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三百九十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三百九十卷目錄
醫部彙考三百七十
外科癘瘍癜風門一
黃帝素問〈風論 脈要精微論〉
孫思邈千金方〈惡疾大風〉
劉完素六書〈總論〉
張潔古活法機要〈癘風〉
朱震亨心法〈論證治〉
李梴醫學入門〈癘風治法 赤白癜治法〉
薛己醫按〈總論 本證治法 兼證治法 變證治法 類證治法〉
王肯堂證治準繩〈烏白癩 㾦㿔 紫癜風 白癜風 白駮 𤻤瘍風〉
喻昌醫門法律〈論癘風〉
張介賓景岳全書〈論證 禁忌〉
陳士鐸石室祕錄〈治法〉
方一〈樺皮散 二聖散 補氣瀉榮湯 醉仙散 通天再造散 加味逍遙散 寶鑑
換肌散 升麻湯 加味清胃散 透經解攣湯 秦艽地黃湯 易老祛風丸 羌活當歸
散 羌活白芷散 海藏愈風丹 苦參消石酒 大白膏 大黑膏 浸酒法 雷丸散
雷丸散 白花蛇丸 行藥 防風天麻丸 歙墨丸〉
藝術典第三百九十卷
醫部彙考三百七十
編輯癘瘍癜風門一〈白駮瘖㿔汗斑附〉
編輯《黃帝素問》
編輯
《風論》
編輯
風氣與太陽俱入,行諸脈俞,散於分肉之間,與衛氣 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憤䐜而有瘍。衛氣有所凝 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
〈註〉衛氣所行之道不利,故使肌肉憤然高起而有癰瘍。衛氣凝滯於項背之間,不能循行於周身之膚腠。故其肌肉麻痹而不知痛癢也。
癘者,有榮氣熱胕,其氣不清,故使其鼻柱壞而色敗, 皮膚瘍潰。
〈註〉風傷榮氣,搏而為熱,熱出於胕肉之間,則肌脈外內之氣不清矣。風邪與榮衛搏於皮膚之外,則榮衛之氣不清,故「鼻柱陷壞,面色敗惡,而皮膚潰癩」也。
風寒客於脈而不去,名曰「癘風」,或名曰「寒熱。」
〈註〉風寒之邪,客於脈中而不去,則榮氣受傷,亦名曰「癘風。」榮病則寒熱少氣,故或名曰寒熱。
《脈要精微論》
編輯
脈風成為癘。
〈註〉癘者麻癜惡厲之疾。風乃陽熱之邪,血乃陰濕之液。濕熱生蟲。是以風入於脈。久則變為蟲癩之厲瘍。
《唐孫思邈千金方》
編輯
惡疾大風
編輯惡疾大風有多種不同,初得雖遍體無異而眉鬚已 落,有遍體已壞而眉鬚儼然,有諸處不異,好人而四 肢腹背有頑處,重者手足十指已有墮落。有患大寒 而重衣不煖,有尋常患熱不能暫涼,有身體枯槁者, 有津汗常不止者,有身體乾癢徹骨,搔之白皮如麩, 手下作瘡者。〈一作卒不作瘡〉「有瘡痍荼毒,重疊而生,晝夜苦 痛不已者;有直置頑鈍,不知痛癢者。其色亦有多種, 有青、黃、赤、白、黑,光明枯暗。此候雖種類狀貌不同,而 難療易療,皆在前人,不由醫者。」何則?此病一著,無問 賢愚,皆難與語。何則?口順心違,不受醫教,直希望藥 力,不能求己。故難療易療,屬在前人,不關醫藥。余嘗 手療六百餘人,瘥者「十分有一,莫不一一親自撫養, 所以深諳。姑與共語,覺難與語,不受入即不須與療, 必定終有觸損,病既不瘥,乃勞而無功也。」又《神仙傳》 有數十人,皆因惡疾而致仙道。何者?皆由割棄塵累, 懷潁陽之風,所以非止瘥病,乃因禍而取福也。故余 所睹病者,其中頗有士大夫,乃至有異種名人,及遇 斯患,「皆愛戀妻孥,繫著心髓,不能割捨,直望藥力,未 肯近求諸身。若能絕其嗜慾,斷其所好,非但愈疾,因 茲亦可自致神仙。」余嘗問諸病人,皆云「自作不仁之 行,久久並為極猥之業,於中仍欲更作云為,雖有悔 言,而無悔心。但能自新,受師教命,餐進藥餌,何有不 除。」余以貞觀年中,將一病士入山,教服松脂,欲至百 日,鬚眉皆生。由此觀之,惟須求之於己,不可一仰醫 藥者也。然有人數年患身體頑痹,羞見妻子,不告之 令知,其後病成,狀貌分明,乃雲「犯藥卒患」,此皆自誤。 然斯疾雖大,療之於微,亦可即瘥。此疾一得,遠者不過十年皆死,近者五六歲而亡。然病者自謂百年不 死,甚可悲悼。一遇斯疾,即須斷鹽,常進松脂,一切公 私物務,釋然皆棄,猶如脫屣。凡百口味,特須斷除,不 交俗事,絕乎慶弔,幽隱巖谷,周年乃瘥,瘥後終身慎 房事,犯之還發。茲疾有吉凶二義,得之修善則吉,若 還同俗類,必是凶矣。
《金劉完素六書》
編輯
《總論》
編輯
《內經》曰:「癘風者,有榮氣熱附,其氣不清,故使鼻柱壞 而色敗,皮膚瘍潰,故先風寒客於脈而不去,名曰癘 風。」又曰:脈風成為癘,俗雲癩病也。故治法云:大風骨 節重,鬚眉墮,名曰大風,刺肌肉病,故汗出百日。王注 曰:「泄衛氣之怫熱,刺骨髓,汗出百日,泄榮氣之怫熱。 凡三百日,鬚眉生而止鍼。怫熱屏退,陰氣內復,故多」 汗出,鬚眉生也。先樺皮散,從少至多,服五七日後,灸 承漿穴七壯,灸瘡輕,再灸瘡愈,再灸後,服二聖散,泄 熱祛血之風邪。戒房室三年,鍼灸藥止,述類象形,此 治肺風之法也。然非止肺臟有之,俗雲「鼻屬肺」,而病 發於肺。端而言之不然,如此者,既鼻準腫赤脹,但為 瘡之類,乃謂血隨氣化,既氣不施化,則血聚矣,血既 聚,使肉腐爛而生蟲也。謂厥陰主生五蟲,厥陰為風 木,故木生五蟲。蓋三焦相火,熱甚而制金,金衰故木 來剋侮。經曰:侮勝也。宜瀉火熱利氣之劑,蟲自不生 也。法云: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此之謂也。故此疾血熱 明矣。當以藥緩疏泄之,煎《局方》內升麻湯,下錢氏瀉 青丸。余合隨經言之。故病風者。陽氣先受上也。
《元張潔古活法機要》
編輯
癘風
編輯癘風者,榮氣熱附,其氣不清,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 潰,風寒客於脈而不去,故名癘風,又曰脈風,俗曰「癩。」 治法刺肌肉百日,汗出百日,凡二百日,鬚眉生而止。 先樺皮散,從少至多,服五七日,灸承漿穴七壯,灸瘡 愈,再灸再愈。三灸之後,服二聖散泄熱祛血之風邪。 戒房室,三年病癒。
《朱震亨心法》
編輯
《論證治》
編輯
