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三十二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
第三十二卷目錄
麥部彙考
麥圖
詩經〈鄘風桑中 周頌思文〉
禮記〈王制〉
周禮〈天官食醫 夏官職方氏〉
尚書大傳〈種麥〉
春秋緯〈說題辭 佐助期〉
孝經緯〈援神契〉
大戴禮記〈夏小正〉
淮南子〈墬形訓〉
許慎說文〈麥〉
郭義恭廣志〈麥〉
賈思勰齊民要術〈大小麥 雜說〉
郭橐駝種樹書〈麥〉
羅願爾雅翼〈麥 麰〉
韓氏直說〈刈麥〉
徐光啟農政全書〈種麥〉
本草綱目〈小麥 大麥 穬麥〉
天工開物〈麥總論 麥工 麥災 攻麥〉
閩書〈南產〉
直省志書〈宛平縣 良鄉縣 固安縣 清苑縣 柏鄉縣 邢臺縣 歷城縣
新城縣 齊東縣 泰安州 萊蕪縣 濱州 城武縣 曹州 昌邑縣 定襄縣 翼城
縣 平陸縣 絳州 和順縣 馬邑縣 祥符縣 太康縣 洧川縣 鄢陵縣 延津縣
襄城縣 永寧縣 咸陽縣 渭南縣 乾州 平涼縣 西涼縣 六合縣 歙縣 太
平府 清河縣 高郵州 通州 吳縣 常熟縣 太倉州 上海縣 靖江縣 丹徒縣
平湖縣 天台縣 上高縣 新寧縣 泉州府 同安縣〉
雀麥圖
爾雅〈釋草〉
徐光啟農政全書〈雀麥考〉
本草綱目〈雀麥〉
燕麥圖
徐光啟農政全書〈燕麥考〉
蕎麥圖
徐光啟農政全書〈蕎麥考〉
本草綱目〈蕎麥 苦蕎麥〉
高濂遵生八牋〈蕎麥花方〉
草木典第三十二卷
麥部彙考
編輯釋名
麥、〈詩經〉 來。〈詩經〉
《牟》。〈詩經〉 《麳》。〈博雅〉 《麰》。〈博雅〉 小麥、〈別錄〉
大麥、〈別錄〉 穬麥。〈吳普〉
糯麥、〈李時珍〉 迦師:「錯。」〈梵書名〉
麥圖
《詩經》
編輯
鄘風桑中
編輯「爰采麥矣」,沬之北矣。
〈朱注〉麥,穀名,秋種夏熟者。〈大全〉《白虎通》曰:「麥,金也。金旺而生,火旺而死。」
周頌思文
編輯貽我來牟,帝命率育。
〈傳〉牟麥,率用也。〈注〉牟,字書作「麰」,音同,或作。《孟子》云:大麥也。《廣雅》云:「麳,小麥。」麰,大麥也。〈疏〉《孟子》趙岐注云:「麰麥,大麥也。」
《禮記》
編輯
王制
編輯庶人夏薦麥,麥以魚。
〈陳注〉麥與黍皆南方之穀,故配以魚與「豚」,皆陰物也。
《周禮》
編輯
天官
編輯《食醫》:「凡會膳食之,宜鴈,宜麥。」
〈正義〉鴈味甘平。大麥味酸而溫,小麥味甘微寒,氣味
《相成》。〈《訂義》:〉鴈,陽也。麥秋種而夏熟,得陽氣為多,與鴈相宜。
夏官
編輯《職方氏》「正東曰青州,其穀宜稻麥。」
《尚書大傳》
編輯
種麥
編輯秋,昏虛星中可以種麥。
《春秋緯》
編輯
說題辭
編輯麥之為言殖也,寢生觸凍而不息,精射刺直,故麥含 芒,事且立也。
佐助期
編輯麥神名《福習》。
《孝經緯》
編輯
援神契
編輯黑墳宜黍麥。
《大戴禮記》
編輯
夏小正
編輯「三月,祈麥實。」《麥實》者,五穀之先見者,故急祈而記之 也。
「九月鞠華而樹麥」,時之急也。
《淮南子》
編輯
墬形訓
編輯濟水通和而宜麥。
《許慎說文》
編輯
麥
編輯麥,金也。金王而生,火王而死。 麥芒穀,秋種厚薶,故 謂之「麥。」「從來有穗」者,從久 麰周所受來牟也。一麥 二縫,象其芒刺之形,天所來也。 麧,堅麥也。 《小 麥屑》覈也。磨麥也。 麥覈屑也。十斤為三斗。從 「麥」啻聲。 麷,煮麥也。 麩麥甘鬻也。 麥莖也。〈麧痕 入聲音瑣。音矬。《音替》《麷》《音風》《麩》《音孚》音捐。〉
《郭義恭廣志》
編輯
麥
編輯麥似大麥,出涼州。旋麥三月種,八月熟,出西方。赤 小麥,赤而肥,出鄭縣。有半夏。小麥有秀芒。大麥有黑 穬麥。
賈思勰齊民要術
編輯大小麥
編輯《爾雅》曰:「大麥麰,小麥䅘。」 《廣志》曰:「鹵水麥,其實,大麥形有縫。」 稅麥似大麥,出涼州;旋麥,三月種,八月熟,出西方。赤;小麥,赤而肥,出鄭縣。《語》曰:「湖豬肉,鄭稀熟。山提小麥至粘弱,以貢御,有半夏。小麥有禿芒。大麥有黑積麥。」 陶隱居《本草》云:「大麥為五穀長」 ,即今倮麥也。一名麰麥,似穬麥,唯無皮耳。穬麥此是今馬食者,然則大、穬二麥,種別名異,而世人以為一物,謬矣。按世有落麥者,禿芒是也,又有春種穬麥也。
大小麥皆須五月六月暵地。
不暵地而種者,其收倍薄。《崔寔》曰:「五月一日,蕃麥田也。」
種大小麥先㽟,逐犁䅖種者佳。〈㽟音劣䅖間淹〉
再倍省種子。而科大逐犁墎之亦得。然不如作䅖耐早。
其山田及剛強之地,則耬下之。〈耬音耬〉
其種子宜加「五省」 於下田。
凡耬種者,匪直土淺易生,然於鋒鋤亦便穬麥非良 地,則不須種。
「薄地徒勞種而必不收。」 凡種穬麥,高下田皆得用,但必須良熟耳。高田借擬禾豆,自可專用下田也。
八月中戊社前種者為上時。
擲者,「畝用子二升半。」
下戊前為中時。
用子三升
「《八月末》《九月初》」,為下時。
用子三升半或四升
《小麥》宜下種。
歌曰:「高田種小麥」,穇不成穗。男兒在他鄉,那得不憔悴。〈《音廉》穇音衫〉。
八月上戊,社前為上時。
擲者用子一升半
中戊前,為「中時。」
用子二升
下戊前為下時。
用子二升半
正月、二月,勞而鋤之。三月四月,鋒而更鋤。
鋤麥倍收,皮薄麪多而鋒勞,各得再遍為良也。
今立秋前治訖。
立秋後則蟲生
蒿艾簟盛之良。
以蒿艾閉窖埋之。亦佳。窖麥法。必須日曝令乾。及
熱埋之
多種久居供食者宜作劁。〈才凋切〉《麥倒刈》薄布,順風放 火,火既著,即以掃箒撲滅,仍打之。
如此者,夏蟲不生,然唯中作麥飯及麪用耳。
