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二百七十六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二百七十六卷目錄
翰林院部名臣列傳十一
明二
潘辰 謝鐸
張元禎 倫文敘
羅洪先 陸深
唐皋 馬汝驥
郭正域 黃鳳翔
韓世能 唐文獻
楊道賓 陶望齡
吳中行 田一儁
沈懋學 趙用賢
丁乾學 羅喻義
姚希孟 許士柔
張鼐 趙士春
官常典第二百七十六卷
翰林院部名臣列傳十一
編輯明二
編輯潘辰
編輯按《明外史陳濟傳》:「潘辰,字時用,景寧人。少孤,從父車 駕郎中流澄攜至京師,教之書,遂以文學名。弘治六 年,詔天下舉懷才抱德隱於山林者。府尹唐恂舉辰, 吏部以辰生長京師,寢之。恂復奏辰清修,而給事中 王綸、夏昂亦交章薦,乃以為翰林待詔。久之,掌典籍 事。預修《會典》成,進《五經》博士。正德中,劉瑾摘《會典》小」 疵,復貶為典籍,俄還故官。南京缺祭酒,吏部推石珤 及辰。帝以命珤,而擢辰翰林編修。居九年,超擢太常 少卿。致仕歸,卒,特賜祭葬。辰居官,晨入夜歸宅禁近, 隆冬不置爐火。典誥制,時有以幣酬者,堅卻之。士大 夫重其學行,稱為「南屏先生。」
謝鐸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鐸字鳴治,浙江太平人。天順末進士, 改庶吉士,授編修,預修《英宗實錄》。性介特,力學慕古, 講求經世務。成化九年,校勘《通鑑綱目》,上言:『《綱目》一 書,帝王龜鑑。陛下命重加考定,必將進講經筵,為制 治資也。今天下有太平之形,無太平之實,因仍積習, 廢實徇名,曰振綱紀,而小人無畏忌;曰勵風俗,而縉 紳棄廉恥,飭官司而汙暴益甚,恤軍民而罷敝益極。 減省有制,而興作每疲於奔命;蠲免有詔,而徵斂每 困於追呼。考察非不舉,而倖門日開;簡練非不行,而 私撓日眾。賞竭府庫之財,而有功者不勸;罰窮讞覆 之案,而有罪者不懲。以至修省祈禱之命屢頒,水旱 災傷之來不絕,禁垣被震,城門示災。不思竦動旋轉, 以大答天人之望,是則誠可憂也。願陛下以古證今, 兢兢業業,然後可以長治久安,而載籍不為無用矣』。」 帝不能從。時塞上有警,條上備邊事宜,請養兵積粟, 收復東勝、河套故疆。又言:「今之邊將,無異晚唐債帥, 敗則士卒受其殃,捷則權豪蒙其賞。且剋侵軍餉,辦 納月錢,三軍方怨憤填膺,孰肯為國效命者。」語皆切 時弊。秩滿,進侍講,直經筵。遭兩喪,服除,以親不逮養, 遂不起。弘治初,言者交薦,以原官召修《憲宗實錄》。三 年擢南京國子祭酒。明年謝病去。家居將十年,薦者 益眾。會國子缺祭酒,部議起之。帝素重鐸,特擢禮部 右侍郎,管祭酒事。屢辭不許。時章懋為南祭酒,兩人 皆人師,諸生交相慶。居五年,引疾歸。鐸經術湛深,為 文章有體要。兩為國子師,嚴課程,杜請謁,增號舍,修 堂室,擴廟門,置公廨三十餘居。其屬諸生貧者賙恤 之,死者請官定製為之殮。家居好周恤族黨,自奉則 布衣蔬食。正德五年卒。贈禮部尚書,諡「文肅。」
張元禎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元禎,字廷祥,南昌人。五歲能詩。寧靖 王召見,命名元徵。巡撫韓雍器之曰:『人瑞也』。乃易元 禎。舉天順四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憲宗嗣位,疏 請行三年喪,不省。預修《英宗實錄》,與執政議不合,引 疾家居,講求性命之學。閱二十年,中外交薦,皆不赴。 弘治初,召修《憲宗實錄》,進左贊善。上言:『人君不以行 王道為心,非大有為之主也。陛下毓德青宮,已負大 有為之望。邇者頗崇異端,嬖近習以蠱此心,殖貨利, 耽玩好以荒此心;開倖門,塞言路以昧此心,則不能 大有為矣。願定聖志,一聖學,廣聖智』。」疏反覆,絫萬言, 帝頗納之。《實錄》成,遷南京侍講學士,以養母歸。久之, 召為《會典》副總裁。至則進學士,充經筵日講官,帝甚 傾向。元禎體清癯,長不踰中人,帝特設低幾聽之。數 月,以母憂去。服闋,遷南京太常卿。已,修《通鑑纂要》,復 召為副總裁。以故官兼學士,改掌詹事府。帝晚年德 益進,元禎因請讀《通書》《西銘》諸書。帝亟取觀之,喜曰: 「天生斯人,以開朕也。」欲大用之。無幾,晏駕。武宗立,擢 吏部左侍郎兼學士,入東閣,專典誥敕。元禎素有盛譽,林居久晚乃復出。館閣諸人悉後輩,見元禎言論 意態,以為迂闊,多姍笑之。又名位相軋,遂騰謗議。言 官交章劾,元禎亦屢疏乞休,劉健力保持之。健去,元 禎亦卒。天啟初,追諡《文裕》。
