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315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三百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三百十五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三百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三百十五卷目錄

 醫部彙考二百九十五

  癲狂門一

  黃帝素問通評虛實論 奇病論 脈要精微論 陽明脈解篇 厥論 氣交變

  大論 五常政大論 宣明五氣論 陰陽類論 生氣通天論 至真要大論 脈解篇

  氣厥論 調經論 病能論

  靈樞經邪氣臟腑病形篇 本神篇 經脈篇 癲狂篇

  扁鵲難經辨狂癲證

  張機金匱要略

  華佗中藏經癲狂

  王叔和脈訣狂妄之脈

  孫思邈千金方癲狂證治

  朱肱活人書傷寒發狂

  劉完素六書狂越 罵詈

  成無己明理論傷寒發狂

  李杲十書狂言譫語鄭聲辨

  朱震亨心法癲狂 活套

  虞摶醫學正傳論癲狂 脈法

  戴思恭證治要訣癲狂 心風

  樓英醫學綱目狂癲辨論

  李梴醫學入門癲屬喜怒無常 狂屬膏粱積熱 重陰者癲重陽者狂 治

  法 傷寒發狂 如狂

  徐春甫古今醫統癲狂有同異之分 癲癇辨混同之誤 治法當分 心

  風證治 貴賤係難易

  王肯堂證治準繩總論

藝術典第三百十五卷

醫部彙考二百九十五

編輯

癲狂門一

編輯

《黃帝素問》

編輯

《通評虛實論》

編輯

帝曰:癲疾何如?岐伯曰:「脈搏大滑,久自已;脈小堅急, 死不治。」帝曰:癲疾之脈,虛實何如?岐伯曰:虛則可治, 實則死。

脈搏大者,氣盛於外;小堅急者,氣泄於下。

《奇病論》

編輯

帝曰:人生而有病癲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岐伯 曰:「病名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時其母有所大驚, 氣上而不下,精氣並居,故令子發為癲疾也。」

有所大驚,則氣暴上而不下。夫精以養胎,而精氣並居,母受驚而氣上,則子之精氣亦逆,故令子發為癲疾也。

《脈要精微論》

編輯

衣被不斂,言語善惡,不避親疏者,此神明之亂也。

「《語》言善惡,不避親疏」者,神亂而譫語也。

《陽明脈解篇》

編輯

帝曰:「陽明病甚,則棄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數 日,踰垣上屋,所上之處,皆非其素所能也,病反能者 何也?」岐伯曰:四肢者,諸陽之本也,陽盛則四肢實,實 則能登高也。

