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350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三百四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三百五十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三百五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三百五十卷目錄

 醫部彙考三百三十

  頤養補益門一

  黃帝素問上古天真論 四氣調神大論 生氣通天論 金匱真言論 陰陽應

  象大論 靈蘭祕典論 宣明五氣論

  靈樞經本神篇 五味篇 本臟篇 百病始生篇 九宮八風篇

  張機金匱要略飲食禁忌

  華佗中藏經調攝陰陽

  孫思邈千金方養性論言 道林養性 居處法 服食法 黃帝雜忌法

  劉完素六書攝生論

  李杲十書安養心神調治脾胃論 脾胃將理論 遠欲論 省言箴

  朱震亨心法不治已病治未病

  格致餘論飲食箴 色慾箴 茹淡論

  李梴醫學入門保養說

  趙獻可醫貫寡慾論

  喻昌醫門法律調和榮衛 謹節五味 和暢性情

  張介賓景岳全書治形論

藝術典第三百五十卷

醫部彙考三百三十

編輯

頤養補益門一

編輯

《黃帝素問》

編輯

《上古天真論》

編輯

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 成而登天,乃問於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 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 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 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

陰陽者,萬物之終始,死生之本,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故能取法以和調,是謂「得道。」

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 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食飲有節」,養其氣也。「起居有常」,養其神也。「不妄作勞」,養其精也。「能調養其神氣。故能與形俱存,而盡終其天年。」

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 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 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今人惟務快樂,不能積精全神,是以半百而衰。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 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閑 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 欲,皆得所願。

恬惔無為,是以志閑而少欲矣。精神內守,是以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矣。真氣從之,是以氣從以順矣。衣食居處,各從其欲,是以皆得所願也。

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智愚賢不 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 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上古恬惔之世,民無外慕之思,故淫邪不能傷其內。皆全德不危,故不外懼於物而合於道焉。

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 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此「無為」而道自合也。

「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 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 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於真人。

此從修煉保固得來,亦能完天真而歸大道。

其次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欲於 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於世,被服章舉不 欲觀於俗,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 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

聖人亦可以「優游長享百年矣。」

其次有賢人者,法則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從 陰陽,分別四時,將從上古,合同於道,亦可使益壽而 有極時。

《賢人》則「由人以合天」,超凡以至聖也。

《四氣調神大論》

編輯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 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與而勿奪,賞 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 寒變,奉長者少。

春陽上升,發育萬物,啟故從新,而萬物亦以生榮。「夜臥早起」,發生氣也。被髮者,疏達肝木之氣,舉動舒徐,以應春和之氣。逆,謂逆其生發之氣也。春生之氣,逆則傷肝,肝傷則至夏為寒變之病,因奉長者少故也。蓋木傷而不能生火,故於夏月火令之時,反變而為寒病。

「夏三月,此為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 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 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陽氣浮長,故為茂盛而華秀。「夜臥早起」,養長之氣也。無厭於長日,氣不宜惰也。心屬火,王於夏,逆夏長之氣,則傷心矣。心傷至秋為痎瘧,因奉收者少故也。夫陽氣原發於下焦陰臟,今夏逆於上,秋無以收,收機有礙,則冬無所藏。陽不歸原,是根氣已損。至冬時寒水當令,無溫陽以配,故冬時為病,甚危險也。

秋三月,此為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 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 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 傷肺,冬為飱泄,奉藏者少。

容盛也。萬物皆盛,實而平定也。寒氣上升,故天氣以急。陽氣下降,故地氣以明。與雞俱興,養秋收之氣。神志安寧,避殺肅之氣。若逆秋收之氣,則傷肺矣。肺傷至冬為飱泄之病,因奉藏者少故也。

冬三月,此為閉藏,水冰地坼,勿擾乎陽。早臥晚起,必 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 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 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陽氣收藏,故不可煩擾以泄陽氣,早臥晚起,順養閉藏之氣也。若伏若匿,使志無外也。若有私意,若己有得,神氣內藏也。去寒就溫,養標陽也。夫陽氣根於至陰,發於膚表,外不固密,則裡氣亟起以外應,故無洩皮膚之陽,而使急奪其根氣也。腎屬水,王於冬,逆冬藏之氣則傷腎,腎氣傷,至春而為痿厥之病,因奉生者少故也。

天氣清淨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則日 月不明,邪害空竅,陽氣者閉塞,地氣者冒明,雲霧不 精則上應,白露不下交通,不表萬物命,故不施,不施 則名木多死,惡氣不發,風雨不節,白露不下,則菀藁 不榮,賊風數至,暴雨數起,天地四時不相保,與道相 失,則未央絕滅。

天之氣至清淨光明,然明德惟藏,而健運不息,故不必下而後謂之下也。天之明德,若不藏而彰著於外,則日月不明矣。天德不藏,則虛其清淨高明之體,而邪乘虛以害之。如天無運用不息之機,則地氣上乘而昏冒其光明矣。「雲霧不精」,是地氣不升也。地氣不升,則天氣不降,而白露不下。天地之氣,雖上下交通,而不表彰於六合九州之外,則萬物之命,不能受其施化,而名木多死也。惡氣不發,則失其勁肅嚴凜之令;風雨不節,則失其溫和明曜之政;白露不下,則無溽蒸濕澤之濡。四時失序,雖茂木嘉禾,而亦不能榮秀。故陽氣不正而太過,則賊風數至;陰陽不正而偏勝,故暴雨乃起。天地四時不相保,其陰陽和平,而又失其修養之道,則未久而有絕滅之患矣。

惟聖人從之,故身無奇病,萬物不失,生氣不竭。

惟聖人能順天地四時之不和,而內修養其神氣,故無奇暴之害;外順不正之時,與萬物不失其自然,而生氣不絕也。

「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逆夏氣則太陽不長, 心氣內洞;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逆冬氣則 少陰不藏,腎氣獨沉。」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 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 浮沉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

「少陽主春生之氣,春氣逆則少陽不生,致肝氣鬱而內變矣。太陽主夏長之氣,不長則心氣虛而內洞矣。太陰主秋收之氣,不收則肺熱葉焦而脹滿矣。少陰主冬藏之氣,不藏則腎氣虛而獨沉矣。四時陰陽之氣,生長收藏,化育萬物,故為萬物之根本。春夏之時,陽盛於外而虛於內,秋冬之時,陰盛於外而虛於內。」故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而培養,故能與萬物同歸於生長之門。若逆其根,則伐其本而災害生,是謂壞其真矣。

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 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道者,聖人行之, 愚者佩之。

天地陰陽,四時化生,萬物有始終生死。如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陰陽之道。

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 逆,是謂「內格。」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 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 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天地之陰陽,不外乎四時五行;而人身之陰陽,亦不外乎五行六氣。故順之則生,逆之則死。「內格」者,格拒其五臟相生之氣,而反逆行也。

《生氣通天論》

編輯

黃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天地之間, 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九竅、五臟、十二節,皆通乎天氣其生五,其氣三,數犯此者,則邪氣傷人,此壽命之本 也。」

三謂三陰三陽也。三陰者,寒、燥、濕也。三陽者,風、火、暑也。如不能調養,而數犯此三陰三陽之氣,則邪氣傷人而為病,以其為人壽命之本也。

蒼天之氣,清淨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 弗能害也。此因時之序。故聖人傳精神,服天氣,而通 神明。

人能順此清淨之氣,則身之陽氣外固,雖有賊邪,弗能為害,此因四時之序而能調養者。故聖人傳運其精神,餐服蒼天之清氣,以通吾之神明。

清靜則肉腠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時 之序也。

肌腠之氣,乃五臟之元真,故宜順四時五行之氣而調養,使五臟元真通暢,人即安和,不使形體有衰,則邪無由入其腠理。

故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 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是故暮而收拒,無擾筋 骨,無見霧露。反此三時,形乃困薄。

