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165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百六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百六十五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百六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百六十五卷目錄

 盛京總部彙考一

 盛京建置沿革考

 盛京疆域考有圖 形勝附

 盛京星野考

 盛京城池考有圖

 盛京壇廟考

 盛京宮殿考有圖

 盛京苑囿考

 盛京山陵考

 盛京關梁考船隻附

職方典第一百六十五卷

盛京總部彙考一

編輯

 盛京建置沿革考        通志

編輯

總敘

「盛京」 ,《禹貢》冀、青二州之域。舜分冀東北為幽州,即

今遼河以西之地。青東北為營州,即今遼河以東之地。商周為肅慎氏地,箕子避地朝鮮,武王即其地封之,遂為朝鮮界。戰國則遼河左右屬燕。秦以幽州為遼西郡,營州為遼東郡。武帝拓朝鮮地,置郡四,曰樂浪、元菟、真番、臨屯。後改為遼西、遼東、元菟、樂浪四郡。東漢因之,復置屬國都尉。漢末公孫度取之,分遼東為遼西、中遼郡,東方諸國多附焉。魏克公孫氏,置校尉,居襄平,分遼東、昌黎、元菟、帶方、樂浪五郡為平州,後還合為幽州。晉唯改遼東為國,四郡隸平州如故。尋為慕容氏所據,歸後魏仍為遼東郡。隋初,高句麗據之。唐太宗平高麗,置都督府九,州四十二,縣百,又置安東都護以統之。開元初,封大氏為「渤海國。」 渤海置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而遼地始盛。然自漢以來,版圖所隸,大抵皆今奉、錦二郡所治之域,未及混同江以東也。遼、金二祖創業定鼎,闢地始廣,而郡邑沿革亦多。遼、金皆襲渤海,各置五京,其三皆今。

盛京所屬之地,遼以「金開原西北邊外臨潢」 為上。

京,今廣寧西北邊外為中京,今遼陽為東京。又東界混同江為賓州、寧江、長春等州之地。金以混同江以東為上京,以西為咸平路。遼之東京不改,而易中京為北京。自海陵遷都於燕,而金之上京廢。世宗雖復之,而規模非舊矣。元初,仍存東京,尋改為遼陽等處行中書省,統路有七:遼河以西曰大寧路,廣寧路河以東曰東寧路、遼陽路、瀋陽路、開元路,「開元以東為合蘭府、水達達等路軍民萬戶府五,而混同江南北之民分治焉。」 明改遼東都指揮使司,領衛二十五,復置安樂、自在二州,此外雖有一百八十四衛、二十所之設,然非封域之內也。大抵秦、漢迄唐,遼西之屬邑多遼、金以後遼東之闢地,廣元則南兼高麗、北通大漠。明始以山海之內、隸之燕京。而開元以東、遂分疆圉。固不獨郡縣廢而幅𢄙亦殊矣。我

太祖《肇基》。

興京初有葉赫、輝發、烏喇、寧古塔諸地,遂由《界蕃》。

薩兒虎撫順,而築新城於遼陽。天命十年,相險宅中。以「瀋陽」 為王氣所聚,遂增修其城,為

盛京

太宗底定全《遼》,而

宮闕之制備

世祖統御六合。

京師定鼎以

盛京為留都。其地西接畿輔,北臨大漠,東南瀕海。

順治元年,悉裁諸衛,設昂邦章京、副都統總治之。順治十年,以遼陽為府,置遼陽、海城二縣。寧古塔設昂邦章京、副都統諸員。十四年,除遼陽府名,以瀋陽為奉天府,置府尹。康熙元年,奉天昂邦章京改鎮守奉天等處將軍,寧古塔昂邦章京改寧古塔將軍。三年,錦州改為錦縣,廣寧改為廣寧府,設廣寧縣、寧遠州。四年裁廣寧府設錦州府,移駐錦縣。「是年奉天府又添設承德縣及蓋平、開原、鐵嶺四縣」 ,遼陽改為遼陽州。自是西抵山海關,東抵開原,奉天將軍統之;西接開原威遠堡,東抵海濱,寧古塔將軍統之。編戶之民,府治所及。計府二、州二,縣七。

