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301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三百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三百一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三百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三百一卷目錄

 吏部部名臣列傳三

  明一

  詹同       陳修

  滕毅       李仁

  趙好德      翟善

  吳琳       王克己

  蹇義       張紞

  毛泰亨      師逵

  魏驥       黃宗載

  王直       崔恭

  陳俊       王翱

  李秉

官常典第三百一卷

吏部部名臣列傳三

編輯

明一

編輯

詹同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同字同文,初名書,婺源人。四世祖青, 從宋高宗南渡,官殿前統制。後脫尺籍,齒編氓,曰:『吾 子孫當有以文學興者』。同幼穎異,受《易》於甘楚材,《春 秋》於劉彭壽。二人皆元季名士,學由此大進。學士虞 集見之,曰:『才子也』。以其弟槃子妻之。至正中,與茂才 異等,除郴州學正。遇亂,家黃州,仕陳友諒,為翰林學」 士承旨兼御史。太祖下武昌,召為國子博士。易名同 時功臣子弟,教習內府。諸博士治一經不盡通。同淹 貫群籍,講《易》《春秋》最善。應教為文,才思泉湧。太祖善 之。遷考功郎中、直起居注。諭曰:「史貴直筆,唐太宗命 直書建成事,以公天下。予言行,汝當直書,俾後世徵 實。」同再拜受旨。洪武元年,與侍御史文原吉、起居注 魏觀等循行天下,訪求賢才。還,進翰林直學士,稍遷 侍讀學士。帝御下峻,御史中丞劉基曰:「古者公卿有 罪,盤水加劍,詣請室自裁,所以勵廉恥,存國體也。」同 侍側,取《戴記》及賈誼疏以進,因剴切言之。帝嘗謂同 「聲色之害,甚於鴆毒,前代率以此敗亡。創業垂統之 君,為子孫所承式,尤不可不謹。」同因舉成湯不邇聲 色,垂裕後昆以對。其納誨多類此。四年,進吏部尚書。 六年,為學士承旨,兼吏部尚書。同雖任吏部,國家文 章製作之事,仍屬裁定。為承旨,復與學士樂韶鳳定 釋奠先師樂章。又上言:「陛下渡江已來,征討平定之 蹟,禮樂治道之詳,雖有紀載,尚未成書,乞編《日曆》,以 傳後世。」帝從之,命同與宋濂為總裁官,吳伯宗等為 纂修官。逾年,《大明日曆》成。自起兵臨濠,至洪武六年, 征伐次第、禮樂刑政、群臣功過、四夷朝貢之類,共一 百卷,藏之金匱,副在祕書監。同等又言:「日曆,祕天府, 人不得見。請訪唐《貞觀政要》,分輯聖政,宣示天下。」帝 從之。同等乃分四十類,自敬天至制蠻夷,凡五卷,名 曰《皇明寶訓》。嗣後凡有政蹟,史官日記錄之,隨類增 入焉。七年賜敕致仕,語極褒美。後復起承旨,卒。同以 文章結主知,應制占對,靡弗敏贍。帝嘗言「文章宜明 白顯易,通道術,達時務,無取浮薄。」同所為多稱旨,而 操行特耿介,故至老眷注不衰。福王時,追贈禮部左 侍郎,諡文憲。

陳修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修字伯昂,上饒人。從平浙東,授理官。 援引律令,悉本寬厚,盡改元季苛政。擢兵部郎中,遷 濟南知府。濟南屢經兵燹,比戶彫殘,且多衛將練兵, 屯田其間。修至,調劑有方,兵民相安,流亡復業,帝嘉 之。洪武四年,拜吏部尚書。六部之設,自洪武元年鎮 江滕毅首長吏部,一切選除考課,佐省臺裁定,然法」 制猶未畫一。修乃偕侍郎李仁詳考舊典,參以時宜, 按地劇僻,為設官煩簡。凡庶司黜陟及《課功覈實》之 法,皆精心籌畫,銓法秩然。未幾,卒官。

滕毅

編輯

按《明外史陳修傳》:「滕毅,字仲弘。太祖征吳,以儒士見, 留徐達幕下。尋除起居注,命與楊訓文集古無道之 君,若桀、紂、秦始皇、隋煬帝行事以進。曰:『吾欲觀喪亂 之由,以為炯戒耳』。毅與宋濂等日侍左右,甚見寵遇。 吳元年,出為湖廣按察使,尋召還,擢居吏部一月,改 江西行省參政,卒官。」

李仁

編輯

按《明外史陳修傳》:「李仁,唐縣人。為陳友諒招討使。王 師克武昌,來歸,以常遇春薦,代陶安知黃州府事,由 給事中擢吏部侍郎。修卒,仁進尚書,謫青州,政最,擢 戶部侍郎,尋致仕。」

趙好德

編輯

按《明外史陳修傳》:「趙好德,字秉彝,汝陽人。由戶部尚書改官。帝嘉其典銓平明,嘗召與四輔官坐論治道 於內殿,命畫史圖像禁中,終陝西參政。初,元末時,汝 潁兵起,好德謂妻李曰:『元運將終,東南當有真主。欲 往從之。汝孕生男,可名太平。他日求我,灑泣而別。謁 太祖金陵,歷官有政績,遂至六卿長。其子長名毅,事』」 太祖、成祖,官亦至工部侍郎,兼少詹事。