大風病,是受得天地間殺物之風,古人謂之癘風者, 以其酷烈暴悍可畏耳。人得之者,須分在上在下。夫 在上者,以醉仙散取臭涎惡血於齒縫中出;在下者, 以通天再造散,取惡物陳蟲於穀道中出。所出雖有 上下道路之殊,然皆不外乎陽明一經。治此病者,須 知此意,看其疙瘩與瘡。若上先見者,上體多者,在上 「也;若下先見者,下體多者,在下也;上下同得者,在上 復在下也。陽明經,胃與大腸也,無物不受。此風之入 人也,氣受之,則在上多;血受之,則在下多;氣血俱受 者甚重。」自非醫者神手,病者鐵心,罕有免此。夫或從 上,或從下,以漸而來者,皆是可治之病。人見病勢之 緩多忽之,雖按此法施治,病已全然脫體,若不能絕 味絕色,皆不免再發,再發則終不救矣。某曾治五人 矣,中間惟一婦人得免,以其貧甚且寡,無物可喫也。 餘四人三年後皆再發。《孫真人》云:「吾嘗治四五百人, 終無一人免於死,非孫真人不能治也」,蓋無一人能 守禁忌耳。此婦人本病外,又是百餘貼加減四物湯, 半年之上,方得月經行,十分安愈。
此疾非止肺臟有之,以其病發於鼻,從俗呼為肺風 也。鼻準腫赤脹大而為瘡,乃血隨氣化也。氣既不施, 則血為之聚,血既聚則使肉爛而生蟲也。生蟲者,厥 陰主之,以藥緩疏泄之,煎《局方》升麻湯,下瀉青丸。餘 病各隨經治之。
《明李梴醫學入門》
編輯
《癘風治法》
編輯
癩,即《內經》癘風,受天地間肅殺風氣,酷烈暴悍,最為 可畏。一因風毒,或汗出解衣入水,或酒後當風;二因 濕毒,或坐臥濕地,或冒雨露;三因傳染。然未必皆由 外也。內傷飲食,熱毒過甚,大寒大熱,房勞穢污,以致 火動血熱,更加外感風寒冷濕而發。初起身上虛癢, 或起白屑紫雲,如癜風然;或發紫泡疙瘩,流膿。上先 「見者,氣分受病,上體必多;下先見者,血分受病,下體 必多。上下俱見者,氣血俱病。」從上而下者為順風;從 下而上者為逆風。但從上從下,以漸來者可治,頓發 者難愈。治失其法,以致皮死麻木不仁,脈死血潰成 膿,肉死,割切不痛,筋死,手足緩縱,骨死,鼻梁崩塌。與 夫眉落眼昏,脣翻聲啞,甚則蝕傷眼目。腐爛玉莖。攣 拳肢體。病至於此。天刑難解。
胃與大腸無物不受。脾主肌肉,肺主皮毛,然瘡痂雖 見於皮肉,而熱毒必歸於腸胃,故法「必先治陽明。初 起宜防風通聖散,在上用麻黃以去外毒,在下用硝 黃以去內毒。上下俱見者,用生料防風通聖散以解 表攻裏。三五日後,即服醉仙散以吐惡涎,服後又服 防風通聖散去硝黃、麻黃多服久服,待胃氣稍定,用 『再造散』」以下其蟲。又有宜先下蟲而後吐涎者,吐下後仍以防風通聖散量加參、芪、熟地以固氣血。或脾 胃弱者,白朮當倍用。
蟲因火盛,氣血沸騰,充滿經絡,外瘡延蔓,內蟲攻注, 蝕肝眉脫,蝕心足底穿,蝕脾聲啞,蝕肺鼻崩,蝕腎耳 鳴如雷。宜先服「瀉青丸」以瀉肝火,次隨證救治。虛癢 者,四物湯加酒芩調浮萍末,癢甚加荊芥、蟬退搔癢 皮。白屑者,白花蛇丸。眉髮落者,三蛇丹或柏葉煎。 眉脫鼻崩者,換肌散、補氣瀉榮湯。蝕眼者,蘆薈丸。肢 節廢者,蠲皮散。通用「凌霄花散、胡麻散、加味苦參丸、 大楓丸、換骨丸、大麻風丸、紫雲風丸、活神丹、腎氣丸、 四聖不老丹、八物湯。」外治摩風膏、浴癩方。髮落不生 者,先用生薑擦三次,後用半夏為末,麻油調搽,諸方 選用之。
《赤白癜治法》
編輯
麵皮頸項身體皮肉變色,赤者謂之「赤癜」,白者謂之 「白癜。」乃肝風搏於皮膚,血氣不和所生。
赤屬血。「血熱者,九味羌活湯加金銀花、連、𧄍,或四物 湯加柴胡、山梔、牡丹皮。虛者,逍遙散加山梔,或腎氣 丸。」
白屬氣,氣熱者,敗毒散或小柴胡湯加防風。連𧄍虛 者,補中益氣湯加羌活、防風。如果係風毒者,胡麻散、 單蒼耳丸、單浮萍丸。此疾久者,只宜滋養氣血,則火 自息,風自定,癢自止。若用祛風辛苦之劑,則肝血愈 燥,風火愈熾,元氣愈虛,變為難治。
身上虛癢,血不榮於腠理故也,宜四物湯加黃芩入 紫浮萍末調服。或單凌霄花為末,酒調服。遍身及頭 上風屑癢者,單苦參丸,或薄荷、《蟬退》等分為末,酒調 服。
《薛己醫按》
編輯
《總論》
編輯
《內經》云:風氣與太陽俱入,行諸脈俞,散於分肉之間, 與衛氣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膹䐜而有瘍。衛氣 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有榮衛熱胕,其氣 不清,故使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風寒客於脈而 不去,名曰癘風。其治法:當刺肌肉骨髓,以泄榮衛之 怫熱。《靈樞經》以銳針刺腫上,出惡血。近代先哲云:「感 天地肅殺惡氣所致。其上體先見或多者,毒在上也; 下體先見或多者,毒在下也。蓋氣受邪則上多,血受 邪則下多,氣血俱受則上下齊見。」若眉毛先落者,毒 在肺;面發紫泡者,毒在肝;腳底先痛或穿者,毒在腎; 遍身如癬者,毒在脾;目先損者,毒在心。此五臟受證 之重也。一曰皮死,麻木不仁;二曰肉「死,針刺不痛,三 曰血死爛潰,四曰筋死指脫,五曰骨死,鼻柱壞」,此五 臟受傷之不可治也。若聲啞目盲,尤為難治。大抵此 證,多由勞傷氣血,腠理不密,或醉後房勞沐浴,或登 山涉水,外邪所乘,衛氣相搏,濕熱相火,血隨火化而 致,故淮揚、嶺南、閩越間多患之,治當辨本證兼證、變 證、類證,陰陽虛實而治焉。若妄投燥熱之類,膿水淋 漓,則肝血愈燥,風熱愈熾,腎水愈傷,相火愈旺,反致 敗證矣。
《本證治法》
編輯
一、癘瘍所患,非止一臟,然其血氣無有弗傷,兼證無 有弗雜。況積歲而發見於外,須分經絡之上下,病勢 之虛實,不可概施攻毒之藥,當先助胃壯氣,使根本 堅固,而後治其瘡可也。《經》云:「真氣奪則虛,邪氣盛則 實。」凡雲病屬有餘,當認為不足。
一、「癘瘍當知有變、有類之不同,而治法有汗、有下、有 砭刺、有攻補之不一。蓋兼證當審輕重,變證當察先 後,類證當詳真偽,而汗、下、砭、刺、攻補之法,又當量其 人之虛實,究其病之源委而施治之。蓋虛者形氣虛 也,實者病氣實,而形氣則虛也。」
