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千四百七十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四百七十卷目錄
大理府部藝文二
修建五華書院記 明黃琮
大理山川記 蔡紹科
遊雞足山記 謝東山
遊溫泉記 楊師孔
花甸記 李元陽
清溪三潭記 前人
石門山記 前人
九頂山記 前人
西洱海志 前人
黑水辨 前人
三塔崇聖寺重器可寶記 前人
遊雞足山記 前人
白崖畢缽羅窟志 前人
重修崇聖寺記 吳鵬
翠松般若二庵記 馮時可
奏罷屏石疏 薛宗魯
大理府部藝文三〈詩詞〉
大理分司 明林俊
仙樂臺 孟霦
點蒼山 童軒
玉局寺 董難
寫韻樓歌 吳懋
九鼎山歌 王士性
點蒼山歌 前人
青華洞歌 吳自肅
遊水目山 前人
遊羅漢寺 施昱
崇聖寺 楊士雲
遊玉局寺 李自強
水目寺 閆應雲
梁王山弔古 朱克瀛
大理懷古 前人
龍首關 王明嗣
玉局寺 楊慎
宿鄧川驛 彭綱
感通寺 李元陽
渡蘭滄江〈以上詩〉 前人
人月圓〈泛大理海子 以上詞〉 明楊慎
大理府部紀事
大理府部雜錄
職方典第一千四百七十卷
大理府部藝文二
編輯《修建五華書院記》明·黃琮
編輯
黃子,以己酉之夏督學於滇。至則聞所謂「五華書院」 者,以試事方棘日,樸遫兩迤間不及一詣。比冬,始往 觀焉。遙岑面拱,翠澤胸羅,真不減白鹿、衡麓之勝。而 頹梁落棟,鞠為茂草,令人徘徊歎息。入之會時有道 署之役,弗克並舉。越明年庚戌秋,迺檄雲南府委官 鳩度,因其舊修之制弗協者更之。已以丙舍不足,辛 亥,復相左右町畽及城隍之餘地益之,迄壬子春,莫 告成。為屋百七十有二,修者半,創者半,於是五華之 上,宮牆翼翼,而山川之勝,亦若為改觀矣。黃子曰:「昔 讀橐駝氏言,深以促畊督織為病。然古者田畯田正 職主勸相,而循良之吏,多循行阡陌,止舍鄉亭,至榆 薤蔥韭雞彘之細,各為課籍,何也?儻」亦民飢己飢、民 事己事,有不忍坐視至此。歟夫學士之田也,有庠序 以聯之、有科舉以勸之,而又為書院以課督之,與催 畊促織何異?顧海內自白鹿、衡麓等四書院外,在在 有之,寧獨不以為病,實以為利?至於滇,則余又以為 亟焉。滇故百濮之餘也,自漢元和中有神馬白鳥之 瑞,始開文學之風。其後亂於唐,棄於宋,湮於勝國,存 者能幾?至有明而始建諸學校,至今上而始增科舉 之額。滇之於學,其亦地之甌脫、田之菑畝也,其耕當 倍力,故所謂勞來而輔翼之者,當倍且篤也。車書內 向,皇風遠翔,二百餘年於茲矣。而蟊賊潰訌,寇攘竊 據,無時無之,興師問罪,撲而旋起者,何以故?豈非教 道衰而彝倫斁,愛人易,使者少,而犯上作亂之萌,無 自銷歟,則庠序之外,復於書院課督之,夫亦世道人 心之慮,有不得不然者。或曰:「科舉興而士為辭章之 學,今將以辭章課之,則亦利達之媒已耳,於世道何 裨焉?」噫結繩遠而文契繁,圖書呈而爻象著,賓興起 而為今日之科舉,風會之流,有自來矣。且安見今之 科舉,而不為昔之賓興耶?夫口誦格言,力探祕義,得 於心而筆之辭,此孰非古三物中六藝之學?而古人 兼習其事,今人直抉其精,其於入道之門,似尤簡徑。 若乃六德六行,雖先王教人本旨,要令從六藝中尋求服習涵濡而自得之,實非課程可及。何也?教之可 得而指,學之可得而循者,皆文也。子曰:「博學於文,約 之以禮。」聖人之望於人者約禮。顧所日與從事者,何 嘗脫然離文?故文之於學,宇宙之日月燈光也。文斯 辨,辨而後不可欺,不可欺而後可責以不自欺。不自 欺則誠,誠之至,聖之至也。學之事盡矣。余安見夫今 之科舉,不為昔之賓興也者?顧誠與欺為何如耳?惟 諸生審處焉。是役也,經始協謀,藉雲南太守彭君憲 范之力,蓋有文翁遺意。而料材課工,則廣南衛知事 李枝陽、鎮沅府經歷徐可迪、分理書院事雲南府學 訓導賀繼芳,皆有功興作者,例宜並書。
《大理山川記》蔡紹科
編輯
大理山川,著西滇名,餘暇登郡樓,憑欄一望,則見蒼 山西峙,白雲橫帶,洱水東流,晴波楊緇,且聯絡汪洋, 各不啻百餘里,而城郭宮室、衣冠財貨、闤闠田疇,夾 於中央。此外要害有兩關,變幻有十景,奇觀勝概,不 可殫述,隱然天生圖畫於南中,似非安排所能及者。 佳哉山水也!使移置吳越閩楚之間,將必與諸名郡 抗衡矣。因命匠氏繪圖鋟梓,與海內君子共覽之,俾 靈區勝境,不致埋沒於一隅,而長價取重,自今日始 雲。
《遊雞足山記》謝東山
編輯
予少時,則聞滇中有金馬、碧雞、雞足諸名山,為西南 壯觀。金馬、碧雞乃漢人之所望祭,而雞足則釋迦佛 弟子迦葉之所藏修也。然金馬在昆明池上,凡至滇 者近得之指顧間,惟「雞足僻在一隅,非有事迤西不 得遊,又山距大理百餘里,非甚閒暇亦不得往。」予始 至滇中,適有詔催徵取礦甚急,於是履任甫閱月,即 行部迤西。及予至大理,而故人戶部主政野庭羅君 亦自姚安至。居數日,野庭笑謂予曰:「待公相攜為《雞 足遊》久矣,敢請卜日以行。」予曰:「諾。」且約憲副東川張 君同往。東川以足疾辭,而予猶有詩戲促之。已而問 左右所從往,曰:「繇海則徑,遊陸則迂。」予曰:「登山而不 觀海,非勝遊也。」乃命有司戒舟楫。十月十六日,偕野 庭早發,出郭六里至海神祠。祠前有閣曰「浩然」,指揮 某具食閣上。維時天風拂拂,高浪洶湧拍隄,一小舟 搖曳浪間,低昂數尺許,令人股慄。移時風止,水波頓 息,萬頃澄渟,頃刻變異如此,若有司之者,人固莫能 測也。乃揖野庭登舟。舟頗巨而朴堅,綵幔蒲帆皆具, 旌旗鼓吹各一舟,從者行廚各一舟,翼巨舟而行。少 焉,海氣上騰,旭日東升,霞綺練光,絢爛奪目。昔人《泛 海詩》云:「茲遊奇絕冠平生。」今日近之矣。野庭因問洱 海所繇名,予曰:「因水形如月抱珥,故名。」宋人云:「聞道 牂江空抱珥」,是誤以洱海為牂牁江也。舟行約二十 里,抵東岸,地名艣擺,居民數百家。登岸行二里許,日 將夕,乃止一官舍。明日,發《艣擺》山,行二十餘里,至下 倉。兩崖對峙,石勢穹窿,如欲墮狀。傍有小間,藤蔓覆 之,惟聞水聲潺潺。行一里許,路險且狹,舍輿而馬,舍 馬而步。稍平乃坐輿。道旁多矮屋,跨澗上者則水磑 也。又數十步,夾澗皆平田。循澗行一里,有村人家夾 道居,如市廛。又行二十餘里,至白接橋。又三里至白 石崖,崖畔有庵曰「白石。」又二里至洗心橋,又一里至 沙址村,時已薄暮,又二里入山,前後持炬火穿林薄 間。