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第029卷

博物彙編 草木典 第二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二十九卷
博物彙編 草木典 第三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

 第二十九卷目錄

 粱部彙考

  粱圖

  禮記曲禮

  周禮天官食醫

  爾雅釋草

  張揖博雅

  郭義恭廣志

  羅願爾雅翼

  農政全書

  群芳譜

  本草綱目粱 黃粱米 白粱米 青粱米

  直省志書歷城縣 鄒平縣 滋陽縣 鄒縣 沂州 昌邑縣 祁縣 馬邑縣

   臨潁縣 咸陽縣 慶陽府 長泰縣

 粱部藝文

  佐還山後寄一首      唐杜甫

 粱部選句

 粱部紀事

 粱部雜錄

 粱部外編

 稷部彙考

  稷圖

  禮記曲禮

  周禮天官食醫 夏官職方氏

  爾雅釋草

  尚書緯帝命期

  許慎說文糜穄

  月令章句

  張揖博雅

  郭義恭廣志

  天稷星圖

  隋書天文志

  宋史天文志

  羅願爾雅翼

  天中記

  農政全書

  群芳譜

  本草綱目

  閩書南產

  天工開物黍稷粱粟 攻黍稷粱粟

  直省志書宛平縣 平谷縣 保定縣 歷城縣 鄒平縣 新城縣 齊東縣

  長清縣 泰安州 萊蕪縣 霑化縣 滋陽縣 鄒縣 鉅野縣 東平州 汶上縣 沂

  州 清平縣 高唐州 觀城縣 日照縣 招遠縣 陽曲縣 祁縣 定襄縣 臨汾縣

   翼城縣 汾西縣 馬邑縣 洧川縣 輝縣 慶陽府 歙縣

 稷部紀事

 稷部雜錄

草木典第二十九卷

粱部彙考

編輯

釋名

粱。禮記     《薌萁》。禮記

解粱。廣志    《貝》,粱。廣志

《遼東赤粱》。廣志  黃粱:陶弘景

白粱:陶弘景   青粱。陶弘景

枲,粱。陶弘景

粱圖

粱圖

《禮記》

編輯

《曲禮》

編輯

祭宗廟之禮,粱曰「薌萁。」

萁,辭也。正義曰:「粱曰《薌萁》」者,粱謂白粱黃粱也。萁,語助也。陳注粱,穀之強者,其《莖葉》亦香,故曰「薌萁。」

《周禮》

編輯

《天官》

編輯

《食醫》:「凡會膳食之,宜犬,宜粱

正義犬味酸而溫,粱米味甘而微寒,氣味相成。訂義犬,金獸也。「粱」,西方之穀,與金畜相宜。

《爾雅》

編輯

《釋草》

編輯

虋,赤苗。

今之赤粱粟。

𦬊,「白苗。」

《今之白粱、粟》,皆好穀。案:《詩·大雅·生民》云:「誕降嘉種,維秬維秠,維穈維𦬊。」故此釋之也。「虋」與「穈」音義同。虋即嘉穀赤苗者。郭云:「今之赤粱粟。」𦬊即嘉穀白苗者。郭云:「今之白粱粟。」皆好穀也。

張揖博雅

編輯

藋,「粱木,稷也。」

郭義恭廣志

編輯

有《具粱解》粱。有「遼東赤粱。」

鹽鑽粱,粒如蟻子,《魏文帝》以為粥。

羅願爾雅翼

編輯

粱,今之粟類,古不以粟為穀之名,但米之有孚殼者, 皆稱粟。今人以穀之最細而圓者為粟,則粱是其類。 《內則》曰:「飯,黍、稷,稻粱,白黍,黃粱,稰穛。」說者曰:下言白 黍,則上是黃黍;下言黃粱,則上是白粱。今粱有三種: 青粱,殼穗有毛粒。青米亦微青而細於黃、白米也。夏 月食之,極為清涼,但以味短色惡,不如黃、白粱,故人 少種之,亦早熟而收少,作餳清白勝餘米。黃粱穗大 毛長,殼米俱麤於白粱,而收子少,不耐水旱,食之香 味美於諸粱,人號為「竹根黃。」白粱穗亦大,毛多而長, 殼麤扁長,不似粟圓米亦白而大,其香美為黃粱之 亞。古天子之飯,所以有白粱、黃粱者,明取黃、白二種 耳。今人大抵多種粟而少種粱,以其損地力而收穫 少耳。然古無粟名,則是以粱統粟。今粟與粱,功用亦 無別,明非二物也。粱比他穀最益胃,但性微寒,其聲 為涼,蓋是亦借涼音。如許叔重說黍大暑而種,則以 黍從暑,粱從涼,其義一也。古食醬會膳食之宜,則犬 與粱相副。先儒以為犬味酸而溫,粱甘而微寒,亦氣 味相成也。粱食之美者,故稱膏粱之性難正,以其養 厚而易驕,若歲凶,則大夫無故不食粱。又《喪禮》「沐屍, 君沐粱,大夫沐稷,士沐粱。」粱貴,故君用之,士亦用者, 大夫近君,則嫌於同,士去君遠,則不嫌於同也。然《士 喪禮》言士沐稻,與《喪大記》之文頗異,故古者以沐粱 為天子之士,沐稻為諸侯之士,又以為差次而上,則 天子當沐黍,至於飯含之米與飯餘之粥,說者以《士 喪禮》三者文皆相續,故以為用米同。然則君與士亦 皆粱也,又有熬穀與魚臘皆錯於棺旁,所以惑蚍蜉, 使不向棺。《士喪禮》「熬,黍稷各二筐」,君與大夫,按《喪大 記》雖有「四種八筐、三種六筐」之文,而無其物,故釋者 云:「四種八筐者,黍、稷、稻粱各二筐;三種六」筐者,黍、稷 粱各二筐。蓋漢承秦滅學,所存者士禮,故但推士禮 以至於天子,未必皆可據。予因粱而及之。

