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交誼典/第079卷

明倫彙編 交誼典 第七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七十九卷
明倫彙編 交誼典 第八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交誼典

 第七十九卷目錄

 好惡部總論

  書經秦誓

  禮記曲禮 樂記 緇衣

  孝經天子章

  管子樞言

  子華子神氣

  汲冢周書度訓解

  淮南子原道訓 精神訓 說山訓

  揚雄方言性情雜釋

  魏劉卲人物誌八觀 七繆

  梁劉勰新論殊好

  唐羅隱兩同書愛憎

  冊府元龜嫉惡

  明屠隆鴻苞愛憎毀譽

 好惡部藝文一

  辯和同論        後漢劉梁

  好惡箴          唐韓愈

  南唐書黨與傳序      宋馬令

  辯姦辯         明羅虞臣

  好惡箴          金繼魯

 好惡部藝文二

  好惡吟          宋邵雍

 好惡部紀事

 好惡部雜錄

交誼典第七十九卷

好惡部總論

編輯

書經

編輯

《秦誓》

編輯

「人之彥聖」,其心好之,不啻如自其口出。

人之有技,冒疾以惡之。

禮記

編輯

《曲禮》

編輯

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

謂「凡與人交。不可以己心之愛憎。誣人之善惡。」集說藍田呂氏曰:「君子之於眾人,則有私愛也,不敢蔽其惡;有私惡也,不敢掩其善。」臧伯曰:「孟孫之惡我藥石也,季孫之愛我疾疢也,美疢不如惡石,此知其善惡者也。」 嚴陵方氏曰:「愛憎,私情也;善惡,公義也。情之所愛,不必皆善,故必知其為惡;情之所憎,不必皆惡,故必知其為善。」 馬氏曰:「夫天下之是非善惡所以不明者,蔽於人之憎愛,不能徇理以察物也。故曰:『公生明,偏生暗,好惡正,則天下之是非瞭然而不惑矣』。」 永嘉周氏曰:「天下之蔽莫大乎私,天下之明莫大乎公。君子之於人也,無私好,無私惡,惟能公於好惡,故能不以一己之愛憎而易天下之善惡。君子之至公有如此者,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此天理人慾之所以分也。大凡人胸中著一件,所愛所憎,非特不見其惡,不見其善,凡其所見,卻被人慾障礙,並不見了。君子純乎天理,故是是非非,兩不相奪。」 李氏曰:「無作好則知其惡,無作惡則知其善,是以能好人,能惡人也。」 新安朱氏曰:「己之愛憎或出私心,而人之善惡,自有公論。唯賢者存心中正」,乃能不以此而廢彼也。 廬陵吳氏曰:「魏徵云:『憎者惟見其惡,愛者止知其善』。愛憎之間,所宜詳謹。《春秋傳》:『好不廢過,惡不去善』。」

《樂記》

編輯

好惡著,則賢不肖別矣。

《緇衣》

編輯

子曰:「好賢如緇衣,惡惡如巷伯,則爵不瀆而民作願, 刑不試而民咸服。《大雅》曰:『儀刑文王,萬國作孚』。」

此一節,明好賢惡惡,賞罰得中,則為民所信。集說藍田呂氏曰:「子曰:『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上之所以示下,下之所以從上,唯好惡而已。雖有好善之跡,而無誠好之心,則雖賞不勸;雖有惡惡之跡,而無誠惡之心,則雖刑不懼。蓋誠心不至,則好惡不明,好惡不明,則民莫知其所從違。如此而欲人心之孚,天下向風,難矣。《緇衣》,美鄭武公之詩也。父子並為周司徒,善』」於其職,國人宜之。《緇衣》者,武公所為,周家卿士之服也。武公之為卿士,國人宜之,其愛之之深,欲武公長為卿士,雖衣見其敝,我將改為館之食之,唯恐其去,好賢之至者也。《巷伯》《寺人》傷於讒之詩,惡惡之至者也。好賢必如《緇衣》之篤,則人知上之人誠好賢矣,不必爵命之數勸,而民必起願心以敬上矣。故曰:「爵不瀆而民作願。」惡惡必如巷伯之深,則人知上之人誠惡惡矣,不必刑罰之施而民畏服矣。故曰:「刑不試而民咸服。」《大雅》曰:「儀刑文王,萬邦作孚。」蓋文王之德,好惡得其正

而一出乎誠心,故為天下之所儀刑,德之所以孚於下也 。廬陵胡氏曰:「人莫不有好惡也,而好惡得其正者寡矣。《緇衣》好得其正,《巷伯》惡得其正,故舉《大雅》『儀刑文王』為言。文王好仁而仁興,克明德慎罰,其好惡之正如此。」

孝經

編輯

《天子章》

編輯

《愛親》者不敢惡於人。

註解司馬光曰:「不敢惡慢,明出乎此者返乎彼者也。惡慢於人則人亦惡慢之,如此辱將及親。」

管子

編輯

《樞言》

編輯

「愛人」甚而不能利也。

「愛甚不利」,生其怨心。

憎人甚而不能害也。

憎甚不害生其賊心

子華子

編輯

《神氣》

編輯

「子車氏之猳,其色粹而黑,一產而三豚焉,其二則粹 而黑,其一則駁而白。惡其弗類於己也,囓而殺之,決 裂其腎腸,糜盡而後止。其同於己者,字之惟謹,而恐 其傷也。」子華子曰:「甚矣,心術之善移也。夫目眩於異 同,而意怵於愛憎,雖其所自生,殺之而弗悔,而況非 其類矣乎?今世之人,其平居把握,附耳呫呫,相為然」, 約而自保其固,曾膠漆之不如也。及勢利之一接,未 有毫澤之差,蹴然而變乎己,又從而隨之以兵。甚矣, 心術之善移也,無以異乎子車氏之猳。