翟善

編輯

按《明外史陳修傳》:「翟善,字敬夫,洪武中,貢入太學,授 吏部文選司主事,歷員外郎。二十六年,尚書詹徽、侍 郎傅友文誅,命善署部事,旋進侍郎,署尚書事。逾年, 實授尚書,明於經術,奏對合帝意。帝曰:『善雖年少,宇 量恢廓,他人莫及也』。欲為營第於泰興,以善不忍奪 人自益而止。欲除其家戍籍,善曰:『戍卒宜增,豈可以 臣破例』?」帝益以為賢。坐法當刑,父為陳乞降宣化知 縣以終。

吳琳

編輯

按《明外史陳修傳》:「吳琳,黃岡人。太祖下武昌,求荊楚 名儒,以詹同薦,召為國子助教。與同並教胄子,文采 不如同,而經術過之。吳元年,除浙江按察司僉事,復 入為起居注,命齎幣帛求書於四方。洪武四年,遷太 常卿,進兵部尚書,典京闈鄉試。六年,改吏部尚書,又 與同迭主部事。踰年,乞歸。帝嘗遣使察之,使者潛至」 旁舍,一農人坐小杌,起拔稻苗布田,貌甚端謹。使者 前曰:「此有吳尚書者在否?」農人斂手對曰:「琳是也。」使 者以狀聞,帝為嘉歎。

王克己

編輯

按《明外史吳琳傳》:「繼琳為尚書者王克己,壽陽人。洪 武初,以文學徵除戶部主事。潔己不緇,出納詳慎,擢 吏部尚書,未幾致仕。」

蹇義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義字宜之,巴人。初名瑢。洪武十八年 進士。授中書舍人,奏事輒稱旨。帝問:『汝蹇叔後乎』?瑢 頓首不敢對。帝嘉其篤誠,為更名義,手書賜之。一考 當選,特命滿九載,朕且用義』。由是朝夕侍左右,小心 敬慎,未嘗忤色。建文帝即位,推太祖意,超擢吏部右 侍郎。是時齊、黃等用事,外興大師,內改制度,義無所」 建明,充位而已。國子博士王紳遺書責之,義不能答。 燕師入,率先迎附。遷左侍郎。數月進尚書。時方務反, 建文之政所更易者悉罷之。義從容言於帝曰:「損益 貴適時宜。前改者過,今必欲盡復者亦過。」因舉數事 陳說本末。帝稱善,從其言。永樂二年兼太子詹事。帝 有所傳諭,太子輒遣義,能委曲導意。帝與太子俱愛 重之。七年,帝巡北京,命輔皇太子監國。義熟典故,達 治體,軍國事皆倚辦舊臣。見親用者,戶部尚書夏原 吉與義齊名,中外稱曰「蹇、夏。」滿九載,帝親宴之便殿, 褒揚甚至。數奉命兼理他部事,職務填委,處之裕如。 十七年以父喪歸。帝及太子皆遣官賜祭,有詔起復。 十九年,三殿災。時敕廷臣二十六人巡行天下。義及 給事中馬俊分巡應天諸府。問軍民疾苦,黜陟文武 長吏。義以國家多事,盡法繩吏,將不勝,斥太甚者數 人,餘多寬假。條興革數十事奏行之。還治部,事如故。 二十年,成祖北征還,入間者言怒太子,逮義繫錦衣 衛獄。明年得釋。仁宗即位,義、原吉皆以元老為中外 所信。而帝顧念義監國舊勞,尤厚倚之。首進義少保, 賜冠服、象笏、玉帶,兼食二祿。尋進少傅、少師,賜銀章 一文,曰「繩愆糾繆。」已,復賜璽書曰:「曩朕監國。卿以先 朝舊臣,擢兼詹事,日侍左右。兩京肇建,政務方殷。卿 勞心焦思,不恤身家,二十餘年,夷險一節。朕承大統, 贊襄治理,不懈益恭,朕篤念不忘。茲以己意創製『蹇 忠貞印賜卿,俾藏於家,傳之後世,知朕君臣共濟艱 難,相與有成也』。」尋命監修《太宗實錄》。義視原吉尤重 厚,慎擇郡守,考察明恕,號為稱職。然不敢專斷,每承 顧問,持兩端,使人主自擇。楊士奇於帝前詰義曰:「何 過慮?」義應曰:「恐鹵莽,為後憂耳。」帝笑曰:「二卿言皆是。」 楊榮或詆義,帝不直榮,義頓首言:「榮無他,即左右有 讒榮者,願陛下慎察。」帝復笑曰:「吾固弗信也。」宣宗即 位,召義、原吉嘉勞之,委寄如仁宗時。從征樂安還,賚 予甚厚。時議棄交阯,義與原吉力爭。而帝方用士奇 言,二人亦不敢堅執。尋命擇使交阯者,義薦伏伯安 口辨,原吉、士奇俱曰:「使臣奉命,以忠信。恃口辨必辱 國。」帝竟罷伯安弗遣,義亦弗復言。已而從北巡還。帝 以義、原吉、士奇、榮四人者皆已老,賜璽書曰:「卿等皆 祖宗遺老,𢌿輔朕躬。今黃髮危齒,不宜復典冗劇,傷 朝廷優老待賢之禮。可輟所務,朝夕在朕左右,討論 至理,共寧邦家。其專精神,審思慮,益致嘉謨嘉猷,寅 亮弼直,稱朕意焉。」明年,郭璡代為尚書,理部務,復賜 義銀章,文曰:「忠厚寬宏。」尋賜新第於文明門內。英宗 即位,齋宿得疾,遣醫視,問所欲言。對曰:「陛下初嗣太 寶,望敬守祖宗成憲,始終不渝耳。」遂卒,年七十三。贈 太師,諡忠定。官二子英、荃,皆尚寶司丞。英有詩名,歷 官太常少卿,仍掌司事。子霖,中書舍人

