草為之芳歇。或曰:『鶗鴂春分 鳴則眾芳生,秋分鳴則眾芳歇』』。」所未詳也。
《本草綱目》
編輯
《釋名》
編輯
李時珍曰:蜀人見鵑而思杜宇,故呼杜鵑。說者遂謂 杜宇化鵑,訛矣。鵑與子巂、子規、鶗鴂、催歸諸名,皆因 其聲,似各隨方音呼之而已。其鳴若曰「不如歸去」,諺 云:「陽雀叫,鶗鴂央」是矣。《禽經》云:「江左曰子規,蜀右曰杜宇,甌越曰怨鳥。」服虔注《漢書》,以鷤鴂為伯勞,誤矣, 名同物異也。伯勞一名鴂,音決,不音桂。
《集解》
編輯
陳藏器曰:「杜鵑小如鷂,鳴呼不已。學其聲,令人吐血。」 《異苑》云:「有人山行,見一群,聊學之,嘔血便殞。人言此 鳥啼至血出乃止,故有嘔血之事。」時珍曰:杜鵑出蜀 中,今南方亦有之。狀如雀鷂而色黑赤,口有小冠。春 暮即鳴,夜啼達旦。鳴必向北。至夏尤甚,晝夜不止,其 聲哀切。田家候之,以興農事。惟食蟲蠹,不能為巢居。 他巢生子,冬月則藏蟄。
《肉氣味》
編輯
甘平無毒。
《主治》
編輯
李時珍曰:「瘡瘻有蟲,薄切炙熱貼之,蟲盡乃已。」
《發明》
編輯
李時珍曰:按:《呂氏春秋》云:「肉之美者,巂燕之翠。」則昔 人亦嘗食之矣。
杜鵑部藝文〈詩詞〉
編輯《擬行路難》宋·鮑照
編輯
愁思忽而至,跨馬出北門。舉頭四顧望,但見松柏園, 荊棘鬱蹲蹲。中有一鳥名杜鵑,言是古時蜀帝魂。聲 音哀苦鳴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髡。飛走樹間啄蟲蟻, 豈憶往日天子尊。念此死生變化非常理,中心惻愴 不能言。
《杜鵑》唐·杜甫
編輯
「西川有杜鵑,東川無杜鵑。涪萬無杜鵑,雲安有杜鵑。 我昔遊錦城,結廬錦水邊。有竹一頃餘,喬木上參天。 杜鵑暮春至,哀哀叫其間。我見常再拜,重是古帝魂。 生子百鳥巢,百鳥不敢嗔。仍為餧其子,禮若奉至尊。 鴻鴈及羔羊,有禮太古前。行飛與跪乳,識序又知恩。 聖賢古法則,付與後世傳。君看禽鳥情,猶解事杜鵑。」 今忽暮春間,值我病經年。身病不能拜,淚下如迸泉。
《杜鵑行》前人
編輯
君不見昔日蜀天子,化為杜鵑似老烏。寄巢生子不 自啄,群烏至今與哺雛。雖同君臣有舊禮,骨肉滿眼 身羈孤。業工竄伏深樹裡,四月五月偏號呼。其聲哀 痛口流血,所訴何事常區區。爾豈摧殘始發憤,羞帶 羽翮傷形愚。蒼天變化誰料得,萬事反覆何所無。萬 事反覆何所無,豈憶當殿群臣趨。
《子規》前人
編輯
峽裡雲安縣,江樓翼瓦齊。兩邊「山木合,終日子規啼。 眇眇春風見,蕭蕭夜色淒。客愁那聽此,故作傍人低。」
《子規啼》韋應物
編輯
高林滴露夏夜清,南山子規啼一聲。鄰家孀婦抱兒 泣,我獨展轉何為情。
《和周贊善聞子規》張籍
編輯
秦城啼楚鳥,遠思更紛紛。況是街西夜,偏當雨裡聞。 應投最高樹,似隔數重雲。此處誰能聽,遙知獨有君。
《夜聞子規》王建
編輯
子規啼不歇,到曉口應穿。況是不眠夜,聲聲在耳邊。
《子規》賈島
編輯
「遊魂自相叫,寧復記前身。」飛過鄰家月,聲連野路春。 夢邊催曉急,愁處送風頻。自有霑花血,相和雨滴新。
