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277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二百七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二百七十七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二百七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二百七十七卷目錄

 醫部彙考二百五十七

  霍亂門一

  黃帝素問氣交變大論

  張機金匱要略轉筋 因食成霍亂

  傷寒論辨霍亂病脈證治

  王叔和脈經脈法

  脈訣脈法

  孫思邈千金方總論

  劉完素六書總論

  成無己明理論總論

  張從政儒門事親吐瀉死生如反掌說

  朱震亨心法霍亂證治 絞腸沙證治

  戴思恭證治要訣霍亂

  樓英醫學綱目霍亂

  王綸明醫雜著霍亂

  李梴醫學入門霍亂證治

  李中梓醫宗必讀總論治法

  王肯堂證治準繩總論證治

  喻昌醫門法律病分冒暑避暑

  張介賓景岳全書論證 治法 調攝宜素 分別三因

  陳士鐸石室祕籙霍亂治法 乾霍亂治法

藝術典第二百七十七卷

醫部彙考二百五十七

編輯

霍亂門一

編輯

《黃帝素問》

編輯

《氣交變大論》

編輯

歲土不及,風迺大行,民病飱泄霍亂。

「土運不及,六己歲也,飱泄霍亂」,風木傷土之病,

土鬱之發,民病霍亂。

感土氣而發。

《漢張機金匱要略》

編輯

轉筋

編輯

轉筋之為病。其人腳臂直。脈上下行。微弦。轉筋入腹 者。雞屎白散主之。

因食成霍亂

編輯

驢馬肉合豬肉食之,成霍亂。

兔肉著乾薑食之,成霍亂。

《傷寒論》

編輯

《辨霍亂病脈證治》

編輯

問曰:「病有霍亂者何?」答曰:「嘔吐而利,是名霍亂。」 問曰:「病發熱頭痛,身疼,惡寒,吐利者,此屬何病?」答曰: 「此名霍亂。」霍亂自吐下,又利止,復更發熱也。

《傷寒》,其脈微濇者,本是霍亂。今是傷寒,卻四五日至 陰經上轉入陰必利。本嘔下利者,不可治也。似欲大 便而反失氣,仍不利者,此屬陽明也。便去鞕,十三日 愈。所以然者,經盡故也。

下利後當便鞕。鞕則能食者愈。今更不能食。到後經 中頗能食。復過一經能食。過之一日當愈。不愈者。不 屬陽明也。

霍亂頭痛發熱。身疼痛。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 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惡寒脈微而復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參湯主之。 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當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湯 小和之。

吐利汗出。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湯 主之。

既吐且利。小便復利。而大汗出。下利清穀。內寒外熱。 脈微欲絕者。四逆湯主之。

吐已下斷,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者,通 脈四逆加豬膽汁湯主之。

吐利發汗,脈平小煩者,以新虛不勝穀氣故也。 發汗後,水穀不得入口者,為逆。若更發汗,必吐下不 止,嘔吐而利者,名曰霍亂。

《晉王叔和脈經》

編輯

《脈法》

編輯

右手關上脈陰虛者,足太陰經也。病苦泄注,腹滿氣 逆,霍亂嘔吐,黃疸,心煩不得臥。

脈伏者霍亂。

《脈訣》

編輯

《脈法》

編輯

《雜病歌》曰:「霍亂之候脈微遲,氣少不語大難醫,三部 浮洪必救得,古今課定更無疑。」

伏脈歌曰:「伏為霍亂吐頻頻。腹痛多緣宿食停。蓄飲 老痰成積聚。散寒溫裏莫因循。」

==
《唐孫思邈千金方》
==

《總論》

編輯

原霍亂之為病也,皆因飲食,非關鬼神。夫飽食腥膾, 復餐乳酪,海陸百品,無所不噉。眠臥冷席,多飲寒漿, 胃中諸食,結而不消,陰陽二氣,擁而反戾。陽氣欲升, 陰氣欲降,陰陽乖隔,變成吐利,頭痛似破,百節如解, 遍體諸筋,皆為回轉。論證雖小,卒病之中,最為可畏。 雖臨深履危,不足以諭之。養生者宜達其旨趣,庶可 免於夭橫矣。

凡霍亂,務在溫和將息,若冷,即遍體轉筋。凡此病,定 一日不食為佳,乃須三日少少粥食,三日以後,可恣 意食息,七日勿雜食為佳,所以養脾氣也。

大凡霍亂,皆中食膾酪,及飽食雜物,過度不能自裁, 夜臥失覆,不善將息,所致隕命者,眾人生稟命,以五 臟為主。夫五臟者,即是五行,內為五行,外為五味,五 行五味,更宜扶抑,所以春夏秋冬逆調理之,食啖不 可過度。凡飲食於五臟相尅者為病,相生者無他。《經》 曰:「春不食辛,夏無食鹹,季夏無食酸,秋無食苦,冬無」 食甘,此不必全不食,但慎其太甚耳。諺曰:「百病從口 生」,蓋不虛也。四時昏食,不得太飽,皆能生病。從夏至 秋分,忌食肥濃,然熱月人自好冷食更與肥濃,兼食 果菜,無節極遂逐冷眠臥,冷水洗浴,五味更相尅賊, 雖欲無病,不可得也。所以病苦,人自作之,非關運也。 《書》曰:「非天夭人,人自絕命。」此之謂也。

凡諸霍亂,忌與米飲,胃中得米即吐。不止,但與厚朴 葛根飲。若冬瓜葉飲,但沾漬咽喉,而不可多與。若服 湯時,隨服吐者,候吐定乃與之。診脈絕不通,以桂合 葛根為飲。吐下心煩,內熱,汗不出,不轉筋,脈急數者, 可與犀角合葛根為飲。吐下不止,發熱心煩欲飲水, 可少飲米粉汁為佳。若不吐,與葛根薺苨飲服之。 霍亂吐多者,必轉筋,不渴即臍上築。霍亂而臍上築 者,為腎氣動,當先治其築,治中湯主之。去朮加桂心。 去朮者,以朮補虛故也,加桂者,恐作賁㹠也。霍亂而 臍上築,吐多者,若下多者,霍亂而驚悸。霍亂而渴,霍 亂而腹中痛,嘔而吐利,嘔而利,欲得水者,皆用治中 湯主之。