《農政全書》

編輯

王禎曰:「赤白粱,其禾莖葉似粟,粒差大。其穗帶毛芒, 牛馬皆不食,與粟同時熟。」

《群芳譜》

編輯

種穀。地欲肥,耕欲細,欲深秋耕更佳。種欲成實不秕, 用臘雪水浸過,耐旱辟蟲。時欲仲春,得雨為妙。小雨 欲接濕,大雨須俟少乾。先耙後種,種後旋以碌碡碾, 令土堅,則苗出旺相。如遇天旱,苗出土仍碾。春種欲 深,夏種欲淺。早禾晚禾欲兼種,防歲有所宜。一雲「閏 月年宜晚田」,然大率宜早,早田收多於晚,早田淨而 易治,晚者蕪穢難治。且早穀米實而多,晚穀皮厚米 少而虛,行欲稀。諺云:「稀穀大穗,來年好麥。」

鋤穀以三遍、四遍為度。第一遍曰撮苗,留苗欲密。第 二遍曰留科,留其壯者,去其密者、弱者。第三遍曰擁 本,鋤欲深擁其土以護根,則耐旱。第四遍曰復壟,俗 名「添米。」五穀惟小鋤為良。苗出壟則深鋤,鋤不厭數, 周而復始,勿以無草而怠功。鋤者非止去草,蓋地熟 而實多,糠薄而米美。鋤得十遍,可得八米。春鋤起地, 夏鋤除草,春鋤不用觸濕,六月以後,雖濕亦無嫌 刈穀。《食貨志》云:「力耕數耘,收穫如盜賊之至。」故熟速 刈,乾速積。刈早則傷鎌,刈晚則折穗。遇風則收減,濕 積則槁爛,積晚則粒耗,連雨則生耳。所以收穫不可 緩也。收穫者,農事之終。務本者可怠焉而自棄其前 功乎?

積穀《周禮地官》曰:「舍人掌粟入之藏。」注曰:「九穀俱藏, 以粟為主。神農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湯池百步,帶甲 百萬,而無粟弗能守也。北方水土深厚,窖地而藏,可 數十年不壞

《本草綱目》

編輯

《粱釋名》

編輯

李時珍曰:「粱者,良也,穀之良者也。或雲種出自梁州, 或雲粱米性涼,故得粱名。」皆各執己見也。粱即粟也。 考之《周禮》九穀六穀之名,有粱無粟可知矣。自漢以 後,始以大而毛長者為粱,細而毛短者為粟,今則通 呼為粟,而粱之名反隱矣。今世俗稱粟中之大穗長 芒、麤粒而有紅毛、白毛、黃毛之品者,即粱也。黃、白、青、 赤,亦隨色命名耳。郭義恭《廣志》有解粱、貝粱、遼東赤 粱之名,乃因地命名也。

集解

陶弘景曰:「凡雲粱米,皆是粟類,惟其芽頭色異,為分 別耳。《氾勝之》云:『粱是秫粟,則不爾也。黃粱出青、冀州 東間,不見有,白粱處處有之。襄陽竹根者為佳。青粱 江東少有。又漢中一種枲粱,粒如粟而皮黑可食,釀 酒甚消瘀』。」

蘇恭曰:粱雖粟類,細論則別。黃粱出蜀漢商、淅間,穗 大毛長,穀米俱麤於白粱,而收子少,不耐水旱,食之 香美,勝於諸粱,人號「竹根黃。」陶以竹根為白粱,非矣。 白粱穗大多毛且長,而穀麤扁長,不似粟圓也。米亦 白而大,食之香美,亞於黃粱。青粱殼穗有毛而粒青, 米亦微青而細於黃。白梁其粒似青稞而少麤,早熟 而牧薄。夏月食之,極為清涼,但味短色惡,不如黃白 粱,故人少種之。作餳,清白勝於餘米。