《禮記·月令》曰:「仲秋之月,乃勸人種麥,無或失時。其有 失時,行罪無疑。」
《鄭元注》曰:「麥者,接絕續乏之穀,尤宜重之。」
《孟子》曰:「今夫麰麥,播種而耰之,其地同,樹之時又同, 浡然而生,至於日至之時皆熟矣。雖有不同,則地有 肥磽雨露之養,人事之不齊也。」
《雜陰陽書》曰:「大麥生於杏,二百日秀,秀後五十日成。 麥生於亥,壯於卯,長於辰,老於已,死於午,惡於戌,忌 於子丑。小麥生於桃,二百一十日秀,秀後六十日成, 忌與大麥同。蟲食杏者,麥貴。」
種瞿麥法,以伏為時。
一名「地麪良地,一畝用子五升,薄田三四升。」
畝收十石,渾蒸曝乾,舂去皮米,全不碎。炊作飧,甚滑 細。磨下絹簁作餅,亦滑美。然為性多穢,一種此物,數 年不絕,耘鋤之功,更益劬勞。〈簁音篩〉
《尚書大傳》曰:「秋,昏虛星中,可以種麥。」
虛,北方元武之宿,八月昏中見於南方。
《說文》曰:「麥耘穀,秋種厚埋,故謂之麥。麥,金王而生,火 王而死。」
《氾勝之書》曰:「凡田有六道,麥為首種,種麥得時無不 善。夏至後七十日可種宿麥,早種則蟲而有節,晚種 則穗小而少實。當種麥,若天旱無雨澤,則薄漬麥種 以酢。」〈且故反〉漿並蠶矢夜半漬,向晨速投之,令與白露 俱下。酢漿,令麥耐旱,蠶矢令麥忍寒。麥生黃色,傷於 太稠,稠者鋤而稀之。秋鋤以棘柴耬之,以壅麥根。故 諺曰:「子欲富,黃金覆。」黃金覆者,謂秋鋤麥曳,柴壅麥 根也。至春凍解,棘柴曳之,突絕其乾,葉須麥生,復鋤 之,到榆莢時注雨止,候土白背復鋤,如此則收必倍。 冬雨雪止,「以物輒藺麥上掩其雪。勿令從風飛去。」後 雪復如此。則麥耐旱多實。春凍解耕。如土種旋麥。麥 生根茂盛。莽鋤如宿麥。
氾勝之區。麥種區大小如中。農夫區禾收區種,凡種 一畝用子二升,覆土厚二寸,以足踐之,令種土相親。 麥生根成鋤,區間秋草緣以棘柴律土壅麥根,秋旱 則以桑落曉澆之,秋雨澤,適勿澆之。麥凍解,棘《柴律》 之突絕,去其枯葉。區間草生鋤之。大男大女治十畝, 至五月收區,一畝得百石以上,十畝得千石以上。小 麥忌戌,大麥忌子。除日不中種。
《崔寔》曰:「凡種大小麥,得白露節可種薄田。秋分種中 田,後十日種美田。唯穬早晚無常。正月可種春麥、豍 豆,盡二月止。」
青稞麥。
治打時稍難。唯伏日用碌碡碾。
右每十畝用種八斗,與大麥同時熟好。收四十石,石 八九斗,麪堪作麨及餅飥,甚美。磨總盡無麩。
鋤一遍佳不鋤亦得
雜說
編輯凡蕎麥,五月耕,經三十五日,草爛得轉,並種耕三遍, 立秋前後,皆十日內種之。假如耕地三遍,即三重著 子,下兩重子黑,上頭一重子白,皆是白汁滿似。如濃, 即須收刈之,但對梢相答鋪之,其白者日漸盡變為 黑,如此乃為得所。若待上頭總黑半,已下黑子盡總 落矣。其所糞種黍地,亦刈黍子,即耕兩遍熟。蓋下糠 麥。至春鋤三遍止。
凡種小麥地,以五月內耕一遍,看乾溼轉之,耕三遍 為度,亦秋社後即種,至春能鋤得兩遍最好。
《博物志》曰:「人啖麥橡,令人多力健行。」
《西域諸國志》曰:「天竺十一月六日為冬至,則麥禾;十 二月十六日為臘,臘麥熟。」
《說文》曰:「麰,周所受來麰也。」
《郭橐駝種樹書》
編輯
麥
編輯小麥忌戌,大麥忌子。
「臘日種麥及豆,來年必熟。」麥苗盛時,須使人縱牧於 其間,令稍實,則其收倍多。麥屬陽,故宜乾原;稻屬陰, 故宜水澤。
《小麥不過冬》,大麥不過年。
麥最宜雪。諺云:「冬無雪,麥不結。」
種麥之法,土欲細,溝欲深,耙欲輕,撒欲勻。曬麥之法, 宜烈日之中,乘熱而收,仍用蒼耳葉或麻葉碎雜其 中,則免化蛾。
《羅願爾雅翼》
編輯
麥
編輯「麥者,接絕續乏之穀。夏之時,舊穀已絕,新穀未登,民 於此時乏食,而麥最先熟,故以為重。董仲舒曰:『《春秋》 於他穀不書,至無麥禾則書之』。以此見聖人於五穀 最重麥與禾也。」因說武帝勸關中種麥,而《明堂月令亦有仲秋勸種麥之文,其有失時行罪無疑。凡以接 續所賴,懼民不以為意耳。又禾下即種為稍勞,故鄭 司農注稻人,稱今時謂禾下麥為荑下麥,言芟荑其 禾,於下種麥。又注薙氏云:「俗間謂麥下為荑,言芟荑 其麥」,以其下種禾豆。則是卒歲之間,無曠土閑民,此 惰農所難,故勸之。麥比他穀獨隔歲種,故號宿麥。說 者亦或以為首種。《傳》曰:「秋昏虛星中,可以種麥。」《說文》 曰:「麥芒穀。秋種厚薶」,故謂之麥。麥,金也。金王而生,火 王而死。小麥生於桃,二百四十日秀,秀後六十日成。 蓋秋種冬長,春秀夏實,具四時之氣,自然兼有寒溫 熱冷,故小麥微寒,以為麴則溫,麪熱而麩冷。其地暖 處,亦可春種,至夏便收。然比秋種者,四氣不足,故有 毒。河渭以西,白麥麪京,以其春種,缺二時氣使然也。 麥既備有四時之氣,而《說文》以麥為金者,特以其金 王而生,又遇火而死。鄭注《月令》則云:「麥實有孚甲,屬 木;黍秀舒散,屬火;麻實有文理,屬金;菽實孚甲,堅合, 屬水;稷五穀之長,屬土。」此據《明堂月令》四時與「中央 所食」為說。養生家則以為麥心之穀,養心氣,心病宜 食,是又以為南方之穀,皆各自為義。然麥性微寒,以 為金,則許氏之說優矣。古稱高田宜黍稷,下田宜稻 麥,今小麥例須下田,故古歌有曰:「高田種小麥,終久 不成穗。」若大麥則不然,《詩》所謂「青青之麥,生於陵陂」 者,謂大麥也,已別具於麰中。古者朝事之豆有麷蕡, 先儒以麷為熬麥,許叔重以為煮麥。又小麥屑皮謂 之麩,小麥屑之覈謂之《麥覈屑》十觔為三斗者,謂 之麥末謂之「麪麥。」甘鬻謂之麮,餅𥶶謂之「《𪍠若》䴭。」 䃺麥若擣,謂之堅麥謂之麧。又相謁食麥謂之 陳楚之間謂之餥,楚人謂之「飵」,秦人謂之。〈麮音 去𥶶音鞠𪍠音哭䴭音才音《滑。䃺》音磨。《音拈》《餥音》《匪飵》《音昨》。《恩》去聲。音。〉
