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第093卷

方輿彙編 邊裔典 第九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九十三卷
方輿彙編 邊裔典 第九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

 第九十三卷目錄

 安南部彙考四

  明一太祖洪武十四則 惠宗建文一則 成祖永樂十八則

邊裔典第九十三卷

安南部彙考四

編輯

明一

編輯

太祖洪武元年安南國王陳日煃遣使朝貢

編輯

按:《明通紀》云云。

按《明會典》:「洪武元年,賜國王《大統曆》」及綵緞等物。 按《續文獻通考》:洪武元年登極,詔諭薄海內外,日煃 大懼。又聞征南將軍廖永忠、副將軍朱亮祖帥師逾 嶺,降何真定、廣東西。日煃欲納款,又以梁王尚在雲 南,持兩端。

按《明外史安南傳》:「安南,古交趾地,唐以前皆隸中國, 五代時,始為土人曲承美竊據。宋初,始封丁部領為 交趾郡王,三傳為大臣黎桓所篡。黎氏亦三傳為大 臣李公蘊所篡。李氏八傳無子,傳其婿陳日炬,元時 屢破其國。洪武元年,王日煃聞廖永忠定兩廣,將遣 使納款,以梁王在雲南未果。十二月,太祖命漢陽知」 府易濟詔諭之。日煃即遣少中大夫同時敏正大夫 段悌、黎安世等奉表來朝,貢方物。明年六月達京師。

按通考及明史是年始遣使來朝貢尚未至也會典賜曆及綵緞等云云疑更入二年似是

洪武二年,封陳日煃為安南國王。使者未至,日煃卒。 姪日熞嗣,遣使請命。是時,安南、占城搆兵,遣使諭之, 皆奉命。

按《明一統志》:「古南交之地,秦屬象郡。漢初為南越所 有,武帝平南越,置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兼置交趾刺 史,治羸。」請幫助識別此字。東漢,郡屬交州。吳增置九德、武平、新昌三 郡。宋又增置宋平郡,而徙交州治龍編。梁、陳於交州 置都督府。隋初郡廢,改都督府為總管府。唐初,仍曰 交州。調露初,改安南都護府。至德初,改鎮南都護府。 大曆間,復曰安南。五代梁時,土豪曲承美專有其地, 後為劉隱所並。後楊延藝、紹洪相繼為交趾節度使, 既而管內大亂,推丁部為州帥,其子璉繼立。宋平嶺 表,璉內附,封交趾郡王。弟璿嗣立,為其將黎桓所篡。 其後李公蘊篡黎氏,陳日煚篡李氏,然皆臣服中國, 封交趾郡王。元憲宗時,遣將破其國,日煚竄海島。後 歸附,封其子光昺為安南國王。光昺死,子日烜自立, 世祖又發兵討破之。日烜卒,子日燇遣使入貢。本朝 洪武初,陳日煃率先歸附,仍賜安南國王印。安南 東至海三百二十里,西至「雲南老撾宣慰司界五百 六十里,南至占城國界一千九百里,北至廣西思明 府憑祥縣界四百里。自其國至南京七千七百二十 里,至京師一萬一千一百六十五里。」

按《續文獻通考》:「二年,始遣其少中大夫同時敏正大 夫叚悌黎安世等來朝貢請封。遣侍讀學士張以寧、 典簿牛諒封日煃為安南國王,賜駝鈕、塗金銀印。」以 寧等至安南界,日煃已卒,其弟日請幫助識別此字。嗣立遣阮汝亮 迎請誥印,以寧等不從日。請幫助識別此字。遣杜舜欽等請命於朝。 以寧駐安南候命詔封日。請幫助識別此字。為王。是年,遣翰林編修 羅復仁、兵部主事張福詔諭安南、占城國王,各罷兵 息民,皆聽命。請幫助識別此字。按《字典》無此字。 按《明外史安南傳》:「洪武元年十二月,日煃遣使奉表 來朝,貢方物。明年六月達京師。帝喜,賜宴,命侍讀學 士張以寧、典簿牛諒往封為安南國王,賜駝鈕塗金 銀印。詔曰:『咨爾安南國王陳日煃,惟乃祖父守境南 陲,稱藩中國,克恭臣職,以永世封。朕荷天地之靈,肅 清華夏,馳書往報,卿即奉表稱臣,專使來賀。法前人 之訓,安遐壤之民。睠茲勤誠,深可嘉尚。是用遣使齎 印,仍封爾為安南國王。於戲!視廣同仁,思效哲王之 盛典;爵超五等,俾承奕葉之遺芳。益茂令猷,永為藩 輔。欽哉』!」賜日煃《大統曆》、織金文綺、紗羅四十匹,同時 敏以下皆有賜。以寧等至,日煃先卒,姪日熞嗣位,遣 其臣阮汝亮來迎,請誥印;以寧等不予。日熞,乃復遣 杜舜欽等請命於朝,以寧駐安南俟命。而是時安南、 占城搆兵,帝命翰林編修羅復仁、兵部主事張福諭 令罷兵,兩國皆奉詔。

洪武三年,安南「告哀請命,遣使弔祭。」封日熞為安南 國王。日熞復遣使謝恩,貢方物。

按《明通紀》:「洪武三年,安南使臣杜舜欽以其主陳日 煃卒,來告哀請命。上召見,親製祭文,命翰林編修王 廉往祭,別設日煃靈位於殿,廉南面布宣,其君臣拜 伏而聽,成禮而還。」

按:《續文獻通考》三年日。請幫助識別此字。卒,封其子日熞嗣王。

按《明外史安南傳》:「三年四月,舜欽等至,告哀,帝素服
考證
御西華門引見,遂命編修王廉往祭,賻白金五十兩、

帛五十匹。別遣吏部主事林唐臣封日熞為王,賜金 印及織錦文綺、紗羅四十匹。」廉既行,帝以漢馬援立 銅柱鎮南蠻,厥功甚偉,命廉就祀之。尋頒科舉詔於 其國,且以更定嶽瀆神號及廓清沙漠,兩遣官詔告 之。日熞遣上大夫阮兼、中大夫莫季龍、下大夫黎元 普等謝恩貢方物。兼卒於道,詔賜其王及使臣,而送 兼柩歸國。頃之,復仁等還,言卻其贐不受。帝嘉之,加 賜季龍等。