《蘇頌》曰:「粱者,粟類也。粟雖粒細而功用則無別也。今 汴洛河陝間多種白粱,而青黃稀有,因其損地力而 收穫少也。」

寇宗奭曰:「黃粱、白粱,西洛農家多種,為飯尤佳,餘用 不甚相宜。」

黃粱米氣味

編輯

甘平無毒。

主治

《別錄》曰:「益氣和中,止洩。」

《日華》曰:「去客風頑痺。」

李時珍曰:「止霍亂下痢,利小便,除煩熱。」

發明

寇宗奭曰:「青粱、白粱,性皆微涼,獨黃粱性味甘平,豈 非得土之中和氣多邪?」

《蘇頌》曰:「諸粱比之他穀,最益脾胃。」

附方

霍亂煩躁:黃粱米粉半升,水升半,和絞如白餳,頓服。 外臺

霍亂大渴不止,多飲則殺人:黃粱米五升,水一斗,煮 清三升,稍稍飲之。肘後

小兒鼻乾無涕,腦熱也。用黃米粉、生礬末各一兩,每 以一錢,水調貼囟上,日二次。普濟

小兒赤丹:用土番黃米粉和雞子白塗之。兵部手集 小兒生瘡滿身,面如火燒,以黃粱米研粉,和蜜水調 之,以瘥為度。外臺

白粱米氣味

編輯

甘微寒,無毒。

主治

《別錄》曰:「除熱益氣。」

孟詵曰:「除胸膈中客熱,移五臟氣,緩筋骨。凡患胃虛 並嘔吐食及水者,以米汁二合,薑汁一合,和服之,佳。」 李時珍曰:「炊飯食之,和中止煩渴。」

附方

霍亂不止:自粱米五合,水一升,和煮粥食。千金方 手足生疣:取白粱米粉、鐵銚炒赤研末,以眾人唾和 塗之,厚一寸,即消。肘後

青粱米氣味

編輯

甘微寒,無毒。

主治

《別錄》曰:「胃痺,熱中消渴,止洩痢,利小便,益氣補中,輕 身長年。煮粥食之。」

《大明》曰:「健脾,治洩精。」

發明

李時珍曰:「今栗中有大而青黑色者是也。其穀芒多 米少,稟受金水之氣,其性最涼,而宜病人。」

孟詵曰:「青粱米可辟穀。以純苦酒浸三日,百蒸百曬, 藏之遠行。日一飧之,可度十日。若重飧之,雖八九十 日不饑也。又方:以米一斗,赤石脂三斤,水漬置暖處, 一二日上青白衣,搗為丸如李大。日服三丸,亦不饑 也。」按《靈寶五符經》中,白鮮米九蒸九暴,作辟穀糧,而 此用青粱米,未見出處。

附方

補脾益胃:羊肉湯入青粱米、蔥、鹽,煮粥食即愈。正要 脾虛泄痢:青粱米半升,神麴一合,日日煮粥食,即愈。 養老書

冷氣心痛:桃仁二兩去皮,水研絞汁,入青粱米四合, 煮粥常食。養老書五淋澀痛:青粱米四合,入醬水煮粥,下土蘇末三兩, 每日空心食之。同上

老人血淋:車前五合,綿裹煮汁,入青粱米四合,煮粥 飲汁,亦能明目,引熱下行。

乳石發渴:「青粱米煮汁飲之。」外臺

一切毒藥及鴆毒,煩懣不止:用甘草三兩,水五升,煮 取二升,去滓,入黍米粉一兩,白蜜三兩,煎如薄粥食 之。外臺

《直省志書》

編輯

歷城縣

編輯

《方產》粱,俗雲「粱穀米。」可入祀品。

鄒平縣

編輯

《物產》:白穀,粒白圓大,俗謂「粱穀」米。

滋陽縣

編輯

物產:粱有黃、白、紅、黑四種。

鄒縣

編輯

物產:粱有黃、白、紅、黑四種。

沂州

編輯

物產:粱有黃、白、紅、黑四種。

昌邑縣

編輯

物產:粱黃、白二種。

祁縣

編輯

《物產》:「粱細粒而色白。」

馬邑縣

編輯

土產粱,有早、晚、大、小及紫白之異種。

臨潁縣

編輯

物產:青粱,白粱,黃粱。

咸陽縣

編輯

《物產》:粱其米青者為青粱,夏日食之清涼。其米白者, 形如芝麻,為芝麻粱。黃粱穗大毛長味美,謂之「竹根 黃。」然赤黃二種。甲稃雖有二色,而其米皆白。

慶陽府

編輯

物產:粱黃、白、青、紅、龍爪、羊角、蠟燭、芝麻、長角,凡九種。

長泰縣

編輯

土產粱,俗呼「好殼」,即香稻。青粱穗有毛,米微青頗長; 黃梁穗大,毛長,米略麤;白粱穗大,米偏長。又有八畬 者,米赤大於諸粱更香。北方無此穀,以糯、稷白者為 粱,非是。

