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第057卷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五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五十七卷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五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五十七卷目錄

 嵩山部彙考三

  上古黃帝一則

  有虞氏帝舜一則

  周穆王一則

  漢武帝元鼎二則 元封一則 宣帝神爵一則 順帝陽嘉一則 靈帝熹平一則

  魏明帝太和一則

  北魏明元帝泰常一則 太武帝太延一則 孝文帝太和二則 孝明帝神龜一則

  正光一則 出帝永熙一則 孝武帝一則

  北齊文宣帝天保一則

  隋文帝開皇一則

  唐高宗調露一則 永隆一則 永淳一則 弘道一則 中宗嗣聖五則 元宗開元一

  則 天寶四則

  宋太祖乾德二則 開寶二則 太宗太平興國一則 雍熙一則 淳化一則 真宗景

  德一則 大中祥符三則 仁宗慶曆一則 神宗熙寧一則 高宗紹興一則

  金世宗大定三則

  元世祖至元三則 武宗至大一則 仁宗延祐一則 順帝至正三則

  明太祖洪武五則 成祖永樂三則 仁宗洪熙一則 宣宗宣德二則 英宗正統三則

   代宗景泰四則 英宗天順一則 憲宗成化五則 孝宗弘治四則 武宗正德三則

  世宗嘉靖八則 穆宗隆慶一則 神宗萬曆二則 熹宗天啟一則

 嵩山部彙考四

皇清順治一則

山川典第五十七卷

嵩山部彙考三

編輯

上古

編輯

黃帝封山遊於太室

編輯

按:《史記封禪書》:「黃帝時萬諸侯,而神靈之封居七千。 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中國。」中國華山、首山、 太室、泰山、東萊,此五山,黃帝之所常遊與神會。

有虞氏

編輯

帝舜祭中嶽

編輯

按《史記封禪書》:「歲二月,東巡狩,至於岱宗。岱宗,泰山 也,柴望秩於山川。五月,巡狩至南嶽,南嶽,衡山也。八 月巡狩至西嶽,西嶽,華山也。十一月巡狩至北嶽」,北 嶽,恆山也。皆如岱宗之禮。中嶽,嵩高也。《索隱》曰:獨 不言「至」者,蓋以天子所都也。

穆王觀夏後啟之居於太室

編輯

按《穆天子傳》:「穆王遊於太室之丘,以觀夏後啟之所 居,乃入於啟室。」「太室之丘嵩高山,啟母在此山,化 為石。」見《歸藏》及《淮南子》。

武帝元鼎四年使公孫卿候神於太室

編輯

按《史記漢武帝本紀》:「天子曰:『吾誠得如黃帝,吾視去 妻子如脫躧耳。乃拜卿為郎,東使候神於太室。上 元鼎六年冬,帝幸緱氏城視神跡』。」

按《史記漢武帝本紀》:「其冬,公孫卿候神河南,言見僊 人跡緱氏城上,有物如雉,往來城上。天子親幸緱氏 城上視跡。」

按《漢書武帝本紀》,元鼎六年「冬十月,行東,將幸緱氏。」

按漢書未載視神跡事但以史記年月未明故引此以證之

元封元年春始親祠中嶽增太室祠置奉邑禁伐草木

編輯

按《史記漢武帝本紀》:「三月,遂東幸緱氏,禮登中嶽太 室。從官在山下,聞若有言萬歲雲。問上上不言。問下 下不言。於是以三百戶封太室奉祠,命曰崇高邑。」 按《漢書武帝本紀》:「春正月,行幸緱氏,登嵩高,聞呼萬 歲者三。令祠官加增太室祠,禁無伐其草木。以山下 戶三百為之奉邑,名曰崇高。獨給祠,復亡所與。」 按《嵩高志》:「元封元年甲子,祭嵩山,起神宮,帝齋七日, 祠訖乃還。」