「朝則人氣始生,故旦慧。日中人氣長,則勝邪,夕則人氣始衰,夜半人氣入臟」,其氣隔拒,其邪無擾筋骨,無煩勞也。無見霧露,宜清淨也。若反此,則形氣乃為邪所困薄矣。

是以聖人陳陰陽,筋脈和同,骨髓堅固,氣血皆從,如 是則內外調和,邪不能害,耳目聰明,氣立如故。

聖人能敷陳其陰陽和平,而筋脈骨髓氣血,皆和順堅固,則外內之陰陽調和,而邪不能害,邪不外淫,則陰氣內固,是能「耳目聰明,氣立如故」也。

《金匱真言論》

編輯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於精者,春不病溫。夏暑汗不 出者,秋成風瘧。

神氣血脈,皆生於精,故精乃生身之本。能藏其精,則血氣內固,邪不外侵,故春不病溫,夏不汗出,則暑氣伏藏,至秋成風瘧。

《陰陽應象大論》

編輯

聖人為無為之事,樂恬憺之能,從欲怏志於虛無之 守,故壽命無窮,與天地終,此聖人之治身也。

行所無事,則外不勞形,內無思想,恬憺虛無,則精神內守,真氣從之,故能「與天地相終始」焉。

《靈蘭祕典論》

編輯

故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歿世不殆。

「五臟六腑,心為之主。君主神明。則十二官各安其職」,以此養生,則壽終身而不致危殆。

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 此養生則殃。

心主不明,則十二官皆不安,神明昏亂,則血脈凝泣,而使道閉塞矣。血脈不通,而形乃大傷,故殃。

《宣明五氣論》

編輯

五勞所傷: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 久行傷筋,是五勞所傷。

「上古之民,形勞而不倦,久視損神,故傷血;久臥則氣不行,故傷氣;脾喜運動,故久坐傷肉;久立則傷腰腎膝脛,故傷骨;行走罷極,則傷筋。」是五勞而傷五臟所主之血氣筋骨也。

《靈樞經》

編輯

《本神篇》

編輯

「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 者也。故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隨神往來 謂之魂,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所以任物者謂之心, 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 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故智 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 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邪僻不至,長生久視。

故智者順承天地之性,而得養生之道焉。

《五味篇》

編輯

五味入於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之 令人癃;鹹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氣,多食之令人 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變嘔;甘走肉,多食之令人 悗心。

心主血,腎主骨。苦乃火,味鹹乃水。味苦走骨而鹹走血者。陰陽水火之交也。肺主氣。故辛走氣。

《本臟篇》

編輯

血和則經脈流行,營覆陰陽,筋骨勁強,關節清利矣。 衛氣和則分肉解利,皮膚調柔,腠理緻密矣。志意和, 則精神專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臟不受邪矣。寒 溫和則六腑化穀,風痹不作,經脈通利,肢節得安矣。

血氣神志和調,則五臟不受邪,而形體得安。

《百病始生篇》

編輯

「喜怒不節則傷臟」,臟傷則病起於陰也。清濕襲虛,則 病起於下,風雨襲虛,則病起於上。

按《本經》雲。風寒傷形。憂恐忿怒傷氣。氣傷臟。乃

病臟寒傷形乃病,「形風傷筋脈,筋脈乃應。」 此形氣外內之相應也。

《九宮八風篇》

編輯

風從其所居之鄉來,為實風,主生長養萬物。從其衝 後來為虛風,傷人者也。主殺主害者,謹候虛風而避 之。故聖人日:「避虛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 之謂也。

實風者,春之東風,夏之南風,秋之西風,冬之北風,春夏交之東南風,秋冬交之西北風,此四時之正氣,故主生長養萬物。從其衝後來者,如冬至從西南二方而來,春分從西北二方而來,是為虛鄉不正之風,主傷人而殺害萬物,故聖人日:「避虛邪之道,如避矢石。」日避者,太乙出遊之一日也。

《漢張機金匱要略》

編輯

飲食禁忌

編輯

凡飲食滋味,以養於生,食之有妨,反能為害。自非服 藥煉液,焉能不飲食乎。切見時人不閑調攝,疾疢競 起,若不因食而生,苟全其生,須知切忌者矣。所食之 味,有與病相宜,有與身為害者。若得宜則益體,害則 成疾,以此致危,例皆難療。凡煮藥飲汁以解毒者,雖 雲救急,不可熱飲。諸毒病得熱更甚,宜冷服之。 肝病禁辛,心病禁鹹,脾病禁酸,肺病禁苦,腎病禁甘。 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腎,《四季不食 脾》。春不食肝者,為肝氣王,脾氣敗。若食肝則又補肝, 脾氣敗尤甚不可救。又肝王之時,不可以死氣入肝, 恐擾魂也。若非王時即虛,以肝補之佳。餘臟準此。

《華佗中藏經》

編輯

調攝陰陽

編輯

「天者陽之宗,地者陰之屬。陽者生之本,陰者死之基。 天地之間,陰陽輔佐者,人也。得其陽者生,得其陰者 死。陽中之陽為高真,陰中之陰為幽鬼,故鍾於陽者 長,鍾於陰者短。多熱者陽之主,多寒者陰之根。陽務 其上,陰務其下,陽行也速,陰行也緩,陽之體輕,陰之 體重。陰陽平則天地和而人氣寧,陰陽逆則天地否」 而人氣厥。故天地得其陽而炎熾,得其陰而寒凜。陽 始於子前,末於午後;陰始於午後,末於子前。陰陽盛 衰,各在其時,更始更末,無有休息。人能從之,亦智也。 《金匱》曰:「秋首養陽,春首養陰。陽勿外閉,陰勿外侵。火 出於木,水生於金,水火通濟,上下相尋,人能循此,永 不湮沉。此之謂也。」嗚呼!凡愚豈知是理,舉止失宜,自 致其罹。外以風寒暑濕,內以饑飽勞役,摧殘正體,消 亡正神,縛絆其身。死生告陳,死生至理,《陰陽中明》,陰 氣下而不上,曰:「斷絡」,陽氣上而不下,曰「絕經。」陰中之 邪曰濁,陽中之邪曰「清」,火來《坎》戶,水到離,請幫助識別此字。陰陽相 應,方乃和平。陰不足,則濟之以水母,陽不足,則濟之 以火精。陰陽濟等,各有攀陵。上通三寸,曰「陽之神路」, 下通三寸,曰「陰之鬼程。」陰常宜損,陽常宜盈。居之中 者,陰陽勻停。是以陽中之陽,天仙賜號。陰中之陰,下 鬼持名。順陰者多消滅,順陽者多長生。逢斯妙趣,無 所不靈。

陰陽者,天地之樞機;五行者,陰陽之終始。非陰陽則 不能為天地,非五行則不能為陰陽。故人者成於天 地,敗於陰陽也,由五行逆從而生焉。天地有陰陽五 行,人有血脈五臟。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五臟者,肺 肝心腎脾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則生成之道,循環無窮。肺生腎,腎生肝,肝生心,心生 脾,脾生肺,上下榮養,無有休息。故《金匱至真要論》云: 「心生血,血為肉之母;脾生肉,肉為血之舍;肺屬氣,氣 為骨之基;腎應骨,骨為筋之本;肝系筋,筋為血之源。 五臟五行,相成相生,晝夜流轉,無有始終。從之則吉, 逆之則凶。天地陰陽,五行之道,中含於人,人得者可 以出陰陽之數,奪天地之機,悅五行」之要,無終無始, 神仙不死矣。

《唐孫思邈千金方》

編輯

《養性論言》

編輯

扁鵲云:「黃帝說晝夜漏下水百刻,凡一刻,人百三十五息,十刻一千三百五十息,百刻一萬三千五百息。」 人之居世,數息之間,信哉!嗚呼!昔人歎逝,何可不為善以自補邪?吾嘗思一日一夜有十二時,十日十夜百二十時,百日百夜一千二百時。干日千夜一萬二千時,萬日萬夜一十二萬時,此為三十年。若長壽者,「九十年只得三十六萬時。百年之內,須臾之間,數時之活,朝菌蟪蛄,不足為喻焉。可不自攝養,而馳騁六情,孜孜汲汲,追名逐利,千詐萬巧,以求虛譽,沒齒而無厭。故養性者知其如此,於名於利,若存若亡;於非名非利,亦若存若亡,所以沒身不殆也。」 余慨時俗之多僻,皆放逸以殞亡。聊因暇日,粗述《養性》篇,用獎人倫之道。好事君子,與我同志焉。

夫養性者,欲所習以成性,性自為善,不習無不利也。 性既自善,內外百病自然不生,禍亂災害亦無由作此養性之大經也。善養性者,則治未病之病,是其義 也。故養性者,不待餌藥餐霞,其在兼於百行,百行周 備,雖絕藥餌,足以遐年。德行不充,縱服玉液金丹,未 能延壽。故《老子》曰:「善攝生者,陸行不遇虎兕。」此則道 德之指也,豈假服餌而祈遐年哉?聖人所以制藥餌 者,以救過行之人也。故愚者抱病歷年,而不修一行, 纏疴沒齒,終無悔心。此其所以岐和長逝,彭跗永歸, 良有以也。嵇康曰:「養生有五難,名利不去為一難,喜 怒不除為二難,聲色不去為三難,滋味不絕為四難, 神慮精散為五難。五者必存,雖心希」難老,口誦至言, 咀嚼英華,呼吸太陽,不能不迴其操,不夭其年也。五 者無於胸中,則信順日躋,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 不求壽而自延,此養生之大旨也。然或有服膺仁義, 無甚泰之累者,抑或其亞歟?