粱部藝文

編輯

《佐還山後寄一首》
唐·杜甫

編輯

白露黃粱熟,分張素有期。已應舂得細,頗覺寄來遲。 味豈同金菊,香宜配綠葵。老人他日愛,正想滑流匙。

粱部選句

編輯

《楚辭·招魂》:「稻粢穱麥,挐黃粱些。」

漢張衡《七辨》:「會稽之菰,冀野之粱。」

桓驎《七說》:「新城之秔,雍丘之粱。」 崔駰《七依》:「元山之粱,不周之稻。」

魏王粲《七釋》:「乃有『西旅遊粱,御宿青穄』。」

晉杜預《七規》:「農夫進菰粱之精粺,虞官貢飛禽之群 鮮。」

傅休奕《雉賦》:「飲以華泉之水,食以元山之粱。」

左思《魏都賦》:「雍丘之粱,清流之稻。」

宋鮑照《園葵賦》:「拂此葦席,炊彼穄粱。」

唐杜甫詩:「新炊間黃粱。」家纔足稻粱。

宋歐陽修詩:「主人猶可具黃粱。」

元何中詩:「鴈過江南有稻粱。」

明高啟詩:「炊分雨碓粱。」

粱部紀事

編輯

《左傳》哀公十三年:吳申叔儀乞糧於公孫有山氏,曰: 「佩玉繠兮,余無所繫之,旨酒一盛兮,余與褐之。」父睨 之,對曰:「粱則無矣,麤則有之。」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 乎則諾。」

《廣志》:「遼東赤粱,魏武帝以為御粥。」

《梁書沈約傳》:「約子旋,為太子僕,以母憂去官,蔬食辟 穀,服除,猶絕粳粱

粱部雜錄

編輯

《詩經唐風鴇羽》:「王事靡盬,不能蓺稻粱。」

《小雅·黃鳥》「黃鳥黃鳥,無集於桑,無啄我粱。」

《大田》「黍稷稻粱」,農夫之慶。

《禮記·曲禮》:「歲凶,大夫不食粱。」大夫食黍稷,以粱為 加,故凶年去之也。

《儀禮公食大夫禮》:「宰夫膳稻於粱西。」膳,進也。進稻 粱者以簠。

賓「北面自間,坐右擁簋粱。」

《列子》「進其茙菽,有稻粱之味。」

《史記·禮書》:「稻粱五味,所以養口也。」

《淮南子》:「不能耕而欲黍粱,無事而求其功,難矣。」 《續漢志》:桓帝之初,京都童謠曰:「城上烏,尾畢逋。公為 吏,子為徒。一徒死,百乘車。車班班,入河間。河間奼女 工數錢,以錢為室金為堂。石上慊慊舂黃粱,下有懸 鼓,我欲擊之丞相怒。」

《鹽鐵論》:「白匏甘瓠,熱粱和炙。」

《論衡》:「粢粱之粟,莖穗怪奇。」

「飯黍粱者饜,餐糟糠者飽。」雖俱曰食,為腴不同。

粱部外編

編輯

《神仙傳》:吳孫權時,有一人種粱在山中,患猿猴食之, 聞介象有道,聊從乞辟猿猴法,象告之:「無他法也,汝 明日往粱所,望見群猴方往時,便大呼語之曰:『以白 介君,使猿猴莫復來食粱』。」此人倉卒,直謂象欺弄之。 明日視粱,遇群猴適欲下樹,試承象語,語猴即各還 山,遂便絕跡。

《呂純陽集》:洞賓隨雲房同憇一肆中,雲房自起執炊, 洞賓忽昏睡,夢以舉子赴京,狀元及第,歷官清要。前 後兩娶貴家女,婚嫁早畢,簪笏滿門,如此幾四十年。 最後獨相十年,權勢薰炙,忽被重罪,籍沒家貲,分散 妻孥,流嶺表。路值風雪,僕馬俱瘁,一身無聊,方興浩 歎,恍然夢覺,雲房在旁,炊尚未熟,笑曰:「黃粱猶未熟, 一夢到華胥。」洞賓驚曰:「君知我夢邪?」雲房曰:「子適來 之夢,升沈萬態,榮悴多端,五十年間一頃耳。得不足 喜,喪不足憂,且有大覺而後知此人間世,其大夢也。」 洞賓感悟,遂拜雲房,求度世術。

稷部彙考

編輯

釋名

稷:禮記     明粢。禮記

《穄》。羅願     《粢》。羅願

《𪋩》。關西名    請幫助識別此字。冀州名 《黍子》。{{Annotation|今俗通呼)

稷圖

稷圖

《禮記》

編輯

《曲禮》

編輯

祭宗廟之禮:稷曰「明粢。」

正義曰:「稷曰明粢」者,稷,粟也。明,白也。言此祭祀明白粢也。鄭注《甸師》云:「粢,稷也。」《爾雅》云:「粢,稷也。」註:「今江東人呼粟為粢。」隋祕書監王劭勘晉、宋古本,皆無「稷曰明粢」一句,立八疑十二證,以為無此一句為是。今《尚書》云:「黍稷非馨。」《詩》云:「我黍與與,我稷翼翼。為酒為食,以享以祀。」然則黍稷為五穀之主,是粢盛之貴。黍既別有異號,稷何因獨無美名?《爾雅》又以粢為稷,此又雲「稷曰明粢」,正與《爾雅》相合。又《士虞禮》云:「明齊溲酒。」鄭注云:「或曰明齊當為明視,謂兔臘也。今文曰明粢,粢稷也。皆非其次也。」如鄭言云「皆非其次」,由《曲禮》有明粢之文,故注《儀禮》雲「非其次。」王劭既背《爾雅》之說,又不見鄭元之言,苟信錯書,妄生同異,改亂經籍,深可哀哉。陳注稷,粟也。明足以交神,祭祀之飯謂之《粢盛》。