《鶗鴂行》劉禹錫
編輯
《朝陽有鳴鳳》,「不聞千萬祀。鶗鴂催眾芳,晨間先入耳。」 「秋風白露晞,從是爾啼時。如何上春日,唧唧滿庭飛。」
《攝山聽子規》顧況
編輯
棲霞山中「《子規鳥》,口中血出啼不了。山僧夜後初入 定,聞似不聞山月曉。」
《子規》前人
編輯
杜宇冤亡積有時,年年啼血動人悲。若教恨魄皆能 化,何樹何山著《子規》。
《杜鵑》杜牧
編輯
杜宇竟何冤,年年叫蜀門。至今銜積恨,終古弔殘魂。 芳草迷腸結,紅花染血痕。山川盡春色,嗚咽復誰論。
又 前人
編輯蜀地曾聞子規鳥,宣城又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 斷,三者三月憶三巴。
《聞杜鵑》雍陶
編輯
碧竿微露月玲瓏,謝豹傷心獨叫風。高處已應聞滴 血,山榴一夜幾枝紅。
又 前人
編輯蜀客春城聞蜀鳥,思歸聲引未歸心。卻知夜夜愁相 似,爾正啼時我正吟。
《子規》來鵬
編輯
雨恨花愁同此冤,啼時聞處正春繁。千聲萬血誰哀 爾,爭得如花笑不言。
《聞杜鵑》羅鄴
編輯
「花時一宿碧山前,明月東風叫杜鵑。孤館覺來聽夜 半,羸童相對亦無眠。」「汝身哀怨猶如此,我淚縱橫豈偶然。爭得蒼蒼知有恨,汝身成鶴我成仙。」
又 前人
編輯「蜀魄千年尚怨誰,聲聲啼血向花枝。」滿山明月東風 夜,正是愁人不寐時。
《聞杜鵑》李洞
編輯
萬古瀟湘波上雲,化為流血杜鵑身。長疑啄破青山 色,祇恐啼穿白月輪。花落明皇迴蜀道,雨收工部宿 江津。聲聲猶得到君耳,不見千秋一甑塵。
《岐下聞杜鵑》吳融
編輯
「化去蠻鄉北,飛來渭水西。為多亡國恨,不忍故山啼。」 怨已驚秦鳳,靈應識漢雞。數聲煙漠漠,餘思草萋萋。 樓迥波無際,林昏日又低。如何不腸斷,家近五雲溪。
又 前人
編輯劍閣西南遠鳳臺,蜀魂何事此飛來。偶因隴樹相迷 至,惟恐邊風卻送回。只有花知啼血恨,更無猿替斷 腸哀。誰憐越客曾聞處,月落江平曉霧開。
又 前人
編輯舉國繁華委逝川,羽毛飄蕩一年年。他山叫處花成 血,舊苑春來草似煙。雨暗不離濃綠樹,月斜長弔欲 明天。《湘江》日暮聲淒切,愁殺行人歸去船。
《秋聞子規》前人
編輯
年年春恨化冤魂,血染枝紅壓疊繁。正是西風花落 盡,不知何處認「啼痕。」
《子規》馮袞
編輯
十年冤魄化為禽,永逐悲風叫遠林。愁血滴花春艷 死,月明飄浪冷光沈。凝成紫塞風前淚,驚破紅樓夢 裡心。腸斷《楚詞》歸不得,劍門迢遞蜀江深。
《聞子規》杜荀鶴
編輯
楚天空闊月沈淪。蜀魄聲聲似告人。啼得血流無用 處。不如緘口過殘春。
《子規》南唐·陳陶
編輯
春山杜鵑來幾日,夜啼南家復北家。野人聽此坐惆 悵,恐畏踏落東園花。
《途中聞子規》李中
編輯
春殘杜宇愁,越客思悠悠。雨歇孤村暮,花飛遠水頭。 微風聲漸咽,高樹血應流。因此頻回首,家山隔幾州。
又 前人
編輯「暮春滴」血一聲聲,花落年年不忍聽。帶月莫啼江畔 樹,酒醒遊子在離亭。
《子規》宋·范仲淹
編輯
夜入翠煙啼,晝尋芳樹飛。春山無限好,猶道不如歸。