盛京疆域考
編輯

====盛京疆域全圖====

盛京疆域全圖

疆域

東至海,四千三百餘里。東海界。

西至山海關,八百餘里,《山海關》界。

南至海,七百三十餘里,《海界》。

北至邊二百六十餘里。邊界。

東南至希喀塔山,二千餘里,朝鮮界。

西南至海,八百餘里,海界。

東北至飛牙喀,四千餘里,東海界。

西北至九宮臺邊門,四百五十餘里。蒙古界以上,東西廣五千一百餘里,南北袤一千餘里,而東南、東北,其袤數倍於西。

形勝附

編輯

滄海朝宗,白山拱峙。渾河遼水遶帶西南。黑水混同,襟環東北。控制諸邦,跨馭六合。允

「帝業之根本」,洵留守之雄都。

盛京星野考
編輯

奉錦二府總

《爾雅》:「幽州為析木之次。」

《春秋元命苞》:「箕尾散為幽州,分為燕國。」

《史記·天官書》:「尾箕,幽州。」

《晉書天文志》:「班固取《三統歷》十二次配十二野,其言最詳。自尾十度至南斗十一度為析木,於辰在寅,燕之分野,屬幽州。」 費直說《周易》起尾九度。蔡邕《月令章句》起尾四度。陳卓言郡國所入宿度,以涼州入箕中十度,上谷入尾一度,漁陽入尾三度,古北平入尾七度,西河、上郡、北地、遼西、東入尾十度,涿郡入尾十六「度。渤海入箕一度。樂浪入箕三度。元菟入箕六度。廣陽入箕九度。」 《唐書·天文志》:「星紀:得雲漢下流,百川歸焉。析木為雲漢末派,山河極焉。故其分野,自南河下流,窮南紀之曲,東南負海,為星紀。自北河末派,窮北紀之曲,東北負海,為析木。析木以負北海,其神王於恆山,辰星位焉。尾、箕,析木津也。初尾」 七度,餘二千七百五十,杪二十一少。中,箕五度。終,南斗八度。自渤海、九河之北,得漢河間、涿郡、廣陽及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樂浪、元菟、古北燕、孤竹、無終、東方諸國。尾得雲漢之末派,龜、魚麗焉。當九河之下流,濱於渤、碣,皆《北紀》之所窮也。箕與南斗相近,為遼水之陽,盡朝鮮、三韓之地。

盛京城池考
編輯

盛京城圖

盛京城圖
考證

盛京全圖

盛京城池

太宗文皇帝天聰五年建。本明瀋陽衛城池。遼、金曰「瀋。」

州「元為瀋陽路。明洪武二十一年,指揮閔忠因舊址修築。週圍九里三十步,高二丈五尺。池二重,內闊三丈,深八尺。週圍一十里三十步,外闊三丈,深八尺。週圍一十一里有奇。城門四。《我》。」

太祖龍飛興京。天命三年取撫順遷界蕃城之。至《天命》

六年取遼陽於《遼陽東》城《東京》《而》。

宮殿建焉。天命十年遷瀋陽。

太宗文皇帝天聰五年,因舊城增拓其制,內外甎石。高

三丈五尺,闊一丈八尺,女牆七尺五寸。週圍九里三百三十二步,四面垛口六百五十一,敵樓八座,角樓四座。改舊門為八:東之大東門曰「撫近」 ,小東門曰「內治」 ;南之大南門曰德盛,小南門曰「天祐」 ;西之大西門曰懷遠,小西門曰「外攘」 ;北之大北門曰福勝,小北門曰地載。池闊十四丈五尺,週圍十里二百四步。鐘樓一在福勝門內,遂建。

天壇:

太廟、

宮殿置內閣、六部、都察院、理藩院等衙門,尊文廟,修學宮,設閱武場,而規模大備,於是遂更名「盛京。」

世祖章皇帝順治元年,遷都

「京師監往代留都」 之制,續設將軍鎮守。留四部置。

府尹分蒞州縣。康熙十九年、奉

旨築關牆,高七尺五寸,週圍三十二里四十八步。康

熙二十一年奉

旨重修諸門。城樓雉堞巍峨、規制宏麗、環山海而控

「要荒」 ,誠萬世帝業之基也。

興京城

「太祖高皇帝發祥之地。」在奉天東南二百七十里。今按

其城週圍五里四門,群山拱護,河水環瀠,佳氣鬱鬱蔥蔥,上天所以開

至聖矣。

東京城 在太子河東,離遼陽八里。天命六年建。城週圍六里零十步,高三丈五尺,東西廣二百八十丈,南北袤二百六十二丈五尺。城門八:東門二:一曰撫近,一曰內治。西門二:一曰懷遠,一曰《外攘》。南門二:一曰德盛,一曰天祐。北門二:一曰福勝,一曰地載,號曰「東京。」 天命十年,遷瀋陽,是為

盛京遂於東京設城守章京。康熙二十年,城守移。

駐金州

《鳳凰城》,以下諸城堡,雖存奉天府界,而皆旗人將軍所轄,不屬於州縣。故改入《總部》。

鳳凰城 :週圍三里八十步,南門。其始建之年無考。明時設官兵於此,為邊墩要地。

皇清設官兵鎮守,附近城堡,俱城守章京專轄,不隸。

府縣

鳳凰城境內城堡

青苔峪堡 ,城西一百七十里。週圍三百三十六步,南一門。

蘭磐城 ,城西二百四十里。週圍一里八十三步,南一門。

黃骨島堡 :城西南二百五十五里。週圍一里二百五十五步。南一門。

雪裡站城 :城西北四十里。週圍二里一百二十四步。南門曰「鎮東」 ,明弘治四年立。

通遠堡城 :城西北一百里,週圍一里二百十步。南門左一山城,相隔二里,週圍一里九十步。西門右一新城,相隔二里,週圍一里六十步。南門:

甜水站城 :城西北一百八十里。週圍三里九十步。南北二門。南門曰「甜水站。」 堡有塔。

草河城 ,城西北一百二十里。週圍一里一百六十步。南一門。

石城 ,即石頭城,城北六十九里,週圍二里一百步,南一門。

孤山城 ,城北二百五里。週圍二里三十步,南一門。

一堵牆 ,城北二百七十里,週圍三里六十步,東、南二門。

靉陽城 ,城北一百二十八里,週圍三里一百二十步,西南二門,南門曰靉陽城。西一郭城,週圍一里九十步,南門上亦有「靉陽城」 三字。《灑馬吉》城 ,城北二百四十五里,週圍一里六十步,南一門。

湯山城 :城東南五十里。

鎮江城 :城東南一百里。

宣城 城東南一百七十里。

娘娘城 ,城東南一百四十里。

湯池 城東四十里

寬奠堡 :城東北二百九十里。

永奠 城東二百七十里。自湯山城至此,俱係邊外。

金州

金州城 即明金州衛城也。舊係土城。洪武四年,指揮馬雲、葉旺增築,十年,指揮韋富包砌。週圍六里,高三丈五尺,池深一丈七尺,闊六丈五尺,門四:東曰「春和」 ,南曰「承恩」 ,西曰「寧海」 ,北曰「永安。」 今按其城,週圍五里二百一十六步,池淤。康熙三年,設蓋平縣為縣,屬巡檢治之。二十年歸旗。附近城堡屬城守所轄。

