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第262卷

博物彙編 草木典 第二百六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二百六十二卷
博物彙編 草木典 第二百六十三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

 第二百六十二卷目錄

 楮部彙考

  楮圖

  詩經小雅鶴鳴 黃鳥

  山海經西山經 東山經 中山經

  賈思勰齊民要術種榖楮

  毛詩陸疏廣要其下維榖

  段成式酉陽雜俎

  本草綱目

 楮部藝文一

  楮待制傳        明閔文振

 楮部藝文二

  宥老楮          宋蘇軾

  詠榖           王安石

  楮             闕名

 楮部選句

 楮部紀事

 楮部雜錄

 楮部外編

 杞部彙考

  易經姤卦

  詩經鄭風將仲子 小雅南山有臺 湛露

  山海經南山經 西山經 東山經 中山經

  毛詩陸疏廣要無折我樹杞

  丘光庭兼明書杞梓

  便民圖纂種杞柳

 杞部紀事

草木典第二百六十二卷

楮部彙考

編輯

釋名

榖:詩經       楮:別錄

楮桃:綱目      五金膠漆。大明

楮圖

楮圖

《詩經》

編輯

《小雅鶴鳴》

編輯

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榖。

榖,惡木也。陸璣《疏》云:「幽州人謂之榖桑,荊揚人謂之榖,中州人謂之楮。殷中宗時,桑、榖共生是也。」今江南人績其皮以為布,又搗以為紙,謂之榖皮紙。潔白光輝,其裡甚好。其葉初生可以為茹。大全皮斑者是「楮」,白者是榖。