仲《長統》曰:「王侯之宮,美女兼於卿士之家,侍妾數百, 晝則以醇酒淋其骨髓,夜則於房室輸其血氣,耳聽 淫聲,目樂邪色,醼內不出,遊外不返,王公得之於上, 豪傑馳之於下。及至生產不時,字育太早,或童孺而 擅氣,或疾病而搆精,精氣薄惡,血脈不充,既出胞臟, 養護無法,又蒸之以綿纊,爍之以五味,胎傷孩病而 脆,未得堅剛,復縱情慾,重重相生,病病相孕。國無良 醫,醫無審術,姦佐其間,過謬常有。會有一疾,莫能自 免。當今少百歲之人者,豈非所習不純正也?」《抱朴子》 曰:「『或問所謂傷之者,豈色慾之間乎』?答曰:『亦何獨斯 哉。然長生之要,其在房中,上士知之,可以延年除病, 其次不以自伐。若年當少壯,而知還』」陰丹以補腦。采 七益於長俗。一作谷「者,不服藥物,不失一二百歲也,但 不得仙耳。不得其術者,古人方之於菱杯以盛酒,羽 苞之畜火,又且才所不逮而強思之,傷也;力所不勝 而強舉之,傷也;深憂重恚,傷也;悲哀憔悴,傷也;喜樂 過度,傷也;汲汲所欲,傷也;戚戚所患,傷也;久談言笑, 傷也;寢息失時,傷也;挽弓引弩,傷也;沉醉嘔吐,傷也; 飽食即臥,傷也;走跳喘乏傷也,懽呼哭泣傷也。積傷 至盡,盡則早亡,盡則非道也。是以養性之士,唾不至 遠,行不疾步,耳不極聽,目不極視,坐不久處,立不至 疲,臥不至懻,先寒而衣,先熱而解,不欲極饑而食,食 不可過飽,不欲極渴而飲,飲不欲過多。飽食過多則 結積聚,渴飲過多則成痰澼。不欲甚勞,不欲甚佚,不 欲流汗,不欲多唾,不欲奔走車馬,不欲極目遠望,不 欲多啖生冷,不欲飲酒當風,不欲數數沐浴,不欲廣 志遠願,不欲規造異巧。冬不欲極溫,夏不欲窮涼,不 欲露臥星月,不欲眠中用扇。大寒大熱,大風大霧,皆 不欲冒之。五味不欲偏多,故酸多則傷脾,苦多則傷 肺,辛多則傷肝,鹹多則傷心,甘多則傷」腎,此五味尅 五臟,五行自然之理也。凡言傷者,亦不即覺也,謂久 即損壽耳。是以善攝生者,臥起有四時之早晚,興居 有至和之常制;調利筋骨,有偃仰之方;袪疾閑邪,有 吐納之術;流行榮衛,有補瀉之法;節宣勞佚,有與奪 之要。忍怒以全陰,抑喜以養陽。然後先服草木以救 虧缺,後服金丹以定無窮,養性之理,盡於此矣。夫欲 快意任懷,自謂達識知命,不泥異端,極性肆力,不勞 持久者,聞此言也,雖風之過耳,電之驚目,不足喻也。 雖身枯於留連之中,氣絕於綺紈之際,而甘心焉,亦 安可告之以養性之事哉?匪惟不納,乃謂妖訛也,而 望彼信之,所謂以明鑒給矇瞽,以絲竹娛聾夫者也。 魏武《與〈皇甫隆令〉》曰:「聞卿年出百歲,而體力不衰,耳 目聰明,顏色和悅,此盛事也。所服食施行導引,可得 聞乎?若有可傳想可密封示內。」隆上疏對曰:「臣聞天 地之性,惟人為貴,人知所貴,莫貴於生。荒唐無始,劫 運無窮,人生其間,忽如電過。每一思此,惘然心熱,生 不再來,逝不可追,何不抑情養性,以自保惜!」今四海 垂定,太平之際,又當須展才布德,當由萬年,萬年無 窮,當由修道。道甚易知,但莫能行。臣常聞道人蒯京, 已年一百七十八,而甚丁壯,言人當朝朝服食玉泉 琢齒,使人丁壯有顏色,去三蟲而堅齒。玉泉者,口中 唾也。朝旦未起,早漱津令滿口,乃吞之,琢齒二七遍, 如此者,乃名曰「鍊精。」

《抱朴子》曰:「一人之身,一國之象也。胸腹之位,猶宮室 也;四肢之列,猶郊境也;骨節之分,猶百官也。神猶君 也;血猶臣也,氣猶民也。知治身,則能治國也。夫愛其 民,所以安其國,惜其氣,所以全其身。民散則國亡,氣 竭則身死。死者不可生也,亡者不可存也。是以至人 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醫之於無事之前,不追於 既逝之後。」夫人難養而易危也,氣難清而易濁也。故 能審威德所以保社稷,割嗜慾所以固血氣,然後真 一存焉,精神守焉,百病卻焉,年壽延焉。