按《名山藏王享記》:「安南國王陳日煃入貢求封,使學 士張以寧持詔封為安南王。行至境上,日煃已卒,其 兄子日熞嗣,欲即求王印,以寧抱璽書不予,使請於 朝而待之境上。既奏,上命以寧予日熞印,別使使弔 祭日煃,以寧乃入,日熞郊迎。為日煃位,北嚮,使者南 嚮授詔,日熞俯伏謝。其明日,長跪稽首受印,交人故」 以揖為禮。至是長跪稽首,以寧還報命。上悅其詳,曰: 「是吾使者。日熞居國色荒,嘗以兩女進,其婉娩艷麗, 縫紉工巧,六宮無與比。高帝受之。既數年,復以兩女 進,高帝不悅曰:『彼謂朕漁色耶』?」並出前二女返之,命 使者曰:「歸語王,嫁之猶女體也。」按通考二年日煃卒其弟日請幫助識別此字。嗣。三年日。

請幫助識別此字。卒,其子日熞嗣。《名山藏》云:「日煃卒,其兄子日熞嗣。」《明外史》云:「日煃卒,姪日熞嗣。」並存之以備參考

洪武四年春,遣使貢象,賀平沙漠。復遣使隨以寧唐 臣廉等來朝。其冬,日熞為伯父叔明逼死。

按:《明外史安南傳》云云。

按《名山藏王享記》:「日熞竟以荒昏不治,為其叔父叔 明所逼死,而叔明自立為王。」按伯父叔父不同未知孰是 洪武五年,陳叔明遣人朝貢,卻不受。

按:《續文獻通考》云云。

按《明外史安南傳》:「四年冬,日熞為叔明逼死。叔明懼 罪,貢象及方物,踰年至京。禮官見署表非日熞名,詰 得其實,詔卻之。」

洪武六年、安南又遣入納貢謝罪請封。

按:《續文獻通考》云云。

按《明外史安南傳》:「叔明復朝貢,謝罪請封。其使者抵 言日熞實病死,叔明遜避於外,為國人所推。帝命國 人為日熞服,而叔明姑以前王印視事。」

洪武七年,詔「定朝貢之期。」

按:《明外史安南傳》:「七年三月,叔明遣使謝恩,自稱年 老,乞命弟煓攝政,從之。煓遣使謝恩,已而請貢期。詔 三年一貢。新王世見尋復遣使貢。帝令所司諭卻,且 定使者毋過三四人,貢物無厚。」

洪武十年,煓侵占城,敗沒。弟煒嗣。上以安南恃其強 悍、數侵占城,敕諭叔明

按《明外史安南傳》:「十年正月,煓侵占城,敗沒,弟煒代 立,遣使告哀,命中官陳能往祭。時安南怙強,欲滅占 城,反致喪敗。帝遣官諭前王叔明毋搆釁貽禍,以叔 明實主國事也。叔明貢方物謝罪,乃宴賚如制。廣西 思明土官訴安南犯境,安南亦訴思明擾邊。帝惡其 飾詞,貢使至,卻之,移檄數其奸誑罪,敕守臣勿納其」 使。煒懼,遣使謝罪。頻年貢奄豎金銀、紫金盤、黃金酒 尊、象馬之屬。帝命助教楊盤往使,令饋雲南軍餉,煒 即輸五千石於臨安。

洪武二十年,煒遣使貢「賀《聖壽》。」

按:《續文獻通考》云云。

洪武二十一年,詔安南仍三年一貢,是年國相黎季 犛廢日煒弒之,立叔明子日焜,仍假煒名入貢。 按《明外史安南傳》:「二十一年,帝復命禮部郎中邢文 偉齎敕及幣往賜。煒遣使謝,復進象。帝以其頻煩,且 貢物侈,命仍三歲一貢,毋進犀象。當是時,國相黎季 犛竊柄,懷不軌謀,十二月廢其主煒,尋弒之,立叔明 子日」焜主國事,仍假煒名入貢。朝廷不知而納之。越 數年始覺,命廣西守臣絕其使。季犛懼

洪武二十二年,陳日焜假「煒」名遣人來貢。

按:《續文獻通考》云云。

洪武二十七年五月,安南遣使由廣東入貢。帝怒,遣 官詰責,卻其貢。季犛益懼。

按:《明外史安南傳》云云。

洪武二十八年,安南復入貢,納之。遣使諭令輸米餉 龍州軍。

按《明外史安南傳》:二十八年復詭詞入貢。帝雖惡其 弒逆,而不欲勞師遠征,乃納之。大軍方討龍州,趙宗 壽命禮部尚書任亨泰、御史嚴震直諭日焜毋自疑。 季犛聞師出,甚懼,聞亨泰等言,稍自安。帝又遣刑部 尚書楊靖諭令輸米八萬石餉龍州軍。季犛輸一萬 石,而餽金千兩、銀二萬兩。且言龍州陸道險,請運至 憑祥洞。靖不可,令輸二萬石於沲海江。江距龍州止 半日,靖因言「日焜年幼,國事皆決。季犛父子聞宗壽 巳蒙貸,故觀望如此。」時帝以宗壽納款,移兵征向武 諸蠻,乃諭靖令輸二萬石給軍,而免其所餽金銀。 洪武二十九年遣行人陳誠、呂讓諭令還思明五縣, 不聽按《續文獻通考》云云。

按《明外史安南傳》:「二十九年二月,季犛告前王叔明 之訃,帝以叔明本篡弒,弔祭則獎,亂止不行,而移檄 使知之。思明土官黃廣成言:自元設思明總管府,所 轄左江州縣,東上思州南銅柱為界。元征交趾,去銅 柱百里立永平寨萬戶府,遣兵戍守,令交人給其軍。 元季喪亂,交人攻破永平,越銅柱二百餘里,侵奪思 明所屬丘溫、如嶅、慶遠、淵脫等五縣地,逼民附之。近 又告任尚書置驛思明洞登地。臣嘗具奏,蒙遣楊尚 書勘實,乞敕安南以五縣地還臣,仍畫銅柱為界。」帝 命行人陳誠、呂讓往諭,季犛執不從。誠自為書諭日 焜,季犛貽書爭,且為《日焜書》移戶部。誠等復命,帝知 其終不肯還,乃曰:「蠻夷相爭,自古有」之。彼恃頑,必召 禍,姑俟之而已。

惠宗建文元年安南黎季犛弒其王而自立更名胡一元尋又傳位於其子夷

編輯

按:《明外史安南傳》:「建文元年,季犛弒日焜,立其子顒。 未幾,又弒顒,立其弟。」請幫助識別此字。方在襁褓中,復弒之,大殺陳 氏宗族而自立,更姓名為胡一元,名其子蒼曰「胡夷」, 謂出帝舜裔胡公,後僭國號大虞,年號「元聖。」尋自稱 太上皇,傳位夷,朝廷不知也。請幫助識別此字。按:《字典》無此字。

