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698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六百九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六百九十八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六百九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六百九十八卷目錄

 松江府部彙考十

  松江府祠廟考二寺觀附

職方典第六百九十八卷

松江府部彙考十

編輯

松江府祠廟考二寺觀附  府志

編輯

本府。華亭縣婁縣附郭。

南禪寺 在府學東。宋崇寧中,張頭陀於此鑿地,得住世羅漢像。邑人異之,遂為施水庵。頭陀後為僧名普願,請額於朝。紹興二十九年,賜名演教禪院。後改今額。元大德元年,中書馬左丞榜其門曰「南山勝地。」 中有綠筠樓、雷音堂,明為在城諸禪之冠,僧綱司治焉。

積慶禪寺 本名坐化庵,在府東南,與龍門寺相望。元至正辛巳,邑人陳源為慶禪師捨宅建慶坐化肉身在焉,因名。明正統,僧慧明請今額。四十八願庵 在府南六十里。元僧寶燈建。仁壽庵 在府南六十里。元僧修建。

北禪寺 在府東北城內,宋紹興間,僧法寧建。寧先住沂州馬𡺸山淨居寺,航海至青龍,有章氏者迎止於此,發地得古碑,雲「大唐禪寺。」 又得金銅天王像,因建寺焉。縣令柳約請名淨居,又名馬𡺸寺。元燬,明洪武中重建,萬曆四十五年修。

本一禪院 在妙明橋西北,舊北道堂也。元至元末,趙道淵為僧,易今名。

普照講寺 在華亭縣治西。唐乾元中建,名大明寺。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寺有陸將軍祠,世傳地本陸氏園亭,因以祠之。《嘉禾志》謂陸機捨宅為寺,舊志辯其妄,然謂宅不在邑中,而斷以寺非其地,則恐未然。寺之側近多陸氏遺蹟。善住教院 ,在普照寺內東北隅。宋皇祐間僧常矩建。內有懷晉軒、蓮池瑞像。

大慈寺 在府西南十八里北錢市,元僧受建。永福庵 在府南十八里,元僧福建。

興聖教寺 在府東南。五代漢乾祐二年,邑人張司空子仁捨宅建。明頌蘊法師開山。初名「興國長壽」 ,宋大中祥符改今額。地縱廣踰三十畝。東有池,昔傳有龜數尾,聞講經則緣砌而上,罷則復去。南有浮圖,四面九級。有鐘樓,高及浮圖之半,鐘聲洪亮,聞數十里。元季寺燬,而浮圖與鐘樓獨存。明洪武三年,知府林慶以其地三之二作城隍廟,寺僧道安、原珍即廟南建懺堂,附塔而居,榜曰「興聖塔院。」 正統十二年,巡撫周忱助修。萬曆間,僧大振斷臂修塔。二十七年,顧署丞正心復修鐘樓,置田以贍司鐘者。

皇清順治七年,同知劉作霖興葺鐘樓,提督梁化鳳

「施資修塔,僧德聞,明繇協力完工,始得重新。」 焚化院 在府東三里。元延祐間,僧大祐建。通慶庵 在府東,元僧貴建。

種福庵 在府南二十五里,即古泖塔村也。元僧瑩建。明崇禎間,僧通凡復建「指月堂。」

真聖堂 ,在谷陽門內。元至正間,僧妙淨建。延慶講寺 ,在守禦千戶所東。其地本施家瀁。宋隆興中,每遇陰晦,有金氣如柱亙天,間有聞鐘聲者。吳僧守詳結茅蘆葦中,以眾力成十六觀堂。乾道六年賜額。明洪武初,嘗籍於官。十六年,僧永懽奏復。正統中重修。其後僧普智、善啟等相繼營建。內有玉龍洞天、碧雲澄懷二堂,嘉靖間廢,改為鹽運司公署,即今新察院。佛像遷南關外,曰「延慶移山」 ,董楷有《重興寺記》。

梵修寺 宋淳熙間建。淳祐中賜額。

龍門寺 在集仙門內橋東。宋僧如喜開山於黃土橋。淳祐元年賜額。元至正二十年遷於此。中有聽雪軒,左有龍淵,遇旱不竭。凡鄉貢舉子,必於此設祖餞。元季蕩燬,明永樂六年重建。崇福寺 在府城東四十里。地名蕭塘。宋華嚴可師建。師衛涇族孫,紹興間捨宅建寺請額。西報德懺院 在府南三十里,宋達講師建。慈濟庵 在府東八十里。宋嘉定間僧林建。為善庵 在府東四十里。宋紹興間僧宣慧建。蓮花庵 在府西三十里。元延祐間建。

東禪禪寺 在府城東四里,初桃花庵也。宋時蜀僧性空憩其中。紹興初,僧道因即其地開山。六年,賜額「寶勝禪院。」 後為寺以居府東,遂名東。

禪焉。明洪武中,陞為叢林。永樂中重修。隆慶元年,僧天霞建天王殿、青蓮閣。萬曆間,僧碧空重建西方殿。每歲有司迎春,於此駐節。

化成永壽寺 在府南二十七里。其址古胥顧泖也。泖有六和,神靈甚。宋端平間,僧妙智苦節清修。近泖,架一室奉神,神顯靈於人,凡禱祈者,以所驗重輕,發土實泖。未幾,泖隆然。遂構精舍,曰「化成庵。」 元泰定中賜額。

普門院 ,在古際留倉東,其初沼也。元至元十六年,杭僧普蓮傍沼結廬,食三白,勵志清修。漁於沼者,日挈塊土基之,乃利,由是基益大。一日,夢伽藍神曰:「詰旦黑白二童來,白者可度。」 期而果然。蓮與白者坐,白坐於幾,蓮默契曰:「此人高如我也。」 因留為徒,名妙淵,竟成勝剎。

喜見庵 在府東北七里。元至順間,喜菩薩建。有「靜寄軒。」

寶雲寺 在府城東南三十五里亭林鎮。初名「法雲」 ,在市西北。唐大中十三年建。晉天福五年湖水壞,寺始遷於今所,其地即陳顧野王故宅。寺之初成,有野王顯夢事,因祠為伽藍神。宋慶曆六年重修。治平中,賜今額。明洪武中僧戒智重建。天順六年重修。

松隱寺 在府南二十七里。元至正間,僧德然參珙石屋屬。然緣在吳松,書「松隱」 二字,遂來此結茅而居,足不越閫者三歲。里人山子才割地建庵。有雨花軒,有寶塔,與興聖西林禮塔相望。小松隱庵 在府東南三十里。

大覺庵 在府東南三十里。元至正間,僧貴建。方廣教寺 在柘林鎮。唐咸通中,建蔡侍郎功德院。宋建隆中,賜額延壽。院後為寺,有蔡侍郎祠,蔡墓亦在寺側。石幢猶其故物。相傳蔡侍郎捨宅為伽藍寺,然無稽考。惟石幢題云:「唐咸通六年蔡贊助緣」 耳。初,寺濱海,元皇慶元年僧正滿等別營一區,俗呼新寺。有觀音像,里人鄔氏得之海中。嘗見夢於僧法元,迎歸事之,禱無不應,至今祠焉。