道林養性

編輯

「雖嘗服餌,而不知養性之術,亦難以長生也。養性之 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堪耳。且流水不 腐,戶樞不蠹,以其運動故也。養性之道,莫久行久立, 久坐、久臥,久視久聽,蓋以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立傷骨,久坐傷肉,久行傷筋也。仍莫強食,莫強酒,莫強 舉重,莫憂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懼,莫跳踉,莫多言, 莫大笑,勿汲汲於所欲,勿悁悁懷忿恨,皆損壽命。」若 能不犯者,則得長生也。故善攝生者,常少思少念,少 慾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行 此十二少者,養性之都契也。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 散,多慾則志昏,多事則形勞,多語則氣乏,多笑則臟 傷,多愁則心懾,多樂則意溢,多喜則忘錯昏亂,多怒 則百脈不定,多好則專迷不理,多惡則憔悴無歡,此 十二多不除,則榮衛失度,血氣妄行,喪生之本也。惟 「無多無少者,幾於道矣。」是知「勿外緣」者,真人初學道 之法也。若能如此者,可居瘟疫之中,無憂疑矣。既屏 外緣,會須守五神。肝心脾肺腎從四正。言行坐立言,最不得浮 思妄念,心想欲事,惡邪大起。故孔子曰:思無邪也。常 當習《黃帝內視法》,存想思念,令見五臟如懸罄,五色 了了分明勿輟也。仍於每旦初起,面向午,展兩手於 膝上,心眼觀氣上入頂,下達湧泉,旦旦如此,名曰迎 氣。常以鼻引氣,口吐氣,小微吐之,不得開口,復欲得 出氣少,入氣多。每欲食,迸氣入腹,每欲食氣,為主人 也。凡心有所愛,不用深愛,有所憎,不用深憎,並皆損 性傷神。亦不用深讚,亦不用深毀,常思運心,於物平 等,如覺偏頗,尋改正之。居貧勿謂常貧,居富勿謂常 富,居貧富之中,常須守道,勿以貧富易志改性,識達 道理,似不能言。有大功德,勿自矜伐。美藥勿離手,善 言勿離口,亂想勿經心,「常以深心至誠,恭敬於物,慎 勿詐善,以悅於人。終身為善,為人所嫌,勿得起恨。事 君盡禮,人以為諂,當以道自平其心。道之所在,其德 不孤。勿言行善,不得善報,以自怨仇。居處勿令心有 不足,若有不足,則自抑之,勿令得起。人知止足,天遺 其祿。所至之處,勿得多求,多求則心自疲,而志益苦。」 夫人之所以多病,當由不能養性平康之日。謂言常 然,縱情恣欲,心所欲得,則便為之。不拘禁忌,欺罔幽 明,無所不作,自言適性,不知過後,一一皆為病本。及 兩手摸空,白汗流出,口唱皇天,無所逮及,皆以生平 粗心,不能自察,一至於此。但能少時內省身心,則自 知見行之中,皆畏諸疴。將知四百四病,身手自造,本 非由天。及一朝病發,和緩不救。方更誹謗醫藥無效, 神仙無靈。故有智之人,愛惜性命者,當自思念,深生 恥愧,誡勒身心,常修善事也。至於居處,不得綺靡華 麗,今人貪婪無厭,乃患害之源。但令雅素淨潔,無風 雨寒濕為佳。衣服器械,勿用珍玉金寶,增長過失,使 人煩惱根深。廚膳勿脯肉豐盈,常令儉約為佳。然後 「行作鵝王步,語作含鐘聲,眠作獅子臥。」右腳脅著地坐每日 自詠歌云:「美食須熟嚼,生食不粗吞。問我居止處,大 宅總林村。胎息守五臟,氣至骨成仙。」又《歌》曰:「日食三 箇毒,不嚼而自消。錦繡為五臟,身著糞掃袍。修心既 平,又須慎言語。凡言語誦讀,常想聲在氣海中。」臍下也 每日初入後,勿言語讀誦,寧待平旦也。旦起欲專言 善事,不欲先計較錢財。又食上不得語,語而食者,常 患胸背痛,亦不用寢臥,多言笑。寢不得語。言者,言五 臟如鐘磬不懸,則不可發聲。行不得語,若欲語須住 腳乃語,行語則令人失氣。冬至日止可語不可言。自 言曰言,答人曰語。言有人來問,不可不答,自不可發 言也。仍勿觸冷,開口大語為佳。言語既慎,卻節飲食。 是以善養性者,先饑而食,先渴而飲,食慾數而少,不 欲頓而多,則難消也。常欲令如飽中饑,饑中飽耳。蓋 飽則傷肺,饑則傷氣,鹹則傷筋,酸則傷骨。故每學淡 食,食當熟嚼,使米脂入腹,勿使酒脂入腸。人之當食, 須去煩惱。如食五味,必不得暴嗔,多令人神驚,夜夢 飛揚。每食不用重肉,喜生百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 及少葅菜,並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陳臭物,勿飲濁酒, 食麪,使塞氣孔。勿食生肉傷胃。一切肉惟須煮爛停 冷食之。食畢當嗽口數過,令人牙齒不敗,口香熱食 訖,以冷酢漿漱口者,令人口氣常臭,作𧏾齒病。又諸 熱食鹹物後,不得飲「冷酢漿水,喜失聲,成屍咽。」凡熱 食汗出,勿當風,發痙頭痛,令人目澀多睡。每食訖,以 手摩面及腹,令津液通流。食畢當行步躊躇,計人行 數里來。行畢使人以粉摩腹上數百遍,則食易消,大 益人。令人能飲食,無百病,然後有所修為為快也。飽 食即臥,乃生百病,不消成積聚。飽食仰臥,成氣痞,作 頭風。觸寒來者,寒未解食熱食成刺風。人不得夜食。 又云:「夜勿過醉,飽食勿精思,為勞苦事,有損餘,虛損 人。常須日在巳時食訖,則不須飲酒,終身無乾嘔。」勿 食父母本命所屬肉,令人命不長。勿食自己本命所 屬肉,令人魂魄飛揚。勿食一切腦,大損人。茅屋漏水 墮諸脯肉上,食之成瘕癖。暴肉作脯不肯乾者害人 祭神。肉無故自動食之害人。飲食上蜂行住,食之有 毒,害人。腹內有宿病,勿食鯪鯉魚肉,害人。濕食及酒 漿臨上看視不見人物影者,勿食之,成卒注。若已食 腹脹者,急以藥下之。每十日一食葵,葵滑所以通五 臟壅氣,又是菜之主,不用合心食之。又飲酒不欲使多,多則速吐之為佳,勿令至醉,即終身百病不除。久 飲酒者,腐爛腸胃,漬髓蒸筋,傷神損壽。醉不可當風 向陽,令人發狂。又不可當風臥,不可令人扇涼,皆即 得病也。醉不可露臥,及臥黍穰中,發癩瘡。醉不可強 食,或發癰疽,或發瘖,或生瘡。醉飽不可以走車馬及 跳躑。醉不可以接房,醉飽交接,小者面䵟欬嗽,大者 傷絕臟脈,「損命。凡人饑欲坐小便。若飽則立小便。慎 之無病。又忍尿不便。膝冷成痹。忍大便不出成氣痔。 小便勿努。令兩足及膝冷。大便不用呼氣及強努。令 人腰疼目澀。宜任之佳。」凡遇山水請幫助識別此字。中出泉者,不可 久居,常食作癭病。又深陰地冷水不可飲,必作痎瘧。 飲食以調,時慎脫著。凡人旦起著衣,反者便著之,吉。 衣光者當戶三振之曰:「殃去,吉。」濕衣及汗衣,皆不可 久著,令人發瘡及風瘙大汗,能易衣佳,不易者急洗 之,不爾令人小便不利。凡大汗勿偏脫衣,喜得偏風, 半身不遂。春天不可薄衣,令人傷寒「霍亂,食不消,頭 痛。脫著既時,須調寢處。凡人臥,春夏向東,秋冬向西, 頭勿北臥及牆北,亦勿安床。凡欲睡勿歌詠,不祥。起 上床坐,先脫左足臥,勿當舍脊下。臥訖勿留燈燭,令 魂魄及六神不安,多愁怨。」人頭邊勿安火爐,日久引 火氣,頭重目赤,睛及鼻乾。夜臥當耳勿有孔,吹人即 耳聾。夏不用露面臥,令人麵皮厚,喜成癬,或作面風。 冬夜勿覆頭,得長壽。凡人眠勿以腳懸踏高處,久成 腎水及損房足冷人每見十步直牆,勿順牆臥,風利 吹人發癲及體重。人臥勿跂床懸腳,久成血痹,兩足 重,腰疼。又不得晝眠,令人失氣。臥勿大語,損人氣力。 暮臥常習閉口,口開即失氣,且邪惡從口入,久而成 消渴,及失血色。屈膝側臥,益人氣力,勝正偃臥。按孔 子不屍臥,故曰:「睡不厭踧,覺不厭舒。」凡人舒睡,則有 鬼怪邪魔。凡眠,先臥心,後臥眼。人臥一夜,當作五度, 反覆,常逐更轉。凡人夜魔,忽然燈喚之,定死無疑,間 喚之吉,亦不得近前急喚。夜夢惡,不須說,旦以水面 東方噀之,呪曰:「惡夢著草木,好夢成寶玉。」即無咎矣。 又夢之善惡,並勿說為吉。衣食寢處皆適,能順時氣 者,始盡養生之道。故善攝生者,無犯日月之忌,無失 歲時之和。須一日之忌,暮無飽食;一月之忌,晦無大 醉;一歲之忌,暮無遠行;終身之忌,暮無然燭行房,暮 常護氣也。凡氣冬至起於湧泉,十一月至膝,十二月 至股,五月至腰,名三陽成,二月至膊,三月至項,四月 至頂,純陽用事。陰亦倣此。故四月、十月不得入房,避 陰陽純用事之月也。每冬至日,於北壁下厚鋪草而 臥,雲受元氣。每八月一日已後,即微火煖足,勿令下 冷,無生意,常欲使氣在下,不欲泄於上。春凍未泮,衣 欲下厚上薄,養陽收陰,繼世長生,養陰收陽,禍則滅 門。故云:「冬時天地氣閉,血氣伏藏,人不可作勞出汗, 發泄陽氣,有損於人也。」又云:「冬日凍腦,春秋腦足俱 凍,此聖人之常法也。」春欲晏臥早起,夏及秋欲侵夜 乃臥早起,冬欲早臥而晏起,皆益人。雖雲早起,莫在 雞鳴前。雖言晏起,莫在日出後。凡冬月忽有大熱之 時,夏月忽有大涼之時,皆勿受之。人有患天行時氣 者,皆由犯此也。即須調氣息,使寒熱平和,即免患也。 每當臘日勿歌舞,犯者必凶。常於正月寅日燒白髮 吉。凡寅日剪手,甲午日剪足甲又燒白髮吉。