成祖永樂元年封胡夷為安南國王適老撾送安南前王陳氏後裔天平乞師討胡夷篡弒之罪

編輯

按《明外史安南傳》:成祖既承大統,遣官以即位詔告 其國。永樂元年四月,夷自署權理安南國事,遣使奉 表朝貢,言:「高皇帝時,安南王日煃率先輸誠,不幸早 亡,後嗣絕臣。陳氏甥為眾所推,權理國事,於今四年。 望天恩賜封爵,臣有死無二。」事下禮部,部臣疑之,請 遣官廉訪。乃命行人楊渤等齎敕諭其陪臣父老,凡 陳氏繼嗣之有無,胡夷推戴之誠偽,具以實聞,賚夷 使者遣還,復命行人呂讓、丘智賜絨錦、文綺、紗羅。既 而夷使隨渤等還,進陪臣父老所上表,如夷所以誑 帝者,乞即賜夷封爵。帝乃命禮部郎中夏止善封為 安南國王。夷遣使謝恩,然帝其國中自若也。思明所 轄祿州、西平州、永平寨為所侵奪,帝諭令還,不聽。占 城訴安南侵掠,有詔令修好。夷陽言:奉命侵掠如故, 且授印章,逼為屬,又邀奪天朝賜物。帝惡之,方遣官 切責,而故陪臣裴伯耆詣闕告難,言:「臣祖父皆執政 大夫,死國事。臣母陳氏近族,故臣幼侍國王官五品, 後隸武節侯陳渴真為裨將。洪武末年,代渴真禦寇 東海,而賊臣黎季犛父子,弒主篡位,屠戮忠良,滅族 者以百十數。臣兄弟妻孥,亦遭其害,遣人捕臣,欲加 誅醢。臣棄軍遁逃,伏處山谷,思詣闕庭,披瀝肝膽,展 轉數年,始睹天日。竊惟季犛乃故經略使黎國耄之 子,世事陳氏,叨竊寵榮,及其子蒼,亦蒙貴任,一旦得 志,遂成篡奪,更姓易名,僭號改元,不恭朝命。忠臣良 士,疾首痛心,願興弔伐之師,隆繼絕之義,蕩除奸兇, 復立陳氏之後。臣死且不朽,敢效申包胥之忠,哀鳴 闕下,惟皇帝垂察。」帝得奏感動,命所司周以衣食。會 老撾送陳天平至,言:「臣天平,前王日烜孫,奣予日煃 弟也。黎賊盡滅陳族,臣越在外州獲免。臣僚佐激於 忠義,推臣為主以討賊。方議招軍,賊兵見追,倉皇出 走,竄伏巖谷,萬死一生,得達老撾。恭聞皇帝陛下入 正大統,臣有所依歸。匍匐萬里,哀愬明庭。陳氏後裔, 止臣一人。臣與此賊,不共戴天,伏祈聖慈垂憐,迅發 六師,用章天討。」帝益感動,命所司館之。夷方遣使賀 正旦,帝出《天平》示之,皆錯愕下拜,有泣者。伯耆責使 者以大義,惶恐不能答。帝諭侍臣:「夷父子悖逆,鬼神 所不容。而國中臣民共為欺蔽,一國皆罪人也,朕烏 能容!」

永樂三年,安南胡夷詐請陳天平歸奉為主,敕廣西 將軍黃中、呂毅將兵送之。

按:《明外史安南傳》:「永樂三年正月,命御史李琦、行人 王樞齎敕責夷,令具篡弒之實以聞。雲南寧遠州復 訴夷侵奪七寨,掠其婦女。夷遣其臣阮景真從琦等 入朝謝罪,抵言未嘗僭號改元,而請迎天平歸奉為 主,且退還祿州、寧遠地。帝不虞其詐,許之,命行人聶 聰齎敕往諭,言果迎還天平,事以君禮,當建爾上公, 封以大郡。」夷復遣景真從聰等還報迎天平。聰力言 夷誠可信,帝乃令天平還國,敕廣西左右副將軍黃 中、呂毅將兵五千送之。

永樂四年,安南黎季犛叛,成國公朱能、西平侯沐晟 等帥師討之。

五年,安南平,改立郡縣。

按《明外史安南傳》:「永樂四年正月,天平陛辭,帝加厚 賚敕封夷順化郡公,盡食所屬州縣。三月,中等護天 平入雞陵關,將至芹站,夷伏兵邀殺,天平中等敗還。 帝大怒,召成國公朱能等謀決意討之。七月,命能佩 征夷將軍印,充總兵官;西平侯沐晟佩征夷副將軍 印,為左副將軍;新城侯張輔為右副將軍;豐城侯李」 彬、雲陽伯陳旭為左右參將,督師南征。能至龍州,病卒。輔代將其軍入安南坡壘關,傳檄數一元父子二 十大罪,諭國人以輔立陳氏子孫意。度雞陵關至芹 站,走其伏兵,遂造浮橋於昌江以濟師。前鋒抵富良 江北嘉林縣,而輔由芹站西取他道,至江北府新福 縣。諜晟、彬軍亦自雲南至白鶴,乃遣驃騎將軍朱榮 往會之。時輔等分道進兵,所至皆克捷。賊乃緣江樹 柵,增築土城於多邦隘。城柵連九百餘里,大發江北 民二百餘萬守之,諸江海口皆下木樁所居,東都嚴 守備,水陸兵號七百萬,欲持久以老官軍。輔等乃移 營三帶州箇,招市江口造戰艦。帝慮賊緩師以待瘴 癘,敕輔等「必以明年春滅賊。」十二月,晟次洮江北岸, 與多邦城對壘。輔遣旭攻洮州,造浮橋濟師,遂俱抵 城下,攻拔之。賊所恃惟此城,既破膽裂。大軍循富良 江南下,遂擣東都,賊棄城走,大軍入據之,薄西都,賊 大燒宮室,駕舟入海。郡縣相繼納款,抗拒者輒擊破 之。士民上書陳黎氏罪惡,日以百數。永樂五年正月 大破季犛於木丸江,宣詔旨訪求陳氏子孫,於是耆 老千一百二十餘人詣軍門言:「陳氏為黎賊殺盡,無 可繼者。安南本中國地,乞仍入職方同內郡。」輔等以 聞,尋大破賊於富良江,季犛父子以數舟遁去。諸軍 水陸並追,次茶籠縣,知犛走乂安,遂循《舉厥》江追至 日南州奇羅海口,命柳升出海追之。賊數敗,不能軍。 五月,獲季犛及偽太子芮於高望山,安南盡平。群臣 請如耆老言,設郡縣。六月朔,詔告天下。改安南為交 趾。設三司,以都督僉事呂毅掌都司事,黃中副之。前 工部侍郎張顯宗、福建布政司左參政王平為左、右 布政使,前河南按察使阮友彰為按察使,裴伯耆授 右參議。又命尚書黃福兼掌布、按二司事。設交州、北 江、諒江、三江、建平、新安、建昌、奉化、清化、鎮蠻、諒山、新 平、演州、乂安、順化十五府,分轄三十六州、一百八十 一縣。又設太原、宣化、嘉興、歸化、廣威五州,直隸布政 司,分轄二十九縣。其他要害,咸設衛所控制之。乃敕 有司,「陳氏諸王被弒者,咸予贈諡,建祠治冢,各置灑 掃二十戶。」宗族被害者贈官,軍民死亡暴露者瘞埋 之。居官者仍其舊,與新除者參治。黎氏苛政,一切蠲 除,遭刑者悉放免。禮待高年碩德,鰥寡孤獨無告者, 設養濟院。懷才抱德之彥,敦遣赴京。未幾,又詔「求山 林隱逸,明經博學、賢良方正,孝弟力田,聰明正直,廉 能幹濟,練達吏事,精通書筭,明習兵法,及容貌魁岸, 語言便利,膂力勇敢、《陰陽術數》、醫藥方脈諸人,悉以 禮敦致,送京錄用。」於是張輔等先後奏舉九千餘人。 九月,季犛、蒼父子俘至闕下,與偽將相胡杜等悉屬 吏。赦蒼弟衛國大王澄子芮,所司給衣食。