予睡頓輿中,忽聞水聲從空中瀉下,如轂雷鳴,問 左右,曰:「此瀑布泉也。」嘆息不及,白日看玩,以為恨。已 而復睡,頓如前。然則土人所稱此中蹬盤者九灣轉 者十八,半從夢中度矣。醒後過白水庵,又一里至石 鐘寺,乃止宿焉。明日,寺僧曰:「東下二里許有大龍潭, 每潭中龍吟,必有老僧入滅者。」予與野庭步往觀之, 潭在巖前,幅𢄙百餘步,潭邊淺草茸茸,水平布草間, 僅寸許,彷彿若葑田。予試踐之,浮浮欲陷下,僧急止。 予曰:「昔有道人見潭畔有異草,前往取之,急水湧高 數尺,道人」幾不免。予曰:「是真有物潛伏,不可犯耶?」行 二里,至龍華寺。夾道皆古木,木杪有絲,飄蕭下垂,如 綠髮,長數尺許,土人謂之「樹衣」,登山者多取而佩之。 又三里,至雲海庵。又一里,至龍祥寺。又二里,至海會 庵。又一里,至玉皇閣。州吏具午飯閣下,飯畢,行又五 里,至迦葉殿。土人及寺僧皆稱袈裟殿,以其聲相近 而訛也。殿西數十步,有盤陀石,上可坐十數人。東有 楊真人洞,洞在巖畔,陡絕不可至。出殿後東行一里 許,穿深谷而止。緩步支離,行二三里,凡數憩,而後至 兜率庵。又二里,至銅佛殿。佛乃近歲所增修,莊嚴甚 麗。予與野庭共飯罷,予擬宿殿前之東龕,野庭擬宿 殿後之觀音閣,相去一矢許。時天未暝,乃同步殿西 之高堂,憑欄送目,指點西巖幽絕處。已乃登觀音閣, 視野庭止所。復踞閣前虎石,俯瞰懸崖,嘯詠久之而 散。明日,出殿後一里許,為猢猻梯,石芒齟齟傴,僂視 石罅,落手投足,始得進步。如此二三里,至普光殿,則 山之絕頂也。絕頂有塔,四望見是山之形,前出三支, 後出一支,誠若雞足四趾然。西望點蒼,隱約與是山 高等,而點蒼實高,蓋彼積雪而此無之,是其證也。西北望見一山,純白色,狀如屏風,高際天,橫亙數十里。 予指謂僧曰:「此豈非雪山耶?」僧曰:「此山去此將千里, 在麗江境內,山純石而石色純白,非雪山也。」然據《古 滇志》,麗江西北有玉龍山,一名雪山,雪貫四時,玉立 萬仞,千里望之,若在咫尺,與松潘諸山相接,豈予所 謂雪山者固是而僧未之知耶?還下,土主殿一僧,洛 陽人。留食,所具饅頭、雞松仁、蒸栗,皆佳品。予謂野 庭曰:「此伊蒲饌也。」一飽乃行。遵山之後趾,行二里,至 虎跳洞。又一里,至捨身崖。又一里,繇西崖穿石峽而 下,巖畔有仙人石,棋枰三十二子亦具。峽徑多流石 歷落擁足下步,攲側不能自持。又一里,至禮佛臺。至 此,上下皆絕壁,橫通一徑。予與野庭各手一筇杖,側 足而行,下臨大壑。紆徐數十里,曰桃花箐,望之若平 蕪。又一里許,至漕溪庵,惟老屋二間,三僧居之。中有 佛像,右禪榻,左爐竈。予與野庭並坐榻上,一僧取漕 溪水煮茶,一僧立榻畔說因緣。茶罷,行一里,至八功 德水。又一里,至華首門,則迦葉安禪處也。蓋石壁深 八丈餘,高十餘丈,廣如高之數。又其上石出二丈許, 如飛簷,故謂之「門。」正中有佛像,左有磨崖字刻二處, 遠不可辨。問之,乃石玉溪、王卓峰二公所留題雲。又 一矢許,還至銅佛殿,直下玉皇閣,乃折而西行十餘 里,至三角坊桃花溪,乃遵山足右趾而行,又十里,至 傳衣寺。釋氏書稱釋迦佛。一日拈起一花示迦葉,迦 葉微笑,遂授以正法眼藏,而並傳衣缽使傳焉。此寺 之所由名也。又十里至福圓寺,視他寺為宏麗。又三 十里至賓川,至則大雨如注,移時乃止。野庭笑謂予 曰:「此雨可謂知時矣。假令當前二日,寧不敗興耶?」予 笑曰:「昔衡雲開海市,見韓、蘇二子遽侈其說以誇人。 以今觀之,汎海而風乍息,出山而雨始來,事固有偶 然者,不足為異也。」明日至下關,「又明日至大理。」予惟 昔釋迦佛生周昭王之世,迦葉為大弟子,是時滇中 為西域之境,未與中國通也,故迦葉得占雞足為道 場,及二十八傳而至達摩,持迦葉所傳衣缽入中國, 六傳至於盧能,則唐之中葉也。而其時南詔尚建號 稱王,與中國抗天下雖知有雞足之名,然以限隔之 故,賸欲遊而不可得。方今華彝一統,南詔為衣冠文 物之區,國家財賦之府,四方遊雞足者接踵而至。吾 輩守官於此,令行禁止,事少掣肘之患,而身無鞅掌 之勞,又得暇日相與振衣躡屐,窮極幽遐之境,斯不 亦大幸耶?是遊也,野庭在山中,已屢促予記,及還大 理中,谿亦以為言。予諾之,而因循累月未就也。今歲 五月,東巡曲靖,臥病經旬,病起無事,乃取山中所劄 記,次第書之。諸不在《劄記》者,多出於記憶,不無掛漏 錯迕。今將錄一紙,先寄中谿為正,俟改定之後,錄寄 野庭,庶不忘一時同遊之好也雲爾。
《溫泉遊記》楊師孔
編輯
至人韻士,往往以山水為性命,山不險不奇,水不深 不幽,每至違性情,毀形骸,弗顧也。若夫具深險之勝, 而又全幽奇之德,惟滇陽城溫泉,名滿海內,束髮時 思欲啜流揚波久矣。讀用修先生暨先輩題詠,積往 古溫湯舊事,點綴茲池,不過一盆二盎耳。歲天啟乙 丑,直指朱白翁具山川明眼,季秋二十一日行旌按 部茲土,不佞孔代分守庖例,遲節泉上,機緣奇甚。是 日宵征達楊城,直指餞送禮成,僅宿碧雞關。二十二 辰方抵楊城。郊迎後,即求訂「泉游」之約,期以翌日。是 日午刻,同閫帥高子啟自螳螂川登舟,謝大函方伯 以車馬小憩。州守編漁船,障以布幄,酒鐺茶竈備具, 致頗不惡。放舟而北,曲曲山青,灣灣水活,漸入漸邃, 不啻剡溪雪浪中神已飛越矣。日晡望,山巒聳翠,峰 巖環抱,不脫溪流,疑入無縫,而委婉卻有情,固滔滔 無礙柔櫓。梧柳森映,遙見斷雲孤碧,一水橫玉,似可 攀可躡,又似可入者。詢舟子云:「巖洞奇絕,政堪游。」余 欣然舍舟,從松陰禾畝間,徒步入巖。小淺滓淖不能 入。既則或門、或屏,或榭、或軒,或堂廣,或廊,或壺天,或 弱流,或花巖,或祕石,或元竅,或翠幕,或紫絲障,或靈 光龕,態度奇幻,不能名狀。粗與高帥足所至酬一觴, 期以來日探討。「洞之奇,甲天下者不少,非泉洞分奇, 即寒溫失正,未有虛明洞朗,如阿房椒石,院院相比。 又如響屧長廊,轉轉可步,而一水流春,禾田映戶。想 上古」賞鑒真僊,構先天能手,將溪灣最趣處,斷水殘 山會萃為一家,亦大奇絕也。洞盡,展一坪轉入巖壑 深處,即溫泉矣。一望瑞靄團結,氤氤氳氳,數家茅屋, 映帶紫翠明霞,徘徊於上,若不忍去。入門望洋,心膽 俱熱,大咤前人之未標其奇也。噫嘻!泉從碧玉嶼中, 如初沸鼎爐,滾滾湧出,一鏡鋪銀,纖埃俱徹,明砂淨 礫,粒粒可數,中涵碧島如玉,瑰瑋光潔,與水色鬥奇, 目閃閃不能定。是夜醉中同高閫帥解衣汨沒,如嬰 兒入父母暖懷,又如帶酒入初薰繡被。屈伸偃仰,無 不隨意取足,不意人間世有此極樂國也。