四肢為諸陽之本。陽盛則四肢實。實則能登高矣。蓋陽盛則升。四旁俱盛。故能升高。

帝曰:其棄衣而走者何也?岐伯曰:「熱盛於身,故棄衣 欲走也。」

陽明之氣主肌肉。故熱盛於身。身熱故棄衣而走也。蓋熱在外。故不欲衣。

帝曰:「其妄言罵詈,不避親疏而歌者,何也?」岐伯曰:「陽 盛則使人妄言罵詈,不避親疏,而不欲食,不欲食,故 妄走也。」

胃絡上通於心,陽盛則心神昏亂,故使人妄言罵詈,不避親疏。如熱盛於胃,則不欲食,不欲食故妄走,蓋四肢稟氣於胃故也。

《厥論》

編輯

陽明之厥,則癲疾欲走呼,腹滿不得臥,面赤而熱,妄 見而妄言。

癲狂走呼,妄言妄見,陽明之脈病也。經氣厥逆,故腹滿;胃不和,故不得臥。陽明乃燥熱之經,其經氣上出於面,故面赤而熱。

《氣交變大論》

編輯

歲火太過,上臨少陰,少陽病反譫妄狂越。

上臨少陰。少陽火氣更甚。譫妄狂越。熱極也。

《五常政大論》

編輯

赫曦之紀,其病笑狂妄。

心氣實,則笑不休,狂妄,皆火熱之為病也。

《宣明五氣論》

編輯

邪入於陽則狂,搏陽則為癲疾。

《陰陽類論》

編輯

二陰二陽皆交,至病在腎,罵詈妄行,癲疾為狂。

「皆交至」者。二陰二陽之經氣。交並而上至於陽明。病在腎者。謂腎氣病而精液少。其虛氣反上奔

考證

也。病氣傳於陽明,是以罵詈妄行,癲疾為狂。

《生氣通天論》

編輯

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陰不勝其 陽。則脈流薄疾,並乃狂。

陽盛則狂。陽盛而自為病。故曰「並乃狂。」

《至真要大論》

編輯

「諸躁狂越」,皆屬於火。

火者,少陽包絡之相火也。

《脈解篇》

編輯

《太陽》所謂甚則狂巔疾者,陽盡在上而陰氣從下,下 虛上實,故狂巔疾也。

狂巔疾者,乃陽氣盡甚於上,而陰氣從之於下,不得與陽氣相和,下虛上實,故使狂巔疾也。

《陽明》所謂病至則欲乘高而歌,棄衣而走者,陰陽復 爭而外並於陽,故使之棄衣而走也。

「陰陽復爭」者,謂陰陽之氣,上下相薄,而復交爭於外內也。陰陽之氣,外並於陽,則陽盛而為病矣。陽盛故使之乘高而歌,棄衣而走也。

《氣厥論》

編輯

肝移寒於心,狂鬲中。

肝為陽臟,而木火主氣,陽並於陽,故狂。心居膈上,肝處膈下,母子之氣,上下相通,肝邪上移於心,留於心下,故為「鬲中。」

《調經論》

編輯

血並於陰,氣並於陽,故為驚狂。

血並於陰,則陰盛而血實。心主血脈,故陰盛則驚。氣並於陽,則陽盛而氣實。陽盛則發狂也。

《病能論》

編輯

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岐伯曰:「生於陽也。」帝曰: 「陽何以使人狂?」岐伯曰:「陽氣者,因暴折而難決,故善 怒也,病名曰陽厥。」帝曰:「何以治之?」岐伯曰:「陽明者常 動,巨陽少陽不動,不動而動大疾,此其候也。」帝曰:「治 之奈何?」岐伯曰:「奪其食即已。夫食入於陰,長氣於陽, 故奪其食則已,使之服以生《鐵洛》為飲,生《鐵洛》者,下」 氣疾也。

「巨陽者,心之標陽,少陽者,肝之表氣,皆不動者也。夫陽明乃胃之悍氣,故獨動而不休,今不動之氣,反動而大疾,故使人怒狂。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濁氣歸心,淫精於脈;毛脈合精,行精於腑」,是食入於陰,而長氣於陽也。今肝心之氣上逆,以致巨陽少陽之動大疾,故奪其食,則陰氣衰而陽動息矣。

《靈樞經》

編輯

《邪氣臟腑病形篇》

編輯

肺脈急甚為癲疾。

肺主清金而畏寒,寒甚則為癲疾,所謂「重陰則癲」也。

腎脈急甚,為骨癲疾。

腎為陰臟而主骨,陰寒太甚,故為骨癲疾。

《本神篇》

編輯

肺喜樂無極則傷魄,魄傷則狂,狂者意不存人,皮革 焦,毛悴色夭,死於夏。

「喜樂」,心之情也。如喜樂無極則傷肺臟之魄,魄傷則狂。意者,心之發。蓋喜樂無極,則神亦憚散而不存矣。肺主皮毛,故人皮革焦。

《經脈篇》

編輯

胃足陽明之脈是動,則病灑灑振寒,善呻數欠,顏黑。 病至則惡人與火,聞木聲則惕然而驚,心欲動,獨閉 戶塞牖而處,甚則欲上高而歌,棄衣而走,賁響腹脹, 是為骭厥。

陽明者午也,陰氣加之,故灑灑振寒。善呻者,陽氣鬱而欲伸出之;數欠者,陽欲引而上也。顏黑者,陰氣加於上也。病至者,病氣而至於經脈也。陽明之脈病,則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胃絡上通於心,故心欲動。陰陽相薄,故欲獨閉戶牖而居。陽盛則四肢實,實則登高而歌。熱盛於身,故棄衣而走。陽明之脈下鬲屬胃絡脾。故賁響腹脹。

膀胱足太陽之脈。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瘧狂。請幫助識別此字。疾。

「陽氣者,柔則養筋」,故是主筋所生之病,則為痔。《經絡》沉以內薄,則為瘧。厥逆於下,則為癲為狂。

《癲狂篇》

編輯

目眥外決於面者為「銳眥」;在內近鼻者為「內眥,上為 外眥,下為內眥。」

「太陰之氣,主約束目外角為銳眥,內角為內眥」者,乃太陰之氣主乎外內之目眥也。「太陽為目上綱,陽明為目下綱,上為外眥,下為內眥」者,乃太陽陽明之氣主於上下之目眥也。

骨癲疾者,顑、齒諸腧、分肉皆滿而骨居,汗出煩悗,嘔 多沃沫,氣下泄,不治。

齒者骨之餘分,肉屬骨,是以骨癲疾者顑,齒諸分肉皆滿。「骨居」者,骨肉不相親也。汗出煩悗者,病在足少陰腎,而上及於手少陰心也。嘔多沃沫,太

陰陽明之氣上脫也。氣下泄。少陰之氣。下泄也。陰陽上下離脫。故為不治。

「癲疾」者,疾發如狂者,死不治。

「陰盛者癲,陽盛者狂。」《疾發》如狂者,陰陽之氣並傷,故死不治。

《扁鵲難經》

編輯

《辨狂癲證》

編輯

《二十難》曰:「重陽者狂,重陰者癲。脫陽者見鬼,脫陰者 目盲。」

《五十九難》曰:「狂癲之病,何以別之?然:狂疾之始發,少 臥而不饑,自高賢也,自辨智也,自倨貴也,妄笑好歌 樂,妄行不休是也。癲疾始發,意不樂,僵仆直視其脈 三部陰陽俱盛」是也。