張紞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紞字昭季,富平人。洪武中,舉明經,為 東宮侍書,遷通政司左參議,試左通政。雲南平,出為 右參政。陛辭,帝賦詩二章賜之。歷左布政使。二十六 年入覲,治行為天下第一,特令吏部勿考。賜璽書曰: 『曩者討平西南,命官撫守。爾紞實先往,於今五年,諸 蠻聽服,誠信相孚,克共乃職,不待考而朕知其功,出 天下十二牧上,故嘉爾績,命爾仍治滇南。汝往欽哉』!」 紞為布政使凡十三年,朝士董倫、王景、韓宜可輩遷 謫其地,紞皆接以禮意,或相薦引。凡土地貢賦、法令 條格,皆紞所裁定。民間喪祭冠婚咸有定製,務變其 俗。滇人遵用之。建文帝立,召為吏部尚書。詔徵遺逸 士集闕下。紞所選用,皆當其才。會修《太祖實錄》,被旨 試翰林編纂官,奏楊士奇第一。士奇由是知名。燕師 入錄中朝姦臣二十九人,紞與焉。成祖既即位,以茹 瑺言,宥仍故職。無何,帝臨朝而歎咎建文時之改官 制者,乃令紞及戶部尚書王鈍解職務,月給尚書半 俸,居京師。紞懼,自經於吏部後堂,妻子相率投池中 死。紞在吏部值變,官制小吏張祖言曰:「高皇帝起布 衣,有天下,立法創制,規模甚遠。今更之未必勝,徒滋 人口,願公力持之。」紞然其言,而不能爭也。時添設京 衛知事,紞即奏授祖。後紞自經死,舁屍歸,屬吏無敢 視者,惟祖經紀其喪乃去。

毛泰亨

編輯

按《明外史張紞傳》:「時有毛泰亨者,建文朝為吏部侍 郎,與紞同事。紞死,泰亨亦死。」

師逵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逵字九達,東阿人。少孤,事母至孝。年 十三,母疾,思藤花菜,逵出城南二十餘里求得之。及 歸,夜二鼓,道遇虎,逵驚呼天,虎舍之去,持還奉母,母 疾遂愈。洪武中,以國子生從御史馮彬刷卷江西,為 彬所劾,逮至闕下,囚服見。帝偉其貌,釋之,謫御史臺 書案牘。㩦家至京,自陳母老,乞一官以養。帝憐之,以」 為御史。超遷陝西按察使。獄囚繫千人,浹旬盡決遣, 悉當其罪。母憂去官,廬墓側,不飲酒食肉者三年。成 祖即位,召為兵部右侍郎,轉吏部右侍郎。永樂四年 營建北京宮殿,遣逵採木湖湘。以十萬眾入窮山,賈 販不通,軍夫艱食。闢道路,召商賈事以辦,然頗嚴刻。 帝念民勞,欲罷役。逵言「民樂趍事」,遂不罷。督之益嚴, 民不堪,多從。李法良為亂。後有詔罷採,所在存貯,散 遣役夫。逵又言「岸高水急,勢不可止,宜順流輸之。」於 是左中允周幹劾逵方命虐民,請罪之。皇太子以帝 所特遣,置不問。八年,帝北征,命總督餽餉。逵請均量 其程,設頓置堡,更遞轉輸。從之。逵佐蹇義在吏部二 十年,人不敢干以私。仁宗嗣位,進南京戶部尚書,兼 掌吏部。宣德二年卒官。逵廉,不殖生產,祿賜皆分宗 黨。有子八人,無以自贍。成祖嘗語左右曰:「六部扈從 臣不貪者,惟逵而已。」宣宗亦稱其廉正雲。

