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三百十六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三百十六卷目錄
禮部部名臣列傳二
明一
崔亮 錢用壬
牛諒 張籌
朱夢炎 劉仲質
陶凱 曾魯
秦約 陳思道
張衡 任昂
李原名 李叔正
任亨泰 門克新
儀智 張智
胡濙 章敞
周洪謨 傅瀚
吳寬 童軒
王英 張昇
傅珪 吳儼
劉春
官常典第三百十六卷
禮部部名臣列傳二
編輯明一
編輯崔亮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亮字宗明,槁城人。元浙江行省掾明 師至舊館,亮降,授中書省禮曹主事,遷濟南知府,以 母憂歸。洪武元年,禮部尚書錢用壬舉行郊廟、社稷、 釋奠、藉田諸典禮,又議定乘輿以下冠服制度。其冬 請告去,乃起復亮代之。亮居禮曹時,即位大祀諸禮, 皆其所條畫,丞相善長上之朝,由是知名。及為尚書」, 國家一切禮制,亮援引故實,以定其議,考證詳確,逾 於用壬。帝用亮議,上淳祖陵名曰英陵。亮復請行祭 告禮。太常博士孫吾與駁之,言:「山陵之制,莫備於漢。 人主即位之明年,將作,即營陵地,如文帝起霸陵時, 尚在尊位,豈有陵號祭告之禮?又唐太宗昭陵之號, 定於葬長孫皇后時,武后合葬乾陵,其號定於高宗 初葬之日。時帝后陵初未有兩號,亦決無祭告之禮。」 亮曰:「加上陵號,尊歸先世。漢光武加先陵曰昌,宋太 祖加高祖陵曰欽,曾祖陵曰康,祖陵曰定,考陵曰安。 蓋創業之君,尊其祖考,則亦尊崇其陵。既尊其陵,自 必以告,禮緣人情,加先帝陵號而不以告,非人情也。」 廷議皆是,亮乃絀吾「與議。」頃之,亮言:「《禮運》曰:『禮行於 郊,則百神受職』。沈括援《唐志》云:『凡有事上帝,則百神 皆預』。今宜增天下神祇壇於圜丘之東,方澤之西,其 神主題曰『天下神祇』。」詔從之。帝嘗謂亮:「先賢有言:『見 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今祭祀省牲 於神壇甚邇,心殊未安。」亮乃奏:「考古省牲之儀,遠神 壇二百步。」帝大喜。亮復奏:「大祀之牲,上宜躬省。中祀 小祀,請依舊典,令禮官省牲。」帝曰:「朕齋戒事神,豈敢 憚勞。」於是凡親祀,帝皆躬省。亮又奏定大祀前七日, 陪祀官詣中書省受誓戒,戒辭如唐禮。帝虞社郊諸 祭,壇而不屋,或驟雨沾服。亮奏引宋祥符九年南郊 遇雨,於太尉廳望祭,及元《經世大典》,壇垣內外建屋 避風雨之文。乃詔有司建殿於壇南,遇雨則望祭。亮 因奏:「靈星、壽星、司中、司命、司民、司祿諸神,即《周禮》幽 禜之祭也。漢嘗立靈星祠祀之,唐、宋壇而不屋。今諸 壇既為殿屋,靈星諸祠亦為殿,望祀之便。」乃詔准漢 制,建壇屋於城南。亮又奏:「《郊特牲》器用陶匏,《周禮·籩 人》『凡祭祝供簠簋之實』。疏」曰:「外祀用瓦簋,今祭祀用 磁,已合古意,而盤盂之屬與古簠、簋、祭豆異,皆宜易 以磁,惟籩以竹。」詔從之。又奏依《周禮》詳定五祀之制。 帝既允群臣請配仁祖南北郊,亮因言:「先時郊祀,以 未舉配天禮,故禮成復詣太廟恭謝。今宜罷不用,惟 先祭三日詣太廟以配享告。」詔可。帝以日中有黑子, 疑祭天不「順所致,欲增郊壇從祀之神。」亮執奏:「漢、唐 煩瀆,宜止祀日月星辰、太歲。」乃止。亮又奏:「四時薦新 及祼禮圭瓚鬱鬯之制。」又言:「旂纛每月朔望致祭,禮 煩而瀆,請止行於當祭之月。」皆從之。帝一日問亮曰: 「朕郊祀天地,拜位正中,而百官朝參,則班列東西,何 也?」亮對曰:「天子祭天,升自午陛;祭社,升自子陛。社祭 土而主陰,陰,北方也,故君南向,答陰之義也。郊祭天 而主陽,陽,南方也,故君北向,以答陽也。若群臣朝參, 非答神之義,當避君上之尊,故升降則皆由卯陛,朝 班則分列東西,以避馳道」,其義不同。亮倉卒占對,必傅經義,多此類也。自郊廟祭祀外,朝賀山呼、百司箋 奏、官員親屬冠服、殿上坐墩之制,及大射軍禮,皆亮 所酌定。亮嘗言:「凡祥瑞應見,皆國之休禎。請依《唐令》, 若麟鳳龜龍,依圖書合大瑞者,所司表奏;餘鳥獸草 木之類,驗實圖進。」帝曰:「卿等止議祥瑞,非也。夫災異 之來,上天垂誡綦重。四方或有變徵,無論大小,其令 所司馳奏焉。」三年九月,亮卒官。其後為禮部者牛諒、 張籌、朱夢炎、劉仲質之屬,亦各有所論建與《用壬》皆 附著於篇。
錢用壬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用壬,字成夫,廣德人,元南榜,進士第 一,授翰林院編修,出使張士誠,留為行省左右司郎 中,參張士信軍事於淮安。進行省參政,鎮淮徐邳三 州。淮揚歸附,授按察司副使,尋遷中書省參議。吳元 年,改御史臺經歷,預定律令。洪武元年,分建六部官, 以用壬為禮部尚書。時官制未備,中書省與諸儒臣」 博議郊廟社稷諸儀。其議釋奠禮曰:「周制,凡立學者, 釋奠於先聖、先師。凡學,春夏釋奠於先師,秋冬亦如 之。漢儒以先聖為周公、孔子,先師為《詩》《書》之官。《禮》高 堂生《樂》制氏;《詩》毛公《書》伏生之屬。蓋四時之學,將習 其道,故釋奠各以其師,而不及先聖。唯春秋合樂,天 子視學,則有司統祭先聖、先師。魏正始中,使太常釋 奠於辟雍,晉成穆、孝武皆親釋奠。隋制,國子監每歲 四仲月上丁釋奠先聖、先師,州縣則用春秋仲月。唐 初釋奠,儒官為祭主。武德、貞觀中,皆以二月親幸國 子監。開耀、景龍中,皆遣皇太子,開元中,詔以三公攝 事。宋、元因古禮而損益之。今宜定製,以春秋仲月上 丁,丞相初獻,翰林學」士;亞獻國子祭酒;終獻。制曰:「可」, 然未行也。用壬為尚書之秋,始舉其禮,凡禮儀、祭祀、 宴享、貢舉諸政,皆專屬禮官。冬十一月,帝欲行籍田 禮,諭廷臣曰:「后稷樹藝稼穡,而生民之詩作;成王播 厥百穀,而《噫嘻》之頌興。欲財用之不竭,國脈之常裕, 鬼神之常享,必也務農乎!」遂命以明春舉籍田禮。於 是用壬等引《祭法》《周官》之文及漢、晉、北齊、隋、唐、宋故 事以定其議,制從之,語詳《禮志》。又詔禮官及儒臣議 定乘輿以下冠服之制,事具《輿服志》。時儒生多習古 義,而用壬考證尤詳確。然其後諸典禮多有更定雲。 是冬,用壬請告,賜以錢,令挈妻子居湖州。