《金劉完素六書》

編輯

《總論》

編輯

醫之用藥,如將帥之用兵。《本草》曰:良醫不能以無藥 愈疾,猶良將無兵不足以勝敵也。故用藥如用兵。轉 筋霍亂者,治法同,用兵之急,不可緩也。故吐瀉不止 者,其本在於中焦,或因渴大飲,或因飲而過量,或饑 而飽甚,或濕內甚,故陰陽交而不和,是為吐瀉。仲景 曰:「邪在上焦則吐,邪在下焦則瀉,邪在中焦則既吐」 且瀉,此為急病也。然吐利為急,十死其一二。如揮霍 撩亂,而不得吐瀉,此名乾霍亂,必死。法曰:既有其入, 必有所出。今有其入而不得其出者,否塞也。故轉筋 吐瀉者,其氣有三:一曰風,二曰火,三曰濕。吐為暍熱, 王注曰:炎熱薄鑠心之氣也。火能炎上,故吐也。瀉為 濕。叔和云:濕多成五泄。《內經》曰:「濕勝」則濡瀉。又曰:「風 勝則動筋。」屬肝而應於風木,故腳轉筋而燥急。《內經》 曰:諸筋反戾,水液渾濁,皆屬於熱。故仲景治法曰:熱 多欲飲水者,五苓散。寒多不飲水者,理中丸。凡覺此 證,或先五苓益元,桂苓甘露飲,乃吐瀉之聖藥。慎無 與粟米粥湯,穀入於胃則必死。《本草》曰:「粟米味鹹,微 寒,無毒。主養胃氣,去」脾胃中熱而益氣。霍亂者,脾胃 極損,不能傳化,加以粟米,如人慾斃,更以利刀鋸其 首,豈有能生者耶?如吐瀉多時,欲住之後,宜微以粥 飲漸漸養之,以遲為妙。

如吐泄不止,身出冷汗無脈者,可服《泄利門》中漿水 飲兼桂枝湯、白朮湯皆可服。《痢門》中藥,亦可選用。 吐下霍亂,三焦為水穀傳化之道路,熱氣甚則傳化 失常,而吐瀉霍亂,火性躁動故也。或雲熱無吐瀉,止 是停寒者,誤也。大法吐瀉煩渴為熱,不渴為寒。或熱 吐瀉始得之,亦有不渴者,若不止則亡液而後必渴。 或寒本不渴,若亡津液過多,則亦燥而渴也。但寒者 脈當沉細而遲,熱者脈當實大而數。或損氣亡液過 極,則脈亦不能實數而反弱緩,雖爾亦為熱矣。 霍亂吐下,濕為留飲痞隔,而傳化失常,故甚則霍亂 吐瀉也。

一切吐瀉霍亂,通宜五苓散、益元散、白朮散。吐瀉煩 渴,並中外諸邪所傷而吐瀉腹滿痛悶者,並皆桂苓 甘露飲、淡滲湯。

《成無己明理論》

編輯

《總論》

編輯

《傷寒》霍亂,何以明之?上吐而下利,揮霍而撩亂是也。 邪在上焦者,但吐而不利;邪在下焦者,但利而不吐。 若邪在中焦,胃氣不治,為邪所傷,使陰陽乖隔,遂上 吐而下利。若止嘔吐而利,經止,謂之吐利必也。上吐 下利,躁擾煩亂,乃謂之霍亂。其與但稱吐利者,有以 異也。傷寒吐利者,邪氣所傷;霍亂吐利者,飲食所傷 也。其有兼傷寒之邪,內外不和者,加之頭痛發熱而吐利也。《經》曰:病發熱頭痛,身疼惡寒吐利者,此屬何 病?答曰:此名霍亂。自吐下,又利止,復更發熱也,是霍 亂兼傷寒者也。霍亂頭痛發熱,熱多欲飲水者,五苓 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以其中焦失治, 陰陽乖隔,必有偏者,偏陽則多熱,偏陰則多寒。許仁 則曰:「病有乾霍亂,有濕霍亂。乾霍亂死者多,濕霍亂 死者少。」蓋吐利則所傷之物得以出泄,雖甚則止於 胃中,水穀泄盡則止矣,所以死者少。其乾霍亂而死 者多,以其上不得吐,下不得利,則所傷之物不得出 泄,擁閉正氣,關隔陰陽,煩擾悶亂,躁無所安,喘脹而 死。嗚呼!飲食有節,起「居有常者,豈得致霍亂耶。飲食 自倍,腸胃乃傷,喪身之由,實自致爾。」

《元張從政儒門事親》

編輯

《吐瀉死生如反掌說》

編輯

巢氏先賢也,固不當非之。然其說有誤者,人命所係, 不可不辯也。今之醫者家,置本以為繩墨,嗚呼!何今 之人信巢氏而不信《素問》也?此余不得不為之說。且 巢氏論霍亂吐瀉,皆由溫涼不調,陰陽清濁,二氣相 干,致腸胃之間變而為霍亂。寒氣客於脾則瀉,寒氣 客於胃則吐,亦由飲酒食肉,腥膾生冷過度,或因居 「處坐臥濕地,當風取涼風之氣,歸於三焦,傳於脾胃, 脾胃得冷,水穀不消,皆成霍亂。其名有三:一曰胃反。 胃氣虛逆,反吐飲食。二曰霍亂。言其病揮霍之間,便 致撩亂也。三曰晡,食變逆者也。霍亂者,脈必代。」又云: 「七月間食蜜,令人暴下霍亂。」此皆巢氏霍亂之論也。 予以為不然。夫醫之治病,猶書生之命題,如秋傷於 濕,冬生欬嗽,是獨以濕為主,此猶書生之獨腳題也。 風、濕、暍三氣合而成霍亂、吐瀉、轉筋,此猶書生之鼎 足題也。風者風木,內應足厥陰肝木;濕者雨化,內應 足太陰脾土;暍者火熱,內應手少陰心火。此風、濕、暍 三氣之所生也。《內經》曰:「土氣之下,木氣乘之。」是肝木 乘脾土也。又曰:「厥陰所至為脅痛嘔泄,少陽所至為 嘔涌。注云:食不下也。太陰所至為中滿,霍亂吐下,太 陰所至為濡化也。」注云:「濕化也。」又曰:「太陰所至為濕 生,終為注雨。故轉筋者,風主肝,肝主筋,風急甚,故轉 筋也。吐者暍也。火主心,心主炎上,故嘔吐也。泄注者, 土主濕,濕主脾,濕下注,故泄注也。」此三者,豈非風濕 暍?如《書生》鼎足題耶?脾濕土氣,為風木所尅,土化不 行矣。亢無雨,火盛過極,土怒發焉。極則為雷霆驟雨 烈風,蓋土氣在上,木氣乘之故也。是以大水橫流,山 崩岸落,石迸沙飛,豈非太陰濕土怒發之象耶?故人 病心腹滿脹,腸鳴而為數便,甚則心痛脅䐜,嘔吐霍 亂厥,發則注下胕腫,身重。啟元子云:「已上病證,皆脾 熱所生也。」乃知巢氏所論,正與《素問》、啟元子相違。故 《內經》治法,病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先可用淡劑 流其濕,辛涼以退其風,鹹苦以解其暍,冰水以救其 內涸。大忌食粟米粥,飲者立死。偉哉!王冰之言,脾熱 一句,可以為方。世俗止知取其頭巾而濯之,以飲其 水,亦取黑豆、皂礬頭垢寒涼,然近似終不足以制其 甚。又有以寒水沃其手足者,大非四肢已厥,更以寒 水沃之,則益厥矣。曷若以寒水沃其心之為愈也。 夫霍亂吐瀉不止者,可用五苓散、益元散,各停冰水 調下五七錢。如無冰水,可用新汲水調下桂苓甘露 散、玉露散,清涼飲子調下五七錢亦可。如無已上諸 藥,可服地漿三五盞亦可。地漿者,可於淨地掘一坑, 用新汲水一桶於內,攪令渾,候澄清,連飲三五盞,立 愈。大忌白朮湯、薑桂烏附種種燥熱之藥,若服之,則 必死矣。