按丘濬《平定交南錄》:「太宗文皇帝入正大統之初,安 南國王陳日焜為其臣黎季犛所弒。季犛詭姓名為 胡一元子蒼,為胡夷表,稱陳氏絕嗣,夷其甥,請權署 國事。上不逆其詐,從其請。未幾,求襲王爵,許之。踰年, 陳氏孫天平始從老撾遁至京,愬其實。季犛聞之懼, 遣使上表,請迎天平還以國。永樂四年春,遣使者以」 兵五千人送天平歸,達其境,季犛伏兵殺之及使者。 上聞之震怒,諭群臣曰:「朕為萬國主,蠢爾蠻夷,乃敢 為不道,以戕其主,奪其國,朕不正其罪,如天道何?」既 而占城亦告其侵軼疆界,強授以印服。又聞其僭號 《大虞》,紀年號蒼,偽稱尊號。季犛稱太上皇,毀中國儒 教,謂孟子為盜儒,程、朱為剽竊。乃議興兵,問其罪,群 臣咸贊成之。乃遣大臣告於郊廟,分遣近侍遍告天 下山川。秋七月癸未,制諭太子太傅成國公朱能佩 《征蠻大將軍》印,充總兵官,西平侯沐晟為征蠻左副 將軍,新城侯張輔為征蠻右副將軍,豐城侯李彬為 左參將,雲陽伯陳旭為右參將。敕大將軍率右副將 軍、右參將又清遠伯朱友,領驃騎將軍朱榮、劉劄出, 鷹揚將軍呂毅、方政,神機將軍程寬、羅文,游擊將軍 朱廣、王恕,橫海將軍魯麟、劉清等二十五將軍,統兩 京畿、荊湖、閩、浙、廣東、西之軍,從廣西思明府憑祥縣。 進左副將軍,率左參將領都指揮陳濬、盧旺等,統巴 蜀、建昌、雲、貴之軍,從雲南臨安府蒙自縣。進以兵部 尚書劉鐫參贊戎機,刑部尚書黃福、大理寺卿陳洽、 給事中馮貴督餽餉於凡。所過名山大川,修祀事。乙 酉,出師,上親幸龍江禡祭,將帥陪位受脤惟謹。訖事, 駐蹕江滸,誓於眾曰:「朕命汝等奉行天罰,罪惟元兇。 尚體朕心,毋究武,毋殺降,毋繫累老稚,毋毀壞室墓。 雖一草一木,亦勿妄剪除。違朕命者,雖勞勿勣,且底 於罰。」能等頓首受命,萬眾鼓舞,登舟以行。是年九月, 師次龍川,大將軍遘疾,以師授右副將軍。十月庚子, 大將軍薨。眾議軍機事重,不容以緩,請右副將軍代 總其兵,行大將軍事。急驛以聞。上命輔就佩《征蠻大 將軍》印,代能總兵,且降敕諭之曰:「昔太祖皇帝命開 平王常遇春為大將軍,岐陽王李文忠為偏將軍,率 師北征。開平王卒於柳河川,岐陽王率諸將掃蕩殘 孽,終建大勳,著名青史。爾宜取法前人,以建萬世之 功。」此《定興忠烈王受命專征》之始。先是,王與大將軍榜示黎賊父子大罪二十,以明天討之意。數季犛兩 殺其主以奪其國,罪一;凡陳氏子孫殺之殆盡,罪二; 淫刑以逞,「視國人如讎;重斂暴征,民不聊生,罪三;世 本黎氏,背祖更姓,罪四;既篡主位,乃詐稱權署國事, 以罔朝廷,罪五;表請陳氏孫還以國,及朝廷使送之, 乃敢拒遏,罪六;殺國主孫,罪七;侵雲南之寧遠州七 寨,罪八;殺土官猛,慢,虐其女,徵其銀,罪九;威逼近邊 土官,致其駭散,罪十;侵廣西之祿州地界,罪十」一;擅 據西平州,殺土官,罪十二;占城國王占巴的賴國新 遭喪,興兵攻其舊州格烈等地,罪十三;又攻板達郎、 黑、白等州,掠其人民,罪十四;勒取占城象百餘,仍加 兵不已,罪十五;占城既受天朝章服,輒偽造金印帶 服,逼使其受,罪十六;責占城王惟知尊重中國,而欲 其以所以事中國者事之,罪十七。朝使送占城陪臣 還其國,以兵劫之於昆陵港口,罪十八。既奉正朔,又 僭稱國號,偽紀聖元、紹成、開大年號,罪十九。朝貢不 遣陪臣,輒以罪人充使,罪二十。初,交人聞天兵南下, 罔知所以,既聞榜示,咸知其曲在彼。及見榜末云:「待 黎賊父子就擒之後,選求陳氏立之,莫不延頸跂足, 以待王師之至。」王以十月丁未至《憑祥縣》,禡牙入境, 並望祀其國中山川,諭於眾曰:「皇帝非利安南土地 人民,乃為黎賊害其國主,虐其黎庶,奉行天討,以繼 絕世,甦民困命。我等以弔民伐罪,丁寧告戒,非臨陣 不得殺人,非稟令不許取物,毋掠子女,毋焚廬舍,毋 踐禾稼。爾等宜奉承聖天子德意,以立奇功,不用命 者必以軍法從事無赦!」眾皆歡呼用命。是日,大軍入 《坡壘關》,揭前榜諭國中吏民以朝廷伐罪弔民之意 以招徠之。王詢知坡壘以南,由《隘留》關歷雞翎關至 芹站,山菁深險,林木陰翳,且多溪澗,慮賊有伏,先遣 鷹揚將軍呂毅哨探,及檄都督同知韓觀榮於坡壘 修道路、繕橋梁、督糧運。戊申,大軍次丘溫縣。己酉,哨 至隘留關,賊眾二萬依山結寨,毅攻拔之,斬首四十 級,生擒六十餘人。是日,驃騎將軍朱榮等亦破雞翎 關,斬首八十餘級,生擒十一人。賊聞二關破,其屯兵 設伏者悉奔散。壬子,大軍次雞翎關。癸丑,次芹站。是 日,先遣鷹揚將軍方政、游擊將軍王恕等直抵富良 江北岸嘉林縣。是時,左副將軍西平侯亦自雲南蒙 自縣進兵,經野蒲蠻入境。都指揮朱濬等奪猛烈關, 俞讓等拔柵華隘,隨處築堡,駐兵伐木造舟。都指揮 徐源、孔斌等突出宣光江口,奪其澳沕等。沙左參將 豐城侯領兵渡其上游。都督程達等中夜舁舟越山, 自間道以出洮水江,縱火焚賊舟,遂奪富良江。十一 月乙巳,西平侯統軍至《三帶州》,與王所遣都督朱榮 會。癸酉,橫海將軍魯麟、驃騎將軍劉劄出拔因吾寨。 是日,有偽《三帶州》僉判鄧原、南策州人莫邃等來降。 因詢降人,知賊巢穴在東西二都,恃宣江、沲江、富良 江以為險。自三江府沲江南岸傘圓山起,由富良江 南岸東下,直至寧江。又自富良江北岸,自海潮江由 希江、麻牢江直至盤灘,因拔山立木為柵,及增築土 城,於多邦隘樹柵立城,連橋接艦七百餘里。又於富 良江南岸,緣江下木樁,悉國中舟艦泊其內。凡諸港 汊可通舟處,俱下拒木以備賊眾。聚屯守水陸者號 七百萬,蓋悉驅國中老幼婦女以助聲勢,非真也。大 軍屯富良江北岸,王以書諭季犛曰:「予奉命統兵來 問爾罪,爾能戰,則率眾於嘉林以待,不能赴軍門以 聽處分。」王意欲挑其急戰也。會朝遣行人《朱勸》齎敕 至,諭犛賊以禍福,及許其輸金五萬兩、象百隻以贖 罪。行人至其國,季犛不出見,以詭辭答曰:「文書比對 原發勘合不同,此必非上所遣。」又云:「兵已入境,若兵 回即貢,否則自有準備。」王知此敕是欲以款其兵,而 賊亦無改過悔罪之意。乃移軍《二帶州》,屯箇《招市口》, 與左副將軍西平侯會議造船置銃,以圖進取。時時 有划船出沒江口,王命魯麟夜舁舟,從上流下水,奪 其船,斬首百餘級。自是划船不敢出沒。王與西平侯 議於上流渡江,乃遣朱榮等於下流八十里嘉林,置 舟筏,為欲渡之勢,以掣其勢。賊果分遣水軍於嘉林 奪我舟,榮等奮擊,大破之。十二月己亥,大軍與左副 軍合勢。王與西平侯議曰:「賊邊江立柵,勢逼地狹,難 以列軍。惟多邦隘,城外沙灘上,平闊足以容軍。然其 城峻濠深,守具無不備,而外設坑坎,布竹籤,賊所恃 者此耳。蠻人綿薄不耐苦,不足慮也。今我攻具若雲 梯、仙人洞之類俱備,易於攻取。」乃召將士諭之曰:「汝 等報國成功,在此一舉。宜奮力爭先,以立奇功,先登 者不次陞賞。」將士聞命,無不踴躍。乃議分地界,大軍 攻其西南,左副軍攻其東南。己酉,各列軍沙灘之上。 布置已定,別調軍距欲襲之處里許,作欲攻勢,以出 賊不意。於是出內府所製夜明光火藥散軍士,俾執 之,有先登者燃之及吹角為號。是夜四鼓,都督黃中 率官軍潛舁攻具,越重濠抵城下,用雲梯先附城。都 指揮蔡福等數人先躡梯登,用刀亂斫,賊眾驚呼,「城 上火齊明」,角應之,士皆蟻附而上。賊於城內列陣,驅象來衝,我軍乃出內府所製獅子服蒙馬,象見獅形, 「驚畏而顫,又為銃箭所傷,倒回奔突。賊潰亂,自相蹂 踐及官軍殺死者不可勝計。」大軍乘勝長驅,明日追 至《傘圓山》,又明日循《富良江》南岸而下,縱火焚緣江 一帶木柵,煙焰漲天。辛亥,直擣其東都,克之。王與左 副將軍駐軍於城之東南,給榜招諭,吏民降者日以 數萬計。王召其父老,諭以弔伐之意,歡聲動地。乙卯, 議遣左參將豐城侯李彬、右參將雲陽伯陳旭伐其 西都。賊首聞《多邦破》,先已焚其倉庫,㩦妻子遁於海 島。我軍至,焚其宮室,據其城池。餘黨依天建山,困枚 山等處,水陸據守。乃分遣清遠伯王友、都督黃中、都 指揮柳琮等,隨賊所在而征勦之。自是年冬至明年 春,前後斬首三萬七千餘級。時王留交州鎮,適聞賊 子黎澄聚舟黃江,左副將軍左參將領軍循《富良江》 左右水陸並進,次於《木丸江》對岸下營。辛巳,賊船三 百餘艘來犯,我軍水陸夾擊,賊眾大敗,斬首萬餘級, 溺死者無算。二月乙巳,王聞賊首遁於悶海口,出魯 江口,與左副將軍會兵,下膠水縣。賊聞大軍至,又遠 遁大安海口。王謂左副將軍曰:「賊聞大軍來,不敢敵, 故潛遁他所,以觀我動靜。我若回軍交州,留兵於鹹 水關,兩岸留戰船守備,彼必出悶海口以襲我。我俟 其出,水陸併擊之,賊必成擒。」三月癸酉,大軍回交州。 甲午,賊果犯鹹水關。報至,己酉,王與左副將軍合兵, 水陸並進。賊以海船橫截江中,而以戰船划船,兩岸 齊進。既而登岸,植木為柵。王乘其柵之未備,親督精 銳攻之。都督《柳升》等亦率舟師來奮擊,賊遂大敗,《富 良江》水為之赤,積屍數十里。右參將《雲陽伯》乘勢長 驅,直抵悶海口。黎賊父子聞敗,乘船遠遁於靈源。王 諭將士,「宜乘破竹之勢,追勦殄滅。」乃回軍交州,留左 參將鎮守,備禦黃江等處。四月乙亥,王與左副將軍 統軍由清化府倍道兼進,調柳升、魯麟、土官莫邃等 分領戰船,由水路窮追。戊寅,舟師至清化之磊江,賊 眾聚船以拒,升等擊敗之,斬首萬餘級。五月丁卯,王 至《演州》,《柳升》等舟師來會,途中降者相繼,詗知黎賊 父子遁於乂安府之深江。王議與左副將軍兵從陸 路,柳升等「率舟師由水路追賊。」壬申,大軍至乂安府 上油縣,王從《舉厥》江東路,左副將軍從《舉厥》江西路 進兵,兩軍俱至盤石縣下營。甲戌,柳升率舟師至奇 羅海口,與賊戰,大敗之,獲賊船三百艘,餘船分散,賊 首潛竄草野。乙亥,升所領軍士王柴胡等七人擒賊 偽上皇黎季犛。黃中所領軍士李保保等十人,獲偽 衛國大王黎澄。丙子,莫邃下土人武如卿五人,獲偽 國主黎蒼及其偽太子芮於高望山,凡黎氏親屬,俘 獲無遺,安南地悉平。所得府州四十八,縣一百六十 六,戶三百十二萬五百,象馬、牛羊、舟糧、器械無筭。遣 都督柳升等獻俘闕下,露布以聞。先是,王等受命時, 詔令求陳氏子孫立之。至是,平《定王》遍訪國中官吏 耆老人等咸稱「黎賊於《己卯》年殺光泰王頤,立其子」 請幫助識別此字。「而殺之,遂篡其國。前後殺其近屬五十餘人,及其 遠族又千餘人,血屬盡絕,無可繼立者。請依漢、唐故 事,立郡縣如內地,以復古。」王疏以聞,上從其請。乃於 其地立交阯等處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按察 司。分其地為十七,府、四十七,州、一百五十七縣。據其 要害,設衛十一,守禦千戶所三。又於交、廣分界處,如 潼「關衛例,設丘溫衛及坡壘隘,留二守禦所,軍隸廣 西,民屬交阯,以相制馭。」是歲,大詔天下,以平安南,復 古郡縣之故,並敕有司為陳王贈諡,凡其宗親為賊 所害者,各贈以官。又為之建祠立碑,葺墳墓,禁樵採, 各給戶三十,凡黎賊苛政暴斂,悉皆除之。擢用賢能, 優禮耆老,賑恤窮獨,革去舊俗,以復華風,使秦漢以 來之土宇陷於蠻夷者四百四十六年,一旦復入中 國版圖,詔布天下。文武群臣親王藩服,咸上表稱賀 按《明一統志》:「洪武初,陳日煃率先歸附,賜安南國王 印。傳至日焜,其臣黎季犛篡立,僭稱偽號。永樂四年, 詔遣新城侯張輔、西平侯沐晟率兵分道並進,俘獲 季犛父子,詔求陳氏後,立之,無所得,因郡縣其地,置 府十七、州五,領各州縣。又建交阯布政司、提刑按察 司及都指揮使司於交州府。」