牛諒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諒字士良,東平人。洪武元年,舉秀才, 為典簿。與張以寧使安南。安南王卒,以寧留洱江,使 諒入其國宣諭威德。使還,稱旨,擢工部員外郎,進本 部侍郎。六年,拜禮部尚書。定釋奠禮及大祀分獻禮, 與詹同等議省牲冠服。御史答祿與權請祀三皇帝, 下其議禮官,併命考歷代帝王有功德者廟祀之。諒」 奏:「三皇立廟京師,春秋致祭。伏羲配以勾芒,神農配 以祝融,黃帝配以風后、力牧;漢高祖、光武,唐高祖、太 宗,宋太祖、元世祖各就其陵立廟;商中宗、高宗,周成 王、康王,漢文帝、武帝、宣帝、明帝、章帝,唐元宗、憲宗,後 唐明宗、周世宗,宋太宗、真宗、仁宗,亦就陵立廟。帝命 五帝、三皇及漢、唐、宋創業之君,俱立廟京師。其守成 賢君,就陵立廟,皆每歲春秋祭之。」諒尋降主事,復擢 為本部尚書,卒以不任職罷。諒著述甚多,為世傳誦, 蓋國初才士也。
張籌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籌字惟中,無錫人。父翼,峭直任氣。張 士誠既禽其將莫天祐,守無錫不下,翼率父老爭之, 天祐意沮,復縋城謁平章胡美,請勿僇降人。美大喜, 許諾,城中人得完。籌舉元江浙省試第一。洪武四年, 尚書詹同薦,授翰林應奉,改禮部主事。奉詔與尚書 陶凱編集漢唐以來藩王事蹟為《昭鑑錄》。擢湖廣行」 省參政。九年召為禮部尚書,命與學士宋濂定諸王 妃喪服之制。籌有文學,記誦淹博,又在禮曹久,歷代 禮文沿革,俱諳曉然,頗善附會。帝初命陶安等定圜 丘、方澤、宗廟、社稷諸儀,行數年矣。既而欲有所更定, 籌乃請合社稷為一壇,罷勾龍,棄配位,奉仁祖淳皇 帝配饗大社、大稷,以明祖社尊而親之之道。帝大悅, 命有司改築。籌又言:「社稷與天地宗廟,宜並崇敬。國 初誤列中祀,今既奉淳皇帝配,其禮嚴重,宜為上祀。」 奏可。籌驟更祀典,最當帝心通儒,竊非之。十年,坐事 罰輸作。十二年,起本部員外郎。其秋,復尚書任。尋以 事免。
朱夢炎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夢炎,字仲雅,進賢人。元至正進士,為 金谿丞,以博洽聞。太祖召居賓館,命與熊鼎集古事 為質直語,教公卿子弟,名曰《公子書》。除國子博士,奏 對詳雅,文章有根據,帝益重之。遷翰林編修。坐累謫 官。起為禮部員外郎,進侍郎。洪武十一年拜尚書。帝 方稽古右文,夢炎援古證今,剖析源流,如指諸掌,朝」 論咸服。未幾卒於官。
===劉仲質===按《明外史》本傳:「仲質,字文質,分宜人。洪武初,為宜春 縣訓導,被薦入京,奏對稱旨,擢翰林典籍,奉命校正 《春秋本末》。十五年,拜禮部尚書。帝以天下郡縣並建 孔子廟,而祀止京師,典禮未備,命仲質議之。仲質乃 與儒臣奏定釋奠禮儀,頒行天下學校每歲春秋仲 月通祀孔子如儀。時國子學新成,帝將行釋菜,侍臣」 有言:孔子雖聖人臣也,禮宜一奠再拜。帝曰:「孔子明 道德以教後世,其可以職位論耶?昔周太祖如孔子 廟,將拜,左右曰:『孔子陪臣,不宜拜』。周太祖曰:『孔子百 世帝王之師,何敢不拜』。遂再拜。今朕有天下,敬禮百 神,於先師禮宜加尊崇。」乃命仲質詳議。仲質請帝服 皮弁,執圭,詣先師位前再拜,獻爵,又再拜,退,易服。乃 詣彝倫堂,命講庶典禮隆重,稱陛下之意。詔曰「可。」又 立學規十二條,合欽定九條頒賜師生。又奉命頒劉 向《說苑新序》於天下學校,令生員講讀。是年冬,改華 蓋殿大學士,帝親製誥文賜之。坐事貶御史,後以年 老致仕。仲質為人,厚重篤實,博通經史,文體典確,不 尚浮藻,常當帝意焉。
陶凱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凱字中立,臨海人。博學善屬文,尤工 詩。領至正鄉薦,除永豐教諭,不就歸。洪武初,以薦徵 入同修《元史》。書成,授翰林應奉教習大本堂,授楚王 經。三年七月,擢禮部尚書。與崔亮等雜采《周官》《儀禮》 及漢唐、宋制,酌定諸禮儀以聞,帝輒報可。凱與亮同 為尚書,各有敷奏。若品官墳塋之制,從凱言也。」初舉 制科,命凱定《科舉式》,頒於天下。明年會試,以凱為主 考。帝親策士,命凱與楊訓文充提調官,取進士吳伯 宗等百二十人。得人之盛自此始。其程文進御前,凱 序其首,《簡後》遂為定例。帝嘗諭凱曰:「事死如事生。朕 祖考升遐,久不逮事生,宜盡所以追遠之道。」凱以太 廟已有常祀,乃請於乾清宮之左別建奉先殿以奉 神御,從之。帝以前代樂章多諛辭,或未雅馴,命凱與 詹同等更製《宴饗九奏樂章》以進,甚稱旨。長至日侍 帝齋宮,凱言:「皇帝升中於天,國之大典,群臣宜有篇 什,以紀慶成。」遂命凱首唱,諸臣俱和,學士宋濂為之 序。其後從駕巡行,陪祀太學,有所奏,帝未嘗不稱善。 詔令封冊、歌頌、碑碣,時時命凱屬草。凱復言:「漢、唐、宋 時皆有《會要》,紀載時政。今起居注雖設,其諸司所領 諭旨及奏事簿籍,宜依《會要》,編類為書,庶可以垂法 後世。下臺省府者,宜各置銅櫃藏之,以備稽考,俾無 遺闕。」帝俱從之。五年,句容民獻嘉瓜同蔕者二,帝御 武樓,中書省臣率百官以進。凱奏:「句容,陛下祖鄉也, 聖德和同,國家協慶,故禎祥獨見於此。」帝曰:「草木之 瑞,比比而有。卿歸德於朕,朕何德以堪之。」賜其民錢, 遣之去。凱尋出為湖廣參政,召還國子祭酒,復以晉 王府右相致仕。凱嘗自號耐久道人,帝聞而惡之。其 在禮部時,朝使往高麗,主客誤用符驗,後追坐論死。
