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195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百九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百九十五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百九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百九十五卷目錄

 濟南府部彙考七

  濟南府學校考

職方典第一百九十五卷

濟南府部彙考七

編輯

濟南府學校考        府志

編輯

本府

府儒學 「在府治西北。宋熙寧間,郡守李恭建。元至元間重建。至正元年,濟南路總管府副達魯花赤喜壽增修學垣。明洪武二年,知府崔亮再建。天順五年,知府陳銓修。成化十年,知府蔡晟增兩廡像龕,建坊樹屏。成化丁酉,巡按御史梁澤復廣殿制,拓兩廡,建戟門、櫺星門、明倫堂、師生廨舍。正德七年,知府章寓之」 建講堂。嘉靖十年建「敬一亭。」 天啟七年,知府樊時英於學宮東北引水為池,築「飛躍亭。」 崇禎六年,知府顧燕貽重修。崇禎十一年,知府苟好善重修。

皇清順治十三年,巡撫都御史夏玉於「梯雲溪」上築

橋曰「青雲」 ,建坊曰「騰蛟起鳳。」 康熙二十四年,布政使黃元驥重修。規制弘麗,儒林之巨觀也。

先師廟:前為戟門,又前為櫺星門,中為正殿,《崇高》

「巍煥,碧瓦朱甍,山川環拱,氣象鬱蔥。殿廡各聖賢像設,冕旒披袞,搢笏垂紳,山龍火藻,儼如王公。」 殿外石欄周遭兩廡,穆深廣闊,長松茂柏,交蔭其上。「歷山」 在前,明湖居後,華峰峙左,棘闈列右。芙蓉泉之水,由梯雲溪而北,復循宮牆而東,入於泮池。玉帶河之水,經啟聖祠前而西會於圜橋,以合襟於前。復繞西廡後北流至尊經閣下而東抵於湖,為學宮衛護。靈秀天鍾,人文奧區也。

聖殿前棟高懸

御書《萬世師表》四字,階下左右列豐碑三,一為「宋政。」

和八年大司成李邦彥記詔之碑。一為元大德十一年加號《大成至聖文宣王之碑》。一為元至大四年參知政事劉敏中記號之碑。

啟聖祠 在廟東。前為玉帶河,左為文昌祠。鄉賢祠 在名宦祠右。

名宦祠 在戟門西

明倫堂 在廟後堂前。舊列「志道」 、據德、依仁、游藝四齋。堂上有順治九年禮部欽依刊立「曉示生員臥碑。」

尊經閣 在明倫堂後。湖山環抱,登臨絕勝。上有明世宗御書《敬一箴》及分註宋儒范氏《浚心箴》、程氏頤《視聽言動箴》諸碑。

教授廨 :在明倫堂東。康熙二十一年,教授孔貞瑄重建。

訓導廨 久圯

射圃 「在尊經閣」 東,今廢。

歷城縣儒學 舊在府治北、縣治東隘巷。成化十四年,知縣賈宣移建縣治東北,規制略如郡庠。提學畢瑜撰記。成化十九年,教諭聞璇增置殿廡、堂齋,塑聖賢像。正德八年,知府章寓之擴學前路,建坊曰「青雲。」 嘉靖二年,闢射圃。萬曆甲午,知縣張鶴鳴重修。萬曆庚子,知縣陳采增建奎樓。天啟壬戌,知縣吳阿衡改敬「一亭」 為「尊經閣。」

皇清康熙二十一年,知縣史起貞重修。邑人,兵部侍

郎孫光祀撰記

先師廟、及東西廡。康熙二十九年、布政使衛既齊

重修

啟聖祠 :在廟東奎樓下。康熙二十年,知縣史起貞重建。

名宦祠 :在戟門右。康熙二十五年,知縣郝惟謙建。

鄉賢祠 :亦在戟門右。康熙二十五年,知縣郝惟謙建。

明倫堂 在橋門後,堂上有《臥碑》一道。康熙二十五年,運判金世卿重修。

尊經閣 在明倫堂後。康熙二十五年,運判金世卿重修。

教諭廨 在尊經閣東

訓導廨 一在射圃東南,一在橋門西,今廢。射圃 在啟聖祠後,今廢。

至道書院 在明湖上。明學使江西鄒善建,原名「湖南」 ,後更今名。有學田,廉使陳講為之記。萬

曆間改為「學道試院。」

閔子書院 在城東五里閔子墓前,今廢。白鶴書院 在城北三里,歷城周居岐建,今廢。歷山書院 在趵突泉東。萬曆甲寅巡鹽御史畢懋康建。

國初布政使張縉彥重修,復構「白雪樓」 五間於精

一堂後以祀明詩人李攀龍,更名白雪書院。」 後漸傾圯。康熙二十五年,巡撫都御史張鵬再為修葺,並增學舍數十間;後堂五間,仍名「歷山書院。」 康熙二十七年,布政使衛既齊又增置學舍十餘間。舊有「《贍士田碑》在門外。