永樂六年,安南平,班師。是年,安南舊官簡定復叛。 按《明外史安南傳》:「永樂六年六月,輔等振旅還京,上 交阯地圖,東西一千七百六十里,南北二千八百里, 安撫人民三百一十二萬有奇,獲蠻人二百八萬七 千五百有奇,象、馬、牛二十三萬五千九百有奇,米粟 一千三百六十萬石,船八千六百七十餘艘。其軍器 以」二百五十三萬九千八百計。於是大行封賞,輔進 英國公,晟黔國公,餘敘賚有差。時中朝所置吏,務以 寬厚輯新造,而蠻人自以非類,數相驚恐。陳氏故官 簡定者,先降將遣詣京師,偕其黨陳希葛逃去,與化 州偽官鄧悉、阮帥等謀亂定乃僭大號,紀元興慶,國 曰「大越。」出沒乂安、化州山中,伺大軍還,「即出攻盤灘 鹹子關,扼三江府往來孔道,寇交州近境。而慈、廉、威蠻、上洪、天堂、應平、石室諸州縣皆響應,守將屢出討, 皆無功。八月,事聞,命沭晟為征夷將軍,統雲南、貴州、 四川軍四萬人,由雲南往討,而遣使齎敕招降者,予 世官。城不應,晟與戰生厥江,大敗,呂毅及參贊尚書 劉㒞死之。」 按《平定交南錄》:「永樂六年春,班師入朝。秋七月,策功 行賞,進封王英國公、西平侯、黔國公清遠伯;王友進 侯爵,都督柳升陞安遠伯,餘擢官增祿有差。賜王誥 券、玉帶、金帛,命子孫世襲,加祿米三千石。既大宴,上 親製《平安南歌》以褒嘉之。」

