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第153卷

博物彙編 草木典 第一百五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五十三卷
博物彙編 草木典 第一百五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

 第一百五十三卷目錄

 黃芩部彙考

  黃芩圖

  本草綱目黃芩

  直省志書招遠縣 忻州

 黃芩部雜錄

 黃連部彙考

  黃連圖

  本草綱目黃連

  胡黃連圖

  本草綱目胡黃連

 黃連部藝文一

  黃連贊           宋王微

  黃連贊           梁江淹

  與喬希聖論黃連書      宋秦觀

 黃連部藝文二

  黃連            明吳寬

  黃山黃連          僧智舷

 黃連部紀事

 黃連部外編

草木典第一百五十三卷

黃芩部彙考

編輯

釋名

黃芩。本經    腐腸。本經

空腸。別錄    內虛。別錄

《經》芩。別錄    黃文:別錄

妒婦。綱目    印頭。綱目

《苦督郵》。藥譜

黃芩圖

黃芩圖

《本草綱目》

編輯

黃芩釋名

編輯

陶弘景曰:「圓者名子芩,破者名宿芩。其腹中皆爛,故 名腐腸。」

李時珍曰:「芩,《說文》作菳」,謂其色黃也。或云:芩者,黔也, 黔乃黃黑之色也。宿芩乃舊根,多中空,外黃內黑,即 今所謂片芩,故又有腐腸、妒婦諸名。妒婦心黯,故以 比之。子芩乃新根,多內實,即今所謂條芩。或雲西芩 多中空而色黔。北芩多內實而深黃。

集解

《別錄》曰:「黃芩,生秭歸川谷及冤句。三月三日采根,陰 乾。」

陶弘景曰:「秭歸屬建平郡,今第一出彭城,鬱州亦有 之,惟深色堅實者好。俗方多用,道家不須。」

蘇恭曰:「今出宜州、鄜州、涇州者佳。兗州大實亦好,名 㹠尾芩。」 蘇頌曰:「今川蜀、河東、陜西近郡皆有之。苗長尺餘,莖 榦粗如著葉,從地四面作叢生,類紫草,高一尺許。亦 有獨莖者,葉細長青色,兩兩相對。六月開紫花,根如 知母,粗細,長四、五寸。二月、八月采根,暴乾。」《吳普本草》 云:「二月生赤黃葉,兩兩四四相值,其莖空中」或方圓。 高三四尺。四月花紫紅赤。五月實黑。根黃。二月至九 月采。與今所說有小異也。

根氣味

苦平無毒。

《別錄》曰:「大寒。」

《吳普》曰:「神農、桐君、雷公:苦,無毒;李當之,小溫。」

李杲曰:可升可降,陰也。

王好古曰:「氣寒,味微苦而甘,陰中微陽。入手太陰血 分。」

張元素曰:「氣涼,味苦、甘,氣厚味薄,浮而升,陽中陰也。 入手少陽、陽明經。酒炒則上行。」

徐之才曰:「山茱茰、龍骨為之使。惡蔥實。畏丹砂、牡丹、 藜蘆。得厚朴、黃連,止腹痛。得五味子、牡蠣,令人有子。 得黃耆、白斂、赤小豆,療鼠瘻。」 李時珍曰:「得酒上行。得豬膽汁,除肝膽火。得柴胡,退寒熱。得芍藥,治下痢。得桑白皮,瀉肺火。得白朮,安胎。」

主治

《本經》曰:「諸熱黃疸,腸澼洩痢,逐水下血閉,惡瘡疽蝕, 火瘍。」

《別錄》曰:「療痰熱,胃中熱,小腹絞痛,消穀,利小腸,女子 血閉,淋露下血,小兒腹痛。」

甄權曰:「治熱毒骨蒸,寒熱往來,腸胃不利,破擁氣,治 五淋,令人宣暢,去關節煩悶,解熱渴。」

大明曰:「下氣,主天行熱疾,丁瘡,排膿,治乳癰發背。」 張元素曰:「涼心,治肺中濕熱,瀉肺火上逆,療上熱,目 中腫赤,瘀血壅盛,上部積血,補膀胱寒水,安胎養陰 退陽。」

李時珍曰:「治風熱、濕熱、頭痛、奔豚熱痛、火欬、肺痿、喉 腥諸失血。」

發明

李杲曰:「黃芩之中枯而飄者,瀉肺火,利氣消痰,除風 熱,清肌表之熱;細實而堅者,瀉大腸火,養陰退陽,補 膀胱寒水,滋其化源。高下之分,與枳實、枳殼同例。」 張元素曰:「黃芩之用有九:瀉肺熱,一也;上焦皮膚風 熱風濕,二也。去諸熱,三也。利胸中氣,四也。消痰膈,五 也。除脾經諸濕,六也。夏月須用,七也。婦人產後,養陰 退」陽,八也。安胎,九也。酒炒上行。主上部積血,非此不 能除。下痢膿血,腹痛後重,身熱久不能止者,與芍藥、 甘草同用之。凡諸瘡痛不可忍者,宜芩連苦寒之藥, 詳上下分身稍及引經藥用之。

朱震亨曰:「黃芩降痰,假其降火也。凡去上焦濕熱,須 以酒洗過用;片芩瀉肺火,須用桑白皮佐之。若肺虛 者,多用則傷肺,必先以天門冬保定肺氣,而後用之。 黃芩、白朮,乃安胎聖藥,俗以黃芩為寒而不敢用,蓋 不知胎孕宜清熱涼血,血不妄行,乃能養胎。黃芩乃 上中二焦藥,能降火下行;白朮能補脾也。」