社學 :南門內外各一,東西門內外各三。嘉靖四年,督學鄒善既修「至道書院」 ,因遍葺社學,有碑記,在迎祥宮後,今廢。

學田 學租銀一百五十七兩六錢八分八釐四毫。

外州縣

章丘縣儒學 在縣治西南隅。宋嘉祐庚子,虞曹員外郎張仲宣創修,郭灝撰《廟碑》。金縣令尹莘,元縣尹趙去私、邢秉善、王貞、李儀伯重修。明洪武三年,知縣柳新因舊址再建。成化元年,知縣張慶、弘治間,知縣陸里、高達相繼修葺。嘉靖三年,知縣呂經增號舍。嘉靖五年,知縣祝文冕建「敬一箴亭。」 萬曆二十二年,知縣董復亨鑿泮池建坊。臨邑邢侗為之《記》。

皇清康熙二十四年,知縣鍾運泰、縣丞高崇巖重修。

先師廟 元縣尹趙去私建,縣人劉敏中有「記。」

啟聖祠 :在廟後。康熙二十四年,訓導黃運興重修。

名宦祠 在戟門東

鄉賢祠 在戟門西

明倫堂 :在廟東。康熙二十四年,教諭紀之竹重修。

教諭廨 在退廳後

訓導廨 一在教諭廨東,一在教諭廨西。社學 在臨濟鎮。

學田 學租銀十四兩八錢四分一釐九毫四絲。

鄒平縣儒學 在縣治東南。元至元八年,縣尹蕭革建,提舉學校益津高詡記。至正十三年,縣尹陳埜仙重修。元末兵燬。明洪武元年,知縣張椿修。正統六年,知縣李昉重建明倫堂。景泰六年,知縣顧瑄修崇經閣。成化四年,知縣李儒重修。十六年,知縣李興再修。弘治四年,巡按御史向翀委知縣趙瑄重修。正德七年,知縣薛瑞重修。正德九年,知縣王瀛洲拓復學地,建「觀德亭。」 嘉靖五年徐九疇重修。

皇清如舊制。

先師廟 :嘉靖九年,知縣葉林添置祭臺。

啟聖祠 在尊經閣後

名宦祠 在戟門東

鄉賢祠 在戟門西

明倫堂 在廟後,中有臥碑一道。

教諭廨 在明倫堂西

訓導廨 二在教諭廨南。

射圃 在學左今廢

伏生書院 在縣北十八里伏生墓上。元至正十五年,縣尹陳埜先建,吏部郎中焦榮祖《記》。順治十七年,知縣徐政重修。

范文正公書院 在縣西三十五里醴泉寺南。明成化十六年,知縣李興建。

長白書院 在縣東十里,中肖元處士張臨像,祀之。明成化十八年,知縣李興建。

社學 一在縣西,曰《在城社學》;一在興賢門外,曰《南關社學》;一在東嶽廟左,曰《東關社學》。皆正德元年知縣秦環建,今廢。

學田 學租銀三兩二錢。

淄川縣儒學 在縣治西南。元至元二十九年,總管移刺帖木兒修,趙孟頫《記》。至正六年,總管康庸重修,張起巖《記》。明洪武十二年,改州為縣,學仍焉。景泰五年,知縣楊名重修兩廡及明倫堂。弘治十二年,知縣楊武重修廟學。嘉靖二十五年,知縣侯琮重修東廡。萬曆七年,知縣王九儀重修。萬曆二十八年,知縣鄭繼芳重修。萬曆三十一年,知縣朱萬春重修。臨邑邢侗有《記》。

皇清康熙四年,署教諭孫瑚重修。

先師廟 廟前古檜十三株,大者圍八尺,蒼鬱奇。

古乃數千年物

啟聖祠 在廟後。明嘉靖中,知縣李性廢,時雨堂為之。

名宦祠 :在禮門東,祀名宦六人。康熙十六年,

教諭房星著重修

鄉賢祠 在名宦祠後。祀鄉賢十六人。康熙十六年,生員王橘重修。

「明倫堂 」 中有《臥碑》二道。康熙十六年,教諭房《星著》重修。

教諭廨 在明倫堂後,久廢。明崇禎九年,孝廉張泰來以代修城工,節省餘貲,於明倫堂東創建,今廨。康熙間,教諭孫瑚重修。

訓導廨 舊在啟聖祠左右,俱廢。

射圃 在明倫堂西

社學 在縣治南巷。明正德中,知縣顧蘭建,今廢。

學田 學租銀十一兩三分。

長山縣儒學 在縣治東。宋紹興元年,縣令翟大順建。元至正十二年,縣尹杜翱修,有張養浩《記》。明洪武二年,知縣徐奇重修。天順間,義官許進重修。成化二十一年,知縣趙沄增修,塑諸賢像,建射圃亭,教諭危澄鑄祭器。嘉靖二十七年,知縣邵苾重修。萬曆二十一年,知縣馬一豸重修。