宣帝神爵元年詔太常制五嶽常祀禮遣使者持節祭嵩山

編輯

按《漢書宣帝本紀》,不載。按《郊祀志》,上幸河東,祠後 土,有神爵集。改元為神爵,制詔太常:「夫江海,百川之 大者也,今闕焉無祠,其令祠官以禮為歲事。」自是五 嶽四瀆皆有常禮。東嶽泰山於博,中嶽泰室於嵩高, 南嶽灊山於灊,西嶽華山於華陰,北嶽常山於上曲 陽,皆使者持節侍祠。後又祠太室山於即墨。

順帝陽嘉元年春二月遣大夫謁者禱雨嵩山

編輯

按:《後漢書順帝本紀》:「二月,京師旱。庚申,敕郡國二千 石各禱名山嶽瀆,遣大夫謁者詣嵩高、首陽山,並祠 何洛請雨。」

靈帝熹平五年夏四月復嵩高山名

編輯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五年夏四月,復崇高山名為嵩 高山。」《前書》:武帝祠中嶽,改嵩高為崇高。《東觀記》曰「使中郎將堂谿典請雨,因上言改之,名為嵩高山。」

明帝太和四年秋八月東巡遣使者以特牛祠中嶽按魏志明帝本紀云云

編輯

北魏

編輯

明元帝泰常八年幸洛陽遣使以太牢祀嵩高

編輯

按《魏書明元帝本紀》。不載。按《禮志》云云。

太武帝太延元年立廟嵩嶽置侍祠歲時遣官致祭按魏書太武帝本紀不載按禮志太延元年立廟

編輯

於恆嶽、華、嵩嶽上,各置侍祠九十人,歲時祈禱。水旱 其春秋泮涸,遣官率刺史祭以牲牢,有玉幣。

孝文帝太和十八年帝祭嵩山

編輯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及《禮志》。皆不載。按嵩高志雲 雲。

太和二十年秋八月。車駕幸嵩高。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太和二十年「八月戊戌,車駕幸 嵩高,甲寅,還宮。」

孝明帝神龜二年秋九月庚寅皇太后幸嵩高山

編輯

按《魏書孝明帝本紀》云云。按《宣武靈皇后傳》。「二年 九月。靈太后幸嵩高山。夫人九嬪公主以下。從者數 百人。昇於頂中。」

正光三年夏六月遣有司禱雨中嶽

編輯

按《魏書孝明帝本紀》:正光三年六月己巳,詔曰:「炎旱 頻歲,嘉雨弗洽,百稼燋萎,晚種未下,將成災年,秋稔 莫覬,在予之責,憂懼震懷。今可依舊分遣有司,馳祈 嶽瀆及諸山川百神,能興雲雨者,盡其虔肅,必令感 降,玉帛牲牢,隨應薦享。」

按《嵩高志》:「正光三年,遣有司馳祈嵩嶽。」

出帝永熙二年春正月車駕幸嵩高諸寺冬十二月狩於嵩陽

編輯

按:《魏書出帝本紀》:永熙二年:「春正月己亥,車駕幸嵩 高石窟靈巖寺,庚子,又幸,散施各有差。十有二月丁 巳,車駕狩於嵩陽。」

孝武帝 年狩於嵩陽

編輯

按《北史魏孝武帝本紀》,不載。按《嵩高志》,「孝武帝大 發士卒,狩於嵩山之南,旬有六日。時寒,朝野嗟怨,中 書侍郎魏收乃上《南狩賦》以諷焉。」按孝武即出帝史各異稱非有二也