麰
編輯「麰」者,周所受瑞麥來麰也。一作「牟」,又作即今之大 麥。《說文》云:「牟,大也。」蓋生於杏,二百日而秀,秀後五十 日而成。《孟子》曰:「麰麥播種而耰之,其地同樹之時又 同勃然而生,至於日至之時皆熟矣。」此麰之候也。《呂 氏春秋》曰:「孟夏之月,百穀三葉而獲大麥」,其始蓋後 稷受之於天,故《詩》曰:「貽我來牟。」又曰「於皇來牟。」劉向 以為,釐麰麥也,始自天降,此皆以和致和,獲天助也。 然則「來麰」一物,唯《廣雅》以麰為大麥,「來」為小麥。按《說 文》云:「來,周所受瑞麥。」「來麰」,一「來」二縫,象芒朿之形,天 所來也,故謂「行來」之來。《說文》以此解來,則「來麰」不應 為二物,然則「來麰」為大麥明矣。后稷憂勤萬民,天賜 之麥,蓋使其麥豐稔,則謂之「貽我來牟」耳,不必雨之 種也。然古今雨粟事亦甚多,安知其始不如此乎?雖 然,后稷所植多矣,而獨言此者,以其至艱。《書》曰:「暨稷 播奏,庶艱食鮮食。」今麥早種則蟲而有節,晚種則穗 小而少實,又為性多穢,一種之終歲不絕耘耡之功, 此所以為艱食歟。《方言》曰:「𪍠,䴭。」《麰,䴽》。麴也。自 關而西秦豳之間曰「𪍠」,晉之舊都曰「䴭。」齊右河濟曰 或曰:「麰,北鄙曰䴽,麴,其通語也。」蓋大麥以為麴,還 得麰之本名。䴽是小麥為之。䴽,細餅麴也。《有衣,麴》 也。大麥宜為飯,又可為酢,其糵可為餳。〈䴽音陴音蒙。音「果。」 《字典》不載。〉
《韓氏直說》
編輯
刈麥
編輯五六月麥熟,帶青收一半,合熟收一半。若過熟,則拋 費。每日至晚,即便載麥上場堆積,用苫繳覆,以防雨 作。
苫。須於雨前農隙時備下。
如搬載不及,即於地內苫積,天晴乘夜載上場,即攤 一二車,薄則易乾。碾過一遍,翻過又一遍,起鞂下場, 揚子收起雖未淨,直待所收麥都碾盡,然後將未淨 鞂稈再碾,如此可一日一場,比至麥收盡,已碾訖三 之二,農家忙,併無似蠶麥。古語云:「收麥如救火。」
梅天雨更多故
若少遲慢,一值陰雨,即為災傷。遷延過時,秋苗亦誤 鋤治。
《徐光啟農政全書》
編輯
種麥
編輯種大麥早稻,收割畢,將田鋤成行隴,令四畔溝洫通 水下種,以灰糞蓋之,須灰糞均調為上。
種小麥,須揀去雀麥草子,簸去秕粒,在九十月種。種 法與大麥同。若太遲,恐寒鴉至,食之則稀出少收。
《本草綱目》
編輯
小麥釋名
編輯李時珍曰:來亦作䅘。許氏《說文》云:「天降瑞麥」,一來二 麰,象芒刺之形,天所來也,如足行來,故麥字從來從 音綏。足行也。《詩》雲。「貽我來牟」是矣。又雲。來象其 實。象其根,《梵書》名「麥」曰「迦師錯。」
集解
《蘇頌》曰:「大小麥秋種冬長,春秀夏實,具四時中和之 氣,故為五穀之貴。地暖處亦可春種,至夏便收,然比秋種者,四氣不足,故有毒。」
李時珍曰:「北人種麥漫撒,南人種麥撮撒。北麥皮薄 麪多,南麥反此。或曰:收麥以蠶沙和之,辟蠹。」或云:「立 秋前以蒼耳剉碎同曬,收亦不蛀,秋後則蟲已生矣。 蓋麥性惡濕,故久雨水潦即多不熟也。」
氣味
甘微寒,無毒。〈入少陰太陽之經〉
甄權曰:「平,有小毒。」
蘇恭曰:「小麥作湯,不許皮坼,坼則性溫,不能消熱止 煩也。」
陳藏器曰:「小麥秋種夏熟,受四時氣足,兼有寒熱溫 涼,故麥涼麴溫,麩冷麪熱,宜其然也。河渭之西,白麥 麪亦涼,以其春種闕二氣也。」 李時珍曰:「新麥性熱,陳麥平和。」
主治
《別錄》曰:「除客熱,止煩渴咽燥,利小便,養肝氣,止漏血、 唾血,令女人易孕。」
孫思邈曰:「養心氣,心病宜食之。」
《寇宗奭》曰:「煎湯飲,治暴淋。」
《藥性》云:「熬末服,殺腸中蚘蟲。」
李時珍曰:「陳者煎湯飲,止虛汗。」燒存性,油調,塗諸瘡, 湯火傷灼。
發明
李時珍曰:「按:《素問》云:『麥屬火,心之穀也』。鄭元云:『麥有 孚,甲屬木』。許慎云:『麥屬金,金王而生,火王而死』。」三說 各異,而《別錄》云:「『麥養肝氣』,與鄭說合。孫思邈云:『麥養 心氣,與《素問》合。夷攷其功,除煩止渴,收汗利溲,止血, 皆心之病也,當以《素問》為準』。」蓋許以時、鄭以形,而《素 問》以功性,故立論不同爾。
朱震亨曰:「饑年用小麥代穀,須曬燥,以少水潤,舂去 皮,煮為飯食,可免麪熱之患。」
附方
消渴心煩:用小麥作飯及粥食。〈心鏡〉
老人五淋,身熱腹滿:小麥一升,通草二兩,水三升,煮 一升,飲之即愈。〈奉親書〉
項下癭氣:用小麥一升,醋一升漬之,曬乾為末,以海 藻洗研末三兩和勻,每以酒服方寸七,日三。〈小品方〉 眉鍊頭瘡:用小麥燒存性,為末,油調敷。〈儒門事親〉 白癜風癬用小麥攤石上,燒鐵物壓出油,擦之甚效。 〈醫學正傳〉
湯火傷灼未成瘡者,用小麥炒黑,研入膩粉,油調塗 之。勿犯冷水,必致爛。〈袖珍方〉
金瘡腸出:用小麥五升,水九升,煮取四升,綿濾取汁, 待極冷,令病人臥席上含汁噀之,腸漸入,噀其背,並 勿令病人知,及多人見傍人語,即腸不入也。乃抬席 四角,輕搖使腸自入。十日中,但略食美物,慎勿驚動, 即殺人。〈劉涓子鬼遺方〉
浮麥氣味
甘鹹寒無毒。
主治
李時珍曰:「益氣除熱,止自汗、盜汗,骨蒸虛熱,婦人勞 熱。」
麥麩主治
《日華》曰:「時疾熱瘡,湯火瘡爛,撲損傷折瘀血,醋炒罯 貼之。」
陳藏器曰:「和麪作餅,止洩痢,調中,去熱,健人。以醋拌 蒸熱,袋盛包,熨人馬冷失腰腳傷折處,止痛散血。」 李時珍曰:「醋蒸熨手足風濕痺痛,寒濕腳氣互易至 汗出,並良。末服止虛汗。」
發明
