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916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九百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九百十六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九百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九百十六卷目錄

 袁州府部彙考六

  袁州府兵制考

  袁州府物產考

  袁州府古蹟考墳墓附

職方典第九百十六卷

袁州府部彙考六

編輯

袁州府兵制考        府志

編輯

本府

袁州協鎮 ,原設副將一員、都司二員、守備二員、千總四員、把總八員。

轄戰守馬步兵一千六百名,歲餉銀三萬二千八百兩有奇。後裁革,留都司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

袁州營 駐防袁州府。按《通志》:「原額經制副將一員,中軍都司僉書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馬步戰守兵丁八百名。今止留馬步戰守兵丁七百名。」

袁州府物產考        府志

編輯

穀屬

占穀 紅白二種。其種有五十日占,俗名「救工」 ,饑。熟最早,有六十日占,八十日占,百日占,有大占鬚占。又有晚穀,熟稍遲,為飯香軟。有贑州早,團穀早。又有旱穀,陸地可種。

糯穀 ,早糯以七月早熟,晚糯以十月穫。粒大而堅,其名不一。有「白殼糯」 、矮腳糯、燕口糯、鴨婆糯、重陽糯、子紅糯。

《麥》有大麥、小麥,九月種,四月登。

蕎麥 ,姿荏弱,幹赤,花白,秋種而冬食。

粟 :有「占粟」 、「糯粟」 、「黍子粟」 、「草子粟」 等名,皆古之粱也。蓺者絕少,山鄉涸田或植之。

豆 :有黃豆、青皮豆、紅豆、黑豆、絳豆、菉豆、豌豆、泥豆。秋刈,稻涸田種之,十月刈用為腐。

芝麻 :有黃、白二種。

木屬

梓    柏

櫧 性堅不凋,其實小可食。有麪櫧,即甜櫧也。《苦櫧子》粒大,木文、粒赤,俗名「血櫧。」 色黑者名鐵櫧。

檀 黃白二種

檜 似柏葉細

椿    柳

「血柏 」 ,因其木紅。

柞 ,性堅,可作弩幹。

梧 子可食

栟櫚 :俗名棕。葉大如車輪,毛可為繩索。《茶子 冬花。子可》作油。

桐子 可取油。凡栽杉先植此樹,以其葉落而土肥。

烏桕 取油為燭,冬青 ,歲晚不凋。

山棗  ,金絲柘  ,《鳳毛桑》。

竹屬

《筀竹 》筍美根多竹工絲以製器。

苦竹 夏筍味苦

斑竹

《方竹 》出《仰山》。

「義竹   」 、「紫竹   」 、「綠竹。」

毛竹   、箭竹   、實竹

慈竹

貓頭竹 昔有今無

草屬

石菖蒲

《龍鬚草 》,出萍鄉,可作蓆。

瑞草 出仰山

花屬

牡丹   、芍藥   、山礬

「木蓮 」 即辛夷,出仰山三鑊潭岸。

《雪柳   蕭竹   》《珍珠花》。

玉香毬  ,《山丹   》,《檉桐》。

丹桂   、白桂   、《四時桂》

紅梅   、《綠萼梅  》《黃香梅》。

千葉石榴

果屬

桃    、李    、《梅》。

杏梅   杏桃   《銀杏》。

楊梅 ,王荊公《送袁州使君曹伯玉》詩云:「濕濕嶺雲生竹菌,冥冥江雨熟楊梅。」