汲冢周書

編輯

《度訓解》

編輯

凡民生而有好有惡,小得其所好則善,大得其所好 則樂,小遭其所惡則憂,大遭其所惡則哀。凡民之所 好惡,生物是好,死物是惡。民至有好而不讓,不從其 所好,必犯法無以事上。民至有惡不讓,不去其所惡, 必犯法無以事上。遍行於此,尚有頑民,而況曰「以可 去其惡而得其所好,民能居乎?」

淮南子

編輯

《原道訓》

編輯

「知與物接而好憎生焉」,好憎成形而知誘於外,不能 反己而天理滅矣。

《好憎》者,心之過也。好憎繁多,禍乃相隨。「無所好憎」,平 之至也。

夫性命者,「《與形》俱出其宗。形備而性命成,性命成而 好憎生矣。」

《精神訓》

編輯

《嗜慾》者,使人之氣越,「好憎」者,使人之心勞。

《說山訓》

編輯

天下莫相憎於膠漆,而莫相愛於冰炭。膠漆相賊,冰 炭相息也。牆之壞,愈其立也;冰之泮,愈其凝也;以其 反宗。

揚雄方言

編輯

《性情雜釋》

編輯

憮,㤿,憐,牟,愛也。韓鄭曰憮,晉衛曰㤿,汝潁之間曰憐, 宋魯之間曰牟,或曰憐。憐,通語也。㥄,憮,矜,悼。憐,哀也。 齊魯之間曰矜,陳楚之間曰悼,趙魏燕代之間曰㥄, 自楚之北郊曰憮,秦晉之間或曰矜,或曰悼。