金州境內城堡

王官寨 ,城東南三十里。週圍三百四十二步,南北二門。城壞。

木廠驛 :城西南六十里。週圍二里二百四十一步,南北二門。

山澗鋪 城西南九十里。週圍一里二百四十步,南北二門,城壞。

舊旅順城 ,城西南一百二十里,週圍二里五十五步。南一門,城壞。

旅順城 ,城西南一百二十里,週圍一里二百十八步,東一門,城壞。

木羊城 ,城西南一百五十里,週圍二百五十四步,東一門,城壞。

鹽場堡 ,城西北一百七十里。週圍一里一百四十五步。南一門,城壞。

石河驛 城北六十里。週圍一里二百四十五步,南北二門。城壞。

孛蘭鋪 ,城北九十里。週圍一里二百四十六步,一門,城壞。

樂古城 ,城北一百二十里。詳《蓋州》。

紅嘴堡 ,城東北一百二十里。週圍二里一百八十步。一門,城壞。

歸服堡 ,城東北一百六十里。週圍三里,一門城壞鳳凰城界。

盛京壇廟考
編輯

天壇、 在德盛門關外、設

圜丘週圍一百十丈,南門三,東、西、北門各一。我 皇清初,渡船一隻,即遼河承德、鐵嶺交界處「額 天」之所。順治元年,遷都。

《京師大典》、專在京師舉行

太廟、 在撫近門外。大殿五間。前殿三間。大門三間。大

門傍、東西角門二間。大殿後房六間。週圍廣三十五丈、袤四十丈。我

皇清初祀

列祖之所,順治元年,遷都立。

太廟於

京師大典專在

京師舉行

興京顯祐宮 即玉皇廟,在城之東北。

國初建。崇德十七年,置「道士。」 順治六年、

賜「道士布疋。」十五年、

賜名「顯祐宮。」立碑。康熙二十一年賜《供器》十六事。

興京顯祐宮碑文

自古帝王統御天下。必以仁義為本。尤懋恭肅而崇祀明神。蓋期國祚熙昌。俾兆民罔不康寧之故。《欽惟》

《神》莫大於,

「昊天。而事、莫隆於開創。虔恪之志、益當加倍尋常。」惟茲

興京所建

顯祐宮,始於締造之初。《昭事》

上帝之所,其關甚重。運祚靈長,神實啟之。臣民瞻仰,神

實迪之。是以國家膺圖御籙。固我

《太祖武皇帝》。

《太宗文皇帝》開駿業而肇鴻基,本仁義而施政教所致。

然荷茲

《天眷》者,豈非誠敬萬靈,懷柔河嶽之故歟?是以 天無所不在事。

天之心。即無時不謹。稽王業所自始。「地壇神皋」,愬 祖德所潛通。「歆居」

上帝。朕夙夜寅恭。冀登上理。睠念受命發祥之地。益深

《天率》:

「祖之思。已命所司繕整惟新。春秋禋祀,載表功德。」樹豐

碑,以傳不朽。於戲!艱難不昧,常懷對越之誠;丹雘丕章,永保岡陵之固。後之子孫臣庶,其無忘朕敬事之意焉

景祐宮即「三官廟」 也,明時創建,萬曆丙戌年重修。

國初崇德六年

敕選道士在廟焚修,七年給人役。園地道士給衣糧。

順治九年奉

旨重修。十四年、增「道士,置鐘磬、立碑。」康熙十年 駕幸廟。

賜銀一千兩、令道士酌量修補。二十一年、

駕臨幸。

御書「昭格」二字扁於大殿。

賜名「景祐宮。」

盛京景祐宮碑文

自古帝王之興、莫不首隆祀典。凡有功德於民者、皆為建壇宇而通肸蠁。蓋神既祐民以福國、則國必崇祀以報神。此廟貌之所由隆也。我

《太祖》、

《太宗》,手定大業,拯斯民於塗炭,膺景祚之綿長。雖積功

「《累仁》所致,而百神之靈」 實式憑之。

大清門東《三官廟》,《尢神》最顯赫,而及民,功德為最著。

者。考之《道書》,三官廟之神,有天地水府之別。國家當干戈擾攘之際,急圖康阜,使時和年豐,室廬相慶,則天官賜福主之。其或貫索未空,金氣猶沴,使斯民秉德格非,遠刑罰而登仁壽,則地官赦罪主之。又或大軍之致凶年,大荒之致奇疫,滌其眚災,而消其害氣,則水官解厄主之。然則使民富足,使民樂利,使民康「寧,而因以默祐我邦家」 ,孰非神之賜也。歟嗚乎!