北齊

編輯

文宣帝天保元年遣使致祭於嵩嶽

編輯

按《北齊書文宣帝本紀》。不載。《按嵩高志》云云。

文帝開皇十五年春三月望祭中嶽

編輯

按:《隋書文帝本紀》:「十五年三月,至自東巡狩,望祭五 嶽海瀆。」

按《嵩高志》:「高祖開皇十五年三月,帝東巡狩,望祭中 嶽嵩山。」

高宗調露元年秋七月詔定封嵩山儀注冬十月以突厥叛詔停之

編輯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高宗本紀》,六月 改儀鳳四年為調露元年,「秋七月己卯朔,詔以今年 冬至有事嵩嶽,禮官學士詳定儀注。冬十月,《突厥阿 史德溫傳》及奉職二部相率反叛,遣單于大都護長 史蕭嗣業等討之,為賊所敗。庚申,前詔封嵩山宜停」 按《嵩高志》,調露元年十月,帝如嵩陽觀。

永隆元年二月帝如少室山謁少姨廟及嵩陽觀啟母廟

編輯

按:《唐書高宗本紀》云云。

按《舊唐書高宗本紀》:「調露二年丁巳,至少室山。戊午, 親謁少姨廟。賜故玉清觀道士王遠知諡曰昇真先 生,贈太中大夫。又幸隱士田遊巖所居,己未,幸嵩陽 觀及啟母廟,並命立碑。又幸逍遙谷道士潘師正所 居。八月乙丑,改調露二年為永隆元年。」

永淳元年秋七月己亥於嵩山作奉天宮

編輯

按:《唐書高宗本紀》云云。

按《舊唐書高宗本紀》,「造奉天宮於嵩山之陽,仍置嵩 陽縣。」按《禮儀志》,高宗既封泰山之後,又欲遍封五 嶽。至永淳元年,於洛州嵩山之南,置嵩陽縣。其年七 月,敕其所造奉天宮。

弘道元年正月幸奉天宮遣使祭嵩少等山及諸祠廟十一月又幸奉天宮

編輯

按《唐書高宗本紀》,「弘道元年春正月甲午,幸奉天宮 按《舊唐書高宗本紀》,弘道元年春正月甲午朔,幸奉 天宮,遣使祭嵩嶽、少室、箕山、具茨等山,西王母、啟母、 巢父、許由等祠。四月,還都,十一月癸亥幸奉天宮。時 天后自封岱之後,勸上封中嶽,每下詔草儀注,值歲 饑,邊事警急而止。至是復行封中嶽禮,上疾而止。丁」 未,自奉天宮還東都。上疾甚。十二月己酉,詔改永淳 二年為弘道元年。按《禮儀志》,「二年正月,駕幸奉天 宮。至七月下詔,將以其年十一月封禪於嵩嶽。詔國 子司業李行偉、考功員外郎賈大隱、太常博士韋叔夏裴守貞輔抱素等詳定儀注。」於是議立封祀壇,如 圓丘之制。上飾以元四面依方色,為圓壇,三成,高二 丈四尺,每等高六尺。壇上徑一十六步,三等各闊四 步。設十二陛,陛皆上闊八尺,下闊一丈四尺。為三重 壝,距外壝三十步,內壝距五十步。燎壇,在壇東南外 壝之內,高三尺,方一丈五尺,南出陛。登封壇,圓徑五 丈,高九尺,四出陛,為一壝,飾以五色,準封祀、壝、禪祭, 上飾以金,四面依方色「為八角方壇,再成,高一丈二 尺,每等高四尺。壇上方十六步,每等廣四步,設八陛。 其上壇陛皆廣八尺,中等陛皆廣一丈,下等陛皆廣 一丈二尺。為三重。壝之大小,準封祀。」為埋埳在壇之 未地外壝之內,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朝覲壇:於行 宮之前為壇,宮方三分,壝二在南。壇方二十四丈,高 九尺,南「面兩陛,餘三面各一陛。封祀、登封,五色土封 石磩為圓封,上徑一丈二尺,下徑三丈,高九尺。禪祭, 五色土封為八角方封,大小準封祀制度所用尺寸」, 準《歷》,東封並用古尺。諸壇並築土為之,禮無用石之 文,並度影以定方位。登封、降禪,四出陛各當四方之 中,陛各上廣七尺,下廣一丈二尺。封祀玉帛料有蒼 璧,四圭,有邸圭璧;禪祭有黃琮,兩圭有邸無圭璧。又 定登封、降禪、朝覲等日。準《禮》,冬至祭天於圓丘,其封 祀請用十二日。準東封祀故事,十二日登封,十三日 禪祭,十四日朝覲。若有故,須改登封已下期日,在禮 無妨。又《輦輿料》云:「封祀登封,皇帝出乘玉輅,還乘金 輅,皇太子往還金輅。禪祭,皇帝、太子如封祀。」又衣服 料云:「東封祠祭日,天皇服袞冕。近奉制,依《貞觀禮》服 大裘。」又云:「袞冕服一具,齋服之;通天冠服一具,迴服 之;翼善冠服一具,馬上服之。皇太子袞冕服。又齊則 服遠遊冠,受朝則公服遠遊冠服,馬上則進德冠服。」 當時又令詳求射牛之禮。行偉、守貞等議曰:「據《周禮》 及《國語》,郊祀」天地,天子自射其牲。漢武唯封泰山,令 侍中、謁者射牛行事,至於餘祀,亦無射牲之文。但親 春射牲,雖是古禮,久從廢省。據《封禪記》曰:「未明十五 刻,宰人以鑾刀割牲,質明而行事。比鑾駕至時,牢牲 揔畢,天皇唯奠玉酌獻而已。」今若祀前一日射牲,事 即傷早;祀日方始射牲,事又傷晚。若依漢武故事,「即 非親射之儀,事不可行。」詔從之。尋屬高宗不豫,遂罷 封禪之禮。