皇清制如舊。

先師廟

啟聖祠 在廟東

名宦祠

鄉賢祠

明倫堂

教諭廨 在明倫堂東

訓導廨 在明倫堂東

社學 在縣治東南

學田 學租銀五兩七錢八分。

新城縣儒學 在縣治東。元至元二年,縣尹楊溫建,淄萊路教授丁玨撰「記。」 大德十年,縣尹張亨以舊學卑隘,移建今地。總管府知事鄃城張履記。明洪武初,知縣張輝修。成化間,知縣杜忠增修。弘治中,知縣段瑩、郝瑄、胡璉相繼葺治。嘉靖辛丑,傾圯愈甚,邑人畢都憲昭白諸當事,屬知縣顏鑰重修。天啟元年,廟復頹廢,邑人王方伯象晉捐貲助修,更建坊於文昌祠前。大學士福清葉向高有《記》。

皇清康熙二十七年,知縣崔懋重修。

先師廟

啟聖祠 在明倫堂後

名宦祠 在戟門東

鄉賢祠 在戟門西

明倫堂 在廟後。康熙十九年,知縣王崇道修。「敬一」 亭 在明倫堂東。

教諭廨 在敬一亭西

訓導廨 皆在廟右

射圃 在泮池南

社學 :在縣治南及各里。康熙二十八年,知縣崔懋復設於縣治東。

學田 學租銀五兩三錢八分五釐。

齊河縣儒學 在縣治東。元至元十三年,縣尹高源建,後燬於兵。明洪武三年,知縣王得成重建。成化十五年,知縣惠民重修。弘治十八年,知縣趙清重修。嘉靖三十四年,邑人副使尹綸重修。聖廟五間。提學副使袁洪愈有《記》。

皇清順治三年五月初一日。

先師廟災。順治十三年,知縣趙《光普》、教諭宋真儒、

訓導李華蔚重修

先師廟

啟聖祠 在廟東

名宦祠 在啟聖祠後。明正德元年,知縣趙清建。

鄉賢祠 在名宦祠後。明萬曆十八年,知縣單可大建。

明倫堂 :在廟後壁置臥碑。康熙六年,訓導王業新重修。

敬一亭 在明倫堂後。康熙六年,訓導王業新重修。

教諭廨 在敬一亭後。康熙六年,訓導王業新重修。

訓導廨 ,一在明倫堂左,一在明倫堂右,今廢。射圃 在學左。

社學 在縣治北

學田 學租銀十二兩六錢四分五釐。

齊東縣儒學 在縣治東。元大德十年,監縣探馬赤創建,李謙撰《記》。至元三年,鄭忽必烈重修,邑人李惟彥有記。成化十三年,知縣李寬重修。正德十年,知縣蕭敬諫重修。嘉靖間,行人岳倫謫本縣主簿重修。萬曆二十二年,知縣陶登重。

修有《董復亨碑記》。萬曆二十五年,知縣白鯤置戟門、櫺星門。萬曆四十五年,知縣劉希夔重修,有《記》。

皇清康熙二十三年,知縣余為霖捐俸重修。

先師廟

啟聖祠 在明倫堂後

名宦祠 在啟聖祠東

鄉賢祠 在啟聖祠西

明倫堂 內刻「臥碑」 ,東西各一。

尊經閣即「敬一亭 」 ,在龍門東北,明嘉靖癸酉,許嘉榮建。

教諭廨 在啟聖祠北,教諭王治世、高三思建。訓導廨 ,一在教諭廨東,今廢。一在教諭廨西,訓導馬登遠修葺。

射圃 在教諭廨東。明主簿岳倫建。

社學 在儒學東,久廢。

學田 學租銀五兩八錢。

濟陽縣儒學 在縣治西南。金大定二十四年建安東陳大舉撰記。元至元二十九年,縣尹杜溥、縣丞桑惠重修,縣人翰林承旨楊文郁為之記。至正間,縣人郭英鑄祭器。明洪武八年,知縣李謙重修。正統四年,知縣孫慶重修。成化七年,知縣王璉重修。成化十年,知縣孫昶重修,監察御史江孟綸有記。嘉靖壬辰,知縣孫堂重修。嘉靖乙巳,知縣劉韶重修。萬曆六年,知縣祕自謙重修。嗣是而知縣靳維賢、李煌建壁鑿池。萬曆二十六年,知縣黃應魁重修。

皇清順治十年,知縣戢《民服》重修。康熙四年,知縣馬

颿繼修。康熙二十五年,知縣李能白再修。

先師廟

啟聖祠 在廟東敬一亭後。

名宦祠 在射圃東南

鄉賢祠 在名宦祠右

明倫堂 在廟後

敬一亭 在廟東南,今廢。

教諭廨 在明倫堂後

訓導廨 一在明倫堂東北,一在明倫堂西北,今廢。

射圃 在廟東

書院 在縣治西北,今廢。

社學 在南門內,及孫耿、迴河、仁豐、曲堤四鎮。今廢。

學田 學租銀九兩八錢一分四釐三絲七忽九漠。

禹城縣儒學 在縣治東。元初縣尹宋恭建。至元癸未,縣尹高實修。大德乙巳,縣尹李德常重修,未竟。大德庚戌達魯花赤文山、燕鐵木耳、縣尹張鵬舉繼修,教諭張敬記。至順中,縣尹臧某建大成門,後毀。明洪武六年,知縣楊瓚仍元學舊址重建。天順二年,知縣李廉重修。嘉靖二十一年,知縣呂德重修。萬曆四年,知縣蕭文璧重修,邑人工科給事中劉中立為之《記》。