李時珍曰:「麩乃麥皮也,與浮麥同性,而止汗之功次 於浮麥,蓋浮麥無肉也。凡人身體疼痛,及瘡瘍腫爛 沾漬,或小兒暑月出痘瘡潰爛,不能著席睡臥者,並 用夾褥盛麩,縫合藉臥,性涼而軟,誠妙法也。」
附方
虛汗盜汗:《衛生寶鑑》:用浮小麥,文武火炒為末。每服 二錢半,米飲下,日三服,或煎湯代茶飲。 一方,以豬 嘴脣煮熟,切片蘸食亦良。
產後虛汗:小麥麩、牡蠣等分為末,以豬肉汁調服二 錢,日二服。〈胡氏婦人方〉
走氣作痛:用釅醋拌麩皮炒熱,袋盛熨之。〈生生編〉 滅諸瘢痕春夏用大麥麩,秋冬用小麥麩,篩粉和酥 敷之。〈總錄〉
小兒眉瘡:「小麥麩炒黑研末,酒調敷之。」
小便尿血:麪麩炒香,以肥豬肉蘸食之。〈集元方〉
麪氣味
《別錄》曰:「甘,溫,有微毒。不能消熱止煩。」
《大明》曰:「性壅熱。小動風氣,發丹石毒。」
《孫思邈》曰:「多食,長宿澼,加客氣。畏漢椒、蘿蔔。」
主治
陳藏器曰:「補虛久食,實人膚體,厚腸胃,強氣力《日華》」曰:「養氣補不足,助五臟。」
寇宗奭曰:「水調服。治人中暑,馬病肺熱。」
李時珍曰:「傅癰腫損傷,散血止痛,生食,利大腸。水調 服,止鼻衂吐血。」
發明
《孟詵》曰:「麪有熱毒者,多是陳黝之色,又為磨中石末 在內故也。但杵食之,即良。」
陳藏器曰:「麪性熱,惟第二磨者涼,為其近麩也。河渭 以西白麥麪性涼,以其春種闕二氣也。」 汪穎曰:「東南卑濕,春多雨水,麥已受濕氣,又不曾出 汗,故食之作渴,動風氣,助濕發熱。西北高燥,春雨又 少,麥不受濕,復入地窖出汗。北人稟厚少濕,故常食 而不病也。」
李時珍曰:「北麪性溫,食之不渴;南麪性熱,食之煩渴; 西邊麪性涼,皆地氣使然也。吞漢椒,食蘿蔔,皆能解 其毒,見蘿蔔條。」醫方中往往用飛羅麪,取其無石末 而性平易爾。陳麥麪水煮食之,無毒。以糟發脹者,能 發病發瘡,性作蒸餅和藥,取其易消也。按:李廷飛《延 壽書》云:「北多霜雪,故麪無毒;南方雪少,故麪有毒。」顧 元慶《簷曝偶談》云:「江南麥花夜發,故發病,江北麥花 晝發故宜人。又且魚稻宜江淮,羊麪宜京洛,亦五方 有宜不宜也。麪性雖熱,而寒食日以紙袋盛,懸風處, 數十年亦不壞,則熱性皆去,而無毒矣。入藥尤良。」
附方
熱渴心悶,溫水一盞,調麪一兩飲之。〈聖濟總錄〉 中暍卒死:井水和麪一大抄,服之。〈千金〉 夜出盜汗:麥麪作彈丸,空心臥時煮食之,次早服「妙 香散」一帖取效。
內損吐血:飛羅麪略炒,以京墨汁或藕節汁調服二 錢。〈醫學集成〉
大衂血出,口耳皆出者:用白麪入鹽少許,冷水調服 三錢。〈普濟方〉
中蠱吐血:「小麥麪二合,水調服,半日當下出。」〈廣記〉 嘔噦不止,醋和麪作彈丸二三十枚,以沸湯煮熟,漉 出,投漿水中,待溫吞三兩枚,噦定即不用再吞,未定 至晚再吞。〈兵部手集〉
寒痢白色。炒麪。每以方寸匕入粥中食之。能療日瀉 百行。醫師不救者。〈外臺〉
泄痢不固:白麪二斤,炒焦黃,每日空心溫水服一二 匙。〈正要〉
諸瘧久瘧:用三姓人家寒食麪各一合,五月五日午 時采青蒿,擂自然汁,和丸綠豆大,臨發日早無根水 下一丸。一方加炒黃丹少許。〈德生堂方〉
頭皮虛腫,薄如蒸餅,狀如裹水,以口嚼麪傅之,良。〈梅師〉 咽喉腫痛。卒不下食:白麪和醋塗喉外腫處。〈晉濟方〉 婦人吹奶,水調麪煮糊,欲熟即投無灰酒一盞,攪勻 熱飲,令人徐徐按之,藥行即瘳。〈聖惠方〉
乳癰不消:「白麪半觔炒黃,醋煮為糊,塗之即消。」〈聖惠方〉 破傷風病:白麪、炒鹽各一撮,新水調塗之。〈普濟方〉 金瘡血出不止:用生麪乾敷,五七日即愈。〈藺氏經驗方〉 遠行腳趼成泡者,水調生麪塗之,一夜即平。〈海上〉 折傷瘀損:白麪,梔子仁同搗,以水調傅之即散。 火燎成瘡。炒麪入梔子仁末,和油傅之。〈千金〉 瘡中惡肉:「寒食麪二兩,巴豆五分,水和作餅,燒末摻 之。」〈仙傳外科〉
白禿頭瘡:白麪豆豉和研,酢和傅之。〈普濟方〉 小兒口瘡:寒食麪五錢,硝石七錢,水調半錢,塗足心, 男左女右。〈普濟方〉
《婦人斷產》:白麪一升,酒一升,煮沸去渣,分三服,經水 至時前日夜,次日早及天明服之。
陰冷悶痛漸入腹,腫滿,醋和麪熨之。〈千金方〉 一切漏瘡:鹽麪和團,燒研傅之。〈千金方〉 瘭疽出汁,生手足肩背,纍纍如赤豆,剝淨,以酒和麪 傅之。〈千金方〉
一切疔腫,麪和臘豬脂封之良。〈梅師方〉 傷米食積:「白麪一兩,白酒麴二丸,炒為末。」每服二匙, 白湯調下。如傷肉食,山查湯下。〈簡便方〉
大麥釋名
編輯李時珍曰:麥之苗粒皆大於來,故得大名。牟,亦大也, 通作「麰。」
集解
陶弘景曰:「今稞麥一名牟麥,似穬麥,惟皮薄爾。」 蘇恭曰:「大麥出關中,即青稞麥,形似小麥而大,皮厚, 故謂大麥不似穬麥也。」
《蘇頌》曰:「大麥今南北皆能種蒔。穬麥有二種,一種類 小麥而大,一種類大麥而大。」
陳藏器曰:「大穬、二麥,前後兩出。蓋穬麥是連皮者,大 麥是麥米,但分有殼無殼也。」蘇以青稞為大麥,非矣。 青稞似大麥,天生皮肉相離秦隴、巴西種之,今人將 當大麥米糶之,不能分也。
陳承曰:「小麥,今人以磨麪日用者為之。大麥今人以粒皮似稻者為之,作飯滑,飼馬良。穬麥今人以似小 麥而大,粒色青黃,作麪脆硬,食多脹人。汴洛、河北之 間又呼為黃稞。關中一種青稞,比近道者粒微小,色 微青,專以飼馬,未見入藥用。然大、穬二麥,其名差互, 今之穬麥似小麥而大者,當謂之大麥。今之大麥,不」 似小麥而穬脆者,當謂之穬麥,不可不審。