黃鳥

編輯

《黃鳥》黃鳥,無集於榖。

朱注榖,木名。

《山海經》

編輯

《西山經》

編輯

大時之山,上多榖柞。

《鳥危》之山,「其陰多檀楮。」

楮即榖木。

《眾獸之山》,其下多檀楮。

萊山,其木多檀楮。

《陰山上》多榖。

申山,其上多榖柞。

《鳥山》,其下多楮。

《東山經》

編輯

《曹夕》之山,其下多榖。

《中山經》

編輯

《霍山》其木多榖。

箕尾之山多榖。

《首山》,其陰多榖柞良餘之山,其上多榖柞。

《升山》「其木多榖柞棘。」

廆山有谷焉,名曰「雚谷」,其木多柳楮。

榖山:其上多榖。

銅山其木多榖柞。

衡山,上多榖柞。

《仁舉》之山,其木多榖柞。

琴鼓之山,其木多榖柞。

涿山其木多榖柞。

豐山,「其下多榖柞。」

《游戲之山》多榖。

大支之山,其木多榖柞。

《聲匈》之山,其木多榖。

龜山,「其木多榖柞。」

《風伯》之山,其木多檀楮。

夫夫之山,其木多桑楮。

《真陵》之山,其木多榖柞。

陽帝之山,其木多檿楮。 柴桑之山,其木多楮桑。

《賈思勰齊民要術》

編輯

種榖楮

編輯

《說文》曰:「榖者,楮也。」 按今世人有名之曰「角楮」 ,非也。蓋「角」 、「榖」 聲相近,因訛耳。其皮可以為紙者也。

楮宜澗谷間種之地欲極良。秋上楮子熟時多收,淨 淘,曝令燥,耕地令熟。二月耬耩之,和麻子漫散之,即 勞。秋冬仍留麻勿刈,為楮作煖。

若不和麻子,種卒多凍死。

明年正月,初附地芟殺放火燒之,一歲即沒人。

不燒者瘦而長亦遲

三年便中斫。

未滿三年者。皮薄不任用。

斫法:十二月為上,四月次之。

非此兩月而斫者,則多枯死也。

每歲正月,常放火燒。

自有乾在地,足得火,然不燒則不滋茂也。

二月中間,斫去惡根。

劚者地熟,楮科亦以留潤澤也。

移栽者,二月蒔之,亦三年一斫。

三年不斫者,徒失錢,無益也。

指地賣者,省功而利少;煮剝賣皮者,雖勞而大。

其柴足以供然

自能造紙,其利又多。種三十畝者,歲斫十畝,三年一 遍,歲收絹百疋。

《毛詩陸疏廣要》

編輯

《小雅》

編輯

其下維《榖》。

榖,幽州人謂之榖桑,或曰楮桑。荊、揚、交、廣謂之榖,中州人謂之楮殷中宗時,桑榖共生是也。今江南人績其皮以為布,又擣以為紙,謂之榖皮紙長數丈,潔白光輝,其裡甚好。其葉初生,可以為茹。《博雅》云:「榖,楮也。」 《埤雅》:「榖,惡木也。」 而取名於榖者,榖,善也。惡木謂之榖,則甘草謂之大苦之類也。《本草》曰:「楮一名榖。」 陶氏云:即今構木,誤矣。先賢以為皮斑者是楮,皮白者是榖。有瓣者曰楮,無瓣者曰構。按此非一種,《物類相感志》云:「其膠可以團丹砂。」 語曰:「構膠為金石之漆」 是也。《列子》曰:「宋人有為其君以玉為楮葉者,三年而成,亂之楮葉中,不可別也,遂以巧食宋國。」 列子聞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葉,則物之有」 葉者寡矣。故聖人恃道化而不恃知巧。《爾雅翼》:「榖,易生之物。」 一說榖田久廢則生榖,其實正赤,如楊梅而無核。伊陟相太戊:「亳有祥,桑、榖共生於朝。」 《傳》曰:「俱生於朝,七日而大拱。」 伊陟戒以修德而木枯。劉向以為桑,喪也;榖,猶生也,殺生之柄,失而在下,則是以桑、榖為二物也。而陸璣以為:榖,幽州人謂「之榖桑,或曰楮桑」 ,然則蓋一物也。《廣州記》曰:「蠻夷取榖,皮熟,搥為揭裡布,鋪以擬氈。」 《南山經》曰:「招搖之山有木焉,其狀如榖而黑裡,其華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 《本草圖經》云:「楮有二種,一種皮有斑花文,謂之斑榖,今人用為冠;一種皮無花,但葉似葡萄,作瓣而有子者為佳。其實初夏生,如彈丸」 ,青綠色。至六、七月漸深紅色,乃成熟。八月、九月采。《抱朴子》云:「檸實赤者,餌之一年,老者還少。」 《通志》云:「楮亦謂之榖。其實入藥,其皮造紙,濟世之用也。」 桑榖共生者即此。

《段成式酉陽雜俎》

編輯

《構榖樹》:構榖田久廢,必生構。葉有瓣曰楮,無曰構。

《本草綱目》

編輯

楮釋名

編輯

蘇頌曰:「陸璣《詩疏》云:構,幽州謂之榖桑,或曰楮桑,荊、

揚、交、廣謂之榖
考證
李時珍曰:「楮本作檸,其皮可績,為紵故也。」楚人呼乳

為榖,其木中白汁如乳,故以名之。陸佃《埤雅》作穀米 之穀,訓為善者,誤矣。或以楮構為二物者,亦誤矣。詳 下文。

集解

《別錄》曰:「楮實,生少室山,所在有之。八月、九月采實,日 乾,四十日成。」

陶弘景曰:「此即今構樹也。南人呼榖紙,亦為楮紙。」武 陵人作榖皮衣,甚堅好。

蘇恭曰:「此有二種:一種皮有斑花文,謂之斑榖,今人 用皮為冠者;一種皮白無花,枝葉大相類,但取其葉 似葡萄葉,作瓣而有子者為佳。其實初夏生,大如彈 丸,青綠色;至六、七月漸深紅色,乃成熟;八、九月采,水 浸去皮,穰取中子。」段成式《酉陽雜俎》云:「榖田久廢,必 生構,葉有瓣曰楮,無曰構。」《陸氏詩疏》云:「江南人績其 皮以為布,又搗以為紙,長數丈,光澤甚好。又食其嫩 芽,以當菜茹。」今楮紙用之最博,楮布不見有之。《醫方》 但貴楮實,餘亦稀用。

《大明》曰:「皮斑者是楮,皮白者是榖。」

李時珍曰:按許慎《說文》言,楮榖,乃一種也。不必分別, 惟辨雌雄耳。雄者皮斑而葉無椏叉,三月開花,成長 穗,如柳花狀,不結實,歉年人採花食之。雌者皮白而 葉有椏叉,亦開碎花,結實如楊梅,半熟時,水澡去子, 蜜煎作果食。二種樹並易生,葉多澀毛,南人剝皮搗 煮造紙,亦緝練為布,不堅易朽。裴淵《廣州記》言:「蠻夷 取榖,皮熟,搥為揭裡罽布,以擬氈,甚煖也。其木腐後 生菌耳,味甚佳好。」