魏驥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驥,字仲房,蕭山人。永樂中,以進士副 榜,授松江訓導,常夜分㩦茗粥勞諸生,諸生感奮,多 成就者。召修《永樂大典》,書成還任,用師逵薦,遷太常 博士。帝謂曰:『劉履節為御史九年,高皇帝方授是官, 不輕予人也』。」宣德初,遷吏部考功員外郎,歷南京太 常寺少卿。正統三年,召試行在吏部左侍郎,踰年為 真。畿甸蝗,奉詔巡視,問民疾苦。尋以老辭,不允。調禮 部,改南京吏部。十三年,滿九載,入見,乞致仕。不允,就 進尚書。英宗北狩,驥率諸司條上時務,多施行。景泰 元年,年七十七,致仕。驥居官務大體。在太常山川壇 獲雙白兔,圻內生瑞麥,皆卻不進。在吏部,有進士未 終制,求考功。同官將許之,驥持不可。法司因旱卹刑。 有王綱者,惡逆當辟,或憫其少,欲緩之。驥曰:「此婦人 之仁,天道不時,正此故也。」獄決而雨。正統中,王振怙 籠陵公卿獨嚴重驥,呼先生。景泰初,以請老至京師。 大學士陳循,驥門生也,請間曰:「公雖位冢宰,未嘗立 朝,願少待事,在循輩而已。」驥正色曰:「君為輔臣,當為 天下進賢才,不得私一座主。」退語人曰:「渠以朝廷事 為一己事,安得善終?」竟致仕去。驥端厚祗慎,顧勁直, 好別白。君子小人,恆曰:「無是非之心,非人也。」家居,憂 國及民,老而彌篤。蕭山故多水患,有宋時縣令楊時 湖隄遺跡。驥倡脩螺山、石巖、畢公諸塘堰,捍江潮,興 湖利,鄉人賴之。居恆布衣糲食,不殖生產。事兄教諭 騏,雖耄益恭,時戴笠行田間。嘗遇錢唐主簿隸訶之, 答曰:「蕭山魏驥也。」主簿倉皇謝,慰而遣之。成化七年, 御史梁昉言:「臣先任蕭山縣,見致仕尚書臣魏驥,里 居與里人稠處,教子孫孝弟力田,增隄濬湖,捍禦災 患。所行動應禮法。倡理學,勖後進。雖在林野,有補治 化。驥生平學行醇篤,心術正大,諳世事,瞭國體,致仕 二十餘年,年九十八歲,四方仰德,有如卿雲,百年化 育,滋此人瑞。臣讀前史,有以歸老賜祿畢其身者,有 尊養三老五更者,有安車蒲輪召者,有賜几杖者,上齒德也。驥齒德有餘,爵在上卿,可稱達尊。乞下所司, 酌前代故事施行。」帝覽奏嘉歎,遣行人存問,賜羊酒, 命有司月給米三石。使命未至而驥卒。賜祭葬如禮, 諡文靖。其子完,以驥遺言,詣闕辭營葬,乞以其金賑 饑民。帝憮然曰:「驥臨終遺命,猶恐勞民,可謂純臣矣。」 許之。蕭山民德驥不巳,詣闕請祀於德惠祠,以配楊 時。制曰:「可。」

黃宗載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宗載,一名垕,字厚夫,豐城人。洪武三 十年進士,授行人。奉使四方,未嘗受餽遺。累遷司正。 永樂初,以薦為湖廣按察司僉事。巨奸宿猾,多謫戍 銅鼓、五開間,陰持官吏短長。宗載榜數其罪曰:『不改 必寘之法』。眾莫敢犯。徵詣文淵閣,修《永樂大典》。書成, 受賜歸任,董造海運巨艦數十艘,事辦而民不擾。車」 駕北征,徵兵湖廣。使者貪暴失期,宗載不舉劾,謫楊 青驛驛夫。起山東道御史。彈劾不少避,巡按交阯。及 歸,無私橐。尚書黃福語人曰:「吾居此久,所接御史多 矣,惟宗載知大體。」丁祖母憂,起復,改詹事府丞。洪熙 元年進行在吏部左侍郎,往浙理軍政,督采木湖、湘。 英宗初,被劾下獄。未幾復職,遷南京吏部尚書。居九 年,乞休。章四上,乃許歸。數年卒,年七十九。宗載持廉 守正,不矯不隨,學問文章,俱負時望。公卿大夫齒德 之盛,推宗載雲。