霍亂吐瀉,水穀不化,陰陽錯亂,可服淡劑,調以冰水, 令頓服之則愈。

凡嘔吐而瀉,病名曰何也?《內經熱論》云:此乃轉筋霍 亂之證也。何氣使然?此乃邪氣在於中焦,使陰陽二 氣不能升降。其證先心痛則吐,先腹痛則瀉,心腹俱 痛則吐瀉並作,致使揮霍之間,自然撩亂。此證喜寒 冷之物,可用冰水調五苓益元則愈矣,大忌熱物。轉 筋之病,治之奈何?經曰:勞者溫之。溫者溫存之意也。 又一法:生薑湯、益元散、白朮散、禹攻散加冰沉,冷細 細呷之。渴未止者,頻頻飲之,如無冰,新汲水亦得。

《朱震亨心法》

編輯

《霍亂證治》

編輯

內有所積,外有所感,致成吐瀉,仍用二陳湯加減作 吐,以提其氣。此非鬼神,皆屬飲食,前人確論,乃陽不 升,陰不降,乖隔而成。切莫與穀食,雖米飲一呷,入口 即死。必待吐瀉過二三時,直至饑甚,方可與稀粥食 之。脈多伏欲絕,或吐瀉不徹,還用吐提起其氣,或用 樟木煎湯吐之亦可。《大法》生薑理中湯最好,不渴者 可用。如渴者用五苓散。有吐者以二陳湯探吐。亦有 可下者。

轉筋不住,男子以手挽其陰,女子以手牽其乳近兩 邊,此《千金》妙法也。

轉筋皆屬乎血熱,四物湯加酒芩、紅花、蒼朮、南星,前服。

乾霍亂者,最難治,死在須臾,升降不通,當以吐提其 氣,極是良法。世多用鹽湯,此係內有物所傷,外有邪 氣所遏。有用吐者,則兼發散之義。有用溫藥解散者, 不可用涼藥,宜二陳湯加解散藥。

霍亂之候,揮霍變亂,起於倉卒,多因夾食傷寒,陰陽 乖隔,上吐下利,而躁擾痛悶,是其候也。偏陽則多熱, 偏陰則多寒,卒然而來,危甚風燭其濕,霍亂死者少, 乾霍亂死者多,蓋以所傷之物,或因吐利而盡,泄出 則止,故死者少也。夫上不得吐,下不得利,所傷之物, 擁閉正氣,關格陰陽,其死者多。或有寒腹滿而痛,四 肢拘急,轉筋下利者,以理中湯加生附子、官桂。 中暑霍亂,煩躁大渴,心腹撮痛,四肢冷,冷汗出,腳轉 筋,用藿香散。《千金》云:「轉筋者,用理中湯加火煅石膏。」 若霍亂吐瀉,心腹㽲痛,先以鹽湯探吐,後服藿香正 氣散,加木香半錢。若頻欲登圊不通者,更加枳殼一 錢。人於夏月多食瓜果,多飲冷乘風,以致食留不化, 因食成痞,隔絕上下,遂成霍亂。以六和湯倍加藿香 煎服,皆要藥也。

《絞腸沙證治》

編輯

絞腸沙作痛。以樟木煎湯大吐。或白礬調湯吐之。鹽 湯亦可。探吐。宜刺委中出血。

《明戴思恭證治要訣》

編輯

霍亂

編輯

霍亂之病,揮霍變亂,起於倉卒,與中惡相似,俗呼為 觸惡,但有吐利為異耳。其證胸痞腹㽲,氣不升降,甚 則手足厥逆,冷汗自出,或吐而不瀉,或瀉而不吐,或 兼作吐瀉,或吐瀉不透,宜蘇合香丸,以通其痞塞,繼 進藿香正氣散加木香半錢,仍以蘇合香丸調吞來 復丹。若果瀉已甚,則不可用來復丹。瀉而不吐,胸膈 痞滿,先以陰陽湯或濃鹽湯頓服,以導其吐,已吐未 吐,並藿香正氣散,間進蘇合香丸。吐而不瀉,心腹㽲 痛,頻欲登圊,苦於不通,藿香正氣散加枳殼一錢,多 下來復丹,欲捷則用生枳殼。若不能見效,逼迫已甚, 其勢不容不用神保丸。但神保丸雖能通利入大腸 有功,若隔於上而不能下,轉服轉祕,須用來復丹研 末,湯調,吞下養正丹百粒,庶可引前藥到下。「吐瀉兼 作,心腹纏擾未安者,藿香正氣散加官桂、木香各半 錢。不愈則投四順湯。」

吐利不止,元氣耗散,病勢危篤,或水粒不入,或口渴 喜冷,或惡寒戰掉,手足冷逆,或發熱煩躁,欲去衣被, 此蓋內虛陰盛,卻不可以其喜冷欲去衣被為熱,宜 理中湯,甚則附子理中湯,不效則四逆湯,並宜放十 分冷服。

欲吐不吐,欲瀉不瀉,心腹纏擾,痛不可忍,上下不通, 言語不定,如見鬼神,俗謂之乾霍亂。先以濃鹽湯頓 服,次調蘇合香丸吞下來復丹,仍進藿香正氣散,加 木香、枳殼各半錢。近世俗醫謂之「捲腸沙」,人多信之, 殊不知即是霍亂,僥倖而愈者,一通之功耳。