實修治

雷斆曰:「採得後,水浸三日,攪旋投水,浮者去之,曬乾。 以酒浸一伏,捋子蒸之,從巳至亥,焙乾用。」 《經驗方》 煎法:「六月六日取榖子五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 渣,微火煎如餳用。」

實氣味

甘寒無毒。

實主治

《別錄》曰:「陰痿水腫,益氣充肌,明目。久服不饑,不老輕 身。」

《大明》曰:「壯筋骨,助陽氣,補虛勞,健腰膝,益顏色。」

實發明

陶弘景曰:「《仙方》采搗取汁和丹用。亦乾服,使人通神 見鬼。」

蘇頌曰:「仙方單服其實,正赤時收子,陰乾,篩末,水服 二錢匕,益久乃佳。」《抱朴子》云:「檸木實,赤者服之,老者 成少,令人徹視見鬼神。」道士梁須年七十服之,更少 壯,到百四十歲,能行及走馬。

李時珍曰:《別錄》載楮實功用大補益,而《修真祕旨書》 言久服令人成骨軟之疾。《濟生祕覽》治骨哽,用楮實 煎湯服之,豈非軟骨之徵乎?按《南唐書》云:烈祖食飴, 喉中噎,國醫莫能愈。吳廷紹獨請進楮實湯,一服疾 失去。群醫他日取用,皆不驗,扣廷紹,答云:「噎因甘起, 故以此治之。」愚謂此乃治骨哽軟堅之義爾,群醫用 治他噎。故不驗也。

葉氣味

甘涼無毒。

葉主治

《別錄》曰:「小兒身熱,食不生肌,可作浴湯。又主惡瘡生 肉。」

《大明》曰:「治刺風身癢。」

《蘇頌》曰:「治鼻衄數升不斷者,搗汁三升,再三服之,良 久即止。嫩茹之,去四肢風痹,赤白下痢。」

甄權曰:「炒研搜麪,作餺飥食之。」主水痢。 李時珍曰:「利小便,去風濕腫脹,白濁疝氣,癬瘡。」

枝莖主治

《別錄》曰:「癮𤺋癢,煮湯浴洗。」 李時珍曰:「搗濃汁飲半升,治小便不通。」

樹白皮氣味

甘平無毒。

樹白皮主治

《別錄》曰:「逐水,利小便。」

甄權曰:「治水腫氣滿。」

《吳普》曰:「喉痹。」

李時珍曰:「煮汁釀酒飲,治水腫入腹,短氣欬嗽。為散 服,治下血血崩。」

皮間白汁

《大明》曰:能合硃砂為團,故名「五金膠漆。」

李時珍曰:「構汁最粘,今人用粘金薄。古法粘經書,以 楮樹汁和白及飛麪調糊接紙永不脫解,過於膠漆。」

汁氣味

甘平無毒。

汁主治

《別錄》曰:「療癬大明曰:「傅蛇蟲蜂蠍犬咬。」

附方

水氣蠱脹:「楮實子丸,以潔淨釜」,用楮實子一斗,水二 斗,熬成膏,茯苓三兩,白丁香一兩半,為末,以膏和丸 梧子大,從少至多,服至小便清利,脹減為度,後服治 中湯養之。忌甘苦酸補及發動之物。潔古活法機要 肝熱生翳:楮實子研細,食後蜜湯服一錢,日再服。直指 方

喉痹喉風,五月五日,或六月六日,七月七日,采楮桃 陰乾。每用一個為末,《井華》水服之。重者以兩個。集簡方 身面石疽,狀如痤癤而皮厚,榖子搗傅之。外臺祕要 金瘡出血:榖子搗傅之。外臺祕要