李時珍曰:「大穬二麥,註者不一。」按:《吳普本草》:「大麥一 名穬麥,五穀之長也。」王禎《農書》云:「青稞有大、小二種, 似大小麥而粒大、皮薄,多麪無麩。西人種之,不過與 大、小麥異名而已。」郭義恭《廣志》云:「大麥有黑穬麥有」 麥出涼州,似大麥。有赤麥,赤色而肥。據此,則穬麥 是大麥中一種,皮厚而青色者也。大抵是一類異種, 如粟、粳之種近百,總是一類,但方土有不同爾,故二 麥主治不甚相遠。大麥亦有粘者,名糯麥,可以釀酒。
氣味
鹹,溫,微寒,無毒。為五穀長,令人多熱。
孟詵曰:「暴食似腳弱,為下氣故也。久服宜人。熟則有 益,帶生則冷而損人。石蜜為之使。」
主治
《別錄》曰:「消渴,除熱,益氣調中。」
陳士良曰:「補虛劣,壯血脈,益顏色,實五臟,化穀食,止 洩,不動風氣。久食令人肥白,滑肌膚,為麪勝於小麥, 無躁熱。」
蘇恭曰。麪平胃止渴消食,療脹滿。 孟詵曰:「久食頭髮不白。和針砂、沒石子等染髮黑色。」 李時珍曰:「寬胸下氣,涼血消積,進食。」
發明
寇宗奭曰:「大麥性平涼滑膩。有人患纏喉風,食不能 下,用此麪作稀糊令嚥,以助胃氣而平。三伏中,朝廷 作麨,以賜臣下。」 朱震亨曰:「大麥初熟,人多炒食。此物有火,能生熱病, 人不知也。」
李時珍曰:「大麥作飯食,香而有益。煮粥甚滑。磨麪作 醬,甚甘美。」
附方
食飽煩脹,但欲臥者:大麥麪熬微香,每白湯服方寸 匕,佳。〈肘後方〉
膜外水氣「大麥麪、甘遂末各半兩,水和作餅,炙熟食, 取利。」〈總錄〉
小兒傷乳腹脹,煩悶欲睡:大麥麪生用,水調一錢服, 白麪微炒亦可。〈保幼大全〉 《蠼》。尿瘡:大麥嚼傅之,日三上。〈傷寒類要〉 腫毒已破:青大麥去鬚,炒暴花為末,傅之成靨,揭去 又傅,數次即愈。
麥芒入目:大麥煮汁洗之,即出。〈孫真人方〉
湯火傷灼:「大麥炒黑研末,油調擦之。」
被傷腸出,以大麥煮汁洗腸,推入,但飲米糜,百日乃 可。〈千金〉
卒患淋痛:大麥三兩煎湯,入薑汁、蜂蜜代茶飲。〈聖惠方〉
穬麥釋名
編輯李時珍曰:「穬之殼厚而粗,礦也。」
集解
陶弘景曰:「穬麥是馬所食者,服食家並食大穬、二麥, 令人輕健。」
《蕭炳》曰:「穬麥,西川人種食之。山東、河北人正月種之, 名春穬。」形狀與大麥相似。
李時珍曰:「穬麥有二種,一類小麥而大,一類大麥而 大。」
蘇頌曰:「穬麥即大麥,一種皮厚者。陳藏器謂即大麥 之連殼者,非也。按《別錄》自有穬麥功用,其皮豈可食 乎?」詳大麥下。
氣味
甘微寒,無毒。
陶弘景曰:「此麥性熱,而雲微寒,恐是作屑,與合殼異 也。」
蘇恭曰:「穬麥性寒。」陶云:「性熱」,非矣。江東少有故也。 大明曰:「暴食似動冷氣,久即益人。」
主治
《別錄》曰:「輕身除熱。久服令人多力健行。作糵,溫中消 食。」
《蕭炳》曰:「補中,不動風氣,作餅食,良。」
發明
李時珍曰:《別錄》麥、糵附見穬麥下,而大麥下無之,則 生糵當以穬為良也。今人通用,不復分別矣。
《天工開物》
編輯
麥總論
編輯凡麥有數種:「小麥曰來,麥之長也;大麥曰牟,曰穬;雜 麥曰雀,曰蕎」,皆以播種同時,花形相似,粉食同功,而 得麥名也。四海之內,燕、秦、晉、豫、齊、魯諸道,烝民粒食, 小麥居半,而黍、稷、稻、粱僅居半。西極川、雲,東至閩、浙、 吳、楚腹焉。方長六千里中,種小麥者二十分而一,磨 麪以為捻頭、環餌、饅首、湯料之需,而饔飧不及焉。種 餘麥者五十分而一,閭閻作苦以充朝膳,而貴介不 與焉。穬麥獨產陝西,一名「青稞」,即大麥。隨土而變而 皮成青黑色者。秦人專以飼馬,饑荒人乃食之。〈大麥亦有 粘者河洛用以釀酒〉雀麥細穗,穗中又分十數細子,間亦野生。 蕎麥,實非麥類,然以其為粉療饑,傳名為麥,則麥之 而已。凡北方小麥,歷四時之氣,自秋播種,明年初夏 方收。南方者,種與收期時日差短。江南麥花夜發,江 北麥花晝發,亦一異也。大麥種穫期與小麥相同。蕎 麥則秋半下種,不兩月而即收,其苗遇霜即殺,邀天 降霜,遲遲則有收矣。
麥工〈北耕種耨〉
編輯凡麥與稻,初耕墾土則同,播種以後則耘耔,諸勤苦 皆屬稻麥,惟施耨而已。凡北方厥土墳壚易解釋者, 種麥之法,耕具差異,耕即兼種。其服牛起土者,耒不 用耕,並列兩鐵於橫木之上,其具《方語》曰:鏹鏹中間 盛一小斗,貯麥種於內。其斗底空梅花眼,牛行搖動, 種子即從眼中撒下。欲密而多,則鞭牛疾走,子撒必 多,欲稀而少則緩。其牛撒種即少。既撒種後,用驢駕 兩小石團,壓土埋麥。凡麥種緊壓方生南地,不與北 同者,多耕多耙之後,然後以灰拌種,手指拈而種之。 種過之後,隨以腳根壓土使緊,以代北方驢石也。耕 種之後,勤議耨鋤。凡耨草用闊面大鎛,麥苗生後,耨 不厭勤。〈有三過四過者〉餘草生機,盡誅鋤下,則竟畝精華,盡 聚嘉實矣。「功勤易耨」,南與北同也。凡糞麥田既種以 後,糞無可施為,計在先也。陝洛之間憂蟲蝕者,或以 砒霜拌種子,南方所用,惟炊燼也。〈俗名地灰〉南方稻田,有 種肥田麥者,不糞麥實。當春小麥、大麥青青之時,耕 殺田中,蒸罨土性,秋收稻穀必加倍也。凡麥收空隙, 可再種他物,自初夏至季秋時,日亦半載,擇土宜而 為之,惟人所取也。南方大麥,有既刈之後乃種遲生 粳稻者,勤農作苦,明賜無不及也。凡蕎麥南方必刈 稻,北方必刈菽稷而後種,其性稍吸肥腴,能使土瘦。 然計其穫入,業償半穀有餘,勤農之家,何妨再糞也。
麥災
編輯凡麥妨患,抵稻三分之一。播種以後,雪霜晴潦,皆非 所計。麥性食水甚少,北土中春再沐雨水一升,則秀 華成嘉粒矣。荊揚以南,唯患黴雨,倘成熟之時,晴乾 旬日,則倉廩皆盈,不可勝食。揚州諺云:「寸麥不怕尺 水。」謂麥初長時,任水滅頂無傷。尺麥只怕寸水,謂成 熟時寸水軟,根倒莖沾泥,則麥粒盡爛於地面也。江 南有雀一種,有肉無骨。飛食麥田,數盈千萬。然不廣, 及罹害者數十里而止。江北蝗生。則大祲之歲也。