==
《周禮》
==

《天官》

編輯

《食醫》:「凡會膳,食之宜豕,宜稷。」

正義豭豬味酸,牝豬味苦,稷米味甘,甘苦相成。訂義豕,水畜也。稷,北方之穀,與水畜相宜。

《夏官》

編輯

《職方氏》:「正西曰雍州,其穀宜黍稷。」

《河內》曰「冀州,其穀宜黍稷。」

《爾雅》

編輯

《釋草》

編輯

粢,稷。

今江東人呼「粟」為「粢。」《左傳》云:「粢食不鑿。」粢者,稷也。《曲禮》雲「稷曰明粢」是也。郭云:「今江東人呼粟為粢。」然則粢也、稷也、粟也,正是一物。而《本草》稷米在下品,別有粟米在中品,又似二物,故先儒甚疑焉。

《尚書緯》

編輯

帝命期

編輯

春鳥星昏中以種稷。

許慎說文

編輯

糜穄

編輯

稷,五穀之長也。糜,穄也。

《月令章句》

編輯

《稷》「秋種夏熟,歷四時,備陰陽」,穀之貴者。

張揖博雅

編輯

稷、穰謂之。請幫助識別此字。

郭義恭廣志

編輯

《破藏》,稷逼黍稷也。此二者以四月熟。

稷五星圖

稷五星圖

《隋書》

編輯

《天文志》

編輯

稷五星。「稷,農正也,取乎百穀之長」以為號也。

《宋史》

編輯

《天文志》

編輯

天稷五星,在七星南,農正也,取百穀之長以為號。明, 則歲豐;暗,或不具,為饑;移徙,天下荒歉。客星入之,有 祠事於內;出,有祠事於國外。

羅願爾雅翼

編輯

稷者,五穀之長,故陶唐之世,名農官為后稷,其祀五 穀之神,與社相配,亦以稷為名。以為五穀不可遍祭, 祭其長以該之。稷所以為五穀長者,以其中央之穀。 《月令》:「中央土食稷與牛。」五行,土為尊,故五穀稷為長。 又古者號稷為首種,孟春行冬令,則雪霜大摰,首種 不入。蔡邕以首種為麥,以麥常隔歲而種,故以為首。 而鄭康成以為稷者,蓋以《考靈耀》云:「日中星鳥,可以 種稷。」是一歲之初,所先種者唯稷。況又孟春正種稷 之時,而雲首種不入,即是極寒種不入土,不待歲收, 然後為入也。稷又名齊,或為粢,故祭祀之號稷曰明 粢,而言粢盛者本之,故諸穀因皆有粢名,《小宗伯》所 謂「辨六齍之名物與其用」是也。杜子春又欲讀《酒正》, 五齊皆為粢,以《禮運》有「粢醍在堂」意,以粢穀為醍,則 餘四齊亦皆以粢穀為之。然破五齊從一粢,於義不 可。故後鄭但以為齊者以度量節作之,更讀《禮運》「粢 醍」為「齊」,此說之不同者也。稷又名為穄,《呂氏春秋》曰: 「飯之美者,有陽山之穄。」高誘曰:「關西謂之𪋩,冀州謂 之。」請幫助識別此字。《說文》:「𪋩,穄也。」《廣雅》曰。請幫助識別此字。穄也。《穆天子傳》曰:「赤烏 之人獻穄百載見。」今人皆謂之穄。然則稷也,粢也,穄 也,特語音有輕重耳。大抵塞北最多,如黍,黑色。稗有 二種,一黃白,一紫黑。紫黑者,𦬊有毛,北人呼為烏禾。 今人不甚珍,此惟祠事用之。農家種之,以備他穀,不 熟為糧。