中宗嗣聖三年即武后垂拱四年七月改嵩山為神嶽按唐書武后本紀垂拱四年六月得瑞石於汜水七月丁巳大赦改洛水為永昌洛水封其神為顯聖侯

編輯

加特進,改嵩山為「神嶽」,封其神為天中王、太師,使侍 節大都督,賜酺五日。

嗣聖十三年。即武后萬歲通天元年臘月封於神嶽。二月,尊「嶽 神」封號。

按《唐書武后本紀》,「萬歲通天元年臘月甲戌,如神嶽。 甲申,封於神嶽,改元曰萬歲登封。丁亥,禪於少室山。 癸巳,復於神都。二月辛巳,尊神嶽天中王為神嶽天 中黃帝,天靈妃為天中黃後。三月,復作明堂,大赦,改 元。」

按《舊唐書禮儀志》:「則天證聖元年,將有事於嵩山,先 遣使致祭,以祈福助。下制號嵩山為神嶽,尊嵩山神 為天中王,夫人為靈妃。嵩山舊有夏啟及啟母少室 阿姨神廟,或令預期祭。至天冊萬歲二年臘月甲申, 親行登封之禮,禮畢便大赦,改元萬歲登封,改嵩陽 縣為登封縣,陽城縣為告成縣。粵三日丁亥,禪於少」 室山。又二日己丑,御朝覲壇,朝群臣,咸如乾封之儀。 則天以封禪日為嵩嶽神祇所祐,遂尊神嶽天中王 為神嶽天中皇帝,靈妃為天中皇后,夏後啟為齊聖 皇帝,封啟母神為玉京太后,少室阿姨神為金闕夫 人,王子晉號為昇仙太子,仍別為立廟。登封壇南有 檞樹,大赦日,於其杪置金雞樹。則天自製《昇中述志 碑》,樹於壇之丙地。按武后延載改元春一月加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改元證聖是

年九月祀南郊,加號「天冊金輪」 ,又改元為「天圖萬歲。」 臘月封中嶽,又改為「萬歲登封。」 是年春一月享明堂,又改為「萬歲通天。」 總之只得二年,故《新、舊唐書·禮儀志》紀年互見。