石榴   《消》梨   、棗。

栗 小者曰茅栗

椑 似柿而青

枇杷   ,橙    ,《橘、柚》。

香櫞 :類橙,色黃、形圓而香。

柑    西瓜

金橘 實,小彈丸,色如金。

木瓜   。請幫助識別此字。茈   紅菱蔬屬。

薑    芥    芹

蔥    水晶蔥  蓊菜

白菜   、薤    蒜。

韭    莙薘

茭白 菰根是也

藷    萵苣

蔊 出武功山

芫荽   、菠薐   、《百合》

芋 即蹲鴟,農家藉此以助歲計。

茨菇 生水澤中

莧 有紅白

薯 即玉延,種於圃,大者四五斤。

石耳

石髮 出萍鄉

玉板筍

蕨 :歲饑,搗其根為粉以食。

油菜 子可作油

瓠 俗名葫蘆

甜瓜   、王瓜   、絲瓜

冬瓜

羽屬

「青鶴   。」 《紅鶴》。

請幫助識別此字。䳓, 似鶴,色青,頂微紅。翬、雉 五色。

《山鳳凰 》,李衛公有賦。一名《錦雞》。

竹雞   、練雀   、《鷓鴣》

《鸛嬰   》,《白鷴   》,黃雀。

鸂𪆟   鴛鴦毛屬。

虎    、鹿    、獐

麂    《兔    、猿》

猴    白猿

「金線猿 」 ,出木平山,每啼,有佳客至。

玉面狸 膚理至腴

山牛   ,山羊   、熊。

野豬 大者數百斤,能傷人。

《豪豬 》豪如簪,長五、六寸,激以射人。

鱗屬

鯉 小而金色者,曰「金鯉。」

鯇 色青,俗名「草魚。」

鰱 ,鱮也。大頭而細鱗。

鯽 鮒也

鯿 ,魴也。縮頭細鱗,生石罅中。鱖 ,巨口細鱗。

鱅    烏鯉   、鰻鯛。

石峽 出萬載

《比目 靈泉池》,有今罕見。

鰷 白如銀

介屬

鯪:鯉甲  ,蚌    ,蜮。

藥屬

黃精 出仰山

黃藥   白藥

香附子 即「沙草根。」

山藥   荊芥

枸杞子 其根名「地骨皮。」

香薷   、天門冬   、葛根。

瓜蔞 根名「天花粉。」

紫金藤  、《蒼耳子   》《楮實》。

石楠   、白芨    、白蕨。

木通   、烏藥    、「何首烏。」

白萹豆  、厚朴    、薄荷

金沸草  、山梔子   、紫蘇

薏苡仁  、地黃    、茴香。

青木香  、五倍子   、益母草。

萆麻 治產雞出肉中刺。

《車前子  》·《劉寄奴》

桑麻屬

棉布   、薴布   、絹

葛布   ,蒹絲葛  ,《火麻》。

土綾 ,出萍鄉,絲粗。

物屬

《茶油 》茶子搗之為油。

桐油   、棕毛   、《火紙》

白蠟   、木炭   、石灰

蜜    竹紙

蓆草 出萍鄉,甚粗生田中。

燈草 ,出萍鄉,生水澤中。

茶 《茶譜》云:「袁界橋其名甚著,今唯稱仰山稠平、木平者為佳,稠平尤號絕品。」

袁州府古蹟考    通志府志合載

編輯

本府。宜春縣附郭。

北墅 在府城北七里。宋鄭居仁創,為遊觀之所。

《三絕碑 》在府學內叢樹堂前。宋郡守祖無擇建。

南軒書院 在東湖上

多勝樓  、浮香樓 俱在府治,宋建。

梯雲樓 在府城南仰山廟右,宋建。

稽古閣 「在府學內」 ,宋淳熙間建。

棲霞樓 在府城內舊高真觀,宋建。

四藤閣 在府城南仰山寺。宋朱文公帥湖南,經遊此,為學者講道於中。

潺潺閣 在府南仰山廟右。自溪前引水繞廟,潺潺有聲。

慶豐堂 在府治內,宋祖無擇建。

勁節堂 在府治

尊德堂 在府治內,宋淳熙間建。

鳳凰臺 在府城內

勤順堂 「在府治內」 ,宋開禧初建。

「南園道堂 」 在府治內,宋宣和間建。

「清心堂 」 「在府治內。」

《四益堂 》「在府治內。」

