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六百七十九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六百七十九卷目錄
蘇州府部彙考十一
蘇州府祠廟考三
職方典第六百七十九卷
蘇州府部彙考十一
編輯蘇州府祠廟考三〈寺觀附〉 府志
編輯崑山縣
景德教寺 ,在縣城內西南隅通德坊,俗稱「西寺。」 晉咸和二年,黃門侍郎兼中書令王珉捨宅建。
薦嚴資福禪寺 ,在縣城內東南隅。俗稱「東寺。」 唐天祐三年吳越鎮遏使劉璠捨宅建。匡禪師開山,五代梁開平三年改崑福院,貞明五年重修。宋大中祥符元年敕改慧嚴禪院,尋賜今額。華藏講寺 ,在縣城內馬鞍山頂。後有凌霄塔,舊稱教院,又名「般若。」 宋宣和間信法師創建。本在山之北麓慧聚寺子院,歲久傾圮。明洪武十三年,僧大雅移建於此,改今名。
「慧聚教寺 在縣城內馬鞍山下。梁天監十年,沙門慧嚮建。相傳嚮從吳興來,寓山之石室,二虎侍側,欲建寺未能,忽有神現,請助千工。是夜風雨暴作,喑嗚之聲,聞數里外。遲明,殿基成,延袤一十七丈,高丈有二尺,巨石矗然,其直如矢。」 事聞,武帝因命建寺,賜今額,敕張僧繇繪龍於四柱。唐會昌中寺廢,以柱藏郡中。大中五年,太守常曙奏復建,復以柱還寺,建「天王堂。」
報國講寺 在縣城內景德寺西。舊在縣治西,名九品觀堂。相傳其地本屠沽所聚寺僧師諒一夕夢神人告曰:「此地當作道場,鑿地為沼,當有石塔現。」 寤而言之,建造果得石塔,上刻「元幹僧師諒九品觀堂。」 元泰定甲子,僧判本荃改建於此,敕賜今額。明洪武二十三年,僧九齡重建。正統中僧宗紀重修。嘉靖中,改為祠。
永懷報德禪寺 舊在縣城內西南隅。宋建炎三年,翟道川出家為僧建,此名「普賢教院。」 內有諸天閣,後敕賜今額。時高麗國進陰陽柏兩株,高宗以賜王綯,綯種殿前。
新安尼寺 在縣城內東隅。梁天監二年建,唐會昌五年廢,大中七年重建。宋紹定中寺燬,惟觀音像存。淳祐中復建,內有薝蔔堂。
寶慶院 在縣城內西南隅。本「逸野堂」 故址,後歸邑人郁允恭與其弟允文,乃捨建。
擁翠庵 在縣城內馬鞍山之陽。明洪武四年,僧本覺建。
妙峰庵 在縣城內馬鞍山凌虛亭下。
延福庵 在縣城內西南隅。元至正四年,僧淳厚建。
清涼庵 在縣城內馬鞍山後,本玉山庵故址。明天啟初,已為酒肆。丁卯年,邑紳張魯唯改建,延僧德休主席,改今額。
妙喜庵 在縣城內馬鞍山西南麓。明萬曆三十五年,邑人葛應元建。
能仁教寺 在縣城外東南二十五里車塘。唐天祐二年,魏長者捨宅建,用法師開山,名「羅漢禪院。」 後唐長興二年,改德義院。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明洪武二十年燬。二十三年僧永年重建。景泰三年,靈芝生。
聖像教寺 在縣城外東南三十里滬瀆。晉建興二年,有迦葉、《維衛》二石佛泛海逆水而來,止此數百人不能舉眾。迎像置郡城開元寺。里人趙罕捨所居,建寺於此,因迎像奉之。事聞,敕賜今額。五代梁貞明四年重修。宋寶慶中寺焚,石佛仍徙開元寺。明洪武十七年,僧法詢重建。延福教寺 在縣城外千墩浦秦柱山之陽。梁天監二年裡人王束捨宅建,僧從義開山,名「般若寺。」 五代梁開平二年重修,宋大中祥符元年敕改今額。有浮圖七級。
無相禪寺 在縣城外石浦鎮。梁天監十年建,後燬。晉天福二年重建,名「寶乘寺。」 宋大中祥符元年改賜今額。元至正中又燬,明洪武中重修。延祥教寺 在縣城外東南四十里雞鳴塘北。梁天監中里人辛氏捨宅建,名「紹法寺」 ,後廢。五代錢氏寶正中重建。宋大中祥符元年改賜今額。元末廢。明洪武十一年僧德潤重建。