倫文敘
編輯按《明外史陸深傳》:「倫文敘,字伯疇,長身玉立,頭顱二 尺許。弘治十二年,會試、殿試皆第一,授修撰,進諭德。 孝友好學,德器粹然。正德中卒。長子以諒鄉試第一, 由庶吉士改御史,累官南京通政參議。次以訓,會試 第一,殿試第二,官南京國子祭酒。父子四元,海內傳 盛事焉。」
羅洪先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洪先,字達夫,吉水人。父循,進士,歷兵 部武選郎中。會考選武職,有指揮二十餘人,素出劉 瑾門,循罷其管事。瑾怒罵尚書王敞,敞跪謝曰:『郎中 輩為之』。又罵曰:『不能制郎中,安用尚書』?敞益懼,歸部 趣易奏。循退,遲之數日而瑾敗,敞乃謝循。循歷知鎮 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備副使,咸有聲。洪先幼慕羅倫」 為人,年十五,讀王守仁《傳習錄》,好之,欲往受業,循不 可而止。乃師事同邑李中,傳其學。嘉靖八年舉進士 第一,授修撰,即請告歸。外舅太僕卿曾直喜曰:「幸吾 婿成大名。」洪先曰:「儒者事業有大於此者,此三年一 人,安足喜也。」洪先事親孝,父每肅客,洪先冠帶行酒, 拂席授幾甚恭。居二年,詔劾請告踰期者乃赴官。尋 遭父喪,苫塊蔬食,不入室者三年。繼遭母憂,亦如之。 十八年簡宮僚,召拜春坊左贊善。明年冬,與司諫唐 順之、校書趙時春疏請來歲朝正後,皇太子出御文 華殿,受群臣朝賀。時帝數稱疾不視朝,諱言儲貳臨 朝事,見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詔 百餘言切責之,遂除三人名。洪先歸,益尋求守仁學。 甘澹泊,練寒暑,躍馬挽強,考圖觀史,自天文地誌、禮 樂典章、河渠邊塞、戰陣攻守,下逮陰陽算數,靡不精 究。至人才、吏事、國計民情,悉加意諮訪,曰:「苟當其任, 皆吾事也。」邑田賦多宿弊,請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屬 洪先。精心體察,弊頓除。歲饑,移書郡邑,得粟數千石。 率友人躬賑給。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為畫策戰守, 寇引去。素與順之友善,順之應召,欲挽之出,嚴嵩以 同鄉故,擬假邊才起用,皆力辭。洪先雖宗良知學,然 未嘗及守仁門,恆舉《易大傳》寂然不動,周子「無欲故 靜」之旨以告學人。又曰:「儒者學在經世,而以無欲為 本。惟無欲然後出而經世,知精而力鉅。」時王畿謂良 知自然,不假纖毫力。洪先非之曰:「世豈有現成良知 者耶?」雖與畿交好,而持論始終不合。山中有石洞,舊 為虎穴,葺茅居之,命曰「石蓮。」謝客默坐一榻,三年不 出戶。初告歸,過儀真,同年生主事項喬為分司,有富 人坐死,行萬金求為地,洪先拒不聽,喬微諷之,厲聲 曰:「君不聞志士不忘在溝壑耶?」江漲,壞其室,巡撫馬 森欲為營之,固辭不可。隆慶初,贈光祿少卿,諡《文莊》。
陸深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深字子淵,上海人。弘治末進士。選庶 吉士,授編修。劉瑾改深南京刑部主事。瑾誅,復故官, 遷國子司業。父憂歸,久之不起。嘉靖七年,召為國子 祭酒,充經筵講官。嘗面奏講章為閣臣所改,大學士 桂萼因進深,原槁言:『講章臣所更也』。帝方向萼曰:『講 章宜由閣臣閱進,苟任講官私意,將有雜說亂之』。深」 復上言:「宜令講官各陳所見,且於釋詁之外,凡天下 政事,舉得條列,可以發聰明,絕壅蔽。」章入,帝責其欺 妄,謫延平府同知。擢山西提學副使。與御史趙鏜爭 事,互劾。鏜謫官,深逮問復職。已,改浙江,仍視學政。三 遷四川左布政使,轉光祿卿。大學士夏言,深門生也, 薦改太常卿兼侍讀學士。簡宮僚,進詹事。九廟災,自 陳致仕。居數年卒。贈禮部右侍郎,諡「文裕。」深博學,工 書法,好著述,有聲館閣間。同時官翰林者,南海倫文 敘、歙縣唐皋,亦皆有物望。
唐皋
編輯按《明外史陸深傳》:「唐皋,正德九年進士第一,授修撰。 嘉靖二年,尚書林俊求去,皋疏留之,報聞。帝將考興 獻帝,皋數諫請於本生備其尊稱,以伸追遠之道;繫 其始封,以遠正統之嫌。帝怒,停俸三月。皋為文,下筆 立就,或請改竄,迅筆更撰,不襲前文一字,人服其才。 終侍讀學士。」