曾魯 秦約 陳思道 張衡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魯字得之,新淦人。年七歲,能暗誦《五 經》,一字不遺。奉禮郎簡正理欲以神童舉於朝,其父 不聽。稍長,日取《三史》記之,尋及其餘。凡數千年,國體 人才,制度沿革,無不能言者,遂以文學聞於時。元至 正中,魯率里中豪集少壯保鄉井,數具牛酒,為開陳 順逆,眾無敢為非義者,人號其里曰『君子鄉。洪武初』」, 召魯為纂修《元史》總裁官,譔葺功最多。史成,賜金帛, 以魯居首,乞還山。會開局編類《禮書》,復留魯。時議禮 者蜂起,魯眾中揚言曰:「某禮宜據某說則是,從某說 則非。」有辨詰者,必歷舉傳記以告。尋授禮部主事。開 平王常遇春薨,高麗王遣使來祭。魯欲觀其文,使者 靳不與。魯固欲觀,使者不得已出之外,襲金龍黃帕 文,不署洪武年號。魯讓曰:「龍帕誤耳。納貢稱藩,而不 奉正朔,君臣義安在?」使者謝過,命易去,乃已。安南陳 叔明篡其主日熞位,懼討,遣使入貢,以覘朝廷意。主 客曹已受其表,魯取副封視之,白尚書,詰使者曰:「前 王日熞,今何驟更名?」使者不敢諱,具言其實。帝曰:「島 夷乃狡獪如此耶?」卻其貢不受,由是器重魯。嘗問丞 相:「魯今何官?」對曰:「主事耳。」即日超六階拜中順大夫、 禮部侍郎。魯以「順」字犯其父諱,辭就朝請下階,吏部 持典制,不之許。帝將歸倭人俘,命儒臣草詔,閱魯槁, 大悅曰:「頃陶凱文已起人意,魯復如此,文運其昌乎!」 未幾,命主京畿鄉試。甘露降鍾山,群臣爭以詩應制, 魯獨進賦。帝命侍臣取諸作更番誦之,獨歎魯文整 核。是冬引疾歸,未抵家卒。淳安徐尊生嘗曰:「南京有 博學士二人,以舌為筆者,曾得之;以筆為舌者,宋景 濂也。魯屬文不留槁,其徒間有所輯錄,亦未成書」雲。 洪武中,禮部侍郎二十餘人,其知名者自劉崧、曾魯 外,有崇明秦約、山陰陳思道、萬安張衡。約字文仲,博 學工辭章。洪武初,舉文學之士,召試《慎獨箴》,約文第 一,立擢禮部侍郎。尋母老乞歸。久之,復徵入朝,陳三 事,皆切直。仍乞歸卒。思道,字執中。洪武十八年進士。 授刑部主事。帝賞其執法,超拜兵部右侍郎。益勵風節,人莫敢於以私。改禮部左侍郎,三疏乞歸。居家不 殖生產,守令造門,不得見。衡亦十八年進士。授禮科 給事中。奏疏剴切。擢禮部右侍郎,轉左。以清慎見褒, 載於《大誥》。後以言事忤旨死。
任昂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昂字伯顒,河陰人。早有文譽。元末舉 進士,除知寧晉縣,不赴,隱居以經史自娛。洪武初,薦 起為襄垣訓導,擢御史。十五年,拜禮部尚書。帝加意 太學,罷祭酒李敬、吳顒,命昂增定監規八條,遂以大 學士宋訥、曹國公李文忠兼領國子監事。會司諫關 賢上言:『國家崇尚經術,選士於鄉。邇來郡邑所司,非 人師道,不立教養既無成法,選舉歲至缺員,甚至俊 秀生員點充承差,乖朝廷育賢之意』。」昂乃奏定天下 歲貢士,從翰林院考試,定其高下,以為殿最。明年命 科舉與薦舉並行。昂條上科場成式,視前加詳,取士 之制始定。廣東都指揮狄崇、王臻為次妻乞封,下廷 臣議。昂議曰:「《禮》莫大於分,分莫大於名,妾不可為嫡。 魯莊公妾,成風,僖公母也,稱為夫人,《春秋》非之。哀公 庶子荊之母嬖」,將立為夫人,使宗人釁夏獻其禮。對 曰:「無之。古者夫人歿,貴妾攝內事,不得稱夫人。為庶 子而貴,推恩其母,亦不得稱夫人,以並嫡也。崇臻所 奏非禮,不可許。」從之。遂命昂及翰林院定嫡妾封贈 例。因詔同吏部定文《官封贈例》十一,《廕敘例》五,頒示 中外。又請更定冕服之制,序朝參坐次。議上,皆從之。 昂奏:「毀天下淫祠,其合祀典者,宜正其稱號;蜀祀秦 守李冰,宜以漢守文翁、宋守張詠同祀;密縣祀太傅 卓茂;鈞州祀丞相黃霸,彭澤祀丞相狄仁傑,皆遺愛 在民;李龍遷於隆州,謝夷甫於福州,皆為民捍患;吳 丞相陸遜,以勞定國,其祀在吳。宜以子抗從子凱配; 元總管李黼立祠江州,元帥余闕立廟安慶。從闕守 皖,全家殉義者,有萬戶李宗,可宜配享闕廟。」皆從之。 明年命以《鄉飲酒禮》頒行天下,復令制《大成樂器》,分 頒天下儒學。是時,以八事考課外吏,及次第雲南功 賞事,不隸禮部,帝皆令昂主其議。本年,署「吏部事,予 告歸。」
李原名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原名,字資善,一稱彥名,安州人。洪武 十五年,以通經儒士舉為御史。二十年,使平緬,歸言 思倫發懷詐窺伺,且言靖江王以大理印行令旨非 法,為遠人所輕。金齒衛指揮李觀處事寬厚,蠻中愛 服。帝馳諭西平侯英等嚴備邊,敕獎觀,而擢原名為 禮部尚書。是歲北清朔漠,南收羅甸,四夷震讋,朝貢」 之使不絕。帝既用原名策,平定麓川、緬甸諸蠻,凡遠 方之事悉以咨之。高麗王奏:「遼東文、高、和、定州,皆其 國舊壤,乞就鐵嶺屯戍。」原名言:「數州舊為元所統,皆 屬於遼,高麗地以鴨綠江為界。今鐵嶺已置衛,不宜 復有陳請。」帝命諭其國守分土,無生釁。王昌權國事, 數遣使請入朝。帝謂:原名、「高麗,廢立」自由,三綱已斁, 數請入朝,必有隱謀,不可許。原名請敕遼東守臣,無 納高麗王歲時但令陪臣奏事。安南國歲貢方物,帝 念其勞民,原名以帝意諭之,令三年一貢,自是為定 制。以帝命行養老之政,申明府州縣歲貢多寡之數, 定官民巾服之式,皆著為令。建歷代帝王廟,原名請 以風后、力牧等三十六人從祀。帝去趙普、安童、阿朮, 而增入陳平、馮異、潘美、木華黎,餘悉如原名。奏魯王 薨,定喪服之制。進士王希曾請喪出母,原名以其非 禮,請著為禁。凡郊祀、宗廟、社稷、嶽瀆諸制,先後諸儒 臣論定,時有詳略,帝悉令原名更正之。諸禮臣惟原 名在任久。二十三年以老致仕。