「落梅堂 」 「在府治內。」

無訟堂 「在府治內」 ,宋建炎間建。

景韓堂 在府學右。唐韓愈嘗刺袁州。宋紹興中,郡守陳烯立此堂,以寓景慕之意。

需晏亭 在府治南。唐天寶中,房琯建。

疏泉亭 在府治內,宋天禧間建。

叢桂堂 在府學內,宋嘉定間建。

瑞禾堂 在府治左,宋大觀間建。

去思亭 在府治東。明嘉靖初,為郡守羅輅建。宜春臺 在府城內東南隅,高五十丈,郡人登覽之地。

盧肇書堂 在邑西南三十里,肇嘗讀書於此。「仰山書堂 」 在府城南仰山下。

彭聘君釣臺 在邑東震山之前,蓋一巨石也。軍資庫 在府治東,宋宣和間建。

貴山鐵務 ,宋雍熙元年置,後廢。

司戶參軍廳 在府治西偏,宋建。

貢院 舊在宜陽門外,東湖之旁。

待補莊 在治東北,宋建。

三皇廟 在宜春臺畔

舊遞運所 在袁山門外。

東湖 在治東城外三十步。宋至和二年,郡守祖無擇始於湖上建臺榭,為遊觀之所。

揭鎮宅 在城東五十步,後為鹽鐵都作院。梁丞相袁璞宅 在邑之東北,後為開元寺基。鍾傳宅 ,在邑西北化成巖之側。唐僖宗所賜第。

江宰相宅 在邑治內東隅。今無考。

敕書樓 在縣廳前

不欺堂 在西

「無倦堂 」 「在縣廳後。」

考證

「讀書堂 」 在《不欺》之後。

日涉堂  、延秋堂  、寒綠堂 俱在縣治內。

思補堂 在縣平政堂後。

分宜縣

陳重故居 在縣城之北陳雷里,後改為「聖因寺。」

羅隱讀書臺 在縣城北二十五里許,儒林鄉文苑裡。世傳羅隱嘗讀書於此。有藏書洞、車書路、洗硯池,與明參議羅恪居相近,今悉為榛莽矣。

盧肇「讀書臺 」 在縣東鐘山峽側。

盧肇故居 ,在文標鄉觀光地方去縣六十里,原有綠毛龜池,今蕪穢。

劉重質故居 在縣北西磯江,久廢,今為演武場。

黃真人臺 在縣南五十里。

鈐岡書院 宋建

居敬堂 在縣治左。宋淳祐間,縣令李宏規創建。

敕書樓 在縣門內

「宣詔」 、「頒春」 二亭 在縣前東西。

臨賦亭 在縣東

視學堂 在縣學左,明弘治末建,提學邵寶書扁。

黃子澄故居 在縣豐樂鄉九都豐源。

鈐山堂 在縣學東。昔嚴嵩為編修時,謝病讀書於此,題曰:「讀書園。」 初名東堂,尚書邵寶記。後作堂面鈐,故名鈐山堂,都御史王守仁書扁。堂之東,尊貯宸翰,為御書樓。其南為池,池南為瞻辰堂。折而西為柱國坊。

敕賜延恩之閣 在縣水南。嚴嵩疏請,上賜閣名,命工部製扁。閣之下有軒,曰「川巒萃秀」 ,有樓在池上,曰「天光雲影」 ,其扁皆御書。閣後依山為堂,曰「止善」 ,旁有亭,曰「碧澗」 、曰「林皋」 ,總題曰「鈐麓。」 書院久廢。

萍鄉縣

楚王臺 在縣九十餘里同唐里楚山巔。初,楚平王荒淫失政,伍奢彊諫,王殺之,並其子尚。尚弟貟,亡命投吳,連唐蔡之師伐楚。楚人憐子胥之志,皆不力戰,吳師遂入郢。昭王出奔,逾香水,渡得萍實,駐兵此山。後申包胥復楚,昭王反國啟霸,果符萍實之祥,土人為之立臺。

禪師臺 在縣南永寧鄉,名教里山上。舊傳有僧騎白象及金燈出沒之異。

石花臺 在縣北二十里永平里易家沖。臺高數十丈,巍然壁立,有小徑可通石,多文,色如花,故名。

葛仙壇 在縣羅霄山巔,即晉葛洪修煉處。壇生二竹,風動如掃,人謂之「掃壇竹。」

甘卓疊 在縣東五十里蘆溪鎮。晉元帝渡江,使甘卓領兵駐此築之。

瑤金山普明祖師道場 ,在城北七十里上栗市。上有淥水洞靈丹井。唐開元間,敕封人天教主,宣授佛慈普濟大師仁慶王。佛著有《圓明正宗》二卷。明狀元羅洪先題其扁曰「光照大千」 ,並有序文進士鄒元禁題其扁曰:「萬法歸一,真源湛寂。」 進士伍承載題其扁曰「非非宮。」 進士羅棟有序。