永樂七年,安南叛黨推簡定為太上皇,別立《陳季擴》 為帝,命英國公張輔討之。

按《明外史安南傳》:「永樂七年正月敗書聞,益發南畿、 浙江、江西、福建、湖廣、廣東、廣西軍四萬七千人,從英 國公輔征之。輔以賊負江海,不利陸師,乃駐北江仙 游,大造戰艦,而撫諸遭寇逋播者,遂連破慈、廉、廣威 諸營柵。偵其黨鄧景異扼南策州瀘江,渡太平橋,乃 進軍鹹子關。偽金吾將軍阮世每眾二萬,對岸立寨 柵,列船六百餘艘,樹樁東南以扞蔽。」時八月,西北風 急,輔督陳旭、朱廣、俞讓、方政等舟齊進,砲矢飆發,斬 首三千級,生擒偽監門將軍潘低等二百餘人,獲船 四百餘艘。遂進擊景異,景異先走,乃定交州、北江、諒 江、新安、建昌、鎮蠻諸府,追破景異太平海口,獲其黨 范必栗。時阮帥等推簡定為太上皇,別立陳季擴為 帝,紀元「重光。」乃遣使自稱「前安南王孫」,求封爵,輔叱 斬之。由黃江、阿江、大安海口至福成江,轉入神投海 口,盡去賊所樹樁柵。十餘日抵清化,水陸畢會。定已 奔演州,季擴走乂安,帥景異等亦散亡。於是駐軍捕 餘黨,定走美良縣吉利柵,輔等窮追及之,定走入山, 大索不得,遂圍之,並其偽將相陳希葛、阮汝勵、阮晏 等俱就擒。

