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坤輿典/第064卷

方輿彙編 坤輿典 第六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六十四卷
方輿彙編 坤輿典 第六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坤輿典

 第六十四卷目錄

 輿圖部彙考二十二

  魏四魏書地形志四

  北齊總一則

  北周總一則

坤輿典第六十四卷

輿圖部彙考二十二

編輯

魏四

編輯

按魏書地形志雍州漢改曰涼治漢陽郡隴縣後

編輯

治長安。

領郡五 縣三十一

京兆郡「秦為內史。漢高帝為渭南郡,武帝為京兆 尹。」後漢因之,屬司隸。魏改屬。

領縣八

長安漢高帝置,二漢、晉屬。有昆明池、周靈臺、鎬池、彪池水。

杜二漢、晉屬。二漢曰杜陵,晉曰「杜城」 ,後改。

鄠二漢屬右扶風,晉屬始平真君七年分屬。豐水出焉。

山北有風涼原。有苦谷。滻水出焉。有杜城。

新豐漢高帝置,二漢、晉屬。有驪山、戲亭、首谷水。霸城郡治,二漢曰霸陵,晉改屬。有軹道亭、長門亭、霸水、溫泉、安昌陂。

陰槃二漢屬定安,晉屬。真君七年併新豐,太和十一年復。有鴻門亭、靈谷水、戲水。

藍田二漢、晉屬。真君七年併霸城,太和十一年復。有白鹿原。

馮翊郡故秦內史,漢高帝二年更名河上郡,九年 復為內史,武帝為左內史,後為左馮翊,後改。

領縣六

高陸郡治。二漢曰高陵屬,晉屬京兆,魏明帝改屬。有薄水。

頻陽秦置,二漢、晉屬。有廣武城、南鹵原鹽也。萬年漢高帝置,二漢、晉屬京兆,後屬。有漆沮水。蓮芍二漢、晉屬。有據城、下邽城。

廣陽景明元年置

請幫助識別此字。太和二十二年,置

扶風郡。故秦內史,漢高帝二年更名為中地郡,九 年復為內史。武帝為右內史,太初中更名主爵都尉 為右扶風,後改。世祖真君年中,併始平郡屬焉。

領縣五

好畤郡治。前漢屬後漢、晉罷,後復。有武都城。始平魏置,晉屬始平。有溫泉、新市城。

美陽槐里二漢、晉屬始平,周曰犬丘,秦更名廢丘,漢高帝改。有板橋泉。

盩厔漢武帝置,屬後漢,晉罷,後復。真君七年,併武功屬焉。

咸陽郡 領縣五:

