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267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二百六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二百六十七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二百六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二百六十七卷目錄

 翰林院部名臣列傳二

  唐一

  令狐德棻     鄧世隆

  褚亮       李延壽

  顧引子琮   崔融

  劉子元      吳兢

  崔沔       於休烈

  蔣乂       韋述

  柳芳

官常典第二百六十七卷

翰林院部名臣列傳二

編輯

唐一

編輯

令狐德棻

編輯

按《唐書》本傳,「德棻,宜州華原人。父熙,隋鴻臚卿,其先 乃燉煌右姓。德棻博貫文史,大業末為藥城長,屬亂 不就官。淮安王神通據大平宮起兵,立總管府,署德 棻府記室。高祖入關,引直大丞相府記室。武德初,為 起居舍人,遷祕書丞。帝嘗問:『丈夫冠、婦人髻比高大, 何邪』?德棻對曰:『冠髻在首,君之象也。晉之將亡,君弱 臣強,故江左士女,衣小而裳大。宋武帝受命,君德尊 嚴,衣裳隨亦變改,此近事驗也』。」帝然之。方是時,大亂 後,經籍亡散,祕書湮缺。德棻始請帝重購求天下遺 書,置吏稱錄,不數年,圖典略備。又建言:「近代無正史, 梁、陳、齊文籍猶可據,至周、隋事多脫損,今耳目尚相 及,史有所馮,一易世,事皆汨暗,無所掇拾。陛下受禪 於隋,隋承周,二祖功業多在周,今不論次,各為一王 史,則先烈世庸不光明,後無傳焉。」帝謂然。於是詔中 書令蕭瑀、給事中王敬業、著作郎殷聞禮主魏,中書 令封德彝、舍人顏師古主隋,大理卿崔善為、中書舍 人孔紹安、太子洗馬蕭德言主梁,太子詹事裴舉、吏 部郎中祖孝孫、祕書丞魏徵主齊,祕書監竇璡、給事 中歐陽詢、文學姚思廉主陳,侍中陳叔達、太史令庾 儉及德棻主周。整振論譔,多歷年不能就,罷之。貞觀 三年,復詔撰定。議者以魏有魏收、魏澹二家,書為已 詳,惟五家史當立。德棻更與祕書郎岑文本、殿中侍 御史崔仁師次周史,中書舍人李百藥次《齊史》,著作 郎姚思廉次梁、陳二史,祕書監魏徵次《隋史》,左僕射 房元齡總監修撰之原,自德棻發之,書成,賜絹四百 匹。遷禮部侍郎,兼修國史。累進爵彭城縣子。轉太子 右庶子。太子承乾廢,坐除名為民。召拜雅州刺史,又 坐事免。會修晉家史,房元齡奏起之,預柬凡十有八 人,德棻為先進,故類例多所諏定。除祕書少監。永徽 初,復為禮部侍郎、弘文館學士、監修國史,遷太常卿。 高宗嘗召宰相及弘文學士坐中華殿,問:「何修而王, 若而霸,又當孰先?」德棻曰:「王任德,霸任刑。夏、殷、周純 用德而王,秦專刑而霸。至漢雜用之。魏、晉以降,王霸 兩失。若用之,王為先,而莫難焉。」帝曰:「今茲何為而要?」 對曰:「古者為政,清心簡事為本。今天下無虞,年穀豐 衍,惟薄賦斂、省征役為要。」又問禹、湯、桀、紂所以興亡, 對曰:「《傳》稱:『禹、湯罪己,其興也勃焉;桀、紂罪人,其亡也 忽焉。然二主惑嬖色,戮諫者,造炮烙之刑,此其所以 亡也』。」帝悅,厚賜以答其言。遷國子祭酒、崇賢館學士, 爵為公。以金紫光祿大夫致仕。卒,年八十四,諡曰憲。 時又有鄧「世隆、顧引、李延壽、李仁實,皆以史學稱當 世。」

鄧世隆

編輯

按《唐書》本傳,「鄧世隆者,相州人。隋大業末,王世充兄 子太戍河陽,引為賓客。秦王攻洛陽,遣書諭太,世隆 報書夸慢。洛陽平,亡命,變姓名,號隱元先生,棲白鹿 山。貞觀初,召授國子主簿,與崔仁師、慕容善行、劉顗、 庾安禮、敬播俱為修史學士。世隆內負罪,居不聊。太 宗遣房元齡諭曰:『爾為人作書,各忠其主耳。我為天 子,尚甘心匹夫邪!毋有後疑』!」改著作佐郎,歷衛尉丞。 初,帝以武功定天下,晚始嚮學,多屬文賦詩,天格贍 麗,意悟沖邁。十三年,世隆上疏請加集錄,帝謙不許。 終著作郎。

褚亮

編輯

按《唐書》本傳:「亮字希明,杭州錢塘人。曾祖湮,父玠,皆 有名梁陳間。亮少警敏,博見圖史,一經目輒誌於心。 年十八,詣陳僕射徐陵,陵與語,異之。後王召見,使賦 詩,江總諸詞人在席,皆服其工。累遷為尚書殿中侍

