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二百八十一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二百八十一卷目錄
醫部彙考二百六十一
滯下門三
方一〈桃花湯 桃花丸 金寶神丹 甘露丸 白頭翁湯 四製黃連丸 薑連散
香連丸 變通丸 勝金丸 返魂丹 艾薑丸 二靈散 莨菪丸 獨聖丸 退陰散
百歲丸 青六丸 戊己丸 二色丸 調氣飲 膠蠟湯 黑牛散 黃連阿膠丸 苦參
橘皮丸 又方 龍骨丸 又方 又方 又方 又方 白頭翁湯 又方 茯苓湯 溫
脾湯 黃連湯 女萎圓 聖湯 溫脾湯 健脾圓 增損健脾圓 駐車圓 大桃花湯
又方 附子湯 馬藺子圓 倉米湯 疳痢方 灌方 又方 又方 又祕方 又方
又方 越桃散 香豉湯 黃芩芍藥湯 大黃湯 芍藥湯 白朮黃芪湯 導氣湯
地榆芍藥湯 益元散 元青丸 阿膠梅連丸 牛黃神金丸 芍藥蘗皮丸 杏仁丸
痢方 閘板丹 升陽去熱和血湯 涼血地黃湯 白朮安胃散 聖餅子 當歸和血散
訶黎勒丸 訶子皮散 益智和中湯 槐花散 茯苓湯 黑圓子 烏梅圓 當歸圓
香茸圓 茜根圓 木香檳榔丸 調胃承氣湯 和中丸 水煮木香膏〉
藝術典第二百八十一卷
醫部彙考二百六十一
編輯滯下門三
編輯方一
編輯桃花湯〈仲景〉
編輯治傷寒下痢。便膿血不止。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篩末 乾薑一兩 粳米半升
右水七升,煮米熟,去滓,每服七合,納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愈。
桃花丸〈局方〉
編輯治「冷痢腹痛。下白凍如魚腦。」
赤石脂煅 乾薑炮,各等分
右為末,蒸餅和丸,量大小服,日三服。
金寶神丹〈楊氏家藏方〉
編輯治一切虛冷久積,滑泄久痢,癖塊,血刺,心腹下痢,及婦人崩中漏下。
青蒙石半斤, 消石二兩
右為末,「坩鍋內鋪頭,蓋底按實,炭火二十斤,煅過取出,入赤石脂末二兩,滴水丸芡子大,候乾,入坩鍋內,小火煅紅收之。」 每服一丸至二三丸,空心溫水下,少許壓之。久病瀉痢,加至五七丸。
甘露丸〈普濟方〉
編輯治「伏暑瀉痢,及腸風下血,或酒毒下血。」
消石 舶上硫黃各一兩 白礬滑白者,半兩, 飛麪,四兩
右為末,滴水丸梧子大,每新汲水下三五十丸,一服見效,遠年者不過三服。
白頭翁湯〈仲景〉
編輯治熱痢下重
白頭翁二兩。 黃連、 黃蘗、 秦皮各三兩
右,水七升,煮二升,每服一升,不愈更服。「婦人產後痢虛極者,加甘草、阿膠各二兩。」
四製黃連丸〈醫通〉
編輯治五疳八痢
黃連一斤,「分作四分,一分用酒浸炒,一分用自然薑 汁炒,一分用吳茱萸湯浸炒,一分用益智仁同炒,去 益智」 白芍藥酒煮切焙 使君子仁焙,各四兩 廣不香二兩
右為末,蒸餅和丸「菉豆大」 ,每服三十丸,米飲食前下,日三服。忌豬肉冷水。
薑連散〈杜壬方〉
編輯治「氣痢後重,裡急或下泄。」
宣連一兩, 乾薑半兩。
右各為末,每用連一錢、薑半錢和勻,空心溫酒下,或米飲下,神效。
香連丸〈濟生方〉
編輯治「氣痢後重,裡急或下泄。」
黃連、 生薑各四兩, 《木香》二兩。
右以薑鋪砂鍋底,次鋪黃連,上鋪木香,新汲水三盌,煮焙研酢調倉米糊為丸,如常日服五次。一方只黃連、木香等分。
變通丸〈百一選方〉
編輯治「赤白下痢,日夜無度,及腸風下血。」
黃連去毛 吳茱萸湯泡過,各二兩,同炒香。出。
右各為末,以粟米飯和丸梧子大,各另收,每服三十丸,赤痢甘草湯下黃連丸,白痢薑湯下茱萸丸,赤白痢各用十五丸,米湯下。此乃《浙西河山純老方》,救人甚效。