一癘瘍砭刺之法子和張先生謂「一汗扺千針」,蓋以 針血不如發汗之周遍也。然發汗即出血,出血即發 汗,二者一律。若惡血凝滯在肌表經絡者,宜刺宜汗, 取委中出血則效。若惡毒蘊結於臟,非蕩滌其內,則 不能痊。若毒在外者,非砭刺遍身患處,及兩臂腿腕、 兩手足指縫各出血,其毒必不能散。若表裏俱受毒 者,非外砭內泄,其毒決不能退。若上體患多,宜用「醉 仙散」,取其內畜惡血於齒縫中出,及刺手指縫並臂 腕,以去肌表毒血。下體患多,宜用「再造散」,令惡血陳 蟲於穀道中出,仍針足指縫並腿腕,隔一二日更刺 之,以血赤為度。如有寒熱頭疼等證,當大補血氣。 一癘瘍服輕粉之劑。若腹疼去後,兼有膿穢之物,不 可用藥止之。若口舌腫疼,穢水時流,作渴發熱喜冷, 此為上焦熱毒,宜用瀉黃散。若寒熱往來,宜用小柴 胡湯加知母。若口齒縫出血,發熱而大便祕結,此為 熱毒內淫,宜用黃連解毒湯。若大便調和,用《濟生》犀 角地黃湯。若穢水雖盡,口舌不愈,或發熱作渴,而不 飲冷,此為虛熱也,宜用七味白朮散。
一癘瘍手足或腿臂或各指拳攣者,由陰火熾盛,虧 損氣血,當用加味逍遙散加生地黃,及換肌散兼服一癘瘍生蟲者,五方風邪翕合相火制金,木盛所化, 內食五臟而證見於外也。宜用升麻湯送瀉青丸,或 樺皮散,以清肺肝之邪,外灸承漿以疏陽明任脈,則 風熱息而蟲不生矣。肝經虛熱者,佐以加味逍遙散、 「六味地黃丸。」
一癘瘍久而不愈,有不慎起居飲食,內火妄動者;有 臟腑傷損,氣血疲乏者;有用攻伐之藥,氣血愈虧者; 有不分兼變相雜,用藥失宜者;有病人諱疾忌醫者。 一癘瘍愈而復發,有不戒厚味,內熱傷脾者;有不戒 房勞,火動傷腎者;有不戒七情,血氣傷損者;有餘毒 未盡,兼證干動者;有氣虛六淫外乘者。古人云:「此證 百無一生」,正謂此耳。
《兼證治法》
編輯
一頭目眩運,「若右寸關脈浮而無力,脾肺氣虛也,補 中益氣湯;若左關尺脈數而無力,肝腎氣虛也,用六 味地黃丸;若右寸尺脈浮大微細者,陽氣虛也,用八 味地黃丸。血虛者,四物湯加參、苓、白朮;氣虛者,四君 子湯加當歸、黃芪。肝經實熱者,柴胡清肝散;肝經虛 者,六味地黃丸。脾氣虛弱者,補中益氣湯。脾氣有痰」 者。半夏白朮天麻湯。砭血過多者。芎歸湯。發熱惡寒 者。聖愈湯。大凡發熱。則真氣傷矣。不可用苦寒藥。恐 復傷脾胃也。
一口喎目斜,若手足牽搐,或眉稜癢痛,屬肝經血虛 風熱,用加味逍遙散、六味地黃丸,以生肝血、滋腎水。 若寒熱往來,或耳聾脅痛,屬肝火熾盛,先用小柴胡 合四物湯,以清肝火、生肝血。若筋攣骨痛,或不能動 履,用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湯,以滋化源。若因服燥 藥而致者,用四物湯加生甘草、金銀花,以解熱毒,益 陰血。凡此俱屬肝經血燥所致,須用六味地黃丸、補 中益氣湯為主。若因怒氣房勞而甚者,用六味地黃 丸、十全大補湯為主。若因勞傷形體而甚者,用補中 益氣湯、十全大補湯為主。
「一、夏秋濕熱行令,若飲食不甘,頭目眩運,遍身酸軟, 或兩腿麻木,口渴自汗,氣促身熱,小便黃數,大便稀 溏,濕熱傷元氣也,用清燥湯。如夏令用清暑益氣湯。 若自汗盜汗,氣高而喘,身熱而煩,其脈大,此元氣內 傷也,用補中益氣湯。若嘔吐少食,肚腹痞悶,大便不 實,脾胃受傷也,用六君子湯。若胸腹不利,飲食少思」, 吐痰不止,脾胃虛痞也,用四君子湯。若形氣倦怠,肢 體麻木,飲食少思,熱傷元氣也,用人參益氣湯。 一熱渴便濁,若夜安晝熱者,熱在氣分也,用清心蓮 子飲。晝安夜熱者,熱在血分也,四物二連湯,俱佐以 六味地黃丸。若寒熱往來者,肝經血虛也,用加味逍 遙散、六味地黃丸。
一、小便不利,若因服燥藥而致者,用四物湯加炒黑 黃蘗、知母、生甘草,以滋陰血。若頻數而色黃者,用四 物湯加參、朮、麥門、五味子,以生氣血。若短而色黃者, 用補中益氣湯加山藥、麥門、五味,以滋化源。《經》云:「無 陰則陽無以生,無陽則陰無以化。」
一、「大便不通,若血虛內熱而澀滯者,用四物湯加麥 門、五味子,以生血潤燥。若因燥熱之藥而患者,四物 湯加連、𧄍、生甘草,以生血清熱。若服剋伐之藥而致 者,用四物湯加芎、歸,以助氣生血。若作渴飲冷者,熱 淫於內也,用竹葉石膏湯以清胃火。若作渴飲湯者, 腸胃虛熱也,用竹葉黃芪湯,以補氣生津。若內熱作」 渴,面赤飲湯者,用四物湯送潤腸丸,以涼血潤燥。若 腸胃滿脹,燥在直腸而不通者,用豬膽汁導之。腸胃 氣虛,血涸而不通者,用十全大補湯。若肝膽邪盛,脾 土受侮而不能輸化者,用小柴胡湯加山梔、㮋李仁、 枳殼治之。
一、「怔忡無寐,或兼衄血便血,若內熱晡熱,作渴飲湯, 肢體倦怠,此脾血虛而火動也,用四君子加芎歸。若 思慮傷脾動火而致,用歸脾湯加山梔。若發熱晡熱, 用八珍湯加酸棗仁、茯神、遠志。若因心血虛損,用柏 子仁散。」大抵此證皆心脾血少所致,但調補胃氣,則 痰清而神自安,不必專於清熱治痰。
一、「發熱惡寒,若肢體倦怠,煩躁作渴,氣高而喘,頭痛 自汗者,此內傷氣血也,用補中益氣湯加五味、麥門。 倦怠食少,大便不調,小便頻數,洒淅惡寒者,此脾肺 氣虛也,用升陽益胃湯。煩躁作渴,體倦少食,或食而 不化者,此脾氣虛熱也,用六君子湯。」
一發熱在午前,脈數而有力者,氣分熱也,用清心蓮 子飲。脈數而無力者,陽氣虛也,用補中益氣湯。午後 脈數而有力者,血分熱也,用四物湯加牡丹皮。脈數 而無力者,陰血虛也,用四物湯加參、朮。熱從兩脅起 者,肝虛也,用四物湯加參、朮、黃芪;從臍下起者,腎虛 也,用四物湯加參、朮、黃蘗、知母、五味、麥門、肉桂,或六 味丸。其熱晝見夜伏,夜見晝止,或去來無定,或時起 作無定處,或從腳起者,此無根虛火也,須用加減八 味丸,及十全大補湯加麥門、五味,更以附子末唾津 調搽湧泉穴。若形體惡寒,喜熱飲食者,陽氣虛寒也急用八味丸。
一、「口乾,若惡冷飲食者,胃氣虛而不能生津液也,用 七味白朮散。若喜冷飲食者,胃火盛而消爍津液也, 須用竹葉石膏湯。夜間發熱口渴者,腎水弱而不能 上潤也,當用六味地黃丸。若因汗下之後而有前患 者,胃氣虛也,宜用八珍湯主之。」