㤿憸,多意氣也。㥄亦憐耳。

亟憐憮,㤿愛也。東齊海岱之間曰「亟」,自關而西秦晉 之間凡相敬愛謂之亟。陳楚江淮之間曰憐,宋衛邠 陶之間曰憮,或曰「㤿。」

魏劉劭人物誌

編輯

《八觀》

編輯

夫「人情莫不欲遂其志。」

志之所欲,欲遂己成。

故《烈士》樂奮力之功。

遭難而力士奮

善士樂《督政》之訓。

政修而善士用

《能士》樂治亂之事。

治亂而求賢能

術士樂計策之謀。

廣筭而求其策

《辨士》樂陵訊之辭。

賓贊而求辨給

貪者樂貨財之積。

《貨財積》,則貪者容其求。

幸者樂權勢之尢。

「權勢之尢」 ,則幸者竊其柄。

苟贊其志,則莫不欣然,是所謂「杼其所欲則喜」也。

所欲之心杼盡,復何怨乎。

若不「杼其所能」,則不獲其志;不獲其志則戚。

憂己才之不展

是故「功力不建,則烈士奮。」

「奮憤」 不能盡其材也。

德行不訓,則正人哀。

哀不得行其化

政亂不治,則能者歎。

歎不得用其能

敵能未弭,則術人思。

思不得運其奇

「貨財不積」,則貪者憂。

憂無所收其利

《權勢不尢》,則幸者悲。

悲不得弄其權

是所謂「不杼」,其能則怨也。

「所怨不杼」 ,其能悅也。

人情莫不欲處前,故惡人之自伐。

皆欲居物先,故惡人之自伐也。

「自伐」,皆欲勝之類也,是故「自伐其善,則莫不惡也。」

惡其有勝己之心

是所謂「自伐」,歷之則惡也。

自以達者終不自伐

人情皆欲求勝,故悅人之謙,謙所以下之,下有推與 之意,是故人無賢愚,接之以謙,則無不色懌。

不問能否皆欲勝人

是所謂「以謙下之」,則「悅」也。

是以君子終日「謙謙。」

人情皆欲掩其所短,見其所長。

稱其所長則悅,稱其所短則慍。

是故人駮其所短,似若物冒之。

情之憤悶有若覆冒

是所謂「駮。」其所乏則婟也。

覆冒純塞其心婟戾

「人情」陵上者也。

「見人勝己」 ,皆欲陵之。

「陵」犯其所惡,雖見憎,未害也。

「雖惡我自伐」 ,未甚疾害也。

若「以長駮短。」是所謂「以惡犯婟。」則妒惡生矣。

《七繆》

編輯

夫「《愛善》疾惡」,人情所常。

不問賢愚,情皆同之也。

苟不明質,或疏善善非。

非者見善,善者見疏。豈故然哉?由意不明。

何以論之?夫「善非」者,雖非,猶有所是。

既有百非必有一是

以其所是,順己所長。

「《惡人》一是」 ,與己所長同也。

則不自覺。情通意親,忽忘其惡。

「以與己同,忘其百非。」 謂「矯駕」 為至孝,殘桃為至忠。

善人雖善,猶有所乏。

雖有百善或有一短

以其所乏,不明己長。

善人一短,與己所長異也。

以其所長,輕己所短,則不自知,志乖氣違,忽忘其善。

「以與己異,百善皆棄。」 謂「《曲杖》為匕首,葬楯為反具邪?」

是「惑於愛惡者也。」

《徵質暗昧》者,其於接物,常以愛惡,或異其正。

梁劉勰新論

編輯

《殊好》

編輯

「累榭洞房,珠簾玉扆」,人之所悅也,鳥入而憂。聳石巉 巖,輪菌糾結,猨狖之所便也,人上而慄。五英音六。莖音《咸 池》《簫韶》,人之所樂也;獸聞而振懸瀨碧潭,瀾波洶湧, 魚龍之所安也;人入而畏飛鼯,甘煙走貊美鐵,䲰日 嗜蛇,人好芻豢。鳥獸與人,受性既殊,形質亦異,所居 隔絕,嗜好不同,未足怪也。人之與獸,共稟二儀之氣, 俱抱五常之性,雖賢愚異情,善惡殊行,至於目見日 月,耳聞雷霆,近火覺熱,履冰知寒,此之粗識,未宜有 殊也。聲色芳味,各有正性,善惡之分,皎然自露,不可 以皂為白,以羽為角,以苦為甘,以臰為香。然而嗜好 有殊絕者,則偏其反矣。非可以類推,弗得以情測,顛 倒好醜,良可怪也。赬顏玉理,眄視巧笑,眾目之所悅 也。軒皇愛嫫母之魌貌,不易落英之麗容;陳侯悅敦 洽之醜狀,弗賀陽文之婉姿,炮羔「煎鴻,臛蠵臑熊,眾 口之所嗛;文王嗜菖蒲之葅,不易龍肝之味;陽春白 雪,激楚採菱,眾耳之所樂也。而漢順聽山鳥之音,雲 勝絲竹之響;魏文侯好搥鑿之聲,不貴金石之和;鬱 金元憺,春蘭秋蕙,眾鼻之所芳也。海人悅至臰之夫 不愛芬馨之氣。若斯人者,皆性有所偏也。執其所好 而與眾相反,則倒」白為黑,變苦成甘,移角成羽,佩《蕕 蒜》當薰,美醜無定形,愛憎無正分也。

唐羅隱兩同書

編輯
===
《愛憎》
===「夫日之明也,無幽不燭,蓋之以重雲,則光輝莫睹;水

之鑑也,有來而斯應,混之以糝土,則影象俱滅。」夫以 水日之明鑑,失其常然者,豈不以雲土之異移其性 乎?是則人有神智之察,非不靈矣。徒以內存愛尚之 情,外挾憎忿之事,則是非得失,不能不惑焉。何以明 之?昔重華孝矣,瞽叟病之,親行不義;寤生賢矣,武姜 「惡之,自搆其亂。鶴乃賤矣,衛君重之,載以華軒;馬則 微矣,楚王好之,衣以文繡。」夫以骨肉相親,固無間矣, 而猶憎之;禽獸類別,誠有分矣,而猶愛之,況乎明君 信臣,不如父母之信子邪?士媚於主,巧於鶴,馬之媚 人,而無愛憎之迷者,蓋亦寡矣。是故汲黯、袁盎以忠 諫而屢出,籍孺、韓嫣以佞倖而益重,「孫通諛言而受 賞,賈誼切直而見疏。」甚矣哉!愛憎之惑人也如此。若 夫忠臣之事君也,面諍君之惡,方欲成君之美,而君 反以為憎己也。佞人之事主也,面諛主之善,方將長 主之過,而主反以為愛己也。殊不知聞惡而遷善,永 為有道之君;悅善而忘惡,長為不義之主。是則致君 於有道者,豈得不為「大愛」乎?陷主於不義者,豈得不 為大憎乎?而主不原忠諂之情,輕肆向背之志,以為 愛己者,己亦愛之,則寵光加於三族;以為憎己者,己 亦憎之,則夷滅被於五宗。遂使剖心刎頸之誠,棄而 莫用;舐痔吮癰之類,擢以殊級。且夫賞以勸善,名以 爵賢,使天下不肖者有名,無功者受賞,則何以勸天 下乎?法以禁非,刑以懲惡,使夫懷忠者坐法,行直者 遇刑,則何以禁天下乎?是以漢憎雍齒,張良以為可 封;隨寵少師,伯比以為可伐。何則?有功者害,適為不 祥,無德是親。以下闕

冊府元龜

編輯

《嫉惡》

編輯

仲尼有言曰:「惟君子能好人能惡人」蓋有挺勁直之 性稟真清之操嫉夫姦佞形於言色以至當官而行 守法無貳抗志靡惑繇衷自信或裂裳裹足以長驁 或操觚著論以申貶周愛陳跡以洩其憤怒激厲薄 俗以扶於名教責敗田之夫鄙其繇徑譏貝錦之子 斥是讒言惡彼犬羊之質奮此鷹鸇之志非剛毅中 立,卓然有守者,孰能及於是哉?其或觀過所從,不於 其黨多僻之世,疾之已甚,良非斯人之徒與!