福嚴禪寺 ,在縣城外東南七十里磧。《村元
至元元年僧友山建
趙靈興福教寺 在縣城外西南四十里趙靈山。唐大中十年僧重德建。
蓮池院 在縣城外西南五十里陳墓村。宋嘉泰中孝宗妃陳氏葬此,因建,有《蓮池八景》。超化庵 在縣城外東南二里。宋淳熙中僧善果建。明正統五年僧慧鏡重修。後改名「和豐庵。」 每歲迎春於此。
草堂庵 在縣城外東南一里。宋寶慶五年,僧演義建。明宣德中,僧淨所增建。
紹隆庵 在縣城外南三十五裏白蓮浦。元至正間,普明禪師建。明永樂中,僧文琇移永懷寺額於此,改稱「永懷寺。」 正統中,住持僧南宗重修。積慶庵 在縣城外西十里平樂村。宋淳熙二年僧志欽建。
集慶庵 在縣城外西南十五里新瀆村。宋淳祐二年,僧德韶建。
崇寧庵 在縣城外西北,巴城湖之左。宋崇寧中建。土人於正月十五日占歲豐凶,必驗。海潮庵 在縣城外惠安鄉何村,初名「潮音庵。」 明萬曆十五年,邑人顧紹芾奉母孫氏捨地,道人玉林建。
三宿庵 在縣賓曦門外。明萬曆四十二年,里人曹大鋪等買地建。取浮屠「不三宿桑下」 ,示無住之義。
《钁隱庵 》在縣賓曦門外,玉柱塔北,二勝修禪師棲隱處。師係本邑李氏子,棄儒冠為僧,得法於牧雲門禪師,後入閩化去。
選佛場 在縣賓曦門外玉虹橋南,本陳氏園。
皇清順治中,性空臻禪師駐錫,命名「松江紳王廣心。」
施佛像。自是次第興建。邑人張立廉更募置田五十畝,為接眾之資。
望江庵 在縣賓曦門外。明萬曆十一年,僧本源募建,後漸圮。萬曆四十七年正月上澣,雷電旋繞,火照灼不絕者三晝夜。僧無聞、寂默先後募修。內有玉柱塔。
安禪庵 在縣麗澤門外駟馬橋北。崇禎十年,僧安禪建。
《法雨庵 》在縣麗澤門外水次倉北,邑人徐氏捨園建。
清真觀 在縣城內西北隅會仙橋東,即宋放生池也。乾道七年,道士翟守真自天台來止此,遂募緣鳩工,刱立真武殿。又適得民家樟木一段,鋸出儼具聖像,披髮握劍,遂裝繪供奉。淳熙元年,敕賜「觀清真觀」 扁額。
西乾道院 在縣城內馬鞍山陰。順治中邑人為道人呂毖建,十八年嗣天師張洪任題額。真如觀 在縣城外南四十里石浦鎮。宋慶元間宋穎建。明永樂十四年裡人唐道勝重建。鹿城道院 在縣城外社稷壇東。明成化中道士陳永中建。知縣楊子器扁其堂曰「城市山林洞。」 明道院 在縣城外東南六十里㳌川鄉。宋景定四年建。元至元元年裡人金士瞻修。「元白堂 」 在縣城外陽區甪直鎮。順治初里人湯孟雋為煉師李樸建。
元元道院 在縣城外十三保。元至正辛卯,道士周道甫建。
明真道院 在縣城外三十保兵墟村。
迎真道院 在縣城外吳淞江南唐村,明成化二年,道士劉應元建。
常熟縣
聖壽東靈寺 在縣城內西北隅。梁大同間建。唐嗣聖二年改為中興寺。本在吳縣界,神龍元年移置於此,賜今額。熙寧六年重修。有子院曰「延福教院」 ,即今城隍廟也。
慧日禪寺 ,在縣城內西北隅。梁天監間,吳興僧慧嚮開山。舊名「壽聖」 ,又名「晏安。」
東塔崇教興福教寺 在縣城內東北隅。宋建炎四年,僧文用謂「此邑客山高,主位低」 ,請於邑令李闓之,建塔鎮之。咸淳間,僧法淵別建塔九層。明洪武中,僧淨慧重修。
尊聖庵 在縣城內西北隅。宋開慶間,僧恩律建。
南市崇福院 在縣城內西南隅。宋建炎二年,僧安嶽建。
福順庵 在縣城內西南隅。宋紹興間,僧萬山建。