霍亂轉筋:理中湯加凍膠剉炒一錢,仍令其繫縛腿 脛。若筋入腹,即通身轉筋者,不可治。轉筋者,以造麴 蓼汁暖熱浸,或用濃鹽湯浸。

霍亂已透,而餘吐,餘瀉未止,腹有餘痛,宜一味報秋 豆葉煎服。乾者尤佳。

霍亂之後,陽氣已脫,或遺尿而不知,或氣少而不語, 或膏汗如珠,或大躁欲入水,或四肢不收,皆不可治。 霍亂並諸吐瀉後,胸膈高起,痞塞欲絕,理中湯加枳 實半錢,茯苓半錢,名「枳實理中湯。」吐瀉已愈,而力怯, 精神未復者,十補飲。

夏天感暑吐瀉如霍亂者,六和湯、香薷湯,皆是要藥。 大吐瀉,復厥逆躁擾,審其因暑得者,止宜香薷飲。 人於夏月多食瓜果,及飲冷乘風,以致食留不化,因 食成痞,隔絕上下,遂成霍亂,六和湯倍藿香,煎熟調 蘇合香丸。

《樓英醫學綱目》

編輯

霍亂

編輯

霍亂證本自胃家,或因寒飲,或因飲水,或傷水毒,或 感濕氣,冷熱不調,水火相干,陰陽相搏,轉筋攣痛,經 絡亂行,暴作吐瀉,中焦胃氣所主也。察其色脈,隨經 標本,此治霍亂吐瀉之法也。

霍亂,徧身,轉筋,肚痛,四肢厥冷欲絕者,其脈洪大,易 治;脈微,囊縮舌卷,不治。

吐瀉不止,當渴而反不渴,脈微細而弱者,理中湯。 吐瀉轉筋,身熱脈長,陽明本病也,宜和中,四君子湯、 平胃散。建中湯:每服一兩,水三盞,薑五片,煎至一盞, 去查溫服。或四君子湯:「脈浮自汗者,四君子加桂主 之,脈浮無汗者,四君子加麻黃主之。」

如吐瀉轉筋,自汗脈浮者,四君子加桂五錢主之。 如吐瀉轉筋,脅下痛,脈弦者,宜木瓜柴胡湯,平胃散 加木瓜五錢亦可也。

如吐瀉後。小便不通。胃中實痛者。四君子湯加大黃一兩主之。

如吐瀉轉筋,腹中痛,體重,脈沉而細者,宜四君子湯 加芍藥、高良薑《四君子湯》四味各一兩,芍藥、良薑各 五錢,同煎服。

如吐瀉霍亂,四肢拘急,脈沉而遲者,此少陰也,宜四 君子湯加薑、附、厚朴、四君子、四味各一兩,生薑、附子、 厚朴炮製各三錢,同煎服。

如「吐瀉轉筋,四肢厥冷,脈微緩者,屬厥陰」,宜建中湯 加附子當歸湯。

香薷飲治非時霍亂。大渴煩躁。汗出轉筋。疼痛不可 忍者。

霍亂轉筋:「香薷煑汁飲之,無不瘥者。」 霍亂腹痛,心煩短氣,未得吐下。若轉筋,「燒梔子二十 枚,研末,熟水調下。」

霍亂轉筋,吐瀉不止,宜半夏湯為末。渴者涼水下,不 渴者,溫水下無時。如吐瀉不止,身無汗者,可與瀉利 門漿水散,兼桂枝湯,又可與白朮湯。

霍亂轉筋者,用理中湯去朮,加附子一枚生用。 霍亂之證,輕則上吐下瀉,兩腳轉筋,甚則徧體轉筋, 腹肚疼痛,手足厥冷。若欲絕者,倉卒之際,宜於臍中 灼艾,及用蓼一把煎湯泡洗,次投以「薑附理中湯」之 類。其脈洪大者易治;脈微腎縮舌卷者不治。

《素問》:「土鬱之發,民病嘔吐,霍亂注下。」又「太陰所至為 中滿,霍亂吐下。」此濕土霍亂,即仲景五苓散、理中丸 之類是也。

歲土不及,風乃大行,民病霍亂飱泄,此土虛風勝霍 亂,即羅謙甫「桂苓白朮散」之類是也。

熱至則身熱。霍亂吐下。此熱霍亂。即《活人書》。香薷散 之類是也。

《王綸明醫雜著》

編輯

霍亂

編輯

暑熱之時,外無寒邪,內傷冰水冷物,腹痛泄瀉,或霍 亂吐逆,宜縮脾飲,砂仁、草果、甘草、扁豆、乾薑、烏梅,或 理中湯加神麯、麥芽、縮砂、蒼朮,此專治內溫中消食 也。若吐瀉脈沉微甚者,不可用涼藥,可用附子大順 散、熟附子、甘草、乾薑、杏仁、桂,或附子理中湯加芍藥。 夏月多食冷物,及過飲茶水,致傷脾胃,吐瀉霍亂,故 治暑藥多用溫脾消食,治濕利小便,醫者要識此意。 若既傷暑熱,復傷生冷,外熱內寒,宜先治其內溫中 消食,次治其外清暑補氣,而以理脾為主,於前陰陽 二條內,相兼取用。東垣清暑益氣湯,已兼此意。其用 黃芪、升麻、人參、白朮、甘草、麥門冬、當歸、五味、黃蘗、葛 根,是清暑補氣也。蒼朮、神麯、陳皮、澤瀉、青皮,是治內 補脾也。

按:前證又當分別中暑、中暍、脈虛、脈沉、無汗、有汗、發熱、不熱、作渴、不渴,或瀉、不瀉、飲寒飲熱,辨其陰陽虛實,不可泛投寒涼之劑。蓋為夏月伏陰在內,古人用附子大順散之類溫補陽氣,厥有旨哉!何今之老弱,至夏月患食少體倦,發熱作渴,或吐瀉腹痛、頭痛諸證,反服香薷飲,復傷元氣,無不招引暑證,以致不起。至若清暑益氣湯內用豬苓澤瀉之類。必審其果有濕熱壅滯。方可用之。否則虧損其陰。而傷其目矣。用當審察。

若夏秋暑熱,因過用冷物茶水傷其內,又過取涼風 傷其外,以致惡寒發熱,胸膈飽悶,飲食不進,或兼嘔 吐泄瀉,此內外俱傷寒冷也。人參、乾薑炒至紫色厚 朴薑水炒、陳皮、羌活、枳實、白茯苓各一錢、白朮一錢 五分、甘草炙五分,薑水煎,食前溫服。