王直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直字行儉,泰和人。父伯貞,以經術顯。 洪武十五年,聘至京師,應詔者五百餘人。帝親御奉 天門試之,伯貞對第一。與論太極,復稱旨,授試僉事, 分巡廣東雷州。復呂塘廢渠,清鹽法。會罷分巡官,召 還為戶部主事,命尚書趙俊受學。以父喪服闋,不時 起,謫居安慶者數年。建文初,復以薦知瓊州府。崖州」 黎相仇殺,以反聞,且用兵。伯貞捕其首惡數人復於 朝,兵遂罷。瓊田歲常三穫以賦軍,軍不時受,俟民乏 而斂,急則因之以要利。伯貞為立期,三輸之而弊絕。 居數年大治,流民來歸者萬三千餘口。憂歸,補肇慶, 未之官,卒。直幼而端重,家貧力學。永樂二年舉進士, 改庶吉士。帝善其文,召入內閣,俾屬草。尋授修撰。北 巡,留侍皇太子。已,復從帝居北京。遷侍讀。歷事仁宗、 宣宗。累遷少詹事兼侍讀學士。正統初,進禮部右侍 郎,學士如故。久之,出蒞部事。尚書胡濙悉以部政付 直,直處之若素習者。八年代郭璡為吏部尚書。戶部 侍郎奈亨附王振,搆郎中趙敏,詞連直及侍郎曹義、 趙新,並下獄。三法司廷鞫,論亨斬,直等贖徒。帝宥直 義,奪亨新俸。帝將親征也先、直率廷臣力諫曰:「國家 備邊,最得上策。謀臣猛將,堅甲利兵,星羅棋布,且耕 且守,敵亦不敢深入。今宜固封疆,申號令,堅壁清野, 蓄銳以待之。彼疲走耳,何必親御六師,遠臨塞下,以 僥倖不可知之勝乎?況秋暑未退,旱氣蘊隆,青草不 豐,水泉猶塞。士馬之用未充,兵凶戰危,臣誠未見其 可。」帝不從,命直留守京師。王師覆於土木,率群臣請 太后立皇太子,奉郕王攝國政。已,勸即真,以安反側。 議上,皆直為首。而直自以不如于謙,每事推下之,雍 容鎮率而已。加太子太保。景泰元年進少傅。也先使 使議和,且請還上皇。下禮部,議,未決。直率群臣上言 曰:「太上皇惑細人言,輕身一出,至於蒙塵。陛下宵衣 旰食,徵天下兵,與群臣兆姓同心僇力,期滅此朝食, 以雪不共戴天之恥。迺者,天誘其衷也,先有悔心之 萌,而來求成於我。請還乘輿,此轉禍為福之機也。望 陛下俯從其請,遣使往報,因察其誠偽而撫納之,奉 太上皇以歸,少慰祖宗之心。陛下天位已定,太上皇 還,不復蒞天下事,陛下第崇奉之,則天倫厚而天眷 益隆,誠古今盛事也。」帝曰:「卿等言良然。但前後使者 五輩往,終不得要領。今復遣使設彼,假送駕為名,來 犯京師,豈不為蒼生患?賊詐難信,其更議之。」已而阿 剌使復至,胡濙等復以為言。於是帝御文華殿門,召 諸大臣及言官,諭以宜絕狀。直對曰:「必遣使,毋貽後 悔。」帝不悅,于謙前為解。帝意釋,乃曲聽之。群臣既退, 太監興安匍匐出,呼曰:「若等固欲遣使,有文天祥、富 弼其人乎?」直大言曰:「廷臣惟天子使,既食其祿,敢辭 難乎?」言之再,聲色愈厲。安語塞,乃議遣使,命李實、羅 綺往。既行,而瓦剌可汗使復來。直等固請,乃遣楊善 等報之。比實還,以也先使至,直與實語具知。也先欲 和,上疏請更遣使齎禮幣往迎上皇不許。復上疏曰: 「臣等與李實語,具得彼中情事。其所需衣物資斧者, 上皇言也。而奉迎車駕,也先意也。昨者脫脫不花及 阿剌知院來,皆有報使。今也先使以迎請為辭,乃不 遣使與偕,是疑敵而召兵也。遣」使與和,迎上皇便。又 不許。已而實自言於帝。帝第報《也先》書,就令楊善迎 歸而已。直等復上言:「今北使已發,願本上皇之心,順 臣民之願。因彼悔心,遣使往報,以圖迎復,此不待計 而決者也。不然,眾志難犯,違天不祥,彼將執為兵端, 邊事益棘,京師亦不得高枕臥矣。」帝乃命群臣擇使直與寧陽侯陳懋等請仍遣實。報曰:「俟善歸議之。」已 而善竟奉上皇還。二年,也先遣使入貢,且請答使。直 屢疏言:邊備未修,芻糧未積,瘡痍未復,宜如其請,遣 使往,以觀虛實,開導其。善不許。無何,也先遣騎入塞, 以報使為辭。直與群臣復請之,卒不許。直等乃上疏 言:「陛下銳意治兵,為戰守計,真大有為之主。然使命 不通,難保其不為寇。宜敕沿邊守臣,發兵遊徼,有警 則入保,無事則力耕。陛下於幾務之暇,時召京營總 督、總兵,詢以方略,誠接而禮貌之,信賞罰以持其後, 斯戰守可言也。」帝曰:「善。」中書舍人何觀劾直等在先 朝阿附權奸,今老猾,不宜置左右。帝怒,下觀獄,杖而 貶之。其明年,帝欲易太子,未發。會思明土知府黃𤣾 以為請。帝喜,下禮部議。胡濙唯唯。文武諸臣議者九 十一人,當署名,直有難色。陳循濡筆強之,乃署。竟易 皇太子。直進兼太子太師,賜金幣加等。頓足嘆曰:「此 何等大事,乃為一蠻酋所壞,吾輩愧死矣!」景帝疾亟, 直濙等會諸大臣、臺諫請復立沂王為皇太子,推大 學士商輅草。疏未上,而石亨、徐有貞等奪門迎上皇 復位,殺王文等。疏草留姚夔所,嘗出以示郎中陸昶, 歎曰:「是疏不及進,天也。」直遂乞休,賜璽書、金綺、楮幣, 給驛歸直。為人方面修髯,儀觀甚偉。性嚴重,不苟言 笑,及與人交,恂恂如也。在翰林二十餘年,稽古代言, 編纂記注之事,多出其手。與金谿、王英齊名,人稱二 王以居地,目直曰「東王」,英曰「西王。」為侍郎,次當入閣, 楊士奇不欲也。及長吏部,益廉慎。時初罷廷臣薦舉, 方面大吏專屬吏部,直委任曹郎,嚴抑奔競。凡御史 巡方歸者,必令具所屬賢否,以備選擢,稱得人。其子: 請幫助識別此字。為南國子博士,考績至部。文選郎欲留侍直,直不 可,曰:「是亂法自我始也。」朝廷以直老,命何文淵為尚 書佐之。文淵去,又命王翱,部遂有二尚書。直為尚書 十四年,年益高,名德日益重。帝優禮之,免其常朝。比 家居,嘗從諸佃僕耕蒔,擊鼓歌唱,諸子孫更迭舉觴 上壽。直歎曰:「曩者西楊抑我,令不得共事。然使我在 閣,今上復辟,當不免遼陽之行,安得與汝曹為樂哉!」 天順六年卒。年八十四。贈太保,諡《文端》。請幫助識別此字。仕至翰林 檢討,亦以學行稱。曾孫思,自有傳。