郎。入隋,為東宮學士,遷太常博士。煬帝議改宗廟之
考證
制,亮請依古七廟,而太祖、高祖各一殿,法周文、武二」

祧,與始祖而三,餘則分室而祭,始祖二祧,不從迭毀。 未及行,坐與楊元感善,煬帝矜己嫉才,因是亦貶西 海司戶。時博士潘徽貶威定主簿,亮與俱至隴山。徽 死為歛瘞,人皆義之。後為薛舉黃門侍郎。舉滅,秦王 謂曰:「寡人受命而來,嘉於得賢。公久事無道,君得無 勞乎?」亮頓首曰:「舉不知天命,抗王師,今十萬眾兵加 其頸,大王釋不誅,豈獨亮蒙更生邪?」王悅,賜乘馬帛 二百段,即授王府文學。高祖獵,親格虎,亮懇愊致諫, 帝禮納其言。王每征伐,亮在軍中嘗預祕謀,有裨輔 之益。貞觀中,累遷散騎常侍,封陽翟縣侯,老於家。太 宗征遼,子遂良從,詔亮曰:「疇日師旅,卿未嘗不在中。 今朕薄伐,君已老,俛仰歲月,且三十載,眷言及此,我 勞如何!今以遂良行,想君不惜一子於朕耳。善居加 食!」亮頓首謝。及寢疾,帝遣醫、中使候問,踵相逮卒,年 八十八。贈太常卿,陪葬昭陵,諡曰康。遂良自有傳。初, 武德四年,太宗為天策上將軍,寇亂稍平,乃鄉儒宮 城西作文學館,收聘賢才。於是下教以大行臺司勳 郎中「杜如晦,記室考功郎中房元齡及于志寧,軍諮 祭酒蘇世長,天策府記室薛收,文學褚亮、姚思廉,太 學博士陸德明、孔穎達,主簿李元道,天策倉曹參軍 事李守素,王府記室參軍事虞世南,參軍事蔡允恭、 顏相時,著作郎攝記室許敬宗、薛元敬,太學助教蓋 文達,軍諮典簽蘇勖」,並以本官為學士。七年,收卒,復 召東虞州錄事參軍劉孝孫補之,凡分三番遞宿於 閤下,悉給珍膳。每暇日,訪以政事,討論墳籍,榷略前 載,無常禮之間。命閻立本圖像,使亮為之贊,題名字 爵里,號十八學士,藏之書府,以章禮賢之重。方是時, 在選中者,天下所慕向,謂之「登瀛洲。」

李延壽

編輯

按《唐書》本傳:「李延壽者,世居相州。貞觀中,累補太子 典膳丞,崇賢館學士。以修撰勞轉御史臺主簿,兼直 國史。初,延壽父太師多識前世舊事,常以宋、齊、梁、陳、 齊、周、隋天下參隔,南方謂北為索虜,北方指南為島 夷。其史於本國詳,佗國略,往往訾美失傳,思所以改 正,擬《春秋》編年,刊究南北,事,未成而歿。延壽既數與」 論譔,所見益廣,乃追終先志。本魏登國元年,盡隋義 寧二年,作本紀十二、列傳八十八,謂之《北史》;本宋永 初元年,盡陳禎明三年,作本紀十、列傳七十,謂之《南 史》。凡八代,合二書百八十篇,上之。其書頗有條理,刪 落釀辭,過本書遠甚,時人見年少位下,不甚稱其書。 遷符璽郎,兼修國史,卒。嘗撰《太宗政典》,調露中,高宗 觀之,咨美直筆,賜其家帛五十段,藏副祕閣,仍別錄 以賜皇太子云。李仁實,魏州頓丘人,官至左史。著《格 論》《通曆》等書行於時。

顧引子琮

編輯

按:《唐書》本傳引蘇州吳人,父覽,仕隋祕書學士。引永 徽中累遷起居郎,兼修國史。以撰《太宗實錄》勞,加朝 散大夫、弘文館學士。論次國史,加朝請大夫,封餘杭 縣男,終司文郎中。子琮,武后時為天官侍郎、同鳳閣 鸞臺平章事,卒後曰:「琮不幸,令雖不舉哀,然朕以股 肱,特廢視事一日。」

崔融

編輯

按《唐書》本傳:「融字安成,齊州全節人。擢八科高第,累 補宮門丞、崇文館學士。中宗為太子時,選侍讀,典東 朝章疏。武后幸嵩高,見融銘啟母碣,歎美之。及已封, 即命銘《朝覲碑》。授著作佐郎,遷右史,進鳳閣舍人。時 有司議關市,行人盡征之,融上疏謂:《周官》九賦,其七 曰:『關市,以市多淫巧,而關通末游,欲止抑之,故加稅 耳。然唯斂工商而不及往來,今一切通取,則事不師 古。且四人異業舊矣,復動而搖之。市者,兼受善惡也。 若甚,則細人無所容。細人無所容,久必為亂。天下之 關必險道,市必要津,豪宗惡少在焉。聞一旦變法,或 致騷動,恐南走蠻,北走狄。今江津、河滸列鋪,率稅檢 覆稽留,加主司僦略邀丐,則商人廢業。魏、晉、齊、隋所 不行,況陛下乎?如有師興費廣,雖倍筭商旅,加斂齊 人可也』。」後納之。張易之兄弟頗延文學士。融與李嶠、 蘇味道、麟臺少監王紹宗降節佞附,易之誅,貶袁州 刺史。召授國子司業,與修《武后實錄》,勞封清河縣子。 融為文華婉,當時未有輩者,朝廷大筆,多手敕委之。 其《洛出寶圖頌》尤工,譔《武后哀冊》,最高麗,絕筆而死, 時謂「思苦神竭」雲。年五十四,贈衛州刺史,諡曰「文。」膳 部員外郎杜審言為融所獎引,為服緦麻。六子。其聞 者禹錫、翹。禹錫,開元中中書舍人,贈定州刺史,諡曰 貞。翹,禮部尚書,贈荊州大都督,諡曰成。孫巨,右補闕, 亦有文名。曾孫從。

