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438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四百三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四百三十八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四百三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四百三十八卷目錄

 醫部彙考四百十八

  小兒風寒門二

  方五味子湯 莽草浴湯 又 雷丸浴湯 麥門冬湯 芍藥四物解肌湯 麻黃湯

  羌活散 大羌活湯 人參羌活散 祕旨清肺散 敗毒散 溫胃散 洗心散 惺惺散

  麻黃黃芩湯 升麻黃芩湯 甘露飲子 雙丸 石膏麻桂湯 連𧄍飲 十物升麻湯

  六物黃芩湯 五物人參飲 八物麥門冬飲 棗葉飲 羌活散 柴胡散 三黃散

  抱龍丸 竹葉石膏湯 辰砂七寶散 薄荷散 紅綿散 蔥白湯 羌活湯 升麻湯

  解肌湯 調中湯 射干湯 半夏桂甘湯 五苓散 葳蕤湯 七寶散 柴胡石膏湯

  葛根湯 柴胡散 桂枝麻黃各半湯 小承氣湯 大承氣湯 四順飲 小柴胡湯 桂

  枝湯 桂枝加芍藥湯 桂枝加大黃湯 四逆湯 理中湯 大柴胡湯 陰旦湯 白虎

  加人參湯 小建中湯 玉露散 脫甲散 葶藶丸 麻黃湯 甘桔湯 瀉白散 白餅

  子 麥煎散 九寶飲 華蓋散 細辛五味子湯 金星丸 百部丸 生犀散 天麻定

  喘湯 小青龍湯 柴胡石膏湯 天麻防風丸 化風丹 金沸草散 又 三拗湯 和

  解湯 藿香正氣散 補陽湯 銀白散 甘露散 香殼丸 小珍珠丸 歡喜散 紅綿

  散 坯煎散 千金丸 茯苓散 枳實散 竹瀝湯 真珠散 秦艽煎 藕汁蜜 葛根

  湯 百合散 黃芩散 犀角散 石燕散 又方 葛根汁 立應散 又方 金汁蜜

  神白散 香墨丸 地黃汁 麥門冬湯 一捻金散 潤肺散 赤芍藥散 蓽良湯 靈

  砂膏 四味人參湯 附子薑朴丸 半夏湯 蘆根飲子 三黃散 大麥苗汁 人參柴

  胡飲子 雞白調散 茵陳湯 絳雪丹 商陸散 甘桔防風湯 黃蘗蜜 黃芩湯 勝

  金錠子 生熟散 苦參酒 黃連湯 梔子仁湯 烏仙散 燒附散 玉女散 人參化

  風膏 黑龍散

  單方

  醫案

藝術典第四百三十八卷

醫部彙考四百十八

編輯

小兒風寒門二

編輯

五味子湯千金方下同

編輯

治小兒傷寒,病久不除,瘥後復劇,瘦瘠骨立。

《五味子》十銖 大黃 黃連 黃芩 麥門冬 前胡各六銖 硭硝五銖 石膏一兩 甘草 當歸各十二銖

右十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服二合,得「下便止,計大小增減之。」

莽草浴湯

編輯

治少小傷寒

莽草半斤 雷丸三十枚 蛇牀子炒,一升 牡蠣四兩 大黃一兩

右五味,以水三斗,煮取斗半,適寒溫以浴兒,避眼及陰。

治小兒卒寒熱不佳,不能服藥。

莽草 丹參 桂心各三兩 石菖蒲半斤

雷丸一升, 《蛇牀子》二兩

右六味,以水二斗,煮三五沸,適寒溫以浴兒,避眼及陰。

雷丸浴湯

編輯

治小兒忽寒熱

《雷丸》二十枚, 大黃四兩, 黃芩一兩, 苦參, 石膏各三兩, 丹參二兩。

右六味,㕮咀,以水二斗,煮取一斗半。浴兒,「避眼及陰,浴訖以粉粉之,勿厚衣,一宿復浴。」

麥門冬湯

編輯

治小兒未滿百日,傷寒鼻衄,身熱嘔逆。

麥門冬十八銖 石膏、 寒水石、 甘草各半兩 桂心八銖

右五味,㕮咀,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每服一合,日三。

芍藥四物解肌湯

編輯

治少小傷寒

芍藥、 黃芩、 升麻、 葛根各半兩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九合,去滓,分服,朞歲以上分三服。

麻黃湯

編輯

治少小傷寒,發熱欬嗽,頭面熱者。

麻黃、 生薑、 黃芩各一兩, 甘草、 桂心

石膏, 芍藥各半兩, 杏仁十枚

右八味,㕮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二服,「兒若小,以意減之。」

《古今醫統》曰:「前方治傷寒頭痛,發熱腰疼,骨節痛,惡寒無汗而喘,以此汗之,蓋暖取汗,漐漐至手心足心而止,不須再服。」

羌活散錢氏直訣下同

編輯

治風邪所傷。頭目昬眩。痰涎壅滯。肢節煩疼。

羌活 前胡 麻黃 白茯苓 川芎 黃芩 炙甘草 蔓荊子 枳殼麩炒 細辛 石膏 菊花 防風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一二錢,水煎。

大羌活湯

編輯

羌活、 獨活、 防己、 防風、 黃芩、 黃連。

蒼朮、 白朮、 炙甘草、 川芎、 細辛各二錢, 知母、 生地黃各一錢。

右為末,每服一二錢,水煎熱服。

人參羌活散

編輯

治「傷寒時氣。頭疼發熱。」

人參、 羌活、 獨活、 柴胡、 前胡、 桔梗。

茯苓、 枳殼麩炒 川芎 天麻、 地骨皮。

甘草炒,二分

右入薄荷三葉水煎

薛己曰:「按前方,乃解肌發表,化痰利氣之劑,然元氣虛者,宜用清肺散。」

祕旨清肺散

編輯

治「感冒發熱,鼻流清涕,或咳嗽吐痰,輕者勿藥自愈,重者用此輕和之劑。」

橘紅 半夏炮 桔梗炒 川芎藭各五分

白茯 桑皮蜜炙,各七分 炙草 防風各四分 薄荷 白朮 枯黃芩炒,各三分

右每服二三錢,薑水煎。

薛己曰:「按前證若風邪退而痰熱不止,但健中氣,則痰自化而病自愈。若專用化痰利氣,則中氣愈虛,痰熱愈甚矣。」

敗毒散

編輯

治「傷寒時氣。寒熱咳嗽。」

人參 茯苓 甘草炒 前胡 川芎 羌活 獨活 桔梗 柴胡 枳殼麩炒,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一二錢,生薑、薄荷水煎。

薛己曰:「按《祕旨》云:『小兒雖有感冒傷風,鼻塞流涕,發熱咳嗽,以降痰為主,略加微解。凡散利敗毒,非幼稚所宜。或冒輕者,不必用藥,候一二日自愈。竊謂前證若手足冷,或腹脹脾虛也,用六君子湯加柴胡、升麻。若腹脹或虛喘,肺虛也,用四君子湯加柴胡、升麻。蓋肺虛則腠理不密,外邪易感,發表之後,其邪既去,即』」 補脾肺以實其表。庶無變證矣。