《漢張機金匱要略》

編輯

《五臟篇》曰: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氣少也。血氣少者, 屬於心,心氣虛者,其人則畏,合目欲眠,夢遠行而精 神離散,魂魄妄行。陰氣衰者為癲,陽氣衰者為狂。 《痰飲篇》曰:「假令瘦人臍下有悸,吐涎沫而癲眩」,此水 也,五苓散主之。

《華佗中藏經》

編輯

癲狂

編輯

「病起於六腑者,陽之系也。陽之發也,或上或下,或內 或外,或反在其中,行之極也。有能歌笑者,有能悲泣 者,有能奔走者,有能呻吟者,有自委曲者,有自高賢 者,有寤而不寐者,有不能言而聲昧者,各各不同,皆 生於六腑也。」喜其通者,因以通之;喜其塞者,因以塞 之;喜其水者,以水濟之;喜其冰者,以冰助之。病者之 樂喜好勿違背。亦不可強抑之也。如此從隨。則十生 其十。百生其百。疾無不愈耳。

心風之狀,汗自出而好偃仰臥,不可轉側,語言狂妄 者生,宜於心俞灸之。若脣面青白黃黑赤,其色不定, 眼瞤動不休,心絕者,不可救,過五日即死矣。

《晉王叔和脈訣》

編輯

《狂妄之脈》

編輯

《心脈歌》曰:「三部俱數心家熱。舌上生瘡脣破裂。狂言 滿目見鬼神。飲水百杯終不歇。」

緊脈歌曰:「緊脈三關數又弦。上來風是正根源。忽然 狂語人驚怕。不遇良醫不得痊。」

《雜病生死歌》曰:「恍惚之病定癲狂,其脈實牢保安吉。 寸關尺部沉細時,如此未聞人救得。」

《唐孫思邈千金方》

編輯

《癲狂證治》

編輯

徐嗣伯曰:「余少承家業,頗習經方,《名醫要治》,備聞之 矣。自謂風眩多途,諸家未能必驗,至於此術,鄙意偏 所究也,少來用之,百無遺策。今年將衰暮,恐奄忽不 追,故顯明證論,以貽於後雲爾。夫風眩之病,起於心 氣不定,胸上畜實,故有高風面熱之所為也。痰熱相 感而動風,風心相亂則悶瞀,故謂之風眩。大人曰癲」, 小兒則為癇,其實則一,此方療治,萬無不愈,但恐證 候不審,或致差違,大都忌食十二屬肉,而賁豚為患, 發多氣急,氣急則死不可救,故此一湯是輕重之宜, 勿因此便謂非患。所治風眩湯散丸煎,凡有十方,凡 人初發,宜急與續命湯也。困急時但度灸穴,便火鍼 鍼之,無不瘥者。初得鍼竟,便灸最良,《灸法》次列於後。 「余業之以來三十餘年,所救活者數十百人,無不瘥 矣。後人能曉此方,幸勿參以餘術焉。」

凡諸百邪之病,源起多塗,其有種種形相示表癲邪 之端,而見其病,或有默默而不聲,或復多言而謾說, 或歌或哭,或吟或笑,或眠坐溝渠,噉食糞穢,或裸形 露體,或晝夜遊走,或嗔罵無度,或是蜚蟲精靈,手亂 目急,如斯種類,癲狂之人,今《鍼灸》與方藥並主之。凡 占風之家,亦以風為鬼斷。

風入陽經則狂,入陰經則癲。

夫歷節風,著人久不治者,令人骨節蹉跌,變成癲病, 不可不知。古今以來,無問貴賤,往往苦之,此是風之 毒害者也。治之雖有湯藥,而並不及松膏、松節酒。若 羈旅家貧,不可急辦者,宜服諸湯,猶勝不治,但於痛 處灸三七壯佳。

凡發狂則欲走,或自高賢稱神聖,皆須備諸火灸,乃 得永瘥耳。若或悲泣呻吟者,此為邪非狂,自依《邪方》 治之。邪入於陽,則為狂;邪入於陰,則為血痹;邪入於 陽,傳即為癲狂;邪入於陰,傳則為痛瘖;陽入於陰,病 靜;陰入於陽,病怒。