劉子元

編輯

按《唐書》本傳:「子元名知幾,以元宗諱嫌,故以字行。年 十二,父藏器,授《古文尚書》,業不進,父怒,楚督之。及聞 為諸兄講《春秋左氏》,冒往聽,退輒辨析所疑,歎曰:『書 如是,兒何怠』?父奇其意,許授《左氏》。踰年,遂通覽群史與兄知柔俱以善文詞知名,擢進士第,調獲嘉主簿。 武后證聖初,詔九品以上陳得失,子元上書,譏每歲」 一赦,或一歲再赦,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又言:「君不 虛授,臣不虛受,妄受不為忠,妄施不為惠。」今群臣無 功,遭遇輒遷,至都下,有「車載斗量,把推碗脫」之諺。又 謂刺史非三載以上不可徙,宜課功殿,明賞罰。後嘉 其直,不能用也。時吏橫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誅死者 踵相及。子元悼士無良而甘於禍,作《思慎賦》以刺時。 蘇味道、李嶠見而歎曰:「陸機豪士之流乎?周身之道 盡矣。」子元與徐堅、元行沖、吳兢等善,嘗曰:「海內知我 者數子耳。」累遷鳳閣舍人,兼修國史。中宗時,擢太子 率更令,介直自守,累歲不遷。會天子西還,子元自乞 留東都三年。或言子元身史臣而私著述,驛召至京, 領史事,遷祕書少監。時宰相韋巨源、紀處訥、楊再思、 宗楚客、蕭至忠皆領監修,子元病長官多,意尚不一, 而至忠數責論次無功,又仕偃蹇,乃奏記求罷去。因 為至忠言五不可曰:「古之國史,皆出一家,未聞藉功 於眾。唯《漢東觀》集群儒,纂述無主,條章不建。今史司 取士滋多,人自為荀、袁,家自為政、駿每記一事,載一 言,閣」筆相視,含毫不斷,頭白可期,汗青無日,一不可。 漢郡國計,書上太史,副上丞相,後漢公卿所撰,先集 公府,乃上蘭臺,故史官載事為廣。今史臣唯自詢采, 二史不注起居,百家弗通行狀,二不可。史局深籍禁 門,所以杜顏面,防請謁也。今作者如林,儻示褒貶,曾 未絕口,而朝野咸知。孫盛取嫉權門,王劭「見讎貴族。 常人之情,不能無畏,三不可。古者史氏各有指歸,故 司馬遷退處士,進姦雄;班固抑忠臣,飾主闕。今史官 注記,類稟監修,或須直辭,或當隱惡,十羊九牧,其令 難行,四不可。今監者不肯指授,脩者又不遵奉,務相 推避,以延歲月,五不可。」又言「朝廷厚用其才而薄其 禮。」至忠得書,悵惜不許。楚客等惡其言詆切,謂諸史 官曰:「是子作書,欲致吾何地?」始,子元修《武后實錄》,有 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不聽,自以為見用於時,而志不 遂,乃著《史通內外》四十九篇,譏評今古。徐堅讀之,歎 曰:「為史氏者,宜置此座右也!」又嘗自比揚雄者四:「雄 好雕蟲小伎,老而為悔;吾幼喜詩賦,而壯不為,期以 以述者自名。雄準《易》作《經》,當時笑之。吾作《史通》,俗以 為愚。雄著書見尤於人,作《解嘲》,吾亦作《釋蒙》。雄少為 范逡、劉歆所器,及聞作《經》,以為必覆醬瓿。吾始以文 章得譽,晚談史傳,由是減價。」其自感慨如此。子元內 負有所未盡,乃委國史於吳兢,別撰《劉氏家史》及《譜 考》,上推漢為陸終苗裔,非堯後;彭城叢亭里諸劉出 楚孝王囂曾孫居巢侯般,不承元王。按據明審,議者 高其博嘗曰:「吾若得封,必以居巢紹司徒舊邑。」後果 封居巢縣子。鄉人以其兄弟六人俱有名,號其鄉曰 高陽,里曰居巢。累遷太子左庶子,兼崇文館學士。皇 太子將釋奠國學,有司具儀,從臣著衣冠乘馬。子元 議:「古大夫以上皆乘車,以馬為騑服。魏晉後以牛駕 車,江左尚書郎輒輕乘馬,則御史劾治,顏延年罷官。 乘馬出入閭里,世稱放誕,此則乘馬宜從褻服」之明 驗。今陵廟巡謁,王公冊命,士庶親迎,則盛服冠履,乘 輅車,他事無車,故貴賤通乘馬。比法駕所幸,侍臣皆 馬上朝服,且冠履惟可配車,故博帶褒衣,革履高冠。 是車中服襪而「鐙,跣而鞍。非唯不師於古,亦自取驚 流俗。馬逸人顛,受嗤行路。」太子從之,因著為定令。開 元初,遷左散騎常侍。嘗議「《孝經》鄭氏學,非康成注,舉 十二條,左證其謬,當以古文為正。《易》無子夏傳,《老子》, 《書》無河上公注。請存王弼學。」宰相宋璟等不然其論, 奏與諸儒質辯,博士司馬貞等阿意,共黜其言,請二 家兼行,惟子夏《易傳》請罷。詔可。會子貺為大樂令,抵 罪,子元請於執政。元宗怒,貶安州別駕。卒,年六十一。 子元領國史且三十年,官雖徙,職常如舊。禮部尚書 鄭惟忠嘗問:「自古文士多,史才少,何耶?」對曰:「史有三 長:才、學、識,世罕兼之,故史者少。夫有學無才,猶愚賈 操金,不能殖貨;有才無學,猶巧匠無楩柟斧斤弗能 成室。善惡必書,使驕君賊臣知懼,此為無可加者。」時 以為篤論。子元善持論,辯據明銳,視諸儒皆出其下, 朝有論著,輒豫。歿後,帝詔河南就家寫史通讀之,稱 善,追贈工部尚書,諡曰文。六子:貺、餗、彙、秩、迅、迴。 按《大唐新語》,劉子元直史館時,宰相蕭至忠、紀處訥 等並監修國史,子元以執政秉權,事多掣肘,辭以著 述無功,求解史任,奏記於至忠等,其略曰:伏見每汲 汲於勸誘,勤勤於課責,雲經籍事重,努力用心。或歲 序已奄,何時輟手。綱維不舉,督課徒勤。雖威以判骨 之刑,勖以懸金之賞,終不可得也。語云:「陳力就列,不 能者止。」僕所以比者,布懷知已歷。請幫助識別此字。「群公,屢辭載筆 之官,欲罷記言之職者,正為此耳。當今朝號得人,國 稱多士。蓬山之下,良直差肩;芸閣之間,英奇接武。僕 既功虧刻鵠,筆未獲麟,徒殫太官之膳,虛索長安之 米。乞以本職,還其舊居。」多謝𥳑書,請避賢路,文多不 盡載。至忠惜其才,不許。宗楚客惡其正直,謂諸史官曰:「此人作書如是,欲置我於何地?」子元著《史通》二十 篇,備陳史冊之體。