溫胃散育嬰家祕

編輯

如小兒誤服寒涼藥過多者,以致脾胃虛弱,胃腕痛,宜服此散主之。

陳皮 黃芪炙,各七錢 縮砂仁 甘草炙 厚朴薑汁炒 益智仁各四錢 白豆蔻仁

澤瀉、 乾薑、炮 薑黃各三錢, 人參二錢。

共細末,每服五分至一錢,水煎去滓,食前溫服。

洗心散類證活人書下同

編輯

治「遍身壯熱,頭目碎痛,背膊拘急,大熱衝上,口苦脣焦,夜臥舌乾,咽喉腫痛,涕唾稠粘,痰壅,喫食不進,心神躁熱,眼澀睛疼,傷寒鼻塞,四支沉重,語聲不出,百骨節痛,大小便不利,麩豆瘡,時行溫疫,狂語多渴,及小兒天弔風夜驚,並宜服之。」

當歸四兩,炒 芍藥四兩,生用 甘草四兩,炙 荊芥四兩 白朮一兩,炒 麻黃四兩,去節炒 大黃四兩,以米泔水浸一炊間,漉出令乾,慢炒

右搗羅為細末,每服《抄》二錢,水一盞,入薑一片,薄荷二葉,同煎至八分,放溫,和滓服了,仰臥,仍去枕少時。如五臟壅實,煎四五錢匕。若要溏轉,則熱服。

惺惺散

編輯

治小兒風熱,及傷寒時氣,瘡疹發熱。

桔梗 細辛 人參 白朮 瓜蔞根 甘草炙 白茯苓 川芎各等分。

右搗羅為末,每服二錢,用水一盞,生薑二片,薄荷二葉,同煎七分服。三歲已下作四五服,五歲已上分二服。凡小兒發熱,不問傷風風熱,先與此散數服,往往輒愈。

麻黃黃芩湯

編輯

小兒傷寒無汗,頭疼,發熱惡寒。

麻黃去節,一兩 黃芩炒 赤芍藥各半兩

甘草炙 桂枝去皮,各一分

右搗羅為細末,每服二錢,滾水調下,日三服。兼治天行熱氣,生豌豆瘡不快,益煩躁昏憒,或出尚身疼熱者。

升麻黃芩湯

編輯

治小兒傷風有汗,頭痛,發熱惡寒。

升麻、 葛根、 黃芩、 芍藥各三錢, 炙草一錢半。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若時行瘡痘出不快,煩躁不眠者,加木香一錢五分。

甘露飲子

編輯

治胃中客熱,口臭,不思飲食,或飢煩不欲食,齒齦腫疼膿血,口舌咽中有瘡,赤眼赤臉,目不欲開,瘡疹已發未發,並宜服之。

「熟地黃 生地黃 天門冬 麥門冬並去心焙

枇杷葉去毛 枳殼麩炒 黃芩 石斛去苗 山茵陳 甘草炙」,各等分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六分,食後臨臥,去滓溫服。

雙丸

編輯

治小兒身熱頭痛,飲食不消,腹脹滿,或心腹疼痛,大小便不利,或下重數起,未差,可再服小兒蒸候,哺食減少,氣息不怏,夜啼不眠,是腹內不調,並宜用此丸下之。

甘遂半兩 硃砂一錢,另研 麥冬二兩半,去心 蕤核去仁,四兩半 牡礪二兩,煅 甘草一兩,炙 巴豆六十枚,去皮心膜,研,新布絞去油,日中曬之,白 如霜者

右麥門冬、甘草、甘遂、牡礪四味為細末,入巴豆、硃砂、蕤仁合和,搗二千杵,更入少蜜搗和極熟,旋丸。「半歲兒服如荏子大一雙;一歲兒服如半麻子大,分為一雙服,如二歲麻子大一枚分一雙。三四歲者服如麻子大二丸,五六歲者服如大麻子大二丸;七八歲者如小豆大二丸,十歲微大於小豆二丸,常以雞鳴時」 服。如至日出時不下者,熱粥飲服數合,投之即下,藥丸皆雙出也。下利甚者,濃煎冷粥飲之便止。

石膏麻桂湯

編輯

治小兒傷寒未發熱。咳嗽。頭面赤。

黃芩 麻黃一兩,去節,湯泡 甘草炙 石膏 芍藥各半兩 桂心一分 杏仁十枚,去皮尖

右七味,為散。每服二錢,水一中盞,入生薑二片,煎半盞,去滓服。兒若甚小,以意增減之。

連𧄍飲

編輯

治小兒一切熱

連𧄍、 防風、 甘草、 山梔子各等分。

右件搗羅為末。每服二錢,水一中盞,煎七分,溫服。

十物升麻湯

編輯

治「小兒傷寒變熱毒病,身熱面赤,口燥,心腹堅急,大小便不利,或口瘡,或因壯熱便四肢攣掣驚,仍作癇疾,時發時醒,醒後身熱如火者。」

升麻 白薇 麻黃去根節 萎蕤 柴胡

甘草各半兩,炙 黃芩一兩 𥐚硝 大黃 釣藤各一分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下硝,再煎化溫服。

六物黃芩湯

編輯

治「少小腹大短氣,熱有進退,食不安,糓,為之不化。」

黃芩、 大青、 甘草,炙 麥門冬、 石膏各半兩, 桂心三錢。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溫服。

五物人參飲

編輯

治小兒天行,壯熱咳嗽,心腹脹滿。

人參 甘草各半兩,炙 麥門冬一兩,去心

生地黃一兩半,如無,只用乾生地半兩。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三錢,水一盞,入茅根半握,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八物麥門冬飲

編輯

治證同前

麥門冬三兩,去心 甘草炙 人參各一分

紫苑、 升麻各二兩, 貝母一分半。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三錢,水一盞,入茅根半握,煎至七分,去滓,再入竹瀝少許,重煎服。

棗葉飲

編輯

治小兒「天行五日以後,熱不歇者。」

棗葉半握 麻黃半兩,去根節 淡豆豉一合 蔥白切,一合

右件共童子小便二盞,煎至一盞,去滓,分二服。

羌活散嬰童百問下同

編輯

治風寒驚熱

羌活 獨活 前胡 柴胡 川芎 白茯苓 桔梗 枳殼 人參 地骨皮 天麻各等分, 生甘草減半。

右剉散生薑薄荷煎

加麻黃乾葛薏苡仁。治中風體硬。

加蟬蛻治驚熱

柴胡散

編輯

治小兒傷寒無汗,有表證,壯熱頭疼,身體痛,口乾煩渴,小便赤,大便祕澀,夾驚腮腫。

石膏 黃芩 甘草 赤芍藥、 葛根各二錢半 麻黃去節 柴胡各半兩

右剉散,三歲兒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少許,蔥白三寸,豆豉一撮,煎至七分,不拘時溫服。

