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六百七十一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六百七十一卷目錄
蘇州府部彙考三
蘇州府關梁考一
職方典第六百七十一卷
蘇州府部彙考三
編輯蘇州府關梁考一 府縣志合載
編輯本府。〈吳縣長洲縣附郭。〉
楓關 :在府城外楓橋地界二縣,為南北要衝。近設守汛防兵。
滸墅關 在府城外。戶部分司在二都六圖滸溪鎮。元為抽分竹木場。明宣德四年,始設鈔關,以榷船料。景泰初,尚書金濂建言,乃命戶部專收之,尋委府佐兼攝,因革不一。弘治六年,始定戶部主事一員,遂為例。
皇清順治初年仍舊制,繼差滿、漢部屬各一員。康熙
六年,部議以司道及府佐兼攝。後復如前制,差滿、漢臣督課;今則不拘滿、漢各部專差一員矣。署前有高垣,題曰「水鑑。」 左右有鐘鼓樓,大門建層樓,額曰「明遠。」
天燈橋 在府城內,府學東南。
臥龍橋 在府城內龍門南。
飲馬橋 在府城內衛治東。宋淳祐丙午,知府魏庠建。
樂橋 在府城內,吳赤烏二年建。元至正六年,李道寧重修。
魚行橋 在府城內,宋紹興四年重建。
黃土塔橋 :在府城內。有《黃土曲》,故名。
周太保橋 在府城內,宋慶曆三年建。
祥符寺橋 在府城內,宋嘉祐四年建。已上在臥龍街西,吳東長
東石塘橋 在府城內報恩寺。東西堍吳、東堍長。
香花橋 在府城內,一名「永安。」 在報恩寺前。北堍吳,南堍長。
西館橋 在府治東。舊吳宮西有館娃坊。織里橋 在府治西,本吳王織里,《圖經記》云:「俗訛失履」 ,近又訛「吉利。」
福民橋 在府治前。明宣德間,知府況鍾建。石巖橋 在府城內織里橋西。刺史白居易建,名「白頭橋。」 有石刻三字。宋天聖中,知州孫冕修,人呼「孫老橋。」 元總管重建,改名「石巖。」
明澤橋 在府城內西河上。宋皇祐五年建,景定五年重修,劉震孫立石題名其上。今名「過軍橋。」 路通盤門,為士卒經由之地。
昇平橋 在府城內。宋皇祐五年建,在縣學西。渡子橋 在府城內,昇平橋東南側。
成家橋 在府城內,跨成家浜。剪金橋 在府城內,明澤橋東。
木柴橋 在府城內剪金橋東。
積善橋 在府城內成家橋西。一名「小粉橋。」 青雲橋 在府城內縣學東,名「青龍。」 明弘治間,知縣鄺墦移對學門,改今名。萬曆三十四年,知縣曾汝召以形勢不稱,再移廟門東偏。
太平橋 在府城內太平坊。宋皇祐五年建。西竺寺橋 在府城內大石頭巷。即馬禪寺橋。憩橋 在府城內。《吳地記》云:「吳軍憩息於此,因名。」
巿曹橋 在府城內樂橋西,周康王廟南。草鞋橋 在府城內樂橋南西側。
獻花橋 在府城內草鞋橋南。
望婆橋 在府城內獻花橋南。
蛾眉橋 在府城內巿曹橋南。
芮家橋 在府城內蛾眉橋西。
芮橋 在府城內太平橋東,穀巿橋西側。彈子橋 在府城內芮橋西。
白。橋 在府城內穀巿橋、南院子橋 在府城內。二並在花街巷內。
程姬橋 在府城內大石頭巷。或作「程基樓。」 西橋 在府城內程姬橋東。
倉後橋 在府城內樓西橋南。
果子行橋 在府城內馬禪寺西。
杉板橋 在府城內金獅巷西。
呂公橋 在府城內杉板橋南。或作「李。」
銀錠橋 在府城內杉板橋南側。
查家橋 在府城內呂公橋南。明天啟間,巡撫。
毛一鷺重建
