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四十五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坤輿典
第四十五卷目錄
輿圖部彙考三
漢一〈漢書地理志一〉
坤輿典第四十五卷
輿圖部彙考三
編輯漢一
編輯高祖因秦郡縣之制,增置郡國二十有六,武帝復增 置郡國二十有八。至元成間,凡得郡國一百有三,以 十三州部刺史統之。
按漢書地理志京兆尹故秦內史高帝元年屬塞
編輯國二年,更為渭南郡,九年罷復為內史。武帝建元六 年,分為右內史。太初元年,更為京兆尹。
元始二年,戶十九萬五千七百二,口六十八萬二千 四百六十八。
縣十二:
長安 高帝五年置。惠帝元年初城,六年成。戶八萬八百,口二十四萬六千二百。王莽曰常安。新豐 ,驪山在南,故驪戎國,秦曰驪邑,高祖七年置。應劭曰:「太上皇思東歸,於是高祖改築城寺街里以象豐,徙豐民以實之,故號新豐。」
船司空 ,莽曰船利。服虔曰:「縣名。」 師古曰:「本主船之官,遂以為縣。」
藍田 山出美玉。有虎候山祠,秦孝公置也。華陰 故陰晉,秦惠文王五年更名寧秦,高帝八年更名華陰。太華山在南,有祠。豫州山集靈宮,武帝起。莽曰「華壇」 也。
鄭 ,周宣王弟鄭桓公邑,有鐵官。應劭曰:「宣王母弟友所封也,其子與平王東遷,更稱新鄭。」 臣瓚曰:「周自穆王以下都於西鄭,不得以封桓公也。初,桓公為周司徒,王室將亂,故謀於史伯而寄帑與賄於虢、會之間。幽王既敗,二年而滅會,四年而滅虢,居於鄭父之丘,是以為鄭桓公無封京兆之文也。」 師古曰:《春秋外傳》云:「幽王既敗,鄭桓公死之,其子武公與平王東遷。」 故《左氏傳》云:「我周之東遷,晉、鄭焉依。」 又鄭莊公云:「吾先君新邑於此。」 蓋道新鄭也。穆王以下,無都西鄭之事。瓚說非也。
湖 有周天子祠二所,故曰「胡。」 武帝建元年,更名湖。
下邽 應劭曰:「秦武公伐邽戎,置有上邽,故加下。」 師古曰:「邽音圭,取邽戎之人而來,為此縣。」
南陵 文帝七年置。沂水出藍田谷,北至霸陵入霸水。霸水亦出藍田谷,北入渭。師古曰:「茲水,秦穆公更名,以章霸,功視子孫。」 沂,音先歷反。視,讀曰示奉,明 宣帝置也。
霸陵 故芷陽,文帝更名。莽曰《水章》也。
杜陵 故杜伯國,宣帝更名。有周右將軍杜主祠四所。莽曰「饒安」 也。
左馮翊, 故秦內史,高帝元年屬塞國,二年更名河 上郡,九年羅復為內史,武帝建元六年,分為左內史, 太初元年更名左馮翊。
戶二十三萬五千一百一。口九十一萬七千八百二 十二。
縣二十四:
高陵 左輔都尉治。莽曰「千春。」
櫟陽 秦獻公自雍徙。莽曰「師亭。」 如淳曰「櫟音藥。」 翟道 ,莽曰「渙。」
池陽 惠帝四年置。巀嶭山在北。應劭曰:「在池水之陽。」 師古曰:「巀嶭,即今俗所呼嵯峨山是也」 ,音截。齧音才葛反,又音五葛反。
夏陽 故少梁,秦惠文王十一年更名。《禹貢》「梁山在西北,龍門山在北。有鐵官。莽曰冀亭。」
衙 ,莽曰達昌。如淳曰:「衙音牙。」 師古曰:「即《春秋》所云秦、晉戰於彭衙。」
粟邑 ,莽曰「粟城。」
谷口 九崚山在西,有天齊公、五床山、僊人五帝祠四所。莽曰「谷喙。」 師古曰:「崚音子公反,又音子孔反。喙音許穢反。」
「蓮勺 」 ,《如淳》曰:「音輦酌。」
《鄜 莽》曰「脩令。」 孟康曰「音敷。」
頻陽 秦厲公置。應劭曰:「在頻水之陽。」
臨晉 ,故大荔,秦獲之,更名。有河水祠。芮鄉,故芮國。莽曰監晉。應劭曰:「臨晉水,故曰臨晉。」 臣瓚曰:「晉水在河之間,此縣在河之西,不得雲臨晉水也。」 舊說曰:「秦築高壘以臨晉國,故曰臨晉也。」 師古曰:「瓚說是也。」 說者或以為魏文侯伐秦,始置臨晉,非也。
文侯重城之耳,豈始置乎?