勝金丸〈普濟方〉
編輯治久痢不止
當歸二兩 吳茱萸一兩,同炒香,去茱茰不用
右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
返魂丹〈集簡方〉
編輯治五色諸痢
零陵香草去根,以鹽酒浸半月,炒乾,每兩入「廣木香 一錢半。」
右為末,裡急腹痛者,用冷水服一錢半,通了三四次,用熱米湯服一錢,止痢。只忌生梨一味。
艾薑丸〈永類方〉
編輯治老小白痢
陳北艾四兩 乾薑炮,三兩
右為末,酢煮米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飲下,甚有奇效。
二靈散〈衛生家寶方〉
編輯治「赤白雜痢」 困重者。
益母草日乾 陳鹽梅燒存性,等分
右為末,每服三錢。白痢乾薑湯,赤痢甘草湯下。
莨菪丸〈聖惠方〉
編輯治「久痢不止,變種種痢,兼脫肛。」
莨菪子一升,淘去浮者,煮令芽出,曬乾,炒黃黑色 青州棗一升,去皮核
右用釅酢二升,同煮搗膏,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米飲下。
獨聖丸
編輯治久痢赤白
川烏頭一箇,炭火燒,煙盡取出,地上盞蓋良久。
右研末,酒化蠟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赤痢,黃連、甘草、黑豆煎湯,放冷吞下;白痢,甘草、黑豆煎湯冷吞。如瀉及肚痛,以水吞下,並空心服之。忌熱物。
退陰散
編輯治「下痢欬逆,脈沉陰寒者。」
川烏頭 乾薑等分。
右切炒放冷為散。每服一錢,水一盞,鹽一撮,煎取半盞,溫服,得汗解。
百歲丸〈寶鑑〉
編輯治一切惡痢及休息痢
漏藍子一箇,大者 阿膠炒珠 木香 黃連 鸎粟殼各半兩,俱炒焦存性 乳香少許
右為末,糊丸梧子大,每一歲一丸,米飲下。
青六丸〈丹溪〉
編輯治濕熱泄痢
滑石六兩 甘草一錢, 炒紅麴五錢
右為末,蒸餅和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湯下,日三服。
戊己丸〈局方〉
編輯治「脾胃受濕,下痢赤白,腹痛,米穀不化。」
吳茱萸、 黃連、 白芍藥各一兩
右同炒為末,蒸餅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飲下。
二色丸〈筆峰雜興〉
編輯治痢及水泄腸風
吳茱萸、 黃連各二兩,同炒香。
右各自為末,以百草霜末二兩同黃連作丸,以白芍藥末二兩同茱萸作丸,各用飯丸梧子大,各收每服五十丸。赤痢烏梅湯下「連霜丸」 ,白痢米飲下「茱芍丸」 ,赤白痢各半服之。
調氣飲〈仲景〉
編輯治「赤白痢,小腹痛不可忍,下重,或面青手足俱變者。」
黃蠟三錢, 阿膠三錢。
右同鎔化,入黃連末五錢攪勻,分三次熱服,神效。
膠蠟湯〈千金方〉
編輯治熱痢,及婦人產後下血。
蠟二碁子大 阿膠炒珠,三錢 當歸二錢半 黃連三錢 黃蘗一錢 陳廩米半升
右,水三升,煮米至一升,去米入藥,煎至一鍾,溫服神效。
黑牛散〈李延壽方〉
編輯治赤白痢。禁口痢及泄瀉。
《黑牛兒》即蜣螂,一名《鐵甲將軍》。
右燒研,每服五分或一錢,燒酒調服。小兒以黃酒服,立效。
黃連阿膠丸〈局方〉
編輯治「腸胃氣虛,冷熱不調,下痢赤白,裡急後重,腹痛,小便不利。」
阿膠炒過,水化成膏,一兩 黃連三兩 茯苓二兩
右為末,搗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粟米湯下,日三。
苦參橘皮丸〈千金方下同〉
編輯治熱毒痢
苦參、 橘皮、 獨活、 阿膠、 藍青、 黃連。
《鬼臼》。〈一作鬼箭羽〉 黃蘗、 甘草。