破山興福寺 在縣城外虞山北嶺下。齊始興五年,邑人彬、州牧倪德光捨宅建,名「大慈。」 梁大同三年改「興福。」 唐咸通九年賜額「破山興福。」 寺舊有高僧文舉塔,體如塔。有《破山八景》。
維摩禪寺 在縣城外虞山上。宋隆興元年,僧法運建,名「石室維摩庵。」 有石井,名「湧泉。」 淳熙三年,改「資福禪院。」 明洪武中,僧壽松重建,改今額。宣德中,僧曇敷重修。
寶嚴禪寺 在縣城外虞山西麓。梁天監間建,名「延福禪院。」 宋天禧間改今額。
頂山廣福院 在縣城外虞山北嶺下。梁大同十二年,石使君捨宅建,名「頂山院。」 宋治平間,改頂山聖壽院,續改今額。僧梵行「重修。」 寺有十景。上方院 在縣城外頂山小嶺之外,夾兩山之間,白龍泉在焉。
瑞石庵 在縣城外上方院之右。宋明道元年,邑民陳氏建,僧守常開山。
白龍庵 在縣城外頂山。梁天監元年,僧堅鎬建。
拂水庵 在縣城外虞山西嶺,明洪武三年,僧道源建。
晏林庵 在縣城外虞山西,宋紹興六年,僧傑文建。
大慈塔院 ,在縣城外虞山拂水巖東。報恩寺。新塔福城禪院 ,在縣小東門外。
資福禪院 在縣南門外四十四都。明崇禎十五年,邑諸生王憲曾捨地僧賓化,結庵施茶。三峰清涼禪院 ,在縣北門外數里,前臨烏目澗。萬曆四十一年,漢月藏禪師大興法席,邑紳施募飯僧田六頃有奇。
永慶教寺 在縣城外河陽山。梁大同二年,侍御史陸孝本捨宅建。宋賜名「大福寺」 ,尋改今額。相傳有僧肉身泛海而來,狀貌奇古。僧徒迎置於寺,固以膠漆,靈應多驗。
妙清教寺 在縣城外莫城。陳禎明二年,僧宗梵開山,名「妙清院。」 相傳有鐘泛海而來,緇流迎置寺中。寺東有迎鐘塘,明洪武中,僧道弘重建,改為寺。
大慈教寺 在縣城外福山鎮。按《舊志》,梁太清元年,僧普明大師建,名法水禪院。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
勝法寺 在縣城外梅李鎮。唐元和中,閻將軍捨宅建。乾元間置為離火宅寺。晉開運中改為「境寧」 ,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
智林教寺 在縣城外李墓村。唐乾元元年建,名永安寺。宋大觀四年避宣祖陵名,改賜今額。練塘寺 在縣城外練塘市,初名仁王院。宋開寶中鄒知邈施地建。大中祥符元年賜額「淨慧禪院。」 明洪武初重建,改今額,內有看經寮。明因禪寺 在縣城外支塘市北。舊名永昌,唐乾元中廢,咸通中復建,改名「再昌。」 祥符中改「明因禪院。」 明永樂元年僧慧觀重建,改為寺。羅墩庵 在縣城外羅墩。宋元祐二年僧妙澤建。
平墅侍親庵 在縣城外平墅。元至正二年,僧心鑑建。
梅林永塔院 在縣城外梅李鎮。宋紹興間,邑人錢道者建。塔七層。
常慶庵 在縣城外蘆瀝村,宋咸淳三年,僧永祥建。
崇福庵 在縣城外東九里。元至正間,僧真福建。
金李庵 在縣城外南一里。元至元十三年建。資福庵 在縣城外顧墩。宋嘉泰三年僧雲祥建。
「四道明王庵 」 在縣城外塘頭墅,宋乾道二年,僧中玉林建。
圓覺庵 在縣城外西北區河陽山東。順治間,僧觀成建。
致道觀 在縣西門內虞山南嶺下。梁天監二年,張道裕居此,感異夢建,並建寥陽殿、虛皇臺,手植七星檜。後道裕仙去,瘞劍於山之西麓。簡文時,改乾元宮。相傳昭明太子讀書於此,有讀書臺。宋治平中,道士李則正浚井得藏丹,化雙鴿飛入尚湖,有丹井存焉。政和七年,改致道觀。至和觀 在縣城內西隅,舊稱道院。宋咸淳中,天台道士應錫智建。後其徒王大成拓址重建,改為觀。