一、作渴,若煩躁飲冷者,屬上焦實熱,用涼膈散。兼大 便祕結者,屬下焦實熱,用清涼飲。若用剋伐之藥而 渴者,氣血虛也,急用八珍湯、六味丸。
一、耳聾耳鳴,「若左寸關脈弦數者,心肝二經虛熱也, 用四物湯加山梔、柴胡生陰血。右寸關脈浮大者,脾 肺二經虛熱也,用補中益氣湯加山梔、桔梗培陽氣。 若因怒便作,用小柴胡湯加山梔、芎、歸,清肝涼血。若 午前甚,用小柴胡湯加參、芪、歸、朮,補氣清肝。午後甚, 用四物湯加酒炒黑黃蘗、知母、五味,補陰降火。如兩 足心熱屬腎虛,用六味丸以壯水之主;兩足冷屬陽 虛,用八味丸以益火之源。」
一項強口噤,腰背反張者,氣血虛而發痙也。仲景云: 「足太陽病,發汗太多則痙,風病下之則痙,復發汗則 加拘急。瘡家發汗則痙。」蓋風能散氣,故有汗而不惡 寒曰柔痙;寒能澀血,故無汗而惡寒曰剛痙。皆因內 虛復汗,亡津血,筋無所養而然,悉屬虛象,非風證也, 當大補氣血為主。故產婦潰瘍,勞傷氣血,濕熱相火, 誤服剋伐之劑者多患之,其義可見。
一婦女經閉,「若因鬱火傷脾,以歸脾湯加山梔、丹皮。 氣血俱虛,以八珍湯加山梔、丹皮。若因服燥藥傷血, 以四物湯加生甘草。若經候過期而來者,氣血虛也, 八珍湯倍用參、朮。先期而來者,血虛熱也,四物湯倍 加參、朮、牡丹皮。將來而作痛者,氣虛血滯也,四物湯 加茯苓、白朮、香附。色紫而成塊者,血熱也,四物湯加」 山梔、丹皮。作痛而色淡者,血氣虛也,用八珍湯。其血 崩之證,肝火不能藏血者,用加味逍遙散。脾虛不能 統血者,用補中益氣湯。凡此皆六淫七情,虧損元氣 所致,當審其因,而調補胃氣為善。
《變證治法》
編輯
「一身起疙瘩,搔破膿水淋漓,若寒熱往來者,肝經氣 血虛而有火也,用八珍散加丹皮、柴胡。寒熱內熱者, 血氣弱而虛熱也,用八珍散倍用參、朮。若惡寒形寒 者,陽氣虛寒也,用十全大補湯。若肌膚搔之如帛隔 者,氣血不能外榮也,用人參養榮湯。若面部搔之麻 癢者,氣血不能上榮也,用補中益氣湯。若痿軟筋攣」 者。血氣不能滋養也。用補中益氣湯。佐以六味地黃 丸。
一、口舌生瘡,或咽喉作疼,若飲食喜冷,大便祕結者, 實熱也,用四順清涼飲。肌熱惡熱,煩渴引飲者,血虛 也,用當歸補血湯。飲食惡寒,大便不實者,虛熱也,用 十全大補湯。熱從下或從足起者,腎虛熱也,用加減 八味丸。若飲食難化,四肢逆冷者,命門火衰也,用八 味地黃丸。
一、牙齒作痛,或牙齦潰爛,「若喜寒惡熱屬胃火,加味 清胃散為主。惡寒喜熱屬胃虛,補中益氣湯為主。」 一自汗盜汗,蓋「自汗屬氣虛,盜汗屬血虛。自汗用補 中益氣湯,送六味地黃丸。盜汗用當歸六黃湯,內芩、 連、黃蘗炒黑用送六味地黃丸。」若因勞心而致,以歸 脾湯,倍用茯神、酸棗仁。
一唾痰,或作喘。若右寸脈浮緩者,肺氣虛也,用六君 子湯加桔梗。右寸脈洪滑者,肺經有熱也,用「瀉白散。」 右寸關脈浮緩遲弱者,脾肺氣虛也,用六君子湯加 桔梗、黃芪。右寸關脈洪滑遲緩者,脾熱傳肺也,用瀉 白、瀉黃二散。右尺脈微弱者,命門火衰而脾肺虛也, 用「人參理中丸。如不應,用八味地黃丸。」右寸脈洪數 「者,心火剋肺金也,用人參平肺散,如不應,用六味地 黃丸。」右寸關脈洪弦數者,心肝二經有熱也,用柴胡 清肝散,如不應,佐以牛黃清心丸,清其風熱,仍用六 味地黃丸,以鎮陽光。左尺脈數而無力者,腎虛而水 泛上也,用六味地黃丸,加五味子以滋陰。如脈微細, 或手足冷,或兼喘促,急用八味地黃丸以補陽。 一舌赤裂,或生芒刺,兼作渴引飲,或小便頻數,不時 發熱,或熱無定處,或足心熱起者,乃腎水乾涸,心火 亢盛,用加減八味丸主之,佐以補中益氣湯。若誤用 寒涼之劑,必變虛寒而歿。
一、口舌生瘡,作渴不止,不時發熱,或晝熱夜止,或夜 熱晝靜,小便頻數,其熱或從足心,或從兩脅,或從小 腹中起,外熱而無定處者,此足三陰虧損之證也,用 加減八味丸為主,佐以十全大補湯。若誤用寒涼治 火之劑,復傷脾胃,胸腹虛痞,飲食少思,或大便不實, 小便不利,胸腹膨脹,肢體患腫,或手足俱冷者,此足 三陰虧損之虛寒證也。急用加減《金匱》腎氣丸。亦有 復生者。
一、肚腹脹腫,「若朝寬暮急屬陰虛;暮寬朝急屬陽虛。 朝暮皆急,陰陽俱虛也。陽虛者,朝用六君子湯,夕用加減腎氣丸。陰虛者,朝用四物湯加參朮,夕用加減 腎氣丸。真陽虛者,朝用八味地黃丸,夕用補中益氣 湯。若肚腹痞滿,肢體腫脹,手足並冷,飲食難化,或大 便泄瀉,口吸氣冷者,此真陽衰敗,脾肺腎虛寒,不能 司攝而水泛行也,急用加減腎氣丸,否則不救也。 一發熱惡寒,若寸口脈微,名陽氣不足,陰氣上入陽 中,則惡寒也,用補中益氣湯;尺部脈微,名陰氣不足, 陽氣下陷於陰中,則發熱也,用六味地黃丸。若暑熱 令而肢體倦怠,此濕熱所乘,屬形氣虛而病氣實也, 當專補陽氣,用補中益氣湯。若發熱大」渴引飲。目赤 面紅。此血虛發熱。屬形病俱虛也。當專補陰血。用當 歸補血湯。
一發熱作渴,「若右寸關脈浮大而無力者,脾肺之氣 虛也,用補中益氣湯。數而有力者,脾肺之氣熱也,用 竹葉石膏湯。」寸脈「微數而無力者,肺氣虛熱也,用竹 葉黃芪湯。」尺脈「微細,或微數而無力者,命門火衰也, 用八味地黃丸。」左寸關脈數而有力者,心肝之氣熱 也,用柴胡梔子散。數而無力者,心肝之氣虛也,用六 味地黃丸。「尺脈數而無力者,腎經虛火也,用加減八 味丸。」大凡瘡愈後口渴,或先渴而患瘡,或口舌生瘡, 或咽喉腫痛,或脣裂舌黃目赤,痰涎上湧者,皆敗證 也,非此丸不能救。
「一眼目昏弱,或內障黑花,屬血虛勞神,用滋陰腎氣 丸。若視物無力,或見非常之狀,屬陰精虛弱,用滋陰 地黃丸。若視物無力,或視物皆大,屬陽盛陰虛,用六 味地黃丸。若目緊體倦,或肌膚麻木,屬脾肺氣虛,用 神效黃芪湯。若至夜目暗,燈下亦暗,屬陽虛下陷,用 決明夜靈散。若眼暗體倦,內障耳鳴,屬脾胃氣虛,用 益智聰明湯。」蓋五臟六腑之精氣,皆稟受於脾土,上 貫於目。脾為諸陰之首,目為陰血之宗,當補脾土為 善。