重泉 莽曰調泉
郃陽 ,應劭曰:「在郃水之陽也。」 師古曰:「音合,即《大雅大明》之詩所謂在洽之陽。」
祋祤 ,景帝二年置。師古曰:「祋音丁活反,又音丁外反。祤音詡。」 武城 ,莽曰桓城。師古曰:「即《左氏傳》所云秦伐晉,取武城者也。」
沈陽 莽曰制昌
「褱德 」 ,《禹貢》「北條荊山在南,下有彊梁原。洛水東南入渭,雍州浸。莽曰德驩。」 師古曰:「褱亦懷字。徵 ,莽曰氾愛。」 師古曰:「徵音懲。即今之澄城縣是也。《左傳》所云『王取北徵』」 ,謂此地耳。而杜元凱未詳其處也。
雲陵 昭帝置
萬年 ,高帝置。莽曰異赤。師古曰:「《三輔黃圖》雲『太上皇葬櫟陽北原,起萬年陵是也』。」
長陵 高帝置。戶五萬五十七,口十七萬九千四百六十九。莽曰「長平。」
陽陵 ,故弋陽,景帝更名。莽曰「渭陽。」
雲陽 有休屠金人及徑路神祠三所。《越巫》。「襄祠三所。」《孟康》曰:音《辜磔》之辜。越人祠也。《襄》音穰。《休》音許虯反。《屠》音除。
右扶風 故「秦內史,高帝元年,屬雍國,二年,更為中 地郡,九年罷,復為內史,武帝建元六年,分為右內史, 太初元年,更名主爵都尉為右扶風。」師古曰:「主爵都 尉,本秦之主爵中尉,掌列侯,至太初元年,更名右扶 風,而治於內史右地,故此《志》追書『建元六年分為右 內史』」,又雲「更名主爵都尉為右扶風。」
戶二十一萬六千三百七十七。口八十三萬六千七 十。
縣二十一:
渭城 ,故咸陽,高帝元年更名新城,七年罷,屬長安。武帝元鼎三年更名渭城。有蘭池宮。莽曰「京城。」 槐里 ,周曰犬丘,懿王都之,秦更名廢丘。高祖三年更名。有黃山宮,孝惠二年起。莽曰「槐治。」
鄠 古國有扈谷亭。扈,夏啟所伐。酆水出東南,又有潏水,皆北過上林苑入渭。有萯陽宮,秦文王起。師古曰:「潏音決,萯音倍。」
盩厔 有長楊宮,有射熊館,秦昭王起。靈軹渠,武帝穿也。
斄 ,周后稷所封。師古曰:「讀與邰同,音胎。」
《郁夷 詩》:周道郁夷,有汧水祠,莽曰郁平。師古曰:「《小雅四牡》之詩曰:『四牡騑騑,周道倭遲』。《韓詩》作『郁夷字,言使臣乘馬行於此道』。」
美陽 《禹貢》岐山在西北中水鄉,周太王所邑。有高泉宮,秦宣太后起也。
郿 成國渠首受渭,東北至上林,入蒙籠渠,右輔都尉治。師古曰:「郿音媚。」
雍 ,秦惠公都之。有五畤。太昊黃帝以下祠三百三所。橐泉宮,孝公起祈年宮,惠公起棫陽宮,昭王起。有鐵官。應劭曰:「四面積高曰雍。」 師古曰:「棫,音域。」 漆 水在縣西,有鐵官。莽曰漆治。
栒邑 有豳鄉。《詩》豳國,公劉所都。應劭曰:「《左氏傳》曰:『畢、原、鄷、郇,文之昭也。郇侯賈伯伐晉』是也。」 臣瓚曰:「《汲郡古文》:『晉武公滅荀,以賜大夫原氏黯,是為荀叔』。又云:『文公城荀』。」 然則荀當在晉之境內,不得在扶風界也。今河東有荀城,古荀國。師古曰:「栒讀與荀同。」
隃麋 有帝子祠。莽曰扶亭。師古曰:「隃,音踰。」 陳倉 有上公明星,黃帝孫舜妻育冢祠。有羽陽宮,秦武王起也。
杜陽 ,杜水,南入渭。莽曰通杜。師古曰:「《大雅綿》之詩曰:『人之初生,自土漆沮』。《齊詩》作自杜,言公劉避狄而來,居杜與漆沮之地。」
汧 吳山在西,古文以為汧山。雍州山北有蒲谷鄉。弦中谷,雍州弦蒲藪。汧水出西北入渭。芮水出西北,東入涇。《詩》:「芮阸,雍州川也。」 師古曰:「阸讀與鞠同。」 《大雅公劉》之詩曰:「止旅乃密。」 芮鞠之即《韓詩》作「芮阸」 ,言公劉止其軍旅,欲使安靜就芮阸之間耳。
好畤 垝山在東。有梁山宮,秦始皇起。莽曰「好邑。」 師古曰:「垝音丘毀反。」
虢 有黃帝子,周文武祠虢宮,秦宣太后起也。安陵 ,惠帝置。莽曰嘉平。師古曰:「闞駰以為本,周之程邑也。」
茂陵 ,武帝置。戶六萬一千八十七,口二十七萬七千二百七十七。莽曰宣城。師古曰:「《黃圖》雲本槐里之茂鄉。」
平陵 昭帝置。莽曰「廣利。」
《武功 太乙山》,古文以為終。《南垂山》,古文以為敦。
物皆在縣東。斜水出衙領山,北至郿入渭。褒水亦出衙領,至南鄭入沔。有垂山、斜水、淮水祠三所。莽曰「新光。」 師古曰:「斜音弋奢反。衙音牙。」
弘農郡 武帝元鼎四年置。莽曰「右隊。」
戶十一萬八千九十一。口四十七萬五千九百五十 四。有鐵官。在黽池。
縣十一:
弘農 ,故秦函谷關,衙山領下谷。爥水所出,北入河。
盧氏 熊耳山在東。伊水出,東北入雒,過郡一,行四百五十里。又有育水,南至順陽入沔。又有洱水,東南至魯陽,亦入沔。皆過郡二,行六百里。莽曰「昌富。」 師古曰:「洱,音耳。」
陝 故虢國。有焦城。故焦國。北虢在太陽,東虢在滎陽,西虢在雍州。莽曰「黃眉。」
宜陽 在黽池。有鐵官。