三黃散

編輯

解傷風熱證

白朮、 大黃蒸 赤芍藥半兩 黃芩三錢。

麻黃去節,一錢 桂枝二錢

右㕮咀,生薑一片,棗二枚,水一盞,煎七分,溫服。

抱龍丸

編輯

治傷風溫疫,身熱氣粗,痰實壅嗽。常服安神鎮驚,亦治疹痘壯熱,小兒宜時與服。

膽星一兩, 天竺黃、 雄黃、 辰砂各二錢。

麝香少許。

右為末,煮甘草汁丸櫻桃大,陰乾,薄荷湯吞下。氣喘有痰,加杏仁。

竹葉石膏湯

編輯

治傷寒表裏俱虛,遍身胸煩悶,或得汗已解,內無津液,虛羸少氣,氣逆欲吐,及諸虛煩。傷寒解後,傷寒未解,切不可服。

石膏四兩 半夏六錢 人參、 甘草各半兩 麥門冬去心,一兩

右㕮咀,每服三錢,生薑一片,粳米五十粒,煎米熟為度,去滓溫服。

嘔者。加生薑三片。竹葉數片。

辰砂七寶散

編輯

治小兒壯熱,傷風壅熱。治夾驚傷寒,解諸般熱。亦治疹痘,熱治驚風,定搐搦。

麻黃去節 白朮炒 當歸酒洗 赤芍藥。

生大黃 荊芥穗 前胡去蘆 生地黃酒洗 生甘草各半兩

右為末每服三錢

傷風發散。用生薄荷泡湯下。

急驚。加辰砂、薄荷調下。

薄荷散

編輯

治「乳下嬰兒鼻塞不通」 ,及治夾驚傷寒變蒸熱。

薄荷葉半兩, 羌活、 殭蠶、炒 白附子、 全蠍、 生甘草各一錢半, 麻黃去節 天竺黃各一錢。

右為末,每服三錢,薄荷湯下。

熱極生風。加竹瀝少許與服。

一方有柴胡、台芎、桔梗、茯苓,無全蠍、殭蠶、天竺黃、白附子。

紅綿散

編輯

治傷風咳嗽。鼻塞。或流清涕。

全蠍五箇,去毒 麻黃去節 殭蠶炒 白芷 川芎 天麻各二錢 生甘草 蘇木各一錢

右剉綿少許煎服

有熱加荊芥

一方有大黃

蔥白湯

編輯

治頭痛不止。身疼渴。發熱。小便赤黃。脈浮數。無汗。

葛根、 芍藥、 知母各半兩, 芎川一兩

右㕮咀,每服二錢,水一小盞,生薑二片,蔥白三枚,煎至七分,去滓熱服出汗,如有汗溫服。

加「甘草」 ,治小兒夾驚傷風,並治發瘧頭疼。

嘔者加半夏半兩

羌活湯

編輯

解利邪氣傷風

羌活、 人參、 防風、 川芎各一錢。

右剉一劑,生薑三片,薄荷七葉,水一盞,煎至七分,不拘時服。

一方加芍藥甘草

升麻湯

編輯

治小兒時行溫疫,頭痛發熱,肢體煩疼。及瘡疹已發未發,疑似之間。治「傷寒中風,憎寒壯熱,肢體痛疼,鼻乾不得睡。兼治寒暄不時,人多疾疫,乍煖脫著,及暑熱之忽變陰寒,身體疼痛,頭重如石者,亦可加柴胡。」

升麻 葛根 白芍藥 甘草炙,各一錢

右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瘡疹亦準此服藥,身涼止藥。

加紫蘇、茯苓、川芎,名《升麻蘇葉散》。

有熱加黃芩

無汗加麻黃

咽喉痛加桔梗

發丹加黑參效

解肌湯

編輯

治「傷寒溫病,時行寒疫,頭疼項強,畏寒,肢體拘急,骨節煩疼,腰脊強痛,胸膈煩悶,無汗惡風,壯熱。」

葛根一兩 麻黃去節 芍藥 甘草各半兩 桂枝二錢半

右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棗一枚,煎至六分,去滓,稍熱服,以汗出為度。

一方無桂枝

夏月。加石膏、知母各一錢。

調中湯

編輯

治夏末秋初。忽有暴寒折於盛暑。熱結於四肢。則

壯熱頭疼,寒傷於胃,則下利,或血,或赤或白,壯熱迷悶,脈數,宜下之。

大黃七錢半 桔梗炒 藁本 茯苓 甘草 乾葛 黃芩 芍藥 白朮各半兩

右,㕮咀,白水煎,量大小加減服。得快氣利,壯熱便歇,去大黃,加黃連、枳殼,止利尤妙。或加地榆,或加當歸皆可。

感風加荊芥。秋宜下。當下大黃。

射干湯

編輯

治初秋夏月暴雨冷,及天行暴寒,其熱喜伏於內,咳嗽曲折,不可得氣息,喉啞失聲,乾嗽無唾,喉中如硬。

半夏湯泡五錢 生薑泡四錢 射干 杏仁 甘草炙 紫苑 肉桂 枳實炒 當歸 橘皮 獨活 麻黃去節湯泡,各二錢。

右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半夏桂甘湯

編輯

治伏氣之病,謂非時有暴寒中人,伏於少陰經,始不覺病,旬月乃發,脈便微弱,咽痛似傷寒,非喉痹之病,次必下利。始用半夏桂甘湯主之,次用四逆散,此病一二日便差,古方謂之「腎傷寒。」

半夏洗 桂心 甘草炙,各二兩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放冷少含,細嚥之,入生薑三片煎。

五苓散

編輯

治「傷寒溫熱病,表裏未解,頭疼發熱,口燥咽乾,煩渴飲水;或水入即吐,或小便不利;及汗出表解,煩渴不止。」 又治霍亂吐利,燥渴引飲。

澤瀉二兩半 豬苓、 白朮、 茯苓各一兩半 肉桂一兩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熱湯調下,不拘時。服訖多飲熱湯,有汗出即愈。

又治瘀熱在裏,身發黃疸。濃煎茵陳湯下,食前服。疸病發渴及中暑引飲,亦可用水調服。小兒加白朮末少許。

如發虛,加綿黃芪、人參末少許。

葳蕤湯

編輯

治「風溫、冬溫及春月中風、傷寒,發熱,頭疼,咽乾舌強,胸腹滿,腰脊強。」

葳蕤三錢 石膏一兩 白薇 葛根 羌活 麻黃 川芎 杏仁去皮尖, 炙草 木香各半兩

右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七寶散

編輯

治時氣頭昏體熱。此藥大人可服。小兒乳母服。

紫蘇 香附炒,各三兩 陳皮 甘草炙 桔梗 白芷 川芎各一兩

右㕮咀,每服二錢,水半盞,薑一片,棗一枚,煎三分,去滓服。

有熱加葛根、升麻荊芥。

柴胡石膏湯

編輯

治「時行瘟疫,壯熱惡風,頭痛體疼,鼻塞咽乾,心胸煩滿,寒熱往來,痰熱咳嗽,涕唾稠黏,並療之。」

黃芩三兩 升麻二兩半 石膏 前胡 赤芍 乾葛 柴胡各五兩, 荊芥穗、 桑白皮各三兩

右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二片,淡豉十粒,煎至七分,去滓,稍熱服。「小兒分作三服,量大小加減,不拘時候。」

無汗。加麻黃、半夏、北五味。

葛根湯

編輯

治「太陽病。項強兀兀。惡風無汗。不惡寒。《剛痓》」

葛根四兩 麻黃、 肉桂各一兩, 生甘草

芍藥各二兩。

右剉,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入生薑五片,棗二枚,煎七分,去滓服,取微汗為度。

柴胡散

編輯

治小兒傷寒無汗,有表證,壯熱頭疼,身體痛,口乾煩渴,小便赤,大便祕,夾驚腮腫。

柴胡半兩 石膏 黃芩 生甘草 赤芍藥 麻黃去節,各二錢半

右剉,每服三錢,蔥白三箇,薑一片,水一盞,煎服。

桂枝麻黃各半湯

編輯

治「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不升,更發汗,更吐下也;面赤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少汗出,身必癢。」

桂枝八錢 芍藥 生薑 甘草、 麻黃各半兩 杏仁去皮尖,十四箇 大棗二箇

右㕮咀,每服三錢,水一小盞,煎八分,去滓溫服。

小承氣湯

編輯

治太陽病吐下後。發汗而微煩。小便數。大便堅。宜

陽明病,若汗出多而微惡寒,為外未解,無潮熱,不可與之。若腹滿不大便,可少少與之。

大黃微炒 枳實炒,各一兩 厚朴製,半兩

右,㕮咀煎。「陽明病,潮熱,大便微硬,可與大承氣湯;不硬者,不可與之。若不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 腹中轉失氣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轉失氣者,必先硬後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腹滿不能食也。欲飲水者,與水則噦;其後發熱者,必大便硬而少也,以小承氣湯和之。不轉失氣者,不可攻也。