按《冊府元龜》,劉子元為著作郎修史,元宗開元四年 十一月與吳兢撰修「《睿宗實錄》二十卷、《則天實錄》三 十卷、《中宗實錄》二十卷以聞。」

吳兢

編輯

按《唐書》本傳:兢,汴州浚儀人。少厲志貫,知經史,方直 寡諧,比惟與魏元忠、朱敬則游。二人者,當路薦兢才 堪論譔,詔直史館,修國史,遷右拾遺內供奉。神龍中, 改右補闕。節閔太子難,奸臣誣構安國相王與謀,朝 廷大恐。兢上言:「文明後,皇運不殊如帶,陛下龍興,恩 被骨肉,相王與陛下同氣,親莫加焉。今賊臣日夜陰 謀,必欲寘之極法。相王仁孝,遭荼苦哀毀,以陛下為 命,而自託於手足。若信邪佞,委之於法,傷陛下之恩, 失天下望。芟刈股肱,獨任胸臆,可為寒心。自昔翦伐 宗支,委任異姓,未有不亡者。秦任趙高,漢任王莽,晉 家自相魚肉。隋室猜忌子弟,海內麋沸,驗之覆車,安 可重跡!且根朽者葉枯,源涸者流竭。子弟,國之根源, 可使枯竭哉?皇家枝榦,夷芟略盡,陛下即位四年,一 子弄兵被誅,一子以罪謫去,惟相王朝夕左右,《斗粟》 之刺,《蒼蠅》之詩,不可不察。伏願陛下全《棠棣》之恩,慰 罔極之心,天下幸甚。」遷起居郎,與劉子元、徐堅等並 職。元宗初立,收還權綱,銳於決事,群臣畏伏,兢慮帝 果而不及。精乃上疏曰:「自古人臣不諫則國危,諫則 身危。臣愚,食陛下祿,不敢避身危之禍。比見上封事 者,言有可采,但賜束帛而已,未嘗蒙召見,被拔擢。其 忤旨,則朝堂決杖,傳送本州,或死於流貶,由是臣下 不敢進諫。古者設誹謗木,欲聞己過。今封事,謗木比 也。使所言是,有益於國;使所言非,無累於朝。陛下何 遽加」斥逐,以杜塞直言?道路流傳,相視怪愕。夫漢高 祖赦周昌桀紂之對,晉武帝受劉毅、桓靈之譏,況陛 下豁達大度,不能容此狂直耶!夫人主居尊極之位, 顓生殺之權,其為威嚴峻矣。開情抱,納諫諍,下猶懼 不敢盡,奈何以為罪?且上有所失,下必知之,故鄭人 欲毀鄉校,而子產不聽也。陛下初即位,猶有褚無量、 張廷珪、韓思復、辛替否、柳澤、袁楚客等數上疏爭時 政得失。自頃上封事,往往得罪諫者頓少,是鵲巢覆 而鳳不至,理之然也。臣誠恐天下骨鯁士以讜言為 戒,撓直就曲,斲方為刓,偷合苟容,不復能盡節忘身, 納君於道矣。夫帝王之德,莫盛於納諫。故曰:「木從繩 則正,後從諫則聖。」又曰:「朝有諷諫,猶髮之有梳。猛虎 在山林,藜藿為之不採。」忠諫之有益如此。自古上聖 之君恐不聞己過,故堯設諫鼓,禹拜昌言,不肖之主, 自謂聖智,拒諫害忠。桀殺關龍逢而滅於湯,紂殺王 子比干而滅於周,此其驗也。夫與治同道罔不興;與 亂同道罔不亡。人將疾,必先不甘魚肉之味,國將亡, 必先不甘忠諫之說。嗚呼!惟陛下深監於茲哉!隋煬 帝驕矜自負,以為堯舜莫己若,而諱亡憎諫,乃曰:「有 諫我者,當時不殺,後必殺之。」大臣蘇威欲開一言,不 敢發,因五月五日獻《古文尚書》,帝以為訕己,即除名。 蕭瑀諫無伐遼,出為河西郡守。董純諫無幸江都,就 獄賜死。自是謇諤之士,去而不顧,外雖有變,朝「臣鉗 口,帝不知也,身死人手,子孫勦絕,為天下笑。」太宗皇 帝好悅至言,時有魏徵、王珪、虞世南、李大亮、岑文本、 劉洎、馬周、褚遂良、杜正倫、高季輔,咸以切諫,引居要 職。嘗謂宰相曰:「自知者為難。如文人巧工,自謂己長, 若使達者大匠詆訶商略,則蕪辭拙跡見矣。天下萬 機,一人聽斷,雖甚憂勞,不能盡善。」今魏徵隨事諫正, 多中朕失,如明鑑照形,善惡畢見。當是時,有上書益 於政者,皆粘寢殿之壁,坐望臥觀,雖狂瞽逆意,終不 以為忤。故外事必聞,刑戮幾措,禮義大行。陛下何不 遵此道,與聖祖繼美乎?夫以一人之意,綜萬方之政, 明有所不燭,智有所不周,上心未諭於下,下情未達 於上。伏惟以虛「受人,博覽兼聽,使深者不隱,遠者不 塞,所謂闢四門,明四目也。其能直言正諫,不避死亡 之誅者,特加寵榮,待以不次,則失之東隅,冀得之桑 榆矣。」尋以母喪去官。服除,自陳「修史有緒,家貧不能 具紙筆,願得少祿,以終餘功。」有詔拜諫議大夫,復修 史。睿宗崩,《實錄》留東都,詔兢馳驛取進。梓宮以父喪 解,宰相張說用趙冬曦代之,終喪,為太子左庶子。開 元十三年,帝東封太山,道中數馳射為樂。兢諫曰:「方 登岱告成,不當逐狡獸,使有垂堂之危,朽株之殆。」帝 納之。明年六月,大風,詔群臣陳得失。兢上疏曰:「自春 以來,亢陽不雨,乃六月戊午,大風拔樹,壞居人廬舍。 《傳》曰:『敬德不用,厥災旱。上下蔽隔,庶』」位踰節。陰侵於 請幫助識別此字。則旱災應。又曰:「政悖德隱,厥風發屋壞木。」風陰類, 大臣之象,恐陛下左右有奸臣擅權,懷謀上之心。臣 聞百王之失,皆由權移於下,故曰人主與人權,猶倒 持太阿,授之以柄。夫天降災異,欲人主感悟,願深察 天變,杜絕其萌。且陛下承天后和帝之亂,府庫未充, 冗員尚繁,戶口流散,法出多門,賕謁大行,趨競彌廣此「弊未革,實陛下庶政之闕也。臣不勝惓惓,願斥屏 群小,不為慢游,出不御之女,減不急之馬,明選舉,慎 刑罰,杜僥倖,存至公,雖有旱風之變,不足累聖德矣。」 始,兢在長安、景龍間任史事,時武三思、張易之等監 領阿貴朋佞,釀澤浮辭,事多不實。兢不得志,私撰《唐 書》《唐春秋》,未就。至是,丐官筆札,冀得成書。詔兢就集 賢院論次。時張說罷宰相,在家修史,大臣奏國史不 容在外,詔兢等赴館撰錄,進封長垣縣男。久之,坐書 事不當,貶荊州司馬,以史草自隨。蕭嵩領國史,奏遣 使者就兢取書,得六十餘篇。累遷洪州刺史,坐累下 除舒州。天寶初,入為恆王傅。雖年老衰僂甚,意猶願 還史職。李林甫嫌其衰不用,卒,年八十。兢敘事𥳑核, 號良史。晚節稍疏牾,時人病其太𥳑。初與劉子元撰 《定武后實錄》,敘張昌宗誘張說誣證魏元忠事,頗言 說已然可賴,宋璟等邀勵苦切,故轉禍為忠,不然,皇 嗣且殆。後說為相,讀之心不善知兢所為,即從容謬 謂曰:「劉生書魏齊公事,不少假借,奈何?」兢曰:「子元已 亡,不可」受誣地下。兢實書之,其草故在。聞者歎其直 說。屢以請蘄改,辭曰:「徇公之情,何名《實錄》?」卒不改。世 謂今董𤜶雲。