杉瀆橋 在府城內《侍其》巷口。
采蓮涇橋 在府城內呂公橋西南,跨釆蓮涇北。張師橋 在府城內杉瀆橋側。
先生橋 在府城內北,張師橋南。
南「張師橋 」 在府城內先生橋南。
葛家橋 在府城內南張師橋南。
來遠橋 在府城胥門內。舊姑蘇驛居此。宋紹興間,王㬇奏建,專待屬國信使,故名。又名「驛橋。」 胡家橋 在府城內來遠橋側,俗名「線香橋。」 倉橋 在府城內和豐倉內,跨倉河。
新橋 在府城內,和豐倉南。
梅家橋 在府城內。舊名「梅橋」 ,在新橋南。宋梅摯居此。
「奚公」 、《奚婆》二橋 在府城內瑞光寺東。
開元寺二橋 在府城內,一在寺東,一在寺後,延祐三年建。
廟橋 在府城盤門內,伍大夫廟南。
程橋 在府城內,近盤門。
皋橋 在府城閶門內。皋伯通居其側,梁鴻所寓也。居民架木作屋延燬。明崇禎十一年重建。至德廟橋 在府城內至德廟前。宋乾道初,知府沈度建。明嘉靖四十二年,御史陳瑞重建。皇甫汸撰《記》。
張廣橋 在府城西皋橋下。
柳毅橋 在府城內至德橋東,毅嘗居此。鄭使橋 ,在府城內吳趨坊。宋節度使鄭戩所建,故名。
西蔣家橋 在府城內鄭使橋南。
徐胡橋 在府城內蔣家橋南。
通安橋 在府城內鄭使橋巷內。
梵門橋 在府城內徐胡橋南。
西成橋 在府城內縣西。明弘治間,知縣鄺璠建。
黃牛坊橋 在府城內西成橋北,宋皇祐五年建。
龍興寺西橋 在府城內西成橋側。
華家橋 在府城內黃牛坊橋側。
壽聖橋 在府城內華家橋南。
小蓮湖橋 在府城內聖壽橋南。
劉家橋 在府城內縣學西側。
虎蹲橋 在府城內湯家浜,一名「通濟。」 徐家橋 在府城內虎蹲橋南。
錢駙馬橋 在府城內徐家橋南。五代楊行密女歸錢元璙,故名。「楊家橋 」 ,在府城內錢附馬橋南。
華嚴寺橋 在府城內虎蹲橋東。
朱明寺橋 在府城內。舊名「般若。」
仰家橋 在府城內朱明寺橋北。
三太尉橋 在府城內朱明寺橋南。五代時,廣陵王第三子治第於此,故名。
鳳凰橋 在府城內仰家橋西,以鳳凰鄉得名。席家橋 在府城內東百花巷口。
陸侍郎橋 在府城內三太尉橋南。陳天嘉中,召陸慶為散騎常侍,不就,居此,故名。治平橋 在府城內縣南。明弘治八年,知縣鄺璠建。
攸往橋 在府城內治平橋南。明弘治間,知縣鄺璠建。
慈悲橋 在府城內,縣東陸侍郎橋南。
女冠子院橋 在府城內慈悲橋南。
吳縣東橋 在府城內流化坊。吳縣舊治,「吳縣西橋 」 ,在府城內,宋宣和元年建。
小市橋 在府城內,吳縣西橋南。
丁家橋 在府城內吳縣西橋東南。
濟川橋 在府城內嘉漁坊巷內。
小平橋 在府城內慶元坊,今申文定祠前。「絲行橋 」 ,在府城內小平橋南。
利市橋 在府城內西市坊巷口。
永定寺後橋 在府城內小市橋側。
靸鞋橋 在府城內小平橋東。
尚書橋 在府城內利市橋北。
琵琶橋 在府城內靸鞋橋南。
楊舍橋 在府城內琵琶橋南。
蒲老橋 在府城內蒲老巷內。
高家橋 在府城內縣西橋側。
雍熙寺東西二橋 在府城內周武「狀元坊」 巷口。
廣書橋 在府城內雍熙寺西橋側。
穀市橋 在府城內鐵瓶巷口。
芝草營橋 在府城內文正書院東。
六通橋 在府城內雙菱巷口。
方廣橋 在府城內《馬大錄》巷口。
船橋 在府城內方廣橋側。艾家橋 在府城內盍簪坊巷內。
盧提刑橋 在府城內德慶坊巷內。盧革任廣南提刑,子秉為發運司使,奉親歸吳,居此。安民橋 在府城內石馬匯。