大凡遊人 帶酸寒俗氣至此俱開,暴戾血性至此俱化,塵垢穢 濁至此俱淨,人我跡相至「此俱渾,塵情客念,至此俱消。蓋造化具此大爐冶,一經鍛煉,自換凡胎,恨天外 遐陬,為神僊久,私機緣淺,塵染重者,輕易未能一至 耳。」二十三日辰,謝太函亦至,同泛小《舠遲》,直指千巖 之初洞天設具遵旌因巖發笑,昔聞山嶽動,今則巖 壑開矣。歷壑探奇,窮幽極險,為門為屏者布以旌麾, 為榭為軒「者,浮以大白;為堂為廣者,暢以笙歌。為壺 天、為弱水者,雜以火樹。為祕室、為元竅、為翠幕者,暢 以鳴琴。不但眾山皆響,亦且寒谷春回。薄暮,侍旌節 入溫柔鄉。」是晚燕於碧玉泉之北堂,入夜移尊泉檻, 和氣春煙,水光玉色,雅懷高韻,渾為一氣。啜泉而飲, 洗盞更酌,命兩嬰童拍《徑尺板》,次第傳觴,如飛「僊太 乙,傲睨群傑,不知酒味為泉,亦不知泉色是酒。生平 泉游,當以此為第一,可以償萬里繭足。」東方漸白,余 就宿村居小樓,山深嵐重,僵臥幾不能寐。推衾猛起, 命童子扶掖,直走泉上。箕踞片晌,融融五體俱和,即 池掬水盥嗽畢,走聖水三潮赴,直指曹溪廿四香積, 約夕陽登。途宿祿脿,二十五抵祿豐,別直指於響水 公署,舍熙和天界,就風塵眉目,一步一回首也。茲境 也,畢竟是神僊窟宅,諸洞天為堂奧泉源丹鼎泉流 為仙液,螳川為門戶,曹溪虎丘為別業。泉外奇石如 林,溫流如海,山花老樹,琪草珠巖,尚有祕而未顯者, 以俟後之賞心人。若夫宇內溫泉舊跡,稱香比色,較 味憐清,特此泉之一班,自有昔人紀之,不復贅。
《花甸記》李元陽
編輯
花甸在點蒼山西北深谿中,距郡城七十里。予懷茲 甸尚矣,人事積阻,袞袞歲華。一日,楊子壽過予,道花 甸之勝。予因考野史,益得其詳,復子壽曰:「君但先往, 是日治暑雨之具。」庚申,肩輿出郭,北行十餘里。時首 夏,海色山光,殊覺健人,乃舍輿策馬,以恣眺望。又十 餘里,則吾弟元和與某某輩,施施尾馬而來,日欲晡 投山下聖元寺,炊則楊參軍春江已載酒寺樓,遂相 與月下嘯歌,聯榻而宿。辛酉,訪何美中之廬,何發醅 留客,遂成一醉。予偕春江山行十里,入萬花溪,異卉 秀葩,名不可辨。又五里,至風吼門,皆緣翠微而行。夷 則騎,攲則輿,險則徒步。至元武祠,春江先登,曰:「此山 如龜,此水如蛇。」盍少坐以息僕夫,澗風灑衣,頓覺涼 冷,乃起行五六里,折而北,豁然夷曠,平甸二十里,淨 綠如拭。至此則騎者揚鞭而騁,弧者擢矢而射,步者 躍舞,倦者嘯歌,如起塵世而登雲天,人各朗然自異。 甸之東西皆連岡,西岡層疊如雲梯,東岡壁立如掛 榜,萬木陰森,千里蒼翠,奇花異萼,綴秀垂瓔。廣甸之 中,水竹區別,遊人來「往,度竹穿花,既過一區,復見一 奧;既度一奧,又見廣原。曠而奧,奧而曠,如此者四五, 乃達白鹿岡下。岡以白國道人隆祐禧得名,世傳禧 在此岡修煉,騎白鹿仙去,即其地也。岡東里許,兩山 如壁,中夾一川,袤十餘里,廣近百十武耳。其間雜花 秀木,丰茸葳蕤,石色蒼然,窈窕修迥若門,其北谷遂 與人」境隔絕矣。按《野史》謂「此中古有四村,曰黃熊窩, 曰狼香,曰杉樹,曰乳牛墩」,當是避世高蹈者居之。在 晉時為吐蕃略地,遂無居人。北行里許,至銅屏山,山 下有南詔潭,水如澄墨,其深莫測。岸有蒲草,軟厚可 坐。方解鞍樹陰,見子壽與一道士挈壺漿來,僕夫吹 笳與樵歌牧笛,遙應互答,諸人擊節相快。頃之,潭陰 雲起,一眾愀然,乃向白鹿岡下誅茅圍火而臥。壬戌, 登岡頂,指東西岡而問焉。其西岡之名,曰「望海」,曰「香 柏嶺,曰石鼓巖,曰分水嶺」,其東岡之跡,曰「羅漢堂,曰 禮拜石,曰石鼓寺,曰醮斗壇,曰伏猿巖,曰寶光石,曰 洞簫巖,曰祈年石」,皆在指顧之下。予不能遍歷,乃分 遣從遊二三子往觀其概,遙見一騎如飛而來,出沒 竹樹間,心頗異之。比至,為張斗㩦餅餌餉予也。予曰: 「遠至二十里,鳥飛亦數歇,馬不澀蹄,一瞬而至。亂山 之頂,有此平野,信奇甸乎?」斗曰:「信哉!不緣我翁,何由 見此?誠平生一大快事也。」相與坐岡頂,有懷。雪屏趙 中丞、雲川高少參、陽川高太僕,同約不果來。頃之,分 遣者亦至,各陳說所見,無非奇勝。而分水嶺則觀音 大士輂巨石釃水西注鳳羽鄉,灌田百餘頃,改無益 就有益,誠神功也。飯罷,別子壽,馬上作《花甸行》寄之。 將出甸,諸人倚馬回望白鹿,不勝戀戀。出溪至弘圭, 稍坐,觀洱水萬頃澄波。少焉,月出東山之上。客有歌 曰:「太湖三萬六千頃,月在波心說向誰?」予疊而和之。 乘月下阪,渡溪,與春江別,投張氏莊宿焉。癸亥過遺 教寺,村老㩦酒杉苑,拾松毬煮樽。壁間讀古碑,字有 鐵畫,蓋法書也。僧曰:「夜來塔放光,今日客至,願留題。」 因書壁而去。
《清溪三潭記》前人
編輯
溪在點蒼山馬龍峰之南。正德庚辰,予嘗游焉。嘉靖 辛丑,郡守楊公卭崍、祠部許公玉林招予復至溪上。 丙辰,又同郡馬公元岡、貳守任公積齋深窮其源。源 出山下石間,湧沸為潭,深丈許,明瑩不可藏針。小石 布底,纍纍如卵如珠,青綠白黑,麗於寶玉,錯如霞綺。 纔有墜葉,到潭面,鳥隨㘅去。潭三面石厓,其淨如拭纖塵不住。觀玩久之,乃側上左崖石罅中,避雨而坐, 俯瞰潭水,更互傳杯,不覺盡醉。右崖有「禹穴」二字,楊 公所刻。出潭東行,見石上流泉漸靡成渠,最滑不可 著足,有輕躡者輒失腳落。中潭深二丈許,以水明見 底,人多狎易之,不知其叵測也。下潭水光深青色,中 潭水光鴉碧色,上潭水光鸚綠色,水石相因,水光愈 浮,石色愈麗。予每一至溪上,縠紋璧影印,心染神。出 溪雖涉塵事,而幽光在目,累月不能忘。緣溪而出,水 之所經,因地賦形,圓者如鏡,曲者如初月,各有姿態, 皆可亭以賞其趣。馬、任二公嘗建濯纓亭,今廢矣。此 溪四時不竭,灌潤千畝,人稱為「德溪」雲。
《石門山記》前人
編輯