右九味,等分,為末,以蜜烊膠和,併手丸之如梧子,候乾飲服十丸,日三,後稍加。卒下注痢者,大良。
又方
編輯治諸熱毒。下黃汁。赤如爛血。滯如魚腦。腹痛壯熱。
黃蘗 黃芩 升麻 石榴皮各六分, 白頭翁 寄生 當歸 牡蠣 犀角 甘草各一兩
黃連二兩, 艾葉二分。
右十二味,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龍骨丸
編輯治下血痢腹痛
龍骨 龍膽 羚羊角 當歸 附子 乾薑 黃連各三十銖 赤石脂 礬石各一兩半
犀角 甘草 熟艾各十八銖
右十二味,為末,蜜和丸如小豆。先食服十五丸,日三,加至二十丸。
又方
編輯治前證
黃連五合, 蜀椒一兩, 牛角䚡, 當歸, 龍骨, 乾薑, 熟艾各三兩, 附子, 黃蘗, 赤石脂, 芎藭, 阿膠, 厚朴, 甘草, 橘皮, 石榴皮, 芍藥各二兩, 大棗二十枚, 升麻一兩半
右十九味,㕮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四升,去滓,內牛角䚡末、阿膠消,以綿絞去滓。分七服,日四夜三。《千金翼》無橘皮。
又方
編輯治血痢
蒲黃三合 地黃 桑耳 甘草 芒硝 茯苓 人參 柏葉 阿膠炒 艾葉 生薑各二兩 禹餘糧 黃連各一兩 赤石脂五分
右十四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五服,溫服神效。
又方
編輯治下雜血
乾藍, 犀角, 地榆各一兩, 蜜二合
右四味,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去滓,下蜜煎取五合,分三服。此治熱毒蠱妙。
又方
編輯治熱毒下黑血。五內絞切痛。日夜百行。氣絕欲死。
黃連一升 龍骨 白朮各二兩 阿膠 乾薑 當歸 赤石脂各三兩 附子一兩
右八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分五服。余以貞觀三年七月十二日忽得此熱毒痢,至十五日命將欲絕處,《此方》藥入口即定。
白頭翁湯
編輯治「赤滯下血,連月不瘥。」
白頭翁 厚朴 阿膠 黃連 秦皮 附子 黃蘗 茯苓 芍藥各二兩 乾薑 當歸
甘草, 赤石脂, 龍骨各三兩, 大棗三十枚, 粳米一升
右十六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米令熟,出米內藥,煮取三升,分四服。
又方
編輯治下痢絞痛。腸滑不可瘥。
黃連六兩, 阿膠 鼠尾草 當歸 乾薑各三兩
右五味,㕮咀,若大冷白多,以清酒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若熱及不痛者,去乾薑、當歸,以水煮之。
茯苓湯
編輯治「困下空竭欲死。滯下膿血。日數十行。羸毒垂死。」 老少並宜服。
茯苓 黃蘗 黃連 龍骨 人參 乾薑 桂 黃芩 芍藥 當歸 梔子炒 甘草生,各半兩 赤石脂一兩 大棗十二枚
右十四味,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不瘥,滿三劑。此方主風虛冷痢最佳。
溫脾湯
編輯治「久下赤白。連年不止。及霍亂脾胃冷實不消。」
人參 甘草 乾薑各二兩 附子一枚,大者 大黃四兩
右五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臨熟下大黃,與後「溫脾湯」 小異。須大轉瀉者,當用此方,神效。
黃連湯
編輯治赤白痢
黃連, 黃蘗 乾薑、 石榴皮、 阿膠各三兩 當歸 甘草各一兩