萬壽院 在府西七十里。宋淳熙間,僧與芬建觀音庵 。元至大間,僧靜澄建,在泗涇鎮。平等庵 在府東南六十里。唐福田庵址。元泰定四年,僧志建,改今名。明嘉靖初,包侍御節與弟孝讀書於此。後燬於倭,僧本煜、宗城重修,構海雲閣。萬曆間,道銓置田三十畝。

撻堰庵 在府東南六十里,元泰定間僧賢建。莫蘇庵 在府東南七十里,元至正間建。慈觀庵 在府東南三十里。元至正六年建。蔣莊庵 元至正間僧岳「安建,後圮。明成化間僧道明重建。」

明行教寺 在南橋鎮。晉天福五年,里人蔣漢瑊捨宅建,吳越錢忠懿王名曰「安和院。」 宋太平興國八年,賜額為「明行寺」 ,明仍舊名。萬曆初,竹院住持養空興建一新。

皇清順治六年,僧了赤與徒明法重修。

延恩寺 在二十六保,宋延祐間建。

南廣福寺 在二十一保。宋嘉泰間,里人鄒運幹捨宅建,俗呼「鄒家寺。」 僧宗印請額。寺臨黃浦,浦自西至此,則折而北流矣。

明心教寺 在縣西南六十里。後梁開平初建,僧通開山。初名華嚴院,宋治平二年賜今額。寺有石函觀音像,禱求響荅及華嚴寶塔。義虎講臺,治平間,有希最法師居此講經,緇流愛而畏之,號曰「義虎。」 古檜二本,元豐所植,至今存焉。東報德懺院 ,在十一保。宋咸淳間,僧友懽易徐氏地,結庵度徒,普潤成勝剎。

崇福庵 在府東南三十里。宋咸淳間,僧妙建。志嚴庵 在府東南八十里。宋淳熙間,僧守端建。明萬曆中,僧性方置田。

本際庵 在府東南八十里。元延祐間僧本中峰建。趙孟頫書額。崇禎元年僧明正重修。慧海院 在府治東南,錢府十二峰前。元建。證覺教院 在府治西南。本無礙浴院。宋太平興國二年徐可潯建。大中祥符元年賜額今廢。慧燈塔院 在里仁坊內。元大德四年僧智燾建。其址即錢府之雲漢閣、望月臺也。

華藏懺院 在槐安坊內,元僧融照建。延祐二年,鄧文原有《記》。

瑞應教院 ,在本一院東。宋淳祐四年,天台僧成從善遊雲間超果寺,見「井中瑞光,應於卞百十一學諭花園,從善募此地以成院。明正統六年,僧智中、法嗣文豳、文旭,鼎新圓通、寶殿、方丈等室。萬曆五年,僧居素於正殿之後復建彌陀殿,鑄接引佛奉焉。」

點頭庵 在馬𡺸寺東北。明萬曆三十四年,僧檀林建。

小石林 在通波門外集賢橋北。明萬曆中,僧性霖建。

具足庵 在府北門外,陸文定墓東,仙天和尚舊蹟。明天啟間,僧正果重建,改名「迴龍庵。」 華藏庵 在府北門外陸文定墓北。明天啟間,僧雪朗建。

弇山精舍 在府北門外,僧天懿開山建。大樹庵 在洞涇,以「大樹」 名。侍郎錢士貴建。香光庵 在洞涇李氏世桂堂後,一名「壽量庵。」 永生庵 在府東門外白骨廟界。明天啟二年,僧大會建。

曇花庵 在府東門外北城河。明萬曆乙卯,僧碧峰建。

如是庵 在府東門外

無畏林 在府東門外,僧起凡建。

則永林 在府東門外賢游涇。明崇禎間,里人葉舟捨宅延海行居之。舟葬母庵側,歿亦附焉。《逝多林 》在府城東雙板橋北。明崇禎十三年,僧通曙建。

永生庵 在曹家橋南,明崇禎元年,僧通燈建。積善庵 ,在府東門外顧園後,普門禪室《古蹟》,僧如澄建。

賜子庵 在十四保。僧《寂玉》、寂孝建。

資福寺 在府城東十五里,古名祥澤庵,元至正初建,明宣德間請額,吏部郎中程南雲題。「積慶寺 」 在顧亭林市東,宋淳祐中寶雲寺僧靜月建。

祝聖庵 在祝家港,明萬曆七年建,中有巨蟒,歲或現形。天啟間庵火,蟒遂絕。崇禎二年重建。水月院 在葉謝鎮,元至元間建,明景泰間壞於水。成化間,僧福勝廣珵重建。

寧海庵 在漴闕。宋紹興七年建。明嘉靖甲寅,倭燬。萬曆元年,興福寺僧重建。

法華禪院 ,在十二保。明萬曆,僧真澄、如朗建。大覺庵 ,在曹涇北,僧行寄建。

圓通庵 在十三保。宋咸淳中,道者明無構井亭架庵,奉普陀大士像而居。其後薙髮,遂與徒明空竣工。明永樂初,為陳祭酒詢讀書處。萬曆三十四年,僧性德《海受》重修。因地在萬年涇,名為「萬年寺。」

永寧庵 在十三保。明永樂丙申,陳禎捨地建。貞靜庵 在閘港南。僧超塵建。

寶峰庵 :在百曲港。僧行徵道弘建。

廣福庵 在十五保。里人為僧道溥建。

臥龍庵 在十五保。明崇禎元年,宋琬與弟道昌、道華、存獻同建,知府方岳貢題名。

旭陽庵 在十五保拱際橋。里人楊可任男嘉林建。奉《府帖》,申復《鄉約》所。

護心庵 在十五保三橋。明崇禎三年,僧海明、里人陳達、朱週助田九畝。

瑞芝庵 在浦東,坍石橋,建時地生五色芝,故名。侍郎錢士貴建。

仙鶴觀 在府南朝真橋東。始創在橋之西。宋紹興三十一年,處州天真觀道士葉太真復建。請於朝,即東晉廢觀舊額,賜今名。元至正中,道士吳大亨重修。明初,以其地設太平南倉,道士陸允中始遷於此。其地故張氏祠堂也。觀雖小,為府境琳宮第一,道紀司治焉。

蓬萊道院 在府東門內。元至正中,道士李德安建。明洪武十三年,道士金志信等重修。東廡有梓潼神舊祠於縣學,祠後有竹林,大比,歲以筍迸室中,卜薦士之多寡。近神坐則占前名,其驗如響。成化六年,提學陳選以「神道家者流,非學所當祀」 ,道士李朝陽因請祠於此,仍塑呂真人配之,建利濟侯祠。正德十四年秋,震雷碎殿柱。嘉靖初,道士衛大溥率其徒鍾秉彝復修。萬曆間,俞汝為倡建八仙祠於東偏。