黽池 高帝八年,復黽池中鄉民。景帝中二年,初城,徙萬家為縣。穀水出穀陽谷,東北至穀城入雒。莽曰「陝亭。」 師古曰:「黽音莫踐反,又音莫忍反。」 丹水 水出上雒冢領山,東至析入鈞密陽鄉,故商密也。師古曰:「鈞亦水名也,音均。」
新安 《禹貢》「澗水在東南,入雒。」
商 秦相衛鞅邑也
析 黃水出黃谷,鞠水出析谷,俱東至酈入湍水。莽曰「君亭。」 師古曰:「析音先歷反。鞠水即今所謂菊潭也。酈音持益反。湍音專。」
陸渾 ,《春秋》,「遷陸渾戎於此,有關。」 師古曰:「渾音胡昆反。」
上雒 《禹貢》「雒水出冢領山,東北至鞏入河,過郡二,行千七十里。豫州川。又有甲水,出秦領山,東南至錫入沔,過郡三,行五百七十里。」 熊耳,獲輿山在東北。師古曰:「錫音陽。」
河東郡 秦置。莽曰「兆陽。」有根倉、溼倉。
戶二十三萬六千八百九十六。口九十六萬二千九 百一十二。
縣二十四:
安邑 巫咸山在南,鹽池在西南。魏絳自魏徙此,至惠王徙大梁。有鐵官、鹽官。莽曰「河東。」
大陽 吳山在西。上有吳城。周武王封泰伯後於此,是為虞公,為晉所滅,有天子廟。莽曰「勤田。」 應劭曰:「在大河之陽。」
猗氏
《解 師古》曰:「音蟹。」
蒲反 。有堯山、首山祠。雷首山在南,故曰蒲,秦更名。莽曰蒲城。應劭曰:「秦始皇東巡,見長坂,故加反雲。」
《河北 詩》魏國,晉獻公滅之,以封大夫畢萬,曾孫絳,徙安邑也。
左邑 ,莽曰「兆亭。」
汾陰 介山在南
聞喜 故曲沃,晉武公自晉陽徙此,武帝元鼎六年,行過,更名。應劭曰:「今曲沃也。秦改為左邑,武帝於此聞南越破,改曰聞喜。」
濩澤 ,《禹貢》「析城山在西南。」 應劭曰:「有濩澤在西北。」 師古曰:「濩音烏虢反。」
端氏
臨汾
垣 《禹貢》「王屋山在東北,沇水所出,東南至武德入河,軼出滎陽北地中,又東至琅槐入海,過郡九,行千八百四十里。」 師古曰:「琅音郎,槐音回。」
皮氏 耿鄉,故耿國。晉獻公滅之,以賜大夫趙夙。後十世獻侯徙中牟。有鐵官。莽曰「延平。」
長脩
平陽 韓武子元孫,貞子居此。有鐵官。莽曰香平。應劭曰:「堯都也,在平河之陽。」
襄陵 有班氏鄉亭。莽曰幹昌。應劭曰:「襄陵在西北。」 師古曰:「晉襄公之陵,因以名縣。」
彘 霍大山在東冀州。《山》,周厲王所奔。莽曰「黃城。」 應劭曰:「順帝改曰永安。」
楊 莽曰「有年亭。」 應劭曰:「楊侯國。」
北屈 《禹貢》:「壺口山在東南,莽曰朕北。」 應劭曰:「有南,故稱北。」 臣瓚曰:「《汲郡古文》:『翟章救鄭,次於南屈』。」 師古曰:「屈音居勿反,即晉公子夷吾所居。」
蒲子 ,應劭曰:「武帝置。」 師古曰:「重耳所居也。」 絳 ,晉武公自曲沃徙此,有鐵官。應劭曰:「絳水出西南。」
《狐讘 》,師古曰:「讘音之涉反。」
騏 侯國
太原郡 秦置。有鹽官。在晉陽,屬并州。
戶十六萬九十八百六十三。口六十八萬四百八十 八
有家馬官。臣瓚曰:「漢有家馬廐,一廐萬匹,時以邊表有事,故分來在此。家馬,後改曰挏馬也。」 師古曰:「挏,音動。」
縣二十一:
《晉陽 詩》,故唐國,周成王滅唐,封弟叔虞。龍山在西北。有鹽官,晉水所出,東入汾。臣瓚曰:「所謂唐,今河東永安是也,去晉四百里。」 師古曰:「瓚說是也。」 葰人 ,如淳曰:「音璅。」 師古曰:「又音山寡反。」
《界休 莽》曰《界美》。
榆次 塗水鄉,晉大夫知徐吾邑。梗陽鄉,魏成邑。莽曰太原亭。師古曰:「塗音塗,梗音鯁。」
中都
《於離 》莽曰「於合。」
茲氏 。莽曰「茲同。」
狼《孟 莽》曰:「狼調。」
鄔 ,九澤在北,是為昭餘。祁,并州藪,晉大夫司馬彌牟邑。師古曰:「音一戶反,又音於據反。」
盂 晉大夫盂丙邑
平陶 莽曰多穰
汾陽 北山,汾水所出,西南至汾陰入河,過郡二,行千三百四十里。冀州浸。
京陵 ,莽曰「致城。」 師古曰:「即九京。」
陽曲 ,應劭曰:「河千里一曲當其陽,故曰陽曲也。」 師古曰:「隋文帝自以姓陽,故惡陽曲之號,乃改此縣為陽直,今復舊名。」
大陵 有鐵官。莽曰「大寧。」
原平
祁 ,晉大夫賈辛邑。莽曰「示。」
上艾 《綿曼》水,東至蒲吾入虖池水。師古曰:「虖音呼,池音徒何反。」
《慮虒 》,師古曰:「音廬夷。」
陽邑 ,莽曰「繁穰。」
廣武 河上賈屋山,在北都尉治,莽曰信桓。師古曰:「賈屋山,即《史記》所云趙襄子北登夏屋者。」
上黨郡 秦置,屬并州。有上黨關、壺口關、石研關、天 井關。師古曰:「研音形。」
戶七萬三千七百九十八。口三十三萬七千七百六 十六。
縣十四:
長子 ,《周史》「辛甲所封。鹿谷山,濁漳水所出,東至鄴入清漳。」 師古曰:「長讀曰長短之長,今俗為長幼之長,非也。」
屯留 ,桑欽言:「絳水出西南,東入海。」 師古曰:「屯音純。」
余吾
銅鞮 有上虒亭,下虒聚。師古曰:「虒音斯。」