崔沔

編輯

按《唐書》本傳:「沔字善沖,京兆長安人,後周隴州刺史 士約四世孫,自博陵徙焉。純謹無二言,事親篤孝,有 才章。擢進士,舉賢良方正高第,不中者誦訾之。武后 敕有司覆試,對益工,遂為第一。再補陸渾主簿,入調 吏部侍郎。岑羲歎曰:『君今郤詵也』。薦為左補闕。性舒 遲,進止雍如也,當官則正言不可得而詘。睿宗召授」 中書舍人。以母病東都,不忍去,固辭求侍。更表陸渾 尉郭鄰、太樂丞封希顏、處士李喜以代己處。詔改虞 部郎中,俄檢校御史中丞。請發太倉粟及減苑囿鳥 獸所給,以賑貧乏,人賴其利。監察御史宋宣遠與盧 懷慎姻家,恃以弄法,姚崇子彝留司東都,通賓客,招 賄賂,沔將按劾崇、懷慎方執政,共薦沔有史才,轉著 作郎,去其權,蓋憚之也。久之,為太子左庶子,母亡,受 弔廬前,賓客未嘗至柩室,語人曰:「平生非至親不升 堂入謁,豈以存亡變禮耶?」中書令張說數稱之。服除, 遷中書侍郎。元宗以仙州數喪刺史,欲廢之,沔請治 舞陽。舞陽,故樊噲國也,更為樊州,帝不納,州卒廢。沔 既喜論得失,或曰:「今中書宰相承制,雖侍郎貳之,取 充位而已。」沔曰:「百官分職,上下相維,以成至治,豈可 俛首懷祿邪?」凡詔敕曹事,多所異同。說不悅,出為魏 州刺史。雨潦敗稼,沔弛禁便人。召還,分掌吏部十銓, 以左散騎常侍為集賢修撰,歷祕書監、太子賓客。是 時,太常議加宗廟籩豆,又欲增喪服,於是卿韋縚請 坐增籩豆至十二,外祖服大功舅,小功堂姨,若舅、舅 母袒免。沔曰:「祭祀上矣。古者飲食,必先嚴獻。未有火 化,故有毛血之薦;未有麴蘗,故有元酒之奠。後王作 為酒醴犧牲,以致馨香,故有三牲、八簋、五齊、九獻。神 道主敬,可備而不敢廢也。雖曰備物,而節制存焉。鈃 俎籩豆、簠簋尊罍之實,皆周時饌,其用通」宴饗賓客, 而周公與毛血元酒同薦於先祖。晉盧諶《家祭禮》所 薦皆晉時常食,不純用古,此聖賢變文而通其情也。 然當時飲食不可闕於祭,明矣。國家清廟時享,禮饌 具設,周制也,古物存焉。園寢上食,時膳備列,漢法也, 它珍極焉。職貢來祭,致遠物也。有新必薦,順時令也。 苑囿躬稼所收,蒐狩親中,「莫不薦而後食,盡誠敬也。 若此至矣,無以加矣。諸珍羞鮮物,第敕有司悉使著 於令,因宜而薦,不必加籩豆以為嗛也。大羹,古食也, 盛於古器;和羹,常饌也,盛於時器;毛血盛於盤,元酒 盛於尊。未有薦時饌而用古器者。古質而今文,便事 也。故加籩豆,未足天下美物,而措諸廟,徒近侈耳。」魯 丹桓公之「楹刻其桷,《春秋》非之。班固稱墨家出於清 廟,是以貴儉。然清廟不奢舊矣,太常所謂,臣所未安。」 又太常言爵小不及合,執持至難。沔曰:「禮有以小為 貴者,獻以爵是也。然今不及制,則非禮,自有司之陋 也。隨失制,宜不待議而革雲。」又言:「禮本於家正,家正 而天下定。家不可以貳,故父以尊崇,母以厭降。是以 內服齊斬,外服緦,尊名所加,不過一等,今古不易之 道也。昔辛有適伊川,見被髮而祭,知其將戎,禮先亡 也。比制《唐禮》,推廣舅恩,故弘道以來,國命再移於外 姓,本禮驗亡,可不戒哉!」時職方郎中韋述、戶部郎中 楊伯成、禮部員外郎楊仲昌、監門兵曹參軍劉秩等 議與沔合。又詔中書、門下參裁。於是宗廟籩豆坐各 六,姨若舅小功,舅母緦麻,堂姨袒免,餘仍舊制。每朝 廷有疑議,皆咨逮取衷。卒,年六十七,贈禮部尚書,諡 曰孝。沔儉約自持,祿廩隨散,宗族不治。居宅堂作《陋 室銘》以見志。子祐甫,至宰相,別傳。

於休烈

編輯

按《唐書于志寧傳》:「志寧曾孫休烈,機鑒融敏,善文章, 與會稽賀朝萬齊融、延陵包融齊名。開元初,第進士,