盟素道院 在府治東南舊城隍廟側。元至元二十七年,天台桐柏宮祝知觀刱始。至正十二年,道士吳蟾友、王元靜建。明成化「五年旱,知府田臻禱而得雨,命住院王惟端重修。正德四年,道士王大經建三清閣。」

大興道院 在蕭塘鎮,元至正中建。

太清道院 在俞塘。明洪武元年,道士吳松谷建。萬曆間,改「太清禪院。」 僧蘇湛然重建。

太古庵 「在府西三百步。」

施水庵 在府東南五十四里。至元間,道士葉雲建。

上真庵 在翁家莊西,距府七十里。元泰定二

年道士蕭野雲建

朝元道院 在泖口。元大德間道士陸景真建。朝真道院 在干山。元至正三年道士郭松溪建。明萬曆中重修,建「餐霞館。」

圓通道院 在府南會星橋西北。宋建,名「城南道院。」 元至元間易今名。邵亨貞《記》。

衍慶道院 在縣學前徐家橋南,今廢。

圓真道院 在延慶寺南,元至元初建。

靈真道院 在金家巷。元至元末,郡人建「和寧保濟經會」 於此。後通判柳應元主之,易今名。西湖道院 在演武場北。元至正元年道士邵以中建。明正統十四年道士計一寧修。其地舊西湖也,故名。今猶有小渠,自太平橋西流折北而匯其前,為城中幽勝處。成化二十二年道士蔡靜元修。

清寧道院 在府西資福橋。

東陽道院 「在府治西北。」

安於道院 在通波門內。宋咸淳間,王蒲友捨宅建。舊傳安、於二人讀書於此,故名。明天啟間,復建關聖祠、文昌閣、山門,奉溫元帥,極有靈驗。靈順行宮 在府治西南。元至正初,郡人築宮祀焉。明景泰中,知府葉冕增修。成化間燬,知府王衡重建。今改祀陸宣公、李忠定,而遷神像於別室。

《錢明宮 在東門外》。

碧霞行宮 在東門外,明嘉靖間建,舊名「紫霞。」 仙山道院 在府東南,以鄉名。

鳳仙道院 在漕涇。元至正間,徐六萬戶建。明永樂初,燬於倭。正統間,里人楊拯重建。

沖和道院 在青村。元至元末,陶宗海建。會真道院 在莘莊。

西真聖堂 在南橋,元至正二十年建,道士馮堯民、杜景純重修。

「天王堂 」 ,在蓬萊院後,道士孫以達修。

實相寺 在府西南。吳輔國廟後,唐乾符元年建。本清禪寺,宋大中祥符元年賜額。今為夏周祠。

超果講寺 在府西南三里瑁湖橋之右。本名長壽,唐咸通十五年心鑑禪師建。按《洛陽伽藍記》:「武后以齒髮既老,建長壽寺於東都,改元長壽。」 《高僧傳》:「心鑑禪師藏奐,蘇州華亭人。大中初,修洛下長壽寺,敕奐居焉。奐後歸鄉建寺,復名長壽。宋治平元年改今額。有觀音大士像,本錢武肅王宮中所祈禱者。寺東為天」 台教院。元末寺燬於兵,明洪武中,主僧景祥重建。歷祥、耐大,與德奎、宗尚各有興葺,至正受而備。凡樓殿橋門,以次皆新,香火特盛。

福田寺 在泖濱。宋淳祐十年修,武郎錢仲圭建,僧然開山。景定中,賜額。

廣化漏澤院 在超果寺西北。宋崇寧中,僧永珍建。紹興三年賜額。

妙嚴教寺 在府城西,東嶽行祠之東。宋咸淳間僧智建。本三乘庵,改妙嚴院,寺仍院名,宗「白雲教。」 元至正間重建,敕賜為寺。明景泰三年僧昕東谷重建佛殿、塑像併中山門。十八應真像出丘彌陀手,眉目如畫,為《寺名蹟》。萬曆三十四年僧性靜智禪修,四十七年復修。毘盧閣慧日院 ,在佘山中庵也。宋太平興國三年,僧法慶建,後燬。明萬曆初,里人葉師曾倡緣,僧圓實重建。崇禎末,雪嶠信禪師來憩東峰,其徒徹崖,後遂主院事焉。

示應庵 在白龍潭東北。宋淳祐間,僧瑫建,久廢。明萬曆間,僧明心、真蔭即故址重建。

賜子定光庵 在白龍潭西。僧古月建造西禪寺 ,在府西白龍潭上。宋嘉定間,僧法因建,旁有浮圖。端平間,賜額「西禪興福寺」 ,又名「龍潭寺。」 元燬,明洪武中重修。萬曆間僧聯輝重建藏經閣,僧月印重造關帝殿、生生閣。

皇清順治十六年,僧心一募修「萬佛閣」,內有「聽雷堂。」

西林禪寺 在府西慶雲橋北。宋咸淳間,僧睿建,前有寶塔。明洪武二十年,僧淳厚重建。正統間,僧法㻞徙建於後,復建毘盧閣。

皇清順治十七年,僧成行重修。

法忍教寺 在朱涇鎮。唐咸通十年建。宋法忍院。其地本船子和尚覆舟處。寺有船子及夾山會禪師遺像,至今祠焉。有魯般殿、推篷室、「萬峰秋軒。」 元季兵燬,明崇禎中,程肇光倡修。

普福庵 在府南三十五里。元至正間建。明崇禎四年,僧湛如移建於永昌橋北。

崇壽庵 在府南五十里。元僧瑩建。

董墳庵 在府南五十里。明洪武六年,僧壽建。

金道成庵 在府西南四十里。元至正三年建。東林禪寺 在法忍寺東,俗呼「東法忍。」 元至大初,僧妙因建本觀音堂。皇慶初,改額為寺。明初,僧至益重建。

延壽院 在府西南李塔匯。宋嘉定六年,僧元信自定海來,卓錫於此。里大姓錢氏捨地建。初名「澄庵」 ,又名「圓通。」 寶祐、咸淳間,僧如霑始易今額。後燬於兵,僧照重建。院臨驛道,府人祖餞,以此為節。明萬曆間,里人錢大復特為鼎新。其後即祠於禪堂之右。

皇清順治十六年,知府祖永勳捐俸重修。本名《禮塔》。

今雲「李塔」 ,疑亦以曹王明故也。

寶藏禪寺 ,在海慧寺西。宋熙寧初,邑人吳延亮建,白牛禪師開山。紹興五年,賜額「寶藏護國禪院」 ,寺因舊名。

定光庵 宋景定間,僧通建。

報恩寺 在七保。宋僧祐建。

三乘庵 在府西南六十里。宋景定間僧卿建。圓覺期堂 在府西南六十里。宋熙寧間建。太平禪寺 在胥浦南。初名「太平興國禪院」 ,宋紹興二年僧曇無竭建,元燬。至正甲申僧潤玉隱建於浦北,寺有松風閣,僧元鎮建。