沾 ,大黽谷,清漳水所出,東北至邑成入大河,過郡五,行千六百八十里。冀州川。應劭曰:「沾水出壺關。」 師古曰:「沾音它兼反。」
涅氏 ,涅水也。師古曰:「涅水出焉,故以名縣也。」 涅音乃結反。
襄垣 ,莽曰「上黨亭。」
壺關 有羊腸阪。沾水東至朝歌入淇。應劭曰:「黎侯國也,今黎亭是。」
泫氏 ,楊谷絕水所出,南至壄王入沁。應劭曰:「《山海經》泫水所出者也。」 師古曰:「泫音工玄反。」
高都 莞谷,丹水所出,東南入泫水。有天井關。潞 故潞子國。
陭氏
陽阿
穀遠 羊頭山,世靡谷,沁水所出,東南至滎陽入河,過郡三,行九百七十里。莽曰「穀近。」 師古曰:「今沁水至懷州武陟縣界入河。」 此雲「至滎陽」 ,疑傳寫錯誤。
河內郡 高帝元年為殷國,二年更名。莽曰「後隊。」屬 司隸。
戶二十四萬一千二百四十六。口百六萬七千九十 七。
縣十八:
懷 有工官。莽曰「河內。」
汲
武德 孟康曰:「始皇東巡置,自以武德定天下。」 波 孟康曰:「今有絺城,晉文公所得賜者。」
山陽 東太行山在西北。師古曰:「行音胡郎反。河陽 ,莽曰河亭。」
州
共 故國,北山,淇水所出,東至黎陽入河。孟康曰:「共伯入為三公者也。」 師古曰:「共音恭。」
平皋 應劭曰:「邢侯自襄國徙此,當齊桓公時,衛人伐邢,邢遷於夷儀,其地屬晉,號曰邢丘,以其在河之皋,處埶平夷,故曰平皋。」 臣瓚曰:「《春秋傳》狄人。」
伐邢,邢遷於夷儀,不至此也。今襄國西有夷儀城,去襄國百餘里。邢是丘名,非國也。師古曰:「應說非也。《左氏傳》曰『晉侯送女於邢丘』,蓋謂此耳。」
朝歌 。紂所都。周武王弟康叔所封。更名衛。莽曰《雅歌》。
脩武 ,應劭曰:「晉始啟南陽,今南陽城是也。」 秦改曰脩武。臣瓚曰:「《韓非書》,秦昭王越趙長平,西伐脩武。時秦未兼天下,脩武之名久矣。」 師古曰:「瓚說是也。」
《溫 故》國,己姓,蘇《忿生》所封。
壄王 太行山在西北。衛元君為秦所奪,自濮陽徙此。莽曰「平壄。」 孟康曰:「故邘國也,今邘亭是也。」 師古曰:「行,音胡郎反,邘音於。」
獲嘉 ,故汲之新中鄉,武帝行過更名也。
軹 ,孟康曰:原鄉,晉文公所圍是也。師古曰:「音只。」 《沁水 》,師古曰:「沁音於浸反。」
隆慮 國,水東北至信成入張甲河,過郡三,行千八百四十里。有鐵官。應劭曰:「隆慮山在北,避殤帝名,改曰林慮也。」 師古曰:「慮音廬。」
蕩陰 蕩水東至內黃澤,西山羑水所出,亦至內黃入蕩。有羑里城,西伯所拘也。師古曰:「蕩音湯。」
河南郡, 故秦三川郡,高帝更名雒陽。戶五萬二千 八百三十九。莽曰「保忠。信鄉」,屬司隸也。
戶二十七萬六千四百四十四。口一百七十四萬二 百七十九。有鐵官、工官、敖倉,在滎陽。
縣二十二:
雒陽 。周公遷殷民,是為成周。《春秋?昭公二十二年》,「晉合諸侯於狄泉,以其地大,成周之城居敬。王莽曰宜陽。」 師古曰:「魚豢雲,『漢火行忌水,故去洛水而加佳。如魚氏說,則光武以後改為雒字也』。」 滎陽 卞水、馮池皆在西南。有狼湯渠,首受泲,東南至陳入潁,過郡四,行七百八十里。應劭曰:「故虢國,今虢亭是也。」 師古曰:「狼,音浪,湯音宕,泲音子禮反」 ,本《濟水》字。
偃師 屍鄉,殷湯所都。莽曰「師成。」
《京 師》,古曰:「即鄭共叔段所居也。」
平陰 應劭曰:「在平城南,故曰平陰。」
中牟 圃田澤在西豫州。藪有筦叔邑,趙獻侯自耿徙此。師古曰:「筦與『管』同。」
平 莽曰治平
陽武 有博狼沙,莽曰陽桓。師古曰:「狼音浪。」 河南 故郟鄏地。周武王遷九鼎,周公致太平營以為都,是為王城,至平王居之。師古曰:「郟音夾,鄏音辱。」
緱氏 劉聚,周大夫劉子邑。有延壽城、仙人祠。莽曰中亭。師古曰:「緱音工侯反。」
《卷 》,師古曰:「音去權反。」
原武 ,莽曰《原桓》。
鞏 東周所居
穀成 。《禹貢》「瀍水出朁亭北,東南入雒。」 師古曰:「即今新安。朁音潛。」
故市
密 故國有大騩山,潩水所出,南至臨潁入潁。師古曰:「此密即《春秋》僖六年圍新密者也,蓋鄭地。」 騩音隗,潩音翼,又音昌力反。
《新成 惠帝》四年,置《蠻中故戎》、蠻子國。
開封 逢池在東北,或曰宋之逢澤也。臣瓚曰:「《汲郡古文》『梁惠王發逢忌之藪以賜民,今浚儀有逢陂,忌澤是也』。」
成皋 ,故虎牢,或曰制。師古曰:「《穆天子傳》雲『七萃之士生捕獸,即獻天子,天子畜之東虢,號曰獸牢』。」 苑陵 ,莽曰左亭。
梁 ,臣瓚曰:「秦取梁,後改曰夏陽,今馮翊夏陽是也。」 此梁,周之小邑,見於《春秋》。師古曰:「瓚說是也。」 新鄭 ,詩「鄭國,鄭桓公之子武公所國,後為韓所滅,韓自平陽徙都之。」 應劭曰:「《國語》曰:『鄭桓公為周司徒,王室將亂,寄帑與賄於虢、會之間。幽王敗,桓公死之。其子武公與平王東遷洛邑,遂伐虢、會,而並其地,而邑於此』。」