大承氣湯

編輯

治「剛痓,胸滿內實,口噤咬牙,大熱渴,大便祕澀。」

大黃 芒硝各半兩 厚朴薑炒 枳實各一兩

右剉,每服三錢,薑三片,水一琖,煎七分,空心服。

四順飲

編輯

治「小兒血脈壅實,臟腑生熱,頰赤多渴,五心煩躁,睡臥不安,四肢驚掣。及因乳哺不時,寒溫失度,令兒血氣不順,腸胃不調,小便少,大便澀。」 或溫病遲滯,欲成伏熱;或壯熱不歇,欲發驚癇。又治風熱結核,頭面瘡癤,目赤咽痛,瘡疹毒,一切壅滯,並宜服之。

赤芍藥 當歸 生甘草 大黃各一兩

右剉散。三歲以上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作兩服。

一方名「四順散」 ,加薄荷二葉為引。

欲利小便加白茯苓

虛熱加甘草

不利加大黃

「冒風邪。」 加去節麻黃。

中風體強,眼睛上視。加獨活。量兒大小虛實加減,微溏利為度。

小柴胡湯

編輯

治「《傷寒》溫熱病,身熱惡風,頸項強急,胸脅滿痛,嘔吐,噦逆煩渴,寒熱往來,身面皆黃,小便不利,大便祕澀;或過經不解,或潮熱不除,及瘥後勞復,發熱疼痛,煩熱,經血適來適去,寒熱如瘧。」

人參、 甘草、炙 黃芩各三錢。 柴胡八錢。

半夏湯泡七次,焙乾,二錢半。

右剉散,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三片,棗一枚,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桂枝湯

編輯

治「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

桂枝去皮 生薑 芍藥各一兩半, 炙草一兩 棗子六箇

右為飲子,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八分,去滓,「大小加減服,須臾啜熱粥一盞,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通身熱,微微似有汗者,加減桂枝湯。」

自西北二方居人。四時行之。無不應驗。

江淮間惟冬及春可行

自春末及夏至已前,桂枝證加黃芩一分,謂之「陰旦湯。」

夏至後有桂枝證,可加知母半兩,石膏一兩,或升麻一分。

若病素虛寒者,止用古方,不在加減也。

《戒》曰:「桂枝最難用,雖用雲表不解,可發汗,宜桂枝湯。須是病人常自汗出,小便不數,手足溫和,或手足指梢作微冷,少須卻溫,身雖微似煩,而又憎寒,始可行之。若病人身無汗,小便數,或手足冷,不惡寒,或飲酒家不喜甘者,慎不可行桂枝也。仍有桂枝證,服湯已無桂枝證者,尤不可再與。」

桂枝加芍藥湯

編輯

治「太陽病,反下之,因腹痛,是有表復有裏」 ,宜服。

桂枝 生薑各一兩半, 芍藥三兩半。利者先煎 大棗六箇, 甘草灸一兩。

右,㕮咀,水煎,加減服。痛甚者加大黃,大實者加一兩半。

羸瘦虛弱者減之

桂枝加大黃湯

編輯

治「太陽病,反下之,因腹滿痛,屬太陰,桂枝加芍藥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

桂枝去皮,一兩 白芍藥一兩半 甘草炙

大黃,羸者減之。各半兩。

右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薑一片,棗一枚,煎服。

四逆湯

編輯

治「陰證傷寒,自利不渴,嘔噦不止,吐利俱作,小便或澀或利,脈微欲絕,腹痛脹滿,手足厥冷,或咳或悸,內寒外熱,下利清穀,四肢沉重,或汗出熱不出,內拘急,身疼痛而惡寒者,用此方治之。」

乾薑一兩半 附子一箇,生用 生甘草一兩

右㕮咀,每服三錢,用水一盞,煎七分,不拘時冷服。

理中湯

編輯

治脾胃不和,中寒止衝,胸脅逆滿,心腹㽲痛,痰逆惡心嘔吐,心下虛煩痞滿,膈塞不通,飲食減少,短氣羸困,溫中逐水,止邪汗去濕,洩瀉注下,水穀不分,腹中雷鳴,傷寒時氣,裏寒外熱,霍亂吐利,手足厥冷,胸痹心痛,逆氣短氣,寒多不飲水吐者。

人參去蘆 白朮 乾薑炮,各三兩 炙草一兩半

右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六分,去滓,帶熱服,空心食前。或研細末,白湯調下。

腹痛者。加人參一兩半。

寒多加乾薑一兩半

渴者加白朮一兩半

臍上築者。腎氣動也。去白朮。加肉桂四兩。

吐多者。去白朮。加生薑三兩。

下多者,還用「白朮。」

悸者加茯苓二兩

或四肢拘急,腹滿下利轉筋者,去白朮,加附子一箇,生用,末之,蜜丸如雞子黃大,名「理中丸」 ,又名「調中丸。」 治厥陰臟寒,蚘上入鬲,吐長蟲,或胃中虛冷,因發汗故吐蟲。先服理中丸,或加枳實、茯苓,蜜丸。治傷寒結胸欲絕,心鬲高起,實滿作痛,手不得近,並用熱湯化下。

大柴胡湯

編輯

治「傷寒十餘日,邪氣結在裏,往來寒熱,邪實太盛,大便祕澀,腹滿腹痛,譫語,心中痞硬,飲食不下;或不大便五六日,遶臍刺痛,時發煩躁,及汗後如瘧,日晚發熱,兼臟腑實,脈有力者可服。」

柴胡去蘆,八錢 黃芩炒 赤芍藥各三錢

枳實去穰,麩炒,五錢 半夏泡七次,切片焙,半兩。

右剉散,薑棗煎,加減服之。

欲下加大黃半兩

陰旦湯

編輯

治傷寒肢節疼痛。內寒外熱。虛煩。

肉桂二兩, 炙甘草一兩, 乾薑炮 芍藥

黃芩各一兩半。

右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棗一箇同煎,去滓溫服,覆令少汗。

白虎加人參湯

編輯

治「傷寒若吐若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裏,內外俱熱,時惡寒,大渴大汗,煩渴不解,脈洪大者。」

石膏四兩,研細 知母一兩半 粳米一合

人參、 炙甘草各半兩。

右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六分,米熟為度服。

小建中湯

編輯

治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

桂枝一兩半, 《芍藥》三兩, 炙草二兩, 膠飴半升

右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棗一枚,煎六分,去滓,下膠飴兩匙許,再煎化溫服,日三夜二。尺脈尚遲,再作一劑,加黃芪末一錢。

玉露散

編輯

《涼心經》,解諸熱。治口燥咽乾,煩渴躁啼,小便閉。

寒水石 石膏水飛,各一兩, 生甘草三錢

右為末,每服半錢,麥門冬泡湯化下。湯使隨意。加辰砂、金箔,名「桃紅散」 ,亦治急驚。

一方入梔子仁,名「金蓮散。」

一方加滑石,名「玉真散。」

《湯氏》治小兒秋夏伏暑,多煩熱,吐黃涎,頭額溫,五心熱,小便赤少,或乾噦無物,服「香薷散,又服玉露散,生薑汁和白湯調下。獨用薑汁,一服而止。」

脫甲散

編輯

治嬰孩小兒傷寒體熱,頭目昏沉,不思飲食,夾驚夾食,寒熱,大小便閉澀,或赤或白,煩躁作渴,冷汗妄流,夾積傷滯,膈滿脹急,青黃體瘦,日夜大熱;及療傷風傷寒,傷暑,驚癇客忤,筋骨腎臟疳氣等熱,並宜服之。