又擢制科,歷祕書省正字。吐蕃金城公主請文籍四
考證
種,元宗詔祕書寫賜。休烈上疏曰:『戎狄,國之寇;經籍,

國之典也。戎之生心,不可無備。昔東平王求《史記》諸 子,漢不與之,以《史記》多兵謀,諸子雜詭術也。東平漢』」 之懿戚,尚不示征戰之書;今西戎國之寇讎,安可貽 以經典!且吐蕃之性,慓悍果決,善學不回。若達於《書》 則知戰,深於《詩》,則知武夫有師干之試;深於《禮》,則知 《月令》有廢興之兵;深於《春秋》,則知用師詭詐之計;深 於文,則知往來書檄之制。此何異假寇兵、資盜糧也! 臣聞魯秉《周禮》,齊不加兵;吳獲乘車,「楚屢奔命,喪法 危邦,可取鑒也。公主下嫁異國,當用夷禮,而反求良 書,恐非本意,殆有姦人勸導其中。若陛下慮失其情, 示不得已,請去《春秋》。」夫《春秋》當周德既衰,諸侯盛強, 征伐競興,情偽於是乎生,變詐於是乎起,有以臣召 君,取威定霸之事,誠與之國之患也。狄固貪婪,貴貨 易土,正可錫以錦綵,「厚以金玉,無足所求,以資其智。」 疏入,詔中書門下議,侍中裴光庭曰:「吐蕃不識禮經, 孤背國恩。今求哀稽顙,許其降附,漸以《詩》《書》,陶以聲 教,斯可致也。休烈但見情偽變詐,於是乎生,不知忠 信節義,亦於是乎在。」帝曰:「善。」遂與之。累遷起居郎、直 集賢殿學士、比部郎中。楊國忠為宰相,斥不附己者, 出為中部郡太守。肅宗立,休烈奔行在,擢給事中,遷 太常少卿,知禮儀事,兼修國史。帝謂曰:「良史者,君舉 必書,朕有過失,顧卿何如?」對曰:「禹、湯罪己,其興也勃 焉。有德之君,不忘規過於時」經大盜後,史籍燔𡙇,休 烈奏「《國史》《開元實錄》《起居注》及餘書三千八百餘篇, 藏興慶宮。兵興,焚煬皆盡。請下御史覈史館所由,購 府縣有得者許上送官,一書進官一資,一篇絹十匹。」 凡數月止獲一二篇。唯韋述以其家藏國史百三十 篇上獻,中興文物未完,休烈獻《五代論》,討著舊章,天 子嘉之。轉工部侍郎,仍修史。宰相李揆矜己護前羞, 與同史任為等列,奏徙休烈為國子祭酒,權留史館 修撰以卑下之,休烈安然無屑意。乾元初,始詔百官 元日冬至於光順門賀皇后。休烈奏:「『《周禮》有命夫朝 人君,命婦朝女君』。自顯慶以來,則天皇后甫行此禮, 而命婦與百官雜處,在禮不經。」帝罷之。代宗嗣位,甄 別名品,元載稱其清諒。拜右散騎常侍,兼修國史,加 禮儀使,遷太常卿,累進工部尚書,封東海郡公。雖歷 清要,不治產。性恭儉仁愛,無喜慍之容。樂賢下善,推 轂士甚眾。年老,篤意經籍,嗜學不厭。妻韋卒,天子嘉 休烈父子著儒行,詔贈韋國夫人,葬給鹵簿、鼓吹。歲 中,休烈亦卒,年八十一。帝為歎息,贈尚書左僕射,諡 曰元,遣謁者就第宣慰,為儒者榮。二子:益、肅及休烈 時相繼為翰林學士。益,天寶初及進士第,肅終給事 中,贈吏部侍郎。肅子敖,字蹈中,擢進士,為祕書省校 書郎。楊憑、李鄘、呂元膺相繼辟幕府。元和初,拜監察 御史,五遷至右司郎中,進給事中、左拾遺。龐嚴為元 稹、李紳所厚,與蔣防俱薦為翰林學士。李逢吉誣紳 罪,逐之,而出嚴為信州刺史,防汀州刺史。敖封還詔 書,縉、紳意申嚴枉,及駮奏下,乃論貶嚴太輕,眾皆嗤 譟。逢吉乃厚敖。三遷至戶部侍郎,出為宣歙觀察使。 敖修謹,家世用文學進,初為時所稱,及居官無所建 明,不遻物以自容,名益減。卒贈禮部尚書。四子:球、珪、 瓌、琮,皆清顯。琮知名。龐嚴者,字子肅,壽州壽春人。第 進士,舉賢良方正,策第一,拜拾遺。辭章峭麗,累遷駕 部郎中,知制誥。坐累出。復入,稍遷太常少卿。太和五 年,權京兆尹。彊幹不阿貴勢,然貪利,溺聲色,卒於官。