《子規》宋·祁
編輯
傳聞「《望帝》冤,底處最堪憐。蜀月初殘夜,巴山欲曙天。」
《子規》余靖
編輯
一叫一春殘,聲聲萬古冤。疏煙明月樹,微雨落花村。 易墮將乾淚,能傷欲斷魂。名韁慚自束,為爾憶家園。
《聞子規》石介
編輯
月上半峰峰樹碧,子規啼苦月無色。壯士耳邊都不 聞,兒女眼中淚自滴。從軍官清吾何苦,嘉州路遠爾 勿語。子規子規漫啼絕,斷無清淚灑向汝。
《子規》梅堯臣
編輯
不如歸去,春山雲暮。萬木兮參雲,蜀天兮何處?人言 有翼可歸飛,安得空啼向高樹。
===空山初夜子規鳴,靜對琴書百慮清。喚得形神兩超 越,不知底是斷腸聲。
又
空山中夜子規啼,病怯餘寒覓故衣。不為明時堪眷 戀,久知岐路不如歸。
又
空山後夜子規號,斗轉星移月尚高。夢裡不知歸未 得,已驅黃犢度寒皋。
《夜聞子規》前人
編輯
幽林欲雨氣含淒,春晚端居園徑迷。獨向高齋展衾 臥,南山夜夜「子規啼。」
《不如歸去》〈禽言〉前人
編輯
《不如歸去》「孤城越絕三春暮。故山只在白雲間,望極 雲深不知處。不如歸去不如歸,千仞岡頭一振衣。」
《子規》陸九淵
編輯
柳院「竹齋」《茅》。雲蕪風樹煙溪。聽徹殘陽曉月,不論 巴蜀東西。
《不如歸去》〈禽言〉戴昺
編輯
《不如歸去》,「不如歸去,千山萬水家鄉路。今年又負故 園花,來歲開花定歸否。歸去歸去須早歸,近日江湖 非舊時。」
《不如歸去》〈禽言〉劉學箕
編輯
《不如歸去》,「愁綠怨紅春欲暮。汝勸行人歸,行人勸汝 住。鳴聲不住良苦辛,啼得血流無用處。不如歸去吾 今歸,千聲萬聲爾何為。」
===釀荷可衣,世間何地非危機,曷不常守西山饑。」君不 見,「秋崖無才終不逢,長年垂釣煙波中。」《公非熊》,同不 同?
《歸去樂》〈和禽言〉胡天游
編輯
《歸去樂》「蜀道崔巍天一角,青泥百折費躋攀,灩澦翻 空波浪惡。嗚呼朝避長蛇夕猛虎,干戈滿眼歸何所。」
《杜鵑》吳惟信
編輯
君若思歸可便歸,故鄉祇在錦江西。不知何事留君 住,卻向空山日夜啼。
《出永豐縣西石橋上聞子規》楊萬里
編輯
花愁月恨只長啼,雨夕風晨不住飛。自出錦江歸未 得,至今猶勸別人歸。
又 前人
編輯怨笛哀箏總不如,一聲聲徹九天虛。若逢雨後如何 聽,幸得花時莫管渠。
《景靈宮聞子規》前人
編輯
今年未有子規聲,忽向宮中樹上鳴。告訴落花春不 管,徘徊曉月恨難平。斜風細雨又三日,柳絮浮雲空 一生。豈不懷歸歸未得,倩渠傳語故園鶯。
《和昭德孫聞杜鵑》何夢桂
編輯
平生扺掌志伊吾,聞著鵑聲血淚枯。故國蠶叢千古 恨,霧關熊耳一身孤。自從飛去啼痕在,縱不歸來有 夢無。莫向延秋門上叫,門樓無數白頭烏。
《聞子規》元·柳貫
編輯
老杜聞子規,近在東西川。猶雲感物時,收淚寫幽悁。 今我行塞徼,子規相後先。時夏雲景晦,鳥呼搖空煙。 響入樹窅窅,啼垂血濺濺。想知岐路難,不惜軀命全。 千聲復萬聲,喚我歸言遄。苟非木石心,豈免腸內煎。 江南叢薄間,有花名杜鵑。開時是鳥至,相戒治春田。 不歸如江水,負此今五年。風土孰雲異,物情要有遷。 寄巢勿浪出,祝爾還自憐。