按前證宜用此方,如未應,宜用藿香正氣散。若內外已解,寒熱未退,或飲食不進,宜用六君子。《保命集》云:「霍亂屬陽明證,宜用和中、平胃、建中湯輩,或四君子湯。脈浮自汗,四君子加桂枝主之。脈浮無汗,四君子加麻黃。吐利轉筋,脅下痛,脈弦者,木尅土也,用平胃散加木瓜,或建中加柴胡、木瓜。吐利轉筋,腹痛體重」,脈沉而細,四君子加白芍藥、良薑。吐利,四肢拘急,脈沉而遲,屬少陰,四君子加薑、附、厚朴。吐利,四肢厥冷,脈微緩,屬厥陰,建中加歸、附。吐利頭痛而身熱,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寒多不欲水者,理中丸主之。《元戎》云:「太陰證,霍亂者,理中加橘紅。吐下腹痛,手足逆冷,理中加熟附子。吐利後,轉筋者,理中」加火煅石膏一兩。

若夏暑在途中常服以壯元氣,清熱驅暑,服之免中 暑、霍亂、泄瀉、痢疾等證。方用:人參一錢二分白朮一 錢五分五味子十粒杵碎麥門冬去心白芍藥炒白 茯苓各一錢知母炒陳皮香薷各七分黃芩炒三分 甘草炙五分薑水煎食溫服。

按:「前證若人元氣虛弱,宜用補中益氣去柴胡、升麻,加麥冬、五味,或少加炒黑黃蘗,人參益氣湯亦可用。」

若遇勞倦辛苦,用力過多,即服後方二三服,免生內 傷發熱之病。此方主於補氣。黃芪一錢半,蜜炙人參麥門冬去心陳皮白朮各一錢甘草炙七分薑棗水 煎,食前溫服。勞倦甚,加熟附子四五分。

按:前論開世俗之矇聵,濟無竆之夭枉。「若素畏寒飲食者,附子尤宜。若素喜寒飲食者,去肉桂,或以炮薑代之。若果因暑熱傷氣,而四肢睏倦,或手足麻木者,先用人參益氣湯,後用補中益氣湯。」

《李梴醫學入門》

編輯

《霍亂證治》

編輯

一種暑霍亂,即濕霍亂,但此疾夏秋為甚,縱寒月亦 多,由伏暑故名。一種濕霍亂,有聲有物;一種乾霍亂, 有聲無物。其標因外感四氣,或日間感熱,夜間受冷, 或內素鬱熱,外又感寒,一時陰陽錯亂。然病本因飲 食失節,或酥酪酒漿生冷,以致濕熱內甚,中焦脾土 失運,當升不升,當降不降,是以上吐下瀉,脈多伏絕。 又有挾七情鬱氣,痰涎聚膈,痞塞不通者。外感痰喘 眩運,亦必由傷飲食為之根也。

又有本伏暑而成者。蓋伏暑即冒暑,久而藏伏三焦、 腸胃之間,熱傷氣而不傷形,旬月莫覺變出寒熱不 定,霍亂吐瀉,膨脹中滿、瘧痢、煩渴、腹痛、下血等證。但 暑病多無身痛,間有痛者,或為澡浴水濕相搏耳。偏 陽分則多熱而渴,偏陰分則多寒而不渴。

痰喘,二陳湯、加味半硫丸。虛煩不眠,既濟湯。煩渴,九 君子湯、桂苓甘露飲。大渴,大躁,大汗,遺尿者死,回生 散、養正丹救之。

「陽明胃與大腸以養宗筋。暴吐暴瀉,津液驟亡,筋失 所養,故輕者兩腳轉筋」而已,重者遍體轉筋。手足厥 冷欲絕者,倉卒之際,宜以鹽填臍中,灼艾不計壯數, 雖已死而胸有暖氣者,立甦。急用茱萸散加小茴、甘 草、蘇葉煎服,再研生蒜塗腳心,雖昏危入腹者亦效。 如血熱轉筋不已,四物湯加黃芩、紅花,或蒼朮、南星。 水藥不入,古椒豆散。轉筋不住,男子以手挽其陰,女 子以手牽乳近兩邊,如舌卷囊縮,轉筋入腹者死。 《絞腸沙》:腹痛不可忍,或連心痛,展轉在地,手足亦有 冷者,乃腸絞縮在腹,須臾能死。急用熱湯調鹽一兩, 灌入即安。或再用陳艾、陳樟木、陳壁土各等分,水煎, 連進三四服。仍刺血陰沙,腹痛而手足冷,看其身上 有紅點,以油燈心點火燎之,即愈。陽沙腹痛而手足 煖,以針刺其十指背近爪甲半分許,即捋爪甲,而指 背皮肉,捋處血出即安。仍先自兩臂捋下其惡血,令 聚指頭,血出為好。

霍亂,乃濕熱兼風木為害,治宜散風寒,利濕降火,故 四時通用藿香正氣散,為散風寒濕之要藥。寒月厥 冷,脈沉不渴者,五積散、理中湯、古薑附湯。暑月煩渴 者,黃連香薷飲冷服。俱宜合五苓散以分上下,或更 合益元散降火尤妙,此皆分利法也,又當引清氣上 升,使濁氣自然下降。吐瀉未徹者,宜用二陳湯加芎、 芷、蒼朮、防風,探吐以提其氣。如吐湧不止,宜所服藥 中加木瓜、檳榔,以降其氣。又有可下者,俱不可純用 涼藥。挾七情者,七氣湯、古參萸湯。傷飲食者紅丸子、 保和丸,俱薑湯送下。通用四君子湯。有汗加桂枝,無 汗加麻黃。吐利轉筋,腹痛體重,脈沉細,加白芍、良薑。 四肢拘急,脈沉遲,屬少陰,加薑、附、厚「朴。吐利轉筋,脅 痛脈弦者,木尅土也。平胃散加木瓜。或小建中湯加 柴胡、木瓜。四肢厥冷,脈微緩,屬厥陰者,小建中湯加 當歸、附子。」