當歸酒洗 白茯苓 龍膽草去蘆,各三錢

人參去蘆 柴胡 川芎 知母去毛,各二錢 甘草炙,四錢

右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連鬚蔥白一寸,煎至半盞,溫服,不拘時。此方散熱,扶表救裏,「表虛令汗不妄行,裏熱令氣不閉結,外即通關,內即開渠,通關流行經絡,開渠不壅臟腑,熱在表裏之間,施無不可。」

葶藶丸

編輯

治食乳衝脾,咳嗽傷風,面赤痰盛身熱,喘嗽急促,化痰寬氣,進食。

葶藶子隔紙略炒 漢防己 黑牽牛略炒。

杏仁去皮尖雙仁者,同乾麵炒黃,別搗,各一兩。

右為末,研入杏膏拌勻,取蒸棗肉和,再搗為劑,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淡薑湯下,乳食後或

臨夜服量大小加減

麻黃湯

編輯

治傷寒頭疼發熱,身痛惡風,無汗而喘。又治「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此當發其汗。服藥已,其人煩熱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

甘草生用,半兩 麻黃去節,二兩 桂枝一兩 杏仁去皮尖,三十箇

右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八分,去滓,大小加減服,被覆取汗。

夏至後須加知母、石膏各一兩,黃芩八錢。蓋麻黃性熱,夏月溫之,必有發黃發斑之失。凡傷寒熱病,藥性須涼,不可太溫,惟冬及春,或病人素虛寒者,乃用正方,不在加減例。

甘桔湯

編輯

治「風熱毒氣上攻咽喉,咽痛喉痹,腫塞妨悶,及肺壅咳嗽,咯吐膿血,胸滿振寒,咽乾而渴,時出濁沫,氣息腥臭,久久吐膿,狀如米粥。」

桔梗 生甘草各二兩。

右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加荊芥、防風,名「如聖湯。」

熱甚加黃芩

瀉白散

編輯

化痰止嗽寬氣進食

地骨皮 桑白皮炙,各一兩 甘草炙,半兩

右剉,每服二錢,水一盞,粳米一撮煎,米熟為度。

白餅子

編輯

治小兒夾食傷寒,其證發熱嘔吐,亦有疼肚者噯氣,辨得分曉,先用此藥一服,推下食積,卻用平和藥發散調理,如惺惺散、加減參蘇飲皆可服,卻不可服冷藥。

滑石、 天南星、 半夏各一錢, 輕粉五分。

巴豆二十四箇,去皮膜,用水一升,煮乾研細。

右三味,搗羅為末,入巴豆霜,次入輕粉,又研勻,卻入餘藥末令勻,糯米飲丸如菉豆大,量小兒壯瘦虛實用藥,「三歲以下,每服三丸至五丸,紫蘇湯空心下。忌熱物。若三五歲兒壯實者,不以此拘,加至二十丸,以利為度。」

麥煎散

編輯

治小兒夾驚。傷寒吐逆。壯熱。表裏不解。氣請幫助識別此字。喘急,面赤自汗,或狂語驚叫,或不語無汗,及癮疹遍身赤癢,往來潮熱,時行痲痘疹子,餘毒未盡,渾身浮腫,痰涎咳嗽,或變急慢驚風,手足搐搦,眼目上視,及傷風頭疼竝治。一方無地骨皮、赤芍藥、滑石、知母,有釣藤、桔梗、川芎亦可。

滑石、 地骨皮、 赤芍藥、 石膏、 白茯苓。

杏仁 知母 生甘草 葶藶子 人參各半兩 麻黃去節,一兩

右為末,每服一錢,麥子煎湯調下。

如初生芽兒,感冒風冷,鼻塞身熱,噴嚏多啼,每一字,用麥子煎湯調下。

有熱加大黃

九寶飲

編輯

治小兒嗽,是肺臟感寒,須是表散了,卻服嗽藥。

麻黃去節 薄荷 大腹皮 紫蘇 陳皮

杏仁各一兩, 肉桂、 桑皮、炙 枳殼各半兩, 生甘草二錢。

右㕮咀,生薑、烏梅煎。冷證去薄荷。

熱證去肉桂

華蓋散

編輯

治「肺感寒邪,咳嗽上氣,胸膈煩滿,項背拘急,聲重鼻塞,頭目昬眩,痰氣不利,呀呷有聲。」

麻黃 蘇子炒 桑皮蜜炙 杏仁去皮尖炒 赤茯苓 陳皮去白,各半兩, 炙甘草一錢

右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五分,去滓,食後服。

細辛五味子湯

編輯

治「肺經不足,胃氣怯弱,或冒風邪,或停寒有飲,咳嗽喘息,不得安臥,胸滿迫塞,短氣減食,乾嘔作熱,咳唾結痰,或吐涎沫,頭目昬眩,身體疼重,語聲不出,痛引胸脅,不問新久,竝宜服之。」

細辛 半夏湯泡 烏梅去核 甘草炙,各一兩 鸎粟殼去蔕炒,一兩五錢 北五味子三兩 桑白皮炒,二兩

右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一片,煎六分服。

金星丸

編輯

治小兒風熱壅盛,喉中痰鳴,嗽喘氣粗,面頰紅,腮赤腫疼,咽喉壅塞,目開,不得多眠,發熱狂言,煩躁多渴,則生驚風,大便不通,小便如血,諸般熱壅瘡痍,煩躁,竝宜服之。

川鬱金 雄黃各二錢半 巴豆七粒,去油膩粉半錢

右為末,調勻,酢糊為丸,麻子大,薄荷泡湯吞下。

百部丸

編輯

治小兒肺寒咳嗽,微喘有痰。

杏仁四十箇,去皮尖,微炒,煮三五沸,研百部,炒 麻黃各三兩

右為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熱水化下。

仲陽加松子仁肉五十粒、胡桃仁十箇為丸含化。《幼幼方》加甘草。

生犀散

編輯

治咳嗽。解時氣痰逆。喘滿心忪驚悸。風熱。

杏仁、炒 人參、 桔梗各二錢, 前胡一錢半, 半夏、 五味、 茯苓、 生甘草各一錢。

右,㕮咀,生薑薄荷煎。有熱加羌活,或加麻黃。

天麻定喘湯

編輯

治小兒喘嗽驚風

明天麻、 防風、 羌活、 生甘草、 半夏麴

桔梗各一兩, 白朮、 人參、 川芎各半兩。

右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麥門冬十四箇,煎至七分,食後服。

有熱去白朮,加芍藥、枳殼。

小青龍湯

編輯

治傷寒表不解,惡寒體熱,水停心下,乾嘔發熱,咳嗽喘急。又主肺脹胸滿,鼻塞清涕,咳逆上氣,喘鳴怕寒。《仲景》曰:治表不解,心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嗽,或渴或利,或小便不通,或噎,小腹脹滿。

麻黃去節,一兩 赤芍藥 半夏炮 乾薑

甘草炙 桂枝去皮凈,各三錢 北五味子

細辛各半兩。

右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溫服。微利者,去麻黃,加蕘花如彈子大,炒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黃,加附子半錢炮。