李叔正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叔正,字克正,初名宗頤,靖安人。年十 二能詩,長益淹博,與辛敬、萬石、楊伯謙、查和卿、周復 輩,稱江西十才子。以薦授國子學正。洪武初,告歸。未 幾,復以薦徵至京師,仍為學正,遷渭南丞。同州蒲城 人爭地界,累年不決,行省以委叔正,單騎至其處,剖 數語立決。渭南歲輸糧二萬,豪右與猾吏為奸,田無」 定額。叔正履畝丈量,立法精明,諸弊盡剔。遷興化知 縣。尋召為禮部員外郎,以年老乞歸,不許。除國子助 教。於是叔正三至太學矣。帝方銳意文治,於國學人 材尤加意。然諸生多貴胄,不率教。叔正嚴立規條,旦 夕端坐,督課無倦色。朝論賢之。擢監察御史,奉命巡 嶺表。瓊州府吏訐其守,踞公座簽表文,叔正鞫之。守 得白,抵吏罪。太祖嘉之曰:「人言老御史懦,乃明斷如 是耶?」擢湖廣參政,遷布政使。召入為禮部侍郎。十四 年進尚書。日本國王良懷遣僧如瑤等貢方物及馬 匹。帝卻其貢,命叔正移書責之。未幾,卒於官。叔正妻 夏氏,當陳友諒陷南昌時,投井死。叔正終身不再娶。
任亨泰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亨泰,襄陽人,洪武二十一年進士及 第,授翰林院修撰。是歲再行科舉法,亨泰由太學生 擢第一。太祖喜,召祭酒宋訥褒諭之。久之,設詹事府即擢亨泰為少詹事。亨泰儀觀甚偉,端重自持,進止 皆有容度,人以此稱之。二十七年,進禮部尚書。日照 民江伯兒以母病割股不愈,禱岱嶽,母愈,當殺子以」 祀。母病痊,竟殺其三歲子。有司以聞,帝怒曰:「《禮》,為長 子三年服伯兒,滅絕倫理。」亟捕治之。杖百,戍海南。命 亨泰定《旌表孝行事例》。亨泰議曰:「人子事親,居則致 其敬,養則致其樂,有疾則謹其醫藥。臥冰割股,事匪 恆經。割股不已,至於割肝;割肝不已,至於殺子。違道 傷生,莫此為甚。墮宗絕祀,尤不孝之大者,宜嚴行戒 諭。倘愚昧無知,亦聽其所為,不在旌表之例。」詔從之。 明年議秦王喪禮,因定凡世子襲爵之禮。會討龍州 趙宗壽,命同御史嚴震直使安南,諭以謹邊方,無納 逋逃。時帝以安南篡弒,絕其貢,勿與通。至是聞詔使 至,震恐。亨泰為書,述朝廷用兵之故,以安慰之。初,吳 伯宗嘗使其國,以名德為交人所重。亨泰科名與伯 宗埒,國人以為盛事,敬禮有加。及楊靖徵其軍租,遂 奉命惟謹。先後使安南者,並稱「吳任」雲。使還,坐私市 蠻人為僕,降御史。未幾,思明土官與安南爭界,詞連 亨泰,坐免。
門克新
編輯按《明外史任亨泰傳》:「繼亨泰者,鞏昌門克新,由薦舉 為泰州教諭。洪武二十六年,秩滿來朝,帝召問經史 及政治得失,直言無隱,授左贊善。時紹興王俊華以 善文辭,授右贊善。上諭吏部曰:『左克新,右俊華,重直 言也。初,教官給由至京,帝詢民疾苦。岢嵐吳從權、山 陰張桓皆言:臣職在訓士,民事無所與』。帝怒曰:『宋胡 瑗為蘇、湖教授,其教兼經義治事。漢賈誼、董仲舒皆 起田裡,敷陳時務;唐馬周不得親見太宗,且教武臣 言事。今既集朝堂,朕親詢問,俱無以對。志聖賢道者 固如是乎』?」命竄之邊外,且榜諭天下學校,使為鑒戒。 至是克新以亮直見重,不數年,擢禮部尚書。尋引疾, 命太醫給藥物,不輟其俸。及卒,命有司護喪歸葬。
儀智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智字居真,高密人。洪武末,舉耆儒,授 高密訓導,遷莘縣教諭,擢高郵知州,課農桑,興學校, 吏民愛之。永樂元年,遷寶慶知府。土人健悍,獨畏智, 相戒不敢犯。召為通政司右通政,兼右春坊右中允。 未幾,遷湖廣右布政使,坐事謫役通州。六年冬,湖廣 都指揮使龔忠入見,帝問湖湘間老儒,對曰:『儀智,老 儒也』。」然坐小累斥。即日召之。既至,拜禮部左侍郎。十 一年正月辛巳朔,日當食。禮部尚書呂震請朝賀如 常,智獨爭以為不可。會左諭德楊士奇亦以為言,乃 免賀如智議。十四年詔吏部、翰林院擇老儒侍太孫。 士奇又蹇義首薦智。太子曰:「吾嘗舉李繼鼎,大誤,悔 無及。智誠端士,然老矣。」士奇頓首言。「智起家學官,明 理守正。雖耄,精神未衰。廷臣中老成正大,無踰智者。」 是日午朝,帝顧太子曰:「侍太孫講讀得人未?」太子應 曰:「舉禮部侍郎儀智。議未決。」帝喜曰:「智雖老能直言。 元旦日食,執議免賀,可用也。」特命輔導皇太孫。每進 講書史,必反覆啟迪,以正心術為本。十九年,年八十, 致仕。後卒於家。贈太子少保,諡曰「文簡。」季子銘,字子 新。宣宗即位,以侍郎戴綸薦,授行在禮科給事中。九 年秩滿,帝念智侍讀舊勞,改銘翰林院修撰。正統三 年預修《宣廟實錄》成,遷侍講,後改郕府長史。郕王監 國,視朝午門,廷臣劾王振叫號莫辨人聲。銘獨造膝 前,免冠敷奏。卒下令族振,眾譁始息。振黨王、毛兩長 隨擊死,血漬門甎。門者欲滌去,銘止之曰:「勿滌,留與 若曹為鑒。」聞者壯之。景帝登極,力贊征伐諸大事。尋 以潛邸恩,特授禮部右侍郎。景泰元年開經筵,詔銘 兼經筵官。帝每臨講幄,輒命中官擲金錢於地,任講 官遍拾之,號「恩典。」文臣與者,內閣高穀等外,惟銘與 俞山、俞綱、蕭鎡、趙琬數人而已。尋遷南京禮部尚書。 以立懷獻太子故,加太子太保。召改兵部尚書兼詹 事府詹事。蘇州、淮安諸郡積雪,民凍餓死相枕。沙灣 築河,役山東、河南九萬人,責民間鐵器數萬具。銘請 之,帝多所貸恤。因災異言消弭在敬天法祖,省刑薄 斂,節用愛人。錄《皇明祖訓》以進,深見嘉納。卒贈太師, 諡忠襄。銘少學於吳訥,天性易直,孝友有父風。長子 海,錦衣衛百戶。季子泰舉於鄉,為禮科給事中。並以 父恩授雲。