羅天益曰:「肺主氣,熱傷氣,故身體麻木。又五臭入肺 為腥,故黃芩之苦寒,能瀉火補氣而利肺,治喉中腥 臭。」

蘇頌曰:「張仲景治傷寒心下痞滿,瀉心湯。凡四方皆 用黃芩,以其主諸熱,利小腸故也。又太陽病下之,利 不止,喘而汗出者,有葛根黃芩黃連湯及主妊娠安 胎散,亦多用之。」

李時珍曰:潔古張氏言黃芩瀉肺火,治脾濕。東垣李 氏言片芩治肺火,條芩治大腸火。丹溪朱氏言黃芩 治上、中二焦火。而張仲景治少陽證,小柴胡湯太陽 少陽合病下利,黃芩湯少陽證下後心下滿而不痛, 瀉心湯並用之。成無己言「黃芩苦而入心,泄痞熱。」是 黃芩能入手少陰、陽明、手足太陰、少陽六經矣。蓋黃 芩氣寒味苦,色黃帶綠,苦入心,寒勝熱,瀉心火,治脾 之濕熱,一則金不受刑,一則胃火不流入肺,即所以 救肺也。肺虛不宜者,苦寒傷脾胃,損其母也。少陽之 證,寒熱胸脅痞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嘔,或渴或否, 或小便不利。雖曰病在半表半裏,而胸脅痞滿,實兼 心肺上焦之邪,心煩喜嘔,默默不欲飲食,又兼脾胃 中焦之證,故用黃芩以治手足少陽相火,黃芩亦少 陽本經藥也。成無己注《傷寒論》,但云「柴胡、黃芩之苦, 以發傳邪之熱;芍藥、黃芩之苦,以堅斂腸胃之氣。」殊 昧其治火之妙。楊士瀛《直指方》云:「柴胡退熱,不及黃 芩。」蓋亦不知柴胡之退熱,乃苦以發之,散火之標也; 黃芩之退熱,乃寒能勝熱,折火之本也。仲景又云:少 陽證,腹中痛者,去黃芩加芍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 去黃芩加茯苓。似與《別錄》「治少腹絞痛,利小腸」之文 不合。成氏言黃芩寒中,苦能堅腎,故去之。蓋亦不然。 至此當以意逆之,辨以脈證可也。若因飲寒受寒,腹 中痛,及飲水心下悸,小便不利,而脈不數者,是裏無 熱證,則黃芩不可用也。若熱厥腹痛,肺熱而小便不 利者,黃芩其可不用乎?故善觀書者,先求之理,毋徒 泥其文。昔有人素多酒,慾病,少腹絞痛不可忍,小便 如淋,諸藥不效,偶用黃芩、木通、甘草三味,煎服遂止。 王海藏言:「有人因虛服附子藥多,病小便閟,服芩連 藥而愈。」此皆熱厥之痛也,學者其可拘乎?予年二十 時,因感冒欬嗽既久,且犯戒,遂病骨蒸發熱,膚如火 燎,每日吐痰盌許,暑月煩渴,寢食幾廢,六脈浮洪,遍 服柴胡、麥門冬、荊、瀝諸藥,月餘益劇,皆以為必死矣。 先君偶思李東垣治肺熱如火燎,煩燥引飲而晝盛 者,氣分熱也,宜一味黃芩湯,以瀉肺經氣分之火。遂 按方用片芩一兩,水二鍾,煎一鍾,頓服。次日身熱盡 退,而痰嗽皆愈。藥中肯綮,如鼓應枹。醫中之妙,有如 此哉。

子主治

《別錄》曰:「腸澼膿血。」

附方

三黃丸孫思邈《千金方》云:「巴郡太守奏加減三黃丸, 療男子五勞七傷,消渴不生肌肉,婦人帶下,手足寒 熱,瀉五臟火。春三月,黃芩四兩,大黃三兩,黃連四兩夏三月,黃芩六兩,大黃一兩,黃連七兩。秋三月,黃芩 六兩,大黃三兩,黃連三兩。冬三月,黃芩三兩,大黃五 兩,黃連二兩。三物隨時合搗下篩,蜜丸烏豆大,米飲」 每服五丸。日三。不知增至七丸。服一月病癒。久服走 及奔馬人用有驗。禁食豬肉。圖經本草

三補丸「治上焦積熱,瀉五臟火。」黃芩、黃連、黃蘗等分 為末,蒸餅丸梧子大。每白湯下二三十丸。丹溪纂要 肺中有火,清金丸:用片芩炒為末,水丸梧子大。每服 二、三十丸,白湯下。

膚熱如療。方見《發明》下。

小兒驚啼:黃芩、人參等分為末,每服一字,水飲下。普濟 方

肝熱生翳,不拘大人小兒,黃芩一兩,淡豉三兩,為末, 每服三錢,以熟豬肝裹喫,溫湯送下,日二服。忌酒麪。 衛生家寶方

少陽頭痛,亦治太陽頭痛,不拘偏正。小清空膏用片 黃芩酒浸透,曬乾為末。每服一錢,茶酒任下。東垣蘭室祕藏 眉眶作痛。風熱有痰。黃芩、酒浸白芷等分為末。每服 二錢,茶下。潔古家珍