「三焦為水穀道路,邪在上焦,吐而不利;邪在下焦,利 而不吐;邪在中焦」,上吐下利。病因飲食不節,清濁相 干,陰陽乖隔,輕者止曰「吐利,重者揮霍擾亂,乃曰霍 亂。」外證必發熱惡寒,頭疼身痛,本傷寒病也,因邪入 脾胃,故發為吐利。然中焦為寒熱之半,邪偏高,居陽 分者,則多熱而渴,五苓散分利之;邪偏下居陰分者, 「則多寒不渴,理中湯分利之。」風寒濕勝者,藿香正氣 散、除濕湯、五積散主之。暑勝大渴者,二香黃連散、益 元散、柴苓散選用。傷食甚者,平胃散、治中湯主之。轉 筋者,氣不和也,俱加木瓜,或單用鷄屎白略炒為末, 溫湯化下方寸匕。凡霍亂多責於熱,故夏秋為盛,或 熱伏於內,手足如冰,六脈沉伏,食即𩚬逆,此火氣上 奔而然,不可誤為陰證。若吐利,小便亦自利,而大汗 出,下利清糓,寒熱,四肢拘急,厥逆,脈微欲絕,乃為陰 證,四逆湯或加吳萸、生薑救之。少陰吐利,煩躁欲死 者,三味參萸湯。吐利止,自汗厥逆,不渴,脈微欲絕者, 通脈四逆湯加豬膽汁。吐利止,身痛不休者,桂枝加 人參湯。吐利止,發熱者,隨證微汗之。吐利止,亡津而 渴者,竹葉石膏湯、白虎加參湯。吐利不止者,靈砂丹、 木香、乾薑煎湯下。凡霍亂,不可遽與米飲粥飯等食, 以助邪氣,必所傷物盡,然後淡食,少少養之。傷寒心 痞,發熱吐利者,大柴胡證也,不可誤為霍亂。

乾霍亂者,氣痞於中,欲吐不得吐,欲泄不得泄,所傷 之物,壅閉正氣,關格陰陽,煩躁喘脹者必死。急以鹽 湯一盞,入童便、薑汁頓服,探吐令透,未吐再服。外用 鹽炒吳茱萸熨臍下,即以理中湯加陳皮調之,或藿香正氣散加官桂,倍枳殼、茯苓、木瓜,吞蘇合香丸。如 發熱頭腹痛者,桂枝加大黃湯。

《李中梓醫宗必讀》

編輯

《總論治法》

編輯

按霍亂者,揮霍變亂,起於倉卒,心腹大痛,嘔吐瀉利, 憎寒壯熱,頭痛眩運,先心痛則先吐,先腹痛則先瀉, 心腹俱痛,吐瀉並作,甚者轉筋,入腹則斃,陰陽反戾, 清濁相干,陰陽痞膈,上下奔迫,須遵《內經》,分濕、熱、風、 暑、虛、實而為施治。乾霍亂者,心腹脹滿攪痛,欲吐不 吐,欲瀉不瀉,躁亂昏憒,俗名攪腸沙,此繇脾土鬱極, 「不得發越,以致火熱內擾,不可過於攻,過攻則脾愈 虛;不可過於熱,過熱則火愈熾;不可過於寒,過寒則 火必捍格。須反佐以治,然後鬱可開,火可散。」古方用 鹽熬湯,調以童便,不獨降火,兼能行血,極為穩妥。霍 亂多起於夏秋之間,皆外受暑熱,內傷飲食所致,縱 冬月患之,亦由夏月伏暑也。轉筋者,兼風木,建中加 木瓜柴胡湯。厥冷脣青,兼寒氣,建中加附子乾薑湯。 身熱煩渴,氣粗兼暑熱,桂苓白朮散,或香薷散。體重 骨節煩疼,兼濕化,除濕湯。風暑合病,石膏理中湯。暑 濕相搏,二香散。多食寒冷,六和湯倍藿香,煎熟調蘇 合香丸。情志鬱結,七氣湯。轉筋逆冷,吳茱萸湯,或通 脈四逆湯。邪在上者宜吐,雖已自吐利,仍當吐之,以 提其氣,用極鹹鹽湯三椀,熱飲一椀,指探令吐,不吐 再服一椀,吐訖仍飲一椀,三吐乃止,此法極良。吐利 不止,元氣耗散,病勢危篤,或口渴喜冷,或發熱煩躁, 欲去衣被,此陰盛格陽,不可以其喜冷欲去衣被為 熱,理中湯,甚者附子理中湯,不效,四逆湯並宜冰冷 與服。霍亂已透,餘吐餘瀉未止,腹有餘痛,宜一味報 秋豆葉煎服,乾者尤佳。《保命集》云:「有從標而得者,有 從本而得者,有從標本而得者。六經之變,治各不同。 細察色脈,知犯何經,隨經標本,活法施治,此大法也。」

《王肯堂證治準繩》

編輯

《總論證治》

編輯

《靈樞》有足太陰之別,名曰公孫,去本節後一寸,別走 陽明。其別者,入絡腸胃,厥氣上逆則霍亂,實則腸中 切痛,虛則蠱脹,取之所別,有清氣在陰,濁氣在陽,營 氣順脈,衛氣逆行,清濁相干,亂於腸胃,則為霍亂,取 之足太陰;陽明不下,取之三里。巢氏因此 條乃云: 「霍亂者,由陰陽清濁二氣相干,亂於腸胃間,因遇飲 食」而變,發則心腹絞痛。挾風而實者身發熱,頭痛體 疼,虛者但心腹痛而已。亦有因飲酒食肉腥膾,生冷 過度,居處不節,或露臥濕地,或當風取涼,風冷之氣 歸於三焦,傳於脾胃,水穀不化,皆成霍亂。自巢氏之 說行,後世守之以為法,無復知《內經》諸條者矣。至劉 河間乃云:「吐下霍亂,三焦為水穀傳化之道路,熱氣 甚則傳化失常,而吐瀉霍亂,火性躁動故也。世俗止 謂是停食者,誤也。轉筋者,亦是脾胃土衰,肝木自甚, 熱氣燥爍於筋,則筋攣而痛,亦非寒也。張戴人則以 風、濕、暍三氣合而為邪。」蓋脾濕土,為風木所尅,鬱則 熱乃發,發則心火炎上,故嘔吐。嘔吐者,暍也。脾濕下 注,故注泄。注泄者,濕也。風急甚故筋轉,筋轉者風也。 可謂善推病情者乎?王海藏亦謂:風濕熱外至,生冷 物內加,內外合病者,此條殆似之矣。凡治病當從《內 經》,隨宜施治,安可執一端而已哉!然則此病當以何 為要?曰:脾胃之濕為本,諸邪感動者,為病之由。然其 間脾胃有虛邪,有實邪,有陰陽相干之邪,孰微孰甚, 皆宜消息處治。至若《明理論》謂傷寒吐利者。由邪氣 所傷。霍亂吐利者。由飲食所傷。其有兼傷寒之邪。內 外不和者。加之頭痛發熱而吐利者。是霍亂傷寒也。 原仲景之意。豈必在飲食始為是病。彼於寒邪傳入 中焦。胃氣因之不和。陰陽痞隔者。安得不有以致之 乎。不然何以用理中四逆等湯治之。