攻麥〈颺 磨羅〉
編輯凡小麥其質為麪,蓋精之至者,稻中再舂之米;粹之 至者,麥中重羅之麪也。小麥收穫時,束槁擊取,如擊 稻法。其去秕法,北土用颺,蓋風扇流傳,未遍率土也。 凡颺不在宇下,必待風至而後為之。風不至,雨不收, 皆不可為也。凡小麥既颺之後,以水淘洗塵垢淨盡, 又復曬乾,然後人磨。凡小麥有紫、黃二種,紫勝於黃。 凡佳者每石得麪一百二十斤,劣者損三分之一也。 凡磨大小無定形,大者用肥健力牛曳轉,其牛曳磨 時,用桐殼掩眸,不然則眩暈。其腹繫桶以盛遺,不然 則穢也。次者用驢磨,斤兩稍輕。又次小磨,則止用人 推挨者。凡力牛一日攻麥二石,驢半之,人則強者攻 三斗,弱者半之。若水磨之法,其詳已載《攻稻水碓》中, 制度相同,其便利又三倍於牛犢也。凡牛馬與水磨 皆懸袋磨上,上寬下窄,貯麥數斗於中,溜入磨眼,人 力所挨,則不必也。凡磨石有兩種,麪品由石而分,江 南少粹白,上麪者以石懷沙滓相磨,發燒則其麩併 破,故黑纇參和,麪中無從羅去也。江北石性冷膩,而 產於池郡之九華山「者,美更甚。」以此石製磨石不發, 燒其麩壓至扁秕之極不破,則黑疵一毫不入,而麪 成至白也。凡江南磨二十日即斷齒,江北者經半載 方斷。南磨破麩,得麪百斤,北磨只得八十斤,故上麪 之值增十之二。然麪觔小粉,皆從彼磨出,則衡數已 足,得值更多焉。凡麥經磨之後,幾番人羅勤者,不厭 重復。「羅匡之底,用絲織羅地絹為之。湖絲所織者,羅 麪千石不損,若他方黃絲所為,經百石而已朽也。凡 麪既成後,寒天可經三月,春夏不出二十日,則鬱壞, 為食適口,貴及時也。凡大麥則就舂去膜,炊飯而食, 為粉者十無一焉。蕎麥則微加舂杵去衣,然後或舂 或磨,以成粉而後食之。」蓋此類之視小麥,精粗貴賤, 大徑庭也。
《閩書》
編輯
南產
編輯麥《廣雅》曰:「大麰也,小䅘也。」《本草》云:「北方之麥,秋種冬 長,春秀夏實,全備四時之氣,故無毒。南方之麥,冬種 夏實,四時之氣不備,故有毒。」有大麥,有小麥,有蕎麥。 稈紅花白,實,三稜而黑,秋花冬實。有穬麥,類麥而殼 稍異,福州曰米麥,泉州曰蔚麥,興化曰穬麥,福寧曰玉麥,惟穬為古名。
《直省志書》
編輯
宛平縣
編輯《物產》:麥有三種:大、小蕎。
良鄉縣
編輯物產:大麥、小麥、春麥、鴈麥、蕎麥。
固安縣
編輯土產麥,大小穬,無芒蕎。
清苑縣
編輯土產,麥,有大有小,有蕎,有春有秋,有米,有玉。
柏鄉縣
編輯物產:「米、大麥、芒大麥、小麥、火麥、紅麥、白麥、蕎麥。」
邢臺縣
編輯《物產》:麥有五種,大麥冬種者,春種者,皮粗而粒大,成 米,謂之「大麥仁」,止可炊飯,食之佳。小麥有黃皮麥、有 紅麥、白麥、光頭麥、紫庭白籽。實麥。縣西北先熟,東南 次之,西山中又次之。上下熟差十日。
歷城縣
編輯方產小麥,有白,有紫白者,粒肥而佳。大麥穗有六稜 者為六稜麥,露仁者為青顆麥,宜飯醋糵宜餳,有春 秋兩名,種宜畦中濕地。玉麥、蕎麥入伏種,霜前收,可 佐二麥之歉。
新城縣
編輯物產:大麥、小麥、時麥三種,蕎麥。
齊東縣
編輯物產:大麥、小麥、蕎麥、春麥。
泰安州
編輯物產:麥有麳、麰、蕎三種。
萊蕪縣
編輯《物產》:麥有大小二種,白紅二色。春種者曰「春麥」、麰麥, 又有蕎麥,夏三伏內種。
濱州
編輯《物產》:麥有大麥、小麥、蕎麥。新增一種曰「轉蔓麥。」
城武縣
編輯物產:麥有紅、白二種。
曹州
編輯物產:大麥、小麥、小麥有紅白二種,蕎麥有白色一種。
昌邑縣
編輯物產:麥有大、小春、玉蕎五種。
定襄縣
編輯物產:大麥、小麥、蕎麥、油麥、燕麥。
翼城縣
編輯《物產》:麥有大、小、赤、白數種。
平陸縣
編輯土產麥,有大小二種:大麥,則曰「露仁」,曰草大麥。小麥, 則曰「火麥」,曰「白麥。」
絳州
編輯《物產》:麥之屬,大麥有芒芽,可為飴糖。小麥有芒無芒, 種甚多。州人日夕饔飧,胥用之。餅餌蒸食,治造頗為 得宜。其法:篩簸除去皮殼,淘淨貯器,幽滋過夕,向日 曬八、九分,乾磨成麪,重羅細白如霜雪。酵發手揉,益 以乾麪,使虛實得宜。作為諸品樣式。入甑箄蒸出,潔 白豐腴,甘美可食,諸都邑所罕有。至於祀神餪女,剪 刻花鳥,著棗懷肥,傳色染綵,爭鬥奇巧。其大盈盤逾 尺,規可至仞。城內無問大小人家,各具甑籠,皆能手 自捏造。婦女造作甚勞,相習不以為苦。本地所出,不 足資於鄰邑。關西水陸運販,日相絡繹,蓋俗使然也。 蕎麥、燕麥,炒以為餱,可食。
和順縣
編輯土產春麥、雪麥、大麥,地寒,不多種。油麥,性寒,多種當 五穀之半。
馬邑縣
編輯「土產麥,有小大二種,俱春分前種之。去秋無雨,則地 燥而不能下種。春無雨則不苗,夏無雨則不秀。」大麥 刈於小暑,小麥刈於大暑,與鴈門以南迥不同焉。外 有蕎麥一種,初伏乃種,霜早則盡萎。又有「油麥」一種, 亦秋熟而種之者少。
祥符縣
編輯物產:芒大麥、紅小麥、蕎麥、米、大麥、白小麥。
太康縣
編輯物產:小麥、大麥、米、大麥、山大麥。
洧川縣
編輯物產:麥有大麥、小麥、裕麥數種。
鄢陵縣
編輯土產麥,秋種亦有春種者。大麥三月黃嘉,小麥自黃 皮蝤子之外,有白麥、御麥為最嘉。其他曰「紅稈」,曰「鐵 稈」,曰「光頭」,曰「條兒」之類,類難悉舉。
延津縣
編輯物產:麥。麥、晚麥短稈春麥赤鬚盧麥、北麥
襄城縣
編輯土產芒大麥,後種先熟。米大麥亦可釀酒。芋麥煮仁作飯最佳,今多釀酒。小麥,襄土第一奇種,耐旱多收, 八九月種者為上。蕎麥俗名「陪麥。」
永寧縣
編輯物產:麥有大、小腴、鴈四種。
咸陽縣