發祥重地。永藉呵護之靈。凡我生民咸蒙乂安之福。

爰命勒石,用表神功,以垂不朽雲。

堂子 在城東撫近門外。

皇清敕建。

盛京宮殿考
編輯

====盛京宮殿圖====

盛京宮殿圖

盛京宮殿圖

大政殿,「崇德二年建,在城之中。殿制八隅,左右列署。」

凡十。為「諸王議大政」 之所。順治元年,遷都。

京師、今奉天文武各官、上

朝如制

大內宮闕。崇德二年建,在殿之右,南北袤八十五丈。

「三尺。」 東西廣三十二丈二尺。其外大門曰

大清門。門之東西有奏樂亭。左闕門曰「文德。」右闕門

曰「《武功》,其內為。」

崇政殿。殿之後為

《鳳凰樓》:樓之後為:

清寧宮。《其東為》

東宮西為

西宮

「《大清門》之東」,則今內務府治事之所。

宮殿歲時修理,皆內務府董其事。康熙十一年,奉 旨會同工部重修。

東京

宮殿、

國初建 在城內,今管理驛站,章京守護。

「白虎殿 」 ,「在千山」 ,今存基址。

盛京苑囿考
編輯

御花園 在城西北五里。

國初建。順治十三年改為「長寧寺。」

禮部所司園池

遼陽州梨園一,羊臘峪梨園一,「三塊石梨園一,邢鎮撫屯梨園一,安平栗子園一,石橋子花紅園一,礬勝堡花紅園一,城南養魚池一,墩子泊一,城西蓮花泊一,城東養豬園一,城南黑牛園一。」 以上園池牧地皆

盛京禮部司之以供

國家祀典

內務府所司諸園

遼河以東,果園九十處:

盛京內務府司之

遼河以西,果園七十五處:

京師內務府司之。歲時取以進

御。

盛京山陵考
編輯

永陵 山曰「開運。」在奉天府城東二百五十里。殿曰

啟運奉

《肇祖原皇帝》:

《原皇后》。

《興祖直皇帝》。

《直皇后》。

《景祖翼皇帝》。

翼皇后。

《顯祖宣皇帝》。

「宣皇后神位」:「順治十二年、十八年,先後立碑。」

《福陵 山》曰「天柱。」在奉天府城東北二十里。殿曰

隆恩奉

《太祖高皇帝》。

高皇后神位:

太妃、在陵之右。

昭陵 山曰「隆業。」在奉天府城西北十里。殿曰

隆恩奉

《太宗文皇帝》。

文皇后神位。

貴妃、在陵之右。

二陵各設總管、及掌關防官、八旗章京等員。四季祀典。

清明、冬至各隨《憲曆》七月十五及歲暮為定期。薦新各隨其時。主祭官自順治元年至十七年、

京師、遣宗室以下、覺羅、阿達哈哈番以上、或內大

臣或

盛京昂邦章京、副都統、侍郎、協領等官主祭。十七

年,遣輔國公及護國將軍宗室聶克色、覺羅阿達哈哈番趙班昂古特駐

盛京主祭康熙八年

京師。又遣貝勒以下鎮國將軍、覺羅阿思哈尼哈

番以上主祭康熙十八年,始定奉天將軍及副都統、四部侍郎主祭

京師太常寺先期開列、請

旨。

盛京禮部、遣讀祝官各一員、贊禮官各二員、隨祭

惟十月初一日各總管主之。

福。

昭兩陵忌辰。

兩陵總管主祭。每年三月十八日、恭遇

萬壽聖節。總管設祭於

福。

昭兩陵。每月朔朢、俱掌關防官行禮。奉天文武三品、以

上官謁

陵。凡三品以上文武官、往來道經奉天。俱謁

陵如制。

《肇祖原皇帝碑文》。

粵稽《書》稱「觀德。」 《詩》詠「發祥。」 莫不由本支而愬厥初生。祇享假以垂夫來葉。既隆報本之典。亦昭受命之符。洪惟我

肇祖原皇帝、暨

《原皇后》德合天地,功配陰陽。似后稷,聿始周謨同帝嚳。

肇開唐業啟迪

列聖雄圖衍,百祀《家傳》默佑。沖人大統懋,九圍帝業顧。

陵廟、彌嚴祇敬之心。鐫勒碑銘、益篤靈承之慶。上年卜

世,光華,宣著千秋,以祀以禋。繼述,遐昌奕代,昭垂有永,申錫無疆。

《興祖直皇帝碑文》。

「稽承家之遐慶。愬開國之鴻圖。積德累仁。發祥有自。肇基垂統,錫祉無疆。」 洪惟我

《興祖直皇帝》、暨

直皇后誕樹厥德,聿宣乃武,雖大勳未集,而經綸已建。

當草昧初開,而謨烈允光,令緒昭垂,皇圖式啟。迨予沖人,承茲丕緒。蒞九土之率從,合萬國之愛戴。

《陵原重建》,洽《篤祜》之歡心。

「廟貌鼎新,彰開天之盛烈。永錫遐祚,萬祀承庥。」 《景祖翼皇帝碑文》

粵稽祖德攸崇,爰啟承家之緒。宗功有永,益隆篤祜之思。蓋追盛業,以愬開天。宜紀鴻勳,以昭受命。既彰發祥之有自,更申錫福之無疆。洪惟我

景祖翼皇帝、暨

翼皇后弘謨大烈,厚澤深仁。雖未集耆定之勳,而丕宣

「有象」 ,實始建經綸之業。而式廓用光,令緒丕昭。已見。六州歸命。皇圖肇造,先占率土傾心。

《原廟》重新,弓劍衣冠皆起《羹牆》之慕。

山陵,永奠。子孫臣庶咸蒙《佑啟》之仁,爰勒豐功作本支。

之百世。載揚休烈,錫嘉祉於千秋。繼述遐昌,昭垂不替。

 盛京關梁考關梁在州縣地方者分入奉錦二府其不在州縣而屬將軍所轄者入於  總部俱從通志改分於此而船隻亦附於後 興京

編輯

頭道關 即牙兒哈山,在城西四十里。

二道闕 ,即大民關,在城西四十二里。

三道關 即札喀山,在城西六十二里。以上三關,其建置之年無考。

卞關 二處一在城南六十里,一在城南一百里,俱久廢,其名莫考。

鳳凰城

連山關 按《明一統志》:在都司東南一百八十里,朝鮮入貢之道。今在鳳凰城界內。

大片嶺關 按《明一統志》:「在海州衛東一百十里」 ,今在鳳凰城界內,久廢。

金州

旅順口關 按《明一統志》:「在金州衛南一百二十里,海運舟至此登岸。」 今廢。

蕭家島關 在金州衛東北一百五十里,今亦

公王壩橋 在城西北一百九十里。

寧遠州。《通志》:以山海關入寧遠城池之後,但此關為留都要地,又係將軍所轄,故入此。山海關 州城西南二百里。老城週圍七里四十步。西羅城週圍六里。東羅城週圍三里一百四十六步。南新城週圍二里半,南北門二。北新城週圍一里四十二步,南北門二。寧海城週圍一里七十二步,西北門二。按《明一統志》云:「在撫寧縣東,其北為山,其南為海,相距不數里,實險要之地。」明洪武時,徐達移榆關於北,故今名。又曰「五花城」,連環五座,故名。相傳為唐太宗征遼時所築。今按其城,老城之外,有西羅、東羅、南新、北新、寧海之名,為畿輔留都咽喉重地。其城守各官,皆為奉天將軍管轄。