右七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女萎圓
編輯一名「雲實丸。」 治熱病時氣。下赤白痢。遂成𧏾。
女萎、 藜蘆各三分, 烏頭、 桂心各四分。
黃連、 雲實各二分 代赭一分。
右七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服二丸,大下痢,「宿勿食,清旦以冷水服之。勿飲食,至日中,過後乃飲食。若得藥力,明旦更服如前。亦可長服,虛羸晝夜百。」
行膿血亦瘥
聖湯
編輯治下赤白痢。大孔蟲生。悉皆瘥。
鼠尾草二兩 豉一升 梔子仁 生薑各六兩 桃皮一握
右五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一本》「單用桃皮,以酒煮服之。」
溫脾湯
編輯治積久冷熱白赤痢
大黃, 桂心各三兩, 附子, 乾薑, 人參各二兩
右五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健脾圓
編輯治「虛勞羸瘦,身體重,脾胃冷,飲食不消,雷鳴腹脹,泄痢不止。」
鍾乳粉三兩, 赤石脂、 麴, 大麥糵、 當歸、 黃連, 人參、 細莘, 龍骨、 乾薑、 白茯苓、 石斛、 桂心各三兩 附子一兩, 蜀椒六兩
右十五味,為末,蜜丸梧子大。酒服十丸,日三,加至三十丸,弱者飲服。通治男女,《集驗》無細莘、龍骨。
增損健脾圓
編輯治「丈夫虛勞,五臟六腑傷敗受冷,初作滯下,久則變五色,赤黑如爛,腸極臭穢者。」
鍾乳粉、 赤石脂三兩, 礜石〈一作礬石〉 五味子 乾薑 蓯蓉 桂心 石斛 石榴皮 澤瀉 遠志 寄生 柏子仁 人參 天雄 當歸 牡蠣 龍骨 白頭翁 甘草各二兩
右二十味,為末,蜜丸。酒服二十丸,日三,加至四十丸。此二方止痢神驗。
駐車圓
編輯治「大冷洞痢,腸滑,下赤白如魚腦,日夜無節度,腹痛不可忍者。」
黃連六兩, 乾薑二兩, 當歸, 阿膠各三兩
右四味,為末,以大酢八合,烊膠和之,井手丸如大豆許,候乾。「大人飲服三十丸,小兒百日以還三丸,期年者五丸。餘以意加減,日三服。」
大桃花湯
編輯治冷白滯痢腹痛
赤石脂, 乾薑, 當歸, 龍骨、 牡蠣各三兩, 附子二兩, 白朮一升, 人參一兩半, 甘草, 芍藥各一兩
右十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朮,取九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分三服。脹者加厚朴三兩,嘔者加橘皮三兩。
又方
編輯治前證
龍骨六兩, 厚朴、 當歸各三兩, 赤石脂五兩
右四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熱加白頭翁二兩半,牡蠣三兩。
附子湯
編輯治「暴下。積日不住。及久痢。」
附子一枚, 石榴皮一具, 阿膠二兩, 龍骨, 甘草, 芍藥, 乾薑, 黃連各一兩, 黃芩半兩, 粳米三合
右十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馬藺子圓
編輯治積冷痢下白膿
馬藺子一升,熟熬 乾薑 甘草各二兩半
神麴炒 麥糵、 阿膠各五兩 黃連三兩 蜀椒五合 附子二兩
右九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日二,以知為度。或作散,酒調服方寸匕亦佳。
倉米湯
編輯治「小腹冷氣積聚。結成冷痢,日夜三四十行。」
倉粳米半升,淨淘漉乾 薤白一握,去青切細 羊脂一升,熬 香豉三升,以水一斗,煎取五升,澄清