音釋「《六齍》音粢謂之六穀黍稷稻粱麥菰。《五齊》」音劑謂泛醴醍音醴糟床下酒赤色。

==
《天中記》
==

稷又名為「穄。」

《農政全書》

編輯

賈思勰曰:「穀者總名,非止為粟也。然今人專以稷為 穀,望俗名之耳。」

朱穀,高居黃。劉豬豬,道愍黃。聒穀黃雀懊黃、續命黃、 百日糧,有起。婦。《黃辱》,稻糧。奴子場音《加支》。穀,《焦金》黃 䳺鳴,合履,今一名「麥爭場」,此十四種,早熟耐旱,免蟲。 聒穀,黃辱,稻糧,二種味美,今墮車,下馬看白,群羊,懸 蛇,赤尾。龍虎。黃雀,民溱,馬洩韁。劉豬赤。李穀黃,河摩 糧,東海黃石。請幫助識別此字。歲青,莖青,黑好黃,陌南木,隈隄黃,宋 黃,癡指張黃,兔胠青,惠日黃,寫風赤,一睍黃,山鹺頓 黨黃,此二十四種,穗皆有毛,耐風,免雀暴,一睍黃,一 種易舂。寶珠黃,俗得白,張鄰黃,白,鹺穀釣千黃,張蟻 白,耿虎黃,都奴赤,茄蘆黃,熏豬赤,魏爽黃,白莖青,竹 根青,調母粱,磊碨黃,劉沙白,憎延黃,赤粱,穀靈忽黃, 獺尾青,續得黃,得客青,孫延黃,豬矢青,煙熏黃,樂婢 青,平壽黃,鹿橛白,鹺折作,黃《覃糝》,阿居黃,赤巴粱,鹿 蹄,黃鉞,狗倉,可憐,黃米穀,鹿橛青,阿返,此三十八種。 中麤,大穀白鹺穀、調母粱二種,味美。擇穀青,阿居黃, 豬矢青,有二種,味惡:黃覃糝、樂婢青二種,易舂。竹葉 青,石柳閱,竹根青,一名胡穀。水。黑穀忽泥青,衝天棒, 雉子青、䲭腳穀、鴈頸青、攬堆黃、青子規,此十種晚熟 耐蟲災則盡矣。元扈先生曰:「古所謂黍,今亦稱黍,或 稱黃米穄,則黍之別種也。今人以音近,誤稱為稷。古 所謂稷,通稱謂穀,或稱粟。粱與秫,則稷之別種也。今 人亦概稱為穀。物之廣生而利用者,皆以其公名名 之,如古今皆稱稷為穀也。晉人稱蔓」菁為菜,吳人稱 棗為果,稱陵苕為草,洛陽稱牡丹為花。又曰:穄之苗、 葉莖穗與黍不異,經典初不及穄,後世農書輒以黍 穄並稱,故穄者黍之別種也。郭璞注《爾雅》:「虋,赤粱粟。 𦬊,白粱粟」,皆好穀也。言粱又言粟,言穀,故粱者稷之 別種也。《廣志》曰:「秫,黏粟。」《說文》曰:「秫,稷之黏者。」故秫亦 稷之別種也。凡黏穀皆可為酒秬。黍黏,故古人以為 酒秫者。黏稷亦可為酒,故陶潛種五十畝秫,非今之 薥秫也。 《雜陰陽書》曰:「稷生於棗或楊,九十日秀,秀後六十日 成。」

《群芳譜》

編輯

稷粒如粟而光滑,色紅。黃。米似粟米而稍大,色黃鮮。 三月種,耘四遍,七月熟,四五月亦可種,但收少遲耳。 刈稷欲早,八九月熟便刈,遇風即落。

忌與瓠子、附子同食。

《本草綱目》

編輯

稷釋名

編輯

李時珍曰:稷,從禾從畟。畟音即諧聲也。又進力治稼 也。《詩》云:「畟畟良耜」是矣。種稷者必畟畟,進力也。南人 承北音呼稷為穄,謂其米可供祭也。《禮記》:「祭宗廟稷 曰明粢。」《爾雅》云:「粢,稷也。」羅願云:「稷、穄、粢皆一物,語音 之輕重耳。赤者名𪋩,白者名𦬊,黑者名秬。註見黍下。」

集解

陶弘景曰:「稷米人亦不識,《書記》多雲,黍與稷相似。」又 註:黍米云:「穄米與黍米相似而粒殊大,食之不宜人, 言發宿病。《詩》曰:『黍稷稻粱,禾麻菽麥』。」此八穀也。俗猶 莫能辨證,況芝英乎?

蘇恭曰:《呂氏春秋》云:「飯之美者,有陽山之穄。」高誘註 云:「關西謂之𪋩。音糜,冀州謂之」請幫助識別此字。音牽。去聲。《廣雅》雲。 請幫助識別此字。「『穄也。《禮記》云:『稷曰明粢』。《爾雅》云:『粢,稷也』。《說文》云:『稷 乃五穀長田正也』。此乃官名,非穀號也』。先儒以稷為 粟類,或言粟之上者,皆說其義而不知其實也。按《氾 勝之種植書》有黍不言稷,《本草》有稷,不載穄,穄即稷 也。楚人謂之稷,關中謂之糜。呼其米為黃米,其苗與 黍同類,故呼黍為秈秫。陶言與黍相似者,得之矣。」 陳藏器曰:「稷、穄一物也,塞北最多。如黍,黑色。」