目昏難視:楮桃、荊芥穗各五百枚為末,煉蜜丸彈子 大,食後嚼一丸,薄荷湯送下,一日三服。衛生易簡方 水穀下痢。見《果部》「橡實」下。

老少瘴痢,日夜百餘度者:取乾楮葉三兩,熬搗為末, 每服方寸匕,烏梅湯下,日再服,取羊肉裹末納肛中, 利出即止。楊炎南行方

小兒下痢赤白,作渴得水,又嘔逆者,構葉炙香,以飲 漿半升,浸至水綠,去葉,以木瓜一個切,納汁中,煮二 三沸,細細飲之。子母祕錄

脫肛不收:五花構葉,陰乾為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 兼塗腸頭。聖惠方

小便白濁:構葉為末,蒸餅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 湯下。經驗良方

通身水腫:楮枝葉煎汁如餳,空腹服一匕,日三服。聖惠 方

虛肥面腫,積年氣上如水病,但腳不腫:用榖楮葉八 兩,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納米煮粥,常食勿絕。外臺 祕要

卒風不語:榖枝葉剉細,酒煮沫出,隨多少,日日飲之。 肘後方

《人耽睡臥》:花榖葉曬研末,湯服一二錢,取瘥止。楊堯輔方 吐血鼻血:「楮葉搗汁一、二升,旋旋溫飲之。」聖惠方 一切眼翳,三月收榖木軟葉,曬乾為末,入麝香少許, 每以黍米大注眥內,其翳自落。聖惠方

木腎疝氣:楮葉、雄黃等分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鹽 酒下五十丸。醫學集成

疝氣入囊:五月五日采榖樹葉,陰乾為末,每服一、二 匙,空心溫酒下。簡便方

癬瘡濕癢:「楮葉搗傅。」聖惠方

痔瘻腫痛:「楮葉半斤,搗爛封之。」集簡方 蝮蛇螫傷:「楮葉、麻葉合搗,取汁漬之。」千金方

魚骨哽咽:「楮葉搗汁啜之。」十便良方

頭風白屑:「楮木作枕,六十日一易新者。」外臺祕要 暴赤眼痛磣澀者。嫩楮枝去葉,放地火燒,以盌覆之 一日,取灰泡湯,澄清溫洗。聖惠方

腸風下血:秋采楮皮,陰乾為末,酒服三錢,或入麝香 少許,日二。普濟方

血痢血崩:楮樹皮、荊芥等分為末,冷醋調服一錢。血 崩以煎匕服,神效不可具述。危氏得效方

男婦腫疾,不拘久近,暴風入腹,婦人新產上圊,風入 臟內,腹中如馬鞭,短氣,楮皮枝葉一大束,切,煮汁釀 酒,不斷飲之,不過三四日即退,可常服之。千金方 風水腫浮,一身盡浮,楮皮散:用楮白皮、豬苓、木通各 二錢、桑白皮三錢、陳皮、橘皮一錢,生薑三片,水二鍾, 煎服,日一劑。聖濟總錄

膀胱石水,四肢瘦削,小腹脹滿。構根白皮桑根白皮 各二升白朮四兩黑大豆五升,流水一斗,煮四升,入 清酒二升,再煮至三升,日再一匕服之。集驗方 目中翳膜:「楮白皮暴乾,作一繩子,如釵股大,燒灰細 研,每點少許,日三五次,瘥乃止。」崔氏方