報恩寺 在府西南四十里。元皇慶間建。陸墳庵 在府南六十里。元至正間僧道盟建。龍門院 在府西南六十里。元至正三年龍門寺僧省建。

澄鋻禪寺 在泖橋,俗呼「泖橋寺。」 唐天寶六年,僧隆建,後燬於兵。宋僧本一、淨慧復建。明萬曆間重修,復構香印齋、清音堂。寮宇幽潔,頗稱勝地。今頹廢。

張墳庵 在府西北二十三里。

興塔禪寺 在泖橋西,即宋興塔院,創建無攷。治平初,僧慧月重修。紹興四年賜額。

萬竹林庵 在府西南四十里。明洪武三年建。觀音堂 在府南二十七里。明洪武間僧皓建。海慧教寺 在風涇白牛市。宋建隆初里人姚廷睿捨宅建。初名「興國福壽院」 ,治平元年改為海慧院。今祀姚,為伽藍神。寺有水波壁、留春亭、精進閣,並廢。

慈福庵 在府西。宋慶曆間,僧濟建。

積慶庵 在府西南。宋景定間,僧濟建。

崇敬庵 在府西南。宋咸淳間,僧清建。

北華嚴庵 在府西南,宋天禧間,僧道隆建。南華嚴庵 在府西南。

圓智教寺 在干山,舊名禪居。唐大中十三年建於婁邑西南二里。晉天福中壞於水,始遷於干山,其地晉陸士衡《草堂》遺址也。宋太平興國中,都水使錢綽始建堂宇。住僧憙蟾嘗入天台韶國師室,人多歸之,精舍始備。賜師號「崇慧明教。」 治平中,賜今額。有寶塔在山之半。明萬曆中,冏卿林景暘重修法堂左為二俊祠。

東巖塔院 在府東南三百步。宋皇祐間建。崑山塔院 在府西北二十三里,即今小崑山「泗洲塔院,宋乾道元年建。明弘治四年,天童僧忠詔住持。建觀音殿。嘉靖二十年建真武殿。二十六年重建西方藏殿,並起僧寮。隆慶元年,僧真覺建三聖閣於左。萬曆中,僧照徹建經藏閣。」

皇清順治五年,僧溯本源以山勢宜北,殿獨南向,經

閣反踞其前。形家疑之。遂鳩工移易法像不動。一時偕旋。觀者謂有神助雲。

壽安教院 ,在干山東。元大德間,僧師安建。圓修懺院 ,在干山東。元延祐中,里人曹氏建。澄照禪院 ,在泖中。吳天澤《記》云:「唐乾符間,老僧如海築基泖中,作井亭,施湯茗,建塔五層,標燈為往來之望。明嘉靖間,僧智明建大雄殿,其徒自正,於隆慶六年,築石隄以為外護,建寶藏閣,以奉大藏經。陸宗伯樹聲與弟中丞樹」 德置常住田。萬曆十八年,又構潮音閣前。隆慶三年,丈田均糧,以泖塔在湖中,渰沒不常,遂得免科。萬曆元年,復建青浦泖以西俱屬焉。獨塔基因不起科,仍隸華亭,今屬婁。

延恩院 在雲間第一橋北,本延恩報德院,在今秀野橋。宋紹興四年,律師元偉即接待院舊址為之,守臣劉徽制為之請額,後廢。明正統間,越僧可立得郡人黃氏地建,因舊額而名。其前為「祭江亭。」 明成化二十二年,知府劉璟建。每歲漕運起行,設祭於此。弘治末,知縣張岐重建。古蘭若 在府西門外張涇側,古鐵笛「和尚舊址。」 明萬曆四十二年,江右僧瑞庵草創未竣,其徒三無拓而新之。

直指庵 在花園浜後,江右僧慧雲建。

竹林庵 在張家浜內。明崇禎元年,僧海譽建。三昧庵 在花家涇。明崇禎十年,粵僧真福「贖俞晉地,擴基增建,又置常住田二十四畝。」 貝多庵 在郡西六里,枕陸家浜。明萬曆三十年,僧心鑑建,置田三十畝,及書本藏經。

茭蘆庵 在跨塘橋西南江家浜。明天啟元年,僧一乘建,置常住田二十畝。

不香庵 ,在茭蘆庵側,船子和尚曝蓑處。潮梵庵 ,在秀州塘,俗名「小普陀」 ,僧真林建。楞嚴庵 ,在四十一保石湖塘西,初名「與賢庵」 ,僧元徹受戒於三昧大師,遂捨宅為庵,置常住田九十六畝。

真修庵 在石湖塘,至拙居士顧可容建,子伯齡修。

崇寧庵 在靈濟橋南,明萬曆間建。

集福保國水陸禪院 在白牛市東。宋淳熙九年請額。

白蓮寺 在海慧寺南,宋紹興間請額。

圓通庵 在風涇。明萬曆二十五年裡人費氏捨地建,孝廉王獻吉捐田十三畝以贍梵修。清庵 在呂巷。宋紹興三年建,明成化間改名「圓通」 ,萬曆六年裡人吳丕顯修,僧復建觀復堂。大悲庵 一名「慈庵」 ,在呂巷。明崇禎十年建。心庵 在呂巷東。明天啟七年裡人吳煒建。明發禪院 在南陸。其址相傳即元邵天驥舊宅,明崇禎間,姚氏建。

皇清順治間,為「百癡禪師道場。」

「小普陀 」 在干巷,僧寂空開山,曹蕃建。

廣福寺 在張涇堰,宋嘉熙間建。

寧福寺 在七保,俗呼「前岡寺。」

慧攝庵 在浦南前岡

聖月庵 在鶴蕩涇北近阿陀橋,舊名「阿陀庵。」 有《寒山訪船子》遺蹟。明萬曆四十三年重修。「法華庵 」 在橫涇橋東,里人杜允江建。

《寧壽庵 》在景家堰,里人顧士麒建。

瑞華閣 一名《放生臺》,在金沙灘。

太平庵 在大張涇橋西,有八角井,僧海濱建。潮音閣 在府西南投服浜,明萬曆十五年,以浦口常溺人,建閣鎮之。天啟元年,僧性澄重修。雨華庵 在放生河北,僧化儀建。

龍德庵 在府南門外雙廟,明萬曆中建。長生庵 在府南門外官紹塘,明崇禎元年僧寂敬建。

華嚴庵 :在府南門外,僧海雲建。

拈花室 在教場南,郡人徐氏捨地,僧宏念建,置常住田二十畝。

茶庵 在普濟橋,從郡至金山往來要道。僧了凡建。明萬曆間,濬城河,宗伯張鼐得「施茶庵古碑」 ,即置庵中。

大悲禪院 在府南門外,亦名「蘭玉山房。」 侍郎錢士貴建,後敕立特祠於左。

葦庵 在府南城河下。明萬曆乙巳,宗伯張鼐為僧守心建。

千華庵 在包家橋北新街,明崇禎八年建。「六和庵 」 在府東北十五里,明萬曆間里人顧承學建。好義無子,歿即葬於庵西。

三乘庵 在妙嚴寺西北隅。與寺隔一清河,亦屬寺址。明崇禎間,僧寂覺與徒照耀築堤構舍,因寺之始,刱原名「三乘」 ,即以名其庵。

衣珠庵 在白龍潭登龍橋南堍僧慧名建。護生庵 在西林塔後二里,離言塔在其右。蓮花庵 在白龍潭北,明崇禎三年僧普明建。三義廟 在郡西皇華亭之右,初為漢壽亭侯廟,明洪武年間建,嘉靖末知府朱茹、同知熊汝器、鄭復亨改。「三義廟。」 晉商郝紬協成之,僧明存開山。崇禎十六年晉商王晉等重修,僧𤣱貞董其役。左立「火神廟」 ,右構「大士閣。」