《子規》曹伯啟
編輯
蜀魄曾為古帝王,千聲萬血送年芳。貪夫倦聽空低 首,遠客初聞已斷腸。錦水春殘花似雨,楚天夢覺月 如霜。「催歸催得誰歸去,唯有東郊農事忙。」
《新館夜聞杜鵑》郝經
編輯
「嗁落深江月,催殘故國春。不堪多恨鳥,偏聒未歸人。」 血盡腸應斷,哀餘聲更頻。關心尤入耳,一枕夜愁新。
《杜鵑》馬臻
編輯
《杜鵑》「杜鵑聞爾曾為蜀天子,一自城荒爾身死。當年 御極日萬幾,何苦今朝自如此。恭聞太上垂元言,治 大國兮烹小鮮。流情縱逸不追悔,無端卻恨春山煙。 毛衣繿縷滿身黑,萬里岷峨歸不得。六合茫茫啼一 聲,春風為爾無顏色。」
《閨中聞子規》明·孫蕡
編輯
交疏日射房櫳曉,碧樹初聞子規鳥。驚回殘夢了無 歡,慘切清愁破清悄。獨宿何曾下繡帷,寧勞勸我不 如歸。鶯花爛熳江南道,好向遊人醉處啼。
《子規啼》張琦
編輯
江天夏夜露氣清,山鳥忽作斷腸聲。莫道啼多不解 意,催人歸去最分明。
《杜宇》張羽
編輯
「國亡知幾代,啼血轉聲頻。爾自無歸處,何須苦勸人。」 煙深青嶂曉,花落故城春。任是心如鐵,聞時亦愴神。
《杜鵑》木公
編輯
《山前杜宇哀》,山下杜鵑開。腸斷聲聲血,郎行何日回。
《聞鵑》方孝孺
編輯
《不如歸去》,「不如歸去,一聲動我愁,二聲傷我慮。三聲 思逐白雲飛,四聲夢繞荊花樹。五聲落月照疏櫺,想 見當年弄機杼。六聲泣血濺花枝,恐污階前蘭茁紫。 七八九聲不忍聞,起坐無言淚如雨。憶昔在家未遠 遊,每聽鵑聲無點愁。今日身在金陵上,始信鵑聲能 白頭。」
《木蘭花》〈杜鵑〉宋·歐陽修
編輯
江南三月春光老。月落禽啼天未曉。露和啼血染花 紅,恨過千家煙樹杪。 雲垂玉枕屏山小。夢欲成時 驚覺了。人心應不似伊心,若解思歸歸合早。
《滿江紅》〈杜鵑〉康伯可
編輯
惱殺行人,東風裡、為誰啼血。正青春未老,流鶯方歇。 蝴蝶枕前顛倒夢,杏花枝上朦朧月。問天涯、何事苦 關情,思離別。 聲一喚,腸千結。閩嶺外,江南陌。正長 堤楊柳,翠條堪折。鎮日叮嚀千百遍,只將一句頻頻說。道「不如歸去不如歸」,傷情切。
杜鵑部紀事
編輯《蜀志》:「蜀王杜宇稱帝,號曰望帝。會有水災,其相開明 決玉壘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堯舜禪授之 義。遂禪位於開明,帝升西山隱焉。時適二月,子鵑鳥 鳴,故蜀人悲子鵑鳥鳴也。」
《瑯嬛記》:昔有人飲於錦城謝氏,其女窺而悅之,其人 聞子規啼,心動即謝去,女恨甚,後聞子規啼,則怔忡 若豹鳴也。使侍女以竹枝驅之,曰:「豹,汝尚敢至此啼 乎?」故名子規為謝豹。
《雲仙雜記》:石誼未娶,聞杜鵑喚歸,歎曰:「此物催人使 歸,使我何所歸耶?」