右四味,先以羊脂煎薤白令黃,並米內豉汁中,煎取四升,旦空腹溫服一升,如行十里許,更進一升,得快利止。若利不止,更服如前,利後進粳米粥豉,若復作,更服一劑,永瘥。
疳痢方
編輯治疳濕下黑。醫不能治垂死者。
「熏黃」, 硃砂, 青黛, 石鹽, 莨菪子, 丁香, 麝香, 礬石, 鐵衣, 乾薑, 破故靴底灰。
梔子、 細莘。 《乾蝦蟆》。〈五月五日〉 土瓜根、 芥子、 蜀椒、 葶藶、 菖蒲各等分。
右十九味,治下篩,以竹筒吹杏仁大,著大孔中,所有患疳瘡上悉傅之。其丁香、麝香,別研擣,著藥中合之。一方有寒石、泔淀、救月木、楸葉,為二十二味,若大者用灌。方如左:
灌方
編輯右四味,治下篩,合和,以鹽三合,蜀椒三合,豉二合,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內四味散合和,分作二分,灌大孔,旦一灌,酉一灌之。凡久下一月不瘥成疳,候大孔必寬者,以此主之。
又方
編輯治疳濕久下痢赤白。百療不瘥者。
兔頭骨灰、 蛇頭灰、 《菥蓂子》灰、 《故緋灰》
葶藶子。 狸骨。〈一作狐骨〉 蜣螂 《百草》。〈五月五日敢者〉 倒掛草」 「青黛」 「晚蠶蛾」 青礬 丁香 黃礬 「牀中桄木」 麝香 苦參 乾薑 黃蘗 角蒿 「硃砂」 《印成》「《鹽 救月木》 桂心 鐵衣 芒硝 蝦蟆 《蠍蟲屎》 荏子各等分
右二十九味,治下篩,以筒子內下部,吹著,日一二度,妙。
又方
編輯治疳濕不能食。身重。心熱腳冷。百節疼痛。
黃芩、 芍藥、 苦參、 甘草、 當歸、 蜀椒。
青黛、 《甘松》。〈一作泔淀〉 熏黃 豉各二兩, 鹽一合, 東引桃根 蔥白各一握, 麝香半分, 豬膽二枚
右十五味,㕮咀,以水一斗八升,煮取「四升,分為二分,一度灌一分,湯如入體,然後著麝香、豬膽一枚即灌。灌了作蔥豉粥食之,後日更將一分如前灌之。七日忌生冷毒物等,但是油膩醬乳酢,三十日忌之,大佳。」
又祕方
編輯治疳蝕人諸處。但是赤血痢。久不瘥。立著即瘥。
人屎灰。〈一作人髮灰〉 金銀土堝各五兩 麝香一分, 銀末小豆許 乾蝦蟆五月五日收一枚,燒灰研
右五味,治下篩,傅瘡上即瘥。三七日忌如前。痢者吹下部。
又方
編輯治疳痢不止
苦參、 甘草、 熏黃各二兩, 豉一升五合
蔥白五莖, 《蜀椒》三十粒。
右六味,以苦參等三物,各擣下篩,以水五升,煮蔥白、豉、椒,取三升,以三指撮苦參末等各一撮,內汁中,冷暖如人體,先飲少許豉汁,食一口飯,乃側臥,徐徐灌之,訖,多時臥不出為佳,大急乃出之於淨地,當有疳蝕蟲,如白馬尾狀,頭黑,是其效也。其重者肛大難瘥,當取「桃枝綿裹頭,用前件汁,適寒溫烙之,須近脊以」 上三十度烙之乃瘥。神驗。
又方
編輯《崔氏》云:「晉代之地,多生疳,蝕人五臟,通見脊骨,下膿血,手足煩疼,四肢無力,夜臥煩躁不安,而失血色,肩髀疼,面及手足有浮氣,或下血乃死,以此方治之。」
雄黃 青葙各二兩 苦參三兩 礬石 雌黃 鐵衣 藜蘆各一兩 麝香三分,別研
右八味,治下篩,以竹筒內大孔中,酸棗許,吹內下部中,日一,不過三度。小兒以大豆許。此方極救死。
越桃散
編輯治下血及血痢
越桃。〈梔子也〉 槐花、 青州棗、 《乾薑》。
右等分,燒存性,為末,陳米飲調下二錢。
香豉湯
編輯治「下焦熱毒痢,魚腦雜痢,赤血,臍下小腹絞痛不可忍,欲痢不出。」
香豉、 《薤白》各一升 黃連、 黃蘗、 白朮
茜根各三兩, 梔子、 黃芩、 地榆各四兩。
右九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黃芩芍藥湯〈河間下同〉
編輯治「泄痢腹痛,或後重身熱,久而不愈,脈洪疾者,及下痢膿血稠黏。」