吐血衂血,或發或止,積熱所致。黃芩一兩,去中心黑 朽者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六分,和滓溫服。聖惠方 吐衄下血:黃芩三兩,水三升,煎一升半,每溫服一錢。 亦治婦人漏下血。龐安時卒病方

血淋熱痛:黃芩一兩,水煎熱服。千金方

「經水不斷,芩心丸」「治婦人四十九歲已後,天癸當住, 每月卻行,或過多不止」,用條芩心二兩,米醋浸七日, 炙乾又浸,如此七次,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十 丸,空心溫酒下,日二次。瑞竹堂方

崩中下血:黃芩為細末,每服一錢,霹靂酒下。以秤錘 燒赤淬酒中也。許學士云:「崩中多用止血及補血藥, 此方乃治陽乘於陰,所謂天暑地熱,經水沸溢者也。」 本事方

安胎清熱:條芩、白朮等分,炒為末,米飲和丸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白湯下,或加神麴。凡妊娠調理,以《四物》 去地黃,加白朮、黃芩為末,常服甚良。丹溪纂要 產後血渴,飲水不止:黃芩、麥門冬等分,水煎溫服無 時。楊氏家藏方

灸瘡血出一人灸火至五壯。血出不止如尿。手冷欲 絕。以酒炒黃芩二錢為末。酒服即止。李樓怪證奇方 老小火丹:黃芩末,水調塗之。梅師方

《直省志書》

編輯

招遠縣

編輯

《物產》:黃芩,南中多收買之。

忻州

編輯

大嶺山產黃芩。

黃芩部雜錄

編輯

《物類相感志》:「磨黃芩寫字在紙上,以水沈去紙,則字 畫脫在水面上。」

黃連部彙考

編輯

釋名

黃連:本經    《王連》:本經

支連。藥性論   滴膽芝。藥譜

黃連圖

黃連圖

《本草綱目》

編輯

黃連釋名

編輯

李時珍曰:「其根連珠而色黃,故名。」

集解

《別錄》曰:「黃連,生巫陽川谷及蜀郡太山之陽。二月、八 月采根。」

陶弘景曰:「巫陽在建平。今西間者色淺而虛,不及東 陽、新安諸縣最勝,臨海諸縣者不佳。用之當布挼去 毛,令如連珠韓保昇曰:「苗似茶,叢生,一莖生三葉,高尺許,凌冬不 凋。花黃色。江左者節高若連珠;蜀都者節下不連珠。 今秦地及杭州、柳州者佳。」

蘇頌曰:「今江湖荊夔州郡亦有,而以宣城九節堅重 相擎有聲者為勝,施、黔者次之,東陽、歙州、處州者又 次之。苗高一尺以來,葉似甘菊,四月開花黃色,六月 結實似芹子,色亦黃。江左者根黃連珠,其苗經冬不 凋,葉如小雉尾草,正月開花作細穗,淡白,微黃色。六、 七月根緊,始堪采。」

蘇恭曰:「蜀道者粗大,味極濃苦,療渴為最。江東者節 如連珠,療痢大善。澧州者更勝。」

李時珍曰:「黃連,漢末李當之《本草》惟取蜀郡黃肥而 堅者為善,唐時以澧州者為勝。今雖吳、蜀皆有,惟以 雅州、眉州者為良。」藥物之興廢不同如此,大抵有二 種,一種根粗無毛,有珠如鷹雞爪形而堅實,色深黃。 一種無珠多毛而中虛黃,色稍淡,各有所宜。

根修治

《雷斆》曰:「凡使,以布拭去肉、毛,用漿水浸二伏時,漉出, 於柳木火上焙乾用。」

李時珍曰:「五臟六腑皆有火。平則治,動則病,故有君 火相火之說,其實一氣而已。黃連入手少陰心經,為 治火之主藥。治本臟之火,則生用之。治肝膽之實火, 則以豬膽汁浸炒。治肝膽之虛火,則以醋浸炒。治上 焦之火,則以酒炒。治中焦之火,則以薑汁炒。治下焦 之火,則以鹽水或朴硝炒。治氣分濕熱之火,則以茱」 萸湯浸炒。治血分塊中伏火,則以乾漆水炒。治食積 之火,則以黃土炒。諸法不獨為之引導,蓋辛熱能制 其苦寒,鹹寒能制其燥性,在用者詳酌之。

氣味

苦寒無毒。

《別錄》曰:「微寒。」

《吳普》曰:「神農、岐伯、黃帝、雷公:苦,無毒;李當之,小寒。 徐之才曰:『黃芩、龍骨、理石為之使。惡菊花、元參、白鮮 皮、芫花、白殭蠶。畏款冬、牛膝。勝烏頭。解巴豆毒』。」 甄權曰:「忌豬肉,惡冷水。」

《雷斆》曰:「服此藥至十兩,不得食豬肉。若服至三年,一 生不得食也。」

李時珍曰:《道書》言:「服黃連犯豬肉,令人泄瀉。」而方家 有豬肚黃連丸、豬臟黃連丸,豈只忌肉,而不忌臟腑 乎?