《醫門法律》
臣喻昌著

編輯

病分冒暑避暑

編輯

深居廣廈納風涼,請幫助識別此字。生冷遏抑其陽而病暑者,一切 治暑清涼之方,即不得徑情直施。如無汗,仍須透表 以宣其陽;如吐利,急須和解以安其中,甚者少用溫 藥以從治之。故冒暑之霍亂吐瀉,以治暑為主;避暑 之霍亂、吐瀉,以和中溫中為主,不可不辨也。

《景岳全書》
臣張介賓著

編輯

《論證》

編輯

霍亂一證,以其上吐下瀉,反覆不寧,而揮霍撩亂,故 曰「霍亂」,此寒邪傷臟之病也。有外受風寒,寒氣入臟 而病者;有不慎口腹,內傷食飲而病者;有傷飢失飽, 飢時胃氣已傷,過飽食不能化而病者;有水土氣令, 寒濕傷脾而病者;有旱潦暴雨,清濁相混,誤中沙氣 陰毒而病者。總之,皆寒濕傷脾之證,邪在脾胃,則中 焦不能容受,故從上而出則為吐,從下而出則為瀉。 且凡邪之易受者,必其脾氣本柔,而既吐既瀉,則脾 氣更虛,故凡治霍亂者,必宜以和胃健脾為主。健者 培補之謂因邪氣已去,而胃氣受傷,故非培補不可和者調和之謂以胃氣雖傷,而邪猶未盡,故非察其 邪正而酌為調和不可。若寒少滯多,則但以溫平之 劑調之。若滯因於寒,則非溫熱之劑不能。而諸家有 言為火者,謂霍亂之病,多在夏秋之間,豈得謂之傷 寒乎?吁!謬亦甚矣。夫夏秋之交,正多臟寒之病。蓋一 以盛暑將殺,新涼初起,天人易氣,寒之由也;一以酷 暑當令,生冷不節,疾病因時,寒之動也。人以夏秋之 外熱易見,而臟腑之內寒難見。故但知用熱遠熱。而 不知用寒遠寒。見之淺陋如此。所以多誤也。

轉筋霍亂證,以其足腹之筋拘攣急痛,甚至牽縮陰 丸,痛迫小腹,最為急候,此足陽明、厥陰氣血俱傷之 候也。觀河間曰:轉筋,《經》云:「反戾也。」熱氣燥鑠於筋,則 攣瘛而痛,火主燔鑠,燥動故也。或以為寒客於筋者, 誤也。蓋寒雖主於收引,然止為厥逆禁固,屈伸不便, 安得為轉筋也?所謂轉者,動也。陽動陰靜,熱證明矣。 丹溪亦曰:「轉筋屬血熱。」余謂此二子之言,總屬一偏 之見,不可從也。試以《內經》質之,不有曰:經筋之病,寒 則反折筋急,熱則筋弛縱不收。此轉筋者,謂非反折 筋急之病者乎?而何以謂之熱也?夫所謂轉者,以其 堅強急痛,有如扭轉之狀,是謂轉筋。今西北方以轉 字作去聲者,即其義也。而河間曰:「轉者動也」,則不為 強矣。且凡患轉筋者,必於大吐大瀉之後,乃有此證。 未聞於吐瀉之前,而先見轉筋者也。若轉於吐瀉之 前而謂之火,猶可雲因火而病也。既轉於吐瀉之後, 則上下皆已火去,豈因吐瀉反生火耶?又何以吐瀉 之前火不轉耶?河間其何以解之?蓋陽明為五臟六 腑之海,主潤宗筋。此證以陽明血氣驟損,筋急而然, 本非火也。觀無擇陳氏曰:「轉筋者,以陽明養宗筋,屬 胃與大腸。今暴吐下,津液頓亡,外感四氣,內傷七情, 攻閉諸脈枯削於筋,宗筋失養,必至攣縮,甚則卵縮 舌卷,為難治。」此說始為切當,若從河間而作火治,能 無誤乎?余故曰:「不可從也。」

乾霍亂證,最為危候。其證則上欲吐而不能出,下欲 瀉而不能行,胸腹攪痛,脹急悶亂。此必內有飲食停 阻,外有寒邪閉遏。蓋邪淺者易於行動,故即見吐利; 邪深者陰陽格拒,氣道不通,故為此證。若不速治,多 致暴死。宜先用鹽湯探而吐之,一以去其滯隔,一以 通其清氣。但使清氣得升,然後濁氣得降,從瀉而出, 斯不致害。藥以溫中散滯破氣等劑。庶乎胃氣可舒。 而邪隨以散。宜排氣飲加減主之。或神香散。或「《局方》 七氣湯。」亦可酌用。

《治法》

編輯

《霍亂》初起,當陰陽擾亂,邪正不分之時,惟宜以薑鹽 淡湯徐徐與之,令其徐飲徐吐,或以二陳湯探吐之, 則吐中自有發散之意。必俟滯濁大出,胃氣稍定,乃 察其有無泄瀉,有無脹滿,有無嘔惡,以辨邪正虛實, 然後隨其證而調理之,自無不愈者。但於吐瀉攪亂 之後,胃氣未清,邪氣未凈之時,凡一切食飲之類,寧 使稍遲。切不可急與粥湯。以致邪滯復聚。則為害不 小也。不可不慎。亦不可妄用涼藥。

初起胃口不清,邪氣未凈,或脹痛嘔惡不止,察其邪 甚於上者,宜和胃飲、神香散、平胃散擇而用之。邪甚 於下者,宜五苓散、胃苓湯,或苓朮二陳煎之類主之。 無脹無痛,而但嘔惡不寧者,此脾胃受傷,虛寒證也。 若胃氣微虛兼滯者,宜六君子湯,或溫胃飲主之。若 但虛無滯者,宜理中湯,或五君子煎主之。若虛而無 「寒者,止用四君子湯,或五味異功散亦可。若虛在陰 分,水中無火,因瀉而嘔惡不已,胸腹膨膨者,必用理 陰煎,或去當歸加人參主之。若吐利四肢拘急,脈沉 而遲,此脾腎證也,宜四君子加薑、附、厚朴,或理陰煎 主之。」