皇清知縣許定升建「樂采」亭於泮池上。

先師廟

啟聖祠 在明倫堂東

名宦祠 在大成門左

鄉賢祠 在大成門右

明倫堂 在廟後。康熙五年,知縣張永庚重修。「敬一」 亭 在明倫堂後。

教諭廨 在啟聖祠東南。

訓導廨 在教諭宅南

射圃 在學北,知縣宋儒建。

社學 在各里

學田 、學租銀十一兩三錢五分七釐二毫。臨邑縣儒學 在縣治東南。宋崇寧元年,縣令孟斯年建,縣佐吳岩夫記。元至元十二年,縣尹田壽重修。河間路學正苑芝有記。大德四年,縣尹李載重修,教諭趙從智記。明洪武間,知縣歐陽簡重建。天順間,知縣劉文改建殿廡。成化、弘治間,知縣王韜、王啟、王章、張守亨相繼修置。嘉靖四十二年,縣人邢如愚、邢如約闔門捐貲重修。崇禎十二年,知縣盧傅鑿泮池,作《奎閣》。

皇清順治元年,知縣金燦修戟門。九年,知縣陳起鳳。

《重修》,康熙十九年,教諭黃貞泰「重修戟門池橋。」 康熙二十七年,知縣陳齊永捐銀百兩,教諭張繼祖盡捐俸銀重修;未竣,知縣張象升捐俸續修。

先師廟 :康熙二十年,教諭張繼祖「重修。」

啟聖祠 :在廟東。康熙二十二年,教諭張繼祖、訓導賈中望重修。

名宦祠 :在戟門左,祀名宦五人。康熙二十年。

知縣鄭雍重修

鄉賢祠 在戟門右,祀鄉賢十三人。康熙二十五年,縣人王鍾崙等重修。

明倫堂 在廟後。明嘉靖二十七年,知縣王永壽重修。嘉靖三十七年,知縣汪九思置《科貢題名碑》於堂東西。康熙二十年,教諭張繼祖重修。敬一亭 在明倫堂後。萬曆二年,知縣宋仕重修。

尊經閣 在「敬一亭」 後。

教諭廨 在明倫堂南

訓導廨 俱在明倫堂西南。

射圃 在「敬一亭後。」

社學 八十三所隨《鄉約》「社倉」 有之。萬曆十八年,通判劉承忠立。

學田 學租銀十六兩二錢二分。康熙二十三年,訓導賈中望於學田原額外捐俸增置二十畝。

長清縣儒學 在縣治東南。宋天禧二年,縣尹薛璘建。元至元乙酉,縣尹趙文昌重修,胡祗遹有記。明永樂中,教諭邢哲重修。成化丙申,知縣朱珙重修。弘治六年,知縣俞諫重修。縣人監察御史王溫記。隆慶間,知縣劉啟漢增修。崇禎末,毀於亂民。

皇清順治初,知縣吳道凝、呂朝輔、李惟翰、牛友月、楊

文業吳從仁岳之嶺先後繼修,始復舊制。縣人徐繼曾為之「記。」

先師廟

啟聖祠 在廟東

名宦祠 在啟聖祠後

鄉賢祠 在啟聖祠後

明倫堂 元名「樂育」 ,縣尹趙文昌建,翰林王憚《記》。明易今名。成化丙申,知縣朱珙重修。

「敬一亭 」 「在明倫堂後。」

教諭廨 在敬一亭後

訓導廨 今廢

射圃 明嘉靖間,知縣張嘉會建。

麗澤書院 在縣治南。嘉靖十一年,知縣張嘉會建,縣人高奎《記》。今廢。

願學書院 在王遇嶺東。明提學副使鄒善建,有《記》。萬曆九年,奉文拆毀。

見泰書院 在王遇嶺西。明萬曆元年,東昌府知府羅近芳建,知縣王鳳竹《記》。

社學 在縣治前街北。明弘治初,每里立一社學,今廢。康熙二十四年,四鄉乃各設義學。學田 、學租銀四兩二分。元縣尹趙文昌有《學田記》。

肥城縣儒學 在縣治東。元至元十二年,監肥城縣尹趙珪建。至元二十八年,縣尹張綱繼修,侍讀學士李謙有記。明洪武四年,知縣丘思齊重修。正統間,知縣彭良、成化間知縣黃瑀重修。弘治十三年,知縣張希達重修。嘉靖二十四年,知縣蘇廷舉重修。