「心病煩悶少氣,大熱,熱上湯心,嘔欬吐逆,狂語,汗出 如珠,身體厥冷,其脈當浮,今反沉濡而滑,其色當赤, 而反黑者,此是水尅火,為大逆,十死不治。 言音喘急,短氣好唾,此為火尅金,陽擊陰,陰氣沉,陽 氣升,升則實,實則熱,熱則狂,狂則閉眼悸言,非常所 說,口赤而張,飲無時度,此熱傷肺,肺化為血,不治。若 而赤而鼻」不攲,可治也傷寒病無熱,但狂言煩躁不安,精彩言語不與人相 主當者,勿以火迫之,但以豬苓散一方寸匕服之,當 逼與新汲水一升若二升強飲之,令以指刺喉中吐 之,病隨手愈。若不能吐者,勿強與水,水停則結心下 也,當更以餘藥吐之。

《宋朱肱活人書》

編輯

傷寒發狂

編輯

此名陽毒也。傷寒病,若陽氣獨盛,陰氣暴絕,必發躁, 狂走妄言,面赤咽痛,身斑斑若錦文,或下利赤黃,脈 洪實,或滑促,宜用酸苦之藥,令陰氣復而大汗解矣。 葶藶苦酒湯、陽毒升麻湯、大黃散、梔子仁湯、黑奴丸, 可選而用之。太陽病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硬滿, 下血乃愈。

發狂有二證:「陽毒發狂,畜血如狂,其外證與脈皆不 同。病人煩躁狂走妄言,面赤咽痛,脈實潮熱,獨語,如 見鬼狀,此陽毒也。病人無表證,不發寒熱,脣燥,但欲 漱水,不欲入咽,其脈微而沉,小腹鞕滿,小便反利,大 便必黑,身黃發狂,此血證諦也。」大抵傷寒當汗不汗, 熱畜在裡,熱化為血,其人喜忘而如狂,血上逆則喜 忘,血下畜則內爭,甚者抵當湯、抵當丸,輕者桃仁承 氣湯、犀角地黃湯,須取盡黑物為效。又有火邪發驚 狂者,醫以火於臥牀下,或周身用火迫劫汗出,或熨 而成火邪,其人亡陽,煩躁驚狂,臥起不安,「桂枝去芍 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主之。

《金劉完素六書》

編輯

狂越

編輯

狂者,狂亂而無正定。越者,乖越禮法而失常也。夫外 清而內濁,動亂參差,火之體;靜順清朗,準則信平,水 之體。由是腎水主志,而水火相反,故心火旺則腎水 衰,乃失志而狂越。或雲重陽者狂,重陰者癲,則《素問》 之說不同也。經注曰:多喜為癲,多怒為狂。然喜為心 志,故心熱甚則多喜而為癲。怒為肝志,火實制金,不 能平木,故肝實則多怒而為狂,況五志所發皆為熱, 故狂者五志間發,但怒多爾。凡熱於中,則多於陽明 胃經。《經》曰:「陽明之厥,則癲疾欲走,腹滿不得臥,面赤 而熱,妄言。」又曰:「陽明病灑灑振寒,善伸數欠,或惡人 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心欲動,獨閉戶牖而處,欲 上高而歌,棄衣而走,賁響腹脹,罵詈不避親疏。又《經》 曰:『熱中消中,皆富貴人也,今禁膏粱,是不合其心;禁 芳草石藥,是病不愈。願聞其說』。」岐伯曰:「芳草之氣美, 石藥之氣悍,二者其氣急疾堅勁,故非性緩心和人, 不可服此二者。夫熱氣慓悍,藥氣亦然,二者相遇,恐 內傷脾。蓋服膏粱芳草石藥,則熱氣堅勁疾利,而為 熱中、消中,發為癲狂」之疾。夫豈癲。為重陰者歟。

罵詈

編輯

言為心之聲也,罵詈,言之惡也。夫水數一,道近而善; 火數二,道遠而惡。水者,內清明而外不彰,器之方員, 物之氣味,五臭五色,從而不違,靜順信平,潤下而善 利萬物,滌洗濁穢以清淨,故上善若水。水火相反,則 下愚如火也。火者,外明耀而內煩濁,燔焫萬物,為赤 為熱,為苦為焦,以從其已。躁亂參差,炎上而烈害萬 物,熏燎鮮明,以為昏昧。水生於金,而復潤母燥,火生 於木,而反害母形。故《易》曰:「潤萬物者,莫過乎水。」又言: 「離火為戈兵,故火上有水,制之則為既濟。水在火下, 不能制火為未濟也。」是知水善火惡。而今病陽盛陰 虛,則水弱火強,制金不能平木,而善去惡發,罵詈不 避親疏,喜笑恚怒而狂,本火熱之所生也。平人怒罵 亦同。或本心喜而無怒,以為戲弄之罵。亦心火之用 也。故怒罵者。亦兼心喜罵於人也。怒而惡發可嗔者。 內心喜欲怒於人也。