張智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智字懸略,順昌人。洪武中,舉明經,為 夷陵州學正,凡九年。尚書趙勉薦其學行,超拜禮部 右侍郎。踰年,禮部闕尚書,智掌部事,首建議頒書籍 於北方學校。是時諸儒多有不稱任使者,至嬰顯戮。」 帝敕智等:「古之儒者,務學以明體適用,窮則忠信篤 敬,以淑諸人;達則忠君愛國,澤被天下。比擢用儒生, 布列百司,思得其人,以稱其任,而卒少見其效。良由 師道不立,故成材罕聞。爾禮部宜以朕言諭天下,俾 凡為儒者,必恪遵古先聖賢之道,以修己教人,毋徒 尚文藝智,請首行於太學。」尋奏言:「舊制,歲貢生員中式者送國子監,不中者罪有司停學官俸,生員罰為 吏。今不中者遣還讀書,有司教官罰如故。」是生員不 率教者無所勸懲也。帝命更定其制:「不中者,有司官 任及三年,論如例;二年者,停俸半年;一年者,停俸三 月;學官無分久近,罰如例;生員廩食五年者,為吏;不 及者,遣還讀。次年復不中者,雖未五年,亦罰為吏。智」 所建白多此類。二十六年,以事左遷國子學錄,尋進 博士。建文中,遷司業。永樂四年卒於官,年七十二。智 儀容嚴整,多識典故。在國學,教士有規範。卒之日,士 大夫悼惜之。
胡濙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濙字源潔,武進人。生而髮白,彌月乃 黑。建文二年舉進士,授兵科給事中。永樂元年,遷戶 科都給事中。建文帝崩於火,或言遯去,諸舊臣多從 者,帝疑之。五年,遣濙巡天下,頒御製諸書,並訪張邋 遢,遍行州縣鄉邑,隱察建文帝安在。濙以故在楚湖 南最久,至十四年乃還。母喪乞歸,不許。起為禮部左」 侍郎。十七年復出巡江、浙、湖、湘諸府。二十一年還朝, 馳謁帝於宣府。帝已就寢,聞濙至,急起召入。濙悉以 所聞對,漏下四鼓乃出。先濙未至,傳言建文帝蹈海 去。帝分遣內臣鄭和數輩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釋。 皇太子監國南京,漢王為飛語謗太子。帝屬濙廉之。 至南京,密疏馳上監國七事,言「太子」誠敬孝謹無他。 帝悅。仁宗即位,濙陳十事,力言「建都北京非便,請還 都金陵,省南北轉運供億之煩。」帝並嘉納之。既聞濙 嘗有密疏,疑之。轉太子賓客兼南京國子祭酒。及得 疏,嘉其忠,欲召用,不果。宣宗即位,就遷禮部左侍郎。 來朝,留行在禮部。宣德元年進尚書。漢王反,贊親征。 事平,賚予甚厚,給俘奴四人。明年奏簡黜國子生,年 老貌陋不堪教育者千有餘人,賜第長安右門外,給 閽者二人,賜銀章。四。生辰,賜宴其第。從北征至會州。 尋兼理詹事府事,又兼領行在戶部。時國用漸廣,濙 慮歲支不足,蠲租詔下,輒沮格。帝嘗切戒之,然眷遇 不少替。嘗曲宴濙及楊士奇、夏原吉、蹇義曰:「海內無 虞,卿等四人力也。」英宗即位,詔節冗費。濙因奏減上 供物,及汰法王以下番僧千餘人,浮費大省。行在禮 部印失自劾,詔弗問,改鑄給之。又失印劾,下獄。未幾, 獲印,復職。年七十。乞致仕,不許。帝北征,留守京師。景 帝即位,進太子少傅。楊善使也先,濙言上皇蒙塵久, 宜附善等進服食。不報。上皇將還,命禮部具奉迎儀。 濙等議遣禮部迎於龍虎臺,錦衣具法駕迎居庸關, 百司迎土城外,諸將迎教場門。上皇自安定門入,進 東安門,於東上北門南面坐。皇帝謁見畢,百官朝見。 上皇入南城大內。議上,傳旨以一轎兩馬迎於居庸 關,至安定門易法駕,餘如奏。給事中劉福等言禮太 薄,帝報曰:「朕尊大兄為太上皇帝,尊禮無加矣。福等 顧雲太薄,其意何居?禮部其會官詳察之。」濙等言:「諸 臣意無他,欲陛下篤親親耳。」帝曰:「昨得《太上皇書》,具 言迎駕之禮,宜從簡損,朕豈得違之?」群臣乃不敢言。 而淮安人龔遂榮者,讀書好奇計,嘗從寧陽侯討福 建賊,說降千餘人,又偽為書貽賊,使自相殺。賊平,以 功授千戶。還居京師,微知帝意,則為書投大學士高 穀,穀袖之以朝,與王直等共觀之。書言:「恭讀《登極明 詔》,知上皇之出,非遊畋無益為宗社計耳。今都人一 聞駕旋,無不喜躍,則人心尚未厭上皇也。主上宜率 群臣厚禮郊迎,既入則避位,懇辭而後受命。不然,史 冊書之,不可磨已。」因具言唐肅宗迎上皇故事,直與 濙欲聞之帝,且曰:「此禮失而求諸野也。」穀亦曰:「迎復 議上,上意久不決。若進此書,使上知朝野同心,亦一 助也。」濙以為然。都御史王文不可,而給事中葉盛竟 聞之帝。林聰復劾直、濙、穀等皆股肱大臣,有聞必告, 不宜偶語齟齬朝政。有詔索書,濙等因以書進,且言: 「肅宗迎上皇典禮,今日正可倣行,陛下宜躬迎安定 門外,分遣大臣迎龍虎臺。」帝不悅,曰:「第從朕命,無事 紛更。」詰書所從得,穀曰:「得之小隸。」隸曰:「得之道路。」帝 怒,索益急。遂榮乃自縛詣闕下曰:「臣實為此書,冀感 動陛下,毋失禮,無他腸,願就死,毋累大臣。」下詔獄。獄 具,坐遂榮言事非宜,且不具奏,而為匿名書,當譴。久 之,得釋,而迎上皇竟無加禮。上皇既居南城宮,濙請 明年正旦率群臣朝延安門,不許。是歲加少傅,易太 子,加兼太子太師。上皇萬壽節請令百官拜賀延安 門,亦不許。都御史王文惡林聰,文致其罪,欲殺之。濙 不肯署,遂稱疾,數日不朝。帝使興安問疾,對曰:「老臣 本無疾,聞欲殺林聰,殊驚悸耳。」聰繇是得釋。英宗復 位,力疾入朝,遂求去。賜璽書、白金、楮幣、襲衣,給驛官。 其一子錦衣,世鎮撫。濙有三弟,年皆七十餘,鬚眉皓 白,燕聚一堂,遂名之曰「壽愷。」又七年卒,年八十九。贈 太保,諡忠安。濙節儉寬和,喜怒不形於色,能以身下 人,一時稱其德量。然性善承迎。永樂中奉使,嘗獻白 雉二。又嘗奏萬壽節太和山頂金殿現五色圓光。在 禮部屢表賀祥瑞。其智能周身,遇事無矯激,以故歷事六朝,十知貢舉,立朝六十餘年,榮遇不衰。南城人 龔謙多妖術,濙薦為天文生,又薦道士仰彌高,曉陰 陽兵法,使守邊。時論譏之。遂榮自獄中出。居貧,授徒 自給,直聲震朝野。及《易儲》議起,復草疏請還政上皇。 未上而泄,復下獄杖幾死,遇赦得出,攣不能行者數 年。天順初,授指揮僉事。