按《平定交南錄》:「安南餘孽簡定作亂,定自稱陳姓,本 前陳氏官,先已降附,既而遁於義安府,與其黨鄧悉、 阮師、陳希葛等謀反,偽稱日南王。既而僭號大越,稱 興慶年號。朝命黔國公沐晟為將軍,從雲南往征之, 久不能遏絕,廷議謂非王不可。」七年正月,乃命王佩 征蠻副將軍印,往共勦之。王以四月至南寧會兵,五 月入境;王躬督戰艦,破孔目柵,再破鹹子關,斬俘無 數。賊退保黃江,乘勝擊之於太平海口,賊竄義安茶 偈江。冬十二月,師至清化。越四日,生擒簡定于吉利 柵之山,並其黨陳希葛等,檻送京師。明年二月,王還 朝,上嘉勞之。

永樂八年,安南陳季擴乞降。

按《明外史安南傳》:「先是,賊黨阮師檜僭王,與偽金吾 上將軍杜元措等據東潮州安老縣之宜陽社,眾二 萬餘人。八年正月,輔進擊之,斬首四千五百餘級,擒 其黨范支、陳原卿、阮人柱等二千餘人,悉斬之,築京 觀。是月,輔將班師,言季擴及黨阮帥胡具、鄧景異等 尚在演州乂安,逼清化,而鄧鎔塞神投福成江口,據 清化要路,出沒乂安諸處。若諸軍盡還,恐沭、晟兵少 不敵。請留都督江浩,都指揮俞讓、花英、師祐等軍,佐 晟守禦。」從之。五月,晟追季擴至虞江,賊棄柵遁。追至 古靈縣及會潮靈長海口,斬首三千餘級,獲偽將軍 黎弄。季擴大蹙,奉表乞降。帝心知其詐,姑許之。詔授 交趾布政使阮帥、胡具、鄧景異、鄧鎔,並都指揮,陳原 樽右參政,潘季祐按察副使。詔既下,賊無悛心。 永樂九年,陳季擴叛黨鄧宗稷等就擒,是年追殺殆 盡。

按《明外史安南傳》:「永樂九年正月,復命輔督軍二萬 四千,合晟軍討之。賊據月常江,樹樁四十餘丈,兩崖 置柵二三里,列船三百餘艘,設伏山右。其秋,輔、晟等 水陸並進,阮帥、胡具、鄧景異、鄧鎔等來拒,輔令朱廣 等連艦拔樁以進,而自率方政等以步隊勦其伏兵。 水陸夾攻,賊大敗,帥等皆散走,生擒偽將軍鄧宗稷」、 黎德彝、阮忠、阮軒等,獲船百二十艘。輔乃督水軍勦 季擴,聞石室、福安諸州縣偽龍虎將軍黎蕊等斷銳 江浮橋,阻《生厥江》、交州後衛道路,遂往征之。蕊及其 黨范慷來拒,蕊中矢死,斬偽將軍阮陁,獲偽將軍楊 汝梅、防禦使馮翕,斬首千五百級,追殺餘賊殆盡,慷 及黨杜箇旦、鄧明、阮思瑊等亦就擒。

永樂十年,陳季擴叛黨陳敏等相繼請降。

按《明外史安南傳》:「永樂十年八月朔,輔督方政等擊 賊舟於神投海,大敗之,擒偽將軍陳磊、鄧汝戲等。阮 帥等遠遁,追之不及。輔軍至乂安,上黃偽少保潘季 祐等皆竄。俄請降,率偽官十七人上謁。輔承制授季 祐按察副使,署乂安府事。於是偽將軍、觀察、安撫、招 討諸使陳敏、阮士勤、陳全勗、陳全敏等相繼降。 永樂」十一年,陳季擴叛黨鄧鎔等盡降。

按《明外史安南傳》:「永樂十一年十二月,輔及晟合軍 至順州,阮帥等設伏愛子江,而據昆傳山險,列象陣

迎敵諸軍,大破之,生擒偽將軍潘徑、阮徐等五十六
考證
人。追至愛母江,賊潰散,鄧鎔弟偽侯鐵及將軍潘魯、

潘勤等盡降。」

永樂十二年,陳季擴就擒,安南復平。

按《明外史安南傳》:「永樂十二年春,進軍政和,賊帥胡 同降,言偽大將軍景異率黨黎蟾等七百人逃暹蠻 昆蒲柵。遂進羅江,舍騎步行,比至,賊已遁,追至叱蒲 捺柵,又遁。昏夜行二十餘里,聞更鼓聲,輔率政等御 枚疾趨,黎明抵叱蒲幹柵,江北賊猶寨南岸,官軍渡 江圍之,矢中景異,脅擒之。鎔及弟鈗亡走,追擒之,盡」 獲其眾。別將朱廣追偽大將軍阮帥於暹蠻,大搜暹 人關諸山,獲帥及季擴等家屬。帥逃南靈州,依土官 阮茶彙。指揮薛聚追獲帥,斬茶彙。初,鄧鎔之就執也, 季擴逃又安竹排山。輔遣都指揮師祐襲之,走老撾, 祐踵其後。老撾懼官軍躙其地,請自縛以獻。輔檄索 之,而令祐深入,克三關,抵金陵箇。賊黨盡奔,遂獲季 擴。其弟偽相國驩國王季揝,亦獲他所賊盡平。 按《平定交南錄》,簡定餘黨陳季擴復嘯聚,僭稱重光 年號。季擴乃簡定從子簡定,為阮帥等所廢而立季 擴。定敗,潛遠竄,聞王班師,復與陳景異等同反。九年 春正月,復授王前印,往督師征之。夏五月,師次東關, 六月進兵。賊聞王至,以石填神頭海口三十丈許,設 拒木以抗。王督將士悉起其石,以通舟楫。賊懼,立堡 常月江,王戒眾曰:「此堡不足攻,其山南險阻,彼必設 伏以撓我。」乃使驍將率土兵搜山,果得其伏者,斬之, 遂奪其堡,賊遂遠遁。王隨所至而追之,賊或聚或散, 竟莫得其要領。時關以東群盜蜂起,所完者交州一 城耳。蓋新設州縣軍衛太多,交人久外,聲教樂寬縱, 不堪官吏將卒之擾。往往思其舊俗,一聞賊起,相扇 以動。賊兵所至,輒為之供億隱蔽,以故賊潰復聚。朝 廷屢下詔招撫之,授季擴以布政使。彼欲受命制於 其黨,服而復叛,偽稱王孫,以復陳氏為辭。大軍至,則 深入山海避之,軍退復出,用是官軍不能成功。王既 蒞軍,始大申賞罰,而諸將疲於奔走,往往因循玩寇。 都督黃中不用命,王以軍法從事。由是,人人知懼,不 敢辭難避險。是時賊恃荷花海險,謂我師不能渡,於 日麗海口立堡以守。王率舟師自奇羅海大洋過荷 花海口,直抵日麗。賊焚堡而遁,至茶偈江,連進兵破 之。賊驚曰:「天兵飛來也!」遂大潰,奪其化口城。諜知,賊 悉眾守愛子江,復追至其境,賊伏巨象數十以為前 敵,列人馬於後,盡力以抗我師。王戒將校曰:「擒賊在 此一舉,機不可失。」乃鞭馬先進,象伏突起。王一箭落 其象奴,再箭中其象鼻。象叫號退走,自蹂其眾,乘勢 擊之,斬艾僵仆,填滿山澗,賊散遁《暹蠻》等處。王部分 將領,隨處搜捕,至暹蠻《蒲幹》等柵,山徑崎嶇,林麓陰 翳,馬不能前。王乃下馬徒步,履險兼程趨之,士卒不 能從,惟將校百餘人僅屬。與賊遇,殺數千人,賊首陳 季擴暨其妻子皆就擒。時十一年冬也。按平定交南錄此作十一