皇清康熙八年,知縣尹任重修。

先師廟

啟聖祠

名宦祠

鄉賢祠

明倫堂 元名「君子」 ,至元二十八年,張綱建。敬一亭。

教諭廨

訓導廨 一在教諭廨東,一在明倫堂西射圃。

社學 在縣治西

青城縣儒學 在縣治東。元至元間,縣尹萬居中建。明永樂五年,知縣范鼎修。景泰間毀於水。天順元年,知縣張顯撤而新之。成化二十二年知縣朱勝、弘治十四年知縣朱大用,正德七年知縣謝源、嘉靖元年知縣高誨,十八年知縣劉永阜,隆慶元年知縣芮元采,相繼修葺。萬曆五年知縣李繼美重修,縣人陳應薦有《記》。萬曆二十七年,知縣高知儉,萬曆三十三年,知縣張養正復修。

皇清如舊制。

先師廟

啟聖祠 在敬一亭東。萬曆四年,知縣李繼美重修。

名宦祠 在戟門左

鄉賢祠 在戟門右

明倫堂 在廟後。嘉靖三十二年,知縣唐珪「重修。」

敬一亭 在廟東北。嘉靖十年,知縣王倫奉敕。

教諭廨 在明倫堂後

訓導廨 ,一在《時習》齋後,一在《日新》齋後。射圃 在學東。

社學 在各里

陵縣儒學 在縣治南。元至元中建。至正中,知州賈棟修。明成化十四年,縣丞彭珍、教諭王陞修兩廡戟門。弘治十六年,馬珩重修。嘉靖庚戌,知縣孫昺重修。

皇清康熙十二年,知縣史颺廷重修,有記。

先師廟

啟聖祠 在廟東。嘉靖辛亥,知縣孫昺建。名宦祠 在啟聖祠前。康熙十二年,知縣史颺廷建。

鄉賢祠 亦在啟聖祠前。

明倫堂 在廟後。弘治十六年,知縣馬珩建。「敬一」 亭 在明倫堂東。

尊經閣 「在明倫堂後。」

教諭廨

訓導廨

射圃 在櫺星門右

三泉書院 在學前街南。明嘉靖己酉,知縣石巖建,樊獻科有《記》。今廢。

社學 在東門城闉內,今廢。

學田 學租銀七兩六錢五分四釐。

泰安州儒學 在州治東。宋開寶間創建。金大定中,知州徐偉重建。元至元間,知州靳文開重修。明洪武元年,同知陳文祐重修。正統六年,知州施守正建門堂、齋廡、塑像。天順六年,知州李琪、張𤣱重修。成化十八年,知州賈宣增修。成化二十二年,知州胡瑄拓地重建。嘉靖十年,知州李旼重修。嘉靖三十一年,參議張旦重修。

皇清順治六年,「州人御史趙弘文重修。」

先師廟

啟聖祠 在廟西北

名宦祠 嘉靖四十二年,濟南同知翟濤創建。鄉賢祠 嘉靖四十二年,濟南府同知翟濤創建。康熙八年,州人張所存重修。

明倫堂 在廟後。成化二十二年,知州胡瑄建,復立《科貢碑》於堂左右。

尊經閣 即敬一亭舊址,萬曆十七年,州人太保蕭大亨建,知州任弘烈撰《記》。

學正廨 在明倫堂北

訓導廨 皆在明倫堂北。

射圃 在學南。成化十八年知州賈宣建。泰山書院 在州城北五里。宋儒孫明復講學處。石介為「之《記》。」

社學 在州治東南。萬曆間,知州任弘烈建,有記。

學田 學租銀十三兩五錢。

新泰縣儒學 在縣治東南。元至元中建,延祐間修。明「天順中知縣張謙,弘治中知縣李瑋、吳僖,正德中知縣周朱,嘉靖中知縣魏河,萬曆中縣丞張文煥,相繼重修。」 萬曆丁未知縣胡悅安重修。禮部尚書東阿于慎行為之記。

皇清順治壬辰,知縣盧綋重修,有記。順治丙申,知縣

楊繼芳重修,翰林院檢討江南鄧旭撰記。

先師廟

啟聖祠 在明倫堂西南。萬曆辛巳,知縣趙應鼎建。

名宦祠 在戟門左,今廢。

鄉賢祠 在戟門右。康熙庚申,知縣宗之璠重修。

明倫堂 在廟後,《臥碑》置其內。

「敬一亭 」 「在明倫堂後。」

尊經閣 在「敬一亭」 後。

教諭廨 在西廡後

訓導廨 在西廡後

射圃 在東廡後,今廢。

社學 舊在儒學東,久廢。知縣王應修復設二區:一在縣治東,一在城外西南關。康熙壬戌,知縣宗之璠捐貲創建義學於縣東講堂前。提學副使會稽唐賡堯有「記。」

學田 學租銀十二兩六錢八分五釐七毫五絲。田為知縣李上林置。

萊蕪縣儒學 在縣治東。宋崇寧中建。金大定十年修。元至元十七年,縣尹趙國重修,王天挺《記》。明洪武二年再建。成化十六年,知縣張冕更修聖殿。弘治間,泰安知州胡瑄、知縣高茂。正德間,何繼周、盧秉彝相繼修葺。隆慶六年,知縣傅國璧改建。