主治

《本經》曰:「熱氣目痛,眥傷淚出,明目,腸澼腹痛下痢,婦 人陰中腫痛。久服令人不忘。」

《別錄》曰:「主五臟冷熱,久下洩澼膿血,止消渴大驚,除 水利骨,調胃厚腸,益膽,療口瘡。」

《大明》曰:「治五勞七傷,益氣,止心腹痛,驚悸煩躁,潤心 肺,長肉止血,天行熱疾,止盜汗並瘡疥。豬肚蒸為丸, 治小兒疳氣,殺蟲。」

陳藏器曰:「羸瘦氣急。」

張元素曰:「治鬱熱在中,煩躁惡心,兀兀欲吐,心下痞 滿。」

王好古曰:「主心病逆而盛,心積伏梁。」

李時珍曰:「去心竅惡血,解服藥過劑煩悶,及巴豆、輕 粉毒。」

發明

張元素曰:「黃連,性寒味苦,氣味俱厚,可升可降,陰中 陽也。入手少陰經。其用有六:瀉心臟火,一也;去中焦 濕熱,二也;諸瘡必用,三也;去風濕,四也;赤眼暴發,五 也;止中部見血,六也。張仲景治九種心下痞,五等瀉 心湯皆用之。」

成無己曰:「苦入心,寒勝熱。黃連、大黃之苦寒,以導心 下之虛熱。蚘得廿則動,得苦則安。黃連、黃蘗之苦,以 安蚘也。」

王好古曰:「黃連苦燥。苦入心火就燥。瀉心者,其實瀉 脾也,實則瀉其子也。」

朱震亨曰:「黃連去中焦濕熱而瀉心火。若脾胃氣虛 不能轉運者,則以茯苓、黃芩代之,以豬膽汁拌炒,佐 以龍膽草,則大瀉肝膽之火。下痢胃口熱,禁口者,用 黃連、人參煎湯,終日呷之。如吐再強飲,但得一呷下 咽便好。」

劉完素曰:「古方以黃連為治痢之最。蓋治痢惟宜辛 苦寒藥,辛能發散,開通鬱結;苦能燥濕,寒能勝熱,使 氣宣平而已。諸苦寒藥多泄,惟黃連、黃蘗性冷而燥, 能降火去濕,而止瀉痢,故治痢以之為君。」

寇宗奭曰:「今人多用黃連治痢,蓋執以苦燥之義。下 俚但見腸虛滲泄,微似有血,便即用之。又不顧寒熱 多少,惟欲盡劑,由是多致危困。若氣實初病,熱多血 痢,服之便止,不必盡劑。虛而冷者,慎勿輕用。」

李杲曰:「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凡諸瘡宜以黃連、當 歸為君,甘草、黃芩為佐。凡眼暴發赤腫,痛不可忍者, 宜黃連、當歸,以酒浸煎之。宿食不消,心下痞滿者,須用黃連、枳實。」

蘇頌曰:「黃連治目方多,而羊肝丸尤奇異。今醫家洗 眼,以黃連、當歸、芍藥等分,用雪水或甜水煎湯熱洗 之,冷即再溫,甚益眼目。但是風毒,赤目花翳,用之無 不神效。蓋眼目之病,皆是血脈凝滯使然,故以行血 藥合黃連治之。血得熱則行,故乘熱洗也。」

韓𢘅曰:「火分之病,黃連為主,不但瀉心火,而與芩、蘗 諸苦藥列稱者比也。比目疾人,以人乳浸蒸,或點或 服之。生用為君,佐以官桂少許,煎百沸,入蜜,空心服 之,能使心腎交於頃刻。入五苓、滑石,大治夢遺。以黃 土、薑汁、酒、蜜四炒為君,以使君子為臣,白芍藥酒煮 為佐,廣木香為使,治小兒五疳。以茱萸炒者,加木香 等分,生大黃倍之,水丸治五痢。此皆得制方之法也。」 李時珍曰:「黃連治目及痢為要藥。古方治痢,香連丸 用黃連、木香,薑連散用乾薑、黃連,《變通丸》用黃連、茱 萸,《薑黃散》用黃連、生薑,治消渴;用酒蒸黃連,治伏暑; 用酒煮黃連,治下血;用黃連、大蒜,治肝火;用黃連、茱 萸,治口瘡;用黃連、細辛,皆是一冷一」熱,一陰一陽,寒 因熱用,熱因寒用,君臣相佐,陰陽相濟,最得制方之 妙,所以有成功而無偏勝之害也。

陶弘景曰:「俗方多用黃連,治痢及渴,道方服食長生。」 唐慎微曰:「劉宋王微《黃連讚》云:『黃連味苦,左右相因。 斷涼滌暑,闡命輕身。縉雲昔御,飛蹕上旻。不行而至, 吾聞其人』。」又梁江淹《黃連頌》云:「黃連上草,丹砂之次。 禦孽辟妖,長靈久視。驂龍行天,馴馬匝地。鴻飛以儀, 順道則利。」