乾元宮 在縣城內虞山北。宋元祐中,海陵道人申元道建。元道將南遊,請於其師徐神翁。翁曰:「逢虞則止,遇雪則開。」 申始未悟。及至是山,遂插竹為庵,名竹林山。舊無井,一日大雪,惟山坳不積,因浚井,得美泉,名雪井。紹興丁卯,道士喻抱元改築招真庵,取致道舊額,名乾元宮。靈霄經堂 在縣城內西南隅。元至正中董參。
議捨宅建
佑聖道院 在縣城外東南五十里周涇。舊在許浦鎮,宋乾道間,都統馮湛建。後道士席應真遷於此,林復真重修。
崇真道院 在縣城外許浦鎮。
吳江縣
無礙講寺 。在縣城內常樂坊西。故稱西寺。梁開平三年僧本遂建。晉天福七年賜額「華嚴賢者教寺。」 《吳越忠獻王》改今名。
寧境華嚴講寺 在縣東門外江南。東。晉明帝時,衛尉卿陸僧瓚捨地建。嚴法師開山,名「華嚴院。」 東魏太平元年,姚氏重建。晉開運三年,僧弘佐增修。宋元祐四年,邑人姚得瑄建方塔七級。建炎三年塔燬,邑人鈕氏重修。紹興五年,鄰舊有寧境院,並為一寺,故賜今額。
接待教寺 在縣東門外南津口,俗稱南寺。宋紹興十二年建。紹熙二年重建,名「承天萬壽禪寺。」 元至元二十年再建,改今名。
海雲禪寺 向在縣城外簡村,至元年僧明本中峰開山。天曆中,賜額,明宣德中僧慧鑑重建。崇吳教寺 在縣城外充浦村。梁開平二年僧妙義建。明正統中僧師貞重建。
永定教寺 在縣城外荒浦村,宋時建。
雙林寺 在縣城外倪林里,宋咸淳中建。妙智教寺 在縣城外半浲村,唐時建。寶覺講寺 在縣城外曹村,宋紹興中建。普濟禪寺 在縣城外震澤鎮,宋時建。
奉先教寺 在縣城外雙楊涇,唐時建。
應天教寺 在縣城外蠡澤村,唐時建。
清隱禪寺 在縣城外十四都,宋時建。
永樂禪寺 在縣城外雙楊東,宋時建。
長慶禪寺 :在縣城外,舊名「明慶教寺。」
慈雲禪寺 在縣城外震澤鎮。宋咸淳中建。殊勝教寺 ,在縣城外鶯脰湖濱,宋治平四年僧如信建。時蔡京趨朝過寺,適信徒法昇書《華嚴經》,以寺額為請。京問:書經至何品,云:「至殊勝功德品。」 京笑曰:「當以殊勝為額。」 遂奏賜焉。法喜教寺 ,在縣城外九里村,唐武德中僧西遇建,初名崇福院,宋大中祥符元年賜今額。報恩禪寺 在縣城外庉村。唐大中二年,顧文通捨宅建。宋慶曆中,僧元寶重建。
泗州教寺 在縣城外蘆墟,唐景龍二年建。集善庵 在縣城北仙桂坊,元至元中僧普照建。明景泰三年僧宗敏修。
萬蓮庵 在縣城內西南隅。元大德間,僧志懃建。萬井皆蓮,故名。
真武閣 今稱「三天門」 ,在縣南門外,明嘉靖中,邑人周淓建。
真武庵 在縣城外三里橋北,俗稱「北天門。」 法明庵 在縣城外湖浦村。明崇禎十七年,無礙寺僧一乘建。
圓通庵 在縣城外湖浦村。舊名寧教寺。聖壽禪院 在縣城內西北隅延壽坊內,故名北寺。吳赤烏中建,梁開平改稱興寶院。晉天福七年僧志昇再建。宋天聖二年賜今額。
奇雲庵 在縣城外爛溪南,宋咸淳二年建。慶壽庵 在縣城外二十都。元至正中,僧本原建。
永明期堂 在縣城外二十都西。元泰定中,僧法圭建。
乾元庵 在縣城外姚田村。元至正中,僧祖善刱建。
大士禪院 在縣城外姚田村,宋淳祐中建。百婆庵 在縣城外二十五都,元大德中僧普寧建。有老媼百人,績麻助役,因名。
衍慶昭靈觀 在縣城內東北隅。唐先天二年敕建,名「曹王廟。」 王名明,即昭靈侯。梁時淮寇圍蘇州,吳越王錢鏐自以兵弱不能支,禱於侯以求默佑,後果蒙庥奏請得封。宋元符三年,石處道重修。元大德三年,嗣天師奏改今額。明洪武三年,詔正城隍稱號,於是移去神像,更建城隍廟,觀額仍舊。今之城隍廟,實始於此。
樂真觀 在縣城內東北隅。原名「崇真道院。」 元至大三年,邑民沈守中捨宅,道士沈真靜建。靈真道院 在縣城內仙里橋之南。元至正十三年,里人張元通捨宅建。