一衄血吐血。若左寸關脈數而無力,血虛也,四物加 參、朮。浮而無力,氣虛也,補中益氣湯。尺脈數或無力, 腎虛也,六味地黃丸。右寸關脈數而有力者,肺胃熱 也,犀角地黃湯。數而無力者,肺胃虛熱也,先用《濟生》 犀角地黃湯,後用四物湯加參、苓、白朮。尺脈數而無 力,陰虛也,用六味地黃丸。若面黃目澀,眵多手麻者, 脾肺虛也,用黃芪芍藥湯。 一飲食少思,若因胃氣虛而不能食,用四君子湯。若 因脾氣虛而不能化,用六君子湯。大便不實或嘔吐 者,脾氣虛寒也,用六君子湯加乾薑、木香。若作嘔口 渴,或惡冷飲食者,胃氣虛熱也,用五味異功散。喜冷 飲食,胃氣實熱也,用瀉黃散。
一、帶下因經行產後,外邪入胞,傳於五臟而致之,其 色青者屬於肝,用加味逍遙散加防風。濕熱壅滯,小 便赤濇,用前散加炒黑龍膽草。肝血不足,或燥熱風 熱,用六味丸、逍遙散。色赤者屬於心,用小柴胡湯加 黃連、山梔、當歸。思慮過傷者,用妙香散、六味丸。色白 者屬於肺,用六味丸、補中益氣湯加山梔。色黃者屬 「於脾,用六味丸,六君子湯加山梔、柴胡;不應,用歸脾 湯;色黑者屬於腎,用六味丸。氣血俱虛,用八珍湯。陽 氣下陷,用補中益氣湯。」濕痰下注,前湯加茯苓、半夏、 蒼朮、黃蘗。氣虛痰飲,四七湯送六味丸。若病久元氣 下陷,或剋伐所傷,但壯脾胃,升陽氣為善。若拘於人 之肥瘦,而用燥濕瀉火之藥,反傷脾胃,為患不淺。 一二便下血,若右關脈浮數,氣虛而熱也,用四君子 加升麻、當歸。尺脈浮大或微弱,元氣下陷也,用補中 益氣湯。左關脈洪數,血虛也,用四物湯加炒山梔、升 麻、秦艽。脈遲緩或浮大,氣虛也,用四君子湯加升麻、 炮薑。尺脈洪數或無力者,腎虛也,用六味地黃丸。若 因房勞傷損精氣,陰虛火動,而小便下血。諸血病者。 不問脈證百端。但用前丸料煎服為善。
一泄瀉在五更或侵晨,乃脾腎虛。五更服四神丸,日 間服白朮散,或不應,或愈而復作。急用八味丸補命 門火以生脾土,其瀉自止。
一、「大便不通」,屬脾肺虧損,大腸津液乾涸,或血虛火 鑠,不可計其日期,飲食數多,必待腹滿脹,自欲去而 不能,乃熱在直腸間也,用豬膽汁潤之。若妄服苦寒 辛散之劑,元氣愈傷,或通而不止,致成中痞之證。若 氣血虛者,用八珍湯加麻子仁。腸胃虛者,用補中益 氣湯加麻子仁。腎液不能滋潤,用六味地黃丸加麻 子仁。若厚味積壅,小便淋祕者,肝腎虛也,用六味地 黃丸以滋腎水,用補中益氣湯以補脾胃。若發熱晡 熱,用六君子湯、加味逍遙散,養陰血,清風熱。若兼筋 骨痛,先用透經解攣湯、秦艽地黃丸,後用八珍散加 牡丹皮、柴胡主之。若誤服風劑而傷陰血者,用易老 祛風丸。若在兩股,或陰囊,或兩足,必用四生散、地黃 丸為善。若誤服草烏、川烏之類,或敷巴豆、砒石等味, 肌肉腐潰,反成癘證,治者審之。
一、面赤瘙癢,或眉毛脫落,屬肺經風熱,用人參消風 散、樺皮散;氣虛用補中益氣湯加天麻、殭蠶;血虛用加味逍遙散加釣藤鉤。面發紫泡,或成塊,或眉毛脫 落,屬肝經風熱,先用小柴胡湯加山梔、丹皮、釣藤鉤, 後用加味逍遙散。凡證屬肝經血燥生風,但宜滋腎 水,生肝血,則火自息,風自定,癢自止。
「一、遍身疙瘩,或癮疹瘙癢,此風熱傷血,用羌活當歸 散。氣虛者,佐以補中益氣湯加山梔、釣藤鉤。血虛者, 佐以加味逍遙散,加釣藤鉤。若手足皴裂,不問黯白, 或在手足腿腕搔起白皮,此風熱而祕濇,用清胃散 加芍藥。蓋腎開竅於二陰,精血不足,則大便祕塞而 不通矣,須用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湯,以滋化源。」 一「小便不利,若不渴而不利者,熱在下焦血分也,用 滋腎丸。渴而不利者,熱在上焦氣分也,用清肺散。」腎 經陰虛而不利者,用六味地黃丸。熱結膀胱而不利 者,用五淋散。元氣虛而不能輸化者,用補中益氣湯。 脾肺之氣燥而不能化生者,用黃芩清肺飲。若轉筋 便閉氣喘,不問男女孕婦,急用八味丸,緩則不救。 一白濁,足三陰經主之。屬厚味濕熱所致者,用加味 清胃散。肝腎虛熱者,用六味地黃丸為主,佐以逍遙 散。脾腎虛熱者,用六味丸,佐以六君子湯。肝脾鬱滯 者,六味丸,佐以歸脾湯。脾肺氣虛者,六味丸,佐以補 中益氣湯。濕痰下注者,益氣湯佐以六味丸。
《類證治法》
編輯
《類證》者,與癘形狀相似,而所因不同也。
一兩臁如癬,搔癢久則膿水淋漓,或搔起白皮者,名 腎臟風也,用四生散以祛風邪,用六味地黃丸以補 腎水。若頭目不清,內熱口乾,體倦,痰熱血燥,秋間益 甚,故俗名「雁來風,宜用羌活白芷散」、加味逍遙散。氣 虛者,佐以補中益氣湯加皂角刺、釣藤鉤。血虛者,佐 以八物湯加柴胡、牡丹皮,或加味逍遙散,兼服。 一肢體或腿臂腕間患㾦㿔而遊走不定者,赤曰「赤 遊風」,白曰「白遊風」,為血虛陰火內動,外邪所搏之證。 白用人參消風散,赤用「加味逍遙散。」氣血俱虛用八 珍湯。晡熱內熱用「加味逍遙散」、六味地黃丸。
「一遍身或頭面起疙瘩,或如霞片,或破而膿水淋漓, 或癢痛寒熱,乃肝火血虛也,用加味逍遙散。若口苦 脅痛,小便淋瀝,肝火血熱也,用柴胡清肝散。」若婦女 夜間讝語發熱,熱入血室也,用小柴胡湯加山梔、生 地黃。血虛者,四物合小柴胡湯,病退,卻用逍遙散,以 健脾胃,生陰血。此證多因怒氣而發者,治當審之。 一婦人肢體癮疹疙瘩,搔破成瘡,膿水淋漓,熱渴眩 運,日晡益甚者,用四物湯加柴胡、山梔、丹皮,清肝火, 補肝血。若煩熱體倦,頭目不清,用八珍散加丹皮、山 梔,補脾氣,生陰血。若自汗盜汗,月水不調,肚腹作痛, 用八珍湯、六味丸。若食少體倦,心忪盜汗,經閉寒熱, 用八珍湯,佐以加味逍遙散。若病久元「氣怯弱,用十 全大補湯。佐以歸脾湯。」
一女子十三四或十六七,而天癸未至,或婦人月經 不調,發赤斑癢痛,此屬肝火血熱,用小柴胡湯加山 梔、生地黃、牡丹皮、防風。
一生蟲者,乃相火制金,不能平木而化耳,非風邪所 生也。但滋腎水,生肝血,或佐以灸承漿之類,說見本 證。
一、敷砒霜,患處作痛或腐潰,用濕泥頻塗換之。若毒 入腹,胸膈苦楚,或作吐瀉,飲冷米酢一二盃即止,多 亦無妨。生菉豆末、芝麻油俱可。
一敷貼雄黃藥,悶亂或吐瀉,用防己煎湯解之。 一服辛熱藥而眉髮脫落者,乃肝經血傷而火動,非 風也,用四物湯、六味丸,以滋肝血、生腎水。