慈濟院 在海中金山絕頂。宋元豐間,僧惠安建。紹興元年請額。

長春道院 在府城集仙門內橋北。元大德十年,道士鄭道真建,為境內全真教祖。

谷水道院 在府城西谷水坊內。前《志》云:「在瑁湖北。」 許尚《百詠》題有「道院」 註:「在西湖之西,後為延氏蔬園。」 疑即此地。宋寶慶二年建,明洪武二十年增修,後燬於火,道士黃碧窗、里人馬驥重建。今湖已湮。院南悉為民居,其外二水縈紆,不知為湖矣。中有來鶴亭、東雲所。

昇真道院 在府東南法華橋。元至正二十二年,道士郎道一建。

元真道院 在張涇堰。元至正二年,里人楊子正建。明洪武十六年,鄒德方重修。

穀神道院 在府南五里。明洪武四年建,今廢。上真道院 在府北三十里。明洪武四年建。清谷庵 在府西北二里。元至正四年道士蔣清谷建。今廢。

祐聖道院 在府東北葛家渡。元至正間,道士張守元建,今廢。

崇真道院 在細林山。元至正間建。明洪武十四年,道士彭素雲重修。成化七年,道士陳愈清修。殿建東堂五間,有蒲龕,是素雲故物。弘治間猶存。萬曆中,增建關帝祠、朝真閣。

普寧寺 在府南黃耳塚。俗訛為「黃泥蕩」 ,故寺亦呼「黃泥。」 宋慶元六年,尼如湛建。

貞靜庵 在橫潦涇,尼貞如住持,吏部尚書張瀚、陸光祖各有「記。」

太素道院 在府南郭外。元至正九年,邑人劉惟一入道時所建。南瞰瓜涇,林木幽蔚,中有端坐全真之所,曰「雲巢」 ,故號雲巢子。楊維楨、錢惟善、周之翰日往遊焉。

泰山行宮 在跨塘橋西,號「聖母廟。」 明嘉靖十五年,道士陸鉞建,陳陞重修。

雲西堂 在跨塘橋南。明天順七年,道士張允真建,與祭江亭相望,郡人祖餞必登焉。

石湖道院 在府西南,以塘名。

三教堂 在莫家巷西,今廢。

永壽道院 在干巷鎮。宋寶慶間,道士張清隱建。明洪武初重修。萬曆三十二年,道士沈儀卿、楊士楨建「梓潼閣。」

祥澤道院 在泗涇

上海縣

觀音禪寺 在縣西。宋崇寧初建。淳熙三年,賜額「慈報禪院」 ,僧覺印開山。元燬,明洪武十六年,僧性重建,改今額,為縣之首剎。前有嘉林,後有萬工山,占地數畝,已平為田。其陂陀古柏,即遺址也。

寧國寺 在二十六保。宋隆興元年僧昌月堂建。時有張百五公最富,寺蓋其經始。乾道二年請額,與龍華寺南北相望。殿前羅漢松四株,枝幹森矗,古色蒼然,蓋三四百年物也。明天啟六年重修,復移張家浜內。福基寺 在三十保。元至元間僧明心建。積善院 在二十五保。宋慶元間千戶徐名建,僧顯開山。

潮音庵 在十九保。元至元間,邑人瞿仲賢建,僧性開山。

常寂庵 在十九保石筍里。元大德間,僧照建。

皇清順治間,僧九如與徒示權增葺,因常寂之,名僧。

希永年遂易名「南山禪院。」 有西樓,地極幽蔚,里中士下帷於此者,後多至顯宦。

法華禪寺 在邑之西十八里觀音寺東。宋開寶三年,僧慧建,博士王昭素請額。元至大初,僧慶重建。明洪武六年,僧善達修。宣德十年,復新之。崇禎末,里人夏若時、僧羅筏又修佛閣。

皇清順治五年重修。

法華院 ,在二十二保。元至正間,里人陶侃捨地,僧福開山。

東林庵 在十九保。元大德六年,邑人毛義甫建,僧智開山。

福田庵 在三十保。元至正間,僧壽建。明嘉靖間,里人王槐重修。

積善講寺 在縣治西北。宋紹興間,里人李阡夢金人乞坐地,遂捨地為精舍,度其孫師立主之。元至大間,有番賈航海南來,拜師立道上云:「慕師高德,以寶貨一巨艘施之,不通姓名而去。」 立遂大拓舊規,請額為「積善院。」 明成化間重修。

皇清康熙己未,大殿傾圮,有維揚僧海潮飄然到寺。

「善信」 雲集,大殿重新,山門鐘樓以次修復。今寺為本縣祝

「聖習儀之地」,僧會司治焉。

安國講寺 在二十二保。宋咸淳乙丑,里人朱性建,僧蓮開山。

珍敬庵 在二十二保。宋端平甲午,邑人吳居四捨宅建,僧遠開山。

南積善教寺 在十七保。宋紹興間僧師淨建。西林懺院 在二十四保。宋淳熙間僧文逸建。後有慈悲閣。

皇清康熙十一年,僧元徹募里人張文魁重修。

海會院 在二十四保。元大德間,僧果建。龍華教寺 在黃浦西龍華村。相傳,寺塔為吳赤烏年建,殿宇創於唐,垂拱三年廢。吳越忠懿王常泊浦上,風雨驟至,草莽間祥光燭天,鐘梵隱然。詢其地,古龍華寺基也,因重興建。宋治平

初,賜額曰「空相。」 西北隅舊有白蓮教院,前有寶塔,時時放光,至今存焉。舊有山門,門外有二井,俗呼龍井。明嘉靖間,山門燬於倭,僧慧林重建。萬曆間,詔頒《佛藏》於諸名山,僧達果疏請,特遣中涓齎敕詣寺,並賜達果金環、紫衣護藏。慈聖皇太后復賜其徒理圓銀環、紫衣,護藏如其師。又賜範金千葉寶蓮毘盧佛一、金彩結旛十丈,並日月錦旛二,鏤銅器五,敕賜大興國慈華禪寺。後正殿傾圮,四十六年,方伯張所望倡助成之。明末善士陸謚復捐金修葺。