魚骨哽咽:楮樹嫩皮,搗爛為丸,水下二三十丸。衛生易簡 方

天行病後脹滿,兩脅刺脹,臍下如水腫,以構樹枝汁, 隨意服之,小便利即消。外臺祕要

楮部藝文一

編輯

《楮待制傳》
明·閔文振

編輯

楮待制,初名藤,及長為世用,更名知白,會稽剡溪人。 先世索居山林,無所聞於世。歷前漢有楮先生,始以 名顯。和帝時,中常侍蔡倫有文思,善造就人材,辟召 遍天下。使者見楮氏,歸以告倫。倫亟聘之,得楮皮者 俱來。倫曰:「真良材也,一變化則就章程。」於是刮劑浸 漬,漸見舂容,延館簾內,知白聞而歎曰:「以皮之陋,且 沾掄選,吾可終老林藪乎?」既至,倫揭簾見之,嘖嘖歎賞曰:「文明之化,其在君矣。」引見帝,帝嘉賞,恨相得之 晚。超拜祕書省萬字令,尋擢祕閣待制,日承任使。自 書契既造,竹氏、帛氏貴重於世者既數千年,及知、白 用,二氏遂廢。凡經史、術藝、百家九流之說,皆托以行 天下。當代注記冊籍,臣民文移簡札,「非知白不達也。」 帝益加寵待,每中書令毛穎、松滋侯陳元、萬石君羅 文侍左右,必召知白至,展其邊幅,有諮議須令省記。 帝嘉其潔白,戲語陳元曰:「江、漢以濯,秋陽以暴,若知 白者,殆孔氏之徒與!卿與之反,何哉?」元曰:「知其白,守 其黑,臣得自全之道。皦皦者易汙,臣懼知白之不終 也。」帝笑曰:「卿不加汙,誰復汙之?」元頓首謝。一日,知白 侍經筵,屬微風,神思飄亂不定,帝曰:「朕固知卿體薄 不耐風,今加節鎮,俾邊都護領之。」知白叩謝:「臣辱荷 厚恩,敢不竭方正之節,捐軀以報!」士有以文辭投知 白者,頗涉謬惡。知白怒,會召,因愬帝曰:「臣精白一心, 仰叨任使者數十年,每願得嘉言醇文,推明義理,以 淑人心,翊世教,利益國家。今狂生淺夫,任情謬惡,臣 一被汙辱,欲雪無由,願陛下一申文字乖謬之禁。」帝 從其言,且惜其蒙辱,命儒臣撰《悲剡藤文》以舒其憤。 知白才博而通,推其餘雨暘可蓋,風露可障,豎可屏, 揮可扇觀,美可圖畫,夫子所稱不器,庶幾近之。晚年 就閒,族子曰麻、曰桑、曰竹、曰繭、曰敝布、曰「魚網」,並出 蔡氏。陶鑄繼知白,大用於世,傳嗣不絕。其他銀光、陟 釐、羅文、玉版、蠟牋、烏絲襴,以至間雜五采,尤為世所 愛重雲。

楮部藝文二

編輯

《宥老楮》
宋·蘇軾

編輯

我牆東北隅,張王維老榖。樹先樗櫟大,葉等桑柘沃。 流膏馬乳漲,墮子楊梅熟。胡為尋丈地,養此不材木。 蹶之得輿薪,規以種松菊。靜言求其用,略數得五六。 膚為蔡侯紙,子入桐君錄。黃繒練成素,黝面沬作玉。 灌灑蒸生菌,腐餘光吐燭。雖無傲霜節,倖免狂酲毒。 孤根信微陋,生理有倚伏。投斧為賦詩,德怨聊相贖。

《詠榖》
王安石

編輯

可憐臺上榖,轉目已陰繁。不解詩人意,何為樂彼園?

《楮》
闕名

編輯

楮樹婆娑覆小齋,更無日影午窗開。一端能敗幽人 意,夜夜牆西礙月來。

楮部選句

編輯

梁劉孝標《山居誌》:「楓楮,椅櫪之樹。柏梓,桂樟之木。」 宋周邦彥《汴都賦》:「誅喬松以為煤,空奧山而劚楮。」 余靖詩:「藥更開新楮,庭應長舊筠。」

《蘇軾詩》:「老楮忽生黃耳菌,故人新致白牙薑。」黃菘 養土羔,老楮生樹雞。

楮部紀事

編輯

《史記·殷本紀》:亳有祥桑,榖生於朝,一暮大拱。帝大戊 懼,問伊陟,伊陟曰:「臣聞妖不勝德,帝之政其有闕歟? 帝其修德。」大戊從之,而祥桑枯死。

《列子說符篇》:宋人有為其君以玉為楮葉者,三年而 成。鋒殺莖柯,毫芒繁澤,亂之楮葉中而不可別也。此 人遂以巧食宋國。子列子聞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 年而成一葉,則物之有葉者寡矣。故聖人恃道化,而 不恃智巧。」

《黃憲外史徵君設五難說》晉王一難曰:「今有榖,生於 千仞之岡,其葉如雲,其幹如虹,蔭於春夏,不知秋冬, 沐之以芳雨,暢之以薰風,受天澤之寵,而根蒙茸乎 一壑,其青松朱桂之樹,不得雨露而槁悴者三匝,下 有萬草,凋零在陰,其孤蘭與眾英皆不得被乎陽春, 有牧者頓足於北陵之坡而盼之,欲繫則無修繩,欲 伐則無斧斤。使山之草木,離披偃蹇,垂榮而待於幽, 焦萌而聽於榖。當是之時,臣不知牧者之何所解也?」 晉王曰:「是榖也,必凋於歲寒,奈春夏何?」意者其伐之 乎?牧者無斧柯,請謀於樵蘇。