玉清洞真觀 在縣城外同里鎮。宋嘉定十三年,里人葉宣贊捨地建。淳祐十二年,賜額「希夷。」 元至正七年,改賜今額。
瑞雲觀 在縣城外韓墅村,元泰定中,里人陸志寧建。
清溪觀 在縣城外章塔村。明正德元年,道士蘇以清建。
明真道院 在縣城外盛澤鎮。元至正初年建。佑聖道院 在縣城外桃墩村。宋建炎元年裡人吳思賢建,明洪武間題今額。
衍慶道院 在縣城外檀丘。元至正中建。清真道院 在縣城外平望鎮鶯脰湖北,一名「元天宮。」 宋建炎中里人陳省元建。
梓潼觀 在縣西門外
嘉定縣
圓通講寺 在縣城內洪星坊內。元至元間,里人高氏子為僧,名明了,捨宅為寺。大德己亥,賜額「圓通。」 武宗加賜「大報國圓通寺」 額。延祐間重修。明洪武十一年,僧大佑改建。
資善寺 在縣城內東隅。元至大四年建,名「資福。」 明萬曆中,僧道林重建,更名「資善。」
西隱教寺 在縣城內西北隅清境塘。元泰定元年,僧悅可建。
積善禪寺 在縣城晏海門內,舊在觀潮門外,明洪武十一年,邑人林仲實捨舍建。萬壽僧曇相開山,永樂十二年,僧善祥改建於此。
昭慶寺 在縣城觀潮門內。宋昭慶間建,故名。初稱「院」 ,後改為寺。明崇禎九年重建。
法華塔院 在縣城內登龍橋南,宋開禧中建,元至大元年重修。形家以此塔為縣之文筆,學之元武,俗名「金沙塔。」
真際庵 在縣城內西南隅。元泰定三年,僧良玉建。明萬曆三十九年,蜀僧三際欲圖興復,知縣謝三賓倡始重建。
護國教寺 在縣合浦門外。梁天監間建,宋天禧中賜額。元泰定二年,僧希最重修。
東林圓照寺 在縣城外東十八里楊涇東六都。舊在晏海門外。宋紹定三年僧有謙建。明洪武中僧時習改建於此,永樂七年僧思修重建。興聖教寺 在縣城外三十六里七都月浦。宋紹興元年建,十八年賜額,咸淳間修。
保安教寺 在縣城外東四十五里七都沙浦。「梁天監中,恆智禪師聞蘆葦中有猛獸,因趺坐。經旬,有老叟饋食,見二虎馴狎左右,里人龔延鍔建庵居之。宋嘉定中,改為寺。明永樂間,僧洪沇重修。萬曆四十七年,淮安僧廣潮重建。」 留光禪寺 在縣澄江門外一里。舊在澄江門內。宋天聖中,里人吳珍捨地刱庵,會稽能禪師卓錫,墾地得異木,奉塑大士像。乾道初,始建寺。淳熙十年,移杭州仁和縣,留光「顯慶寺」 額名之。集慶講寺 ,在縣城外南三里一都。元至正四年,僧妙智夢此地有佛光,因建。明洪武三年,僧覺斯重建。
南翔教寺 在縣城外南二十四里十二都。梁天監中,里人掘地得石,常有二鶴飛集其上。僧德齊即其地建庵。宋紹聖中,賜額「白鶴。」 南翔寺淨信講寺 ,在縣城外東南三十六里七都月浦。舊志:淨心,宋寶慶間里人譚思建,僧道嵩開山鑿井,得木佛耳,號佛耳泉。移錢塘敕額為名。保清講寺 ,在縣城外東四十五里十都大場北。宋淳祐三年建。明永樂三年僧法顒重修。永壽講寺 ,在縣城外東三十六里十一都葑村塘。舊在錢溪東北。宋淳祐中里人徐耆捨宅建。咸淳中賜額。延祐二年僧珦石田移置於此。頓悟教寺 ,在縣城外東南四十五里十一都。在瀘涇。元元貞元年僧師範建,初稱院,明洪武中改為寺。中有一檜三松,俱圍一丈五尺。法界教寺 ,在縣城外東南四十五里十一都大場北。宋嘉定中建,初稱院。元至元中改為寺。《大德萬壽》教寺 ,在縣城外南翔寺東一里十二都。元大德中僧良珦建。明嘉靖三十一年僧可具重修。萬曆乙未僧省巖再葺。
皇清順治七年,僧超界重修。
萬安教寺 ,在縣城外南二十六里十二都萬壽寺西新華浦。初,良珦既建萬壽,珦之徒義榮改建寺於此,與南翔「大德」 為三大剎,以其成於「泰定萬安寺。」