按《嵩高志》:萬歲通天元年臘月,封於神嶽,改元曰「萬 歲」,登封遂禪於少室山。初,高宗將封禪,詔諸儒國子 司業李行偉、考功員外郎賈大隱草其儀,已而遇疾 不克,至是遂登封焉。

嗣聖十六年。即武后聖曆二年二月幸嵩山。

按《唐書武后本紀》:「聖曆二年二月己丑,如緱氏。辛卯, 如嵩陽。丁酉,復於神都。」

按:《舊唐書武后本紀》:「二年春二月戊子,幸嵩山,過王 子晉廟;丙申,幸緱山;丁酉,至自嵩山。」

嗣聖十七年。即武后久視元年臘月,如嵩山,作《三陽宮》。四月 如三陽宮。

按《唐書武后本紀》:「久視元年臘月乙巳,如嵩山。一月 戊寅,復於神都,作三陽宮。四月戊申,如三陽宮。五月, 改元。閏七月戊寅,復於神都。」

按《舊唐書武后本紀》:聖曆三年臘月戊寅,幸汝州之 溫湯。甲戌,至自溫湯,作三陽宮於嵩山。夏四月戊申幸三陽宮。五月,改元為久視。秋七月至自三陽宮。 按《嵩高志》:久視元年臘月如嵩山,作三陽宮。四月如 三陽宮,逭暑至秋乃還。左補闕張說有疏極諫,不從。 嗣聖十八年。即武后長安元年五月,如三陽宮,又命禱於少 室山。

按《唐書武后本紀》:「長安元年正月,改元大足。五月乙 亥,如三陽宮。七月甲戌,復於神都。十月辛酉,大赦,改 元。」

按:《舊唐書武后本紀》:「大足元年夏五月,幸三陽宮。七 月甲戌,至自三陽宮。十月,改元為長安。」

按《嵩高志》:「長安元年五月,如三陽宮。尋武后寢疾,令 給事中閻朝隱往禱少室山,乃沐浴伏身俎盤為牲 請代。會後疾愈,大見褒賜。」

元宗開元二十五年十月戊申令尚書左丞相裴耀卿祭中嶽

編輯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冊府元龜》云云。

天寶元年十二月乙亥詔以太子詹事嗣許王瓘祭中嶽

編輯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冊府元龜》云云。

天寶三載。四月丙辰。詔光祿卿嗣鄭王希言祭中嶽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冊府元龜》云云。

天寶五載春正月。封中嶽為「中天王。」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元宗本紀》云云。 按《嵩高志》,元宗開元十八年仍封嶽神為中天王。杜 氏《通典》及《通志》。皆為天寶間歲六月遣河南守至嶽 下恭祀。終唐無改。

天寶十載二月。令祕書監崔秀。祭中嶽中天王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冊府元龜》云云。

太祖乾德元年令有司製嶽神衣冠劍履遣使易之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按禮志云云

編輯

乾德二年,遣使祈雨於五嶽。

按:《宋史太祖本紀》云云。

按《嵩高志》:「乾德二年,祈雨於嵩嶽。」

開寶六年敕修嵩嶽祠廟

編輯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按《禮志》:「詔嶽瀆並東海廟 各以本縣令兼廟令,尉兼廟丞,專管祀事。又命李昉、 盧多遜、王祐、扈蒙等分撰嶽瀆祀及歷代帝王碑,遣 翰林待詔孫崇望等分詣諸廟,書於石。」

按《嵩高志》:「開寶六年,敕修嵩嶽祠,詔縣令兼廟令,尉 兼廟丞,專主祀事,命翰林學士盧多遜撰碑銘記之。 開寶九年秋七月,命修嵩山祠。」

按《宋史太祖本紀》:「開寶九年秋七月丁亥,命修先代 帝王及五嶽四瀆祠廟。」

太宗太平興國八年始以土王日祭中嶽於河南府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按禮志太平興國八年祕