石安石勒置。秦孝公築渭城,名咸陽宮。有四皓祠。安陵城、杜鄠亭、竇氏泉、周文王祠。

池陽郡治。二漢屬左馮翊,晉屬扶風,後屬。有鄭白渠。

靈武前漢屬北地,後漢罷,晉復,真君七年分屬焉。

寧夷有甘泉、九㚇山。涇陽真君七年併石安,景明二年復屬。

北地郡魏文帝分馮翊之祋祤置。

領縣七

富平真君八年,罷泥陽、弋居屬焉。有北地城,漢武帝祠。

泥陽二漢、晉屬。真君七年併富平,景明元年復。有慈城山。

弋居二漢屬,晉罷,後復。真君七年併富平,後復。雲陽二漢屬左馮翊,晉罷,後復屬。有蒲池水、雲陽宮。

銅官真君七年置。有關山、石槃山。

土門景明元年置。有土門山。

宜君真君七年置。有宜君水。

岐州。太和十一年置。冶雍城鎮。

領郡三 縣八

《平秦郡》太延二年置。

領縣三

雍二漢、晉屬右扶風,後屬。有周城。

周城真君六年置

橫水真君十年,分周城置。

《武都郡》太延年置。

領縣三

平陽真君六年置。有新谷、五丈原、郿塢。

南田

高車

武功郡太和十一年分扶風置。領縣二。

美陽二漢、晉屬扶風。真君七年罷郡屬焉,後屬。有岐山、太白山、美原廟、駱谷、邵亭。

漢西太和十一年分好畤置。有梁山、武都城。

秦州治《上封城》。

領郡三 縣十三

天水郡漢武帝置,後漢明帝改為《漢陽郡》,晉復。

領縣五

上封前漢屬隴西,後漢屬漢陽,晉屬。犯太祖諱改。有席水。

顯新後漢屬漢陽,晉屬。真君八年,併安夷,後屬平泉。

當亭真君八年置

略陽郡晉武帝分天水置。

領縣五

安戎前漢曰戎邑,屬天水。後漢、晉罷,後改屬。有董城。

綿諸前漢屬天水,後漢、晉罷,後復屬。有榆亭。隴城前漢屬天水,後漢屬漢陽,晉罷,後復屬。有隴城、略陽城。

清水前漢屬天水,後漢罷,晉復屬。

阿陽前漢屬天水,後屬漢陽,晉罷。太和十一年復屬。

《漢陽郡》真君七年,分天水置。

領縣三

黃瓜真君八年置。有始昌城。

陽廉有鄧松山

階陵

南秦州真君七年置仇池鎮。太和十二年為渠州。 正始初置。治洛谷城。

領郡六 縣十八

《天水郡》真君七年置。

領縣三

水南郡治。《真君》二年置。

平泉真君三年置

平原

《漢陽郡》《真君》五年置。

領縣二

穀泉

蘭倉郡治,真君三年置。有雷牛山、黃帝洞。

《武都郡》漢武帝置。

領縣四

石門郡治。真君九年置。有羌道城。

《白水》真君九年置郡,後改。

東平真君九年置

孔提

武《階郡》 領縣三:

北部

南五部太和四年置郡,後改。

《赤萬》太和四年置郡,後改。

脩《武郡》, 領縣四。

平洛太和四年置

和樹太和八年置

下辨二漢、晉屬武都郡,太和四年分屬焉。

廣長郡治。太和四年置。

仇池郡 領縣二。

階陵真君四年置。有牛頭山。

倉泉太和四年置

《南岐州》, 領郡三。

《固道郡》《延興》四年置。

廣化郡

廣業郡

《東益州》治武興。

領郡七 縣十六

《武興郡》, 領縣四。

景昌

武興州 郡治

石門

武安

仇池郡 領縣二。

西鄉

西石門

槃頭郡, 領縣二。

武世

萇舉

《廣萇郡》, 領縣二。

萇廣

新巴

《廣業郡》, 領縣二。

廣業

廣化

梓《潼郡》, 領縣二。

華陽

興宋

《洛聚郡》, 領縣二。

武都

明水

益州。正始中置。

領郡五 縣十

東晉壽郡 司馬德宗置,魏因之。

領縣四

石亭

晉安 司馬德宗置,魏因之。

《晉壽》晉惠帝置,屬梓潼,後屬。

西《晉壽郡》, 領縣一。

陰平

新巴郡司馬德宗置,魏因之。

領縣一

新巴司馬德宗置,魏因之。

南《白水郡》, 領縣二。

始平

京兆

宋熙郡。 領縣二。

興樂

元壽

巴州郡縣闕。

梁州。蕭衍梁秦二州。正始初改置。

領郡五 縣十四

晉《昌郡》 領縣三:

龍亭有安國城、鎮勢山、《灙水》。《興勢》延昌三年置。

南城

褒中郡 領縣三。

褒中二漢、晉屬漢中,後罷。永平四年復屬。

武鄉延昌元年置。有牛頭山。

廉水

安康郡劉準置,魏因之。

領縣二

安康二漢曰安陽,屬漢中,漢末省,魏復,武帝更名,屬魏興郡,後屬。有直水。

寧都

漢中郡秦置。

領縣三

南鄭二漢晉屬

漢陰有胡城

城固二漢晉屬

華陽郡 領縣三:

華陽有黃牛山、廉水、蕭何城。

沔陽二漢、晉屬漢中,後屬。有白馬城、黃沙城、諸葛亮廟。

嶓冢有嶓冢山,漢水出焉。

南梁州郡縣闕。

《東梁州》 領郡三, 縣四, 戶一千二百二十二。 《金城郡》 領縣一, 戶二百八十六。

直城

安康郡 領縣一, 戶六百一十八。

安康

魏明郡 領縣三, 戶三百一十八。

漢陽

寧都

《涇州》治臨涇城。

領郡六 縣十七

安定郡漢武帝置。太和十一年,罷《石堂郡》,以其縣 屬。

領縣五

安定前漢屬後漢,晉罷,後復。有銅城。

臨涇二漢、晉屬。有洪城。

朝那二漢、晉屬。有當原城、胡城。

烏氐二漢、晉屬。有岐山。涇鄉城、陽邑城、撫夷城。石堂有自度山。

《隴東郡》, 領縣三:

涇陽前漢屬安定,後漢、晉罷屬,後復。有薄落山,涇水出焉。白城方石淵隴山。

《祖居》前漢屬,罷後復屬。《武威》,晉罷,後復屬。

撫夷前漢屬安定,後漢、晉罷,後復屬。

新平郡後漢獻帝建安中置。 領縣四。

白土二漢屬上郡,晉屬金城,後屬。有岐亭嶺。爰得前漢屬安定,後漢、晉罷,後復屬。有邑成、東魏城。

三水二漢屬安定,晉罷,後復屬。有隨意城。

高平二漢屬安定,晉罷,後復屬。有石門山。

隨平郡 領縣二。

鶉:鵤前漢屬山城,後漢、晉屬安定。後有孤原亭臺山。

東槃

《平涼郡》 領縣二。

鶉陰郡治。前漢屬安定,後漢屬武威,晉罷,後復屬。有凡亭、涇陽、平涼城。

陰密前漢屬。安定,後漢罷,晉復,後屬。

平原郡 領縣一。

陰槃二漢屬安定,晉屬京兆,後屬。有安城、安武城。

河州「有伏乾。」闕二字真君六年置鎮,後改治抱至。 領郡四, 縣十四。

《金城郡》漢昭帝置,後漢建武十三年,隴西孝明 復。

領縣二

榆中二漢晉屬

大夏二漢屬隴西,晉屬晉興。皇興三年改為郡,後復屬。有白水、金柳城。

《武始郡》晉分隴西置。

領縣三

勇田真君八年置郡,後改。

狄道二漢屬隴西,晉屬。

陽素

《洪和郡》 領縣三。

《水池》真君四年置郡,後改。

藍川真君八年置郡,後改。

《蕈州》。延興四年置。

臨洮郡二漢、晉縣,屬隴西,《真君》六年改置。

領縣三

龍城太和十年置

石門太和九年置

赤水

《渭州》, 領郡三。 縣六

《隴西郡》秦置。

領縣二

襄武

首陽

《南安陽郡》, 領縣二。

桓道

中陶

廣寧郡, 領縣二

新興真君八年,罷中陶祿部。襄武屬焉。

原州太延二年置鎮,正光五年改置,並置郡縣。治 《高平城》。

領郡二, 縣四。

《高平郡》 領縣二。

高平

里亭

《長城郡》 領縣二

黃石

白池

涼州漢置。治隴《神麚》,中為鎮。太和中復。

領郡十, 縣二十, 戶三千二百七十三。

武安郡 領縣一, 戶三百七十三。

宜盛

臨杜郡「杜」,一作「社。」 領縣二, 戶三百八十九。

安平

和平

建昌郡 領縣三, 戶六百五十七。

榆中

治城

蒙水

番和郡 領縣二, 戶一百三十九。

燕支

泉城郡 領縣一, 戶七十九。

新陽

武興郡 領縣三, 戶三百八十五。

晏然

馬城

休屠

武威郡漢武帝置。 領縣二, 戶三百四。

林中

襄城有休屠城、《武始澤》。

昌松郡 領縣三, 戶三百九十七。

溫泉

《揟次》,本作《撮沙》,又作《揖次》。

莫口

東涇郡 領縣一, 戶一百九十一。

台城

梁寧郡 領縣二, 戶三百三十一。

園池

貢澤

鄯州郡縣闕。

瓜州郡縣闕。

華州太和十一年,分秦州之山山、澄城、白水置。 領郡三, 縣十三。

華《山郡》 領縣五:

華陰前漢屬京兆,後漢、晉屬恆農,後屬。有華山、集仙館、巨靈原、濕關、北鄉城、重泉城。

鄭二漢、晉屬京兆,後屬。有廣鄉原、鄭城、赤城。夏陽二漢、晉屬馮翊,後屬。故少梁,秦惠文王更名。有梁山、龍門山、黑水城。

敷西太和十一年分夏陽置。有武平城、高平城。郃陽二漢、晉屬馮翊,後罷。太和二十年復屬。

《澄城郡》《真君七》年置。

領縣五

澄城真君七年置。有杏城。

五泉真君七年置。有五泉水、濕水、石谷城。

三門真君七年置。有陽苑城、衙城。

宮城真君七年置

《南五泉》太和十一年置。

《白水郡》太和二年,分澄城置。

領縣三

姚谷太和二年置。有黃崖山。

白水太和二年置。有五龍山、粟邑城。

南白水,太和十一年分。闕。白水置。有:

北華州。太和十五年。置東秦州。後改治杏城。

領郡一, 縣七, 戶一萬一千五百九十七。

中部郡 領縣四, 戶八千九百二十四。

中部姚興置魏因之

石保有回女山

狄道有狄兔城、淺石山。

長城有五郊城

敷城郡 領縣三, 戶五千六百七十二。

敷城有女陰山

洛川真君中置

定陽

《豳州》,《皇興二年為華州》,《延興二年》為「三縣。」太和 十一年改為班州。十四年為《邠州》,二十年改焉。

領郡三 縣十

《西北地郡》秦昭王置。

領縣三

彭陽二漢屬安定,晉罷,後復屬。

富平二漢、晉屬北地,後屬。有神泉、靈州城、彰獵山。

安武前漢屬安定,後漢、晉罷,後復屬。

《趙興郡》《真君》二年置。

領縣五

陽周前漢屬上郡,後漢、晉罷,後復屬。有橋山、黃帝冢、泥陽城、高平城、秋水。

獨樂前漢屬上郡,後漢、晉罷,後復屬。

定安真君二年置

趙安真君二年置

高望真君二年置。有高望山。

《襄樂郡》太和十一年置。

領縣二

襄樂前漢屬上郡,後漢、晉罷,後復屬。

膚施二漢屬上郡,晉罷,後復屬。有五龍山、黃帝祠。

夏州,赫連屈孑所都。始光四年平,為「統萬鎮。」太和 十一年改置。治大夏。

領郡四 縣九

《化政郡》太和十二年置。

領縣二

革融

《巖綠》,一本作《巖緣》。

《闡熙郡》太和十二年置。

領縣二

山鹿

《新》。𡆾

《金明郡真君》十二年置。

領縣三

永豐真君十三年置

啟寧

廣洛真君十年置

代名郡太安二年置。

領縣二

呼酋太安二年置。有橫水。

渠搜太和二年置

《東夏州》。延昌二年置。

領郡四 縣九

《遍城郡》太和元年置。

領縣二

廣武前漢屬太原,後漢、晉屬鴈門,後屬。有三城、遍城。

沷野二漢屬朔方,晉罷,後復屬。

朔方郡漢武帝置。

領縣三

魏平

政和

朔方二漢屬。晉罷,後復。有貴堛澤。

定陽郡二漢縣,屬上郡,太安中改置。

領縣二

臨戎二漢屬朔方,晉罷,後復屬。

臨真有丹陽山白泉

上郡秦置。

領縣二

石城

因城

《秦州》,神麚元年置雍州,延和元年改,太和中罷,天 平初復,後陷。

領郡三 縣七