傷寒發狂,奔走罵詈,不避親疏,此陽有餘陰不足,三 一承氣湯加當歸、薑、棗,名當歸承氣湯,以利數行,候 微緩,以三聖散吐之,後用涼膈散、洗心散、黃連解毒 湯調之。讝妄發狂,踰垣上屋,赴井投河,皆為陽熱極 甚,用三一承氣合解毒下之,驚悸癲狂,三一承氣湯。 發狂極甚,投河入井者,三下不通,不可下攻,便當涌 之,以瓜蔕散吐出痰涎宿物。一掃而愈。後以甘露飲 之類調之。

《成無己明理論》

編輯

傷寒發狂

編輯

傷寒發狂,何以明之?狂者,猖狂也,謂其不寧也。《難經》 曰:狂之始發也,少臥而不饑,自高賢也,自辨智也,自 貴倨也,妄笑好歌樂也,妄行走不休也。狂家所起,皆 陽盛致然。《內經》曰:陰不勝其陽,脈留薄疾,並乃狂也。 又曰:邪入於陽則狂,邪入於陰則瘖。《難經》曰:重陽者 狂,重陰者癲。《脈經》曰:「陰附陽則狂,陽附陰則癲。」《病源》 曰:「陽邪併於陽則狂,陰邪併於陰則癲。」即諸經之狂, 為陽盛也明矣。又陽明之病,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 然而驚,心欲動,獨閉戶牖而處,甚則欲上高而歌,棄 衣而走,踰垣上屋,其所上之處,皆非素所能者,是謂陽邪併於陽明也。傷寒熱毒在胃,併於心臟,使神不 寧而志不定,遂發狂也。傷寒至於發狂,為邪熱至極 也,非大吐下則不能已。又有熱在下焦,其人如狂者, 《經》曰:「熱入膀胱,其人如狂。」謂之如狂,則未至於狂,但 臥起不安爾。其或狂言,目反直視,又為腎之絕。汗出 輙復熱,狂言不能食,又為失志死。若此則殆非藥石 之所及,是為真病焉。

《元李杲十書》

編輯

《狂言譫語鄭聲辯》

編輯

「狂言」者,大開目與人語,語所未嘗見之事,即為「狂言」 也。「譫語」者,合目自言,言所日用常見常行之事,即為 「譫語」也。「鄭聲」者,聲戰無力,不相接續,造字出於喉中, 即鄭聲也。

《朱震亨心法》

編輯

癲狂

編輯

癲屬陰,狂屬陽。癲多喜而狂多怒,脈虛者可治,實則 死。大率多因痰結於心胸間,治當鎮心神,開痰結。亦 有中邪而成此疾者,則以治邪法治之。《原病式》所論 尤精,蓋為世所謂重陰者癲,重陽者狂是也,大概是 熱。

癲者,神不守舍,狂言如有所見,經年不愈,心經有損, 是為真病。如心經畜熱,當清心除熱;如痰迷心竅,當 下痰寧志。若癲哭呻吟,為邪所憑,非狂也,燒蠶紙酒 水下方寸匕。

風癲引脅痛,發則耳鳴:用天門冬去心,日乾,作末,酒 服方寸匕。

癲證,春治之,入夏自安,宜助心氣之藥。

陽虛陰實則癲,陰虛陽實則狂。狂病宜大吐下則除 之。

活套

編輯

五志之火,因七情而起,鬱而成痰,故為癲癇狂妄之 證,宜以人事制之,非藥石所能療也,須診察其由以 平之。怒傷於肝者,為狂為癇,以憂勝之,以恐解之;喜 傷於心者,為癲為癇,以恐勝之,以怒解之;憂傷於肺 者,為癇為癲,以喜勝之,以怒解之;思傷於脾者,為癇 為癲為狂,以怒勝之,以喜解之;恐傷於腎者,為癲為 癇,以思勝之,以憂解之;驚傷於膽者為癲,以憂勝之, 以恐解之;悲傷於心胞者為癲,以恐勝之,以怒解之。 此法惟賢者能之。