「凡霍亂後,身熱不退,脈數無汗者,宜酌其虛實,於前 治法中加柴胡主之。寒邪甚者,宜用麻黃。吐利脈浮 自汗者,宜四君子加桂枝主之。吐利頭痛身熱而渴 者,宜五苓散。吐利因於過食,或瓜果生冷,以致食留 不化,遂成痞隔。霍亂者,宜大小和中飲,或六和湯主 之。若生冷寒勝者,宜加炮薑、肉桂、吳茱萸之類。」 《元戎》曰:「太陰證,霍亂者,理中加橘紅,名治中湯。若吐 下心腹作痛,手足逆冷,理中去白朮加熟附子,名四 順湯。若吐利後轉筋者,理中加火煅石膏一兩。 轉筋腹痛者,因胃氣暴傷,以致陽明厥陰血燥筋攣 而然,法當養血溫經,乃為正治。若邪滯未清者,或先 宜和胃飲加肉桂、木瓜主之。若氣虛者,宜四君」子湯 加當歸、肉桂、厚朴、木瓜之類。陰虛少血者,宜理陰煎 加肉桂、木瓜主之。又治轉筋法,男子以手挽其陰,女 子以手揪乳近兩邊,此《千金》法也。

霍亂之後,多有煩渴者,此以吐利亡津,腎水乾涸,故 渴欲飲水。但宜溫煖調脾,以止吐瀉,脾氣得和,渴將 自止。或以獨參湯徐徐與之,最妙法也。其有本以陽 臟,而因瀉亡陰,或見火盛喜冷,內熱脈洪者,宜益元 散,或竹葉石膏湯之類,甘涼以濟之,亦無不可

調攝宜素

編輯

「夏秋新涼之交,或疾風暴雨,或乍寒乍煖之時,此皆 陰陽相駁之際,善養生者,最於此時宜慎。凡外而衣 被,內而口腹,宜增則增,宜節則節,略為加意則卻疾 亦自不難。其或少有不調,而為微寒所侵,則霍亂吐 瀉,攪腸腹痛,瘧痢之類,頃刻可至,此其所忽者微,而 所害者大也。」且膏粱與藜藿不同,薄弱與強壯迥異, 矧!強者猶不可恃強,而弱者顧可以忘弱耶。此自珍 者之不可忽也。

分別三因

編輯

陳無擇曰:「霍亂者,心腹卒痛,嘔吐下利,憎寒壯熱,頭 痛眩運,先心痛則先吐,先腹痛則先瀉,心腹俱痛則 吐利並作,甚至轉筋入腹。霍亂惡證,無越於斯。蓋陰 陽反戾,清濁相干,陽氣暴升,陰氣頓墜,陰陽痞隔,上 下奔迫,治之惟宜溫煖,更詳別三因以調之。外因中 風則惡風有汗,傷寒則惡寒無汗,冒濕則重著;傷暑」 則熱煩,內因九氣所致,鬱聚痰涎,痞隔不通,遂致滿 悶,隨其勝復,必作吐利,不內外因。或諸飽食膾炙,恣 飲乳酪冰脯,寒漿旨酒,胃既䐜脹,脾臟停凝,內鬱必 發,遂成吐利,當從不內外因也。

《石室祕籙》
臣陳士鐸著

編輯

《霍亂治法》

編輯

霍亂之證,一時而來,少頃即定,切不可與之食,當令 忍飢。一日以陳皮、香薷、木瓜各一錢,白朮二錢,山樝 五粒,藿香、甘草各五分,白芍、茯苓各三錢治之,則痛 不再發。蓋霍亂乃暑之熱氣也,暑熱得食,復聚而不 可解,所以必使之餓,則暑邪盡散,名為「定亂湯。」 夏令火熱,鑠石流金,人有一時感犯暑邪,上吐下瀉, 立刻死者,最可懼之證,切勿輕用香薷飲,亦莫妄用 白虎湯。「我有一方,名曰解熱消暑散。」青蒿、茯苓各一 兩,乾葛、香薷、陳皮各一錢,白朮三錢,白扁豆二錢,治 之即安。此方妙在用青蒿、茯苓為君。青蒿最能解暑 而去熱,一物而兩用之,引其暑熱盡從膀胱而出,而 乾葛、香薷之類,不過佐青蒿以去暑也。尤妙少用白 朮,以健脾胃之氣,則暑熱退而胃氣不傷,勝於香薷 飲多矣。

《乾霍亂治法》

編輯

夏月感暑,致生霍亂,欲吐不能,欲泄不可,最急之病 也,用香薷飲亦可得生。然有用之而不納,隨飲即吐, 尤為至凶,法當從治之。方名「轉治湯。」白朮、茯苓各三 錢,芍藥五錢,藿香、天花粉各一錢,紫蘇、陳皮、肉桂、香 薷各五分,白豆蔻一粒,水煎冷服,下喉即納,霍亂即 定矣。此方之妙,妙在芍藥為君,而佐之白朮、茯苓,則 肝氣自平,不來下尅脾土,則霍亂自定,況又有解暑 之藥乎。尤妙在用肉桂、藿香溫熱之藥,順暑熱之氣, 引邪下行,而暗解紛紜。此實有鬼神不測之機,而用 之刀圭之內也。

霍亂腹痛,欲吐不能,欲瀉不得,四肢厥逆,身青囊縮, 必死之證也。然而其人一刻不亡,豈可聽之而不救 乎?此證乃下虛寒而上感暑熱之氣,陰陽拂亂,上下 不接,最危最急之候。法當用陰陽水吐之。若不應,急 以救亂湯治之。人參五錢,香薷、吳茱萸、茯苓、白朮、木 瓜各三錢,附子五分,藿香一錢,水煎服,下喉而氣即 回矣。此治乾霍亂之神方也。若濕霍亂,又不可用此 方,用白朮、青蒿、茯苓各五錢,香薷、陳皮各一錢,砂仁 三粒,一劑即回春矣。

「腹痛之最急者,絞腸沙也。」世人懼用官料藥,殊不知 藥能去病,何畏官料哉。吾有一方最妙,不用官料之 藥,而功力十倍勝之。方用馬糞一兩炒黑,入黃土一 撮微炒,用黃酒乘熱服五錢,一劑即痛去如失。蓋馬 糞最善止痛,而治腹痛尤神。用黃土者,因馬糞過行 之迅速,得土而少遲,且黃土與脾土同性相親,引之 「入於病處,使馬糞易於奏功也。況又有黃酒佐之,則 無微不達,非吐則瀉,氣一通而痛輒定矣。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