弭節亭 在縣東門,宋元祐潘復見「隸書」 三字。後黃庭堅至此,扁寫寺宇亭館名額,惟此不易,以其筆法遒勁也。今燬沒矣。

龍鱗木 在縣西龍安橋側。相傳,昔有商客買一木,將伐之,其夜忽生龍鱗,因不敢伐。今樹雖不存,而遍山樹木皆多龍鱗。

《羅漢松 》:在縣治寶積寺。宋黃庭堅手植,士夫多題詠。

石室 在縣東五十里。數石相連,素壁如雪。胡安之書院 在縣東二里。宋胡安之讀書之所。安之嘗受業於朱子。

徐仙亭 在縣西三里。世傳有徐仙人修道於此。宋紹興間縣丞卓津建亭,壁間題詠甚多。飛泳樓 在縣治西。宋紹興間,創為放生亭。宗濂書院 在縣東五十里。宋周濂溪監稅盧溪鎮時立。

勞拙堂 在縣治後,舊名「莞爾。」 宋淳熙間,宣教郎王謙更今名。

保子圍 在縣西十五里。昔官軍營此以禦寇,民賴以安,故名其圍曰「保子。」

占鰲閣 在金鰲州上

瀟湘亭 在縣南三十里。

勞勞亭 即「迎恩亭。」 在縣東三里許筆架山下。《溪山》「都會亭 」 在西湘東嶺下,明弘治十四年創建。

寒泉亭 在縣東三十里清江里官路道。宋淳熙中,縣尉潘有文肇創,以便往來,渴飲休息。翠微亭 在縣南高山廟下。明正統乙丑,知縣事鄧福建。

望雲亭 在勞勞亭後迎鳳嶺,即西望庭舊址。萬曆二十二年,知縣陸世勣再建以「思親」 ,易其名,自為《記》。

萬載縣

石鍋 在縣南七十里。巨石中有泉,欲雨則雲氣自水中起如炊煙。

石筍 在縣南十五里。相傳為唐鍾傅故宅。宅旁有石如筍屹立,因呼其地為「石筍坑。」

讀書堂 有二,一在縣東北四里,宋謝靈運「讀書處;一在仰山東,唐鄭谷讀書處。」

康樂城 ,在縣東二十里。晉舊縣。宋封謝靈運為康樂侯,即此地。

迎春亭 隆慶丁卯,徐令修建。

龍江亭 在龍山頂,邑宦遊宴登眺之所。燬於元末。明正德丁丑,知縣張邦穀重立。未幾,為風雨所壞。

江堤 在學前一帶,臨湖可以步月。萬曆丙子,洪水衝壞,至二十三年,署篆郡司李徐之孟、郡丞張三聘相繼重築,邑紳張璧為之「記。」 後崇禎五年,復傾圮,貢生彭復古、式古有僕從,命捐貲修葺。