皇清順治四年,「韜明宗禪師住持梵宇,鼎新禪宿」雲。

集復成偉剎矣

通濟庵 在十八保。元泰定間,僧深建。

覺城庵 在二十一保。宋紹興二年僧道然建。永寧教寺 ,在新場鎮。元至元辛卯邑人瞿霆發建,僧允恭開山,名報恩懺院。有鐵佛高尺餘,相好殊特,建院時得之土中。明洪武中改額「南淨土」 講寺 ,在吳會,俗呼南王寺,又呼「王家寺。」 宋淳祐中王晉公遠孫雲卿創建,僧吉開山,初名九品觀堂,元大德中改今額。明洪武間復興,宣德間燬。正統初,僧古田重建。

資壽寺 在吳會北。舊為院。元至元末,普照寺僧嚴肇建。以地多王氏所居,俗呼「北王寺。」 資福庵 在十九保。宋建炎三年邑人瞿二建,屢經頹毀。

皇清康熙九年,僧明理重修。

福泉庵 ,在十九保。元至正二年,僧成建。「東禪庵 」 ,在十九保。元至正初,邑人潘荊州建,僧智福開山。

崇慶教寺 在北蔡寺旁。宋嘉定間,邑人蔡功創,僧顯開山。

善慶庵 在二十保。元至元間,僧勝建。

永定講寺 在周浦鎮。宋淳熙間,趙宮使建。僧恩、法華開山,十四年請額。

永定禪院 ,元至正間,僧妙智作藏殿。明洪武中,改額。成化間,僧月庵募建金剛殿。嘉靖中毀。

皇清順治十三年、里民張彥聖、倡助重建《萬佛閣》於

舊址。康熙二十年,僧曇英募修山門牆垣,里士朱源、夏潤等塑文昌關帝像於佛閣,為「文社」 地雲。寺東南隅有銀杏樹,宋時所植,大可蔭二畝。陳墳庵 在十九保。元大德間,僧圓建。

崇福庵 在十九保魯家匯西。宋天聖元年建,俗呼「草庵」 ,張之象題額。天啟四年,僧淨淵重修。《法華經》堂 在二十五保。宋紹興間邑人吳常山建,僧有堂開山。

大聖教寺 縣東南四十里。宋紹興間,有異鳥止於郊,鄉人疑為鳳凰,曰:「鳳凰非寶地。不止。」 遂發地,得泗洲僧伽像,僧思修,因建寺焉。隆興二年請額,後廢。明初,即普淨院榜今額。

仁壽庵 在十九保。宋淳祐間,邑人瞿均用捨宅建,僧普安開山。

圓修庵 在十九保。元至順間建。

沈和庵 在十七保。元大德間僧妙智建。慶寧教寺 在二十二保南蹌村。宋建炎間僧圜募郡馬建,後燬於兵,元大德間重建。

竹隱庵 在二十二保。宋建炎間,僧道諲建。孝思庵 在二十二保。宋建炎間,里人陳七郎建,僧權都正開山。

時思庵 在二十二保。宋乾道三年,邑人陳九建,僧習開山。

蓮隱庵 在二十二保。宋寶祐五年,邑人顧嗣建,僧昭開山。

圓通庵 在二十二保。元僧閒重建。

西圓通庵 在二十二保。宋景定間,顧千一建,僧裕開山。

五福庵 在二十二保。宋咸淳元年,邑人陳百十八建,僧暹開山。

法華庵 在二十三保。宋僧智了建。

太平教寺 在二十三保。華亭太平禪寺在其西,俗呼為「東太平。」 宋太平興國間,僧及操舟雲遊,夜泊范家浜,聞蘆葦間有鐘鼓音,疑出梵宇,訪之無有,後夜復然,又見白光燭天,發地得鐵佛一,因以建寺。後廢於兵,僧旻秋堂重建。致思庵 在二十三保。宋淳熙六年僧修建。華嚴庵 在二十三保。宋寶慶元年僧道安建。圓通庵 ,在二十三保。元至正初僧叢建。靜安教寺 ,在蘆浦。初在滬瀆,吳赤烏中建,號重圓寺。唐更永泰禪院,宋大中祥符初改今額,嘉定遷此寺,故有雲漢昭回之閣,「閣廢」 六字刻諸石。有江中浮來石像,石缽,有吳越王瑜珈道場中毘盧遮那像,五臟皆書錢氏妃嬪氏名。有

《赤烏碑》、陳朝檜講經臺、蝦子禪、湧泉、綠雲洞與滬瀆壘、蘆子渡為「八詠。」

眾善庵 在二十五保。宋太平興國間僧禮建。圓明庵 在西門內顧孝子墓側,明洪武十一年建,萬曆三十年僧大愷住持,宗風丕振。廣福講寺 在縣西,後晉天福間建,明成化間重修,內有潘恭定祠。

齊昌寺 在縣治南,久廢。

崇寧庵 在縣東南

度門寺 在十六保閔行鎮。元至正二年水月禪師建。倭廢後,僧照庵及其徒孫元白重修。印月庵 在二十一保。里人郭蔭周建,延行僧居之,諸孫皆讀書於此。有秋潭、梅龕諸勝。長壽寺 在二十一保。宋乾道中僧如行開山。元至治間楊載撰碑,元末兵燬。明成化元年僧惠瑛重建。萬曆初住持僧秉科與徒明德增修。青蓮庵 在縣西北。

集慶庵 在三十保

「石牌庵 」 ,未載處所。

正陽道院 在縣治東南。元至正十一年,里人潘守真建。縣之陰陽學設於此,俗呼「小仙宮。」 明初,併入通元觀。

松江道院 在縣治東南高昌鄉。宋咸淳間建,鹽監官祝聖之地,董楷有《記》,後燬。元至正二十年,道士曾景元重建。明洪武三十年,道士趙彝善重修。今廢。

仁濟道院 在吳會。元至元間,里人王氏建。至正初,韓日新重修。

平山道院 在十八保。明洪武七年裡人沈子文建。永樂元年道士項子通修。按晉袁崧犒軍長人鄉,酒罄,聚瓶為山,後人尚有於此得瓶者。洞元道院 在十九保。元延祐七年建。

祥寧道院 在十九保。元至正二十四年,里人施道良建。

真聖堂 在十九保。元至正二十年建。

神霄雷壇 在十九保,元至順四年建。

太清庵 在十九保。元至正間,道士張靜雲建。保和道院 在烏泥涇。元至元間趙如珪建。葆真道院 在烏泥涇南。張氏南山故址。鶴坡道院 在鶴坡。宋潘德建。

青浦縣

昭慶禪寺 ,本佘山靈峰庵。宋慈雲昭慶禪院。紹興二年,馬𡺸禪師法寧建,有塔,有金沙地、「芥子庵。」 元季兵燹,明洪武二十四年,僧德智重建。永樂十二年,僧智與古庵鼒建觀音殿、藏殿並兩廊,又募銅鑄鐘,垂成而智示寂。正統七年,僧法雲成之,又與徒道圓建鐘樓。天順中,建毘盧閣。

祥澤庵 在府北十八里,當祥澤之匯。元至正初僧道堅建。堅嘗參千巖長禪師,有所警悟。大覺庵 在府北十五里。元至正間僧信覺建。接待庵 在府東北五十四里。元至正間建。宣妙講寺 本佘山西庵,宋為宣妙院。治平二年賜額,寺在上方。明正統六年,越僧虛白堅及其徒宗昇、洪慧等,相繼興建。