馬汝驥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汝驥,字仲房,綏德人。正德十二年進 士。改庶吉士。武宗將南巡,偕同館舒芬等切諫,罰跪 受杖。教習期滿,當授編修,特調澤州知州。懲王府人 虐小民,比王有所屬,輒投其書櫝中不視。陵川知縣 貪汝驥,欲黜之,巡按御史為曲解,汝驥不聽,竟褫其 官。世宗立,召復編修。尋錄直諫功,增秩一等,預修《武 宗實錄》,進修撰。歷兩京國子司業。擢南京右通政,就 改國子祭酒。召拜禮部右侍郎。尚書嚴嵩愛重汝驥, 入閣稱之。帝特加侍讀學士寵之。汝驥行己峭厲,然性故和易,人望歸焉。卒,贈尚書,諡文簡。
郭正域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正域,字美命,江夏人。萬曆十一年進 士,選庶吉士,授編修,與修撰唐文獻同為皇長子講 官,皆三遷至庶子,不離講幄。每講畢,諸內侍出相揖, 惟二人不交一言。嘗值嚴寒,方進講,皇太子口噤甚, 正域大言,天寒如此,殿下當珍重。令從者取火中,官 方圍爐密室,聞正域言,乃攜爐前。頃之,正域出為南」 京祭酒。諸生納貲,許充貢,正域奏罷之。李成梁孫以 都督就婚魏國徐弘基家,騎過文廟門,學錄李維極 執而抶之。李氏蒼頭數十人蹋邸門,弘基亦至。正域 曰:「今天子尚皮弁拜先聖,人臣乃走馬廟門外乎?且 公侯子弟入學習禮,亦國子生耳,學錄非抶都督也。」 令交相謝而罷。三十年徵拜詹事,復為東宮講官。旋 擢禮部右侍郎,掌翰林院。礦稅使四出,正域言:「世宗 斥遠宦官,舉天下鎮臣,一朝盡撤。陛下奈何使若輩 布四方?皇祖不難盡革累朝弊端,陛下何難更新近 日之秕政?」疏入,報聞。三十一年三月,尚書馮琦卒,正 域還署部事。夏,廟饗,會日食,正域言:「《禮》當祭日食,牲 未殺則廢。朔旦宜專救日,詰朝享廟。」從之。方澤陪祀 者多託疾,正域謂祀事不虔,繇上不躬祀所致,請下 詔飭厲,冬至大祀,上必親行。帝然之而不能用。初,正 域之入館也,沈一貫為教習師,後服闋,補編修,不執 弟子禮,一貫不能無望。至是一貫為首輔,沈鯉次之。 正域與鯉善,而心薄一貫。會臺官上《日食占》曰:「日從 上食,占為君知,佞人用之以亡其國。」一貫怒而詈之。 正域曰:「宰相憂盛危明,顧不若瞽史耶?」一貫聞之怒。 兩淮稅監魯保請給關防,兼督江南、浙江織造,鯉持 不可,一貫擬予之,正域亦力爭。秦王以嫡子久未生, 請封其庶長子為世子,屢詔趣議。前尚書馮琦持不 上,正域亦執不許。王復請封其他子為郡王,又不可。 一貫使大璫以上命脅之,正域榜於門曰:「秦王以中 尉進封,庶子當仍中尉,不得為郡王。妃年未五十,庶 子亦不得為世子。」一貫無以難及,建議欲奪黃光昇、 許論、呂本諡。一貫與朱賡皆本同鄉也,曰:「我輩在,誰 敢奪者?」正域援筆判曰:「黃光昇當諡,是海瑞當殺也; 許論當諡,是沈鍊當殺也;呂本當諡,是鄢懋卿、趙文 華皆名臣,不當削奪也。」議上,舉朝韙之,而卒不行。正 域既積忤一貫,一貫深憾之。會楚王華奎與宗人華 赿等相訐,正域復與一貫異議,由此幾得危禍。先是, 楚恭王得廢疾,隆慶五年薨。遺腹宮人胡氏孿生子 華奎、華壁。或雲內官郭綸以王妃兄王如言妾尤金 梅子為華奎妃族人如綍奴王玉子為華壁,儀賓汪 若泉嘗訐奏之。事下撫按,王妃持甚堅,得寢。萬曆八 年,華奎嗣王,華壁亦封宣化王。宗人華赿者,素彊禦 忤王。華赿妻,如言女也,是年遣人訐華奎,異姓子也, 不當立。一貫屬通政使沈子木格其疏,勿上。月餘,楚 王劾華赿,疏至,乃上之,命下部議。未幾,華赿入都,訴 通政司邀截實封及華奎行賄狀,楚宗與名者凡二 十九人。子木懼,召華赿令更易月日以上。旨並下部。 正域上言:「華赿等越關具奏,以小犯大,罪何辭。但事 關天潢所奏虛實,宜敕撫按公勘。務使楚王之源委 明,各宗之真情得,而後名分可正,罪案可成。」疏入,從 之。初,華奎疏上,一貫問正域:「楚事云何?」正域曰:「當勘。」 一貫曰:「然。」乃屬正域,毋言通政司匿疏事。及華赿疏 上,正域主行勘,與一貫言之。一貫言:「親王不當勘,但 當體訪。」正域曰:「正域與楚王宗室,同城而居,一有偏 徇,禍且不測。事關宗室,臺諫當亦言之。」一貫微笑曰: 「臺諫斷不言也。」及帝從勘議,楚王懼,奉百金為正域 壽,且屬毋竟楚事,當酬萬金。正域嚴拒之。已而湖廣 巡撫趙可懷、巡按應朝卿勘,上言:「詳審無左驗,而王 氏持之堅,諸郡主、縣主則雲罔知真偽。