方泰教寺 在縣城外西南十八里十七都沙堽。梁天監二年建,唐大中三年賜額「後錢」 ,武肅王重建。
菩提教寺 在縣城外西南二十五里十六都安亭鎮。孫吳赤烏二年建,梁天監二年改建,後唐清泰間名唐興寺。宋開寶間改賜今額。羅漢教寺 在縣城外西南三十六里十九都。宋建炎間僧法裕建。乾道間賜額「僧定能重建。」 褒忠教寺 在縣城外東北二十四里,在羅店。
鎮。梁天監十年建,後漢乾祐二年重建。明永樂九年僧至寶重修。中有唐碑,漫滅不可讀。皇慶教寺 在縣城外北三里三都。元至大四年圓通寺僧明了建。明永樂七年僧法紀重修。永壽禪寺 在縣城外北十二里二十二都。宋時何氏建庵,俗呼「何莊庵。」 明洪武中改為寺。永安院 在縣城外東四十里二十四都黃姚港。宋咸淳九年,僧良祺建。
東林院 在縣城外南二十四里十二都。元丁丑,僧祖勝建。明萬曆中,道人性燿重建。
聞思禪院 在縣城外東北二十里二十二都。宋咸平四年僧慧能建。明萬曆間重建。
南昇禪院 在縣城外北十二里三都。元至正六年建。明正德八年重修。崇禎丁丑,僧文雅鼎新,嗣孫元應改建。
興福教寺 在縣城外北十八里二十七都。宋末徹禪師建。元至正間,里人強彥栗重修。西方庵 在縣城內西南隅。明嘉靖四十年建。萬曆十九年裡人吳海忠重建。
皇清順治二年,僧照淨重修。
掩骼庵 在縣城內東隅。明崇禎三年,知縣謝三賓捐俸建,養僧以掩枯骨。
祝聖庵 在縣城內西南隅。明崇禎二年,九華山僧大見重建。
法華講院 在縣城外西二十五里十七都,元至元二年,僧普現建。
崇福庵 在縣城外南三十六里十三都下槎浦。宋紹定二年,僧行超建。
塢城庵 在縣城外南三十六里十四都塢城浦。元泰定間,僧善性建。
智渡庵 在縣城外南一都姚浜橋。明天啟三年,僧林公建。
潮音庵 俗名「小武當」 ,在縣晏海門外。明萬曆間,僧性天重建。
永寧庵 在縣城外南五十里真如鎮。
永昌庵 :在縣城外東十二里。先年得一石碣,鑴「永昌寺」 三字,即以名庵。
長春庵 在縣東門外。明崇禎九年,僧心如建。普利庵 在縣城外東五里一都馬陸村沙涇橋。
接待庵 在縣城外東南二十五里十一都廣福市南。宋嘉禧間,僧道印建。
楊墳庵 在縣城外東南三十六里六都狄涇。集福庵 在縣城外東南四十里七都沙浦。元至順間,里人徐達卿捨宅建,僧時習開山為「興聖寺下庵。」
明聖庵 在縣城外東南四十里十一都桃樹浦。元皇慶二年,僧寶月建,為「南翔寺下庵。」 泰定庵 在縣城外東南四十二里十一都。元泰定三年建。
順濟庵 在縣城外東南七十里八都高橋鎮。「普濟庵 」 在縣城外西二里二都。僧正性超募修。
卓錫泉庵 在縣城外北六里三都。元僧明了建皇慶寺。又於濱江鑿井蓋亭,以憩行路,旋於亭後建禪堂數間。
集仙宮 在縣城內《二圖》。宋嘉定十七年道士葉子琬建,請湖州安吉縣敕額為名。紹定元年知縣陳蓮建「東嶽行祠於東廡。元祐五年道士盧真佑移建上真殿於西廡。」 元大德十年,增建三教堂 在縣城內西北隅。元至順元年僧善學建。
延祐道院 在縣城外西十七都。元延祐六年,里人趙洗建。
崇福道院 在縣城外南十都。宋淳祐元年,里人譚友諒建。元至正四年,道士陳河源重建。崇福萬壽觀 在縣城外北四里三都。元延祐間建。
太倉州
海寧禪寺 在州城內西北隅武陵橋西。梁天監中,尼妙蓮建庵。宋建炎四年,里人郝承直捨宅為寺,僧善果重建。紹興二年,改稱「廣法教院。」 元大德間,朱清奏改今額。
隆福教寺 在州城內西隅長春橋北。舊在武陵橋北,梁天監四年建,稱「報恩院。」 唐天祐間重建。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明洪武十三年改為鎮海衛。十四年衛人孫徹復捨宅建。