編輯《物產》:「小麥有芒麥,有無芒者為和尚麥,色白者為白 麥,色紫者為紫麥,早熟者為三月黃,生畢原者上品。 大麥穗有六稜者為六稜麥,有露仁者為青稞。」俱可 釀酒。
渭南縣
編輯《物產》:麥有三種:小麥出渭河北者粒小,食之易化;河 以南者粒差大而色不光鮮。然一種名「三月黃」者,先 諸麥熟,細膩潔白,河北弗如也。大麥皮粗粒大,煮食 之佳,謂之「大麥仁。」蕎麥作麪不甚佳,可備諸穀之不 熟。
乾州
編輯《物產》:「小麥,皮薄麪多,佳於他處,每斗更重二斤。」
平涼縣
編輯《物產》:番麥,一曰「西天麥」,苗葉如薥秫而肥短,末有穗 如稻而非實。實如塔、如桐子大,生節間,花垂紅絨在 塔末,長五、六寸。三月種,八月收。
西涼縣
編輯土產:大麥、黑大麥、番麥、燕麥、冷山麥、換香頭、班鳩、早 大榦麥、裏周全、紅花麥、芝麻麥、西番麥、白麥、甜荍麥、 苦荍麥、青顆麥、竹根早紅麥。
六合縣
編輯《物產》:麥之屬大麥有糯者,可以釀酒,磨麪作醬,亦甘 美。管麥,大麥之無芒者,麪與小麥同造醬,甘美。
歙縣
編輯《物產》:「大麥、有高麗麥,有糯麥,為飯亦宜。小麥,有長穬 麥,麩厚而麪少。有白麥,麪亦少。有赤穀麥,麩少而麪 多。」
太平府
編輯物產:大麥五種,白大麥一名牟麥。長粒、長芒、白稃粘 於粒。管麥即無芒。大麥落秸稃自退、六稜、中早、紅粘 三種《舊志》所載,今無。小麥七種,白小麥,稃白芒短。長 關小麥,黃白稃、芒長。排子小麥,黃白稃、芒短。和尚小 麥,一名火燒麥。黃白稃、無芒、早白、松蒲、娜麥三種,《舊 志》所載,今無。
清河縣
編輯《物產》有麰有麥,皆芒穀。玉麥無芒。火麥色赤而早熟, 猶嶺南有火米也。又有穬麥,麥之似麰者,亦早熟。
高郵州
編輯《物產》:大麥有數種:麥、晚麥、淮麥、短稈小麥有數種, 春麥、蘆麥、北麥、短管、赤穀、白穀、蕎麥,有甜、苦二種。
通州
編輯《物產》:麥有大小,並早晚二色。元麥俗呼為「𥣬。」三月熟 者,糯帶青炒食,似新蠶。又稉者曰「舜麥」,色稍赤。
吳縣
編輯物產:麥之屬:大麥、小麥、𥣬麥、蕎麥、舜哥麥、紫稈麥、西 番麥「形似稷而枝葉大,結子纍纍如芡實。」
常熟縣
編輯物產:小麥有紫稗、長萁、舜哥、「火燒頭」數種。
太倉州
編輯《物產》麥有三:一曰「大麥,其早者皮厚有芒,其晚收皮 薄無芒者曰老脫鬚;一曰小麥,早者曰抄梅,言抄在 黃梅前也;中曰火燒頭,晚收長穗白殼有芒者曰百 腳麥,一曰稞麥,俗呼𥣬麥」,微分粳、糯。紅曰紅𥣬,紫曰 紫𥣬,性軟宜食,但磨粉較少。青曰青𥣬,白曰白𥣬,性 硬磨多粉。又有一種曰綠樹青,大約大麥、小麥遍處 皆有。𥣬麥惟吳中盛州地高,比他邑獨墾,然小麥總 不及北地。
上海縣
編輯《物產》:大麥、小麥、赤麥有早晚二種,白麥亦有二種。白 𥣬麥俗名「圓麥」,有赤白二種。蕎麥立秋前後下種,八 九月收刈。舜哥麥俗名「火燒頭。」火燒麥無芒。雀麥一 名「燕麥。」
靖江縣
編輯《食貨》:「麥之屬,大麥有早晚二色,有四稜,有六稜。小麥 亦早晚二色,有舜哥,有紫稈,有梅前黃,有盧昝頭,有 火燒頭諸名。圓麥俗呼曰𥣬。又稉者曰舜麥。」
丹徒縣
編輯《物產》:麥有大小。大麥之種二:曰春,曰黃稈。小麥之種 三:曰赤殼,曰白殼,曰「宣州。」
平湖縣
編輯《物產》:「麥有赤剝,麥無芒穀。」
天台縣
編輯物產:「小麥、大麥、矮赤、長稈、赤麥、光頭,皆小麥類。稞麥、 穬麥,皆大麥類。」
上高縣
編輯物產:「米大麥。穀,大麥紫色麥,白色麥
新寧縣
編輯《物產》:麪麥、穀麥、晚姑娘麥、甜蕎麥、苦蕎麥。
泉州府
編輯《物產》:麥之屬:「大麥有一種,名曰『早黃大麥,一種名烏 肚麥。米肚青色名青大麥;鬱麥殼薄易脫,故名五葉 麥』。」
同安縣
編輯《物產》:麥芒粒稀鬆,早熟者曰「早黃白者曰秫麥,穗大 顆稠密者曰松蕾。」麥初熟時,人多炒而食之,有火能 生熱病。番麥狀如薏苡。
雀麥釋名
雀、麥〈爾雅〉 《蘥》。〈爾雅〉
燕、麥〈爾雅注〉 杜姥草:〈外臺〉
牛星草。〈李時珍〉
雀麥圖
《爾雅》
編輯
釋草
編輯蘥雀麥〈蘥音藥〉
〈註〉「即燕麥」也。〈疏〉蘥一名雀麥,一名燕麥。《本草》云:「生故墟野林下。苗似小麥而弱,實似穬麥而細。」
《徐光啟農政全書》
編輯
雀麥考
編輯《本草》一名燕麥,一名蘥。生於荒野林下,今處處有之。 苗似燕麥而又細弱,結穗像麥穗而極細小,每穗又 分作小叉穗十數個,子甚細小。味甘性平,無毒。
救饑
《採子》春,去皮,搗作麪,蒸食。作餅食亦可。
《本草綱目》
編輯
雀麥釋名
編輯李時珍曰:此野麥也。燕雀所食,故名。《日華本草》謂此 為瞿麥者,非矣。
集解
蘇恭曰:「雀麥在處有之,生故墟野林下。苗葉似小麥 而弱,其實似穬麥而細。」
寇宗奭曰:苗與麥同,但穗細長而疏。唐劉夢得所謂 「菟葵燕麥,動搖春風」者也。
《周憲王》曰:「燕麥,穗極細。每穗又分小叉十數箇,子亦 細小,舂去皮,作麪蒸食及作餅食,皆可救荒。」
米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李時珍曰:「充饑滑腸。」
苗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蘇恭曰:「女人產不出,煮汁飲之。」
附方
胎死腹中,胞衣不下,上搶心:用雀麥一把,水五升,煮 二升,溫服。〈子母祕錄〉
齒𧏾並蟲,積年不瘥,從少至老者,用雀麥,一名「杜姥 草」,俗名「牛星草。」用苦瓠葉三十枚,洗淨,取草剪長二 寸,以瓠葉作五包包之,廣一寸,厚五分,以三年酢漬 之,至日中,以兩包火併炮令熱,納口中,熨齒外邊,冷 更易之。取包置水中解視,即有蟲長三分。老者黃色, 少者白色。多即二三十枚,少即一、二十枚。此方甚妙。 〈外臺祕要〉