乞特遣官再 問。」詔公卿雜議於西闕門,日晏乃罷。議者三十七人, 各具一單,言人人殊。李廷機以左侍郎代正域署部 事,正域欲盡錄諸人議,廷機以辭太繁,先撮其要以 上一貫遂嗾給事中楊應文、御史康丕揚劾禮部壅 閼群議,不以實聞。正域疏辨,且發《子木匿疏》,一貫阻 勘及楚王餽遺狀。一貫益恚,謂正域遣家人導華赿 上疏,議令楚王避位聽勘,私庇華赿。當是時,正域右 宗人大學士沈鯉、右正域、尚書趙世卿、謝傑、祭酒黃 汝良則右楚王給事中錢夢皋遂希一貫指論正域, 詞連次輔鯉。應文又言:正域父懋嘗笞辱於楚恭王, 故正域因事陷之。正域言:「恭王好賢有聲,年僅三十, 卒於隆慶時。臣父以舉人官知州,在仕籍已久。藩王 無辱及士大夫之事。此不獨誣臣父,並誣恭王矣。」疏 留中不報。一貫、鯉以楚事皆求去,廷機復請再問。帝 以王嗣位二十餘年,「何至今始發?且夫訐妻証不足 憑。」遂罷楚事勿按。正域四疏乞休去。楚王既得安,遂 奏劾正域,大略如應文言,且訐其不法數事,請褫正 域官。詔下部院集議。廷機微刺正域,而謂其已去,可 無苛求。給事中張問達則謂藩王欲進退大臣,不可訓。乃不罪正域,而令巡按御史勘王所訐以聞。正域 僦舟將行,時適有妖書事,一貫以鯉與己地相逼,而 正域新罷,因是陷之,則兩人必得重禍,乃為帝言:「臣 下有欲相傾者為之。」蓋微引其端,以動帝意。亡何,錦 衣衛都督王之禎等四人以妖書有名,上疏辨,旋指 其同官周嘉慶為之。東廠又捕獲妖人皦生光。巡城 御史康丕揚為生光訟冤,言「妖書、楚事同一根柢,請 少緩其獄,賊兄弟可授首闕下。」意指正域及其兄國 子監丞正位。帝怒,以為庇反賊,除其名。一貫力救始 免。丕揚乃先後捕僧人達觀、醫者沈令譽等,而同知 胡化則告妖書出教官阮明卿手。未幾,廠衛又捕可 疑者一人,曰毛尚文。數日間鋃鐺旁午,都城人人自 危。嘉慶等皆下詔獄。嘉慶旋,以治無驗,令革任回籍。 令譽篋中有楚王揭華赿副封及刑部主事于玉立 所致,吏部郎中王士騏書,謝其為己求官者。令譽故 嘗往來正域家,達觀亦時時游貴人門,嘗為正域所 搒逐。尚文則正域僕也,一貫、丕揚等欲自數人口引 正域,而化所訐阮明卿,則錢夢皋婿,夢皋大恚,上疏 顯攻正域,言:「《妖書》刊播,不先不後,適在楚王疏入之 時。蓋正域乃沈鯉門徒,而沈令譽者,乃正域之食客, 胡化又其同鄉同年,群奸結為死黨。乞窮治根本,定 正域亂楚首惡之罪,勒鯉閒住。」帝令正域還籍聽勘, 急嚴訊諸所捕者,達觀拷死,令譽亦幾死,皆不承。法 司迫化引正域及歸德,歸德,鯉所居縣也。化大呼曰: 「明卿,我仇也。」故訐之。正域舉進士二十年,不通。問:「何 由同作妖書,我亦不知誰為歸德者。」帝知化枉,釋之。 都督陳汝忠掠訊,尚文遂發卒圍正域舟於楊村,盡 捕媼婢及傭書者男女十五人,與生光雜治,終無所 得。汝忠以錦衣告身誘尚文曰:「能告賊即得之。」令引 令譽,且以乳媼龔氏十歲女為徵。比會訊,東廠太監 陳矩詰女曰:「汝見《妖書》版有幾?」曰:「盈屋。」矩笑曰:「妖書 僅二三紙,版顧盈屋耶?」詰尚文曰:「令譽語汝,刊書何 日?」尚文曰:「十一月十六日。」戎政尚書王世揚曰:「妖書 以初十日獲,而十六日又刊,將有兩妖書耶?」拷生光 妻妾及十歲兒,以鍼刺指爪,必欲引正域,皆不應。生 光仰視夢皋、丕揚,大罵曰:「死則死耳,奈何教我迎相 公指,妄引郭侍郎乎?」都御史溫純等力持之,事漸解, 然猶不能具獄。光宗在東宮,數語近侍曰:「何為欲殺 我好講官!」諸人聞之皆懼。詹事唐文獻偕其僚楊道 賓、周如砥、陶望齡往見一貫曰:「郭公將不免。人謂公 有意殺之。」一貫跼蹐酹地,若為誓者。文獻曰:「亦知公 無意殺之也。第臺省方承風下石,而公不早訖此獄, 何辭以謝天下?」望齡見朱賡不為救,正色責以大義, 願棄官與正域同死。李廷機亦力為之,地獄益解。刑 部尚書蕭大亨具爰書,猶欲坐正域,郎中王述古抵 槀於地,大亨乃止。遂坐生光極刑,釋諸波及者,而正 域獲免。方獄急時,邏卒圍鯉舍及正域舟,鈴柝達旦。 又聲言正域且逮,迫使自裁。正域曰:「大臣有罪,當伏 屍都市,安能自屏野外?」既而幸無事,乃歸。歸三年,巡 按御史史學遷勘上楚王所訐事,無狀。給事顧士琦 因請召還正域,不報。正域博通載籍,勇於任事,有經 濟大略。自守介然,故人望歸之。扼於權相,遂不復起。 家居十年卒。後四年,贈禮部尚書。《光宗遺詔》加恩舊 學,贈太子少保,諡「文毅」,官其子中書舍人。