《孟詵》曰:「稷在八穀之中,最為下苗,黍乃作酒,此乃作 飯,用之殊途。」

蘇頌曰:「稷米出粟處皆能種之,今人不甚珍,此惟祠 祀用之,農家惟以備他穀之不熟,則為糧耳。」

寇宗奭曰:「稷米,今謂之穄米。先諸米熟,其香可愛,故 取以供祭祀。然發故疾,只堪作飯不黏,其味淡。」 李時珍曰:「稷與黍一類,二種也。黏者為黍,不黏者為 稷。稷可作飯,黍可釀酒,猶稻之有粳與糯也。」陳藏器 獨指黑黍為稷,亦偏矣。稷黍之苗,似粟而低小,有毛, 結子成枝而殊散,其粒如粟而光滑。三月下種,五、六 月可收,亦有七八月收者。其色有赤、白、黃、黑數種,黑 者禾稍高,今俗通呼為「黍子」,不復呼稷矣。北邊地寒, 種之有補。河西出者,顆粒尤硬。稷熟最早,作飯,疏爽 香美,為五穀之長。而屬土,故祠穀神者以稷配社。五 穀不可遍祭,祭其長以該之也。上古以厲山氏之子為稷主,至成湯始易以后稷,皆有功於農事者雲。

正誤

吳瑞曰:「稷,苗似蘆,粒亦大,南人呼為蘆穄。」孫炎《正義》 云:「稷即粟也。」

李時珍曰:「稷黍之苗,雖頗似粟,而結子不同,粟穗叢 聚攢簇,稷黍之粒疏散成枝。」孫氏謂「稷」為粟,誤矣。蘆 穄即蜀黍也,其莖苗高大如蘆。而今之祭祀者不知 稷即黍之不黏者,往往以蘆穄為稷,故吳氏亦襲其 誤也。今並正之。

稷米氣味

甘寒無毒。

《孟詵》曰:「多食發二十六種冷病氣。不與瓠子同食,發 冷病。但飲黍穰汁即瘥。又不可與附子同服。」

主冶

《別錄》曰:「益氣,補不足。」

《日華》曰:「治熱,壓丹石毒。發熱,解苦瓠毒。」

《心鏡》曰:「作飯食,安中利胃,宜脾。」

李時珍曰:「涼血解暑。」

發明

李時珍曰:按:孫真人云:「稷,脾之穀也。脾病宜食之。」氾 勝之云:「燒黍稷則瓠死」,此物性相制也。稷、米、黍、穰,能 解苦瓠之毒。《淮南萬畢術》云:「祠塚之黍,啖兒令不思 母。」此亦有所厭耶?

附方

補中益氣:羊肉一腳,熬湯,入河西稷米、蔥、鹽,煮粥食 之。飲膳正要

卒啘不止:粢米粉,井華水服之,良。肘後 癰疽發背:「粢米粉熬黑,以雞子白和塗練上,剪孔貼 之,乾則易,神效。」葛氏方

辟除瘟疫。令不相染。以穄米為末。頓服之。肘後方 中苦瓠毒,稷米黍穰解之。

《閩書》

編輯

南產

編輯

稷。《說文》曰:「五穀之長也。」《月令》曰:「中央土,食稷與牛。」五 行。土為尊,故五穀稷為長。閩中種稷殊少,唯明祀用 之。禮:稷為眀粢。《左傳》:「粢食不鑿。」粢者,稷也;鑿精,細米 也。《爾雅》亦謂粢稷。《本草》曰:穄。《穆天子傳》:「赤烏之人,獻 穄百載。」《甌冶遺事》:「穄米與黍相似而粒大。」按此說是 薥黍也。北人曰高粱,泉曰番黍,浙人曰蘆穄。閩中山 畬磽地尚有一種,穗如鴨腳,粒與黍相類,磨之可以 麪,其稃可以酒。

《天工開物》

編輯

黍稷 粱粟

編輯

凡糧食米而不粉者,種類甚多,相去數百里,則色味 形質,隨方而變,大同小異,千百其名。北人唯以大米 呼「粳稻」,而其餘概以小米名之。凡黍與稷同類,粱與 粟同類,黍有黏有不黏。黏者為酒稷,有粳無黏。凡黏黍、黏 粟,統名曰「秫」,非二種外更有秫也。黍色赤、白、黃、黑皆 有,而或專以黑色為稷,未是。至以稷米為先,他穀熟, 堪供祭祀,則當以早熟者為稷,則近之矣。凡黍在《詩》 《書》有虋𦬊、秬秠等名,在今方語有牛毛、燕頷、馬革、驢 皮、稻尾等名。種以三月為上時,五月熟,四月為中時, 七月熟,五月為下時,八月熟。揚花結穗。總與「來牟」不 相見也。凡黍粒大小,總是土地肥磽,時令害育,宋儒 拘定以某方黍定律,未是也。凡粟與粱,統名黃米。黏 粟可為酒。而蘆粟一種,名曰高粱者,以其身高七尺, 如蘆荻也。粱粟種類名號之多,視黍稷尢甚。其命名, 或因姓氏山水,或以形似時令,總之不可枚舉。山東 人唯以穀子呼之,併不知粱、粟之名也。已上四米,皆 春種秋穫。耕耨之法與《來牟》同,而種收之候。則相懸 絕雲。