李時珍曰:《本經》《別錄》並無黃連久服長生之說,惟陶 弘景言道方久服長生。《神仙傳》載封君達、黑穴公並 服黃連五十年得仙。竊謂黃連大苦大寒之藥,用之 降火燥濕,中病即當止,豈可久服,使肅殺之令常行, 而伐其生發沖和之氣乎?《素問》載岐伯言:五味入胃, 各歸所喜。攻久而增氣,物化之常也。氣增而久,夭之 由也。王冰註云:「酸入肝為溫,苦入心為熱,辛入肺為 清,鹹入腎為寒,甘入脾為至陰。而四氣兼之,皆增其 味而益其氣,故各從本臟之氣為用。」所以久服黃連, 苦參反熱,從火化也。餘味皆然,久則臟氣偏勝,即有 偏絕,則有暴夭之道。是以絕粒服餌之人,不暴亡者, 無五味偏助也。又秦觀《與喬希聖論黃連書》云:「聞公 以眼疾,餌黃連至十數兩猶不已,殆不可也。《醫經》有 久服黃連,苦參反熱之說,此雖大寒,其味至苦,入胃 則先歸於心,久而不已,心火偏勝則熱,乃其理也。況 眼疾本於肝熱,肝與心為子母,心火也,肝亦火也,腎 孤臟也。人患一水不勝二火,豈可久服苦藥,使心有 所偏勝?是以火救火」,其可乎。秦公此書。蓋因王公之 說而推詳之也。我明荊端王素多火病。醫令服金花 丸。乃芩連巵蘗四味。餌至數年。其火愈熾。遂至內障 喪明。觀此則寒苦之藥。不但使人不能長生。久則氣 增偏勝。速夭之由矣。當以《素問》之言為法。陶氏遺書 之說。皆謬談也。楊士瀛雲。黃連能去心竅惡血。

附方

心經實熱瀉心湯用黃連七錢,水一盞半,煎一盞,食 遠溫服,小兒減之。和劑局方

卒熱心痛:黃連八錢,㕮咀,水煎熱服。外臺祕要 肝火為痛:黃連、薑汁炒為末,粥糊丸梧子大,每服三 十丸,白湯下。 《左金丸》:用黃連六兩,吳茱萸一兩,同 炒為末,神麴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白湯下。丹溪 方

伏暑發熱,作渴嘔惡,及赤白痢,消渴腸風,酒毒泄瀉 諸病,並宜「酒煮黃龍丸」主之。川黃連一斤切,以好酒 二升半,煮乾焙研,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熟水下, 日三服。和劑局方

陽毒發狂。奔走不定。宣黃連、寒水石等分為末。每服 三錢。濃煎甘草湯下。易簡方

骨節積熱。漸漸黃瘦黃連四分切,以童子小便五大 合浸經宿,微煎三四沸,去滓,分作二服。廣利方 小兒疳熱流注,遍身瘡蝕,或潮熱肚脹作渴,豬肚黃 連丸:用豬肚一箇洗淨,宣黃連五兩切碎,水和,納入 肚中,縫定,放在五升粳米上蒸爛,石臼搗千杵,或少 入飯同杵,丸綠豆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仍服調血 清心之藥佐之。蓋小兒之病,不出於疳,則出於熱,常 須識此。直指方

《三消》:骨蒸黃連末,以冬瓜自然汁浸一夜,曬乾又浸, 如此七次,為末,以冬瓜汁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 丸,大麥湯下。尋常渴,只一服見效。易簡方

消渴尿多:《肘後方》:「用黃連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 丸,白湯下。」 《寶鑑》:「用黃連半斤,酒一升浸,重湯內煮 一伏時,取曬為末,水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溫水下。」

《崔氏》治消渴,小便滑數如油。黃連五兩栝樓根五

兩為末,生地黃汁丸梧子大。每牛乳下五十丸,日二 服。忌冷水豬肉。 《總錄》用黃連末入豬肚內蒸爛,搗 丸梧子大,飯飲下濕熱水病:黃連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丸至四五丸, 飲下,日三、四服。范汪方

破傷風病:黃連五錢,酒二盞,煎七分,入黃蠟三錢,溶 化熱服之。高文虎蓼花洲閑錄

「小便白淫」,因心腎氣不足,思想無窮所致。黃連、白茯 苓等分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煎補骨脂 湯下,日三服。普濟方

熱毒血痢:宣黃連一兩,水二升,煮取半升,露一宿,空 腹熱服,少臥將息,一二日即止。千金方

赤痢久下,累治不瘥:黃連一兩,雞子白和為餅,炙紫 為末,以漿水三升,慢火煎成膏,每服半合,溫米飲下。 一方只以雞子白和丸服。勝金方

熱毒赤痢:黃連二兩切,瓦焙令焦,當歸一兩焙為末, 入麝香少許,每服二錢,陳米飲下。佛智和尚在閩,以 此濟人。本事方

赤白久痢,並無寒熱,只日久不止:用黃連四十九個, 鹽梅七個,入新瓶內燒煙盡,熱研。每服二錢,鹽米湯 下。楊子建護命方

赤白暴痢,如鵝鴨肝者,痛不可忍用黃連、黃芩各一 兩,水二升,煎一升,分三次熱服。經驗方

冷熱諸痢:《胡洽》九盞湯,治下痢不問冷熱赤白,穀滯 休息久下悉主之。黃連長三寸,三十枚重一兩半龍 骨如碁子大,四枚重一兩大附子一枚乾薑一兩半 膠一兩半細切,以水五合,著銅器中,去火三寸,煎沸 便取下坐土上,沸止。又上水五合,如此九上九下,納 諸藥入水內,再煎沸,輒取下,沸止。又上九上九下,度 可得一升,頓服即止。圖經本草