《居處法》

編輯

凡人居止之室,必須周密,勿令有細隙,致有風氣得 入。少覺有風,勿強忍久坐,必須急急避之,久居不覺, 使人中風。古來忽得偏風,四肢下隨,或如角弓反張, 或失音不語者,皆由忽此耳。身既中風,諸病總集,邪 氣得便,遭此致卒者十中有九。是以大須周密,無得 輕之,慎焉慎焉。所居之室,勿塞井及水瀆,令人聾盲。 凡在家及外行,卒逢大飄風暴雨震電、昏暗大霧,此 皆是諸龍鬼神行動經過所致。宜入室閉戶,燒香靜 坐,安心以避之,待過後乃出,不爾損人,或當時雖未 苦,於後不佳矣。又陰霧中亦不可遠行。

凡家中有經像,行來先拜之,然後拜尊長。每行至,則 峻坐焉。

凡居家不欲數沐浴,若沐浴必須密室,不得大熱,亦 不得大冷,皆生百病。冬浴不必汗出。請幫助識別此字。霂。沐浴後,不 得觸風冷。新沐髮訖,勿當風,勿濕榮髻,勿濕頭臥,使 人頭風眩悶,髮禿面黑,齒痛耳聾,頭生白屑。饑忌浴, 飽忌沐,沐訖須進少許食,飲乃出。夜沐髮,不食即臥, 令人心虛,饒汗多夢。又夫妻不用同日沐浴,常以晦 日浴,朔日沐,吉。凡炊湯經宿,用洗體成癬,洗面無光, 洗腳即疼痛,作甑畦瘡。熱泔洗頭,冷水濯之,作頭風。 飲水沐頭,亦作頭風。時行病新汗解,勿冷水洗浴,損 心包,不能復。

凡居家,常戒約內外長幼,有不快即須早道,勿使隱 忍,以為無苦,過時不知,便為重病,遂成不救。小有不 好,即按摩挼捺,令首節通利,泄其邪氣。凡人無問有 事無事,常須日別蹋脊背四肢,一度頭項,苦令熟蹋, 即風氣時行,不能侵人。此大要妙,不可具論凡人居家及遠行隨身,常有熟艾一升,備急丸、辟鬼 丸、生肌藥,甘濕藥,丁腫藥水銀、大黃、芒硝、甘草、乾薑、 桂心、蜀椒,不能更畜餘藥,此等常不可闕少,及一兩 卷《百一備急藥方》,並帶辟毒蛇蜂蠍等藥隨身也。 凡人自覺十日已上康健,即須灸三數穴,以泄風氣。 每日必須調氣補瀉,按摩導引為佳,勿以康健便為 常,然常須安不忘危,預防諸病也。灸法當須避人神。 凡畜手力。細累春秋。皆須與轉瀉藥一度。則不中天 行時氣也。

《服食法》

編輯

「凡人春服小續命湯五劑,及諸補散各一劑,夏大熱 則服腎瀝湯三劑,秋服黃芪等丸一兩劑,冬服藥酒 兩三劑,立春日則止。此法終身常爾,則百病不生矣。 俗人見淺,但知鉤吻之殺人,不信黃精之益壽,但識 五穀之療饑,不知百藥之濟命。但解施瀉以生育,不 能閉固以頤養,故有服餌方焉。」《郄愔》曰:「夫欲服食,當 尋性理所宜,審冷煖之適,不可見彼得力,我便服之。 初御藥皆草木次石,是為將藥之大較也。所謂精粗 相代,階粗以至精者也。夫人從少至長,體習五穀,卒 不可一朝頓遺之。凡服藥物,為益遲微,則無充饑之 驗。然積年不已,方能骨髓填實,五穀居然而自斷。今 人多望朝夕之效,求目下之應,腑臟」未充,便以絕粒, 穀氣始除,藥未有用,又將御女,形神與俗無別,以此 致斃,胡不怪哉。服習大體,皆有次第。不知其術者,非 止反有所損,卒亦不得其力。故服餌大法,必先去三 蟲。三蟲既去,次服草藥。好得藥力,次服木藥。好得力 訖,次服石藥。依此次第,乃得遂其藥性,庶事安穩,可 以延齡矣。

《黃帝雜忌法》

編輯

旦起勿開目洗面,令人目澀失明饒淚。清旦常言善 事,勿惡言,聞惡事即向所來方三唾之,吉。又勿嗔怒, 勿叱。請幫助識別此字。咄呼,勿嗟嘆,勿唱奈何,名曰「請禍。」勿立膝坐, 而交臂膝上,勿令髮覆面,皆不祥。勿舉足向火,勿對 竈罵詈。凡行立坐勿背日,吉。勿面北坐,久思不祥起。 凡欲行來,常存魁罡在頭上,所向皆吉。若欲征戰,存 斗柄在前,以指敵吉。勿面北,冠帶凶。勿向西北唾,犯 魁罡神凶。勿欬唾,唾不用遠,成肺病,令人手足重及 背痛欬嗽,亦勿向西北大小便,勿殺龜蛇,勿怒目視 日月,善令人失明。行及乘馬,不用迴顧則神去,人不 用鬼行蠟粟。凡過神廟,慎勿輒入,入必恭敬,不得舉 目恣意顧瞻,當如對嚴君焉,乃享其福耳。不爾,速獲 其禍。亦不得返首顧視神廟,勿見龍蛇,勿興心驚怪, 亦勿注意瞻視,忽見鬼怪變異之物,即強抑之勿怪。 《呪》曰:「見怪不怪,其怪自壞。」又路行及眾中見殊妙美 女,慎勿熟視而愛之,此當魑魅之物,使人深愛。無問 深山曠野,稠人廣眾之中,皆亦如之。凡山水有沙虱 處,勿在中浴,害人。欲渡者,隨驢馬後急渡,不傷人。有 水弩處,射人影即死。欲渡水者,以物打水,其弩即散, 急渡不傷。凡諸山有孔穴入採寶者,惟三月、九月,餘 月山閉氣交犯死。凡人空腹不宜見屍,臭氣入鼻,舌 上白起,口常臭。欲見屍者,皆須飲酒,見之能辟毒。凶 行觸熱,途中逢河勿洗面,生烏䵟。

《金劉完素六書》

編輯

《攝生論》

編輯

《內經》謂「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 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 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 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夫飲食起居, 乃人生日用之法,縱恣不能知節,而欲傳精神服天 氣者,不亦難乎?又《經》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起居如 驚,神氣乃浮。」是以聖人春木旺,以膏香助胃,夏火旺, 以膏腥助肺,金用事,膳膏臊以助肝,水用事,膳膏膻 以助心,所謂因其不勝而助之也。故食飲之常保其 生之要者,五穀五果,五畜五菜也。脾胃待此而食廩 備,三焦待此而道路通,榮衛待此以清以濁,筋骨待 此以柔以正。故《經》云:蓋五味相濟,斯無五宮之傷,所 以養其形也。雖五味為之養形,若味過於酸,肝氣以 津,脾氣乃絕;味過於鹹,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味過 於甘,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味過於苦,脾氣不濡, 胃氣乃厚;味過於辛,筋脈沮弛,精神乃央。所謂失五 味之常,而損其形也。王注曰:「味有偏勝,臟有偏絕,此 之謂也。飲食者,養其形,起居者,調其神。是以聖人春 三月夜臥早起,被髮緩形,見於發陳之時,且曰以使 志生。」夏三月夜臥早起,無厭於日,見於蕃秀之時,且 曰使志無怒,使氣得泄。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 見於容平之時,收斂神氣,且曰使志安寧,以應秋氣。 冬三月早臥晚起,去寒就溫,見於閉藏之時,且曰「使 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此順生長收藏之 道。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順四時起居法,所以調其神