燕麥圖
《徐光啟農政全書》
編輯
燕麥考
編輯田野處處有之。其苗似麥攛葶。但細弱。葉亦瘦細。抪 莖而生結細長穗。其麥粒極細小。味甘。〈攛七官切〉
救饑
「採子」舂去皮,搗磨為麪食。
蕎麥圖
《徐光啟農政全書》
編輯
蕎麥考
編輯處處種之,苗高二三尺許,就地科叉生。其莖色紅,葉 似杏葉而軟微𧣪。開小白花,結實作二蒴。味甘平。性 寒。無毒。
救饑
采苗葉煠熟,油鹽調食。多食微瀉。其麥或蒸使氣餾。 〈音溜〉於烈日中曬令口開。舂取仁。煮作飯食。或磨為麪。 作餅蒸食皆可。
《本草綱目》
編輯
蕎麥釋名
編輯李時珍曰:蕎麥之莖弱而翹,然易長易收,磨麪如麥, 故曰蕎、曰荍,而與麥同名也。俗亦呼為甜蕎,以別苦 蕎。楊慎《丹鉛錄》指烏麥為燕麥,蓋未讀《日用本草》也。
集解
《蕭炳》曰:「蕎麥作飯,須蒸使氣餾,烈日暴,令開口。舂取 米仁作之。」
李時珍曰:蕎麥南北皆有。立秋前後下種,八、九月收 刈,性最畏霜。苗高一、二尺,赤莖綠葉,如烏𣓌樹葉。開 小白花,繁密粲粲然。結實纍纍如羊蹄,實有三稜,老 則烏黑色。王禎《農書》云:「北方多種,磨而為麪,作煎餅, 配蒜食,或作湯餅,謂之河漏,以供常食。滑細如粉,亞 於麥麪。南方一種,但作粉餌食,乃農家居冬穀也。」
氣味
甘平寒無毒。
孫思邈曰:「酸,微寒。食之難消。久食動風,令人頭眩作 麪。和豬、羊肉熱食,不過八九頓,即患熱風,鬚眉脫落, 還生亦希。涇、邠以北多此疾。又不可合黃魚食。」
主治
孟詵曰:「實腸胃,益氣力,續精神,能鍊五臟滓穢。」 蕭炳曰:「作飯食,壓丹石毒,甚良。」
吳瑞曰:「以醋調粉,塗小兒丹毒、赤腫、熱瘡。」
李時《珍》曰:「降氣寬腸,磨積滯,消熱腫風痛,除白濁白 帶。脾積洩瀉,以沙糖水調,炒麪二錢服,治痢疾。炒焦 熱水衝服,治絞腸沙痛。」
發明
汪穎曰:《本草》言:「蕎麥能鍊五臟滓穢。俗言一年沈積 在腸胃者,食之亦消去也。」
李時珍曰:「蕎麥最降氣寬腸,故能鍊腸胃滓滯,而治 濁帶、洩痢、腹痛上氣之疾,氣盛有濕熱者宜之。若脾 胃虛寒人食之,則大脫元氣而落鬚眉,非所宜矣。」孟 詵云:益氣力者,殆未然也。按楊起《簡便方》云:「肚腹微 微作痛,出即瀉,瀉亦不多,日夜數行者,用蕎麥麪一 味作飯,連食三、四次即愈。」予壯年患此兩月,瘦怯尤 甚,用消食化氣藥俱不效。一僧授此而愈,轉用皆效。 《普濟》治小兒天弔及歷節風,方中亦用之。
附方
欬嗽上氣:蕎麥粉四兩,茶末二錢,生蜜二兩,水一碗, 順手攪千下飲之,良久下氣不止,即愈。〈儒門事親〉 十、水腫喘生大戟一錢,蕎麥麪二錢,水和作餅,炙熟 為末,空心茶服,以大小便利為度。〈聖惠方〉
男子白濁,魏元君濟生丹:用荍麥炒焦為末,雞子白 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鹽湯下,日三服。
赤白帶下:方同上禁口痢疾。蕎麥麪每服二錢,砂糖水調下。〈坦仙方〉 癰疽發背,一切腫毒。荍麥麪、硫黃各二兩為末,井華 水和作餅,曬收。每用一餅磨水傅之,痛則令不痛,不 痛則令痛,即愈。〈直指〉
瘡頭黑凹:蕎麥麪煮食之。即發起。〈直指〉 痘瘡潰爛,用蕎麥粉頻頻傅之。〈痘疹方〉
湯火傷灼:用蕎麥麪炒黃研末,水和傅之如神。〈奇效方〉 蛇盤瘰𤻤圍接項上,用蕎麥炒去殼,海藻、白殭蠶炒 去絲,等分為末,白梅浸湯,取肉減半,和丸菉豆大。每 服六七十丸,食後臨臥米飲下,日五服,其毒當從大 便泄去。若與淡菜連服尤好。淡菜生於海藻上,亦治 此也。忌豆腐雞羊酒麪。〈阮氏方〉 積聚敗血「通仙散」:治男子脾積,女人敗血,不動真氣, 用荍麥麪三錢,大黃二錢半,為末,臥時酒調服之。〈多能 鄙事〉
頭風畏冷:《李樓》云:「一人頭風,首裹重綿,三十年不愈。 予以蕎麥粉二升,水調作二餅,更互合頭上,微汗即 愈。」〈怪證奇方〉
頭風風眼:蕎麥作錢大餅,貼眼四角,以米大艾炷灸 之,即效如神。
染髮令黑「蕎麥、針砂二錢,醋和,先以漿水洗淨塗之, 荷葉包至一更洗去,再以無食子、訶子皮、大麥麪二 錢,醋和塗之,荷葉包至天明洗去,即黑。」〈普濟方〉 絞腸沙痛:蕎麥麪一撮,炒水烹服。〈簡便方〉 小腸疝氣:「蕎麥仁炒去尖,胡盧巴酒浸曬乾各四兩, 小茴香炒一兩,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空心鹽酒下 五十丸,兩月大便出白膿,去根。〈孫天仁集效方〉 噎食:蕎麥鞂燒灰淋汁,入鍋內煎,取白霜一錢,入蓬 砂一錢,研末,每酒服半錢。〈海上方〉
壁虱、蜈蚣、蕎麥鞂作薦,並燒煙熏之。
苦蕎麥集解
編輯李時珍曰:「苦蕎出南方。春社前後種之。莖青多枝。葉 似蕎麥而尖,開花帶綠色。結實亦似蕎麥,稍尖而棱 角不峭。其味苦惡。農家磨搗為粉,蒸使氣餾,滴去黃 汁,乃可作為糕餌。食之色如豬肝。穀之下者,聊濟荒 爾。」
氣味
甘苦溫,有小毒。
李時珍曰:「多食傷胃,發風動氣,能發諸病。黃疾人尤 當禁之。」
附方
「明目枕」,「苦蕎皮、黑豆皮、綠豆皮、決明子、菊花同作枕, 至老明目。」〈鄧才雜興〉
《高濂遵生八牋》
編輯
蕎麥花方
編輯「先將蕎麥炒成花,量多少,將糖滷加蜂蜜少許,一同 下鍋,不要動熬。至有絲略大些,卻將蕎麥花隨手下 在鍋內攪勻,不要稀了。案上鋪蕎麥花,使不沾。將鍋 內糖花撥在案上桿開,切象眼塊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