編輯

書監李至言:「按五郊迎氣之日,皆祭逐方嶽鎮海瀆。 自兵亂後有不在封域者,遂闕其祭。國家克復四方 間,雖奉詔特祭,未著常祀。望遵舊禮,就迎氣日各祭 於所隸之州,長吏以次為獻官。其後土王日,祀中嶽、 嵩山於河南府。」

雍熙三年八月丁未大雨遣使禱嶽瀆

編輯

按:《宋史太宗本紀》云云。

淳化元年夏四月庚戌遣中使詣五嶽禱雨

編輯

按:《宋史太宗本紀》云云。

真宗景德四年二月車駕次鄭州遣使祀中嶽

編輯

按:《宋史真宗本紀》:景德四年二月「辛卯,車駕發西京, 甲午,次鄭州,遣使祀中嶽。」

按《嵩高志》:「景德四年春,帝如西京還,車駕次鄭州,遣 使祀中嶽及啟母廟。」

大中祥符四年五月加上嵩嶽帝號九月置奉冊使十月御朝元殿發五嶽冊

編輯

按《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四年五月乙未,加上五 嶽帝號,作《奉神述》。九月辛卯,向敏中等為五嶽奉冊 使。冬十月戊申,御朝元殿,發五嶽冊。按《禮志》:祀汾 陰,加號五嶽中嶽曰中天崇聖帝命翰林禮官詳定 儀注及冕服制度,崇飾神像之禮,其玉冊制如宗廟 諡冊,帝自作《奉神述》,備紀崇奉意,俾撰冊文。有司設 五嶽冊使一品鹵簿及授冊黃麾仗,載冊輅袞冕輿 於乾元門外,各依方所。群臣朝服,序班、仗衛如會儀, 改服袞冕,御乾元殿。中書侍郎引五嶽玉冊尚衣奉 袞冕升殿,上為之興,奉冊使副班於香案前,侍中宣 制曰:「今加上五嶽帝號,遣卿等持節奉冊展禮。」咸承 制再拜。奉冊使以次升自東階,受冊御坐前降西階, 副使受袞冕輿於丹墀,隨冊使降立丹墀西。玉冊發, 至於朝元門外,帝復坐冊升,奉冊使輅,鼓吹振作而 行。中嶽冊次於瓊林苑及廟內外,列黃麾仗,設登歌, 奉冊於車,奉袞冕於輿,使副褲褶騎從。遣官三十員 前導,及門,奉置幄次,以州長吏以下充。祀官致祭畢, 奉玉冊、袞冕置殿內,又加上五嶽帝后號。中曰「正明」、 遣官祭告。詔嶽瀆四海諸廟遇設醮除青詞外、增正神位祝文

按《嵩高志》:「大中祥符四年春二月,帝有事於汾陰,還 經洛陽,望祭中嶽。五月,詔加五嶽尊號,遣冊禮使攝 太尉右諫議大夫陳彭年,副使攝司徒光祿少卿沈 繼宗,奉玉書袞章,加上中嶽號曰中天崇聖帝,中嶽 後曰正明後。」

大中祥符七年,命詞臣撰《冊禮中嶽碑銘》。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按《嵩高志》,大中祥符七年 九月,命翰林學士王曾撰碑銘,紀冊禮中嶽之事。 「大中祥符八年二月,醮告嵩山,御製文,構亭刻石」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按《禮志》,帝自製五嶽醮告 文,遣使醮告,即建壇之地,構亭立石柱,刻文其上。

仁宗慶曆三年遣使詣嵩嶽祈雨

編輯

按:《宋史仁宗本紀》:「慶曆三年夏四月丙辰,以春夏不 雨,遣使祠禱於嶽瀆。」

神宗熙寧元年望祭中嶽

編輯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按《嵩高志》云云。

高宗紹興十四年望祭中嶽遣使易其衣冠劍履

編輯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按《嵩高志》:「紹興十四年,望 祀中嶽。令有司製嶽神衣冠劍履,遣使易之。」