皇清康熙六年,知縣鍾國義捐俸重修。縣人張《四教》

為之記

先師廟 :「崇禎元年,知縣錢弘謨重修。」

啟聖祠 在廟東

名宦祠 在戟門東

鄉賢祠 在戟門西

明倫堂 「在廟後。」 知縣董國臣重修。

敬一亭 「在啟聖祠前。」

教諭廨 在明倫堂後,今廢。

訓導廨 在明倫堂東,今廢。

射圃 舊在城內東南隅,後改新南門外,今廢。正率講院 在城西玉清觀西。康熙十二年,知縣葉方恆建,有《記》。

觀禮書院 在申明亭旁。隆慶中,知縣傅國璧建,有記。今廢。

學田 學租銀十一兩九錢五分二釐。田為訓導張世揚置,縣人王守身撰「記。」

德州儒學 在州治北城牆下,舊在州治西南。元至元間,知州秦政建,教授臺德璋撰記。至正間,知州賈棟重修,禮部尚書梁宜記。明洪武間,知州閻九成遷今地。正統、景泰間,知州韋景元、鄒銘、洪釗。成化間,知州楊愷、王縉、正德、嘉靖間,知州王翊、陳秉忠、邢奎續建殿廡、齋舍。萬曆間,知州宋明德重修,州人孝廉李誠明為之記,知州馬明誠繼修。天啟間,知州安受善、學正郭時亮重修。

皇清康熙十二年,知州金祖彭州人,翰林侍讀蕭惟

豫知縣李源等重修。康熙二十八年,知州許嗣國重修。

先師廟

啟聖祠 在廟東

名宦祠 在啟聖祠旁,祀名宦二十四人。鄉賢祠 在啟聖祠旁,祀鄉賢三十五人。「明倫堂 」 在廟後。

「敬一亭 」 「在尊經閣」 東。

尊經閣 「在明倫堂後。」

學正廨

訓導廨

董子書院 在儒學東。明弘治十二年,巡撫都御史熊翀、同知王從鼎建,程敏政有記。萬曆四十三年,知州馬明瑞改建於衛河東滸,易其名曰「醇儒書院。」

社學 明洪武三年奉詔置,今廢。

學田 學租銀十八兩二錢四分九毫。

德平縣儒學 在縣治南。宋熙寧間,縣令崔益建,尋省縣為鎮入安德,而學廢。元至元甲午,縣尹閻士安重建,祕書少監楊恆記。明洪武間,知縣姚文臨修。成化間,楊自效、趙鎛相繼修葺。隆慶間,彭時中、袁弘德、程沂、何倬相繼重修。嗣是而許茂梅、王霖、訓導年富重修。崇禎八年,蘇翹楚重修。

皇清順治十八年,黨光前重修。康熙九年戴王縉重。

修。二十七年知縣楊天樞重修。

先師廟

啟聖祠 :在廟東北。順治十三年,知縣詹惟聖重修。康熙十六年,知縣沈志達繼修。

名宦祠 :在戟門左,順治十三年,知縣詹惟聖修。

鄉賢祠 在戟門右,順治十三年,知縣詹惟聖修。

明倫堂 :在廟後。康熙七年,知縣季靜修。康熙二十五年,知縣解佑啟建。

敬一亭 「在明倫堂後」 ,今廢。

教諭廨 在敬一亭後。康熙九年,知縣戴王縉重修。

訓導廨 在教諭廨左右。

盤陽書院 在縣治西南。知縣楊自效建,久廢。社學 在縣治西新街左。明知縣王霖建,久廢。康熙十六年,知縣沈志達捐貲,更建於縣東。有《記》。

學田 學租銀三兩二錢四釐五毫八絲五忽。田為明知縣王霖建置。

平原縣儒學 在縣治南,創於宋,金承安五年修。元至元七年,達魯花赤札忽兒重修。元貞中,達魯花赤札木合、縣尹張元規、主簿馬汝弼重修,翰林編修李謙撰記。元統中,縣尹張仲鑑重修,民甸副使王士元撰記。至正四年,縣尹晁邦直重修。國子監司業司。請幫助識別此字。撰記。明洪武三年重修。弘治十四年知縣朱良重修。隆慶四年知縣張崇謙重修。