《聞見前錄》康節先公先天之學,伯溫不肖,不敢稱贊。 平居於人事禨祥,未嘗輒言。治平間,與客散步天津 橋上,聞杜鵑聲,慘然不樂。客問其故,則曰:「洛陽舊無 杜鵑,今始至,有所主。」客曰:「何也?」康節先公曰:「不二年, 上用南士為相,多引南人,專務變更,天下自此多事 矣。」客曰:「聞杜鵑何以知此?」康節先公曰:「天下將治,地 氣自北而南;將亂,自南而北。」今南方地氣至矣,禽鳥 飛類,得氣之先者也。《春秋》書:「六鷁退飛,鴝鵒來巢」,氣 使之也。自此南方草木皆可移,南方疾病瘴瘧之類, 北人皆苦之矣。至熙寧初,其言乃驗。異哉!故康節先 公嘗有詩曰:「流鶯啼處春猶在,杜宇來時春已非。」又 曰:「幾家大第橫斜照,一片春殘啼子規」,其旨深矣。
杜鵑部雜錄
編輯《呂氏春秋本味》篇:「肉之美者,巂燕之翠。」
《漢書揚雄傳》:「雄反《離騷》曰徒恐鷤。」之將鳴兮,顧先 百草為不芳。〈注〉《鷤》。《鳥》一名「買。」一名「子規」,一名「杜 鵑。」常以立夏鳴之,則眾芳皆歇。
《華陽國志序志後語》:「杜宇之魄,化為子鵑。」子鵑鳥今 雲是巂。或曰:「巂周四海有之,何必在蜀?」
《全唐詩話》:「喚起窗全曙,催歸日未西。無心花裡鳥,更 與盡情啼。」乃二禽鳴也。「喚起」,聲如絡緯,圓轉清亮,偏 鳴於春曉,江南謂之春喚催歸子規也。
東坡《志林:南都王誼伯書江濱驛垣》,謂子美詩,歷五 季兵火,多舛缺奇異,雖經其祖文公所理,尚有疑闕 者。誼伯謂「西川有杜鵑,東川無杜鵑,涪萬無杜鵑,雲 安有杜鵑」,蓋是題下注斷自「我昔遊錦城」為首句,誼 伯誤矣。且杜子美詩,備諸家體,非必率合程度,偘偘 然者也。是篇句處凡五杜鵑,豈可以文害詞詞害意 耶?原子美之意,類有所感,托物以發者也。亦六義之 比興《離騷》之法歟?按《博物志》:「杜鵑生子,寄之他巢,百 鳥為飼之。」胡江東所謂「杜宇曾為蜀帝王,化禽飛去 舊城荒」是也。且禽鳥之微知有尊,故子美詩云:「重是 古帝魂」,又雲「禮若奉至尊。」子美蓋譏當時之刺史,有 不禽鳥若也。唐自明皇以後,天步多棘,刺史能造次 不忘於君者,可得而攷也。嚴武在蜀,雖橫斂刻薄,而 實資中原,是西川有杜鵑耳。其不虔王命,負固以自 抗,擅軍旅,絕貢賦,如杜克遜在梓州,為朝廷西顧憂, 是東川無杜鵑耳。至於涪、萬、雲安刺史,微不可攷。凡 其尊君者為有也,懷貳者為無也,不在夫杜鵑真有 無也。誼伯以為來東川,聞杜鵑聲,煩而急,乃始疑子 美《詩跋嚏》紙上語。又云:「子美不應疊用韻,子美自我 作古,疊用韻無害於為詩。」僕所見如此,誼伯博學強 殆,辨必有以折衷之。
《老學庵筆記》:吳人謂杜宇為謝豹。杜宇初啼時,漁人 得蝦曰「謝豹蝦」,市中賣筍曰「謝豹筍。」唐顧況《送張衛 尉》詩曰:「綠樹村中謝豹啼。」若非吳人,殆不知謝豹為 何物也。
《墨莊漫錄》:「杜子美《元都壇歌》云:『子規夜啼山竹裂』。」言 其聲清越如竹裂也。
《異物志》:「鷤鴂,一名田鵑。春三月鳴,晝夜不止,音聲自 呼。俗言取梅子塗其口,兩邊皆赤,上天自言乞恩。至 商陸子熟,鳴,乃得止耳
杜鵑部外編
編輯《寰宇記》:望帝讓位,鱉靈自逃之後,欲復位不得,死化 為鵑。每春月間晝夜悲鳴。蜀人聞之曰:「我帝魂也。」
鸏䴀部彙考
編輯釋名