世宗大定四年祭中嶽於河南府

編輯

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按嵩高志》云云。

大定十四年,敕修嵩嶽廟。

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按嵩高志》云云。

大定二十二年,嵩嶽廟成,命詞臣撰碑文。

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按《嵩高志》:「大定二十二年 廟成,命翰林待制黃久約撰碑文。」

世祖至元三年秋七月遣使祀嵩山

編輯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三年秋七月丙午,遣使祀五 嶽四瀆。」

按《嵩高志》:「至元三年六月,遣祀嵩山於河南府境。」 「至元五年夏四月,遣使祀嵩山。」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五年夏四月壬寅,遣使祀嶽 瀆。」

按《嵩高志》:「五年六月,遣使王沂祀中嶽。」

至元二十八年春二月,禱中嶽,詔「加封號,並遣官詣 祠祭告。」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二十八年二月己卯,遣官持 香,詣中嶽南海淮瀆致禱。丁酉,詔加嶽瀆四海封號, 各遣官詣祠致告。」

按《嵩高志》,二十八年加上中嶽為「中天大寧崇聖神。」

武宗至大元年三月遣使祀嵩山

編輯

按《元史武宗本紀》:「至大元年三月丁卯,遣使祀五嶽 四瀆名山大川。」

仁宗延祐六年春皇太后遣侍臣齎楮幣詣中嶽設醮

編輯

按《元史仁宗本紀》。不載。按《嵩高志》云云。

順帝至正九年遣內臣祀中嶽

編輯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按《嵩高志》:「至正九年春。遣 內臣資善大夫、宣政院使伯顏忽都馳驛奉錦幡白 金銀盒祀中嶽。」

至正十四年春正月,遣使奉香幣祀《中嶽》。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按《嵩高志》云云。

至正二十五年。遣官抵汴路。即城中望祭中嶽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按《嵩高志》。至正二十五年。 遣翰林應奉李國。奉代。抵汴路。即城中望祭中嶽。