黃鳳翔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鳳翔,字鳴周,晉江人。隆慶二年,進士 及第。授編修,教習內書堂。輯前史宦官行事可為鑒 戒者,令誦習之。《世宗實錄》成,進修撰。萬曆五年,張居 正奪情,杖諸諫者,鳳翔不平,誦言於朝,編纂章奏,盡 載諸諫疏。及居正二子會試示意,鳳翔峻卻之。當主 南畿試,以王篆欲私其子,復謝不往。屢遷南京國子」 祭酒。省母歸,起補北監。時方較刻《十三經註疏》,鳳翔 言:「頃陛下去《貞觀政要》,進講《禮經》,甚善。陛下讀《曾子 論孝》曰:『敬父母遺體』,則當思珍護聖躬。《誦學記》言『學 然後知不足,則當思緝熙聖學。《察月令》篇『以四時敷 政,法天行健』,則可見聖治之當勤勵繹。《世子》篇『陳保 傅之教、齒學之儀,則可見皇儲之當早建豫教』』。」疏入, 報聞。尋擢禮部右侍郎。洮、河告警,抗疏言:「多事之秋, 陛下宜屏游宴,親政事,以實圖安攘。為今大計,惟用 人、理財二端。宋臣有言:『平居無極言敢諫之臣,則臨 難無敵愾致命之士』。」鄒元標直聲勁節,銓司特擬召 用。其他建言遷謫如潘士藻、孫如法,亦擬量移,而疏 皆中寢。士氣日摧,言「路日塞。平居祇懷祿養,交臨難 孰肯捐軀為國家盡力哉?昔宋藝祖欲積縑二百萬 易遼人首,太宗移內藏上供物為用兵養士之資。今 戶部歲進二十萬,初非舊額,積成常供。陛下富有四 海,奈何自營私蓄?竊見都城寺觀,丹碧熒煌,梵剎之 供奉,齋醮之祈禳,何一不糜內帑。與其要福於冥漠 之鬼神,孰若廣施於孑遺之赤子。」帝不能用。廷臣爭 建儲,久未得命。帝諭閣臣以明春舉行。大學士王家 屏出語禮部,鳳翔與尚書于慎行、左侍郎李長春以冊立儀上。帝怒,俱奪俸,意復變。鳳翔又疏爭,不報,遂 請告去。二十年,禮部左侍郎韓世能去,張一桂未任 而卒,復起鳳翔代之。尋改吏部,拜南京禮部尚書,以 養親歸。再起故官,力以親老辭。久之,母卒,遂不出,卒 於家。天啟初,諡《文簡》。
韓世能
編輯按《明外史黃鳳翔傳》:「韓世能,字存良,長洲人。鳳翔同 年進士,由庶吉士授編修,與修世宗、穆宗實錄,充經 筵日講官,歷侍讀祭酒、禮部侍郎,教習庶吉士館閣 文字,是科為最盛。世能嘗使朝鮮,贈遺一無所受。」
唐文獻
編輯按《明外史郭正域傳》:「唐文獻,字元徵,華亭人。萬曆十 四年進士第一。自修撰歷詹事。既爭正域事,遂失政 府意,不獲大用。尋拜禮部右侍郎,掌翰林院事。初,文 獻出趙用賢門,以名節相矜許。同年生給事中李沂 劾張鯨,被廷杖,文獻掖之出,資給其湯藥。荊州推官 華玨忤稅監,逮下詔獄,文獻力周旋,得無死。掌翰林」 日,當考察,執政欲庇一人,執不許。卒官。贈禮部尚書, 諡文恪。
楊道賓
編輯按《明外史郭正域傳》:「楊道賓,字惟彥,晉江人。萬曆十 四年進士第二,授編修,累遷國子祭酒、少詹事、禮部 右侍郎,掌翰林院事,轉左,改掌部事。嘗因星變,請釋 逮繫知縣滿朝薦等,又請亟舉朝講大典。皆不報。南 京大水,疏陳時政,略言宮中夜分方寢,日旰未起,致 萬幾怠曠。請夙興夜寐,以圖治功。」時御便殿,與大臣 面決大政章疏及時批答,毋輒留中及從內降。帝優 旨報聞,皇太子輟講已四年,道賓極諫,引唐宦官仇 士良語為戒。其冬,天鼓鳴,道賓言:「天之視聽在民,今 民生顛躓,無所赴愬,天若代為之鳴,宜急罷礦使,更 張闕政,以和民心。」帝不聽。踰年卒官。
陶望齡
編輯按《明外史郭正域傳》:「陶望齡,字周望,會稽人。父承學, 南京禮部尚書。望齡少有文名,舉萬曆十七年會試 第一,殿試一甲第三,授編修,歷官國子祭酒。篤嗜良 知之說,所宗者周汝登,與弟奭齡,皆講學有盛名。然 其言曰:『明道、陽明之於佛氏,陽抑而陰扶。蓋不免雜 禪教雲。卒諡文簡』。」
吳中行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中行字子道,武進人。父性,兄可行,皆 進士。性尚寶丞,可行修撰。中行甫冠,舉鄉試,性誡無 躁進,遂不赴會試。隆慶五年成進士,選庶吉士,授編 修。大學士張居正,中行座主也。萬曆五年,居正遭父 喪,奪情視事。御史曾士楚、吏科都給事中陳三謨倡 疏奏留,舉朝和之,中行獨憤。適彗出西南,長竟天,詔」 百官修省,中行乃首上疏曰:「居正父子,異地分暌,音 容不接,積而至於十有九年,一旦長棄數千里外。陛 下不使匍匐星奔,憑棺一慟,必欲其違心抑情,銜哀 茹痛於廟堂之上,而責以訏謨遠猷,調元熙載,豈情 也哉?」居正每自言:「謹守聖賢義理,祖宗法度。宰我欲 短喪子,曰:『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王子請數 月之喪。