黃芩、 芍藥各一兩, 甘草五錢。
右為粗末,每服半兩,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濾清溫服無時。如痛,則加桂少許。
大黃湯
編輯治「泄痢久不愈,膿血稠黏,裡急後重,日夜無度,久不愈者。」
大黃一兩。
右細剉,好酒二大盞,同浸半日許,同煎至一盞半,去大黃,將酒分為二服,頓服之。痢止,止一服。如未止,再服,以利為度,服芍藥湯以和之,痢止,再服黃芩湯和之,以徹其毒也。
芍藥湯
編輯行血調氣
芍藥一兩 當歸 黃連、 黃芩各五錢。 檳榔 木香 甘草炙,各二錢。 大黃三錢 官桂一錢半
右㕮咀,每服半兩,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後溫清服。如血痢,則漸加大黃。「如汗後臟毒,加黃蘗半兩,依前服。」
白朮黃芪湯
編輯服前藥痢雖已除,猶宜此藥和之。
白朮一兩, 黃芪七錢, 甘草三錢。
右㕮咀,勻作三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清服之。一本有黃芩無黃芪,名白朮黃芩湯。
導氣湯
編輯治「下痢膿血,裡急後重,日夜無度。」
芍藥一兩, 當歸五錢, 大黃、 黃芩各二錢半, 黃連、 木香、 檳榔各一錢。
右為末,每服三五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如未止再服,不後重則止。
地榆芍藥湯
編輯治瀉痢膿血,乃至脫肛。
蒼朮一兩, 地榆二兩, 卷柏, 芍藥各三兩
右㕮咀,每服一兩,水一大盞半,煎至一半,溫服,病退止藥。
益元散
編輯治身熱腸癖,下痢赤白。孕婦不宜服,滑胎也。
桂府膩白滑石六兩 甘草炙,一兩
右為末,每服三錢,蜜少許,溫水調下,無蜜亦得,日三服。欲冷飲者,新汲水調下。
元青丸
編輯治下痢勢惡,頻併窘痛,或久不愈,諸藥不能止,須可下之,以開除濕熱痞悶積滯,而使氣液宣行者,宜以逐之。兼宣利積熱,酒食積,黃瘦中滿,水腫腹脹,兼療小兒驚疳積熱乳癖諸證。唯泄瀉者勿服。
黃連 黃蘗 大黃 甘遂 芫花酢,拌炒。
大戟各半兩 牽牛四兩,取末,二兩 輕粉二錢 青黛一兩
右為末,水丸小豆大。初服十丸,每服加十丸,空腹日午臨臥三服,以快利為度。後常服十五二十丸,數日後得食。久病未痊除者,再加取利,利後卻常服,以意消息,病去為度,後隨證止之。小兒丸如黍米或麻子大,退驚疳。熱積。不下者,須常服十丸。
阿膠梅連丸
編輯治「下痢,無問久新,赤白青黑疼痛諸證。」
金井阿膠淨草灰炒透明白,別研,粗者再炒研細 烏梅肉去核炒 黃蘗剉炒 黃連 當歸焙 赤芍藥 乾薑炮 赤茯苓半兩,各等分
右為末,入阿膠研勻,水丸桐子大,溫米飲下十丸,食前兼夜五六服。小兒丸如菉豆大。忌油膩脂肥諸物也。
牛黃神金丸
編輯治「大人小兒嘔吐瀉痢,無問久新、赤白諸色,或渴或不渴,小便澀或不澀,並小兒驚疳積熱,痃癖堅積,腹滿鞕痛,發作往來,亦能寬膈消食。」
輕粉 粉霜 硇砂各別研 雄黃研 硃砂 信砒 巴豆去皮,各一錢 黃丹 蠟各三錢
右先研「粉霜,次旋入硇砂,研細,下雄黃、硃砂、信砒再研,下丹粉研勻;別研巴豆爛為油,與前藥研勻,火上炙蠟軟,入藥勻搓作劑,旋丸小豆大,新水下一丸。小兒黍米麻子大。」 或止吐瀉痢疾,調桂苓甘露飲,或益元散亦得。
芍藥蘗皮丸
編輯治一切蝕惡痢,頻年窘痛,無問膿血。並宜服之。
芍藥、 黃蘗各一兩 當歸 黃連各半兩
右為末,水丸如小豆大,溫水下三四十丸,無時,兼夜五六服。忌油膩脂肥發熱等物。
杏仁丸
編輯治一切赤白瀉痢,腹痛,裡急後重者。