皇清順治十四年知縣崔掄奇,康熙十八年知縣徐

《登甲》康熙二十五年,知縣李瑢重修。

先師廟 :「天順八年,縣丞張瑄重修。」

啟聖祠 在廟右

名宦祠 在櫺星門左,祀名宦四人。

鄉賢祠 在櫺星門右,祀鄉賢五人。

明倫堂 在廟後。成化十二年,知縣陰璽「重修。」 「敬一」 亭 在啟聖祠後。

尊經閣 在明倫堂後,萬曆四年,知縣王維藩建。

教諭廨 在明倫堂西北。

訓導廨 在明倫堂西

射圃 在學旁

閑道書院 在東門外里許。明知縣鄭金建,提學副使鄒善有記。

社學 舊有四十七所,一在縣治東,弘治十三年重修。餘在各里,皆久廢。萬曆十六年,知縣劉思誠重立四十所。

學田 學租銀六兩田為萬曆四年知縣王維藩置,縣人監察御史宋仕有「記。」

武定州儒學 在州治東南。宋崇寧元年建。金天眷間燬於兵,知州蕭恭重建。明昌五年,防禦使郭安民與知州石玠繼修。元至治三年,州尹晁顯再修,太子詹事丞張養浩《記》。明洪武三年,同知夏昱重修。天順四年,知州許汝賢、州判賀祥重修,學士劉定之記。成化間,知州衛述、王繼、正德。嘉靖間,知州陳清、解一經、劉純相繼修葺。嘉靖二十五年,按察司僉事王業重修。

皇清制如舊。

先師廟

啟聖祠 「嘉靖十四年建。」

名宦祠 嘉靖十九年建。

鄉賢祠 「嘉靖十九年建。」

明倫堂 在

先師廟後,嘉靖二十五年,按察使僉事王業「重建。」

敬一亭

尊經閣 嘉靖十五年,按察司僉事王璣建,學正廨。

訓導廨

射圃 在學東

社學 在各里

學田 學租銀五兩四錢二分四釐。

陽信縣儒學 在縣治南,創於元。明洪武三年,知縣王廷因舊址重建。天順五年,縣丞白旻拓修,翰林學士林文記。成化二年,知縣白旻再修,提學僉事周濠為之記。嗣是而知縣張佶、康南齡、張文重修。弘治間,知縣王燧重修。嘉靖十年,知縣徐九皋重修,有記。隆慶間,知縣張崇功、丁元復。萬曆間,知縣張光紀重修,縣人馬大儒記。崇禎五年,知縣劉維衡重修。

皇清順治十六年,知縣陳國璽重修。

先師廟

啟聖祠 在明倫堂東

名宦祠 在戟門左,祀名宦四人。正德間,教諭蕭來鳳建。

鄉賢祠 在戟門右,祀鄉賢十七人。正德間,教諭蕭來鳳建。

明倫堂 在廟後,萬曆九年,吳世賓重修。敬一亭 在明倫堂後,知縣徐九皋建,有記。尊經閣 在明倫堂後,知縣徐九皋建,提學副使陸釴《記》。

教諭廨 在明倫堂東

訓導廨 在明倫堂西,今廢。

射圃 在府館前,今廢。

社學 在城西南隅。成化十三年,知縣張文建。嘉靖十年,知縣徐九皋改建城隍廟西在鄉者七區。萬曆間,知縣路陞重修,有記。

學田 學租銀九兩七錢七分四釐。

海豐縣儒學 在縣治東。肇於元明洪武三年重建。正統七年,知縣王懋、成化十三年知縣劉瑗、弘治十四年,知縣許立重修。嘉靖十二年再修。隆慶四年,知縣楊繼文修,兵部侍郎、縣人楊巍撰《記》。嗣是萬曆四十二年、崇禎十二年復修。

皇清順治十三年,知縣丁敬重修,有記。康熙十七年,

知縣胡公著重修

先師廟

啟聖祠 在廟東

名宦祠 在啟聖祠前。祀名宦四人。

鄉賢祠 在名宦祠右,祀鄉賢十三人。

明倫堂 在廟後

敬一亭 在明倫堂東。嘉靖十年,主簿郭繼綵奉詔建,今毀。

教諭廨

訓導廨

射圃 在東門外,今廢。

社學 在府館旁,今廢。

學田 學租銀五兩

樂陵縣儒學 在縣治西北。明洪武二年始建。洪武十七年,知縣史子振重建。天順六年知縣蔣昴重修,翰林學士許彬為記。成化十一年知縣徐博,弘治十一年知縣丘珙,正德庚午、辛巳間,知縣許逵、李果,相繼繕修。萬曆五年,縣人憲副史邦直以是縣科名不振,用故老言,改遷城外。萬曆十五年,知縣趙永祿復遷城內故址。

皇清順治十三年,知縣沈大德、《方裕》縣人,貢生張建

南重修吏部胡岳正記。順治十六年,知縣郝獻明再修。康熙二十年,知縣佟世祿、教諭張敷,康熙二十四年,知縣錢為青,康熙二十六年,知縣姜植、教諭李其昂、訓導丁千一再修。

先師廟

啟聖祠 在明倫堂東

名宦祠 在戟門東

鄉賢祠 在戟門西,知縣王登庸創建。

明倫堂 在廟後東西壁,有《科貢牌》。

教諭廨

訓導廨

射圃 今廢

社學 二所洪武三年建,萬曆十九年,知縣王登庸重修。

學田 學租銀四兩四錢九分四釐。田為知縣王登庸置。

商河縣儒學 在縣治東。元至元四年創建,至元二十三年重修。至正十六年,縣尹梁守忠重修。教諭江用禮記。明洪武三年,知縣葉安改建。正統間,杜寧、張必高、天順、成化間,劉俊、寇源、趙景、方才寬,弘治十六年王瓚、嘉靖十七年胡汝輔、嘉靖二十八年潘德元、嘉靖四十五年史篆,萬曆三年越民化、萬曆十三年曾一侗相繼重修。崇禎間,燬於兵火。