明屠隆鴻苞

編輯

《愛憎毀譽》

編輯

愛憎毀譽,自古無定論,誠憎其人而毀之也。坦蕩則 為疏誕,厚重則為艱深,英發則為狠躁,謙退則為巽 耎,仁愛則為柔媚,高介則為乖戾,和光則為穢溷,簡 靜則為惰弛,勤敏則為好事,守己則為為我,拯物則 為沽名,誠愛其人而譽之也。疏淺則為朗暢,深險則 為沈毅,躁妄則為剛果,萎薾則為沖抑,依阿則為仁 厚,崖異則為「獨行」,汙流則為「埋照」,避事則為「恬退」,妄 作則為立功,自為則為養高,趨時則為「利物。」君子學 道修身,惟自信於此心此理而已。不自信於此心此 理,而僕僕焉奔走於愛憎之口,不亦勞乎?即吾之操 持,安所適從也。

好惡部藝文一

編輯

《辯和同論》
後漢·劉梁

編輯

夫事有違而得道,有順而失義,有愛而為害,有惡而 為美,其故何乎?蓋明智之所得,闇偽之所失也。是以 君子之於事也,無適無莫,必考之以義焉。得由和興, 失由同起。故以可濟否謂之和,好惡不殊謂之同。《春 秋傳》曰:「和如羹焉,酸苦以劑其味。君子食之,以平其 心。」同如水焉,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琴瑟之專一,誰 能聽之?是以君子之行,周而不比,和而不同,以救過 為正,以匡惡為忠。《經》曰:「將順其美,匡救其惡,則上下 和睦,能相親也。昔楚恭王有疾,召其大夫曰:『不穀不 德,少主社稷,失先君之緒,覆楚國之師,不穀之罪也。 若以宗廟之靈,得保首領以歿,請為靈若』。厲。」大夫許 諸。及其卒也,子囊曰:「不然。夫事君者」從其善不從其 過。赫赫楚國,而君臨之,撫正南海,訓及諸夏,其寵大 矣。有是寵也,而知其過,可不謂恭乎?大夫從之。此違 而得道者也。及靈王驕淫,暴虐無度,芋尹申亥從王 之欲,以殯於乾谿,殉之二女。此順而失義者也。鄢陵 之役,晉楚對戰,陽穀獻酒,子反以斃。此愛而害之者 也。臧武仲曰:「孟孫之惡我,藥石也;季孫之愛我,美疢 也。疢毒滋厚,石猶生我。此惡而為美者也。」孔子曰:「智 之難也。有臧武仲之智,而不容於魯國,抑有由也。作 而不順,施而不恕也。」蓋善其知義,譏其違道也。夫知 而違之,偽也;不知而失之,闇也。闇與偽焉,其患一也。 患之所在,非徒在智之不及,又在及而違之者矣。故 曰:「智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也。」《夏書》曰:「念 茲在茲,庶事恕施。」忠智之謂矣。故君子之行,動則思義,不為利回,不為義疚,進退周旋,唯道是務。苟失其 道,則兄弟不阿;苟得其義,雖仇讎不廢。故解狐蒙祁 奚之薦,二叔被周公之害,勃鞮以逆文為成,傅瑕以 順利為敗,管蘇以憎忤取進,申侯以愛從見退考之 以義也。故曰:「不在逆順,以義為斷;不在憎愛,以道為 貴。」《禮記》曰:「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考義之謂也。

《好惡箴》
唐·韓愈

編輯

無悖而好,不觀其道;無善而惡,不詳其故。前之所好, 今見其尢;從也為比,舍也為讎。前之所惡,今見其臧。 從也為媿,舍也為狂。維讎維比,維狂維媿。於身不祥, 於德不義。不義不祥,維惡之大。幾如是為,而不顛沛? 齒之尚少,庸有不思。今其老矣,不謹胡為?

《南唐書黨與傳序》
宋·馬令

編輯

鳴呼!漢以黨錮衰,唐以朋黨滅。漢、唐之亂,雖愚者與 知焉。迨乎利害相攻,則為之而不知其非,蓋亦蔽於 好惡之情而已。南唐之士,亦各有黨。智者觀之,君子 小人見矣。或曰:「宋齊丘、陳覺、李徵古、馮延己、延魯、魏 岑、查文徽為一黨,孫晟、常夢錫、蕭儼、韓熙載、江文霨、 鍾謨、李德明為一黨」,而或列為黨與,或各敘於傳者, 何哉?蓋世衰道喪,小人阿附以消君子,而君子小人, 反類不合。故自小人觀之,因謂之「黨與」,而君子未嘗 有黨也。予之所論,一入於黨與,則宜無君子,而各著 於篇者,未必皆小人。嗚呼!弗可不察也。