蔣乂

編輯

按《唐書》本傳,「乂字德源,常州義興人,徙家河南。祖瓌, 開元中弘文館學士。父將明,天寶末辟河中使府。安 祿山反,以計佐其帥,全並、潞等州。兩京陷,被拘,乃陽 狂以免。虢王巨引致幕府,歷侍御史,擢左司郎中、國 子司業、集賢殿學士。乂性銳敏,七歲時,見庾信《哀江 南賦》,再讀輒誦。外祖吳兢位史官,乂幼從外家學,得」 其書,博覽強記。逮冠,該綜群籍,有史才,司徒楊綰尤 稱之。將明在集賢,值兵興,圖籍殽舛,白宰相請引乂 入院,助力整比。宰相張鎰亦奇之,署集賢小職。乂料 次踰年,各以部分,得善書二萬卷。再遷王屋尉,充太 常禮院修撰。貞元十年,擢右拾遺、史館修撰。德宗重 其職,先召見延英,乃命之。張孝忠子茂宗尚義章公 主,母亡,遺言丐成禮。帝念孝忠功,即日召為左衛將 軍,許主下降。乂上疏,以為:「墨縗禮本緣金革,未有奪 喪尚主者。繆盭典禮,違人情,不可為法。」帝令中使者 諭茂宗之母之請,乂意殊堅。帝曰:「卿所言,古禮也。今 俗借吉而婚不為少。」對曰:「俚室窮人子,旁無至親,乃 有借吉以嫁,不聞男冒凶而娶。陛下《建中詔書》,郡、縣 主當婚,皆使有司循典故,毋用俗儀。公主春秋少,待 年不為晚,請茂宗如禮便。」帝曰:「更思之。」會太常博士 韋彤、裴堪諫曰:「婚禮,主人几筵聽命,稱事立文,謂之 嘉,所以承宗廟,繼後嗣也。《喪禮》,創巨者日久,痛甚者 愈遲。二十五月而畢謂之凶,所以送死報終,示有節 也。故夫義婦聽,父慈子孝。昔魯侯改服,晉襄墨縗,緣金革,事則有權變。安有釋縗服,衣冕裳,去堊室,行親 迎,以凶瀆?嘉為朝廷爽法。」疏入,帝迂其言,促行前詔, 然心嘉又有守。十八年,遷起居舍人,轉司勳員外,皆 兼史任。帝嘗登凌煙閣,視左壁頹剝,題文漫缺,行纔 數字,命錄以問宰相,無能知者。遽召乂至,答曰:「此聖 曆中侍臣圖贊。」帝前口以誦補,不失一字。帝歎曰:「雖 虞世南默寫《列女傳》不是過。」會詔問神策軍建置本 末,中書討求不獲。時集賢學士甚眾,悉亡以對。乃訪 乂,乂條據甚詳。宰相高郢、鄭珣瑜歎曰:「集賢有人哉!」 明日,詔兼判集賢院事。父子為學士,儒者滎之。順宗 既葬,議祧廟,有司以中宗中興之君,當百代不遷。宰 相問乂,乂曰:「中宗即位,春秋已壯,而母后篡奪,以移 神器,賴張東之等,國祚再復,蓋曰反正不得為中興。 凡非我失之,自我復之為中興,漢光武、晉元是也。自 我失之,因人復之,晉孝惠、孝安是也。今中宗與惠、安 二帝同,不可為不遷主。」有司疑曰:「五王有安社稷功, 若遷中宗,則配饗永絕。」乂曰:「禘、祫功臣,乃合食太廟。 中宗廟雖毀,而禘、祫並陳太廟,此則五王配食與初 一也。」由是遷廟遂定。遷兵部郎中,與許孟容、韋貫之 刪正制敕三十篇,為《開元格後敕》。李錡誅,詔宗正削 一房屬籍。宰相召乂問:「一房自大功,可乎?」答曰:「大功, 錡之從父昆弟,其祖神通有功,配饗於廟,雖裔孫之 惡而忘其勳,不可自期可乎?」曰:「期者錡昆弟,其父若 幽死社稷,今以錡連坐,不可。」執政然之,故罪止錡及 子息,無旁坐者。未幾,改祕書少監,復兼史館修撰,與 孤獨郁、韋處厚修《德宗實錄》,以勞遷右諫議大夫。裴 垍罷相,而李吉甫惡垍,以嘗監修,故授乂太常少卿。 久之,遷祕書監,累封義興縣公。卒,年七十五,贈禮部 尚書,諡曰懿。乂在朝廷久,居史職二十年,每有大政 事議論,宰相未能決,必咨訪之。乂據經義或舊章以 參時事,其對允切該詳。初以是被遇,終亦忤貴近,介 介不至顯官。然資質樸直,遇權臣秉政,輒數歲不遷。 嘗疏裴延齡罪惡及拒王叔文,當世高之。結髮志學, 老而不厭,雖甚寒暑,卷不釋於前,故能通百家學,尤 明前世沿革。家藏書至萬五千卷。初名武,憲宗時,因 進見,請曰:「陛下今日偃武修文,群臣當順承上意,請 改名乂。」帝悅。時討王承宗,兵方罷,乂恐天子銳於武, 亦因以諷。他日,帝見侍御史唐武曰:「命名固多,何必 曰武?」乂既改之矣,更曰「慶。」群臣乃知帝且猒兵雲。乂 論譔百餘篇。五子:係、伸、偕知名,仙、佶皆位刺史。