《錢塘記》:「靈隱山中央生榖樹,甚高大。」

《澄懷錄》:「永徽中,定州僧寫《華嚴經》,先以沈香種楮樹, 取以造紙。」

《唐書南蠻傳》:「三濮者,在雲南徼外千五百里,有黑僰 濮,山居如人,以幅布為裙,貫頭而繫之,丈夫衣榖皮。」 《清異錄》:「同州郃陽縣劉靖兄弟同居,宅邊榆樹上生 桑,西廊梧桐上生榖枝,明年墳中白楊生檜。鄉人號 榆為義祖,桐為小義,楊為義孫。縣令出官錢為修三異亭。」

馬令,《南唐書》:吳廷紹為太醫令,不甚知名。烈祖喉中 癢澀,進藥無驗,廷紹進楮實湯,服之頓愈。宰相馮延 己嘗病腦痛,醫工旁午,累日不痊。及廷紹至,先詰其 家人曰:「相公酷嗜何物?」對曰:「每食山雞、鷓鴣。」廷紹進 薑豆湯,一服立瘥。群醫默志其方。他日以楮實治喉 癢,以薑豆治腦痛,皆無效。或問其故,廷紹曰:「烈祖常 服餌金石,吾故以木之陽實勝之,木王則金絕矣。馮 公嗜山雞、鷓鴣,二鳥皆食烏頭、半夏、薑、豆,乃解其毒 爾。」群醫大服。

《東坡題跋》:「成都浣花溪水,清滑勝常,以漚麻楮作牋 紙,緊白可愛,數十里外,便不堪造。」

《宋史方臘傳》:「方臘者,睦州青溪人也。縣境梓桐、幫源 諸峒,皆落山谷幽險處,民物繁夥,有漆楮杉材之饒, 富商巨賈多往來。時吳中困於朱勔花石之擾,比屋 致怨。臘因民不忍,陰聚貧乏游手之徒,宣和二年十 月起為亂。」

《農桑通訣》:「南方鄉人以榖皮作衾,甚堅好,鬻之實為 貧家之利。」

楮部雜錄

編輯

《管子》:「五沃之土宜榖。」

《魏王花木志》曰:「《南方記》,楮子如梅實,二月花色,仍連 著實,七八月熟。土人鹽藏之,味辛。出交趾。」

《巖棲幽事》:「研粉令極細,以楮樹汁調之。如校書有誤 字,以此塗抹,則與紙無異。粉當用畫家蒸粉,若無楮 汁,止當用膠和麪糊亦可。」 《水南翰記》:「凡接紙縫如一線,日久不脫,用楮樹汁、白 麪、白芨末調為糊。」

楮部外編

編輯

《廣異記》:「滎陽鄭會,家在渭南,少以力聞。唐天寶末,祿 山作逆,所在賊盜蜂起,人多群聚州縣。會恃其力,尚 在莊居,親族依之者甚眾。會恆乘一馬,四遠覘賊,如 是累月。後忽五日不還,家人憂愁,然以賊劫之故,無 敢尋者。其家樹上忽有靈語呼阿嬭。即會妻乳母也。 家人惶懼藏避。又語曰:『阿嬭不識會耶?前者我往探 賊,便與賊遇,眾寡不敵,遂為所殺。我以命未合死,頻 訴於冥官,今蒙見允,已判重生。我屍在此莊北五里 道旁溝中,可持火來,及衣服往取』。」家人如言,於溝中 得其屍,失頭所在。又聞語云:「頭北行百餘步,桑樹根 下是也。到舍可以榖樹皮作線攣之,我不復來矣。努 力勿令參差。」言訖,作鬼嘯而去。家人至舍,依其攣湊 畢,通身人色及腰目,數日乃能視。恆以米飲灌之,百 日如常。

杞部彙考

編輯

圖闕

《易經》。

《姤卦》

編輯

九五,「以杞包瓜。」

杞之為物,生於肥地者也。《薛虞記》云:「杞,杞柳也。」按王氏云:「生於肥地。」蓋以杞為今之枸杞也。本義《杞》,高大堅實之水也。大全《程子》曰:「杞生於最高處,瓜美物,生低處,以杞包瓜,則至尊逮下之意也。」