下痢腹痛,赤白痢下,令人下部疼重,故名「重下。」日夜 數十行,臍腹絞痛,以黃連一升,酒五升,煮取一升半, 分再服,當止絞痛也。肘後方

治痢香連丸李絳《兵部手集》:「治赤白諸痢,裏急後重, 腹痛。用宣黃連、青木香等分,擣篩,白蜜丸梧子大。每 服二三十丸,空腹飲下,日再服,其效如神。冬冷者,以 煨蒜擣和丸之。不拘大人、嬰孺皆效。」 《易簡方》:「黃連、 茱萸炒過四兩,木香麪煨一兩,粟米飯丸。」 錢仲陽 香連丸:治小兒冷熱痢。加煨熟訶子肉。 又治小兒 瀉痢,加煨熟肉豆蔻。 又治小兒氣虛瀉痢,腹痛加 白附子尖。 劉河間治久痢加龍骨。 朱丹溪治禁 口痢,加石蓮肉。 王氏治痢渴,加烏梅肉,以阿膠化 和為丸。

五疳八痢四治黃連丸:「用連珠黃連一斤,分作四分, 一分用酒浸炒,一分用自然薑汁炒,一分用吳茱茰 湯浸炒,一分用益智仁同炒,去益智研末、白芍藥酒 煮切焙四兩、使君子仁焙四兩、廣木香二兩為末,蒸 餅和丸綠豆大。每服三十丸,米飲食前下,日三服。忌 豬肉冷水。」韓氏醫通

傷寒下痢不能食者:「黃連一斤,烏梅二十枚,去核炙 燥為末,蠟一碁子大,蜜一升,合煎和丸梧子大。一服 二十丸,日三服。」 又方:「黃連二兩,熟艾如鴨子大一 團,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立止。」並肘後方

氣痢後重,裏急或下泄,杜壬方:薑連散:用宣連一兩, 乾薑半兩,各為末收。每用連一錢,薑半錢,和勻,空心 溫酒下,或米飲下,神妙。 《濟生方祕傳》香連丸:「用黃 連四兩,木香二兩,生薑四兩,以薑鋪砂鍋底,次鋪連 上鋪香,新汲水三盌,煮焙研醋調倉米糊為丸。如常 日服五次。」

小兒下痢赤白多時,體弱不堪,以《宣連》用水濃煎和 蜜,日服五六次。子母祕錄

諸痢脾泄,臟毒下血:「雅州黃連半斤,去毛切,裝肥豬 大腸內,扎定,入砂鍋中,以水酒煮爛,取連焙研末,搗 腸和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米湯下,極效。直指方 濕痢腸風,《百一選方》變通丸,「治赤白下痢,日夜無度, 及腸風下血。用川黃連去毛,吳茱茰湯泡過,各二兩, 同炒香揀出,各為末,以粟米飯和丸梧子大,各收。每 服三十丸。赤痢甘草湯下黃連丸,白痢薑湯下茱茰 丸,赤白痢各用十五丸,米湯下。」此乃浙西河山純老 方,救人甚效。 《局方》戊己丸,治脾胃受濕,下痢腹痛, 米穀不化,用二味加白芍藥同炒研,蒸餅和丸服 《聚金丸》:治腸胃積熱,或因酒毒下血,腹痛作渴,脈弦 數。黃連四兩分作四分,一分生用,一分切炒,一分炮 切,一分水浸曬研末條黃芩一兩防風一兩,為末,麪 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泔浸枳殼水,食前送 下。冬月加酒蒸大黃一兩。楊氏家藏方

臟毒下血:黃連為末,獨頭蒜煨研,和丸梧子大。每空 心陳米飲下四十丸。濟生方

酒痔下血:黃連酒浸煮熟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 三四十丸,白湯下。一方用自然薑汁浸焙炒。醫學集成 雞冠痔疾,黃連末傅之,加「赤小豆末尤良。」斗門方 痔病祕結,用此寬腸。黃連、枳殼等分為末,糊丸梧子 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醫方大成

痢痔脫肛,冷水調黃連末塗之,良。經驗良方脾積食泄:川黃連二兩為末,大蒜搗和丸梧子大。每 服五十丸,白湯下。活人心統

水泄脾泄,神聖香黃散:「宣連一兩,生薑四兩,同以文 火炒至薑脆,各自揀出為末」,水泄用薑末,脾泄用連 末。每服二錢,空心白湯下,甚者不過二服。亦治痢疾。 博濟方

吐血不止:黃連一兩搗散,每服一盞,水七分,入豉二 十粒,煎至五分,去滓溫服。大人小兒皆治。簡要濟眾方 眼目諸病,勝金黃連丸,用宣連,不限多少,搥碎,以新 汲水一大盌,浸六十日,綿濾取汁,入原盌內,重湯上 熬之,不住攪之,候乾即穿地坑子,可深一尺,以瓦鋪 底,將熟艾四兩坐在瓦上,以火然之,以藥盌覆上四 畔泥封開孔,出煙盡,取刮下,丸小豆大。每甜竹葉湯 下十丸。 《劉禹錫傳信方》羊肝丸,治男女肝經不足, 風熱上攻,頭目昏暗羞明,及障瞖青盲,用黃連末一 兩,羊子肝一具,去膜擂爛,和丸梧子大,每食後暖漿 水吞十四丸,連作五劑,瘥。昔崔承元活一死囚,囚後 病死,一旦崔病內障逾年,半夜獨坐,聞階除悉窣之 聲,問之,答曰:「是昔蒙活之囚,今故報恩。」遂告以此方 而沒。崔服之,不數月,眼復明,因傳於世。