年事,《明外史》作「十二年。」 今並存之。

永樂十三年,輔、晟等平安南,班師。是年,復命輔佩將 軍印出鎮。

按《明外史安南傳》:「永樂十三年二月,輔晟等班師入 京,四月,復命輔佩征夷將軍印出鎮。」

按《平定交南錄》:「永樂十二年,班師還京。自王出師,至 是,首尾踰三年,始獲首難。」說者謂王此役較之前平 定之功為難雲。十三年四月,朝命佩征蠻將軍印,充 總兵官,往鎮交趾。又有《平陳月》。之功。十五年,上以 王久勞於外,詔還京師。王以正統己巳沒於王事,至 是三十有七年矣。嗣子太子太傅襲封英國公懋出 其家閽者福住所錄王平安南時前後所上奏啟見 示,屬予次第之。予因參考《交趾郡志》所載露布榜文, 及胡文穆公奉敕作《平安南碑》、楊文貞公撰《東平武 烈王》及《定遠忠敬王神道碑》,附以所聞,以為此錄云: 「永樂十四年冬,召輔還京。」

按:《明外史安南傳》云云。

永樂十五年,命豐城侯李彬鎮安南。其時叛者並起, 東西征勦,日不暇給。

按《明外史安南傳》:「永樂十五年正月,命豐城侯李彬 代鎮。交人故好亂,中官馬麒以採辦至,大索境內珍 寶,人情騷動,桀黠者鼓煽之。大軍甫還,即並起為亂。 陸那、阮貞、順州黎核、潘強與土官同知陳可論、判官 阮昭、千戶陳恟、南靈州判官阮擬、左平知縣范伯高、 縣丞武萬、百戶陳己律等,一時並反。彬皆遣將討滅」 之,而反者猶不止。俄樂巡檢黎利《四忙》,故知縣車綿 之子三,乂安知府潘僚,南靈州千戶陳順慶,乂安衛 百戶陳直誠,亦乘機作亂。其他奸宄,范軟起浮樂武 貢,黃汝典起偈江,儂文歷起丘溫,陳水果起武定,阮 特起快州,吳巨來起善誓,鄭公證黎姪起同利,陶強 起善才,丁宗老起大灣,范玉起安老,皆自署官爵,殺 將吏,焚廬舍。有楊恭、阮多者,皆自稱王,署其黨韋五、 譚興邦、阮嘉為太師、平章,與群賊相倚。而潘僚、范玉 尤猖獗。僚者,故乂安知府季祐子也,嗣父職,不堪馬麒虐,遂反。土官指揮路文律、千戶陳苔等從之。玉為 僧塗山寺,自言「天降印劍」,遂僭稱羅平王,紀元永寧, 與范善。吳中黎行、陶承等為亂,署為相國司空、大將 軍,攻掠城邑。彬東西征勦,日不暇給。

永樂十八年,敕「豐城侯李彬速勦安南叛寇。」

按《明外史安南傳》:中朝以賊久未平,永樂十八年三 月,命榮昌伯陳智為左參將助之。又降敕責彬曰:「叛 寇潘僚、黎利、車三、儂文歷等,迄今未獲,兵何時得息? 民何時得安?宜廣為方略,速奏蕩平。」彬惶恐,督諸將 追勦。

永樂十九年秋,賊悉破滅,惟黎利不能得。潘僚遁老 撾,與之合。

按:《明外史安南傳》云云。

永樂二十年,詔榮昌伯陳智鎮安南,以不能滅黎利, 敕責之。

按《明外史安南傳》:「永樂二十年春,彬卒官,詔智代鎮。 利初仕陳季擴,為金吾將軍,後歸正,用為清化府俄 樂縣巡檢,邑邑不得志。及大軍還,遂反,僭稱平定王, 以弟石為相國,與其黨段莽、范柳、范晏等放兵肆掠。 官軍討之,生擒晏等,利遁去。久之,出據可藍堡,行劫 諸將方政、師祐勦獲其偽將軍阮箇立等,利逃匿老」 撾。及政等還,利復出,殺玉局巡檢。他將追之,復遁去。 十七年夏,天暑瘴盛,議秋涼進兵,利得為計。其秋,出 掠磊江,被擊敗輒遁,老撾及群盜盡滅,利益深匿。彬 奏言:「利竄老撾,將發兵襲老撾。請官軍毋入,當盡發 所部兵捕利。今久不遣,情叵測。」帝疑老撾匿賊,令彬 送使臣至京詰問。老撾乃逐利。會智代彬,帝以其不 能滅賊,降敕責之。

永樂二十一年正月,智追利於寧化州車來縣,敗之, 利復遠竄。

按:《明外史安南傳》云云。

永樂二十二年,黎利頭目范仰等來降。

按《明外史安南傳》:「永樂二十二年秋,智奏:利初逃老 撾,後被逐歸魂縣。官軍進擊,其頭目范仰等已率男 婦千六百人降。利雖求撫,願以所部來歸而止。俄,樂 不出,造軍器未已,必當進兵。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