石門山在點蒼山之背。嘉靖甲寅春首,予約雪屏趙 中丞史城、楊江津,遵洱河,歷大橋出,宿漾鼻村舍。翌 午,至金牛屯,飯。當孔道,有石如牛,村因得名。「騎向石 門,亂石荊榛。且行至則兩壁牆立,青蒼萬仞,有若門 焉。予窺其中,萬松參天,高巖蔽日,陰森窈窕,深十餘 里。窄處如鐵硤,廣處如桃源。兩岸石苔,不可著足。南 崖峻削,石色蒼然。北崖亦斗絕」,然石上負土,松之 際,可亭可廬。流泉穿石,往往成渠。靜𪐝有頃,但聞水 聲淙淙,如鳴琴珮玉。林際鳥語,素昔未聞,令人起絕 粒之思。東望一峰尖削,積雪未消,正臨壑上。時日亭 午,蒼翠之中,植一玉筍,與壑中水石相為照耀。忽有 驚飈從空飛墜,聲如鍧雷,凜乎不可留。從者扶挽而 出,有野老來告曰:「壑底無人行,須從高處俯瞰,則壑 中景物不能遁藏矣。」予三人乃折東北,緣陂坂而升 數里,至一寺,汲泉瀹茗,少憩。又東一里所,有大石四 面如削,村人搆亭其上,今燬矣。又東南升三里,至僊 真閣。閣之南有石洞,洞前石檻可憑,則見嚮之石門 在其西。下視數千尺壑底水石,或窪如盎,或方如槽, 黛蓄膏渟,不可名狀。微風度壑,如「怒濤擊撞,乃知嚮 之雷鍧處,風水然也。」二公曰:「使此景在淮陽吳越之 間,當塗金碧以飾之,寸土之價,可值千萬,而棄於荒 莽,誠可惜哉。」因坐洞中,賦詩小酌。二道士獻盤蔌,不 知其名。嘗之,甘食盡,再索予曰:「山居自有美食,奚必 炙乎?」二公曰:「然。聞此山有名石巖,侵曉騎行三十里, 遙見一物如白蓮」,傑出翠微中,僮僕皆讙譁,騎者加 策,輿者努挽。至則有佛宮,倚巖而構,以地理計之,當 在點蒼悉達場之背。四望空闊,心目豁然,便有御長 風凌倒景之意。雪屏曰:「昔者觀於大壑則思守獨,乃 今觀於綿渺則思遠遊,二者將何取衷哉?」史城曰:「昔 所見者奧,故思深;今所見者曠,故志大。勢使然也。」予 曰:「境變則體殊,情生則智隔,皆有乖於聖人之常者 也。得聖人之常者安,安而能遷,奧曠遊守,非一非異 矣,愧雖解而未造也。」二公皆首肯,遂下山,由捷路行 至繩橋,為漢求蒟醬之路。至湍溪,為唐御史唐九徵 立銅柱之地,今失其處矣。比入漾濞,已昏黃,李濞川 邀至其宅。夜酌甚懽,又秉炬行八九里,宿尹氏村舍。 明日早發,途次見急湍怪石,輒停輿坐玩。至溫泉,思 解衣浴。時日已㘅,山中止。薄暮,復至中丞宅,留飲乃 別。
《九頂山記》前人
編輯
余約雪屏趙中丞,以初春出遊雞足。余初夜宿趙之 飛來寺,明日,中丞遂從趙州東山迤邐而行,逕路崎 仄,舍輿策馬,就山家午炊,暮止梁王山際。曉登九頂 寺,喦壁結構,如蜂房鵲窠。及登之,則皆宏敞鉅麗,下 臨幽絕。篝燈對酒,各成一詩。夜臥,聞路石下壑有聲 如泡,啟窗則曙色晴嵐,掩映松杉,可喜可愕之事,不 可枚數。乃援梯升古佛洞燃燈閣,僧澄碧者進麪羹, 食而甘之。碧曰:「構閣鑄像,為力甚勞。懼後人不守。」又 買田四畝,在山下,計十六坵,乞惠片石勒之。余曰:「諾。」 余既遊雞足,明年為嘉靖癸亥,碧始來訪余,因書其 故以貽之。
《西洱海志》前人
編輯
葉榆水,一名西洱河,出浪穹縣罷谷山下,數處湧起 如珠樹,世傳墨水伏流別派也。自太和縣西北來,匯 於縣東,為巨津,形如月生,五日遶縣西南,由石穴中 出,盤迴點蒼山後,是為濞水,與漾水合,又會蘭滄江 而入南海。蘭滄,即墨水也。《水經》曰:「罷谷山,洱水出焉。」 又曰:「益州葉榆河出其縣北界。」《註》曰:「縣故滇葉榆之」 國也。縣西北有鳥弔山,每歲八九月,眾鳥千百為群, 集於山下。嗚呼啁唽!俗言鳳凰死於此山,故眾鳥來 弔。今在點蒼山之西北,弔鳥群集如期,益信《水經》之 不誣也。左思《蜀都賦》曰:「諸葛亮之平南中也,戰於是 水之南。」即此水也。水有三島,一在青顛山之南,二在 羅筌山之南。南島上有石刻朱文,字如古篆。父老云: 「世傳是大士觀音買地券,今莫辨也。」《通紀》曰:「邪龍既 為大士所除,其種類尚潛於東山海窟,惡風白浪,時 覆舟航。有神僧就東崖創羅筌寺,厭之,誦經其中。一 夜忽聞大震動聲,僧喝之,見百十童子造曰:『師在此 壞我屋宅,吾屬不安,請師別遷』。僧厲聲曰:『是法住法位,有何不可』?遂失童」子所在。明日,寺下漂死蟒百餘, 自是安流以濟,僧隨遷化。榆水西北岸,各有水神祠, 神狀牛首人身,或虎頭雞喙,皆大石自地湧出,實非 人工也。《山海經》曰:「西荒之山有神,獸面人身。」其說蓋 與此合。東岸有分水崖,儼如斧劃,漁人謂自崖下分 水為兩戒,南為河,北為海,鹹淡不類,河魚不入海,海 魚不入河,魚游至此則返。魚族頗多,視他水所出較 美。冬鯽甲於諸郡。魏武帝《四時食製》曰:「滇地鯽魚至 冬極美。」蓋謂池之在滇者,美鯽也。海首有石穴,八九 月產油魚,人謂水鹹故肥。河尾產細鱗魚,皆魚族之 至美。而河海鹹淡,亦頗徵焉。八月朢夜,河海正中,有 珊瑚樹出水面,漁人往往見之,世傳海龍獻寶,《內典》 云:「珊瑚撐月。」此世外事,不可以臆見度其有無也。冬 月海風,水面起火,高數丈,莫知其故。《易象》曰:「澤中有 火。」《海賦》云:「陰火潛然。」豈其事與?水中有三島,曰金梭, 曰赤文,曰玉幾。水涯有四洲,曰青莎鼻,曰大貫淜,曰 鴛鴦,曰馬簾九曲,曰蓮花,曰大鸛,曰蟠蟣,曰鳳翼,曰 蘿蒔,曰牛角,曰波。曰:高、喦皆可田可廬,而大鸛洲 則隨水升沉,如世稱鸚鵡洲然。水東石壁上刻云:「此 水可當兵十萬,昔人空有客三千。」不知昉於何時,出 何人手。其諸禽、鯉、鱗介、蓴茭、蠡、蛤之產,民生之資;榆 水之於西服,為利溥哉!
《黑水辨》前人
編輯
《禹貢》「黑水,西河唯雍州;華陽黑水,唯梁州。」又曰:「禹導 黑水,至於三危,入於南海。」傳論紛紛,或謂其源出某 山,流逕某地;或謂其跨河而南流;或謂其世遠而湮 涸;或謂三危在今麗江;或謂竄三苗,不應復在南彝 之地。此皆出於臆度,不足為據。愚之所據,知有經文 而已。夫黑水之源固不可窮,而入南海之水則可數 也。夫隴蜀無入南海之水,唯今滇之蘭滄江、潞江二 水,皆由吐蕃西北來,蓋與雍州相連,但不知果出張 掖地否?水勢並洶湧,皆入南海,是豈所謂黑水者乎? 然潞江西南趨,蜿蜒緬中,內外皆彝,其於梁州之境 若不相屬,唯蘭滄由西北迤邐向東南,徘徊雲南郡 縣之界,至交阯入海,今水內皆為漢人,水外即為彝 緬,則禹之所導於分別梁州界者,惟蘭滄江足以當 之。孟津之會曰髳人、濮人。以今考之,皆在蘭滄江內, 則蘭滄江為黑水無疑。《地理志》謂:「南中山曰昆彌,水 曰洛。」《山海經》曰:「洱水西流入於洛。」故蘭滄江又名洛 水。《元史》:至元八年,大理勸農官張立道使交阯,並黑 水,跨雲南,以至其國。則蘭滄江之為黑水益明矣。若 三危山即不在麗江,當亦不遠。古今山川之名,因革 不可紀極。夫不可移者,山川之蹟也;隨時異稱者,山 川之名也。不據不可移之蹟,而據易變之名,亦末矣。 大都為傳論者未嘗知三省地形,但謂隴在蜀之北, 蜀在滇之東北,而《禹貢》言黑水為梁、雍二州之界,又 入南海,故不得不疑其跨河。曾不知隴、蜀、滇三省鼎 足而立,隴則西南斜長入蜀滇則西北斜長近隴蜀 則尖長入滇隴之間正如三足旛。然黑水之源正在 旛頭。故雍以黑水為西界,對西河而言也;梁以黑水 為南界,對華陽而言也。蓋各舉兩端,若曰西河在雍 東,黑水在雍西,華山在梁北,黑水在梁南雲爾。故曰 梁州可移。而華陽黑水之梁不可移也。今能因瀾滄 江入南海之流而窮其源。則所謂黑水者可知已。