一服川烏、草烏等藥,悶亂流涎,或昏憒嘔吐,或出血 吐血,用大豆、遠志、防風、甘草,任用一味,煎湯解之。大 凡服風藥過多,皆宜用之。未應,急用甘草、生薑汁 一敷,貼巴豆之藥,患處作痛,肌肉潰爛,以生黃連為 末,水調敷之。若毒入內吐瀉等證,更以水調服一二 錢,大小豆、菖蒲汁俱可。
一敷貼藜蘆毒入內。煎蔥湯解之。
一服「祛風剋伐之藥,嘔吐少食,胸膈不利,或形氣倦 怠等證,用六君子湯以補陽氣。若煩躁作渴,飲食不 思,或晡熱內熱,面赤發熱,用四物湯加參、朮,以生陰 血。」餘從各門治之。
《王肯堂證治準繩》
編輯
烏白癩
編輯夫癩疾,皆是惡風及犯觸忌害所得。初覺皮毛變黑, 或淫淫苦癢如蟲行,或眼前見物如垂絲,言語無定, 心常驚恐,皮肉之中或如桃李,癮疹赤黑,手足頑麻, 針刺不覺痛,腳下痛頑不得踏地。凡食之時,開口出 氣而鳴,語亦如是。身體生瘡癢,而時如蟲行,或兩肘 如繩縛,此名「烏癩」,又有「黑癩。」凡二癩之證,大同小異, 故不別錄也。
夫白癩病者,其語聲嘶嗄,目視不明,四肢煩疼,身體 大熱,心中懊憹,手腳緩縱,背膂拘急,內如針刺,或生
癮疹而起,往往正白,在皮肉裏,鼻有息肉,目生白珠當於瞳子視無所見,名白癩也。㾦㿔
編輯夫人陽氣外虛則多汗,汗出當風,風氣搏於肌肉,與 熱氣並則生㾦㿔,狀如麻豆,甚者漸大,搔之則成瘡 也。
紫癜風
編輯夫紫癜風者,由皮膚生紫點,搔之皮起而不癢痛者 是也。此皆風濕邪氣客於腠理,與氣血相搏,致榮衛 否澀,風冷在於肌肉之間,故令色紫也。
白癜風
編輯夫肺有壅熱,又風氣外傷於肌肉,熱與風交並,邪毒 之氣伏留於腠理,與衛氣相搏,不能消散,令皮膚皴 起生白斑,故名「白癜風」也。
白駮
編輯《病源論》云:「風白駮者,面及頸項身體皮肉色變白,與 肉色不同,亦不癢痛,謂之白駮。」此亦是風邪搏於皮 膚,血氣不和所生也。
夫白駮者,是肺風流注皮膚之間,久而不去之所致 也。多生於項面,點點斑白,但無瘡及不發癢,不能早 療,即便浸淫也。
𤻤瘍風
編輯夫風邪積熱,居於肺腑,久而不散,流溢皮膚,令人頸 邊胸前腋下,自然斑駮點點相連,其色微白而圓。亦 有紫色者,亦無痛癢,謂之「𤻤瘍風」也。凡此皆風熱伏 留肌腠之間,氣血不和,乃生此疾也。
《醫門法律》〈臣喻昌著〉
編輯
《論癘風》
編輯
凡治癘風之法,以清榮衛為主,其汗宜頻發,血宜頻 刺,皆清榮衛之捷法也。生蟲由於肺熱,其清肅之令 不行,故由皮毛漸及腠理腸胃,莫不有蟲,清其金則 蟲不驅自熄。試觀金風一動,旱魃絕蹤,其理明矣。然 清肺亦必先清榮衛,蓋榮衛之氣,腐而不清,傳入於 肺,先害其清肅之令故也。苦藥雖能瀉肝殺蟲,亦能 傷胃,不可久服。胃者榮衛從出之源也,久服苦寒,榮 衛轉衰,而腐敗壅鬱,不可勝言矣。所以苦參丸之類, 榮衛素弱,穀食不充之人,不宜服也。大楓子油最能 殺蟲驅風,然復過於辛熱,風未除而目先壞者多矣。 其硫黃酒服之,必致腦裂之禍。又醉僊散入輕粉和 末,日進三服,取其人昏昏若醉,毒涎「從齒縫中出,癘 未瘥而齒先落矣。」蓋除癘之藥,服之近而少,癘必不 除,服之久且多,癘雖除,藥之貽害更大。惟易老「驅風 丸」、東坡四神丹二方,可以久服取效,取為法焉。 要知脈風成則為癘,然人之榮血,正行於十二經脈 之中者也。用平善之藥,生血清熱為主,驅風殺蟲為 輔,更行汗之刺之之法,無不愈者。且非極意懲創之 人,不可與治。以戒色慾,禁口腹,二者非烈漢不能也。 《耆婆惡病論》曰:「疾風有四百四種,總而言之,不出五 種,即是五風所攝。云何名五風?一曰黃風,二曰青風, 三曰白風,四曰赤風,五曰黑風。其風合五臟,故曰五 風。五風生五蟲,黃風生黃蟲,青風生青蟲,白風生白 蟲,赤風生」赤蟲,黑風生黑蟲,此五種蟲食人五臟。若 食人脾,語變聲散;若食人肝,眉睫墮落;若食人心,遍 身生瘡;若食人肺,鼻柱崩倒,鼻中生息肉;若食人腎, 耳鳴啾啾,或如車行雷鼓之聲;若食人皮,皮膚頑痹; 若食人筋,肢節墮落。五風合五臟,蟲生至多,入於骨 髓,來去無礙,壞於人身,名曰「疾風。」疾風者,是癘病之 根本也。病之初起,或如針錐所刺,名曰「刺風」;或如蟲 走,名曰「遊風」;遍身掣動,名曰「瞤風」;不覺痛癢,名曰「頑 風。」肉起如桃李小棗核,從頭而起者,名曰「順風」;從兩 腳起者,名曰「逆風」;如連錢團圓赤白,青烏斑駮,名曰 「癘風」;或遍體生瘡,或如疥癬,或如魚鱗,或如榆莢,或 如錢孔,或痛或癢,黃汁流出,肢節壞爛,悉為膿血,或 不癢不痛,或起或滅,青黃赤白黑,變易不定。病起之 由,皆因冷熱交通,流入五臟,通徹骨髓,用力過度,飲 食相違,房室不節,虛勞動極,汗流遍體,因茲積熱徹 五臟,飲食雜穢,蟲生至多,食人五臟、骨髓、皮肉、筋節, 久久敗壞,名曰癘風。是故《論》曰:「若欲療之,先服阿魏 雷丸散出蟲,看」其形狀,青黃赤白黑,然後與藥療,千 萬無有不差。人得此疾,速宜棄家室財物,入山靜養, 療治無有不差。
《景岳全書》〈臣張介賓著〉
編輯
《論證》
編輯
癘風,即大風也,又謂之癩風,俗又名為大麻風。此病 雖名為風,而實非外感之風也。實以天地間陰厲濁 惡之邪,或受風木之化而風熱化蟲,或受濕毒於皮 毛而後及營衛,或犯不潔,或因傳染,皆得生蟲。蓋蟲 者,厥陰主之,厥陰為風木,主生五蟲也。蟲之生也,初 不為意,而漸久漸多,遂致不可解救,誠最惡最危最 醜證也。又《千金》云:自作不仁極惡之業也,所以最為 難治。觀孫真人云:「嘗治數百人,終無一人免於死者, 蓋無一人能守禁忌故耳。」惟一婦人病癒後,又服加減四物湯百餘劑,半年之上,方得經行,十分全愈。又 丹溪治五人,亦惟一婦人得免,以其貧甚且寡,無物 可喫也。外三四人者,越二三年皆復「作而死。」由此觀 之。可見此證非得出奇祕方。鮮能取效。故余逢此證 不敢強以為知而妄施治療。亦不敢強言治法。以惑 後人。至若古人論治之法。亦甚詳悉。用之得宜。雖病 根未必可拔。而延保餘年。夭枉亦自可免。由是遍求 諸說,則惟薛立齋《癘瘍機要》論列已全。
癘瘍之有兼證變證,凡如表裏臟腑諸病,無不有之。 其各治法,已悉各門,但有所值,即宜隨證參用之,左 右逢源,無弗善也。重錄資繁,茲不贅及。
《禁忌》
編輯