章敞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敞字尚文,會稽人,永樂二年進士。由 庶吉士授刑部主事。山西盜發,捕數百人,敞察其冤, 留詞色異者一人,餘悉遣出,與之期。旦日至,如約復 訊之,留者盜餘,非也。遷郎中,改吏部考功司調驗封。 宣德五年,擢禮部右侍郎,奉詔往安南,命黎利權國 事。利遣人白相見禮。敞曰:『汝敬使者,所以尊朝廷,奚 白為』?」利惶恐趨拜,坐於下,噉以聲色,不為動。還致厚 贐,不受利以付貢使。及關,悉閱貢物,封其贐,付關吏。 利死,子麟嗣。敞復奉詔往,卻贐如初。正統初,轉左,纂 洪武以來《條格》,使諸司參酌,吏無能為奸。尚書胡濙 寬大,敞佐以嚴肅。久之卒官。子瑾,由進士累官,亦至 禮部侍郎。
周洪謨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洪謨,字堯弼,長寧人。正統十年進士 及第,授編修。博聞強記,善文詞,熟國朝典故,喜談經 濟。景泰元年,疏勸帝親經筵,勤聽政,因陳時務十二 事,再遷侍讀。憲宗嗣位,復陳時務,言人君保國之道 有三:曰力聖學,曰修內治,曰攘外侮。力聖學之目一: 曰正心。修內治之目五:曰求真才,去不肖,旌忠良,罷」 冗職、恤漕運、攘外侮之目六:曰選將帥、練士卒、講陳 法、治兵器、足饋餉、靖邊陲。帝嘉納焉。成化改元,廷議 討四川都掌蠻,洪謨上《方略》六事。詔付軍帥行之。尋 出為南京祭酒。上言「南監有紅板倉二十間,高皇后 積粟以養監生妻孥者,宜修復。」帝允行之。改北監,請 復洪武中學規二十八條,列榜戒諭。崇信伯費淮入 監習禮,久不至。洪謨劾之,奪冠帶,以儒巾赴監,停歲 祿半,學政肅然。先聖像用冕旒十二,而舞佾豆籩數 不稱,洪謨請備天子制。又言:「古者鳴球琴瑟為堂上 之樂,笙鏞柷敔為堂下之樂,而干羽則舞於兩階。今 舞羽居上,樂器居下,非占制,當改。」尚書鄒幹駁止之, 洪謨再疏爭,帝竟俞其議。遷禮部右侍郎。久之,轉左。 以蔡傳所釋《璿璣玉衡》,後人遵用其制,考驗多不合, 宜改製。帝即以屬洪謨。眾謂必不成,洪謨易以木,旬 日而就。進尚書,加太子少保。二十一年,星變,有所條 奏,帝多採納。弘治元年四月,天壽山震雷風雹,樓殿 瓦獸多毀。洪謨復力勸修省,帝深納之。洪謨矜莊寡 合,然與萬安同鄉。安居政府時,頗與之善。至是,言官 先後論奏,致仕歸。又三年卒,諡文安。洪謨嘗言:「士人 出仕,或去鄉數千里,大拂人情。不若就近選除王府 官,終身不遷,乖祖制,當稍變更。」都掌蠻及白羅羅舁 子數叛,宜特設長官司,就擇其人任之,庶無後患。將 沒,猶上《安中國、定四裔十事》。其好建白如此。
傅瀚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瀚字日川,新喻人。天順八年進士。選 庶吉士,除檢討。嗜學強記,善詩文。再遷左諭德,直講 東宮。孝宗嗣位,擢太常少卿兼侍讀,歷禮部左右侍 郎,尋命兼學士,入東閣,專典誥敕,兼掌詹事府事。弘 治十三年,代徐瓊為禮部尚書。保定獻白鵲,疏斥之。 陝西巡撫熊翀以鄠縣民所得白玉璽來獻,色微青」, 文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背有螭紐,周廣一尺四寸, 厚二寸。翀等以為秦璽復出也。瀚率仝列言:「秦璽完 毀,具載簡冊。今所進璽,篆、紐皆不類,與宋、元所得璽 色又殊,蓋後人倣為之。且帝王受命,在德不在璽。太 祖製六璽,列聖相承百三十餘載,天休滋至。受命之 符,不在秦璽明矣。請姑藏內府。」帝是其言,薄賞得璽 者。京師星變,地震,雨雹,四方多變異。瀚條上軍民所 不便者,請躬行節儉以先天下。光祿寺逋行戶物價 至四萬餘兩,瀚言由供億之濫,願敦儉素,俾冗費不 生。所條奏率傅正議。十四年卒。贈太子太保,諡文穆。 監生江瑢劾內閣劉健等,或謂瀚實嗾之,為攘位計, 既而恐謀洩,遂嫁禍。程敏政。後恍惚見敏政入其室。 瀚憂悸得疾死雲。
吳寬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寬字原博,長洲人。以文行有聲諸生 間。成化八年,會試、廷試皆第一,授修撰,侍孝宗東宮。 每進講,閑雅詳明。宦豎多不欲太子近儒臣,數移事 間講讀。寬率其僚上疏曰:『東宮講學,寒暑風雨則止, 朔朢令節則止。一年不過數月,一月不過數日,一日 不過數刻,是進講之時少,輟講之日多,豈容復以他 事妨誦讀。古人八歲就傅,即居宿於外,欲離近習,親 正人耳。庶民且然,矧太子天下本哉』!」帝嘉納之。秩滿, 進右諭德。孝宗即位,以舊學遷左庶子,預修《憲宗實 錄》成,進少詹事兼侍讀學士。弘治九年擢吏部右侍 郎。丁繼母憂,吏部員缺,命虛位待之。服滿還任,轉左改掌詹事府。入東閣,專典誥敕。十六年進禮部尚書, 餘如故。先是孝莊錢太后崩,廷議:孝肅、周太后萬歲 後並葬裕陵,祔睿廟,禮皆如適。至是,孝肅崩,將祔廟, 帝終以並祔為疑,下禮官集議。寬言:「《魯頌》閟宮,《春秋》 考仲子之宮,皆別廟,漢、唐亦然。至宋始有並祔者,其 禮已謬。然皆繼室,非子孫嗣位尊崇所生也。惟李宸 妃歿,仁宗傷痛,始追」尊祔祭非禮,不足為法。會大臣 亦多主別廟,帝乃從之。時詞臣望重者,寬為最,謝遷 次之。遷既入閣,嘗為劉健言,欲引寬共政。健固不從。 他日又爭之曰:「吳公科第、年齒聞望,皆先於遷,遷實 自愧,豈有私於吳公耶?」及遷引退,舉寬自代,亦不果 用。中外皆為之惜,而寬甚安之。年七十,數引疾,輒慰 留。竟卒於官。贈太子太保,諡文定。授長子奭中書舍 人,補次子奐國子生,異數也。寬行履高潔,不為激矯, 而自守以正。於書無不讀,詩文有典則,兼工書法。有 田數頃,嘗以周親故之貧者。友人賀恩疾,遷至邸,旦 夕視之。恩死,為衣素一月。