杏仁 巴豆各四十九箇,去皮
右以藥同燒存性,研細如泥,用蠟鎔和,旋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二丸,煎大黃湯間,日一服。
痢方〈千金方〉
編輯治久寒宿疾。胸腹中痛。短氣。時滯下痢。
當歸, 桂心各三兩, 乾薑四兩, 附子一兩
右四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三服,日三。《范汪》無附子,用甘草二兩。雲「虛冷激痛者,加黃芪、芍藥各二兩。」
閘板丹〈醫鑑〉
編輯治痢初起,以此丹推蕩其邪毒。
黃丹水飛 黃蠟各一兩 乳香 沒藥各一錢 杏仁八箇,去皮尖 巴豆八箇,去油
右五味為末,將黃蠟鎔化後,將藥末同蠟拌勻,攪冷成塊。每服一丸如黃豆大,空心服。紅痢,冷甘草湯下;白痢,冷乾薑湯下;水瀉,冷米湯下。
升陽去熱和血湯〈東垣下同〉
編輯治腸澼下血,另作一派,其血唧出有力而遠射,四散如篩,腸中血下行,腹中大作痛,乃陽明氣衝熱毒所作也,當升陽去濕熱,和血脈,是其治也。
橘皮二分, 熟地黃、 當歸身、 蒼朮、 秦艽肉桂各三分, 生地黃、 丹皮、 生甘草各五分, 炙甘草、 黃芪各一錢, 升麻七分 芍藥一錢半
右㕮咀,都作一服,水四盞,煎至一盞,去柤,空心稍熱服,立效。
涼血地黃湯
編輯治腸澼,血穀與血另作一派,如唧桶湧出。
黃蘗去皮,剉炒 知母剉炒,各一錢 槐子炒 青皮不去皮穰 熟地黃 當歸各五分
右件㕮咀,都作一服,水一盞,煎七分,去柤溫服。
白朮安胃散
編輯治「一切瀉痢,無問膿血相雜,裡急窘痛,日夜無度。」
五味子 烏梅肉炒乾,各五錢 車前子 茯苓 白朮各一兩 米殼三兩,去頂蔕穰酢煮一宿,炒乾
右為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查,空心溫服。
聖餅子
編輯治「瀉痢赤白,臍腹撮痛,久不愈者。」
黃丹二錢, 定粉、 舶上硫黃、 密陀僧各三錢, 輕粉少許
右細剉為末,入白麪四錢匕,滴水和如指尖大,捻作餅子,陰乾,食前溫漿水磨服之,大便黑色為效。
當歸和血散
編輯治腸澼下血,濕毒下血。
川芎四分, 青皮、 槐花、 荊芥穗、 熟地黃、 白朮各六分, 當歸身、 升麻各一錢。
右件為細末。每服二三錢,清米飲湯調下,食前。
訶黎勒丸
編輯治「休息痢,晝夜無度,腥臭不可近,臍腹撮痛,諸藥不效。」
訶子肉五錢, 《椿根白皮》一兩, 母丁香三十箇。
右為細末,酢麪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陳米飯湯入酢少許,五更送下,三日三服效。
訶子皮散
編輯治寒滑痢下赤白
米殼去蔕萼,蜜炒 橘皮各五分 乾薑炮,六分 訶子煨,去核,七分
右為細末,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和柤,空心熱服。
益智和中湯
編輯治「腸澼下血,或血色紫黑,腹中痛,腹皮惡寒,右手關脈弦,按之無力,而喜熱物,熨之內寒明矣。」
肉桂一分, 桂枝四分, 牡丹皮、 柴胡、 葛根、 益智仁、 半夏各五分, 歸身、 炙甘草、 黃芪、 升麻各一錢, 白芍藥一錢五分, 乾薑少許。
右為粗末,都作一服,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柤,食後溫服。
槐花散
編輯一名「當歸活血湯。」 治腸澼濕毒下血。
川芎四分, 槐花、 青皮、 荊芥穗、 熟地黃、 白朮各六分, 當歸身、 升麻各一錢。
右為細末,每服三錢,米飲湯調下,食前。忌酒濕麪生冷硬物。
茯苓湯