《明虞摶醫學正傳》

編輯

《論癲狂》

編輯

《內經》曰:「陽明之厥,則癲疾欲走呼,腹滿不得臥,面赤 而熱,妄見妄言。」又曰:「甚則棄衣而走,登高而歌,踰垣 上屋,罵詈不避親疏。」是蓋得之於陽氣大盛,胃與大 腸實熱燥火鬱結於中而為之耳。此則癲狂之候也。 曰癲曰狂,分而言之,亦有異乎?《難經》謂重陰者癲,重 陽者狂。《素問》註云:「多喜為癲,多怒為狂。」然則喜屬於 心,而怒屬於肝,乃二臟相火有餘之證。《難經》陰陽之 說,恐非理也。大扺狂為痰火實盛,癲為心血不足,多 為求望高遠不得志者有之。狂宜乎下,癲則宜乎安 神養血,兼降痰火。雖然,此二證者,若神脫而目瞪如 愚癡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或問:「《內經》有曰:『陽明病甚,則棄衣而走,登高而歌,或 不食數日,而踰垣上屋。所上之處,皆非素所能也。素 非所能,因病而不食,反能登非常之處,豈有是哉』?」曰: 「《難經》有云:『重陽者狂,重陰者癲』。又曰:『癲多喜而狂多 怒』。所謂重陽者,三部陰陽脈皆洪盛而牢,故病強健 而有力,故名曰狂。謂重陰者,三部陰陽脈皆沉伏而」 細,故病罷倦而無力,故名曰「癲。」嘗見東陽樓氏一少 年病狂,一日天風大作,忽飛上於邑東之塔巔,且歌 且哭,其塔實無容步之。請幫助識別此字。眾皆以為怪。予思「龍乃純 陽之物,伏蟄於海內,其身止有鱗甲,且無羽翼。遇陽 氣昇騰之日,則借風雲之勢而能飛騰,即此義也,奚 足為怪哉?」

《脈法》

編輯

脈大堅疾者癲狂。沉數為痰熱。大滑者自己。沉小急 疾者死。虛而弦急者死。

《寸口》沉大而滑,沉則為實,滑則為氣,實氣相搏,入臟 則死,入腑則愈。

《戴思恭證治要訣》

編輯

癲狂

編輯

癲狂,由七情所鬱,遂生痰涎,迷塞心竅,不省人事,目 瞪不瞬,妄言叫罵,甚則踰垣上屋,裸體打人。當治痰 寧心。宜「辰砂妙香散」,加金箔、珍珠末,雜青州白丸子 末,濃薑湯調下,吞十四丸,滑石六一湯加珍珠末,白 湯調下。

有病癲人耑,服四七湯而愈。蓋痰迷為癲,氣結為痰 故也。如健忘、如驚悸、如怔忡、五癇,亦宜用此。如癲狂 不定,非輕劑所能愈者,宜太乙膏及抱膽丸。

心風

編輯
心風者,精神恍惚,喜怒不常,無語,時或錯亂,有癲之
考證
意,不如癲之甚,亦痰氣所為也。宜「星香散」加石菖蒲、

人參各半錢,下壽星丸。

有心經蘊熱,發作不常,時煩躁,鼻眼有熱氣,不能自 由,有類心風,稍定復作,參蘇飲加石菖蒲一錢。

《樓英醫學綱目》

編輯

《狂癲辨論》

編輯

狂謂妄言妄走也,癲謂僵仆不省也,各自一證。今以 狂入脾部,癲入肺部。然《經》有言狂癲疾者,有言狂互 引癲者,又言癲疾為狂者,此則又皆狂癲兼病。今病 有妄言妄走,頃時前後僵仆之類,有僵仆後妄見鬼 神,半日方已之類,是以癲狂兼病者也。

狂之為病,少臥,少臥則衛獨行,陽不行陰,故陽盛陰 虛令昏。其神得睡,則衛得入於陰,而陰得衛填不虛, 陽無衛助不盛,故陰陽均平而愈矣。

狂邪癲癇,不欲眠臥,自賢自智,妄行不休。此方能安 五臟,下心氣。用白雄雞一隻煮熟,五味調和,作羹粥 食之。

《經》云:「悲哀動中則傷魂,魂傷則狂妄不精,不精則不 正。」此悲哀傷魂而狂,當溫藥補魂之陽。仲景方以地 黃湯、本事驚氣丸之類即是也。

《經》云:「喜樂無極則傷魄,魄傷則狂,狂者意不存。」人以 喜樂傷魄而狂,當用涼藥補魄之陰,辰砂、鬱金、白礬 之類是也。

《李梴醫學入門》

編輯

癲屬喜怒無常

編輯

《素問》註云:多喜為癲,多怒為狂。喜屬心,怒屬肝,二經 皆火,有餘之地,但喜則氣散,畢竟謀為不遂,鬱結不 得志者多有之。大概痰迷心竅者,葉氏清心丸、金箔 鎮心丸、硃砂安神丸。心風癲者,牛黃清心丸、追風祛 痰丸。虛者,加紫河車一具為糊。怒傷肝者,寧神導痰 湯、瀉清丸、當歸龍薈丸。因驚者,抱膽丸、驚氣丸。丹溪 云:「五志之火,鬱而成痰,為癲為狂,宜以人事制之。」如 喜傷心者,以怒解之,以恐勝之;憂傷肺者,以喜勝之, 以怒解之。