龍江駐節亭 在龍河渡之濱。凡遊宦應舉,類於此祖餞迎候。明成化間,知縣陳璨令邑民辛璿創修完整。亭後立廣濟庵,以寓過賓。

迎恩亭 在治東南二里廂外。明洪武十五年,知縣李遠創建,今廢。

善果亭 有黃毛嶺,善民彭立殿,見嶺無息肩之地,建此以憩行者。

且息亭 在邑西三十里,地名楊公嶺,山勢陡峻,通衢往來,憩息無地。邑耆辛奇策同男貢生辛金貴、廩生辛金振,於順治十六年捐貲,仍在山頂重建。

石亭 邑人彭天贊建於林家渡,為往來憩息之所。明崇禎年間廢。

皇清康熙四年,邑人重建「木亭。」

《春風亭  》。《小山亭》。

《文塔 》,諸生楊德美有賦。

三壽堂 在治北石臺山。邑人陳友政、綱政紀政兄弟皆年踰八十,創建。燕遊,翰林朱挺《題詠》云:「金玉滿籯天下有,弟兄三壽眼中稀。」 世德堂 在龍河橋,為譚熜父子建。

誌喜堂 邑人郭瑾得封贈父母,因以「誌喜」 建立,故名。

《三教堂 》又名「善慶堂」 ,在月臺山,邑令陶大邦建。

「可愛堂  。」 「《愛直》堂  。」 《綠蔭堂》。

望嶽樓 在東郊外百步。東岐山勢株連,至此復起而平為原隰。樓立其巔,可望東嶽,祠因以名樓。今廢。

牖月樓 邑諸生鄭從孔建於月臺山,又名《江南第一山》。

正人軒 在治內

《毋自欺軒 》在治內。

「有斐」 軒 邑令韋明傑建於署中。

舊陽樂縣署 吳黃武中析置陽樂縣。晉太康間改「康樂」 ,遷治邑東二十里,唐武德五年遷署舊所。

《手詔寬恤》二亭 在縣大門之東西改畢公生祠,久廢。

榜亭 東西一十三間,久廢。

墳墓附

編輯

本府。宜春縣附郭。

漢宜春侯劉成墓 在治東南宜春臺側。成,長沙定王子,有祠於旁,舊呼為「定王之塚。」

將軍易洸墓 ,在縣西百里將墳山。

高士袁京墓 在城北袁山下。

梁丞相袁璞墓 在城北袁山。《古圖經》云:「璞卒葬於此,墳高四尺,前有翁仲石獸尚存。」

將軍湛陀墓 在城東,仕梁為宣猛將軍。丁將軍墓 在城南十里,舊傳此丁將軍祖墓也。宋初,削平僭偽,因鑿其山,鎔銅灌之,地名「鑿銅岡」 ,墓址尚存。府西坤長山,俗呼為溫長沙墓,嶺名「銅釘」 ,其說亦與此類。

都官鄭谷墓 在城北嶺。

韓滂墓 滂,韓介之孫也。韓愈為《誌》。「滂年十九,不惟文詞大進,為人亦然。」 得疾數日卒,葬宜春郭南里。

袁超墓 ,在邑治垣西北三十步,有古木盤屈,或雲「袁天罡墓」 者,非。

御史黃頗墓 在城北五十里湖塘。

宋李衢墓 在府城西三十里。

李觀墓 在邑南三十里,地名「龍會。」

信王夏協墓 在邑城南蟠龍山。孝宗成恭皇后父,追封信王。

太常寺卿龍暹墓 在縣城南通聖橋。諭祭營葬。

侍郎郭紳墓 在縣城南青山。諭祭、營葬都御史高琬墓 在縣東南。

督撫都御史袁繼咸墓 在城北四十里蘆村瘦塘。

袁繼蔚墓 在石灣,牛形。

布政袁一鳳墓 在興寧里上沙江。

分宜縣

晉習鑿齒墓 在邑治棗木山,避秦苻堅寓此,卒。

唐狀元盧肇墓 在縣北文標鄉。

李琳墓 ,在縣西四十里。

李憲墓 在縣南三十里。唐李晟第三子憲。憲子游,袁州刺史,迎養卒葬於此。

太常黃子澄祖墓 在黃家山,有墓祠。

贈少傅、尚書大學士嚴驥墓 在邑北之棗樹山。

贈少傅大學士嚴淮墓 在縣北化全鄉《嘉林阡》。

左都御史鍾炌墓 在本境。下櫪《門生高爾儼墓誌》

刑部侍郎張承詔墓 在邑南黃土潭。

御史嚴雲京墓 在邑之東界《首下,觀背腰子》形。

萍鄉縣

唐刺史歐陽琮墓 在蘆溪潭。歐陽琮為吉州刺史,卒葬於此。

宋胡安之墓

明萍鄉知州杜谷珍墓 。谷珍,太平人,洪武初知州,有功於民,卒,葬縣南,其子孫家焉。

監察御史簡迪墓 在烏龜嶺。

萬載縣

唐進士辛開宣墓 在龍山下縣治後,歲久碑蝕。崇禎九年,其後裔順州知州敏道、徐州知州聯魁,偕族庠生六十名重修。每逢清明,子孫仍祭奠焉。

孝子廖洪墓 在縣西六十里。

曾文辿墓 ,在邑北二十里。

白將軍墓 ,在縣東白塔山。

南唐祭酒徐鉉墓 在縣東北清泉山。

宋大夫李觀墓 在縣西南雙坑口。

朝散大夫劉允迪墓 舊無所考。近南昌梓溪及邑江口合浦,追訪為始祖允迪,即劉長者之父也。又有虹橋,劉亦認「長者」 為祖,未詳孰是。元太史樂隱譚觀墓 ,地名塗口,掛壁虎形。。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