邊門附

鳳凰城門 ,鳳凰城西南十里。

靉河門 即愛哈門,鳳凰城北一百二十里。以上二門,鳳凰城防守尉所轄。

興京邊門 。興京東南三十里。

鹼廠門 ,「即《加木禪》門,南一百四十里。」 以上二門。

興京防守尉所轄

英額門 ,開原東二百里。

威遠堡,門 開原東北三十里。

發庫門 、「開原東北三十里。」 以上三門、開原防守尉所轄。

彰武臺門 廣寧東北一百七十里。以上一門,廣寧防守尉所轄。

白土廠門 :義州東北一百三十里。

清河門 義州東北五十五里。

「九官臺門 」 ,義州西北三十里。以上三門,義州城守尉所轄。

松嶺子門 ,錦州西北九十里。

「長嶺山門 」 ,錦州西北九十里。以上二門,錦州城守尉所轄。

新臺門 :山海關東北二百三十里。

黑山口門 :《山海》關東北二百三十里。

高臺堡門 :《山海》關東北一百二十里。

平川營門 ,山海關北八十六里。以上四門,山海關城守尉所轄。自鳳凰城西至山海關,週圍一千八百餘里,共十七門,每門設立防禦官兵,前後續撥壯丁居之。

布兒德庫蘇把兒漢門 船廠,西北五百六十八里。

黑兒蘇門 船廠西北四百六十七里。

易屯門 船廠西北百九十里。

發忒哈門 船廠北一百二十里。以上四門,寧古塔將軍所轄。自威遠堡東北至發忒哈山,每門俱設官兵防禦。

船隻附

編輯

遼河渡船二十二隻,在承德縣西;額設水手五十七名。

十方寺渡船一隻,即遼河承德、鐵嶺交界處,額設水手十二名。

渾河渡船二隻,在承德縣南,額設水手四十名。

「范河」 槽船二隻,在鐵嶺縣界,額設水手二十名。以上船隻,係承德縣管理。

「太子河」 渡船二隻,在遼陽州城東,額設水手二十名。以上船隻,係遼陽州管理。

三「㲼河」 渡船一隻,在海城縣西,額設水手二十名。以上船隻,係海城縣管理。

「清河」 槽船二隻,在開原縣城南,額設水手二十名。

《黑木裏槽》船二隻即蘇子河,在

興京界額設水手十三名。

「轂勒槽」 船二隻,即蘇子河,在

興京界額設水手十二名。以上船隻係開原縣管。

「《柴河》槽」 船二隻,在鐵嶺縣城北,額設水手二十名。

「窪瑚木槽」 船二隻即渾河、在

興京界額設水手十三名。

木起槽船二隻即蘇子河,在

興京界額設水手十三名。以上船隻係鐵嶺縣管。

《大凌河》渡船二隻,在錦縣城東;額設水手五十名。

《小凌河》渡船二隻,在錦縣城西,額設水手二十名。以上船隻,係錦縣管理。

《船廠》船六十四隻:順治十五年造四十四隻。

康熙七年造二十隻

大船七十隻,康熙二十二年造。以上船隻,係寧古塔將軍管理。

「遼河運糧」 船一百隻,康熙二十二年造。

「《易屯河》運糧」 船一百隻康熙二十二年造;「《混同江》運糧」 大船八十隻;康熙二十二年造五十隻;康熙二十三年造三十隻。康熙二十二年二月內:

上念「烏喇」水陸重鎮,輸輓維艱。特

命盛京刑部侍郎噶爾圖防守。協領殷達渾相視可。

達《混同河道》、繪圖進呈。復遣圖等乘小舟自遼河遣烏喇副都統瓦力虎等、自易屯測河、其水道淺深、覆奏奉

旨設倉四處。內地設於巨流河之開城,邊外設於《鄧》

子村烏喇,設於易屯門及易屯口。農隙之時,運米貯於開城倉內,以春秋二季,舟運至鄧子村交卸。自鄧子村至易屯門百里,無水路車運至易屯門倉內,由易屯河舟運出易屯口,竟達混同江。其遼河、易屯河,俱造運船百隻,以「瀛臺」 「白剪油船」 為式,俱加長三丈五尺、闊七尺、高二尺五寸,每隻載米六十倉石為率。其《混同江》用大船八十隻接運,每船載米二百石為率。其「《遼河》運丁滿兵三百名,奉天所屬各州縣分派水手六百名,每一月給銀一兩,仍免其丁地易。」 《屯河及混同江》水手俱由寧古塔將軍分派歲以為常自此輸輓不勞,而飽騰有賴,皆我

皇上睿算神謨,卓越千古矣。以上《遼河運糧船》係

盛京工部管理「《易屯河》《混同江》」 運船。仍係寧古塔

將軍管理。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