過軍橋 在府城內,二一在崇真宮東,名「南過軍」 ;一在宮後,名「北過軍。」
宮橋 在府城內崇真宮前。
紅橋 :在府城內,福濟宮東。
都亭橋 在府城內承天寺西。吳主壽夢嘗於此作「都亭」 ,以招賢士。
承天寺前橋 在府城內,舊名「能仁寺。」
屈駕橋 在府城內。相傳吳王屈駕於此,亦名承天寺橋。
西石塘橋 在府城內報恩寺西。
單家橋 在府城內西,石塘橋西。
永倉橋 在府城內北,過軍橋西。
日暉橋 在府城內都亭橋北。
桃花橋 在府城內水倉橋西。
隆興橋 在府城內。隆興元年建,桃花橋北。寶成橋 在府城內桃花橋西。
延慶橋 在府城內滸溪倉東。
西倉橋 在府城內溪滸倉西。
尚義橋 在府城內滸溪倉北。
乘魚橋 在府城內。《吳地誌》云:「琴高乘鯉升仙之地。」 元致和元年,僧達本重建《橋序》,引此為證。或雲宋子瑛乘鯉升仙。故吳中門戶皆作神魚,非琴高也。
竹槅橋 在府城內乘魚橋側。金母橋 在府城內天王寺西。
夏侯橋 在府城內,相傳為夏侯司空建。或云:橋邊有夏侯廟,因名。《宋修橋記略》云:「即治稍西,橋曰夏侯,締創於皇祐壬辰,重修於紹興辛未,大容九軌,高納巨舶,足以閱千祀而不朽。」 寶慶二年記。
平橋 在府城內舊子城前,俗名「王府基前。」 元大德間建。
永定橋 在府城內平橋東。
南倉橋 在府城內永定橋東。
清道橋 在府城內南倉橋東。
義役倉橋 在府內,俗名「倉橋。」 縣治西傍。有落星石。
帝師橋 在府城內,俗名「帝師連橋。」 義役倉橋東。宋咸淳間建。
福民橋 在府城內縣治前。
燕家橋 在府城內。傍有燕國夫人廟,故名。「施家橋 」 ,在府城內,府學龍門東。
大雲橋 在府城內施家橋。
太平橋 在府城內大雲橋西側。
南星橋 在府城內大雲橋東。
烏鵲橋 在府城內縣治東。古有烏鵲館,故名。唐白居易詩:「烏鵲橋紅帶夕陽。」
帶城橋 在府城內烏鵲橋東。嘉泰元年重建。船舫橋 在府城內帶城橋西南側。
錦繡橋 在府城內帶城橋西北側。
綠水倉橋 在府城內帶城橋東側。
楊矮子橋 在府城內木杏橋東。
燒香橋 在府城內二郎廟東南。
東長橋 在府城內,俗名「東燒香橋。」 二並皆葑門。南營近二郎廟。
善教橋 在府城內,俗名「新造橋。」 在帶城東,舊積慶寺南。
春和橋 在府城內,舊名「磚橋。」 明隆慶元年,知府蔡國熙重建,改今名。
望門橋 在府城內春和橋北。
清安橋 在府城內望門橋北側,俗名「紅橋。」 菴橋 在府城內,俗名「螺螄橋。」 清安橋北。望信橋 在府城內葉家巷東。
迎葑橋 在府城內望信橋西側。
蟾宮橋 在府城內望信橋北側。
折桂橋 在府城內蟾宮橋東,宋紹興二十七年建。
百獅子橋 在府城內望信橋北。
黃賣子橋 在府城內百獅子橋西北側。「壽星橋 」 在府城內百獅子橋北。
佐家橋 在府城內壽星橋東側。
仙鏡橋 在府城內壽星橋北。
胭脂橋 在府城內仙鏡橋西側。
吳王橋 在府城內仙鏡橋東側。
湯家橋 在府城內吳王橋東。
張公橋 在府城內湯家橋東。
官太尉橋 在府城內仙境橋北。
吳承議橋 在府城內官太尉橋東側。
泰明橋 在府城內東禪寺西。
顧亭橋 在府城內東營門口,宋端平二年建。興隆橋 在府城內新學東南側。
白蜆橋 在府城內盡巿橋西。
甫橋 在府城內濂溪坊西。
洞橋 在府城內甫橋西側。
馬津橋 在府城內甫橋西。