《河東郡》秦置。治蒲坂。

領縣五

安定太和元年置

蒲坂二漢、晉屬。有華陽城、雷首山。南解二漢、晉曰解屬,後改。有桑泉城。

北解太和十一年置。有張楊城。

猗氏二漢、晉屬河東,後復屬。有介山塘。

北《鄉郡》, 領縣二。

北猗氏太和十一年置。有解城。

汾陰二漢、晉屬河東,後屬。有北鄉城、后土祠。

陝州太和十一年置。治陝城。八年罷,天平初復。後 陷。

領郡五 縣十一

《恆農郡》前漢置,以顯祖諱,改曰「恆。」

領縣三

陜中

北陝二漢、晉曰陝屬。有曲沃城、鄧芝祠。

崤太和十一年置。有三崤山、白楊谷。

西《恆農郡》, 領縣一。

恆農二漢、晉屬恆農,後屬。有桃林。

《澠池郡》 領縣二。

俱利

北澠池太和十一年置。有馬頭山、俱利城、生耳山。

石城郡正始二年置縣,後改。

領縣一

同堤

河《北郡》, 領縣四:

北安邑二漢、晉曰安邑,屬河東,後改。太和十一年置為郡,十八年復屬。

南安邑太和十一年置。有中條山。

河北二漢、晉屬河東,後屬。有芮城、立城、媯水、首陽山、伯夷、叔齊墓。

太陽二漢、晉屬河東,後屬。有虞城、夏陽城。

洛州太延五年置《荊州》。太和十一年改。治上洛城。 領郡五, 縣七。

上洛郡晉武帝置。

領縣二

上洛前漢屬恆農,後漢屬京兆,晉屬。有丹水、南秦水、漢高祖祠、四皓祠、高東祠。

拒陽

《上庸郡》「皇興四年置。東上洛」,永平四年改。

領縣二

商前漢屬恆農,後漢屬京兆,晉屬上洛,後屬。有京城。

豐陽郡治。太安二年置。有圈地。

《魏興郡》太延五年置。

領縣一

陽亭太和五年置

《始平郡》景明元年置。

領縣一

上洛

《萇和郡》景明元年置。

領縣一

南商

荊州,後漢治漢壽,魏、晉治江陵,太延中治上洛,太 和中治穰城。

領郡八 縣四十八

《南陽郡》秦置。

領縣十

宛二漢、晉屬。有清水、梅溪水。

新城太和二十二年置。有覆釜山、赤石山。

冠軍漢武帝置,二漢、晉屬。有湍水、羊角。

舞陰二漢、晉屬。有橫山。

酈二漢、晉屬。有大鼓谷、懸鼓山。

雲陽二漢、晉曰育陽,屬司馬昌明改,魏因之。西平有精山、赭山。

涅陽二漢、晉屬。有涅。

上陌

西鄂二漢、晉屬。有棘山、《華城張衡碑》

順陽郡魏分南陽置,曰「南鄉」,司馬衍更名,魏因之。

領縣五

南鄉後漢屬南陽,晉屬南鄉。

丹水前漢屬恆農,後漢屬南陽,晉屬南鄉。

臨洮有洮山

槐里

順陽二漢屬南陽,晉屬。南鄉漢哀帝置,即博山也。後漢明帝改。

《新野郡》晉惠帝置。

領縣三

穰二漢屬南陽,晉屬義陽,後屬。

新野二漢屬南陽,晉屬義陽,後屬。

池陽

東《恆農郡》太和中置。

領縣六

西城二漢屬漢中,晉屬,魏興,後屬。

北酈有長山

南鄉

左南鄉有凡亭山

上憶

東石

《漢廣郡》 領縣二。

南棘陽二漢屬南陽,晉屬義陽。二漢、晉曰棘陽,後改屬。有漢廣城。

西棘陽

《襄城郡》 領縣九:

方城有赭陽城、七石山。

郟城有崩石山

伏城有廣陽山

舞陰有唐山

清水

翼陽有招泉

鄭元平有因城

赭城有陵中山

《北清郡》, 領縣二。

武川有滍城、鹿鳴山、農山。

北雉二漢、晉曰雉,屬南陽,後改屬。有西鄂城。

恆農郡 領縣四:

恆農

南酈

邯鄲

襄州。孝昌中置。

領郡六 縣二十

襄城郡蕭道成置,魏因之。治赭陽城。

領縣六

方城

郟城

伏城

舞陰

翼陽

赭城

《舞陰郡》孝昌中置。

領縣二

舞陰

安陽

南安郡太和十三年置郢州,十八年改為南中府, 天平初罷府置,後陷。

領縣四

安南

南舞

南定

《期城郡》孝昌中置。

領縣四

西舞陽

東舞陽

南陽

新安

《北南陽郡》孝昌中置,為《宣義郡》,後改州治。

領縣二

北平

白水

建城郡太和十八年置。景明末罷郡置戍。永熙二 年復。

領縣二

赭陽

北方城

南《襄州》, 領郡三。 縣五

西淮郡, 領縣二。

鍾離

襄城

《襄城郡》, 領縣二。

陳陽

上馬

北《南陽郡》, 領縣一:

南陽

《南廣州》, 領郡五。 縣七

《襄城郡》 領縣一:

襄城

魯陽郡 領縣二。

冠軍

繁昌

高昌郡 領縣一:

高陽

南《陽郡》 領縣一:

南陽

《襄城郡》, 領縣二。

扶城

南陽

《郢州》, 領郡三。 縣八

安《陽郡》 領縣四。

真陽

安陽

「清陰」 ,一本作《清丘》。

淮陰

城陽郡 領縣三:

平春

義陽

義興

汝南郡, 領縣一:

上蔡

《南郢州》, 領郡十二, 縣二十九

北《遂安郡》, 領縣一。

新安

《馮翊郡》, 領縣四。

山陽

彭城

建安

江夏郡 領縣二。

屈陽

郢陽

子郡。 領縣四:

南新陽

西新

北新陽

新興

《香山郡》, 領縣二

北新安

鄖陽

《永安郡》, 領縣二。

永安

南新興

新《平郡》 領縣二。

 城。

安城

《永安郡》, 領縣二。

劉剛

上城

《宕鄀郡》 領縣三:

西新化

東平陽

安城

宜民郡 領縣三:

西新安

新安

平陽

南《遂安郡》, 領縣一。

安興

闕二字 郡 領縣三:

東新市

西新市

長安

《析州》, 領郡五, 縣十一

脩《陽郡》 領縣二。

蓋陽

脩陽

固郡。 領縣三:

懷裏

南鄉

朱陽郡 領縣二。

黃水

朱陽

南《上洛郡》, 領縣二。

單水

南上洛

《析陽郡》 領縣二。

西析陽

東析陽

北齊

編輯

齊自神武開基,據有河北,文宣以後,僅守舊境。凡得 州九十有七。

按《通典》:「北齊神武,東魏天平末,大舉西伐,至蒲津,西 魏乘勝攻陷陝州。」

周文帝率李弼等東征。下陜州。擒刺史李徵伯。即今陝郡。

神武西至沙苑,西軍又乘勝襲陷洛陽。

西魏將獨孤如願據金墉。

明年,西師又至於河陰,時據守河陽城。

潘相樂《守北城》,即舊城。《高永樂守南城》,即今城。

西師敗歸,其後神武攻圍西魏玉壁,不剋。西師來伐, 至於邙山。後神武又圍玉壁,不剋。文襄遣將圍潁川, 拔之。於是河南自洛陽之西,河北自晉州之西。

今平陽郡

「悉入西魏。」文宣之代,命將略地,南際於江矣。

天保二年,屬侯景亂,梁遣辛術南討,遂得「傳國璽。」 又過江得梁夏口。後二國通和,旋師矣。

《武成》河清中,築戍於軹關。

「《河清》二年,遣斛律光築之。」 今河南府濟源界。

其年,周軍至洛陽,敗還。後主武平中,陳軍來侵,盡失 淮南之地。

武平五年以後,陳將吳徹頻歲來侵,淮南城鎮皆不守,諸將累敗。

周師攻拔河陰大城。幼主崇化末,西師敗,拔,晉州因 之,國滅。自東西魏之後,天下三分,梁、陳有江東,宇文 有關西,高氏據河北。有州九十七,郡百六十,縣三百 六十有五。

文宣天保七年已併,省州三,郡百五十三,縣五百八十九,鎮二,戍二十六。

當齊神武之時,與周文帝抗敵,十三四年間,凡四出 師大舉西伐。周師東討者三焉,自文宣帝之後,纔守 境而已。大扺西則姚襄城,

今文成郡西城,姚襄所築,西臨黃河,控帶龍門之險,周齊交爭之地。後主武平二年,大將斛律光破周兵於此,遂立鎮焉。

洪洞。

今平陽郡縣北故城控據要險。崇化末,周師既剋。

晉州,其城主張元靜以城降周。

晉州武平關。

三關並今絳郡正平縣界。

柏崖。

城侯景所築,今河清縣西。

軹關河陽,南則武牢。

陸子章增築城守

洛陽,《北荊州》。

今陸渾縣東北故城是

孔城防。

今伊闕縣東南故城是

汝南郡。

今臨汝郡梁縣南

魯城。

今汝南郡魯山縣東北

「置兵」以防周寇。

自洛陽之南,襄城、汝陰,汝南以北,皆齊有。

及陳師侵軼,數歲齊亡,南境要害,未遑制置也。

北周

編輯

後周始據關中,繼平東夏,《輿圖》南極於江。通計得州 二百十一,郡五百八,縣一千一百二十四。

按《隋書地理志》:「周氏初有關中,百度草創,遂乃訓兵 教戰,務穀勸農,南清江漢,西兼巴蜀,卒能以寡擊眾, 戡定彊鄰。及於東夏削平,多有廢省。大象二年,通計 州二百一十一,郡五百八,縣一千一百二十四。」 按《通志》:周文帝西魏大統中,東魏師至蒲津,文帝東 征,剋陜州,兼得宜陽郡、邵郡。

《邵郡》今絳郡。《常縣》。《宜陽郡》今福昌郡。

東師又至沙苑,後文帝東征,至河陰,先勝後敗,築城 於玉壁。文帝又至邙山,先勝後負,得梁雍州。

十六年,梁雍州刺史《岳陽王察》舉州內附。

廢帝初剋平漢中。又遣軍平蜀文帝西征至姑臧後。 又南平江陵自是疆理西有姑臧西南有全蜀南至 於江矣。

明帝武成二年,將賀若敦剋陳湘州之地,三年,失之。今澧陽、武陵、長沙、衡陽等地是。

其河南自洛陽之東之北,河東自平陽之界,屬於高 齊。至武帝建德中,東征,拔齊晉州城,尋又東征,破齊 師於晉州城下,乘勝平齊。後遣軍破陳軍於呂梁,其 東南之境,盡於長沙。通計州二百一十有一,郡五百 八,縣千二十有四。當全盛戰爭之際,則玉壁、邵郡、齊 子嶺。

今王屋縣東二十里,周齊分界處。

通洛防。

故函關城,武帝保定中改名,今在新安縣東。

黃、櫨三城。

今永寧縣西北

「宜陽郡陝州」《土劃》:

今長水郡西北二十五里。

《三荊》

《北荊州》,今即伊陽縣。《東荊州》,後改曰淮州,今淮安郡。《荊州》,今南陽郡。

三鴉鎮。

今汝州魯山縣西南名「平高城。」

「置兵以備東軍。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