狂屬膏粱積熱

編輯

陽明發狂。見傷寒雜證。胃與大腸實熱燥火。鬱結於 中。大便閉者。涼膈散加大黃下之。

膏粱醉飽後發狂者,止用鹽湯吐痰即愈,或小調中 湯。

服芳草、石藥,熱氣慓悍發狂者,三黃石膏湯加黃連、 甘草、青黛、藍板根,或紫金錠。

重陰者癲重陽者狂

編輯

《難經》云:「重陰者癲,重陽者狂。」河間以癲狂一也,皆屬 痰火。重陰之說非也。但世有發狂一番,妄言妄語,而 不成久癲者;又有痴迷顛倒,縱久而不發狂者。故取 河間合一於前,《難經》分析於後。

《治法》

編輯

癲者,異常也。「平日能言,癲則沉默。平日不言,癲則呻 吟。甚則僵仆直視,心常不樂,此陰虛血少,心火不寧, 大調中湯主之。不時暈倒者,滋陰寧神湯。」言語失倫 者,定志丸。悲哭呻吟者,燒蠶退故紙,酒調二錢,蓖麻 仁煎湯,常服可以斷根。

「狂」者,凶狂也。輕則自高自是,好歌好舞,甚則棄衣而 走,踰垣上屋,又甚則披頭大叫,不避水火,且好殺人。 此心火獨盛,陽氣有餘,神不守舍,痰火壅成使然。小 調中湯、三黃丸、控涎丹、單苦參丸。狂則專於下痰降 火,癲則兼乎安神養血,經年心經有損者不治。 視聽言動俱妄者,謂之邪祟,甚則能言,平生未見聞 事,及五色神鬼,此乃氣血虛極,神光不足,或挾痰火 壅盛,神昏不定,非真有妖邪鬼祟,大概內服「傷寒瘟 疫」條中,人中黃丸,照依氣血痰湯藥為使,或單人中 黃服亦好,或單石菖蒲末,豬心血為丸服亦可。有婦 人夜夢鬼來交者,定志丸料加赤小豆,水煎服。有婦 人月水崩漏過多,血氣迷心,或產後惡露「上衝,而言 語錯亂,神志不守者,此血虛神耗也,宜寧神膏,但亦 不可純服補心斂神藥。」血熱者,小柴胡湯加生薑、生 地,煎服,百餘貼即安。血迷心胞,踰牆上屋,歌唱無時 者,逍遙散加遠志、桃仁、紅花、蘇木。服後病退,用平胃 散,少用厚朴,倍加蒼朮、升麻,常服以絕病根。又男子 挾瘀血者,陶氏當歸活血湯。有卒中屍惡。吐利如霍 亂狀。或狂譫如醉人。事起心先知其請幫助識別此字。或已死,口噤 不開者,急用《傷寒門》追魂湯灌之即醒。外用辟邪丹 灌鼻法。

傷寒發狂

編輯

發狂者,熱毒在胃,併入於心,遂使神昏不定,言動急 速,妄辨妄笑,甚則登高而歌,棄衣而走,踰牆上屋,不 饑不臥,皆因汗下失宜,陽氣亢極,陰氣暴虛,非大吐 下不止。傷寒四五日,身熱煩躁,不得汗,「發狂者,表裡 俱熱,三黃石羔湯、雙解散。」傷寒六七日,壯熱胸滿,便 祕,脈實數發狂者,大承氣湯加黃連。陽毒暴盛,發狂, 多乾嘔,面赤發斑,咽痛,下利黃赤,壯熱而不得汗者葶藶苦酒湯。咽痛吐膿血者,陽毒升麻湯。潮熱甚者, 梔子仁湯。潮熱大便閉者,升麻葛根湯加大黃,或三 黃湯。發斑不可下者,草龍膽一味,水煎服。狂走者,瓜 蔕散吐痰。時行熱毒發狂者,黑奴丸。通用水漬法、火 劫法、王氏元明粉。凡發狂,見陽證陽脈者順。見陰證 陰脈。及舌卷囊縮者。即死。

如狂

編輯

有陰盛發躁,欲坐井地如狂者;有火邪驚惕不安如 狂者。然如狂有三證,與陽毒如狂相似,故舉言之。 如狂屬瘀血者,脈沉實,多漱水不嚥;有無表證,但血 蓄下焦,小便自利如狂者;有無表裡證,脈數善饑,不 大便如狂者;有太陽初證,熱結下焦如狂者;血自下 者即愈。如外未解者,桂枝湯、陶氏桂苓飲;外已解,但 小腹急結者,桃仁承氣湯。挾血傳心脾者,當歸活血 湯。有太陰身黃,溺澀如狂者,五苓散。此皆如狂,但睡 中或欲起行,錯言妄語,猶知諫阻,尚可制禦,非若發 狂勢凶,莫能禦也。