篠橋 在府城內,俗名「竹篠橋。」 馬津橋。西。草橋 在府城內篠橋西。
尤橋 在府城內草橋邊。
閻橋 在府城西官巷口東,宋延祐乙卯年建。蔣家橋 在府城內竹堂寺西。
香花橋 在府城內竹堂寺前,明萬曆八年建。《胡書記》:「橋 在府城內竹堂寺東。」
賢至橋 在府城內濠股上。宋熙寧四年建。多貴橋 在府城內十郎巷東口。
程橋 在府城內,近葑門。
顧家橋 在府城內。漢顧悌仕吳,為虎頭將軍,父亡,以孝聞,故名。明嘉靖間,張沖重建。
大郎橋 在府城內顧家橋北。宋慶曆二年建。青龍橋 在府城內大郎橋北。明嘉靖間推官張旁建。
錢都衙橋 在府城內青龍橋北側。吳赤烏年建。明隆慶四年,里人張瀚修。
兵馬使橋 在府城內錢都衙橋北。
醋坊橋 在府城內青龍橋北。
平化橋 在府城內醋坊橋北。
顧周橋 在府城內醋坊橋北。
徐貴子橋 在府城內醋坊橋北。
縣橋 在府城內舊縣治東,徐貴子橋北。「曹胡」 徐橋 ,在府城內縣橋北。
花橋 在府城內曹胡徐橋西。白居易詩:「揚州驛裏夢蘇州,夢裏花橋水閣頭。」
白塔子橋 在府城內花橋北,舊名「東章家橋。」 善耕橋 在府城內白塔子橋北。
任蔣橋 在府城內善耕橋北,宋嘉定四年建。臨頓橋 在府城內任蔣橋北。
仁壽橋 在府城內碎金巷東。
定跨橋 在府城內。《吳地記》云:「吳王闔閭造宮橋 ,在府城元妙觀前。舊為紫極宮,故名。」 永福橋 ,在府城內官橋南。
紅爐子橋 在府城內富仁坊巷內。
天心橋 在府城內,舊織染局前。「旱橋」 ,宋鄭起潛所居。
北倉橋 在府城內北察院東。
可過橋 在府城內舊縣治前,今文文山祠前。初時橋低,難過舟楫。諺云:「長洲縣前難過。」 故改此名。取昌黎詩語。
廣化寺橋 在府城內舊縣治西。
四通橋 在府城內廣化寺橋西。
金獅子橋 在府城內皮市西。
鶴舞橋 在府城內金獅子橋北。
靈鷲寺橋 在府城內鶴舞橋北。
中路橋 在府城內天妃宮前,元大德元年建。北仙橋 ,在府城齊門內。
跨塘橋 在府城內臨頓橋西側。
天宮寺橋 在府城內。一在寺南,一在寺西。報恩橋 在府城內大儒坊巷。
百石橋 在府城內石皮衖內。
苑橋 在府城內新學西。相傳吳王有苑囿於此,故名。
師婆橋 在府城內苑橋北。
資福橋 在府城內師婆橋北。
廟堂橋 在府城內資福橋東側。
雪糕橋 在府城內資福橋北。
張家橋 在府城內「雪糕橋」 東側。
積慶橋 在府城內雪糕橋北。
熙寧橋 在府城內積慶橋東側。
眾善橋 在府城內,俗名「青石橋」 ,積慶橋北。蘇軍橋 在府城內,眾善橋東側。
羅家橋 在府城內蘇軍橋北。
壽安橋 在府城內眾善橋北。
新橋 在府城內壽安橋東側。
通利橋 在府城內壽安橋北。
朱馬交橋 在府城內通利橋東側。
胡廂使橋 在府城內通利橋北。
唐家橋 在府城內胡廂使橋東側。
打急路橋 在府城內胡廂使橋北。
魏家橋 在府城內打急橋東南側。
慶曆橋 在府城內打急橋北。
富孫橋 在府城內慶曆橋東側。
奚家橋 在府城內慶曆橋東北側。
通濟橋 在府城內,俗名「新造橋」 ,奚家橋北。明萬曆年建。
華陽橋 在府城內通濟橋北。
迎春橋 在府城內華陽橋西。
百口橋 在府城內跨塘橋東。東漢顧訓五世同居,聚族百口,故因其所居名橋。按《吳郡志》:訓歲朝,聚子孫悉坐,依次行酒。三歲以下,並自知位次,故又名「試飲橋。」
做傘橋 在府城內迎春坊東。
張香橋 在府城內,《做傘橋》東南。