《越王鳥》。〈南越記〉 《鸏鵰》。〈酉陽雜俎〉 鶴頂。〈本草綱目〉 《鵰》:〈正字通〉
鸏
《南越志》
編輯
《越王鳥》
編輯
越王鳥狀似鳶,《口勾》末可受二升許。南人以為酒器, 珍於文螺。不踐地,不飲江湖,不唼百草,不下餌蟲魚, 唯噉木葉。糞似薰陸香,南人遇之,既以為香,又治雜 瘡。
《酉陽雜俎》
編輯
《鸏鵰》
編輯
鸏鵰喙大而勾,長一尺,赤黃色,受二升,南人以為酒 杯也。
《本草綱目》
編輯
《集解》
編輯
李時珍曰:按劉欣期《交州志》云:「鸏䴀,即越王鳥,水鳥 也。出九真交趾。大如孔雀,喙長尺餘,黃白黑色,光瑩 如漆,南人以為飲器。」羅山《疏》云:「越王鳥,狀如烏鳶,而 足長口勾,末如冠,可受二升許。以為酒器,極堅緻。不 踐地,不飲江湖,不唼百草,不食魚,唯啖木葉。糞似薰 陸香。山人得之以為香,可入藥用。」楊慎《丹鉛錄》云:「鸏䴀,即今鶴頂也。」
《糞主治》
編輯
水和,塗雜瘡。
《瀛涯勝覽》
編輯
《鶴頂鳥》
編輯
三佛齊產鶴頂鳥,大於鴨,毛黑,脛長腦,骨厚寸餘,內 黃外紅,俱鮮麗可愛。
《正字通》
編輯
《鸏䴀》
編輯
鸏音蒙。鸏䴀,水鳥,一名鶴頂,本作「鸏。」《通雅》曰:「鶴頂乃 鸏䴀,非鶴之頂也。」《丹鉛錄》云:「鸏䴀即今鶴頂。」世以此 為杯。或曰此鳥名鶴頂,猶屓屭之皮名鶴筒,非作杯 者。《竺真羅浮山疏》:「鸏䴀,不食魚,止啖木葉。又名。」鵰, 言大也。俗因作。字。
鸏䴀部藝文〈詩〉
編輯《越鳥》唐·鄭谷
編輯
背霜南鴈不到處,倚棹北人初聽時。梅雨滿江春草 歇,一聲聲在荔枝枝。
鵜鶘部彙考
編輯釋名
《鶭》。〈爾雅〉 《澤虞》。〈爾雅〉
《鴮,鸅》。〈爾雅〉 護田鳥。〈爾雅注〉
淘河。〈爾雅注〉 婟,《澤鳥》。〈爾雅疏〉
犁,鶘。〈山海經〉 《漫畫》:〈本草綱目〉
《信天緣》。〈本草綱目〉 《犁塗》。〈本草綱目〉
淘鵝。〈本草綱目〉 青翰。〈本草綱目〉
青莊:〈本草綱目〉
謾畫圖
{{{2}}}
《爾雅》
編輯
《釋鳥》
編輯
《鶭》,《澤虞》。
〈注〉今婟澤鳥似水鴞,蒼黑色,常在澤中,見人輒鳴喚不去。有象主守之,官因名雲。俗呼為「護田鳥。」〈疏〉澤虞一名鶭。《說文》云:「婟,嫪也。」《聲類》云:「婟嫪,戀惜也。」以比鳥戀惜池澤,見人不去,因名婟,澤鳥也。
鵜,鴮鸅。
〈注〉今之鵜鶘也,好群飛,沉水食魚,故名「洿澤」,俗呼之為「淘河。」
《禽經》
編輯
《鵜鶘》
編輯
鵜,志「在水。」
鵜鶘,水鳥也。似鶚而大,喙長尺餘,頷下有胡如大囊,受數升。胡中取水,以聚群魚,候其竭涸,奄取食之。一名淘河。《詩》曰「維鵜在梁」 ,志在水也。
《毛詩陸疏廣要》
編輯
《維鵜在梁》
編輯
鵜,《水鳥》,形如鶚而極大,喙長尺餘,直而廣,口中正赤, 頷下胡大如數升囊。好群飛。若小澤中有魚,便群共 抒水,滿其胡而棄之,令水竭盡。魚在陸地,乃共食之, 故曰「淘河。」
《山海經》云:「憲期之山多鵜鶘,如鴛鴦而人足,其鳴自呼。」 《前漢志》:「鵜鶘集昌邑王殿下。」 劉向以為水鳥色青,青祥也。