太祖洪武三年釐正神號七月遣官祭告中嶽

編輯

按《嵩高志》:「洪武三年,詔嶽鎮海瀆並去前代所封名 號,止以山水本名稱之。嵩山稱中嶽嵩山之神。七月 遣典寶彭恭祭告。」

洪武十年八月,遣中山侯湯和致祭《中嶽》。

按《嵩高志》云云。

洪武十二年八月,遣使鄭允存致祭《中嶽》。

按《嵩高志》云云。

洪武二十八年七月,「以征廣西蠻,遣國子監生祭告 《中嶽》。」

按《嵩高志》云云。

洪武三十年九月。以征西南苗夷。遣使祭告中嶽 按《嵩高志》云云。

成祖永樂元年即位遣姜士暄祭告中嶽

編輯

按《嵩高志》云云。

永樂四年七月,以征安南。遣監生李庸祭告中嶽 按《嵩高志》云云。

永樂五年五月,以平安南。遣監生屈伸祭告中嶽 按《嵩高志》云云。

仁宗洪熙元年二月以即位遣大理寺右寺丞楊復祭告中嶽

編輯

按《嵩高志》云云

宣宗宣德元年三月以即位遣右都御史王彰祭告中嶽

編輯

按《嵩高志》云云。

宣德十年五月,以祈年,遣登封縣知縣梁成致祭《中 嶽》。

按《嵩高志》云云。

英宗正統元年正月以即位遣使祭告中嶽

編輯

按《嵩高志》云云。

正統二年五月,以祈年。遣登封縣知縣孫謙祭中嶽。 按《嵩高志》云云。

正統九年四月,以大旱禱雨,遣翰林院編修薩琦致 祭《中嶽》。

按《嵩高志》云云。

代宗景泰元年閏正月以即位遣給事中奚倫祭告中嶽

編輯

按《嵩高志》云云。

景泰四年三月。以多雨雪。遣右副都御史王暹。七月 以旱及河決。遣翰林院編修吳匯。並祭禱中嶽 按《嵩高志》云云。

景泰五年四月。以祈年。遣給事中何陞。致祭中嶽 按《嵩高志》云云。

景泰六年閏六月,以旱災,遣左副都御史馬謹致祭 《中嶽》。

按《嵩高志》云云。

英宗天順元年二月以復辟遣通政司參議兼翰林院侍講劉定之祭告中嶽

編輯

按《嵩高志》云云。

憲宗成化元年三月以即位遣給事中袁愷祭告中嶽

編輯

按《嵩高志》云云。

成化四年五月,以祈年,遣河南左布政使孫遇致祭 《中嶽》。

按《嵩高志》云云。

成化十三年五月,以災異,遣右副都御史張瑄祭禱 中嶽。

按《嵩高志》云云。

成化二十年三月,以大旱及地震,遣右副都御史趙 文博祭禱《中嶽》。

按《嵩高志》云云。

成化二十三年六月,以旱,遣兵部右侍郎呂愛致祭 《中嶽》。

按《嵩高志》云云。

孝宗弘治元年四月以即位遣武安侯鄭英祭告中嶽

編輯

按《嵩高志》云云。

弘治四年四月。以旱。遣太常寺少卿李璋。致祭中嶽 按《嵩高志》云云。

弘治六年四月。以旱。遣右副都御史徐恪。致祭中嶽 按《嵩高志》云云。

弘治十年四月。以旱。遣右副都御史陳道。致祭中嶽 按《嵩高志》云云。

武宗正德元年五月以即位遣鴻臚寺卿楊瑢祭告中嶽

編輯

按《嵩高志》云云。

正德四年二月,以旱,遣河南布政司右參議詹璽致 祭《中嶽》。

按《嵩高志》云云。

正德六年十月,以寧夏平水旱,盜賊交作,遣河南布 政司右參議董銳祭禱中嶽。

按《嵩高志》云云。

世宗嘉靖元年四月以即位遣太常寺少卿張衍瑞祭告中嶽

編輯

按《嵩高志》云云。

嘉靖八年五月,以災異遣河南按察司僉事李順孫 祭禱《中嶽》。

按《嵩高志》云云。

嘉靖九年六月,以「災異遣右副都御史徐讚祭禱中 嶽。」

按《嵩高志》云云。

嘉靖十一年六月,以「祈嗣」,遣河南府知府范鏓致祭 《中嶽》。

按《嵩高志》云云。

嘉靖十七年七月,以誕生元子,遣河南府知府張承 恩「祭謝《中嶽》。」

按《嵩高志》云云。

嘉靖三十三年五月,以「凶荒災異,遣右副都御史鄒 守愚祭禱《中嶽》。」

按《嵩高志》云云。

嘉靖四十年八月,以「《萬壽聖節》,遣右副都御史蔡汝 楠祭禱《中嶽》。」

按《嵩高志》云云嘉靖四十三年八月、以萬壽聖節。遣戶部右侍郎兼 右僉都御史遲鳳翔祭禱中嶽。

按《嵩高志》云云。

穆宗隆慶元年十月以即位遣都督周於德祭告中嶽

編輯

按《嵩高志》云云。

神宗萬曆元年四月以即位遣光祿寺寺丞岳相祭告中嶽

編輯

按《嵩高志》云云。

萬曆十五年二月,以旱災遣河南巡撫右副都御史 衷貞吉「祭禱《中嶽》。」

按《嵩高志》云云。

熹宗天啟元年辛酉以即位遣尚寶司卿柯昹祭告中嶽

編輯

按《嵩高志》云云。

嵩山部彙考四

編輯

《皇清》。

順治八年

編輯

按《嵩高志》,順治八年四月

皇帝遣太常寺卿段國璋祭中嶽。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