孟子曰『雖加一日愈於已』。聖賢之訓何如也? 在《律》,雖編氓小吏,匿喪有禁,惟武人得墨縗從事,非 所以處輔弼也。即雲起復,有故事,亦未有一日不出 國門遽起視事者。祖宗之制何如也?事繫萬古綱常, 四方視聽,惟今日無過舉,然後後世無遺議。銷變之 道無踰此者』。」疏既上,以副封白居正。居正愕然曰:「疏 進耶?」中行曰:「未進,不敢白也。」明日,趙用賢疏入。又明 日,艾穆、沈思孝疏入。居正怒,謀於馮保,欲廷杖之。翰 林院侍講趙志皋、張位、于慎行、張一桂、田一㒞、李長 春,修撰習孔教、沈懋學俱具疏救,格不入。學士王錫 爵乃會詞臣數十人,求解於居正,弗納,遂杖中行等 四人。明日進士鄒元標疏爭,亦廷杖。五人者直聲震 天下,中行、用賢並稱「吳、趙。」南京御史朱鴻謨疏救五 人,亦被斥。中行等受杖時,陰雲蔽空,天鼓大震。杖畢, 校尉以布曳出長安門,舁以板扉,即日驅出都城。中 行氣息已絕,中書舍人秦柱挾醫至,投藥一匕乃蘇, 輿疾南歸,刲去腐肉數十臠,大者盈掌,深者至寸,一 肢遂空,居正怒不已。九年大計京官,列五人察籍錮 不復敘。居正死,士楚當按蘇、松,憮然曰:「吾何面目見 吳、趙二公。」遂引疾去。三謨已,擢太常少卿,尋與士楚 俱被劾削籍。廷臣交薦中行,召復故官,進右中允,直 經筵。大學士許國攻李植,江東之詆中行,用賢為其 黨。中行奏辨,因乞罷,不許。再遷右諭德。御史蔡系周 劾植復侵中行。中行求去,章四上。詔賜白金、文綺,馳 傳歸。言者屢薦執政,抑不召。久之,起侍講學士,掌南 京翰林院。同里僉事徐常吉嘗訟中行,事已解,給事 中王嘉謨復摭舊事劾之,命家居俟召。尋卒。後贈禮 部右侍郎。子亮元,從子宗達。亮官御史,坐累貶官,終 大理少卿。元,江西參政宗達少師、中極殿大學士。亮 尚志節,與顧憲成諸人善,而元深疾東林,所輯《吾徵錄》,詆毀不遺力。兄弟異趣如此。
田一儁
編輯按《明外史吳中行傳》:「田一儁,字德萬,大田人。隆慶二 年,會試第一,選庶吉士,授編修,進侍講。救中行等,疏 格乃從。錫爵詣居正陳大義,詞獨峻,居正心嗛之。趙 志皋習孔教等皆逐一儁先請告歸,獲免。居正敗,起 故官。屢遷禮部左侍郎,掌翰林院。辭疾歸,未行卒。禔 身嚴苦,家無贏貲。贈禮部尚書。」
沈懋學
編輯按《明外史吳中行傳》:「沈懋學,字君典,宣城人。父寵,字 畏思,嘉靖中,舉鄉試,授行唐知縣。以民不諳織紝,置 機杼教之。調獲鹿,徵授御史,官止廣西參議。師貢安 國、歐陽德,又從王畿、錢德洪游。知府羅汝芳創講會, 御史耿定向聘寵與梅守德共主其席。懋學少有才 名,舉萬曆五年進士第一,授修撰。居正子嗣修,其同」 年生也。疏既格不入,乃三貽書勸嗣修諫,嗣修不能 用。以工部尚書李幼滋與居正善,復貽書為言。幼滋 報曰:「若所言,宋人腐語,趙氏所以不競也。張公不奔 喪,與揖讓、征誅並得聖賢。中道,豎儒安足知之?」幼滋 初講學,盜虛名,至是,縉紳不與焉。懋學遂引疾歸,居 數年卒。福王時,追諡文節。
趙用賢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用賢,字汝師,常熟人。父承謙,廣東參 議。用賢舉隆慶五年進士,選庶吉士,萬曆初,授檢討。 張居正父喪奪情,用賢抗疏曰:『臣竊怪居正能以君 臣之義效忠於數年,不能以父子之情少盡於一日。 臣又竊怪居正之勳望積以數年,而陛下忽敗之一 旦。莫若如先朝楊溥、李賢故事,聽其暫還守制,刻期 赴闕。庶父子音容乖暌阻絕於十有九年者,得區區 稍伸其痛於臨穴憑棺之一慟也。國家設臺諫以司 法紀,任糾繩,乃今嘵嘵為輔臣請留,背公議而徇私 情,蔑至性而創異論,臣愚竊懼士氣之日靡,國是之 日淆也』。」疏入,與中行同杖除名。用賢體素肥肉,潰落 如掌,其妻臘而藏之。用賢有女,許御史吳之彥子鎮。 之彥懼及深結居正,得巡撫福建。過里門,不為用賢 禮,且坐鎮於其弟下曰:「婢子也。」以激用賢。用賢怒。已, 察知其受居正黨王篆指,遂反幣告絕。之彥大喜,居 正死之。明年復故官,進右贊善。江東之李植輩爭嚮 之,物望皆屬焉。而用賢性剛,負氣傲物,數訾議大臣 得失,申時行、許國等忌之。會植、東之攻時行,國遂力 詆植、東之,而陰斥用賢。中行謂:「昔之專恣在權貴,今 乃在下僚;昔顛倒是非在小人,今乃在君子。」意氣感 激,偶成一二事。遂自負不世之節,號召浮薄喜事之 人,黨同伐異,罔上行私,其風不可長。於是用賢抗辨 求去,極言朋黨之說,「小人以之去君子,空人國」,詞甚 激憤。