也。《經》所謂「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逆夏氣則
考證
太陽不長,心氣內洞;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

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沉。」此失四時之氣。所以 傷其神也。智者順四時不逆陰陽之道。而不失五味 損益之理。故形與神俱久矣。乃盡其天年而去。與夫 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者。何足與語此道哉。故聖人行 之。賢者佩之。豈虛語哉。

《元李杲十書》

編輯

《安養心神調治脾胃論》

編輯

《靈蘭祕典》論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凡喜怒忿 悲憂思恐懼,皆損元氣。夫陰火之熾盛,由心生凝滯, 七情不安故也。心者神之舍,心君不守,化而為火。夫 火者,七神之賊也,故曰陰火大盛。經營之氣,不能頤 養於神,乃脈病也。神無所養,津液不行,不能生血脈 也。人心之神,真氣之別名也,得血則生,血生則脈旺。」 脈者神之舍,若心生凝滯,七神離形,而脈中惟有火 矣。善治斯病者,惟在調和脾胃,使心無凝滯,或生懽 欣,或逢喜事,或天氣暄和,居溫和處,或食滋味,或見 可欲事,則慧然如無病矣,蓋胃中元氣得舒伸故也。

《脾胃將理法》

編輯

或方:「怒不可食,不可太飽太饑,飲食慾相接而溫和, 宜穀食多而肉食少,不宜食肉汁,忌寒濕物,令肌肉 不生,陽氣潛伏,四肢怠惰之證,疼痛沉重,時當濕雨 則洩利,大便後有白膿血痢,或腸澼下血病,此乃諸 陽氣不行陽道之故也。」

勞則陽氣衰,宜乘車馬遊玩,遇風寒則止。

「行住坐臥」,各得其宜,不可至疲倦。

日晴曖。可以溫湯澡浴。勿以熱湯,令汗大出。

勿困中飲食,雖饑渴,當先臥,至不困乃飲食,食後少 動作。

忌博奕勞心,遇夜汗出,宜避賊風。

夜半收心,靜坐少時,此生發周身血氣之大要也。 夜寢語言,大損元氣,須默默少時,候周身陽氣行,方 可言語。

忌浴當風汗,當風須以手摩汗孔合,方許見風,必無 中風中寒之疾。

遇卒風暴寒,衣服不能禦者,則宜掙努周身之氣以 當之。氣弱不能禦而受之者,病。

遠行卒遇疫癘之氣,飲酒者不病,腹中有食者病,空 腹者死。

白粥、粳米、菉豆、小豆、鹽、豉,皆滲利小便,且小便數,不 可更利,況大瀉陽氣,反行陰道,切禁濕麪,如食之覺 快,勿禁。

藥中不可服澤瀉、茯苓、豬苓、燈心、琥珀、通草、木通、滑 石之類,皆瀉陽道、行陰道也。如渴,小便不利,或閉塞 不通,則服。得利勿再服。

忌大鹹助火邪而瀉腎水真陰,及大辛味,蒜韭五辢 酢大料物,官桂、乾薑之類,皆傷元氣。

如衣薄而氣短,則添衣於無風處居處。如氣尚短,則 用沸湯一碗,熏其口鼻,即不短也。

如衣厚而氣短。則宜減衣摩汗孔令合,於無風處居 止。

「如久居高屋,或天寒陰濕所遏」,令氣短者,亦如前法 熏之。

如居周密小室,或大熱而處寒涼氣短者,則出就風 日。凡氣短,皆宜食滋味湯飲,令胃調和。

或大熱能食而渴。喜寒飲。當從權以飲之。然不可耽 嗜。如冬喜熱飲。亦依時暫飲。

夜不安寢,衾厚熱壅故也。當急去之,仍拭汗孔,或薄 而寒即加之,睡自穩也。

饑而睡不安,則宜少食。食飽而睡不安,則宜少行。坐 遇天氣變更,風寒陰晦,宜預避之。大抵宜溫煖,避風 寒,省言語,少勞役為上。

若服升浮之藥,先一日將理,次日腹空方服,服畢更 將理十日,先三日尤甚,不然則反害也。

《遠欲論》

編輯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以隋侯之珠,彈千仞之雀, 世必笑之。何取之輕而棄之重耶?殘軀六十有五,耳 目半失於視聽,百脈沸騰而煩心,身如眾派漂流,瞑 目則魂如浪去,神氣衰於前日,飲食減於曩時,但應 人事,病皆彌甚。以己之所有,豈止隋侯之珠哉?安於 淡薄,少思寡慾,省語以養氣,不妄作勞以養形,虛心 「以維神。壽夭得失,安之於數。得喪既輕,血氣自然諧 和,邪無所容,病安增劇。苟能持此,亦庶幾於道」,可謂 得其真趣矣。

《省言箴》

編輯

氣乃神之祖,精乃氣之子,氣者精神之根蔕也。大矣 哉!積氣以成精,積精以全神,必清必靜,御之以道,可 以為天人。有道者能之。予何人哉,切宜省言而已。

《朱震亨心法》

編輯

不治已病治未病

編輯

「與其救療於有疾之後,不若攝養於無疾之先。」蓋疾成而後藥者,徒勞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為醫 家之戒;未病而先治,以明攝生之理。夫如是,則思患 而預防之者,何患之有哉?此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之意也。嘗謂備土以防水也,苟不以閉塞其涓涓之 流,則滔天之勢不能遏;備水以防火也,若不以撲滅 其熒熒之光,則燎原之焰不能止,其水火既盛,尚不 能止遏,況病之已成,豈能治歟?故宜夜臥早起於發 陳之春,早起夜臥於蕃秀之夏,以緩其形,無怒而遂 其志,以之食涼食寒而養其陽。聖人春夏治未病者 如此。與雞俱興於容平之秋,必待於日光閉藏之冬, 以斂神匿志而私其意,以之食溫食熱而養其陰。聖 人秋冬治未病者如此。或曰:「見肝之病,先實其脾臟 之虛,則木邪不能傳;見右頰之赤,先瀉其肺經之熱, 則金邪不能盛。」此乃治未病之法。今以順四時調養 神志,而為治未病者,是何意邪?蓋保身長全者,所以 為聖人之道;治病十全者,所以為上工。不治已病治 未病之說,著於《四氣調神大論》,厥有旨哉。昔黃帝與 天師《難疑答問》之書,未嘗不以攝養為先,始論乎天 真,次論乎調神。既已法於陰陽,而繼之以調於四氣。 既曰食飲有節,而又繼之以起居有常,諄諄然以養 生為急務者,意欲治未然之病,無使至於已病難圖 也。厥後秦緩達乎此,見晉侯病在膏肓,語之曰:「不可 為也。」《扁鵲》明乎此。視齊侯病至骨髓。斷之曰「不可救 也。」噫!惜齊晉諸侯不知治未病之理。

《格致餘論》

編輯

《飲食箴》

編輯

人身之貴,父母遺體。為口傷身,滔滔皆是。人有此身, 饑渴隨興,迺作飲食,以遂其生。睠彼昧者,因縱口味, 五味之過,疾病蜂起。病之生也,其機甚微,饞涎所牽, 忽而不思。病之成也,飲食俱廢,憂貽父母,醫禱百計。 山野貧賤,淡薄是諳。動作不衰,此身亦安。均氣同體, 我獨多病。悔悟一萌,塵開鏡淨曰:「節飲食」,《易》之象辭。 養小失大,孟子所譏。口能致病,亦敗爾德。守口如瓶, 服之無斁。

《色慾箴》

編輯

「惟人之生,與天地參,坤道成女,乾道成男,配為夫婦, 生育攸寄。血氣方剛,惟其時矣。成之以禮,接之以時。 父子之親,其要在玆。睠彼昧者,徇縱情慾,惟恐不及, 濟以燥毒,氣陽血陰,人身之神,陰平陽祕,我體長春。 血氣幾何,而不自惜,我之所生,翻為我賊。女之耽兮, 其欲實多。閨房之肅,門庭之和。士之耽兮,其家自廢。」 既喪厥德,此身亦瘁。遠彼帷幕,放心乃收。飲食甘美, 身安病瘳。