皇清康熙六年,縣人王永熙「倡捐重修。」

先師廟

啟聖祠 在明倫堂右,萬曆九年,知縣王郇建。名宦祠 在戟門左。

鄉賢祠 在戟門右

明倫堂 在廟左。成化十三年,知縣楊英建。「敬一亭 」 在明倫堂左。

教諭廨 ,在明倫堂後,今改於儒學門左。訓導廨。

射圃 嘉靖中,知縣柯相建,今廢。

社學 在縣治南。弘治十一年,知縣徐朝元改建縣西,今廢。

學田 學租銀二十一兩九分。田為萬曆間署縣事海豐知縣張士奇置。

濱州儒學 在州治東南。元至元間,達魯花赤奉訓帖里、知州范蓍建,周正撰記。明洪武二十八年,知州曹儼重修。天順間,何淡、弘治間范綱、正德間,王宣重修。嘉靖間,東昌府同知署州事萬鵬程重修。州人都御史張西銘記。

皇清康熙十年,知州陳懷德重修。

先師廟

啟聖祠 在廟東

名宦祠 在廟右

鄉賢祠 在廟右

明倫堂 在廟後東西壁。有《科貢扁臥碑》一道,在北壁下。

「敬一亭 」 在明倫堂西南。

「學正廨 」 在明倫堂後。

訓導廨 在明倫堂西南。

社學 在州治東北。嘉靖間,萬鵬程建。

學田 學租銀十四兩二錢二分八釐一毫。利津縣儒學 在縣治東北。元至元三十年,縣尹高謙亨建,總管趙孟頫撰「記。」 至正己丑,縣尹張著修,學士張起巖記。明洪武、永樂間知縣姚志寧、陳泰,天順間知縣王容、縣丞田疇,弘治間知縣王嵩,正德間知縣朱表,嘉靖間知縣劉滿潮、楊啟芳,萬曆間知縣郭騰、成道李潮相繼重修。

皇清順治九年知縣吳志強、康熙十三年知縣李應

甲重修

先師廟

啟聖祠 在明倫堂後

名宦祠 在明倫堂左

鄉賢祠 在明倫堂右

明倫堂 在廟後

教諭廨 在明倫堂西北。

訓導廨 在明倫堂西南。

射圃 在奎樓左,今廢。

社學 在縣治南,今廢。

學田 學租銀三兩六分四釐五絲。田為萬曆間知縣馮執中置。

霑化縣儒學 在縣治東南。明洪武間,知縣李子文建。成化丙辰,知縣任璟、教諭任稜重修。成化十四年,教諭劉鏓拓路。正德元年,訓導汪文明鑿泮池。嘉靖三十年,知縣董天佐重修。萬曆三十六年,濟南府同知署縣事孫森重修。縣人都給事中丁懋遜記。

皇清制如舊。

先師廟

啟聖祠 在廟南

名宦祠 在戟門左,萬曆四十七年,知縣段展建。

鄉賢祠 在戟門右,萬曆四十七年,知縣段展建。

明倫堂 在廟後

敬一亭

教諭廨 在敬一亭後。康熙十四年,訓導楊學源重修。

訓導廨 在明倫堂左右。

射圃 弘治間,知縣張伯達建。

社學 在縣治東南。後知縣石璽改建他所。學田 、學租銀三兩七錢五分六釐。

蒲臺縣儒學 在縣治東北。元大德六年,縣尹鄭弼建。至元元年,縣尹趙貢修。明永樂十六年,知縣趙憲重修。成化十五年,知縣劉瓚改建。後則知縣張祺、塗昇、謝璽、楊奎、胡鏜、高大經、馮宣、時守中、傅來鵬、辛自明、於翰、王淑、徐意、李時芳相繼修葺。

皇清康熙二十一年,教諭宋世厚、監生王維新重修。

康熙二十七年,知縣嚴曾業、教諭宋世厚、訓導孔興珩創置祭器、樂器,嚴曾業有《記》。

先師廟

啟聖祠 在廟西

名宦祠 在戟門東

鄉賢祠 在戟門西

明倫堂 在廟後

「敬一亭 」 「在明倫堂後。」

教諭廨 在明倫堂西北。

訓導廨 一在明倫堂東北,一在明倫堂西南。射圃 在學東,久廢。

大清書院 在按察司廢址。萬曆十七年,知縣李時芳建。

社學 在各里。萬曆十八年,知縣李時芳建,今廢。康熙二十一年,知縣劉士臣更設義學五所,學田 、學租銀十兩。田為明知縣辛自明置。。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