若小便不利者。去麻黃。加茯苓一兩。

如喘者。去麻黃。加杏仁半兩。去皮尖。

若渴者。去半夏。加瓜蔞根一兩半。

柴胡石膏湯

編輯

治「時行瘟疫,壯熱惡風,頭痛體疼,鼻塞咽乾,心胸煩滿,寒熱往來,痰實咳嗽,涕唾稠黏。」

柴胡五兩, 黃芩三兩, 半夏, 甘草各二兩半, 石膏一斤, 知母六兩, 粳米六合

右剉,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二片,淡豆豉十粒,煎至七分,去滓,稍熱服。小兒分作三服,不拘時。無汗,加麻黃半夏五味,去

天麻防風丸

編輯

治一切驚風,身體壯熱,多睡驚悸,手足抽掣,精神昬憒,咳嗽,痰涎不利,及風溫邪熱,竝宜服之。

明天麻、 防風、 人參、 辰砂「研飛 雄黃」

甘草炙,各一錢 麝香 牛黃各一分 全蠍炒 殭蠶炒,各半兩

右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至二丸,薄荷湯下,不拘時。

化風丹

編輯

涼風化痰退熱定搐

膽星、 羌活、 獨活、 防風、 天麻、 人參。

川芎、 荊芥、 粉草、 全蠍各一兩

右為末,煉蜜丸如芡實大,每服二丸,薄荷湯下。一方加辰砂、麝香各半兩。

金沸草散

編輯

治「傷風痰盛,頭目昬痛,頸項強急,往來寒熱,肢體煩疼,胸膈滿痛,咳嗽喘逆,涕唾稠粘,及時行寒疫,壯熱惡風。」

荊芥穗四兩 前胡 麻黃去節, 旋覆花

甘草炙,各三兩 半夏製 赤芍藥各一兩

右剉,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二片,棗一箇,煎六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有寒邪。則汗出惡風。加杏仁、五味。