《茹淡論》

編輯

或問:「《內經》謂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又曰:地食人以五 味,古者年五十食肉,子今年邁七十矣,盡卻鹽醯,豈 中道乎?何子之神茂而色澤也?曰:「味有出於天賦者, 有成於人為者。天之所賦者,若穀菽菜果,自然沖和 之味,有養人補陰之功,此《內經》所謂味也。人之所為 者,皆烹飪調和偏厚之味,有致疾伐命之毒,此吾子 所疑之味也。今鹽醯之卻,非真茹淡者,大麥與粟之 鹹,粳米、山藥之甘,蔥薤之辛之類,皆味也,子以為淡 乎?安於沖和之味者,心之收,火之降也;以偏厚之味 為安者,欲之縱,火之盛也。何疑之有?《內經》又曰:『陰之 所生,本在五味』。」非天賦之味乎?陰之五宮,傷在五味。 非人為之味乎?聖人防民之具,於是為備。凡人饑則 必食彼粳米。甘而淡者,土之德也,物之屬陰而最補 者也,惟可與菜同進。《經》以菜為充者,恐於饑時頓食, 或慮過多,因致胃損,故以菜助其充足,取其疏通而 易化,此天地生物之仁也。《論語》曰:「肉雖多,不使勝食 氣。」《傳》曰:「賓主百拜,而酒三行,以避酒禍。」此聖人施教 之意也。蓋穀與肥鮮,同進厚味,得穀為助,其積之也 久,寧不助陰火而致毒乎?故服食家在卻穀者則可, 不卻穀而服食,未有不被其毒者。《內經》謂:久而增氣, 物化之常。氣增而久,夭之由也。彼安於厚味者,未之 思耳。或又問: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何不言補氣?曰:味, 陰也;氣陽也。補精以陰,求其本也,故補之以味。若甘 草、白朮、地黃、澤瀉、五味子、天門冬之類,皆味之厚者 也。經曰:「虛者補之」,正此意也。上文謂:「形不足者,溫之 以氣。」夫為勞倦所傷,氣之虛,故不足。溫者,養也,溫存 以養,使氣自充,氣充則形完矣,故言溫而不言補。經 曰:「勞者溫之」,正此意也。彼為《局方》者,不知出此,凡諸 虛損證,悉以溫熱佐輔補藥,名之曰溫補。不能求經 旨者也。

《明李梴醫學入門》

編輯

《保養說》

編輯

醫家既知修德,又當愛惜自己精神,醫之難者,難於 此也。倘精神昏耗,察識必不能精,方藥必不能當,雖 有濟人之心,而勢不能及也。若夫病有服藥針灸不 效者,以其不知保養之方。古云:「與其病後善服藥,莫 若病前善自防按:丹溪茹淡、陰火二篇,病者當時目之,或者議其茹 淡之偏,殊不知其本意為痰火陰虛之人作也。人至 中年,腎氣日衰,加之佚慾,便成虛損,興陽補劑服之, 則潮熱不勝,專服滋降之藥,雖暫得清爽,久則中氣 愈虛,血無生化,所以只得於飲食上調節,戒一切煎 炒炙煿、酒酢糟醬燥熱之物,恐燥血也。戒一切生冷 時果時菜,恐傷脾也。能甘淡薄,則五味之本,自足以 補五臟,養老慈幼皆然。其酒肉補陽助火,內傷勞倦, 元氣虛者,雖病所禁忌之物,亦可暫食養胃,東垣有 是言也。但節飲食極難,非惟酒肉,必以禮義樽節而 不可過,雖飯粥亦不可飽。恆言喫得三碗,只喫兩碗。 《論語》云:「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小註》云:肉氣勝滯穀氣, 穀氣勝滯元氣,元氣流行者壽,元氣滯者夭。惟酒無 量,不「及亂」,在聖人則可,常人當不自有其量,而後可 不亂也。節色非惟眼招口挑,縱慾宣淫,亂匹配之常 經,反交感之正理。得罪天地鬼神,雖自己妻妾,亦不 可以妄合。大風大雨,大熱大寒,朔朢本生之期,切宜 禁忌。惟靜中養見端倪,自然變易其心,一切穢請幫助識別此字。之 事。且厭之矣。況肯貪戀以喪家珍哉。

或問:「保養修養何以異?」曰:「無大異也。但修養涉於方 外元遠,而非恆言恆道。保養,不外日用食息,而為人 所易知易行,然則修養非歟?」曰:「據方書,神農起醫藥 之方,黃帝創導引之術,後世傳之,失其真爾。《素問》曰: 『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故能盡其天年,度百歲乃去,此保養之正宗也。蓋有』」 節有常而不勞。則氣從軌。而無俟於搬運之煩。如今 之動功也。

內動運任督者,久則生癰;運脾土者,久則腹脹;運丹田者,久則尿血;運頂門者,久則腦泄。內動固不宜矣。至於《六字訣》,雖能發散外邪,而中虛有汗者忌。《八段錦》雖能流動氣血,而中虛有火者忌。惟《醫林集要》所載古導引法,間有一二明顯可行者,附錄於後,究而言之,亦不過吾儒舞蹈意也。

「精神內守」,則身心凝定,而無俟於制伏之強,如今之 靜功也。

丹書「硃砂鉛汞、龍虎」 之說,俱是借喻身心。惟「心息相依」 之說,最為直截明顯。心主乎息,息依乎心,心息相住,則精氣神滿而病卻矣。

「盡天年,度百歲乃去,則自古有生必有死,惟不自速 其死爾,烏有如今之所謂飛昇超脫住世之說耶?」或 曰:「保養既若是之易且顯,何今之夭者多而壽者少 耶?」曰:「飲食起居動作之間,安能一一由心所主,而無 所詿誤哉?香醪美味陳於前,雖病所忌也而弗顧;情 況意興動於中,雖病且危也而難遏;貪名競利之心, 急過於勞傷而不覺,此古今之壽相遠者,非氣稟之 異也,實今人之不如古人重其身爾。」曰:「吾知精神內 守,而後飲食起居得其宜,則今之內動外動,皆不足 取,而靜功收斂精神,不亦得其正乎?」曰:「若不識盡天 年,度百歲,乃去機括,雖終日閉目,只是一團私意,靜 亦動也。若識透天年百歲之有分限節度,則事事循 理,自然不貪、不躁、不妄,斯可以卻未病而盡天年矣。 蓋主於氣,則死生念動而昏昧錯雜,愈求靜而不靜; 主於理,則人慾消亡而心清神悅,不求靜而自靜。此 俗之所謂靜,恐亦異乎古之所謂靜也。」曰:「若然,則吾 儒一敬盡之矣。」曰:「聖學至大,非某能知,但黃帝亦古 聖人也。今不信古聖」人名言,而信盲人詭異邪說,甚 則喪家殞身,見亦謬哉!此吾所以只言保養也。曰:「保 養可勿藥乎?」曰:「避風寒以保其皮膚六腑,則麻黃、桂 枝、理中、四逆之劑,不必服矣;節勞逸以保其筋骨五 臟,則補中益氣、劫勞健步之劑,不必服矣。戒色慾以 養精,正思慮以養神,則滋陰降火、養榮凝神等湯,又 何用」哉?薄滋味以養血,寡言語以養氣,則四物、四君、 十全、三和等湯,又何用哉?要之,血由氣生,氣由神全, 神乎心乎,養心莫善於寡慾。吾聞是語矣,竊有志而 未能,敢述之以告我。疲癃殘疾,而不知學者相與共 守乎禁戒,以重此身,為萬物之本。

《趙獻可醫貫》

編輯

《寡慾論》

編輯

尊生之士,不須服食,不須導引,不須吐納,能大明生 死,幾於道矣。生死之門戶,不生則不死,上根頓悟無 生。其次莫若寡慾,未必長生,亦可卻病。反而求之,人 之死由於生,人之病由於慾。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 病。已病矣。繹其致病之根,由於不謹急,遠房幃,絕嗜 慾,庶幾得之。世人服食以圖長生,惑矣。甚者日服補 藥。以資縱慾。則惑之甚也。