《三塔崇聖寺重器可寶記》前人
編輯
崇聖為寺,其來久遠,不可愬詰。蓋自周阿育王封其 第三子於蒼洱之國,是時已建伽藍,崇聖是已。以《史 記》考之,葉榆為東天竺,蒼洱其地也。然則時未入漢 而先有伽藍,不足怪也。寺之重器有五:一曰三塔,二 曰鴻鐘,三曰雨銅觀音像,四曰證道歌佛都匾,五曰 三聖金像。中塔高入雲表,寰中無匹。旁二塔如翼內 向,頂有鐵鑄,記云:「大唐貞觀,尉遲敬德造。」皇明正德 己亥五月六日,地大震,城郭人廬盡圮,中塔拆裂如 破竹,旬日復合,宛然無璺。微神力,曷克臻此?寺樓鴻 鐘,其狀如幢,製作精好,聲聞百里。自禁鐘而下,此為 第一。南詔建極十三年鑄,蓋唐懿宗咸通元年也。雨 銅觀音像,高二丈六尺。唐初有僧擬募銅鑄像,是夜 天雨,銅像成,銅盡無欠無餘。《證道歌》二碑,「佛都」二大 字,為寺僧圓護手書,其用筆與趙孟頫同一三昧,為 世所珍。世傳護右手自肘至腕,洞徹如水晶,然則筆 之精妙,殆非偶然。三聖金像在極樂殿,並高丈一尺。 嘉靖間鑄,時盛夏赤日,冶人無措,忽陰雲如蓋,獨覆 鑄所,像成而雲散,眾「咸異之。」夫此五物在寺多歷年 所,累經變故而獨得無恙,非鬼神呵護之力乎?竊見 茲土,山則九疊翠屏,水則萬頃碧練,其融結環抱,即 天下奇勝之地,無與為比。寺居山水中央,延庚挹辛, 導夕陽而引秋月。殿榭臺池,松筠卉木,可息可游者, 不可枚數,而獨以五為計者,以五者雖出於人為,而 非人之智巧所能到,亦非人力所能存者。夫有此山 水而無此伽藍,有此伽藍而無此重器,不名全勝。乃 今俱得而觀之,自謂深幸。故鐫之貞珉,冀後來具正賞者共寶惜焉。時嘉靖庚申冬月。
《遊雞足山記》前人
編輯
葉榆水東陸行八十里,至白石庵。見一山聳出,平頂 南向,餘三方各有山一枝,蓋一頂而三足,故名雞足。 由白石庵至河子孔,過福緣寺,不由洗心橋,以路迂 也。福緣一名「接待。」由此上傳衣寺,謂此山乃佛大弟 子飲光,迦葉守佛衣以俟彌勒補位。山頂故有迦葉 石門洞天,因以「傳衣」名寺。此寺世有高僧,天機創於 前,《海慧》葺於後,故鉅麗不衰也。先君與僧徹空建庵, 名「淨雲院」,院傍庵所結搆,皆清幽觀玩。久之就宿,與 瞽僧劫空夜話,覺從遊者眾,有妨靜賞,屏去大半。由 傳衣西南經萬松庵少憩,西至華嚴寺,主僧真圓有 戒德,其徒皆率教,一山所不及也。與談久之。由此北 行里許,至龍祥寺。又西南行,直趨放光寺。約四里,皆 由岡脊行。磵谷舂淙,巖壁在望。逢人皆云:「此路甚有 眼界,如由右路,則低陷,無此景物矣。」乃知此有二路, 貴在人擇取耳。至放光寺,為常年放光之地,上直迦 葉石門。以風水向背言之,此為胸臆之穴。餘諸庵院, 皆在山之肩臂矣。舊為灌莽所據。嘉靖丙午,余與壻 吳階州懋來遊,從大頂下瞰見之。因謀於山僧圓惺, 以田金與之,閱十年乃落成。余弟元春、元期、元和,各 鑄一銅像奉安焉。惺有信力勤儉,種植之利,足以垂 遠矣。餘三度來遊,皆在冬春,不見光相,此來正當六 月,詣巖殿致禱。俄頃,見《兜羅錦》雲,緬平一白,宛如玉 地,有大圓光,倚立玉地之上,外暈七重,每重五色,環 中虛明如鏡。凝觀者各見自身現於鏡中,毛髮可數。 舉手動足,影亦如之。眾人同上,唯見己身,不見旁人。 僧云:「攝身光也。」有頃,光沒風起,壑中雲氣散盡,林巒 改色,鮮妍奪目。復出一光,如大虹霓。然。虹霓半缺不 圓,此光圓瑩,如水晶映物。僧謂此光乃佛現也,極難 得遇。須臾乃收。同遊有老者云:「昨見平雲上現二銀 船,檣柁皆具,往來江村沙浦之中,如人掉之,但不見 人,然則光怪非一狀也。」寺西北六十里有化麓等七 寺,皆大梵剎,遊人罕至。余昔歲曾遊,今彷彿在目,不 能再往,遂登袈裟殿。此殿有伽藍神,甚靈。余初年來 遊,只單騎入山,僧多不識。是夜此殿鐘不扣,自鳴三 聲,僧起視之,重門皆閉,不見人,謂其徒曰:「土主報鐘, 必有異也。」曙色初昇,余至寺門,僧迎見,顧其徒曰:「鐘 鳴以此也。」余詢之,信然。殿北巖龕,為楊黼仙人修行 處。又西上兜率庵,為行僧萊關主所建,集僧煉魔。今 道月居之,不失其舊。庵北石下出冽泉,上下諸庵皆 賴之以食。又上鐵瓦殿,主僧圓成所建。殿後有袈裟 石,青石白觔如袈裟之制。高僧圓清卓庵於其側。余 玩坐至夕,臥不解衣。人言此處五更見日出,驗之信 然。蓋雖無雞漏,然四望沉黑,東方未明之時,已見紅 光如火焰。假寐有頃,乃見紅日徑丈許,躍然而起,須 臾即漸減小矣。此與衡嶽日觀峰相似。凌晨脫靴著 屐,上猢猻梯,手攀足躋,時覺石動而未嘗落足。「每近 手膝,嘗點胸後人之帽,嘗觸前人之履,然有忻快而 無勞苦也。」梯盡處有大悲閣,僧曰:「且止,此處風軟,可 以四望,過此則風勁不可久立矣。」如其言,班荊而坐。 蒼洱塔廟在空濛中,如世外壺天,五百里外山川皆 在。足下即未登僊,亦足豪矣。既至大頂普光殿,見工 作精好,大愜予懷。俯仰今昨,追惟存沒。昔時玉溪石 大參簡、卓峰王僉憲惟賢、高泉謝大參東山野庭、羅 部使瑤、賓巖何大參鏜,皆相繼登頂,以書抵余曰:「大 頂無殿,其補作之餘,如諸公命,僅建一殿以塞責,不 圖今日恢宏至此,恨歿者長往,存者不再見矣。」江山 千古,登眺須臾,勝蹟既留,音容在目,因鐫石以記之。 出殿而西行於「剛風灝氣之中,歷虎跳澗、僊碁石,過 一草庵,西南至拜佛石,下臨千仞,可坐不可立。余正 德間嘗築室讀書,今故屋在焉。回思往事,宛如昨日。 人已衰頹,尚能此住耶?」辭僧下臺,至曹溪水。水上有 曹溪庵。庵前小坐,回望拜佛石,令人有飄然遠舉之 想。又東有八功德水,水出飛崖下,僅容一瓢,四時不 竭。世傳羅漢修行處,留此聖泉,理或然也。東行有石 竅,古老云:異人以咒術收蛇在中,故一山無蛇。又前 至迦葉門,即尊者守衣入定之洞天也。俗呼華首門, 聲之訛也。高下有一門,皆彷彿城門之狀。以今觀之, 若頑然一壁耳。《野史》載唐時有神僧小澄者訶門訇 然中開,入已復閉。其語雖若不經,及觀記傳所載洞 天福地皆在人境,肉眼不識也。嘉靖間,有一僧自遠 來,徑投石門,結草庵以居,自約苦行,住三年滿而後 去。期滿之夕,夢石門忽開,中有多僧,延之使入,見殿 宇金碧,門上各有金字對聯,惟正殿有金鎖不開,右 堂眾僧皆默坐,左堂如齋廚設供,謂僧曰:「汝勿去,得 乎?」