崔恭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恭字克讓,廣宗人。正統元年進士。除 戶部主事,督餉延綏,有能聲。以楊溥薦,擢萊州知府。 內地輸遼東布,悉貯郡庫,歲久朽敝,守者多破家。恭 別構屋三十楹貯之,請約計歲輸外餘以充本府軍 餉,遂放遣守者八百人也。先犯京師,遣民兵數千入 援。廷議城臨清,檄發役夫。恭以方春民乏食,請俟秋 成。」居府六年,萊人以比漢楊震。景泰中,超遷湖廣右 布政使。諸司供給,率取之民。恭與僚佐約,悉罷之。公 安、監利流民擅相殺,恭下令願附籍者聽,否則迨秋 遣歸,眾遂定。尋遷江西左布政使。司有廣濟庫,官吏 乾沒五十萬。恭白於巡撫韓雍,典守者咸獲罪。定《均 徭法》,酌輕重,十年一役,遂為定例。寧王奠培不法,恭 劾之,削其護衛,王稍戢。天順二年遷右副都御史,代 李秉巡撫蘇、松諸府。按部進耆老各言利病為興革。 與都督徐恭浚儀真漕河,又浚常鎮河,避江險。已,大 治吳淞江。起崑山夏界口至上海白鶴江,又自白鶴 江至嘉定卞家渡迄莊家涇,凡浚萬四千二百餘丈。 又浚曹家港、蒲匯塘、新涇諸水,民賴其利,目曹家港 為都堂浦。初,周忱奏定《耗羨則例》,李秉改定。以賦輕 重遞盈縮,其例甚平,而難於稽算,吏不勝煩擾。恭乃 罷去,悉如忱舊。吏部缺,右侍郎李賢、王翱舉恭,遂召 用。置《勸懲簿》,有聞,皆識之。翱甚倚恭。轉左。父憂,起復。 成化五年,尚書李秉罷,商輅欲用姚夔,彭時欲用王 概,而北人居言路者,謂時實逐秉,喧謗於朝,時稱病 不出。侍讀尹直以時概皆己鄉人,恐因此得罪,急言 於輅,以恭代秉為尚書。五月以母喪歸。喪畢,起南京 吏部,劾罷諸司不職者數人。尋奉敕參贊機務。居三 年,致仕。又二年卒。贈太子少保,諡莊敏。

陳俊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俊字時英,莆田人。舉鄉試第一,登正 統十三年進士。除戶部主事,督天津諸衛軍採草,奏 減新增額三十五萬束。豪猾侵蘇松,改折銀七十餘 萬兩,俊往督,不數月畢輸。尚書金濂以為能,俾典諸 曹章奏。歷郎中。天順五年,兩廣用兵,俊督餉時,州縣 殘破,帑藏殫虛弛,鹽商越境,令引加米二斗,軍興賴」 以無乏。母喪,不聽歸,蠻平,始還。初,俊為主事,奔父喪, 賻者皆卻之。至是,文武將吏醵金,賻亦不納。成化初, 擢南京太常少卿。四年召拜戶部右侍郎。俊練習錢 穀,四方災傷,邊鎮急芻餉。奏請遝至,裁決咸當。尚書 楊鼎深倚之。京師大饑,先後發太倉粟八十萬石,平 糶,石值六錢。豪猾乘時射利,俊請糴以升斗為率,過 一石勿與,饑民獲濟。尋議用兵河套,敕俊赴河南、山、 陜會巡撫諸臣畫芻餉,發帑金二十萬助之。俊以邊 庾空竭,歲又不登,而榆林道險遠,轉輸難,乃發金於內地市易,修西安、韓城、同官徑道,以利飛輓。還朝,進 俸一級,歷吏部左右侍郎三品。九載滿,拜南京尚書。 尋改兵部,參贊機務。先是,參贊之任,不專屬兵部。自 薛遠後,繼以俊,遂為定製。久之,就改吏部。二十一年, 星變,率九卿陳時弊二十事,皆極痛切。帝多采納。而 權倖所不便者,終格不行。明年乞致仕。詔加太子少 保,賜《馳驛傳》還。卒,諡康懿。