徐鯉魚橋 在府城內,張香橋西南。
北倉橋 在府城內徐鯉魚橋南。
東周太保橋 在府城內蘇巷西。
北開明橋 在府城內,席、荻二倉西。
南開明橋 在府城內預備倉南。萬曆十六年,里人龔重建通濟橋 在府城內青丘倉西。
東道橋 在府城內通濟橋南。
東虹橋 在府城內東道橋南。
玉帶橋 在府城內。俗名「水門橋。」 新學東程橋 二在府城內,一近婁門,一近齊門。探橋 在府城外北洞子門。明洪武間築月城建。
渡僧橋 在府城外閶門西。孫吳時建,宋咸淳間再建。明崇禎九年重募建。其先以舟渡,有僧呼渡,舟子弗納,僧折楊枝浮水而渡,眾驚異羅拜,遂募建,不日而成。
通津橋 在府城外上津橋西,明成化十八年建。
楓橋 在府城閶門外七里。按《豹隱記》談,舊作「封橋」 ,因張繼詩相承作「楓。」 今天平寺藏經多唐人書,背有「封橋常住」 字。
西津橋 在府城外,一名「國安橋。」 二並南堍吳,北堍長。
上龍塘橋 在府城外通橋西。
下龍塘橋 在府城外貢湖口。《二》並西堍吳,東堍長。
虹橋 在府城外,即閶門弔橋。初架木為之。元泰定二年,郡人鄧文貴捐貲易石。明洪武初,改石《堍木》梁。成化十年,知府丘霽葺,更名「永濟。」 正德七年圮,知縣胡文靜重建。萬曆十八年又圮,知府石崑玉重建。崇禎十一年圯,巡撫都御史張國維建。
洞涇橋 在府城外聞德橋西。
白蓮橋 在府城外洞涇橋西。
會通橋 在府城外。明正統參政陸友諒建,今名「陸公橋。」
西虹橋 在府城外。明王鏊詩:「破楚城邊步欲停,夜船燈火散如星。館娃歌舞今何處?留得吳歌與客聽。」
奚涇橋 在府城外西虹橋東。
普安橋 在府城外虹橋西。
草庵橋 在府城外鴈蕩村,有中峰草菴,故名。「安人橋 」 ,在府城外草巷橋東。
康履橋 在府城外,俗名新開河橋。在南濠新河,舊名「普濟。」 明弘治間,知縣鄺璠修,易今名。永寧橋 ,在府城外,普安橋內。
永祿橋 在府城外永寧橋內。
永福橋 在府城外永祿橋南三並。明成化十年建。
豐利橋 在府城外。明弘治十四年,巡按御史袁經、知府曹鳳、知縣鄺璠建。
夏駕橋 在府城外南濠湖口,俗名「小石灰橋。」 明成化十年,知府丘霽建。
日暉橋 在府城胥門外,俗名「大石灰橋」 ,即舊懷胥橋。
居涇橋 在府城外日暉橋內。
雙橋 在府城外。南北二橋相去僅數丈。舊「官墳橋。」
三遷橋 在府城外天平山前。
普福橋 在府城外,俗名橫塘橋。橋上有亭,顏曰「橫塘渡。」 明萬曆年間,里人徐鳴時倡助修。唐孟郊詩:「未隨洞庭酌,且醉橫塘酒。」
綵雲橋 在府城外普福橋東。
五福橋 在府城外普福橋西。其南堍係范丹基。
永壽橋 在府城外五塢山前。舊名「感福橋」 ,俗名「東跨塘橋。」
永安橋 :在府城外,跨興福橋。
跨塘橋 在府城外,俗名西跨塘橋。明嘉靖乙丑年重修。周天球《頌略》云:「橋跨橫塘,山水斯會。鼎而新之,永茲百世。」
興福橋 在府城外木瀆東。宋淳祐六年建,明嘉靖初圮。崇禎三年,郡士吳鑒等倡助建,更名「崇禎橋」 ,俗名「新橋。」
嘉泰橋 在府城外,俗名「徐馬黃橋。」 宋嘉泰中,重易今名。
斜橋 在府城外,宋皇祐四年建。
西新橋 在府城外。明萬曆間,里人茅郊建。
皇清康熙二十年,洞庭東山吳序商捐貲重建,改名。
永年
慶曆橋 在府城外。宋慶曆年建,嘉泰三年修。吳灣橋 在府城外。以上並在木瀆鎮。