攻黍稷粱粟 小碾

編輯

凡攻治小米,颺得其實,舂得其精,磨得其碎,風颺車 扇而外,簸法生焉。其法「篾織為圓盤,鋪米其中,擠勻 揚播,輕者居前,簸棄地下,重者在後」,《嘉實》存焉。凡小 米舂磨揚播,制器已詳稻麥之中,唯小碾一制在稻 麥之外。北方攻小米者,家置石墩中,高邊下,邊沿不 開槽,鋪米墩上,婦子兩人相向接手而碾之。其碾石 圓長如牛趕石,而兩頭插木柄。米墮邊時,隨手以小 篲掃上。家有此具,杵臼竟懸也。

《直省志書》

編輯

宛平縣

編輯

《物產》:稷有白、黑二種。

平谷縣

編輯

土產稷,有黑、白、黃三種。

保定縣

編輯

土產稷,有紅、有白、有黑。

歷城縣

編輯

方產稷,祀神多需此。

鄒平縣

編輯

物產:稷、紅、白數種

新城縣

編輯

物產:穄紅穄、黑穄二種。

齊東縣

編輯

物產:稷、紅、白數種。

長清縣

編輯

《物產》:稷有紅、黃、黑、白四種。

泰安州

編輯

物產:稷、黃、黑二種。

萊蕪縣

編輯

《物產》:稷有黃、紅二種。

霑化縣

編輯

《物產》:稷之品,「紅稷,黑稷,柳稷,六十日。」

滋陽縣

編輯

《物產》:稷有黑、白二種。

鄒縣

編輯

《物產》:稷有紅、白二種。

鉅野縣

編輯

《物產》:稷有紅、白二種。

東平州

編輯

物產:穄紅、黑二種。

汶上縣

編輯

《物產》:稷有黑、白二種。

沂州

編輯

《物產》:稷有黑、白二種。

清平縣

編輯

《物產》:稷有黑、白、紅三種。

高唐州

編輯

《物產》:稷,其品二,黑紅。

觀城縣

編輯

物產:稷紅、黑二種。

日照縣

編輯

《物產》:稷有黑、白二種。

招遠縣

編輯

《物產》:稷,其色有赤、白、黃、黑數種。

陽曲縣

編輯

物產:稷、粟有軟、硬二種。

祁縣

編輯

《物產》:稷有大小二種,視他方味美。

定襄縣

編輯

物產:稷,青黃,黧黑。

臨汾縣

編輯

《物產》:稷有大小二種,視他方味美。

翼城縣

編輯

《物產》:稷有赤、黑二種。

汾西縣

編輯

土產,稷、黃、白、黑三種。

馬邑縣

編輯

土產稷,有青、紅、白、黑四種,與早晚、大、小之分。

洧川縣

編輯

《物產》:稷有黃、白二種。

輝縣

編輯

物產:稷色有青、白、紅、黃,名有「六月秈」、溜沙白等,皆嘉。 他如龍爪、兔蹄、雞腸、鼠尾,隨象立名,動以百計。

慶陽府

編輯

物產:稷、黃、白、紅、青、黎、軟,凡六種。

歙縣

編輯

《物產》:穄有黑穄者,秈穄也。赤穄者,糯穄也,長如蘆葦, 號「蘆穄」、黃穄,皆古之稷也。

稷部紀事

編輯

孫氏《瑞應圖》:舜時后稷播種,天降秬秠,故《詩》曰:「天降 嘉種,維秬維秠。」

《穆天子傳》:「𠮀奴觴天子於焚留之山,乃獻馬三百,牛 羊五千,秋麥千車,膜稷三十車。天子使柏夭受之。」 《漢書。宣帝紀》:神爵元年三月,「詔曰,元康四年,嘉穀元 稷降於郡國。」

稷部雜錄

編輯

《詩經王風》:「彼稷之苗。」彼稷之穗。彼稷之實。 《小雅》「我稷翼翼。」

《禮記·月令》:「中央土,天子食稷與牛。」

孟秋之月,農乃登穀。「穀」謂稷也。

《孝經》說:「稷者,五穀之長,五穀眾多,不可遍祭,故立稷 而祭之。」

《呂氏春秋》:「飯之美者,有陽山之穄。」

《風俗通》:「米之神為稷」,故以癸未日祠稷於西南,水勝火,為金相也。

《白虎通》:「稷者,得陰陽中和之氣,而用尤多,故為長也。」 盧毓《冀州論》:「真定好稷,地產不為無珍也。」

《演繁露》·《職方氏》:「并州宜五稷。」鄭元曰:「黍、稷、麥、稻、菽,後 稷、社稷皆取此,以其該五種名之也。」

《夢溪筆談》:稷乃今之穄也,齊晉之人謂即積皆曰祭, 乃其土音,無他異也。《本草》云:「又名穈子。」穈子乃黍屬。 《大雅》:「維秬維秠,維穈維𦬊。」秬、秠、穈、𦬊皆黍屬,以色別 丹黍謂之穈,今河西人用糜字而音穈。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