東郡 秦置。莽曰「治亭。」屬兗州。
戶四十萬一千二百九十七。口百六十五萬九千二 十八。
縣二十二:
濮陽 ,衛成公自楚丘徙此,故帝丘,顓頊虛,莽曰「治亭。」 應劭曰:「濮水南入鉅野。」 師古曰:「虛讀曰墟。」 畔觀 ,莽曰「觀治。」 應劭曰:「夏有觀扈。」 世祖更名衛國,以封周後。師古曰:「觀音工喚反。」
聊城
頓丘 ,莽曰「順丘。」 師古曰:「以丘名縣也。」 丘一成為頓丘,謂一頓而成也。或曰:成,重也,一重之丘也。發干 ,莽曰「戢楯。」
范 莽曰建睦
茬平 ,莽曰功崇。應劭曰:「在茬山之平地者也。」 師古曰:「音仕疑反。」
東武陽 ,禹治漯水,東北至千乘入海,過郡三,行千二十里。莽曰武昌。應劭曰:「武水之陽也。」 師古曰:「漯,音它合反。」
博平 莽曰加睦
黎 莽曰黎治。孟康曰:「《詩》黎侯國。」
清 莽曰「清治。」 應劭曰:「章帝更名樂平。」
東阿 都尉治。應劭曰:「衛邑也。有西,故稱東離。」 狐 ,莽曰「瑞狐。」
臨邑 有泲廟。莽曰穀城亭。師古曰:「泲亦濟水字也。」 其後並同。
利苗
須昌 ,故須句國,太昊後,風姓。師古曰:「句,音劬。」 壽良 ,蚩尤祠在西北,泲上有胊城。應劭曰:「世祖叔父名良,故曰壽張。」
樂昌
陽平
白馬
南燕 ,南燕國,姞姓,黃帝後。師古曰:「姞音其乙反。」 廩丘。
《陳留郡》 武帝元狩元年置,屬兗州。
戶二十九萬六千二百八十四。口一百五十萬九千 五十。
縣十七:
陳留 魯渠水首受狼湯渠,東至陽夏入渦渠。臣瓚曰:「留屬陳,故稱陳留也。」 師古曰:「渦,音戈。」
小黃
成安
寧陵 ,莽曰康善。孟康曰:「故葛伯國,今葛鄉是。」 雍丘 ,故杞國也。周武王封禹後東樓公先,春秋時徙魯東北,二十一世簡公為楚所滅。
酸棗
東昏 ,莽曰「東明。」
襄邑 有服官,莽曰襄平。應劭曰:「《春秋傳》曰『師於襄牛』是也。」 師古曰:「圈稱雲襄邑,宋地。本承匡襄陵鄉也。宋襄公所葬,故曰襄陵。秦始皇以承匡卑濕,故徙縣於襄陵,謂之襄邑。縣西三十里有承匡城。」 然則應說以為襄牛,誤也。
外黃 都尉治。張晏曰:「魏郡有內黃,故加外。」 臣瓚曰:「縣有黃溝,故氏之也。」 師古曰:「《左氏傳》曰:『惠公敗宋師於黃』」 ,杜預以為外黃縣東有黃城,即此地也。封丘 濮渠水首受泲,東北至都關,入羊里水,過郡三,行六百三十里。孟康曰:「《春秋傳》『敗狄於長丘,今翟溝是』。」
長羅 侯國。莽曰「惠澤。」
尉氏 。應劭曰:「古獄官曰尉氏,鄭之別獄也。」 傿 ,莽曰順通。應劭曰:「鄭伯克段於鄢是也。」 師古曰:「傿音偃。」
長垣 ,莽曰長固。孟康曰:「《春秋》會於匡」 ,今匡城是平丘。
濟陽 莽曰濟前
浚儀 故大梁,魏惠王自安邑徙此。睢水首受狼湯水,東至取慮入泗,過郡四,行千三百六十里。應劭曰:「魏惠王自安邑徙此,號曰梁。」 師古曰:「取慮,縣名也,音秋廬,取又音趨。」
潁川郡 秦置。高帝五年為韓國,六年復故。莽曰左 隊。陽翟有工官,屬豫州。孟康曰:「夏啟有鈞臺之饗」,今 鈞臺在南。
戶四十三萬二千四百九十一。口二百二十一萬九 百七十三。
縣二十:
陽翟 ,夏禹國。周末,韓景侯自新鄭徙此。戶四萬一千六百五十,口十萬九千。莽曰「潁川。」 師古曰:「陽翟,本禹所受封耳。」
昆陽 應劭曰:「昆水出南陽。」
潁陽 應劭曰:「潁水出陽城。」
定陵 有東不羹,莽曰定城。師古曰:「羹音郎,其後亦同。」
長社 ,應劭曰:「宋人圍長葛是也。其社中樹暴長,更名長社。」 師古曰:「長讀如本字。」
新汲 ,師古曰:「闞駰雲,本汲鄉也,宣帝神爵三年置,以河內有汲,故加新也。」
襄城 有《西不羹》,莽曰「相城。」
《郾 》,師古曰:「音一戰反。」
《郟 》,《師古》曰:「音夾。」
舞陽 應劭曰:「舞水出南。」
潁陰
崇高 ,武帝置,以奉太室山,是為中嶽。有太室、少室山廟。古文以崇高為外方山也。師古曰:「崇,古崇。」
字
許 ,故國,姜姓,四岳後。太叔所封。二十四世為楚所滅。
傿陵 ,戶四萬九千一百一,口二十六萬一千四百一十八。莽曰左亭。李奇曰:「六國為安陵。」 師古曰:「傿,音偃。」
臨潁 ,莽曰「監潁。」
父城 應鄉故國,周武王弟所封。應劭曰:「《韓詩外傳》,『周成王與弟戲,以桐葉為圭,吾以此封汝』。周公曰:『天子無戲,言王應時而封,故曰應侯鄉』是也。」 臣瓚曰:「《呂氏春秋》曰『成王以戲授桐葉為圭,以封叔虞,非應侯也』。」 《汲郡古文》,「殷時已自有國,非成王之所造也。」 師古曰:「武王之弟自封應國,非桐圭之事也。」 應氏之說,蓋失之焉。
成安 侯國也
周承休 侯國。元帝置。元始二年更名鄭公。莽曰「嘉美。」