《辯姦辯》
明·羅虞臣

編輯

羅子曰:「甚哉,好惡之不可辟也。辟生於私,好而私則 辟,惡而私則辟。辟則昵,辟則激。」吾觀蘇老泉《辯姦論》 激矣。曰:「何以知其激也?」曰:辯姦為王荊公發也,老蘇 私憾於公之言也。自吾觀辯曰:「今有人口誦孔老之 言,身履夷齊之行,收用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與 造作言語,私立名字,而陰賊險狠,則又異趣,其禍豈」 可勝言!夫誦孔、老之言者,必知其言之善者也;履夷、 齊之行者,必知其行之高者也;而謂足以為禍,則孔、 老之言、夷、齊之行,其將為禍天下者之術歟!夫人有 陰賊險狠,必肆而惡,忍而無所惜於其名者也。是故 叛其言,背其行,而陰賊險狠生焉。吾聞有之矣,未聞 有誦其言,履其行,而復為陰賊險狠「之術者也。」是使 孔、老之言,夷、齊之行,其適滋天下為陰賊險狠者乎? 天下之人固雜出矣。固有小人而飾以君子之行,其 中有所求也。中有所求,故外有所飾,及其得也而善 心衰,故其情狀終亦敗露。若荊公清修之節,聲色貨 利之私,無以入其內,積判官而至相位,始終如出一 日,無少改焉,是未可「以言偽也,而謂其將有所求者 邪?」又曰:「面垢不洗,衣垢不澣,非人情也。況凡事不近 人情,鮮不為姦。夫天下惡垢而洗面澣衣者眾矣,必 以忘垢而不洗不澣為姦,則以天下之惡垢者為皆 非姦人矣,其何以盡姦者之情?噫嘻!亦細甚矣。老蘇 之論也。」曰:「然則何以知其為私憾之言也?」曰:「聞之矣。」 初,老泉至京師,以所著《權書衡論》上歐陽公,一時稱 其文章。公獨不喜,斥其文縱橫有戰國習,屢詆於眾, 故老蘇之惡公甚於讎。會張安道為公所貶,老蘇遂 作是論,密獻安道。然當時此論不出元豐間。子繇從 安道辟南京,請為老蘇墓表,遂全載之,而蘇氏亦不 敢上石,必有愧乎其言者。故曰:「辯姦之作」,老蘇私憾 之言也。且老蘇以公收用不得志之人,今讀其上諸 公書,卒卑辭靡語自薦,謂宜進用不得志之士。使公 當時置老蘇於門下,彼當為知己者頌,又何怨?其怨 者私也。故曰:「好惡之不可僻也。」噫嘻!好惡亂其中,利 害奪其外。其老蘇目睫之論也夫!

《好惡箴》
金·繼魯

編輯

好人之為善,其為善者,未知好之惡人之不善,其不 善者,則己惡之。是惡之者常什九,而好之者常什一 耳。孟子所以議《鄉愿》者,是固不可不懲矣。朱子所以 贊明道者,寧非汝之法程哉?

好惡部藝文二

編輯

《好惡吟》
宋·邵雍

編輯

「惡死好生」,去害就利。天下之人,其情無異。

好惡部紀事

編輯

《列子仲尼篇》:中山公子牟者,魏國之賢公子也。好與 賢人游,不恤國事,而悅趙人公孫龍、樂正子輿之徒 笑之。公子牟曰:「子何笑牟之悅公孫龍也?」子輿曰:「公 孫龍之為人也,行無師,學無友,佞給而不中,漫衍而 無家,好怪而妄言,欲惑人之心,屈人之口,與韓檀等 肄之。」公子牟變容曰:「何子狀公孫龍之過歟?請聞其 實。」子輿曰:「吾笑龍之紿孔穿,言善射者,能令後鏃中

前括,發發相及,矢矢相屬,前矢造準而無絕落,後矢
考證
之括猶銜弦,視之若一焉。孔穿駭之。龍曰:『此未其妙

者。逢蒙之弟子曰鴻超,怒其妻而怖之,引烏號之弓, 綦衛之箭,射其目。矢來注眸子而眶不睫,矢隧地而 塵不揚。是豈智者之言歟』?」公子牟曰:「智者之言,固非 愚者之所曉。後鏃中前括,鈞後於前,矢注眸子而眶 不睫盡,矢之勢也。子何疑焉?」樂正子輿曰:「子,龍之徒, 焉得不飾其闕?吾又言其尢者龍誑?」魏王曰:「有意不 心,有指不至,有物不盡,有影不移,髮引千鈞,白馬非 馬,孤犢未嘗有母,其負類反倫,不可勝言也。」公子牟 曰:「子不諭至言而以」為尢也,尢其在子矣。夫無意則 心同,無指則皆至。盡物者常有影,不移者,說在改也; 髮引千鈞,勢至等也;白馬非馬形,名離也;孤犢未嘗 有母,非孤犢也。樂正子輿曰:「子以《公孫龍》之鳴皆條 也,設令發於餘竅,子亦將承之。」公子牟默然良久,告 退曰:「請待餘日,更謁子論。」

《左傳昭公十年》:「冬十二月,宋平公卒。初,元公惡寺人 柳,欲殺之。及喪,柳熾炭於位,將至則去之。比葬,又有 寵。」

《韓非子內儲說下》篇:「田恆相齊,闞止重於簡公,二人 相憎而欲相賊也。田恆因行私惠以取其國,遂殺簡 公而奪之政。」

《韓詩外傳》:魏文侯問李克曰:「人有惡乎?」李克曰:「有。夫 貴者則賤者惡之,富者則貧者惡之,智者則愚者惡 之。」文侯曰:「善行此三者,使人弗惡亦可乎?」李克曰:「可。 臣聞貴而下賤,則眾弗惡也;富而分貧,則窮士弗惡 也;智而教愚,則童蒙者弗惡也。」文侯曰:「善哉言乎,堯 舜其猶病諸,寡人雖不敏,請守斯語矣。」