治「傷寒中脘有痰,令人壯熱頭疼,脈緊急,時發寒熱,皆類傷風,但不頭疼為異耳。」

前胡 旋覆花各三兩 荊芥穗四兩 赤茯苓 細辛 甘草炙 半夏洗淨,薑汁浸製切,各一兩

右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生薑一片,棗二箇,煎六分,去滓熱服,未愈再服。

三拗湯

編輯

治「感冒風邪,鼻塞聲重,語音不出;或傷風傷冷,頭疼目眩,四肢拘急,咳嗽多痰,胸滿氣短。」

麻黃不去節 杏仁不去皮尖 甘草生用,各等分

右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煎至六分,去滓溫服,取汗為度。

一方加荊芥桔梗

嗽甚。加五味子、細辛各減半。

一方:麻黃去節,杏仁去皮尖,甘草炙,名「三和湯」 ,治喘嗽尤妙。

有熱加前胡

傷風加荊芥

有痰加半夏

和解湯

編輯

治「小兒四時感冒寒邪,壯熱煩躁,鼻塞多涕,驚悸自汗,肢體疼痛」 ,及瘡疹已發未發,皆可服。

羌活、 防風、 川芎、 人參各一兩, 乾葛

升麻、 生甘草、 芍藥各半兩

右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一片,棗一箇,煎至六分,不拘時服。

無汗加麻黃

咳嗽者。加杏仁、五味子、桔梗。

藿香正氣散局方

編輯

治小兒傷寒吐利

藿香、 白朮、 厚朴、 陳皮、 半夏、 白茯。

白芷、 桔梗、 大腹皮、 蘇葉、 甘草。

右㕮咀,入生薑三片煎,徐徐服之。如發汗,用蒼朮,去白朮。

補陽湯醫學綱目

編輯

治小兒初冬間大寒證,《明堂》青脈,額上青黑,腦後青絡高起,脣青,舌上白滑,喉鳴而喘,大便微青,耳尖冷,眼澀,常常淚下出,仍多眵,胸中不利,臥而多驚,無搐即寒。

柴胡、 升麻、 麻黃、 歸身各三錢, 地龍五錢, 蠍梢少許 生地、 吳茱萸各五分, 黃芪二分, 陳皮一分, 葛根、 連𧄍、 黃蘗、 甘草各一錢

右為:請幫助識別此字。末。作一服。水一盞。煎法如常。乳食後熱服。始漸喜睡。精神出。氣和順。乳食旺。

銀白散衛生總微下同

編輯

治「傷寒壯熱。頭痛體疼,脈大腹脹,發汗夾驚者,皆可服。」

寒水石半斤,煅熟

右研極細,入炒薑黃一錢半研勻,如淡即添入些小,以紅顏色為度。每服一錢,生薑湯調下。未能飲者,稠調抹口,以乳汁送下,無時。

甘露散

編輯

治「傷寒壯熱,頭疼體痛,解表發汗,及熱多者。」

桂府滑石二兩,研細 甘草半兩

右共末拌勻,每服一錢,濃煎蘿蔔湯調下。

一方有防風半兩

香殼丸

編輯

治傷寒心胸滿悶不快

橘皮去穰,不拘多少。

右為細末,每服一錢,生薑湯調下,乳前食。

小珍珠丸

編輯

治風壅痰實。利咽痛。除咳嗽。止煩熱。清頭目。

半夏湯洗七次,焙乾為末, 白礬火枯研末。

寒水石煅通赤,出火毒,研末,各一兩

右拌勻,細麵糊和丸,黃米、麻子、菉豆三等,每服五七丸至十丸,溫生薑湯下,食後量大小加減與服。

歡喜散

編輯

治「傷風寒,發熱頭痛,無汗惡風,或溫熱鼻塞清涕,淚出嚏噴。」

防風 人參 炙草 天麻 前胡各二錢半 細辛 柴胡各一錢半 白茯苓 桔梗各二錢 枳殼麩炒,三錢半 川芎三錢

右為細末,每三歲以上抄一錢,水六分,薄荷兩葉,同煎三兩沸,通口服,無時。

紅綿散

編輯

治傷風寒。及夾驚。取汗。

麻黃去根節 全蠍炒 大黃紙裹煨熟,切,焙 炙甘草 白附子 蘇木剉炒 生天麻各一分

右為細末,一歲下兒服一字,以上兒半錢,四五歲一錢。水一小盞,以綿少許裹藥煎之至綿紅色,即去綿溫服。

坯煎散

編輯

治「傷風寒夾驚潮發。頭痛體熱。咳嗽。手足冷。」

麻黃去根節,半兩 人參 茯苓 殭蠶去絲嘴 全蠍 天麻 白附 炙草各一分 硃砂二錢 川烏炮去皮尖,一錢半

右為末,每服半錢至一錢,水五分,「坯子胭脂一豆大,薄荷兩葉,蔥白一寸,同煎至四分,放溫服,不拘時。」

千金丸

編輯

治傷寒傷風。夾驚夾食。取微利。

硃砂、 膩粉各一錢, 全蠍、 白丁香各七箇, 麝香半錢。

右為末,白飯和丸蘿蔔子大,薄荷湯下,一歲兒三

丸量大小加減無時

茯苓散

編輯

治傷寒數日。胸膈不利。調中養胃。

赤茯苓一兩 陳皮三分 桔梗去蘆,一兩

炙甘草半兩。

右為末,每服一錢,水六分,入生薑二片,煎至四分,溫服無時。

枳實散

編輯

治傷寒已汗未汗。卒胸膈痞痛。

枳實麩炒黃,不拘多少

右為末,每服一錢或半錢,米飲調下,無時。

竹瀝湯

編輯

治傷寒數日。煩躁不解。

竹瀝不拘多少。

右用新汲水如竹瀝多少,盞內和勻服無時。

真珠散

編輯

治傷寒口乾。心神煩躁。

真珠研末 龍腦研 牛黃研,各半錢 瓜蔞根 茯神 硃砂研,各一分 牙硝 寒水石煅,各半分

右為末,每服半錢,蜜水調下,無時。

秦艽煎

編輯

治傷寒心神煩躁。口乾煩渴。

秦艽半兩,去蘆。

右細剉,用牛乳半盞,煎至六分,去滓放溫,分三四服,無時。

藕汁蜜

編輯

治傷寒煩渴

生藕搗取汁半盞。

右入蜜一錢,調勻服,無時。

葛根湯

編輯

治傷寒發熱煩渴

葛根 人參各半兩 麥門冬去心 白茯苓 炙甘草 澤瀉各一分

右為末,每服半錢或一錢,水半盞,薄荷兩葉,煎至四分,去滓,溫服無時。

百合散

編輯

治傷寒腹中滿痛

百合炒黃,半兩

右為末,每服半錢或一字,米飲調下,無時。

黃芩散

編輯

治傷寒五六日。大便不通。熱躁悶亂。

黃芩 枳殼去穰,麩炒 大黃 大腹子各半兩

右為:請幫助識別此字。末,每服一錢,水半盞,煎至四分,去滓服,不拘時。

犀角散

編輯

治如前

犀角屑 大黃,炮 柴胡各半兩, 人參一分, 𥐚硝 甘草各半分

右為末,每服半錢,水五分,入棗一箇,煎至四分,去滓溫服,量大小加減。

石燕散

編輯

治傷寒小便不通。小腹脹滿。

石燕火煅為末。

右用蔥白湯調下一字,以通為度,無時。

又方

編輯

萱草根。

右煎湯,調五苓散服之,乳前食。

葛根汁

編輯

治傷寒衄血不止

生葛汁一小盞。

右,分三四服即止,無時。

立應散

編輯

治如前

蒲黃 乾葛根末 石榴花焙乾末,各一分

右為細末,每服半錢或一字,生地黃汁調下,併二三服止,無時。

又方

編輯

蒲黃炒黑。

右為末,每服半錢或一字,新汲水調下,無時。

金汁蜜

編輯

治傷寒衄血。數日不止。

生地黃汁 川蜜各小半盞, 蒲黃半兩

右和勻,微炒過,每服半盞或少許,無時。

神白散

編輯

治「傷寒吐血、衄血、咯血」 、大小便血。

槐花一分,微炒 膩粉半兩

右同為細末,每服一錢或半錢,煎柳枝湯放溫調下。如修合不及,但以柳枝為末,新水調下亦可。

香墨丸

編輯

治傷寒衄血,兒小不能服散藥者。

好細墨為末

右以雞子清和丸「黍米大」 ,每用七丸飲下或灌之。

地黃汁

編輯

治「傷寒吐血。」 心胸不利。煩渴不已。亦治衄血。

生地黃杵絞取汁。

右量兒大小與之

麥門冬湯

編輯

治傷寒咳嗽喘息

麥門冬 款冬花 人參 紫苑洗焙,各一兩 桂心半兩 甘草一分

右為末,後入「杏仁二十枚,麩炒去皮尖,研細拌勻,每服一錢,水一盞,生薑二片,煎至六分,去滓溫服無時。」

一捻金散

編輯

治傷寒風熱咳嗽

白殭蠶去絲嘴,一錢 甘草半兩, 《延胡索》一分。

右為細末,每服一捻,虀汁調下,無時。

潤肺散

編輯

治傷寒鼻塞。涎壅咳嗽。肺氣不利。語聲不出。

麻黃去根節 人參去蘆 杏仁麩炒,去皮尖 貝母麩炒黃,各一兩 炙草半兩 陳皮一分半 桔梗去蘆 阿膠「蛤粉炒如珠子大」,各一分

右為末,每服一錢,水八分,煎至六分,去滓溫服,無時。

赤芍藥散

編輯

治傷寒陽證咳逆

赤芍藥不拘多少,沸湯浸七遍,每遍以瓦盆蓋少時, 數足取出,炒燥為末。

每服一錢。豆豉三粒。生薑一片。水七分。煎至五分。放溫服。無時。

蓽良湯

編輯

治傷寒寒多咳逆

蓽澄茄、 良薑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一錢,水六分,煎數沸,入酢少許,攪勻,帶熱服。

靈砂膏

編輯

治「傷寒脈數。熱入胃。嘔吐。」

澤瀉二兩半, 肉桂一兩, 豬苓 赤茯苓。

白朮去蘆,各一兩半 硃砂細末,一錢

右為末,煉蜜和膏雞頭大,每服一丸,生薑自然汁化破與服。

只末用便是「五靈散。」 亦治發熱煩渴飲水。水入即吐。或小便不利。

積熱在裡發黃,濃煎茵陳蒿湯調下,餘病飲調。

四味人參湯

編輯

治傷寒脈遲。胃冷嘔吐。

乾薑炮 黃芩 黃連去鬚 人參各等分。

右為粗末,每服一錢,水六分,煎至四分,去滓溫服,無時。

附子薑朴丸

編輯

治傷寒寒多嘔吐。手足厥冷。

附子炮去皮臍,半兩 乾薑炮 厚朴薑製,各一分

右為末,糊丸麻子大,每服五七丸,米飲下,無時。

半夏湯

編輯

治傷寒嘔逆。不下乳食。及乾啘欲死。

半夏半兩,湯泡七次 生薑一兩

右同剉碎,焙乾,每服一錢,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時時與服,無時。

蘆根飲子

編輯

治「傷寒乾啘。及反胃嘔吐。」

生蘆根切碎 青竹茹各二合 糯米半合

生薑半兩。

右㕮咀,先以水一升,煮《千里鞋》底,取半升,澄清,下藥再煮,取二三合,隨意服,量大小加減。

三黃散

編輯

治傷寒發黃

川大黃半兩,剉,微炒 黃芩 黃連各一分

右為末,每服半錢,水六分,煎半,去滓,溫服,無時。

大麥苗汁

編輯

治如前

大麥苗搗爛。

右絞汁與服,《小麥苗》亦得。

人參柴胡飲子

編輯

治「體虛傷於寒邪,渾身壯熱,頭目昬重,項背拘急,支體疼痛,乾噦嘔逆,或作寒熱,發歇無時,煩渴不食。」

人參 柴胡 白朮 白茯苓 青皮 桔梗 麥冬 川芎 白芍藥 炙甘草 桑白皮

升麻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一錢或二錢,水一盞,烏梅一箇,同煎至六分,量大小分服,無時。