帝不聽其去,黨論之興,遂自此始。尋充經筵講 官。再遷右庶子,改南京祭酒。薦舉人王之士、鄧元錫、 劉元卿清修積學,又請建儲,宥言官李沂罪。居三年, 擢南京禮部右侍郎。以吏部郎中趙南星薦,改北部。 尋以本官兼教習庶吉士。二十一年,王錫爵復入內 閣。初,用賢徙南中,行、思孝、植、東之已前貶或罷去,故 執政安之。及是,用賢復以爭「三王」並封,語侵錫爵,為 所銜。會改吏部左侍郎,與文選郎顧憲成辨論人才, 群情益附,錫爵不便也。用賢故所絕婚吳之彥者,錫 爵里人,時以僉事論罷,希錫爵指,使其子鎮訐用賢 論財逐婿,蔑法棄倫。用賢疏辨乞休,詔禮官平議。尚 書羅萬化以之彥其門生,引嫌力辭。錫爵乃上議曰: 「用賢輕絕,之彥緩發,均失也。今趙女已嫁,難問初盟; 吳男未婚,無容反坐。欲折其衷,宜聽用賢引疾而曲 貸之彥。」詔從之,用賢遂免歸。戶部郎中楊應宿、鄭材 復力詆用賢,請據律行法。兩人者,嘗欲出用賢門下, 為所鄙絕者也。都御史李世達、侍郎李楨疏直用賢, 斥兩人讒謟,遂為所攻。高攀龍、吳弘濟、譚一召、孫繼 有、安希范輩皆坐論救,褫職。自是朋黨論益熾。中行、 用賢、植東之創於前,元標、南星、憲成、攀龍繼於後,言 事者益裁量執政,執政日枝拄言者,水火薄射,訖於 明亡雲。用賢長身聳肩,議論風發,有經濟大略。蘇、松、 嘉、湖諸府,財賦敵天下半,民生坐困。用賢官庶子時 與進士袁、黃商搉數十晝夜,條十四事上之時行。錫 爵以為「吳人不當言吳事」,調旨切責,寢不行。家居四 年卒。天啟初,贈太子少保、禮部尚書,諡《文毅》。
丁乾學
編輯按《明外史萬燝傳》:「丁乾學,浙江山陰人。寄籍京師,官 檢討。天啟四年,偕給事中郝土膏典試江西,發策刺 忠賢。忠賢怒,矯旨鐫三秩,復除其名。已,使人詐為校 尉往逮,挫辱之,竟憤鬱而卒。崇禎初,贈侍讀學士。」
羅喻義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喻義,益陽人。萬曆四十一年進士。改 庶吉士,授檢討。請假歸。天啟初,還朝。歷官諭德,直經 筵。六年,擢南京國子祭酒。諸生欲為魏忠賢建祠,喻 義懲其倡者,乃已。忠賢黨輯東林籍貫湖廣二十人以喻義為首。莊烈帝嗣位,召拜禮部右侍郎,協理詹 事府。尋充日講官,教習庶吉士。崇禎三年,進左侍郎」, 直講如故。喻義性嚴冷,閉戶讀書,不輕接一客。後見 中外多故,將吏不習兵,銳意講武事,推《演陣圖》獻之 朝。帝為褒納。以時方用兵,而督撫大吏不立軍府,財 用無所資。因言:「武有七德,豐財居其一。正餉之外,宜 別立軍府,朝廷勿預知。饗士賞功,購敵皆取給。」於是 又極陳車戰之利。帝下軍府議於所司,令喻義自製 戰車。喻義復上言按畝加泒之害,而以戰車營造職 在有司,不肯奉詔。帝不悅,疏遂不行。明年九月進講 《尚書》,撰《布昭聖武講義》,中及時事,「有左右之者不得 其人」,語,頗傷執政。末陳祖宗大閱之規,京營之制,冀 有所興革。呈稿,政府溫體仁不懌,使正字官語喻義, 令改喻義造閣中,隔扉誚體仁。體仁怒,上言:「故事,惟 經筳進規多於正講,日講則正多規少。今喻義以日 講而用經筵之制,及令刪改,反遭其侮,惟聖明裁察。」 遂下吏部議。喻義《奏辨》曰:「講官於正文外,旁及時事, 亦舊制也。臣展轉敷陳,冀少有裨益。體仁促臣刪去, 臣成之數日,去之片時,誠恐愚忠不獲上達,致忤輔 臣。今稿草具在,望聖明省覽。」吏部尚書閔洪學希體 仁指,議革職閒住,可之。喻義雅負時望,為體仁所傾, 士論交惜。瀕行乞恩,請乘傳,帝亦報可。家居十年卒。 福王時,諡文介。
姚希孟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希孟,字孟長,吳縣人。生十月而孤,母 文氏勵志鞠之。稍長,與舅文震孟同學,並負時名。舉 萬曆四十七年進士,改庶吉士。座主韓爌,館師劉一 燝器之。兩人並執政,遇大事多所咨決。天啟初,震孟 亦取上第,入翰林,甥舅並持清議,望益重。尋請假歸。 四年冬還朝。趙南星、高攀龍等悉去位,黨禍大作,希」 孟鬱鬱不得志。其明年以母喪歸。甫出都,給事中楊 所修劾其為繆昌期死黨,遂削籍。魏忠賢敗,其黨倪 文煥懼誅,使使持厚賄求解,希孟執而鳴之官。崇禎 元年,起左贊善,進右諭德,掌司經局事。旋進右庶子, 為日講官。三年秋,與諭德姚明恭主順天鄉試。有武 生二人冒籍中式,給事中王猷論之,遂獲譴。希孟雅 為東林所推,韓爌等定《逆案》,參其議。群小惡希孟,謀 先之。及華允誠劾溫體仁、閔洪學兩人,擬疏出希孟 手,體仁遂借冒籍事修隙,擬旨覆試,黜兩生。下所司 論考官罪,擬停俸半年。體仁意未慊,令再擬。希孟時 已遷詹事,乃貶二秩,為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尋移 疾歸,家居二年卒。福王時,贈禮部右侍郎,諡《文毅》。