靈巖寺橋 在府城外山麓。
長興橋 在府城外。明崇禎十三年,里人沈弘圻倡助修。
戴家橋 在府城外,富春道院南。
延福橋 在府城外,宋乾道四年修。
塘灣橋 在府城外,元至正年間建。
福隆橋 在府城外,明永樂間建。
安福橋 在府城外。明成化初,里人徐衢重建。福溪橋 在府城外。徐衢重建。
虎山橋 在府城外光福西,接太湖。宋嘉泰中重建。元泰定中改為三洞,名「泰定橋。」 明成化十一年重修。
飛仙橋 在府城外,飛仙王廟東。
同善橋 在府城外陽抱山趾。
呂浦橋 在府城外呂山湖口。
周山橋 在府城外周山街上。
西塘橋 在府城外西華東。
香逕橋 在府城外,近香山。
香山橋 在府城外香山街上。
道人橋 在府城外香山街東北。
胥塘橋 在府城外胥口。
李橋 在府城外胥口
齊興橋 在府城外。已上並在橫涇。
錢莊橋 在府城外
如京橋 在府城外,即盤門外虹橋。宋開禧二年重建,周虎臣書三大字刻其下。明天啟六年,圮郡紳凌漢。重建。崇禎十四年又圯,知縣牛若麟重修。
吳門橋 在府城外如京橋東,舊名「新橋。」 宋元豐七年,郡守章岵建。明正統間,知府況鍾重建。後圯未建,架木以濟。
雲津橋 在府城外如京橋南。俗名「汲水橋。」 明洪武間建,後圮,未建。以上三橋,俗名「三條橋。」 五龍橋 在府城盤門外七里。宋淳熙間提舉薛元鼎建,後圯。明弘治十一年水利郎傅潮重建。崇禎六年復圮。知縣牛若麟重建。
越城橋 在府城外,舊名「越來溪橋。」 元至正間重建,後圮。明成化間,知縣文貴重建。
行春橋 在府城外橫山東茶磨嶼下,跨石湖,通越城,有石洞一十八。宋淳熙十四年,知縣趙彥貞重修。明崇禎年間,郡紳申用懋重修。吞越橋 在府城外石湖北。
殳涇橋 在府城外石湖東北。
南涇橋 在府城外金墓涇上。
懷范橋 在府城外邵巷港。
潘家橋 在府城外陳灣。
楞伽橋 在府城外治平寺前。
顏橋 在府城外獅山西。明沈周詩:「村村籬落總新收,處處田疇盡有秋。一段農家好風景,稻堆高出屋山頭。」
饒稼橋 在府城外南周村。明弘治十三年,里人盧綱等倡助建。
聯璧橋 在府城外武峰前。
渡水橋 在府城外。一名「具區風月橋。」 元周富七郎始易以石。明成化九年,吳天繪重建。永寧橋 在府城外施家涇。明崇禎初里人席本貞建。以上在東洞庭。
胥關橋 在府城胥門外。
九里河渡 在府城外胥口東南九里河南抵東洞庭武山趾。
聞德橋 在府城外石牌巷西。
鳳凰橋 在府城外馬鋪橋西。
來鳳橋 在府城外,跨運河,在通津橋西。明萬曆三十六年,刱基未就。
皇清康熙二年,僧越凡、慧光同募建。射瀆橋 在府城外,明萬曆九年重建。
錦帆涇橋 在府城外。明萬曆丁巳,陸僉助建。興賢橋 在府城外關南,跨運河。明萬曆三十六年建。
崇福橋 在府城關右
南新橋 在府城外關北,跨運河。
普思橋 在府城外南新橋西跨運河,俗名「北新橋。」 明弘治年建。
竹青堂橋 在府城外關左。
北新橋 在外城外。二並在望亭,跨運河。楊家橋 ,在府城外北堍,屬無錫縣,閶門外官塘至無錫縣交界。
通貴橋 在府城外山塘橋西。明弘治初年建。隆慶二年,五色雲見橋上。崇禎十三年重修。新橋 在府城外通貴橋西。
泰定橋 在府城外新橋西側,俗名「白馬橋。」 毛家橋 在府城外泰定橋西。
洞橋 在府城外白公塘,宋咸淳四年建,明崇禎十一年修。
彩雲橋 在府城外,俗名「半塘橋。」 宋政和元年重建。