暴赤眼痛:宣黃連剉,以雞子清浸,置地下一夜,次早 濾過,雞羽蘸滴目內。 又方:苦竹兩頭留節,一頭開 小孔,入黃連片在內,油紙封浸井中一夜,次早服竹 節,內水,加片腦少許,外洗之。 《選奇方》:用黃連、乾薑、 杏仁等分為末,綿包浸湯,閉目乘熱淋洗之。 《海上 方》:用黃連、冬青葉煎湯洗之。

小兒赤眼:水調黃連末,貼足心,甚妙。全幼心鑑 爛弦風眼:「黃連十文,槐花、輕粉少許,為末,男兒乳汁 和之,飯上蒸過,帛裹熨眼上三四次,即效,屢試有驗。」 仁存方

目卒癢痛:乳汁浸黃連,頻點眥中。《抱朴子》雲。「治目中 百病。」外臺祕要

淚出不止:黃連浸濃汁漬拭之。肘後方

牙痛惡熱,黃連末摻之,立止。李樓奇方

口舌生瘡:《肘後方》:「用黃連煎酒,時含呷之。」 「赴筵散」: 用黃連、乾薑等分為末摻之。

小兒口疳:黃連、蘆薈等分為末,每蜜湯服五分。走馬 疳,入蟾灰等分,青黛減半,麝香少許。簡便方

小兒鼻𧏾:鼻下兩道赤色有疳:以米泔洗淨,用黃連 末傅之,日三四次。張傑子母祕錄

小兒月蝕生於耳後,黃連末傅之。同上

小兒食土:取好黃土煎黃連汁搜之,曬乾與食。姚和眾童 子祕訣

預解胎毒小兒初生以黃連煎湯浴之,不生瘡及丹 毒。 又方,未出聲時,以黃連煎汁灌一匙,令終身不 出斑。已出聲者,灌之,斑雖發亦輕,此祖方也。王海藏湯液本 草

腹中鬼哭:黃連煎濃汁,常常呷之。熊氏補遺

因驚胎動出血。取黃連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子母祕錄 妊娠子煩口乾不得臥,黃連末,每服一錢,粥飲下,或 酒蒸黃連丸亦妙。婦人良方

癰疽腫毒,已潰未潰皆可用。黃連、檳榔等分為末,以 雞子清調搽之。王氏簡易方

中巴豆毒,下利不止:黃連、乾薑等分為末,水服方寸 匕。肘後方

胡黃連釋名

胡黃連。綱目   《割狐》《露澤》。綱目

胡黃連圖

胡黃連圖

《本草綱目》

編輯

胡黃連釋名

編輯

李時珍曰。其性味功用似黃連,故名。「割狐露澤。」胡語 也。

集解

蘇恭曰:「胡黃連出波斯國,生海畔陸地。苗若夏枯草, 根頭似鳥嘴,折之內似《鴝鵒》眼者,良。八月上旬采之。」 蘇頌曰:「今南海及秦隴間亦有之。初生似蘆,乾則似 楊柳枯枝,心黑外黃,不拘時月,收采,折之塵出如煙 者,乃為真也。」

根氣味

苦平無毒。

蘇恭曰:「大寒。惡菊花、元參、白鮮皮。解巴豆毒。忌豬肉, 令人漏精。」

主治

蘇恭曰:「補肝膽,明目。治骨蒸勞熱,三消,五心煩熱,婦 人胎蒸虛驚,冷熱洩痢,五痔,厚腸胃,益顏色。浸人乳 汁,點目甚良。」

《開寶》曰:「治久痢成疳,小兒驚癇,寒熱不下食,霍亂下 痢,傷寒欬嗽,溫瘧。理腰腎,去陰汗。」

朱震亨曰:「去果子積。」

附方

傷寒勞復身熱,大小便赤如血色:用胡黃連一兩,山 梔子二兩去殼,入蜜半兩,拌和,炒令微焦,為末,用豬 膽汁和丸梧子大。每服十丸,用生薑二片,烏梅一個, 童子小便三合,浸半日,去滓,食後暖小便令溫,吞之, 臥時再服,甚效。蘇頌圖經本草

小兒潮熱,往來盜汗:用南番胡、黃連、柴胡等分為末, 煉蜜丸芡子大。每服一丸至五丸,安器中,以酒少許 化開,更入水五分,重湯煮二三十沸,和滓服。孫兆祕寶方 小兒疳熱肚脹,潮熱髮焦,不可用大黃、黃芩傷胃之 藥,恐生別證。以胡黃連五錢,靈脂一兩為末,雄豬膽 汁和丸綠豆大。米飲服。每服一二十丸。全幼心鑑 肥熱疳疾:胡黃連丸用「胡黃連、黃連各半兩,硃砂二 錢半,為末,入豬膽內扎定,以杖子釣懸於砂鍋內,漿 水煮一炊久,取出研爛,入蘆薈、麝香各一分,飯和丸 麻子大。」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米飲下。錢乙小兒方訣 五心煩熱:胡黃連末,米飲服一錢。易簡方