患斯疾者,多由嗜慾不謹所致。治斯疾者,速當斷戒 葷腥鹽醬一切厚味,只宜清心寡慾,絕色忘慮,幽隱 林泉,屏棄世務,早早救療,庶幾可活。稍不守禁,每愈 而復作,及致危劇,莫能再救,總以不守禁忌也。
《石室祕錄》〈臣陳士鐸著〉
編輯
《治法》
編輯
「瘴癘者,乃兩粵之氣,鬱蒸而變之者也。其氣皆熱而 非寒,其證皆頭痛而腹滿。」土人服檳榔無礙者,辛以 散之也。蓋火氣得寒,反抑鬱而不伸。檳榔氣辛,同氣 易入,其味卻散,故適與病相宜。然止可救一時之急, 終不可恃之為長城也。今立一方,可長治瘴癘之侵。 人參、半夏、檳榔各一錢,白朮五錢,茯苓、麥冬各三錢, 陳皮、甘草、枳殼、柴胡各五分,五味子五粒,水煎服。此 方之妙,全非治瘴癘之品,而服之自消。蓋健脾則氣 旺,氣旺則瘴癘不能相侵,即既感者,方中亦有去瘴 癘之藥,豈有不奏功立應者乎。此瘴癘治法,又宜知 之也。
或人有感癘而成大麻風者,又不可如是治法。蓋大 麻風純是熱毒之氣裏於皮膚之間,濕氣又藏遏於 肌骨之內,所以外證皮紅生點,鬚眉盡落,遍體腐爛, 臭氣既不可聞,人又安肯近而與治。余心痛之,乃立 一奇方,用元參、蒼朮、熟地、蒼耳子、薏仁、茯苓各四兩, 名為「四六湯」,各為末,蜜為丸,每日吞用一兩,二料必 然全愈。蓋此方之妙,能補腎健脾,而加入散風去濕, 正補則邪自退,不必治大風而大風自治矣。急宜先 刻一張,廣行施捨,功德又何可量哉,止忌房事而已。 又方用檳榔一錢,柴胡八分,白朮、白芍、白芥子、茯苓 各三錢,車前子二錢,枳殼五分,水煎服。有火加黃連 五分,水煎服。二劑即瘴消,亦妙方也。
大麻風,余有奇方,用蒼朮、熟地、元參、蒼耳子、白芥子、 車前子、生甘草各二兩,金銀花十兩,蒲公英四兩,各 為末,蜜丸,一料全愈。
方一
編輯樺皮散〈河間下同〉
編輯治肺癰風毒,遍身癮疹搔癢。
枳殼 樺皮各四兩,並炒存性 甘草炙,半兩 杏仁去皮尖水一椀,煎令減半,取出令乾,另研 荊芥穗各二兩
右為末,每服二錢,食後溫酒調下。
二聖散
編輯疏風和血
大黃半兩, 皂角剌三錢。
右將皂角刺燒灰研細,用大黃半兩煎湯調下二錢。早服「樺皮散」 ,以升麻湯下瀉青丸,晚服「二聖散」 ,此為緩治。
補氣瀉榮湯〈東垣〉
編輯升麻、 連𧄍各六分 蘇木、 當歸、 全蠍、 黃連、 地龍去土 黃芪各五分 黃芩生,四分 桔梗五分 人參二分 生地四分 桃仁三粒 甘草一分半 梧桐淚一分 水蛭三條,炒煙盡 蝱蟲去趐足,微炒,三箇 麝香少許
右剉如麻豆大,除連𧄍另剉、梧桐淚研、白豆蔻二分為細末,二味另放麝香、蝱蟲、水蛭三味為末另放外,都作一服,水二大琖,酒一匙,入連𧄍煎至一琖六分,再入梧桐淚、白豆蔻二味,並麝香等三味,再上火煎一二沸,去查稍熱,早飯後午飯前服。忌酒濕麵生冷鞕物。
醉仙散〈寶鑑〉
編輯治癘風遍身麻木
胡麻子炒 牛蒡子炒 枸杞子 蔓荊子炒,各一 兩 白蒺蔾 苦參 防風 䒷蔞根各五錢
右為細末,每一兩五錢,入輕粉二錢拌勻,每服一錢,茶清調,晨午各一服。至五七日,於牙縫中出臭涎,令人如醉,或下膿血,病根乃去。仍量人病之輕重虛實用。病重者須先以《再浩散》下之,候元氣將復,方用此藥。忌一切炙煿厚味,止可食淡粥時菜。諸蛇以淡酒蒸熟食之,可以助藥力。
===通天再造散===
治大風惡疾
鬱金半兩 大黃煨 皂角刺黑大者炒,各一兩 白牽牛六錢,半生半炒
右為末,每服五錢,日未出時,面東以無灰酒調下。
加味逍遙散
編輯治「血虛有熱,遍身瘙癢,心煩目昏,怔忡頰赤,口燥咽乾,發熱盜汗,少食嗜臥。」
當歸 芍藥酒炒 茯苓 白朮炒,各一錢
柴胡五分 牡丹皮 甘草炙 山梔炒,各八分
右作一劑水煎服
寶鑑換肌散
編輯治「癘風久不愈,或眉毛脫落,鼻梁崩壞」 ,其效如神。
《白花蛇、 黑花蛇》各三兩,酒浸 地龍,去土
當歸 細莘 白芷 天麻 蔓荊子 威靈仙 荊芥穗 菊花 苦參 紫參 沙參 木賊草 白蒺蔾炒 不灰木 甘草 天門冬去心。
「赤芍藥 九節菖蒲 定風草 何首烏不犯鐵」 胡麻子炒 川芎 草烏頭炮,去皮臍 蒼朮 木𪔀子各一兩
右各另為末,每服五錢,溫酒調下,食後酒多尤妙。
升麻湯
編輯治風熱。身如蟲行。或脣反綻裂。
升麻三分 茯苓 人參 防風 犀角鎊。
羌活、 官桂各二錢。
右每服四錢,水煎,下瀉青丸,方見《中風》。
加味清胃散
編輯治熱毒在表,以此發散之。
升麻 白芷 防風 白芍藥 乾葛 甘草 當歸 川芎藭 羌活 麻黃 紫背浮萍
木賊草各等分。
右每服五七錢,水煎服。
透經解攣湯
編輯治風熱筋攣骨痛
穿山甲三錢,炮 荊芥穗 紅花 蘇木 羌活 當歸 防風 蟬蛻去土 天麻 甘草各七分 白芷一錢, 連𧄍 川芎各五分
右水酒各半煎服
秦艽地黃湯
編輯治「風熱血燥,筋骨作痛。」
秦艽 生地黃 當歸 川芎 羌活 防風 甘草 白芷 升麻 白芍藥 大力子蒸。
荊芥、 蔓荊子各一錢。
右水煎服
易老祛風丸
編輯治疥癩風瘡
黃芪 枳殼炒 防風 芍藥 甘草 地骨皮 枸杞子 熟地黃 生地黃各酒拌杵膏。
右各另為末,入二黃膏,加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白湯下。
羌活當歸散
編輯治「風毒血熱,頭面生瘡,或赤腫,或成塊,或癮疹瘙癢,膿水淋漓。」
羌活 當歸 川芎 黃連酒浸,炒 鼠黏子蒸 防風 荊芥 甘草 黃芩酒浸,炒 連𧄍 白芷 升麻各一錢
右用酒拌曬乾,水煎服。
羌活白芷散
編輯治「風熱血燥,手掌皴裂,或頭面生瘡,或遍身腫塊,或膿水淋漓。」
羌活 白芷 輭柴胡 荊芥 蔓荊子 防風 豬牙皂角 甘草 黃芩酒炒 黃連酒炒,各一錢
右水煎服
海藏愈風丹
編輯治癘病,手足麻木,眉毛脫落,遍身生瘡,及癘風癮疹,皮膚瘙癢,搔破成瘡,並皆主之。
苦參一斤,取末四兩, 皂角一斤,剉寸許,無灰酒浸 一宿,以水一椀,挼成汁,去查,入砂器中,文武火熬。 土花蛇一條,去腸,陰乾酒浸,取淨肉,曬乾為末,大風 證用之。 白花蛇、 烏梢蛇各取一條,依前酒浸,取 肉為末。
右為末,入前二味和丸梧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空心煎《通聖散》送下,乾物壓之,日三服,間日浴之,汗出為度。