普照寺 ,本佘山東庵,宋太平興國三年,聰道人開山。治平二年,賜額「普教院」 ,寺亦以名。山有道人塔,下有月軒,旁有虎樹亭。道人在山時,有二虎隨侍。道人死,虎亦死,瘞之塔旁。踰年生銀杏樹,二僧隱闢亭其間,以「虎樹」 名。

澱山禪寺 在薛澱湖中山頂。宋建炎初建。紹興八年賜額普光王。寺內有會靈祠,祀降聖夫人,今為伽藍神。何松年《記》云:「秦之時,邢氏有三姑,長曰雲鶴夫人,主沈湖;次曰月華夫人,主柘湖;季曰降聖夫人,主澱湖。即此。」 相傳神靈甚赫,嘗大旱禱雨,隨車而至。每歲湖中群蛟競𩰚,水為沸騰,獨不入祠。元天曆元年寺燬,郡人唐昱重建。明改今額。萬曆中復燬,僧性沂重建。壽安講寺 在鍾賈山下,本淨行庵。元元貞中,僧崇仁等建。明永樂間,僧虛白重修。後請「壽安廢院」 額以名。萬曆中,慧解、蓮儒重新之。內有棲雲樓,後即半雲亭。

福慶庵 在府西南三十里。元至正間,僧顯建。集賢庵 在府西南三十里。元延祐間僧智建。福泉庵 元至正間僧世建。

塘橋庵 元至正間,僧名建。

頤浩講寺 在金澤鎮。宋景定中,里人費輔之始創經堂,僧道崇主之。其徒如信開拓,遂成大剎。雖杭之靈隱、蘇之承天,莫匹其偉。元元貞中,賜今額。明洪武中,僧大圓重修。內有五老峰、方丈,趙文敏書;「枯樹峰」 、桃源洞、金鯽池、不斷雲梅。

雪軒、尚書古榻、天香亭諸勝蹟。萬曆五年,徐文貞階以賜袞留鎮山門,乃於殿西北作樓三楹貯之。莫方伯如忠題曰:「有袞樓。」 歸真庵 與頤浩寺鄰。元至治間,僧堅建七寶教寺 在七寶鎮,初名福壽,在陸寶山,本陸氏香火祠,俗呼陸寶庵。既徙吳松之曲,請於吳越王,賜以《金字藏經》,曰:「此亦一寶也。」 遂改今名。後松江潮壞,三徙於茲。宋初張澤捨宅為寺,今為伽藍。僧信協力重建,大中祥符元年請額。寺有五代時檜及羅漢松,今檜亡而松猶存。明成化十九年,建大士殿。萬曆十三年重修。大殿成,引橫瀝水,四圍前石橋為中香花橋,左右為東西香花橋,南出市街。

南七寶寺 在三十五保。宋大中祥符元年建。報慈庵 在三十五保。宋咸淳間僧密建。餘慶庵 在三十五保。

德濟庵 在三十六保

壽安施水庵 在府東北三十里,宋紹興間建。戚宅庵 在府東北四十里。

法華庵 在府東北四十里。宋元豐間,僧壽建。元至正間,僧真修。

聚沙庵 在府東北四十里。元豐間,僧妙堂建。資慶庵 在府東北四十里。宋咸淳間建。施水庵 在府東北四十里。宋咸淳間,僧奉建。顧志云:「在莘莊鎮南。舊有趙孟頫金書《法華經》。明崇禎元年僧聖炯建萬壽佛閣。」

福智庵 在府東北四十里。元大德間,僧智建。普門教寺 在盤龍塘,俗稱盤龍寺。唐大中十二年,吳人陸素建,名「觀音院。」 宋祥符元年賜額有「石天王。」 舊傳大水中漂至,人多禱之。

德濟庵 在簳山。元大德三年邑人張謙建,僧穹開山。東堂後骨塔有松上覆,如偃蓋然。華潮圓通庵 在三十三保華潮浦上。宋宣和三年,僧言建。

崇壽講寺 ,在吳淞北楊林,俗稱「楊林寺。」 宋元祐間,僧欽法華建。

普光寺 :在青龍鎮,即普光教院。宋紹熙五年,里人杜國珍建,僧印開。山中有「勁節亭」 ,明初廢。正統元年,僧湛秋淵始建法堂。成化間,僧普馨以次復興而始盛。

西隱庵 在泰來橋市,枕漕溪降福橋。宋乾道中建,中有古柏、古桂、天圓地方池。趙孟頫《碑記》。「戴墳庵 在四十五保。元至正十年,邑人戴誠甫建,僧學開山。」

張浦庵 在三十三保。元至正間,僧忠建。布金禪寺 在四十七保大盈村。俗稱「大盈寺。」 本法雲院。唐太和二年,孫均建,宋易今額,復為院。佛殿、鐘樓、山門、法堂,歷宣和、建炎、淳祐諸年,郡武弁顏霸、孫、曹諸人始備。元至元間,僧性並重修。有巨釜浮江而至,為寺勝蹟。

青巖塔院 ,在三十八保。元至元二年,僧輝建。真淨院 ,在唐行南。元至大初里人曹宣慰建,僧印月、江開山。

法會庵 在青龍南。元至正十六年,僧古鑑建。管浦庵 在管浦上。元至正間,僧衍建。

寶月禪院 在城內生春橋西。元至正間僧善定建。佛像皆脫沙塑,牌位皆名賢書。後有梅花林,為寺之勝致。明正德辛未,積雨橋壞,鄰人請於縣,欲撤其材以為橋,遂廢。萬曆元年重建。隆福教寺 在青龍鎮,初名「報德」 ,唐天寶間建,至長慶中始建寶塔,昇仙臺在其前。宋大中祥符間,有暢法華駐錫寺中,日誦《法華》,年八十化去。僧澤隨瘞其靈骨,於寺門之左,建石塔以識之。元大德三年,主僧普善募宣慰使司任仁發重修。明季傾頹殆盡。

皇清順治五年,百愚斯禪師住持。法緣駢輳,興構一

隆平寺 在隆福寺北,故俗稱「南寺」 、「北寺。」 本朝清院,唐長慶元年建。宋太平興國中,僧寶重建。明嘉靖後,改為新縣城隍廟,後移縣。唐行欲遷之,不果。有寶塔,亦廢。

福善寺 在內勳浦之陽。梁貞明六年,僧智道建。時多虎患,道至,虎即遯去。晉天福二年,額名「尊勝院。」 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

竇林庵 在三十三保。宋嘉泰四年僧塤建。東濟庵 在四十六保。元至正元年僧敬建,後圮。明隆慶初顧少卿從禮重建。萬曆二十四年燬。陸宗伯樹聲、吳太僕炯即里人薛汀所捨地重創梵宇,更名「慈濟。」