童軒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軒字士昂,鄱陽人。父精天官學,永樂 初,為天文生,遂家南京。軒習父業,積學工文。舉景泰 二年進士,授南京吏科給事中。嘗請省冗員,公考察, 倡武勇,擇師儒,杜倖進,恤京民,多見採納。六年,詔南 京守備內官採翠毛魚魫諸物萬計,軒極言止之。天 順二年,與同官白昂等劾南京戶部尚書張鳳反,坐」 下獄。已而得釋。母憂,服除,留為戶科給事中。憲宗嗣 位,上言:「帝王之治,當知本末。隆聖德,用賢才,納忠諫, 愛小民,謹邊備,五者本也。簿書刑名,特其末耳。」條疏 五事甚晰。帝優詔答之。四川盜趙鐸作亂,刑部司務 朱貴請遣使招撫。廷議舉軒命與貴同往。至則遍歷 賊巢,曉以禍福。賊多就撫,軒各與飲食,遣還復業。而 賊素凶狡,言「我曹乃聽撫官,賊誰敢難我。」或背負《撫 安榜》及《免死帖》,公行剽刦,而貧民亦效之,勢益熾。軒 奏聞,即偕守臣進討,斬獲頗眾。會都督何洪等陣歿, 軒不以時奏,被劾。帝置不問。未幾還朝,且進露布,自 敘功伐,而守臣又以賊告,於是言者踵至。遂下吏,當 除名。時軒已進都給事中。帝薄其罪,命外除,以為壽 昌知縣。居四年,入覲,上疏自理。尚書姚夔復薦之,擢 雲南提學僉事。校士公明。撫、按官屢薦。廷議以欽天 監不得人,而軒素諳曆法,召拜太常少卿,掌監事。嚴 核陰陽天文,諸生杜倖進弊。閱六載,進卿,仍掌監事。 言「天下陰陽官納粟免考非制」,遂罷之。軒有志事功, 掌曆非其好也,數稱病歸。弘治改元,用監正吳昊薦, 復以原官掌監事。六月朔,日有食之。軒言:「日食,紀元 之初,又當盛夏火旺之候。宜反身修德,進君子,退小 人,以謹天戒。」帝嘉納焉。其冬進右副都御史,提督松、 潘軍務。值歲饑,開倉賑貸,煮糜以食饑者,資遣流移 還業。為《禁令》三十餘條,軍民稱便。南路鎮番素苦蠻 賊出沒,歲減軍餉充犒,致軍多逃亡。軒易以官帑銀 布,軍乃無乏。四年召為南京吏部右侍郎。久之,進南 京禮部尚書。奏言:「朝端大政,陛下付之廷議,而廷臣 但立談闕左門下,片時即決,果足以盡利害而垂久 遠乎?況甲以為可,乙亦從而可之。名雖會議,實一二 人私言耳。乞自今令三品以上大臣各疏所見,而四 品以下有願建議者聽。然後集眾論而折其衷,庶幾 古者謀及卿士之意。」時不能從。未幾,又言:「今東南困 歲辦,西北困差徭,臣以為歲辦、差徭固難悉罷,然如 烏頭、牽牛諸藥,黃腰、木狗諸皮,咸非急需,何必多取 梨、藕、榴、薑諸物?盆甖桌榻諸器,輦下可辦,何必南京? 至於清軍,則有司拘集審勘,動以萬數。春夏妨耕耘, 冬秋奪斂穫,尤不勝擾,敝當急為變計者也。」疏入,下 之所司。十年請老,居數月卒,年七十四。無子軒,強學 好問,至老不倦。居官廉介寡合,而篤於內行,南都搢 紳以為儀表焉。後贈太子少保。
王英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英字時彥,金谿人。永樂二年進士,選 庶吉士,讀書文淵閣。帝察其慎密,令與王直書機密 文字。與修《太祖實錄》,授翰林院修撰,進侍講。二十年, 帝北征,英扈從至闊欒兒海。師旋,過威虜鎮李陵城, 帝召英曰:『聞城中有石碑,可往視』。既至,不識碑所,而 城北門有石,出土尺餘,發之,李陵臺驛令謝某《德政 碑》也。碑陰刻達魯花赤等氏名,具以奏,帝曰:「碑有韃 靼名,異日且以為己地,啟爭端。」命再往擊碎之,沈諸 河。還奏,帝喜其詳審,曰:「秀才是二十八人中讀書者, 朕且用爾。」因問以北伐方略,英曰:「天威親征,彼必遠 遁,願勿窮追。」帝笑曰:「秀才謂朕黷武邪?」因曰:「軍中動 靜有所聞。」即入奏,且諭中官勿阻。駐安平鎮立功。官 軍有過,命勿與糧。相聚泣。英即入奏。帝悟,即予糧。榆 木川之變,仁宗在東宮,命英與尚書蹇義等定喪禮, 議政事,宿內閣者七日。仁宗即位,進侍講學士,再進 右春坊大學士。乞歸省,賜鈔馳傳還。宣宗立,還朝。是 時海內宴安,天子雅意文章,每與諸學士談論文藝賞花賦詩,禮接最優渥。嘗謂英曰:「洪武中學士有宋 濂、吳沈、朱善、劉三吾,永樂初則解縉、胡廣。汝勉之,毋 俾前人獨專其美。」修《太宗》《仁宗實錄》成,遷詹事府少 詹事,賜麒麟帶。母喪,特與葬祭,遣中官護英歸。尋起 正統元年命教習庶吉士,開經筵為講官,修《宣宗實 錄》為總裁。《實錄》成,進禮部左侍郎。八年命理禮部事, 仍侍經筵講書。浙江民疫,命英祭南鎮。時久旱,英至, 大雨,民呼「侍郎雨。」年七十。再乞休,不許。十三年特旨 擢南京禮部尚書,俾就閒逸。居二年卒,年七十五。賜 祭葬,諡文安,後改諡文忠。英端凝持重,歷仕四朝,在 翰林四十餘年。屢為會試考官,朝廷製作多出其手。 四方求金石銘志碑記者不絕。性直諒,好規人過,《三 楊》皆不喜,故不得至大位。