震本坤體,陽自外來,交之,有動乎情慾之象。是以聖 人於卦中凡涉乎《震》體者,取義尤嚴。洊雷震,君子以 恐懼修省。在《復》則曰:「先王以至日閉關,欲其復之靜 也。」在《隨》則曰:「向晦入晏息,欲其居之安也。」在《頤》則曰: 「慎言語,節飲食,欲其養之正也。」明乎此義,而相火不 藥自伏矣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此二至最為緊要。至者,極 也。陰處陽生,絕處逢生,自無而有;陽極生陰,從有而 無。陽變陰化之不同也。若春分秋分,不過從其中平 分之爾。然其尤重者,獨在冬至。故《易》曰:「先王以至日 閉關。」閉關二字,須看得廣。觀《月令》云:「是月齋戒掩身, 以待陰陽之所定。」則不止關市之門矣。

《醫門法律》
臣喻昌著

編輯

調和榮衛

編輯

聖人陳陰陽,筋脈和同,骨髓堅固,氣血皆從。如是則 內外調和,邪不能害,耳目聰明,氣立如故。可見調營 衛之義,為人身之先務矣。深維其機,覺衛氣尤在所 先焉。經謂陽氣破散,陰氣乃消亡,是衛氣者,保護營 氣之金湯也。謂審察衛氣,為百病母,是衛氣者,出納 病邪之喉舌也。《易》云:「一陰一陽之謂道。」迺其扶陽抑 「陰,無所不至。」仙道亦然。噫嘻!鼻氣通於天者也,口氣 通於地者也。人但知以口之氣養營,惟知道者以鼻 之氣養衛,養營者,不免縱口傷生。養衛者,服天氣而 通神明,兩者之月異而歲不同也,豈顧問哉。

問:「居常調衛之法若何?」曰:「每至日西,身中陽氣之門 乃閉,即當加意謹護,勿反開之。《經》謂暮而收拒,毋擾 筋骨,毋見霧露,隱括調衛之義已悉。收者,收藏神氣 於內也。拒者,捍邪氣於外也。如晨門者,昏閉明啟,尚 何暴客之虞哉?即使逢年之虛,遇月之空,身中之氣 自固,虛邪亦何能中人耶。」

謹節五味

編輯

問「味過於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此何解也?」曰:此人 身消息之所在,王註牽強,不合乎道。夫人天真之氣, 全在於胃,津液之多寡,即關真氣之盛衰,而胃復賴 脾以運其津液,一臟一腑,相得益彰,所以胃不至於 過濕,脾不至於過燥也。觀下文「味過於苦,脾氣不濡, 胃氣乃厚」,其為脾過燥,胃過濕可知。然終是相連臟 腑,嘿相灌滲,所以脾氣但言不濡,病反在胃,且未甚 也。至以過酸之故,助其曲直,將胃中津液,日漸吸引, 注之於肝,轉覺肝氣津潤有餘矣。肝木有餘,勢必尅 土,其脾氣坐困,不至於絕不已爾。若胃中津液尚充, 縱脾氣不濡,有濡之者在也,亦安得坐斃哉。

問:「味過於苦,胃氣乃厚;味過於辛,精神乃央。」註謂「厚 為強厚,央為久長,豈五味中,酸鹹甘多所損,苦辛多 所益乎?」曰:二義原不作此解,王註與經文全相背謬。 觀於胃氣乃厚,繇於脾氣不濡,明係脾困,不為胃行 津液,胃氣積而至厚也。胃氣一厚,容納遂少,反以有 餘成其不足,更難施治。今人守東垣一家之學,遇胃 病者,咸用補法,其有愈補愈脹者,正坐此弊。如西北 之人,喜食生硬麪酪,迨至受病,投以牽牛、巴豆,乃始 暢適,即香、砂、橘半用且不應,況用參、朮之補乎?《內經》 有言:「胃氣實則脹,虛則泄」,蓋可知矣。至精神乃央,上 文既雲「筋脈沮弛」,明是筋脈得辛而緩散不收也。況 人之精神,全貴收藏,不當耗散,寧有辛散既久。而不 為殃害者耶。曰央。則其為病。且有卒暴之虞矣。相傳 多食辛。令人夭。豈不然哉。

問:「味過於鹹,大骨氣勞,從前無解,請一明之。」曰:「身中 消息,有謂心未有不正,腎未有不邪者,以腎為作強 之官也;有謂腎未有不正,心未有不邪者,以心為情 慾之腑也。大骨氣勞,心腎兩有所涉,而實有不盡然 者。嘗見高僧高道,棲真習定,忽焉氣動精傾,乃知味 過於鹹,大骨氣勞之說,不盡關於情慾爾。蓋食鹹過」 多,峻補其腎。腰骨高大之所,其氣忽積,喜於作勞,氣 既勃勃內動,則精關勃勃欲開,雖不見可欲,而不覺 關開莫制矣。經謂強力入房,腎氣乃傷,高骨乃壞。此 因嗜慾無節者之本病。奈何?清修卓煉之士,每於蔬 菜間多食鹹,藏厚味以虧道體,無有以《內經》之理一 陳其前者。及病已成而食淡齋,長年累月,自苦亦足 補偏救敝,然不如當日味無過《鹹》之超矣。因並及之。

和暢性情

編輯

飲食入胃,而精氣先輸脾歸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 養周身,乃清氣為天者也。升已而輸膀胱,行秋冬之 令,為傳化糟粕,轉味而出,乃濁陰為地者也。若夫順 四時之氣,起居有時,以避寒暑,飲食有節,及不暴喜 怒,以頤神志,常欲四時均平而無偏勝則安,不然損 傷脾胃,真氣下溜,或下泄而久不能升,是有秋冬而 無春夏,乃生長之用。陷於隕殺之氣,而百病皆起。或 久升不降亦病焉。

《本神篇》曰:「心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傷則恐懼自失邪 氣。」臟腑《病形篇》曰:「憂愁恐懼則傷心。」《口問篇》曰:「悲哀 憂愁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可見心為五臟 六腑之大主,而總統魂魄,兼該志意,故憂動於心則 肺應,思動於心則脾應,怒動於心則肝應,恐動於心 則腎應,此所以五志惟心所使也。設能善養此心,而 居處安靜,無為懼懼,無為欣欣,婉然從物而不爭,與 時變化而無我,則志意和,精神定,悔怒不起,魂魄不 散,五臟俱寧,邪亦安從奈我何哉

《景岳全書》
臣張介賓著

編輯

《治形論》

編輯

《老子》曰:「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使吾無身,吾有 何患?」余則曰:「吾所以有大樂者,為吾有形,使吾無形, 吾有何樂?」是可見人之所有者惟吾,吾之所賴者惟 形爾,無形則無吾矣。謂非人生之首務哉。但形之為 義,其義甚微,如言動視聽,非此形乎?俊醜美惡,非此 形乎?勇怯愚智,非此形乎?死生安否,非此形乎?人事 之交,以形交也;功業之建,以形建也。此形之為義,從 可知也。奈人昧養形之道,不以情志傷其府舍之形, 則以勞役傷其筋骨之形。內形傷則神氣為之消靡, 外形傷則肢體為之偏廢,甚至肌肉盡削,其形可知, 其形既敗,其命可知。然則善養生者,可不先養此形, 以為神明之宅;善治病者,可不先治此形,以為興復 之基乎?雖治形之法,非止一端,而形以陰言,實惟「精 血」二字,足以盡之。所以欲祛外邪,非從精血不能利 而達;欲固中氣,非從精血不能畜而強。水中有真氣, 火中有真液,不從精血,何以使之降升?脾為五臟之 根本,腎為五臟之化源,不從精血,何以使之灌溉?然 則精血即形也,形即精血也。天一生水,水即形之祖 也。故凡欲治病者,必以形體為主;欲治形者,必以精 血為先,此實醫家之大門路也。使能知此,則變化可 以無方,神用自有莫測。然用此之法,無逾藥餌,而藥 餌之最切於此者,不過數味之間。其他如性有偏用 者,唯堪佐使而已。亦猶飲食於人,凡可口者,孰無資 益,求其純正無損而最宜於胃氣者,則惟穀食類可 見矣。或問余以所宜者果屬何物,余則難以顯言之。 蓋善吾言者,必如醴如飴,而不善吾言者必反藉此 為射的以資口吻之基矣。余故不能顯言之,姑發明 此義,以俟有心者之自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