慧日教寺 ,初名普寧慧日院,在孔宅里,俗呼「孔宅寺。」 寺有宣聖祠,相傳祠中有古柏二,曾有

「鳳棲其上」 ,今存其一,皆孔廟中故物也。宋元豐間賜額。景定中重建,僧智源開山,易今名「眾福院 」 ,與西隱鄰。元大德間,里人曹宣慰重建,僧法暹開山。

利濟庵 在眾福東。元泰定間,唐昱建,僧穹開山。明嘉靖中毀。萬曆九年,僧如法重修。

明遠庵 與利濟、眾福相望,宋淳熙間,僧聚建。崇福庵 一在二十二保,宋嘉定間,邑人陶光顯建。一在四十四保,元大德二年,僧性建。一在四十六保,元至正間,僧永泰建。

願豐禪院 在北門內。明萬曆二十二年,僧廣本建。天啟元年,僧大徹擴基重修。

迎春庵 在東門外。舊名「施水庵」 ,又名「包庵」 ,明時修,今為迎春之所。

祐聖庵 在小西門外

沙瀝庵 在北門外

優曇庵 在南門外,僧行瑜、明然倡建。

崇寧禪院 在五十保,明萬曆四十六年建。明遠慈門禪院 ,在朱家角鎮放生橋南。舊為明遠庵,明嘉靖間燬於兵。萬曆三十七年,僧性潮請於上舍諸從禮,秉禮得地十畝,諸商捐資興建。三十九年,敕賜「護國明遠慈門寺」 ,並賜烏斯藏大士一尊經十二部,構傑閣於殿後貯之。崇禎元年構鐘樓,置常住田三十餘畝。鎮中善信結放生社於橋下,永禁漁罟。後僧寂心重修《福田庵 》在沈巷鎮東,明萬曆三年建。

香光庵 在沈巷鎮,明萬曆三十八年建。海月庵 在高許鎮,明嘉靖中僧慧蓮建。資福寺 在四十一保。

頤賦寺 在四十一保。宋末李氏捨宅建。「頤正寺 」 ,在四十一保,金澤鎮南。

蓮社庵 在頤浩寺南。元泰定間,僧順建,明天順中修。

永靜庵 在蓮湖中。相傳明洪武間,沈萬三秀耕於其地。鳴鐘鼓,鳩眾傳餐,故曰「萬圩。」 有大士自水中流至。里人延金田寺僧宗慧結茅而居。萬曆中,刱建水中香剎,幾與泖塔埒矣。

衍渡庵 在澱湖西,舊石神廟,僧道統修,馮夢禎改題。

保安院 在泖西,宋乾道七年請額。

蘆花庵 在泖口裡中,曹氏建。狀其勝者,有「百二十里碧瑠璃,三十六陂紅菡萏」 之句。河南僧大隨重修。

真聖堂 在泖西,去府七十里,明洪武十三年,道士彭素雲建。

雲隱庵 在澱湖西王巷村,南接石神廟。宋咸淳間僧如隱建。元至正間,僧順重修。明正德間,里人懷宗信重建。萬曆中重修。

清涼庵 在府西二十七里,宋咸淳間建。輝和庵 在泖西金田村。元至正中僧允中建。有銀杏、羅漢松各一,皆宋時植。

覺海庵 在府西北五十里。元至正間建。化東庵 在府西北六十里。元至正間建。善會庵 在府西北六十里。元至正間建。語澤庵 在四十三保。元至正間僧道正建。法華庵 在四十三保。宋元豐間僧濤建。元至正間僧真重修。

慶福庵 在四十二保。元泰定初,僧正固建。明洪武、正統間重修。天順中再修。

任鄧庵 在四十二保,明洪武初建。

普明庵 在四十五保。元至正間,任總管建。「長壽寺 」 在大蒸。

蓮花庵 在小蒸西,元時建,以地形似蓮花,名。「定心庵 」 在四十一保小蒸南。元天曆間,僧心如月建。

土地庵 在四十一保。宋咸淳二年,僧溥建。明洪武中,僧瑞潭;天順中,僧智澄、宗潮重修。無盡庵 在小蒸。元泰定間,僧淨建。

隆興庵 在四十二保朱家村,明隆慶元年建。資壽院 在三十八保。元大德間僧性建。毛太師庵 在郟店東。

勝果寺 在青龍鎮隆福隆平之西,宋乾德間造,有浮圖一座,寶慶時毀。妙悟師由隆平徙此寺,有《沈光碑》。

東隱庵 ,在五十保。元至正二十二年,僧勤建。真如寺 ,在青龍鎮南。

靜節庵 在小趙屯浦上。

《福聖教寺 》,在簳山西,俗呼徐家觀。宋嘉熙中,里豪登仕郎徐芝一夕夢神人曰:「余,錢神也,為子守藏久矣。有無聚散,繫我攸司。禍福吉凶,唯人自召。人身難得,佛土難居。既入寶山,豈宜空?」

手。子試思之,芝驚寤曰:「錢豈真有神哉?吾心之神有以格之耳。」 由是捐資創為茲山,續請於朝,賜額。

慶陽院 在鳳凰山,元大德間,張瑄建。

報恩院 在佘山之陰,元大德間建。

福嚴懺院 在佘山之陰。元大德年間,宣慰副使徐世英建,僧杲開山。今廢。

昭福院 在佘山左。宋末邑人曹氏建。元皇慶中,敕賜士波僧主之。

潮音庵 ,在東佘之南麓,舊名「華嚴庵」 ,宋聰道人修禪靜習之處。道人定中聞潮聲雷涌,俄睹觀音大士乘巨鰲冉冉潮端,遂改今名。

順濟庵 在佘山西北潘蕩慶豐橋側。元至正二年,穹禪師建。明正統中,評事諸秉文重修。「甘露亭 」 在鍾賈山東,僧慧解重修。

玉宸道院 在佘山西麓。元至正三年,邑人衛宗武建,明年自為《記》並書。

玉清觀 在鍾賈山,元大德間,道士曹紹甫建。翰林待制除知松江府賈汝舟記。

崇真道院 在三十八保。

通圓觀 在青龍鎮。宋景祐元年,道士葉管轄建。明洪武六年,道士秦守宗重修。

朝真道院 在四十四保福泉山。元大德間,潁川薛冷雲居此修煉。至大二年,里人任仁發建。泰定後,關中楊草庵嗣之。明洪武十九年,道士楊德譽重修。

崇真道院 在四十七保。元至正元年,里人戈奉史建。

元壽堂 在四十六保,名「無量壽堂。」

崇敬道院 在四十六保。明洪武年間建。大盈道院 在四十六保。元道士金古山建。會仙道院 在會仙浦東。元時建。

真武道院 在三十一保。

玉皇閣 在三十八保。明洪武初建。里人富懋重修。

南聖堂 在沈巷。明嘉靖二十五年,道士趙可真建。

澱山真聖堂 在四十三保。明成化中,道士黃德成建。

覺乘寺 在四十二保。里人盛氏女與甥女錢氏俱為尼,因建。俗呼「錢盛寺。」 。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