王翱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翱字九皋,鹽山人。永樂十三年,初試 貢士於北京。帝思得北士用之,而北人登第率後。翱 兩試皆上第,大喜,特召賜食,改庶吉士,授大理左寺 正,左遷行人。宣德元年,以楊士奇薦,擢御史。時官吏 有罪,不問重輕,許運磚還職。翱請贓吏坐死,但許贖 罪,不得復官。帝從之,巡按四川。松潘蠻竊發,都督陳」 懷駐成都,相去八百餘里,不能制。翱奏移懷松潘,而 州縣及土司遍設社學,以興教化。英宗嗣位,廷議遣 文武大臣出鎮守,擢翱右僉都御史,偕都督武興鎮 江西。懲貪抑奸,吏民畏愛。正統二年召還院。處州賊 流劫廣信,命翱往捕,盡俘以還。松潘國師商巴與都 指揮趙諒有隙,諒誘執巴,掠其財,與仝官趙得,誣以 叛。其弟小商巴怒,聚眾剽掠。得請濟師,命翱及都督 李安軍二萬征之。而巡按御史垚白其枉。詔審機進止。 翱至,出商巴於獄,遣人招其弟,因撫定其餘黨,而劾 誅諒,戍得,復商巴國師,松潘遂平。六年代陳鎰鎮陜 西、遼東將屢失機,詔翱往督軍務。翱以軍令久弛,寇 至不力戰,因諸將庭謁,責以失律罪,命左右曳出斬 之。皆惶恐叩頭,願效死贖。翱乃躬行邊,自山海關抵 開原,繕城垣,濬溝塹,五里為堡,十里為屯,使烽燧相 接,練將士,室鰥寡,軍民大悅。又以邊塞孤遠,軍餉匱, 緣俗立法,令有罪得收贖。指揮孫璟鞭殺戍卒,其妻 女哭之亦死。他卒訴璟殺一家三人,翱曰:「卒死法,妻 死夫,女死父,非殺也。」命璟償其家葬薶費。璟感激。後 參將遼東,追敵三百里,事李秉,為名將。九載滿,進右 副都御史。與總兵曹義等出塞,擊兀良哈,擒斬百餘 人,獲畜產四千六百,進右都御史。諸將破敵廣平山, 進左。脫脫不花大舉犯廣寧,殺掠萬三千餘人。會乘 輿北狩,方用兵,止停俸半載。景泰三年召還,掌院事。 易儲,加太子太保。潯、梧猺亂,總兵董興、武毅推委不 任事。于謙請以翁信、陳旺易之,而特遣一大臣督軍 務,乃以命翱。兩廣有總督,自翱始。翱至鎮,將吏讋服, 推誠撫諭,猺人嚮化,部內無事。明年入為吏部尚書。 初,何文淵協王直掌銓,多私為言官攻去。翱代,一循 成憲。天順改元,加宮保。直,致仕。翱始專部事。石亨欲 去翱,翱乞致仕。已得請,李賢力爭,乃留。及賢為亨所 逐,亦以翱言留。兩人相得歡甚。帝每用人必咨賢,賢 以推翱,以是翱得行其志。帝眷翱厚,時召對便殿,稱 先生不名。而翱年幾八十,多忘,嘗令郎談倫隨入。帝 問故,翱頓首曰:「臣老矣,所聆聖諭,恐遺誤,令此郎代 識之,其人誠謹可信也。」帝喜。吏部主事曹恂已遷江 西參議,遇疾復入都。翱以聞,命以主事回籍。恂怒,伺 翱入朝,捽翱胸,摑其面,大聲詬詈。事聞,下詔獄。翱具 言恂實,病得斥歸。時服其量。五年加太子少保。憲宗 立,進太子太保。雨雪免朝參。屢疏乞歸,輒慰留,數遣 醫視疾。疾甚,乃許致仕。未出都卒,年八十有四。贈太 保,諡忠肅。翱在銓部,謝絕請謁,公餘恆宿直廬,非歲 時朔望謁先祠,未嘗歸私第。論薦不使人知,曰:「吏部 豈快恩怨地耶?」自奉儉素,景帝知其貧,為治第鹽山。 孫以廕入太學,不使應舉,曰:「勿妨寒士路。」壻賈傑官 近畿,翱夫人數迎女,傑恚曰:「若翁典銓,移我官京師, 反手爾,何往來不憚煩也。」夫人聞之,乘間請翱。翱怒, 推案擊夫人,傷面。其自遼東還朝也,中官同事者重 翱,贐明珠數顆,翱固辭。其人曰:「此先朝賜也,公得毋 以贓郤我乎?」不得已納而藏焉。中官死,召其從子還 之。為都御史時,夫人為娶一妾。逾半歲,語翱。翱怒曰: 「汝何破我家法!」即日具金幣返之。妾終不嫁,曰:「豈有 大臣妾嫁他」人者,翱卒,妾往奔喪,其子養之終身。李 賢嘗語人曰:「《皋陶》言九德,王公有其五,亂而敬,擾而 毅,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也。」然性頗執。嘗有詔舉賢 良方正、經明行修及山林隱逸士,至者率下部試,翱 黜落百不取一二。性不喜南士。英宗嘗言:「北人文雅 不及南人,顧質直雄偉,緩急當得力。」翱由是益多引 北人。晚年徇中官郭聰囑,為都御史李秉所劾。翱自 引伏,蓋不無小損雲。子孫世官錦衣千戶。