編輯治「因傷冷飯,水泄,日夜走十行,變作白痢,次日其痢赤白,腹中㽲痛,減食熱躁,四肢沉困無力。」
澤瀉一錢, 黃芩生,三分, 當歸身四分, 肉桂、 炙甘草各五分, 豬苓、 茯苓各六分, 蒼朮、 生薑、 升麻、 柴胡各二錢, 芍藥一錢半。
右㕮咀,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每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柤稍熱,食前服之。
黑圓子〈濟生方下同〉
編輯治脾胃怯弱,飲食過傷,留滯不化,遂成滯下,宜速進此藥推導,更須斟酌受病深淺,增損圓數,還當逐盡積滯方佳,卻徐徐補養之。
烏梅七個 百草霜三錢 杏仁去皮尖,三七枚 巴豆去殼井油二枚 半夏湯泡七次,九枚
縮砂仁三、七枚。
右為細末和勻,用薄糊為圓,如黍米大,每服十五圓,加至二十圓,用熟水送薑湯亦得。更看虛實增損圓數。或因食生冷魚膾得病,用治中湯送下亦可。恐此藥倉卒不能辦,止用《局方》「感應圓」 ,少加巴豆為圓,服之亦佳。
烏梅圓
編輯治「熱留腸胃,下痢純血,臍腹疼痛,或先經下痢未斷,服熱藥蘊毒伏熱,滲成血痢,皆治之。」
烏梅肉二兩 黃連去鬚,三兩 當歸去蘆
枳殼去穰,麩炒,各一兩
右為細末,酢糊為圓,如梧子大。每服七十圓,空心食前米飲送下。
當歸圓
編輯治冷留腸胃,下痢純白,腹痛不止。
當歸去蘆,酒洗 芍藥 附子炮,去皮臍 白朮乾薑炮 厚朴薑製炒 阿膠蛤粉炒,各一兩 烏梅肉二兩
右為細末,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圓,空心用米飲送下。
香茸圓
編輯治下痢危困
麝香半錢,別研,臨時入 鹿茸,燎去皮毛,酥炙,一兩
右鹿茸為細末,方入麝香,以燈心煮棗肉為圓,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圓,空心食前用米飲送下。若每料添滴乳香半兩,尤有效。
茜根圓
編輯治一切毒痢及蠱注痢,血下如雞肝,心煩腹痛。
茜根洗 升麻 犀角鎊 地榆洗 白芍藥 當歸去蘆洗 黃連去鬚 枳殼去瓤,麩炒
右等分為細末,酢煮米糊為圓,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圓,空心食前米飲送下。
木香檳榔丸
編輯治痢
木香 檳榔 青皮 陳皮 廣白朮 枳殼 黃連 黃蘗 大黃各半兩, 醜末 香附各二兩
右為末,水丸梧桐子大,每五六十丸,溫水下,量虛實與之。《紺珠》多三稜、黃芩、當歸,分兩不同。
調胃承氣湯
編輯治積滯成痢
芒硝半斤 甘草炙,二兩 大黃四兩,去皮,酒洗
右剉,每服臨期斟酌多少,先煮二味熟,去查,下硝,上火煮二三沸,頓服之。
和中丸
編輯治前證
白朮二兩四錢, 厚朴二兩, 陳皮一兩六錢, 半夏炮,一兩, 檳榔、 枳實各五錢, 甘草四錢, 木香二錢。
右用生薑自然汁浸蒸餅為丸,每三十丸,食遠溫水下。
水煮木香膏
編輯治「脾胃受濕,臟腑滑泄,腹中疼痛,日夜無度,腸鳴水聲,不思飲食,每欲痢時,裡急後重,或下赤白,或便膿血,並皆治之。」
粟米殼蜜水浸濕炒黃,六兩 乳香研 肉豆蔻 砂仁各一兩半 當歸 白芍藥 木香 丁香 訶子皮 藿香 黃連 厚朴薑汁製 甘草炙 青皮 陳皮各一兩 乾薑炮 枳實麩炒,各半兩
右十七味,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水一棗一枚,擘開,煎至七分,和柤稍熱,食前服。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