《漢書袁盎傳》:「盎為中大夫,素不好御史大夫晁錯。錯 所居坐,盎輒避;盎所居坐,錯亦避。兩人未嘗同堂語。」 《後漢書馬援傳》:「援兄子嚴敦,並喜譏議,而通輕俠客。 援還書誡之曰:『龍伯高敦厚周慎,口無擇言,謙約節 儉,廉公有威,吾愛之重之,願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俠 好義,憂人之憂,樂人之樂,清濁無所失。父喪致客,數 郡畢至。吾愛之重之,不願汝曹效也。」

《朱震傳》:震字伯厚,初為州從事,奏濟陰太守單康贓 罪,並連康兄中常侍車騎將軍超。桓帝收康下廷尉 以譴,超詣獄謝。三府諺曰:「車如雞棲馬如狗,疾惡如 風朱伯厚。」

《范滂傳》:「滂為汝南太守宗資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職 嚴整疾惡。其有行違孝弟,不軌仁義者,皆掃跡斥逐, 不與共朝。」

《李膺傳》:荀爽嘗就謁膺,因為其御,既還,喜曰:「今日乃 得御李君矣。」其見慕如此。

《黃憲傳》:「憲字叔度,世貧賤,父為牛醫。潁川荀淑遇憲 於逆旅,時年十四,淑竦然異之,揖與語,移日不能去, 謂憲曰:『子吾之師表也』。既而前至袁閎所,未及勞問, 逆曰:『子國有顏,子寧識之乎』?閎曰:『見吾叔度邪』?是時 同郡戴良才高倨傲,而見憲未嘗不正容。及歸,罔然 若有失也。其母問曰:『汝復從牛醫兒來耶?對曰:『良不 見叔度,不自以為不及。既睹其人,則瞻之在前,忽焉 在後,固難得而測矣』』。」同郡陳蕃、周舉常相謂曰:「時月 之間,不見黃生,則鄙吝之萌,復存乎心。」

《蓋勳傳》:「獻帝初,勳為越騎校尉,董卓不欲令典禁兵, 出為潁川太守。還,勳強直不屈,而內厭於董卓,不得 意,疽發背卒,遺令勿受卓賻贈。」

《張奐傳》:「奐為太常,以黨罪禁錮歸田裡。奐少立志節, 董卓慕之,使其兄遺縑百疋。奐惡卓為人,絕而不受。」 《魏志》:「袁亮貞固有學行,嫉何晏、鄧颺等,著論以譏切 之。」

《晉書任愷傳》:「愷為侍中,賈充為尚書令。愷惡充之為 人也,不欲令久執朝政,每裁抑焉。」

《劉暾傳》:暾為司隸校尉,父毅疾馮紞姦佞,欲奏其罪, 未果而卒。紞官位日隆,暾慨然曰:「使先人在,不令紞 得無患。」

《秦秀傳》:秀為博士,性忌讒佞,疾之如讎。素輕鄙賈充, 及伐吳之役,聞其為大都督,謂所親曰:「充文案小才, 乃居伐國大任,吾將哭以送師。」

《傅咸傳》:「咸為議郎,兼司隸校尉,剛簡有大節,識性明 悟,疾惡如讎。」

《孔群傳》:群字敬林,有智局,志尚不羈。蘇峻入石頭,時 匡術有寵於峻,賓從甚盛。群與從兄愉同行於橫塘 遇之,愉止與語,而群初不視術,術怒欲分之,愉下車 抱術曰:「吾弟發狂,卿為我宥之。」乃獲免。後峻平,王導 保存術,嘗因眾坐,令術勸群酒,以釋橫塘之憾。群答 曰:「群猶憎其目。」導有愧色。

《世說補》:裴國寶是裴叔則子,風神高邁,特為王萬子 所重,每從之遊。萬子父安豐謂之曰:「國寶初不來,汝 那得數往?」萬子曰:「國寶雖不知綏,綏自知國寶。」 《世說新語》:王丞相拜司空桓廷尉,作兩髻葛帬,策杖 路邊窺之,歎曰:「人言阿龍超,阿龍故自超。」不覺至臺 門袁彥道有二妹,一適殷淵源,一適謝仁祖。語桓宣武 云:「恨不更有一人配卿。」

《晉書范甯傳》:「甯為中書郎,儒雅方正。其舅王國寶持 威權,甯嫉其阿諛,勸孝武帝黜之。」

《南齊書王儉傳》:儉,高帝時為左僕射,儀曹郎孔逖嘗 謀議幃幕,每及選用,頗失鄉曲情。儉從容啟帝曰:「臣 有孔逖,猶陛下之有臣也。」時人呼孔逖、何憲、王儉為 三公。

《梁書張纘傳》:「纘,武帝時為尚書僕射,初與參掌何敬 容意趣不協。敬容居權軸,賓客輻湊,有過詣纘,纘輒 拒不前,曰:『吾不能對敬容殘客』。及是,遷為讓表曰:『自 出守股肱,入屍衡尺,可以仰首伸眉,論列是非者矣。 而寸襟所滯,近蔽耳目,深淺清濁,豈有能預!加以矯 心飾貌,酷非所閑,不喜俗人與之共事』。」此言以指敬 容也。