李秉

編輯

按《明外史》本傳:「秉字執中,曹縣人。少孤力學,舉正統 元年進士,授延平推官。沙縣豪誣良民為盜而淫其 室,秉捕抵罪,豪誣秉,坐下獄。副使侯輒論豪如法,由 是知名。徵入都察院理刑,將授御史,都御史王文薦 為本院經歷,改戶部主事。宣府屯田為豪占,秉往視, 歸田於軍,而請罷科率,邊人賴之。兩淮鹽課弊覺,逮」 繫數百人。秉往覈,疑印有詐,搜得偽印,逮者得白。景帝立,進郎中。景泰二年,宣府督餉侍郎劉璉病,命秉 往佐之。至則發璉侵牟狀。即擢秉右僉都御史,代璉, 兼參贊軍務。宣府數遭寇,軍民牛具悉被掠。朝廷遣 官市牛萬五千,分給屯卒,人予市穀種直,璉盡以𢌿 京軍。出守者一不及屯卒,顧停其月餉,徵屯糧甚急。 秉盡反璉政,厚恤屯軍,發帑市牛種。士卒自城守外, 悉令屯作。凡使者至及宦官鎮守供億科斂者,皆奏 罷之,以官錢給費。故事,軍有家者,月餉一石,無者減 十四。軍妻死,雖有父母兄弟,概以無家論。秉力言其 非,請優給之。帝方加意邊軍,覽宣府億萬庫所上財 物數,悉命秉給諸軍。軍愈感悅。三年冬命兼理巡撫 事。頃之,又命提督軍務。秉益盡心邊計,不恤嫌怨。都 指揮楊文、楊鑑、都督江福貪縱,劾罪之。守獨石內官 弓勝田獵擾民,請徵還。又劾總兵官紀廣、副總兵楊 能罪,廣訐秉自解。帝召秉還,而言官交章言秉不當 去。乃復命科道二人往廉之,卒留秉。先是,寇亂邊地, 民悉流移內郡。秉廣行招徠,奏給月廩,瘞土木鷂兒 嶺暴骸萬五千,乞推行於諸塞。軍為寇殺掠,家無依 者,官為養贍,或資遣還鄉。所條奏百十章。帝及大臣 知其賢,朝奏夕下,弊政悉釐。諜報寇牧近邊,廷議遣 楊俊會宣府兵勦之。秉曰:「塞外故諸部牧地,非犯邊 也。掩殺倖功,非臣敢聞。」乃止。諸部質所掠男婦求易 米。朝議成,丁予一石,幼者半之,諸部概乞一石,鎮將 不可。秉曰:「是重粟而輕人也。」如其言予之,而自請專 擅罪。帝以秉為識體。都督過興代紀廣,令每所出滑 車三兩,諸城門積磚五千,寇至則磚塞門,車綆人上。 秉論興恇怯,詔切責之。巡按賈恪奏秉、興不協,秉亦 訐恪縱傲。勘至,置秉不問,召恪還,論罪。天順初,罷巡 撫官,改督江南糧儲。初,陳泰為巡撫,以蘇、松賦額不 均,令民田五升者倍征,官田重者無增耗,賦均而額 不虧。秉至,一守其法。秉之巡撫宣府也,巡按張鵬以 事相忤。至是,鵬與御史楊瑄俱言事得罪,戍嶺表,梏 甚嚴。過南畿,秉聞之出迎,急問:「兩御史舟安在」,見兩 人持之哭。錦衣林千戶者監行,為感動,釋兩人梏。安 行至戍所,無恙。坐舉知府違例被逮。帝念秉過微,令 復任。請滸墅關稅悉徵米備荒。內官金保監淮安倉, 秉發其科索罪。御史李周等左遷,秉疏救之。帝怒,將 議罪。會廷議復設巡撫大臣,薦秉才,遂命撫大同。而 都指揮孫英先以罪貶秩還衛。總兵李文妄引詔書 令復職,秉至,即斥之。裨將徐旺領騎卒操練,秉以旺 不勝任,解其官,謗議紛起。會天城守備中官陳例久 病,秉請易以「羅付。」帝遂責秉專擅,徵下詔獄。指揮門 達並以前舉知府救御史及斥孫英等為秉罪。法司 希旨,斥為民。居三年,用閣臣薦,起故官,涖南京都察 院。憲宗立,進右副都御史,復撫宣府。甫數月,召拜左 都御史。成化改元,掌大計。黜罷貪殘,倍於其舊。明年 秋,命秉自遼東抵大同,整飭邊備。至即劾鎮守中官 李良、總兵官武安侯鄭宏失律罪,出都指揮裴顯於 獄。及舉指揮崔勝、傅海等擊敵鳳凰山,軍稍卻。秉欲 斬指揮徐英。英躍馬前,眾遂爭上山走敵。捷聞,璽書 嘉勞。秉遂往巡宣府、大同,更將帥、申軍令而還。未幾, 命為總督,數破敵。帝勞以羊酒,賜麒麟服,加太子少 保。吏部尚書王翱致仕,廷推代者,帝留待秉。至是擢 任之,銳意澄仕路。監生需次八千餘人,請分別考核, 黜庸劣數百人咸怨秉。左侍郎崔恭以久次當得尚 書,而秉得之。右侍郎尹旻嘗學於秉,秉初屈意從兩 人,既而不聽兩人言,兩人亦頗請幫助識別此字。秉。侍讀彭華者,大 學士時從弟也,與中貴數千秉,秉不聽,胥怨秉。御史 戴用請兩京堂上官及方面正佐,如正統間例,會廷 臣保舉。帝納其言,且令兩京四品以上吏部具缺,取 上裁。御史劉璧、吳遠、馮徽爭之,請仍歸吏部,語頗侵 內閣。帝怒,方詰責言者。會朝覲考察,斥退者眾,又多 大臣鄉故,眾怨交集。而大理卿王概亦欲去秉代其 位,乃與華謀嗾同鄉給事中蕭彥莊劾秉,言:「秉子為 令不職不能黜,而私布政丘陵、孫遇、參政張穆、僉事 李齡陰結年深御史助己。」並羅織其十二罪。帝怒,下 廷議。恭、旻助彥莊,言:「吾兩人諫之。」不聽。刑部尚書陸 瑜等遂奏秉衒直沽名,顛倒銓政。乃落秉太子少保 致仕,罷陵等四人官,而命彥莊指秉所結御史。久之 不能對,則以璧等三人名上,遂俱下詔獄,出之外。陵 等實良吏,有名以讒黜,眾議不平。陵尤不服,連章訐 彥莊廷訊,陵詞直。帝惡彥莊誣罔,謫大寧驛丞。方秉 被劾,勢洶洶,且逮秉。秉謂人曰:「為我謝彭先生,秉罪 惟上所命。第毋令入獄,入則秉必不出,恐傷國體。」因 具疏引咎,略不自辨。時天下舉子方會試,集都下,奮 罵曰:「李公天下正人,為奸邪所誣。若罪李公,願罷我 等試以贖。」及見帝,薄責秉,乃已。秉行,官屬餞送,皆欷 歔,有泣下者。秉慷慨揖諸人,立登車去。秉去,恭遂為 尚書。秉誠心直道,夷險一節,與王竑並負重望。林居 二十年,中外薦疏十餘上,竟不起。弘治初卒。贈太子 太保。諡「襄敏。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