===雞白調散===

治傷寒傷風。發寒熱似瘧。久不差。漸變骨間蒸熱。

「硃砂、 枯礬、 鐵華粉、 粉霜」、 鉛白霜各一錢, 輕粉、 白附子各二錢, 蠍梢六箇, 龍腦

麝香各少許。

右為末,每服半錢,入雞子白、井花水共約一茶盞,調勻服無時。

茵陳散

編輯

治傷寒發黃不可下

茵陳一兩, 白朮、 甘草各半兩

右為散,每服半錢,沸湯調下。

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一兩。

絳雪丹

編輯

治「傷寒五六日發黃。小便不利。煩躁熱悶。飲水。煩躁不解。」

硃砂半兩,研 水飛硝石二兩,研 龍腦少許

右同研勻細,白米和丸「雞頭子大,沙糖水化下,量大小服。」

商陸散

編輯

治傷寒咽喉腫痛

商陸根切碎,杵爛。

右炒熟,用手帕子裹熨患腫處,冷即易之。

甘桔防風湯

編輯

治傷寒咽喉腫

桔梗一兩,米泔浸,焙用 甘草、 防風各二兩,炒

右為末,每二錢,水一盞,煎六分,放溫冷,細細呷服。

黃蘗蜜

編輯

治傷寒熱毒。口舌生瘡赤爛。

黃蘗去。請幫助識別此字。《皮》。

右用蜜漬一宿,微煎過,含之嚥汁勿絕。或以黃蘗為末,同煎膏含之。

黃芩湯

編輯

治傷寒口舌諸病,舌黃、舌黑、舌腫、舌裂、舌上生芒刺。舌上出血皆治。亦治鼻衄。

黃芩三錢。 赤芍藥、 炙甘草各二錢。

右㕮咀,每二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勝金錠子

編輯

治傷風結胸氣痞

大黃半兩 枳殼去穰,麩炒黃淨,一兩

右為細末,煉蜜和劑,捏作餅子,如小錢大。

《結胸》者,用芒硝半錢,用生薑水化半餅或一餅服之。

痞氣者。煎陳皮湯化下。無時。

生熟散

編輯

治傷寒結胸硬痛

草烏頭二箇,一生一炮。

右同為末,生薑自然汁和勻為丸,如「雞頭子大。」 每一丸,用蜜湯化下。

苦參酒

編輯

治「傷寒熱毒。結在胸膈。六七日垂死。」

苦參半兩。

右剉碎,用酒一盞,煎至半盞,去滓放溫,分三四服,連併服之,須臾吐出羊膽汁,立愈。

黃連湯

編輯

治傷寒熱入腸胃。下痢膿血。

黃連二兩 黃蘗俱微炒 阿膠各一兩,蛤粉炒 梔子仁半兩

右為粗末,每服一二錢,水六分,煎至四分,去滓溫服,無時。

梔子仁湯

編輯

治傷寒熱毒攻於腸胃。下赤汁。或如爛肉鴨肝。壯熱腹痛。

梔子仁二十一箇 豉二合 薤白一握,切

右以水二大盞,同煎至一盞,去滓,量大小分作數服,無時。

烏仙散

編輯

治「陰證傷寒,四肢厥逆。」

川烏「不拘多少。」

右以童便浸,「不計日數,直至浸脫皮時,用水洗淨切碎,曬至八分乾,便以紙袋盛,懸於當風處,用時旋取為末,臘茶調下半錢,量大小及病勢與之。」

燒附散

編輯

治「傷寒陰盛隔陽,身冷厥逆,脈沉細而煩躁體冷。」

大附子一枚半兩重者。

右「入急火燒,微存中心二三分,取出用磁器合蓋,放冷為末,更入臘茶末一錢,同研勻細」 ,每服半錢,水一小盞,蜜少許,同煎半盞,去滓溫服。服訖須臾躁止,得睡汗出而解。

一方:「燒附末,每一字或半錢,酒調下,頻服取汗出,差。」 小兒本怯者,最宜服。

玉女散

編輯

治傷寒汗後。潮熱日發。諸藥不效。

川烏一兩,火炮,去皮臍

右為細末,每服一錢或半錢,水一盞半,入生薑一片,棗一枚,煎至四分,溫服無時。

人參化風膏

編輯

治風癇發搐。涕咳無時。

天麻一兩,酒浸 全蠍十四箇,微炒 殭蠶微炒 人參 川芎 白附子各半兩 羌活 獨活 防風各一錢

右為細末,煉蜜丸如皂子大。每服一丸,荊芥湯化下,量大小與之。無時。

黑龍散

編輯

治小兒傷寒在表,服冷藥,寒伏於中,危困不得汗。

麻黃 竹茹、 蘇木 烏龍土乃《火團》也,各一分 蠍梢二十一箇。

右為末,每服半錢,水五分,煎至三分,溫服無時。

單方

編輯

治小兒傷寒用「葛根汁、淡竹瀝各六合相和,二、三歲 兒分三服,百日兒斟酌服。」千金方下同

治小兒時氣。「桃葉三兩擣,以水五升,煮十沸,取汁,日 五六遍淋之。若復發,燒雄鼠屎二枚,水調服之。」 小兒流涕,是風寒也。白芷末、蔥白搗丸小豆大,每茶 下二十丸,仍以白芷末薑汁調塗太陽穴,乃食熱蔥 粥取汁。聖惠方

治小兒吹乳胃寒。白荳蔻仁、縮砂仁各十四箇,生甘 草、炙甘草各二錢,為末,常摻入兒口中。得效方 小兒風寒煩熱,有疾不省人事:荊芥穗半兩焙,麝香、 片腦各一字,為末,每茶服半錢,大人亦治。普濟方 小兒春月外感風寒,用防風、陳皮各三分,羌活、蘇葉 各二分,蟬殼三隻,甘草一分,蔥白一寸,生薑一片,煎 熱服取汗。窮鄉便方

小兒傷寒,百日內患壯熱,用鐵鏵一斤燒赤,水二斗 淬三七次,煎一半,入柳葉七片浴之。聖濟錄

小兒風寒:蘿蔔子生研末一錢,溫蔥酒服之,取微汗, 大效。衛生易簡方

治傷寒時氣。頭痛不可忍。以𥐚硝研細末。油調塗頂 上。衛生總微下同

治傷寒毒攻手足痛者,以羊桃汁雜鹽豉汁漬之 治傷寒因飲水心下結痞硬痛,名「水結」以芫花酢拌, 慢火炒熟,用綿裹熨之,冷即易,再炒用,以效為度 治傷寒熱毒乘心,神志冒悶,煩躁昏亂以藍靛一字 或半錢,新水調下。

治傷寒陰證厥逆以茱萸半升,酒和勻濕,用絹袋二 枚盛,蒸令熱甚,以熨腳心,冷即易之,候氣通暢勻暖 即止。

治傷寒汗後餘熱不退,煩躁發渴,四肢無力,不能食, 以牛蒡根杵爛,絞取汁服,看大小多少與之。

醫案

編輯

萬氏《幼科發揮》曰:「一小兒外感風邪,服表散之劑,汗 出作喘。此邪氣去而脾肺虛也。用異功散而汗喘止。 再劑而乳食進。」

薛鎧《保嬰撮要》曰:「一小兒九歲,素惡風寒,飲食少思, 至秋冬口鼻吸氣,陰冷至腹,手足如冰,飲薑湯及燒 酒方快,其脈細微,兩尺如無。余謂此稟命門火衰也, 用還少丹不應,改用八味丸,旬餘諸證即愈。」

吳江史安卿子傷風,用表散化痰之藥,反痰盛咳嗽, 肚腹膨大,面色晃白,此脾土虛不能生肺金也。余用 六君子湯加桔梗,一劑頓愈。至三日前證仍作,鼻中 流涕,此復傷風寒所致,仍用前藥,加桑皮、杏仁、桔梗 而愈。

史少參季子喘嗽,胸腹膨脹,泄瀉不食,此飲食傷脾 土,而不能生肺金也,用六君子湯一劑,諸證悉愈。 史木川子六歲,感冒咳嗽,發散過度,喘嗽不食,用六 君子湯加桔梗而愈。時四月,隨其父巡視耕種,忽發 寒戰,仍復咳嗽。或用發表之劑,痰中有血。余曰:「此成 肺癰也。」次日吐痰兼膿,用桔梗湯而愈。後元氣未復, 大便似痢,或用五苓、黃連、枳實之類,痰喘目劄,四肢 抽搐。余曰:「此脾氣敗而變慢脾風也。」辭不治,果然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