《埤雅》
編輯
《鵜》
編輯
《釋鳥》云:「鵜,鴮鸅。」郭璞曰:「今之鵜鶘也。」《淮南子》所謂「鵜 鶘,飲水數斗而不足,鱓鮪入口,若露而死」是也。蓋魚 生水中而口不納水。顏之推曰:「魚不咽水,一名淘河, 一名洿澤。」《莊子》曰:「魚不畏網而畏鵜鶘,言鵜以智力 取魚,故魚不畏網而畏之也。」《詩》曰:「維鵜在梁,不濡其 翼;維鵜在梁,不濡其咮。」蓋鵜性群飛,瀋水食魚,若遇 小澤有魚,便各以胡去水,令水竭魚露,乃共食之,故 號「淘河。」洿澤則濡其咮翼宜矣。今反取飽於梁,不濡 其翼,非特不濡其翼,又且不濡其咮,故《詩》人以剌小 人不食其力,無功而受祿也。
《爾雅翼》
編輯
《鵜》
編輯
鵜,水鳥。今之鵜鶘。頷下胡大如數升囊。小澤中有魚, 水淺便共抒去取魚,水滿則戽而不能取,便其抒水, 滿其胡而戽之,水盡魚見,乃其食之,故一名鴮鸅。鴮 鸅猶洿澤也。洿,抒水也。又《戽斗》,亦抒水器也。「鴮」、「洿」、「戽」 三字同音。〈並荒故切〉其義一也。《淮南子》曰:「鵜鶘,飲水數斗 而不足,俗呼之為淘河。或言其胡能盛水以養魚。或 曰,身是水沫,惟臆有肉如拳。昔人竊肉,入河為之,故 名逃河。」《禽經》曰:「淘河在岸則魚沒,沸河在岸則魚出。」 《莊子》曰:「魚不畏網而畏鵜鶘。」《曹詩》曰:「維鵜在梁,不濡 其翼。彼其之子,不稱其服。」鵜之於魚勤矣,出入泥塗, 翕受渾濁,相與竭澤而後有得。今乃集於梁之上,因 人以飽,曾喙翼之不濡,可謂幸矣。猶之彼其之子焉, 必有賢勞奔走之效,而後宜其服,今何戈與祋?〈都律反殳 也兵器〉他人為之,而赤芾至於三百,此所以為譏也。魏 黃初中,常有鵜集靈芝池,文帝識之曰:「此詩人所謂 汙澤也。曹詩刺共公遠君子,近小人,今豈有賢智之 士處於下位,否則斯鳥胡為而至哉!《詩》既以為貪而 無功之物,故後人祖而用之。王逸《九思》云:『鵠竄兮荊 棘,鵜集兮帷幄』。在梁集池猶不可,況帷幄耶!」晁以道 云:「黃河多淘河之屬,有曰謾畫」者,常以觜畫水求魚, 有曰「信天緣」者,常開口待魚。
《本草綱目》
編輯
名《逃河》。」
李時珍曰:「此俚言也。」按:《山海經》云:「沙水多犁鶘,其名 自呼,後人轉為鵜鶘耳。」又吳諺云:「夏至前來,謂之犁 鶘,言主水也。夏至後來,謂之犁塗,言主旱也。」陸璣云: 「遇水澤即以胡盛水戽涸,取魚食,故曰鴮鸅,曰淘河, 俗名淘鵝,因形也。又訛而為蛇鶴。」
《集解》
編輯
掌禹錫曰:鵜鶘,大如蒼鵝,頤下有皮袋,容二升物,展 縮由之。袋中盛水以養魚雲。身是水沫,惟胸前有兩 塊,肉列如拳。《詩》云:「惟鵜在梁,不濡其咮。」咮,喙也。言愛 其觜也。
李時珍曰:鵜鶘處處有之,水鳥也。能竭小水取魚。俚 人食其肉,取其脂入藥,用翅骨、䯒骨作筒,吹喉鼻藥 甚妙。其「盛水養魚,身是水沫」之說,蓋妄談也。
又按:晁以道云:「鵜之屬,有曰謾畫者,以觜畫水求魚, 無一息之停。有曰信天緣者,終日凝立,不易其處,俟 魚過乃取之。所謂信天緣者,即俗名青翰者也,又名 青莊,此可喻人之貪廉。」