張昇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昇字啟昭,南城人。成化五年進士第 一,授修撰,歷諭德。弘治改元,遷庶子。大學士劉吉當 國,昇因天變疏言:陛下即位,言者率以萬安、劉吉、尹 直為言,安、直被斥,吉獨存。吉乃傾身阿佞,取悅言官, 昏暮款門,祈免糾劾,許以超遷。由是諫官緘口,奸計 始遂。貴戚萬喜,依憑宮壼,凶焰熾張,吉與締姻,及喜」 下獄,猶為營捄。父存則異居各爨,父沒則奪情起官。 談笑對客,無復戚容。盛納艷姬,恣為淫黷。且歷數其 納賄「縱子」等十罪。吉憤甚,風科道劾昇誣詆。調南京 工部員外郎。吉罷,復故官,歷禮部左、右侍郎。十五年 代傅瀚為尚書。孝宗崩,真人陳應。西番灌頂大國 師那卜《堅參》等以祓除,率其徒入乾清宮,昇請寘之。 詔奪《真人》、國師高士等三十餘人名號,斥逐之。昇 在部五年,遇災異輒進直言,亦數為言者所攻。然自 守謹飭。正德初,以秦府鎮國將軍誠《請襲封保安 王》,事忤劉瑾,謝病。詔加太子太保,乘傳歸。月米、歲夫 如制。
傅珪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珪字公瑞,清苑人,成化末進士,改庶 吉士。弘治中,授編修,尋兼司經局校書,與修《大明會 典》。書成,遷左中允。武宗立,以東宮恩進左諭德,充講 官,纂修《孝宗實錄》。時詞臣不附劉瑾,瑾惡之,摘《會典》 訛字,鐫與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實錄》成,進左中允, 再遷翰林學士,擢吏部右侍郎。六年,遷左。時楊一清」 為尚書,汲引豪俊,喜功名者競趨其門,亦稍通餽遺。 珪剛直,數言一清私。一清弗能堪,驟擢珪禮部尚書, 實遠之也。禮部事視他部為簡,自珪數有執爭,章奏 遂多。大學士李東陽婿為儀制郎中,前尚書與暱,恣 其所為,字之而不官。珪獨以事責讓,數撻其胥吏。郎 中乃遷閒曹避去。帝好佛,自稱「大慶」法王。番僧乞田 百頃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稱《大慶法王》與聖旨並。 珪佯不知,執奏孰為大慶法王,敢與至尊並書,大不 敬。詔勿問,田亦竟止。珪居閒,類木訥者,及當大事,毅 然執持,人不能奪,卒以此忤權倖去。教坊司臧賢請 易牙牌,製如朝士,又請改鑄方印,珪格不行。賢日夜 騰謗於諸閹間,冀去珪。流寇擾中原,中貴陸誾謀督 師。下廷議,莫敢先發。珪厲聲曰:「師老民疲,賊日熾,以 冒功者多,僨事者漏罰,失將士心。先所遣已無功,可 復遣耶?今賊橫行郊圻,肘腋間民囂然思亂,禍旦夕 及宗社。吾儕死不償責,諸公安得首鼠兩端?」由是議 罷。疏上,竟遣誾,而中貴皆憾珪。御史張羽奏雲南災, 珪因極言四方災變可畏。八年五月,復奏四月災,因 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災變六十九事。今自去秋來, 地震、天鳴、雹降、星殞、龍虎出見,地裂、山崩,凡四十有 二,而水旱不與焉,災未有若是甚者。」極陳時弊十事, 語多斥權倖,權倖益深嫉之。會戶部尚書孫交亦以 守正見忤,遂矯旨令二人致仕。兩京言官交章請留, 不聽。珪歸三年,御史盧雍稱「珪在位有古大臣風。家 無儲蓄,日給為累。乞頒《月廩》《歲隸》,以示優禮。」又謂珪 剛直忠讜,當起用。吏部請如雍言,不報。而珪適卒,年 五十七。遺命毋請卹典,撫、按以為言。詔廕其子中書 舍人。嘉靖元年錄先朝守正大臣,追贈太子少保,諡 文毅。
吳儼
編輯按《明外史》本傳:「儼字克溫,宜興人。成化末,舉進士,改 庶吉士,授編修,歷侍講學士,掌南京翰林院。正德初, 召修《孝宗實錄》,直講筵。劉瑾竊柄,聞儼家多貲,遣人 啗以美官,儼峻拒之,瑾怒。會大計群吏,中旨罷儼官。 瑾誅,復職,歷禮部左右侍郎,拜南京禮部尚書。十二 年,武宗北巡,儼抗疏切諫。明年,復偕諸大臣上疏曰: 『臣等初聞駕幸昌平,曾具疏極論,不蒙採納。既聞出 居庸,幸宣、大,宰輔不及知,群臣不及從,三軍之士不 及衛,京師內外人心動搖。徐、淮以南,荒饉千里,去冬 雨雪為災,民無衣食,安保其不為盜?所禦之寇尚遠 隔陰山,而不虞之禍或猝起於肘腋,臣所大懼也』。」不 報。十四年卒官。贈太子少保,諡文肅。
===劉春===按《明外史》本傳:「春字仁仲,巴人。成化末,進士及第,授 編修,屢遷翰林學士。正德六年,擢吏部右侍郎,進左。 八年拜禮部尚書。」淮王祐棨、鄭王祐檡,皆由旁支襲 封,而祐棨稱其本生為考,祐檡並欲追封入廟。交城 王秉。由鎮國將軍嗣爵,而欲進其妹為縣主,春皆 據禮駁之,遂著為例。帝崇信西僧,常襲其衣服。演法 內廠,有綽吉我些兒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遣其 徒二人還烏思藏,請給國師誥命,如大乘法王例,歲 時入貢,且得齎茶以行。春持不可,帝命再議。春執奏 曰:「烏思藏遠在西方,性極頑獷。雖設四王撫化,其來 貢必有節制,使不為邊患。若許其齎茶,給之誥敕,萬 一假上旨以誘羌人,妄有請乞,不從,失異俗心,從之 則滋害。」奏上,罷齎茶,卒與誥命。已春,又奏:「西番俗信 佛教,故祖宗承前代舊,設立烏思藏諸司及陝西洮、 岷、四川松潘諸寺,令化導番人,許之朝貢。貢期人數, 皆有定製。比緣諸番僻遠,莫辨真偽。中國逃亡罪人, 習其語言,竄身在內。又多創寺請額,番貢日增。雖罄 民財,充賞不給。乞嚴核以尊國體。」報可。廣東布政使 羅榮等入覲,各言鎮守內臣入貢之害。春列上累朝 停革貢獻詔旨,且言四方水旱盜賊,軍民困苦狀,乞 罷諸鎮守臣。不納。春掌禮三年,慎守彝典。宗藩請封、 請婚,及文武大臣祭葬贈諡,多所裁正。遭憂,服闋,起 南京吏部尚書。尋以禮部尚書專典誥敕,掌詹事府 事。十六年卒。贈太子太保,諡「文簡。」劉氏世以科第顯。 春父規,御史。弟台,雲南參政。子彭年,巡撫貴州右副 都御史。彭年子起宗,遼東苑馬寺卿。起宗子世賞,廣 東左布政使。台子鶴年,雲南布政使,以清譽聞。鶴年 孫世曾,巡撫雲南,右副都御史,有徵緬功。皆由進士。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