許士柔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士柔,字仲嘉,常熟人。舉天啟二年進 士,改庶吉士,授檢討。崇禎時,歷遷侍講、中允、諭德、左 庶子,掌左春坊事。先是,魏忠賢既輯《三朝要典》,以《光 宗實錄》所載與《要典》左,乃言葉向高等所修非實,宜 重修,遂恣意改削,牴牾《要典》者。崇禎改元,燬《要典》,而 所改《光宗實錄》如故。六年,少詹事文震孟言《皇考實 錄》」為魏黨曲筆,當改正,從原錄。時溫體仁當國,與王 應熊等陰阻之,事遂寢。士柔憤然曰:「若是要典,猶弗 焚矣!」乃上疏曰:「《皇考實錄》總記於《世系》,獨略皇上娠 教之年、聖誕之日不書也。命名之典,潛邸之號不書 也,聖母出何氏族、受何封號不書也。此皆《原錄》備載 而改錄,故削之者也。《原錄》之成,在皇上潛邸之日,猶 詳慎如彼;《新錄》之進,在皇上御極之初,何以率略如 此?使聖朝父子、母后、兄弟之大倫,皆闇而不明,缺而 莫考,其於信史謂何?」疏上,不省。體仁令中書官檢《穆 宗總記》示士柔,士柔具揭爭之曰:「皇考《實錄》與列聖 條例不同。列聖在位久,登極後事,編年排纂,則《總記》 可以不書。皇考在位僅一月,三後誕育聖躬,皆在未 登極以前,不書之。《總記》將於何書也?穆廟大婚之禮, 皇子之生在嘉靖中,故《總記》不載。至於冊立,《大典》,編 年未嘗不具載也。皇考一月易世,熹廟之冊立當書, 皇上之冊封獨不當書乎?」體仁怒,將劾之,為同列沮 止。士柔復上疏曰:「累朝《實錄》無不書世系之例,臣所 以抉擿改錄,正謂與累朝成例不合也。孝端皇后,皇 考之嫡母也,原錄具書保護之功,而改錄削之,何也? 當日國本幾危,坤寧調護,真孝慈之極,則顧復之深 恩,史官不難以寸管抹摋之,此尤不可解也。」疏上,報 聞,體仁滋不悅。會體仁嗾劉孔昭劾祭酒倪元璐,因 言:「士柔族子重熙私撰《五朝注略》,將以連」士柔。士柔 亟以《注略》進,乃得解。尋出為南京國子祭酒。體仁去, 張至發當國,益謀逐士柔。先是,高攀龍贈官,士柔草 詔詞送內閣,未給攀龍家。故事,贈官誥屬誥敕,中書 職掌。崇禎初,褒卹諸忠臣,翰林能文者或為之,而中 書以為侵官。崇禎三年,禁誥文駢儷語。至是攀龍家 請給去。士柔草制時數年矣,主者仍以士柔前撰文 進。中書黃應恩告至發誥語違禁,至發喜劾士柔,降 二級調用。司業周鳳翔抗疏辨曰:「《詞林》故事,閣臣分 屬撰文,或手加詳定,或發竄改,未有徑自糾參者也誥敕用寶,歲有常期,未有十年後用寶進呈,吹求當 制者也。贈誥專屬中書,崇禎三年所申飭,未有追咎 元年之史官,詆為越俎者也。高攀龍純修正學,皇上 翦逆褒忠,一旦毛舉細故,舞文反汗,使忠良色沮,奸 逆軒渠,非所以勵當今、示後世也。」不報。士柔尋補尚 寶司丞,遷少卿,卒。子琪詣闕辨誣,乃復原官,贈詹事 兼侍讀學士。
張鼐
編輯按《明外史張悅傳》:「張鎣從曾孫鼐,字世調,萬曆中,舉 進士,擢庶吉士,授檢討,遷司業。天啟時,屢遷少詹事。 上保身、養性、勤學、敬天、法祖、親賢、納諫、信令、恤民、存 體十事,語斥近習。魏忠賢惡之,及擢南京禮部右侍 郎,上疏引疾,忠賢責以詐疾要名,削其籍。鼐砥礪名 節,文章,通達國體。崇禎初,起故官,協理詹事府,旋改」 吏部右侍郎,未上,卒。
趙士春
編輯按《明外史趙用賢傳》:「用賢孫士春、士錦,崇禎十年同 舉進士。士春,字景之,第三人及第,授編修。明年,兵部 尚書楊嗣昌奪情視事,未幾入閣,少詹事黃道周劾 之,下獄。士春上疏曰:『嗣昌墨縗視事,既已罔效,陛下 簡入綸扉,自應力辭新命。乃閱其奏牘,徒計歲月久 近間,絕無哀痛惻怛之念,何奸悖一至此也?陛下破 格奪情,曰人才不足故耳。不知人才所以不振,正由 愛功名、薄忠孝致之。且無事不講儲材,有事輕言破 格,非用人無弊之道也。臣祖用賢,首論故相奪情,幾 斃杖下,臘敗肉示子孫。臣敢背家學,負明主,坐視綱 常埽地哉』!」帝怒,謫廣東布政司照磨。祖孫並以攻執 政奪情斥,天下以為榮。後復故官,終左中允。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