《脂油》
編輯
李時珍曰:「剝取其脂,熬化掠取,就以其嗉盛之,則不 滲漏,他物即透走也。」
《氣味》
編輯
鹹溫滑無毒。
《主治》
編輯
李時珍曰:「塗癰腫,治風痹,透經絡,通耳聾。」
《發明》
編輯
李時珍曰:「淘鵝油性走,能引諸藥透入病所,拔毒,故 能治聾、痹、腫毒諸病。」
《嘴氣味》
編輯
鹹平無毒。
《嘉祐》曰:「主赤白久痢成疳。燒存性,研末,水服一方寸 匕。」
《舌主治》
編輯
李時珍曰:「疔瘡。」
《毛皮主治》
編輯
李時珍曰:「反胃吐食,燒存性,每酒服二錢。」
《附方》
編輯
耳聾,用淘鵝油半匙,磁石一小豆,麝香少許,和勻,以 棉裹成挺子,塞耳中,口含生鐵少許,用三五次即有 效。〈青囊〉
《賢弈》
編輯
《信天緣 謾畫》
編輯
瀛之水上有二鳥:一類鵠,色正蒼而喙長,凝立水際 不動,魚過其下則取之。終日無魚,終不易地,其名曰 《信天緣》;一類鶩,奔走水上,不問水腐泥沙,必唼唼然 盡索之而後已,無一息少休,其名曰《謾畫信天緣》。若 無能者,乃與謾畫均度。一日無飢色,視謾畫加壯大。 然則人之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視二物為何如哉?
鵜鶘部藝文〈詩〉
編輯《賦朱煥章所畜鵜鶘鳥》明·袁凱
編輯
朱家有鳥名《鵜鶘》,意度自與凡羽殊。冥蜚時時近丹 穴,夜宿往往歸蒼梧。當時六翮須無禁,何乃困頓來 庭除。元雲飄蕭羽衣碎,俯仰飲啄隨人意。空簷燕雀 亦何心,喧噪迫逐無寧地。孤雌孤雌復何所,落日煙 波隔吳楚。沈思當日伉儷初,豈料如今各羈旅。眾雛 眾雛尤痛惜,父既不歸無可食。縱有弱母汝念深,浪 高風急身無力。我言鵜鶘君莫嗔,忍恥含悲度此身。 不見四海乾戈際,多少思家失路人。
鵜鶘部紀事
編輯《西京雜記》:「太液池其間多平沙,沙上鵜鶘、鷓鴣,動輒 成群。」
《漢書·五行志》:「昭帝時有鵜鶘,或曰禿鶖,集昌邑王殿 下,王使人射殺之。」劉向以為,水鳥色青,青祥也。時王 馳騁無度,慢侮大臣,不敬至尊,有服妖之象,故青祥 見也。野鳥入處,宮室將空,王不寤,卒以亡。京房《易傳》 曰:「辟退有德,厥咎狂,厥妖水鳥集於國中。」
《晉書五行志》:「魏文帝黃初四年五月,有鵜鶘集靈芝池。按劉向說,此羽蟲之孽,又青祥也。詔曰:『此詩人所 謂污澤者也。《曹詩》刺共公遠君子,近小人,今豈有賢 智之士處於下位,否則斯鳥何為而至哉!其博舉天 下雋德茂才獨行君子,以答曹人之刺』。於是楊彪、管 寧之徒咸見薦舉,此所謂睹妖知懼者也。然猶不能」 優容亮直。而多溺偏私矣。京房《易傳》曰:「辟退有德。厥 妖水鳥集於國中。」
鵜鶘部雜錄
編輯《詩經曹風候人章》:「維鵜在梁,不濡其翼。」
維鵜在梁,不濡其咮。
《莊子·外物篇》:「魚不畏網,而畏鵜鶘。」
《淮南子·齊俗訓》:「鵜鶘飲水數斗而不足,鱓鮪入口若 露而死。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