僧曰:「吾有願欲遊名山,尚未得住也。」言已而寤,猶 記對聯,識而藏之。世傳竹林寺在匡廬,余昔遊匡廬, 老僧指曰:「此處遇陰雨之日,忽見一寺,金榜曰竹林 寺。廊下有看經僧,庭中有旛竿,歷歷如白晝,移時乃 面石壁一無所有」,其事大率相類。迦葉門巖半有金雞泉,僅容一盌,日有異鳥飲之,鳥來必雙至二十雙 而止,四時皆然,鳥無增減,水無盈縮。嘗有僧貼壁結 樓,取泉自供,夜夢神人曰:「此是金雞泉爾,不宜見擾。」 明日而樓災,遂不復構。余與客藉草坐,茶罷,遂遵舊 路而至玉皇閣,一名聖峰寺。寺僧天心有禪味,遂過 宿。明日歷海會庵、觀音庵、寂光寺、千佛閣,乃至龍華 寺。此寺殿閣宏麗,寺旁庵院十餘所,因止「宿遍觀焉。」 又東里許至石鐘寺,乃一山總會處。寺東稍南有茶 房,有瀑布水。正東有缽盂寺。北行里許為五華寺,一 名「小龍潭。」東五百武為羅漢寺,一名大龍潭。東北三 十里有二洞,皆名「迦葉洞。」一在山麓,二月土人作會; 一在山腰,草木蒙蔽,非土人指示,不得其處。二洞各 深百餘步,奇石萬狀,雕鏤巧妙,如人為者。余昔遊四 方,凡有洞必不遠百十里皆進焉。觀於此洞,余昔所 見皆不足言矣。至此為鄧川界,遂由此趨上關而回。 路人云,「初入山由河子孔以上,一路至石洞,林樾雄 深,正對巖面,其石上有古人朱篆,至今不滅。余倦不 能往,假我數年,更卜重遊耳。」
《白崖畢缽羅窟志》前人
編輯
畢缽羅窟,一名賓波羅窟,在白崖川西山巖壁聳拔 千餘丈,其下林麓蓊鬱,無路可由。南詔時有杜老蠻 者,即崖而寺之,捫摩喦壁,上有獨木橋十餘所,木大 如指,長三尺或五六尺,巇險不敢著足,樵子儇疾者 履之而過,亦不損折。其木非常見之材,每月十五夜, 換橋一次,不知其因。十六日,但見橋製更新,無復舊 木矣。世傳神僊所為,因謂之僊橋。昔寺僧畜犬,僊橋 遂斷,後屏犬橋復完。成化間,壁間見詩云:「懸崖萬仞 沒躋攀,樓觀參差杳靄間。一派水流蒼石隙,數聲猿 笑白雲間。堪嗟蕭史乘鸞去,定是王喬駕鶴還。唯有 靈橋高料倬,幽禽惆悵對空山。」不註姓氏,然其地文 人所不能到,竟不知誰為也。按《酉陽雜俎》曰:「畢缽羅 樹,即菩提樹,出摩伽陀國,在摩訶菩提寺,蓋釋迦如 來成道時樹,一名思惟樹,莖榦黃白,枝葉青翠,經冬 不凋。至佛入滅日,變色凋落,過已還生。至此日,國王 人民大作佛事,收葉而歸,以為瑞也。樹高四百尺。」范 石湖《吳船錄》所載,耀州沙門取經至天竺所立雞足 山,與在賓撥羅窟誦經百日而去。
《重修崇聖寺記》吳鵬
編輯
南中梵剎之勝,在蒼山洱水,蒼洱之勝在崇聖一寺。 雪巒萬仞,鏤銀灑翠,峙於其後;碧波千頃,蓄黛渟膏, 瀦於其前。層臺飛閣,紺殿朱樓,接甍連幢,交輝萃影, 與晴嵐暮靄掩映蔽虧於松杉梧竹之間,令人一望 而神爽飛翔,翛然有遺世絕塵之意。寺門三塔,亭亭 玉柱,直上干雲,此寰中之僅見者也。危樓百尺,鴻鐘 在懸,聲聞百里,鮮有其匹。塔頂有《鐵記》云:「貞觀六年 尉遲敬德監造。」則知玆寺其來久遠。元世祖南征,駐 蹕於茲,敕土長段氏重修。五百年來,頹圮殆盡。郡人 李內翰中谿氏率其子弟,罄其家貲,竭力興復。蓋自 嘉靖壬寅經始,至今癸亥,乃得訖工。凡三閣、七樓、九 殿、百廈,其位置之向背,基砌之崇卑,片瓦寸木,皆出 李公之擘畫。釋迦殿九楹,為寺之主。殿主殿之後,曰 「現瑞」,曰「毘盧」,曰「極樂」,曰「龍華」,皆梯磴而上,偉麗深窈, 巍巍金像,互相輝耀。由左之瑞鶴門而入,則有不二 仙幌、天門、清都瑤臺、元元三清之境。旁出則有斗母、 三元、玉虛之宮,般若之臺。由右總持門而入,則有般 若、華嚴、南泉、圓通、兜率、大士、雨花諸院,至其最高處, 明有月波樓、艷雪臺焉,此寺之大致也。李公勤勞,首 尾二十餘年,暑笠雨蓑,曾無倦色。蓋至是而蒼洱之 勝,始有歸宿之地矣。微李公則山水有遺憾焉。昔唐 人纂《十道圖》,以潤之棲霞、台之國清、荊之玉泉、濟之 靈巖,為四絕。若較其形勝,恐四寺有所不及也。惜其 僻在西陲,軺幰鮮經,騷墨寡及,所幸挺靈鍾秀,得若 人以發揮之,茲固造物者默有意於其間矣。余昔督 學南中,嘗與李公同遊,賦詩,乘月而歸。至今時或夢 見,適承書來,欲余作記。余掩書回首,不覺灑然如執 熱者之濯清泉。因瀹茶剪燭,遂記昔年所見與今所 成就之大略,以為《寺記》雲。
《翠松般若二庵記》馮時可
編輯
自賓川州至雲南縣中,道為九鼎,一雲「九頂」,去縣二 十五里。漢時五色雲現茲邑,邑所受名。唐代村人聞 空中天樂,累日不休,相與芟刈翳楚,九洞出焉。一洞 有石佛像五軀,寺因而刱,雖經千年,古瓦猶在,後人 重加修復,遂成傑觀。余自賓川來飯梁王山,山故產 金場也。雲南令黃應元來迎,與茗話久之,因更肩上 山數折,長松巨石,掩映晴嵐。望上有樓,翼然峙於南 嶺,嵯峨天際,問之,名「一簣樓。」良久至招提,從山背行, 老樹拏雲千尺,翠色滴滴,欲上人衣。良久至頂,俯視 千里,遊目無際,邑城彈丸,如在履舄下。前所見一簣 樓,卑卑彈伏,若朝宗自效者。下而入古佛,石竇嵌空, 令人不衣自煖。已而側足捫蘿,升毘盧殿,上燃燈閣, 飛樓棧道,穴巖懸壁,如蜂房鳥窠,纍然重累,綴於空中,下臨無地已。從石橋右折而度平岡,北望九朵芙 蓉,嶙峋突兀,直排秋旻。所架樓閣,皆在巖半,奇絕哉! 由平岡折而南為一簣樓,對望北巖如繡壁,奇峭摩 天,入我掌握,可愛也。蓋非是岡不能見北巖勝,非是 樓又不能成此岡勝。「聞為楊曉屏使君建,亦善點綴 矣。」憑欄久之,萬山莽蒼,瞑色冉冉,隨飛鳥至。已而月 麗長空,氛翳盡掃,輕寒如水,清淒若霜。北巖偏受月 光,如瓊山瑤殿。而僧廬中千燈零亂若繁星。其南望 則萬山起伏,如浸水晶宮,纖毫可數。生平所見月夕, 無佳於此。然當此佳境,天遠人孤,雖無鳴梭響練之 聆,竊「有破鏡刀環之感矣。」是夕宿樓中。明旦下山,黃 令請遊翠松庵。稍迂五里,從亂山中,良久始至。佛像 莊嚴整麗,庭中茶花數十株,蔽虧庭宇。門外萬松參 差,翠色慾流。又十餘里,下山坡,歷平田,至般若庵。佛 燈熒熒,金像如生。後有傑閣,憑欄一望,千頃稻花,若 一片黃雲。其外遠如蛾黛,翠色橫亙,曠哉斯遊乎!巖 光泉響,洗千秋之耳,披萬里之襟,何必五嶽三峨三 里,入雲南邑。宿官署。夜漏發,風起林杪,謖謖調調,驚 醒歸夢,披帷擁衾,月溜下庭除,射影屋梁。恍然對所 謂伊人。未知在九鼎耶?翠松般若庵耶?江東小齋耶? 行遊臥遊,孰夢而孰真也?