《詩經》

編輯

《鄭風將仲子》

編輯

將仲子兮,無踰我里,無折我樹杞。

杞,木名也。折,言傷害也。《四牡傳》云:「杞,枸檵。」此直雲木名,則與彼別也。陸璣《疏》云:「杞,柳屬也。生水傍。樹如柳,葉粗而白色,理微赤,故今人以為車轂。今共北淇水傍,魯國泰山、汶水邊,純杞也。」

《小雅南山有臺》

編輯

南山有杞,北山有李。

朱注杞樹如樗,一名「枸骨。」大全陸氏曰:「杞,山木而滑,其子為木䖟,入藥。」

《湛露》

編輯

湛湛露斯,在彼杞棘。

「杞也棘也,異類」,喻庶姓諸侯也。杞棘之木,得露,則湛湛然柯葉低垂,以興庶姓諸侯得王燕飲,皆威儀寬縱也。

《山海經》

編輯
===
《南山經》
===虖勺之山,其下多荊杞。

枸杞也。

《西山經》

編輯

小華之山,其木多荊杞。

《東山經》

編輯

餘峨之山,其下多荊杞。

東始之山有木焉,其狀如楊而赤理,其汁如血,不實, 其名曰「𦬊」,可以服馬。

以汁塗之。則馬調良。

《中山經》

編輯

歷石之山,其木多荊𦬊。 暴山,其木多荊𦬊。 堯山,其木多荊𦬊。 柴桑之山,其木多柳𦬊。 榮余之山,其木多柳𦬊。

《毛詩陸疏廣要》

編輯

《鄭風》

編輯

無折我樹杞。

杞,柳屬也。生水傍,樹如柳,葉粗而白色,木理微赤,故今人以為「車轂。」 今共北淇水傍,魯國泰山汶水邊,純杞也。

《爾雅》云:「旄,澤柳。」 邢疏:「柳生澤中者,別名旄。」 鄭註:「杞柳也,生澤中,如蘆荻,可編為棬箱。」 《通志略》云:「杞柳亦曰澤柳,可為桮棬者。」 《本草圖經》云:「今人取其細條,火逼令柔韌,屈作箱篋。河朔猶多。」

《丘光庭兼明書》

編輯

《杞梓》

編輯

近代文人,多以杞梓為大材,可為棟梁之用。明曰:「杞 梓小材木可為器物之用耳。何以言之?《左傳》云:『杞梓 皮革,自楚往也』。與『皮革同文,故知非大材』。」《孟子》曰:「『性 猶杞柳也,義猶桮棬也』。以人性為仁義,猶以杞柳為 桮棬。」《釋木》云:「杞,枸檵。」郭璞曰:「今枸杞也。」《尚書·梓材》云: 「『既勤樸斲,惟其塗丹雘』。孔安國曰:『梓,漆也』。《詩》云:『椅桐 梓漆』。」然則梓非漆之別名,可以為漆器之材耳。是知 杞之與梓,皆柔軟之木。杞則可為桮棬,梓則可為漆 器,其非棟梁之材也明矣。或曰:「昔秦人伐梓,其中一 青牛梓,非大木耶?」答曰:「梓本大木,但其為貨之時,析 而斷之,為小材耳。」

《便民圖纂》

編輯

《種杞柳》

編輯

種杞柳,二月間,先將田用糞壅灌,戽水耕平,以柳鬚 斷作三寸許。每人一握,隨田廣狹,併力一日齊種,頻 以濃糞澆之,有草即用小刀剜出田,勿令乾。八月斫 起,刮去柳皮,曬乾為器,根旁葉掃淨則不蛀。至臘月 間,將重長小條復斫去,長者,亦可為器,舊根常留。

杞部紀事

編輯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初,楚伍舉與蔡聲子相善,伍舉 奔鄭,將遂奔晉,聲子曰:「子行也,吾必復子。」及宋向戍 將平晉楚,聲子通使於晉,還如楚,令尹子木問晉故 焉,且曰:「晉大夫與楚孰賢?」對曰:「晉卿不如楚,其大夫 則賢,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雖楚有材,晉 實用之。」

《汝南先賢傳》:「鄭敬居於蟻陂之陽,以漁釣自娛。常方 坐於陂側,以蒹葭為席,隨杞柳之陰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