陽城 陽城山,洧水所出,東南至長平入潁,過郡三,行五百里。陽乾山,潁水所出,東至下蔡入淮,過郡三,行千五百里。荊州浸有鐵官。師古曰:「乾音干,洧音於軌反。」
綸氏
汝南郡 高帝置。莽曰「汝、汾。」分為賞都尉。屬豫州。 戶四十六萬一千五百八十七,口二百五十九萬六 千一百四十八。
縣三十七:
平輿 應劭曰:故沈子國,今沈亭是也。輿音豫。陽安 應劭曰:「道國也,今道亭是。」
陽城 ,侯國。莽曰「新安。」
㶏彊 ,應劭曰:「㶏水,出潁川陽城。」 師古曰:「㶏音於謹反,又音殷。」
富波
女陽 ,應劭曰:「汝水出弘農,入淮。」 師古曰:「女讀曰汝。」 其下汝陰亦同。
鮦陽 ,應劭曰:「在鮦水之陽也。」 孟康曰:「鮦音紂紅反。」
吳房 孟康曰:「本房子國。楚靈王遷房於楚,吳王闔閭弟夫概奔楚,楚封於此,為堂谿氏,以封吳,故曰吳房。」 今吳房城堂谿亭是。
安成 侯國。莽曰「至成。」
南頓 ,故頓子國,姬姓。應劭曰:「頓迫於陳,其後南徙,故號南頓」 ,故城尚在。
朗陵 應劭曰:「朗陵山在西南。」
細陽 ,莽曰樂慶。師古曰:「居細水之陽,故曰細陽。」 細水本出新郪。郪音千私反。
宜春 ,侯國。莽曰「宣孱。」
女陰 ,故胡國都尉治。莽曰「汝墳。」
新蔡 蔡平侯自蔡徙此,後二世徙下蔡。莽曰「新遷。」
新息 ,莽曰新德。孟康曰「故息國。其後徙東,故加新」 雲。
灈陽 ,應劭曰:「灈水出吳房,東入瀙也。」 師古曰:「灈音劬,瀙音楚人反,又音楚刃反。」
《期思 》,師古曰:「故蔣國。」
慎陽 ,應劭曰:慎水出東北入淮。師古曰:「慎字本作滇,音真,後誤為慎耳。今猶有真丘、真陽縣字,並單作真,知其音不改也。」 闞駰云:「永平五年,失印更刻,遂誤以水為心。」
《慎 莽》曰:「慎治。」
召陵 ,師古曰:「即齊桓公伐楚,次於召陵者也。召,讀曰邵。」
弋陽 侯國。應劭曰:「弋山在西北,故黃國,今黃城是。」
西平 有鐵官。莽曰新亭。應劭曰:「故柏子國也,今柏亭是。」
上蔡 故蔡國,周武王弟叔度所封。度放成王,封其子胡,十八世徙新蔡。
浸 ,莽曰閏治。應劭曰:「孫叔敖子所邑之浸丘是也。」 世祖更名固始。師古曰:「浸音子衽反。」
西華 ,莽曰「華望。」
長平 ,莽曰「長正。」
《宜祿 》,莽曰「賞都亭。」
項 故國
新郪 莽曰新延。應劭曰:「秦伐魏,取郪丘。」 漢興,為新郪。章帝封殷,後更名宋。師古曰:「封於新郪,號為宋國耳。」
歸德 侯國。宣帝置。莽曰「歸惠。」
新陽 ,莽曰「新明。」 應劭曰:「在新水之陽。」
安昌 侯國。莽曰「始成。」
安陽 ,侯國。莽曰均夏。應劭曰:「故江國,今江亭是。」 博陽 ,侯國。莽曰「樂家。」
成陽 侯國。莽曰「新利。」
定陵 ,高陵山,汝水出,東南至新蔡入淮,過郡四,行千三百四十里。
南陽郡 秦置。莽曰「前隊。」屬荊州。
戶三十五萬九千三百一十六。口一百九十四萬二 千五十一。
縣三十六:
宛 故申伯國。有屈申城。縣南有北筮山。戶四萬七千五百四十七。有工官、鐵官。莽曰「南陽。」
《酇 》,師古曰:「音昌牛反。」
杜衍 ,莽曰「閏衍。」
酇 ,侯國。莽曰南庚。孟康曰:「音讚。」 師古曰:「即蕭何所封。」
育陽 有南筮聚,在東北。應劭曰:「育水出弘農盧氏,南入於沔。」
博山 侯國,哀帝置。故順陽。
涅陽 ,莽曰「前亭。」 應劭曰:「在涅水之陽。」
陰 ,師古曰:「即《春秋左氏傳》所云『遷陰於下陰者也』。」 與「酇」 相近。今襄州有陰城縣,縣有酇城鄉。堵陽 ,莽曰陽城。韋昭曰「堵,音者。」
《雉 衡山》,澧水所出,東至𨜘「入汝」,師古曰:「舊讀雉音弋爾反,而《太康地誌》雲即陳倉人所逐二童子,名寶雞者,雄止陳倉為石,雌止此縣,故名雉縣,疑不可據也。」𨜘音屋山都。
蔡陽 莽之母,功顯君邑。應劭曰:「蔡水所出,東入淮。」
新野
筑陽 故穀伯國。莽曰宜禾。應劭曰:築水出漢中房陵,東入沔。師古曰:「《春秋》雲『穀伯綏來朝』是也。」 今襄州有穀城縣,在築水之陽。築,音逐。
棘陽 ,應劭曰:「在棘水之陽。」
武當
舞陰 ,中。陰山,瀙水所出,東至蔡入汝。
西鄂 應劭曰:「江夏有鄂,故加西」 雲。
穰 ,莽曰「農穰。」 師古曰:「今鄧州穰縣是也,音人羊反。」
酈 育水出西北,南入漢。如淳曰:「酈音蹢躅之蹢,安眾 侯國。故宛西鄉。」
冠軍 武帝置。故穰盧陽鄉宛臨駣聚。應劭曰:「武帝以封霍去病,去病仍出征匈奴,功冠諸軍,故曰冠軍。」 駣音桃。
比陽 應劭曰:「比水所出,東入蔡。」
平氏 《禹貢》「桐柏大復山在東南,淮水所出,東南至淮陵入海,過郡四,行三千二百四十里。」 青州川。莽曰平善。
隨 故國厲鄉,故厲國也。師古曰:「厲讀曰賴。」 葉 ,楚葉公邑,有長城,號曰方城。師古曰:「音式涉反。」