報本禪寺 ,在州城內東隅,海門第一北。元大德庚子,海道千戶朱祐建。
報德庵 在州城內北隅楊巷,宋咸祐間,僧師壽創建。
武寧庵 在州城內常春橋南,今廢為鎮海衛軍儲倉。
真靜庵 在州城內。元至正九年僧惠雲建。通濟庵 在州城內。元延祐元年僧嗣悅建。般若庵 在州城內。元至元三年僧明善建。普濟教寺 在州大南門外一里。元至正間左丞朱清建。請賜今額。
淮雲教寺 在州小北門外二里。元大德二年,浙江提舉顧信葬其父德,建寺墓旁。因先籍淮安,故名。明永樂初,平江伯陳瑄重修。
聖像教寺 在州城外陸河市。吳僕射徐真捨宅建。晉建興二年,得「泛海」 二石佛,因名。宋嘉祐二年,朱肱重建。明洪武初重修。
法輪教寺 在州城外北十六都雙鳳鎮。東晉咸和六年,支遁掘地得二石龜,化為鳳,因建。初賜額「雙鳳」 ,宋祥符元年改今名。
崇恩禪寺 在州城外東二十里十都。梁天監二年,僧道悟建。唐開成、宋慶元,先後修建。元末火。明洪武二十四年僧元熹復建。
廣安教寺 在州城外北鄉二十九都直塘市。唐乾元初簡大師建。相傳插竹護籬,落竹成林,名寶林寺。宋祥符元年改今額。紹興六年僧了悟建塔,鑿地得甎,有「長安三年瞿像寶塔」 字,乃知唐武后時嘗建塔於此。明永樂四年重建。廣孝講寺 在州城外茜涇鎮。唐咸通十四年建,初名懷讓。宋淳化元年僧志瓊、道清重建。南廣教寺 在州城外南十里,地名陳陸祁。興福寺 ,在州大西門外,元至元戊子建,後廢為水次倉。明隆慶在東宮時,賜復舊額,重建。舊有觀音像,元總管劉鸞塑,鸞善塑,稱神品靈寶。長壽寺 ,在州城外東北二十八都沙頭鎮。唐乾元初僧普定建。元至元壬辰僧雲峰重建。明永樂間僧原道募修。
萬壽寺 ,在州城外甘草鎮,宋崇寧五年建。能仁寺 ,在州城外甘草鎮,宋崇寧五年建。香林寺 ,在州大北門外西北古塘灣,順治初年僧永修即禪院舊址建大悲殿,繼請林野法嗣佛古、行聞為住持。續建大殿、天王殿,名「香雲寺。」 十七年間,齎。《林野語錄》入都,憩隆安寺,值
世祖皇帝臨幸,注視久之,問住持山曉:「此僧住何處曉」
荅以太倉香雲寺
上雲「香雲不若香林好。」至康熙十二年三月,知府甯雲。
鵬奉光祿大夫、禮部尚書龔鼎孳備《香林寺》扁額,行州給僧,永為遵守。
東祥庵 在州城外甘草鎮,宋崇寧間建。普福庵 在州城外雙鳳鄉,元大德間建。善法庵 在州西門外二里,道人徐德甫建。善慶庵 在州西門外,道人杭仁甫建。
吉祥庵 ,在州城外東一里,道人顧文安建。「豐兆庵 」 ,在州城外茜涇鎮。
壽寧院 在州城外茜涇鎮。
靈隱道院 在州城內南隅,俗稱「南道院。」 元大德三年裡人王都運建。
文昌道院 即梓潼廟,在州城內儒學東。明宣德七年百戶過義建。天順五年道士陸虛巖重建。弘治初,崑山知縣楊子器改為「二卿祠」 ,祀周文襄忱、崔莊敏恭。嘉靖二十六年,同知周鳳岐改祀於儒學名宦祠。道院專祀文昌帝君。佑聖道院 在州城內旱涇橋北。至元十四年道士蔡貴一增建。
長生道院 在州城內南隅。元至元三年,道士王可道建。
奉真道院 在州大西門外,元至元元年建。明洪武三十年,朱道華重建。
武聖道院 在州大西門外。元至正四年裡人陳桓建。明永樂五年裡人朱道貴重建。
元壇庵 在州城外周涇橋南。元泰定丙寅,道士王道祥建。
廣福道院 在州城外樊村涇西。宋乾道八年,里人陳昱建。
成真道院 在州城外茜涇里人楊貴隆建。延禧萬壽觀 在州城外東北二十八都沙頭鎮登津橋北。元延祐五年建。
玉樞元觀 在州城內崇文坊裏。