小兒疳瀉,冷熱不調:胡黃連半兩,綿薑一兩,炮為末, 每服半錢,甘草節湯下。衛生總微論

小兒自汗盜汗,潮熱往來,胡黃連、柴胡等分為末,蜜 丸芡子大。每用一二丸,水化開,入酒少許,重湯煮一 二十沸,溫服。保幼大全

小兒黃疸:胡黃連、川黃連各一兩,為末,用「黃瓜一個, 去瓤留蓋,入藥在內,合定麪裹,煨熟,去麪搗丸綠豆 大,每量大小,溫水下。」總微論

吐血衄血:胡黃連、生地黃等分為末,豬膽汁丸梧子 大,臥時茅花湯下五十丸。普濟方

血痢不止:胡黃連、烏梅肉、竈下土等分為末,蠟茶清 下。普濟方

熱痢腹痛:「胡黃連末,飯丸梧子大」,每米湯下三十丸。 鮮于樞鉤元

《嬰兒赤目》:茶調胡黃連末,塗手足心即愈。濟急仙方 癰疽瘡腫,已潰未潰,皆可用之。胡黃連、穿山甲燒存 性,等分為末,以茶或雞子清調塗。簡易方

痔瘡疼腫不可忍者。胡黃連末,鵝膽汁調擦之。孫氏集效 方

《怪病血餘》:方見木部茯苓下。

黃連部藝文一

編輯

《黃連贊》
宋·王微

編輯

黃連味苦。左右相因。斷涼滌暑。闡命輕身。縉雲昔御。 飛蹕上旻。不行而至。吾聞其人。

《黃連贊》
梁·江淹

編輯

黃連上草,丹砂之次。禦孽辟妖,長靈久視。驂龍行天, 馴鳳匝地。鴻飛以儀,順道則利。

《與喬希聖論黃連書》
宋·秦觀

編輯

某比聞公以眼疾,餌黃連至數十兩,猶不已,不知果 然否?審如所聞,殆不可也。某頃年血氣未定,頗好方 術之說,讀《醫經》數年,嘗記釋者雲,「服黃連、苦參,久而 反熱甚。以為不然,後乃信之。蓋五味入胃,各歸其所 喜,故酸先歸肝,苦先歸心,甘先歸脾,辛先歸肺,鹹先 歸腎,入肝則為溫,入心則為熱,入肺則為清,入腎則 為寒,入脾則為至陰,而血氣兼之,皆謂增其氣不已 則臟氣有所偏勝,有所偏勝,則必有所偏絕。」黃連、苦 參,性雖大寒,然其味至苦,入胃則先歸於心,久而不 已,則心火之氣勝,火勝則熱,乃其理也。眼疾之生,本於肝之熱,肝與心為子母。夫心為子,肝為母,心火也, 肝亦火也,腎孤臟也。人嘗患一水不勝二火,今病本 於肝,而久餌苦藥,使心有所偏勝,是所謂以火救火。 命之曰「益多」,其不可亦明矣。夫藥所以療疾,其過也 適所以為疾。聞比初作時,十已損其七八,正宜節藥, 慎護飲食,以俟其自平,非如決疣潰癰,可以忽然一 朝去也。輒具以進,惟留意而聽之,無忽。

黃連部藝文二

編輯

《黃連》
明·吳寬

編輯

花細山桂然,階下不堪嗅。野人斸其根,根長節應九。 苦節不可貞,服食可資壽,其功利於病。有客嫌苦口。 戒予勿種茲,味苦知難受。豈不見甘草,百藥無不有。

《黃山黃連》
僧智舷

編輯

黃山有黃連,甘美類蘋果。不是性味移,頭陀能忘苦。

黃連部紀事

編輯

《范子計然》:「黃連出蜀都,黃肥堅者善。」

《名山記》:「扶容石草多黃連。」

《宋史·地理志》:「施州貢黃連。」

《東坡雜記》:丙子寒食日,寶積長老曇穎言:「惠州澄海 十五指揮使姚歡守把阜民監,熙寧中,趙熙明知州。 巡檢姓申者,與知監俞懿有隙,吏士與監卒忿爭,遂 告監卒反。熙明為閉衙門,出甲付巡檢往討之。歡執 杖立監門,白巡檢以身任監卒不反,乞不交鋒」,巡檢 無以奪,為斂兵而止。是日微歡,惠州幾殆。歡今年八 十餘,以南安軍功遷雄略指揮使,老於廣州,須髮不 白。自言六十歲,患癬疥,周匝頂踵,或教服黃連遂愈。 久服故髮不白。其法以「黃連去頭,酒浸一宿,焙乾為 末,蜜丸如桐子大,空心日午臨臥酒吞二十丸。」 《異林》:弘治乙卯,長沙大旱,黃連上生王瓜。

《峨眉縣志》物產:「黃連產於山岩人所罕到之處,採者 必以藤繫腰,懸於岩上,自為升降,以採覓之。然亦不 能多得。」

《延安府志》洛川縣:「黃連河,縣南七十里,古出黃連,地 跡猶存。」

《丹陽縣志》:「黃連山在縣東北三十八里,相傳有黃連 樹生其上,其大十圍,故名。」

黃連部外編

編輯

《漢武帝內傳》:「封君達,隴西人,初服黃連五十餘年,入 鳥鼠山,服水銀百餘年,還鄉里如二十年。常乘青牛, 故號青牛道士。」

《神仙傳》:「黑穴公服黃連得仙。」

《永嘉記》:「松陽縣草有黃連覆地,土人取者必禱祠,若 失神意則化為異物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