鄧 故國,都尉治。應劭曰:「鄧侯國。」
朝陽 ,莽曰「厲信。」 應劭曰:「在朝水之陽。」
魯陽 有魯山,古魯縣,御龍氏所遷。魯山,滍水所出,東北至定陵入汝。又有昆水,東南至定陵入汝。師古曰:「即《淮南》所云魯陽公與韓戰,日反三舍者也。」 滍,音峙,又音雉。
春陵 侯國,故蔡陽白水鄉。上唐鄉,故唐國。師古曰:「《漢記》雲,『元朔五年,以零陵泠道之舂陵鄉,封長沙王子買為舂陵侯。至戴侯仁以舂陵地形下溼,上書徙南陽,元帝許之,以蔡陽白水鄉徙仁為舂陵侯』。」
新都 ,侯國。莽曰「新林。」
湖陽 ,故廖國也。師古曰:「廖音力救反。《左氏傳》作飂字,其音同耳。」
紅陽 侯國。莽曰「紅俞。」 師古曰:「俞音踰。」
樂成 侯國
博望 ,侯國。莽曰「宜樂。」
復陽 侯國,故湖陽樂鄉。應劭曰:「在桐柏下復山之陽。」 師古曰:「復音房目反。」
南郡 秦置。高帝元年,更為臨江郡,五年復故。景帝 二年,復為臨江,中二年復故。莽曰「南順。」屬荊州。 戶十二萬五千五百七十九,口七十一萬八千五百 四十。有發弩官。師古曰:「主教放弩也。」
縣十八:
江陵 ,故楚郢都。楚「文王自丹陽徙此。後九世,平王城之。後十世,秦拔我郢,徙東。」 莽曰「江陸。」
臨沮 《禹貢》南條荊山在東北,漳水所出,東至江陵,入陽水。陽水入沔,行六百里。應劭曰:「沮水出漢中房陵,東入江。」 師古曰:「沮水即《左傳》所云江、漢、沮、漳,楚之望也。音子余反。」
夷陵 都尉治。莽曰「居利。」 應劭曰:「夷山在西北,華容 ,雲夢澤在南」 荊州。藪,夏水首受江,東入沔。
行五百里。應劭曰:「《春秋》許遷於容城是。」
宜城 故鄢,惠帝三年更名。
郢 ,楚別邑。故郢。莽曰「郢亭。」
卽 孟康曰:「音忌。」師古曰:「音,其已反,當陽。」
《中廬 》,師古曰:「在襄陽縣南,今猶有次廬村,以隋室諱忠,故改『忠』為次。」
枝江 ,故羅國,江沱出西,東入江。師古曰:「沱即江別出者也。音徒河反。」
襄陽 ,莽曰「相陽。」 應劭曰:「在襄水之陽。」
編 有雲夢宮。莽曰「南順。」 《孟康》曰「編。」 音鞭。
秭歸 歸鄉,故歸國。孟康曰:「秭音姊。」
《夷道 》,莽曰江南。應劭曰:「夷水出巫,東入江。」 州陵 。莽曰「江夏。」
若 楚昭王畏吳,自郢徙此,後復還郢。師古曰:「《春秋傳》作『鄀』,其音同。」
巫 夷水,東至夷道入江,過郡二,行五百四十里。有鹽官。應劭曰:「巫山在西南。」
高成 洈山,洈水所出,東入𦅸𦅸水,南至華容入江,過郡二,行五百里。莽曰「言程。」 師古曰:「洈音危。𦅸讀曰由。」
江夏郡 高帝置,屬荊州。應劭曰:「沔水自江別至南 郡華容為夏水,過郡入江,故曰江夏。」
戶五萬六千八百四十四。口二十一萬九千二百一 十八。
縣十四:
西陵 有雲夢宮。莽曰「江陽。」
竟陵 章山在東北,古文以為內方山。鄖鄉,楚鄖公邑。莽曰守平。師古曰:「鄖,音雲。」
西陽
「襄 」 ,莽曰「襄」 ,非。
《邾 衡山王》《吳芮都》。
故弦子國,孟康曰:「音汱。」師古曰:「又音徒系反。」「鄂」, 師古曰:「音五各反。」
安陸 橫尾山在東北,古文以為「倍尾山。」
沙羨 ,《晉灼》曰:「羨音夷。」
蘄春 《晉灼》曰:「音祈。」
「鄳 」 ,蘇林曰:「音盲。」 師古曰:「音萌,又音莫耿反。」 雲。杜 應劭曰:「《左傳》若敖取於䢵,今䢵亭是也。」 師古曰:「䢵音《雲下雉 》」 ,莽曰閏光。如淳曰:「音羊氏反。」
鍾武 侯國。莽曰「當利。」
廬江郡, 故淮南,文帝十六年別為國。金蘭西北有 東陵鄉,淮水出,屬揚州。廬江出陵陽東南,北入江。應 劭曰:「故廬子國。」
戶十二萬四千三百八十三。口四十五萬七千三百 三十三。有樓船官。
縣十二:
舒 故國,莽曰「昆鄉。」
居巢 ,應劭曰:「《春秋》楚人圍巢。巢,國也。」
《龍舒 》應劭曰:「群舒之邑。」
臨湖
雩婁 決水北至蓼入淮;又有灌水,亦北至蓼入決,過郡二,行五百一十里。師古曰:「雩音許於反,婁音力於反。」
《襄安 》,莽曰「廬江亭」 也。
《摐陽 》,師古曰:「音七容反。」
尋陽 ,《禹貢》「九江在南,皆東合為大江。」
灊 ,天柱山在南。有祠沘山,沘水所出,北至壽春入芍陂。晉灼曰:「音潛。」 師古曰:「沘,音比,又音布幾反;芍音酌,又音鵲。」
晥 有鐵官。師古曰:「音胡管反。」 湖,陵邑 北,湖在南。
《松茲 》侯國。莽曰「誦善。」
九江郡 秦置,高帝四年更名為淮南國,武帝元狩 元年復故。莽曰延平,屬揚州。應劭曰:「江自廬江、尋陽 分為九。」
戶十五萬五十二,口七十八萬五百二十五。有陂 官、湖官。
縣十五:
壽春邑 。楚考烈王自陳徙此。
「浚遒 。」 《晉灼》曰:「音酋熟」 之酋。師古曰:「浚,音峻,遒音才由反。」