《奏罷屏石疏》蔣宗魯
編輯
臣准工部咨,照依御用監題奉欽依事理,依式照數 採取大理石五十塊,見方七尺五塊,六尺五塊,五尺 十塊,四尺十五塊,三尺十五塊,等因,案行金滄道,分 委大理衛太和縣督匠採取。據耆民段嘉璉等告稱: 「嘉靖十八、九年,曾奉勘合取大屏石,難尋崖險,壓傷 人眾,及至大路,行未百里,大半損缺,眾復採補,沿途 丟棄所解石塊,二年外方得到京。至三十七年,取石 六塊,見方三尺五寸。自本年六月至十一月,始運至 普淜小孤山,因重丟棄在彼。且自大理至小孤山止 有三百餘里,自六月以半年行三百里,未免有違欽 限,徒勞無功。乞轉達奏請,量減數目尺寸」等因。又據 石匠楊景時等告稱:「原降尺寸高大石料難尋,且產 於萬丈懸崖,難以措手,縱使採獲,勢難扛運」等因,俱 批行布政司會議。為照雲南地方,僻在萬里,舟楫不 通,與中州平坦不相同。先年採取三尺石,自蒼山至 沙橋驛,陸運抵五程,勞費踰四月,供給不前,所過騷 擾,軍民啼泣。今復取六七尺者,其難十倍。況值上年 兵荒,民遭饑窘,流離困苦,實不堪命。應請量減尺寸, 通詳巡撫蔣宗魯、巡按孫用會題議照。錫貢方物,為 臣子者均當效忠,民瘼艱難,凡守土者尤宜審度。前 項屏石,臣等奉命以來,催督該道有司親宿山場,遵 式取進。匠作耆民人等俱稱「產石處所,山洞坍塞,崖 壁懸陡,三四尺者設法可獲,其五六尺者體質高厚, 勢難採運。且道路距京萬有餘里,峻嶺陡箐,石磴穿 雲,盤旋崎嶇,百步九折,豎抬則石高而人低,橫抬則 路窄而石大,雖有良策,實無所施。今大理抵省僅十 三程,尚不能運至,何由得達於京師?是以官民憂慌, 計無所出。議將採獲三尺、四尺者,先行進用;五尺者 一面設法採取;六七尺者或准停免,以蘇」民艱,實出 於軍民迫切之至情。萬非得已,冒罪上聞。
大理府部藝文三〈詩詞〉
編輯《大理分司》明·林俊
編輯
徙倚近孤松,青山隔鄰壁。誅茅何者家,煙花共游息。 啟窗日未曛,鉤簾月又夕。誰將炯炯心,照此幽幽室。
《仙樂臺》孟霦
編輯
山郭朝雨餘,青蕪連野路。期與高人遊,藍輿西北騖。 蒼山亂雲間,隱隱鐘聲度。危塔出層霄,金壇灑香霧。 久厭冠簪累,禪林時信步。碁局傍晴軒,茶煙穿竹樹。 頗得靜者心,安知白日暮。常此坐觀空,迷方倘能悟。
《點蒼山》童軒
編輯
點蒼山色何奇哉,芙蓉朵朵天邊開。嶙峋直上九千 仞,俯視群岫皆蓓蕾。夸娥不能移,巨靈不能劈。南風 十日吹不平,但見雲開橫鐵壁。琪花瑤草四時閑,此 景彷彿非人間。千年老雪消不盡,龍湫六月生陰寒。 我欲乘風升絕頂,倒控蒼虯凌倒景。黃鶴仙人手可 招,咫尺蓬萊五雲境。
《玉局寺》董難
編輯
杜鵑枝上春可憐,杜鵑聲裡雨如煙。萋萋滿目芳草 碧,杳杳一髮青山懸。忽悲隴麥客遊次,卻憶楝花風 信前。惆悵池塘綠陰樹,驚心一曲《南薰絃》。
《寫韻樓歌》吳懋
編輯
「銀峰翠閣青天上,紫霞仙落標青嶂。上帝揀作仙人 居,碧雞金馬遙相望。玉堂仙客楊夫子,天與足下乘 雲履。朝醉白玉京,暮憩昆明水。」昆明點蒼復千里,龍 吟虎嘯兩山裡。幕府幹旄北道賢,杜陵新檻壓江煙。 元亭亦在芙蓉裡,畫栱遙凌疊嶂前。詞客頻揮五色 毫,鸞箋千帙續《離騷》。滇山雨色獵秋兔,溟渤長鯨驅硯濤。曲隄煙柳春愁重,湖影射樓樓欲動。五華倒映 湘簾秋,金碧飛來掛晴棟。湘簾晴棟不勝春,江柳江 花寫句新。百年誰識憑欄意,萬里還同聽笛人。憶昔 點蒼山下題詩處,喦桂團團滴香露。花洞空濛紫翠 房,銀虹宛轉天橋路。垂霧鬟娃逐彩鸞,瓊臺玉宇絳 雪寒。翠羽美人拈玉琯,綠玕萬樹吟旃檀。旃檀樓俯 香石磵,鴝玉麝丸供點翰。染雲天女散瑤華,剪水瀛 妃拂秋練。秋練瑤華冷繡文,墨光漬浸金絲裙。珊瑚 鉤下歌明月,翡翠屏西牽碧雲。碧雲迢迢隔滇海,翠 水藍橋頻憶君。君不見絳河下與元波通,巨鰲首戴 三千峰。須臾一度八千歲,靈物化作雙芙蓉。芙蓉五 色斲天秀,中有金碧「神人宮。才子朱軒頻悵望,仙人 赤斧屢相從。金蟾一去豈再得,玉杵已化難重逢。昂 昂楊夫子,甲世而出群為空。曠代斯文嘆廖廓,清時 大雅開《鴻濛》。皦如清廟緪朱瑟,裊如綠水吟孤桐。灝 如羅浮萬樹照古月,淒如洞庭千里叫征鴻。森如冰 車雪柱千巖迴。」爛如錦樹珠林萬谷重。茂林著作屢 充棟,「詞賦不數三都工。龍鸞科斗逼史籀,八分飛白 凌蔡邕。威遲白鳳吐文彩,點繢山水增秀雄。」公本天 人遇塵世,名山今續舊遊蹤。不然何以朝金碧,暮蒼 洱,白頭流滯老南中。至今點蒼山下花如昨,玉樹凌 風吐紅萼。翠磴猶蟠紫芝壑,銀淙上掛青蓮閣。明月 窺簾引春酌,石藤飄飄翠垂幕,山雪山雲「非寂寞,還 攜采鸞駕黃鶴。」
《九鼎山歌》王士性
編輯
「君不見巴西吳使君,君家九峰號凌雲。三峨隱隱天 際分。又不見沅陵張仲子,君家九疑隔湘水,白雲盡 入蒼梧裡。就中九鼎亦巑岏,五雲自昔稱奇觀。」朅來 選勝正陽九,北風吹鴈天宇寬。白衣望斷黃花老,落 落長松翠色寒。疏櫺朗月照清夜,大壑噫氣摶林端。 燕壘蜂房嵌空碧,清罄一聲天咫尺。秋旻欲化無羽 翼,仰頭好把雙星摘。君為我浩飲,我為君朗吟。烏帽 籠頭吹不落,杖底青山知我心。醉睨點蒼山上雪,手 撲飛花和酒咽。
《點蒼山歌》前人
編輯
點蒼山高躡空,連峰十九如掛弓。峰峰流泉落澗底, 下浸榆葉函山東。高山積雪照人眼,六月飛墮隨罡 風。寒光飛翠迸馬首,太陰顥氣摩蒼穹。我聞點蒼有 奇石,胡自山蒼石還白。豈是陰崖太古雪,化作瑤華 點空碧。玉宇璚樓亙終古,影落榆河驚水府。驪龍弄 珠蛟起舞,吐炬燃天作風雨。洪濤不沒大鸛洲,瞥然 大地如欲浮。四時變態更譎幻,深山巨澤良悠悠。我 欲乘風御天闕,排雲直踏中峰裂。珊瑚出水月未高, 倦來且嚼山頭雪。
《青華洞歌》吳自肅
編輯
《驅車》驅車洱海旁,盈盈一水煙微茫。嵯峨紺殿朝朝 陽,登樓遙望山蒼蒼。側聞古洞攲雲房,躡屐從之心 徜徉。古色斑剝飛青黃,入門骨冷神清涼。後先然炬 紛成行,驚魂駭目呼媧皇。五丁巨靈開洪荒,能為造 化呈文章。上真群聖來僊幢,錯落車馬聞騰驤。獅蹲 虎踞形飛揚,向人作勢爪牙張。美人隱隱芙蓉妝,珊 瑚叢架圍仙床。氤氳石髓沾衣裳,鏜鎝互響聲鏗鏘。 前人留句爭輝煌,誰堪獨步誇詞場。我來四顧生徬 徨,吁嗟人世多面牆。
《遊水目山》前人
編輯
「名山勞夢寐,紆徑此來遊。」遠指層崖樹,斜盤斷壑流。 到門諸籟發,入座一龕幽。不用深相款,塵蹤自許留。
《遊羅漢寺》施昱
編輯
一到諸天上,秋風覺更涼。桂花飄合殿,松影匝迴廊。 路折山環翠,泉流石噴香。真成幽絕處,塵慮與俱忘。
《崇聖寺》楊士雲
編輯