《徐春甫古今醫統》

編輯

《癲狂有同異之分》

編輯

癲狂之病,總為心火所乘,神不守舍,一言盡矣。癲者 至高也,火性炎上,正如經雲陽氣太上則狂癲,狂則 孔子所謂狂狷者之狂也。《靈樞經》曰:「狂病始發,少臥 不饑,自高賢也,自辦智也,自尊貴也。」故曰:狂者進取, 志大而言大者也。前謂狂言如有所見,斯得之矣。蓋 心火暴熾,言語善惡,不避親疏,此神明之亂也,此之 所謂狂也。蓋謂火熾之甚。陽氣太上。則病人亦乘陽 火之上炎。故棄衣而登高。由狂而又癲。此則聖人命 名之義。而有同中之異耳。

《癲癇辨混同之誤》

編輯

古方每以癲癇並治出方,乃大誤也。蓋癲為心病而 屬實者多,癇為五臟兼病,而屬虛者多。蓋因《靈樞》云: 「癲癇瘛瘲,不知所苦。」後人不察,遂認為一證。殊不知 《靈樞》癲癇自以兩證而言,不知所苦,皆言不能自知 其病之所苦也。《玉機微義》始分別之,而亦未嘗白《靈 樞》之旨也。

《治法當分》

編輯

登高棄衣,引重致遠者為癲,乃痰火亢熾之甚而然。 治宜降下之劑,滾痰丸之屬是也。

自高辨智,妄語狂言,神明失守為狂。治宜鎮心安神 清上之劑,牛黃硃砂丸之屬是也。

《心風證治》

編輯

心風病,諸書鮮有載之,而多附癲癇門。《混同論》治心 風,雖出於世俗之稱,深中病情,誠為切當。古人謂「風 善行而數變,風痹為不仁」,此曰心風者,非若外風入 中,甚言其變常無定,恍惚不仁,而心之病,誠若風之 魔也。此皆七情五志久逆所生,而與癲癇則又不同 矣。癲狂癇證,主於火熾,風痰之盛,涎及於心,屬實者 多。心風則由七情五志,久逆不遂。戴人所謂「肝屢謀, 膽屢不決,屈無所申,怒無所洩」,心之官則思,甚則心 血日涸,脾液不行,痰迷心竅,則成心風,屬虛者多。治 法須以七情相勝,五志遂心,養血豁痰,引神歸舍,標 本兼治,此疾可愈矣。至若混同癲癇攻治,是謂虛虛, 而速其死也噫。

心風初作,多屬虛候。何則?思慮傷脾,則穀氣寖少,血 液日虧,則心神漫散,神不守舍,卒成心風。故知其始 皆屬虛也,歸脾湯、養心湯、定志丸之類。至於病久則 心志變而美惡不知,無思無慮,飲食如故,殺氣頗增, 病根已固,鬱痰不解者,可用子和法治之,隨證調理, 無不愈也。

貴賤係難易

編輯

心風病,貴者為難,膏粱素積,耗散良多,一經病作,則 正氣虛而邪氣盛,所以難;賤者為易,素甘淡薄,稟受 頗厚,雖是病此,則正氣實而邪氣輕,所以易。

《王肯堂證治準繩》

編輯

《總論》

編輯

《素問》止言癲而不及癇,《靈樞》乃有癇、瘛、癇、厥之名。諸 書有言癲狂者,有言癲癇者,有言風癇者,有言驚癇 者,有分癲癇為二門者,迄無定論。究其獨言癲者,祖 《素問》也;言癲癇言癲狂者,祖《靈樞》也。要之癲、癇狂大 相徑庭,非名殊而實一之謂也。《靈樞》雖編癲狂為一 門,而形證兩具,取治異途,較之於癇又不侔矣。徐嗣 伯曰。大人曰癲。小兒曰癇。亦不然也。《素問》謂癲為母 腹中受驚所致。今乃曰小兒無癲可乎。癇病大人每 每有之。婦人尤多。今據經文分辨於後。

癲者,或狂惑愚,或歌或笑、或悲或泣,如醉如癡,言語 有頭無尾,穢潔不知,積年累月不愈,俗呼「心風。」此志 願高而不遂所欲者多有之。

狂者,病之發時,猖狂剛暴,如傷寒陽明大實,發狂罵 詈,不避親疏,甚則登高而歌,棄衣而走,踰垣上屋,非 力所能,或與人語所未嘗見之事,如有邪依附者是

考證
癇病發則昏不知人,眩仆倒地,不省高下,甚而瘛瘲

抽掣,目上視,或口眼喎斜,或口作六畜之聲。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