白公橋 在府城外,明萬曆甲辰年建。
白雲橋 在府城外白公橋西。
綠水橋 在府城外,一名「普福」 ,明萬曆二年建。《斟酌》橋 在府城外。明萬曆乙酉,里人張相秦重建。
望山橋 在府城外,舊名「便山橋。」
萬點橋 在府城外,俗名「范店橋。」 明弘治十三年重建。
元慶橋 在府城外望山橋西,舊名「西山廟橋。」 康熙九年,進士王廷召等助建,改今名。
躲賽橋 在府城外,俗名「躲債橋」 ,在萬點橋西。虎西橋 在府城外,一名「西郭橋」 ,俗訛「西瓜橋。」 明萬曆壬子,徐沖伯重建,後圮。
皇清康熙十五年重建,分司主事劉廷獻有《記》。以上
閶門外山塘至射瀆界
大寧橋 在府城齊門外弔橋。
齊福橋 在府城外,俗名「南馬路橋。」 明正統八年,知府況鍾建。
義成橋 在府城外北馬路橋。
無量橋 在府城外無量寺前。
西蠡塘橋 在府城外蠡口,其東為東蠡塘橋。出水漊橋 ,在府城外北堍,屬常熟縣。官塘至常熟縣交界。
虹橋 在府城婁門外,宋慶元間建。
永安橋 在府城外,俗名「裏跨塘橋。」 明萬曆九年,里士蔣二南重建。
皇清康熙十一年,圮曾孫進士蔣德峻「倡助僧惟悅」
重募建
官瀆橋 在府城外,跨至和塘,元至正二年建。普利橋 在府城外。宋寶祐三年建。
永慶橋 在府城外,俗名「跨塘橋。」 康熙元年圮,十一年重建。石堍木面。
護門涇橋 在府城外唯亭西。
季涇橋 在府城外唯亭中市。
司馬涇橋 在府城外唯亭東。
界浦橋 在府城外東堍,屬崑山縣。以上婁門外官塘,至崑山縣交界。
安里橋 在府城葑門外。明太常寺丞姜漸撰記。
徐公橋 在府城外。宋徐雅建,慶元四年重建。接渡橋 在府城外,俗名「滅渡橋。」 在赤灣門。舊以舟渡,行旅患之。元大德間,有僧自崑山縣來,為渡所阻,發願重建,因名。
仙涇橋 在府城外袁家浜。金兵入吳,袁氏僕藏幼主不死,故名。
寶帶橋 在府城外,去郡東南十五里。唐王仲舒捐帶助費,故名。宋紹定四年,郡守鄒應博重建。明正統間,巡撫侍郎周忱修治。
尹山橋 在府城外,跨運河。明天順六年,知府林一鄂重建。
夾浦橋 「在府城外東堍,屬吳江縣。宋紹興初,建石橋,水勢迅疾。明宣德間,風雨傾圮,遂不能復建。」 巡撫侍郎周忱創造船十六艘,以鐵繩駕為浮橋。弘治間,都水郎中傅潮又為增置。嘉靖間重建石橋,尋圯。萬曆三十一年重建。以上葑門外官塘至吳江縣交界。
蔣家橋 在府城外徐公橋東北側。
馬路橋 在府城外徐公橋東。
朝天橋 在府城外,俗名「浮橋」 ,在馬路橋。
華家橋 在府城外蔣家橋東。
金家橋 在府城外華家橋東。
普福橋 在府城外,俗名「小黃石橋。」
葑溪二堰橋 在府城外,俗名「黃石橋。」 明成化年間,張昶建。
皇清順治初年,圯。康熙八年,僧惟初募建,十八年復。
圮以上葑門外東塘至金涇堰界。
江村橋 在府城外楓橋西南。
通吳橋 在府城外。舊名「通波」 ,跨烏角溪。本木橋。宋至和二年,始易以石。嘉泰二年,里人陶光大重建。
黃路橋 在府城外,慈聖寺西南。
周莊橋 在府城外北長蕩口。
錢萬二橋 在府城外李王廟橋東,俗名「錢賣女橋。」 宋末建。明正統間,知府況鍾再建。嘉靖十一年重建。
管家浜渡 在府城外楓門西。北。陸市鋪渡 在府城外唯亭東。。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