岑樓無礙倚虛空,檻外平鋪十九峰。霸業三分非漢 鼎,佛都千載有唐鐘。林端細雨浮山黛,天際微風變 水容。冠蓋於今能盡賦,《揚雄》偏得號《詞宗》。
《遊玉局寺》李自強
編輯
海風吹曉上層臺,玉局仙人安在哉。一帶山河無限 好,百年懷抱此時開。菊從雨後都開遍,鴈到秋深不 肯來。一曲浩歌歸興晚,夕陽人影共徘徊。
《水目寺》閆應雲
編輯
此水相傳卓錫泉。不知宮殿自何年。殘碑半護雲山 冷。古木平臨海月偏。曉起煙霞迷下界。夜深鐘磬落 諸天。我來拂坐曇花側。萬壑松風拄杖邊。
《梁王山弔古》朱克瀛
編輯
郡城東北古梁山,百歲興亡似夢間。迴輦已無當日 路,避兵空有舊時關。夕陽影裡聞樵唱,古木陰中見 鶴還。四海於今歸一統,皇風萬里被諸蠻。
《大理懷古》前人
編輯
西南奇勝滿梁州,滄洱雄封控上游。張盛傳經開禮 樂,段蒙闢地自春秋。獻花逸事高三塔,寫韻才名壓 十樓。只有窮兵天寶恨,萬人塚畔草含愁。
===夭矯盤清秀,蜿蜒躍碧潺。地靈吁可駴,天險邈難攀。 井絡稱雄鎮,坤維倚大閑。往來無六詔,俯仰了群蠻。 「聖代提封闊,元戎遴選難。度遼推世冑,越嶲靖神姦。 虎節光推轂,犀毘響賜環。銘功崖畔石,寧羨玉門班。」
《玉局寺》楊慎
編輯
仙是「青城客,山留《玉局》名。渾如故鄉地,偏動故人情。」
《宿鄧川驛》彭綱
編輯
風走落葉聲,山犬吠不已。披衣夜出戶,明月照溪水。
《感通寺》李元陽
編輯
「渺渺寒山獨自遊,松青雲白卻相留。」《一聲長》,知何 處,吟落江門一派秋。
《渡蘭滄江》前人
編輯
蘭津江水迥無涯,萬里雲橫不見家。病裡偶然舒倦 眼,滿山開遍野桃花。
《人月圓》〈泛大理海子〉明·楊慎
編輯
好風麗日相迎送,渺渺碧波平。玉幾雲憑,金梭煙織, 寶剎霞明。邀散神仙。尋閒洲島,上,小蓬瀛。海流東 逝,海天南望,海月西生。
大理府部紀事
編輯《水經注》:「益州葉榆河過不韋縣,縣故九隆哀牢之國 也,有牢山,其先有婦人名沙臺,居於牢山,捕魚水中, 觸沉木,若有感,因懷孕,產十子。後沉木化為龍,出水, 九子驚走,一子不能去,背龍而坐,龍因拕之。其母鳥 語,謂背為九,謂坐為隆,因名為九隆。及長,諸兄遂相 共推九隆為王。後牢山下有一夫一婦,生十女,九隆」 皆以為妻,遂因孳育,皆畫身,像龍文,衣皆著尾。九隆 死,世世不與中國通。漢建武二十三年,王遣兵乘革 船,南下水,攻漢《鹿崩》民。《鹿崩》民弱小,將為所擒。於是 天大震雷疾雨,南風漂起,水為逆流,波湧二百餘里, 革船沉沒,溺死數千人。後數年,復遣六王將萬許人 攻《鹿崩》,《鹿崩》王與戰,殺六王,哀牢耆老共埋之。其夜, 虎掘而食之。明旦,但見骸骨,驚怖引去,乃懼。謂其耆 老、小王曰:「哀牢犯徼,自古有之。今此攻鹿崩,輒被天 誅,中國有受命之王乎?何天祐之明也!」即遣使道越 巂奏獻,求乞內附,長保塞徼。漢明帝永平十二年,置 為永平郡,郡治不韋縣。蓋秦始皇徙呂不韋子孫於 此,故以不韋名縣,北去葉榆六百餘里。榆水不逕,其 縣自不韋北注者,盧食禁水耳。榆水自縣南逕遂久 縣東,又逕姑復縣西,與淹水合。又東南逕永昌邪龍 縣。縣以建興三年劉禪分隸雲南,於不韋縣為東北 雲。
《府志》:「漢章帝建初二年,甘露降。雲南縣有神鹿兩頭。」 《宋史席旦傳》:「旦復知成都,朝廷開西南彝黎,州守詣 幕府白事,言雲南大理國求入朝獻。旦引唐南詔為 屬患,拒卻之。」
《清波雜志》:「曾祖侍紹聖經筵,至政和五年,以右文殿 修撰知桂州。時歸明人觀察使黃璘措置廣西邊事, 招徠大理國進奉,朝廷疑之,下本路帥臣究實,曾祖 抗章言偽冒,忤蔡京意,乃落職宮祠。及紹興三年,宰 執進呈廣西宣諭,明橐奏大理進奉及買馬事,高宗 曰:『遐方異域,何由得實?彼曰『進奉,實利於賈販,進奉』』」 可勿,許令買馬可也。宰臣奏:「異時廣西奏大理入貢 事可為鑒。」當日言者深指其妄,黃璘以是獲罪,蓋謂 是也。當亦載於《國史》。
《元史鄭鼎傳》:鼎遷陽城縣軍民長官。庚戌,從憲宗征 大理國,自六盤山經臨洮,下西蕃諸城,抵雪山。山徑 盤屈,舍騎徒步,常背負憲宗以行。敵據扼險要,鼎奮 身力戰,敵敗北,帝壯之,賜馬三匹。至金沙河,波濤洶 湧,帝臨水傍危石,立馬觀之,鼎諫曰:「此非聖躬所宜。」 親扶下馬,帝嘉之。俄圍大理,晝夜急攻,城陷,禽其主, 大理平。師還,命鼎居後。道經吐蕃,全軍而歸。
《通志》:「明孝宗弘治五年五月,大理、點蒼兩溪大水,衝 斷西門城關水入城。」
十四年六月朔,大理大雷雨,點蒼、白石二溪水漲,漂 沒民居五百七十餘所,溺死三百餘人。秋,《浪穹霪》雨, 山崩水溢,衝圮民居,溺死百餘人。
武宗正德十一年六月,鄧川雷擊殺蛇,長丈餘,圍尺 許。黑雀數萬,壞禾苗。十一月,彩雲見於鄧川,二日乃 散。
世宗嘉靖元年五月,鄧川一村出異蟲,背有火星三 十二點,經月始不見。
三十四年九月,雲南縣「雨雹,大如雞卵,有稜,入地深尺許,禾稼盡傷,人畜食敗禾者輒病死。」
熹宗天啟元年冬,甘露降於雲龍。
三年二月,甘露降於大理,圓瑩如珠。三月,「雲龍三崇 山鳴如轟雷。」四月,雲南縣地震,傾樓櫓雉堞,壞民居 五百餘所。大理地震,聲如吼,地裂五區。
大理府部雜錄
編輯《程史》:紹聖二年四月甲申,黃山谷以史事謫黔南道 間,作《竹枝詞》二篇,題歌羅驛曰:「撐崖拄谷蝮蛇愁,入 箐攀天猿掉頭。鬼門關外莫言遠,五十三驛是皇州。 浮雲一百八盤縈,落日四十九度明。鬼門關外莫言 遠,四海一家皆弟兄。」又自書其後曰:「古樂府有『巴東 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霑裳』。」但以抑怨之音,和為 數疊,惜其聲今不傳。余自荊州上峽入黔中,備嘗山 川險阻,因作二疊傳與巴娘,令以竹枝歌之,前一疊 可和云:「鬼門關外莫言遠,五十三驛是皇州。」後一疊 可和云:「鬼門關外莫言遠,四海一家皆弟兄。」或各用 四句入陽關,小秦王亦可歌也。是夜宿於驛,夢李白 相見於山間,曰:「予往謫夜郎,於此聞」杜鵑,作《竹枝詞》 三疊,世傳之不仔細,憶集中無有,三誦而使之傳焉。 其辭曰:「一聲望帝花片飛,萬里明妃雪打圍。馬上胡 兒那解聽,琵琶應道不如歸。竹竿坡面蛇倒退,摩圍 山腰胡孫愁。杜鵑無血可續淚,何日金雞赦九州。命 輕人鮓甕頭船,日瘦鬼門關外天。北人墮淚南人笑, 青壁無梯聞杜鵑。」今《豫章集》所刊,蓋自謂夢中語也。 音響節奏似矣,而不能揜其真,亦寓言之流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