《北齊書祖珽傳》:珽拜尚書左僕射,加特進,封燕郡公。 所住宅在義井坊,大事修築,陸媼自往案行,勢傾朝 野。斛律光甚惡之,遙見竊罵云:「多事乞索小人,欲行 何計數。」嘗謂諸將云:「邊境消息,處分兵馬,趙令嘗與 吾等參論之,盲人掌機密來,全不共我輩語,正恐誤 他國家事。」

《世說補》:「仲長子光,隱居北渚,王無功愛其貞素,徙與 相近。」

蕭穎士有一僕,事之十餘年,每加箠楚,輒百餘不堪 其苦。人或激之使去,其僕曰:「我非不能他從,所以遲 留者,特愛慕其博奧耳。」

蘇司業每謂當時名士曰:「僕不幸生於衰俗,所不恥 者識元紫芝。」

《冊府元龜》:「盧杞為門下侍郎、平章事。德宗建中時,詔 徵汾州刺史劉暹。暹剛腸嫉惡,歷典數州,皆為廉吏。 杞畏憚,恐暹為御史大夫,沮己之所見,遽稱薦前河 南尹於頎為御史大夫,以其柔佞易制也。又太常卿 韋倫奉使稱旨,西蕃敬服,朝廷得失,上疏言之,為杞 所惡,改太子少保。德宗幸奉天,右僕射崔寧流涕論」 時事。杞聞惡之,譖於德宗,言寧與朱泚盟誓,故至遲 迴。寧遂見殺。又宰相張謚,忠正有才,德宗所委信,杞 頗惡之。鎰尋罷相,杞專權忌害。又罷顏真卿禮儀使, 改太子少師,仍諭之曰:「方面之任,何處為使?」真卿候 杞於中書曰:「真卿以福性為小人所憎,竄逐非一。今 已羸老,幸相公庇之。相公先中丞傳首至平原,面上 血,真卿不敢衣拂,以舌舐之,相公忍不相容乎?」杞矍 然而拜,含怒於心。會李希烈陷汝州,杞乃奏曰:「顏真 卿四方所信,使諭之,可不勞師旅。」帝從之,朝廷失色。 李勉聞之,以為失一元老,貽朝廷羞,密表請留,又遣 逆於路,不及。後真卿為希烈所害。

陸贄為中書侍郎平章事素惡於公異於卲既輔政 逐之談者亦以為隘。

馬令《南唐書黃載傳》:「載待人均一,無所愛惡,雖遇橫 逆,亦巽謝焉。」

《宋史趙普傳》:「時樞密副使趙昌言與胡旦、陳象輿、董 儼、梁顥厚善。會旦令翟馬周上封事,排毀時政,普深 嫉之,奏流馬周,黜昌言等。鄭州團練使侯莫陳利用 驕肆僭侈,大為不法,普廉得之,盡以條奏利用,坐流 商州,普固請誅之。其嫉惡彊直皆此類。」

《竇儀傳》:儀弟偁,字日章。太宗領開封府尹,選偁判官。 時賈琰為推官,偁不樂其為人。太宗嘗宴諸王,偁、琰 與會。琰言矯誕,偁叱之曰:「巧言令色,心獨不愧乎?」上 愕然,因罷會,出偁為彰義軍節度判官。

《寇準傳》:「至道二年,祠南郊,中外官皆進秩。準素所喜 者,多得臺省清要官,所惡不及知者,退序進之。彭惟 節位素居馮拯下,拯轉虞部員外郎,惟節轉屯田員 外郎,章奏列銜,惟節猶處其下。」

《李昉傳》:昉在位小心循謹,無赫赫稱。好接賓客,雅厚 張洎,而薄張佖。及昉罷相,洎草制,深攻詆之,而佖朔 望必詣昉。或謂佖曰:「李公待君素不厚,何數詣之?」佖 曰:「我為廷尉日,李公方秉政,未嘗一有請求。此吾之 所以重之也。」

《曹彬傳》:「彬子瑋,拜宣徽北院使,鎮國軍節度觀察留 後,簽書樞密院事。宰相丁謂逐寇準,惡瑋不附己,指 為準黨,除南院使、環慶路都總管、安撫使。乾興初,謫 左衛大將軍、容州觀察使、知萊州。瑋以宿將為謂所 忌,即日上道,從弱卒十餘人,不以弓。」請幫助識別此字。矢箙自隨。 《澠水燕談錄》:直史館孫公冕,文學政事有聞於時,而 賦性剛明,以別白賢不肖為事。天禧中,連守數郡,暇 日接僚吏,殊不喜談。朝廷除授,亦未嘗覽除目。每邸 吏報狀,則納懷中,不復省視。或詰其意,曰:「『某人賢而 反沈下位,某人不才而驟居顯官,見之令人不快爾』。 或譏其不廣,然其好賢嫉惡之心,亦可尚」也。

《宋史宋庠傳》:「寶元中,以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庠為 相儒雅,練習故事,自執政遇事輒分別是非。庠與宰 相呂夷簡論數不同,凡庠與善者,夷簡皆指為朋黨如鄭戩、葉清臣等悉出,乃以庠知揚州。」