韋述

編輯

按《唐書》本傳:述,弘機曾孫,家廚書二千卷,述為兒時, 誦憶略遍。父景駿,景龍中為肥鄉令,述從到官。元行 沖,景駿姑子也,為時儒宗,嘗載書數車自隨。述入其 室,觀書不知寢食。行沖異之,試與語前世事,孰復詳 諦,如指掌然,使屬文,受紙輒就。行沖曰:「外家之寶也。」 舉進士時,述方少儀,質陋,侻考功員外郎宋之問曰: 「童子何業?」述曰:「性嗜書,所撰《唐春秋》三十篇,恨未畢 他,唯命。」之問曰:「本求茂才,乃得遷。」固遂上第。開元初, 為櫟陽尉,祕書監馬懷素奏述與諸儒即祕書,續七 志,五年而成。述好譜學,見柳沖所撰《姓族系錄》,每私 寫。懷之還舍,則又繕錄,故於《百氏源泒》為詳。乃更撰 《開元譜》二十篇。累除右補闕。張說既領集賢院,薦述 為直學士,遷起居舍人。從封泰山,奏《東封記》,有詔褒 美。先是詔修《六典》,徐堅構意歲餘,歎曰:「吾更修《七書》, 而《六典》歷年未有所適。」及蕭嵩引述撰定,述始摹周 六官領其屬,事歸於職,規制遂定。初令𤜶德棻、吳兢 等譔武德以來國史,皆不能成。述因二家參以後事, 遂分紀、傳,又為例一篇。嵩欲蚤就,復奏起居舍人賈 登、著作佐郎李銳助述,紬績逮成,文約事詳。蕭穎士 以為譙周、陳壽之流。改國子司業,充集賢學士,累遷 工部侍郎,封方城縣侯。述典掌圖書餘四十年,任史 官二十年,澹榮利,為人純厚長者,當世宗之。接士無 貴賤與均。蓄書二萬卷,皆手校定。黃墨精謹,內祕書 不逮「也。古草隸帖、祕書古器、圖譜無不備。安祿山亂, 剽失皆盡,述獨抱圖史藏南山。身陷賊,污偽官,賊平, 流渝州,為刺史薛舒所困,不食死。廣德初,甥蕭直為 李光弼判官,詣闕奏事,稱旨,因理述倉卒奔逼,能存 國史,賊平,盡送史官。於休烈以功補過,宜蒙恩宥。」有 詔贈散騎常侍。韋氏之顯者,孝友詞學,則承慶、嗣立, 邃音樂有萬石,達禮儀則叔夏,史才博識有述。所著 書二百餘篇行於時。弟逌、迪,學業亦亞述。與逌對為 學士,與迪並禮官,搢紳高之。時趙冬曦兄弟亦各有 名,張說嘗曰:「韋、趙兄弟,人之杞梓」雲。

柳芳

編輯

按《唐書》本傳,「芳字仲敷,蒲州河東人。開元末,擢進士 第。由永寧尉直史館。肅宗詔與韋述綴輯吳兢所次 國史,會述死,芳緒戒之,興高祖,訖乾元,凡百三十篇。 敘天寶後事,棄取不倫,史官病之。上元中,坐事徙黔 中。後歷左金吾衛騎曹參軍,史館修撰。然芳篤志論

著,不少選忘厭。承寇亂,史籍淪缺。芳始謫時,高力士
考證
亦貶巫州,因從力士質開元、天寶及禁中事,具識本

末。時國史已送官,不可追刊,乃推《衍義》類,倣編年法 為《唐曆》四十篇,頗有異聞,然不立褒貶義例,為諸儒 譏訕。改右司郎中、集賢殿學士,卒。子登、冕。

按《冊府元龜》,「柳芳為右金吾衛騎曹參軍,史館修撰。 代宗命芳撰《皇室系圖譜。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