普福宮 在州城外北十六都雙鳳鎮。
崇明縣
奉聖禪寺 在縣城內東南隅東沙。唐開元間,僧道成鑿井得甘泉,因建。宋紹興初,陸思問、謝之剛再葺成叢林。元泰定至正間,僧德建重修。明永樂中,千佛閣沒於海。萬曆中,里人張儒遷建。
慈濟教寺 在縣城內東南隅河泊所東。宋淳祐二年建,名「白雲庵」 ,後易「龍江寺」 額。元大德七年,僧紹時建大雄寶殿。延祐中,僧良聚建鐘樓。今遷新城學宮左,為祝釐習儀之所。
普濟庵 在縣城內東南隅,慈濟寺後。
皇清順治十八年,總戎張大治捐資建。
金粟庵 :在縣城內東南隅慈濟寺西。康熙七年,僧明裕捐資葺。
藥師殿 ,在縣城內北隅,寶慶觀南。
皇清順治九年,僧行印建。
悟真庵 :在縣城內西南隅。州紳張溥題曰「清淨法堂。」
貞風庵 :在縣城內西南隅。尼定修建。以里有劉、施二烈女,前後嗣徽,故名。
興教寺 在縣城外東張成港北。唐光化二年,終南僧妙鞏夢神告曰:「東海起沙,鄰逼吳楚,宜建道場。」 因與數徒遠來,不逾年而寺成。宋寶慶中,海逼遷於平等村。明永樂中,徙道安鄉。正統中建。萬曆中徙南沙。去城二十里。傳有異寶藏瘞,每夜神光晃晃。今海逼遷新河鎮西。
壽安寺 在縣城外東五里享沙。宋淳祐間,有二僧,曰模,曰儔,簪枯枿於東仁鄉,枿復榮,因建,名「富安寺」 ,代有興廢。明萬曆庚辰,僧道元重建。年久傾圯,僧真澄募修。
皇清康熙七年,總戎張大治、縣令王恭先造大殿及
方丈,築金鳳山,拓基址,樹竹木,為一邑名勝。梵音庵 在縣東關外,城壕
「萬善庵 」 在縣城外北袁家沙,明萬曆間建。「地藏殿 」 在縣城外北袁家沙。
大悲殿 在縣城外東北城壕,僧法意募建。百子庵 在縣城外北,長沙施翹河東北。順治中,僧寂源,同里人盛時達、高昆明建。
地藏殿 ,在縣城外西北長沙,一名「足豐庵。」 準提庵 ,在縣城外西南城壕。
《草庵 》一名「長壽庵」 ,在縣城外西北,長沙藏經閣西。
「白衣殿 」 在縣城外東南長沙青龍河北。「東土庵 」 在縣東關外長沙。
苦志庵 在縣西關外小港尾。
檀香庵 在縣南關外城壕。
普同塔 ,在縣城外北地藏殿左。
「北地藏殿 」 在縣城外東北袁家沙。「長安橋。」 「永福庵 」 在縣城外西北孫家沙。
崇德庵 在縣城外西北小團沙。沈家灣。「指月殿 」 在縣城外北長沙西小港。
千手觀音殿 在縣城外東北,享沙。
「棲雲庵 」 在縣城外西北長沙。
資福庵 在縣城外西北爛沙。
觀音堂 在縣城外東北袁家沙。
永慶庵 在縣南關外東南長沙。
「富香庵 」 在縣城外東北吳享沙。
觀音庵 在縣城外西北小團沙。
寶慶觀 在縣城內舊縣治北。今在縣治南十五里。宋寶慶元年建。元至正二十三年,道士徐中理遷置於此。有文天祥《海上瀛洲遺篆》。崇真道院 在縣城內東北隅。宋寶慶三年建。元延祐三年,山門產紫芝。
祖師堂 在縣城內西隅,樓宇弘敞,婁東王時敏題《寶華樓》。
關王廟 在縣城內東北隅。教場。演武廳一在縣東箔沙堡城。
天妃宮 在縣西關外施翹河。宋元祐崇祀於閩。元漕運著靈,加封天妃神號。皇慶後,歲齎香幡下漕司祭之。明洪武改封聖妃。永樂七年,復號「寶幡」 諭祭,敕主水宮,春秋崇祀。
皇清康熙元年,總戎張大治增拓題額「海晏河清。」
梓潼殿 在縣東南朝陽門外。
三官堂 在縣城外東《郁黃狀》。「楊家河」 ,一在縣西北長沙,一名「崇真庵」 ,一在南關外長沙,一在縣東箔沙。
壽星堂 在縣城外西北錦沙。。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