《成德 》莽曰「平阿。」
《橐皋 》《孟康》曰:「音拓姑。」
陰陵 ,莽曰「陰陸。」
歷陽 都尉治。莽曰「明義。」
當塗 侯國。莽曰「山聚。」 應劭曰:「禹所娶塗山,侯國也。有《禹虛》。」
鍾離 ,莽曰蠶富。應劭曰:「鍾離子國。」
《合肥 》應劭曰:「夏水出父城東南,至此與淮合故。」
曰合肥
東城 ,莽曰「武城。」
博鄉 ,侯國。莽曰「揚陸。」
曲陽 侯國。莽曰延平亭。應劭曰:「在淮曲之陽。」 建陽。
全椒
阜陵 ,莽曰「阜陸。」
山陽郡, 故梁,景帝中六年別為山陽國,武帝建元 五年別為郡。莽曰「鉅野。」屬兗州。
戶十七萬二千八百四十七。口八十萬一千二百八 十八。有鐵官。
縣二十三:
昌邑 武帝天漢四年,更山陽為昌邑國。有梁丘鄉。《春秋傳》曰「宋、齊會於梁丘。」
南平陽 ,莽曰黽平。孟康曰:「邾庶期以漆來奔。」 又城漆,今漆鄉是。
成武 有楚丘亭,齊桓公所城,遷衛文公於此,子成公徙濮陽。莽曰「成安。」
湖陵 《禹貢》「浮於泗、淮,通於河水在南。莽曰湖陸。」 應劭曰:「《尚書》一名湖。」 章帝封東平王蒼子為湖陵侯,更名湖陵。
東緡 ,師古曰:「『《春秋》僖二十三年,齊侯伐宋,圍緡』,即謂此。音旻。」
方與 《晉灼》曰:「音房豫。」
橐 ,莽曰「高平。」 臣瓚曰:「音拓。」
鉅壄 ,大壄澤在北兗州。藪,單父 都尉治。莽曰「利父。」 師古曰:「音善甫。」
薄 ,《臣瓚》曰:「湯所都。」
都關
城都 ,侯國。莽曰「城穀。」
黃 侯國
爰戚 侯國。莽曰「戚亭。」
郜成 侯國。莽曰「告成。」
中鄉 侯國
平樂 ,侯國。《包水》東北至泲入泗。
鄭 侯國
瑕丘 應劭曰:「瑕丘在西南。」
甾鄉 侯國。師古曰:「音側其反。」
栗鄉 ,侯國。莽曰「足亭。」
曲鄉 侯國
西陽 侯國
濟陰郡, 故梁景帝中六年別為濟陰國,宣帝甘露 三年更名定陶。《禹貢》「荷澤在定陶東,屬兗州。」師古曰: 「荷音柯。」
戶二十九萬二千五。口百三十八萬六千二百七十 八。
縣九:
定陶 故曹國,周武王弟叔振鐸所封。《禹貢》陶丘在西南陶丘亭。
冤句 ,莽改定陶曰濟平,冤句縣曰濟平亭。師古曰:「句音劬。」
「呂都 」 ,莽曰「祈都。」
《葭密 》,師古曰:「葭音家。」
成陽 有堯冢靈臺,《禹貢》「雷澤在西北。」
鄄城 ,莽曰「鄄良。」 師古曰:「鄄音工掾反。」
句陽 應劭曰:「《左氏傳》,句瀆之丘也。」 師古曰:音鉤。秺 莽曰萬歲。孟康曰:「音妒。」
乘氏 、泗水東南至睢陵入淮,過郡六,行千一百一十里。應劭曰:「《春秋》敗宋師於乘丘是也。」 師古曰:「睢,音雖。」
沛郡, 故秦泗水郡,高帝更名。莽曰「吾符。」屬豫州。 戶四十萬九千七十九,口二百三萬四百八十。 縣三十七:
「相 」 ,莽曰「吾符亭。」
「龍亢 。」 《晉灼》曰:「亢,音岡。」
竹 ,莽曰「篤亭。」 李奇曰:「今竹邑。」
穀陽 ,應劭曰:「在穀水之陽。」
蕭 ,故蕭叔國,宋別封附庸也。
向 故國,《春秋》曰:「莒人入向。姜姓,炎帝後。」 師古曰:「音餉。」
《銍 》,師古曰:「銍音竹乙反。」
廣戚 侯國。莽曰「力聚。」
下蔡 ,故《州來》國,為楚所滅,後吳取之,至夫差遷昭侯於此。後四世侯齊竟為楚所滅。
《豐 》莽曰「吾豐。」
鄲 ,莽曰「單城。」 孟康曰「音多。」
譙 ,莽曰「延成亭。」
蘄 窯鄉。高祖破黥布,都尉治,莽曰蘄城。師古曰:「窯音直恚反。」
𧈬 莽曰「貢。」師古曰:𧈬亦音貢。輒與。 莽曰「華樂
山桑
公丘 ,侯國。故滕國,周懿王子錯叔繡所封,三十一世為齊所滅。師古曰:「《左氏傳》雲『郜、雍、曹、滕,文之昭也』。系本亦云錯叔繡,文王子,而此志雲懿王子,未詳其義耳。」
《符離 莽》曰「符合。」
敬丘 侯國。應劭曰:「《春秋》『遇於大丘,明帝更名大丘』。」
夏丘 莽曰歸思
洨 ,侯國。垓下,高祖破項羽。莽曰育成。應劭曰:「洨水所出,南入淮。」 師古曰:「洨,音肴。」
沛 有鐵官
芒 莽曰傳治。應劭曰:「世祖更名臨睢,睢水出焉。」 師古曰:「芒音莫郎反,睢音雖。」
建成 侯國
城父 夏肥水東南至下蔡入淮,過郡二,行六百二十里。莽曰「思善。」
建平 侯國。莽曰「田平。」
酇 ,莽曰「贊治。」應劭曰:「音嵯。」師古曰:此縣本為䣜應音是也。中古以來。借「酇」字為之耳。讀皆為䣜而莽呼為「贊治」,則此縣亦有贊音。
栗 侯國。莽曰「成富。」
扶陽 侯國。莽曰「合治。」
高 侯國
高柴 侯國
溧陽 《如淳》曰:「溧,音栗。」
平阿 侯國。莽曰「平寧。」
東鄉
臨都
義成
祁鄉 ,侯國。莽曰「會穀。」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