愚按前方果係癘風,用之必效。若肝經血熱,脾經血虛,腎經虛火,脾肺氣虛,遍身作癢,搔破成瘡;或內熱生風而眉鬢脫落;或皮膚赤暈;或搔起白屑而類癘風者,服之反成癘風矣。
苦參消石酒
編輯浸酒法見後
苦參、 消石、 清酒。
右三味,先與清酒,下《消石》,浸之二七日,或三七日。
「然後與苦參同入酒甕中盛,浸之七日,漸漸服之。」 《飲法》空腹服之,一日三服,初七日中一服如半雞子許,七日後可飲一升,任情飲之,多則為善,患去則速,風動亦多,勿使醉吐,寧漸少飲,不用多飲。赤白二風,此藥至日,無有不愈,餘非難治。何以故?熱為根本,故苦參能治熱消石,除熱消蟲。赤白二蟲,但聞消石氣,皆變為水,能去熱根本。若患赤白二風,不問年月多者,五年以外加黃消石,加酒苦參,乃至三四兩,無有不愈。乃至三十年,無鼻柱肢節墮落者,但非黑蟲,皆得永愈。第一忌房室、大嗔怒、大熱食,禁粘食五辛生冷、大酢酪、白酒、豬魚、雞、犬、驢馬牛羊等肉,皆為大忌,其餘不禁,此為對治,非正報也。若人頑痹不覺痛癢處者,當作大白膏藥摩之,一日三四度,七日徹,或二三七日徹,乃至七七四十九日,名曰「一大徹。」 頑痹即覺癢,平復如本,即止摩。若不平復,但使摩之,以瘥為限,不過兩大徹,三大徹,無有不愈。針刺灸燒割劫亦不及,摩之為良,乃至身上多有瘡痕生,摩之悉愈。
大白膏
編輯白芷 白朮 前胡 吳茱萸各一升 蜀椒 細莘各三兩 當歸 桂心各二兩, 苦酒四升 芎藭二升
右十味,以苦酒浸藥,經一宿,取不中水豬脂十斤,銅器中煎令沸,三上三下,候白芷色黃膏成,貯以瓶中,隨病摩之,即愈。若遍體生瘡,膿血潰壞,當作「大黑膏摩之。」
大黑膏
編輯烏頭 芎藭 雄黃 胡粉 木防己 木麻 黃連 雌黃 藜蘆 礬石各半兩 巴豆
杏仁去皮尖,各四十粒 黃蘗一錢八分 松脂 亂髮各如雞子大
右十五味,擣篩為末,以豬脂二斤合藥,煎「亂髮消盡膏成,用塗瘡上,日三傅,先以鹽湯洗,然後塗之,勿令婦人、小兒雞犬見。若患人眉睫墮落不生者,服藥後經一百日外,即以鐵漿洳其眉睫處所,一日三度洗之,生毛則速出,一大徹眉睫如本,與不患時同也。」
浸酒法
編輯苦參去上黃皮,薄切曝乾,擣令散。莫使作末。
「右秤取三十斤,取不津甕受兩斛者,甕底鑽作孔,著二三十青石子,如桃李雞子許,丸過底孔上二三寸,然後下苦參、消石末酒,一時著甕中,遣童子年十三四者和合調停,然後即與五六重故紙紮甕口上泥之,莫使漏氣。」 取酒服時,須孔中出酒服之,一日一服,或再服亦得,還如法密塞孔,勿漏洩。不得開瓮口取酒,酒欲盡時,開瓮取苦參滓,急絞取酒,其滓去卻,其酒密處盛之,莫使漏氣。服酒法一一如前,無有不愈。若患不瘥除者,皆由年多十年者,更作此藥,酒至兩劑,無有不愈。依法如前,雖良醫治之,亦須好酒,須行忠直,不得不孝不義,患除則速矣。服藥時先令服《長壽延年符》,能蕩除身中五臟六腑遊滯惡氣皆出盡,然後服藥得力,其疾速驗無疑。符力亦是不可思議神力,先服藥者,無有不效。又生造藥入瓮中時,令童子小兒和合訖,即告符書鎮藥符鎮在甕腹,令藥不壞,久久為好,一切神鬼不敢近之矣。
長壽延年符
先服此符,然後服藥。一服之後,更不須再服。書符要六合日,勿令小兒女子、六畜、雞犬等見之,符成不忌。
雷丸散
編輯雷丸 硃砂研水飛 阿魏各一兩 硝石五兩, 一兩細研,四兩酒浸用 雄黃細研水飛 雌黃細 研,各七錢半 紫石英細研水飛 犀角屑
藜蘆各半兩, 螌蝥、 芫青並去頭足趐各二十箇, 用芝麻一合同炒,芝麻熟去之,只用螌、芫二味
右為細末,取苦參五兩同硝石搗碎,用生絹袋盛入瓷瓶中,用無灰酒一斗浸七日,密封。每服一中盞,溫過食前調雷丸散二錢。
雷丸散
編輯《雷丸 雄黃研水飛 硃砂研水飛》 滑石
紫石英研 犀角屑 牛黃研,各半兩 螌蝥去頭 足翅 芫青各二十箇,去頭足翅,並用糯米炒 白蘞 阿魏各二錢半
右為細末,入研令勻,每服一錢,空心清酒調下。右二方,皆本《耆婆方》而增損之,傳用皆效。以藥有難致,拘方取足,則畢世不成矣。小有出入,亦何不可,故備列焉。
白花蛇丸
編輯丹陽荊上捨得癘疾。一僧療之而愈。以數百金求。
方祕不肯傳,館賓袁生窺知,藏衲衣領中,因醉之而竊錄焉,用者多效。
白花蛇 烏梢蛇並去頭尾,連骨生用,各一條 漏蘆半斤,洗淨去苗,取四兩 荊芥穗一兩半 防風去苗 金銀花去葉 槐花 乾生地黃 苦參 蟬退用草鞋踏去土 枸杞子各二兩 黃芩 黃連 山梔子 黃蘗 川芎 烏藥 全蠍酢浸一日,去鹽味 何首烏不可犯鐵器 牛膝去蘆 牛蒡子 連𧄍 細莘 白蒺蔾 威靈仙 天花粉 金毛狗脊 胡麻子炒。
蔓荊子各一兩。
右共為細末,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清茶送下,空心、午後、臨臥各一服。《一僧》加風藤一兩,如上頭面者,加香白芷,肌肉潰爛加大皂角各一兩。
行藥
編輯大黃、 白牽牛、 檳榔各一兩 甘草三兩
輕粉五分。
右共為細末,每服二錢,用白蜜三匙,薑汁二匙調服,五更時進。「病勢重者七日行一次,稍輕者半月一次,輕者一月一次,或二十日一次,以三五遍為度。」
防風天麻丸
編輯治癘風癩病。此方「料是神仙所傳。一年中常療數人。初服藥有嘔吐者。不可怪。服藥得安如故。其效如神。」
防風去蘆 天麻 升麻 白附子炮 定風草 細莘去苗 川芎 人參去蘆 丹參去蘆
苦參《去蘆》 元參去蘆 紫參去蘆 蔓荊子 威靈仙 穿山甲炒 何首烏另搗為末,各一兩 蜈蚣一對
右為細末,與「何首烏末拌勻,每藥末二兩,胡麻一斤,淘淨曬乾,炒香熟,另碾為極細末,與藥末一處拌勻,煉蜜和丸,共作九十丸」 ,每服一丸,細嚼,溫漿水送下,不拘時候,日三服。宜食淡白粥一百二十日,病人大忌房勞將息,慎口。
歙墨丸
編輯治癘風神效
歙墨燒存性, 兩頭尖 甘草炙 香白芷
防風去蘆,各二兩 川芎一兩 五靈脂三兩淨 麝香另研 乳香另研,各三錢
「右為細末,酒糊丸,每兩作十丸。每服一丸,食後細 嚼,溫酒送下,茶清亦得,日進二服。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