《蔣堂傳》:「堂以樞密直學士知益州。楊日嚴在蜀有能 名,堂素不樂之。於是節游宴,減廚傳,專尚寬縱,頗變 日嚴之政。」

《張昇傳》:至和二年,召兼侍讀,拜御史中丞。劉沆在相 位,以御史范師道、趙抃嘗攻其惡,陰欲出之。昇曰:「天 子耳目之官,奈何用?」宰相怒而斥。上章力爭之,沆竟 罷去。

儒林公議:「范仲淹、富弼初被進用,銳於建謀,作事不 顧時之可否。時山東人石介方為國子監直講,撰《慶 曆聖德詩》,以美得人,中有『惟仲淹弼,一夔一契』之句, 氣類不同者,惡之若讎。未幾,謗訾群興,范、富皆罷為 郡,介詩頗為累焉。」

《聞見前錄》:王荊公薦呂申公為中丞,其辭以謂有八 元、八覬之賢。未半年所論不同,復謂有驩兜、共工之 奸。荊公之喜怒如此。

《剡溪野語》:王荊公草制,詞極醜詆,范蜀公笑誦其辭 曰:「材無任職之能,某披襟當之。內有謀利之實,則夫 子自道也。」

《宋史孫復傳》:「復與胡瑗不合,在太學常相避。瑗治經 不如復,而教養諸生過之。」

《野老記》:聞:蔡京與陳了翁有筆硯之舊,了翁深嫉之, 嘗入朝,已立班。上御殿差晚,杲日照耀,眾莫敢仰視, 京注目久而不瞬,謂同省曰:「此公真大貴人也。」或曰: 「公明知其貴,胡不少貶,而議論之間有不恕,何邪?」了 翁誦老杜詩曰:「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且此人得 志,乃國家之大賊,天下之大蜮。遂以急速公事請疏 「京《悖逆姦詐十事》。」

《宋史王淮傳》:「淮為丞相,朱熹為浙東提舉,劾知台州 唐仲友。淮素善仲友,不喜熹,乃擢陳賈為監察御史, 俾上疏言:『近日道學假名濟偽之弊,請詔痛革之』。」鄭 丙為吏部尚書,相與協力攻道學,熹由此得祠。其後 慶元偽學之禁始於此。

《陳騤傳》:寧宗即位,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趙汝愚 為右丞相,騤素所不快,未嘗同堂語。汝愚擬除劉光 祖侍御史,騤奏曰:「劉光祖舊與臣有隙,光祖入臺,臣 請避之。」汝愚愕而止。

《金史守貞傳》:趙秉文由外官入翰林,遽上書言:願陛 下進君子,退小人。上問:君子小人謂誰,秉文對:「君子 故相完顏守貞,小人今參知政事胥持國。」其為天下 推重如此。

《元史韓若愚傳》:「若愚參議中書省事,鐵木迭兒為右 丞相,以憎愛進退百官,恨若愚不附己,羅織以事。帝 知其枉,不聽。」

《明外史李默傳》:「默性褊淺,用愛憎為軒輊,頗私鄉舊, 以恩威自歸,士論亦不甚附之。」

《宵練匣》《黃蘿石》平生好善惡惡甚嚴,自舉以問陽明 老師,曰:「好字原是好字,惡字原是惡字。」黃於言下躍 然。

好惡部雜錄

編輯

《易經謙彖傳》:「人道惡盈而好謙。」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子大叔曰:「民有好惡喜怒哀樂, 生於六氣。」好生於陽,惡生於陰。

喜生於好,怒生於惡。

范氏之臣王生曰:「好不廢過,惡不去善,義之經也。」 《國語》子高曰:「仁者可好可惡,好之不偪,惡之不怨。不 仁者則不然,人好之則偪,惡之則怨。」

《管子·樞言》篇:「愛者,憎之始也。」

《莊子刻意》篇:「喜怒者道之過;好惡者德之失。」

《商子慎法》篇:「夫以法相治,以數相舉者,不能相益;訾 言者不能相損。民見相譽無益,相管附,惡見訾言無 損,習相憎,不相害也。夫愛人者不阿,憎人者不害,愛 惡各以其正,治之至也。」

《荀子樂論》篇:「夫民有好惡之情,而無喜怒之應,則亂。 先王惡其亂也,故修其行,正其樂,而天下順焉。」 《韓非子說難》篇:「論其可愛,則以為藉資;論其所憎,則 以為嘗己也。」

《淮南子原道訓》:「好憎者,心之過也。」

《氾論》訓好憎理則憂弗近也。

古諺心誠憐白髮,元情不怡豔色媸。

女愛不敝席,男懽不盡輪。

《夢溪筆談》:「範文正常言,史稱諸葛亮能用度外人。用 人者莫不欲盡天下之才,常患近己之好惡而不自 知也。能用度外人,然後能周大事。」

《清波雜志》:詞頭代王言:「賞功罰罪,若風雷鼓舞天下。 要當采公論載於訓詞,以昭示懲勸。其除名官,若其人非素所與者,必微寓詆誚於一二字中。審其人不 能此除,曷不尋繳還之制,顧假命令以快我之好惡, 其可乎?」

「《虎薈》虎鏡」在當心皮裡膜外,若脆骨然,取而佩之,則 無憎疾者。

《朱勉齋集》:「如好好色,如惡惡臭。一身之好惡不欺,斯 天下之好惡皆慊。無有作好,無有作惡,知好惡之不 可作,益知好惡之不可欺。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